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创新五步法

2024-07-22

案例教学创新五步法(精选9篇)

案例教学创新五步法 篇1

“五步法”轻松解决小班如厕问题

92635部队幼儿园 王秀梅

背景: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特征。”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成长和发展。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由此可见,“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幼儿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幼儿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幼儿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案例实录: 案例一:

中午饭后,吃完饭的小朋友都忙着送碗、漱口、擦嘴,可是梁忠赫拿着空碗站着一动不动。我喊了好几遍:“梁忠赫,送碗了!”可是他却一动也不动。正当我有些恼火地走到他面前时,发现他的小椅子底下有一滩水,原来他又尿裤子了。类似这样的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每次问他为什么有尿不去上厕所?为什么尿了裤子也不说话?他坐在小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说,任凭老师给他换衣服,来回摆弄。

案例二:

每天离园前我们都给孩子整理衣服,让孩子整整齐齐地回家。今天整理到一半的时候,突然闻到教室里有一股很臭的味道,直觉告诉我,可能有小朋友拉裤子了,问了好几遍谁拉裤子了,却始终没有人回答我。最后只好挨个小朋友检查,等检查到邵靖凯时,发现他已经拉裤子了,还没等我说话,他就哭了。我给他收拾好后,跟他的家长简单说明了情况。第二天早上入园时,邵靖凯在幼儿园门口哭闹,不想进幼儿园门口。我好不容易把他抱进教室,他一天在幼儿园情绪不好。

案例三:

午饭前小朋友们到洗手间小便洗手时,焦宇红着脸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李嘉琪尿到我的裤子上了。呜呜”我赶紧安慰焦宇,不要哭了,然后把李嘉琪叫到面前,问他为什么要尿到小朋友身上。李嘉琪说:“老师,他站在我的旁边看我尿尿,我不小心尿上的。”我告诉他以后小便的时候专心点,不要再尿到别人身上了,这样不卫生。可是过了没几天又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李嘉琪又尿到小便池外了。最近我还发现王逸冉上小便时,每次都要撕很长一段纸,很快其他的女孩也跟着她学,因此我们班的手纸用得特别快,一大卷没几天就用完了。

原因分析:

幼儿的基本生活技能主要是吃饭、睡觉、大小便、穿脱衣服等,大部分幼儿都能自己上大小便,但是偶尔也会由于玩得太专心,也会拉尿到裤子里;入园后生活环境改变了,对新环境充满陌生感,这时

候希望能得到成人的关注和支持,也希望在小朋友面前有良好的表现,怕别人笑话而不好意思说出来是幼儿拉尿裤子不说的原因;同时幼儿刚入园不久,还不适应集体环境,如:在家使用便盆而在幼儿园是蹲坑;个别幼儿家庭教养习惯不科学,例如上幼儿园还把尿,孩子认为大小便时成人应该做的事,与自己无关。总之,小班是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需要教师慢慢培养。为此,我采取了以下:

教育措施:

一、教学合一

利用教育活动:如主题《我会大小便》中,首先,教会幼儿说:“我要大小便。”其次,教给幼儿大小便的方法:男孩在小便时用手扶住小鸡鸡,不要尿到外面;小女孩蹲坑的时候用手拢住裤子,以免尿湿裤子;女孩大小便后要用手纸从前到后擦屁股。利用生活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能力:例如让幼儿小便、洗手、喝水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在每日生活中很好的锻炼了每一名幼儿。通过教师有目的教和幼儿有针对性的学,使幼儿大小便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二、快乐游戏

针对男孩小便时尿到外面的情况,除了告诉幼儿小便时要认真外,我还利用“打靶”游戏帮助幼儿。具体做法是:在男孩小便池中间贴一个小圆点,让男孩在小便时对准靶心尿,看谁打得准。男孩对这个游戏特别感兴趣,小便的时候都很认真,解决了尿偏现象。女孩在大小便后都要求用手纸擦,为了帮助幼儿正确取用手纸,在手纸盒下贴“小白兔量尺子”的提示图,提醒幼儿小便纸要和小兔子的短尺一样长,大便纸要和小兔子的长尺一样长,从而促使幼儿正确合理地使用手纸。

三、跟随入厕

幼儿在大小便时,教师要跟随入厕。第一防止拥挤,避免幼儿在厕所滑到或争抢便池等发生不安全事件。第二,有利于对个别幼儿提供帮助,及时跟进帮助,以免拉尿裤子。例如:对提裤子有困难的幼儿,老师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渐渐地就掌握了这一技巧。第三,尽早发现问题,避免幼儿带屎和尿回家,引起家长不满。第四,有利于督促幼儿便后洗手,为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基础。

四、家园同心

平时多和家长交流和沟通,了解孩子的大小便习惯,防患于未然。如:在家需要把尿的幼儿,请家长配合老师,在家练习幼儿定时小便,睡觉时也不再把尿。对于自尊心很强的幼儿,面对孩子拉尿时,请家长不要过于责备孩子,让孩子顺其自然,不要过分关注孩子拉尿,慢慢就会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五、尊重幼儿

孙云晓先生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中写到:“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尊重幼儿,从心底去关怀、接纳每一个孩子,师幼间相互信任,建立充分的安全和依赖感。当老师发现有拉尿裤子的,不说批评和埋怨的话,多安慰幼儿;不在集体幼儿面前给孩子处理拉尿的裤子;还要告诉孩子,偶尔拉尿到裤子上不是丢人的事情,老师小的时候也尿过裤子,等你长大了就好了。

反思:

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教师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时,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多跟家长沟通交流;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利用游戏的方法孩子更容易接受;从心底爱孩子,把幼儿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包容孩子的不当行为,鼓励孩子的每一次进步。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除了运用语言的鼓励外,更应恰到好处地运用表情的鼓励(如热情的微笑、点头、主动打招呼)和手势性鼓励(如伸出大拇指,鼓掌)以及身体接触性的鼓励(如摸摸小脸蛋、擦擦泪、抱一抱)等,使幼儿真正感受和强烈体验到自己被教师所喜爱。从而才能深深地感染孩子,使其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总之,我们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身边的、近一点的、小一点的、实一点的一点一滴做起,要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使之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要抓住重心、中心、关键反复训练,持之以恒。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形成好习惯,贵在行动!就让我们的幼儿在学习、活动、一曰生活的行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吧。

案例教学创新五步法 篇2

从语文教材看:用于阅读教学的课文数量较课改前有所增加, 篇幅加长, 每册教材有一定的训练体系, 每训练组阅读要求明确。作文教学只是提供了一些训练题目供教师选用, 教材和教参上只有简要的提示, 相对于阅读而言, 教师要明确把握作文训练的体系和方法不太容易。

从语文教学看:课内, 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关系的处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阅读是基础, 作文是阅读的自然延伸和合理发展, 二者关系得不到妥善处理, 就会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外, 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实践的能力尚有欠缺, 导致作文中出现一定数量的空话、套话, 阻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上述问题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为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升, 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五步法”, 即:准备 (积累素材) ———交流 (开启思路) ———赏析 (读写结合) ———表达 (构思写作) ———评价 (评中促改) 。

准备 (积累素材)

学生:明确题目要求, 提前开展活动,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进行素材积累;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在课内、课外阅读中学习相应的表达方法, 进行语言积累。

教师:提前布置作文题目;在本单元组的阅读教学中进行相关知识指导;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积累和素材积累。

交流 (开启思路)

学生:分层次交流积累所得, 资源共享。

教师:针对题目要求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调动每个层面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捕捉学生的发言细节, 适时指导, 开启学生的写作思路, 深化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对于肤浅和错误之处要指出并及时纠正。

赏析 (读写结合)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 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眼界, 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习。

教师:推荐学生阅读课内外典型习作;找准读写结合点, 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赏析;指导学生学习段落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

表达 (构思写作)

学生:根据习作的要求进行构思:本次作文要表达什么意思, 从哪些方面写, 按什么顺序写, 可先列出习作提纲, 然后再动笔落实语言表达。

教师:按照教材要求, 按照先说后写的步骤教学;巡回指导, 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点拨。

评价 (评中促改)

学生:明确评议重点, 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自改和互改。

教师:坚持正面鼓励为主, 进行综合讲评和典型讲评;先对习作进行总结, 指出共性的优、缺点, 再选择部分代表性文章进行讲评, 以典型指导一般, 启发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找到修改方向;组织学生互评互改。

语文单元教学五步法 篇3

【关键词】定向;认知;点拨;研读;归纳

单元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实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摆脱了传统语文教学中以课为单位的零碎教学,而是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进行设计。变单线型、直线型为辐射型网络式教学结构,在单元教学中,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教学不再是以传授现成知识为主要目的,视学生为单纯接受知识和记忆储存的容器,而是充分重视学生这一特殊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单元教学可以通过五个步骤来完成:定向—认知—点拨—研读—归纳。

第一步,定向

“定向”即制定单元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单元学习有无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如何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呢?

1.研读《大纲》。《语文教学大纲》从教学目的、性质、功能、原理、课堂结构、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能力训练、基础知识、课文、评估以及考试等内容上作出一些明确的规定,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中渗透大纲精神,用教学目标统帅教学活动,又让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把大纲精神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做到大纲精神、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三者的高度统一,从而减少教学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研读教材。老师首先要深入研读课文,吃透教材,弄清知识结构。要紧扣单元教学要求、课文学习重点和训练重点,因为这些“要求”和“重点”直接体现了教材编者的意图,明确规定了教些什么、学些什么。在整个教材中,它们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渐进性,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依据学生的实际,将这些“要求”和“重点”进一步具体化,使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同时还应当具有统筹的眼光,明确每一学段甚至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分布情况,明确该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制定出科学的目标。

3.生成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最好是师生共同制定完成,可以先制定每课目标,再制定单元目标,也可以先确定单元目标,再把总目标分解到具体每一课中。目标要求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切忌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以致影响操作达标。

第二步,认知

“认知”指预习认知。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工作,要通读单元课文。预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了解。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头掌握的材料,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创作风格、代表作等。②字词掌握。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根据自己情况,查找并掌握字词(包括字音、词形、词意等)。③课文初读。学生在反复阅读单元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占有的材料,对教材进行初步理解。④圈点批注。学习方法很多,这里只强调一点,要动笔墨,学会圈点批注,勾画出重点词,写出自己的理解感受。⑤生成问题。学生要根据单元目标,结合具体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便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

第三步,点拨

“点拨”指课堂学生交流和老师点拨。在初步认知阶段后,老师应组织学生在课堂

习情况、反映的问题进行解疑辅导。可分三步走。

1.交流研讨。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五至八人为宜,推选出一位组长负责,学生把预习的情况拿到小组交流,同时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讨论,学生共同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登记,由全班同学或老师共同解决。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

2.教师教读。教师的课堂点拨可以说是单元教学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环节,它充分体现老师对教材的研究程度和掌控程度,体现老师的教学观念和聪明才智。老师要做好这个环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要确定好教学内容。教学的内容源于学生交流后尚待解决的问题和单元知识点,它必须受控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要能体现单元的教学重点和学生最需解决的东西,单元内容的设计要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进行大胆取舍。②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单元教学要实践一个教学理念: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凭借,老师是用教材来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学习目标,这就决定了老师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方法。③重视方法总结。教读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揭示认知的规律,要指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研读指导。根据预习、交流、点拨等阶段后,老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在课后深入研读时进行思考,这样可以减少盲目性,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单元预定的目标。

第四步,研读

经过老师点拨之后,学生转入自学阶段。深入研读包括两方面。①静态目标学习。学生对照单元目标,查找差距,积极自主完成单元目标在课文中的具体分解;或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或学一反三,推理印证,加深理解。②动态目标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要自定学习目标,通过自觉学习,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目标涉及的内容可以是对词的咀嚼、句的理解、段的赏析、文章章法的认识、作者情感的把握等,也可以选择一些语文学科的边沿知识作为研究的对象,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理解文本,提高鉴赏能力。

深入研读非常强调个性化阅读。单元教学正好能体现这一要求,而学生自我研读又是个性化研读的集中体现。在自主探究中,老师尊重学生阅读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不是单纯学习知识,而是运用知识、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究,举一反三,做到知识迁移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究精神、创造精神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五步,归纳

单元教学完毕,需要归纳整理并进行拓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整理归纳。①知识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对规律性的东西予以归纳,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②学习方法整理交流。不同学生学习方法不同,不同文体学习方法也不同,进行整理交流,便于学生共同提高。整理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2.训练检测。通过训练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促成语文能力的形成;通过达标检测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进行及时补缺补漏,并有利于单元教学这种方法的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案例教学创新五步法 篇4

教师要爱所有的学生,尤其对于差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理解和尊重,《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读后感

(五)。在教师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坏、学生的美与丑而改变。为此,教师对待学生要坚持平等、友好的态度,不允许粗暴批评、压制、体罚、训斥、辱骂、讽刺、挖苦学生,因为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去挖掘、去呵护。与好学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为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他们一旦犯错,批评谩骂是无效的捶打,和风细雨却能润入心田,读后感《《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读后感

(五)》。为此,在实际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让每位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安排座位,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学生帮助后进生;课堂提问,我挑选简单明了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高年级课堂作文教学五步法 篇5

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注重积累

阅读可以升华小学生的思想和个人素养, 因此, 语文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进行阅读, 鼓励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还要提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积累, 以便在写作过程中应用自己积累的素材。例如, 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教学中, 习作的要求是“选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写下来”, 教师要让学生在写作之前的两周开始阅读故事书, 可以是记忆中父母为自己读的睡前故事书, 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书, 并且为学生布置积累素材的作业, 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 将感人的故事中心内容记录下来, 还要记录作者在叙写故事的时候所使用的感人的词语和写作手法。在开展写作课程的时候, 教师要让学生在写作中应用自己平日积累的素材。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积累十分重要, 每一名同学都应该有专门的本用来积累, 语文老师要将积累作为平时的作业布置给学生, 学生可以积累自己喜欢的词、情节、语句等。

二、改变评价方式, 激发兴趣

通过平日里与学生沟通, 笔者发现, 很多学生在完成作文以后, 都对老师的评语十分期待。然而, 很多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浅尝辄止, 仅仅标注一两句话, 有些学生在看到老师简单的评语后十分失望, 在下次写作时便不再认真, 逐渐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因此, 教师必须要改变评价的方式, 要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来对学生进行鼓励,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年龄特征,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语。例如对于写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教师可以在批阅作文的时候严格一些, 在鼓励性评价的时候提出不足, 并且为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而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弱的学生, 教师要采用期待性评价, 对这些学生的努力进行肯定, 发掘他们的潜力, 综合学生最近的情况, 适当提高要求, 旨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在实践中提升, 观察生活

对于学生来说, 写作文其实是写自己的生活, 写作的思路和灵感也来自于生活。所以, 教师应鼓励学生热爱生活, 在生活中观察, 积极实践, 鼓励学生留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人、物和事, 观察社会和自然, 丰富自身所见所闻。例如,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让学生利用自己业余时间观察自己身边的人, 然后将这个人的特点描写下来。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的每一个人都不同, 有些学生观察的是同一个学生, 但他们所描写的角度各不相同。通过教师的这一引导, 学生就会将自己的观察视角锁定, 进而实现细微观察的目标, 学生观察越细致, 所写出的作文便越真实和生动。

四、实施口语练习, 提升表达能力

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学生作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就目前教学实践来说, 教师通常都注重写作练习而忽视了口语练习, 在笔者看来, 实施口头作文训练十分必要。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实施口语训练外, 还要把握住课外活动的机会, 随时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口头作文训练活动。例如, 在2014年的第一场雪时, 我刚进学校门口便遇到了一名学生, 随即与学生交谈了起来, 学生感叹道“这是2014年的第一场雪”。我便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你今早起床看到雪以后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我:“激动、兴奋, 后来便安静下来。”我反问“为什么是这样的过程呢?”学生答道:“我没想到今天会下雪, 所以我在看到雪后十分激动。由于我十分喜欢雪, 所以我很兴奋。但当我看到雪使整个世界都洁白以后, 我便安静下来思考, 我思考雪的作用, 思考雪的精神。”而后在课堂中, 我引导学生阐述雪中景物发生的变化, 鼓励学生开展沟通和交流。

五、挖掘学生想象力, 培养发散思维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五步法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24-01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应分为五步进行,概括为“明确目标、学习知识、教读示范、自读深化、习作训练”十二字。

一、明确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游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阅读方面

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2、写作方面

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3、听说方面

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仿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二、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

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肘,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1、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2、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

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

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

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

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

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

(1)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

(2)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

(3)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

结合课文实例,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四、自读深化

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读是学生由老师

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所谓白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例如,教学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两篇白读课文《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和《火刑》,根据单元理论知识和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两文表现了吴吉昌和布鲁诺两位科学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②两文各采用了什么样的线索来组织材料?③两文各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的?④两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以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去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巩固深化单元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五、习作训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单元教学不可

案例教学创新五步法 篇7

关键词:职校;提高;文学鉴赏

素质教育对于中职生十分重要。一个人要具有良好的素质,其基础在于个人的修养品性,在于是否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是否追求美好事物、是否具有积极探求的精神。而文学鉴赏正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好途径之一,它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审美能力,并能提高思维能力。鉴于此,探讨怎样对待文学鉴赏课及怎样上好文学鉴赏课就显得很有必要了。职校语文教师如何实施文学鉴赏教学呢?

一、进行理论学习,提高文学教育理论水平

文学理论是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基础。没有理论的指导的文学作品教学活动显得苍白无力和肤浅。教师在实施文学鉴赏教学之前要学习相关语文教学思想,国内外关于文学教育的理论。要对文学的含义、文学作品的题材、中外文学史、文学名著及著名作家等都要了解。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学批评和鉴赏水平,才能以比较专业的眼光去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的动力。没有主体强烈持久的兴趣作依托,阅读势必流于应付或猎奇中,更谈不上鉴赏。尤其职校学生大多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兴趣比较低。教师要着眼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名家名篇及与之相关的奇闻轶事,或留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阅读,以激起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寻求答案的欲望。比如职高语文课本中有一些名著节选,在学生学完课文后,教师可设置一些跟课文情节相关的问题,诱发他们的继续阅读兴趣,使其由学习选段过渡到阅读整部经典名著。另外,教师可配合教材,制订文学名著的课外阅读计划、开设文学讲座等,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经典和优秀作品的习惯。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如果能正确运用多媒体于文学鉴赏中,不仅能创设有效情境,调动直觉感官,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能有效利用时间,增大课时容量,给文学鉴赏带来神奇的效果。如《荷塘月色》《荷花淀》这样描写优美景致的作品,我们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根据文字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接受美的熏陶。再如《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名著,但又囿于篇幅,课文只选了第三幕第一场,这就使得学生无法获得对人物形象及作品风格的整体感受。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灵活、简便地解决这一难题。可以以哈姆莱特形象为主,将作品通过戏剧冲突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片断进行剪辑,用几分钟的课件浓缩成他复杂深沉的个性特征。其波澜起伏的情节,血肉丰满的性格特征,一定会深深感染学生,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审美感知变得丰富、深刻起来。

四、制作学生作文选,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文学鉴赏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还要让他们多动笔。“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作文法旨在诱导学生有东西可写,有兴趣去写,这样既巩固扩大了文学鉴赏训练的成果,也是培养和提高鉴赏能力的必要手段。教师可通过读书笔记的训练方式促使学生研读文本,通过改写的训练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的探究,通过读后感的训练方式使学生走进文本所表现的艺术境界。学生写作后,教师可从拟题、构思、立意、选材等方面细致分析,写好评语,汇编成《学生优秀作文选》。成书后,让学生交换传阅,资源共享。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选入,就会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获得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样更能激发学生阅读作品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主动去追求生花妙笔,写出隽秀文章。

五、教给学生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要教给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这对培养学生阅读中外名著起很重要的作用。文学作品鉴赏的方法主要有:

1.诵读、品位:有些文学作品的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靠反复地、有感情地诵读,才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特色。古代诗歌散文都应通过反复诵读这种方式去品味。即使现代诗文,也要靠多读去品味、涵咏。诵读有助于培养语感并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学生咀嚼、品味语言表达的技巧。

2.了解背景:由“已知”引向“未知”,这是文本解读的必由之路。一篇作品,它在反映客观的现实生活的同时,往往会带有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反映出作者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在学习《庖丁解牛》时,学生掌握了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然而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消极避世、过分脱离现实的唯心主义观点,如果了解了庄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诸侯征战的乱世,那么就很容易理解庄子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养生观了。因此,认真地了解作家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对于理解其作品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3.比较鉴赏:在诵读以及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比较鉴赏”,能进一步拓展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的品位。比较鉴赏就是把几首词、几篇文章或几部作品放在一起进行鉴赏。如在教学苏轼的词时,可与柳永的词做比较,学生就会对“豪放”与“婉约”的词风有深刻的认识。比较异同不仅要求老师能高屋建瓴,对知识进行归纳,而且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用俯视的眼光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也使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比较有深度。

当然培养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这还需要长期的积累、坚持。职校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特点,运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真正爱上文学,才能带领他们走进文学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常兰芬.论多媒体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J].教育革新.2006,(4):25.

案例教学创新五步法 篇8

一、要积极合作探究, “学”得主动实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被老师应用。但有的课堂, 合作只有形式却无实质, 老师在没有明确责任、没有进行分工, 甚至是没有给学生问题的情况下, 就让学生交流合作, 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 应付式、被动式的进行“讨论”, 机械地按部就班地经历合作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 没有好奇心的驱使, 没有思维的探险, 没有批判性的质疑, 既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 更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有时教师虽然提出了问题, 也往往是一个问题出示后, 马上就去问学生, “谁已经有想法了?”“你想到了吗?”等。问题刚一出来, 就想让学生有一个答案, 学生哪有时间去合作探究?所以, 我认为合作学习要有实效性, 就应该让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 有组织、有目的进行探究性合作。

例如, 在教学《读数、写数》一课时, 我就充分创设时间、空间环境,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动手操作实践, 一个学生动手摆出一个数, 另一个学生根据所摆的写出相应的数。最后展示小组合作成果, 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 揭示读数、写数的方法, 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要注重课堂提问, “问”得合适有效

合适的、有实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设计较好的课堂提问, 有时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 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 很多课上老师问的多, 学生答的多, 像乒乓球一样抛来抛去, 真正有思维价值的却不多, 即使有也没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所以课堂上问题并不在多, 而在于质量, 要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

例如, 在教学《等腰梯形的定义》一课时, 首先提出问题“什么叫做梯形?”由于是新授内容, 学生凭记忆可以简单复述, 因此, 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 教学气氛平淡。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 提出问题“某某同学认为, 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显然, 后一个问题由于具有批判性, 学生在回答前, 先要根据梯形定义进行辨析, 再要能举出不满足定义的反例, 所以, 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会觉得有成就感, 因此, 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同时, 其他同学的听讲注意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加强激励评价, “评”得科学实效

激励评价语言作为教师评价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所应用。“你真棒”“你很有个性” “你很聪明”等激励语言的使用, 使课堂气氛变得很融洽, 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激励评价语言的使用也应具有实效性和原则性, 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如果教师不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存在问题, 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 都一味地进行表扬、激励, 学生听多了不仅觉得乏味, 更有可能导致那些随大流的学生养成不去思考、探究问题的坏习惯。因此, 激励评价要适时、适当。

作为教师, 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 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 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 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 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 在指出不足的同时, 再给予鼓励, 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 做到准确不能模糊、严谨不失幽默、独特不乏创新、生动还要丰富、中听更要中用。用准确的语言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 给学生以恰如其分的评价。

四、要精编课外作业, “练”得扎实有效

在2011年湖北省下发的《“减负”十项规定》中明确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三至六年级每天的课外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这就对教师如何合理布置家庭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作业少而精, 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

家庭作业的布置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对掌握情况的反馈, 更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练习, 因此, 优化作业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在教学中将作业按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 较差的学生选择A层次, 中等能力的选择B层次, 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较强的选择C层次。这样的设计避免了作业的单调枯燥, 体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五、要认真反思教学, “思”得客观实效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 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辨证观点, 精心设计教案, 摆正讲与练的关系, 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 变被动为主动, 变学会为会学, 这样才能达到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的目的,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

案例教学创新五步法 篇9

关键词:数学;实效性;高效课堂

教育要回归本质,学校要科学发展,“减负”和“增效”是硬道理。究竟如何在“减负”的大背景下实现“增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五点体会。

一、要积极合作探究,“学”得主动实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被老师应用。但有的课堂,合作只有形式却无实质,老师在没有明确责任、没有进行分工,甚至是没有给学生问题的情况下,就让学生交流合作,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的进行“讨论”,机械地按部就班地经历合作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没有好奇心的驱使,没有思维的探险,没有批判性的质疑,既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更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有时教师虽然提出了问题,也往往是一个问题出示后,马上就去问学生,“谁已经有想法了?”“你想到了吗?”等。问题刚一出来,就想让学生有一个答案,学生哪有时间去合作探究?所以,我认为合作学习要有实效性,就应该让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有组织、有目的进行探究性合作。

例如,在教学《读数、写数》一课时,我就充分创设时间、空间环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实践,一个学生动手摆出一个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摆的写出相应的数。最后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揭示读数、写数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要注重课堂提问,“问”得合适有效

合适的、有实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设计较好的课堂提问,有时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很多课上老师问的多,学生答的多,像乒乓球一样抛来抛去,真正有思维价值的却不多,即使有也没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所以课堂上问题并不在多,而在于质量,要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等腰梯形的定义》一课时,首先提出问题“什么叫做梯形?”由于是新授内容,学生凭记忆可以简单复述,因此,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教学气氛平淡。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提出问题“某某同学认为,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显然,后一个问题由于具有批判性,学生在回答前,先要根据梯形定义进行辨析,再要能举出不满足定义的反例,所以,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会觉得有成就感,因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其他同学的听讲注意力也相应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加强激励评价,“评”得科学实效

激励评价语言作为教师评价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所应用。“你真棒”“你很有个性”“你很聪明”等激励语言的使用,使课堂气氛变得很融洽,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激励评价语言的使用也应具有实效性和原则性,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如果教师不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存在问题,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都一味地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听多了不仅觉得乏味,更有可能导致那些随大流的学生养成不去思考、探究问题的坏习惯。因此,激励评价要适时、适当。

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做到准确不能模糊、严谨不失幽默、独特不乏创新、生动还要丰富、中听更要中用。用准确的语言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给学生以恰如其分的评价。

四、要精编课外作业,“练”得扎实有效

在2011年湖北省下发的《“减负”十项规定》中明确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的课外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这就对教师如何合理布置家庭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作业少而精,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

家庭作业的布置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对掌握情况的反馈,更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练习,因此,优化作业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在教学中将作业按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较差的学生选择A层次,中等能力的选择B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较强的选择C层次。这样的设计避免了作业的单调枯燥,体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五、要认真反思教学,“思”得客观实效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辨证观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才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凡在教学中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创新。具有实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那么,教师在处理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时,要多想一想“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积极探索更多更优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营造和谐快乐的幸福课堂,使得课堂教学不但实效而且高效。

(作者单位 湖北省建始县花坪镇关口小学)

上一篇:大学生中国梦的演讲稿下一篇:浅谈淘宝开店如何找到目标客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