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发展交流发言稿

2024-06-28

旅游产业发展交流发言稿(精选10篇)

旅游产业发展交流发言稿 篇1

旅游产业发展交流发言稿

我乡去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旅游发展局的大力支持下,以铁穷村为中心大力发展了乡村旅游民居接待,现就民居接待工作情况作如下交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证。

一、铁穷村旅游资源情况

乡铁穷村,意为印章,象征权力,是解放前原麦桑部落华尔宫丞列的官寨所在地。三面环山,与苯波教郎依寺、夺登寺觉囊派赛格寺相邻,融合了独特的宗教文化。该村拥有便捷的交通地理位置、统一美观的藏寨村落、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浓郁的宗教文化以及见证历史遗迹的麦桑部落华尔宫丞列的官寨,所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文化资源为该村发展旅游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二、发展乡村旅游优势

在过去,全乡群众生活水平低下,辖区内道路崎岖且均为泥土路,完全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真实写照,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更是对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过去村民的饮用水均为流经村内的望切河,河流上游的村民洗菜、洗衣的污水流经下游后被下游村民饮用。这样反反复复严重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状况。过去的群众靠着上山挖药材维持生计,僧人更是靠群众的布施过生活。该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以及群众文化水平的低下,这制约了全村经济的发展,增收更是“无米之炊”。

近年来,乡、村一班人认真分析问题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抓住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旅游的契机,在县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持积极性高的农牧民开展民居接待,并形成了“安多人家”品牌。在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下,该村拥有便捷的交通地理位置、统一美观的藏寨村落、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浓郁的宗教文化以及见证历史遗迹的麦桑部落华尔宫丞列的官寨,所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文化资源为该村发展旅游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三、近几年形成的成效

为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农民增收新渠道,该村依靠便捷的交通优势、古朴藏寨、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和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在政策的扶持带动下,该村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参与村庄整治,配套完善了水、电、路、文体、医疗等基础设施,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示范点上群众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同时发展民居接待,目前有13户民居接待户,床位130余个。开展农畜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4个,建有绿豌豆种植示范点2200亩,黑青稞种植示范基地2700亩,蔬菜种植基地500亩,商品羊养殖3000余头,商品牛养殖500余头。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及县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帮助下按照“保持安多民居特色,增加现代元素,美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的总要求,结合民居现有结构与特点,投资1000余万元对铁穷村215户民居进行厨房改造、环境整治、厕所提升、屋内外规范。在村内还进行了文化传承保护、旅游广告牌、导向系统、观景台、入户道路建设及饮水安全改造提升等工程建设。通过项目实施使铁穷村人居环境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长效化农村环境管理机制基本建立,村容整洁、环境优雅、文明和谐的幸福乡村雏形基本形成,为我乡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如今,全村正以“强基础、兴产业、美环境、展新貌”为主要抓手,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水电路改造、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村民活动中心、乡村旅游以及藏传佛教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呈现出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村民行为更加文明的新农村建设风貌。

在配套设施以及基础设施的不断改进下,全乡旅游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年初“莫郎节”以及近期的“清明节”期间,郎依寺、夺登寺以及铁穷村民居接待户接待了部分游客前来烧香拜佛以及观光。

旅游产业发展交流发言稿 篇2

一、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的优势

(一)地缘发展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的北部边疆,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内蒙古对外毗邻俄罗斯、蒙古国,有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18个陆路口岸,形成了中国向北开放带;对内横跨三北,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与发达的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区为邻,成为其重要的经济腹地,是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的后花园。相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内蒙古是距北京最近的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距北京陆路470公里,空中距离440公里,飞行仅仅45分钟。全区现有9个机场,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59条;国内所有航空公司都参与了内蒙古航线的运营。近年来,内蒙古航空、铁路、公路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呼和浩特至北京高速公路开通,自治区同周边省区基本实现高速连接,为区内旅游产品同邻近省区旅游文化产品组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内蒙古经济与旅游文化发展的地缘优势将逐渐凸现。

(二)产业经济优势

依托资源,内蒙古已形成了一批乳业、煤炭、化工、电力、羊绒和草原文化旅游业等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蒙古经济增长连续7年全国第一,内蒙古经济名次从全国第24位进入第16位,内蒙古发展奇迹吸引了世界的眼球,全国相关行业在内蒙古每年举办的各类全国性研讨会、展览会、展销会、药交会、洽谈会等,带动其它相关产业收入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内蒙古会展旅游业发展应该依托能源、资源和产业优势,发展特色工业产品系列展,绿色产品会展,中蒙药、生物药、兽药为主的绿色药业和保健品会展。产业文化经济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内蒙古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为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和地区品牌形象。

(三)旅游文化资源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北与蒙古、俄罗斯接壤,特殊的地理环境、蒙古民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众多民族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内蒙古得天独厚旅游文化资源,草原风情、民族文化、北国风光、口岸边境等,决定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其北部草原居全国牧场之首,呼伦贝尔大草原,中部的锡林郭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都是感受草原风光的好去处。内蒙古的大兴安岭森林是中国最大的天然绿色宝库,内蒙古的沙漠也独具特色,比较著名的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齐沙漠等。内蒙古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内蒙古大草原是全国最大的草原,草原文化成为内蒙古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精神动力,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风情更为内蒙古草原增添了淳朴自然的神韵。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内蒙古蒙古族人民都要举行那达慕大会,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客人可以充分领略浓郁的民族风情、地方文化。

二、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与多样性

内蒙古特殊的丰富多彩的历史地理和文化,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而且内蒙古各类旅游资源的组合条件较好。

从自然地理条件来说,内蒙古地处中国正北方,与南方相比纬度较高,气候不同,尤其是夏天,正当全国,特别是南方各地烈日炎炎,白天晚上高温难耐之际,内蒙古却成为相对好的避暑胜地,成为适宜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因此,内蒙古夏天和秋天是国内外旅游者最想来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从自然资源组合来看,以森林、草原、沙漠戈壁及其过渡类型构成的大地域(内蒙古东部、西部)自然景观环境差异和以沙漠、草原、湖泊、河流、温泉、森林、山地景观在小区域范围内的多元化组合,不仅对旅游市场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为内蒙古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提供了回旋空间。

从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组合来看,内蒙古草原、森林、沙漠、湖泊、河流等多样的自然景观、各具特色的蒙古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文化在地域上的组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然旅游景观单一性与同质性给旅游产品多样性开发造成的约束。使得不同地域上开发的旅游产品可以保持鲜明的特色。

内蒙古旅游文化资源与其周边省区及我国东部地区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自治区原生态的草原、沙漠、森林、冰雪等自然景观资源与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风情资源及其小空间范围内的组合,都是周边省区、东部各省所不具备的。同时,现代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多层次性,寻求原生态、古朴,追求回归自然的旅游体验成为时尚和潮流,内蒙古所拥有的森林、大漠、草原,原始、纯朴的民族风情、历史古迹等特色优势旅游资源,正好符合现代旅游需求的取向和发展趋势,从而使内蒙古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具有了资源和市场上的双重互补。

总体上看东北和华北是中国的发达地区,这一地区出游能力较高,旅游消费水平也较高,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尤为突出。这一市场距离内蒙古近,交通方便,费用较低,大众化市场的基数较大,组合开发的旅游产品对这一市场的吸引力较强。同时如果在开发线路产品时,组合这一地区特色旅游产品,构成跨区域的旅游线路,不仅有利于这一市场的开拓,还可以将这一市场进一步延伸到环渤海地区和南方地区。

三、内蒙古与国内发达地区合作开发旅游文化的切入点

(一)人才与信息交流

内蒙古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其成长壮大还需一定的过程。目前不仅基础设施落后,而且更重要的是旅游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亟待提高。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相应的有关人才,所以人才战略是争取事业成功的首要战略。从人力资源上保障旅游经济的强劲发展。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人才、信息与环境的有效结合将为一个地区旅游业长期发展注入活力。经过大量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根据信息的汇总分析进行战略部署,以保证战略决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内蒙古要通过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工程推进构建地区文化旅游信息的网络平台,加强与外地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以求旅游业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资源互补

要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和交通可达条件,加强区域合作,发挥资源的整体优势。凭借内蒙古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加强合作,客源市场上必须注重与其横向联合,优势互补,串联成线,利益共享,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地域旅游网络,争取更多的商务、会展旅游市场以及中、远程国内游客客源市场,发挥规模集聚效应,拓宽和共享旅游市场,实现“共赢”。

对内蒙古东部来说,东北三省是其重要的客源地,由于东北三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会对内蒙古东部产生辐射效应。为了共同发展,有必要开展区域合作。将内蒙古东部的草原和民俗风情以及蒙古族历史文物古迹作为对东北三省口岸、界河、森林、水色以及哈尔滨的冰雪旅游资源、漠河的北极风光的景观向那里推介,把两地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展旅游资源的整合效应,争取占领客源市场。

(三)旅游与文化的结合

深度挖掘草原文化、民族文化、河湖文化等各种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立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良性互动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文物古迹、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科技馆等文化旅游资源,结合自然、人文资源,展示文化魅力,提升旅游审美价值。充分发挥内蒙古文化、电视传媒的优势,调动文化专业队伍、民间艺人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中介机构等方面的积极性,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创作民族特色的文艺作品,创意设计和旅游规划,发挥文化在旅游品牌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尤其是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都要成立专家顾问委员会,把有关的专家学者吸引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来,提高内蒙古旅游的文化品味和文化魅力。

四、未来内蒙古重点旅游产品的人文魅力

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产品为基础,发挥传统旅游产品和资源优势,围绕草原、森林、冰雪、沙漠、湖泊、口岸等自然风光,紧密结合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人文特色,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改善旅游产品结构,延续历史文脉,体现自然、人文景观和城市特色,提升内蒙古旅游品位。根据内蒙古旅游资源基础条件,在对未来旅游业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初步确定内蒙古旅游产品开发重点主要是民族民俗与历史文化、草原生态风光、大漠古韵、冰雪景观、地质奇观和边境风情等旅游产品。

(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是内蒙古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蒙古开发民俗与历史旅游产品的基础条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应选择蒙古民族以及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民族民俗,应选择蒙古族文化、远古人类遗存、匈奴文化、鲜卑北魏文化、突厥与回纥文化、契丹辽文化、西夏和金文化,以及其它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历史遗存。在开发民俗和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时,要注意动静结合,可通过舞台演绎、场景模拟、文化展示等多种形式开发该系列旅游产品。

(二)草原生态旅游产品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极具开发价值

在未来的开发中,要以生态旅游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自治区草原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多形式谋划和开发内蒙古的草原生态旅游产品。重点建设以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等为代表的草原旅游区,依托广阔草原,开发草原观光、草原休闲度假、草原科考旅游、草原动植物观赏、草原探险旅游等系列草原旅游活动产品。

(三)大漠古韵旅游产品内蒙古沙地和沙漠分布很广,沙漠戈壁是自治区重要的旅游资源

在著名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腹地与边缘,孕育着如音德尔图沙山群、月亮湖、天鹅湖、马莲湖等沙湖群、海森楚鲁和诺尔公怪石林等大漠景观。境内有不少的名胜古迹,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五当召、席力图召等,还有广宗寺、福音寺等佛教圣地,沙漠旅游产品应重点开发沙漠探险、沙雕、划沙等旅游观光产品。

(四)冰雪景观旅游产品受季节因素限制较大,内蒙古发展冰雪旅游将成为开发冬季旅游项目的重要突破口

内蒙古以雪为主的冬季旅游资源,在全国不仅具有独特优势,而且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内蒙古将冬季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是十分必要和可能的,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冬季旅游项目缺乏的限制因素。今后一段时间要重点开发建设阿尔山滑雪场、根河市奥科里堆山滑雪场、牙克石滑雪场、呼伦贝尔呼伦湖冰雪运动训练基地等一批景区,开发方式要在广泛开展冰雪观光、冰雪运动、冰雪艺术、冰雪娱乐旅游的基础上,着力抓好滑雪这项专项度假旅游的开发,力争将其建成全国最好的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胜地。

(五)边境风情旅游产品边境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

内蒙古具有独一无二的边境旅游资源,有口岸、界河、草原、温泉、沙漠、冰雪、民俗风情等许多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满洲里、二连浩特、阿尔山、额尔古纳等一批重点边境口岸界河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开发观光、娱乐、休闲、购物等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边境口岸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当地的旅游接待能力,延长游客在边境地区逗留时间,增加游客在边境地区消费,从而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六)地质奇观旅游产品

内蒙古高平原具有特殊的地文现象,其地质历史发育过程通过丰富的地质遗存和壮美的地貌景观表现出来,在全国同类旅游资源中,具有较突出的地位。今后的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中,应继续加强以克旗阿斯哈图石林、阿尔山温泉、阿尔山火山群等较为著名的地质旅游景区建设,努力开发地质观光、温泉疗养、休闲度假等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

五、内蒙古参与国内旅游文化战略合作的前景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历史文化各不相同,对于北方地区,东北华北地区旅游各具特色,各个省区应大力发展旅游业,华北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等已经成立不同的旅游经济圈,其实,内蒙古应该是各个区域发展的重要市场和组成部分。遵循旅游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整合地区旅游资源,打造极品旅游线路和品牌,要树立区域发展整体意识,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发挥旅游联合体组织的功能,为推进区域旅游信息、资源和利益共享,建立区域旅游大市场而努力。内蒙古要树立开放的理念;积极参与北方各个地区的旅游文化经济活动,以优化旅游环境、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开拓为先导,以重点旅游地区的快速发展为突破口,突出加强有开发潜力的旅游景区和旅游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接待设施建设,努力将内蒙古建设成国家重要的旅游目地的和旅游大区。

内蒙古紧紧围绕精品线路的基础上,着力开发旅游支线,重点加强线路上主要景区、景点建设,改变单一观光型旅游产品的结构,不断提高草原生态旅游产品、冰雪旅游产品、民族民俗旅游产品、文物古迹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及会议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尽快构建城市旅游产品系列,完善城市综合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发环城市游憩带旅游产品,营造吸引近程核心市场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提高节庆旅游产品的质量,增加其影响力和吸引力,使产品结构多元化,并形成体系;通过旅游产品的结构调整、创新、转型提升全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

创新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由政府倡导和支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和借鉴国际通行的融资模式BOT(建设—运营—移交)、BTO(建设—转让—运营)、BOO(建设—所有—运营)等方式进行旅游项目融资,吸引有实力的大资本、大企业投入到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旅游项目。通过政府导向性作用,拉动社会投资,以参股、成片租赁开发、委托开发、招标开发等多渠道、多形式筹措旅游开发资金。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和“双赢”的市场融资原则,走“民营资本股份化办旅游”的路子。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和程序,实现旅游基础建设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多元化。

旅游产业发展交流发言稿 篇3

【关键词】桂林 旅游 中日交流

中日两国关系一直备受国际瞩目,中日关系源远流长而又敏感多变。研究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情况对两国未来的长远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一直以来是桂林最大的入境客源国,可以说旅游业打开了中日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一扇窗。分析桂林旅游业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给中日两国带来的积极影响,并联系中国旅游业和日本的“观光立国”政策,希望让旅游业成为架起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一个桥梁。

1 日本游客对桂林的认知程度

认知区位是指一种较为抽象的心理认知感受,主要表现为客源地居民对旅游区的认知态度和认同感。通过调查资料显示,对中国旅游城市景点的认知在调查对象中得知,知道桂林和漓江山水的旅游者占70%,仅次于北京、上海、西安位于第四位。这说明日本人对桂林的认识程度很高,这也是日本客源一直居于首位的原因之一。桂林旅游业具备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对日本游客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旅游业是桂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巨大的日本客流流入桂林,不但促进了桂林的经济发展,同时为中日双方在文化、教育、科技增加了交流的机会,为两国友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来桂林旅游的日本游客情况

1980年以来,日本是访华游客人数和比率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来桂林游客人数和比率最多的国家。据《中国统计年鉴》1984—2002年(2003、2004年因特殊原因未计入)的统计资料显示,在桂林众多的外国客源国当中,日本一直是桂林的第一大客源国。2002年97767人次、2003年62508人次、2004年87706人次、2005年72960人次、2006年73093人次、2007年76617人次、2008年30442人次、2009年37633人次。在我们调查的8年中,除了2008年之外,日本游客人数总数一直排在外国游客人数的首位。

3 以友好城市为依托的友好交流

3.1 教育方面的友好交流

早在197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30周年的纪念日之际,也是在距桂林对外开放的第七年,桂林市与日本熊本市正式签订了结为友好城市的协议。

此后,桂林以旅游业为主要途径,吸引日本游客不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同时,以熊本友好城市作为依托,两市在经济、文化、教育方面也开始了持续不断的友好交流合作。

在教育方面,两市开展了互派学生相互交流的活动。1980年8月,熊本市高中生代表团首次在桂林举行了夏令营;1982年两市开始互派留学生,桂林学校共派出12批20人赴熊本留学,熊本派出10批20人来桂林留学;在科技方面,两市早在1988年就开始在技术交流方面开展了一些活动。在民间文化交流方面,两国之间的历史文化展,画展每年都开展。 在2005年,桂林市民乐团访问熊本,参加两市结好25周年庆典。同时,桂林各大高校也开设了日语专业课程,并与日本的大学互派留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接触日本,进一步加强中日年青一代的沟通和学习,增进了解和互信。

3.2 其他领域的交流发展

来桂林旅游的日本游客,不仅拉动了桂林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其他领域的发展。在经济上,许多日本游客在桂林观光旅游之后,在桂林投资建厂,或者与当地工厂合作,建立中日合资企业,开展中日两国之间的经贸交流。据我们调查资料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9年日本客商在桂林实际投资额分别为64万亿、70万亿、499万亿、20万亿、38万亿、268.3万亿、19万亿美元,是继港澳台商之后亚洲国家在桂林投资的一个主要国家。

在科技文化上,从2010年成功举办了首届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以来,桂林至今一直保持与日本的密切交流,邀请了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参加交流。2010年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旅游高峰论坛、城市交流、旅游产品推介、投资洽谈。每年熊本都派出政府代表团参加该活动,加深了进一步交流和发展。在2011年第三届中国·桂林国际动漫节上,开展了桂林—日本动漫产业交流合作恳谈会,日本也以此机会向中国宣传日本独有的动漫文化,双方就动漫产业技术,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两国人民对中日关系发展的期待

根据中国日报网发布的2011年在京“中日关系深度调研报告”显示,发展中日关系在两国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两国超过70%的民众认为两边关系对本国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主的桂林几大高校的大学生及桂林20~45岁市民为调查对象,发放了100份问卷调查,实际收回100份。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超过95%的人了解日本的一些城市,认为桂林与日本有密切联系的占57.14%,认为日本游客对桂林经济有影响的占64.93%,希望中日两国年青一代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友好往来的达67.53%,希望年青一代增加相互了解的高达80%以上,愿意为中日两国友好作贡献的高达94.84%,认为政府应该放宽政策加强中日友好关系的达68.83%,认为中日两国今后发展趋势良好的占70.12%。

随着中日两国关系的不断推进,中日两国关系应该朝着良好方面发展。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40周年,回顾40年来的发展历程,道路虽曲折,但收获甚丰。两国之间虽然还有一些难以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但是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才应该是主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梁雪松,马耀峰,李天顺. 桂林区位与日本入境旅游市场拓展的探讨. 社会科学家,2005(9).

[2]孙根年. 论旅游业的区位开发和区域联合开发[J].人文地理,2001(4).

旅游事业发展交流材料 篇4

(一)加大旅游产品的培育建设力度。一是严格执行远安旅游建设总体规划和详规,所有建设必须按规划实施,确保全县旅游开发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持续性;二是积极引导旅游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加快灵龙峡大拐湾生态旅游区建设,发挥旅游资源应有的效益。积极实施鸣凤山道观金顶改造,积极争创国家4a级景区。要尽快盘活太清洞景区旅游资源,培育我县旅游产品的又一亮点。通过对这个三个景区的重点建设和培育,着力打造我县旅游产品的精品和名牌。三是要切实加强景区入口处的设施和环境建设,提升景区档次和形象。四是要充分发挥乡镇、村、农户的积极性,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

(二)强化主要旅游产品宣传推介。一是县人民政府将全县旅游事业发展和主要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给予扶持支持。二是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充分挖掘我县旅游产品的文化底蕴和特色,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的策划和包装,培育品牌旅游产品。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积极引导旅游企业树立长远发展观念,主动融入全市、全省的促销旅游线路,采取让利的方式与知名旅行社加强合作,积极利用远安的旅游产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扩大远安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和客源市场。四是积极整合县内旅游资源,将县内主要景区旅游实行一票制,推出一日游和二日游线路,延长游客在远安停留时间。

(三)努力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要加强旅游事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旅游建设技术指导、营销策划、行业管理和接待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二是要加强旅游接待能力建设,加快远安宾馆的改造建设步伐以及游客中心建设,继续认证确定一批旅游接待宾馆和饭店,并加强日常的监督和管理。三是要加强景区工作人员的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文化局旅游保护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篇5

新世纪以来,xx县文化局强化职能,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找准发展文化产业的切入点,趁势而上,迎来了xx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到目前为止,xx县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全县共有文化经营单位480余家,其中:印刷企业6家、网吧100家、书报刊批发零售13家、音像制品零售21家、歌舞娱乐场所10家、酒吧18家、民俗演艺场所4家、电子游戏厅19家、艺术培训业3家、业余艺术团体48个、博物馆4家、民俗文化村12个、文化旅游产品经营210户,从业人员达1.2万人。

xx县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与文化局如何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准自身位置,重视人才培养,优化产业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等一系列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xx县的演出娱乐、书画艺术、文艺培训、文化商品等方面,都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特别是旅游业的兴起,为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为此,xx县文化局在20**年开展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准定位、发展产业”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组织文化系统干部60余人次分赴丽江、苏州、杭州、长沙等文化产业发达地区学习考察。通过转变三个观念,强化三种意识,为xx县发展文化产业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即:转变文不经商的观念,强化抓产业兴事业的意识,鼓励文化单位走向市场,发展文化产业;转变等、靠、要的观念,强化多找市场,少找县长的意识,鼓励文化单位面向市场求生存、促发展;转变重投入轻产出的观念,强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意识,鼓励文化单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文化艺术创作、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项目经营等方面,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不能“就文化谈文化,就艺术谈艺术”,要跳出文化看文化,把文化产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对待。

二、重视人才,创新机制

xx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有6位联合国授予的民间工艺大师,11个国家、省、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民间艺人数不胜数、各行人才举不胜举。试想,把这些都开发出来,把这些传统人才都利用起来,何愁文化产业不做大做强。

首先是建立人才资源库,树立学习榜样。在摸清人才资源现有存量和流量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全县文化人才现状。对全县近200位文学艺术、工艺美术、音乐舞蹈、戏曲民俗等方面专业人才建立了人才档案。特别偏重于收录既懂艺术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资料。20**年以来,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在各自领域的成绩,先后确立了xx县文化系统“五名人”,号召全系统干部职工学习他们敬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每年发放一定的津贴,让其成为本系统人人学习的榜样,从而带动一大批人才自觉投身到创业中去。

其次是创新用人机制,实行竞争上岗。20**年,xx县文化局大力改革分配机制、用人机制,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制度。破除“论资排辈”,大胆使用优秀年青人才,树立用人所长的观念,打破身份界限,唯才是举,不断拓宽选用人才的视野。7位懂管理会经营的优秀人才通过竞岗充实到了系统各单位。以岗定酬、绩酬结合的分配机制激活了每一个人的潜力。并广泛地吸纳招募社会人才,引进了3位高层次的策划人才作为xx县文化产业发展顾问。同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真正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第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为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xx县文化局近几年加大了人才培训力度。20**年,制定了《xx县文化系统教育培训工作方案》,促进了培训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多次举办各类理论、业务学习班,抓知识更新,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三、政府主导,多元投入

众所周知,县域经济即使摆脱了“吃饭财政”的状况,其可投入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仍然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在政府主导投入的前提下走多元化投入的道路,要集中全社会之财力,协力推进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是民间资本办文化。在成功引进广州中人集团开发虹桥艺术楼后,按照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的原则,与张家界黄龙洞公司成功实现“龙凤配”,由其出资8.33亿元租赁经营xx8大景点,成为了xx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州宏发公司斥资1200万元的县剧院开发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山江苗族博物馆和天下xx篝火堂及魅力xx民俗风情晚会成为了xx县文化产业开发的一大亮点。由民间资本经营的山江苗族博物馆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苗族博物馆。投资近500万元的xx民俗博物馆也全部是社会资金投入。近日奠基的xx国际民族风情园是近年来落户我县的最大的文化产业,预计投入1.2亿元,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目前480余家文化经营单位中,国有经济成分所占比例不到5%;在所有已建成的文化基础设施中,由社会资金兴建的占到总数的80%以上。由于“文化立县、旅游带动”战略的实施,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投资领域政策放宽等好消息不断,大大刺激了民间资本进入我县文化产业的投资信心。近5年来,投入到我县的文化产业建设资金近三亿元。

二是与企业合作办文化。鼓励艺术院团与企业联手,建立既符合艺术规律又符合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鼓励和支持多种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国有艺术院团改革,以收购、入股、重组等方式履行和举办演出团体,走市场化运作道路。xx县文化局把阳戏剧团作为试点单位,将剧团50万元原公益性资产盘活进入市场经营,与天下xx大酒店及旅行社合资推出了一台“寻梦xx”民俗风情晚会和一台原生态土著音乐晚会。同时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共同举办主题文化活动。剧团已与11家企业和14家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均推出近20场(次)主题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保护挖掘,开发利用

几年来,xx县文化局紧紧抓住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历史机遇,将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利用科学地结合起来,发展现代城市文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先后成功申报了苗族鼓舞、苗族银饰、xx蓝印花布、xx纸扎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文武茶灯、湘西阳戏等6个省级保护项目以及10个州保、20个县保项目。设立了以xx山江为窗口的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基地,并力争建设成为全省、全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示范基地。

一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功承办了“20****省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暨湘西州第二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生态保护节”以及山江“苗族传承世家”评奖、勾良苗寨“六月六”苗歌节等节会活动。20**年在xx举办的首届天下xx聚xx暨xx•中国苗族银饰文化节,中外来宾云集xx,为全面展示xx苗族银饰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们紧紧把握住这一有利时机,将传统民间艺术进行加工提炼,塑造成适合于广场表演和团体表演的艺术形象,成为银饰节文化活动的主旋律。每年6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我们都在文化广场精心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展示展演。同时,我们还直接利用xx民间文化艺术品和文化遗存,举办民间工艺品展、民族服饰展、民俗展等展览活动,成为中外来宾了解xx、认识xx的重要窗口。

二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旅游商品。xx县经过千年的楚文化的沉淀,使得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良好基础。xx县文化局注重加大对传统文化商品化的开发力度,使其进入市场,发展成为一种产业。苗族银饰、蜡染、扎染、土家织锦等都是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独特文化内涵的艺术品。我们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扶持开发,逐渐发展起了以苗族银饰、蜡染、姜糖为主的文化旅游商品产业,古城内95%以上的商户都在经营这一类的文化旅游商品,年产值近3亿元,成为了xx文化旅游商品的主导产业。

旅游产业发展交流发言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我们非常荣幸迎来了全县煤炭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我公司召开,迎来了各位领导和各位同行,这是对我们公司的关心和厚爱,也是对我们的鼓舞和鞭策。首先,我代表公司全体职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公司过去的工作和未来的设想作简要汇报:

一、企业基本情况

XX煤炭工业总公司创办于1989年。90年代后期,由于煤炭市场的疲软和原有生产经营体制的落后,到1997年,企业负债累计达2000多万元,已资不抵债,运行艰难,处于倒闭状态。为此,XX乡党委、政府根据有关政策,决定改制,公开招聘业主,但由于企业负债太多,没有人愿意接手。在乡党委、政府的劝说下,我继续担任法人。面对繁重债务和当时低迷的煤炭市场行情,我压力很大。但想到党委、政府的信任,职工的支持,我别无选择,只有负重拼搏,背水一战,开始了XX乡煤矿的改制,成立了XX煤炭工业总公司。

改制后,公司认真总结以前的经验教训,多方筹集资金,逐年加大投入,改进设备设施,优化内部管理,坚持发扬“团结务实、改革创新、安全高效、拼搏奉献”的企业精神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企业逐步走出低谷,效益不断提升。目前公司下设七科(室)五个矿,职工488人(其中行管人员9人,地面工作人员46人)。拥有固定资产2400余万元。2003年产煤12.5万吨,创税费163万元,被县委、县府评为“十强”民营企业、“纳税先进单位”,我个人被评为“十佳”民营企业家。

二、过去工作简要回顾

近几年,我公司在上级主管部门、当地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强化安全首要位置,突出企业效益核心,以人为本、强化管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企业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1、强化管理,狠抓安全生产。一是配齐、配强了领导班子。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原有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充实,并增配了分管安全的副矿长,班子结构得到优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战斗力明显增强。二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职工培训等各类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根据各自职责,年初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从领导到班组长职责意识明显提高,企业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三是强化宣传教育。扎实进行了岗前安全培训、日常安全知识教育,广泛开展了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组织的安全知识抢答赛、“七月安全月”、“百日安全竞赛”、安全班组评比等活动,职工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四是加大事故处理力度。对发生的轻伤、重伤、死亡事故,按“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从不姑息迁就,近三年来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五是切实加强检查督导。我们建立了安全检查督导小组,每月定时或不定时的对矿井进行巡回检查和督导,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督促整改,让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大大减少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等现象。六是强化以人为本。完善工人合同制,建立职工伤亡保险,保障了职工权益,充分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

2、加大投入,充实技术力量。企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人才。针对企业技术落后的状况,一是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根据企业承受能力,我们采取“修、换、添、备”等措施,对原有设备、设施进行了改进,办矿条件得到大大改善,采煤方式走向长壁式,先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建立了瓦斯监测系统。二是多渠道培养技术骨干。近两年来,先后派出60人次参加市级和县级培训;委派8人到煤炭工业学校就读;高薪聘用专业技术工程人员两名,会计师一名,充实了专业技术队伍。三是加大职工技能培训。定期举办职工技能培训,组织技术骨干进行讲座或现场指导,分班组开展技能大赛、实际操作讨论会,职工操作技能不断得到提高。

3、多方筹资,确保正常运转。企业要发展,资金是保障。以前煤炭市场疲软,企业效益差时,我们想尽一切办法筹集资金,保障了生产的正常运行。一是讲究诚信,寻求信贷支持。诚信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企业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诚信这一原则,为此赢得了各银行的信任,近几年通过贷款累计筹集资金300余万元;二是实施股份合作,增添了企业的活力。通过评估,企业资产为2000万元,为增取资金,加强基础设施改造,扩大再生产,我们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模式,建立董事会,推行股份合作制,成功将企业40的股份转让,引进外资800万元,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对于外资股份,我们严格按章程执行,确保了投资者的利益。

三、企业发展思考

旅游产业发展交流发言稿 篇7

关键词:信息交流技术,遗产旅游管理,ICTs应用

一、信息交流技术的概念

信息交流技术(以下简称ICTs)可以定义为:一种涵盖性术语,它涵盖了通讯设备及应用程序,包括:收音机,电视,移动电话,电脑以及网络硬件和软件,卫星系统等,以及与它们关联的多样化服务及应用,比如视频会议和远程教学。

二、ICTs与遗产地功能

(一)保护

遗产管理保护的目的在于保护文化遗产资源,以便使人们能够在当今时代或今后的日子里得以享受。有关遗产管理的保护工作牵涉到文献编辑、环境监控、处理工作以及预防性护理。人们参观世界遗产地,以期见识奇观异景,因为他们有权如此。这些人常常受到教育、文化、社会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驱使着他们前往本地、外地,甚至国外旅游。世界上最受欢迎且最有意义的遗产地每年可以吸引几百万游客前来参观。然而,参观本身却会对这些无可替代的资源产生破坏以及损耗。

(二)教育

解说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从景点本身以及其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角度,阐明了展览的意义。解说可以被定义为:对于某样事物的解释、阐明、翻译、或个人理解之表达的一种行为或过程。解说也可以显示出遗产是如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联的。

解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你面对的游客来自不同的年龄层,无论文化背景还是来访动机都千差万别,而且其中有些人热衷于去了解遗产地,另一些则不尽然。这些观光客中有些人在来访以前对遗产地知之甚少,另一些却是知识渊博的专家或发烧友。我们的解说则必须尽量满足这些游客的不同需求,做到无论游客来自哪一片细分市场,怀有何种需求或具有何种习惯,都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以便让他们觉得不虚此行。传统的解说媒体(比如海报或者传单),由于自身篇幅有限,所传递的内容都局限于他们所能提供的信息。因此,营销人员必须决定,将宣传材料重点集中于哪一片细分市场才最为有效。ICTs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并且支持多种多媒体格式,例如照片、图表、视频及虚拟实境等表现手法。超文本的使用推动了相关的主题、展览和文物之间的互联,以便使游客能够更深入地探索文化遗产地。超文本连接也能同时在不同层次满足各个细分市场的需要。比如说,孩子们可以从卡通片中学习知识,而历史学家可以从专业研究人员那里汲取所需。

(三)遗产旅游管理

出行前游客可以通过出版物等资讯工具来考量、评价世界遗产地,然后和自己之前参观过的地区或景点联系起来。游客利用这些预先拼凑起来的资讯做出评估,这使得他们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但从遗产地管理的角度来看,通过这些信息,游客产生了更为准确的游览预期,因而就减少了游客盛兴而来、败兴而归的可能,并且杜绝了游客之间否定之辞的蔓延。为了管理在遗产地内的游客人流,并且减少拥塞,管理者可以通过互动移动多媒体通信来补充传统导航设备的不足,比如标牌和音频向导。这些设备可以提供便于游客的以文本为基础的信息,通过动态调整的公告和向导来反映游客当时所在位置的情况,以方便游客游览。

遗产地中提供资料的用意在于使游客产生兴趣,而非详细地给游客提供事物的所有细节。因此,游览后,遗产地可以提供补充资讯。作为可能的电子辅助工具,照片、视频、数字纪念品、科学论文的参考书目,都可以加深游客游览之后的体验(如有需要,它们也可以被用于游览之前)。这可以使游客因渴望更为详细地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再次来访。

三、ICTs在国外遗产旅游管理中的应用

(一)票务及预订系统

从传统上讲,遗产地访问量是由人工监控记录进入的访客人数这一方式进行统计的。在一些人气兴旺的遗产地门口,经常可以见到人们大排长龙、争相买票的场景。为了避免排长队,人们逐步形成了提前预定这一观念。顾客通过电话与工作人员进行联系,工作人员再将顾客提供的详细信息输入计算机预订系统,最后完成提前订票工作。一些大型景点,比如伦敦科学博物馆,通过交互式语音感应系统,连接至他们的计算机预订系统,从而实现了预订系统的自动化。如今,人们无论通过何种通信方式(电话、互联网、当面询问)都可以连接至遗产地的预订系统,进行票务预订。由计算机管理的系统可以保存额外的游客信息,而不会延缓游客进入手续的办理。这些信息可以用于游客管理分析。营销人员通过游客人数的信息确定受众组成,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推出合适的产品,开辟适合各大细分市场的有效途径,开展广告活动,完善旅行指南系统,推出纪念品,并发展与中介机构的关系。相关人员通过游客人数来计算产生的收入,并通过追踪历史趋势的方式,预测未来收入。此外,发票系统也可用于促进与旅游公司以及其他合作伙伴间的生意往来。

(二)网站

万维网的全球性触角帮助遗产地获得了更为广泛的推广。而世界遗产地只有有限的空间来展现自己。在这种情况下,遗产地管理者就必须挑选一些对象进行展示。事实上,网站拥有无限的空间来展示世界遗产地上不能展示的东西。与印刷品生产不同的是,在网站上额外增加网页的成本极低。因此,网络内容开发商并不局限于他们所增加的网页数量。这也就意味着,网站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营销传播媒体,细分市场受众通过网站将面临更为灵活的选择。超文本链接引导不同的受众群体浏览遗产地网站中不同的部分。例如,浏览英国国民托管组织网站的孩子们可以选择链接“可靠的”刺猬网页,因为该网页专门为儿童这一受众群而设计。

(三)虚拟实境

虚拟实境(以下简称VR)被贝克曼定义为“一种用于创造幻象的技术,该技术产生的幻象可令用户沉浸在仅存在于计算机中的虚拟世界……”VR技术也可以为世界遗产地的虚拟旅行服务。虚拟旅行允许用户对遗产地进行远程访问。因此,当人们因路途遥远、花销太贵、或身体残疾等原因无法依靠其他方式出游时,可以使用虚拟旅行来“参观”他们希冀的遗产地。受其影响,人们往往会在日后将这场虚拟旅行付诸行动。在某种程度上,虚拟旅行让遗产地达到了为所有人都提供进入途径的目的。在一个遗产地内,虚拟旅行也可以让游客进行“虚拟而又实质性的”游览,而非亲自探访一些脆弱的遗产地区。虚拟旅行也可以提供“寓教于乐”的机会。所谓寓教于乐,就是教育与娱乐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VR可以为游客创造前所未有的体验,比如在大英博物馆所举办的题为“透视木乃伊”的临时展览。电脑断层扫描仪在不解除木乃伊绷带的情况下进行数字图像采集。3D效果的虚拟旅行带领观众进入木乃伊的体内,同时提供相关资料来介绍古埃及人的生活情况,以及木乃伊制作的过程与仪式。

(四)增强现实

增强现实技术(以下简称AR)涉及到“真实世界”中的图像,这些图像通常来自照片或视频。我们使用由计算机生成的影像再现技术将这些图像进行叠加。VR和AR之间最关键的区别在于,VR旨在让用户沉浸于计算机生成的世界中,而AR则是使用技术来增强和诠释现实世界。AR可以帮助游客对比遗产地内某一时段之前和之后的景色。比如,位于比利时的一家修道院,游客只需使用修道院旁边小屋内的触摸屏,就能对该遗产地从前和现在的样子进行比较。游客通过适当按压触摸屏,就能看到一家由影像再现建立起来的修道院。计算机影像再现技术可以帮助游客形成对事物更为形象的感知,并将保证游客通过和以前相同的方式观赏事物。通过视频和其他重建的景象,影像再现也可协助背景资料的提供和相关故事的讲述。

(五)移动多媒体指南

本质上来说,移动多媒体指南其实是一件手持式设备,比如PDA,游客们带着它逛景点,可以获取相关展览的资料。这些设备拥有卓越的多媒体性能,游客使用它们,可以看电影、观赏AR影像再现、直接链接至网站或欣赏其他解说方式。在遗产地内,资料以无线的形式进行发送,游客处于不同的位置,就可以收到不同的相应资料。游客也可以亲自操作相关按钮来获取所需信息。多媒体设备协助用户进行定位,浏览遗产地,同时提供附加信息,以及其他遗产地的地址或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一来,遗产地内就极少需要设立标示,而这些标示的设立往往会破坏遗产地的真实感。在开始介绍前,设备会对游客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个人年龄或拥有哪国的血统,以及何时有空进行游览、专业技术的级别,或者个人兴趣。通过这些问题,设备就能给用户提供一定程度的个性化内容。这样,所提供的解说就更为贴近用户,更能满足他们特殊的需求和背景。

四、结论

在遗产地管理方面,游客可以通过ICTs为自己服务、提前预定,或是进行一次虚拟旅行。在强化现实技术和移动多媒体指南方面,技术给世界遗产地呈现了提供信息、教育游客的新途径。有关遗产地保护的讯息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移动定位向导进行传播。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展示、对比遗产地昔时与今日的差异,并提供全面的背景资料来改善解说。

对于世界遗产地来说,ICTs无须花费浩大以至承担不起。遗产地与研究发展伙伴间的合作可以为ICT方案的发展和维持大幅节省开支。未来的游客将习惯于虚拟环境,在那里,资讯将变得个性化、脉络化,并相互作用。因此,他们会期待世界遗产地以及其他文化遗产景点提供水平相当的环境。

参考文献

[1]McKercher,B.and du Cros,H..Cultural Tourism:The Part-ner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M].NewYork:The Haworth Hospitality Press,2002

[2]Edson,G.andDean,D..The Handbook for Museum[M].Lon-don:Routledge,2000

[3]Janal,D.S..Online Marketing Handbook[M].Chichester:John Wiley&Sons Ltd,1998

[4]Beekman.Computer Confluence[M].London: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5

旅游产业发展交流发言稿 篇8

努力实现巩留广播影视事业跨越式发展

现结合巩留广电局实际情况,将此次学习培训活动中个人的体会和想法向各位领导和同仁们做一些简要汇报。

一、巩留县广电局基本情况

巩留广播电视局属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实行“局台合一”体制,全局编制66人,目前,干部职工共80人,在编职工46人。局下设办公室、新闻部、播出部、数字电视服务中心。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巩留广播电视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完成了中央无线覆盖工程,今年完成了新疆大功率覆盖工程,广播电视发射机全部更新大功率全固态发射机,解决了全县偏远山区万余名各族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村村通”大喇叭已覆盖全县大部分行政村队。通过逐年加大投入,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广播电视制播网,设施和装备水平得到提到改善。

在县委、政府的关心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巩留广电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在我们的工作中,还有一些与当前的大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人才匮乏。无论是新闻采编人员、后期制作人员还是技术维护人员都非常缺乏,现有人员素质急待提高;二是节目质量水平较低,宣传形式不丰富,新闻宣传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广播影视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乡村一级广播电视站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影响到了工作的开展。

二、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努力实现广播电视事业跨跃式发展。

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三网融合、互联网等新媒体

对广电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也让新疆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大开放、大建设的新高潮,而广播影视事业也必将迎来千载难逢的一次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巩留广电局将以推进单位作风转变为重点,把建设学习型单位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加强学习、改进作风为动力,深化对改进单位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的认识,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以良好学风促进作风转变,以作风转变推动学习型单位建设。使广电系统干部职工观念上、思想上、作风上有新转变、工作上有新提高,全局上下认真审视自身定位,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确立广播电视中长期发展规划,努力实现巩留广电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把握导向,突出中心,办出地域特色,着力提升节目质量。

宣传是我们首要的职责,新闻是立台之本。通过解放思想学习交流,要切实履行引领舆论、当好喉舌的职责,努力树立创新争先的意识,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同步合拍。坚持贴近性,凸显本地特色,办好品牌节目。不断提高为大局服务,为大众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一是贴近经济建设前沿,塑造好县委、政府形象,振奋人民群众精神,激起全县发展经济建社会事业的热情,二是贴近人民群众生活,举办多彩活动,丰富自办节目内容,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和参与率。把健康、有益的、富有知识性的、轻松活泼和有趣的,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去为他们服务,办出区域特色节目。三是抓好精品工程。加大“精品工程”实施力度,深入开展“有特色、有品位、有力度”的新闻竞赛活动,多出精品节目,创品牌栏目,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二是进一步加快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

劲。

按照广电总局关于推进数字化进程的相关要求,坚持高起点,全方位,坚定不移全面推行广播电视采编播系统数字化改造,力争全面实现数字化。

积极争取县委和政府的支持,把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作为造福人民群众的好事、实事来抓,逐年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善设备装备水平,以提高各类节目制作能力。扎扎实实完成好新疆大功率工程、做好“村村通”卫星电视工程,积极争取地面数字电视项目,向广大农牧区传送多套数字电视节目,解决各族群众看不好电视听不好广播的问题。继续在全县各乡镇场、村队实施“村村通”广播工程,扩大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和通响率,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搭建舆论宣传平台。

十二五期间,直至2020年,我局将重点争取实施数字影院、广电机房业务楼等一批基础建设项目,全面实现我县广播电视办公、采编播一体化、网络化,提高完善我县农村电影、城市电视放映体制,满足不同社会层次的影视收视需求。大力推广地面数字电视项目,重点完成广播电视发射台改造,消除无线覆盖死角,提高覆盖率,努力实现本台自办节目的全区域数字化覆盖。建立全自动化安全播出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乡镇广播电视站标准化建设,组建传媒网站,整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传媒共同发展,为构建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推进“三网融合”作出积极探索。

三是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加强广电队伍建设。

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和谐单位为目标,提高政治思想道德意识和业务技能水平,弘扬和培育广电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每年定期举办采编播、技术培训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练好内功,在用人上,打破原有格局和封闭式用人制度,继续争取县委政府支持,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选拔人才,引进一批策划、主持、后期制作等方面的人才,提高整体工作能力。

改革完善管理体制,严格内部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积极开发广电资源市场,强化经营意识,“既要宣传,又要经营”,既要积极主动争取资金,又要努力盘活自身资源,不断增强“造血”功能,谋求生存和发展,努力为广电事业发展提供物质支持。改革奖励分配制度,推行全员聘用、量化考核制、栏目负责制和计件制,鼓励多劳多得,重奖突出贡献者,形成争先创优的大好风气,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积极向上、共谋发展的合力,树立广电新的形象。

旅游产业发展交流发言稿 篇9

xx是农业大省,每年发展农村党员x万名左右,占全省新发展党员总数的1/3。近年来,xx省认真贯彻党中央部署和中组部要求,坚持把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基层党建重点任务,严格标准、严密程序、严明责任,着力提高农村发展党员质量,为推进农村改革、完善基层治理、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一、以严格的政治标准把住入口。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全面深入考察入党动机和政治素质,确保每名新党员政治合格、质量过硬。一是明确高线。鲜明提出“5个能够”的要求,即:能够努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坚定贯彻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能够密切联系服务群众,能够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能够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做到评判有标准、比选有依据。二是守住底线。结合排查整顿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细化列出5种负面情形,对当“墙头草”“骑墙派”“两面人”的,对想混入党内捞好处的,对利益面前只为自己打算的,对热衷封建迷信活动的,对涉嫌违纪违法正在被调查处理的,以及其他不符合党员条件的,都坚决挡在门外。三是筑牢防线。督促乡村党组织严格落实政治审查制度,指导县级建立执纪执法部门联审机制,对发展对象逐一“做体检”“过筛子”。

二、以严密的程序步骤培养发展。

既重视组织上入党,更重视思想上入党,紧扣发展党员流程做细做实培养教育工作。重点抓好5个关键环节。一是抓紧源头储备。以县为单位建立优秀农民工、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人才库,并按当年下达计划数一定比例动态储备入党积极分子。特别是针对我省有xxx多万在外农民工的实际,从20xx年起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择优储备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对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统一建立管理台账,逐一分析原因,指导抓好整改;对没有35

岁以下青年党员的村,以县为单位单列计划,县级组织部门直接联系指导。二是抓细联系培养。区分不同对象精心挑选培养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对在外务工人员统筹安排驻外机构党组织负责人、优秀流动党员等联系培养,对本地人员重点安排乡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先进模范党员等联系培养,让了解他的人、他认可的人去做思想引导和组织吸纳工作。三是抓实集中培训。采取省上示范培训、市上重点培训、县乡普遍培训的方式,统筹整合党校、长征干部学院等资源,精心组织短期集中培训,近三年,共举办培训班xxx余期、培训xxx万余人。四是抓严基本制度。推行递交入党申请、列为发展对象等“五必谈”制度,借鉴建党100周年集中入党宣誓的做法,完善入党宣誓仪式规程,集中开展预备党员未按期转正专项检查,同时指导规范填写入党志愿书、完善党员档案管理等,确保入党程序严谨规范、入党过程严肃认真。五是抓好培养锻炼。注重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抗灾救灾等一线发现培养先进分子,从中发展一批党员。同时,广泛开展岗位建功、承诺践诺、志愿服务、建言献策等活动,鼓励引导新党员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三、以严明的责任体系推动落实。

旅游产业发展交流发言稿 篇10

天津毗邻京冀, 天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 地位特殊、角色重要。中央明确了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定位, 北京是中心、是主角, 天津是配角、是协同。天津要按照功能定位, 扮好角色, 主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 放大同城效应。主动服务河北转型发展, 加强交流合作, 强化对口合作, 把“双城记”演绎成“三城记”、“多城记”, 构建辐射全国的经济带和环首都经济圈。做到唱响“双城记”, 增强“双动力”, 扩大“双开放”。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中轻联、总社的要求, 不仅是我们联社的重要职责, 更是天津全轻工系统的重要职责。天津轻工、联社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总要求, 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理念”, 努力在创新、联合、重整、转移、提升上有所作为, 取得实效。这次总社为三省市联社搭建了很好的合作交流平台, 我们要以三省市联社伙伴关系, 开动脑筋, 深入谋划, 发挥优势, 弥补短板, 抱团发展, 放大效应, 主动寻求合作的契合点, 彻底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旧思维, 在项目合作, 市场建设、科技研发、资源共享等方面, 拓展深度合作空间。

一、天津轻工及联社概况

渤海轻工投资集团是市政府批准, 由原一轻集团、二轻集团 (含飞鸽自行车集团) , 经整合重组成立的国有法人独资公司, 集团注册资本20亿元, 由181户成员单位组成, 从业人员3.6万人。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6户。截止2015年末国有资产总额118.4亿元、负债总额63.38亿元, 资产负债率63.3%, 比重组前下降了6.3个百分点。集团有三大主业, 涉及食品饮料、手表及精密机械、家电家居、现代骑行等六个板块。有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3个, 科研院所及国家级检测中心9个。有“海鸥”、“津酒”、“飞鸽”等14件中国驰名商标, “山海关”、“郁美净”、“春合”等13个中华老字号。2015年集团在全国轻工百强企业综合排名第9名。

2015年全集团大口径实现销售收入1000.45亿元, 工业总产值705.48亿元, 实现利润14.76亿元,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亿元, 利润总额2.55亿元。

天津二轻集体联社有集体企业23户, 有7家股权投资企业 (天津柯雅美术、轻工联机电等) , 有7处地处市中心区域的土地房产, 按照目前地价估算大约5亿元左右, 其中5处已进行出租, 年收益900多万元。我们刚刚对天津二轻集团联社管理职能做了调整, 撤消了联社办, 把联社办的职能一分为二, 联社的日常工作职能由天津轻工行业联合会承担, 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集体资产管理职能委托集团资产管理公司负责, 承担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和保值增值。

二、天津轻工及联社开展京冀产业对接情况

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中, 天津联社、天津轻工围绕产业支撑和项目拉动, 积极实施产业有序转移和承接, 既把大项目好项目往天津引, 也支持天津轻工企业到北京、河北投资兴业,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发展。近一年来, 我们先后参加了国家工信部、京津冀政府在石家庄召开的产业对接大会, 重点与天津市国资委系统的对口单位河北涉县开展项目对接。与石家庄发改委、工信委对接, 2013年底总投资2.48亿元的可口可乐石家庄新工厂项目全面投产。同年我们投资5500万元, 建成了实发紫江公司年产1.5亿只两条96枪瓶坯生产线, 与石家庄可乐公司配套。2014年我们与中粮集团中可投资公司一道, 选址河北香河, 实施了总投资2.34亿元, 年产30万吨高档饮料华北新工厂建设项目, 张庆伟省长等领导出席项目奠基仪式。目前项目主体基本完工, 正在同步进行设备选型, 预计2017年底全面投产。与唐山三商食品有限公司实施合资, 逐步将企业转移至天津宁河原料主产区, 生产的高档腌渍食品全部销往日韩, 预计2016年产值达到3200万元。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整体收购石家庄手表厂成立了石家庄中鸥海燕表业公司, 为海鸥表配套机械表零部件。加大与北京一轻产业项目对接力度, 北京一轻阮总今年先后两次到天津轻工企业实地考察, 天津轻工也对口进行了学习考察, 初步达成北京一轻食品饮料、日化产业转移到天津意向, 特别是我们正在运作的将坐落于北京通州的宝洁公司洗涤剂企业转移到天津, 建设年产15万吨洗衣粉、15万吨液洗产品项目, 项目总投资3.4亿元人民币, 该项目与天津轻工所属国有控股企业天津天智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生产的洗涤剂原料基地合为一体。北京一轻与天津轻工以此为入手点, 成立了产业转移对接工作小组, 正在深化对口企业对接合作。今年10月, 在北京总社李总的牵头下, 召开了四省市联社合作交流会议, 也形成了加快京津冀联社系统合作交流的共识。

三、天津在京冀产业合作项目对接上的思路想法

天津联社及轻工企业拟向河北地区转移项目, 主要是天津飞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零部件生产制造。天津地毯制造。天津山海关饮料扩产。天津春合体育用品路径健身器材生产销售。天津精细化工产品, 特别是中高档油墨制造。天津天塑集团农膜、包装膜生产制造。

天津联社及轻工企业拟引进京、冀两地项目, 主要是, 在京、冀联社系统内引进中高端轻工产品、研发机构、小创公司等, 以众创众筹众包模式, 提升天津联社创办的“天津先之园孵化器有限公司”功能, 目前我们已经引进了60户各类创客群体和小创公司进驻先之园, 当地政府在推动“双创”发展上, 在资金、涉税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寻求京、冀联社机构, 共建先之园发展, 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孵化器作用, 提升孵化功能, 实现共赢发展。希望引进京、冀轻工企业联合开发天津联社现有土地厂房。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中, 希望与北京一轻红星酒业或衡水老白干酒业合资合作, 对天津津酒集团实施股权投资项目。希望引进北京一轻义利食品、日化企业与天津食品、日化产业合资合作等。

上一篇:光机所2002年度党委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游鱼和风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