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建设

2024-08-15

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建设(共8篇)

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建设 篇1

北京韩建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目 录

1、总则

1.1建设工程施工特点与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 1.2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现状 1.3指导思想和编制目标 1.4编制依据 1.5工作原则 1.6事故分级 1.7适用范围

2、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2.1集团指挥部 2.2现场指挥部 2.3应急抢险救援队伍

3、预警与响应

3.1预警级别 3.2预警信息 3.3预警的发布和解除 3.4预警响应

4、应急响应

4.1预案的启动 4.2应急处理措施

5、响应结束

6、信息管理

7、善后恢复

7.1善后处理 7.2奖励与责任 7.3保险

7.4事故总结和调查评估

8、保障措施

8.1指挥系统保障

8.2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 8.3后勤保障 8.4应急队伍保障 8.5交通运输保障 8.6资金保障

9、培训、演习与宣传教育

9.1培训 9.2演习9.3宣传教育

10、附则

10.1名词术语、缩写语的说明 10.2预案管理

11、附件

北京韩建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工程应急指挥部成员及电话

1、总则

1.1建设工程施工特点与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

①作业劳动强度大。在施工过程中,脚手架搭设、模板支搭等大多数工种仍然是手工操作,工人劳动强度高、体力消耗大。宜疏忽,常常酿成事故。

②作业环境变化大。建设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不同工序和施工方法,导致作业环境、状况和不安全因素不断变化,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方法不同。同时,施工中存在多工种、多班组的交叉作业,安全隐患多。

③高处作业多。按照规定2米以上即属于高处作业,脚手架、模板、建筑物内外装修、设备安装等过程大多在高处进行,危险性高。

④露天作业,受天气、温度影响大。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大部分在室外进行,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加上受风、雨、雪、霜、雾等影响,工作条件差,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⑤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重效益,重工期,忽视安全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培训、安全检查等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有时得不到及时制止,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消除。

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动态、严格、规范的管理。目前,政府和集团的各类安全生产检查成为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主要手段,部分二级公司和项目部的主体安全监管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某一时刻或某个位置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1.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现状

由于行业特点,建筑工程施工生产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每年各类事故时有发生。其中,现场因工伤亡比例较大,建筑工地以物体打击、高出坠落、坍塌、触点和机械伤害等事故为主。1.3指导思想和编制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各级政府部门对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总结韩建集团安全生产工作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采取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强化基础工作,建立集团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确保建设工程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及时、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灾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确保集团的安定。

1.4编制依据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房山区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韩建集团建设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5工作原则

①预案为韩建集团施工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基本程序和组织原则。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和安全生产技术。

③本预案在实施应急处理工作中实行统一指挥、各负其责、密切协调、救人第一、快速反应、属地保障、科学决断、有效处置、确保安全、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1.6事故分级 ①危险分析

韩建集团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容易出现的突发性事件主要有: A生产安全事故; B社会治安事件; C火灾事故; D群体纠纷事件; E食物中毒事故。

根据以上5项主要事件的发生规模、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将突发性事件划分为:一般突发性事件、较大突发性事件和重大突发性事件。

②应急程序

A一般突发性事件(例如:轻伤等)启动第三级应急程序; B较大突发性事件(例如:重伤等)启动第二级应急程序; C重大突发性事件(例如:伤亡等)启动第一级应急程序。1.7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韩建集团所属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由相关部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2.1集团指挥部

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韩建集团设立以总经理为总指挥、相关处室配合的应急指挥部,下设一名副总指挥,组长三名,组员若干名,负责对突发事故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①应急机构

韩建集团应急机构指挥部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吴家村路6号

常设办公室(行政办公室)24小时值班电话:63484081 ②岗位职责 A、总指挥职责: a、负责对重大性突发事故的全权处理,全面管理安全指挥部的运作,结合韩建集团特点提出工作目标、思路和方法。

b、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后,立即赶往现场,协调各方面关系。c、指挥现场救援工作,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批准救援措施。B、副总指挥职责:

a、服从总指挥调动,协助总指挥或在获得总指挥授权后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处理,负责对较大性突发事故和一般性突发事故的全权处理,按照总指挥的指示精神,负责安全指挥部的各项工作。

b、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后,立即奔赴现场,协助总指挥组织协调各方面关系,随时掌握事故的发展情况。

c、指挥各级应急机构的救援工作,收集事件相关信息,传达总指挥的决定及救援指示。

C、应急组组长职责:

a、服从总指挥、副总指挥的调动,协助副总指挥或在获得授权后对较大性突发事故和一般性突发事故的处理,具体管理安全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b、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各种情况,协调处理相关事务。

c、保证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带领各级应急抢险队进行救援工作,工作中实施“确保人员安全第一”的原则,积极抢救受伤人员,减少财产损失、保护现场等。

d、事件处理完成后,负责恢复现场。D、通讯组组长职责: a、服从总指挥、副总指挥的调动,负责组织联络和传递信息工作。b、掌握韩建集团各个施工现场的应急机构和相关联系方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联系到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指定的人,确保联系方式的畅通。

c、负责接待社会媒体,对外的信息发放工作。d、随时调遣应急救援车辆。e、协助应急抢险队的工作。E、交通组组长职责:

a、保证应急救援车辆的维护,保证车况良好。

b、熟悉相关部门、韩建集团施工现场的道路和位置,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

c、协调交通组车辆,确定应急车辆的使用顺序。F、组员职责:

a、服从总指挥、副总指挥和组长的调动,负责对突事件处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做到纪律严明、行动迅速、信息畅通。

b、组员必须熟悉集团工地情况,掌握对突发事故处理的各项措施、标准和文件精神,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

c、在做好自我保护的情况下,积极进行救援抢险工作,在以最大的力量抢救伤员的前提下,抢救财产,保护现场。

2.2现场指挥部

根据实际需要,适时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初步抢险、维护秩序、人员安置、协调120和999等单位,并向集团指挥部报告事故相关信息。2.3应急抢险救援队伍

韩建集团应急抢险救援队伍主要承担以下主要任务: ①在应急指挥部的指挥下,负责处理各种突发事故。②负责编制抢险方案。③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知识培训。

④负责应急物资和抢险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⑤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3、预警与响应 3.1预警级别

依据建设工程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急性,由低到高划分为三级、二级、一级三个预警级别。

3.1.1三级预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发布一级预警。①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雪、大雨和高温等恶劣天气; ②在重大节假日、施工高峰期、特殊季节时段到来之前; ③房山区重要会议和重点活动到来之前; ④施工现场出现轻伤事故。

3.1.2二级预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发布二级预警。①北京市重要会议和重典活动到来之前; ②施工现场出现重伤事故

3.1.2一级预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发布一级预警。①国家重要会议和重典活动到来之前; ②施工现场出现死亡事故。3.2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包括建设工程突发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发生经过、影响范围、采取的措施等,主要发布途径为有线通讯、无线通信、短信息。

3.3预警的发布和解除

三级、二级、一级三个预警级别由施工现场指挥部向集团指挥部提出预警发布和解除建议,并由集团指挥部宣布发布和解除。

3.4预警响应

1、第一级响应启动韩建集团指挥部,由总指挥或在总指挥授权后由副总指挥负责重大性突发事故的处理。

救援车辆是:京GW8259(司机刘宝泽)、京GY7707(司机王 刚)、京GW8889(司机袁云飞)

2、第二级响应启动分公司指挥部,由分公司指挥或在分公司指挥授权后由分公司副指挥负责较大性突发事故的处理。

3、第三级响应启动项目部指挥部,由项目经理负责一般性突发事故的处理,并立即启动10人的应急抢险组。

4、启动任何一级响应都必须通知集团指挥部,集团指挥部协助处理。

4、应急响应 4.1预案的启动

①事件的第一发现人立即向项目部安全负责人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和简要情况,并随时报告事件的发展情况;

②项目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的三级应急响应程序,迅速通知应急抢险组成员到位。

③出现较大或重大突发性事件后,立即启动二级或一级应急响应程序,报告分公司或集团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项目部负责人按照分公司或集团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指示,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4.2应急处理措施:

①根据突发性事件的分类,现场启动相应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抢险队立即投入救援,并通知上级的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

②应急救援必须遵循“确保人员安全第一”的原则,无论任何事故,如出现人员伤亡必须先抢救人员,不能自我救治时必须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并保护好现场。

③当突发事故发展较快、规模扩大,项目部应急出现困难时,立即请求公安武警(110)和消防(119)等部门协助解决,维持现场秩序。集团指挥部负责抽调其他公司、项目部力量协助处理。

④各级指挥人员必须坚守事件现场,指定专人维持秩序,疏散人群。通讯交通组必须保证各级通讯的畅通,救援车辆随时待命,合理使用车辆。

⑤应急工作中要加强自我保护,采取必要措施,确保行动过程中的抢险人员的安全和交通安全。

5、响应结束

5.1当事故处置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衍生、次生事故危害基本消除,应急响应工作即告结束。

5.2三级和二级突发事故,由二级公司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提出响应结 束的建议,由集团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批准确定响应结束。

5.3一级突发事故由集团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确定应急响应结束。

6、信息管理

6.1突发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以最迅速、最简捷的方法,立即将所发生的重特大事故的情况报集团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并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7项内容: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和初步估计;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部门事宜;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时间。

6.2对发生社会影响的突发事故,集团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派专人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发布事故应急救援的信息,准确报到进展。

7、善后恢复 7.1善后处理

事故单位在上级指挥部的指导下开展事故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消除社会影响、恢复正常施工等,抢险处置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补偿等由事故单位负责解决。

7.2奖励与责任 7.2.1奖励

在事故应对过程中,有以下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个人,集团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与相关单位协商后予以奖励(事故单位人员除外):

①出色完成集团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分派任务,成绩显著的; ②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有力,使得集体财产和人员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③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④有其他杰出贡献的。7.2.2责任追究

在事故应对过程中,有以下行为之一的,集团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按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①不按规定制定应急预案的,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 ②不按信息报告有关规定导致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的;

③不服从上级指挥部的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④盗用、贪污应急救援资金和物资的; ⑤阻碍上级指挥部人员开展工作或破坏现场的; ⑥散布不实言论,扰乱正常秩序的; ⑦有其他危害应急工作的行为的。7.3保险

事故发生后,由二级分公司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人员按照规定申报保险赔偿工作,并将结果报集团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

7.4事故总结和调查评估

7.4.1集团指挥部接到重特大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行业主管部门,同时派人迅速赶赴现场,进行事故现场保护和证据收集,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的扩大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事故单位在响应结束后2天内写出事故总结报告送集团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总结内容包括:工程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经过、现场处置情况、事故后果初步汇总等。7.4.2事故处置的同时,集团指挥部组织相关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处置过程评估,在7天内形成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过程、现场调查结果;相关责任认定;事故处理结果;事故的经验教训;应急存在的问题;改进建议和措施等。

8、保障措施 8.1指挥系统保障

集团指挥部建立完善指挥系统,满足及时联系、各级指挥部之间沟通畅通的要求,主要手段是有线电话、无线电话和短信息。同时设立专家事故调查组,为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指挥和决策提供支持。

8.2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各指挥部和应急抢险小组配备必要的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同是根据工程特点和季节特点调整相关装备,并建立相应的维护、保养和调用制度,保证各种装备的有效性。

8.3后勤保障

韩建集团各级应急指挥部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防止物资被盗用、挪用、流失和失效,并对储备的物资定期检查、及时补充与更新。同时集团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建立集团内部物资协调渠道,以备事故单位物资不足时,可以迅速抽调补充。

8.4应急队伍保障

以项目部、二级分公司为单位建立10以上的应急队伍,统一在集团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下进行应急救援与抢险。三级突发事故由二级分公司指挥应急队伍进行工作,二级以上突发事故由集团指挥部统一调度。当本单位力量不能满足救援抢险要求时,必要时请求上级主管部门联系专业应急队伍救援。

8.5交通运输保障 各级指挥部必须保证救援车辆的性能,要求司机熟悉本单位的施工现场道路情况。项目部必须准备运输车辆,以备调用。集团指挥部协调本集团内部车辆,保证交通运输的及时有效。

8.6资金保障

8.6.1各项目部做好必要的事故应急救援的资金准备。事故应急救援资金由事故单位承担,事故单位资金不足时,集团指挥部协调解决。

8.6.2根据建委和劳动部门的相关规定,各项目部必须办理建设工程工伤保险和管理人员的相关保险,为建设工程突发事故的善后处理提供基本保障。

9、培训、演习与宣传教育 9.1培训

各级指挥部组织应急抢险人员进行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①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预防、控制、抢险、自保自救知识和技能; ②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③北京韩建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工程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④个人防护常识和简单的伤情处理; ⑤工作协调、配合的有关要求。9.2演习

9.2.1应急演习包括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通过应急演习,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制,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决策、协调和处置的程序,识别资源需求,评价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需要改进之处。

9.2.2各项目部、二级分公司根据自身的特点,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习,演习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集团指挥部对演习进行指导和检查。

9.3宣传教育 各级指挥部组织各种活动形式,对作业人员广泛开展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

10、附则

10.1名词术语、缩写语的说明

10.1.1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0.1.2次生灾害:是指由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造成的工程结构、城市基础设施破坏而引发的灾害。例如水管、燃气管道破裂及人员伤亡等。

10.1.3本预案有关数量额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10.2预案管理

①本预案是韩建集团对有可能发生的施工突发事故组织实施紧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应急救援行动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的指导性文件。

②各单位按照本预案的要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应急机构和配备。

③本预案必须针对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实施过程中所暴露的缺陷,由集团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定期进行更新、完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各单位应急机构如有变动,及时通知集团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便更正。

④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11、附件

北京韩建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工程应急指挥部成员及电话 附件

北京韩建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工程应急指挥部成员及电话

1、决策机构

总 指 挥:总 经 理 田 兴 63484083 副总指挥:常务副总经理 张德刚 63484029 ***

2、管理机构

①、应急组:组 长:侯 俊 63483957 *** 副组长:徐准刚 63484007 *** 组 员:于连宾、张宏飞、陈其全、李 磊、赵 旭、张子煦

②、通讯组:组 长:田龙涛 63484921 *** 组 员:李军超

③、交通组:组 长:刘宝泽 *** 组 员:王 刚 *** 袁云飞 ***

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建设 篇2

一、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基础建设

(一)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监测是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是否采取应急反应的前提条件。当前比较集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传染病大范围的爆发。我国在对传染病进行监测方面,采用的都是被动监控的方式,也就是医疗机构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或打电话形式上报本地疾控中心,由当地疾控中心审核并进行相应的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这通常会导致错过及时监控的时机,不能及时有效地阻止传染病的爆发[1]。

(二)医院对病历及病人症状的监测

在每一级医院中,医院急诊及门诊通常是公共卫生爆发的集中地,也是在对突发卫生事件进行监测时最容易忽略的部分。专职人员如果能够及时对各级医院及诊疗机构发现的传染病有所获悉,并进行及时的监测,就可以很大程度降低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

(三)在销售途径上对药品及与传染性疾病相关的商品加强监测

对某些药品及与传染性疾病有关的商品销量变化进行监测,可以将其作为整体突发事件爆发的指标之一。通过对药品销售情况信息的反馈来决定其敏感性。如在SARS爆发的时候,板蓝根、口罩的销量大幅提升,直观的揭示出疾病爆发的严重程度。

(四)对中小学生在缺课方面的监测

学生缺课的现象也是社区对传染病进行主动监测比较重要的指标之一,学生缺课的原因及缺课人数是对其监测的直接反馈。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方式比较固定,大部分学生选择在社区附近上学。因此学生的健康状况,直接同部分社区的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学生缺课原因是因为生病,尤其是同一时期缺课学生数增加时,更应关注是否有传染病的发生。学校加设对学生的晨检制度,加强对学生缺课情况的监控,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爆发流行[2]。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应急管理

(一)加强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理论建设

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有很多:传染病大范围爆发;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自然灾害;一些偶然事件。对危机事件的应急管理是对危机进行预警、防范及处理,避免因危机带来的一系列损失。对危机的管理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对危机进行预警阶段;对危机识别阶段;将危机进行隔离阶段;对危机进行管理阶段;隔离危机并进行善后处理从中获益阶段。在每一个阶段,要求管理者都要采取及时有效的管理措施,以防事态进一步发展恶化。因此,对管理者来说,主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工作,建立相应的体系。

(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方面

根据国际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及发展提出以下的建议:

1、政府要加大对公共卫生方面的资金投入,将我国目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监测力度加大,明确各级责任。在实践演练过程中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建立相应的应急措施管理。

2、建立功能健全的应对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机制。在各级医院的门诊及急诊部门对病历及报告系统进行及时的检测;在实验室条件达标的卫生机构,设立一些针对特殊人群的疾病监测点;与教育部门配合,加强对学生缺课情况的监测。由专业人员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有效控制。

3、对应急物资进行及时的更新。对疾控机构、医院及其它卫生部门经营的药品储存情况要有所了解,同时对其周转情况也要有所掌握[3]。

4、对现场流行病学专家在储备方面建立相应的机制。专家的综合素质在应急事件管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专家离岗比例也要及时了解并进行更新。

5、加强对公共卫生实验室建设,提高对疾病及病原体的鉴别能力。政府要保证对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公共卫生实验室可在突发事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6、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进行管理的人员,要具备一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所有的突发事件都是会涉及一定的人身安全,以及公共卫生方面的一些问题。保证对人员的定期培训以及对公共卫生系统的建立,是保证人民的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对国家的治安管理也有着重要意义。

7加强对群众关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方面的常识性教育,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突发事件发生时,可通过自我防御方式及时对事件进行处理,起到有效阻止或延缓事件发展进程的作用,从而减轻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也为相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帮助[4]。

结语

结合我国目前处在公共卫生存在危机高发期的情况,本文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方面的加强提出相应建议;对突发事件相应的应急方案进行分析;对公共卫生在危机处理方面提出几点建议。相信我国在对于公共卫生方面的建设会有所加强的。

参考文献

[1]郑天翔.杭州师范大学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2]马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政策执行研究[D].云南大学,2013.

[3]常玲慧.知识管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突发事件与媒体应急机制建设 篇3

怎样进行电视媒体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的建设,是我们居安思危应重点思考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当事件突发时我们才“临时抱佛脚”显然是不行的。突发事件有着与一般新闻事件完全不同的性质和条件,有着重大的社会影响。报道的不慎或把握得不好,将会产生严重后果。也正因如此,在事件未发之时,我们就应理性地选拔一流的人才,做好可能应对的突发事件的准备,从而使在事件真的突发之时,就能有一批素质优秀、准备充分、头脑清醒的一线记者队伍,使电视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有一个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建立一套完善的应付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媒体运作的方方面面。进行电视传媒报道,“骑驴看唱本——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是不行的,必须未雨绸缪,准备于事件未发之时。对采访方向、播报要点、人员分配、设备配置、后勤保障等要素都一一安排到位,明确到人。要充分考虑对突发事件报道复杂性、特殊性和艰苦性预案的设置,既希望于“大兵团作战”的速战速决,也要考虑打“持久战”细水长流的工作准备。总之,预案考虑的不利因素、复杂条件越充分,工作做得越细致、越周到,当突发事件真的来临时,我们就有了打胜仗的基础。要积极开展应付突发事件的演练。平时的演练是實现应付突发事件的一个重要环节。积极的演练一方面可以检验我们预案的可行性,通过演练发现准备工作的不足,修正我们的预想失误。另一方面,通过演练可以煅练我们的队伍,提高对担负应付突发事件的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面临时可能出现的失误。

怎样看待突发事件是媒体应急机制建立最基本的逻辑起点。面对突发事件,电视媒体的责任就是把真实的事实告诉大众。所谓“真实”就是准确、客观。当然,准确、客观并不是一种盲从的就事论事,浮光掠影,人云亦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无不带有人的主观意志。突发事件一般都带有一定的灾难性,可以说不是什么“好事”。但常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正是因为它的灾难性,就越发显现出媒体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出第一个声音的重要性。因为“第一个声音”会对人们给予“先入为主”的深刻印象,并成为影响人们了解认识事件的主流观念。回顾2004年9月1日俄国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的人质事件,俄官方媒体的教训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一方面,当事件发生后,其官方媒体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在9月1日晚,以警方面孔公布的人质数字为120人到150人;以后又以官员身份出来宣布为354人、400多人。然而,当整个事件尘埃落定后统计,这次事件死亡354人,受伤428人,260多人下落不明。由此计算,人质实际人数应在1000人以上。如此之大的数字差异,受损害的不仅仅是电视新闻媒体本身,政府的公信力也无疑受到巨大的伤害。我们必须看到:人们对突发事件有一个遭受打击、思考解决、承受现实、逐渐平静的心理过程。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围绕着客观现实这一基点发生的,而事实本身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事件最终水落石出后,一切终究都会摊在阳光下,不论出于什么原因、目的(是好心怕受众不能承受,还是有意隐瞒事实真相,或是别的什么事情的干扰),报道内容的失实,结果都是一样:办了一件坏事,损害了自己和政府的形象。再进一步思考,我们可以肯定,当突发事件的事实被歪曲之后,真相大白的人们定会在突发事件的波澜余波未平之时,再掀起另一股狂涛,其矛盾的指向性就会对矛盾的对象产生质的变化,这对整个社会的稳定是十分有害的。另一方面,正是由于世界各电视媒体后期对俄别斯兰人质事件如实的现场报道,使世界舆论对俄罗斯反恐的意志和做法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反恐的“天平”开始向俄罗斯倾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我们不能去改变事件发生的事实本身,却可以影响人们对事件关注的视角和立场。确立了一个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对突发事件的认识、理解和定位,就确立了对突发事件报道把握的正确出发点,也会为突发事件的圆满解决,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如何播报突发事件,是媒体应急机制应思考把握的重点。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谁掌握得更及时、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谁就能引领人们的视野,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成为舆论导向的主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次俄别斯兰人质事件中,凤凰卫视在解救人质事件突发的第一声枪响之时,就用电视画面告诉了世人,并将以后的栏目无一遗漏地转入别斯兰人质事件之中,其应急能力可见一斑。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把时光向上追溯到美国的“9·11”和美军沙漠风暴行动及伊拉克战争,凤凰卫视都无一例外地几乎在第一时间走在了世界媒体的前面,这一切值得我们的电视媒体学习和借鉴。

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有一定的风险性,要谨慎对待无疑是正确的。我们谁都不希望其发生,但谁也保证不了其不发生。正因如此,我们对此不能像沙漠逃生的鸵鸟,把头藏在沙土里就自以为安全而自欺欺人。正视灾难,勇敢面对,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成熟的表现。我们中华民族就是在无数的灾难中自强不息、愈挫愈勇的民族。让电视媒体勇敢地去正视和面对突发事件,是一种大智慧和大政治勇气,是一种超然于突发事件本身的气魂和能力的体现,是一种以人为本并相信党和人民能够共渡难关、同心同德、风雨同舟的自信。我们还应看到,今天的社会已发展到信息时代,无处不在的网络已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透明,对突发事件采取“堵”的方法已不可能。古人讲:谣言止于智者。所谓“智”就是聪明,而“聪明”被司马光释为:聪以致微,明以察远。当细微之处和整个事件都公之于众时,谣言也就没了市场,而没有了流言飞语,才会有社会真正的安定和团结,电视媒体开展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意义也在于此。

(作者单位:武汉市广播电视局江汉管理处)

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建设 篇4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时间:2011-05-03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闭 ] [ 收藏 ] 247 [ 打印 ] [ 关

如何有效防范和科学应对突发事件,是新形势下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尤其是基层单位,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第一环节、第一防线,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确保第一时间有效处置,就迫切需要专家提供决策咨询。2008年2月,成都市新都区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应急管理专家组,通过充分发挥专家组在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及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决策咨询和专业指导作用,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应急管理专家组组成及职责

新都区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带,幅员面积4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7万,是四川省省会城市成都市的北部新城、成都新区,穿越区境的铁路、公路密度居全省之冠。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区内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因素较多,应急管理工作任务较为繁重。面对严峻、复杂的公共安全形势,面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特殊性,结合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处置突发事件中所暴露出的反应迟缓、指挥失当、措施不力等问题,我们感到,在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要做到果断决策,实现妥善处置和减少灾害损失,迫切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的专业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服务,保障政府决策得到更多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最大限度确保政府指挥决策的科学性。

(一)应急管理专家组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颁布实施后,为提高依法应对突发事件能力,适应快速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成都市新都区区政府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于2007年12月印发了《关于组建应急管里专家组的实施意见》。2008年2月,经过严格筛选,我们在化工、地质、建筑、消防、卫生、气象等专业,确定了15名工作经验丰富、具备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的专家,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基层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并以区政府名义正式向专家组成员颁发了聘书。同时根据突发事件分类,结合全区实际和专家专业特长,将15名专家按领域划分为三个组,分别是:自然灾害类(5人)、公共卫生类(3人)、事故灾难类(7人),各组设组长、副组长和联络员,由区政府应急办负责组织协调专家组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在紧急状态下,专家组由区政府统一指挥、调度。

(二)应急管理专家组主要职责

按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新都区实际,明确新都区应急管理专家组的主要职责为: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协助做好监测预报和风险评估,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影响提供专业方面的意见和处置建议;必要时参与突发事件处置以及调查突发事

件的发生原因、评估事件损失、总结事件教训,并协助有关单位制定恢复重建计划,为事件发生地开展生产自救、恢复重建等提供技术指导;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为区政府应急办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提供技术支持。

二、着力加强应急管理专家组建设

组建专家组后,着力建设专家组成为了真正发挥专家组作用的关键。为此,区政府克服没有上级政策明确规范,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的困难,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从多方面着手,采取切实措施,大力营造宽松活跃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努力实现政府、专家所在单位及专家本人“三赢”。

(一)感情上拴心留人

成都市新都区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专家组建设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经常过问组建进度,主要领导还亲自参与遴选专家,与专家座谈,经常向专家咨询。每逢重要节日,区政府都要安排专家组成员召开茶话会;每有专家调进调出专家组,区政府都要举行欢迎欢送会。在年终总结大会上,区政府还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通过处置突发事件和参与应急管理日常工作,专家们与政府应急战线许多同志成为了朋友,结下了深厚友谊。

(二)事业上三方联动

政府、专家所在单位及专家本人,通过专家组这一载体,有效连结起来,积极联动,促进应急管理事业和专业研究领域共同发展。政府方面,既全力支持专家组建设发展,又对其加强管理。区政府专门研究制定的《应急管理专家组管理暂行办法》,从六个方面对专家组职责任务等进行了明确,对专家组及其成员的工作提出了量化指标,要求应急管理专家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以上隐患排查,每年每位专家至少作一次应急知识讲座。这些制度的实行,为应急管理专家组建设、管理和进一步发展建立起了长效机制。专家所在单位方面,既选派专业骨干到政府一线锻炼,又对选派人员提出了严格要求,并及时提拔重用专家组成员。西南石油大学选派的专家,由于工作出色,学校很快晋升其为副教授,并提拔担任院长助理。专家本人方面,既感受到了政府、单位对自己的肯定和信任,又主动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快速有效结合。专家组成员完成的《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县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初探》等课题,就是结合新都区实际调研形成的。2009年,几名专家还被一些市级单位选为市级专家,使新都区的应急管理专家站在了更高的发展平台。

(三)工作上提供便利

为保障应急管理专家组有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方面,新都区政府专门出台有关文件,要求各镇(街道)和区级部门研究制定支持专家组工作的具体措施,并切实抓好落实。在年终目标考核中,各单位支持措施的落实情况,是考量应急管理目标完成与否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区政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保障专家组必要的开支。本着“不计薪酬、有所体现”的原则,对专家组成员的学习交流、通信、交通等适当发放补助,确保专家组成员的日常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三、应急管理专家组发挥的主要作用

有效防范应对突发事件,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专业技术为保障。应急管理专家组的建立,为发挥专业人士特长,科学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开辟了新路。通过三年的实践看,应急管理专家组主要发挥了“三员”的作用。

(一)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权威评判,当好事故灾害的“鉴定员”

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具有对各自研究领域突发事件的敏感性、权威性,特别是对于具有一定“隐蔽性”灾害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可以提前发现可能产生突发事件的土壤和条件,可以早一步提出解决问题或及时做好应急准备的建议,从而减少甚至避免损失。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新都区14万间房屋受损,为合理制定防灾避险方案,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迫切需要对受损房屋进行安全评估。为此,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分成六个组,协助有关部门对全区受损的中小学幼儿园校台、医院、民房、企业厂房以及特种设备集中进行了安全鉴定,为区政府及时制定防灾避险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特别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光寺舍利塔受地震影响出现裂缝,为科学制定保护修复方案,应急管理专家组地质和建筑专家连夜进行安全评估,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护修复方案,确保了该塔的安全。

(二)发挥专家身份优势,辅助决策,当好突发事件处置的“参谋员”

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都来自各专业机构和大专院校,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对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提出指导意见,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2008年“5·12”地震后的5月19日晚,当电视台播出可能发生6至7级余震的通告后,全区群众再次陷入恐慌中。刚从临时医疗点撤回医院的伤病员是否再次转移,刚恢复生产的企业是否停产,刚从临时安置点回家的群众是否再次疏散等问题,摆在新都区委、区政府领导面前。紧急时刻,应急管理专家组地质专家迅速赶到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结合新都区实际认真分析了可能受到余震影响的程度,提出了不必转移、就地做好防范余震应急准备工作的建议,该建议被区领导采纳并通告全区。事实证明,当晚的余震对新都区的影响的确较小,充分体现了专家组决策建议的科学性和正确性。2009年4月20日,一辆违规运输甲醛的厢式小货车行至新都区一自来水厂外侧路段时,甲醛泄漏并流入水厂外环境水,严重威胁城区供水安全。接到通知后,应急管理专家组的3名化工、环保专家立即赶赴现场指导,并提出立即关闭自来水厂取水口、供水口阀门,同时在水源上下游设置拦截坝,联系相关专业机构对管网水、水源水和外环境水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的建议。在专家的指导下,各部门迅速行动,有效维护了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至次日12时,当地供水水质已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自来水厂全面恢复正常供水。由于处置措施及时,该事件未造成社会危害,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

(三)发挥专业理论优势,培训授课,当好普及应急知识的“宣传员”

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一项专门的工作提出来时间并不长,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对应急管理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还不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还比较缺乏,迫切需要加强应急管理专业知识培训。2008年,新都区将应急管理知识纳入区委党校培训课程,并由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授课。2010年初,新都区政府专门请应急管理专家组出题对全区各级干部进行了应急知识测试,并将成绩记入个人档案。两

年多来,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已两次在区委中心组学习会上作应急管理知识专题讲座,6次在区委党校局干班、青干班专题讲授应急管理知识,协助区级有关部门面向社会公众介绍普及应急知识12场次,同时还结合应急管理“四进入”活动,深人中小学校、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讲授防灾避险知识,收到了良好效果。

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建设 篇5

应 急 预 案

1总则 1.1 目的

为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突发性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的总体预案要求,切实提高保障公共性安全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确保建设城管系统将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为构建和谐云溪、平安云溪做好相关保障,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城市燃气管理办法》等。

1.2.2地方性法规规章:《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湖南省燃气管理条例》、《湖南省公共客运管理办法》、《湖南省户外广告管理条例》等。

1.3建设城管系统常见突发性公共事件现状及趋势 1.3.1自然灾害及事故灾难。建设城管局管辖的建设工程、市政基础设施、绿化等,易受暴雨、高温、干旱、雷击、火灾、冰雪的侵袭及人为的盗窃损坏,发生事故灾害与生产伤亡的可能性增大。

1.3.2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人口及物流的增大,容易引发各种媒介传染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等。

1.3.3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城市建设与管理点多面广,随着管理力度的加大,建筑执法、燃气执法、客运执法、城管执法随时会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大规模群体事件、上访事件的发生难以避免。

1.3.4突发性公共事件基本特征。城管建设与管理工作涉及面宽,一些矛盾问题比较集中,人为因素的特点较明显,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放大性。

1.4 遵循原则

1.4.1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1.4.2 预防为主。有效预防是防止问题发生、矛盾激化和演变的重要工作。通过采取得力的防范措施,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尽可能避免造成恶劣影响和灾难性后果。

1.4.3依法规范。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要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为指导,全面规范应急工作的各种方案,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决策科学,处置正确。

1.4.4按级负责。按照区政府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总体预案的要求,本局对所辖单位发生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实行统一指挥,按照职能分工实行按级负责制。

1.4.5反应迅速。一旦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如大规模执法纠纷、暴力抗法、火灾、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等,事发单位应立即向建设城管局报告,按照指令迅速、果断、有效起动应急方案,进行积极妥善处理,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

1.4.6资源整合。整合全局应急资源,构建功能完善、覆盖面广、信息共享、决策科学的应急技术支持平台;建设统一管理、装备优良、技术熟练、反应迅速的救援队伍。

1.4.7平战结合。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平时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按照临战的标准要求做好各种准备,搞好相关演练,确保需要时用之能战,战之能胜。

1.4.8公众参与。事发前广泛做好公众宣传教育工作,向民众阐明危害得失,识大体顾大局;事发时准确发布预警及处置信息;事发后积极做好各种善后工作。

1.5适用范围

1.5.1本规定适用于本局一般、较大和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1.5.2因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分类和分级

2.1突发性公共事件分类

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和威胁本地区或更大范围的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我局突发性公共事件分三类:

2.1.1自然灾害与事故灾难。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气象灾害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2.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各种媒介传染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等。

2.1.3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群体性事件,如冲击政府机关、围攻殴打执法人员等。

2.2突发性公共事件分级

按照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原则上划分为三级,即一般、较大、重大三个等级。

2.2.1一般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事态比较简单,在较小范围内对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但基层单位能够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2.2.2较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比较复杂,在一定范围内对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但只要事发单位和本局就能够处置的突发性公共事件。

2.2.3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复杂,对一定范围内的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需要协调区有关部门联合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2.3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可分为一般、较重、重大三级预警,并依次采用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黄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一般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情即将临近,事态可能扩大。

橙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较大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趋势。

红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重大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蔓延。组织机构和职责 3.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3.1.1市局成立处置突发性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领导小组组长,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任副组长,局办公室、局党委办(人事处)、计划财务处、市政处、园林绿化处、综合协调处、法制处、市爱卫办、市城管机动大队、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市绿化管理处、市灯光环境管理中心、市道桥管理处、市道桥维修中心、市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市仙湖植物园管理处、市园博园管理处、市城管科研所、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为成员单位。

主要职责是:协调制定本局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管理规定和实施办法;协调制定全局突发性公共事件管理总体预案;指挥和协调全局较大以上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置;协调调查和处理较大和重大责任事故。

3.1.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局办公室主任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主任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为办公室日常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草拟突发性公共事件法规、规章和总体预案;汇总分析信息,提供应急决策服务;及时准确上传下达领导小组的指令;组织综合应急演习;组织、协调参与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应急处置工作。

3.1.3各专业应急机构负责相关专业的日常工作,承办领导小组授权的相关专业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处置工作。

3.2组织体系框架

3.2.1市城管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图(见附表一)3.2.2较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指挥系统启动后,成立由局长任总指挥、分管副局长和事件主管单位负责人任副总指挥的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吸收相关涉及单位及专家为成员。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环节要求,成立五个应急行动。(一)现场救助组。由分管行政执法工作的副局长负责,法制处牵头,相应专业和事件主管单位、事发地区政府、派出所、企业、社会团体等相关单位参加。

(二)工程抢险组。由分管业务工作的副局长负责,相关业务处室牵头,相关专业部门和事发地区政府、企业等相关单位参加。

(三)后勤保障组。由分管行政后勤工作的副局长负责,局办公室牵头,城管指挥监控中心、直属单位、医疗站、服务中心等参加。

(四)信息报道组。由分管宣传工作的副局长负责,局办公室牵头,市城管科研所(宣教信息中心)等参加。

(五)调查善后组。由分管业务工作的副局长负责,相关业务处室牵头,协调相关专业、法律、医疗等部门参加。预测和预警 4.1信息监测与报告

4.1.1各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要认真执行市局关于加强值班和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4.1.2各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要通过强化值班制度、培训值班人员,广泛收集本局可能造成公共突发事件的信息。信息报告要规范、准确、真实。属于较大和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在事发20分钟内向领导小组报告主要情况,并在2小时内书面报告详细情况。群体性阻挠执法、堵路、暴力抗法、锅炉爆炸等事件,要立即报告。4.2预警

4.2.1突发公共事件所在单位,掌握或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后,应迅速通过城管960110电话报告有关情况。

4.2.2各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应科学分析预测,提出一般处置或启动应急预案建议,并向领导小组报告分析结果。4.2.3预警信息发布后,相关专业或事件主管单位、城管指挥监控中心,应迅速通知有关单位采取行动,防止事件发生或事态扩大。应急响应 5.1分级响应

5.1.1一般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由事发单位按有关规定组织力量处置。

5.1.2较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由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预案,并按相关程序报市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处置。

5.2基本响应程序

5.2.1突发公共事件所在单位作为第一责任单位,在事发30分钟内有关领导和人员赶到现场,开展警戒、救助、控制现场、收集现场信息等工作,并立即将情况报领导小组。

5.2.2领导小组根据事发情况,确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确定启动应急预案后,应及时成立临时指挥部,并适时启动应急行动组。事发在特区内的,应急行动组30分钟内必须赶到现场开展工作;在特区外的,必须在1小时内赶到现场开展工作。

(一)现场救助组。主要职责是迅速组织力量对突发公共事件地实施警戒,维持治安,救助受灾人员,及时向领导汇报情况,协调专业应急单位开展工作,收集有关信息等。

(二)工程抢险组。主要职责是组织抢修被损坏的公共交通、供电照明、加固清理现场等工作。

(三)后勤保障组。主要职责是迅速组织医疗救护机构开展现场救助,组织调集、征用各种应急物资,组织车辆保障救援人员、设备、物资运输等。

(四)信息报道组。主要职责是实时记录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及处置情况,起草有关上报文字材料;组织有关新闻单位开展报道工作,或组织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等。

(五)调查善后组。主要职责是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及工作需要,对事发原因、处置单位履行职责情况提出奖惩、评估损失和援助范围等意见。5.3应急结束

处置工作完毕后,领导小组组织相应专业机构、事件主管单位及时研判,决定应急工作结束,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6 后期处置 6.1 善后处理

应急工作结束后,根据突发公共事件性质及工作需要,事件主管处室或直属单位、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应及时会同开展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清理现场等善后处置工作。

6.2 调查和总结

6.2.1 调查善后组在善后处置阶段应对事发原因、处置经过、损失、责任单位奖惩、援助需求等做出综合调查评估,并及时将调查评估报告报市城管局及备份送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

6.2.2 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单位和部门对本单位和部门应急处置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并书面报市局。

6.2.3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市局对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市局纪检部门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瞒报、漏报、迟报信息及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7 保障措施

7.1技术储备和保障

7.1.1 局办公室统筹规划全局应急物资、人员等储备资源。通过整合相关直属单位信息技术资源、组织编制全局应急资源分布图谱,在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的基础上,搭建全局应急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和应急指挥平台,动态掌握应急保障信息。

7.1.2 各直属单位或事件主管单位在市局应急指挥中心指导协调下,建立相应的监控、指挥和决策技术支持平台以及应急信息系统网络平台。

7.1.3 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期间,市城管科研所要协助保障市局处置突发事件小组现场指挥部等机构的通讯畅通,并制定应急保障方案,确保实现音频、视频、数据等信息双向传递。

7.2 应急队伍保障

7.2.1 强化以事发地直属单位等为主体的先期处置,市局专业应急指挥中心或事件主管机关处室为后续处置,各公园、仙湖植物园管理处、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市道桥维修中心、各执法队

(协管员)为本局联动应急队,武警、民兵、志愿者团体为增援辅助应急队伍。

7.2.2 各直属单位应依据职能组建相关专业应急队伍,并根据应急工作需要,提高装备水平,增强队伍实战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武警、民兵、志愿者团体等社会力量,做好供给保障等辅助工作。

7.3交通运输保障

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平时应掌握全局系统交通工具动态数据库,明确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等,要制定交通运输工具调用方案,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交通运输保障。

7.4 医疗卫生保障

局办公室平时要建立直属单位医疗救治资源动态数据库,明确医疗急救队、卫生防疫队的分布以及救治能力、专业特长等基本情况;并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制定医疗卫生设备、物资调度方案。

7.5 治安保障

法制处要建立执法队分布动态数据库,加强对突发事件的治安保障。

7.6 物资保障

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要会同直属单位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信息数据库,加强相关物资储备;制定应急物资调拨、配送方案,并建立应急物资紧急生产机制。

7.7资金保障

计财部门要保障突发公共事件急需费用。直属单位财务部门要在年度预算中按照本级支出额的3%安排预备费,优先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同时设立应急专项资金并建立应急经费快速拨付机制。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经费按照有关规定及供给渠道予以解决;城管指挥监控中心信息化建设、日常维护、组织队伍培训、演习、科研等开支纳入年度计划投资和部门预算申报解决。8 宣传、培训和演习

8.1 公众宣传教育

城管宣教中心要组织应急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公布市报警电话,向公众提供技能培训和知识讲座,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介开辟应急宣传公益栏目,让公众掌握避险、互救、自救、减灾、逃生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各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培训班。

8.2 演习

由局办公室牵头,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具体负责,制定全局综合性应急演习方案、计划,组织各专业队伍和相关单位进行合成演练和协同演习;各事件直属单位要组织演练。演练应从实战角度出发,深入发动群众参与,达到普及应急知识和提高应急技能的目的。9 附 则

9.1 预案管理

9.l.l 各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要在本预案框架下,制定相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专项预案。

9.1.2 机关处室直属单位要参照本预案,制定处置本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分预案,并负责指导业务归口的各直属单位开展预案制定工作。

9.1.3 各类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专项预案和各区直属单位的应急分预案是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与总体预案构建成预案文件体系。9.2 监督检查和奖惩

局办公室牵头,市城管指挥监控中心具体负责,适时对总体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和充实并对专项预案的制定、修改实行督促检查,组织预案评审活动。

各专业应急机构和事件主管单位应按照预案要求,做好各项应急物资、救援队伍等事项的检查工作,并制定相应奖惩措施。9.3 解释机构

本预案由市局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领导小组负责解释。9.4 实施时间

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应急预案 篇6

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暴发、流行,快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防止医院感染的继发和蔓延,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务股、护理管理小组和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构成。

1、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 院长。

2、感染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副院长、相关科室主任。

3、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科室主任任、医务股、护理管理小组

及监测医生、监测护士组成。

(二)疫情报告控制程序

医院出现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或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立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控制程序上报有关部门。

1、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1)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主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控制科室的指导下,及时组织主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控制部门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3)报告程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页填写报告卡。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报告方式: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并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并和乙类传染并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报告卡。

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建设 篇7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发生突然, 起因复杂, 蔓延迅速, 难以把握, 危害严重, 影响广泛。这些事件发生时会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甚至出现非常可怕的紧急事态。如2001年美国“911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是2000亿美元, 汶川地震更是造成6万多人的死亡,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 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77人遇难, 受灾人口190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近110多亿元。所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1 加强三峡坝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意义

长江历来为黄金水道,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战略地位重要, 三峡坝区地理环境特殊, 流动人口大, 加强三峡坝区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确保坝区安全, 对宜昌市乃至长江中下游区域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 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 在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它也是军事对抗中的主要打击目标和恐怖分子破坏要挟的主要目标。一旦发生溃坝或其它灾难, 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所以制定完备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措施, 增强坝区的应急管理能力, 对保障大坝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三峡坝区因其特殊的喀斯特地形, 坝区内多为高山、丘陵, 加上三峡大坝建成以来, 内部的地基承载了数倍于原来的压力, 这样的地形决定了一旦发生大的地震, 必将引发岩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必须加强谋划, 不断完善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 确保一旦发生地质等自然灾害, 能有效应对, 将损失减至最小。

3) “高峡出平湖”的诗意画面让三峡坝区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三峡大坝景区作为国家首批5A级风景区, 每年迎接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2011年突破175万人, 2012年已超过200万人。游客主要集中在景区内的几处景点, 景区人员密度高。同时每年还有近百万的翻坝旅客过境。流动人口多, 人口构成复杂, 局部人口密度大是三峡坝区人员构成的重要特点, 使旅游公共安全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大。如何在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有效防止各种旅游突发事件, 也是目前三峡坝区应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4) 三峡船闸是一个运输通道, 2010年三峡船闸货运量为7880万吨, 累计通过船舶58302艘次, 浓雾、大风等恶劣天气船舶无法通航, 超流量船舶也无法通航, 连续的恶劣天气和7、8月份的汛期易造成船舶的大量滞留。同时为缓解船闸货运压力, 目前采取了水陆联运的方式, 每天都有大量的翻坝运输车辆在坝区经过。有的船舶装载的是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 如果发生翻船事件, 大量危化有害物质的泄漏, 将对坝区水质和下游水源安全形成重大威胁。大量车辆、船舶的滞留以及危化物质的泄漏, 对生态自然环境和社会秩序所产生的重大影响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和解决措施。

2 三峡坝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任何管理系统, 都不可能尽善尽美, 难免存在不足和漏洞。三峡坝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牵涉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宜昌市对三峡坝区应急管理高度重视, 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随着宜昌和三峡坝区的快速发展, 坝区应急管理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也逐步暴露出来, 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 应急管理预警机制不够完善

三峡坝区应急管理重点放在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在预防突发事件上下的功夫不够, 这也是我国各地各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

2) 应急管理联动欠缺

目前三峡坝区是一个以三峡开发总公司建设为主体, 地方政府社会管理为辅的区域, 尚无较为完善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社会联动系统, 对突发事件处理横向上是分散管理。

3) 信息传递与共享机制存在不足

一是信息预警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缺乏信息预警意识, 缺乏对社会环境的敏感性, 对事件处理后续跟踪不够;预警信息发布不及时, 使公众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信息。二是信息传播沟通、共享的有效性不够, 导致公众知情权难以得到保证, 城乡居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速度不平衡。

4) 公众危机意识不强, 社会参与程度不够

目前坝区应对突发事件, 无论平时的演练还是突发时的应急, 广大公众更多的是旁观或是被救助, 没有出现类似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时民间组织快速、有效和灵活机动的救援行动。坝区的各类非政府组织、社区、各种私营组织以及公众个人缺乏敏感的危机意识和良好的应对技能。

3 加强三峡坝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建议

三峡坝区安全涉及到诸多自然因素和社会系统的控制问题, 单一的只对工程建设、军事打击、自然灾害等的应急管理系统难以承负突发事件导致的大范围社会反应。因此, 应当强调科技创新, 综合运用现代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安全科学、管理科学和相关的专业技术, 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优化、创新和完善。

1) 强化应急预警机制, 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一是转变观念, 将三峡坝区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在危机管理理念上, 加强应急预警机制建设, 积极主动地、有目的地对突发事件事前、事中和事后采取有计划和持续性的动态管理。二是关注突发事件的减灾和预防, 保持对社会环境的敏感性, 树立预警意识, 及时捕捉蛛丝马迹, 形成积极预防各种突发事件的思想认识。三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四是建立常设的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并常态化监视坝区的安全状况, 收集整理坝区各方面的安全动态信息。

2) 完善应急联动系统, 提高驾驭局势能力

按照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 加强三峡坝区各部门、各地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和整体协同。

3) 优化应急信息系统, 健全信息传播沟通机制

一是运用现代信息科学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信息体系, 通过网络将各方面零散的信息联系起来, 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预警信息, 根据局势变化趋势来评估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做好突发事件发展态势的预测, 及时调整信息传播应急措施。二是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 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突发事件的重要信息, 以赢得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认可, 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4) 创新应急管理的宣传教育, 构建全社会参与格局

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团体的作用, 推动应急管理主体的多样化和全员化, 提高社会参与度。让社会公众了解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必要的自我保护方法及处置措施, 提高三峡坝区整体的应急素质, 科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摘要: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战略地位重要, 所以做好三峡坝区安全建设, 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从如何加强三峡坝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入手, 阐述加强三峡坝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意义, 找出存在问题的环节, 提出了从强化应急预警机制、完善应急联动系统、健全信息传播沟通机制、创新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 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三峡坝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年11月1日

[2]杜亚萍.中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浅析.中国市场, 2010年每52期

[3]刘丹, 王红卫, 祁超等.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组织结构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年第7期

[4]彭毅.三峡库区旅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2010年

[5]张义军, 王雁飞.三峡坝区船舶积压对策探讨.中国水运, 2011年第5期

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建设 篇8

【关键词】农村环境监测;现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43-02

1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突发的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最大的特点在于突发性和危害性。由于事发突然、危害强度大,不仅可能造成严重的直接后果。对社会安定也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够在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紧急情况下,及时了解污染事故进展,进而采取正确的处置手段来化解环境污染和降低损失。因此,加快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建设,提高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的应变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2 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现状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近十年来,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初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环境监测体系,环境监测能力逐步提高。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监测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监测公共服务能力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同时,环境监测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将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环境监测公共服务能力总体不高,不能很好地满足公众环境知情权的需要。为此,2008年为确保“十一五”环保目标的顺利实现,环境保护部编制了《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以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为重点,统筹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核与辐射、环境科研、环境信息与统计、环境宣教等各个领域。该规划是我国环境保护史上第一个自身建设规划,为建立科学、国际一流的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实现污染减排目标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该规划确定的13项建设任务包括: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能力、提高应急监测能力、加强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推进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建设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提高核与辐射监管水平、加强固体废物监管能力、提高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改善国家级环保机构基础设施和基本工作条件、整合建设重大科研平台、推进环境宣教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

今年4月刚刚发布《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构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切实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并对明确环境监测发展方向,提升国家环境监测能力,强化环境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意义重大。该规划从国家环境保护任务与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出发,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目标,以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为统领,以科学监测为主题,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为主线,坚持创新环境监测工作思路,提出了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公共服务水平的要求;确定了强化监督考核、加强监测评估、提升整体水平三项主要任务,实施环境监测基础能力、运行保障、人才队伍三大重点工程,基本实现“三个说清”和“市县能监测、省市能应急、国家能预警”的目标;明确了法规制度、体制机制、经费投入、人才队伍和科研支撑五大保障措施。本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环境监测事业的科学发展,满足政府环境管理与基本公共服务需要。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形成了环境监测体系,具备了很强的监测能力。我国各级环境监测的职能主要是监测所在辖区的环境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情况,配合相关的环境部门进行建设项目的验收等。但不可否认,我国农村建设中由于在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上的欠缺,导致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必将加剧了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尤其农民生活、生产方式转型缓慢,农村建设中面临着严峻的新旧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且往往农民成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最严重的直接受害者。因此环境应急监测在农村建设污染事故中的应急处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环境监测能力最多只覆盖到县(县城镇),现有的农村环境监测统计极其缺乏,因此建立先进的农村建设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是及时有效处理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事故的首要环节。

3 加快农村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体系建设对策

农村环境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涉及国家食品与生态安全。随着我国各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些新旧环境问题正日渐凸显并使农村环境保护日益紧迫,并制约着农村的持续发展。为此应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区域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研究建立农村环境健康危害监测网络,提高污染事故鉴定和处置能力。

农村建设中控制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除了采取建立事前污染责任保险金制度,推行“绿色保险”等综合策略外,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3.1 编写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预案

应急预警制度包括事件的初步调查和初步评估两个方面的内容。应对建设中的新城镇各类重大环境风险源进行全面调查,筛选出对环境构成主要危害的重点污染物。建立重点危险源档案库和查询系统。确立一批高风险企业和地点作为优先监测目标,密切关注风险变化,动态调整监测预案。

3.2 组建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网络

环境监测部门要根据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预案和监测站内部资源的现状组建符合需要的高效应急监测网络,确定组织机构、界定工作小组、明确职能职责,形成有机整体,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具体实施应急监测的工作小组按分工可包括指挥协调、现场监测、实验分析、技术支援、报告评价、后勤保障等。

3.3 建立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制度

建立各项应急监测、预警监测制度,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程序。重点完善突发性环境事件现场监测程序和对应实验室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应急状态下的监测分析质量。结合环境质量的监视性监测和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工作,建立感觉灵敏、反应快速的预警监测机制,及时跟踪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加强监测成果的分析评估,主动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隐患,做好应急响应。

3.4 配备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设备

购置提高实验室分析效率、扩增实验室分析项目、提升现场监测水平、提高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包括:实验室仪器、现场监测设备、应急监测车、个人防护设备、其它辅助设备等。由于应急现场在通讯、信息传输、现场调查工作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应合理配备一些必要的辅助设备,如防爆型对讲设备、激光测距仪、支持现场上网检索信息的手提电脑等。

3.5 收集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信息

多方收集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方法、监测标准及事故的处理处置技术的有关信息,汇总各种化学危险品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动植物所产生的毒害症状资料。建立与上级和邻近地区监测站的通信联系,整合本地区其它实验室的应急监测相关资源和能力,使其成为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力量的一部分。

3.6 开展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演练

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队伍培训相关知识,定期开展针对性实战演练,精心设计,高度仿真。演习应着重训练应急监测体系的反应速度,各部门单位的协同水平,对不同程度污染事故的处理方式,现场监测的实施能力,特别应注意加强监测人员现场自我防护能力。

3.7 标记农村建设重点污染源,为应急处置供可靠依据和准确的处理方法

详细标记内容包括:污染源的分布,企业位置,危险物资储备地点,总图布置,周围敏感点人口分布等信息。掌握了数据源的信息,不仅为监测仪器的准备提供依据,同时也对监测布点有了初步的方案。若在此处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时能够即刻知道可能是何种污染物的泄露和采取何种应急措施处置就会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

3.8 科学进行新城镇建设中污染事故的数据分析,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开展环境信息、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和常规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向社会和各级政府发布换技能名污染事故预警,启动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预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建设在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迅速为现场的救援和疏散工作能够提供科学的依据。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突发性大气污染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这要求我们的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建设工作的研究,以促进环境与经济和协调、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刚,李国.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和能力建设构想[J].治淮,2009年12期

上一篇:大学生寒假超市促销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岗位责任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