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性的课堂提问

2024-12-03

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共9篇)

启发性的课堂提问 篇1

数学课的优化设计

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师生交流信息、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中设置、优化“启发点”,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证。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所设启发点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趣昧性。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思维的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

比如,在讲“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先给同学讲了一个分苹果的故事:老师拿了一个苹果,准备分给2个学生,老师问:“你们每人应分多少?”两个学生齐说:“每人半个”,老师接着问:“谁会用数字来表示半个?”这个问题把同学们难住了,一个个瞪着眼、歪着头想不出来,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到老师身上,老师就抓任这个有利时机组织教学。这时的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衔接性。

任何事物或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而是和周围的事物或现象有着一定的相互联系,反映它们的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教学中,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及其衔接性,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易于理解新知识,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旧知识所含相同因素的多少,巧设启发点,由浅人深,从易到难,使新课不新、难点不难。例如,在讲“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根据除法、分数与比的关系,以及商不变 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作为衔接点,迁移较好。在新授课之前,可先设出以下启发点:

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a :b还可以写成怎样的形式?

3、怎样把分数改写成比?

4、怎样说明这几个“比”相等呢?

以上启发点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说明了比的基本性质。这样的启发点充分起到了迁移作用,使学生理解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自然而轻松地掌握了新知识。

三、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去多思多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只有提出富于变化、具有灵活性的启发点,才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要把着眼点放在训练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上,达到“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而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正确的答案。

例如,在讲“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时,通过不同的“启发点”一题多解:“甲乙两地相距144千米,甲骑车从甲地到乙地需8小时,乙步行从乙地到甲地速度是甲的—,问甲乙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出发几小时后相遇?”当学生有所感悟时,提出以下问题:

1、依据甲应行驶的路程及其速度,乙应走的路程及其速度各应如何解答?

2、从工程问题角度考虑,根据总路程及甲乙的速度和甲乙各应行驶的路程及其对应速度,又应如何解答?

这样的启发点,学生会沿着不同路径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和解题方法,得 到许多不同的解法,从而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四、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适度性。

课堂上教师设置的启发点要深浅适度,防止过难或过易。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确定启发点的深浅度;过浅了,学生张口就答,不假思索;过深了,使学生无法思考,无从回答。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前提下确定适宜的难度。“跳一跳,摘桃子”。老师提出问题后,好学生略作思考,中等生作一番思考,困难生反复思考才能准确回答上来。

例如:在教学“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这道题时,教师在用图片演示后,可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这道题红花多还是黄花多?

2、已知什么,求什么?

3、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什么?

这三个深浅适度的启发点,使学生很顺利地理解了题意,明白了求红花有多少朵的意思就是求比5朵多3朵的数是多少朵,属于“已知少数,求多数”用加法计算的类型题,并掌握了解题途径的方法。

另外,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所设的启发点要有梯度,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新授课的启发点应易不应难,而在巩固训练段,启发点适当增加难度,这样变化有梯度的启发点,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思维水平很快得到提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启发点的选择,应当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让“启发点”启在关键处,真正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热爱科学、勇于攀登高峰、克服困难的意志的目的;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启发性的课堂提问 篇2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思维,注意力

问题教学法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倍受青睐的教学方法, 因为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 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撞击学生的思维的浪花, 开启学生的心扉, 开拓学生的思维。物理教学更是如此。物理知识抽象, 不易理解、掌握和运用, 如果灌输教学, 势必事倍功半, 学生只能记忆物理概念、公式等, 对物理的“理”感悟不深、理解不透彻。物理教学中, 问题教学更见其重要性。

所以, 物理教学中, 精心设计“恰如其分”问题, 可以引发学生思维, 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概括, 培养学生会学、善思的习惯和能力。

一、了解课堂提问方式, 为优化课堂提问奠定基础。

教学中, 一线教师都会有一个共识:同样一个物理问题, 提问的方式不同, 效果就会截然不同。由此, 教师注重提问的方法方式对优化课堂提问起决定性作用, 对优化课堂结构举足轻重。要优化提问方式, 了解物理课堂常用的提问方法更见其重要性。

1.“开门见山式”提问法。所谓开门见山式提问是指教师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如学习“时间和位移”时, 什么叫位移?位移是个怎样的物理量?位移是矢量还是标量?这些问题的提出就是开门见山式。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中能直接找出, 可以引领学生最快进入学习状态。

2.“诱疑式”问题法。这种提问方法的目的是以问题诱发学生思考, 可以引导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 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培养其思维习惯。如学习“时间和位移”时, 问题:为了描述质点的运动, 以“时间”和“时间间隔”进行描述, 那么对“时间”、“时间间隔”应该有新的认识, 物理学中的时间和时间间隔与我们平常说的时间和时间间隔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 带有疑问色彩, 激发学生的探究认识和求知的欲望。

3.“趣味式”问题法。所谓趣味问题法, 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身心状态, 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为目的的问题教学法。如在“提桶在摆动中的机械能守恒”实验课时, 将吊起的提桶移到教师的鼻尖, 并让提桶摆动一个周期时, 学生会欢呼雀跃, 惊讶不已, 在惊呼的同时, 怀疑之色掩不住, 于是教师可以乘胜追击而提出问题:提桶摆动过程中, 机械能守恒, 是怎样守恒的, 为什么会守恒?同学们会再度陷入沉思, 饶有兴趣地对实验进行分析、探究、总结和得出结论。

提问的方式很多, 还有对比式、归纳式、伏笔式、悬疑式、层递式等, 在实际教学中, 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方法, 采用不同的方法。一种方法再好, 也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 因为反复使用会令学生生厌、枯燥无味, 经常变换提问的方式和模式, 对学生学会质疑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优化课堂提问, 启发学生物理思维。

提问也是一门学问, 何时提问、以什么方式提问, 是优化课堂提问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那么, 把握提问的时机和提问的方式, 可以实现有效提问, 启发其物理思维。

1.把握提问的时机, 促成有效提问。

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那么什么时间提问, 提问的时机的把握是关键的一环。

(1) 课之伊始提问, 集中学生注意力。

课之伊始, 教师的富于启发式的提问, 可以把学生吸引到物理课堂中来, 快速进入到物理学习状态。如学习“力的分解”时, 直接提问:什么是力的分解?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直接把学生引领到新课的学习中。

(2) 学生质疑时提问, 促其思考。

问题教学法虽然好用, 但不是一节课随时提问都能启发学生物理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好在学生学习困倦时提出问题, 可以再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质疑时巧妙的问题点拨, 可以为学生拨开迷雾, 使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问题迎刃而解。

2.把握提问的方式, 促其物理思维。

(1) 生活情景法设疑, 激发兴趣。

学习《运动的描述》中的“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 以诗词“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地理学常识“地球的公转”, 日常常识“钟表的时针在转动”、“太阳东边升起西方落下”等等提出问题:这些都是说什么物体相对于什么参考系在运动?那么, 人们研究物体的运动为什么要参照参考系?什么是参考系等, 引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欲望和兴趣。

(2) 层递式提问, 激发求知欲。

层递式提问指的是一连串提出几个问题, 这几个问题有一定联系且相互推进。如学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时, 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速度?速度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用比值法定义速度这个物理量, 它的物理意义和原来的概念、物理量完全不同, 不同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前学过的用比值表示物理量的还有哪些?这种问题的提问法, 利于学生由浅及深地进行思考, 有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和探究。

为了优化课堂提问, 促使学生有效物理思维发展, 多措并举、多种提问方式交替使用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物理教学不同于语言课的语言教学, 物理教学重在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概括和总结, 不能仅仅“教教材”, 在使用教材教的过程中, 适当引导学生走进物理世界, 用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力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和创新思维能力。走出传统的灌输教学, 优化课堂结构是新课改的要求、物理大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根本。而优化物理课堂的提问是优化物理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 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改变教学理念, 把握教学艺术和提问的艺术, 让提问为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效力, 为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徐学海.浅谈高中物理力学问题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J].数理化学习, 2011 (12)

启发性的课堂提问 篇3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紧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不会注意太熟悉的东西,因为司空见惯了,也不会注意太陌生的东西,因为和他的生活没有联系。因此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新颖有趣,但这种新颖不能过度,不能为了追求表面的与众不同而去标新立异,新颖必须是建立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的,要紧扣教学内容。否则,尽管你的问题很新颖,学生的表现看起来也不错,但是真正沉淀在学生心中的知识却没有多少。

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备课之初,我就在思索,学生对于外国文学是不够熟悉的,文中所提到的高压政策年代也是学生们没有经历过的。如何让学生感兴趣,并能理解别里科夫的悲哀成为我设计问题的一个核心。在介绍了写作背景,学生第一次阅读之后,我设置了一个问题:别里科夫是属于他杀还是自杀?一石击起千层浪,这一问题既让学生感觉新奇,激发他们挖掘文章内涵的欲望,同时又紧扣住文章想表达的主题,所以同学们都踊跃发言,个个争当福尔摩斯。经过这堂课我得到一个启示,一个好的问题能让学生迅速进入课文的世界,也能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热情,还能恰如其分地带出文章重点。

二、准确有针对性,不能大而无当

课堂提问应该是目的明确且有针对性的,不能空泛而无意义。教师在备课中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时,必须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水平提炼出几条能体现教材的重难点的精华问题。避免大而空,使同学陷入迷茫无助的境地。

语文能力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即认识的能力。它包括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概括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生阅读的时候,经常会用到“这篇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层次怎样划分?”等老生常谈的问题。而学生对这类问题常常抓不住方向,不知从何处着手。那么,老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就应该想想如何启发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

三、问题设置要注意系统性和层次性

课堂上的问题往往由多个组成,每个问题都在引导着学生往课堂核心部分走近一步。问题设置的系统性和层次性能够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培养他们严密的思维能力,较全面地筛选和获取课文承载的信息。

鉴赏人物形象是语文能力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老师在教学时常常会提“某某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等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而这样的问题过于宽泛,不确切,让学生思考起来很头疼。这时,老师就需要启发和引导,可以用多个系统性和层次性的问题来展开。

当我们根据以上三个方面设置好问题后,千万不要忽视了一问一答这个环节所需要注意的几点原则,它能让我们的提问完美完成。

艺术地聆听。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能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艺术地聆听,会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和自信,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学习。而艺术地聆听应该是用眼睛与同学交流,脸上挂着微笑,不时地点头。同学看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赞同,会认真的思考问题,主动说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的。

快速和机智地应答。老师在提问时就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的同学起来沉默无语,有的同学起来完全说错了,也有的是说对了一半而另一半始终没有提及,当然也有能完全答对的同学。这时候老师就要机智的应对各种情况。

对课堂表现不积极的同学,有的老师会斥责“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来。”,这样会严重伤害同学脆弱的心灵。对完全答对的同学也不能褒奖过多,以免长同学的骄纵之风,而是应该进行正确地引导鼓励他更加努力。老师要机智地应对这些情况,也要快速地应对,避免使课堂冗长拖沓。

这两个是简单的原则,却是教师要完成提问环节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老师辛苦费劲心思设计出来的问题草草收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话,还是起不到启发学生的作用。

课堂提问的技巧 篇4

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引发思维碰撞,引导思维方向,反馈学习情况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有意设问,引起学生思考,以期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提问也是师生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关于提问的技巧 一些美国学者,如拉德斯和奥斯蒂则认为,教师不能一直等到研究成果证明某些特别的技术是有效的再去使用,他们现在就需要提供最好的建议。美国学者韦伦对大量专门或部分研究提问这一问题的著作进行了综合,得出了下列一些提问技术:

(一)设计标志教学结构和方向的关键问题,把它们写进教案中,一项任务至少一个问题,尤其是较高水平的问题。再根据学生的回答问一些随机性的问题。

(二)清楚地、详细而精确地表述问题,避免两可的、模糊的提问。比如“我们昨天学了什么?”或者“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怎么样?”等等。提一些专一的问题,避免无休止的提问,不然会使学生受到挫折或迷惑。表述清楚的提问能提高正确回答的可能性。

(三)使问题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恰当地提问可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减少对自身能力的忧虑。在程度不齐的班级里,要用自然的、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述问题,调整词汇和句子结构以符合学生的语言和概念水平。

(四)按照逻辑的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问题,避免缺乏明确的中心和目的的随便提问。要考虑到学生智力和能力水平,预先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论题和教学任务。按照预先计划的次序提问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训练。

(五)提各种水平的问题。提出基本问题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基本理解,并以此作为进行较高水平学习的基础。较高水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较高水平思维形式的机会。

(六)紧随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鼓励学生澄清最初的回答,提高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及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思维。例如,“你能否再重述一遍你的观点?”“你能进一步对你的回答作出解释吗?”“你如何来捍卫你的立场?”鼓励学生澄清、扩展或支持对较高水平问题的最初回答。

(七)在学生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时间。提问以后,等3-5秒或更长的时间,可以增加学生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让学生马上回答问题会明显地减少教师和学生间、学生和学生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在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之前等待足够的时间,可保证学生对问题的充分理解。

(八)提问那些能够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学生参与的问题。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学生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自由处理的形式;留心沉默寡言的学生的语言或非语言暗示,如困惑的表情,似举非举的手势等;鼓励学生与学生间相互启发;排圆形或半圆形的座次,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环境。

(九)鼓励学生提问。这样做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学生较高认知水平的提问能刺激学生进行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对探究学习是不可缺少的。要给学生造成提问的机会,并将探索活动进行到底。在支持性的情感气氛中,赞许或鼓励,接纳和运用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感想做出反应等等,都可推动学生进行集体的或独立的探究。

二、提问技巧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怎样将师生与所提问题和谐统一呢?我认为,课堂提问先要杜绝“四忌”。

1、忌缺乏力度。

有的教师喜好缺乏力度又没有思维坡度的问题,“好不好?”“好!”“对不对?”“ 对!”“是不是?”“是!”,表面轰轰烈烈,实则效果甚差。好多同学条件反射,随声附和,回答问题个个如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何不如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静心熟虑、待到弦紧弓张,即将“愤”“徘”时,指名问答,便可使学生的思维推向更高一层、更深一步。就如《小学语文课堂诊断》一书中提到的第二个案例《凡卡》一样,教师提出的提问,“凡卡告诉爷爷昨天晚上挨了一顿打,原因是什么?”“老板怎么打的呀?”“这个礼拜凡卡还挨了一顿打呢,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说的真不错。你们说,凡卡的学徒生活痛苦不痛苦啊?”这样的提问设计缺乏力度,学生无须思考,无须潜心读书,张口就答,闭口能和。如果改成“读了凡卡挨打的片段,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了这样的画面,你想对凡卡说什么,想对大家说什么?”这样的提问设计,课堂效果就大相径庭了。

2、忌单纯式。

也有的教师害怕课堂提问出现冷场,耽误课堂时间,总是单纯提问几个学生,希望课堂提问顺利进行。岂不知,这样做,热了少数,冷了多数。长此以往,多数学生发现了奥妙,知道提问与己无关,积极性受挫,主动性淡漠,人为地造成两极分化。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入选要不拘一格。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差等生。总之,课堂提问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启迪,要使人人主动进取,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3、忌盲目式。

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从收听反馈信息到讲评,都要心中有数。课堂提问是师生双边活动,既要考虑问题选择最直接为讲授内容服务,还要考虑问题的难易适当,具有启发思考价值,让学生按照一定逻辑连贯性把知识和思维推进到更高的认识,更新的结论,同时还要注重提问的技巧和艺术,对不同类型的提问,什么时候发问?问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够”的火候时;怎样发问?设问、自问、反问交错进行;问谁?优、中、差面面俱到;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特别是课堂应变提问,更应该有的放矢,绝不能随意发问,仓促上阵。

4、忌惩罚式。

课堂上难免有个别同学开小差,如做小动作或偷看其它书籍,教师切不可借提问来进行惩治。这样提问往往是无效的,学生明明上课做其它事,心无二用,原本就没把知识听进去,甚至连提问什么也不会知道,肯定出现冷场,造成僵局。如果这时教师再热嘲冷讽几句,势必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好事变成坏事。我曾在课间听到过一些学生私下谈话,“哎,我今天上课开小差被老师逮了个正着,他借提问来为难我,出尽了我的洋相。”此法实在不可取,人人都有一颗上进心,学生尽管有错,但可以采取提醒暗示的方法来制止他们的不良行为,这样的教育效果更为人性化、智者化。

5、忌有头无尾式。

课堂提问是落实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即时反馈的一种方式。如果只管提问记分,不管效果如何,这就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意义。

因此,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首先我们应该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在设计问题时结合学情与教情,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原则。

1、首要的是课堂提问必须新异,具有趣味性。

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钻研课文。当学生寻求到答案以后,就会为获得新知识和能力而激动、振奋,为探索和创造的成功感到愉快。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

2、课堂提问要以一当十 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原则中明确指出了课堂提问的四个基本作用,即评价学生、检查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为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的针对性。出发点就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二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教师不应离开教学目的,节外生枝提出一些又偏又怪的问题,把教材内容搞得支离破碎,更不应该突然冒出一个与教材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难题,去惩治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打乱教学的和谐节奏。所以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应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如《小珊迪》一文的教学提问我是这样设计的:(1)小珊迪在临死前最挂念的是什么?(2)他伤得这样重,为什么还挂念这些呢?学了这课,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教育?这样的问题把本课的重要情节显示出来,使学生深入地思考,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小珊迪是一个既诚实又善良的穷孩子。突出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又教育了学生,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3、提问应有助于学生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提问要重现迁移,利用已学知识去阅读新的文章,利用阅读知识去写作,利用已具有的能力去想象、创造,举一反三,扩展知识领域,所以还要编排一些迁移性的联系实际的问题,避免在课文的细节上纠缠不休,絮叨个没完。例如在教《项链》这一文时,可以提问:“女主人公在得知花了十年的心血偿还的项链是假的以后,她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

4、课堂提问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思维,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避免多而杂的问题分散学生的整体思维。

学习文章要从整体着眼,感知整体,把握主要事件和人物及主题思想。局部的精读,也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整体。整体理解是基本目标,提问必须围绕这个目标,而纷繁琐碎、零打碎敲的提问则偏离或失去了目标。学生思维也是一个整体,是由观察感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想象联想、比较辨别、推理等思维形式和过程组织起来的。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我在教学时避轻就重,全文的学习紧紧围绕一个问题“你能结合课文说说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里吗?”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

5、在关键内容处提问。

所谓关键内容,即是对教材全文起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关键人物、题眼.等地方。如在教《狼牙山五壮士》,我从题眼“壮”字着手提问,为什么是“壮士”不是“战士”?有些作者在安排人物时总会穿插关键人物,这些人物有的是主要人物有的是次要人物,在具体文章中,关键人物起的作用不一样,如《全神贯注》一文中,茨威格是个不起眼的人物,但是我们仔细读课文,他却对全文有着穿针引线的作用,通过他的所闻所见罗丹全神贯注的品质及工作态度才一一表现出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探究罗丹品质的时候也探究茨威格的品质,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怀着探究的心态可以更好的去掌握课本中的重要知识。

提问手段本身,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课程进行及时的消化,认真复习。提问的效果则又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对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得到了肯定和强化,回答不对的,就能及时调整改变有欠缺的认识结构。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对回答好的每一句问话,教师、学生都伴随着进行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都应公开进行评价。

课堂提问的教学反思 篇5

我并不反对问答法,相反,精巧的提问是点亮学生智慧之花的火种。课堂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较普遍、功效较显著的教学手段。它在揭示矛盾、引起思考、判断是非、唤起注意、确定导向、交流信息、调节教学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作用。为了克服以前“满堂问”的现象,真正发挥提问的语言效应,我们必须切实弄清课堂提问的要求,讲究教学提问策略。这主要有以下三个

方面:

一、从理解课文角度看,要抓住要害,简化提问。

要把语文阅读课上成语言思维训练课,须把用于提问的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做到问之必须,弃之不行。因此,需深钻教材,抓住要害,精选问点,并使提问体现出“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回环,发挥理解课文内容

和挖掘语言因素的双重功效。

课文中的要害,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

1、关键点。大致包括:

(1)、教材的重点。这往往既是文章重点,又是训练重点,于此处设置疑问,要求教师不仅要准确地理解课文,而且要紧扣教学目的,巧妙地处理教材。

(2)、文章的点睛点。也即课文内容和中心的聚焦点。这种点睛之笔,往往有窥视中心、统帅全文的艺术功用,可以使文章的外部结构交织缝合、内部意义脉络贯通。因而于此处设置问点,自然有助于辐散沟通,把握意旨,理解主题。

(3)、作者的动情点。也就是作者感情的爆发点,情与景的焊接点,同时也是意境的落脚点。于动情点处设问,有助于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体会文章的情感意境。

2、疑难点。对课文的疑点设问,自然无需多说。文章的难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类的,常常需要疏解性提问来解决问题;一是课文理解类的。

需要有的放矢,巧设问点,通过答问和归纳来解决问题。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 篇6

----听“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心得体会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的,是传授知识的媒介。今天听完马龙老师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报告,感触颇深。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

然而,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

一、内容简单、时机不当、缺乏开放性、只针对少数学生、缺少反馈评价等。这些不足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精心设计提问内容

设计恰当的空间是有效提问的基础。有一位学者曾说过:我们提倡“大问题”(要有一定的空间),是从发展学生的思考出发的,我们又要善于设计恰当的问题空间(要有一定的指向)是从小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0分钟的限制出发的。这就是说“大问题”,首先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其次“大问题”也必须是指向明确的、它的提出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中,问题“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还有一个有趣的规律,请大家观察课本中的四个比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一方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个大问题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或方法,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解决。另一方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向性,问题直指“两个内项”、“两个外项”的规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直奔“主题”,产生思维碰撞,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从而确保有效教学时间的利用率。

二、准确把握时机是有效提问的关键。

在恰当的时候提问,实际上起着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课堂提问时机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教师应注意提高提问的有效性,遵循提问的时机,并在提问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富有思维含量是有效提问的保障。

课堂提问,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开启学生的心智,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课堂提问,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也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体现出启发性和挑战性,能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那种“听明白了吗?”、“是不是?”、“同意吗?”等简单并机械的问题,表面上看师生互动、活跃流畅、热热闹闹,实际上思维含量低,多数学生并未深入思考,只是随声附和,难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和认知的参与。因此我们培养学生不盲从,善于检查评价,善于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良好品质,使课堂生成自然、深刻、精彩、有效。

数学教师启发性提问方法研究 篇7

笔者从本地不同层次学校中选择了9位不同年龄阶段和教学风格的教师, 针对他们课堂上的启发性提问进行个别访谈, 并对访谈情况作了一些分析。

一、教师基本情况

二、调查内容状况

1. 教师提到的一些启发性策略

教师们都认识到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思考, 激活学生探究的热情与欲望,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对如何通过提问去启发学生思维以解决问题, 各个教师在访谈中都谈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方法, 现整理如下:

T1:解决这类问题用什么方法?在什么条件下用这种方法?然后问:能否归纳出一般的方法和步骤?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T1:我还经常把学生做错的题拿出来, 让其他学生看看, 分析这样做错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

T2:这道题和哪个问题相类似?要注意什么?

比如, 在《代数》的教学中, 我提问:设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那么-p是-q的什么条件?设-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那么p是q什么条件?我利用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关系来“声东击西”式提问, 提醒学生注意在解题中利用好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简化审题。

T3:我一般带领学生先读题, 问他们能不能读懂题目, 和他们一起分析题目条件, 看有没有隐含条件在里面。

如在《代数》的教学中, 我通过实际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先引导学生读题, 挖掘题目中隐含的数学信息, 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然后指导学生将实际“约束条件”进行转化, 进而针对得到的结果进行求解。

T4:从某一条件入手, 由条件想到什么?还有从结论入手, 由结论能想到什么?也就是带领他们执果索因或由因到果。还有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点和某一个问题发生关联。

T5:常规的方法中, 分析法用得比较多, 即执果索因。按照波利亚的解题四步, 我把它理解为, 第一个主要是审题, 知道要干什么, 然后计划怎么做, 这个问题和学过的问题有什么联系, 然后就是解题。

T6:我觉得代数的题目, 主要从结构上去启发, 几何题目则从图形上。

T7:一个题目拿到手, 有哪些关键语句, 怎么转化, 引导学生想是哪块的知识, 针对这些知识一般用什么方法?

T8:启发策略?没想过这个问题。

T9: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路子进行下去, 直到碰壁, 然后让他自己去比较, 优化解题策略, 当然这里要舍得花时间。比如在《几何》的教学中, 经常是学生设想的思路很好, 但是真正做时才发现很多运算非常烦, 甚至根本就进行不下去, 这样他就产生了寻找其他方法的需要。

根据教师的访谈, 我把教师提到的启发策略整理如表2。

这几位教师都没有提到反思或推广的启发性提问策略, 即便教龄较长、教学经验丰富的T5老师提及波利亚的解题四步, 也仍把启发的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拟定计划阶段和实行计划阶段, 而回顾阶段则以了解学生的想法为主。

2. 教师在启发提问中的困惑

在谈到提问遇到的最大困难和困惑时, 教师普遍的困惑都集中在“启而不发”。

T1:提出问题后, 学生回答的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然后怎么引导出正确的回答。还有, 有时候你不知道他讲的是什么东西, 不知道他怎么会那样想。还有就是不知道启发性提问用什么方式问, 在哪个地方问。

T2:拿到一个题目, 学生没见过这种题型, 而且不是常规解法, 这时候不知道该怎样引导他, 启发他, 找不出更好的提问方式, 有时候自己也很难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想。

T4:确实有困惑, 有时候问题问出来, 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答, 你想让学生往这个路上想, 结果学生答得完全不着边际。还有就是如果问得太简单, 学生马上就答出来了, 好像不需要问, 但是又觉得有必要去问, 不放心。比如我今天上课问的什么是倾斜角, 这个提问要不要问, 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不需要的, 但是问了以后, 发现学生答不出来, 这能不能算是提问的困惑呢?感觉到问题太简单, 却不能不问。

T5:以为这个问题启发得很到位了, 他 (学生) 还是不明白。

T6:提问的“度”很难把握, 有时候问题涉及的空间太大了, 但如果空间小, 又没有太多的悬念。

T7:在提问的措辞和语言组织上把握不好。

T9:提的问题太不清楚, 设计上有问题。

可以看出, 教师虽然知道一些启发的策略, 但对启发的效果、对如何解决启而不发、对把握启发的“度”还是有不少教师不太有把握。

三、结果及原因分析

针对上面教师所提到的困惑, 笔者尝试分析造成困惑的一些原因。

1. 启发提问的策略不够科学

在和教师的访谈中发现, 大部分教师提问的策略不够精准, 尤其是缺乏解决启而不发的有效措施, 教师一般只能采取以下的措施。

T7:我会把题目的思路告知学生, 让学生写具体的解题过程。

T6:有时候看启发不出来, 就自己讲了。

T4:看到学生回答不出来, 就只能“自问自答”了。

2.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

调查发现, 许多教师对增加提问等待的时间感到困惑。原因在于教师有来自高考成绩、维持课堂教学进度和学生注意力等方面的压力, 教师担心等待时间太长会影响教学进度或者失去对学生注意力的控制。这些困惑和担心在教师的访谈中也常被提及。

T3:其实我很少提问, 因为时间不允许, 我也知道提问是好的, 但提问会花时间, 我怕不能完成进度。

T6:课堂上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探索。

T9:启而不发时, 如果有人听课, 我会非常着急, 怕完不成教学任务。

四、反思及启示

在新课程理念下, 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 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 要重视对学生认知过程的研究, 在实践中探寻切实可行的启发性提问方式, 通过教师高质量的启发, 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感。同时, 在实践中也要不断加强自我反思, 增强提问的技巧和艺术, 促使学生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 从而通过他们的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梅.当代数学“双主体”教育价值观探索.教学与管理, 2008 (11) .

[2]李碧荣, 崖榕枝.谈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1 (9) .

[3]孙泽瀛.数学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启发.数学教学, 2005 (7) .

[4]王秋海.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技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6]徐利治.数学方法论选讲.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运用启发式提问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篇8

关键词:启发式;提问;英语课堂;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218-01

课堂提问在英语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问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思维模式的训练。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旨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更有效运用启发式的提问进行探讨。

一、启发式提问时机的把握

启发式提问有其特殊性,其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并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把握以下一些时机十分重要。

1、导入新课新知识时进行启发引导式提问

在新课标英语教材中,书本都采用了10—15个单元的编排方式,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包括新的topic和function,因此在新知识开始前,我们能够运用一些设问等启发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新单元开始时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为此,我们也要对班级整体同学的心理、爱好各方面着手,设置好问题。

2、课堂中新旧知识联系处提问

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的过渡衔接是否自然,就直接影响到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是不是会产生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这时候,适当的设计几个启发式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完成这个过渡,就很好地避免了教师强行扭转教学环节而使得前后脱节,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

3、教学的重难点处提问

在英语教学中一些语法规则往往有一些特殊性,这就使得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产生了一些困难之处,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也特别容易产生错误,这时适时的采用一些启发式的提问往往就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启发式提问的策略

启发式的提问讲究的是时机,什么时候问很重要,但同时,我们也得注意应该怎么问,提出的问题,要因人而异,要问得开窍、问得“美”,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这就需要我们在准备启发式问题的时候注重一些策略。

1、设计提问的难易,根据梯度原则来直接诱导

由于缺乏外部环境,课堂教学是当前中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目前我们普遍存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我们也就必须精心设计提问,使优、中、差学生都可以获取所需信息,起到“优生能吃饱,差生能吃了”的良好作用。比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的对话时,我先在黑板上展示了部分明星的生日以及年龄,然后就学困生开始提问:“How old are you?”,“Are you 13 years old?”“When is your birthday?”等容易回答的问句来让其回答,引起他们的关注而不至于走神,再紧接就让他和同桌进行对话练习,着重操练:“How old is he?”,“When is his birthday?”通过紧密的提问来启发中下水平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让其明白怎么样去问答这一类的问题,若是答案不理想,可以通过让优生来回答这些问题,达到引导的目的,最后再通过相互的练习去巩固这一知识。

2、无中生有,曲径通幽

当学生在觉得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适时的用揭疑式提问,促进学生思考,在学习Huaxing Clothes Store SALE!这篇文章时,学生读完文章后,很少提出问题,这时我就开始问学生为什么价格前面都是介词for,为什么介词in明明是表示“什么里面”,而这里却放在了颜色的前面。通过这样的提示让学生在疑问中提高。相反,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便应当旁敲侧击,让学生能够自己积极地去探索和解决。很多七年级学生在实际使用当中总是分不清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区别,我便在课堂上叫了一位经常犯这个错误的男生对他说:“你的真帅!”,很多同学一下子明白过来了说:“是你真帅!”,然后我再次问道:那么我们应该说“You are handsome”还是“Your are handsome”,很多同学立刻就得到了正确答案。

三、提问中注意的问题

启发式提问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是妙用无穷,但我们也必须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我们要注意使用的频率,启发式的提问关键在于让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思考解决问题,过多的使用容易让学生处于不断思考中,造成其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产生疲劳感,从而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反而破坏了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其次,问题要能从学生实际出发,体现真实。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设置的问题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那么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还能够提高其学习兴致。最后,在提问中,我们应当把握好节奏。

总的来说,启发式提问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这一方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当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便有待我们去继续摸索。

参考文献:

[1] 韩英.谈英语口语课堂上的启发式教学.黑龙江教报,2004,(2):103-104.

[2] 陶行知全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4):22.

[3] 冯克诚、于明.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4]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机械教学的课堂提问艺术 篇9

关键词:机械教学、课堂提问、作用、种类、原则、艺术

课堂提问又称“设疑”,它是熔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炉的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当今国内外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给课堂提问的一定程度的重视,都在追求提问艺术的完美,乃至出现了提问为核心的“问题教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西方学者德加默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观点虽有点偏面,但反映了教师课堂提问的技巧与质量在很大适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从事机械专业的各专业课教学十多年,对机械教学中课堂提问有一定的认识、实践和体会。

一、课堂提问在机械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提问是师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思辩能力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因此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具有以下作用。

1.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具有吸引作用,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职高学生跟普高学生相比,相对来说“双基”较差,尤其是机械专业的学生。上课时,好多学生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被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所吸引。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有时还可以将无意注意诱导到有意注意上来,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结合。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讲、思索,学好机械专业课就有了基本保证。

2.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具有激发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加涅指出:“离开了学习者的动机……不能引起学习。”同样,离开了教师的激发,动机只能处于潜伏状态。当一个人具有一定的动机时,人体内必然出现一种张力系统。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触及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这样,就会使学生精神振作,迫使学习者追求问题的解决。这种由提问而引起的张力移动,就是动机的激发。例在高职班《机械制图》组合体的一节复习练习课中,先利用Authorware多媒体展示一组根据两个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如下图)。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一题。并提出以下问题:(1)先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分析这些组合体由哪些基本形体组成和两个视图上的各线面的含义。(2)然后想象出物体的形状。(3)借助已知视图,利用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补画出第三视图。……

3. 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具有定向作用,可以诱导学生展开定向思维。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时,教师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开动思维机器去主动寻求答案;当学生思维方向不明确时,教师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可以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被认知的对象,使学生沿着一定的方向去思考;当学生的思维积极向前推进去攻克难关时,教师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开辟新的蹊路,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产生顿悟与突破;当学生要对思考过的问题进行整理时,教师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将思维进行有条理的收拢,得出圆满的结论。这样,富有艺术性的提问,促使学生的思维按:“启动—定向—活跃—收拢”的方式进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

4.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具有诱导作用,可以诱导学生深刻理解教材。

“夫子循循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的称赞。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学生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之。”可见,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给学生指明清晰的思路,并诱导学生按照这一思路,自然地深入到教材中去,从而形成“教师循循善诱于前,学生孜孜以求于后”的教学局面。

5. 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具有强化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机械专业课教学中通病之一是没有重点、难点,平铺直叙。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可以强化重点和分散难点,使教学跌宕起伏,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印象,巩固所学知识;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还可以通过师生对所提问题的求解,强化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6. 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具有反馈作用,可以促使教师适时地调控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日常生活情况,或检查学生对过去已学知识的感知、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或变革内容,或调整进度,或改变教法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发展,同步运行。

7. 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具有实践作用,可以为学生创造展示才智的机会。

学贵有疑。有疑,就会积极思维,努力探求;明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了语言表达的机会,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提高。不仅如此,学生通过明疑,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其进取精神会得以提高。此外,学生通过明疑,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二、机械教学中提问的种类。

在机械各专业课教学中,提问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不同的种类,结合当前机械各专业课教学目标的实践,依据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方法,可以把提问分为以下几类:

1.回忆性提问

主要是使学生联想所见所闻的事或回忆已学过机械知识。教师经常用到的关键词是:“什么是”、“写出”、“说出”等。如(1)回忆日常经验。例在《工程力学》“力矩和力偶”这一课题教学中,“我们用手转动门进行关门或开门,手作用在门的什么位置,小臂与门的相对位置如何?”(2)要求是与否的问题。例在“力矩和力偶”这一章复习课中,问“力矩和力偶矩在平面力系中作为标量还是作为矢量,正负号规定是顺正还是顺负。”(3)概念、规律、表达式、单位、常数等的回忆问题。例“什么是力偶”。知识水平的提问是最低层次、最低水平的提问,它涉及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回忆。

2. 理解性提问

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至今已学过的知识,领会技能要领。可用来帮助学生组织所学知识,弄清它们的含义和之间关系。对理解性提问,常用的关键词是:用你自己的话叙述、比较、说明、对照、解释等。如(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退火与正火的主要区别,各应用在什么场合。”(2)让学生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你能讲述一下钢能进行热处理的根本原因和热处理三个阶段的意义吗?”(3)对比。“试比较共晶转变和共析转变异同点?”(4)说明。“请说明简化后铁碳合金相图主要的特性点和特性线的含义。”理解性的提问,除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所学的知识,能比较或对照事项的异同外,还要求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学生要正确回答此类问题,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

3. 应用性提问

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些工程中问题。可用来鼓励和帮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于实践精神。应用性提问,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应用、运用、分类、选择、举例等。如运用右手法则和右手螺旋法则判断蜗杆蜗轮的旋转方向和旋向;举例说明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运动特性。应用性提问,要求学生把所学的某些知识应用于某些具体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选择,以确定正确的答案。或从某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基本原理。

4. 分析性提问

主要是让学生透彻地分析理解,推断事物或现象的动机与原因,授引有说服力的例子支持自己的观点。分析性提问,教师常用的关键词:为什么、什么因素、证明、分析等。如为什么说麻花钻的切削部分由五刃六面组成;分析说明刀具五个主要角度的变化对切削加工的影响等。对于此类问题,要求学生有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资料和现象以确定原因,进行推论或得出结论。

5. 综合性提问

主要是让学生寻求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可用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一种新的或有创造性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关系。综合性提问,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预测、如果……会、鉴别、总结、论述等。例如:假如物体间不存在摩擦力,世界将会怎样的?总结提高机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措施。论述使用中心架和跟刀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综合性提问,考察的是学生对某一课题或内容的整体性理解,要求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这类问题最有利培养学生思维的多维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6. 评价性提问

主要是让学生寻求评价。可用来帮助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判断材料或信息的价值。教学中常用的关键词是:判断、评价及你对……有何看法等。如(1)要求学生判断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问题。“你谈谈在解决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问题时,试分析比较几何法和解析法的优缺点。”(2)要求学生判断思想价值。“你认为刚体、质点和平衡等力学模型,反映了什么科学思想。”评价性提问,要求学生对一些观点、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判断与选择,也要求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机械教学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提高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日本,一些教育家把课堂提问分为“重要的提问”和“徒劳的提问”,并认为“重要的提问”具有以下特点:①表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②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的发展相适应;③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④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多个具体目标;⑤富有启发性,并能使学生积极思维。“徒劳的提问”存在以下通病:①目标不明确;②零碎,不系统;③无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的能力大小;④用语不妥,意思不明;⑤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没有间隔和停顿。在机械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使每课提问都成为“重要的提问”,教师必须遵循课堂提问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

1.紧扣主题,富有层次性、逻辑性的原则

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课堂提问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紧扣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成一个个递进式的问题,诱使学生一步步地深入下去。例如,教学中可以先设问,诱导学生;再反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方向;最后又进行到追问、深问,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化、提高。习题的提问,更要善于沿着一条思路,培养学生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例举李世维主编《机械基础》§4-1钢铁材料教学中,按照“分类→典型钢号→主要用途→性能要求→化学成分特点→热处理工艺特点及相应组织”这一主要线索来提问,运用归纳、小节的方法去梳理、概括、归纳各部分内容,将分散的内容集中、繁杂的内容高度概括,以达条理、系统、精练又便于记忆的目的。

2. 启发和激励学生思维的原则

教师要根据机械各专业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课堂教学的阶段性,善于不失时机地安排提问。要抓住知识的疑难发问,以便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要抓住知识的模糊点提问,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和形而上学的认识转化为全面的、辩证的认识结构。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善于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的思考题迫使学生思维,使学生问有所思,思有所得。

3. 问题精炼、明确的原则

教师提出时语言简练,题意要明确。为此,教师必须从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切不可灵机一动,信口设问。但又不能完全拘泥于原设计,要根据从学生中反馈来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变通,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量力性原则

授课中,教师要以实验现象或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选择一个“最佳的智能培养高度”进行设问,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思索后能够回答,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选择提问对象时,也要注意层次性,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5. 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原则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以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提问时态度要亲切慈祥;要有民主作风;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对答错者要鼓励,有创见要赞扬;要善于用夸张的语气和鼓励音调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要组织学生仔细倾听回答,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确认和修正。教师提问应持乐观态度,要充满信心,使学生从教师愉悦的态度中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教师还可以通过变换自己在教室内的位置同学生进行交流,以达到最佳的对话效果。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由于教师教学艺术风格各异以及教学对象的不同,课堂提问也无一定之法,全在教师用心而为之。

参考资料:

1. 施量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上一篇:盘点最适合考公务员的四大大学专业下一篇:教育扶贫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