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党内监督各项制度(通用7篇)
工商局党内监督各项制度 篇1
工商局党内监督制度
为加强我局党内监督,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制定本制度。
一、集体领导制度和分工负责制度
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之一,是民主集体中制原则在党的领导制度中的体现,是实行正确领导的可靠保证。
1、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凡属全局性的问题,凡属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都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组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作出决定,而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擅自决定。
2、在集体作出决定后,要作好具体分工,明确任务和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二、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
1、党组领导班子作出的决议、决定,根据需要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或向工商局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职工通报。
2、中层干部任免、重大决策制定要以适当方式向全局党员干部职工通报。
3、凡发生事关全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情况以及重大问题,如重大突发事件、主要社会动态、紧急灾情以及其他重要紧急情况,要按照规定时限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并及时跟踪续报事件的
进展、处理情况和结果。对隐瞒不报、不如实报告、干扰和阻挠如实报告或不按时报告、请示的,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4、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和分管领导要经常向党组书记汇报工作情况。
5、党组领导班子成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按规定向组织报告个人重大事项:
(1)本人参与的自家及亲属婚丧喜庆事宜的办理情况;
(2)本人、配偶、子女出国(境)定居的情况;
(3)本人因私出国(境)和在国(境)外活动的情况;
(4)配偶、子女受到执法执纪机关查处或涉嫌犯罪的情况;
(5)配偶、子女经营个体、私营工商业,或承包、租赁国有、集体工商企业的情况。
6、对不按规定或不如实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党组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等处理。
三、述职述廉制度
1、述职述廉制度每年执行一次。
2、述职的具体内容:(1)如何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观念,切实做好本职工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的情况。
3、述廉内容。(1)遵守上级和本局制定的关于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情况;(2)对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加强教
育、严格要求的情况;(3)执行“四不准”的情况。
4、述职述廉的对象:党组领导班子全体成员。
四、民主生活会制度
1、党组民主生活会在每年第三季度召开一次,由书记召集并主持。会议召开前15天要将通知发到各成员,让大家充分做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准备工作。
2、党组民主生活会必须全体成员到会才能召开。
3、党组召开民主生活会之前,要做好会前准备,认真听取党员干部群众对党组及其成员的意见。
4、党组民主生活会要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针对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党员、干部群众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意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定切实的整改措施,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并认真落实好整改措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五、信访处理制度
1、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工商局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做到领导到位,信访人员到位;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分管领导组织协调,有关科室紧密配合的强有力的信访领导机制;信访工作责任到人,该哪一个部门解决的问题,那一个部门必须负责解决,决不允许以各种借口推诿责任,或把矛盾上交。
2、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成员轮流接访日制度,设立信访热线电话,认真听取和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
3、严格依法处理信访问题,公开处理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对署实名举报的,要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并将处理结果告知其本人。
六、谈话和诫勉制度
1、谈话对象。重点是工商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
2、谈话的主要内容。(1)贯彻落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决定、决议的情况,坚持民主集中制,实施党内监督的情况。(2)本人负责分管科室的反腐败与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3)领导班子集体或班子成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4)其它需要通过谈话了解的情况和解决的问题。
3、谈话程序。(1)谈话按干部管理权限分级负责。领导班子成员由党组书记负责。(2)谈话前,谈话负责人将谈话时间、地点和内容通知谈话对象。(3)谈话时,要将对谈话对象提出的诫勉要求和谈话对象的解释说明及表态作书面记录,经本人核实后,交由人事纪检部门存档。(4)谈话结束后,谈话负责人要将谈话情况及时向组织通报。
4、督促整改。由党组纪检委员负责对谈话对象的督促检查,看谈话负责人代表组织所提的要求和建议是否得到落实,看谈话对象的缺点和错误是否已克服或纠正。
5、组织处理。对在诫勉谈话中能主动检查错误,及时纠正的,如属一般问题或轻微违纪的不予处理;如属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性质较严重的,可酌情处理。对知错不改的,可采取降、免
职、调离岗位等组织措施,直至给予纪律处分。对有问题不主动检查纠正的,应根据情况,该立案的立案,并严肃处理。
二0一四年六月十日
工商局党内监督各项制度 篇2
从党内监督制度的执行现状看, 许多科学的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与党内监督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问题相比, 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更为突出。党内监督制度在执行环节存在着不自觉、不优化、不规范现象, 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主、客体主观上的不自觉。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主体主要是指处于监督地位的人或组织, 主要是回答谁来执行监督制度的问题。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客体是指监督对象, 主要回答如何保证被监督对象执行党内监督制度的问题。
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主体主观上的不自觉主要是党员监督意识的淡漠, 具体表现为“不愿监督”、“不懂监督”、“不敢监督”和“不会监督”四个方面。一是少数党员、干部对党员监督权利缺乏深层次认识, 对党内监督采取漠然态度, 即“不愿监督”;二是执行主体对党内监督本质和党内监督规律缺乏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以致“不懂监督”;三是部分党员、干部对党章党纪特别是党内监督法规制度的学习不深入、对党内监督的方针、任务、内容与方式缺乏了解, 导致在实践中不懂得监督什么, 如何监督, 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等, 即“不敢监督”和“不会监督”等。
党内监督制度执行客体主观上的不自觉就是指部分特别是党的地方和基层党内监督制度执行客体, 面对相关科学监督制度设计安排时, 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相关制度进行取舍和变通, 集中表现为在执行制度上采取实用态度, 即按照各自的“算盘”, 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 反之就变味。这方面以部分“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 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为甚。少数领导干部自恃大权在握, 把党内监督制度当摆设, 在局部形成了“上级顾不上执行、同级不愿执行、下级不敢执行”的尴尬局面。
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运行环境不优化。党内监督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良好的运行环境。这里主要从监督制度的执行体制和执行意识两个方面来阐述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运行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党内监督制度的执行体制方面, 主要是通过对党代会、全委会及常委会三者关系以及纪检委和党委会的关系来加以剖析其中问题。党章规定, 第一, “党的各级领导机关, 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 都选举产生。”也就是说, 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的权力是由不同层次和范围的党员授予的。第二, 每一级领导机关中的全委会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党委会由全委会产生等等, 这也是后者对前者的层层授予。第三, 就地方党委内部书记和委员的关系来讲, 全委会选举委员和书记、副书记, 也就是说, 书记和副书记与其他常委一样是由全委会授权的, 并不是委员的权力由书记授予的, 所以, 党的代表大会与全委会、常委会之间是权力授受、领导和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因此, 党内监督制度的执行机制应该是:党代会监督党委会, 党委会监督常委会, 其中, 党代会在同级党委组织中拥有最高监督权。但是, 这种执行权的委托和受托关系或者说授受关系在一些地方的实际运行中颠倒而形成一种“倒金字塔”型的权力结构。这就导致越往上层党内监督制度执行效果越递减的问题。
党内监督制度执行意识和制度执行力、公信力密切相关, 后者是通过监督主体的制度执行意识这一重要途径体现出来。制定和执行制度的是人, 人的素质如何, 直接影响着制度的制定、完善和执行。因此, 注重党内监督制定和执行的同时, 还必须注意提高党员的监督制度执行意识, 从而使制度的“硬件”到“软件”两个方面都能得到保障。在执行制度中, 党内监督制度执行者往往具有如下心理因素:一是认为“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 怕把人际关系搞僵, 影响班子团结;二是害怕受到打击报复;三是害怕牵扯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四是担心得不到更多人的支持, 因为现实生活中, 严格执行制度的人并不一定能得到好的评价;五是认为个别人违反制度是小事, 不会对事业造成大的影响, 因而不能从小处着眼, 防微杜渐, 习惯于下不为例, 迁就思想较重等等, 从而导致制度难以执行下去。
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程序上的不规范。现实中很多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程序处于无序状态。造成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规范的程序性制度规定是保障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前提和基础。在制度制定上存在的注重实体性、忽视程序性, 注重原则性、忽视操作性等诸多问题, 是导致制度无法执行的重要因素。就目前而言, 党内监督制度总体上还没有一套独立的、完整的操作性比较强的专门执行程序。多数监督制度没有配套的执行程序, 即使在过去已经实行的一些制度中有一些程序性规定, 也多散见于实体性制度之中, 不系统、不具体、可操作性较差是其共有特征。另一方面就是制度执行程序的配套性制度差, 没有执行程序的保障措施, 导致执行制度不到位的问题十分突出。再就是部分监督制度的执行不够到位的问题。有些监督制度执行时侧重于静态监督和事后监督, 而事前、事中的动态性预防和警示相对较为薄弱。如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 大多属于离任审计, 对领导干部主动进行任前、任期内审计做得不够。离任审计中, 由于先离任、后审计的运作程序及审计结果与干部管理使用的各个环节结合不够紧密, 从而造成审计查证难、处理难, 离任者与接任者的责任难以区分。
二、党内监督制度有效执行是党的先进性和团结统一的象征
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环节的重要性, 不仅体现在不断推进党内监督制度化的进程中, 更要体现“从严治党”的一贯要求上, 还要表现在执行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那样, “谁也不能违反党章党纪, 不管谁违反, 都要受到纪律处分, 也不许任何人干扰党纪的执行, 不许任何违反党纪的人逍遥于纪律制裁之外。”“当前要严格执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 对有章不循的要严肃地批评, 限期纠正, 情节严重的要执行纪律。”
1.激活监督主体, 构筑党内监督制度执行保障体系。党内监督制度执行保障制度体系应包括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制度、制度执行的考核制度和制度执行的追究制度等, 这些都是保障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
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度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所谓领导干部党内监督制度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就是根据管人与管事相结合的原则, 明确上级对下级执行制度的监督责任, 明确党政一把手对班子成员执行制度的监督责任, 并制定责任追究办法, 对发现下级存在的问题不制止、不采取措施、也不举报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对疏于管理致使下级发生严重错误并导致重大损失的, 上级领导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并受到相应的处分。凡是监督制度, 都须制定监督执行责任的相关规定, 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专职监督机关和人员的监督责任追究制度, 对监督不力, 监督不公, 监督失察的责任者予以惩处, 从而杜绝有制度无人执行的现象。任何一项制度, 如果没有对不执行者的相应的处罚, 这一制度很难得到有效的遵守。因此, 一定要建立执行这些制度的保障制度, 要具体规定对各种不执行情况的相应的处罚标准, 对于严重对抗制度执行的领导, 要给予撤职处分;对于严重对抗制度执行的单位, 须追究其领导的责任。从责任追究的具体运作方面, 针对各层次主、客体应负的责任规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责任追究的实质性内容, 以此增强党内监督的强制性和党内监督制度的刚性。譬如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1997年旧条例的基础上, 从指导思想、执行程序、适用对象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对执行党纪处分决定的期限、方式和应当办理的相关手续等事项, 以及对不按规定执行党纪处分决定的行为如何追究责任均做出了具体规定。制度执行工作的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 明确了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分工、考核方式、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 确保各项监督制度的有效执行。有关各方可据此制定关于违反《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所规定的十项监督制度的责任追究和党纪处理实施细则, 明确界定对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党内监督制度的将如何予以追究, 对不遵守党内监督制度、不自觉接受监督的视情节做出严肃处理。此外, 党内监督制度执行责任制的建立还应和对各级党组织执行制度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严格责任考核, 加强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制度执行中的偏差, 促进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
2.严格规范程序, 创设党内监督制度执行运作机制。针对执行制度中存在的主观上的不自觉和客观上的不规范问题, 研究制度的执行程序, 以严格的执行程序和系统、规范的制度为保证, 依法实施党内监督, 十分必要。加快程序立法建设步伐。要像《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等程序性规定那样, 使十项监督制度在程序上有章可循, 变党内监督为刚性监督。如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的执行程序。各级纪委及监察机关分别对同级党委和政府该项制度贯彻的监督应贯穿于该制度运行的全过程, 纪委及监察机关监督不是对具体决策内容正确与否作评判, 而是对决策的程度做出评判。包括:一是决策之前议题的确定。主要监督两个方面的问题:即确定议题是否为重大问题和应列为重大问题是否被确定为重大问题, 提交集体讨论。二是会议的议题是否提前一定时间通知到与会者, 以防止临时动议, 使与会者不能充分酝酿, 准备意见。三是会议讨论问题的方式是否能够充分表达每个成员的真实意见。四是对会议决定的实施, 分工是否明确, 贯彻是否得力。如果纪委和监察机关对同级党委、政府决策程序有异议, 可以提议改正之, 如果同级党委、政府不接受建议和意见, 纪委和监察机关有权对同级党委、政府所作的决策予以否决并报上级纪委批准。同时建立对纪委监察机关监督责任的追惩制, 追究其失察行为的责任。还有党员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笔者建议, 可因地制宜制定《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一类名称的配套制度执行程序, 明确和细化如理想信念动摇、能力不强、工作业绩差、健康原因等不胜任现职的若干标准, 制定组织考察考核、广泛征求意见、提出调整方案、做出调整决定、个别谈话等严格的执行程序, 对不胜任者采取改任、病休、降职、辞职、免职等措施, 拓宽党员领导干部“能者上、庸者下”的渠道, 以保证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刚性。
3.发扬党内民主, 营造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良好环境。发扬党内民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党内监督体制的优化。关于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监督体制, 一个基点就是加大各级纪委权力, 提高其地位, 使其有权监督党内任何人以保证党内监督制度的有效执行。首先, 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各级纪委向同级党代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与同级党委具有平等地位, 或是设想由党代会产生党委员、执委会、纪委会并各司其职, 即党委会负责决策, 执委会负责执行, 纪委负责监督, 共同向代表大会负责, 做到职责明确、职能分立, 地位平等, 相互制约, 提高纪委地位, 使其能更好行使执行监督制度的权力。其次, 纪委系统实行垂直领导或特派制, 不受同级党委领导。各级纪委的人事权、财务权由上级纪委负责, 提高地方纪委的地位, 同时实行纪委干部异地任职和定期交流制度, 以有利于加强对同级党委及领导干部执行制度的监督。最后, 适当扩大纪委的职权, 建立健全各级纪委对党内监督制度相关执行部门的质询、评价、否决机制, 把纪委的职能延伸到对党内事务, 尤其是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监督上来。党内监督制度执行中发展党内民主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对各类监督主体监督职责的明确规定, 同时也是全面推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重要切入点。党内监督制度的有效执行必须要求对党内权力关系进行调整。《党内监督条例》中对党内监督主体设定时, 突出强调党的各级委员会的作用, 就是这种调整的重要体现。按照党的传统组织体系, 选出常委的委员会对常委的监督是有限的。现在《党内监督条例》对政治局委员、常委如何执行监督制度都做出明确规定。如此强调委员会的作用的确是很大的进步。只有调整权力结构, 平衡权力关系, 各种制度的正常运行才能得到充分保障, 监督才能真正有效。《党内监督条例》还强调了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 除了具有普通党员的监督责任和权利外, 还可以按照规定, 以党代表的身份行使监督权, 对其选举产生的党的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其成员进行监督, 反映所在选举单位党员的意见和建议。
4.拓宽监督渠道, 强化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内外互动功能。在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促进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党外制度体系, 是保障党内监督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途径。一般认为, 党外监督制度按其地位作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机关监督制度, 它包括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和行政监督制度等;另一类是社会监督制度, 它包括民主党派监督、社会团体监督、公民个人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制度等。在制定和执行党内监督制度过程中, 既要就党内监督制度本身做工作, 又要进一步把党内监督制度与党外监督制度相结合, 形成制度合力。在制定和执行党内监督制度的同时, 加强和改善党外监督制度, 也可以促进党员监督制度的制定, 进而提高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水平。建立健全促进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党外制度体系, 其理想的监督制度体系应是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制度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制度执行体系。这样强有力的监督制度体系的构建, 有利于保证党内监督制度的有效执行。此外, 还有近些年来各级党组织在党内监督制度执行实践中所建立的如执法执纪联席会议制度、干部审计制度和协同办案制度等都是符合监督制度执行规律的成功探索。这些制度有利于规范各监督主体之间关系, 整合监督资源, 发挥整体效能, 从而充分发挥纪检机关的监督执纪功能。基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制度执行中的监督作用, 建议建立以纪委牵头、各监督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总之, 要加强党内监督, 健全对领导干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以及党委内部的监督制度, 同时要拓宽党内外监督渠道, 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形成党内监督制度执行的坚强合力。
综上所述, 党内监督制度的执行是党内监督制度建立的重要内容, 如果说党内监督制度的制定是基础, 那么其执行就是关键,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制度监督”理念的确立, 比起“人治性”的监督方式和途径, 可以说是政治文明的历史性进步。但是, 离开这些科学制度的有效执行, “制度监督”的口号毫无意义。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 制度不执行, 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 可见制度的执行是制度建设的核心环节。在保障党内监督制度制定的科学性的同时, 必须强调严格执行制度这个关键性问题。在制度制定阶段要注重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充分发挥制度本身应有的效用自然是制度执行阶段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显示出“制度监督”的威力和绩效。
摘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 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党内监督制度是否具有生命力和约束力, 关键在于其应用和执行。在制定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制度, 是实现党内监督的目的、增强党内监督制度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更是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因素。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工商局党内监督各项制度 篇3
党章关于党内监督的规定,是党内监督制度最根本的内容。考察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制定、修改和通过的党章关于党内监督的规定,把握党内监督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特点,可以为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党内监督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启示。
[关键词]
党章;党内监督制度;演进;启示
[中图分类号] D2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2-0021-03
党内监督制度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制度,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重视党内监督制度建设。从党章的视角去认识、理解和把握党内监督制度是最根本的路径选择。
一、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通过的党章与党内监督制度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形成。党的一大虽然没有制定党章,但通过了包含有属于党章性质条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其中就有党内监督的规定:党员“一定要受地方执行委员会的严格监督”。[1]这说明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认识到了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党内监督思想开始萌芽。
经过一年的实践,到党的二大时,党内虽然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监察机构,但党内监察机制的静态要素和动态系统基本上都具备了,初步确定将民主集中制作为党内监察的根本依据,从宗旨监察、纪律监察、党内监察程序、党内监察制度等方面对党内监督作了最原始的规定,初创了党内巡视制度,“中央执行委员会得随时派员到各处召集各种形式的临时会议,此项会议应以中央特派员为主席”。[2]二大党章基本上解决了党内监察以什么为依据、怎样进行监察以及针对哪些问题进行监察的问题。三大和四大通过的党章都坚持了这些规定。
党的五大首次增设监察委员会,提出“全国代表大会及省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会”[3]。明确了监察委员会的职权范围以及它与党委会的关系,同时表明我们党已经意识到必须以监察制度来制约、制衡党的权力的行使,为后来党内监察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党的六大废除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设立了中央审查委员会。与监察委员会相比,中央审查委员会的职能范围大为缩小,仅限于“监督各级党部之财政,会计及各机关之工作”[4]等几项较为具体的事务,只是部分地执行了监察委员会的职权。党内监察权的重要方面——纪律监察权,则重新为各级党委会所掌握。这种党内监察形式的变化,与苏共的指导失误和我们党的认识偏颇有关。
党的七大恢复了监察委员会,“党的中央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得成立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及各地方党的监察委员会”[5]。完善了监察委员会的选举、职能等内容。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强调:“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6]这里的“自我批评”,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的监督形式。这些表述表明我们党在抗战即将结束、党员队伍壮大的情况下,对于党员的教育,党内监督等党的治理问题进行了新思考,落实了新举措。七大党章全面设计了党内监察机制,标志着党内监察制度的基本确立。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积极推进和曲折发展。八大党章将七大党章关于党的各监察委员会在各级党的委员会“指导下”进行工作改为各级监察委员会在各级党的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党内监督机构开始出现“双重领导”的工作模式。
1966年5月“文革”爆发后,党的各项制度被践踏,党内生活极不正常,九大、十大、十一大通过的党章关于党内监督的规定被删除。
(三)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发展和完善。1982年9月,十二大通过的党章,继承和发扬了七大和八大党章的优点,同时汲取了历史经验,形成了党内监督制度的基本框架,强调: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要“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相监督”,“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党的基层组织要“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此后历部党章基本保持了这些规定,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7]
2002年11月,十六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提出:“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8]这是党章首次直接提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明确了监督的主要对象,针对性更强,提高了监督效率。
十七大党章首次明确:“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9],“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定期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10]。这表明党内监督不留死角,任何一级组织,任何人必须接受党内监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陆续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等党内监督制度和条例。相信这些党内监督新思想、新制度会出现在以后的党章中。
二、党内监督制度发展演变的特点
(一)从受苏联影响到走向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曾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此在党内监督机制模式的选择上,受到共产国际以及在这一组织中起特殊重要作用的联共(布)的深刻影响。在党委会(或执行委员会)与监察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上,中共与联共(布)都有一个从“两委基本平行”到“两委垂直管理”的演变过程。此外,共产国际对中共党内事务的干涉也大大加剧了这种影响。共产国际在帮助中共进行党内制度规定时,常常不顾中国实际情况,借助其高度强化的集权体制,把联共(布)的一些党建举措,甚至欧洲其他一些共产党的党建举措照搬照抄到中共党内来。党的六大撤消了监察委员会的做法,就是明显的例子。
但在1935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党建之路,形成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的制度、方法。就党内监督来讲,其领导体制实行“双重领导”。这是历经“两委平行”(即党的监委与党的委员会平权)、党的委员会对监委进行“指导”等过程后而逐渐形成的领导模式,其权限正在扩大,监督对象既包括党员个人、组织,也包括领导干部、同级党委及其成员;其组织形态已构成自上而下的完整系统;其工作任务已明确化;其监督形式切实可行,已形成集体领导制度、组织生活会议制度、民主生活会议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评价鉴定制度、群众举报等多种形式。
(二)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自律到重视制度建设强调他律。在民主革命时期,特殊国情决定了我们党大量吸纳非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由此也就使得党内经常性地存在着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成了部分党员行动自由散漫、追求享乐甚至贪污腐化的重要思想源头。正如党的七大所指出的:“在我们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就是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其中最主要的是无产阶级思想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而“这个矛盾的逐渐解决,只有在党内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科学思想的教育与锻炼,不断克服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各阶级反映在党内的思想,我们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才能进步,才能发展”[11]。因此,我们党高度强调党的思想建设,注重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以从思想源头上去遏制这些不良现象。
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我们党开始探索党内监督的各种方式和途径,注意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如巡视制度、党委会制度、集体领导制度、党内议事制度等。确定科学合理的监督方式和监督途径,是保持党内监督能够正常运转并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中央巡视制度的创立与发展,就是典型一例。
(三)党内监督制度完善程度与执行效果的非正比关系。总结党的建设史,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到改革开放新时代,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党内的制度、法规、条例等虽然日益健全,但实践中执行的效果却并不随着党的认识的深化而增强。具体到党内监督方面,这种特点更加突出。至于党内监督不力的原因则非常复杂,如党内监督的意识淡薄、党内监督的制度还不完善、实施党内监督的力度还不够、党内监督机构的领导体制机制不顺等。健全党内民主制度、树立党员民主意识、加大监督力度、完善监督机制、理顺监督体制等都是目前迫切要做的事情。
三、党内监督制度发展演变的启示
从党章的演变过程梳理党内监督制度的发展变化,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一)党内监督是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坚持党内监督机制,我们就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党内矛盾,不断巩固和发展自己,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权威性,保证党的政治领导的顺利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顺利执行。而淡化、离开了这一点,党的形象就要遭受破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要被歪曲,党章党纪就要被践踏,党内就可能出现“特殊党员”、“特殊群体”和腐败分子。这在历史上已经被反复证明。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内监督工作的开展对我们党能够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与现实也证明,党内监督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是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党内矛盾,不断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必要途径,是维护全党团结,严明党纪党规,推动党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的重要保障。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党建新常态下,无论怎样强调加强党内监督机制建设的重要性,都毫不为过。
(二)党内监督的主体众多,监督也是主体之间的互相监督。党内监督不仅包括对党员个人的监督,也包括对党组织的监督,其重点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核心问题是保证他们正确行使和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党内监督的得力与否不仅与党的领导人对其认识相关,也与党的工作重点密切联系。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主要任务是团结广大群众,推翻压迫阶级,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围绕这个目标,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并发展党的队伍,提高党的影响力、号召力、战斗力,因而那时期党对党内监督虽有所认识,但在实践中并没有置之于显著位置。党在全面执政以后,不仅要进行政治领导,也要实施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因其工作重点已从“政权方面的政治”转移到了“经济方面的政治”,党必须加强党内监督才能促进党风的好转,保证党的职能充分发挥,政党功能充分展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
(三)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党情出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内监督制度。根据国情和党情来进行自身建设,这是我们党不断走向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在民主革命时期,在党内监督问题上,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对中共存在着明显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来自莫斯科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党党内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健全;但另一方面,却又使我们党在此问题上走了许多弯路。历史最终证明,在党的建设上,中国共产党必须多方借鉴别国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但是从最终意义而言,“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2],发挥党员监督的主体作用,形成党内全员监督的氛围,全面推进党务公开,让党权在监督下阳光运行,形成“监督有制度、监督有主体、监督有执行”的党内监督机制。
(四)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新党内监督新路径。与时俱进是党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和实践要义,党内监督也不例外。党内监督要在历史任务、现实目标和时代特征的客观要求下做到以下几点:要科学设置党内专门监督机构,并充分发挥其特殊作用;要积极探索各种党内监督的方式和途径,并使之制度化;要非常注意党内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健全,使党纲党章、党内条例和各项专项规定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为党内监督提供必要的法理依据;要使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尤其是与行政监督相互配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等。
参考文献
[1][2]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166.
[3]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74.
[4]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80.
[5]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546.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7]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6.84-87.
[8]中国共产党党章汇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8.
[9][10]十七大党章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8.21.
[11]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研究生
党内监督制度 篇4
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切实履行机关支部的监督职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结合支部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党支部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主要内容:
1、能否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维护中央权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级组织的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
2、能否按时参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
3、能否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议事与决策规则,做到决策科学、民主。
4、能否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研究,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5、能否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6、能否执行党和国家干部选拔任用的有关规定。
7、能否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廉洁自律,模范遵纪守法,严格按照制度办事,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8、能否坚持原则,敢于同各种错误倾向和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二)党内监督的主要形式:
1、党组织的监督,即党的上下级组织之间互相监督和党组织对党员的监督。
2、党员之间的互相监督,即党员之间、党员领导干部之间、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之间的监督。
3、纪律委员所实行的监督。
(三)党组织实施监督的主要方法:
1、定期检查党员参加党组织生活的情况,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否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能否如实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作风等情况,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2、督促定期开展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3、机关党支部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机关党员以及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和廉政建设情况,要将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如实向上级党组织反映,遇有重大情况应及时报告。对于群众意见较大、有发生违纪苗头的党员干部,支部主要负责同志应会同其分管领导对其进行批评帮助,提出告诫。
4、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党支部接到对党员干部的检举和控告,有权进行初核,并报告上级纪检部门。按照党内有关规定,切实保障党员行使监督的民主权利,严肃处理阻碍党员正常行使监督权利和打击报复的行为。
(四)监督保障:
党支部党内监督制度 篇5
1、党支部每半年对党员履行义务、执行党的纪律和廉政制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2、党支部要督促本办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和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负责征求党内外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意见,并与会前转告本人或在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上报告;
3、党支部要主动征求党内外群众对党员的意见,帮助党员改正缺点和错误,对机关中存在的问题向行政领导反映,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上级党组织;
工商局党内监督各项制度 篇6
为加强我校机关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内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制定本制度。
一、党内监督任务
确保党章党规党纪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基层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保证基层党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保证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发挥表率作用,保证全体党员党性坚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党内监督主要内容
1.遵守党章党规,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模范遵守宪法法律情况;
2.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四个意识”,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全党令行禁止情况;
3.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贯彻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原则情况;
4.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
5.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情况;
6.坚持党的干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情况;
7.廉洁自律、秉公用权情况;
8.完成上级党组织部署的任务情况。
三、党总支、支部党内监督职责
(1)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犯;
(2)了解党员、群众对党的工作和党的领导干部的批评和意见,定期向机关党委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3)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发现党员、干部违反纪律问题及时教育或者处理,问题严重的应当向机关党委或校委会报告。
四、党员党内监督义务
(1)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及时向党支部反映群众意见和诉求;
(2)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揭露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
(3)参加党组织开展的评议领导干部活动,勇于触及矛盾问题、指出缺点错误,对错误言行敢于较真、敢于斗争;
(4)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纪违法的事实,坚决反对一切派别活动和小集团活动,同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
五、党内监督要求
1.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当认真对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动党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虚心接受群众批评。
2如实记录、集中管理党内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及时了解核实,作出相应处理;不属于本级办理范围的应当移送有权限的党组织处理。
3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做到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整改结果应当及时报机关党委,必要时可向党员通报。对于上级党组织交办以及巡视等移交的违纪问题线索,应当及时处理。
4.保障党员知情权和监督权,鼓励和支持党员在党内监督中发挥积极作用。提倡署真实姓名反映违纪事实,党组织应当为检举控告者严格保密,并以适当方式向其反馈办理情况。对干扰妨碍监督、打击报复监督者的,依纪严肃处理。
5.保障监督对象的申辩权、申诉权等相关权利。经调查,监督对象没有不当行为的,应当予以澄清和正名。对以监督为名侮辱、诽谤、诬陷他人的,依纪严肃处理。监督对象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党章规定提出申诉。有关党组织应当认真复议复查,并作出结论。
工商局党内监督各项制度 篇7
为增强村务管理的透明度,保障党员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加强农村党员先进性建设,提高村级自治组织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水平,我们镇党委从2007年开始在徐家祠村党支部探索实行了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让党员参与和监督支部事务和村级事务,更好地落实了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激发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镇党委在认真总结徐家祠村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将党员民主听证会在全镇各村全面推开。
一、以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为手段,把举行党员民主听证会作为夯实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凝固剂”
实施党员民主听证会之前,部分村党支部在村级重大事务问题上,往往只是通过召开村“两委”干部会议的方式进行决策,广大党员丧失了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由于合法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党员对村里的各项工作缺乏热情,参与积极性不高,这给村党组织开展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现象,镇党委深刻体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村里的工作关键还是要靠发扬民主,靠大家齐心协力”。经过调查研究,镇党委一方面规范各村的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工作,另一方面探索开展了党员听证会试点工作,进一步调动广大党员参与党组织建设和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党员和群众的合力,尽快扭转落后面貌。
与此同时,镇党委还对听证的内容进行了明确界定。凡是涉及到村党支部重大决策、村级事务的重大事项和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原则上都要进行党员听证,充分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党员和群众的质询,并与党员一道协商,提出推进工作的办法和措施。通过举行党员民主听证会,不仅保障了党员的民主权利,让党员在支部决策和村级事务管理上“坐上了正席”,而且使党员进一步明白了该干什么和该怎样干的问题,改变了过去由支部命令党员干为现在的党员帮着支部干,党支部的号召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提升。在钱家村实施改水过程中,由于实行党员民主听证会,老党员王文贵、钱世堂、徐传余等纷纷主动站出来帮助支部做好宣传工作和每户50元改水费的收缴工作,积极化解矛盾,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确保了改水工程的顺利完成。
二、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宗旨,把举行党员民主听证会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的“连心桥”
作为直接面对群众、紧密联系群众的农村基层党支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因此,镇党委要求村党支部在举行党员听证会时,要始终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抓住党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不断拓展党员民主听证会的内容,丰富党员民主听证会的形式,逐步把党员民主听证会向纵深推进。钱家村党支部明确提出党员民主听证会议题要围绕村党支部工作计划、支部建设、村内生产性和公益性建设、村集体资产和资源项目开发、土地流转承包、扶贫款(物)分配、村规民约等重
大事项来确定。同时,规定党员民主听证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遇到重大事务,随时召开,并规定党员民主听证会要与党员代表会、党员大会相结合,以确保党员民主听证会形式更广、内容更实。
通过实行党员民主听证会,党支部逐步建立了高效快捷的为民办事新机制,群众普遍反映的吃水难、用电难、排灌难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石辣村过去村里群众一直吃的是“搬家水”,卫生状况较差,对群众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急需实施自来水改造。由于改水工程涉及到家家户户的利益,同时还需要投入20多万元。为此,村党支部于今年年初召开党员民主听证会,邀请在家的40多名党员和部分群众参加,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会上,由党员作出最后的决定:不接集镇管网,采取打深井的办法改水,并形成了争取支持,多方筹资的工作方案。现在,走进村民家中,水笼头拧开后,流淌出来的都是经过消毒处理后的干净甜美的自来水。党员民主听证会真正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盼群众之所盼,急群众之所急,使党群关系更加融洽,心贴得更加紧了。
三、以促进发展为目标,把举行党员民主听证会作为推进第一要务的“助推器”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镇党委在推进党员民主听证会工作中,始终坚持服从服务于发展这个大局,确保村级经济摆脱困境,走向健康发展。
由于地处偏远,周岗的村级经济一直比较薄弱,10个行政村有7个被区政府列入帮扶村。面对这种情况,镇党委要求村党支部一方面通过举行党员民主听证会,广泛征求党员在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中的良策,帮助支部理清发展思路。另一方面,通过举行党员民主听证会,进一步消除党支部一班人在发展村级经济中的思想顾虑与障碍,增强发展信心和决心,做到“一门心思求发展,真心实意带民富”。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党员民主听政会好的意见和建议,在发展村级经济中着力打好四张牌。一是打好“特色牌”。充分利用圩区土地优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截止目前,全村已发展养殖、种植大户10多个,特种水产养殖和花卉苗木种植超过400亩。二是打好“招商牌”。以真诚热情的服务,吸引客商到村里来投资办厂。两年来,先后引进了海威绿色食品、一品纸箱包装、康友复合材料厂等企业,解决村民就业90多名。三是打好“双带牌”。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在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村主任张宜庆更是我区村干部“双带”工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四是打好“帮扶牌”。抓住区委、区政府实施“薄弱村帮扶”活动契机,与区有关部门主动联系,积极争取有关信息、资金和技术支持,切实增强村级经济的“造血功能”。
四、以完善工作机制为保障,为推进党员民主听证会装上“安全轨”
党员民主听证会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镇党委和钱家村党支部牢牢抓住完善工作机制这个关键,精心组织,确保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并取得实效,重点抓好了以下四个环节。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镇党委高度重视,重新调整了驻村联系点领导,明确由分
【工商局党内监督各项制度】推荐阅读:
大连市工商局企业监督管理工作规程05-18
工商局2010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情况汇报08-25
工商局工会慰问制度06-08
工商局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年来成效显著09-09
安乡县工商局商事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10-12
工商所内务卫生管理制度06-03
州工商联工作管理制度06-13
工商行政管理局淘汰暂行制度07-16
工商所监管责任区巡查制度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