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建小康社会形势下的教师角色定位(精选4篇)
浅谈创建小康社会形势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篇1
浅谈创建小康社会形势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全面小康不只包括物质文明的小康,也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上的小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教育担负着重要使命,也面临着种种挑战。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角色定位,从理论上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他们也一直在努力实现这一角色的定位。全面关注教育发展和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任务。新的形势下,教师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
一、加强思想建设,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影响到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对广大教师经常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强化职业道德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天的学生将成为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具备什么样的共同理想和精神风貌,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引导和教育学生适应社会的变革,摆正人生的航向,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并取得成功,教师处在一个导航者的地位上。学生的知识、智力的开拓和发展,道德观、人生观,个性的形成与教师的启蒙和塑造密切相关,不仅如此,教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要自强、自爱、自尊、自重,又要遵纪守法,严格要求,为人师表,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
学生带来的影响,不仅要做到“言传”,还要做到“身教”,在教学中坚持“文以载道”的原则。在教书的同时,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认识社会,怎样做人,从小确立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改变传统课堂教学
传统的农村中小学课堂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粉笔+黑板”是教师最常的教学手段,条件略好一点的学校偶尔可以用上教学挂图或实物模型,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停留在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解上。从2011年起,乘借现代化验收的东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切实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总结学校办学的成功经验,全面思考和规划学校未来的特色发展、品牌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在这种新型的环境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与方法,尽快适应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新媒体、新技术。教师充分利用优质的现代教育资源改变教师讲、学生听、记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恰当的运用资源丰富教与学的活动过程,让师生都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好的完成教与学任务。然而在短时间内彻底弃掉落后的思想、方法与手段,适应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不是一件易事。只有教师通过不断的努力探索与实践,现代优质教育资源才能真正的进入课堂,也才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先进性作用。应用现有优质资源,合理有效的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这座资源的宝库中获取更多更有效的信息,拓展知
识面,增长见识,促进全面发展。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信息获取的引路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的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有用信息,不同性格、爱好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因此,每一位教师充当“试金石”的角色运用现代优质教育资源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倡教师教育,形成完善的教育层次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有关部门,非常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相继出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等一系列法规、规章,我县采取分期分批分层次组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轮训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取得较好的成效。认真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顺利推进新课改提供师资保证。在培训内容上:要坚持通识培训与具体学科培训相结合,优先保证通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然后再开展教材培训。要引导和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高专业化水平。在培训对象上,在继续抓好抓实小学、幼儿园教师法定教育的同时,积极拓宽培训范围,逐步使培训对象涵盖本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全体教师。在培训形式上,不再单纯采用单向灌输,“我讲你听”的单一教学方法,而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方式、手段多样化、现代化,既可短期集中办班,又可开展专题调查、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等。在培训的内容上,不仅仅局限于抓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而且要发挥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开拓面向全社会的非师范类继续教育,发动、组织他们参加计算机、法律、工商管理等
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学会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也要将由传统的线性思维转变为非线性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并充分的将所学习到的新技术、新理论付诸于实践,进一步促进专业成长。
科教兴国,国兴科教。教师教育事业任重道远,前景广阔。今后,我们要贯彻十六大精神,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地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努力推进教师教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方法手段创新,为新形势下的教师提供好的机会。也只有教师从心底确立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才能在教育中科学的、持续的发展,全面小康社会形势下的教育明天才会更辉煌!
浅谈创建小康社会形势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篇2
关键词:高职高专 教育新变化 教师角色 调整
二十一世纪高职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教师需要探索以行业操作规范为标准、以产学研结合为要求、以订单式培养为途径、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新形势突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改革方向,这一切就要求高职高专的教师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地位和作用,重新对教师的角色进行定位。传统的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正面临着重大挑战。我们过去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现在要在新的尺度下重新加以审视,加以调整。
一、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改革要求教师做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培养“双师型”教师素质
在高职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要学习新的高职高专宏观教育理念,了解改革的大趋势,将自己从事的微观教育改革置于宏观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使微观教学改革符合大方向、大趋势;新形势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基本实现了和行业标准的衔接。因此,教师必须要学习所教授的专业最新的就业岗位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就业市场动态、岗位现状及发展前景;还要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以便衔接贯通知识的脉络。同时,作为高职高专的教师,我们还要和企业及行业人士进行接触和合作,这样才能够培养双师型教师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
二、高职教育理念的变化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师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下,新的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大了实习实训课程的力度(约占专业授课总课时的45%),目的是实现学生课堂学习内容和未来就业岗位的基本对接,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把课堂中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是学习过程的中心,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突出了自主学习活动和实践,教师则处于引导、指导、辅导的地位。
教师的新角色表现为由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主持人”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者,主要职责转变为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资源,是教学的协调者。教师告诉学生如何获得学习资源,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使用广泛的信息资源。教师仍然是“导”者之一,引导者、指导者、辅导者,但不再是“主导”。例如,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学生确定专业学习目标等。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学习的重点,不再漫无目的,人云亦云。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由权威形象向合作者的身份转变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由权威形象转向合作者。即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教师和教师的合作以及教师和行业一线人士的合作。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保持所谓的权威,学生只能在教师设定的情境中跑跑龙套,充当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而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学就可成为多边互动的立体交流过程。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活动上”。同时,合作学习还大力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其中,包括相互沟通信息、交流教学经验,共同开展教改实验,进行群体攻关等。合作学习的关系还包括教师和行业一线人士的合作,以实现教师、行业专家和学生的共同学习。
四、突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改革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突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目标强调了通用能力的培养,通用能力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课程作业和课程实习实训等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管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教师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教师还要成为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设计的帮助者,要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的方向发展。教师要设计出多种教学活动,创设激活学生思维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认知、质疑问难,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研究问题的互动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获得积极体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逐步形成迁移知识和能力的本领,为学生的就业及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协助者和帮助者。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设计者”“组织者”“协助者”和“帮助者”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上。这种转变对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来讲是颠覆性的。
五、教师由考核结果的反馈者向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者转变
在新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考核方法的改革要求教师在学生课程考核中的角色和作用也必须进行调整。教师应由传统的考核结果的反馈者向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者转变。反馈仅仅是对考核成绩的提供和分析,评价则是对人发展需求进行的估量和建议。而评价者不单纯是“试卷讲改者”和“裁判者”,而是建立在“设计者”“组织者”基础之上的“促进者”,他帮助学生总结过去,并进而预定新的发展目标、发展程序和发展策略。这就是教师评价者的角色和作用。教师是考核反馈者,更是促进者。
六、教师应由学习纪律的维护者向情感的凝聚者和道德素质的提高者转变
新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信息量大、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和个性十足。教师在课堂上还像原来那样生硬地维护课堂纪律,已经不能和学生很好地合作和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贯彻落实新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拥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职业生涯预期,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健全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引导。情感教育要力求使学生的情感丰富、纯朴、崇高,这样能使学生有安全感、归属感,有向心力、凝聚力和动力。此外,在各个教学环节向学生渗透责任心、诚心、耐心、宽容心意识,重视学生受挫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得以提高。
上述高职教师的几种角色调整是目前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教学中需要调整的部分。转变需要时间,但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转变意识。我们要与时俱进,只有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调整和转变,才能够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任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5-20.
[2]陈芳.英国BTEC职业教育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5(35).
[3]宋梅梅.“弹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4).
[4]魏利达.高职商务英语“双重角色切换”教学模式[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4).
本文为课题《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及教师角色定位》以及河北省指导课题《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课题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乔春英(1965- ),女,硕士学历,副教授,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高入秋(1966- ),男,本科学历,副教授,95927部队,研究方向:教育技术。
浅谈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3
欧阳琼
新课改十年了,教师角色到底该如何定位,仍然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笔者认为,立于课改大潮中的教师应是具有探险者、戏剧编剧、节目主持多重身份的角色。
一、一名合格的探险者。新课改没有成熟的套路模式可循,前进道路充满希望而又艰辛坎坷。教师思想上首先要做一名课改探险者,具有探险者敢于探索、奋勇向前的精神,不管成功与失败。同时做好课改探险的一切准备。
二、一名顶级的编剧。电影电视工作中,编剧首先要写好剧本,而后导演才有戏可导,演员才有戏可演。同样,新课改中每节课就是一场戏,教师要将自己定位成一名顶级编剧,编好每节课的剧本(学案)。这相当于先前的备课,但又不等同于备课,高于备课。教师的课改学案要具备剧本一样的功能,能够使学生像演员拿着剧本揣摩饰演角色那样,主动钻研学案。学案既能使学生有案可循,又能让学生充分去探索学案的韵味。
笔者从观摩学习收集到的学案中,发现两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学案成学生的练习题;学案是教师的教案。笔者认为,一份优秀的学案应是一份优秀的学法方案。学案中教师注重将每节课学习内容,如何学习的方法在学案中体现出来。例如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教材中没有提供如何求证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那么教师则要在学案中为学生提供多种探究方法:①割补法,将学具三角形三个角先进行剪切,然后验证能否拼补成平角求证。②量算法,将多个学具三角形分别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然后进行计算,归类综合求证。③其他法,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能否找出其他求证方法。而对于教材中已提供了学法的内容,教师在学案中则要注重学法的有效链接。如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节,教材已提供了“换元法”、“消元法”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对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会有一个初步认知。但在练习过程中,仍会碰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在学案的编写中就有必要对练习题和解法进行有效的链接。具体指明哪些练习题用“换元法”还是用“消元法”会更简单些。总而然之一句话,学案应是学法案。
三、一名绝佳的节目主持。笔者在观摩学习中看到很多课改学校打出“教室是舞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的口号,以及提出“一节课教师讲解不超过十分钟”的要求。这可看作是这些课改学校对课改的一个重要总结,但如果改为“课改是节目,教师是节目主持人,学生是嘉宾”更符合课改的宗旨。学生与教师不是演员与导演的关系,因为在演戏过程中,虽对角色有各自的揣摩,但主要还得按导演的套路办,是一种小主动与大被动的关系。(笔者没在拍戏现场呆过,只在拍摄花絮中见过,对错不要见笑。)而电视节目中的主持与嘉宾则有所不同,主持与嘉宾处于对等地位,真正的同等关系。但二者目的相同,都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进行探索研究。探索研究的走向及结果与节目主持的引导关系十分密切。同时节目主持的有效引导也没有时间限制。因此课改中,“教师讲解不超过十分钟的要求”有待商榷,“导演与学生”笔者认为是低层次的课改,“主持与嘉宾”则是高层次的课改。
联系地址:湖南省隆回县六都寨镇工农小学,邮箱:WAN9198JING@163.COM
浅谈创建小康社会形势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篇4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孙海华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要主张学生通过亲身经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自己生活的感知与直接认识,它更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与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是不能像学科教学那样去“教”综合实践的,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承担的指导工作、组织与管理学生开展活动等职责是不可推卸的。
一。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的实践性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具有“创生取向”的课程。它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不断的创新的经验的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既不能一招一式地教,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放任不管,而应把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
尚未成人的小学生,无论在知识结构方面,还是在人生阅历方面都不够成熟,指导他们学习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当他们首次面对一门没有“教材”的课程,并且需要自己去选题、计划、实施时,需要教师的指导;当他们走出熟悉的学习环境――课堂,走向开放的社会,向社会索取知识时,需要教师的指导;当他们从社会实践中获取了大量资料,却不知道该如何利用时,需要教师的指导;当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实践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时,更需要教师的指导……
在开展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我设计了这几个环节:收集资料――合作互动――总结延伸。就以课前收集资料这个环节来说吧!我事先和学生共同商讨他们最感兴趣的主题,确定后让学生自由组成实践小组,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由于是自由组合这就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很快地、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一小部分的学生却迟迟未完成,是他们的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还是……通过调查,才知原来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是在查找资料上遇到困难;有的是在组织资料上遇到麻烦。于是我就加以引导点拨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再次被调动了,最终大伙儿都完成了任务。同时,学生的观察、调查、分析和收集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也应是一个积极参与者和指导者。在合作互动这一环节,我感到老师的参与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生就会不受束缚的“动”起来。可以说学生的智慧大门已被打开,内在潜力让人震撼;再看看满脸喜悦的`学生,显而易见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心灵也得到了解放。
二。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组织者
从内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同步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的组织;从活动组织形式上看,综合实践活动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于学生的活动经验、自控能力等的差异,需要教师的组织;从活动过程来看,活动小组的时间、空间、等可能不同;另外,学生不是永远在教室里进行活动,还要走遍校园、走向社会,这就涉及联系、安排、安全等问题,需要教师组织;从活动的评价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倡导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等多方面的综合权衡与认定,也需要教师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由此可见,组织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功能支撑,是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系统的完整构建且有序、有效地开展的重要保证。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要组织与协调活动小组,使各小组活动的潜在力、期望值相当;组织与协调交流学习活动,做到有数,有序,有机,有度;组织与协调好学生的外出活动,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设宽松的活动空间。
以《保护水资源》主题活动为例,为了组织和协调好活动小组,我在学生自由组合基础上,组织、协调好小组人数,一般控制在3――5或5――9人,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缺乏等方面综合考虑,作好小组成员的搭配调整,使各小组活动的潜在力、期望值相当。小组计划分工后,我再审阅计划,并依据实际情况作好调整修订的指导。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外出进行调查、采访,我又组织与协调好学生活动中与外界的交往,通过与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沟通,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设宽松的活动空间,如约定具体时间、考察活动地点、办理事务性手续、与家长沟通等。
三。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和合作至关重要。教师的信息储备、人生阅历、思维能力总体上比学生要强,加上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首先还是组织者、指导者,因此,参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并进行合作研究,并不等于全程与学生一起活动。教师的合作与参与要把握时机。在学生无法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时,在学生偏离课题却浑然不觉时,在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时,在学生以马虎应付的态度对待课题活动时,在学生小组成员因计划不周、分配不公等发生矛盾导致活动停滞时……教师要参与进去。
另外,不管教师以什么方式参与,都要把握合作与参与的度。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有因为怕“下海”而损于权威形象的观念。有的小组组长威信高、能力强,组员之间配合默契,教师就没有必要去插手,应放手让他们去活动。有的小组或者选题过大,或者有情绪波动,希望多得到教师的帮助,这是,教师可以把他们当作合作伙伴,为搞清楚一个问题与学生共同商讨、平等交流,学生并不会因为教师不是万能的而轻视教师,他们会因为“和你在一起”而欣喜。
以《城市交通》主题活动为例,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和学生一起,在他们的表述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特别对于外出采访调查的同学,教师应提醒和叮嘱他们的安全、礼节和应变等方方面面的细节,对于他们的问卷调查设计的合理性也可以参与讨论。有一个小组要出去采访交警,我说:“如果你们联系不上,交警叔叔不愿意配合采访,你们可以跟老师说,老师帮你们联系。”虽然后来他们没有来找我,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自己安排好了,但是在参与的过程中,一方面我对学生活动起到了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喜悦、挫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他们的距离也更近了。罗杰斯曾形象地把教师的作用比喻为“音叉”,意味着应声而共鸣。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师生参与、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需要教师与学生趋向于互教互学,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浅谈创建小康社会形势下的教师角色定位】推荐阅读:
小康创建工作简报11-17
同步小康示范点创建活动工作总结09-05
人防办开展“小康创建 党员先行”为党增光辉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意见05-25
决胜全面小康形势与政策论文07-23
认清形势真抓实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08-13
浅谈和谐班级创建11-10
创建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05-21
浅谈如何创建学校的育人特色08-11
浅谈创建有央行特色的廉政文化07-02
为创建和谐社会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