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建设论文(共8篇)
政权建设论文 篇1
关于进一步加大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的提案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政权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政权建设的稳定。基层政权重在基层,直接面对群众是基层政权组织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处于“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位置上,是连结国家与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发挥着重要的组织与协调作用,它所具备的基层性质和基础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地位上更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我国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发挥的作用与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关系更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但是,一方面,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不断深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税等税费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社会流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基层政权;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现实情况使得使得基层政权的强化工作比较难以开展。概括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财政保障能力弱化,许多乡镇的财政运转非常困难。2011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的数据显示,我国西部大部分省、自治区的基层及社区建设资金还是主要依靠上级财政,其自身的造血能力很弱,而有些偏远的农村更是要完全依靠上级拨款。在宁夏、青海、西藏、云南等一些贫困地区,基层的硬件还十分落后。资金问题,是限制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的最主要问题。
二、社会整合与控制力弱,农村的很多矛盾无法化解。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文化及生活习俗的不同,使得党和国家的一些方针政策不易被下层的民众理解,因此在落实一些具体的工作时,会因得不到民众的支持而搁置。在法律上,也存在着国家法与当地习惯法冲突的问题,比如藏族一些地方的“以钱偿命”和“一妻多夫”等。
三、社会动员能力弱化,政府的号召力在不断降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人们把财富和个人利益看的越来越重,在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当然,这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一点却多少助推了政府的号召力和社会动员能力的弱化。再者,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不是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加之一些干部没有把心放在他脚踏的土地上,使得当地的少数民族民众对其认同感不强,这也不利于强化政府的号召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四、基层政权组织在服务和管理方面能力不足,定位不当。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工作人员在义务教育、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方面能力普遍较差。首先是因为其个人原因,在西部的基层农村,大部分的基层工作者年龄偏大、观念陈旧和知识不足,导致他们在工作上依赖经验而思想保守;其次是传统的“官本位”观念的束缚,使得其在实际工作中过分“管理”而不重“服务”。
在新的形势下,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防止基层政权弱化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要且非常必要的。因此,特建议:
一、要在少数民族地区继续大力发展基层民主,保障少数民族的群众享拥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只有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真真切切的行使诸如选举权及村民代表大会等民主权力,才能使其更真实的感受到当家做主,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是整个基层建设的方向,要坚定不移。
二、对基层政权的机构进行改革,要学习发达省市地区的经验,将一些完全可以投入市场的机构裁减出去,这一方面可以服务社会,另一方面也能减轻乡镇一级的财政负担,将相对缺少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的稳固,甚至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增设机构,而不能为减而减,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基层乃至全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
三、扩宽资金来源渠道,严格资金监督管理。基层建设工程浩大,所需资金绝对不是小数目,不能抱着“等、靠、要”的心态,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影响百姓利益的前提下挖掘自身的造血能力,为财政减压。另外,要严格遵照财政部印发的《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办法》,以突出重点、公开透明、注重实效、专款专用四项原则来管理基层政权建设资金,不得用于范围不相符的各项开支。
四、要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承担着“桥梁”的作用,在凝聚人心、团结民众上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在动员能力和号召力上的弱化,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和反映民意民情上的作用不可替代。去年拉萨实施的“农村和城镇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培养工程”、“共产党员先锋工程”、“城乡党建结对工程”(简称“三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建年”活动具有推广意义。
五、努力建立一套能力突出、精干高效的基层领导班子,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首先要注重本土人才的开发,因为他们对当地具有强烈的归属感,更重要的是当地民众对他们有认同感。在解决一些矛盾和冲突时,他们往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在年龄搭配上做到老中青相结合,有激情、有拼劲、够稳重又不乏经验,这样的基层领导班子才能更好地带领群众走向富裕。再次在能力上要互补,因为我们不仅要稳定,还要搞发展。这就需要一些善于做社会工作的基层工作者,努力保证稳定,然后要有懂经济、有眼光的,带领百姓发家致富。第四要转变观念,不仅要做管理者,更要做服务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义务教育、医疗保障和扶贫等工作上下大力气。最后要建立工作人员培训、学习的长效机制,以当地高校为依托,提供条件对其进行培训以增长知识,到其他地区参观学习以拓宽思路,从而与时俱进的提升工作能力。
政权建设论文 篇2
一、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原因也比较复杂,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村级干部管理系统面临人力匮乏
目前大多村庄青年外出, 使得大多农村老龄化, 致使精英外流, 农村知识体系不能及时更新。同时, 村干部的报酬太低, 工作压力过大。村干部现况是管事多、操心多、挨骂多, 在事业发展前景上几乎没有转干、升迁的可能, 因此不少人不愿当村干部。这样村级组织的素质、办事效率很难提高。
(二) 乡村债务, 只升不降
居高不下的乡村债务对农村的治理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恶果。乡村干部对村部能偿还巨大债务的信心丧失, 并因此失去了工作的热情与社会责任感, 得过且过成为他们的信条。为化解债务, 各地采取了种种措施, 收效甚微。有些村镇采取了一些不当的手段来化解, 虽然一时缓解了压力, 但其后的问题更是引人深思。
(三) 干部待遇低, 工作的积极性降低
干部心态失衡, 存在思想危机。一些基层干部在世俗金钱、权利的诱惑下, 经不起腐朽世俗思想的侵蚀, 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发生转变, 与党的宗旨背离, 不是人民利益大于自己, 而是为自己谋钱谋退路, 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此外监管机制不具体, 村级干部违法违纪有机可乘。由于村级干部法律意识普遍淡薄, 思想道德水平差, 政治素养不高, 工作中“公私兼顾”现象严重, 贪占心理和侥幸心理日益增加, 致使其逐步走向违法违纪道路。三是由于村级干部政治待遇与经济待遇低。个别村级干部因为工作量大, 报酬少, 存在得不偿失、付出和回报之间的失衡心理, 导致个别村级干部有违法违纪成本低的认识, “干不干无所谓”的心理倾向严重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
二、加强乡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可行性路径探讨
(一) 方向要坚定, 思路要清晰
发展基层民主, 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这是方向是目标, 要坚定不移。发展基层民主的途径有很多, 各个地方的情况又很不一样, 但思路一定要清晰, 程序一定要科学合理, 细节一定要周到严密, 这些做到了, 不但可以保证有良好的结果, 而且可以有效避免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对基层政权组织的不良影响。一个得民心的、有效率的、强有力的基层政权的改革发展思路, 需要上层来定夺, 需要中层来细化, 需要底层来落实, 需要广大民众的真正参与, 大家各负其责, 齐心协力, 就会越来越接近我们所希望的目标
(二) 党组织对于选举出的村组织要起到监督、制衡的作用
民主选举只是民主政治的一个部分。除了民主选举, 还有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 民主选举不能保证选举出来的村干部不以权谋私, 因此, 对于选举出来的村干部, 党组织要同村民一同监督, 使得村干部走上“干实事”“干对事”的道路。完善和推进村民自治是党组织的责任。在完善和推进村民自治工作中, 村党组织要创新领导方式, 改进工作方法, 在科学领导村委会开展“四个民主”上下功夫, 依法依规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三) 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政权执政的物质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层政权的生存能力、调控能力有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夯实基层的物质基础, 其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农民集体经济, 只有农民的经济、知识提升, 才能保障生活。另外根据不同情况出台相应政策, 建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动力机制, 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省、市、县进行监督指导, 杜绝村干部“公吃公玩”、变卖集体耕地等现象。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镇政权建设 篇3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它不仅需要依靠农村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有党的引导和政府的扶持。乡镇政府作为我国基层政权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外在推动力量。因此,促进新农村建设、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尤为必要。
一、新农村背景下乡镇政权建设的重要意义
乡镇政府在政府组织系统中处于最基层,充当着直接领导和组织者的角色,其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基层民众,是中央政府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乡镇政府必须随着行政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转变其政府的职能。如果乡镇政府能够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变化,及时将其观念由传统的管制政府向治理政府转变,致力构建有限、服务、法治的政府,将会帮助农民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促进农村各市场主体的有效快速发展。所以,乡镇政府能否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进行角色转换和职能的科学定位,将会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权面临的问题
乡镇政权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行政环境的变化,乡镇政府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一)乡镇政权的工作对象不再只是传统观念的农民
自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废止以来,随着农业税的完全取消和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展开,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的农民身上呈现出以往农民不具有的新特点,面对权利,农民不再漠视。由于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民职业角色的多样化,都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提供了途径,让民主、法治、服务的观念扎根于农民头脑之中。新型农民有了强烈的维权和争取公平、公正的意识,这就要求基层政府针对变化转变职能。
(二)乡镇政府公务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政府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履行各项职责都是通过公务员这一载体来实现的。乡镇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行政效率。目前,乡镇公务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着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服务意识淡薄、文化基础薄弱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宣传和贯彻执行。因此,要提高乡镇政府公务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
(三)基层政权对农村自治组织过度干涉
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中和新农村建设运作中,村委会与乡镇政府之间存在着矛盾。由于村民多而分散,自我发展和抗风险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政府引导和发展农民组织,提高村民组织化程度。但是在实践中村委会却普遍带有浓重的行政化特点,比如:委派村委会干部参加选举、以行政命令影响村委会的民主决议、干涉村委会财权等。总之,村委会的自治权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村委会越来越呈现行政化。
(四)乡镇政权资金困难
农业税废止后,长期依靠税费运转的乡镇政府出现了财政匮乏问题。目前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而转移支付中的部分资金常被县级职能部门扣留,到达乡镇财政时就不充裕了。在财政能力削弱的情况下,乡镇政府承担的各种管理事物和公共服务没有显著减少。这不仅会影响到基层政府的办事效率,而且在基层政府中有可能出现“寻租”行为。所以,乡镇政府的职能需要转变。
三、几点建议
为解决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政府工作对象的变化、乡镇公务员素质偏低、乡镇政府对村自治组织干涉过度及资金困难等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处理好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的重点是去村委会行政化
要真正实现村干部的民主选举和村委会工作的自我民主管理,就要坚持以政策引导、专业指导、法律监督等方式,支持其他各类农民组织的健康发展,并积极引导和鼓励它们参与到乡村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充分利用各类农村民间组织的力量共同构筑乡镇社会管理的多维网络,实现乡镇政府与乡镇社会力量新型合作治理的良性互动。
(二)乡镇政府公务员素质的提高和培养乡镇公务员的“民本”思想,是新时期乡镇政权建设的关键
落实领导干部年轻化,培养乡镇公务员的“民本”思想;提高乡镇公务员的素质,强化乡镇政府服务职能,是乡镇机构改革的关键。只有提高乡镇公务员的素质,提高他们服务农村的本领,乡镇机构才能再拓展服务。只有增强了公务员的“民本”思想,才能增强他们服务民众、服务农村的意识,才能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实现民众的公共利益。另外,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工作,将他们的新知识、新理念转化为建设新农村的现实力量这一条也不能忽视。
(三)转变乡镇政府领导干部权力观,发挥乡镇政府的经济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是解决当前所有问题的根本
一是要实现权力从服从到服务的转变。这种服从,是对国家权威的服从和对权力公共职责的内心认可。农村基层权力实体所集合的政治资源的权力边界应该逐渐明确和缩小,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并促使公共事务呈现多元治理。这就要求权力强制功能逐步弱化,服务功能逐步强化,权力不再是扮演绝对控制角色,而是服务的角色。二是要实现权力运行观从统治到善治的转变。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在我国基层实行民主已卓有成效、农民的民主意识显著提高的今天,基层政府实行善治理念的现实基础是存在的。转变统治为善治,这样基于合作权威进行治理的基层政权,不仅会改变当前民众对当前乡镇政府的不满情绪,而且会使政府与民众和谐相处,进而提高政府乡村治理效率,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增加乡镇财政收入,实现民众公共利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基层政权建设调研报告 篇4
全县现有城市社区居委会12个,隶属__镇管理。城中村有大富社区(原大田村委会)、东景社区(原姜家村委会)、东门社区(原东门村委会)、南门社区(原南门村委会)、北门社区(原北门村委会);根据城区发展的管理需要,在撤并原生产街、市场街、解放街、胜利街后重新组建龙山社区、师水社区、芙蓉社区、凤凰社区4个纯居民社区;期间,由于困难企业改制原因,把原江西磷肥厂改制为东磷社区;__化肥厂改制为东化社区;__糖厂改制为东糖社区,纳入__镇政府管辖。改制后的社区管理区域、范围保持原来一致,社区管理人员由原企业管理人员抽调组成。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县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县城建成面积达20平方公里以上,县城包括暂住人口在内,总人口达18万以上。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组织部、民政局及__镇党委、政府认真组织实施下,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
社区均有办公场所,多则近500平方米,少则140平方米,其中龙山、芙蓉、师水、凤凰、北门、东景、东门有独立的楼院,从工作经费来源上来看,主要有县财政、驻区单位资助。城中村的5个社区由原村委会改制成居委会,有集体资产收益,有一些固定的经费来源,其中大富、北门社区有店面和土地租赁收益,纯社区完全靠政府和驻区单位资助,因此各社区经费来源不一,多少不均。
社区作为党委、政府联系城市居民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在城市管理和群众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以来,无论是城镇拓展变迁涉及到的征地拆迁,还是城市人口管理实行的计划生育;无论是社会治安管理进行的矛盾纠纷排查调解,还是各类城镇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社区都承担着最直接的压力和责任,成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最后一环,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最后一站,为我县城市发展和管理服务做了大量工作。通过调查了解,目前我县社区承担的主要工作有三大类:一是围绕“两区”建设涉及的征田征地和房屋拆迁协调工作;二是完成行政部门或县直单位下达的工作任务,小街、小巷的路面硬化;三是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具体包括:计划生育、城镇低保、医保、社保以及保障性住房资格审查及办理、信访维稳、纠纷调解、征地拆迁、人口统计、卫生防疫、文化娱乐、青少年教育、环境整治、小街小巷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可谓“社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几年来,社区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社区干部辛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龙山社区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办公室授予的“全国敬老模范社区”;凤凰社区20荣获全市“文明社区”称号,其他社区也曾获得了省市县“先进党支部”、“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不同级别、不同内容的荣誉。
从现状来看,社区目前承担着城镇最基层的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由于近几年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民生事业力度加大,社区工作集中在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等行政性事务方面,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区建设上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居民产生社区不作为、无作为的印象。同时,随着城镇化带来的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问题,以及工业化带来的外来人口增多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使社区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创新和提升社区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合理
规划管辖区域。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市建筑面积和居住人口密度的增大,现行单一靠城关镇__镇政府管理,已不能满足现行城市发展需求,要本着便于管理的原则,合理的对城区管理区域进行划分,设若干个管委会,管理区域适度进行调整;同时增设社区居委会,社区设置坚持以块为主,相对集中,便于居民自治,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按照每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管辖5000-8000人左右的要求设置。对现有社区进行适度调整,原龙山、师水、芙蓉、凤凰、东磷、东化、东糖等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置不变,其区域界线、管理范围维持原状。大富、东景、东门、南门、北门等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调整为7个居民委员会,即在新建北港区域内增设以新开发的10个小区(丽景花苑、翰林轩、立佳翠碧轩、台湾花园、翰林苑、江南文苑、河滨城、世纪商城、景泰贵族城、东景花苑)为主的居民委员会(初拟名为北港社区);在新城区内增设以行政中心及新开发的4个小区(景泰凤凰城、财富广场、东景新龙花苑、金水湾)为主的居民委员会(初拟名为新城社区)。调整后大富、东景、东门、南门、北门社区保持不变。通过调整,改变社区人口大小不均,人口居住分散等不便管理的问题。
2、加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要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重视社区工作,加强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建立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解决社区建设的有关问题,使社区工作开展更加规范有序。
3、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社区组织建设是整个社区建设工作的基础和重点。一要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的领导核心,要把服务社区群众作为党组织的工作重点,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确保社会稳定。二要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三要加强社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优秀的社区干部队伍,根据《居委会组织法》法规,尊重居民意愿,把品德好、能力强、有水平的能人推选到“两委”班子中来。同时拓宽选拨社区干部渠道,对部分空缺的社区居委会干部职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依法”的原则从社区居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中选聘,择优录用。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把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列入党校干部教育的整体规划,强化社区干部思想政治、岗位技能、组织纪律等培训,有效提高社区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
4、建全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机构。调整充实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机构设置,建立有效承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各类下属委员会,切实增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和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居民委员会要下设居民小组,居民小组管辖小区(楼院、路段、巷等)直到居民住户。依法配齐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积极开展楼院门栋居民自治,推动形成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委员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新格局。
5、充分发挥物业公司在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积极作用。物业管理作为现代城市服务的组成部分,与居民群众生活密切联系,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也是创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物业管理行业,担负着城市管理的重要任务,不仅为人们创建一个整洁、优美、舒适、安全、文明的工作和生活居住环境,而且对改善城市面貌、美化城市整体环境,增强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发挥重要作用。新成立的北港、新城社区居委会主要由新开发的小区组成而设立,社区支部要以物业小区为管理单元,以物业公司为基础,激励物业公司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各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积极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物业服务企业也要主动接受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社区支部要在小区建立党小组、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协调好物业与业主之间的服务纠纷,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小区建设,从而创建有__特色的社区社会工作新举措。
6、创新服务工作机制。在社区必须建立便民办事窗口,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建议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的各类行政事务服务机构和场所进行归化和优化,将低保办理、失业登记、计生服务登记、居民医保办理等涉及百姓民生的服务项目全部纳入,指定专人负责,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便民窗口向广大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7、加大对社区的投入。合理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生活待遇和保障标准。每个社区每年安排5万元办公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工作进社区的职能部门,凡与群众有密切相关的公共管理与服务项目,原则上纳入社区居民委会员管理服务,面向群众提供受理服务。不属于社区的事务,可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委托社区组织承担。社区居民委会员工作人员任职期间工资和补贴,参照《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1200元/月,副主任、专职委员及专职干部1000元/月,居民小组组长200元/月,小区、路段、巷、楼院门栋长50元/月。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县政府统筹解决。
8、强化驻区单位的社区建设责任。由政府出面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驻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资源共享、社区共建事项。积极推动驻区单位将文化、教育、
体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推动驻区单位将服务性、公益性、社会性事业逐步向社区开放,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要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各部门需探索建立驻区单位社区建设责任评价体系,推动共驻共建、资源共享。要把驻区单位履行社区建设责任的情况纳入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内容,有关部门在评先表优时要主动听取社区居民委员会对驻区单位的意见。按属地管理为原则,居委会应参与驻区单位的精神文明、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考核。
2011年荷塘区基层政权建设 篇5
工 作 总 结
今年,我局按照省、市对基层政权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积极推进我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现将我局2011年基层政权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民主选举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区委、区政府的统筹安排,我区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从2011年1月开始,截止5月底,全区应换届的39个村委会全部完成了选举任务,共计产生新一届村委会成员128人。
从总体上看,全区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顺利的,成功的。首先是选举成功率较高,所有村委会按期进行了换届选举,全部取得成功,成功率达到100%。二是群众参选率较高,民主意识增强。选民对这次换届选举工作参选热情高涨,参选率达97%以上。最后是班子结构呈现年轻化,知识化和实干化。新一届村主任和委员平均年龄为42岁和44岁,村委会成员中文化程度也比上届有所提高,当选的村委会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8人,占14.1%;高、中专学历有72人,占56.3%。
总结这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3点:
1、广泛宣传,强化培训。
我局在换届选举前将选举规程发到乡镇办和39个行政村,并举办了选举骨干培训班,培训了76名分管乡(镇)长、民政办主任、包村干部和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等换届选举指导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培养了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选举骨干队伍。我们还深入到乡办进行分类指导,无论是明照乡、仙庾镇的分阶段培训,还是桂办的无候选人直接选举培训,我们都做到了深入乡镇及村进行详细指导。各乡镇通过印发宣传提纲、发放“致全体村民的一封信”、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编印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程序、方法、步骤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让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充分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增强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
2、严格程序,依法选举。
各乡镇办严格按照《村委会组织法》和《荷塘区第八次村民委员会选举实施方案》,细化选举程序,严格把关。坚持直接、差额、无记名投票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把好村民选举委员会的推选关,保证村民的推选权;依法把好选民登记关,保证村民的选举权;依法把好候选人提名关,保证村民的直接提名权;依法把好选举大会的选举关,保证村民的投票权。选举大会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程序进行,切实保障了广大选民的各项权利。
3、因地制宜,改革创新。
各乡镇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
省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提高女性在村级组织选举当中比例的指导意见》(湘组电[2011]12号)精神,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村女性积极参加选举,真正提高女性参与村级治理水平。在此次村委换届选举中,我区保证了新选出的村民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女性。桂花办事处在严格依法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本次选举中,选择了新塘坡、戴家岭两个群众基础好、村干部威信高的村成功试行了无候选人直接选举,大大降低了选举成本。
二、民主决策
为了进一步加强村民民主制度建设,我区仙庾镇、明照乡下辖各村委会都设立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规定凡涉及村干部利益密切相关和村民普遍关心的事项,都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多数村民的意见做出决定,基本实现和保证了村民民主决策制度的落实。
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建立与开展表明了我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核心目的在于更好地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决策的执行力。
三、民主管理
在我局的指导下,仙庾镇和明照乡的各个村委会紧密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并规范了村民自治制度和村规民约、村民理财办法等各项民主制度,提高村民自治程度,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保障了村民各项权利的享受,扩大了基层民主范围。
四、民主监督
截至目前,仙庾镇和明照乡所辖各个村委会100%建立了村务公开制度,100%建立了居务公开,95%设立了固定村务公开栏,全部都公开了《村务公开目录》。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
村委会实行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定期报告工作,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广大村民创造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保证村民能够切实监督村干部的行为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使我区一镇一乡的村民自治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五、农村社区建设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今年我区的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果。不仅合理地整合了各个村落的社区资源,完善了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增强了农村社区服务功能,还拓展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提高了农民生活条件与生活质量。大力推进了我区农村社区建设的进度。
宋家桥街道宋家桥村,荷塘月色管委会董家冲村以及其他各街道的农村社区试点单位坚持了以人为本、服务农民;统筹发展、城乡互动;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创建了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并
加强了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我市农村社区的3种基本类型(“一村一社区”型、“多村融合型”、“融城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也分为以下几种:“3+1”、“3+(1+X)”和“2+1”。这些建设模式很好的对应了每个社区的实际情况,并使得整个农村社区朝着由着若干个建制村撤并融合成新农村建设和城市统筹发展特色示范区然后再逐步融入城市,最终过渡成为城市社区的方向发展。
在构建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方面,农村试点社区落实了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方面,增强了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在社区文化方面,大力开展了村民文化、教育、科普、娱乐活动,繁荣了农村公共文化。
对于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则立足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设施和采用新建、改建、共建等形式建立和完善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改善了医疗卫生救助条件,提高了社区治安等级,提供了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计划生育等便民服务,保证了村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同时也开设了乡村剧场、农民书屋、农民文体休闲广场等娱乐文化公共服务项目,确保了农民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轻松的服务。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篇6
一、上半年我县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1、开展援建新农村图书室活动。
为丰富广大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快致富奔小康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局积极筹措资金,在全市援建了68个新农村图书室,我县的11个新农村试点也位列其中。09年春节假期刚过,我局就将省下拨的132箱、8000余册图书及统一制作的援建图书室牌子发到了全县的11个试点村,平均每个村700多册。为了管理好这批图书,发挥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局已督促各乡镇和村屯要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还将定期对其进行监督检查。
2、开展我县社区居委会史料征集工作
按照黑市社办发[2010]2号,《关于开展社区居委会史料征集活动的通知》要求,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召开了宣传会,组成由主管局长为组长、街道主任为副组长的征集小组,全面开展此项工作,并安排专人走访了县宣传部、妇联、团委、县志办、档案局、广播电视局等10余家县直各单位,寻找到了有关反映我县居委会社区发展和建设历程的重要资料、文件、照片、视频影音资料和街道办事处在各社区征集到的有关资料总计60余份,使此次史料征集工作圆满的完成了。
3、对社区2010年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进行了考评。
我局于5月5日与县组织部共同组成考评组,对我县各社区2010年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进行了考评。按照《黑河市2010年社区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考评表》的内容,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标准,逐项打分。最后确定光明社区为优秀、商茂、新华社区为良好、其它3个社区为达标(这只是在我县内相对比较而言)。
4、加强社区宣传工作
一是加强了信息上报工作。将信息上报工作列入2010年社区工作目标考评加分项目,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干部的积极性,实行全员上报信息。每个社区每个月至少向县民政局上报一篇信息。也可直接向《黑河日报》、《黑龙江省日报》等报刊或《黑河社区博客网》、《黑河民政信息网》、《黑龙江省民政信息网》、《黑河市政府门户网站》等网站投稿。
二是建立社区博客网站。为了使我县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各乡镇、各社区在工作中有一个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也能够使县委、县政府到最基层的群众都能非常清楚的了解到我县的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我局建立了“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博客”。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每个社区也在6月20日前组织创建了“社区博客”,使“社区博客”成为了我县社区与居民最便捷的沟通交流平台,成为我县社区重要的宣传阵地。居民也将通过“社区博客”更加了解社区、认识社区、主动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三是建立我县各社区与县民政局的“信息通报”制度。民政部门作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牵头部门,要随时掌握社区工作动态。根据市局要求,各社区要把各种类型主题活动,群众文化活动,面向弱势群体的爱心活动,面向老年人的热心活动、面向失业下岗人员的关心活动、面向驻区单位和不同层次居民需求的诚信活动作为主要工作信息来源。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保障、社区计生、民政、党建、综合、妇联等工作,在每月月末前向县民政局上报一篇时效性强并且质量高的社区工作信息,使我局能够及时掌握我县各社区工作动态。
5、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工作。
按照黑市民字[2010]30号《黑河市民政局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组织各社区开展“为老服务”工作。一是要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摸底,掌握老人迫切需要的服务项目和有效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工作。二是掌握辖区范围内所有60岁以上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对已经建立的60岁以上老年人档案进行细化,建立孤寡老人、空巢老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人和经济困难老人5种分类档案,并实行分类管理。三是各社区制定了本社区的为老服务方案,提出工作目标措施。四是我局将结合各社区实际,确定我县商茂社区为“为老服务”试点社区,制定试点社区为老服务实施方案。
6、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
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今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又一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按照黑市社建字[2010]6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县制定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确定市级试点村4个:奋斗乡小架子村、阿象山村;卧牛河乡卧牛河村、赵地营子村。县级试点村16个:沿江乡四季屯村、胜利屯村;辰清镇辰清村、核心村;西兴乡平度村、兴南村;孙吴镇永胜村、兴川村;腰屯乡红光村、红跃村;奋斗乡奋斗村;红旗乡红旗村;清溪乡清溪村;卧牛河乡新发村;正阳山乡泉山村;群山乡富山村。
7、认真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
为落实好《黑河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我局要求各乡镇按照《黑龙江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参考标准》认真进行自查,确定1个“难点村”,形成自查情况和“难点村”基本情况报告,我局将根据各乡镇的自查情况,认真做好排查,摸清我县“难点村”的具体情况,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了《孙吴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有序的推进了此项工作。
8、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充分发挥社会自治功能的意见”
按照黑市民函[2010]22号文件要求和市民政局关于重点查找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加重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负担的行为的问题的要求,我局分别针对各乡镇、社区向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和社区工作者发放了“征求意见表”,重点查找和梳理出了一些“不得要求群众自治组织承担依法应当由政府及部门履行的职责”的工作,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取的办法和措施,形成了“关于影响和制约我县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和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上报了市局。
9、召开了我县“民政工作会议”。
我局于6月1日召开了由各乡镇民政局助理和各社区主任参加的“民政工作会议”。在会议第二项,由莫志军副局长针对2010年我县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在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业务会议精神的同时重点从“加强社区宣传工作”、“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 2010年社区建设目标考评工作”、“ 深入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工作”、“ 推进我县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乡镇、示范村的评选表彰工作”、“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建立我县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定期通报制度”等八个方面部署了2010年我县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
二、下半年我县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思路
1、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
为提升我县社区知名度,促进我县社区建设工作向更好更快发展,为落实省、市关于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按照市局要求,我县社区硬件设施建设相对完善,要组织申报“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县”,组织我县城区街道办申报“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组织各社区按照市局文件要求,对照创建标准进行自查,填写“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申请报表,认真分解细化解读相关文件,逐项落实、逐条对标、自检自查,明确实现和谐社区创建目标的对策措施,并形成自评报告,做好材料上报等各项工作。
2、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乡镇、示范村的评选表彰工作
按照黑市社办发[2010]9号文件精神,给我县2个市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乡镇”名额,4个“示范村”名额。我局将协调县组织部、纪检委、农委等部门,严格按照《黑河市乡镇政务公开目录》有关要求,对所有乡镇开展一次联合专项检查,指导督促我县“两公开”工作的开展。指导各乡镇对所属村进行检查,按照《黑河市村务公开目录及验收标准》和《孙吴县村务公开操作规范》要求,推进村务公开工作规范开展。根据检查整改情况,每个乡镇要择优推荐上报一个“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我局将在7月份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考核评选和申报工作,再优中选优,确定我县2个申报“示范乡镇”和4个申报“示范村”名单。
3、建立我县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定期通报制度
为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工作联系,组织各乡镇、街道、社区要设立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 “业务工作邮箱”。我局将通过“业务邮箱”及时与各乡镇、街道、社区针对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情况进行沟通,要求定期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各级有关文件、材料、表格和通知等也将通过业务邮箱传送。
4、巩固深化我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日本政权更迭前后 篇7
这一天, 在日本街头, 人们纷纷走出家门, 来到投票站, 为日本第45届国会众议院选举投票。31日, 日本共同社投票站选民调查显示, 最大的在野党民主党在大选中大获全胜, 获得众院总数480议席中的308席, 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选举, 取得了历史性胜利, 结束了自民党50多年几乎不间断的垄断性执政地位。这一结果, 使民主党实现了政权更迭, 为似乎垂垂老矣的日本政坛注入了“改变”的血液。日本执政的自民党总裁、首相麻生太郎当天在电视节目中承认选举失败, 并将辞去总裁职务。而获得大胜的民主党首鸠山由纪夫将由此登上日本首相的宝座。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日本问题研究专家格里·柯蒂斯说:“这意味着日本战后政治体系终结。这是除自民党外, 首次有政党在众议院取得多数席位。它标志着一个漫长时代的结束, 充满了不确定时代的开始。”
执政54年的自民党缘何遭遇民意雪崩
对联合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来说, 这次大选的结果简直是太惨烈了:自民党的大人物相继在小选区落选;公明党甚至连党代表和干事长都未能避免灭顶之灾。取而代之的竟是那些政治舞台上的无名小辈——民主党的青年男女。
成立于1955年的自民党长期以来通过官方与商界的紧密联系, 领导日本政府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就业机会的充足以及生活水准的急剧提高, 帮助日本成为全球工业巨头。但这场政治风暴的形成, 却仍然是预料中的事, 原因很清楚:自民党无法适应少子化、老龄化给日本社会结构带来的剧烈变化;无法改变全球化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困局;无法消除全球经济不景气给人们造成的不安心理, 从而导致了选民对自民党的极度不信任。
日本权威媒体认为, 自民党的失败说明时代已不需要从父亲到子女、亲属的世袭。选民对养老金、医疗和就业问题感到不安, 对社会差距拉大的不公平表示愤怒, 这促成了与“政治家和官僚勾结的政治”的决裂。
俄罗斯媒体认为, 自上世纪90年代起, 日本经济就停滞不前。这一时代也因此被称作“失去的十年”。在出生率下降的同时人均寿命增加, 导致劳动力老化及养老体系负担过重等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这些责任当然要由执政党承担, 影响到选民对自民党的信任, 动摇了半个多世纪的执政根基。
同时, 小泉内阁的政策拉大了“社会差距”, 导致了医疗和护理事业的荒废和地方发展的滞后。继小泉之后上台的安倍和福田两位首相相继主动放弃了政权。麻生首相在没有妥善调整小泉路线的情况下, 一再表现出与首相身份不符的言行, 在民众中失去了威信。
在此期间, 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败北, 失去了参议院第一大党的宝座, 以往的支持团体也加速远离自民党。
可以说, 结构改革路线的冒进、领导人放弃责任和力量不足、支持团体的反叛、对自民党长期执政的失望和厌倦, 导致了自民党的历史性败北。
这么多年来, 自民党得以维持政权的力量源泉在于业界团体瓜分利益和官僚掌控行政体系这种牢固的统治结构。在由此而带来的经济停滞、财政赤字膨胀的形势下上台的小泉, 开始奉行改革路线, 通过邮政民营化等一系列旨在实现“小政府”的改革之后, 自民党在2005年的大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自民党似乎得到了重生的机遇。
然而, 由于医疗和社会差距等问题给国民生活造成了诸多不稳定, 自民党始终未能找到一条摆脱困境的途径。
可以说, 制度性疲劳是让自民党进入“坏死”阶段的主因。立志夺取政权的民主党正是抓住了自民党这一软肋, 适时提出了“重视国民生活”“摆脱官僚统治”等口号才赢得了选民, 夺得了大选胜利。
这样看来, 选民与其说是投票支持日本民主党, 不如说是在反对精疲力竭、名誉扫地的在任者;选民与其说是对现状感到焦虑, 不如说是更担心未来。他们挂念的是自己的养老金、医疗保障和子子孙孙的就业。
民主党缘何赢得大选
首先, 自民党失信于国民在先。众所周知, 日本社会极为重视“诚信”, 政治上更是如此。自民党前首相安倍、福田二人匆匆辞职, 留下的“短命政府”后遗症成了日本国民的心结。麻生上台之后, 国内社保问题一拖再拖, 外交上对朝谈判建树不多。另一方面,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日本国内经济饱受沉重打击, 失业率骤升至5.4%, 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或濒临破产, 企业及政府机关纷纷采取减薪、取消奖金制度、裁员等手段, 以缩减开支。总而言之, 政治及经济政策上的碌碌无为, 始终让麻生政权背负着失信于民的政治尴尬。
其次, 日本政治生态环境的变革, 尤其是民众对政治平衡性、动态性的期望值陡增也导致民心思变。具体而言, 自民党长期独揽日本政治大权, 却无法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下的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矛盾。在此背景下, 日本民众愈发意识到, 打破传统的政治格局, 重塑新的政治平衡是必要的。因此, 日本国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日本读卖新闻社的民调显示, 对此次众议院选举表示关心的人数比例高达89%, 表示“参加投票”的人数比例更高达95%, 两者皆为1996年新众议院选举制度实施以来的历年之最。
第三, 美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一直给予日本较深的影响, 奥巴马总统的成功当选以及他的竞选口号——“变革”, 为日本的政治改革提供了“完美的脚本”, 也抬高了日本民众对本国政治变革的期望。而且, 日本民众已经厌倦了几张政治老面孔, 迫切期待德才兼备的年轻政治家的涌现。所以, “年轻”, 就成了民主党打出的一张牌。该党在执政纲领中提出吸引年轻人的政策, 走上街头呼吁年轻人踊跃投票, 执政团队更是有意走“童子军”路线。值得关注的是, 此次选举候选者的平均年龄为50.7岁, 其中自民党候选人平均年龄55.5岁, 远远高于民主党的49.4岁, 而当选的民主党议员平均年龄在48岁, 有164位是新人。此外, 自民党内世袭候选者 (其父母或家族亲属为国会议员) 为109人, 占总数的33.4%, 而民主党内仅有32人, 比重不足10%。总体来看, 与自民党的老态龙钟相比, 民主党呈现出更朝气蓬勃的政治风采。
总而言之, 日本国民的心态发生了改变, 他们希望更多的政治诚信和更广的政治变革。
而民主党从1996年建党后打出的“生活第一”的理念, 以“消费者政党”自居, 迅速赢得了民众特别是城市选民的支持, 短短13年势力迅速蹿升。这次选举他们承诺将为有中学学龄以下儿童的家庭提供“育儿补贴”, 改革养老制度, 实施公立学校免费教育制度, 为农民提供收入补偿, 取消造成巨大浪费的公共建设项目经费, 并免收高速公路费的主张也是赢得选举成功的原因。
日本民众的心态
日本《朝日新闻》9月2日的调查显示, 民众对鸠山新政权表示期待的占了74%, 但是其中相信民主党政权能够“相当大地改变日本政治”的人, 只有34%, 这显示出了对民主党政策及力量的怀疑。被调查者对民主党政策的评价之低, 简直令人惊讶, 可见这次大选的结果是选民“期待与不安”心理交织的反映。选民与其说是对现状感到焦虑, 不如说更担心未来。
选举的结果, 形成了目前缺乏执政经验的执政党和缺乏在野经验的在野党的态势。
民主党的政敌自民党在新一轮的政治斗争中, 已经失去了还手的能力。自民党的老龄化, 让该党已经没有了在下次选举中夺回一盘的能力。
但这并不能表明民主党政权的安稳。140多名民主党新议员对国会政治基本上没有什么知识, 他们怎么能够代表民意, 去监督领导国家机关?
在一线采访日本政治的电视台记者山田说:“16年前, 小泽一郎主导的政治变革, 产生过细川政权, 但细川内阁非常短命。现在小泽到底能在日本政治舞台上扮演什么角色, 我们怎么采访, 也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来。”
《日本经济新闻》政治部部长宫本明彦9月1日在该报撰文认为, 日本民众把未来托付给了一个没有任何经验可谈的执政党, 而自民党受到重大打击后, “能否成为健全的在野党, 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同时, 能否描绘出未来蓝图, 对于今天的日本来说非常重要, 但是“日本确确实实地在变小, 变得缺少了世界对日本的依赖, 但是我们并没有从过去的成功体验中脱身而出, 也没有构筑出全新的方式方法”。
鸠山由纪夫是个什么人
出身于有“日本肯尼迪家族”之称的鸠山由纪夫, 1947年2月11日生于日本东京, 其小学和中学都在贵族学校度过。后来入东京大学学习工程学, 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 他曾在母校东京大学当教师, 后又进入日本专修大学当副教授。
鸠山由纪夫的曾祖父鸠山和夫在日本明治时代曾任众议院议长。其祖父鸠山一郎曾任日本首相, 并连任三届, 也是日本自民党的创始人。他的父亲是前外相鸠山威一郎, 弟弟鸠山邦夫曾任麻生内阁中的总务大臣, 今年6月因与麻生意见相左而辞职。
除了位高权重外, 鸠山家族的财富也令人不可小觑。鸠山由纪夫的外公是世界最大的轮胎及橡胶产品生产商普利司通公司创始人石桥正二郎。现在, 鸠山已是日本国会中最富有的议员之一。1986年, 39岁的鸠山由纪夫才迈开他从政的第一步, 作为执政的自民党推举的候选人在北海道当选众议员, 此后连任6次。1993年6月, 日本政坛出现严重危机, 包括鸠山由纪夫在内的部分自民党参众议员宣布退党。当月, 鸠山由纪夫参与组建先驱新党, 后于1996年9月加入当时成立不久的日本民主党并出任党首之一。1998年出任干事长代理, 1999年至2002年曾一度担任民主党代表的职务。2005年9月起担任民主党干事长。2009年5月, 他在民主党党首选举中胜出, 接替辞职的小泽一郎。
虽然人们视他为“东京贵公子”, 但他并没有公子哥的架子。学工程出身的鸠山温文尔雅, 性格稳健, 不露锋芒, 有“鸽子”的绰号。他重视“忍功”, 座右铭是沿用外祖父最爱使用的“友爱”两字。
在2001年担任民主党党首期间, 因为他眼睛外凸, 再加上思维跳跃, 时常有出人意料的古怪发言, 便有政敌调侃他是“外星人”, 但这并没有激怒他。当民主党因献金丑闻大受打击之时, 他用一个“忍”字团结了全党。
但是, 如果没有妻子鸠山幸的支持, 鸠山由纪夫的“忍功”就不知是否能修炼到如此深厚的地步。他将妻子形容为他永远灿烂的“太阳”。在2002年接受采访时鸠山曾说:“我回到家就觉得安心。她就像一个能量补给基地。”
鸠山幸1943年生于中国上海, 上世纪60年代时, 她曾是日本著名女子歌舞团“宝歌舞团”的首席舞蹈演员。后来她前往美国, 在旧金山与鸠山相遇并坠入爱河, 随后便与前夫离婚, 1975年和鸠山结婚。两人育有一子, 是一名工程学学者, 目前生活在俄罗斯。
鸠山幸美丽而善于持家, 也是一个外向而充满活力的人, 在最近上电视脱口秀节目时, 留着时髦“波波头”发型的鸠山幸和记者谈笑风生。她谈到自己从来没有未实现的梦想, 现在正迫切地想要制作一部好莱坞电影。
鸠山幸并没有透露具体的拍摄计划, 但非常自信地说她的电影会极大地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 “我肯定会获得奥斯卡奖。”
民主党面临的难题
经济突破不易。虽然选民借助选票吹响变革号角, 但日本经济、政治难题由来已久, 民主党短期内难有大的作为。
官僚政治难以撼动。以限制世袭为例, 鸠山和前首相麻生两人都为世袭受益者, 祖父辈中都有人出任首相。此次众议院选举中, 自民党大约1/3的候选人在“父辈的土地上”作战, 民主党这一比例大约10%。
鸠山行事风格偏软。日本媒体盘点鸠山从政以来的政策立场后发现, 鸠山在修宪、核武装、政策上的摇摆度颇大。考虑民主党内政见冲突的派别并存, 且鸠山本人行事风格偏软, 鸠山施政方向恐怕充满变数。
中日关系如何发展
有关专家对未来的中日关系进行了预测分析:
清华大学日本问题专家刘江永教授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采访时说:“从日本民主党目前已经公布的具体政策上可以看出, 其对华关系政策的积极面还是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它在对外政策方面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某些变化。
过去, 容易导致中日关系倒退的因素往往集中在几个特定的问题上, 尤其是历史观和参拜靖国神社。刘江永认为, 从目前来看, 民主党领导人会在这些问题上“绕着走”。他说, 对于靖国神社问题, 民主党的态度十分鲜明:不参拜。据悉, 民主党的主要领导人几乎都没有去参拜过靖国神社。因此, 民主党组建日本新内阁之后, 鸠山以及内阁成员作为日本政府首相和要员, 更不会去参拜。
上海社科院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认为:鸠山希望建立日本同盟和亚洲同盟并重的格局, 中国的崛起是亚洲的发展和世界多极化发展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顺应这样一个潮流, 他必然会与之前的自民党政策有所不同, 对中国采取一个更加积极的外交态度。
今年上半年日本国内的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经贸合作伙伴。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 中日两国经贸合作日益频繁, 日本对华经济依赖更加严重。同期资料显示, 中国国内汽车销售量跃居世界第一, 而汽车出口正是日本经济的命脉。中国如今的消费能力迅速提高, 超过美国。有人分析, 在这一条件之下, 鸠山希望把中国从劳动力市场向日本的产品消费市场转变的心情可见一斑。摆在鸠山面前的中日关系议题不再是过去政党间可有可无的“政治游戏”, 而已升级到关系日本生计的基础性问题。为此鸠山还特意提出要把自民党提出的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进一步深化, 虽然在本质上是“换汤不换药”, 可鸠山摆出的“微笑攻势”却是中方乐意看到的。
政权建设论文 篇8
关键词:巴黎公社;议行合一;国家政权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图分类号:K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2—0133—02
议行合一原则对苏中两国的政权机关的建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对议行合一原则的思想渊源和具体内涵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我国政权机关的改革演进的过程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一、议行合一原则的思想渊源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巴黎公社当时由巴黎全市20个选区直接选出的86个委员组成公社委员会,在公社委员会下设立了相当于政府各个部的10个委员会。公社委员兼任各政府委员会的负责人,公社负责立法和决定所有重大问题[1]。巴黎公社革命之后,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明确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原则,他指出,“公社……它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权和立法的工作机关……一切有关社会生活的创议权都留归公社。总之,一切社会公职,甚至原应属于中央政府的为数不多的几项职能,都要由公社的官吏来执行。”[2]
這就是马克思关于“议行合一”原则的经典表述,可以看出“议行合一”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特性:(1)从组织结构上看,新型国家的人民代表机关既是立法机关,又是行政机关。以此来避免当时资产阶级议会只务清谈,没有效率的弊端 。这是议行合一原则在组织上最重要的表现。(2)从职权上看,人民代表机关拥有包括立法权和行政权在内的一切权力。
二、议行合一原则在苏联政权机构建设中实践和变迁
1.苏联政权建设初期,苏联立法者力图贯彻“议行合一”原则。在苏联政权建设初期,苏维埃政权机构的建设更多的是照搬巴黎公社的模式,例如,1918年苏俄宪法和1924年苏联宪法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可行使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所有权力。由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人民委员会来管理全国一切政务。人民委员会完全对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及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人民委员会下设18个人民委员会部以领导各个管理部门,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委员同时也是各人民委员会部的负责人,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有权废除或停止人民委员会的任何决定或决议。同时,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之下设立最高法院。院长、副院长及最高法院委员均由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任命之。
可以看出,在在苏联政权建设初期,政权机关的名称如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都是沿袭巴黎公社的叫法。同时强调苏维埃代表大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是苏联最高“立法、执行、指挥”机关,这都体现了苏联立法者力图在国家政权建构中完全贯彻“议行合一”原则。
2.1936年苏联宪法,对“议行合一”的突破。1936年制定的苏联宪法对苏联的政权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名称由原来的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改为最高苏维埃,原来的常设机构中央执行委员会被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替代。“议行合一”的国家政权建设原则发生了较大变化,体现在:
(1)国家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各自的组织、职权分明。宪法取消了代表大会最高苏维埃是最高“立法、执行、指挥”机构的规定。设立了部长会议作为专门的行政机关,并取消了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必须在管理机关工作的规定。(2)更强调各个权力机关之间的独立性。苏联1936年宪法规定,审判员独立,只服从法律。各级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地方机关的干涉,只服从苏联总检察长。另一方面, 1936年宪法规定,行政机关部长会议由最高苏维埃两院联席会议上产生,最高法院院长、最高检察院检察长等由最高苏维埃选举和罢免。
由此可见,随着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虽然立法者理论上仍主张遵循“议行合一”的组织原则,但在具体的政权组织结构上,已经不再坚持这一原则。可以说,议行合一原则的在政权制度中的外在表现已经消失。
三、议行合一原则在中国政权机构建设中的实践和变迁
1.第一阶段:中国政权建设初期(1954—1957年)
1953年宪法起草委员会成立,开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5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宪法》和《全国人大代表大会组织法》等法律,确立了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心的中国政治制度。我国政权机构在构建之初,主要是仿效苏联1936年宪法体制,虽然立法者一直主张和宣传“议行合一”的政权组织原则,但1954年宪法所设置的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结构和相互关系并没有完全体现马克思所倡导的“议行合一”原则,而是有所改变,这主要体现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中央国家政权机关的相互关系来看,议行合一的本质特征已经消失了。议行合一原则在组织结构上要求立法权和行政权等职权要由同一机关行使,而宪法1954年明确了中央政府的法律地位和职权,权力机关和中央政府的职权范围有明确分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政府各部只对国务院负责不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2)地方政权从中央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结构和相互关系来看,议行合一的特征明显。1954年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闭会期间设人民委员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人民委员会在本行政区域内拥有全部权力包括,规划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议和公共事业,审查和批准地方的预算和决算等。同时,立法者也力图坚持“议行合一”原则,例如,1955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一个决定,《决定》规定,“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的领导(即省长、市长、县长以及相应的自治区负责人)应该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选出;人民委员会副职(副省长、副市长等)一般地也应该从本级人大代表中选出;乡、镇人民委员会的成员应该全部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选出。”[3]
2.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权建设(1982年至今)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法律和决议,对人民代表大会等国家政权机关进行了重大改革,政权机关的组织结构和相互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982年宪法扩大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使其成为了新时期重要的立法机构,新的形势要求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专职化程度。有关学者也呼吁,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逐步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专职化程度[3]。为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常委会委员不得兼职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职务。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常委会的工作制度和程序逐步规范和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如果把全国人大常委会看作是全国人大的“常设的、实体化的”的表现[4],那么议行合一政权组织原则就与新时期倡导的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化的趋势相悖。(2)地方政权机关的组织结构和相互关系中议行合一的特征已经消失。具体体现在,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常务委员会作为常设机构,取代了人民委员会。1982年宪法明确了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职权范围。其中,地方各级人大拥有审查和批准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以及它们的执行情况报告等职权,也就是说拥有决定权,其中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而地方各级政府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管理事务。代表机关不得直接处理行政机关的管理事务。 二者在法律上有明确的分工,地方权力机关和地方政府是监督的关系。
四、对“议行合一原则”的反思
“议行合一”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当时资产阶级议会尚空谈、无效率的弊端,总结巴黎公社政权建设的经验提出的建设新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原则。从列宁时代以来,它被社会主义国家奉为构建本国代表机关的重要原则。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构建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应该看到,这样的一种政权组织原则有其明显的时代烙印。它有快速灵便的特点,在小范围、短时间、和特殊情况下(战争)能够发挥其优点。但在社会事务日益复杂,人口众多,疆域广大的现代国家中并不适用。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该原则已经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3],甚至有学者认为,今后在讨论国家政权组织的原则时,不再沿用“议行合一”这一提法[5]。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政权的建设,就是从传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式的政权建构模式向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政权建设模式位移的过程。这说明,中国的政治建设和改革不能指望别国的经验和理论,这样容易忽略自己无法割断的文化传统,忘记自己无法摆脱的土地,只会导致精心制作的“政治产品”最终因为食洋不化或者水土不服而无奈地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的政权机构的建设只能由中国人自己来做出抉择和判断,而这种抉择和判断的关键,就是在借鉴中外政治文明的成果上,找到适合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4:4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646-647.
[3]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4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89-247.
[4]孙哲.1979 —2000全国人大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92.
【政权建设论文】推荐阅读:
人大政权建设09-13
基层政权建设08-16
基层政权建设情况08-08
基层政权10-03
农村革命政权08-16
基层政权工作总结07-0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07-29
执政权的实现途径10-25
行政权的市场化07-16
关于工会发挥国家政权重要支柱作用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