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监督检查总结(精选10篇)
党内监督检查总结 篇1
xx支部加强党内监督工作总结汇报
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xx党小组定期检查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对支部内的每名党员进行监督。支持党员行使监督权利,履行监督责任,党员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同事信息中心支部深入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突出两个责任落实,大力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努力提升工作效能,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在教育管理和凝聚感召广大党员中的主导作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健全工作机制、狠抓责任落实、注重教育管理、强化执纪监督问责,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现就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如下总结:
(一)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强化监督意识,净化xx党内政治生态。中心支部定期组织召开组织生活日、民主民主评议党员会议,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全面贯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注重廉政教育,先后学习了《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及行风工作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安徽省立医院工作人员行业作风三十条不准》等相关文件,积极订阅共产党员、安徽先锋网、安徽纪检监察网,了解党员职责、强化监督意识。
(二)认真开展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内不同意见的分歧和矛盾是经常发生的,通过认真有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可以进一步解决党内各种分歧,统一党内思想,提高信息中心党员的战斗力。同时在会议过程中要认真总结积累经验,大胆创新,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党员行使监督权利,履行监督责任的实效。
(三)密切联系群众,召开相关座谈会,听取各个党员以及部分群众行使监督权利,履行监督责任的贯彻落实的做法、经验和意见、建议。6月20日,支部组织召开中心全体职员“严肃行业纪律、预防职务犯罪”专题研讨会,加强党风廉政教育。9月13日,支部组织召开中心全体职员《警钟长鸣 护佑生命》视频学习,并督促共同签署个人承诺书。
(四)存在的问题
1.在学习中面要更广、内容要更全面,不断提高党员及群众行使监督权利,履行监督责任的知晓率。
2.加强宣传力度,强化党员监督意识,落实监督职责。
xx支部 2017.11.10
信息中心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完成情况
通过谈心活动,了解党员同志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的认识。通过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改变了最初的理论无用想法,认为在实际工作中会给我们指引好方向,让我们少走弯路,也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多便利。
通过谈心活动,了解跨院区同志的工作、思想动态,工作中同事们都很好相处。很多党员同志都有着共产党员的自觉,经常帮助有需要的同事们,大家能够很好的和其他院区的同事融合在一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通过谈心活动,我们了解到很多普通群众也是不断以党员同志为榜样,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对于自己的成长明确了目标,并且在大的目标下面细分了几个可行的阶段性的小目标,同时不断加强学习,在工作中不断取得进步。
我们还通过谈心活动,了解了援藏同志在藏期间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工作中,已初步了解山南院区信息系统建设基础情况,就2018年5月创三甲工作做了初步部署和计划。生活中,援藏同志逐渐适应了藏区的气候和饮食。学习上,特别是党的理论知识方面学习从不松懈,严格按照党员支部群中发布的学习和培训任务。
党内监督检查总结 篇2
从党内监督制度的执行现状看, 许多科学的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与党内监督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问题相比, 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更为突出。党内监督制度在执行环节存在着不自觉、不优化、不规范现象, 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主、客体主观上的不自觉。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主体主要是指处于监督地位的人或组织, 主要是回答谁来执行监督制度的问题。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客体是指监督对象, 主要回答如何保证被监督对象执行党内监督制度的问题。
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主体主观上的不自觉主要是党员监督意识的淡漠, 具体表现为“不愿监督”、“不懂监督”、“不敢监督”和“不会监督”四个方面。一是少数党员、干部对党员监督权利缺乏深层次认识, 对党内监督采取漠然态度, 即“不愿监督”;二是执行主体对党内监督本质和党内监督规律缺乏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以致“不懂监督”;三是部分党员、干部对党章党纪特别是党内监督法规制度的学习不深入、对党内监督的方针、任务、内容与方式缺乏了解, 导致在实践中不懂得监督什么, 如何监督, 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等, 即“不敢监督”和“不会监督”等。
党内监督制度执行客体主观上的不自觉就是指部分特别是党的地方和基层党内监督制度执行客体, 面对相关科学监督制度设计安排时, 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相关制度进行取舍和变通, 集中表现为在执行制度上采取实用态度, 即按照各自的“算盘”, 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 反之就变味。这方面以部分“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 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为甚。少数领导干部自恃大权在握, 把党内监督制度当摆设, 在局部形成了“上级顾不上执行、同级不愿执行、下级不敢执行”的尴尬局面。
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运行环境不优化。党内监督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良好的运行环境。这里主要从监督制度的执行体制和执行意识两个方面来阐述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运行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党内监督制度的执行体制方面, 主要是通过对党代会、全委会及常委会三者关系以及纪检委和党委会的关系来加以剖析其中问题。党章规定, 第一, “党的各级领导机关, 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 都选举产生。”也就是说, 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的权力是由不同层次和范围的党员授予的。第二, 每一级领导机关中的全委会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党委会由全委会产生等等, 这也是后者对前者的层层授予。第三, 就地方党委内部书记和委员的关系来讲, 全委会选举委员和书记、副书记, 也就是说, 书记和副书记与其他常委一样是由全委会授权的, 并不是委员的权力由书记授予的, 所以, 党的代表大会与全委会、常委会之间是权力授受、领导和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因此, 党内监督制度的执行机制应该是:党代会监督党委会, 党委会监督常委会, 其中, 党代会在同级党委组织中拥有最高监督权。但是, 这种执行权的委托和受托关系或者说授受关系在一些地方的实际运行中颠倒而形成一种“倒金字塔”型的权力结构。这就导致越往上层党内监督制度执行效果越递减的问题。
党内监督制度执行意识和制度执行力、公信力密切相关, 后者是通过监督主体的制度执行意识这一重要途径体现出来。制定和执行制度的是人, 人的素质如何, 直接影响着制度的制定、完善和执行。因此, 注重党内监督制定和执行的同时, 还必须注意提高党员的监督制度执行意识, 从而使制度的“硬件”到“软件”两个方面都能得到保障。在执行制度中, 党内监督制度执行者往往具有如下心理因素:一是认为“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 怕把人际关系搞僵, 影响班子团结;二是害怕受到打击报复;三是害怕牵扯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四是担心得不到更多人的支持, 因为现实生活中, 严格执行制度的人并不一定能得到好的评价;五是认为个别人违反制度是小事, 不会对事业造成大的影响, 因而不能从小处着眼, 防微杜渐, 习惯于下不为例, 迁就思想较重等等, 从而导致制度难以执行下去。
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程序上的不规范。现实中很多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程序处于无序状态。造成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规范的程序性制度规定是保障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前提和基础。在制度制定上存在的注重实体性、忽视程序性, 注重原则性、忽视操作性等诸多问题, 是导致制度无法执行的重要因素。就目前而言, 党内监督制度总体上还没有一套独立的、完整的操作性比较强的专门执行程序。多数监督制度没有配套的执行程序, 即使在过去已经实行的一些制度中有一些程序性规定, 也多散见于实体性制度之中, 不系统、不具体、可操作性较差是其共有特征。另一方面就是制度执行程序的配套性制度差, 没有执行程序的保障措施, 导致执行制度不到位的问题十分突出。再就是部分监督制度的执行不够到位的问题。有些监督制度执行时侧重于静态监督和事后监督, 而事前、事中的动态性预防和警示相对较为薄弱。如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 大多属于离任审计, 对领导干部主动进行任前、任期内审计做得不够。离任审计中, 由于先离任、后审计的运作程序及审计结果与干部管理使用的各个环节结合不够紧密, 从而造成审计查证难、处理难, 离任者与接任者的责任难以区分。
二、党内监督制度有效执行是党的先进性和团结统一的象征
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环节的重要性, 不仅体现在不断推进党内监督制度化的进程中, 更要体现“从严治党”的一贯要求上, 还要表现在执行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那样, “谁也不能违反党章党纪, 不管谁违反, 都要受到纪律处分, 也不许任何人干扰党纪的执行, 不许任何违反党纪的人逍遥于纪律制裁之外。”“当前要严格执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 对有章不循的要严肃地批评, 限期纠正, 情节严重的要执行纪律。”
1.激活监督主体, 构筑党内监督制度执行保障体系。党内监督制度执行保障制度体系应包括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制度、制度执行的考核制度和制度执行的追究制度等, 这些都是保障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
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度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所谓领导干部党内监督制度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就是根据管人与管事相结合的原则, 明确上级对下级执行制度的监督责任, 明确党政一把手对班子成员执行制度的监督责任, 并制定责任追究办法, 对发现下级存在的问题不制止、不采取措施、也不举报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对疏于管理致使下级发生严重错误并导致重大损失的, 上级领导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并受到相应的处分。凡是监督制度, 都须制定监督执行责任的相关规定, 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专职监督机关和人员的监督责任追究制度, 对监督不力, 监督不公, 监督失察的责任者予以惩处, 从而杜绝有制度无人执行的现象。任何一项制度, 如果没有对不执行者的相应的处罚, 这一制度很难得到有效的遵守。因此, 一定要建立执行这些制度的保障制度, 要具体规定对各种不执行情况的相应的处罚标准, 对于严重对抗制度执行的领导, 要给予撤职处分;对于严重对抗制度执行的单位, 须追究其领导的责任。从责任追究的具体运作方面, 针对各层次主、客体应负的责任规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责任追究的实质性内容, 以此增强党内监督的强制性和党内监督制度的刚性。譬如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1997年旧条例的基础上, 从指导思想、执行程序、适用对象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对执行党纪处分决定的期限、方式和应当办理的相关手续等事项, 以及对不按规定执行党纪处分决定的行为如何追究责任均做出了具体规定。制度执行工作的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 明确了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分工、考核方式、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 确保各项监督制度的有效执行。有关各方可据此制定关于违反《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所规定的十项监督制度的责任追究和党纪处理实施细则, 明确界定对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党内监督制度的将如何予以追究, 对不遵守党内监督制度、不自觉接受监督的视情节做出严肃处理。此外, 党内监督制度执行责任制的建立还应和对各级党组织执行制度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严格责任考核, 加强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制度执行中的偏差, 促进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
2.严格规范程序, 创设党内监督制度执行运作机制。针对执行制度中存在的主观上的不自觉和客观上的不规范问题, 研究制度的执行程序, 以严格的执行程序和系统、规范的制度为保证, 依法实施党内监督, 十分必要。加快程序立法建设步伐。要像《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等程序性规定那样, 使十项监督制度在程序上有章可循, 变党内监督为刚性监督。如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的执行程序。各级纪委及监察机关分别对同级党委和政府该项制度贯彻的监督应贯穿于该制度运行的全过程, 纪委及监察机关监督不是对具体决策内容正确与否作评判, 而是对决策的程度做出评判。包括:一是决策之前议题的确定。主要监督两个方面的问题:即确定议题是否为重大问题和应列为重大问题是否被确定为重大问题, 提交集体讨论。二是会议的议题是否提前一定时间通知到与会者, 以防止临时动议, 使与会者不能充分酝酿, 准备意见。三是会议讨论问题的方式是否能够充分表达每个成员的真实意见。四是对会议决定的实施, 分工是否明确, 贯彻是否得力。如果纪委和监察机关对同级党委、政府决策程序有异议, 可以提议改正之, 如果同级党委、政府不接受建议和意见, 纪委和监察机关有权对同级党委、政府所作的决策予以否决并报上级纪委批准。同时建立对纪委监察机关监督责任的追惩制, 追究其失察行为的责任。还有党员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笔者建议, 可因地制宜制定《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一类名称的配套制度执行程序, 明确和细化如理想信念动摇、能力不强、工作业绩差、健康原因等不胜任现职的若干标准, 制定组织考察考核、广泛征求意见、提出调整方案、做出调整决定、个别谈话等严格的执行程序, 对不胜任者采取改任、病休、降职、辞职、免职等措施, 拓宽党员领导干部“能者上、庸者下”的渠道, 以保证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刚性。
3.发扬党内民主, 营造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良好环境。发扬党内民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党内监督体制的优化。关于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监督体制, 一个基点就是加大各级纪委权力, 提高其地位, 使其有权监督党内任何人以保证党内监督制度的有效执行。首先, 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各级纪委向同级党代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与同级党委具有平等地位, 或是设想由党代会产生党委员、执委会、纪委会并各司其职, 即党委会负责决策, 执委会负责执行, 纪委负责监督, 共同向代表大会负责, 做到职责明确、职能分立, 地位平等, 相互制约, 提高纪委地位, 使其能更好行使执行监督制度的权力。其次, 纪委系统实行垂直领导或特派制, 不受同级党委领导。各级纪委的人事权、财务权由上级纪委负责, 提高地方纪委的地位, 同时实行纪委干部异地任职和定期交流制度, 以有利于加强对同级党委及领导干部执行制度的监督。最后, 适当扩大纪委的职权, 建立健全各级纪委对党内监督制度相关执行部门的质询、评价、否决机制, 把纪委的职能延伸到对党内事务, 尤其是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监督上来。党内监督制度执行中发展党内民主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对各类监督主体监督职责的明确规定, 同时也是全面推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重要切入点。党内监督制度的有效执行必须要求对党内权力关系进行调整。《党内监督条例》中对党内监督主体设定时, 突出强调党的各级委员会的作用, 就是这种调整的重要体现。按照党的传统组织体系, 选出常委的委员会对常委的监督是有限的。现在《党内监督条例》对政治局委员、常委如何执行监督制度都做出明确规定。如此强调委员会的作用的确是很大的进步。只有调整权力结构, 平衡权力关系, 各种制度的正常运行才能得到充分保障, 监督才能真正有效。《党内监督条例》还强调了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 除了具有普通党员的监督责任和权利外, 还可以按照规定, 以党代表的身份行使监督权, 对其选举产生的党的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其成员进行监督, 反映所在选举单位党员的意见和建议。
4.拓宽监督渠道, 强化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内外互动功能。在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促进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党外制度体系, 是保障党内监督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途径。一般认为, 党外监督制度按其地位作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机关监督制度, 它包括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和行政监督制度等;另一类是社会监督制度, 它包括民主党派监督、社会团体监督、公民个人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制度等。在制定和执行党内监督制度过程中, 既要就党内监督制度本身做工作, 又要进一步把党内监督制度与党外监督制度相结合, 形成制度合力。在制定和执行党内监督制度的同时, 加强和改善党外监督制度, 也可以促进党员监督制度的制定, 进而提高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水平。建立健全促进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党外制度体系, 其理想的监督制度体系应是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制度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制度执行体系。这样强有力的监督制度体系的构建, 有利于保证党内监督制度的有效执行。此外, 还有近些年来各级党组织在党内监督制度执行实践中所建立的如执法执纪联席会议制度、干部审计制度和协同办案制度等都是符合监督制度执行规律的成功探索。这些制度有利于规范各监督主体之间关系, 整合监督资源, 发挥整体效能, 从而充分发挥纪检机关的监督执纪功能。基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制度执行中的监督作用, 建议建立以纪委牵头、各监督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总之, 要加强党内监督, 健全对领导干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以及党委内部的监督制度, 同时要拓宽党内外监督渠道, 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形成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坚强合力。
综上所述, 党内监督制度的执行是党内监督制度建立的重要内容, 如果说党内监督制度的制定是基础, 那么其执行就是关键,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制度监督”理念的确立, 比起“人治性”的监督方式和途径, 可以说是政治文明的历史性进步。但是, 离开这些科学制度的有效执行, “制度监督”的口号毫无意义。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 制度不执行, 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 可见制度的执行是制度建设的核心环节。在保障党内监督制度制定的科学性的同时, 必须强调严格执行制度这个关键性问题。在制度制定阶段要注重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充分发挥制度本身应有的效用自然是制度执行阶段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显示出“制度监督”的威力和绩效。
摘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 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党内监督制度是否具有生命力和约束力, 关键在于其应用和执行。在制定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制度, 是实现党内监督的目的、增强党内监督制度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更是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因素。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党内监督检查总结 篇3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要强化党内监督,就要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既治标又治本,让党纪党规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干净用权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选择。在《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制度框架下,强化监督意识,增强党内监督的自觉性,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意识就是指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监督意识就是对监督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强化监督意识就是要加强对监督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监督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党内监督的效果。
要强化监督意识,增强党内监督的自觉性,就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解决不会监督的问题。长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监督,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管党治党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有的地方和部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一些党员干部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严格执行党章,漠视政治纪律、无视组织原则。党内出现的这些问题,与管党治党宽松软有密切关系,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放松思想“阀门”、弱化党内监督甚至于不会监督有直接关系。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监督主体比较分散、监督责任不够明确、监督制度操作性和实效性不强、监督意识缺位、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既要充分发挥监督的制度优势,又要不断强化监督意识,增强党内监督的自觉性。通过组织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有关文件,让大家做到熟知党内监督、精通党内监督,从思想上重视党内监督,充分认识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增强党内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党内监督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监督方式等重要问题都作出了具体规定,这些内容都要求党员领导干部通过系统学习来掌握,之后才能积极参与并大胆监督。
要强化监督意识,增强党内监督的自觉性,就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自我监督意识、接受监督意识以及主动监督意识,解决不愿监督和不敢监督的问题。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不受制约的权力肯定会跑偏,这是一条铁律。形形色色的贪腐行为,不过是权力滥用的寄生物。强化监督意识,首先就要有自我监督意识,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古人有“吾日三省吾身”,党员领导干部也应该时刻保持清醒认识,将党章党规等党内法规作为一条戒尺,时时刻刻规诫和鞭策自己,确保干净用权,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强化监督意识,还要求强化接受监督意识。通过自我监督,党员领导干部对“不该为”的事情“不想为”,而强化接受监督意识,则可促使对“不该为”的事情“不敢为”,威慑力更高一级。齐威王悬奖纳谏,唐太宗以人为镜,这些千古佳话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权力接受监督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监督观。要有接受全社會监督的思想准备,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就要勇于在公众面前做透明人,把上级、同级、下级和外部监督当作检查不足、改进工作的一面镜子,查漏补缺,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做到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要善于听取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特别是要听得进、容得下与自己的看法、主张不一致的意见和逆耳之言。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监督是对其最好的关心和爱护。就像每个人都要定期接受体检,查明身体健康状况一样,自觉接受监督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自身缺点和问题,“防患于未然”,才能增强自身“免疫力”,确保健康成长。强化监督意识,还应牢固树立主动监督意识,党员领导干部既是被监督者也是监督者。作为被监督者,要自觉接受监督;作为监督者,就要认真履行好监督职责。当前,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中确实存在着对上级心存依附不敢监督,对同级碍于情面不愿监督,对下级怕失选票不去监督的现象,在思想上害怕、排斥监督。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比如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健全监督制度,等等。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增强领导干部主动监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坚强的党性、无私无畏的精神来抓监督工作,真正把监督作为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环节抓好落实。要通过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这两个抓手,把上上下下、条条块块都抓起来,从战略、战术两个层面编织好全面从严治党这张大网,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党经历过多次错误,但是我们每一次都依靠党而不是离开党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知错就改,具有超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事实证明,这种自我修复能力靠的就是党内监督。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标志着我们党在党内监督制度化方面又迈上一个新台阶。然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的生命力源自于执行。当前,要强化党内监督,首要的就是全党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强化监督意识,增强党内监督自觉性。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
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对照检查材料 篇4
省委书记蒋超良主持会议并讲话。
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派出督导组到会指导。
省委高度重视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会前,省委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准则》和《条例》,不断深化思想认识;通过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分别征求不同层面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形成综合报告;梳理省委班子“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和省委会20XX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认真撰写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和个人发言提纲,开展谈心谈话,为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作了充分准备。
会上,蒋超良首先代表省委班子进行对照检查,重点查摆了践行“四个意识”不够自觉、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够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够到位等方面的问题。接着,蒋超良作个人对照检查发言,并请大家批评帮助。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晓东和其他同志,逐一进行个人对照检查发言,并开展相互批评。大家在发言中紧密结合实际,着重从理想信念、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风、担当作为、组织生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等方面查摆了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并明确了下一步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大家开门见山,直面问题,开展批评,收到了相互教育、相互帮助、相互警醒的效果,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以来管党治党理论和六中全会精神的认识,提升了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的自觉,增强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的坚定性,在巩固和发展历届省委营造的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上形成了共识。
蒋超良在讲话中对省委会各位同志的对照检查发言进行了总结,并就省委会贯彻落实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执行《准则》和《条例》提出要求。蒋超良指出,六中全会通过的《准则》和《条例》,一个鲜明特色就是突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重点。作为省一级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和党的高级干部,省委肩负着党中央的重托和全省人民的期待,对全省全面从严治党既负有领导责任,也负有示范责任,必须以带好头、做好榜样产生强大的感召力,要求下面做到的,省委首先要做到,要求下面不做的,省委坚决不做。省委必须清醒认识自己岗位的特殊重要性和示范作用,为全省党员干部立标杆、作表率。
蒋超良强调,党的以来,中央政治局每年的民主生活会在全党起到了示范作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准则》和《条例》贯彻落实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是要更加自觉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以更高标准落实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带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带头贯彻执行《准则》和《条例》,带头落实民主集中制,带头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动真碰硬,敢于和善于开展斗争,坦诚接受党内和各方面监督。二是要更加自觉地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和践行“四个意识”。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党的方向为方向、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根本遵循,当政治上的明白人,坚决维护和捍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党忠诚必须纯粹,要把对党的忠诚体现到对党的信仰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三是要更加自觉地转变作风,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始终怀着强烈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多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下大力治理“文山会海”,落实“三短一简一俭”,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四是要更加自觉地弘扬奋斗精神,坚持务实重行,狠抓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部署落实落地。带头崇尚实干,深入调研,精准发力,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五是要更加自觉地敬畏、遵守纪律和规矩,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断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在依法用权、正确用权、干净用权中保持廉洁,在守纪律、讲规矩、重名节中做到自律,坚决抵制特权思想,不搞特殊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对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
党内监督制度 篇5
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切实履行机关支部的监督职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结合支部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党支部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主要内容:
1、能否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维护中央权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级组织的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
2、能否按时参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
3、能否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议事与决策规则,做到决策科学、民主。
4、能否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研究,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5、能否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6、能否执行党和国家干部选拔任用的有关规定。
7、能否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廉洁自律,模范遵纪守法,严格按照制度办事,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8、能否坚持原则,敢于同各种错误倾向和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二)党内监督的主要形式:
1、党组织的监督,即党的上下级组织之间互相监督和党组织对党员的监督。
2、党员之间的互相监督,即党员之间、党员领导干部之间、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之间的监督。
3、纪律委员所实行的监督。
(三)党组织实施监督的主要方法:
1、定期检查党员参加党组织生活的情况,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否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能否如实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作风等情况,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2、督促定期开展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3、机关党支部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机关党员以及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和廉政建设情况,要将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如实向上级党组织反映,遇有重大情况应及时报告。对于群众意见较大、有发生违纪苗头的党员干部,支部主要负责同志应会同其分管领导对其进行批评帮助,提出告诫。
4、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党支部接到对党员干部的检举和控告,有权进行初核,并报告上级纪检部门。按照党内有关规定,切实保障党员行使监督的民主权利,严肃处理阻碍党员正常行使监督权利和打击报复的行为。
(四)监督保障:
党内监督条例体会 篇6
《条例》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继承并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充分反应了自以来,党中央从严治党的新经验及取得的良好成果,并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条例》共8章、47条,也分三大板块。第一章是总则,构成第一板块,列了9条,主要明确立规目的和依据。第二章至第五章构成第二板块,是条例的主体部分,分别就党的中央组织、党委(党组)、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这四类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以及相应监督制度作出规定。第六章至第八章构成第三板块,列了11条,分别就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整改和保障、附则等作出规定。
党内监督没有例外,没有禁区,信任不能代表监督,所以党组织要把信任激励和严格监督相结合,促使干部及员工要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有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的严谨党内制度。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组织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把党内监督条例作为每一个干部员工的首要准则,争取做到廉洁自律,提高自身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关于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的几点思考 篇7
关键词:党内监督,体系,党内民主,监督意识
一、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的必要性
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时, 告诫全党:中国的事情要办好, “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 不出事”。面对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和时代要求, 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有以下几个必要性: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是同人民群众相联系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 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成就, 但是, 党内也出现了诸如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现象, 对党的执政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 完善党内监督体系也是保证各级领导机关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正确使用权力, 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 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过程。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 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工作,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是, 就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旧比较严峻。腐败行为隐蔽化、手段多样化、反腐的成本上升化。这说明, 我国的党内监督体系还不完善, 仍有缺失, 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因此, 完善党内监督体系,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各级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 深化反腐倡廉工作, 争取取得更大成效。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中国共产党区别与其他党派的显著标志就在于先进性。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可以加强党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能力, 净化党的肌体, 使得党员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使得党克服各种不良现象与行为,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推进党内生活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必然要求。党内监督的规章制度是党内生活的保障。党内民主是一种非国家形态意义上的民主。党内民主意味着权力最终归属于党员, 但同时也意味着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党员亲自参与。这时, 委托权对受委托权的监控, 便需要党内监督。党内民主离不开党内监督, 二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密不可分, 完善党内监督体系, 可以促进党内民主的发展, 使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党内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等进行党内监督,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 与此同时, 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党内监督意识淡薄。监督意识是党内监督的思想基础。长期以来, 党对领导干部习惯于“自律”, 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约束, 领导干部习惯于居高临下的监督而不容易接受别人对自己的监督。他们拥有特权心态。还有不少人认为监督太麻烦了, 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监督也不利于安定团结;监督属于软招数, 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对监督漠不关心, 即使发现问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总之, 党内监督的意识并不浓厚。
党内监督制度法规不完善。就目前情况来看, 党内监督的规章制度、政策法规还不完善。比如, 虽然采取了一定的规章制度, 但是有些规章制度仅限于号召性, 缺少具体实施策略。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比较差。有些制度程序性不够合理, 也没有明确的处理办法, 以致在发现问题之后, 也没有响应部门去监督执行。此外, 监督机构也缺乏权威性。党内监督机构, 就目前状况来看, 没有直接参与决策的权力、没有独立考察权、也没有制约权, 监督没有权威性。
党内监督力度不够。一些党组织存在不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党内监督力度不够的现象。有些党组织的党内生活流于形式。虽然会定期举办党内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活动, 但是, 这些活动的举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流于形式、拖延时间、走过场等, 问题得不到真正的解决。
三、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的路径
鉴于党内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应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完善党内监督体系, 主要有:强化党员监督意识。党员监督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内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系到党内监督工作是否坚强有力。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加强党员的监督意识。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年龄的对象进行不同的教育。从内容上来讲, 可以对党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使其明确自身的责任, 培养其强烈的责任感, 使其深刻认识到党内监督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积极地进行党内监督, 勇于并善于进行监督。尤其是对于党员来说, 对其进行教育的另外一个目的便是使其放下包袱, 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履行自身的监督权利, 勇于进行监督。
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可以使党内监督走向正常化、规范化, 是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的重要环节。首先, 可以结合实际来建立监督制度, 包括奖金分配制度、选拔干部制度、住房分配制度等。可以指定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巡视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我国已经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等制度法规, 来完善和健全党内监督, 保障党内监督的顺利、有效进行。
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党内监督不分职务高低, 没有特殊党员, 一律接受党内外的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强调对领导干部应重点监督, 确保其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利。在现实生活中, 可以通过干部任用票决制度、差额考察制度、信访处理制度、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等,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这些规定和措施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意识, 提升了领导干部民主的观念, 使得决策更加科学和合理, 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也起到了相互监督、制衡的作用, 使党内监督取得了实效。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 (第3卷) , 人民出版社, 1993年。
加强党内监督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 篇8
【关键词】:党内监督 政府内部监督 外部监督
中图分类:E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148-02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正视和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而要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权力腐败现象,就必须将权力置于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之中,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一个行之有效的廉政监督体系,在这个廉政监督体系中,党内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外部监督是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重要方面,其中党内监督更是重中之重,是其核心与关键所在。
1 加强党内监督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
无论是从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来说,或是从反腐败方面来说,抑或是从加强党的执政地位方面来说,党内监督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廉政监督体系内各部分之间是一种密不可分,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加强党内监督,不仅要从党内监督自身着手,而且应该结合其与政府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的关系着手。
1.1从党内监督自身看
一、要做到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回顾近年来一些重大的贪污腐败案件,我们都能发现大多数腐败案件都来自领导干部的堕落腐化,而个中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对领导干部权力行使的必要监督。有鉴于此,一是我们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二是必须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三是加强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意识观念。
二、加强党员相互之间的直接监督
党员相互之间的直接监督,是党内监督的一个重要内容。党员之间的相互批评与建议对于改进党的工作方式、提高党员的个人能力、保持党员的先进性、防止权力的滥用及暗箱操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党内民主监督,进而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廉政监督体系,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党员之间的相互监督。
三、应当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和规范。
虽然目前我们党已经在实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但该条例仍然缺乏成套成体系的正式的法律法规。故就目前情况而言,我们应努力健全《领导干部回避制度》、《领导干部个人财产申报制度》、《领导干部考廉制度》等规章制度。①
1.2从党内监督与政府内部监督的关系看
政府内部监督是政府约束自身行为的一种机制,是一国廉政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全面有效地加强党内监督,就必须使二者结合起来,所以,加强党内监督,就必须结合其与政府内部监督的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党的监督机关与政府内部监督机关之间的合作,尤其是二者专门监督机关之间的合作。
需要明确的是,党的监督机关与政府内部监督机关并非领导或者隶属的关系,而应该是平行并列的关系。由于在我国,多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这就为二者之间的合作提供了理由和可能性。因为,政府内部监督作为政府约束其行为、汲取合法性的一种机制,必然对其各级机关组织和工作人员产生制约作用,这自然也就包括其中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二、针对政府内部工作人员中的党员制定必要的规范准则,以约束其行为。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党员有许多是政府内部工作人员。对于这部分党员,要想让其认真行使其职权,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有必要针对其制定必要的规范准则,以约束其行为,这既有利于加强政府内部监督,也是加强党内监督机制建设的客观要求。因为,作为中国廉政监督体系中密切联系的两个部分,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发展都将促进另一个部分的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均衡监督机制、双向监督机制,丰富和完善多种监督方式。
目前在我国,政府内部监督存在着监督对象失衡、监督方式单一、监督主体地位不高等重要问题。汪永清认为,一个完善而有效地政府内部监督机制应符合四个条件:监督纳入了法制的轨道;监督的效能明显提高;监督的双向关系形成;监督的自我调整机制健全。②同样,只有这样完善和有效地政府内部监督机制,才能保证切实加强对政府机关内党员的监督,将政府内部监督与党内监督统一起来。
四、合理我国政治结构,做到党政分开,消除以党代政的现象。
近年来,尽管我国一直强调要党政分开,防止以党代政,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该现象仍然严重存在,不仅影响了政府内部监督机关行使其职权时的独立性、权威性,同时也间接影响了党内监督的力度。为此,我们必须减少党组织机关在政府内部监督机关行使监督权力、履行监督职责的时候对其的干扰和制约,保证其独立性、权威性。
1.3从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关系看
在这里,不能将外部监督与党外监督混同。外部监督主要是指监督力量主体来自政党和行政机关之外的一种监督方式。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③中国共产党要想制约权力,端正党风,遏制党员腐败现象,光靠党内监督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人大、司法、政协及民主党派、群众舆论等外部监督力量,内外结合,方能有所成效。我们在加强党内监督机制建设的时候,必须依据二者关系和特点,将二者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要充分利用各种外部监督力量和主体,发挥监督的整体效能,提高党务活动的公开性、透明度。
针对当前我国党内监督机制中所存在的党务不够公开透明、缺少吸纳外部监督力量参与渠道的不足,我们必须重视执行党的主要领导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努力做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化、选用评价的科学化,让群众和其他外部监督主体参与其中,从而从外部促进党内监督。
二、建立健全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二者之间的合作。
我们应充分形成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让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实现有机结合,使其在依法独立开展工作的前提下,定期或不定期地沟通信息,共同制定工作计划,整合彼此监督力量,实现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的信息和资源的互动。所以,通过各种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党内监督机关与司法监督、人大监督、人民政协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等外部监督力量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合作与互动,使二者经常性地进行信息及资源互动,是加强党内监督机制建设的客观要求。
注释:
① 吕景城.提高党内监督有效性的基本途径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9(2).
② 汪永清.对完善政府内部监督体制的探讨[J].中国法学,1993(4).
党委党委党内监督制度 篇9
党内监督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党内民主建设起着重要的保证和保障作用。党内监督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党的各级组织、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党章和其他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党内各种不良倾向的发生,揭露和纠正一切损害党的利益、违犯党纪国法的行为。加强和落实党内监督制度的实施和落实,是党内监督制度化、法制化应有之义,也是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环节。因此,特制订《大杨树林业局党委党委党内监督制度》。
1、依据《党章》和有关制度,实施对党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主要监督他们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严格地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行使职权,勤政廉洁。
2、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健全党内生活制度,督促按时召开民主生活会,会前收集党员和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意见,如实转告本人或在会上报告,会后督促做好整改工作。
3、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员干部会议,听取部门负责人通报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情况。
4、党委书记或主持党委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应参加或
列席党有关研究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安排部署有关全局性的行政业务工作、讨论机关建设等问题的重要会议。
5、抓好“三会一课”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广泛开展谈心活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清是非,团结同志,克服缺点,改进工作。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篇10
(中发 〔 2003 〕 17 号
2003 年 12 月 31 日)
一、填空题
1、党内监督要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党的各级组织和(),应当自觉接受并正确对待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2、党的各级委员会要领导党内监督工作,明确()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在党内监督方面的任务和要求。
3、()要对党委常委、委员,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
4、党的各级委员会要对()党组织及其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督。
5、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基层委员会监督()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6、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派出的工作委员会,按照有关规定()对进行监督。
7、()对所在委员会、同级纪委的常委、委员 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的负 责人进行监督。
8、()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
9、党的地方各级纪委和基层纪委在()领导下,在党内监督方面履行职责。
10、纪委对()实行统一管理。派驻纪检组按照有关规定对驻在部门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
11、()对所在委员会及其派驻机构、派出的巡视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
12、中央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内容,根据需要以适当方式()通报。
13、党的各级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需要将有关决策、重要情况向()通报。
14、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凡属全局性的问题,凡属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都要按照集体领导、()
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15、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应当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支持领导班子成员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领导班子成员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维护和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
16、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应当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保证决策科学、民主。
17、领导班子成员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部人选,必须负责地()。
18、对于应当经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而未经集体讨论,也未征求其他成员意见,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的,除遇紧急情况外,应当区别情况追究()的责任。
19、地方各级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一般应当向()通报,根据实际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20、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会议的内容和本地区的重要情况,根据需要以适当方式()通报或向本地区的党组织和党员通报。
21、党组织对于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事关全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情况以及重大问题,应当按照规定时限和程序向()报告或请示。
22、领导班子成员在民主生活会上,应当针对()问题以及党员、群众、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下级党组织提出的意见,负责任地作出检查或说明,积极开展批评和自 我批评。
23、地方各级党委、纪委和()领导班子成员,除参加所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外,每人每年应当参加一个以上下一级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了解情况。
24、各级党委、纪委通过信访处理,对()实施监督,及时研究来信来访中提出的重要问题。对重要信访事项的办理,应当督促检查,直至妥善处理。
25、巡视组可以根据巡视工作需要列席所巡视地方的党组织的有关会议,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召开座谈会,()了解和研究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有关领导干部的重要问题。
26、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任职谈话,应当把()、廉政勤政方面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作为重要内容。
27、发现领导干部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政勤政等方面的苗头性问题,党委(党组)、纪委和党委组织部门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对其进行()。
28、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有权对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决议、决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29、(),有权向上级党组织提出要求罢免或撤换所在委员会和同级纪委中不称职的委员、常委。
30、(),有权向上级党组织提出要求罢免或撤换所在委员会不称职的委员、常委。
二、选择题
1、有权向上级党组织提出要求罢免或撤换所在委员会和同级纪委中不 称职的委员、常委的是()。
A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B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C 党的各级委员会委员
D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
2、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
A 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B 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C 党的各级委员会委员
D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
3、()对派驻纪检组实行统一管理。
A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B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
C 党的各级委员会
D 纪委
4、罢免或撤换要求应当以()提出,并有根据地陈述理由。
A文字形式
B 口头或书面形式
C 书面形式
D 书面形式署真实姓名
5、有权对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决议、决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询问或质询的是()。
A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
B 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C 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D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
6、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任职谈话,应当把()、廉政勤政方面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作为重要内容。
A 党的建设
B 改善民生
C经济建设
D 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
7、对开好民主生活会负责,并承担制定和落实领导班子整改措施领导责任的是()
A 领导班子
B领导班子负责人
C 党委(党组)
D 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三、简答题
1、《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规定了哪几项制度?
答: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规定了十项党内监督工作制度,即: 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巡视、谈话和诫勉、舆论监督、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等。
2、党的各级委员会在党内监督方面的职责是什么?
答: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规定,党的各级委员会在党内监督方面的职责有:(1)领导党内监督工作,明确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在党内监督方面的任务和要求;(2)制定贯彻上级党组织和同级党的代表大会关于加强党内监督工作决议、决定的措施,研究解决党内监督工作中的重要问题;(3)对党委常委、委员,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4)对下一级党组织及其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督;(5)党的地方各级委员 会和基层委员会监督上级党委、纪委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3、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内监督方面有何职责?
答: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内监督方面履行如下职责:(1)协助同级党的委员会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组织开展对党内监督工作的督促检查;(2)对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情况进行监督;(3)检查和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比较重要或复杂的案件;(4)向同级党委和上一级纪委报告党内监督工作情况,提出建议,依照权限组织起草、制定有关规定和制度,作出关于维护党纪的决定;(5)受理对党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纪行为的检举和党员的控告、申诉,保障党员的权利。
4、《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对各级党组织和纪检机关的领 导班子报告工作情况有什么规定?
答: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规定,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中央纪委常委会向中央纪委全体会议报告工作。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纪委常委会分别向 委员 会全体会议每年报告工作一次。
5、《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对党委和纪委领导班子成员的述职述廉工作有什么规定?
答: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规定,中央各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地方各级党委、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的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在届中和换届前一年在规定范围述职述廉一次。基层党委、纪委,党总支、党支部负责人,每年在规定范围述职述廉一次。述职述廉时可以邀请群众代表参加会议。在届中和换届前的述职述廉后,上一级党组织应当结合当年的考核组织民主评议或民主测评。
6、与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谈话应了解哪些内容?
答: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规定,各级党委、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委组织部门负责人,应当不定期与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和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谈话,主要了解该地区、该系统、该单位落实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实施党内监督的情况和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廉政勤政的情况,提出建议和要求。
7、《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对诫勉谈话有何要求?
答: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规定,发现领导干部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政勤政等方面的苗头性问题,党委(党组)、纪委和党委组织部门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对该领导干部提出的诫勉要求和该领导干部的说明及表态,应当作书面记录,经本人核实后,由组织(人事)部门或纪律检查机关留存。
8、《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规定的询问和质询制度的主体及内容是什么?
答: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规定,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有权对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决议、决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询问或质询。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有权对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决议、决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询问或质询。有关部门应当作出说明、解释或答复。
9、对不负责任地提出罢免或撤换要求的如何处理?
答: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规定,对于没有列举具体事例,不负责任地提出罢免或撤换要求的,给予批评教育; 对于捏造事实陷害他人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10、如何鼓励、支持、保护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在党内监督中发挥积极作用?
答: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规定,对署真实姓名反映问题或检举、控告违纪违法行为的,党组织和有关人员应当为其保密; 对泄露的要追究责任。对检举、控告党员或党组织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经查证属实的,给予表扬或奖励。对打击报复监督者的,对以监督为名侮辱、诽谤、诬陷他人的,以及在监督中有其他违纪违法行为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一、填空题
1、党员领导干部
2、同级纪委
3、党的各级委员会
4、下一级
5、上级党委、纪委
6、所属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
7、党的各级委员会委员
8、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9、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
10、派驻纪检组
11、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2、在一定范围通报或向全党
13、本次党的代表大会代表 14、民主集中
15、主要负责人
16、议事规则
17、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
18、主要责任人
19、下属党组织和党员
20、在一定范围
21、上级党组织
22、自 身存在的廉洁自 律方面的23、党委组织部门
24、下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
25、与有关人员谈话
26、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
27、诫勉谈话
28、询问或质询
29、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
30、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二、选择题
1D
2A
3D
4D
5D
6D
【党内监督检查总结】推荐阅读:
党内监督07-10
党内监督纪委07-14
党内监督要与05-21
加强党内监督心得06-03
落实党内监督的文件06-25
党内监督条例试卷答案07-30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11-19
严明纪律规矩 强化党内监督08-24
工商局党内监督各项制度07-11
对加强党内监督的多维思考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