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组实验报告部分

2024-09-07

计组实验报告部分(通用5篇)

计组实验报告部分 篇1

存储器实验

预习实验报告

疑问:

1、数据通路是干嘛的?

2、数据通路如何实现其功能?

3、实验书上的存储器部分总线开关接在高电平上,是不是错了?

一、波形图:参数设置:

信号设置:

clk:

bus_sel:

alu_sel:

ld_reg:

pc_sel:

we_rd:

k:

d:

d~result:

ar:

pc:

仿真波形

实验报告

Endtime:2.0us

Gridsize:100.0ns

时钟信号,设置周期为100ns占空比为50%。

sw|r4|r5|alu|pc_bus的组合,分别代表的是总线(sw_bus)开关,将

存储器r4的数据显示到总线上,将存储器r5的数据显示到总线上,将alu的运算结果显示到总线上,将pc的数据打入AR中二进制输入,低电平有效。

m|cn|s[3..0]的组合,代表运算器的运算符号选择,二进制输入,高

电平有效。

lddr1|lddr2|ldr4|ldr5|ld_ar的组合,分别表示将总线数据载入寄存器

r1,r2,r4, r5或AR中,二进制输入,高电平有效。

pc_clr|ld|en的组合,分别代表地址计数器PC的清零(pc_clr)、装

载(pc_ld)和计数使能信号(pc_en),二进制输入,低电平有效。信号we和rd的组合,分别代表对ram的读(we)与写(rd)的操作,二进制输入,高电平有效

k [7]~ k [0],数据输入端信号,十六进制输入。

d[7]~d[0],数据输出中间信号,十六进制双向信号。

d [7] result ~d[0] result,最终的数据输出信号,十六进制输出。ar[7]~ ar[0],地址寄存器AR的输出结果,十六进制输出。pc [7]~ pc [0],地址计数器PC的输出结果,十六进制输出。

以在01H单元中写入05H、02H单元中写入0AH并进行【(A加B)减(非A与B)加B】为例:

1)初始状态:bus_sel=11111,alu_sel=00000,ld_reg=00000,pc_sel=100,we_rd=00,k=00H,总线上无数据,呈高阻态。2)读取01H单元的05A:

① 置数法PC=01H:bus_sel=01111,pc_sel=101 ② PC->AR:bus_sel=11110,ld_reg=00001 ③ 读01H单元的数据放入R1中:bus_sel=11111,ld_reg=10000,we_rd=01 3)读取02H单元的0AH:

① PC+1,PC->AR:bus_sel=11110,ld_reg=00001,pc_sel=111 ② 读01H单元的数据放入R2中:bus_sel=11111,ld_reg=01000,we_rd=01 4)将地址加到03H :bus_sel=11110,ld_reg=00001,pc_sel=111 5)验证数据并运算: bus_sel=11101 ① 读取R1中的数据:alu_sel=010000,得到R1=05H ② 读取R2中的数据:alu_sel=101010,得到R2=0AH ③ 计算(A加B)结果存于R4中:alu_sel=011001,ld_reg=00100,结果为0FH ④ 计算(非A与B)结果存于03H单元中:alu_sel=100010,we_rd=10,结果为0AH ⑤ 计算((A加B)加B)结果存于04H单元中:

 R4->R1:bus_sel=10111,ld_reg=10000  PC+1,PC->AR:bus_sel=11110,ld_reg=00001,pc_sel=111  计算((A加B)加B)结果存于04H单元中:bus_sel=11101,alu_sel=011001,we_rd=10 ⑥ 计算(((A加B)加B)减(非A与B))结果存于05H中:

((A加B)加B)->R1:bus_sel=11111,ld_reg=10000,we_rd=01 (非A与B)->R2:

 PC=03H:k=03H,bus_sel=01111,pc_sel=101  PC->AR:bus_sel=11110,ld_reg=00001 (非A与B)->R2:bus_sel=11111,ld_reg=01000,we_rd=01  PC=05H:

 PC=05H:k=03H,bus_sel=01111,pc_sel=101  PC->AR:bus_sel=11110,ld_reg=00001 

(((A加B)加B)减(非A与B))结果存于05H中:bus_sel=11101,alu_sel=000110,we_rd=10 最后结果为0FH。结论:

本实验的设计能结合了运算器和存储器,能实现在mif文件中进行初始化,将固定地址单元中存储的数据读取到运算器中进行(((A加B)加B)减(非A与B))的运算并将结果存于指定的内存单元中,与实验要求一致,故电路设计正确。

二、实验日志

预习疑问解答:

1.通路是干嘛的?

在数字系统中,各个子系统通过数据总线连接形成的数据传送路径称为数据通路.2.通路如何实现其功能?

在这次的实验中,数据通路主要是由运算器部分和存储器部分组成的,通过运算器的运算结合存储器在mif文件的中的操作进行数据的传输与存储,从而构成一个数据通路.错

3.书上的存储器部分总线开关接在高电平上,是不是错了? 事实证明没有接错.

思考题:

1. 画数据通路电路图时,如何连结单一总线? 如图:

ALU模块的sw_bus依然连接bus_sel,存储器部分的sw_bus连接高电平.2. 如何统一两个模块的总线输入端k[7..0]及inputd[7..0]?

答:如图: 输入放在运算器部分,存储器部分无输入,存储器部分的数据要么来自总线传输,要么从mif文件中读取.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1.把之前的alu和ram的原理图拷到了当前工程下面。直接生成该工程的符号文件,连接起来,但是仿真有问题。

几乎是在每一次和总线交换数据的时候都得不到正确的值。下面是解决的过程:

我怀疑是两个模块之间通过总线传输的数据没有传输成功,于是把alu模块的d引了一个输出端口d_alu,从ram模块的d引出了一个输出端口d_ram,在仿真波形图上,然后就可以看到了数据到达总线上了,而且这个时候d的值也能看到了,只是后面的最后一个读操作出来的数据不对,本来应该是写进去的07,但现在是17,再仿真就会变成别的数据。

2.在连接电路图的时候,我以为存储器部分的sw_bus连在高电平上是错的,然后又连到了bus_sel[4],所以得到了上一个部分的仿真结果,后来不研究了一下那个高电平,发现是用来处理单一总线问题的,就改成了与书上一样的图,我以为上面出现的错误结果和这个有关,改了之后波形图有变化,但是,还是是错误的.但是在两种情况下功能仿真的结果都是正确的:

问题解决了~

原因是周期太短,计算结果还来不及存入到内存单元中,把写入内存的时间周期延长一个周期结果就出来了。电路本身没有问题。

实验心得:

计组实验报告部分 篇2

体育实验教学是体育理论课的继续,是进一步深入和掌握理论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阶段,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教学改革以及今后体育学院的发展,让体育实验课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使学生具备独立解决专业实际问题和开拓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等体育人才。为促进我院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建立有利于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申报项目应紧密结合我国以及当前我院实验室建设、实验课程改革等有关实验教学的研究。项目研究的落脚点为实验教学,要求解决实验教学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点问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体能训练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开设情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近五年实验教学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新课程改革方面的书籍,了解了实验教学在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力求从理论到实践得到启发借鉴,明确研究方向,形成研究思路。

2.2.2 专家访谈法

访谈一些有关体能训练和实验教学方面的专家,通过专家的意见进行整理与归纳,最终确定所要撰写论文的方向。

2.2.3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北京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四所体育院校发放问卷,每个学校发放问卷共计20份,其中本科生和研究生各10份。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对所需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能训练课程中实验教学现状

体能训练课程中的实验教学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启发性和探索性,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体能训练的科学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许多体育院校在开展体能训练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长期重理论轻实践思想观念的影响,体能训练实验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3.1.1 实验仪器设备短缺

近年来,多数体育院校连续扩招,但教学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许多实验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低下,数量较少,实验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形成这一倾向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学校对体能训练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大部分人认为体能训练只是在运动场上教练员针对不同的运动员进行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制定,而不需要通过科学实验来进行验证和分析。二是学校资金的投入不足,使得一些年代久远的仪器得不到更新,一些代表先进技术的设备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虽然部分院校为提高研究生的学习、科研能力而购置了一批价格不菲的实验器材,但这些设备的使用权仅仅是在部分院系和部分学生手中,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进行学习和科研。

通过的发放问卷的统计得出,在以上四所体院院校中,只有北京体育大学的实验室资源相对充足,87%的被访谈学生对学校实验仪器设备较满意,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其次是西安体育学院,有80%的被访谈学生对学校的实验室资源较满意;然后是上海体育学院的78%的满意度;最后是西安体育学院的63%的满意度。调查对象中本科生对该校的实验室软、硬件水平普遍不是很满意,说明实验室教学在本科课程教学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3.1.2 实验室人员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中,实验室人员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相对偏低,学历以学士为主,部分是硕士,很少是博士学位的,即使有的基本上是挂职的,而职称则以中级为主。实验室人员结构不合理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实验教学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其次是实验技术队伍被视作“教辅”的观念根深蒂固。在现实中,学校只强调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而对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强调甚少。以上弊端严重影响了实验的教学效果,影响了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当然也影响了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改善和完善。

3.2 体能训练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内容

通过对四所体育院校进行发放问卷,现场回收问卷并运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在数据统计得知。四所体育院校体能训练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他们之间既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作用,又有着亲密联系,彼此制约、相互影响。因此,在进行体能训练实验教学的课程中,以上三个因素的指标对运动训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2.1 身体形态指标的实验教学内容

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状特征。反映外部形状特征的指标有:高度(身高、坐高、足弓高等),长度(腿长、臂长、手长、头长、颈长、足长),围度(胸围、臂围、腿围、腰围、臀围等),宽度(肩宽、髋宽)和充实度(体重、皮质厚度等)等。反映外部形态的指标有:心脏纵横径、肌肉的形状与横断面等[1]。

身体形态指标的实验教学在体育院校的教学中比较普及,大部分学校都有一个为全校学生提供体质健康测量的中心,在该中心有关于身体形态的测量的仪器和设备,学校开设的体适能课程都会带学生进行测试和实验,因此,大部分体育院校都能够进行身体形态指标的实验教学。

3.2.2 身体机能指标的实验教学内容

身体机能是指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其他的功能系统[2]。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影响使得身体各器官参与工作的情况有所不同,最终导致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将会出现一系列不良的反应。那么如何科学而安全的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是我国体育院校培养学生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这一现象的解决应该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让学生多参与到运动队的训练中去,出现运动疲劳和运动损伤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通过对运动员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等一系列指标进行测量记录,例如心率、肺活量、最大摄氧量等指标,再结合运动员的训练量和强度对训练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对该运动员制定相对科学的训练计划。

3.2.3 身体素质指标的实验教学内容

运动素质是指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在运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和运动能力[2]。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平衡等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的练习是体能训练的核心内容,往往衡量一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效果就是从身体素质方面进行评价的,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的根本保证。

身体素质指标的获取与分析需要通过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来完成,例如高速摄像机、超声波仪器、测力台、表面肌电仪等。通过这些仪器对运动员的运动学指标、动力学指标、表面肌电指标进行处理与分析,最终得出实验结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提供科学有力的理论依据,从而改进和完善运动技术动作,加强和保持身体素质练习。

3.3 体能训练课程中实验教学的授课形式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授课形式和教学手段,不同的课程我们的教学方式应该有所不同。同样在实验室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区别不同课程的教学方式,在体能训练课程的实验室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理解和认识,多加思考和对手,在实践中积累实验经验,通过问卷调查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点进行教学实验:一、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参与实验的每一个过程,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实验”向“试验”的转变,二、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减轻教师额外工作量的同时提高自己实验操作能力。

3.4 体能训练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实验时间

实验室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实验时间的问题,不同的实验需要的时间和设备不同,例如:在表面肌电的实验室教学中,从肌肉的选取、仪器的调试、MVC的测量、最后实验才正式开始,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那么传统的固定时间的实验室教学就存在很大的弊端,而这将直接影响着我们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改进和完善实验室教学所用时间和实验室开放的时间的统一将是一个厄待解决的问题。

由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北京体育大学被调查学生中,有45%的学生认为正常的实验课时间,40%的学生认为不限时间和次数的进行实验课,认为半天时间可取的有10%,认为需要一天时间的学生有5%。上海体育学院被调查学生中,有40%的学生认为正常的实验课时间,20%的学生认为不限时间和次数的进行实验课,认为半天时间可取的有5%,认为需要一天时间的学生有35%。西安体育学院被调查学生中,有70%的学生认为正常的实验课时间,15%的学生认为不限时间和次数的进行实验课,认为半天时间可取的有10%,认为需要一天时间的学生有5%。南京体育学院被调查学生中,有60%的学生认为正常的实验课时间,认为半天时间可取的有40%。大部分学生普遍认为正常的实验课时间是相对满意的实验室教学时间。

3.5 体能训练课程中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

考试具有检验、反馈、督导、激励、引导等多种功能,考试既是对教学效果的有效检验,也是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3]。体能训练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和操作的能力,考核仅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检测学生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更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因此,考核的方法和内容对学生起着相对重要的引导作用,为此我认为体能训练实验教学考核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实验操作能力与专业理论水平相结合;二是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只有运用综合性的评分标准才能客观公平的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掌握情况。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我院体能训练实验室建设还有待完善和加强,体能训练课程中实验室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有限的实验室资源不能满足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实验教学和研究。学校的肌力与体能实验室名存实亡,仪器设备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基本的实验教学的任务。

我院的体能训练课程主要是理论方面的,大部分是从身体素质方面进行教学,而关于身体机能和身体形态的教学较少,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实验室教学,有的也只是进行体能实践教学,没有更深一步的进行实验教学。

我院体能训练课程的授课形式较单一,只是教师一味的讲解学生一味的听取,课堂氛围枯燥无味。体能训练课程的教学应该是多方面立体化的,可以结合运动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力学以及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索。

我院学生对在体能训练课程中实验教学的最佳实验时间所持的看法不一。大部分同学希望能够在正常实验课中完成,这样可以减少对实验室开放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也有部分同学觉得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进行实验,由此可以看出体能训练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具体时间还是有待统一和完善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和有关专家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定。

我院体能训练课程的考核主要是理论考试的形式进行最后成绩的评定,这样的评定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很好的反映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情况。

4.2 建议

学校应该大力发展和完善实验室软硬件建设,更新仪器和设备、加强实验室仪器和设备的管理、明确教学计划和实验操作制度。只有完善了实验室的设备和管理才可以更加高效的完成实验教学和研究。

学校从三个方面进行体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一是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体能训练的实践练习教学,三是体能训练的实验教学。而且每个方面都要涉及到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大领域。只有这样才会更加全面和完善的开展体能训练课程的教学。

体能训练是一门知识面相对较大的课程,作为教师应该能够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和讲解,给学生以客观和立体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体能训练的理解。

体能训练课程中实验教学的时间应该根据不同实验内容进行划分,例如身体形态的实验我们可以一节大课时间完成,而关于身体素质的实验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关于体能训练课程中实验教学的时间安排是无法确定的,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体能训练课程中的实验教学考核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体能训练实验理论知识考试,二是实验操作和设计,三是平时上课情况,只有把这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才能很好的评定学生最后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体能训练课程的的实验教学的考核体系内容:“体能训练实验教学”成绩(100)=体能训练实验理论成绩×40%+实验操作和设计成绩×40%+平时实验成绩×20%。

摘要: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能训练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在体育竞赛中有着重要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验教学对体育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注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能训练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开设,不但可以促进了实验室规范化建设,而且还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使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能训练课程,实验教学,开设情况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87.

[2]陈月亮,王旋,赵玉华.体能概念研究综述[J].体育科学研究,2009,(4).

[3]杨栋林.生物化学实验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施[J].大众科技,2009,(9).

[4]张红,吕晓梅,吕晓飞,张海涛.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9).

设计组总结 篇3

一、陶瓷厂的污染:

在燃煤陶瓷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粉尘、烟雾、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污染物,其中以黑烟的污染最为严重。黑烟中的炭黑颗粒,由于粒径小、容重轻、易与气体分子形成气溶胶随烟气排出,致使烟气林格曼黑度大大超标,经常处于3至4级甚至5级以上。如果未作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大气,就将对大气环境、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据报道,我国相当多的陶瓷生产企业因排放的黑烟得不到治理,特别是陶瓷业集中的地区,大量排入大气的烟尘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势在必行。燃煤窑炉消烟除尘效果取决于消烟效果,消烟既是烟尘污染治理的关键,更是烟尘污染治理的难点。因此,在燃煤窑炉烟尘治理工作中,我们应以减少或消除烟气中炭黑,降低烟气黑度为主。

陶瓷工业不仅在原料、辅料以及煤炭的运输过程中,而且在粉碎、筛分、配料、成型、干燥、修坯以及烧制等整个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根据陶瓷企业的工艺特点及粉尘产生的状况,可以在不同环节采取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实现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目标,并持续应用于行业的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从而增加该行业的生态效率和减少其对人类及环境造成的风险。

1.1陶瓷原料运输产生的粉尘及解决措施:

产生:在陶瓷厂区运输方式主要是长途水路散装船运,结合短途公路散装卡车运输,这样造成在短途运输过程中,沿途尘土飞扬,越是靠近生产区,空气中颗粒物越多,大大超过国家环保局的规定。

措施:在陶瓷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将原料装的太满,并以篷布覆盖,避免尘土飞扬。另外,工厂原料仓库也要杜绝露天存放,这样既能避免因风产生扬尘,也能减少原料因露天存放造成的原料污染。

1.2生产工序中的颗粒物排放:

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粉尘状污染物,产生于原料称配入磨、原料加工、泥坯料制备、釉料制备、压制成形和施釉等工段;另一种为含颗粒的气体,则产生于干燥和烧成工段。

陶瓷厂的粉尘污染,首先为陶瓷原料本身,但是主要的原因还是生产方式。虽然各种陶瓷原料一般不含有害物质,但其粉尘中游离SiO2的含量都在10%以上(见表1),对人体危害很大。而敞开式作业,使得有些设备及作业点的粉尘浓度很高(见表2),都超出了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的车间空气中一般粉尘最高容许浓度10mg/m3和含有10%以上游离SiO2的粉尘浓度为2mg/m3的规定,因此控制陶瓷厂粉尘污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表1.陶瓷厂主要原料、粉料游离SiO2含量表

表2.主要生产作业的粉尘浓度

1.2.1陶瓷原料产生的粉尘及解决措施

产生:我国陶瓷原料加工企业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偏小,生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陶瓷原料产品的质量不稳定。原料生产现状不仅造成了陶瓷原料矿产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稳定的原料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陶瓷企业高效生产设备的使用。

措施:因地制宜选用适合的原料,特别是主要原料是很重要的。逐步实现陶瓷原料的标准化、陶瓷原料生产的规模化,提高陶瓷原料生产的清洁化程度。为陶瓷产品规模化生产,进而实现清洁化生产了提供有利条件。

1.2.2球磨加料口

产生:由于陶瓷原料均含有一定的水分,在原料称量和原料输送过程中基本不会产生粉尘,故陶瓷厂的原料车间的粉尘点就只有球磨加料口。

措施:为了防止颗粒物污染,可在球磨口上方安装喷雾装置,在球磨机下料的同时,向球磨加料口内喷水雾,用雾水喷淋方式除尘,简单有效,且投资低,操作性强。同时,在陶瓷生产中应大力推行干法生产工艺。因为湿法工艺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而干法生产工艺能节约大量能源,减少有害气和废水的排放,减少生产设备和废物处理设备的投资,是陶瓷清洁生产的重要措施。

1.2.3刷坯点的除尘及措施

产生:陶瓷砖在成型到烧结之间,要经过干燥、丝网印花等装饰过程,砖坯在干燥后要刷出表面杂质,这是生产线中一个烟尘点。

措施:此类扬尘点拟以静电除尘器除尘。静电除尘器净化效率高,能够捕集0.01m以上的细粒粉尘。其占地面积小,且可以和陶瓷生产线配套安装,除尘效率超过93%。

1.2.4隧道窑的烟尘及解决措施

产生:在窑炉中,当煤被加热到350~600。C时,释放出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挥发组分,进入炉膛空间。但是在低温缺氧条件下,由于挥发组分不可能正常燃烧,而发生裂化、脱氢、叠合、环化生成含碳量多的苯环物质—炭黑:不完全燃烧生成环物质—烟炱;同时还可能因还原反应而分解出游离的碳粒。由烟气带出的飞灰和未燃尽的煤炭颗粒微尘。这些物质总称烟尘,因而对大气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污染。

措施:目前,一些企业在陶瓷生产隧道窑上采用乳化油燃烧技术的实践证明,燃烧乳化重油不仅可以达到了一定的节油效果,而且大大降低了黑烟的排放,排烟黑度小于林格曼一级,达到环保要求,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通过合理的配方,降低烧结温度,不仅能降低能耗,而且可大大减少废气的排放量,是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烧成温度对燃料消耗的影响可用下式表示:

F1000.13(t2t1)

式中F为温度t1时的单位燃耗与t2时的单位燃耗之比(%)。由上式可知,当其它条件相同时,燃烧温度每降低100。C,单位制品的燃耗降低约13%。因此大力开发低温配方的陶瓷,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能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大大减少燃料燃烧废气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1.2.5施釉产生的粉尘及解决措施

产生:施釉是陶瓷工艺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艺。在施釉前,生坯或素坯均需要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以除去积存的污垢或油渍,保证坯釉良好结合。由于清洁的方法一般采用压缩空气在通风柜内进行吹扫,或者用海绵浸水后湿抹,然后干燥至所需含水率,所以在吹扫或干燥过程中就出现一些颗粒物。

措施:从国外引进先进窑炉,淘汰原有隧道窑和烧煤倒烟窑,发展适合本地煤种的气化技术与节能技术,产品能耗能极大降低。

二、除尘器分类、优缺点和用途:

(1)旋风分离器

基于废气的旋转使粉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移向器壁,粉尘向下排除的理论。实用于5~10m的非粘性纤维干燥粉尘,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耐高温、设备费用与阻力低。外观如下图:

较高流速的汽水混合物,经引入管切向进入筒体而产生旋转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水滴抛向筒壁,使汽水初步分离。分离出来的水通过筒底四周导叶,流入汽包水容积中。饱和蒸汽在筒体内向上流动,进入顶帽的波形板间隙中曲折流动,在离心力和惯性力的作用下,小水滴被抛向波形板上,在附着力作用下形成水膜下流,经筒壁流入汽包水容积,使汽水进一步分离,而饱和蒸汽从顶帽上方或四周引入汽包蒸汽空间。用 途:适用于各种工业锅炉,机械加工,冶金建材,铸造,矿山,水泥,采掘的粉尘粗、中级净化。(2)布袋式除尘器

沉降作用,筛选作用,惯性作用及热运动作用以达到消除粉尘的目的。主要用于集捕非粘性非纤维性的工业粉尘于挥发物,可除尘微粒达0.1m。外观如下图所示:

优点:1.对粉尘的特性不敏感,不受粉尘比电阻的影响;

2.在采用玻璃纤维和某些种类的合成纤维来制作滤袋时,可在160~200℃的温度下稳定运行,有选择性能滤料时,有些耐温可达到260℃; 3.在用于干法脱硫系统时,可适当提高脱硫效率;

4.在保证相同的除尘效率的前提下,其造价和运行费用低于电除尘器; 5.除尘效率高,一般在99%以上,可达到在除尘器出口处气体的含尘浓度为20~30mg/m3,对亚微米粒径的细尘有较高的分级除尘效率;

6.处理气体量的范围大,并可处理非常高浓度的含尘气体,因此它可用作各种含尘气体的除尘器。其容量可小于至每分钟数立方米、大到每分钟数万立方米的气流,在采用高密度的合成纤维滤袋和脉冲反冲清灰方式时,它能处理粉尘浓度超过700000mg/m3的含尘气体,它既可用于尘源的通风除尘,改善作业场所的空气质量,也可用于工业锅炉、流化床锅炉、窑炉及燃煤电站锅炉的烟气除尘,以及对诸如水泥、碳黑、沥青、石灰、石膏、化肥等各种工艺过程中含尘气体的除尘,以减少粉尘污染物的排放;

7.结构比较简单,操作维护方便。缺点:1.不能在“结露”状态下工作;

2.与电除尘相比阻力损失稍大,一般为1000~2000Pa;

3.当燃烧高硫煤或烟气未经脱硫等装置处理,烟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合物浓度很高时,除FE滤料外,其他化纤合成纤维滤料均会被腐蚀损坏,布袋寿命缩短;

4.不适于在高温状态下运行工作,当烟气中粉尘含水分重量超过25%以上时,粉尘易粘袋堵袋,造成布袋清灰困难、阻力升高,过早失效损坏。

用途: 分离工业废气中的颗粒粉尘和细微粉尘,广泛用于冶金、矿山、水泥、热电厂、建材、铸造、化工、烟草、沥青拌合机、粮食、机械加工、锅炉除尘。

(3)高位陶瓷除尘器

用于对高温燃气中的粉尘进行过滤,主要有砂砾层或纤维层对分歧进行处理。设备材料要求高,主要用于燃煤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外观如图所示:

(4)重力除尘器

基于废气中的粉尘微粒自身的重力作用,经沉降以达除尘的效果。设备占空间大,除尘效率低下。外观如下图所示:

(5)静电除尘器

利用带点微粒在电场力的作用在电厂中因受力移到极板上的理论,从而达到除尘的效果。进化效率高,阻力损失小,可以操作温度高,处理气体范围大,可实现操作自动控制,设备结构复杂,要求安装及维护管理水平高。外观如下图所示:

比较几种除尘器,发现布袋式除尘器比较实用,故选用布袋式除尘器。

优点:1.除尘效率能捕集1um以下的细微粉尘,可控制一个合理的除尘效率。

2.具有高效低阻的特点,电除尘器压力损失仅100~200Pa。

3.处理烟气量大,可用于高温(可高达500℃)、高压和高湿的合,能连续运转。

缺点:1.设备庞大,耗钢多,需高压变电和整流设备,通常高压供电设备的输出峰值电压为70~100KV,故投资高。2.制造、安装和管理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3.此外,对初始浓度大于30g/cm3的含尘气体需设置预处理装置.4.除尘效率受粉尘比电阻影响大,一般对比电阻小于104~105Ω·cm或大于1012~1015Ω·cm的粉尘,若不采取一定措施,除尘效率将受到影响.用途: 分离工业废气中的颗粒粉尘和细微粉尘,广泛用于冶金、矿山、水泥、热电厂、建材、铸造、化工、烟草、沥青拌合机、粮食、机械加工、锅炉除尘、水泥生料、熟料磨机、冲天炉等等。

三、本课题的进度:

1.2011年12月1日—2011年12月20日为准备阶段:

按照指导老师的任务书上提出的内容和要求,收集和阅读有关资料。并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整理写一个小结。

计组实验报告部分 篇4

关键词:部分热回收,风冷热泵,名义工况,运行参数,性能系数

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课题的创新研究已成为当今社会和能源界的重要难题。目前各国能源利用水平不同, 有43%~70%的能源主要以废热的形式丢失, 而空调机组冷凝热在废热中占有很大比例[1]。夏季空调系统冷凝热一般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未加利用, 通常可达到制冷量的1.15~1.3倍, 不仅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 而且这些热量的排放又会使周围的环境温度升高, 加剧环境大气的温室效应。另一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室内空气环境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除了要求室内有空调和采暖外, 全年每日都要有热水供应。我国是能源大国, 建筑能耗约占整个社会能耗的1/3, 其中生活热水一项就占整个建筑能耗的10%~30%, 折算下来热水的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10%, 生活热水能耗将成为继空调能耗之后的第二大能耗大户。

空调和热水系统已普遍应用于公共建筑和住宅, 热回收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是基于上述背景而兴起的一种高效节能机组。机组夏季将制冷时排放到大气中的冷凝热回收用于加热生活热水, 不仅能节省原本用于烧热水所需的能源, 而且也避免了冷凝热排放到空气中的热污染以及锅炉燃烧产生CO2造成的温室效应。与水冷式机组相比, 省去了冷却水系统、冷却塔、冷冻机房等投入, 无水冷式机组自来水常见的蒸发损失、漂水损失、排污损失、启用时系统冲洗损失、化学清洗稀释损失等[2], 因此特别适用于缺水地区。在冬季, 在满足室内采暖的前提下, 利用部分压缩机高温排气来制取热水, 可完全取代燃气或燃油热水锅炉, 无锅炉房及设备投资, 无相应的燃料供应系统, 无烟气和冷却水, 消除了锅炉房存在的爆炸、火灾、粉尘以及氮硫氧化物排放等不利因素。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Ying W M[3]针对家用空调器回收利用冷凝热量来生产热水进行了实验研究, 国外对于大型空调制冷机冷凝热回收的研究已经比较完善, 目前已有相关产品的应用。中国科技大学[4]研制了可实现单独制热水、制冷兼热水、供暖三种运行模式的空调-热水器一体机。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辉民等人[5]提出家用空调器采用双冷凝器热回收系统。目前, 国内的研究工作比较集中于小型家用空调机组改造, 而对风冷热泵等空调机组冷凝热回收的研究工作报道不多[6];对空调废热回收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单冷+供生活热水”运行模式, 对“供暖+供生活热水”模式的研究工作报道很少, 尤其是实验研究也很少。本文以部分热回收风冷热泵冷热水样机为平台, 给出样机在名义制冷、名义制热两种工况下机组运行参数和性能变化, 为热回收机组的开发和优化提供实验数据, 为带热回收功能的风冷热泵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1 系统热回收节能原理

部分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具有制冷、供暖和制取生活热水三种功能, 夏季机组在制冷的同时利用压缩机高温排气生产生活热水, 能同时制冷和提供生活热水;冬季机组切换为热泵运行模式, 从大气中吸收热能并通过热泵循环供暖和提供生活热水, 从而实现制冷、采暖、生活热水一机三用的需求。机组夏季制冷时热力学原理如图1所示[7]。

0'-2'-3'-4'曲线为制冷剂的理论循环流程, 0-1a-1b-1-2-2a-3-4-4a-5-0曲线为制冷的实际制冷循环流程, 该曲线所围成区域的面积与输入功率Pin成正比, 8-2a-3-4-4a-5-8曲线所围成区域的面积与冷凝热Qk成正比。5-0过程表示蒸发器从低温热源中吸收热量Q0, 2a-3-4-4a曲线代表冷凝器中制冷工质向高温热源放出冷凝热Qk的过程, 机组制冷时Qk是需要释放的冷凝热, 而在机组供暖时冷凝热Qk为机组的供热量。

传统风冷热泵机组正常运行时,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Qk=Q0+Pin推导可得, 机组的冷凝热量Qk= (1+1/COP) Q0。其中Qk为制冷剂通过机组冷凝器时放出的热量;Q0为制冷剂在机组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Pin为压缩机吸收并压缩制冷剂的耗功。常见冷水机组的COP为4.5~6.0, 冷凝排热量为制冷量的116%~125%, 因此热回收技术在空调节能方面的效果是相当可观的, 而且机组夏季运行时产生的热水是完全免费的。在加入热回收装置后, 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转化为Qk'+QR=Q0'+Pin', 其中Qk'、Q0'、Pin'分别为机组增加热回收装置后主冷凝器释放的冷凝热量、蒸发器吸收的热量及压缩机耗功, QR为冷凝热回收量。如图1中所示, 传统模式中冷凝器的冷凝负荷为Qk=h2a-h4a, 增加热回收装置后热回收器承担的冷凝负荷为QR=h2a-hx, 主冷凝器承担的冷凝负荷为Qk'=hx-h4a, 可以说制冷剂的冷凝焓降得到了重新分配。

2 系统组成及实验方案

该基于回收冷凝热量来生产热水原理搭建的风冷热泵部分热回收样机由两个单独的循环系统组成, 每个循环系统均由风冷热泵部分与热回收部分组成。整套机组包括水侧壳管式换热器、压缩机、气液分离器、风冷翅片式换热器、壳管式热回收器、双向热力膨胀阀等。壳管式换热器及热回收换热器内均有两条单独的制冷剂回路, 分别与各自循环对应的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等匹配运行。样机采用双冷凝器形式, 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串联一个热回收器, 剩余冷凝热量通过其他冷凝换热设备吸收或释放, 以达到制冷剂完全冷凝的目的。单系统热回收风冷热泵样机工作流程详见图2。

1为水侧壳管式换热器;2为四通换向阀;3为气液分离器;4为低压开关;5为压缩机;6为高压开关;7为电磁阀2;8为电磁阀1;9为壳管式热回收器;10为风冷翅片式换热器;11为螺旋风扇;12为过滤器1;13为过滤器2;14为双向热力膨胀阀;15为空调水泵;16为热水泵;17为恒温水箱

样机同时具备制冷、制热、制冷兼制热水、制热兼制热水四种模式, 模式的切换由电磁阀和四通阀控制, 制冷剂流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当电磁阀1关闭, 电磁阀2开启时, 其中1-2-3-5-7-2-10-14-1流向表示样机在单制冷模式运行, 10-2-3-5-7-2-1-14-10流向表示样机转换为单制热模式;当电磁阀1开启, 电磁阀2关闭时, 1-2-3-5-8-9-2-10-14-1流向表示样机在串联制冷热回收模式运行, 10-2-3-5-8-9-2-1-14-10流向则表示样机处于串联制热热回收模式。样机在热回收模式运行时, 定量的水经水泵增压后送入热回收器, 并于热回收器内与高温制冷剂蒸汽换热, 利用压缩机高温排气得到初步加热;加热后的热水返回恒温水箱, 未达温度的水继续送入热回收器内循环加热, 最终达到所需的出水温度。

为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样机在压缩机前后安装有高低压保护开关和排气温度保护装置以及相应测控装置。热回收器采用逆流式, 增压后的水在热回收器内与制冷剂热交换后进入恒温水箱。样机主要配置见表1。整机实物图详见图3。

实验室参照国标GB/T 17758—1999规定建造的焓差法实验室, 空气侧采用焓差法, 水侧采用水量热计法测量。实验方案参考国标GB/T18430.1—2007蒸气压缩循环冷水 (热泵) 机组工商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 (热泵) 机组, 样机具体实验工况列于表2、表3。

3 实验测试装置

实验装置主要由风冷热泵循环系统、水路循环系统、环境模拟室、数据采集系统四部分组成。样机在环境模拟实验室内实验, 其模拟环境温度范围为-10~55℃, 测试能力见表4。

根据实验测试需求, 管路中安置了相应的数据测点。铜-康铜热电偶用于测量制冷剂温度;铂电偶测量使用侧及回收侧的水流温度;热电偶温度数据及其他温度测量均可由多路温度记录仪自动采集。电磁流量计和温度测量取样器分别测量水流量和空气干湿球温度, 采用压力传感器测量管路测点压力, 并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引入到数据采集系统, 实现计算机自动数据采集。系统主要测量数据包括:节流前后温度、吸排气压力温度、室外进出水温度、热回收进出水温度、室外进风干湿球温度、使用侧及热回收侧水流量等。

4 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带部分热回收功能的热泵冷热水机组的功能与常规热泵系统有所不同, 常规衡量空调系统性能的参数为COP, 即制冷 (热) 量与压缩机功率的比值。

增加热回收装置之后, 机组能量利用增加了加热热水部分, 并增加了风机功率。因此本文对样机的性能系数做如下定义。

⑴样机性能系数COPA。

⑵热水性能系数COPR。

⑶综合性能系数COPW。

在无热回收功能时, COP和COPA相等, PO为风机运行功率。

4.1 名义制冷工况下样机性能分析

据实验方案所述, 样机在名义制冷工况实验, 使用侧流量为风冷热泵机组标准工况水流量, 即0.172 m3/ (k W·h) 。样机保证热回收侧水量不变, 开启单双风机冷凝使得热回收出水温度分别稳定在45℃、50℃要求范围内, 机组测得数据详见表5。

注:差异百分比= (开启热回收功能样机运行参数-关闭热回收功能样机运行参数) ÷关闭热回收功能样机运行参数×100%。

如图4所示, 在45℃和50℃出水时, 节流后温度稳定在6.8~6.9℃范围, 节流前温度分别上升2.80℃, 上升6.09%~6.47%, 平均值为6.28%。吸气温度和压力随冷凝风机的减少而增加, 在45℃出水时排气压力上升156.00 k Pa, 排气温度上升10.30℃, 50℃出水时排气压力上升159.00 k Pa, 排气温度上升8.4℃, 排气压力和温度分别上升8.70%~9.50%和10.36%~15.06%, 平均值分别为9.10%和12.71%;与45℃出水相比, 机组在50℃出水采用双风机冷凝时, 吸气温度由7.00℃上升到9.20℃, 而采用单风机冷凝时吸气温度则由11.00℃上升到14.50℃, 吸气温度变化较为明显, 上升31.43%~31.82%, 平均值为31.63%, 排气温度则有小幅的升高, 上升3.05%~5.85%, 平均值为4.45%。节流前后的温度基本无变化, 而吸排气压力则稍有升高。

如图5所示, 制冷量随冷凝风机台数的减少而下降, 在45℃出水时, 机组制冷量相应减少2.55k W, 降低了11.47%, B、C两种工况的制冷量比无热回收时减少了4.10%~15.09%, 平均值为9.60%。在50℃出水时, 机组制冷量减少2.27k W, 降低了10.51%, D、E工况比无热回收时减少了6.86%~16.65%, 平均值为11.76%, 机组制冷性能变化较为明显;制冷量随出口水温升高稍有降低, 当机组出水温度由45℃升高至50℃时, 采用单双风机冷凝时的制冷量分别降低0.30 k W和0.64k W, 下降约1.52%~2.88%, 平均值为2.20%, 这主要是当流经换热器的水流量一定时, 压缩机出口制冷剂温度有所提高, 同时压缩机排气压力升高导致排气量下降, 样机制冷量下降。

热回收量随冷凝风机台数的减少有明显增长, 如图5所示, 热回收量相应增加5.03 k W和3.34k W, 升高了51.17%~55.30%, 平均值为53.24%;机组总功率有小幅度降低, 基本稳定在8 k W左右, 这是由于机组通过减少冷凝风机台数来增加热回收量, 风机功耗有所减少。另一方面, 随着风机台数减少, 压缩机出口制冷剂温度和排气压力有所提高, 压缩机输入功率增加;随着出水温度的升高, 主冷凝器环境温度不变, 对数温差增大, 主冷凝器侧换热量增大, 系统冷凝排放热量有微弱的减少, 热回收侧回收热量减少, 当机组出水温度由45℃升高至50℃时, 热回收量分别降低3.79 k W和2.10 k W, 下降约38.56%~43.75%, 平均值为41.16%;冷凝温度随着出水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压缩机排气温度升高, 系统压缩机功耗稍有增加。

如图6所示, 机组制冷COPA随冷凝风机台数的减少而大幅降低, 在45℃出水时, 机组COPA由2.78变化到2.46, 降低了11.51%, 与无热回收时COPA为2.75相比, 变化-10.55%~1.09%, 平均值为-4.73%。在50℃出水时, 机组的制冷COPA由2.65变化到2.40, 降低了9.43%, 比无热回收时COPA降低了3.64%~12.73%, 平均值为8.19%;当机组出水温度由45℃升高至50℃且分别采用单双风机冷凝时, COPA下降0.06和0.13, 降低了2.44%~4.68%, 平均值为3.56%。热回收出水温度越高, 排气饱和温度也越高, 导致制冷量大幅度降低, 机组制冷COPA也相应减少。

机组COPW随冷凝风机台数的减少而增加, 如图6所示, 在45℃出水时机组综合COPW由3.38变化到3.69, 升高约9.17%, 而在50℃出水时COPW由2.98变化到3.15, 升高约5.70%, 这是因为排气压力上升而增加的压缩机输入功率与冷凝风机运转减少的功率相抵消, 机组制冷量只稍有下降, 同时因回收冷凝热量的引入, 综合性能系数明显上升;机组综合COPW随出水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 当机组出水温度由45℃升高至50℃时, 采用单双风机冷凝时机组综合COPW分别下降0.54和0.40, 降低约11.83%~14.63%, 平均值为13.13%, 出水温度的变化对COPW的影响较为明显。

4.2 名义制热工况下样机性能分析

样机在出水温度分别稳定在45℃、50℃要求范围的名义制热工况实验, 机组测得数据详见表6。

如图7所示, 出水温度由45℃升高到50℃, 节流后温度稳定在8.6~8.7℃温度范围, 与无热回收时相比相应上升14.67%~16.00%, 平均值为15.33%;节流前温度有小幅度上升, 比无热回收时上升6.11%~6.85%, 平均值为6.48%;出水温度由45℃升高到50℃时, 吸排气压力和温度均有所升高, 吸气压力与无热回收时相比则降低了10.05%~11.08%, 而吸气温度相对升高57.14%~242.86%, 吸气温度变化十分明显。

注:差异百分比= (开启热回收功能样机运行参数-关闭热回收功能样机运行参数) ÷关闭热回收功能样机运行参数×100%。

由图8可知, 出水温度由45℃升高至50℃, 热回收器回收冷凝热量逐渐减少, 而壳管式换热器得热量逐渐增加, 因此机组的制热性能系数COPA随出水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50℃出水与45℃出水时COPA提高4.42%, 但两者与无热回收时相比, COPA均有所下降;生活热水制热效率COPR在冬季比较低, 当热水出水温度为50℃时, 热水性能系数只有0.49, 比45℃时的0.79降低了0.3, 即下降10%~15%, 而且COPR会随着出水温度的升高继续降低, 出水温度的变化对机组COPR的影响较为明显, 制备热水的温度要超过55℃将有一定的困难;机组综合性能系数COPW随热水出水温度的增加而有所减少, 但由于回收热量的引入, 热回收综合COPW将远高于制热COPA。热回收综合COPW分别达到了3.28和3.09。

5 结论

通过对部分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进行的制冷/制热性能实验, 得出以下结论:

(1) 在名义制冷工况下, 随着冷凝风机台数的减少, 样机的吸排气温度和压力有所增加, 样机制冷量和能效比COPA有所下降, 但热回收量随冷凝风机台数的减少有明显增长, 综合能效比COPW大大提高随着热回收出水温度的升高, 节流前后的温度基本无变化, 吸气温度变化明显, 排气温度有小幅升高, 压缩机吸排气压力稍有升高, 制冷量稍有降低, 而回收侧回收热量明显减少, 样机综合COPW显著降低。

(2) 名义制冷工况45℃和50℃热水出水时, 样机制冷COPA比无热回收变化-10.55%~1.09%和3.64%~12.73%, 热回收综合COPW分别达到3.38~3.69和2.98~3.15;出水温度由45℃升高到50℃且分别采用单双风机冷凝时, 样机COPA下降2.44%~4.68%;样机在名义制冷工况的COPA均达到GB19577—2004《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中当额定制冷量≤50 k W时, COP≥2.4的5级能效标准。

(3) 名义制热工况, 出水温度由45℃升高到50℃时, 节流后温度较为稳定, 节流前温度有小幅上升, 与无热回收时相比均有提升, 吸排气压力和温度有所升高, 吸气温度和压力变化较为显著;45℃和50℃出水时, 样机制热COPA比无热回收降10.96%~21.58%, 50℃出水时COPA比45℃时提升4.42%, 但制热水的效率COPR下降明显, 样机COPW有所下降, 热回收综合COPW分别达到3.28和3.09。但由于回收热量的引入, 热回收综合COPW远高于制热COPA。

参考文献

[1] 朱国辉.热回收空调机组系统分析研究.制冷与空调 (四川) , 2008; (06) :73—76Zhu G H.Analysis and research for heat recovery air-conditioning system.Refrigeration&Air-Condition, 2008; (06) :73—76

[2] 石世平.对医院病房楼采用风冷热泵空调机组热回收节能技术的分析.建筑节能, 2010;12:19—22Shi S P.Heat recovery of the air-cooled heat pump air-conditioner in the new hospital ward building.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2010;12 :19—22

[3] Ying W M.Performance of room air conditioner used for cooling and hot water heating.Ashrae Transactions, 1989;95 (2) :441—444

[4] 季杰, 裴刚, 何伟, 等.空调-热水器一体机制冷兼制热水模式的性能模拟和实验分析.暖通空调, 2003; (02) :19—23Ji J, Pei G, He W, et al.Performanc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of an air conditioner incorporated with a water heater in cooling and hot water supply.HV&AC, 2003; (02) :19—23

[5] 江辉民, 王洋, 马最良, 等.带热水供应的家用空调器的探讨.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4; (01) :48—51, 55Jiang H M, Wang Y, Ma Z L, et al.Discussion of household air-conditioner with domestic hot water supply.Building Energy&Environment, 2004; (01) :48—51, 55

[6] 丁燕, 刘东, 宋子彦.大型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机组冬季运行特性及其试验分析.能源技术, 2009; (06) :357—360Ding Y, Liu D, Song Z Y.Research on performance of air-source heat pump with condensing heat recovery system in process mode at winter status.Energy Technology, 2009; (06) :357—360

计组实验报告部分 篇5

“报告主体”(Reporting Entity)概念和财务报告目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长期以来,会计实务界普遍认可这一概念,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八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中均未包含这一内容。IASB与FASB自2002年10月正式签署“诺沃克协议”(Norwalk Agreement)并致力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以来,双方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将“报告主体”列为概念框架联合项目中的一部分,这是概念框架发展中的一大进步。

下文将在回顾“报告主体”概念修订演进历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其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

二、IASB与FASB关于“报告主体”概念修订的演进历程

自2005年12月的首次讨论起到2010年3月征求意见稿的发布,IASB和FASB举行了17次讨论,对财务报告主体的明确定义进行了详细而周密的研讨。

最早在2006年3月的讨论会上,IASB认为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主体不应局限于法律主体,并首次给出了“报告主体”的定义:“主体是拥有与其他主体进行交易能力的经济个体”。2007年6月,IASB发表了投票前草案(Pre-ballot Draft),向公众征求意见。2007年9月,为期120天的征求意见期结束后,IASB根据收到的各方意见着重修订了关于“个别报告主体”(Individual Reporting Entity)的概念。修订后的版本更清楚地阐明了理事会决定定义“报告主体”的原因。

2008年5月,FASB与IASB形成了关于报告主体的初步意见并发布讨论稿“关于改进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报告主体的初步意见”(Preliminary Views on an Improved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The Reporting Entity)(DP),征询公众意见。2009年1月,IASB开会讨论了各方对于初步意见的征求意见稿的回复。

2010年3月11日IASB与FASB联合发布关于“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报告主体”的征求意见稿(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The Reporting Entity)(ED)。但之后由于有更紧急的谅解备忘录项目(M oU projects)须优先处理,IASB和FASB决定暂缓完成报告主体章节的终稿。2012年9月,IASB出于不希望FASB获得优于世界上其他准则制定组织的特权的原因,决定新项目不再作为IASB和FASB的联合项目,而仅仅由IASB独立完成。

2013年7月,IASB发布了一个综合性的讨论稿“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核”(A Review of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总共分为九章以及八个附录,涵盖了对之前概念框架修正和补充的提议。考虑到IASB已经针对“报告主体”部分发布了一份讨论稿和一份征求意见稿,在本次讨论稿中,IASB仅在附录B中总结了“报告主体”征求意见稿中的提议及其收到的反馈。在对讨论稿征求意见结束后,IASB计划在2014年第三季度发布征求意见稿,并最终在2015年9月前完成新的概念框架。

三、对2013年征求意见稿中“报告主体”概念的解读

在2013年7月IASB发布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核”(征求意见稿)中,将“报告主体”定义为“现有及潜在权益投资者、贷款人及其他资源提供者所关注的经济活动的特定领域,而且这些资源提供者不能直接获得是否需要向主体提供资源和这些资源是否被管理层有效利用的决策有用的信息”。

由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报告主体”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主体正在从事、已经从事或者将从事经济活动;(2)这些经济活动能够与其他主体的经济活动和主体所在的经济环境客观地区分;(3)有关主体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是资源提供者决定是否需要向主体提供资源和这些资源是否被管理层有效利用的决策有用的信息。这三个特征是界定“报告主体”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根据以上的定义和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理解“报告主体”的内涵。

(一)报告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和联系

征求意见稿指出,法律主体不是“报告主体”界定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报告主体”可能包括不止一个法律主体,也可能包括一个法律主体的某一个部分。大多数情况下,法律主体很可能是报告主体,但是,单一的法律主体也可能不是报告主体,例如,一个法律主体与其他法律主体的经济活动混合在一起且不能客观地分离时,该法律主体很可能就不是报告主体。该种情况下,报告主体就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主体。如果主体的一部分经济活动能够与主体剩余部分客观地区分开,且与主体该部分有关的财务信息对于是否应向其提供资源是决策有用的,那么主体的这一部分也可能作为报告主体。我们认为,“报告主体”不应局限于一个法律主体的活动。报告主体的概念首先要反映经济现象和实质,而非企业的法律结构形式。

(二)报告主体与会计主体的区别和联系

当前IASB的概念框架和FASB的概念公告都对“会计主体”进行过明确定义。但要注意报告主体和会计主体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会计主体概念强调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基本程序,而报告主体概念则着重强调会计的报告,例如需要根据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财务资料,编制集团报告主体的合并财务报告,因此,如果会计主体不存在,报告主体也难以存在。

(三)控制权构成了集团报告主体的基础

在征求意见稿中,IASB认为当一个主体具有主导另一个主体的活动并能从中获得利益(或者止损)的权力时,一个主体就控制了另一个主体。如果一个主体控制另一个主体,那么控制主体给权益投资者、贷款人及其他资源提供者带来的现金流量和其他收益显著地取决于从被控制主体取得的现金流量和其他收益,相应地取决于主体的活动和控制主体对于活动的主导。因此,如果主体控制一个或者多个主体,那么该主体就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很可能给最大数量的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这从“决策有用观”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控制权构成了集团报告主体的基础。要注意的是,重大影响不等于控制。正如征求意见稿指出,如果一个主体对其他主体有重大影响,表示该主体不控制其他主体。实际上该主体并不具有能够主导其他主体活动的能力,不能构成对其他主体的控制权。

如图1所示,报告主体和其他主体的关系因“控制”判断而泾渭分明。报告主体在其他主体中的权益,是子公司,还是合营安排、联营公司或者投资于权益性工具的金融资产一览无余。

(四)其他类型财务报告

征求意见稿要求,当母公司控制一个或多个主体时必须列报合并财务报表,但同时,IASB承认其他类型财务报表也可能提供有用的信息。我们认为,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和汇总财务报表虽然能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但这些信息只针对部分信息使用者,因此不符合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与合并财务报表相比,母公司财务报表尽管将母公司的资产、负债和经济活动等都进行了反映,但实质上,已有部分项目被加总和抵消,因此并没有反映潜在的资产和负债,其提供的信息并不完整。我们建议,在合并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披露母公司财务报表,即在合并财务报表附注各项目之后紧跟母公司本身的主要项目或者以补充信息等其他形式反映,如此可以在合并财务报表反映通用财务报告目标的基础上,满足向特殊信息使用者提供该信息的要求。

四、“报告主体”概念的局限性

“报告主体”的概念和财务报告目标紧密相连。而新的概念框架对财务报告目标的论述,字里行间无不体现面向市场的“决策有用观”。虽然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到财务报告信息也应该有助于评估企业经理层的的经管责任(Stewardship)或受托责任(Accountability)。不过,“受托责任观”并不是最主要的目标,它与“决策有用观”不能并驾齐驱。简单地来说,“决策有用观”在新的概念框架中虽不是惟一、但也是最主要的目标。

这恰恰与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我们认为,这一结果的产生多少是受到FASB的影响。美国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企业筹集资本主要通过公开发行权益证券和债券。这些证券的转让,主要借助于在资本市场上转手交易。大量持有各种证券的投资人和债权人经常要评估买卖证券的机遇和可能的风险,从而作出投资(买进、抛售或持有)与信贷(贷出或收回)决策。美国的概念框架把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性”上,是由美国的投资环境和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所决定的。

而我们所讨论的新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在确定其用途时,更应该顾及全世界商品经济发达程度较低、筹资渠道并非主要来自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家的现状。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的概念框架当然比较先进,但它更多反映的是发达市场经济的特点。IASB是国际性的准则制定机构,它所制定的概念框架应当面向全球。而在全球,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占90%左右,如果IASB未来应用的概念框架过于向美国倾斜,将使其他国家很难与IASB的框架趋同,这反而不利于概念框架的权威性,影响其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因此,我们建议概念框架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至少加入“评估经营责任”,以兼顾发展中国家的现状。至于哪一个是第一位的,还是两者并重,最好能在全球范围内征求意见后给出定论。

综上所述,IASB的新财务报告概念框架项目虽取得若干进步,但还是初步的。最后的定稿也许还会有很大的改变。但当前的进展至少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与重要的参考。为此,我们建议,希望全球与之趋同的IASB新概念框架的目标以及“报告主体”等相关概念的定义等,能更多地考虑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会计水平和接受的可能。

当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2012年9月,IASB决定新概念框架的剩余部分不再与FASB合作,而是由IASB独立完成,理由之一是为了避免概念框架过于向美国倾斜。尽管国际上不少学者都认可,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不是一个纯技术过程,而是一个政治化的过程。但我们至少开始看到IASB为摆脱政治影响做出的努力。国际报务报告概念框架至少在保证其“权威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全面一致性”以及充分发挥其“知识渗透力”的魅力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它将成为排除政治干扰、降低政治成本的一项有力措施。

五、“报告主体”概念的提出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三十八项具体准则和一项基本准则。但关于“报告主体”部分的内容,我国现行基本准则基本没有涉及。通过以上对“报告主体”概念的分析与评述,我们认为,尽管对是否修订我国基本准则仍然存在争议,并且具体实施也有相当的难度,但无论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者,还是会计界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应充分认识到“报告主体”这一概念在基本准则(或者概念框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些相关概念对于指导“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等准则的制定及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我们认为,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概念框架的制定工作,积极向概念框架工作小组反馈和提出自己的意见。特别是与美国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相比,在我国资本市场仍不发达的现状下,我们更应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给予合理建议,避免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过于偏颇,推进会计准则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趋同。

上一篇:北京西城区2018年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地点方位图下一篇:钢桁架制作及安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