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通用的组织结构创新

2024-09-28

案例 通用的组织结构创新(通用9篇)

案例 通用的组织结构创新 篇1

案例 通用的组织结构创新

1916年,随着联合汽车公司并入“通用”,艾尔弗雷德·斯隆出任通用副总裁。作为通用副总裁的斯隆,发觉到通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他先后写了3份分析通用内部管理弱点的报告。但是,总裁杜兰特只是赞赏,不予采纳。到了1920下半年,快速扩张的“通用”在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彻底暴露出来了。公司危机四伏,摇摇欲坠。这时杜兰特引咎辞职,皮埃尔·S·杜邦兼任总经理。

以杜邦为总裁的通用汽车公司新的行政班子,由于与杜兰特所信奉的管理理念截然不同,迫切需要一种高度理性而客观的运营模式。斯隆先前进行的《组织研究》正好符合这样的要求。斯隆认为,大公司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应以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二者之间的协调为基础。只有在这两种显然相互冲突的原则之间取得平衡,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由此他认为,通用公司应采取“分散经营、协调控制”的组织体制。根据这一思想,斯隆提出了改组通用公司的组织机构的计划,并第一次提出了事业部制的概念。1920年 12月30日,斯隆的计划得到公司董事会的一致同意。次年1月3比这个计划开始在通用公司推行。

斯隆以后的10年中,改组了通用汽车公司。斯隆将管理部门分成参谋部和前线工作部(前者是在总部进行工作,后者负责各个方面的经营活动)的做法很为大家熟悉,这种分组在19世纪较大的铁路公司里已经成形。现代军队,特别是普鲁士军队也率先使用了这种组织形式,许多概念同时在工业公司里获得发展。斯隆也确实用过军事方面的例子来说明他正要在通用汽车公司里干什么。

斯隆在通用汽车公司创造了一个多部门的结构。他废除了杜兰特的许多附属机构,将力量最强的汽车制造单位集中成几个部门。这种战略现在人们已经熟悉,但在当时是第一流的主意并且出色地执行了。多年后斯隆这样说明:我们的产品品种是有缺陷的。通用汽车公司生产一系列不同的汽车,聪明的办法是造出价格尽可能各有不同的汽车,就好比一个指挥一次战役的将军希望在可能遭到进攻的每个地方都要有一支军队一样。“我们的车在一些地方太多,而在另一些地方却没有。”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是开发系列产品,在竞争出现的各个阵地上对付挑战。

斯隆认为,通用汽车公司出产的车应从凯迪拉克牌往下安排到别克牌、奥克兰德牌最后到雪佛兰牌。这时20世纪20年代早期的产品阵容。以后有了改变,即:1925年增加了庞蒂亚克牌,以填补雪佛兰和奥尔兹莫比尔中间缺口;奥克兰被淘汰了,增加了拉萨利,后来它也被淘汰了。

每个不同牌子的汽车都有自己专门的管理人员,每个单位的总经理相互之间不得不进行合作和竞争。这意味着生产别克牌的部门与生产奥尔兹莫比尔牌的部门都要生产零件,但价格和式样有重叠之处。这样,许多买别克牌的主顾可能对奥尔兹莫比尔牌也感兴趣,反之亦然。这样,斯隆希望在保证竞争的有利之处的同时,也享有规模经济的成果。零件、卡车、金融和通用汽车公司的其它单位差不多有较大程度的自主权,其领导人成功获奖赏,失败则让位。通用汽车公司后来成为一架巨大的机器,但斯隆力图使它确实保有较小公司所具有的激情和活力。

斯隆的战略及其实施产生了效果。1921年,通用汽车公司生产了21.5万辆汽车占国内销售的 7%;到1926年底,斯隆将小汽车和卡车的产量增加到120万辆。1940年通用汽车公司产车180万辆,已达该年全国总销量的一半。相反,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1921年是56%,而1940年是19%,不仅远远落后于通用汽车公司,而且次于克莱斯勒公司而成第三位。今天,由理查德·瓦格纳领导的通用汽车公司一年生产汽车接近1000万辆,产品销往

接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仅在中国,通用汽车公司就有5家合资企业,员工人数超过13000人,其别克、雪佛兰等著名品牌更是享有很高的声誉。

思考题

1.集权式组织结构有百害而无一利,对不对?说明你的理由。

2.结合案例,请谈谈事业部制,也就是斯隆模型的优缺点。

案例 通用的组织结构创新 篇2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村减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 在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中, 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的发展仍面临很多问题, 如得不到健全的金融服务、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的欠组织化状态不适应市场化和全球化经济体系的需要等。在国家支农惠农资源大量增加的背景下,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是新时期扶贫工作探索的一项重点。

2005年6月, 国务院扶贫办确定在四川仪陇县开展“搞好扶贫开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试点工作, 探索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以互助资金为纽带的扶贫互助社是其中一项中心内容。2006年5月, 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 (以下简称“村级发展互助资金”) 试点工作, 探索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模式。随着试点的推行, 相关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也受到重视, 试点的制度安排通过增强贫困农民权利和激发农民主体性而在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方式、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农民能力建设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成为关注的焦点。据此我们试图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 以河南光山、安徽霍山、安徽太湖等三县“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为例, 【注文1】根据实地调查资料, 专门从组织与合作关系的角度对“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运行状况进行探讨, 试图揭示组织创新实践对扶贫与农村发展的影响。

二、“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基本做法和组织理念创新

1.“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内涵与基本做法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指由政府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扶贫资金, 在贫困村内建立互助资金, 村民以借用方式周转使用互助资金发展生产。互助资金的来源有两个, 一是政府专项扶贫资金, 二是村内农户以自有资金入股或其他方式投入的资金。

关于互助资金的运行, 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的有关文件只作了原则性规定, 主要有: (1) 试点村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 民主选举村民组成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组织村民共同制定互助资金管理办法, 并按管理办法负责借款的审批、发放、回收等具体事务。管理委员会接受上级扶贫和财政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并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 (2) 试点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 但不得以谋取存款利息收入为最终目的。 (3) 试点资金由村民民主管理、共同参与, 采取村内互助、有借有还、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办法。 (4) 试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贫困村农户开展生产性项目。 (5) 试点资金不得对外村放贷, 不得变成地下钱庄的资金, 不得用于管理委员会工作经费等支出, 不得私分、平分。在国家文件的基础上, 河南省、安徽省以及光山县、霍山县、太湖县分别出台了省级和县级文件, 就本省或本县“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进行了具体规定。

2.“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组织理念创新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作为一种村级扶贫组织形式, 其直接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将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权赋予农民, 其实质则是权利调整。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注资赋权式新型扶贫理念, 蕴涵着积极的新功能。

首先,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提高了财政扶贫资金响应农户需求的效率, 是一种有效的资金帮扶机制。 (1) 与扶贫贴息贷款相比,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可以更好地瞄准农村, 瞄准贫困人口。扶贫贴息贷款一直是中央政府扶贫资金的重要投放渠道, 通常占到全部扶贫资金的一半以上。然而, 在商业银行管理贴息贷款的现有模式下, 贫困农户实际上很难得到发展生产所需贷款。例如, 在2005年的71.8亿元扶贫贴息贷款中, 农户贷款只占17.1%。与扶贫贴息贷款不同,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直接建立在贫困村中, 借款对象仅限于本村入股村民, 专门解决农户的资金缺乏问题, 直接瞄准了农户。 (2) 与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相比,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对农民的支持更直接, 提高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更有利于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新世纪以来, 国家投放到农村的各类财政资金大量增加, 其中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占有相当大比重。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投资额度通常较大, 但对农民增收致富所产生的是一种间接效应。“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直接支持农民发展生产, 平均每个行政村投入少量财政资金 (试点中为15万元) 就完全可能实现有效周转和滚动发展, 见效快, 且无需后续财政投入就可实现长期持续运转, 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其次,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一条推动贫困地区农民能力建设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主要从事小农生产, 农民的分散性特征鲜明。同一时期,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 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和农民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日益一体化的大市场面前, 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局限性日益突出, 农业和农户显得越来越脆弱。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 增强其市场适应能力, 以便实现同大市场、大社会的对接与平衡, 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行政命令式地组织农民显然是行不通的, 也是农民所害怕的。以农业企业为龙头的市场化组织方式不能解决农户的弱势地位问题。“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强调的是农民的自主合作、自我管理和民主监督, 为农民提供了一条自我教育和自主整合的途径, 是推动农民能力建设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较好渠道。

组织理念创新所蕴涵的新功能是“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作为一种新型村级扶贫组织形式具有的潜在优势。潜在优势能不能转化成现实优势取决于具体的组织结构和组织过程。

三、现有组织框架与“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运行

光山、霍山和太湖在推行“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时所采取的办法既有一致的地方, 也有不同之处。截至调查之时, 光山县以行政村为单位, 共建立5个互助资金试点, 平均资金规模为25.9万元。霍山县和太湖县主要以村民小组 (自然村) 为单位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霍山共建立互助资金154个, 平均资金规模为2.03万元。太湖共建立互助资金158个, 平均资金规模为4.08万元。与河南不同, 安徽在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下文建立试点以前即已开始探索“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运行, 有本省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并在全省推行的一些做法。

1.“村两委”与“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运行

中国农村现有的最重要的基层组织是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即“村两委”。他们代理着政府在农村的很多职能。尽管光山、霍山和太湖在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时, 有建立在行政村的, 有建立在村民小组的, 但不论哪一种情形, “村两委”均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

第一, “村两委”对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的组成有较大的影响力。首先, “村两委”在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的组建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光山县有些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的成员是由“村两委”组织召开会议提名候选人后再由股民选举产生的。其次, 三个县都不禁止“村两委”成员兼任互助资金管理人员, 因而有不少管理人员是现任“村两委”成员。

第二, “村两委”为互助资金的启动与运行提供了经费及相关物质支持。由于互助资金的建立没有专项工作经费, 建立后资金占用费 (借款利息) 能用于办公开支的空间也极有限, 因而不论是在发动阶段, 还是在运行阶段, 相关的成本有很多是由“村两委”负担的, 包括宣传费、材料印制费、办公设施等。“村两委”所提供的经费与物质支持为其介入互助资金管理提供了理由。

第三, “村两委”有权监督互助资金的运行。光山县强调要发挥“村两委的保驾护航作用”, “‘村两委’定期听取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汇报, 并进行检查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霍山县建立双层管理机制, “村两委”“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日常监测和评估活动”。太湖要求“村两委”坚持“指导不干预, 服务不包办”的原则, “监督资金共管小组的选举换届”, 督促其运行;互助资金管理小组定期向“村两委”汇报资金运作情况。“村两委”对互助资金建立和运作的强大影响力既有有利的一面, 也有不利的一面。但从长远来看, 不利的一面是主要的。它容易导致互助资金蜕变为“村两委”的附属经济组织, 从而难以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难以成长为真正自治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互助组织。霍山县因出现问题而停止运作的4个基金小组中有三个与村干部滥用权力有关, 就提供了这一方面的教训。

2.NGO与“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运行

已有经验表明, NGO的支持是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互助资金的建立和运行涉及财务与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大量培训与辅导, 政府一般很难提供这些服务, 也常常不愿意提供这类服务, 需要NGO的支持。实际调查中, 虽然有些县级政府制定了严格措施, 要求各政府部门和乡镇政府抓好试点工作, 但调查中仍可见一些部门和乡镇政府缺乏积极性, 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明证。为解决这一问题, 霍山县在县一级成立了“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协会”, 在乡一级建立了扶贫协会, 配备了项目辅导员。然而, 协会和辅导员实际上都是政府“配置”的, 会长由相关政府官员兼任, 主要是一种资源动员、部门利益平衡和风险分担机制, 不是真正独立的第三方, 其推动互助资金发展的作用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太湖和光山则完全没有NGO组织参与, 相关的培训与辅导工作均由政府机构承担。在这种情况下, 相关培训均不到位, 互助资金的运行对政府的依赖较多。

3.地方政府与“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运行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最基本的目标是扶贫资金到户, 但其根本创新还在于所蕴涵的赋权理念。这是一个复杂的权利关系重构过程, 其实现并不容易。

权利分割和权力边界的确定是赋权的基础。对于“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关于政府、“村两委”与互助资金间的权力安排, 这是由政府主导的制度建设工作。从光山、霍山、太湖的实践来看, 三个县在权力安排的一些重要环节上都或多或少有所疏漏或回避。资金的产权问题是涉及政府、“村两委”与农户之间权力安排的最重要环节。然而, 在这一环节, 光山未向村民明确说明;霍山与太湖强调资金“民有”, 实际上是集体所有, 并且政府有收回的权利。因此, 农户对互助资金的所有权被虚置了, 相应的受益权也不清晰, 政府向农户该放的权未放到位。互助资金管理小组成员的民主选举与监督是涉及政府、“村两委”与农户之间权力安排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在三个县也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尽管有文字性的阐述, 但没有制度和程序上的保障, 在实践中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借款利息、借款期限、还款方式、借款上限、借款资格等涉及的主要是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利益与权力安排。这是不宜由互助资金内部自主讨论决定的事情, 应该由作为外部力量的政府给出明确的制度框架, 以便界定好农户间的权利关系及保护贫困人口的利益。但恰好是在这里, 三个县均给予互助资金成员过大的自主决定权, 使得实际制定出来的借款利息、借款期限、还款方式、借款上限、借款资格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更有利于在社区民主实践中占据优势地位的精英, 为互助资金长期服务于社区精英而不是贫困人口开出了巨大空间。

总的来看, 三地政府所做的工作偏重于保障资金安全, 忽略了对农民的赋权, 这就使得“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实际作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四、农民合作与“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运行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政府支持下的村民互助合作组织, “村两委”、NGO和政府等现有组织框架是其外部环境和支撑, 农民是其主体。农民间合作、农民与政府的合作是“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运行涉及的重要内容。

1.农民间的合作

农民间的合作既是“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健康运行的条件, 也是其发展的重要目的。

建立并推行“村级发展互助资金”, 首先需要村民的参与和相互合作, 需要以一定的社会资本为基础。因市场化进程的侵蚀和以往的资源汲取型农村治理模式的影响, 农村基层社区的社会资本处于短缺状态, 这正是“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发展的一个关键制约因素。正因如此, 各试点县在选择村庄时均强调“民风淳朴”这种社会资本, 将其视为建立和推行“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一个重要条件。为了评估社会资本状况, 霍山和太湖均引入了竞争机制, 其中太湖县更制定了细致的招投标方案, 组织各乡镇竞争试点资格。以政府投资为激励的竞争机制大大加强了农村基层社区的内部整合与动员, 激活了社区社会资本, 推动了村民间的合作。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建立和运行, 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目标即促进农民合作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从而为农民走出“小农经济”困境, 适应市场化、社会化与全球化发展创造条件。首先, 互助资金可以为村民间的沟通和互动创造条件。借还款需要当事人与管理小组或其他入股村民的参与和协商, 这为促进村民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就此而言, 越能够增加村民协商沟通机会的借款制度就越好, 例如按月分期还款就具有这样的功能。然而, 光山、霍山和太湖的互助资金大多没有采取严格的分期还款方式。实地调查中, 光山的一个互助资金在建立起来后, 一次性将资金全部借给了股民, 借期均为一年, 管理小组成员基本上要等一年后再集中办理还款手续, 并同时办理新一轮放款手续。这种互助资金模式就无法真正起到推动村民组织化与合作的作用, 其解决农民资金短缺需求的功能也会大打折扣。其次, 互助资金可以为进一步的资源整合与产供销合作、社区公共生活建设提供契机。由于互助资金为村民的经常性沟通互动搭建了平台, 因而它实际上为公共讨论与信息交换开辟了一个空间。在此空间中, 村民能以很低的成本实现产供销、文化娱乐生活等领域的合作, 提升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组织化水平, 仪陇扶贫互助社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光山、霍山和太湖的互助资金因周转期长、日常集体参与式的管理活动少而不利于向这个方向的发展, 三地政府机构也没有重视到这一问题。第三, 互助资金可以成为村民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团结的有效机制。互助资金赋权于民, 让农民在干中学, 能充分激发农民的创造性, 推动农民在实践中认识到合作的价值与意义, 促进合作程度的提升。光山、霍山和太湖的互助资金在推动农民自我教育、自我团结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2.农民与政府的合作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大地上曾掀起一股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运动”。然而, 这场运动最终仍然是其主要推动者梁漱溟所说的局面:“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 “本来最理想的乡村运动, 是乡下人动, 我们帮助他们呐喊。退一步说, 也应该是他想动, 而我们领着他动, 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我们动, 他们不动, 不惟不动, 甚至因为我们动, 反来和我们闹的很不合适, 几乎让我们作不下去”。21世纪以来, 国家出台了大量支农惠农政策,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 如何推动农民与政府的合作是其中一个大课题。笔者认为, 政府注入到农村的经济资源可成为政府与农民合作的桥梁。光山、霍山与太湖的实践均表明, 只要农民意识到政府所提供的经济资源确实可以为己所用, 他们就会真正行动起来, 积极响应政府的行动。因此, 农民与政府的合作, 主动权在政府。只要政府理顺自己和农村的关系, 农民就会非常主动地走近政府, 与政府合作完成建设农村、发展农村的伟大任务, 毕竟, 农村建设与发展关系到的是农民的切身利益, 农民具有与政府合作的潜在积极性和热情。

五、结语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蕴涵着两个不同层次的功能。其一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发展经济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其二是推动农民的能力建设和组织化水平的提高。两个层次功能的实现状况取决于“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实践形态与组织运行过程。光山、霍山和太湖的“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第一层次的功能。第二层次功能的实现所解决的是包括贫困农村但不限于贫困农村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对于整个中国农村的长远发展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光山、霍山和太湖均没有深入发掘这一功能, 其“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在推动农民能力建设、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上所发挥的作用还很不够。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两个层次的功能是在实际运行中实现的, 组织结构与运行过程中的细节很重要, 关键是要合理确定政府及其村级代理与农民的权力边界, 并搞好村民和村民之间的权利安排, 从而落实对农民的赋权, 保障弱势农民的权利。这些过程中, 政府占据着主导位置。光山、霍山和太湖在这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 在涉及向农民赋权的一些关键环节未能真正给予农民权利, 对农民间权利的安排也不利于保障贫困农户的利益。因此,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这一组织形式的创新理念没有在三地试点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落实, 其实际效用受到很大限制。

注释

案例 通用的组织结构创新 篇3

结构贸易融资(Structured trade finance),是指商业银行创造性地运用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融资方式,根据国际贸易项目以及项目社会环境的具体情况要求,将整个贸易流程作为融资对象,在综合考虑借款人的信誉、贸易特点、对资金和物流的把握程度、银行资金来源、可承担的融资成本及可承受的风险、政府法规方面的要求等的基础上,通过组合搭配各种融资方式和风险缓释技术,为进口商或出口商专门设计的一个融资方案。

结构贸易融资实际是一种金融工具(产品)的组合,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工具有出口信贷、银团贷款、银行保函、福费廷、保理、出口信用保险、进、出口信用证押汇,以及外汇汇率风险控制类产品论如远期外汇买卖、掉期交易、期权、期货、货币(利率)互换,等等。商业银如何在实践中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将不同的产品进行组合,为企业/银行带来最大化的效益,成为银行拓展业务能力的分水岭。

以下是某一著名外资银行(在广州)2008年处理的一个案例:A企业是广东顺德一个著名的家电企业,有大量的家电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需要银行的金融支持。该企业的金融需求是:尽快回收出口货款,以办理出口退税,加速资金周转,尽量降低应收帐款,减少资金成本及资金占用;另外因为人民币在最近几年升值明显,需要控制外汇应收帐款的汇率风险。

国内某著名的外资银行广州分行(以下简称银行B)分析了A企业的出口情况后,提供以下的金融融资服务方案:

1.A企业美洲市场的最大买家 C和D,是全球性的大企业,而且在B银行纽约总部有额度,经过与总行协调,对于A企业出口给C和D货款,(结算方式是装运后90天电汇),B银行采用无追索权发票贴现融资(类似单保理,Single Factoring)。

分析:B银行是如何来管理和控制此部分资产风险的?

因为A企业的买家C和D客户,在B银行纽约总部有信用额度,也就是说,B银行纽约总部对C和D客户信贷风险有相应的管理。只要C和D客户额度正常,在正常情况下,A企业出口给C和D 客户的货款就是安全的,也就是说B银行对A企业的此部分融资是安全的。B银行通过其纽约总部对C/D 客户的风险管理来实现此部分的融资风险管理,发挥了了其集团优势。

2.对于 A企业美洲市场另外两个买家E和F,(结算方式是装运后60天电汇),则和A企业协商,由E和F的银行开出的备用信用证对其应付货款做担保,(按照国际备用信用证惯例ISP98 开出),A企业签署相关的转让应收货款权利及备用信用证项下权利的文件,将备用信用证下的权利转让给B银行,B银行则采用无追索权发票贴现融资形式,对A企业以融资的支持。

分析:B银行是如何来管理和控制此部分资产风险的?

关键在于A企业的买家E和F 的银行开出的备用信用证 Standby Letter of Credit。根据ISP98,“备用信用证是在开立后即是一项不可撤销的、独立的、要求单据的、具有约束力的承诺。”由于有了E和F的银行开出的E和F对A企业的应付货款的备用信用证担保,B银行对A企业该部分的融资风险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3.对于其他买家,则采用出口信用证项下押汇。

也就是说,对于其他的买家,则要求其银行开出跟单信用证,有B银行对信用证下的单证进行押汇融资。

分析: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是银行根据申请人(一般是进口商)的申请和指示,向受益人(一般是出口商)开立的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文件。由于有了买家银行开出来的信用证作为付款的保证,B银行对A企业此部分的信用证下出口押汇融资,风险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4.此外,为了提高对A企业出口业务服务效率,B银行采取了各种方法。例如:专门与快递公司签定协议,由该快递公司每天在A企业与B银行之间往返收取文件,保证单据传送的及时性。对A企业交来的出口单据,安排专门审单人员,用最短的周转时间处理,(当天12:00收到的单据,如果没有不符点/或者不符点能及时改好,B银行承诺 在当天下班前寄出单据。)同时,对于出口单据一些非实质性的不符点,A企业签署授权书,由B银行代为修改,减少了单据在银行/企业之间传递的时间。

5.同时,因人民币有长期升值的趋势,所以对A企业出口收汇敞口部分,推介其买入期权/外汇远期产品,以锁定汇率,控制风险。

因为B银行的方案解决了A企业尽早收汇和办理出口退税,控制应收账款资金占用,化解汇率波动风险的需求,银企合作愉快,银行也从此业务中获得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利息差收益/汇率差价,赢得客户的信赖。

此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1.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商业银行市场上,银行面对要求越来越高的客户,既存在控制信贷风险的要求,同时又受到利润指标的压力和监管当局复杂严格的约束等等。如果商业银行能够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推出“择身定做”产品组合给我们的客户;对重点优质客户,提供一揽子的银行金融服务解决方案,让客户与银行“双赢”,那商业银行将更有机会赢得客户,赢得市场。目前国内企业的发展正朝着国际化进程推进,国内采购和销售比例正逐步上升,对于既有国内业务,又有国际业务的客户,商业银行既考虑国内信用证、票据包买、国内保理、货押等国内贸易融资类产品,也结合信用证押汇、国际保理/福费廷、远期外汇买卖、期权等涉外的国际业务产品。另外,在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的当前,多考虑控制外汇汇率风险类产品,将使商业银行的客户在接受银行的服务中,得到收益。

2.对银行产品选择而言,银行可以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一批优势产品,加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招商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已取得一定优势;国内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在提供给跨国企业服务现金类产品(Cash product,主要包括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现金池等,企业与银行计算机系统直接对接等)处于领先地位。对于一些中资的中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如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不仅可以参考外资银行B的一些思路,而且,可以利用国内商业银行国内贸易融资产品的相对优势,针对A企业国内供应链上游企业,为A企业的国内应付款安排国内信用证、国内保理、票据包买、国内发票融资等产品,拓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而内外贸的结合恰恰又是外资银行目前产品结构的短板,如果能实现内外贸结合、本外币结合的综合营销,有利于中资的中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和个性化营销。

针对目前人民币跨境结算推出以及人民币远期汇率上升的形势,以下是一个新产品组合初步思路:

人民币远期信用证+境外合作银行的福费廷+远期外汇交易(NDF)

(NDF即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常用于衡量海外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常被称为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

目标客户:需要用人民币购汇、付汇的客户,且境外卖方为其关联公司。

产品基本流程:

1.对于有购汇、付出需求的客户,客户先将人民币资金作定期存款存在银行质押,商业银行开出人民币远期信用证(一年期或半年)。

2.信用证项单证相符的,商业银行对外承兑。

3.境外受益人凭商业银行的承兑向境外银行申请美元(或其他外币)福费廷融资,并购入远期NDF,买入远期美元,卖出远期人民。

4.信用證到期时,商业银行付出人民币;境外受益人用人民币和NDF 偿还美元(或其他外币)贷款。

在此产品中,客户获得的好处是:既可正常地支付货款,又可获得存款的利息收入,并且没有任何汇率风险;同时,目前远期人民币升值,客户的关联公司可获得汇率差价的收益。对银行而言,则增加了人民币保证金存款,存款的利息差收益、信用证手续费等中间业务收益等。

参考文献:

案例四 通用电气 篇4

通用公司这艘企业界航空母舰的管理之道,一直被人们奉为管理学的经典之作,而GE 的考核制度则是管理典籍中的重要篇章,从通用(中国)公司的考核制度可以发现GE 考核的重点所在。

通用(中国)公司的考核内容包括“红”和“专”两部分,“专”是工作业绩,指其硬性考核部分:“红”是考核软性的东西,主要是考核价值观;这两个方面综合的结果就是考核的最终结果。

1.年终目标考核的四张表格 前三张是自我鉴定,其中第一张是个人学历记录;第二张是个人工作记录(包括在以前的公司的工作情况);第三张是对照年初设立的目标自评任务的完成情况,根据一年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对照通用公司的价值观、技能要求等,确定自己哪方面是强项,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哪些方面需要通过哪些方式来提高,需要得到公司的哪些帮助,在未来的一年或更远的将来有哪些展望等。原任总裁韦尔奇在当年刚加入通用公司时就在他的个人展望中表达了他要成为通用公司全球总裁的愿望。第四张是经理评价,经理在员工个人自评的基础上,参考前三张员工的自评,填写第四张表格,经理填写的鉴定必须与员工沟通,取得一致的意见。如果经理和员工有不同的意见,必须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服对方;如果员工对经理的评价有不同的意见,员工可以与经理沟通但必须用事实来说话;如果员工能够说服经理,经理可以修正其以前的评价意见;如果双方不能取得一致,将由上一级经理来处理。在相互沟通、交流时必须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不能用任何想象的理由。2.考核的时间 全年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考核贯穿在工作的全年,对员工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在员工表现好时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表现不好时及时与其沟通。

3.考核结果的应用 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员工的优点与不足,激励与提供员工有效地提高组织效率;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第二年的薪酬、培训、晋升、换岗等利益联系。考核能够取得预定的目的有多方面因素,在所有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不是通用(中国)的考核方法、考核制度有多复杂、有多高深、而是通用(中国)公 2 司人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做到位。而这正是通用(中国)公司的价值观“确立一个明确而、简单和从现实出发的目标。传达给所有人员”所要求的。

4.通用中国公司的考核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包括目标与计划的制定,良好的沟通,开放的氛围,过程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信息的及时反馈,考核与员工的利益紧密联系,强调通用(中国)公司的价值观,领导的支持,管理层与一般员工的积极参与、有一个制度来保证等。

5.目标与计划的制订 目标计划是全年考核的基础,目标计划必须符合五个标准“SMART”:S 代表的是 SPECIF,意思是指“具体的”;M 是 MEASURERABLE,意思是指“可度量的”;A 是 ACTIONABLE,意思是指“可实现的”;R 是 REALIC,意思是指“现实的”;T 是 TIMEBOUND,意思是指“有时限的”。目标计划的制定必须与公司、部门的目标一致,制定目标计划必须与员工反复沟通推敲,在执行时如发现有不妥之处,必须立即修正。

6.过程考核与年终考核 考核是为了激励与提高完善员工,所以信息要及时给予反馈,员工表现好时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在员工表现不好时,及时提醒,到了年终考核时,所有的评价都是根据平时的表现,不仅有说服力,而且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也不繁杂,因为全年不断地积累素材,平时已把工作做到位。

7.良好的沟通。包括各部门的上下级之间,人力资源部与其它部门之间,保证无阻碍沟通。这样员工和经理才能得到比较全面的信息。通用公司的环境是开放的,员工可以很轻松地与经理甚至总裁交流。良好的沟通也是通用公司的价值观所要求的,乐于听取各方的意见,致力于群策群力,良好的沟通不仅包括面对面的交流,员工的自我评定也是一种沟通渠道,员工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求,希望得到公司哪些帮助等都可以在考核时写清楚。

8.视六个希格码为生命 管理人员、公关人员的考核不易量化,是考核中的难点。通用(中国)公司一开始就给管理人员、领导人员确立一个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不仅是面对领导、管理人员,而且也是面对员工的。管理人员根据这些行为准则,可以对照自 3 己的行为,可以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有差距。同时,员工也可以根据行为准则,评价管理人员或领导。这样对管理人员和领导的考核就可以很具体、清楚,如领导必须具备的四个“E”,不管是自评还是他评,都能心中有数。能量化的尽可能用六个希格码标准量化,如公关人员的工作量化可以用接了多少个电话、回了多少个电话、用多少时间来回答,安排了多少采访等。

9.用事实来考核软件因素 价值观等软性因素的考核也是不好量化的,通用(中国)公司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是把工作放在事前,凡是加入通用(中国)公司的员工,首先被告知的是通用(中国)公司的价值观的内容,然后会有与价值观有关的各种培训,员工对价值观的感悟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培训不是叫员工背诵价值观的内容,而是用发生在公司的事实行为来说明价值观,在考核时也是每个结论都必须用事实来证明,决不能凭空想象。

10.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的个人利益及职业生涯发展密切联系 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第二年的薪酬、培训、晋升、工作调动等挂钩,同时考核也是为了提高和完善员工自身的素质,公司会尽可能满足员工的一些想法和要求,鼓励员工写下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且尽最大可能帮助员工实现。

案例 通用的组织结构创新 篇5

通用汽车公司的危机与变革

当1921年皮埃尔·杜邦(Pierre du Pont)任命阿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Sloan)为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时,该公司正处于危机中。20世纪20年代第一个年头的经济衰退使汽车需求量大为下降;尽管公司已拥有巨大的汽车库存,但工厂管理者们仍继续恣意地生产。针对需求量的下降,福特汽车公司将其T式车降价25%——这一降价幅度是通用汽车公司不能承受的,因其成本较高。通用公司为维持其价格水平,其销售量从1920年夏季至秋季下降了75%,到1921年,福特汽车公司的T型车已占有美国汽车市场的55%的份额,而雪佛莱只占4%,通用汽车所有品种相加起来也只占11%。福特公司因大批生产单一品种而占有巨大的成本优势;该公司坚持利用这一优势,正扩大其生产能力以期进一步巩固其在汽车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即使除了衰退所引起的困难之外,通用汽车公司也还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长期问题。它生产不出一种比起T式车价格较廉价而性能更优越的汽车;其资源和能力在浪费,因其各部门像卡迪拉克、别克、奥克兰、欧茨和雪佛莱主要是在自相残杀。它首先需要的是一种新的更统一的营销策略,集中精力对付福特。斯隆的计划如下:通用公司,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设计不同的汽车。卡迪拉克厂将为最高层收入的买主生产豪华汽车,其他各厂依次为较低收入阶层服务,而雪佛莱将是售价甚至低于T式车的车型。T式将仍然为某些买主所青睐,但斯隆恩相信,大部分消费者将选择要么比福特产品更豪华,要么价格更低廉的汽车来买。产品多样化与设计协作

但是,这里有一个重大问题:实施这一计划不仅要产品多样化,而且需要设计的紧密协作,这要比以前所尝试过的任何事情都难。它需要一系列新车设计,需要新的代理商,需要有关每一新的细分市场中客户的市场信息,需要生产每一车型的单独工厂,还需要为每一工厂提供不同的材料。同时,该组织的许多部门需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加以协作。它们要占领不同的细分市场,而不自相竞争。它们要在如何改良产品降低生产成本的方面交换意见,在研究与开发方面加以协作,与生产主配件如轴承、散热器、火花塞的供应部门进行合作,并使设计足够标准化以使配件生产达到规模经济。与福特的单一产品策略相比较,斯隆恩的市场细分策略需做的决定要多得多,需不断收集和评价的信息要多得多。福特汽车公司所利用的组织形式将不会是新通用公司的样板。

通用汽车公司以前的组织形式也不可能成为样板,因其以往的形式不过是汽车公司与供应厂的组合,没有任何中央调控。汽车制造部门没有使其部件的设计统一起来,从而增加了各自的成本。会计部门负责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成本分配,却无法准确地知道哪个单位所做的哪一决定使成本提高,从而也不能指导部门主管厉行节约。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即使面对着巨大的库存积压,某部门仍继续生产,因为会计系统没有给其分摊库存成本。通用公司的多部门结构

斯隆研究了通用的组织结构,认为需要做一次巨大的变革。新的组织将是多部门的结构,总公司要拥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专业人员。任何人不得干涉各部门做出各行业决策的基本自主权。每一部门均为其指定的细分市场制造并销售汽车。每一部门有其自己的管理队伍,有权作出自己的业务决策。与其他商业组织不同,通用公司总部并不插手日常事务,其主要职能是审查并估计每一部门的业绩,计划并协调整体战略。总部还将负责公司的科研、法律和金 1

融问题;它将对市场价格作出调查,以确保公司内部会计所利用的价格能很好地反映实际成本。这就使得公司内部各供应部门赢利的基础上对它们加以估计。就好象每一部门是单独的企业一样。

亨利·福特(HenryFord),这一已习惯于明了其公司每一重要决定的人物,对通用公司的重组抱以怀疑,特别是对通用的最高管理层与公司的日常运转能够相距多远更是十分怀疑。他评论到:

“ 就我来说,没有比那种有时被称之为“组织天赋”的脑筋更危险的了。它通常会导致产生一巨大图表,就如一家族系谱图,表明权力是如何分枝分叉的,就如树一样。树上缀满了好看的圆草莓,每一个草莓均带有一个人或一个办公室的名字。……信息从位于图中左下角的人传至总裁或董事长约需六个星期的时间。“

然而,斯隆的组织尽管对亨利·福特来说是那么臃肿,却迅速使通用公司成了可怕的对手。自1927-1937年,福特公司亏损2亿美元,而通用公司却赢利20亿美元以上。通用公司的市场份额至1940年增至45%,而一度占压倒优势的福特公司,其份额却缩减至16%。多部门结构的产生不仅使得通用公司能以新的策略成功地进行竞争,而且也为公司生产线的不断扩大提供了舞台。在以后的岁月里,通用公司又在企业家产品组合中,增加了从大卡车到厨房用品等多种产品。在过去的组织形式中,这种扩展是不可能的。通用公司率先实行的这种多部门形式已成为公司的标准组织特征,使得许多公司得以生产出广泛系列的产品。通用公司的新组织十分适应对它的需要,但是该公司几乎是汽车公司中最后一个发现组织革新的优势的。

丰田

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丰田还只是一家专门为日本市场服务的小汽车制造商,与巨大的美国对手相比,丰田资金匮乏,规模微小,不可能与其对手的低生产成本相匹敌。尽管当时丰田公司的劳动力成本比美国企业要低得多,但许多其他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甚至更低。然而,当时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把这种低成本在那时还是高科技、资本密集型的汽车工业中作为一种巨大的竞争优势加以成功利用。

“适时”生产

与欧洲、日本和美国东部的其他汽车公司一样,丰田曾一度模仿其美国对手的先进的大规模生产技术。但是不久,在咏二登代驼(Eiji Toyoda)和泰井智大日野(Taiichi Ohno)的领导下,该公司开始开发一种能更好地适应其运作规模及性质的颇具特色的方式。丰田最出名的革新之一是其“看板”(kanban)或“适时”(just-in-time)生产体系的开发。该体系旨在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库存。在传统的制造工业中,一台机器加工的产品要作为缓冲存货,直到生产流程中下一台机器开始运转。分散于各阶段的库存使得每一台机器不至于因相邻生产阶段的延误或毁坏而受影响。但是,库存体系适应巨大的规模经济,所以丰田如果依赖于这种体系,就不可能达到与其较大的对手相同的成本。

为取代库存,丰田公司在生产流程各阶段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更紧密、合作更密切的体系,从而每一阶段都能“适时”得知什么时候需将其产品交付给下一阶段。没有存货来缓冲由于产品有缺陷机器损害所造成的影响,丰田公司的技术人员必须努力提高每一生产阶段的可靠性。这一革新不仅减少了生产流程中的中断次数,而且也减少了丰田汽车的缺陷,因为有了毛病,能立刻得以发现,而不至于堆积于生产流程中的库存中。取消存货还意味着,丰田公司要比美国企业更紧密地与它的供应商相联系,与他们沟通每天的需要,并帮助其改善其自身体系的可靠性。与此同时,为迅速修复损坏的设备,丰田公司就必须对其设备操作人员加以培训,以使他们能独立进行维护和修复。与此相对照,在美国,机器维修是一独立专

业,且分许多工种,机器损坏时,其操作者只能站立一旁等待维修人员来修复。

在阿尔弗雷德·斯隆的领导下,通用汽车公司充分利用其规模大的优势,在其许多不同的车型中使用相同的部件。推动数种车型利用相同的底盘或引擎、或刹车等,通用公司就可以为这些部件开发专业化的生产设备,从而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与此相对照,丰田不具备这种规模经济,故而着重提高其所使用的设备的灵活性,使同一设备能迅速进行重组以生产不同的车型。正因为它这样的重视,所以丰田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方面领导世界潮流就不足为奇了。

因为通用汽车公司的专业设备不能很容易地适用于新车型的生产,故而该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对其车型的重新设计每12年才进行一次,而丰田公司每6年就进行一次,每一新设计都有所改良。至20世纪70年代,丰田设计和制造的小汽车的技术能力已经为其在世界市场上赢得了相当的份额。随着其销量的增长,丰田公司建起了新的生产厂,比美国以前所建造的要大得多,使该公司得以利用生产流程中所保留的规模经济的诸多优势。与外界供应商的协作

丰田组织与其北美对手相区别的另一特征是丰田对外界供应商的巨大依赖。此次相反,通用公司是高度垂直统一的。通用公司诸多车型的巨大产量和相同部件的使用,使其能充分利用规模适中的配件生产厂的产出,而且充裕的资本使其能够自己生产这些配件和部件。在其早期,丰田的部件生产达不到有效规模,也难以拥有自己的配件生产厂。因为与通用公司不同,丰田不仅要依赖外界供应商提供其基本的投入,如薄钢板、螺丝及座套等,而且还需它们提供较复杂的部件和系统,如前灯、刹车系统和注油系统等。这样,其供应商也就有可能通过给其他汽车制造商同时生产部件而达到较大的规模。“适时”生产体系使得丰田必须与其供应商密切协作。由于车型的频繁更新,再加上供应商所提供的是需组装的高级部件而不是简单的标准化产品,故而这种协作就更为迫切。因此,与供应商进行简单的市场安排就会出问题。他与通用公司不同,丰田不是为每一配件或部件寻找众多的供应商从而引起他们的价格竞争,而是与为数不多的供应商建立起长期的关系。这种长期关系促进了双方的联系,使得供应商愿意担当风险而大举投资于技术和设备以满足丰田的专业性需求。

讨论题:

1、通用汽车公司为何能在竞争中胜过福特公司?

2、丰田汽车公司为何能后来居上?

3、同样是生产汽车,为何丰田公司与通用公司的组织结构不一样?

4、本案例对提高中国企业组织管理效率有何启发?

案例 通用的组织结构创新 篇6

摘要: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在软件编程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这种相似的特性,使得我们可以将个别系统的编程经验推广到更多的系统上。本文就μC/OS-II内核的任务管理和内存管理进行基本的介绍,并介绍一个通用的应用软件结构。然后,与之相对应,提供两个不同操作系统下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多任务 编程

引言

嵌入式系统的面向应用特性,使得大多数程序员沉陷于不同的应用中。在进入新的一轮开发后,往往只有一些简单的经验可供参考。为了加快应用的开发进度,有必要研究一种统一的应用软件结构,使开发人员能够通过简单模式套用,简化大量系统研究方面的工作,以加快嵌入式开发人员对新系统的理解和使用。

操作系统μC/OS-II和ECOS(Embedded Configurable OS)是我在研发过程中使用过的两个系统。这两个源码公开的系统是我们研究的基础。开发平台依次是PC机和EP7212开发板。

1μC/OS-II内核

对于一个嵌入式系统内核,我们最关心的是:任务调度、内存管理及时间特性等。这里,只介绍与多任务编程联系最多的任务调度和内存管理。

1.1 任务调度

任务的状态有休眠、就绪及运行几种。任务调度就是遵循一定的.原则,使多个任务共同使用同一处理机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对任务控制块(TCB)的管理来实现的。

当一个任务建立时,μC/OS-II系统为其所对应的OS_TCB赋值;当任务的CPU使用权被剥夺时,系统用OS_TCB来保存该任务的状态;当任务重新得到CPU使用权时,系统就可通过任务控制埠来使任务从被中断处继续执行下去。

在μC/OS-II中,TCB内包含如下基本项:

*OSTCBStkPtr是一个指向当前任务栈顶的指针,通过允许每个任务拥有自己的栈来减小系统的内存开销;

*OSTCBNextOSTCBPrev用于任务控制块的双重链接;

*OSTCBDly用于任务延时或超时限制;

*OSTCBStat任务的状态字,0表示就绪态;

*OSTCBPrio任务的优先级,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在μC/OS-II中,还有两个与任务调度相关的结构就绪表和估级判定表。就绪表中有两个变量用来存放每个任务的就绪标志。通过分组与优先级表中的项实现一一对应,进而确定进入就绪态的优先级最高的任务。

任务调度算法原型:

*关中断;

*取优先级最高的就绪任务;

*若不是当前任务,则进行任务切换;

*开中断。

任务切换中两步完成:将被挂起的任务的微处理器寄存器堆入栈,然后,将较高优先级的任务的寄存器值从栈中恢复到寄存器中。

1.2 内存管理

在嵌入式系统中,为了更高效地使用内存,除了常规的malloc和free外,通常提供不同的内存组织形式,以满足特殊应用的需求。ΜC/OS-II中,操作系统把连续的大块内存按分区来管理,每个分区中包含整数大小相同的内存块。利用这种机制,μC/OS-II对malloc()和free()进行改造,使得它们可分配和释放固定大小的内存块,并且使这两个函数的执行时间也固定下来。

为了使用户能得到需大小的内存块,在一个系统中可以多个内存分区,应用程序可以从不同的内存分区中取得不同大小的内存块。唯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内存块在释放时必须重新放回它以前所属的内存分区。采用上述的内存管理算法,解决了内存碎片的问题。

为了跟踪每一个内存分区,μC/OS-II使用了内存控制块的数据结构,主要有:

OSMemAddr―指向内存分区起始地址的指针;

OSMemFreeList―指向下一个空闲控制块或下一个空闲内存块的指针;

OSMemBlkSize―内存分区中内存块的大小,是用户建立该内存分区时指定的;

OSMemB1ks―内存分区中总的内存块数量,是用户建立该内存分区时指定的;

OSMemNFree―内存分区中当前可以得到的空闲内存块数量。

在μC/OS-II中,也可以使用常规的malloc()和free()内存管理函数来增强其可移植性,但在使用更严格的场合,应使用系统提供的特殊的内存管理。

2 应用软件

2.1 应用软件原型

对于8051单片机系统的编程,最基本的架构是一个无限循环,应用的所有事情基本上都是在这个超循环中实现的。在这种系统中,系统上只有一个任务在运行,应用就是整个系统,而整个系统就是一个应用。

与这种简单系统相似,超循环结构在复杂的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中也是一个基本结构;但不再是系统级的,而只是任务级的。图1为超循环的结构示意。

(本网网收集整理)

在一个应用中,至少有一个这样的任务,它包含这样一个超循环,以使其拥有与应用相同的生存期,并由它完成应用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图2为应用软件结构框图。

2.2 基本应用软件结构

应用软件结构存在不同性,是由应用本身决定的;但作为基本结构,则是相似甚至是相同的。因为对于不同的系统,所调用的函数是不同的。下面给出基本应用软件结构的文字描述。

①声明系统的包含文件。

②声明全局数据:任务数、任务的栈空间等。

③主函数:

*系统初始化;

*创建主任务;

*启动多任务执行。

④主任务:

*主任务初始化;

*若必要,可创立多个子任务;

*进入超循环或退出主任务。

⑤子任务:

*子任务初始化;

*进入超循环或退出子任务。

2.3 应用软件实例

(1)样例1

为了简要说明软件结构思想,我们在PC平台、Windows 98系统下,采用了Borland公司的C++命令行编译环境,说明我们的第一应用。

其中文件的主要功能,就是显示一个HelloμC/OS-II embedded world!字符串。由于其是在μC/OS-II下实现的,与原理有相通性,这里就不再更多介绍了。

(2)样例2

使用Cirrus Logic公司的开发板EP7212,运行的操作系统是RedHat公司的ECOS。本应用的主要功能是,把从串口2接收到的数据再发送回去,并且在初始化时加发一个“Hello eCos World!”字符串。

ECOS是一个比μC/OS-II更复杂的系统,其支持的软件结构更丰富,但其对我们所抽象的软件结构依然支持得很好;只是在我们应用的主函数中,已更好地将系统的初始化部分隐藏了起来。

浅议案例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篇7

一、教学中案例使用存在的几个问题

%’对教材案例的处理。一些教师认为, 新课程中的通用技术教材中的案例太过简单, 学生完全可以独立理解 (教师须另外准备案例。比如, 在讲“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用”时, 教材上的案例“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虽然从字面上来看, 这个案例很容易, 但学生并不一定能理解这个案例是为了说明人的需要是技术一步步向前发展的推动力, 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前进;更不一定能理解在思想方法方面, 这个案例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技术问题、分析技术问题。另外, 从技术史的角度来说, 灯火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 用它来说明技术价值, 更具有典型意义。

所以, 教材中的案例其实并不简单。实际上, 为了消除学生对新课程内容的畏难心理 (教材编写人员精心选择了大量贴近实际生活的简单实例。这些看似简单的实例 (其中却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技术原理、技术思想和方法。这些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充满智慧的案例, 隐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因此, 教师对教材案例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文字表面, 而应在教学中灵活深入地挖掘, 在指导学生看懂字面意思的同时 (理解、领悟其中所蕴涵的技术原理、技术思想和方法。教师应区分技术课程的案例与其他课程案例的不同研究视角, 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重要的文本资源, 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新增案例的设计。新课程提倡教师活用教材, 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是忠实执行教材, 而是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 在理解教材案例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进行案例替换或使用新案例。

然而, 目前现成可用的案例较少, 只是一些例子、素材。所以, 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 对案例材料进行选择和相应的处理, 进行设计, 把握好角度, 然后以简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而不能大段大段地呈现原始材料, 因为原始材料中包含的信息很多, 能说明的问题也很多。一些对学生学习目标无用的信息的呈现, 不仅对他们没有用, 反而可能会起干扰作用。

’ (一课时案例使用的多与少。技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在, 在短短的一节课内可举例子很多, 但如果没有深入的分析, 仅仅是信息式的呈现, 教学效果不佳。如《技术的价值》一节的学习目标, 是“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教学中, 只有通过教师对案例分析的引导、示范, 学生才有可能学会对案例的分析。因此, 课堂中的案例不在于多, 而在于教师对案例的分析有多深。在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案例的分析, 让学生透过案例的表面信息, 看到隐含在案例之中的知识原理、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另外, 教师只有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案例的分析, 才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案例, 从而落实“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的学习目标。

& (案例的正确使用。一是案例分析的落脚点应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适应。如《技术的价值》一节, 在讲“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时, 案例分析的落脚点应回到学习目标“理解技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上。二是案例使用形式。案例不仅仅是展示技术知识原理、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 更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对话的平台, 它可以引领学生走入学习情境。在教学中, 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只是讲一下案例的内容, 接着就让学生举例子, 然后便转向新的知识点, 课堂教学效果就十分低下。因为在这样的教学中, 案例就成了教师单方面讲解的素材, 教师成了课堂的中心;师生之间缺少对话, 学生即使有回答, 也是被动式的, 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不仅没有发挥案例应有的价值, 更没有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教学中案例使用的几点建议

% (吃透教材, 深挖案例中蕴涵的技术原理、思想和方法。为了更好地使用案例, 教师在教学前应仔细阅读案例, 并进行分析。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 案例提供了哪些事实材料; (!) 案例涉及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等; (’) 案例与上下文的关系; (&) 教材中案例安排的用意; (*) 案例与学习目标的关系。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案例, 教师可以阅读与案例相关的其他材料, 了解其理论背景、实践情况, 这些材料不仅来源于教参, 还存在于报刊、论著和网络等。

! (课前的准备。课前的准备不仅包括对案例蕴涵的知识、思想方法的分析, 还包括对案例重点、难点的分析, 以及教学如何实施等问题。

对重点内容的分析是要把握案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内容, 对难点的分析是了解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或学生容易混淆、出错的内容。

教学的实施就是具体的课堂教学计划, 包括案例如何切入、讨论如何开展、时间如何分配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考虑和回答, 是有效教学准备的重要内容。

’ (案例使用形式的多样化。在使用案例时, 教师应注意形式的多样化, 除了对学生进行提问外, 还应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尽量融入教学情境中, 像一个真正的技术工作人员、设计师那样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讨论的具体形式有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在讨论中或讨论结束时, 教师应进行必要的点评。点评应回到学生的学习目标上, 重点要讲清案例所贯串的知识点, 所蕴涵的原理、思想和方法, 以及处理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从而使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并了解和掌握实际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使实际工作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案例 通用的组织结构创新 篇8

关键词:通用技术;案例;运用;选择

为加强我市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研究,在我校开展了一次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观摩活动。几位老师上的是同一内容:苏教版必修二《控制的手段与应用》,但是其教学设计却各不相同,在我看来最大的不同就是对案例的运用不同。上通用技术课必须要用到大量案例,这些案例或为了引入新知识,或为了理解知识,或为了拓展知识。而案例的来源也非常丰富,可以是书本上现有的,也可以是网上教案中出现的,还可以是从生活中提取的,所以我们通用技术老师上课时不是无案例可用,而是面临如何选择案例和如何使用案例的问题。根据通用技术老师在运用案例过程中的不同表现,我认为可将其分为三种境界:一般、成熟、非凡。

这次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从几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恰好找到了这三种不同境界的代表。下面我把他们教学过程中运用到的主要案例用表格陈列出来。

一般:拿来主义。表格一:教师甲运用的案例。

这类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要么是从别人的教学设计中拿来,要么一字不动书本上拿来,所以我把这种做法称为“拿来主义”,这种表现称为一般。

成熟:为我所用。表格二:教师乙运用的案例。

这类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时,不再是直接“拿来”,他们会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或是从教材和其他资料中选择经典案例,或是将碰到的案例改编后使用,或是重新在生活中寻找案例,这样得到的案例每一个都很贴切,每一个案例都是自己需要的,所以我把这种做法称为“为我所用”,这种表现称为成熟。

非凡:有所创新。表格三:教师丙运用的案例。

这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案例能和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他们对案例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所以我把这种做法称为“有所创新”,这种表现称为非凡。

以上对案例运用的三种不同境界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一、“一般”境界为运用案例的第一阶段

运用案例境界为“一般”的通用技术教师有两种,一是刚开始教通用技术的教师,他们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研究还不够;二是兼职通用技术的教师,他们没有很多时间去研究通用技术课程。他们要想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拿来主义”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书本上和网上教案中的案例也经过别人的选择,这些案例理论上是可以直接运用的。

但是我们都知道纯粹的拿来主义不好,因为:1.不管是书本上的案例,还是网上教案中的案例,它们都是别人的选择,而我们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别人的选择不一定适合自己;2.不同老师面临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案例,在你的学校用得很好,但在他的学校却不合适了。比如教师甲所用的案例《摩登时代》电影片段就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它长达7分钟之久,用在别人45分钟的课堂上或许可以,但是用在我们这里40分钟的课堂却不行。

二、“成熟”境界为运用案例的第二阶段

处于“一般”阶段的通用技术教师怎样才能达到“成熟”阶段呢?我觉得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1.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这可以让我们获得足够多的可以选择的案例;2.充分研究教材,这可以使我们真正抓住教学的重难点;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可以使我们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案例。

我为什么把“成熟”阶段对案例的运用称为“为我所用”呢?因为在这个阶段,通用技术教师不再是随便碰到一个案例就加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而是要综合考虑教学的方方面面,最后做出恰当的选择。比如教师乙(我本人)在“理解控制含义”这个教学环节中,运用的小试验是“让纸张在桌上站立”,虽然简单,却能让学生体验到控制的过程,当时我在备课时碰到三个案例供我选择,一是“齿轮与齿条组合”,二是“如何把一张纸扔的更远”,三是“让纸张在桌上站立”。为什么不选择第一个呢,因为我们学校没有,如果向其他学校借,又太麻烦;为什么不选第二个呢,因为做了这个小试验之后,地上肯定到处都是纸,如果强调学生收回又延长了不必要的时间,综合考虑之后,我才选择第三个。可见,在这一阶段教师不是被动使用案例,而是主动选择案例,让案例为我所用。

三、“非凡”境界为运用案例的第三阶段

我个人认为“非凡”境界达到了运用案例的极致,是对案例的创造性运用。这种境界中,案例不再是教学内容的补充,案例本身就成了通用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而知识点,则成了案例的引申。在教师丙的教学过程中,他只用了一个案例“交通红绿灯”,但在深度剖析这一个案例后,却解决了“引入新课”“控制概念引入”“控制含义理解”和“控制三要素”等多个知识点。由于使用的案例只有一个,学生学得更轻松,对知识理解得也更透彻。这种创造性的运用案例是第二种境界的升华,是每个通用技术老师运用案例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要达到“非凡”境界,关键不是如何挑选案例,而是如何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想教学有所创新,我觉得首先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刻苦钻研教材、教法;其次通用技术教师要多交流,不仅是本校交流,而且要跨学校、跨区域交流,不能“闭门造车”。

我觉得每一个通用技术教师都处于某一境界之中,通用技术教师要想从“一般”到达“成熟”甚至“非凡”,唯一的途径就刻苦钻研教材、积极研究各种教学素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对案例的使用要力求创新。

参考文献:

[1]庆绪兵.浅谈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5(11):11-12.

[2]吕明化.教学中如何发掘“案例分析”题材[J].魅力中国,2009(30):191-192.

通用创新企业文化 篇9

本报驻纽约记者 张介岭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宣布,由于无法与荷兰世爵汽车公司达成一致,通用将逐步关闭其旗下品牌萨博的运营。新华社发

将公司打造成一个“既能迅速应对市场变化,又保留发展世界级产品和技术所需的全球规模”的企业,是通用汽车的目标。最近通用汽车进行了一系列人员调整,使一些重要岗位高管年龄和知识结构更加优化,以此为抓手,加快企业文化创新进程。随着中国和印度汽车企业的突飞猛进,全球汽车销售重心正在从欧美移向亚洲。通用汽车的发展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兴市场,尤其是亚洲地区的业务。雪佛兰伏特是通用汽车倾力打造的增程型电动汽车,被誉为公司“未来的命脉”。调整管理层

加速企业文化创新

2009年12月初,通用汽车宣布,公司董事长惠特克临时兼任首席执行官。去年夏季,通用汽车脱离破产保护后,作为美国政府救助通用汽车计划的一部分,他被安排出任公司董事长职位。

惠特克表示,一段时期以来,通用汽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改变,过去数月,企业出现了起势,走上了正确的轨道,但公司还需进一步做出改变,加快进程,尽早实现盈利。

通用汽车一直试图通过裁员重组扭亏为盈。按照计划,至2009年底,通用汽车在美国的员工人数从9.1万降至6.4万,车厂数量也将从47家减至34家。通用汽车的最新财报显示,2009年11月,通用汽车销量从上一年同期的154877辆减至151427 辆,同比下降2.2%。其中,小车销量跌至58036 辆,同比下降1.3%;卡车销量93391辆,同比下降2.8

%。其

中,核心品牌销量有所上升,但非核心品牌销售疲弱,拖了销售大盘的后腿。

通用汽车走出破产程序后,公司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拟将旗下汽车品牌淘汰半数,集中资源主打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和GMC四大核心品牌。虽然后一目标进展顺利,但是出售土星、萨博等其它品牌的努力却遭遇挫折。公司董事会抱怨,通用汽车走出破产程序后变化调整步伐太慢,并对公司高管在创新企业文化方面的力度不够深感担忧。

不过,惠特克并不打算长期担任首席执行官。此间媒体披露,通用汽车欲请史宾沙公司物色首席执行官人选。董事会希望候选人具有丰富的全球工作经历和制造业从业经验,拥有带领企业起死回生的经历,并能重振员工士气;能与美国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良好合作,并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做好准备;熟悉亚洲业务的现任或前任首席执行官,包括汽车行业之外的管理人士。

由于美国政府对企业高管实施了薪酬限制,通用汽车要想引进新鲜血液相当困难。专家分析,惠特克留任一段时间,由其主持日常管理,意味着这家百年老店的企业文化将实现加速创新。事实上,通用汽车最近进行了一系列人员调整,使一些重要岗位高管年龄和知识结构更加优化,以此为抓手,加快企业文化创新步伐,如曾任澳大利亚通用霍顿汽车公司负责人和通用工程部副总裁的罗伊斯出任通用汽车北美公司主管。几十年来,通用汽车总是从公司纽约财务部物色高管。罗伊斯是职业工程师,由其担任这一职务,打破了通用汽车的用人惯例。曾任通用汽车总裁的罗伊斯父亲获知这一消息后感慨地说,通用高管当中总算又有工程师出身的人了。业内人士分析,罗伊斯在通用霍顿工作期间业绩突出。惠特克重用创造性人才,是精兵简政、提高灵活性、加快决策进程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改善企业在北美市场境况。

惠特克希望通过改组高层,加快改革步伐,采取扩张性管理方法,推出汽车新品,刺激销售,收复市场失地。同时,拓展全球业务,确保企业长期增长。在最近一次会议上,惠特克呼吁通用员工摒弃官僚企业文化,振作精神,勇担风险,将通用汽车打造成一个既“能迅速应对市场变化,同时仍保留发展世界级产品和技术所需的全球规模”的企业。专家预测,为了提高公司收入、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在惠特克治理下,更多年富力强的新一代管理人员将陆续走上重要领导岗位。

论企业前景

还看亚洲新兴市场

随着中国和印度汽车企业的突飞猛进,全球汽车销售重心正在从欧美移向亚洲。通用汽车的发展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兴市场,尤其是亚洲

地区的业务。数据显示,2009年1月至10月,中国市场的汽车销量达到1090万辆,已取代美国市场(86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尝到了甜头。2009年前11个月,通用汽车在华合资企业的汽车销量达164万辆,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4%。其中,11月份汽车销量达177339俩,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长逾一倍,创历年11月份汽车销量之最。

印度市场同样显示了蓬勃商机。迄今为止,通用汽车在印度市场生产和销售的品种已覆盖雪佛兰乐骋、雪佛兰凯越、雪佛兰科帕奇和雪佛兰Tavera等不同品牌。2009年10月,通用汽车又在印度推出了雪佛兰科鲁兹柴油轿车,定价为109.9万卢比,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价格优势。据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提供的数据,2008年,通用汽车在印度的销量增长了

9.5%,至6.57万辆。通用汽车印度公司估计,2009年,这一数字可望达到7万辆。

通用汽车走出破产程序后,新兴市场成为提高销量的关键。其中,印度市场被视为企业复兴的重要地区。为了推广通用汽车在华成功经验,促进亚洲业务快速发展,2009年12月4日,通用汽车与上汽集团宣布成立投资公司,联手在印度投资6.5亿美元,并计划于2010年第一季度成立合资公司,主要生产小型车和轻型商用车辆。与资金充裕的上汽集团联手对尚未摆脱财务困境的通用汽车而言至关重要。

今后3年,这家合资公司在印度市场的销量可望增加3倍。其中,2010年达到10万辆。2012年的销售目标为22.5万辆,相当于通用汽车目前在印度的年产能。为了刺激销售,通用汽车将推出新品,增加在印度的汽车销售种类。据悉,雪佛兰Beat新款小型车很快将在印度闪亮登场,预计月产量为5000辆,可望成为通用汽车发展印度市场的主要驱动器。出于市场竞争需要,通用汽车很可能将该车价格定在35万至40万卢比之间(100美元折4676.5卢比)。这无疑将有助于巩固通用汽车在印度小型车市场上的地位。

研发电动车

重新塑造企业形象

与此同时,通用汽车将设计、开发和生产电动机及动力电子设备作为企业的核心技术。通用汽车日前宣布,新型雪佛兰伏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将于2010年下半年在加利福尼亚登台亮相。通用汽车将借助加州公用事业基金和联邦政府拨款支持,在当地建造500座电动车充电站。通用汽车披露,将在底特律汽车厂投资3.36亿美元用于生产雪佛兰伏特。至此,通用汽车在这款车上的投资共计达7亿美元。

雪佛兰伏特是通用汽车倾力打造的增程型电动汽车,被誉为公司“未来的命脉”,堪称通用汽车重塑企业形象的象征。雪佛兰伏特电动车行驶

里程可达到40英里,比普通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车要高出三倍。超过40英里后,车内小型燃油动力内燃机自动为电池充电。由此最高行驶里程可达到300英里。雪佛兰伏特车起步后时速在9秒钟内即可提至60英里。通用汽车将电动里程设定在40英里还是煞费苦心的。美国运输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普通美国民众每天上下班驾车里程不会超过40英里,完全可以利用晚上充电,从而真正做到日常用车零排放。此外,美国每度电价仅12美分,每天驾车40英里,花费仅1美元左右,与普通家用电器用电量大致相同。何况,许多电力公司晚上非高峰期间还实施优惠费率,选用雪佛兰伏特更降低了出行成本。通用汽车希望通过推出这款新型环保节能车引领市场新潮流,成为插入式油电混合车的领军企业。

随着雪佛兰伏特车的正式投产,通用汽车可望成为最早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推入美国市场的厂商之一。不过,市场对插入式混合动力车的态度究竟如何,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通用汽车在确定雪佛兰伏特产量方面较为谨慎。加州是全美最大的汽车市场,排放标准严格。目前,美国4万辆电动车大多在加州路面上行驶。鉴于此,通用汽车决定把加州作为雪佛兰伏特的销售试验基地,以进一步摸清汽车零售市场对电动车的接纳程度。雪佛兰伏特面世最初几个月,产量将控制在4000至5000辆。2011年第一个完整生产,产量将增至8000至1万辆,最终年产能可望达到5万至6万辆。该公司预测,到2015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市场总需求量将达到25万至30万辆,相当于2010年美国市场汽车销量的3%,与目前市场上丰田普锐斯等传统油电混合车的销量大致相等。

上一篇:历史寓言故事的成语故事下一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