中医按摩减肥方法

2024-07-05

中医按摩减肥方法(通用15篇)

中医按摩减肥方法 篇1

中医按摩减肥方法:

胃点

胃点穴位是与消化有关的穴位,对此穴位进行压力按摩力,可以使消化激素活路起来,促进消化,有利于瘦肚子,瘦腰腹,因为腹部脂肪堆积是由于胀气或者消化不良造成的。

饥饿点

饥饿点穴位是与饥饿感有着密切关系的穴位,只有按压此穴位才能阻止饥饿信号的传递作用,起到抑制食欲的作用,达到减肥的功效。因为当肠胃向控制食欲的下丘脑发出饥饿的信号时,人就会有进食的欲望。

便秘点

便秘点穴位进行按摩施压可以刺激增强肠胃蠕动,促进毒素排出,对缓解便秘非常的有效,对于便秘引起的肥胖减肥也非常的有效,因为便秘是由于肠胃蠕动缓慢或者消化不良引起的。

锻炼减肥方法:

1、交叉训练瘦身更有效

建议可以接受重量级训练或是交叉训练(即是在跑步训练中融入其他形式的锻炼,如游泳、跳绳或有氧健身操),这有助于平衡肌肉组织。女性比较抗拒这种能够训练肌肉的训练,认为会让身材显得很健硕。但是它们的确比有氧训练更有持久的作用,在运动过后还能够继续燃烧身体的脂肪。

2、运动减肥应配合饮食控制

坚持训练和健康均衡的饮食能够达到保持苗条的效果。过分高估你所燃烧的脂肪,而忽视吸收的卡路里,这是那些做足了训练但是却没达到目标的人的普遍问题。比如一个小时的有氧健身运动能够燃烧不到400的卡路里,但是事后的一块巧克力便可以轻易的使你这一小时的努力变成无用功。健身减肥,以每周减去一至二磅为目标,确保每天需要靠运动消耗的卡路里保持在500—800之间,这能更好的保持健身的效果。

3、保持好心情运动减肥

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在恰当的时间里锻炼能够燃烧更多的脂肪,但是在这个合适的时间里锻炼,会影响你锻炼后的感觉应该是令人愉快的,而不是让人疲惫不堪。那么怎样才是锻炼的最佳时间呢?答案是在去往健身会所的路上你是心情愉快的,而不是带着去完成例行公事的心态。

4、适当改变运动方式

一旦你适应了让人感觉舒适的锻炼模式,那么这种锻炼将会变得毫无益处的,没有激情的重复相同的动作,只会让人对运动产生厌倦的情绪。特别是在极其耗费时间的运动里只消耗一点能量和燃烧少量的卡路里,就像在轮子里跑步的老鼠,肌肉早已对这样的运动模式停止了反应。

减肥小贴士:

不要急于求成:

一口气吃不出个胖子,同样一口气也减不成个瘦子。所以大家不要急于求成,刚一开始就跑1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加量。切记,当跑步过程中身体出现不适时,一定要停下来,让身体做个必要的休息,然后再去锻炼。

三餐注意事项:

早饭:以清淡为主,最好吃个鸡蛋,喝些牛奶。也可以喝点红小豆粥或绿豆粥。

午饭:以蔬菜和低热量的肉为主,要吃饱。吃完午饭后,要原地走或者去户外散步30分钟以上。

晚饭:以清淡为主,要控制摄入量,可以吃木耳豆腐汤。吃完晚饭后先去散步,然后过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在家原地跑步了。原地跑步1小时后,注意要多喝水。

中医按摩减肥方法 篇2

中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内容丰富, 极具特色。中医理论在我国延续至今, 经历了数代名医的发扬, 通过舒缓的手段, 采用天然的原料对人体进行调理性的滋补和治疗。外病内治, 调气养生是中医的一大特点。而按摩是中医行之有效的恢复身体技能的方法, 它具有调理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淤、通利关节、改善血液和缓解肌肉的功效。将中医按摩方法应用于运动个体古已有之, 现代医学更是发现, 按摩能够调节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对大脑的调节支配机能起到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人体运动感知的敏锐性和内在表象的清晰度;稳定运动情绪, 克服消极心态, 等等。

中医按摩依据一定的原则, 即如《内经》所说:“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尽管按摩的手法有轻、重、缓、急, 但是基本原则必须遵守, 并且根据客观人体状况采用不同手法才能起到治疗的效果。比如, 时间较短、频率较快的重手法为“补法”, 可以对神经起到引起兴奋的作用, 即“补虚”的作用;时间较长、频率较慢的轻手法为“泻法”, 可以抑制“泻穴”的作用, 消除运动中的疲劳, 恢复运动个体的体力和精神, 即“泻实”的作用。种种手法应根据运动个体的不同状况, 分清“虚”、“实”, 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医按摩的实际应用

人们有时很难实现按摩的合理利用, 很多人都仅在运动后进行简单的按摩, 并且也只是针对运动量消耗比较大的某个部位, 这样并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中医按摩的作用, 也无法达到对运动肌体的全面恢复。纠其原因, 在于没有很好的掌握按摩的时机和阶段, 没有在适当的运动时间内采用对应的按摩手段。由于人体在运动的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个体疲劳性质和状态不尽相同, 按摩的手段应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1、运动前的准备性按摩。

目的是为了舒筋活络, 通利关节;调整运动个体在运动前的最佳状态, 作好运动的准备工作, 增强韧带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 加大肌肉力量;预防运动创伤的产生。采用的方法是:放松手法, 调节恢复大脑镇静状态。根据从事的运动项目, 针对运动时负荷量较大的肌肉和关节施以轻揉、轻捏、轻擦等手法, 以减少肌肉传向大脑的脉冲频率, 使抑制过程扩散, 兴奋过程减弱。持续时间一般为5到7分钟。

2、运动中的调节性按摩。

目的是为了防止肌肉僵硬、关节酸痛、四肢乏力等状况的出现, 促进功能的恢复和提高。采用的方法是:根据不同运动状态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方法, 过度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对于运动的进行都不是一件好事, 运动本身是为了消除疲劳达到健身的目的, 一旦过度兴奋或过度疲劳都容易造成肌体的损伤过度, 恢复很难也很慢, 并且影响接下来的运动过程。因此, 要采取按摩补救措施加以调节, 过度兴奋者可以使用抑制性手法, 使之逐渐平静;运动疲惫时, 应采用兴奋性手法, 以消除疲劳使其兴奋增强。常采用捏、掐、抖、按、压手法强刺激有关穴位, 促进恢复。对上肢选用曲池、曲泽、外关、肩外俞等穴位进行按摩;对下肢选用昆仑、悬钟、委中、风池、阴市、环跳等穴位进行按摩。

3、运动后的恢复按摩。

目的是为了帮助消除疲劳, 恢复体力和心理。采用的方法是:一般可以在运动结束阶段或训练后进行, 也可以在运动个体洗完澡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当运动个体十分疲劳时, 则需休息2——3个小时才可进行按摩。按摩部位应根据运动的专项特点和疲劳程度而定。一般是按摩运动负荷量大的部位。但是, 当运动个体极度疲劳时, 按摩应由局部扩大到全身。局部按摩时, 关节和躯干部位以揉为主, 四肢肌肉以揉捏为主, 顺序是先按大块肌肉, 再按小快肌肉, 逐侧进行。按摩力度由轻到重, 再由重到轻反复进行。全身按摩时, 一般在晚上临睡前进行, 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 按摩顺序依次为大腿、小腿、臀、腰背、上肢, 必要时还可按摩头部。手法是用拇指指腹点、按、揉上肢的曲池、外关, 下肢的环跳、委中、血海、昆仑、涌泉等穴位。

运用按摩手法调节运动肌体的作用是显著的, 在恢复肌体运动能力、运动力量、心理状态的过程中, 应该严格按照中医按摩理论的原则进行, 防止过急、过猛对已经出现疲劳的运动肌体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事实证明, 在每一项运动过程中, 中医按摩方法都是最为有效的恢复疲劳的手段, 并且浅显易懂、操作简便、不拘场合、见效迅速。因此, 只要掌握按摩的合适时机就可以随时对运动着的肌体进行修复, 使人体可以尽快恢复运动疲劳, 为投入下一次运动奠定基础。

摘要:中医按摩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治疗技术, 很早便被应用于体育训练, 在体育运动中通过不同的按摩手法及不同的穴位按摩对运动肌体的恢复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按摩方法的特异性导致对运动肌体恢复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按摩,治疗,运动肌体

参考文献

[1]孙柏奴:《体育保健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年。

[2]郑怀贤:《创伤按摩术》,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0年。

中医按摩减肥方法 篇3

预备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拿捏小腿后侧

患肢平放在健肢膝上,用对侧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力对合,从上到下反复拿捏患肢小腿后侧肌肉0.5~1分钟。

功效:柔筋缓急、消肿止痛。

按揉委中穴

委中穴:位于膝关节月国窝横纹(即屈膝时月国窝中的横纹)正中处。

将健侧手中指指尖放在患肢的委中穴上,拇指放在髌骨上方,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活血消肿、通络止痛。

按揉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位于腓骨上端膨大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将大拇指指腹放在同侧患肢阳陵泉穴上,其余四指附于腿肚处,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疏肝利膽、解痉止痛。

按揉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寸处。

将健侧手食指与中指重叠,中指指尖放在患肢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掐按0.5~1分钟。

功效:补脾健胃、调和气血。

按揉条口穴

条口穴:位于外膝眼下8寸,距小腿正面的长骨即胫骨前嵴约1横指处。

将患肢平放在健肢膝上,用健侧手中指指腹放在条口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疏通经络、缓痉止痛。

掐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侧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连线的中点。

用拇指指尖放在同侧承山穴上,适当用力掐压0.5~1分钟。

功效:通经活络、柔筋缓痉。

合按昆仑穴、太溪穴

昆仑穴:位于外踝尖与跟腱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间的凹陷处,与昆仑穴相对。

将患肢平放在健肢膝上,用健侧拇指指腹和中指指腹分别按在太溪穴和昆仑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

功效:调和气血、消肿止痛。

腹部按摩减肥方法 篇4

跟其它营养丰富的蔬菜比起来,可能黄瓜所含的营养成分要少些,但大家都知道它有不错的美容护肤作用,其实黄瓜中还含有丙醇二酸,这种东西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抑制各种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转化为脂肪。

2、白萝卜

最后是白萝卜,萝卜富含一种叫辛辣成分芥子油,可以促进脂肪类物质更好地进行新陈代谢作用,从而避免脂肪在皮下堆积,起到瘦腰减腹的作用。

3、豆芽

豆芽含有的水分相当多,所以食后体内产生的热量很少,自然就不易形成脂肪堆积皮下了,所以也是不错的瘦腰减腹部食物。

4、冬瓜

和黄瓜一样,冬瓜所含的营养成分也不多,而且还有很强的通便作用,可以去掉体内过剩的脂肪。

老中医减肥方法 篇5

喝荷叶茶能减肥,这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美女们持续相传的瘦身秘方。因为荷花的根,(藕)和叶有单纯利尿、通便的作用。那么喝荷叶茶到底有哪些注意事项,我们要怎样才能让荷叶茶的减肥功效全部散发出来呢,中医告诉你。

要充分利用荷叶茶的减肥效果,需要注意一些小窍门。

首先,必须是浓茶。

第二泡的茶毫无效果,虽然只要能泡出颜色来沏多少遍都可以。但除第一泡之外,其它的不可能有减肥效果。荷叶茶一小包可冲一茶杯。基本上一天可冲3-4包,分3-4次喝完。有便秘迹象的人第一星期可先1天喝4包,分4次喝完。大便畅通,对减肥更有帮助。

其次,最好是空腹时饮用。

在饭前喝下。不必节食。因喝一段时间后,对食物的爱好就会自然发生变化,很多人就不太爱吃荤腥油腻的食物了。

此外,荷叶茶不用煮。将一包茶放在茶壶或大茶杯里,倒上开水就可饮了。最好能焖5-6分钟,这样茶叶会更浓。而且就算茶凉,其效果也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夏季可冰镇后饮用,味道更佳。

山楂薏米水

功能:利水、消积滞、瘦身。

材料:山楂2两(60克)、生薏米3两(90克)、陈皮两块。

做法:所有材料洗乾净,用冷水10碗浸透,煮两小时,熄火前加少许冰糖调味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注意:冰糖不能久煮,否则会变酸)

解说:生薏米利水,可助排除体内多馀水份;山楂消肉食积滞一流,可助分解肠内囤积的油脂,专为食肉兽而设。

腹部按摩减肥的方法 篇6

2、坐着的时候先调整好椅子的高度,也同样要时不时注意收紧腹部的肌肉,上身坐直,两肩放松,两腿自然并拢屈膝,不要翘腿或随意往前伸开。

3、在家里扫除的时候,尽量蹲着扫地或吸尘,腰背充分往前伸展,腹部肌肉受压,利用手臂收缩伸直地打扫房间,有很好的减肚子效果哦!

4、浅坐在书桌前,并与其相距一定的距离,双腿屈膝展开至与肩同宽,大腿与小腿成90度直角,双手扶着桌子。

然后利用腰力,令骨盆往后倾,保持腰背挺直不变,使得腹部肌肉受压,屈膝的双腿随之抬起,两臂拉直,两脚离地后在空中保持数秒。

5、双腿屈膝并拢地躺卧在地上,小腿适当地收拢,双手抱住膝盖。

中医药方法治疗内伤发热 篇7

凡由情志不舒、饮食失调、劳倦过度、久病伤正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阴阳失衡所引起的发热称为内伤发热。由于久病体虚或原本体虚, 失于调理, 以致机体的气、血、阴、阳亏虚, 阴阳失衡而引起发热。若中气不足, 内生阴火, 导致气虚发热;如长期心肝血虚, 或者脾虚缺血, 导致血虚阴伤, 无以敛阳, 可引起血虚发热, 如长期热病;导致阴液消耗损伤, 或本身阴虚, 或温燥药物的错误服用、过量使用, 致阴虚阳盛, 水不制火, 而导致阴虚发热, 如长期感受寒邪;或长期患病致气虚, 伤及阳气, 脾肾阳气亏虚, 以致火不归原, 虚阳外浮, 阳虚阴盛, 而引起阳虚发热。《内经》有“阴虚生内热”;《素问·逆调论》指出:“阴气少而阳气胜, 故热而烦满也。”因气机郁滞不畅, 情志失调, 肝失条达, 气郁不解, 久郁易从热化, 或悲忧恼怒, 恼怒伤肝, 肝失条达, 气失疏泄, 肝火内盛, 导致气郁发热;瘀血停滞或饮食积滞而导致发热, 多属于实证。《丹溪心法·火》所概括的“凡气有余便是火”。《脾胃论·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有“凡怒忿悲思恐惧, 皆损元气, 夫阴火之炽盛, 由心生凝滞, 七情不安故也”。《灵枢·痈疽》“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 则血泣而不行, 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 壅遏不得行, 故热。”

发热的特点及分型

特点:发热缓慢, 病程较长, 发热而不恶寒, 时作时止, 多感手足心热, 常伴有头晕神倦, 自汗盗汗, 脉弱无力等症状。《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李东垣《脾胃论》认为:“若饮食失节, 寒温不适, 则脾胃乃伤, 喜怒忧恐, 损耗元气, 脾胃气衰, 元气不足, 则气高而喘, 身热而烦, 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 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分型:根据内伤发热的原因将其分为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肝郁发热、血瘀发热、痰湿发热等类型。

辨证施治

内伤发热:根据其发热的不同类型或滋阴增液, 或疏肝解郁, 或温阳补肾, 或补益气血, 或活血化瘀, 不可一见发热即使用清凉苦寒之剂, 损伤脾阳, 或化燥伤阴, 反而促使病情加重。例如《脾胃论》对饮食劳倦伤气所致的发热作了专门的论述, 指出“脾胃虚衰, 元气不足”可导致发热, 提出了“甘温除大热”的治疗方法, 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内经》根据“阴虚生内热”的病机, 提出了治疗当“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即“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的治疗方法。

阴虚发热:阴虚发热临床可见午后潮热, 或者夜间发热, 不欲近衣, 手足心热, 烦躁, 少寐多梦, 盗汗, 口干咽燥, 大便干燥, 舌质红, 无苔或少苔, 脉细数。症状分析:该证因素体阴虚, 或温病、热证经久不愈, 或久泻伤阴, 或因温燥药物服用过多导致阴液亏损, 阳气相对偏盛, 从而引起发热, 治疗宜清虚热, 退骨蒸, 主方清骨散加减治疗。方药:银柴胡, 知母, 秦艽, 地骨皮, 青蒿, 胡黄连, 鳖甲, 甘草。其中鳖甲滋阴潜阳, 甘草起到调和的作用。阴虚较甚者加玄参、生地黄、制首乌滋阴;气虚者加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

气虚血亏发热:以上午常见, 劳倦即复发或加重, 伴有声低气短, 倦怠乏力, 饮食少味, 或兼恶风自汗, 舌质淡, 边尖有齿痕, 舌苔薄, 脉大无力。患者有肠胃功能差、或者长期腹泻, 或久病不愈, 造成脾虚运化不健, 营养不良, 而导致气血亏耗之象, 偏于血虚者, 面色无华, 血不养心故面白, 心悸症状较明显。治宜益气养血, 甘温除热。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药中黄芪、人参补中益气, 当归补血养血, 白术、甘草、陈皮健脾, 升麻、柴胡升脾胃之清气。时冷时热, 汗出恶风者可加桂枝、芍药以调和营卫。血虚较甚者, 加熟地、枸杞子、制首乌补益精血。

血瘀发热:发热多出现在午后或夜晚, 身上存在固定痛或肿块, 口干咽燥, 少饮, 面色暗黄, 舌质瘀紫, 脉细弱等症状。症状分析:血行瘀滞, 瘀热内生。治宜活血化瘀。代表方为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药中当归、生地、川芎有养血活血的作用, 桃仁、赤芍、牛膝、红花活血化瘀, 柴胡、枳壳疏理肝脏气机。发热较甚者可加秦艽、白薇;适当加入丹皮清热凉血。

肝胆郁热:潮热或低热, 时有心烦, 发热与情绪相关, 心情郁闷, 胁肋部发胀作痛, 易发脾气, 口干咽燥, 味苦, 进食少, 舌发红, 舌苔呈现黄色, 脉弦数。症状分析:长期肝气郁结, 瘀血停滞, 肝火生热。治宜疏肝理气。主方丹栀逍遥散加减。方药为逍遥散加丹皮、栀子而成, 具有疏肝解郁, 清热泻火的功效, 适用于气郁发热证。方中柴胡、薄荷、郁金、制香附疏肝解郁, 当归、白芍养血柔肝, 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去湿, 丹皮、栀子清肝泻火。热势较甚, 口苦、大便秘结者可加龙胆草、大黄、泻热通腑;若月经不调, 可加泽兰、益母草, 活血调经。

讨论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 气、血、痰湿的郁滞壅遏, 或气、血、阴、阳的亏损失调, 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导致的发热, 分别伴有气滞、血瘀、湿郁或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症状, 这是内伤发热辨证及治疗的关键。内伤发热由于病情比较复杂, 病因难以明确, 故必须细致地观察, 正确辨证分析, 才能针对病情准确用药, 取得较好疗效, 切不可一见发热, 便用发散解表及苦寒泻火之剂, 以致耗气伤阴或伤败脾胃, 而加重病情。

摘要:目的:分析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辨证原则。方法:对内伤发热的进行辨证分析, 总结发热的常见类型及治疗措施。结果:中医药治疗内伤发热效果明显。结论:中医药治疗内伤发热疗效较好。

按摩穴位能减肥 篇8

一手四指并拢,利用四指指腹稍微用力压,沿着肚脐周边左右各揉10下。

除了按摩,平时还应适当做运动,比如散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慢速、中速或者快速。散步可以平和气血、舒活筋骨,为减肥打下长久的基础。

二、按摩足三里减肥法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下方一横指处,按摩足三里,可以防治多种疾病,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等作用。用指腹反复按揉此穴100次。

三、压三穴减肥法

(1)中脘穴:位于胸窝口与肚脐的中间位置,揉压此穴能够提高胃部免疫力。

(2)气海穴:从肚脐往下一个横指的位置,按压此穴能够对精神紊乱、忧郁有很好的帮助。

(3)关元穴:从肚脐往下三横指的位置。按压此穴能够缓解腹凉等寒体症。

四、按摩三阴交减肥法

三阴交位于内脚踝向上三横指宽的位置。常揉此穴对肝、脾、肾有保健作用。

2分钟按摩脚部轻松减肥

敲击脚底

晚上睡觉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内脏排毒,加快脂肪燃烧。

脚底按摩

让双脚合拢起来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环通畅,待脚步感到温暖,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加强体内排毒燃脂功效。方法是仰卧在床上或地板上,抬起双脚用力相互摩擦,如果双手同时进行摩擦效果更好。

赤脚行走

掌心是保持人体平衡的重要部位,行走时尽可能让掌心得到刺激,可尝试走卵石路,或在家中准备一块带圆润突起的席垫,使掌心得到锻炼的机会。

双脚晃动

如果身体血液循环不佳,很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促使毒素不能正常排出,新陈代谢缓慢,这样就会导致肥胖。简单的做脚部晃动,可以刺激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

中医的排毒方法 篇9

很多女明星都习惯在早上喝黑咖啡来消水肿,这是因为咖啡具有利尿的效果,而同时,咖啡豆中的咖啡因也会刺激副交感神经,因而促进肠道的蠕动,让早晨排便变得更加顺畅,而有些人喝冲泡式咖啡会觉得效果比较明显,是因为冲泡式的咖啡因含量较高的关系。

偏方2、早上空腹喝水法

首先先了解便秘的原因之一就是饮水量不足,肠道内食物残渣水分不断被吸收,因而导致大肠蠕动变慢,北医营养师郑佾琪表示,一起床补充水分确实有消除便秘的效果,因为夜间肠胃都处于休息状态,早上未进食前喝水,肠胃运作会比平常快速,让水分立即输送到大肠,增加粪便的含水量,柔软的粪便也更好排出,建议早上空腹时喝两杯的温开水,一杯约240cc。

偏方3、将玫瑰花和蜜枣干加开水泡开当水喝

蜜枣含有丰富的果胶,有很优的软便效果,而玫瑰也有软便的效果,加上补充身体水分,所以这样喝是有效的!但需要注意玫瑰有活血去污的效果,孕妇不宜饮用,此外,这个方式偶一为之可以,长期使用会让肠道麻痹反而无效了。

偏方4、喝酸奶

冰凉的饮料对肠胃比较敏感的人就较刺激,所以有些人喝下后就会拉肚子,酸奶中的益生菌才是帮助消化的主因,益生菌在肠道中会让其中的纤维素发酵,生成的有机酸就会促进肠道蠕动,但是饮用市面酸奶的缺点是,含糖量太高喝太多容易发胖。每天一杯就能让身体吸收到足够的益生菌,如果可以自己DIY制作酸奶更好,能够控制含糖量,或者选择以大豆发酵的酸奶,糖分也比较少。

偏方5、在三餐中加入辣椒

辣椒属于刺激性食物,对于消化道来说是一种刺激,但是这种方法很不健康,对身体也有伤害性,所以不建议采取这种方法。

偏方6、在米饭中加入糙米、全麦等粗谷类

全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这种非水溶性的纤维质本身就有刺激消化道运动的效果,而且它无法被消化酵素所分解,会在肠道中发挥扫把的功效,增加粪便的体积将大肠曲折处的宿便刮除下来排出。

偏方7、早上空腹先吃一颗苹果

苹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水果中因为有果胶才有硬度,果胶会吸收水分而凝胶,对于柔软粪便也有很棒的效果。

偏方8、按摩肚子

基本上按摩腹部是有效的,可以促进肠道的运动,不过可不是随便按就好,营养师表示必须顺着肠道蠕动的方向,以顺时针的方向画圈按摩每次10圈,并且加强在肚脐左下角、右上角与左下角这3个点,因为这3个地方是大肠弯曲的位置,每天睡觉前按压个10下帮肠道作运动。

偏方9、喝蜂蜜水帮助排便

中医字典里没有“减肥”二字 篇10

减肥其实可以很简单地完成,而且对身体毫无损伤。影响减肥的最大问题就是中医所说的“肝郁,脾虚”。肝郁使胆汁分泌不足,脾虚使胰腺功能减弱,而胆汁与胰腺正是消解人体多余脂肪的两位干将。只有将这二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迅速解决肥胖的问题。肝郁我们的消解法是:常揉肝经的太冲至行间,大腿赘肉过多的人,最好用拇指从肝经腿根部推到膝窝曲泉穴100次,这通常会是很痛的一条经,每日敲带脉300次,用拳峰或指节敲打大腿外侧胆经3分钟,拨动阳陵泉一分钟,揉“地筋”3分钟。这样肝郁的问题会很快解决。

肝郁也是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许多妇科疾病的主因,还有痛经、黄褐斑、偏头痛等病症也与肝郁关系密切,减肥若能连带预防妇科疾患,那才更有长远的意义。

敲带脉擅消“游泳圈”(腰旁赘肉),敲胆经易减臀部和大腿上的赘肉,此二法实为一法,都是在疏通胆经,因为“带脉”也是胆经在腹部的一段。如果用此二法一段时间,并未有明显效果(应该大便增多或食欲略减),那咱们就用第二招,先从增强脾经入手。

脾虚最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吃完饭就肚胀,喝点水也停在胃里不动,大便总是无力下行。这样的人,身上的赘肉软得像一团棉花,两腿沉重不愿迈步,大白天也总想睡觉。脾虚可用食补,最好的食物就是山药薏米芡实粥了。胃寒可去薏米;胃热可去芡实、山药,换成绿豆。绿豆薏米粥,最祛湿热,对于肝旺脾虚,舌苔黄腻的人,最为对症。

如果胃寒、怕冷又脾虚的人,附子理中丸当为首选,此药祛寒湿而养胃,扶中气而健脾。如果吃一点东西马上就饱胀难消,那是心脏功能虚弱,供给胃用于消化的气血不足,此时补心就是健脾,柏子养心丸最堪此任。此药补心又养肝,安神又通便,若总是心神不宁,气短乏力,大便难下的人服此药最为恰当。每日空腹多吃些小枣,既补血健脾,又益气通便,大枣补血力强,小枣活血力强,暑日以小枣为佳。有人说喝了山药薏米芡实粥,反而腹胀,认为自己是虚不受补,其实是因为您腹中浊气太多,平日无力排出,而此粥补气最快。清气生必然驱赶浊气,两气相争,一时难出,便觉饱闷腹胀。此时喝一碗白萝卜汤,胃寒重的可再加上点胡椒粉,自然胀随屁解,腹中顿时畅快。此时再喝山药薏米芡实粥,便觉顺下无碍了。此外,经常按摩小腿脾经,再重点刺激公孙穴,配合内服粥药,健脾也并非难事。

说了半天调理脾胃,没谈“减肥”二字。其实,脾胃功能健旺,减肥自是随心所欲的事情。身边有许多朋友只敲带脉、推腹就能顺利减肥,但也会有人效果不佳。其实无妨,用这些方法,会得到许多额外的好处,无意中祛除了慢性病,可能比减肥更有价值。

中医按摩减肥方法 篇11

中医药动物实验的起源和发展在我国已经历两千多年的历史, 最初只是对动物用药本能的观察, 如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云“浮炎洲在南海中, 出薰陆香, 乃树有伤穿, 木胶流堕。夷人采之, 恒患狤狙兽啖之。此兽所刺不死, 以杖打之皮不伤, 而骨碎乃死。观此, 则乳香之治折伤, 虽能活血止痛, 亦其性然也。”后来逐渐过渡到有意识的动物实验, 包括动物形态生理方面的实验、不同物种之间的比较实验、药物毒性的动物实验, 以及药物功效的动物实验等。如《本草纲目》:鼠形似兔而小, 青黑色;有四齿而无牙, 长须露眼;前爪四, 后爪五;尾纹如织而无毛, 长与身等;五脏俱全, 肝有七叶, 胆在肝之短叶间, 大如黄豆, 正白色, 贴而不垂。鼠孕一月而生, 多者六七子。《淮南子》:鱼食巴豆而死, 鼠食巴豆而肥。《国语》:以含乌头的肉喂狗以验其毒。《本草衍义》:以自然铜饲折翅胡雁。

随着现代科学实验方法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加之中医药动物实验基础和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内在要求, 不仅许多现代科学实验方法融入到中医药动物实验, 而且对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动物实验方法进行了探索, 为建立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奠定了实验基础。中医药动物实验的历史厚重, 源远流长, 尤其是现代科学实验方法的融入, 符合中医药特色动物实验方法的建立, 为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实验基础;而中医药动物实验基本理论问题的阐释, 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的总结, 中医药动物实验技术的规范, 又为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学科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加之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在中医药各个领域内的广泛应用, 蓬勃发展, 促进了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学科的形成。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彭成教授领衔组织国内外从事模式生物方法研究中医药动物实验领域的专家和青年学者共同编写, 经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一书为高等院校从事中医药研究者系统学习中医药动物实验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中医药要发展离不开动物实验, 而如何将现代动物实验方法融合到中医药研究中去, 同时又能保持中医药的特色, 《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一书有较好的阐释。该书阐述了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的概念、性质、范围、学术定位与历史沿革;诠释了中医药动物实验的思维原理、实验设计、实验准备、技术方法、操作规程、数据处理、影响因素;阐明了中医药动物实验与实验动物、管理法规等方面的关系, 以及中医药动物实验的地位、作用与局限性;整理和总结了中医病证结合与证候动物模型、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各科、中医方药、中医非药物疗法等方面研究的具体动物实验方法, 以及新技术在中医药动物实验中的应用。该专著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将中医药学、生物医学、动物实验知识技术融为一体, 从而构建了具有自身独特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的综合性新兴学科即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我们认为,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课程, 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有以下重要意义。

1 有助于医学生今后的医疗和科研实践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 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日益明显, 社会竞争激烈, 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些因素必然对高等中医药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在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中, 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 而课程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途径。因此,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为培养合格的高级复合型中医药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必须重视扩大学生知识面, 开拓视野,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中医药专业学生 (尤其是研究生) 与其他专业 (包括西医学专业) 不同, 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医药的临床实践和医学科研, 许多人既要与中医中药打交道, 又要与医学实验动物打交道, 如何将中医药的研究与动物实验结合起来去阐明中医理论的本质和中药在疾病治疗中的机制及原理是他们要面对的问题, 也是中医药界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 中医药将面临被淘汰的局面。在中医药院校开设《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 使医学生能较系统地学习中医药的动物实验研究方法, 使他们认识到中医药的动物实验方法与现代医学的动物实验方法的本质区别, 则为他们今后如何根据不同的疾病阶段选择不同的中医动物模型, 如何去复制能体现中医药特色的疾病、证候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如何使用中医动物模型去研究、证明和发展中医药理论等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

2 有助于中医药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理法方药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理论的精髓, 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为中医药理论的再认识和新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以脾虚动物实验研究为例, 可窥其一斑。脾虚动物模型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 北京师范大学首次报道大黄脾虚动物模型, 并对此进行研究, 发现脾虚动物肠微绒毛变短、顶端脱落、稀疏。继而在内窥镜下活体取脾虚病人的肠组织进行观察, 得到同样的结论, 使脾虚的理论深化到微观层次。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用大鼠和驴建立脾虚模型, 系统研究脾虚动物模型骨胳肌、眼肌、心肌、胃十二指肠平滑肌、血管平滑肌的结构和功能, 提出脾主肌肉, 包括四肢骨胳肌、胃肠平滑肌、心肌和血管平滑肌, 以及血小板那样具有肌球蛋白结构和肌力收缩功能的组织。丰富了脾主肌肉的内容, 扩大了临床治疗范围。成都中医药大学选用4种动物、6种造模方法建立了脾虚脾不统血系列动物模型, 并应用50多项客观指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脾气虚证动物模型内部结构、功能、代谢的变化, 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 以胃肠屏障作用和胃肠细胞损害为病理基础, 以小肠吸收功能障碍为病变核心, 并累及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多系统、多器官损害;脾不统血证, 是在脾气虚证病理变化的基础上, 出现血循、血凝的障碍;为临床脾气虚、脾不统血证候理论的深化提供了条件。

在建立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的同时, 用相应的方药复健治疗, 从而研究了基本方药的治疗原理。如在建立脾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同时, 用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理中汤、附子理中汤、补中益气丸等基本方反证治疗, 基本明确了这些方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另一方面是应用中医动物模型, 有意识地研究方药、针灸、食疗等治疗方法的作用原理。如中国中医研究院应用脾虚动物模型研究清宫八仙糕的治疗作用, 应用肾阴虚动物模型比较研究龟上甲、下甲的滋阴作用。成都中医药大学应用脾虚动物模型比较研究人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大枣的药效作用。这些研究揭示了方药的作用原理, 为临床准确用药提供了依据。

3 有助于中药新药的开发和研究

中医药历经几千年的临床实践, 不仅形成了一整套理论, 而且储备了大量有效的古方、验方, 其临床疗效经得起重复验证, 是中医新药研究开发的宝贵素材。然而中医药的重要特色是辨证论治, 强调患病个体间的差异以及地域、时空的变化对人体整体或局部的动态影响, 能否把握这一特色, 是关系中药 (复方) 新药研究开发进入三期临床仍发挥稳定疗效的关键。目前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实验室操作, 尤其是关于动物实验方法及标准, 尚未能完全突出中医证型特色, 干扰了中药 (复方) 新药药效学的评价, 这一普遍性问题应引起重视。

中药新药的研制, 中药复方的研究呈现蓬勃向上的局面, 已经生产出一些高效、简便、廉价的中药新药服务于临床。毋庸置疑, 充分利用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 根据中医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特点, 复制出符合中医临床证候、疾病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更好、更有针对性地开发出对证、对病的中药新药, 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是中医药工作者努力的方向。随着中药 (复方) 新药的深入研究开发, 统一规范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动物实验方法势在必行。我们相信, 随着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的发展, 在实际的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摸索过程中, 一定能为中医中药、民族医药的研究开发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药效学实验规范;可见, 这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必然能推动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4 有助于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的沟通与融合

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文化背景不同、起源不同, 其理论系统必然也存在着差异。他们之间的差异所反映的是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这种差异可以互用互补但不可互相取代。因此, 中医药学的发展应当采用“扬长避短”的态度, 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发扬自己的特色与优势。中医药在理论上、治疗上、方药上和养生保健等方面都有优势, 具有整体医学的特征、大生态的思想, 注重养生保健、个体化诊疗, 常常应用天然药物、自然疗法服务人类医疗保健。学习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则为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的沟通与融合提供了条件。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也是现代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环境-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的途径。现代中西医结合必须在遵循中医药学本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 加强中西医结合现代化研究的工作, 在深刻理解中医中药的基础上, 吸纳现代先进技术, 运用分子生物学等微观医学理论, 完善和建立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体系, 既要从微观上认清疾病的本质, 又要从宏观上把握病证的演变及预后过程, 从而走出单纯用西医的理论、方法或标准解释中医, 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我们相信未来的医学将是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共存的局面, 其中, 中西医结合医学将以它独特的优势起引领作用, 而中医药的动物实验则是中西医融合的桥梁之一。

综上,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医学生在今后的医疗和科研实践中保持中医药特色, 有助于他们对中医药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有助于中药新药的开发和研究, 有助于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的沟通与融合。

摘要:课程教学是医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途径,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对中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医学生在今后的医疗和科研实践中保持中医药特色, 有助于他们对中医药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有助于中药新药的开发和研究, 有助于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的沟通与融合。

中医祛痘方法 篇12

材料:三色堇30克

做法:将三色堇烘干,然后取出适量泡茶,并且将三色堇茶涂抹在痘痘上面。

随时都可进行,但是需要长期坚持,对于祛除痘痘和痘印效果非常明显。

功效:这种中医祛痘偏方出自中医名著《本草纲目》,因为三色堇具有杀菌、消炎的功效,所以多余祛痘效果很好。

2、桑白皮祛痘

材料:生甘草6克;桑白皮与黄莲各10克;生地与连翘和陈各15克;生山楂、生薏苡仁各30克。

做法:将所有的材料一起放入锅中用水煎服,每天饭后喝一次;

功效:这些药材都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等等的作用,对于祛除体热、治疗痘痘有着很好的效果。

3、紫罗兰面膜

材料:紫罗兰花30克

做法:将新鲜的紫罗兰花洗干净之后,放入锅中煎煮,十分钟之后取出当做茶喝;第二种方法则是煎煮成为粘稠状,冷却之后涂抹在脸上,每天睡觉之前一定要敷上。

功效:内饮外服,双管齐下,这种中医祛痘配方对于治疗顽固痘痘效果非常明显。

4、化瘀散结祛痘

材料:桃仁与赤芍和当归每种中药各六克;夏枯草、海藻和昆布每种中药各十克;益母草准备12克。

做法:将上述准备的所有中药材用水煎服,每天在早晚饭后,药液还温温的时候服用,每天一次。

功效:这种配方都对于治疗囊肿、肿胀的痘痘效果非常的好。

5、鱼腥草面膜

材料:新鲜鱼腥草30克

做法:将新鲜鱼腥草洗干净之后放入锅中,随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之后变为小火熬煮二十分钟,祛除渣滓之后当做茶喝;第二种方法则是将新鲜的鱼腥草取出之后榨汁,将汁水敷在脸上,半个小时之后洗干净,每天做一到两次,一直坚持。

功效: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炎的功效,对于调节痘痘皮肤的经络效果非常的明显。

6、蒲公英面膜

材料:蒲公英100克、绿豆50克、蜂蜜适量

做法:将100克蒲公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进行煎煮,二十分钟之后祛除渣滓。将药液中加入绿豆,煮熟之后加入蜂蜜即可食用;

功效:蒲公英具有利尿、利胆等等功效,对于治疗痘痘也是有一定功效的,还能够美白皮肤、消除水肿。

7、大黄紫草药油

材料:生大黄和紫草各15克,玉米油100毫升;

做法:将准备好的生大黄和紫草烘干,然后细细的研磨成为粉末,搅拌均匀之后加入到玉米油中,6天时间之后就可取出。每天晚上洗脸之后就可以将做好的大黄紫草药油涂抹在脸上,第二天洗掉就可以了。

功效:这种中医祛痘配方不仅能够清热借宿、消炎等等,还能够一直雄性激素的分泌,对于治疗痘痘效果显著,还能够祛除痘印。

8、芦荟面膜

材料:新鲜芦荟100克和十克的蜂蜜

做法:将新鲜的芦荟洗干净之后切成小片,随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开之后小火熬煮15分钟,祛除渣滓之后加入适量的蜂蜜就可以直接食用了;第二种方法则是将新鲜芦荟切片之后涂抹在脸上,每天坚持一次。

功效:芦荟具有杀菌、消炎的功效,同时还能够起到排毒养颜的效果,能够预防皱纹的产生。

9、羊牛胆面膜

材料:公羊胆和牛胆各一个,白酒准备200毫升;

脸部肌肉按摩方法 篇13

血液循环的好坏和我们体内的激素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关系,而有效的按摩脸部,能够很好的改善我们体内血液循环的状况。

还可以提高脸部的体温,最终达到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良好目的和疗效。

实验证明,一个健康的正常人在进行脸部按摩半个小时之后。

全身的血液流量最多可以增加十倍以上,由此可见按摩脸部的好处了。

第二:促进体内新陈代谢

上面我们说到,按摩脸部能够有效的调养体内的气血循环。我们都知道,气血循环增加之后。

体内将能够分泌出更多的各种各样的激素,例如肾上腺素。

这种激素能够很好的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最终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抵抗力的作用。

第三:缓解肌肉疲劳状况

人体肌肉出现疲劳的状况,那么首先出现毛病的肯定是血液循环,特别是脸部的血液循环状况。

导致体内的新陈代谢的产物乳酸等等堆积在体内,不能够及时的排出体外,这也就是肌肉疲劳出现的主要原因了。

想要有效的缓解肌肉疲劳,那么按摩脸部是一个最简单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第四:提高睡眠质量

现代人由于生存压力的不断提高,所以精神也是长期处于一个高度紧绷的状态,这也就是导致了失眠、多梦等等情况发生。想要要提供睡眠质量,那么按摩脸部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专家告诉我们,脸部具有很多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刺激这些血管和神经之后。

能够起到很好的温热刺激作用,最终到达大脑皮层,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抑制作用,从而令人体保持在一个安静休息的状态。

最终则能够很好的治疗失眠,改善我们的睡眠状况,养足精神面对更多的挑战。

第五:排毒养颜

按摩脸部也能够很好的排除体内多余的毒素,特别是在按摩脸部之后服用一杯冷开水。

这是因为按摩脸部之后,体内的气血循环、新陈代谢就会明显的加速。

这样可以有效的排除体内多余的废弃物,改善肾脏功能,人也会更加的精神和年轻。

体内毒素排除之后,皮肤将会变得更加的紧绷和白净、光滑。

第六:祛痘

坚持几周之后,可以明显的看到皮肤变得光滑有弹性,特别是痘痘和斑点能够有效的变淡直到消失。

按摩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保健抗法,按摩脸部有什么好处,不仅能够保健身体,同时还能够令女性更加的美丽。

第七:消化能力也能够显著提高

中医按摩减肥方法 篇14

1 病例资料

1.1 病例一

患者王李氏, 女, 70岁, 因反复尿频、尿急、少腹坠胀不适10余年, 于1996年11月就诊。患者自诉10余年前常有尿频、尿急、尿痛发生, 在当地诊所诊断为“尿路感染”, 予以抗生素 (喹诺酮类或头孢类) 静滴治疗, 初起尚有效, 症状可缓解, 但常易反复发作, 与受凉和劳累有明显关系。起初每年发作2~3次, 但近5年起, 尿频等症状发作更加频繁, 每月可发作2~3次, 发作时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 小便滴沥涩痛难忍 (疼痛非灼热刺痛感) , 伴腰膝酸软怕冷, 倦怠乏力, 每次发作时痛苦难言, 曾多次到当地市级医院查尿常规及尿培养皆未见异常, 使用抗生素 (同上) 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近1年来, 尿频、尿急症状持续, 小便失禁情况明显, 每日被迫使用“尿不湿”, 小便次数无法估计, 每次小便时量少, 滴沥涩痛, 精神疲倦, 纳少, 睡眠可, 大便可。10余年来不敢食用冷食, 食后则尿频、尿急等症状明显加重, 育有3女2男, 夫妻关系不和谐多年。刻诊:舌质暗红, 苔薄白, 脉沉弱, 尺脉尤甚。辨证为脾肾阳虚, 气虚不固, 治以温阳补肾固尿, 健脾益气, 治疗方法:足底按摩配合无比山药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药用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生甘草6g、当归10g、升麻10g、柴胡10g、山茱萸15g、山药20g、熟地20g、肉桂5g、肉苁蓉10g、杜仲10g、续断15g、赤芍15g、丹参15g、乌药10g、益智仁10g、巴戟10g、菟丝子10g、牛膝10g, 水煎服, 1日1剂;服药第1天同时开始行足底按摩, 选择的足底反射区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卵巢、子宫及足背部深浅反射区等, 每个反射区采用点、按、滑动等手法, 按照先左脚后右脚的顺序进行按摩, 每日按摩15~20min, 按摩前后嘱患者适当饮用温热水并用温热水泡脚5~10min。7天后患者小便酸痛及下腹部下坠感明显缓解, 但仍有尿频、尿急、尿失禁症状;效不更方, 继续服用上方30天, 每日1剂, 同时将足底按摩方法教予患者, 嘱其每日坚持足底按摩。1月后, 患者上述症状消失, 可不用尿不湿, 小便可控制。为巩固疗效, 改上方汤剂为丸剂, 坚持服药半年余 (每次1丸, 1日3次, 嚼服) , 同时每日坚持足底按摩, 上述症状未再复发, 半年后可食用雪糕等冷品, 直至去世前 (2002年底因它病去世) , 上述症状未曾复发。

1.2 病例二

患者王某 (系病例A患者的次女) , 女, 52岁, 因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7年余, 于2013年7月10日就诊, 自诉自2006年即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 起初每年发作2~3次, 使用抗生素治疗尚有效。但近半年来, 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已有3~4次, 发作时尿频、尿急、尿痛明显, 呈灼热刺痛感。曾多次在当地三甲医院行尿常规及尿培养检查未见异常, 多次静滴抗生素 (喹诺酮类、三代头孢类) 疗效不明显, 经常自服“提高免疫力药物” (具体不详) , 似乎有效。发作期过后, 常有不明显尿痛, 但伴有小便灼热不适感, 小便色黄, 每日主动饮水较多, 晨起口苦, 神疲乏力, 伴左侧腰背部酸痛, 胃纳及睡眠可, 大便可, 舌红, 苔薄白略腻, 脉沉弦细略滑。辨证为肝郁气滞, 湿热下注膀胱, 兼有气阴两虚, 治以疏肝清热, 利湿通淋, 益气养阴。药用知母15g、黄柏10g、柴胡10g、黄芩6g、石斛15g、玄参10g、乌梅10g、山茱萸15g、生地黄20g、党参20g、瞿麦15g、萹蓄15g、赤芍15g、茯苓15g、丹参15g、牛膝10g、车前子10g, 水煎服, 共7剂, 每日1剂;同时配合足底按摩, 重点按摩足底肾上腺、肾、脾、肝、胆、脊椎、卵巢、输尿管、膀胱及足背深浅神经反射区, 每晚1次, 每次15~20min。治疗3天后复诊, 除腰背部酸痛缓解不明显外, 小便灼热不适等症状明显好转, 上方减萹蓄、瞿麦, 加杜仲、续断各10g, 继续巩固15剂, 同时配合足底按摩。10月20日电话回访, 小便灼热等不适症状未复发。

2 FUS病机及治疗方法

尿道综合征 (US) 是一组症候群而非一种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下尿路刺激症状, 包括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耻骨上不适, 甚至出现下腹、尿道、肛门下坠感, 而膀胱尿道无器质性病变, 尿常规、尿细菌培养、尿沉渣检查无明显异常[2]。因该病多见于中老年妇女, 故又称为女性尿道综合征 (FUS) 。

2.1 西医病因机制及治疗

FUS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3]:尿道远端周围组织纤维化或括约肌痉挛导致远端尿道缩窄、化学激惹或过敏、尿道内纤维组织增生及紧张焦虑多疑等心理因素。近年研究发现[2], 膀胱尿道功能异常是导致该病的直接原因, 也有学者认为[4]雌激素分泌下降, 阴道、尿道黏膜萎缩是老年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临床治疗该病除常规应用解痉、镇静、α-受体阻滞剂等外, 还常加用尼尔雌醇。育龄期女性尿道综合征治疗困难, 必要时应行尿道扩张或尿道整形术, 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2.2 中医辨证治疗

现代医学对该病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5], 虽然口服谷维素、安定、雌激素或钙拮抗剂等西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 但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 临床研究显示, 中医药辨证治疗该病临床效果较佳。《金匮要略》云“淋之为病, 小便如粟状, 小腹弦急, 痛引脐中”, 故该病属于中医学“淋证”范畴。淋证有“气、血、膏、劳、石、热”六淋[6]之别, 但该症有“尿频、尿急、尿痛、小腹下坠”及“滴沥刺痛, 遇劳则发”等特点, 故又应属于“淋证”中“劳淋”“虚淋”“热淋”范畴。淋证的病理性质有实有虚, 且每见虚实夹杂之证[7]。该病初期以实证为主, 病久以虚证为主。张氏等[8]系统观察265例FUS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苔、脉象, 据此分为肝气郁滞、湿蓄下焦、肾阴亏虚、肾虚血瘀4个证型, 以肾虚血瘀证居多, 基于肾虚基础上的血瘀将近半数, 因此认为肾虚是FUS的主要病机, 血瘀为标, 湿热和肝郁分别是FUS的诱因和伴随症状之一。李氏[9]认为尿道综合征有以下特点: (1) 肝郁和湿热是尿道综合征的始动因素; (2) 脉络瘀阻是病变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 (3) 肾虚是尿道综合征顽固不愈的原因所在; (4) 脾虚是该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郑氏等[10]研究治疗225例尿道综合征患者后, 亦认为肾虚 (轻者肾气虚, 重者肾阳虚) 是该病的主要病机。久治误治, 中气受损, 则易变为“脾胃气虚, 阴火内盛”的虚实夹杂证;过用苦寒清利之药, 则易致“肝肾亏虚, 肝郁气滞”之变证, 由于津液耗伤, 肝肾亏虚又阴虚不足为多见。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 临床常将FUS辨证分为以下5种证型[11]: (1) 肝气郁结型:治宜疏肝解郁为主, 方选沉香散、逍遥散加减; (2) 下焦湿热 (膀胱湿热) 型:治宜清热利湿为主, 方选八正散加减; (3) 脾气亏虚型:治宜补中健脾益气, 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 (4) 肾阴亏虚 (阴虚内热) 型:治宜益气养阴, 泻火通淋, 方选清心莲子饮、知柏地黄丸加减; (5) 肾虚血瘀型:治宜益肾养阴, 活血化瘀, 方选核桃承气汤加减;根据笔者临床观察, 除上述分型外, 脾肾阳虚型也是该病常见症型之一, 治宜温阳补肾固尿, 健脾益气, 方选无比山药丸或八味肾气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2.3 足底按摩治疗

足底按摩已有几千年历史[12], 其最早起源于远古舞蹈保健时代。《黄帝内经》的足心篇对足疗已有所论述;名医华佗在《华佗秘籍》中将其称为“足心道”;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指出“寒从脚下起”;药王孙思邈的长寿秘诀之一便是每日揉按脚底。足底反射按摩是通过刺激足部各个反射区, 疏通经络, 缓解肌肉紧张, 促进血液循环, 加快氧和营养成分被人体吸收、利用以及体内废弃物排出, 调理人体各项机能, 从而达到治愈或缓解疾病的效果[13,14,15]。阎氏[16]观察足底按摩疗法对老年人夜尿的影响, 将坚持自我按摩的32例按摩者按摩前的平均夜尿次数与按摩后的平均夜尿次数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表明按摩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李氏[17]以针刺配合足底按摩治疗女性尿失禁40例, 总有效率亦达100%。金氏[18]通过观察研究先中药足浴再足底反射按摩对老年人生理指标的影响, 得出按摩可改善血压 (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减轻心脏负荷、升高分泌型免疫蛋白A的结论, 证实了足底反射按摩对老年人免疫功能的提升作用。综上所述, 足底按摩可通过刺激足底穴位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起到调节气血平衡、改善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此外, 根据整体辨证的方法添加辅穴, 能将局部辨证和整体辨证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作用, 可取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不易复发。

3 结语

本研究中, 病案二中患者为病案一患者的次女, 据笔者调查, 病案一的三女及长女的女儿 (病案一的外孙女) 均存在3~5年尿道综合征病史。由此引起笔者思考, 该病是否存在遗传因素。中医中药治疗该病效果较佳, 其具体作用机制及有效成分尚未明确, 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笔者认为诊断FUS前应排除明确的器质性疾变, 无明确器质性疾病者应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开展针对性治疗[19]。目前对中医中药治疗该病的远期疗效报道较少, 多数患者治疗后无随访, 而有随访者多为6个月[20]。有文献报道[21], 中医药治疗后随访2年未复发率为5.3%, 说明中医药辨证治疗FUS安全有效, 但远期疗效并非最佳。笔者采用足底按摩配合中医药辨证治疗病案一远期疗效好, 长达6年无复发, 实属少见。

足底按摩技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其方法易掌握、操作简便、无创伤、效果好、依从性高, 可联合中医药辨证治疗发挥协同作用。目前临床治疗FUS方法较多, 疗效不一, 为取得良好效果, 多主张综合性治疗[22]。本研究为综合性治疗提供了较好的补充方法, 既方便有效, 又易于患者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尿道综合征多发于中年女性人群, 其病因复杂, 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临床上单一治疗多难以取效, 故多主张综合性治疗。该病在中医中属“淋证”范畴, 中医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但部分患者拒绝长期服用中药, 导致疾病缠绵难愈。临床实践表明, 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配合足底按摩治疗尿道综合征能取得较好效果, 复发率大大降低, 远期治疗效果显著。结合两例典型案例, 对该病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面瘫的简易自我按摩方法 篇15

也有些年轻人暑夜受凉,旅途乘车开窗拂面劲吹,或熟睡中电扇迎头疾吹。炎夏天热肌表汗孔洞开,腠理疏松,若风邪乘隙入络,络脉闭阻气血不畅,以致于出现一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不能皱眉,面肌松弛,鼻唇沟变浅,嘴角低下并向对侧歪斜,说话“漏风”,流口水,食物在瘫痪侧口内滞留。

本病治疗除根治原发病外,主要疗法为针灸、理疗、按摩、药物等。自我按摩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现将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1.准备。取卧床位者枕好;若坐位者头靠墙壁。患者思想集中排除杂念。按摩前先做热敷或中药煎汤(桂枝9克,防风9克,苏叶9克)浸湿毛巾热敷。谨防药液误入眼内。

2.轮刮眼睑。以两手食指及中指的罗纹面为术端,分别从眼内眦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睑各50次,然后轻揉眼皮20~30转。

3.指擦鼻翼。以两手食指罗纹面为术端,分别从鼻根两侧向下擦至鼻翼两旁迎香穴50次,在该穴处轻按揉1~2分钟(迎香穴在鼻翼旁开0.5公分)。指端按压由轻渐重,可治口角歪斜、鼻塞之症。

4. 点捻四白穴。该穴在眶下孔凹陷处,瞳孔直下。以食指为术端捻四白穴,边捻边渐施压力。持续1~2分钟。

5.掌揉颊车、地仓穴。以同侧手之大鱼际紧贴病侧颊车穴(咀嚼肌),边揉边移至地仓穴(口角旁开0.5公分),往返50次。

上一篇:小学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下一篇:全业务代维人员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