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江的古诗

2024-09-08

关于长江的古诗(精选8篇)

关于长江的古诗 篇1

【江上曲】

易阳春草出,踟蹰日已暮.

莲叶尚田田,淇水不可渡.

愿子淹桂舟,时同千里路.

千里既相许,桂舟复容与.

江上可采菱,清歌共南楚.【出处】:中华诗词-南北朝-谢眺

【咏怀】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出处】:中华诗词-魏晋-阮籍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杜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1]

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

唯见长江天际流.[4]【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李白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1]【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刘长卿

[关于长江的古诗五首]

关于长江的古诗 篇2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经济实力最强、产业规模最大、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之一, 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同时, 长江三角洲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 因此“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这一论题的研究对于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

二、旅游产业集群的涵义及相关界定

根据波特教授的定义, 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 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 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它侧重于观察分析集群中的纵横交织的行业联系。

旅游业是指直接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的总称。旅游产业是指旅游业和为旅游业直接提供物质、文化、信息、人力、智力、管理等服务和支持的行业的总称。旅游产业所包括的行业涉及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众多行业。

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 学术界尚无定论, 目前比较常见的论述在国外, 例如Twan Huybers和Jeff Bennett的文章认为集群的概念适用于旅游目的地, 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定义是“围绕特定的自然或人工吸引物而集中分布的产业集群”。La Trobe大学的Julie Jackson用实证的办法, 研究中国的区域旅游中旅游圈对中国旅游经济的影响, 运用旅游集群的战略, 来提高中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旅游竞争力。

在国内, 较早提出旅游产业集群定义的是宋振春、陈方英、李瑞芬等人, 他们提出旅游业是由绝大多数原先已经存在的独立行业围绕旅游活动重新组合起来的新的集合体。上海交通大学的刘恒江博士依据波特教授的产业集群理论, 将旅游产业集群界定为, 大量与旅游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 并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此外, 有学者用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来进行定义, 从不同层面来反映旅游产业集群。如, 邓冰认为, 旅游产业集聚是指旅游核心吸引物、旅游企业及旅游相关的支持企业和部门, 彼此存在密切的经济联系, 在一定地域空间内集中并协同发展。尹贻梅、刘志高则将旅游企业集群界定为:聚集在一定地域空间的旅游核心吸引物、旅游企业及旅游相关企业和部门, 为了共同的目标, 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协同工作提高其竞争力。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本文尝试对旅游产业集群进行定义:旅游产业集群是指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 基于旅游业的经济关联, 由数目众多、彼此间具有分工合作关系、不同规模的企业以及对其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各种机构等行为主体在特定空间上的集聚, 形成的一种具有网络形态特征的中间性组织。

三、长江三角洲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长江三角洲概念范畴也有所不同, 本文选定从城市经济概念来定义长江三角洲 (下称长三角) , 是指苏浙沪毗邻地区的16个市组成的都市群。长三角城市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

(一) 优势

1、资源优势

旅游资源类型齐全, 品位高。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国家4A级旅游区 (点) 共计117个, 占全国4A级旅游区 (点) 数的14.9%;中国优秀旅游城市35座, 占全国总数的12.9%, 并且与其他省份相比, 其资源集中程度高。自然旅游资源以水域风光类为主, 人文旅游资源以“古都名城、名园古镇、吴越风韵”为代表。

2、经济优势

以上海为龙头, 江苏沿江8市和浙江环杭州湾7市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 是世界公认的第六大都市圈, 也是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龙头之一。

3、区位优势

长江三角洲地处太平洋西岸, 我国东部沿海中部, 扼长江入东海的出海口, 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身, 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交通便利。

4、社会优势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缘相近, 人缘相亲, 历史文化相通, 这种区域认同感成为长江三角洲旅游“团结”的内在动因。2001年5月, “长江三角洲十五城市旅游合作会议”在绍兴召开, 这是历年来长江三角洲十五城市经济合作会议中第一次以旅游为主题。

(二) 劣势

1、经济因素

尽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优势明显, 但区域内各城市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十分突出。纵览长江三角洲, 沪宁和沪杭甬形成的“Z”字形地带 (南京、扬州、镇江、常熟、苏州、上海、杭州、绍兴、宁波等9个城市密集地分布在一个Z型带上, 这个地带称为中国的“Z型黄金旅游带”) 属经济高地, 苏中地区和浙北地区则是经济谷地,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限制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 无法形成真正有效的集聚。

2、产品因素

区域旅游产品合作的开发以观光型为主, 产品单一, 结构不合理。随着旅游主题多极化的发展, 旅游产品的多源性成为趋势, 因此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的简单组合将不利于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

3、市场因素

长期以来, 为增加外汇收入, 发展国民经济, 我国对国际旅游市场的重视超过国内旅游市场, 长江三角洲地区也不例外。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针对这一市场的旅游产品开发深度还不够, 还需进一步设计与完善丰富合理的旅游线路。

4、行政体制因素

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分属江浙沪三省市, 行政隶属关系复杂, 其旅游发展各自为政, 旅游资源也被条块划分, 无法以市场为主导进行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区域旅游优势得不到体现。

(三) 机遇

1、时代机遇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着高速的发展速度, 旅游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中国在2004年被全球知名的旅游传媒TTG (Travel Trade Gazette) 评定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最具吸引力、发展潜力最大的旅游经济区, 旅游业的发展也同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机遇。

2、会展机遇

长三角地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发达的经济水平, 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国际会展中心之一。2010年上海的世界博览会为长三角旅游产业集聚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据测算:2010年, 预计有1.4亿人次的国内外游客到上海旅游, 有7000万人次光临世博会场馆, 创世博会参观人次历史纪录。

(四) 威胁

1、国际市场竞争

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与旅游发达国家相比, 在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旅游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仍处在较低水平, 与此同此, 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在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吸引欧洲及美洲等远程游客,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2、国内市场竞争

继长三角旅游经济圈出现后, “9+2”的泛珠三角发展构想正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京津唐区域一体化合作已提上日程, 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一体化和辽沈板块等区域联合正在加速。

总结长江三角洲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 我们将各要素归纳在下面的表中,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SWOT分析, 具体措施见表1。

四、长江三角洲旅游产业集群的组织架构

(一) 长江三角洲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框架

旅游产业集群网络不仅指基于旅游业关联关系而形成的生产网络, 也指活跃在旅游产业网络内的各类行动者/个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结合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与上文的分析, 本文构建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框架 (见图1) 。

(二) 长江三角洲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分析

长江三角洲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结构蕴含两层网络:生产网络层和社会网络层。生产网络层是旅游集群网络结构的内核, 以旅游业与配套企业的经济联系或以跨产业进行产品创新、经济合作为体现形式:社会网络层是集群网络结构的外层, 为生产网络层提供技术、知识以及公共服务和规制等。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3.

[2]张陆.旅游产业内部的行业层次结构问题研究[J].重庆工商学报, 2001, (6) :21-24.

关于长江的古诗 篇3

旅游线路统筹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一种操作系统理论与工作机制,即根据旅游产业的功能综合性和产业互融性特征,按照旅游产品依线路而形成的规律,以打造和推出旅游精品线路为核心,整合沿线各种资源和要素,形成要素产业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旅游发展态势和格局。其主要实践内容包括:整合线路沿线一切可整合的力量及相关的资源、要素,推动旅游产业打破行政管辖限制,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发展。从宏观角度来说,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域旅游发展的一种方法论和认识论;从中观角度来说,它是一种旅游学操作系统理论,是指导区域旅游发展的运作机制和工作方法。

长江三峡是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也是我国重点打造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三峡工程建成,三峡旅游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三峡旅游面临新的整合;重要的是,三峡旅游业的发挥还涉及三峡库区移民稳定、库区经济发展、库区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复杂性、特殊性。因此,三峡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能否对三峡区域旅游进行有效整合已经成为制约三峡旅游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旅游线路统筹这一新的系统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于打造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以及促进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长江三峡旅游线路统筹发展的必要性

1.三峡旅游资源的连续性

区域旅游发展必须符合旅游产品形成规律,这是“旅游线路统筹”模式的一个基本原则。长江三峡是我国典型的峡谷型景观,它以其壮丽秀美的峡谷景观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既存在自然连续性,又存在人文连续性,三峡旅游线路的核心区域——鄂西、渝东三峡区域旅游统筹整合是旅游产品形成内在规律的要求。

2.三峡旅游整体形象的需求

旅游主体对目的地的选择有强烈的心理趋向性,旅游形象设计使旅游地政府和公众对本地旅游的资源核心、产品定位和发展目标有更清楚的认识,使旅游地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以鲜明的姿态出现在旅游者面前。因此,树立统一的、鲜明的三峡旅游形象对未来三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培育区域性旅游产业集群

区域旅游发展必须与相关产业体系协调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下,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相生相融,相互促进,产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因此,发展区域旅游不能单独地就旅游发展旅游,必须从满足需求的创意角度,整合区域内产业体系协调发展。三峡旅游业旅游产业化程度低,旅游业的拉动效应、“乘数效应”以及与其它产业的互动效应未能很好产生,大旅游格局尚未形成。我们应该加强区域旅游产业整合,充分利用三峡各地资源优势进行资金、物力、人才资源的整合,互通有无,共同赢得市场,做大“三峡游”,追求三峡游整体效益的提高。

4.三峡旅游的特殊性

长江三峡旅游在管理上的行政分割性,三峡库区移民的稳定性,库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种种问题都使得长江三峡成为一个极其特殊的旅游风景名胜区。长期以来,长江三峡风景区的旅游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区域旅游整合也缺乏实质上的进展。要将这样一个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的风景名胜区建设成具有统一形象的、健康发展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统筹的方法论对于指导三峡区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长江三峡旅游区域统筹发展的基本态势

2004年9月6日,鄂、渝双方签订了具有重要意义的“1+3”协定,即两地政府《关于长江三峡区域旅游经济合作协议》;两地旅游局的《关于加强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协议》;两地旅游质监部门的《关于长江三峡区域旅游质监与执法合作协议》。自此,三峡旅游区域统筹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此之后,国家六部委联合委托北京大学编制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于2005年1月正式出版。该规划以大三峡区域旅游资源为基础,构建了“两极、三轴、三区、四带”的新三峡旅游格局。指出重庆、宜昌是新三峡旅游发展的两个重要的增长级,指出了三峡区域旅游统筹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鄂、渝两地建立围绕三峡区域旅游统筹发展建立了旅游投诉一体化制度、联合执法制度、联合培训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联谊会制度等一系列的旅游合作制度;组建了各种旅游行业协会和三峡旅游联合体等机构组织;采取联合执法、统一票价、共同营销、整合开发等各种手段加强三峡区域旅游整合发展。

近年来,三峡区域旅游统筹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在三峡游宣传营销上改变了以往的各自为政,互相竞争的宣传方式,而是树立整体观念,共同打造三峡旅游的整体形象。尤其是鄂渝两省市合作举办三峡国际旅游节,对于打造长江三峡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整合区域旅游资源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2.由当初“1+3”协议的概念性规划逐步落实到各项具体行动中,如整合出重庆-宜昌-重庆(渝宜渝)、宜昌-奉节-宜昌(宜奉宜)、万州-宜昌-万州(万宜万)等旅游航线,并对游船进行合理配置。开发出兼顾水上与上岸观景的水路联运旅游产品,迎合了现代人的旅游心理;三峡区域旅游联合开展质量监督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3.旅游产业链整合初见端倪。在区域旅游统筹发展大背景下,三峡区域旅游企业树立了通过联合经营,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意识,形成了建立跨区域旅游企业集团的良好开端。如长江三峡有关港口强势介入旅游市场,将港航资源、景区资源和数百家旅行社市场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虚拟企业或组建经济实体,出现了港、社、船、景四位一体的经营模式。

旅游线路统筹发展的目标是以打造和推出旅游精品线路为核心,整合沿线各种资源和要素,形成要素产业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旅游发展态势和格局。尽管近年来三峡旅游整合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旅游线路统筹发展的总体目标来看还存在差距,许多合作行为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以资源、资金为纽带的实质性合作还比较缺乏,因此,在旅游线路统筹方法论的指导下找寻长江三峡旅游统筹发展的正确途径显得十分必要。

三、长江三峡旅游统筹发展的对策

旅游线路统筹作为区域旅游发展的运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一个主题,即以某个主题的旅游线路或旅游目的地为核心;三个主体,即政府、企业和居民,构成区域旅游发展的实施者和参与者;三个板块,即旅游景区、旅游城镇和旅游通道,构成区域旅游发展范围;三个层面,即旅游形象、旅游内容和旅游功能,构成区域旅游发展内容,最终实现是推动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

1.统一旅游规划

长江三峡区域旅游统筹发展应该制定统一的区域合作纲领或规划,作为整个区域旅游发展的指导。从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行业管理两个方面制定具体的合作制度,“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建设开放、统一的三峡区域旅游市场。此前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可以作为一般性的指导文件,但对于三个板块——旅游景区、旅游城镇和旅游通道的统筹设计论述不多,这些方面的缺憾需要新的规划给予补充完善。

2.旅游产品整合

长江三峡虽然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三峡旅游一直缺乏高质量的、具有市场美誉度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三峡旅游严重依赖于外在因素三峡工程的建设,而作为三峡旅游业自身“内力”不足。三峡地区的旅游景点虽然较多,但大多数规模较小,品位和档次较低,留不住客,同时景点与景点之间联系不便,未能形成“规模效应”。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人们认识到了三峡旅游必须在“大三峡”理念指导下,大力进行三峡地区旅游产品整合,其核心是鄂西渝东地区的旅游产品的整合。

区域旅游产品的整合有两种思路:把相同的产品串联起来,把不同的产品组合起来。以“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原则,使三峡旅游产品向多样化、专业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

3.旅游整合营销

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模式共同营销,整合三峡区域资源、资金、人力、物力,搭建统一宣传平台,塑造三峡旅游整体形象。三峡旅游的宣传口号定位成“巨变的三峡,永恒的遗产”更能体现新三峡的特点,更富有号召力。

4.统一旅游管理

统一管理机构。旅游线路统筹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是政府的职能之一,但由于长江三峡的行政分割性,因此,建议成立统一的长江三峡风景名胜管理委员会,以行驶跨行政区的旅游管理职能,这一点对于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的统筹发展尤为重要。

在统一管理机构领导下实现统一旅游执法,统一服务标准和质量标准,统一导游词,取消地域限制等手段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目标。

5.创新管理机制

描写长江的古诗 篇4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6、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到得长江闻杜宇,想君魂魄也相随。

11、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1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3、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17、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描写长江黄河的古诗 篇5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过长江》【唐】黄滔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2、《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4、《清江曲内一绝》【唐】崔峒

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

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

5、《山中》【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6、《南行别弟》【唐】韦承庆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7、《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寄杨协律》【唐】韦应物

吏散门阁掩,鸟鸣山郡中。

远念长江别,俯觉座隅空。

10、《晴江秋望》【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11、《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云之武昌》【唐】李商隐

叠嶂千重叫恨猿,长江万里洗离魂。

武昌若有山头石,为拂苍苔检泪痕。

12、《寄令狐相公》【唐】贾岛

策杖驰山驿,逢人问梓州。

关于长江的古诗 篇6

诗中山 :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中水 :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诗中长江: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中黄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诗中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中夏: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中秋: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中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离别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惜时、劝学: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爱国类: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关于长江的古诗 篇7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梯级水利,脱贫

1 概述

长江中下游自湖北省葛洲坝水电站至江口段1 880 km长的江段,水位从44 m高程降至海平面入海,目前从已公开发表的官方文件或个人论著中,都没有发现有关于梯级水利工程规划的相关内容。本文建议:建设3个梯级水利工程,并实施光伏扶贫计划,再配合本文提出的关于全国新旧水电上网电价并轨政策和让水电变成调峰电源的建议,可以让全国几千万贫困人口脱贫。

此江段落差达44 m,多年平均流量为2.88万m3/s。沿江的通江湖泊水面面积相当于20个长江三峡水库水面面积,能把长江的水流年内分配均匀化。经多年以来对国家水文局公布的实测资料数据的观察得出,长江中下游已经没有灾害性洪水的结论。每年冬季,由于没有水库调节流量和控制水位,造成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白白流走,造成1 880 km长的江段水位降至江湖底、沿江供水困难、航运水深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建成本文建议的3项水利工程后,所有的负面影响可基本消除。

2 工程开发的建议

建议建设3项梯级水利工程,分别为江汉水利、湖安江水利和江口水利(如图1、图2、图3所示)。

建成后,实现全长江流域的梯级化开发,进而改变长江流域所有水电站的发电运行方式,改变其功能。实施后,半夜剩电时少发电,白天电力紧张时多发电的措施,取代目前的抽水蓄能电厂,形成全国电网的调峰电厂,成为国家电网中万一出现重大停电事故时的应急电源。

3 开发3项水利工程的关键性条件

从技术角度而言,工程项目确定与否的关键性条件是设计洪水条件。以武汉为例,长江上游已建成了三峡、向家坝、瀑布沟、锦屏、溪落度、二滩、构皮滩等大型梯级水电站,有效调节库容已达到380亿m3以上。近年来从国家水文局公布的实测资料证明:削减洪峰大体上已达到三成以上的水平。当洞庭湖、鄱阳湖等湖群也改造成调节水库后,洪峰又再消减三成左右,基本上能把干流流量年内均匀化。2014年,大通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为5.4万m3/s,仅相当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9倍,而全国30个大中型水电站水库的洪峰流量为多年平均流量的40倍左右。

4 3项工程开发规划框架

4.1 江汉水利

通过建设湖北省调关镇下游长江改道工程,避开多个弯,裁弯取直入洞庭湖,消除长江最危险的荆江河段地上河洪水威胁,增加行洪能力三成多,沿江两岸布置自流灌溉渠系,可灌溉江汉平原面积达300万hm2。

4.2 湖安江水利

在长江中下游段的九江至安庆段选择一处建设湖安江梯级水利工程。

4.3 江口水利

在江苏省镇江附近建设江口梯形水利工程,降低长江入海口洪水位,减轻长江入海口洪水位对淮河出江行洪河道的洪水顶托,大幅度地提高淮河水系的防洪能力和灌溉规模,形成全长江干流梯级化开发建设,形成水库连接水库的黄金水道和长江沿岸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经济带。由此形成以3项梯级水利工程为龙头带动全局发展的建设格局。

(1) 3项工程的正常水位都低于历史实测最高洪水位,均低于防洪堤顶高程。水库水面均控制在河床内,形成不出河槽的原河床水库,因此淹没赔偿极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小,需要论证的内容也很少。原来的防洪堤变成挡水建筑物,建筑物工作性质的改变需要局部加固。

(2) 3项工程都是具有改善生态、灌溉、发电、供水、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

(3)长江中下游连同上游已建的梯级水库群,已能把洪水拦截在全流域的众多水库中,中下游已没有灾害性洪水。

(4)由于中游众多通江湖(也叫吞吐湖)的水面面积相当于长江三峡水库水面面积的20倍,建成后3项梯级水利工程由于江水低速流动,自净功能大幅提高,像红水河梯级电站一样,多个电站建成后,河水的含泥量大大减少,河水变清。

(5)目前,由于太阳能发电抽水的成本接近水力发电抽水的成本。因此,若3项工程建成后,长江沿岸多数能实现自流灌溉,少量可以建成众多沿江太阳能抽水提灌,建成巨大的沿江自流灌区配合提灌的综合性灌区。

(6) 3项水电站工程根据电网调度开机,最理想的情况是按照调节电网电力供需矛盾的要求设计,后半夜社会用电量小的时候少发电,3项工程装机容量按估算都可以达到4 800 MW。

(7) 3项工程都是建设规模巨大、工程技术简单的项目,如同治理淮河流域工程,绝大部分为土石方工程,工期短,见效快。

(8) 3项工程都是利远远大于弊的工程。

(9) 3项工程所得利益可让全国8 200万人口脱贫。

(10) 3项工程都是由国家制定创新扶贫政策,由业主主导开发,执行“四谁”政策,即谁投资,谁决策,谁担风险,谁受益,能缩短项目前期工作时间。

5 长江中下游防洪

过去在长江主干流的防洪方面,主要针对中下游最危险的荆江河段设防。三峡电站每年的4个月汛期内,无论有无洪水,均降低30 m水位运行,腾出222亿m3的有效库容来削减洪峰流量,造成每年少发电约280亿kW·h。研究发现:造成荆江河段形成10多m高的地上河的原因是长江水流经湖北省调关镇以后,至洞庭湖出口140 km的江段,江水拐了多个弯,洪水坡降每51 km水位才降1 m (纵坡为1/51 000),太缓。大洪水来时,造成上游荆江段水位抬高,最高高出平原10多米,威胁着江汉平原千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当此项具有排涝、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功能的工程建成后,荆江河段可以消除灾害性洪水。换句话说,当洪峰来时,不会发生洪水冒出防洪堤顶的灾难性事件。

6 工程的负面影响

长江改道段占地0.6万hm2,有少量防洪堤外的小支流无法直接流入长江干流,此时需要抽水(由此存在经常性经费开支);干流防洪堤加固存在一定的难度,城市排污需要先清洁后才能流入长江,需要一定的投资。

7 工程效益

综合上述,3项水利工程的效益体现如下。

(1)可取消全长江流域水电站“汛期限制水位运行”的规定,每年多发电800多亿kW·h以上,相当于目前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

(2) 3个项目的年发电量可达到480亿kW·h左右。

(3)可取消荆江分洪区,建成都江堰式灌区。

(4)江汉和江苏平原灌区,每年可使粮食增产约2000万t,满足8 200万贫困人口口粮的需要,也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5)可让全长江干流所有水电站在后半夜电价低时少发电,白天获得高电价时多发电,变成调峰电厂,取代抽水蓄能电厂,获利翻倍。

(6)满足长江沿岸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7)鸟类过冬环境得以改善。

(8)改善航运条件,缩短航程。

(9)全国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调节功能和应对事故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无需再建抽水蓄能电厂(约3 000亿元投资),因此也随之避免1/4电力转换的损失。

(10)为长江经济带和全国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基础性条件。

据测算:长江流域原规划发电量为10 285亿kW.h,若建成3个项目产生的发电量、取消汛限水位增加的发电量、无需再建抽水蓄能电厂而损失的电力转换中1/4的电量,可使发电量增加约1 800亿kW·h,长江流域的总发电量可达到12 085亿kW·h,增幅为17.5%。因此,产生的总体经济效益相当于增加2座三峡水电站的经济效益。

8 资金来源

根据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每年可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1号文件的第四条第(十一)款“继续实施大江河治理”中特别提出要“搞好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本文提出的3个项目完全符合中央文件的精神①。

根据近几年来实际土地出让情况来看,每年的土地出让费高达4万亿元,完全可以满足这3个项目的需要。

9 项目利益分享

3个项目将产生直接和间接效益,数额巨大。资金来源于国家土地出让收益,形成国家投资的局面,因此间接利益由国家获得,而直接利益可全部用于扶贫。

注释

关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思考 篇8

一、教授学生作品的哲理

古诗作品不仅诗情画意,而且较多的作品还含有理趣性。例如,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前两句描述的是庐山千姿百态的形象,接着往下看,苏大学士要如何才能将庐山的秀美描述出来呢?难道是他词穷了?非也,原来是大学士悟出了真谛,才有了下面的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中所蕴含的理趣,想必学生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针对诗的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能领悟到,若不对复杂的事物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就容易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很难对事物有正确全面的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哲理,是熏陶学生具备高标准思想品德的典范。

二、注重作者的时代背景

想要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或者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必须对作者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反之,即便是名著也没有在文学界立足的资本。例如,现代文学、思想和革命家鲁迅的作品,若不去联想他所处时代的愚昧和封建,就不会体会其文章的深刻思想,挖掘其艺术魅力。若对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背景加以研究,就能走近诗人,体会其作品的含义。例如,唐朝诗圣杜甫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作者对“安史之乱”刚刚平息后的情景有感而发作的一首诗。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诗圣的感情,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搜集有关诗圣杜甫和“安史之乱”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明白其写作背景的同时充分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三、将古诗情景与实际近似情景进行有效结合

在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想使学生领悟诗中所描述的情景,可以将诗中场景同现实生活中见到的类似场景联系在一起,通过熟悉的场景对照使学生尽快领悟陌生的诗境。例如,在教授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作品时,老师可以选择与其相似的一处场景带领学生进行观赏,并引导他们理解诗中的情境,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对诗句加强理解的同时更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总之,古诗文化影响深远,新时代的人要将其继续发扬光大。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对古诗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领悟古诗和欣赏古诗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提高其人文修养。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校文艺联欢晚会开幕词下一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各单元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