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内监督心得

2024-06-03

加强党内监督心得(共10篇)

加强党内监督心得 篇1

加强党内监督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它的颁布实施对于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风雨中走过,谱写了辉煌历史,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抗击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捍卫了华夏儿女的尊严;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解决了全球近1/4的人口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个别地方的少数官员,不能廉洁自律,一心为民,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一心为己,为家人谋私利,出现了腐败,严重影响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在制度体系上构建了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党内监督网络平台,详尽规定了六大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任务,并明确规定了监督制度。《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内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同时条例中指出民主集中制是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强调加强党的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监督的同时,必须加强党员对党的组织、党员对党的干部、党的下级组织对上级组织的监督,真正体现出自上而下的监督与自下而上以及同级领导班子内部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切实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民主监督权利。这样就避免了一级领导班子由某一个领导人说了算,从另一角度上讲,也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领导人的防腐能力,提高了整个领导班子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强化党内监督,必须坚持、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内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积极探索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使党内监督发挥更大的威力。

完善监督制度,做好监督体系的顶层设计。我们已经有了党政监督的一套办法,但根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还必须把近年来实践中探索出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深化标本兼治,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法规制度,强化党内监督。处理好党的自我监督和对国家机器监督的关系,既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又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

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如果没有正确地使用权力,甚至滥用权力,对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失,那就必须严格追责。党的以来,追责制度得到了更加严格的实施,谁想以种种理由和办法来逃避责任已经越来越困难了。加强党内监督,就要进一步发挥问责制度的作用,使之成为督促干部尽职尽力的利器。

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我们党的执政是全面执政,从立法、执法到司法,从中央部委到地方、基层,都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国家公务员队伍中大多数都是党员,党内监督需要延伸至国家机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进一步督促国家公务员正确用权、廉洁用权。

强化巡视监督,发挥从严治党利器作用。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对党和国家机关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巡视正在实现全覆盖。要紧扣“六项纪律”,围绕“四个着力”,发现问题,更好发挥震慑遏制治本作用。

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批评是监督,自我批评是自我监督。制度是解决规范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思想根源问题。只有真正解决了思想问题,遵纪守法才能成为一种习惯,制度才能得到更加严格的遵循。为此,要继续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抓住“关键少数”,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一把手位高权重,人数虽少,作用和影响很大。腐败现象发生的规律和党内监督的实践都告诉我们,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加强监督的重点和难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薄弱点。因此,必须着力突破和解决。要进一步落实民主集中制,对一把手的权力列出清单,给予限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加强党内监督心得 篇2

关键词:加强,国有企业,党内监督

1 引言

近几年,党中央一再强调要重视加强党内监督。党中央指出:“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越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越要有严格的党内监督。切实加强党内监督,是党和国家强化整个监督机制的核心,是落实从严治党的关键,是积极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

2 加强国有企业党内监督的措施

当前,在国有企业党内监督上虽然从上到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加强,但总体上来说比较薄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监督不及时。从近几年一些企业查处涉及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件来看,大多数是作案后一、二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被揭露和查处。二是监督不是全过程、全方位。事后监督较多,事中监督较少,事前防范更少,对下级监督较多,对上级对同级监督较少。三是监督力度不够、到位不够。对下级、对一般党员干部的监督比较有力,比较到位,对同级对上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就比较乏力,不到位。特别是企业“一把手”的监督,就更谈不上“力度”和“到位”,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越缺乏有效监督。四是监督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现在企业在党内监督的规定,制度很少,有的比较原则,不够具体明确,也不便于操作,对被监督者不愿意或不接受监督的行为,缺乏必要的制约措施,追究惩戒不力。对监督者不认真履行监督职责、放弃监督的,也缺乏追究责任的具体规定,导致监督乏力。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监督意识不强,监督制度和机制还不完善。因此,加强企业的党内监督,需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第一,正确认识和对待企业党内监督。企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认识到,监督不是对谁“不信任”,不是跟谁“过不去”,不是“整人”找谁的“茬”,而是关心、爱护、保护、挽救干部,是保证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正确认识和对待监督,作为监督者,要强化监督意识,要积极参与监督,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发现别人有缺点和错误就坦诚劝诫;作为被监督者,要强化被监督意识,提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切实按照党章的规定和“三个代表”的要求,遵守党纪国法,服从组织决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党性、讲原则、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每一个领导干部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职工,正确对待组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自觉地接受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

第二,限制领导干部的权力,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领导干部的权力应该有一定的限制,应该受到有效的监督,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企业党内监督,说到底就是对企业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要有效地监督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就要实行权力的合理配置,建立制约机制。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合理设置职能管理机构,选拔群众公认、政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到职能管理机构和领导岗位去工作;另一方面,要把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分解到不同层次的职能管理机构中去,使职能部门享有法定权力,同时又受到其他职能部门的配合和制约,做到党委接受同级纪委的监督,行政系统实行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和职能监督,真正做到职权到位,监督到位。另外,对掌管人、财、物和从事经济管理等容易产生腐败滋生不正之风的重要岗位、环节和部位,在定期进行轮换的同时,还要加强内部制约机制,强化业务和分工的制约,制定必要的权力运行程序,强化权力运行全过程及运行结果的监督。

第三,强化党内民主监督与职代会监督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铲除腐败现象的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中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邓小平同志说党内监督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在加强社会主义现代企业监督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党内民主监督愈来愈显出自身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党内民主监督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流于形式,从查处的涉及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件来看,几乎都不是班子成员发现和揭露的,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党内民主监督。一是要本着“权责明确、精诚合作、发展经济、富国共企”的原则,不断完善国有企业中领导班子成员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发扬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党内监督不能没有批评,没有批评的监督是无力的监督。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的领导制度,是制约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有效措施,是党委班子成员相互监督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办法。企业党组织的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只有认真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十六字方针,才有可能进行相互监督,才能使班子成员包括“一把手”处于有效监督制约之中,才能真正地做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理顺现代企业监督机制下的关系,严格按职责权限履行义务,实行必要的民主监督,是保证现代企业政令畅通的有效法宝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与完善以职代会为辅助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与党内民主监督相结合,对企业内部重大投入、重大决策要实行群众监督,增强透明度。对董事会、监事会及高、中、低管理人员实行季度综合效能监督,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纪检部门提供与反馈各级主要管理人员的民主测评意见。

第四,加大上级对下级监督的力度。企业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下级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是一种经常性、最有力度、最有权威、最有效的监督形式。当前,我们国有企业正处于公司制改制运行的初期阶段,企业内一些腐败现象仍很严重,反腐败斗争形势仍严峻,在其他监督比较薄弱,比较乏力,监督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尤其要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企业各级党委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并创造出一套在新形势下,对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有效方式与方法,要严格纪律,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严惩不贷,该受什么处分就给什么处分,绝不手软。要发挥重视纪检部门和组织部门的监督作用,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两个部门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对下一级的监督作用,要加强主动监督,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力求事前防范,要做到领导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干部的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要建立健全上级监督下级的责任制,一级监督一级,一级管好一级,一直抓到基层班组。

第五,企业党内外监督相结合,形成合力。在重点抓好企业党内监督的同时,要积极建立健全以党委、纪委、监察、工会、职代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多种形式并存的立交式相互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党内外监督的整体效能,必须高度重视内外交叉式相互监督网络系统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纪委监察、工会、职代会、股东大会及基层单位民主管理小组等其他监督机构的优势。及时把纪检监察、工会等部门与现代企业的管理决策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赋予聘用与选拔干部人事任免的一票否决权。每年在听取所聘用干部年度业务工作述职报告的基础上,由纪检组织部门对其实行德、能、勤、廉等方面的综合考评。

第六,健全监督制度,落实廉洁自律各项制度。这是搞好监督工作的基本保障,当前,一是要对已有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狠抓落实,比如对《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家庭重大生活事项报告制度和礼品礼金登记上交制度等。实践证明,这些规定对监督领导干部搞好廉洁自律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企业的改革转型发展中,仍要认真组织落实;二是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工资、奖金分配等进行事前、事中监督,完善制度;三是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督责任制,不仅要明确监督的内容、尺度和责任,而且对不接受监督的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3 结论

总之,在国有企业中进行有效的党内监督,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是一个企业在科学管理与依法经营的基础上健康发展,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高绍新.先进项目管理技术的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1.

[2]黄辉,梁工谦,肖茂.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19):67-72.

[3](美)杰克·吉多(Gido,J.),(美)克莱门斯(Clements.J.P.).成功的项目管理[M].2版.张金成,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谭云涛,郭波.在科研项目管理中运用成熟度模型的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4):75-79.

[5]王琦,余顺坤.重点工作立项制——走出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困境[J].企业管理,2014(11):88-90.

新时期加强党内监督的思考 篇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廉洁高效、取信于民的政府和一支经得起市场经济考验、廉洁勤政的党员干部队伍。因此,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明确党内监督的核心与重点,从改革入手,探索强化和完善党内监督的有效制约机制与体系,强化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对于我们从严治党,为改革和建设提供有力的纪律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一、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

1、从马克思主义监督学说看。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说:“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公社“应当宣布它所有的代表和官吏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来保证自己有可能防范他们。”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告诫我们:中国共产党跳出腐败周期率的新路,就是民主。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让人民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邓小平同志也十分重视监督问题,他指出:“党要领导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 “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从政治学角度看。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也曾说过:“权力趋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些说法道出一个真理,就是腐败产生于权力的滥用。因此,对于一个政党和国家来说,只有在权力配置上,建立相应的制衡机制,才能保证权力规范地使用。

3、从我国国情及党和国家性质看。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不搞西方多党政治和三权鼎立制度。作为执政党治理和预防腐败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自觉地接受党内外的各种监督,特别是强化党内监督,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干部始终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中,永葆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

4、从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看。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倡导党风廉政建设,1993年以来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对端正党风,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毋庸讳言,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削弱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从加强党内监督入手。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强化党内监督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加强党内监督面临的问题

1、监督意识不强。当前对权力的监督在主体与客体两方面都存在监督意识不强的问题。就主体而言,怕报复,怕伤和气而不敢监督;怕被别人指责为出风头,瞎逞能而不愿监督;怕抓不准,管不住,招来麻烦而不善监督。就客体而言,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党内平等的民主意识,自恃位高权重,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特殊党员,凌驾于党组织之上,只许自己监督别人,不许别人监督自己。

2、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微观监督较多,宏观监督较少。二是对党员干部个人监督较多,对组织监督较少。三是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较少。四是对下级监督较多,对同级和上级监督较少。

3、监督渠道不畅通。一是监督者和被监督者认识不足,致使党内监督流于形式。二是有些被监督者对监督者进行威胁甚至打击报复。三是一些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将一些本该公开的党务政策神秘化,导致党员干部想监督又无法监督的状况。四是有些地方和单位党内监督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的倾向。

4、监督法规建设尚待完善。一方面监督法规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在不少方面还无法可依。对抵制、干扰和破坏党内监督的行为,尚无可操作的规定及检查的标准。另一方面已有的法律法规在实践中也执行得不够。

5、监督专门机关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缺乏同其责任相适应的权力和手段,不能对有些权力特别是“第一把手”的权力进行有效制约。监督制约机构之间也缺少一种制度化的协调组织和形式,在监督中存在一些漏洞和空挡。有些监督机构不能垂直管理,体制上的不顺影响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

三、加强党内监督的基本途径

1、构建预防腐败的法规体系,切实做到依法监督。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预防腐败的法规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廉政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2、要抓好监督制度的执行,保证各部门切实担负起监督管理职能。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各级党组织要把抓各项监督制度和措施的落实,作为一项极其严肃的政治任务与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各项监督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才能切实发挥好监督制度和措施对于规范权力行为,预防腐败的积极作用。

3、要抓好各职能部门的监督,形成监督的合力。纪检监察机关作为专门的监督机构,在实施监督、保证各项监督制度和措施落实方面负有重要职责。这是义不容辞的,但要认识到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不是唯一的监督。反腐败必须充分发挥好各监督职能部门的作用,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4、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党内监督要收到实效,必须突出这个重点,邓小平同志指出,“对一般处理要宽些,对领导干部要严些,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更严些”。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在对象上,要突出抓好对“一把手”的监督。

5、加大党内舆论监督力度,强化广大党员的监督意识。

一是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和保护思想交流,思想争鸣。二是要保证党内舆论工具的独立品格。

加强党内监督要克服人治思维 篇4

加强党内监督,必须推进党的制度建设,这已经形成共识。但是,以什么样的思维推进党的制度建设,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党的建设实践表明,以人治思维抓制度建设,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护党章,而且对党的建设具有相当大的深层负面影响和潜在危害。目前在以制度建设维护党章、加强党内监督中存在的人治思

维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度执行因“人”而易,党纪规定因“事”而定,重视“盯人”而忽视“盯权”。

首先,制度执行因“人”而易。党章规定,全党所有党员干部都必须严格执行党章及党规党纪。但实际上在一些党组织内部,党章及党纪党规的执行情况不取决于党章规定要求,而取决于党组织内主要领导干部的态度。如果主要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并带头遵守,那么通常党纪党规就能很好地起到规范指导党员行为的作用;如果主要领导干部本身不在乎,那么党章党纪党规很可能成为一纸空文,甚至会出现本应受到惩戒的违反党章的言行反而得到默许或赞赏的现象,由此造成是非不明、风气不正。正由于在遵守党章、执行党纪党规的问题上,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言行态度确实影响很大,因而我们总是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当好模范表率。

然而,如果他们不当模范表率怎么办?事实上长期以来党内缺乏具有足够强制力的制度保障来解决这一问题,以至于有些党组织内,只有到权力违规运作出了大问题并且被揭露时,才能以查处案件、“双规”干部来中止权力的违规活动。到那个时候,已经给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危害。事实表明,仅仅依赖于人的素质,不足以保证党章党纪党规的遵守和执行。

党纪规定因“事”而定。改革开放以来执政党始终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建立了许多制度规定,以遏止党风不正和腐败行为。例如,党内前后出台了多个文件,对干部配用手机、电脑、汽车、个人住房、家属子女升学从业等方面作出规定,党内明文禁止公款消费,如不得在风景旅游区开会、不得公款吃请馈赠、不得公款出境观光旅游,等等等等。目前党内的纪律处分规定了百多条,各条中又清楚地列举数款、十数款必须惩处的事项,几乎囊括了所有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现的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这些规定充分显示了党从严治党、决不手软的决心和姿态。

然而,有些党纪规定的思路是否可取?分析这些党纪规定可以看到:制度的建立被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牵着跑,往往是跟着问题立规矩,党内不正之风、腐败现象五花八门,党的纪律规定也就越订越多、越订越琐细。这值得商榷。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尽管五花八门,但在本质上相同,那就是滥用权力以谋取私利。如果不着眼于管住权力,而仅仅是针对具体行为定纪律,那么纪律再多对党内腐败和不正之风也还是防不胜防、堵不胜堵。

还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健全,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动,可以肯定党内还将会出现目前党纪惩处规定中还没列入的新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如果要对新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加以惩处,已制定的党纪中却找不到相应的条文依据;如果不加惩处,则明明有悖于党章关于党的先进性的原则精神。这就势必造成或者陷党内监督于两难之中,或者党纪规定繁不胜数,相互矛盾、脱节、冲突,可能加剧少数党员干部钻制度规定空子的现象。

党内监督重视“盯”人忽视“盯”权。在现行的党内体制下,党内权力既集中于主要领导干部又缺乏有效制约。少数素质不高、手里握有实权的党员领导干部成了腐败高发的危险人群。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必然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所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明确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各级党委的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成员。

问题是监督什么?有的同志提出对干部实行全方位的监督,不光要看住干部的工作圈,而且要看住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等等。于是,在党内监督的名义下想出各种法子来人“盯”人,有的甚至改头换面地采用带有封建色彩的政治权术和人身控制的方法。这样的干部监督实际上不是监督而是监视,监视干部的一言一行。实践表明,党内监督人“盯”人,以“人治”来治人,不仅不能取得好效果反而助长了封建政治文化传统的遗毒影响,这对党内关系和党员干部思想引导的危害不可小视。

贯彻党章从严治党,根本的是用党章从严治权,特别是用来约束握有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而最可能违反党纪党规的,正是权力没有得到很好制约又持权妄为的少数人。正是由于权力制约不到位,干部运作权力的“自由裁量度”太大,所以才会有人愿意拿出大把的钱供少数干部胡作非为。因此,党内监督最重要的是监督权力的运作情况,党的制度建设必须着眼于控制权力,而不在于控制人的行为。

总之,党内监督的要害是监督权力,加强制度建设的关键在摒弃人治思维。围绕理清权力授受关系、合理分权与制衡、建立健全公开透明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和强化党

文章标题:加强党内监督要克服人治思维

加强党内监督,必须推进党的制度建设,这已经形成共识。但是,以什么样的思维推进党的制度建设,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党的建设实践表明,以人治思维抓制度建设,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护党章,而且对党的建设具有相当大的深层负面影响和潜在危害。目前在以制度建设维护党章、加强党内监督中存在的人治思维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度执行因“人”而易,党纪规定因“事”而定,重视“盯人”而忽视“盯权”。

首先,制度执行因“人”而易。党章规定,全党所有党员干部都必须严格执行党章及党规党纪。但实际上在一些党组织内部,党章及党纪党规的执行情况不取决于党章规定要求,而取决于党组织内主要领导干部的态度。如果主要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并带头遵守,那么通常党纪党规就能很好地起到规范指导党员行为的作用;如果主要领导干部本身不在乎,那么党章党纪党规很可能成为一纸空文,甚至会出现本应受到惩戒的违反党章的言行反而得到默许或赞赏的现象,由此造成是非不明、风气不正。正由于在遵守党章、执行党纪党规的问题上,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言行态度确实影响很大,因而我们总是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当好模范表率。

然而,如果他们不当模范表率怎么办?事实上长期以来党内缺乏具有足够强制力的制度保障来解决这一问题,以至于有些党组织内,只有到权力违规运作出了大问题并且被揭露时,才能以查处案件、“双规”干部来中止权力的违规活动。到那个时候,已经给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危害。事实表明,仅仅依赖于人的素质,不足以保证党章党纪党规的遵守和执行。

党纪规定因“事”而定。改革开放以来执政党始终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建立了许多制度规定,以遏止党风不正和腐败行为。例如,党内前后出台了多个文件,对干部配用手机、电脑、汽车、个人住房、家属子女升学从业等方面作出规定,党内明文禁止公款消费,如不得在风景旅游区开会、不得公款吃请馈赠、不得公款出境观光旅游,等等等等。目前党内的纪律处分规定了百多条,各条中又清楚地列举数款、十数款必须惩处的事项,几乎囊括了所有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现的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这些规定充分显示了党从严治党、决不手软的决心和姿态。

然而,有些党纪规定的思路是否可取?分析这些党纪规定可以看到:制度的建立被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牵着跑,往往是跟着问题立规矩,党内不正之风、腐败现象五花八门,党的纪律规定也就越订越多、越订越琐细。这值得商榷。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尽管五花八门,但在本质上相同,那就是滥用权力以谋取私利。如果不着眼于管住权力,而仅仅是针对具体行为定纪律,那么纪律再多对党内腐败和不正之风也还是防不胜防、堵不胜堵。

还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健全,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动,可以肯定党内还将会出现目前党纪惩处规定中还没列入的新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如果要对新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加以惩处,已制定的党纪中却找不到相应的条文依据;如果不加惩处,则明明有悖于党章关于党的先进性的原则精神。这就势必造成或者陷党内监督于两难之中,或者党纪规定繁不胜数,相互矛盾、脱节、冲突,可能加剧少数党员干部钻制度规定空子的现象。

党内监督重视“盯”人忽视“盯”权。在现行的党内体制下,党内权力既集中于主要领导干部又缺乏有效制约。少数素质不高、手里握有实权的党员领导干部成了腐败高发的危险人群。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必然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所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明确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各级党委的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成员。

问题是监督什么?有的同志提出对干部实行全方位的监督,不光要看住干部的工作圈,而且要看住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等等。于是,在党内监督的名义下想出各种法子来人“盯”人,有的甚至改头换面地采用带有封建色彩的政治权术和人身控制的方法。这样的干部监督实际上不是监督而是监视,监视干部的一言一行。实践表明,党内监督人“盯”人,以“人治”来治人,不仅不能取得好效果反而助长了封建政治文化传统的遗毒影响,这对党内关系和党员干部思想引导的危害不可小视。

贯彻党章从严治党,根本的是用党章从严治权,特别是用来约束握有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而最可能违反党纪党规的,正是权力没有得到很好制约又持权妄为的少数人。正是由于权力制约不到位,干部运作权力的“自由裁量度”太大,所以才会有人愿意拿出大把的钱供少数干部胡作非为。因此,党内监督最重要的是监督权力的运作情况,党的制度建设必须着眼于控制权力,而不在于控制人的行为。

总之,党内监督的要害是监督权力,加强制度建设的关键在摒弃人治思维。围绕理清权力授受关系、合理分权与制衡、建立健全公开透明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和强化党[page_break]章在党内的最高权威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并且在改革创新党内体制的基础上注重制度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形成以制度管权、制度管事、制度管人的党内运行机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党内监督心得 篇5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条例》明确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同时,总书记也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强化党内监督,首先要把中央和国家机关管好。‛党的各级机关共产党员最集中、执政骨干最集中、权力责任最集中,是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脑‛和‚神经中枢‛,党内监督只有突出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才能更加有力有效。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内监督工作,是各级党组织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各级机关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确保我们党战胜‚四大挑战‛抵御‚四大风险‛、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机关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始终高度重视机关党内

法,缺少开展监督的抓手。机关党内监督主动性不足,个别机关尤其是部门党内监督组织认为在本单位的地位不如业务部门,权利没有业务部门大,往往感到无权的监督有权的,权小的监督权大的,有畏难情绪,除对群众举报或反映的问题调查核实外,对本单位存在的其它问题视而不见,不出问题不介入,主动意识不强。

(三)监督效果不好。与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相比,机关党内监督手段不够有力,弹性大,容易走形式、走过场,效果差强人意。在干部监督方面,对机关干部晋升、调配等没有决定权,难以产生较大影响;在监督范围方面,机关党内监督往往是对党员干部工作学习上的监督,主要是八小时以内,八小时以外的监督难以操作;在领导监督方面,多为提醒式、建议式的意见,难以达到平等监督、严格监督的效果。

二、加强机关党内监督的对策建议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强化党内监督‛‚确保党内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即彰显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气魄,又对强化机关党内监督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重要的就是总结经验教训,解决存在问题,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威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强化监督意识,增强监督的自觉性。思想是行动

督与己无关‛、‚检举他人是不道德行为‛‚监督就是打小报告‛等错误思想,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监督‛、‚人人接受监督‛、‚监督光荣‛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二)完善监督机制,增强监督可行性。‚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强化党内监督,关键是做好监督机制设计。一是要完善监督制度。各级党组织和纪检检察机关要对照《条例》,细化相关规定,健全监督方式方法,完善监督程序,因地制宜的制定本单位机关党内监督的配套制度和具体、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保证党内各项监督制度的落实。要加强对机关党内监督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监督和问责机制,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同时,要建立保护、鼓励监督制度,切实保证监督者的合法权益,严肃查处打击报复行为,对敢于主持公道,大胆揭发和处理问题的干部,要给以积极的、明确的、有力的支持。对那些说情的甚至干预办案的,要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作为典型给以曝光或必要的处分。对因举报受到刁难的,要给予积极的支持,想方设法通过正当的渠道,据理力争,帮助举报成功,确保机关党员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二是要充实监督力量。要深化纪检派(驻)机构改革,实行统一管理,做到全覆盖。建议省直工委出台相关指导性意见,规范各级机关党组织监督专责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有条件的可设立机关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或者在机关党的基层委

党内监督条例心得体会 篇6

互连网上评论说,党中央制定颁布这两部法规,是党内监督工作实现根本制度化的一个飞跃,认为此举在中共党建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显示了新一届党中央加强党内民主建设,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决心。网上的这些评论表明舆论界对党内建设寄于厚望。

这两部重要党内法规的公开发布,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第一部正式、公开的党内“立法法”和备案程序规定,对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升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是什么性质的文件?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学习?

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以及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党内法规集中反映全党意志,集中体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于维护党内秩序、规范党内生活、调整党内关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内法规”是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人们常说“党规国法”,“党规”就是“党内法规”。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为使党内关系走上正轨,“须制定一种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首次提出党内法规的概念。此后,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对党内法规作出重要阐述。“党内法规”这一概念也写入了党章及党的其他重要文献中。几十年来,党内法规这一概念经党的领导人经常使用、党内文献正式确认,已深入人心、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同。

“党内法规有着使原则变为行动的‘桥’和‘船’的作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甄小英强调,从党内法规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看,科学的党内法规决定着党的兴衰,“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

“它是‘刚约束’,是‘铁笼子’。”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这样看待党内法规的作用。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则认为,党内法规的价值至少表现在四个方面:规范执政党依法执政,规范党的组织及其相互关系,规范党员的权利、义务和纪律,保障国家法制的统一,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

说到“党规”,就不能不提“国法”。那么,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是个什么关系?加强党内法规建设会不会削弱国家法律的作用?

姜明安表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有着明显不同,党内法规调整的是党内关系和党内生活,适用于党组织和党员,用党的纪律作保证;而国家法律调整的是社会关系,适用于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他认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是协调统一、良性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党内法规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原则和精神;另一方面,把党内法规中一些成熟的制度规定适时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法律,是立法的一个重要源头。党内法规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推进党内法规建设,对国家法律来说不是削弱而是加强。我们党依法执政,既要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又要运用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二者统一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宏伟事业中。

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是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对提高党内法规制定质量、加快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此次修订后的《制定条例》,由原来的6章33条增加为7章36条。纵观整个条例,八大亮点跃然纸上:一是增加了实体性规定。二是将省区市党委制定党内法规活动纳入适用范围。三是完善了编制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计划。四是强化了党内法规起草的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环节。五是完善了党内法规前置审核程序。六是明确了党内法规公开发布制度。七是明确了党内法规的效力等级。八是全面确立了党内法规备案、清理与评估制度。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好《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加强党内监督心得 篇7

1目前党内监督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党内监督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党执政的一项重要工作, 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 就实际开展情况来看, 却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不想监督 目前, 大多数党员对于党内监督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认为这都是上级领导的事, 与自己关系不大。正因为这种淡漠的意识, 从而导致监督工作的开展缺乏浓重的氛围, 相关人员对该工作的态度也是懒懒散散, 不闻不问。还有部分人员对于腐败问题的治理缺乏信心, 不想参与监督。而上级领导则担心在实施的党内监督之后, 会影响到下级单位的团结和领导的权威, 从而没有对监督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即使开展, 也只是走形式而已。

1.2不能监督 党内监督的开展必须建立在知情权有效落实的前提下, 监督者只有对情况进行全面、充分的掌握和了解之后, 才能够抓住关键, 提高监督的整体质量。然而就目前部分机构的监督现状来看, 并不是看到什么就公开什么, 而是公开什么就看什么, 也就是说, 监督者在整个监督过程中是没有知情权的, 在抓不住监督关键的情况下, 监督质量必然会大大折扣。

1.3不敢监督 虽然举报上级干部的违法行为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但大部分公民却不敢这样做,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举报人在举报之后, 都会遭到各种各样的打击报复。面对这一现象, 很多公民都选择了自保, 对上级干部的违法行为选择视而不见。此外, 监督者不敢监督的原因还有一个, 那就是担心领导认为下属之间不团结, 而同样遭到处罚。

2加强党内监督的对策

2.1积极有效宣传党员 首先, 要通过宣传培养党员的平等意识, 使群众和领导充分认识到, 领导干部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 其行使的权力也是由党组织赋予的, 因此, 必须要对给予他们权力的党员以绝对的尊重。其次, 要通过宣传使党员对自身的权力和义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除了最基本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之外, 还包括参与权和监督权。党员要时刻意识到自己在党政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作为党组织中的先进分子, 必要充分认识到党内监督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性, 并积极参与到监督工作中, 行使好监督权, 同党内不正之风或腐败现象作坚决的斗争, 行使党内监督权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2.2循序渐进攻克瓶颈制约 党内监督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够完成的,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监督工程的开展效果, 监督部门可以采取在试点单位试项目的方法开展监督工作。所谓试项目, 主要指的是在在一些关键性和实质性监督项目中, 采取一到二项试验, 这些监督项目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干部任命等。在实验项目中, 依靠广大群众的智慧, 探索出有效的党内监督方法, 并采用这种方法在小部分单位试点, 并根据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 对方法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 待到完全成熟后, 再将其大范围应用。

2.3上下结合解决执行问题 监督部门如果想要从根本上保障党员权利, 单纯的依靠上级领导的检查和监督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与下属部门全权配合。上级部门想要检杏下级“监督工作”开展的如何, 并不是难事, 向几个监督者发一张问卷或者与监督者进行几次个别交谈就完全可以了解真实情况。当然, 我们更希望能在摸索后形成科学的“党员权利保障度”测评体系。在中国制定制度是基础, 执行制度是关键, 对不执行制度者的处罚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也是对上级领导部门的一次考验。

2.4群策群力创新工作方法 就目前党内监督的完善措施来看, 不同地方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比如说党务政务公开、征求党员意见常态化以及对权利进行风险评估等。无论是哪一种完善方法, 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具有明确的监督对象, 而且监督内容也非常具体。这不仅加强了监督方法的可操作性, 而且监督效果也会事半功倍。随着大批人才的不断引进, 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 我们一定能创造出更多更完善的党内监督方法, 确保党组织的先进性、党的领导的正确性。

3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不断进步, 党内监督工作也成为了党执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能够将该项工作的目标顺利实现, 监督部门必须对当前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全面掌握, 并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合理的完善措施, 以此来从根本上提高党内监督工作的开展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远东.切实保障党员权利, 有效实施党内监督[J].现代企业教育, 2011 (08) .

[2]杜祥森.从抓重要环节入手加强党内监督[J].济宁师专学报, 1995 (03) .

关于党内监督体制的思考 篇8

关键词:党内监督 体制 思考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055-01

世界各国的执政党都非常重视自身的建设,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其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搞好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是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是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还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新时期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更应立足实际,充分考虑到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1]。

1、目前党内监督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现行的党代会制度存在局限性

党代会是党的领导机关,是党内最强有力的监督形式,应该发挥最权威的监督作用。但是现行格局下的党代会制度所发挥的监督作用十分有限。一是在实践上缺乏经常性的监督。现行党代会,每五年只召开一次,每届党代表发挥作用的机会就在这次唯一的会议期间,而在长达五年的休会期间,党代表没有行使代表权发挥监督作用的机会,对党委及其部门平时的工作情况缺乏经常性的监督。二是在空间上缺乏全方位的监督。由于党代会每五年只召开一次,而且时间有限,其作用实际上就是搞一次选举,审议一下工作报告,作出几项有关决议;而对同级党委主要成员的工作情况,对党委各个工作部门的工作情况缺乏应有的日常监督。可以说,现行的党代会制度,实际上只有选举和决议的职能,缺乏监督的职能。三是党代会代表的选举也由于党员对候选人情况不甚了解而流于形式。

1.2纪检监督体制方面存在不适应性

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在维护党的纪律,加强党风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贯彻执行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但是,从多年来的实践结果和当前的现状看,纪检机关的现行体制和职权与其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一是纪检机关对同级党委或党组的直接监督实行起来困难较大。纪委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很难核实同级党委成员的问题,使得纪检机关对党委或党组的监督力度和制约功能受到很大影响,难以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二是纪检与组织部门工作两层皮,使本来已经很脆弱的监督变成了无效的监督。按照常理,纪检部门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与评价应成为干部管理和使用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纪检部门与组织部门工作上的分割,使两方面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脱节状态,于是便出现了许多“带病提拔”的现象[2]。

1.3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存在体制真空

党内监督,实质在于监督权力,根本目的在于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而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权力集中和缺乏监督是导致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地位提高了,权力大了,封建特权思想也就冒头了,甚至对监督有厌恶和反感情绪;一些垂直管理部门的领导,更是“条条管不透,块块管不够”,基本上是监督的空白区。另一方面,监督主体缺少对主要负责人开展监督的有利条件和环境,实施监督的积极性不高,监督和惩戒的威慑作用不大,某些监督条款仅仅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

2、加强党内监督体制建设的对策

2.1提高党内监督制度的公信力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信誉和形象,是党内监督制度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党内监督制度的公信力是党和政府公信力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广大党员干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外在动力。因此,有效地提高党内监督制度的公信力,解决实际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利于加强党内监督制度的建设。在这个监督过程中,广大党员要做到依法执政,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执政,并要自觉接受监督和约束。领导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如果他们能身先士卒,起到规范指导和监督的作用,那么党的各项制度就很容易地得到贯彻和执行。

2.2夯实党内监督的群众基础

党内知情权是党内民主的基础,推进党务公开有利于扩大党内知情权。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也享有对党内事务的监督权。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前,就谈到苏维埃政权与旧政权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这个政权对大家都是公开的,它当着群众的面办理一切事情,群众很容易接近它”。监督引入公开原则,使监督成为阳光下的监督。在腐败现象多发易发且大多呈暗箱操作特点的情况下,党务公开对权力运行首先起到了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作用。推行党务公开,可以扩大党员和群众在党内事务上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调动和发挥党员群众参与党内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开展党内监督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2.3自觉提高遵守党内监督制度的自觉性

落实党内监督制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党委要做到持之以恒,要善于发现党内监督的客观规律,努力做好落实监督制度的工作,把它作为一场“持久仗”来打。各级党组织既要明确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长期性的特点,于此同时又要体察到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其实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使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工作取得全面、长久的成绩,抓好监督制度的有效落实,必须克服沾沾自喜的工作态度和“一阵风”,似的短暂应付,应该突出党内监督制度的有效落实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把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结论

总之,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改革和完善。新时期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要以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指导,维护监督制度的权威性、强化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实效性、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研究并解决新形势下党内监督制度建设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党内监督制度建设会得到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梅丽红.党内民主发展中的三大矛盾及其解决途径[J].

强化党内监督从严治党心得体会 篇9

从近些年查处的贪腐案件来看,一些领导干部从“好同志”到“阶下囚”绝非一朝一夕,“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一失足成千古恨。”对于领导干部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如果纪检部门能够及时知悉并予以当头棒喝的话,他们也许不至于最终锒铛入狱,甚至于废职亡家。

纪委发挥监督功能,时刻把纪律挺在前面,根本目的在于治病救人。很多干部都是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慢慢地成长起来的。在这过程中,不仅他们本人付出了努力,党组织更是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如果对领导干部犯的错不予理会和纠正,实则是对党和干部的不负责任。”正所谓,“惩治,治是根本,惩是为了治。如果纪委在干部出现苗头性问题时就及时咬耳朵、扯袖子,在执纪方面抓得很紧,时刻管住纪律、看住权力的话,就能让他们避免犯法,对干部来说则是真正的关心和爱护。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也是我们党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在党的历史上,确实有过曲折,存在过‘为惩而惩’的情况,那样做出发点就不是为了帮助同志。

加强党内监督心得 篇10

出了明确要求。我行作为国有政策性银行,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全系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两个条例,切实加强农发行系统的党内监督。

一、充分认识颁布实施两个条例的重大意义《党内监督条例》是我们党成立以来制定颁布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法规,《纪律处分条例》是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实施近7年的基础上修订颁布的。我们要充分认识两个条例的颁布实施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

两个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新时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制度建设的重大成果。加强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严治党的重要体现。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都作过重要论述,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为两个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颁布实施两个条例,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标志着党内监督与纪律处分工作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两个条例的颁布实施,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我们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如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防止和处理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保证各级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新的形势和环境,加强党内监督,确保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加强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调动全党同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两个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切实加强党内监督,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个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大举措。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立健全这个体系,有效地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紧紧抓住监督这个重要环节。近年来发生的高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以及其他一些腐败案件,固然是这些人放弃世界观改造、私欲恶性膨胀、滥用手中权力的结果,但也与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措施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强化监督、预防腐败意义深远;《纪律处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严肃党的纪律、规范违纪行为的惩处意义重大。两个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抓好《条例》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为推进农发行改革与发展进入新阶段提供重要保障

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农发行系统学习宣传贯彻两个《条例》,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工作,要围绕一个目标,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个目标,就是要通过学习宣传贯彻两个《条例》,使农发行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了解、熟悉和掌握《条例》,增强监督意识,负起监督职责,行使监督权利,提高监督质量,不断加强农发行的党内监督工作,促进农发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推进农发行改革与发展进入新阶段提供重要保障。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两个《条例》,使各级行领导干部精通《条例》,广大党员熟悉《条例》,全体员工了解《条例》。两个《条例》是开展党内监督和严肃党的纪律的基本依据,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这两个《条例》,对于维护党的章程、严肃党的纪律、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具有重要作用。最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联合下发了通知,对学习宣传贯彻两个《条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总行监察室(纪委)、组织部和宣传部也将据此制定农发行系统的具体贯彻实施意见。各级行党组织要切实按照通知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两个《条例》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一是认真组织学习。要把学习两个《条例》纳入各级行党委中心组今年全年的学习计划,当前要集中一段时间组织中心组进行专题学习。要通过专题讲座、学习班、培训班等形式,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全面学习两个《条例》的内容。总行党校要把两个《条例》的学习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课目,与学习新党章、学习党史、学习“三基本”“五当代”结合起来。有条件的行也可以通过举办党内法规知识竞赛,推动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要通过组织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监督和接受监督的意识,增强纪律观念;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履行党内监督的职责,充分行使党内法规赋予的各项民主权利。二是认真组织宣传。

各级行党组织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两个《条例》的重大意义和各项规定,使农发行广大党员正确把握两个《条例》的指导思想、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要结合发生在本单位或本辖内的违规违纪典型案例,宣传两个《条例》,增强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和说服力。三是狠抓贯彻落实。各级行党组织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切实抓好《条例》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实际,提出本单位贯彻落实《条例》的具体措施、制度和办法。要紧紧抓住《条例》规定的重点对象、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采取综合措施,解决突出问题,推进《条例》的贯彻落实。

第二,以学习宣传贯彻两个《条例》为契机,着力加强农发行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党内监督和严肃党的纪律,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腐败的基本措施。只有农发行的党员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内监督,占全行员工半数以上的党员切实遵守党的纪律,农发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才能取得实效。随着粮棉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粮食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农发行对粮棉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越来越大,信贷杠杆作用对粮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农发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以学习宣传贯彻两个《条例》为契机,认真分析和研究农发行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采取切实措施,着力加强农发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是不断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查找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十个方面的问题,在全系统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要把学习贯彻《条例》与加强农发行各级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增强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的自觉性,构筑抵御腐蚀的思想道德防线,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二是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建设。要根据两个《条例》的具体要求,完善和修订农发行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的制度办法,查漏补缺、建章立制,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要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权钱人”三个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专门部门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构筑防范腐败现象的坚固制度屏障。三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要充分发挥农发行党风巡视组的作用,重点加强对各级行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提高监督质量,促使监督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要认真制定和切实执行上级行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与下级行主要领导谈话、廉政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要继续加强“清正严实”的行风建设,认真纠正不正之风,实行行务公开,接受行内外群众的全面监督。

第三,通过学习宣传贯彻两个《条例》,使农发行广大党员不断增强纪律观念,加强党性锻炼,改造主观世界。思想决定行动,主观影响客观。《党内监督条例》是我们党成立以来制订颁布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法规,明确了党内监督工作的重大问题,规范了党内监督行为和方式方法,是开展党内监督工作的基本依据。《纪律处分条例》是关于党的纪律和纪律处分方面的一部重要党内法规,对党的纪律处分作出了科学和严密的规定。但是两个《条例》的颁布,只是为加强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提供了制度保障,对于一些纪律观念不强,缺乏党性锻炼,主观世界没有得到根本改造的党员来说,最好的法规制度也会形同虚设,变成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所以,农发行系统学习宣传贯彻两个《条例》,既要联系工作实际,又要联系思想实际;既要着眼于改造客观世界,又要着眼于改造主观世界。一是增强党员的纪律观念。要加大对广大党员进行遵守党的纪律教育的力度,把培养和增强广大党员的纪律观念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结合起来,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做到遵守党的纪律不动摇。要结合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工作实际,不断加强遵守纪律观念的教育,使广大党员懂得农发行是国家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加强收购资金封闭管理是国家对农发行工作的严格要求,是农发行的长期任务,农发行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做好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工作,始终把执行政策放在第一位,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二是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要针对社会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和粮棉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出现的新情况,教育党员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来加强党性锻炼,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广大党员能够抵御住各种诱惑、经受住各种考验。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认真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党员在保持先进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发扬在党内生活中敢于讲真话、不讲假话、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三是努力改造主观世界。要把学习贯彻两个《条例》与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

三、立足于增强农发行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意识,切实加强对农发行党内监督工作的领导

要切实按照中央[2003]

17、18号文件的要求,确保《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两个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在农发行系统认真贯彻执行,推动农发行党内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关键在于农发行各级行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党内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增强农发行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意识。

第一,各级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党内监督,做加强党内监督、遵守党的纪律的模范。《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农发行各级行党员领导干部既是行使监督权利的党员,又是《条例》规定的被监督的重点对象,必须首先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内监督。吴官正同志指出,加强监督不是跟谁过不去,也不是对谁不信任,而是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目的是使我们的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各级行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党中央把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确定为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良苦用心,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高度,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监督,做自觉接受监督和主动参与监督的表率,做遵守党的纪律的模范。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两个《条例》,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深刻把握两个《条例》的精神实质,全面掌握两个《条例》的具体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两个《条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在抓好本辖内单位贯彻实施《条例》工作的同时,增强纪律观念和群众观念,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模范遵守两个《条例》,杜绝“家长制”作风,支持和保护党员依据党章和党内监督条例规定的权利发表意见,随时随地接受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全面监督。要带头履行两个《条例》规定的监督职责,坚持按党的章程办事,按党的原则、条例、条规办事,坚决克服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和庸俗作风。要正确处理加强监督与抓好工作的关系,既要自觉接受监督,又要坚持大胆工作,敢抓敢管敢负责,不因加强监督而消极怠工,努力把自己负责和分管的工作搞上去,使加强监督和抓好工作相互促进。各级行党员领导干部只要能够坚持做到光明磊落、遵纪守法,就不会怕监督,也不用怕监督。

第二,全系统广大党员必须按照两个《条例》的规定,自觉履行党内监督的职责,正确行使监督权利。参与党内监督,党员责无旁贷。没有广大党员的广泛参与,党内监督工作实际上也不可能取得实效。我们要在农发行系统营造积极倡导监督、大胆实施监督、热情参与监督、支持保护监督的浓厚氛围,使农发行的党内监督工作建立在更加广泛和扎实的基础之上,就必须动员广大党员自觉参与。农发行广大党员不能认为党内监督工作只是纪委抓的事,自己是搞业务工作或其他工作的,党内监督工作与己无关,必须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加两个《条例》的学习活动,做到熟悉和掌握《条例》,积极主动地参与党内监督。在参与党内监督的过程中,党员既要自觉履行党内监督职责,坚持实事求是,敢讲真话,又要严格遵守监督纪律,正确行使监督权利。要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组织原则和严格程序进行党内监督,不能以监督为名侮辱、诽谤、陷害他人,不能因为个人目的没有达到,就以监督为名故意刁难、无理纠缠,影响正常工作。同时,党员还要增强遵守党的纪律的观念,按照求真务实的要求,对照《条例》的各项具体规定,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切实加以解决,以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各级行党组织要切实加强领导,保证党内监督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各级行党组织对党内监督工作负有领导职责,要切实担负起辖内单位开展党内监督工作的领导责任,把开展党内监督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农发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使农发行的党内监督工作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要把贯彻执行两个《条例》的主要内容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认真分析本单位在党内监督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党内监督在制度框架内按照一定的程序有序进行,防止出现不按照制度、不按照程序监督的问题,杜绝滥用监督权力,侮辱、诽谤、陷害他人的行为,确保在加强监督中切实保护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改革创新,重视研究农发行党内监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使农发行党内监督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上一篇:审慎例外原则的国际金融论文下一篇:致省职防院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