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长沟通的案例

2024-10-09

和家长沟通的案例(精选14篇)

和家长沟通的案例 篇1

教学案例沟通

卫门口小学周洪有个别家长喜欢拿自己来做比喻,认为男孩子在小学阶段大可不必严格要求自己,到了高中以后自然会懂事会用功的。我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教育规律告诉我们,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都是靠从小养成的。要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开始的一点一滴的培养和努力,没有牢固的基础,对孩子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到时候积习难返,后悔就来不及了。这个道理似乎谁都懂,偏偏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时就忘记了。我知道,在家长眼里自己的孩子就是最聪明的,这样的心理我能理解。但是我作为教师,历年来看到太多的事例,很多的孩子就是因为家长这种脱离实际的想法被耽误,被娇惯,被误导,而最终一事无成。和家长不同的是,我们喜欢把孩子放在集体中去比较,因此可能我们比家长看得更透彻、更客观,更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孩子在小学阶段,任其发展是很危险的,因为那些到高中才发奋的孩子并取得显著进步的毕竟是极少数。谁敢说自己的孩子就正好是那其中的一员呢?另外极少数天才也不是在小学阶段只会顽劣,他们很大多是在儿童时期已经在某方面崭露了头角,如爱迪生如刘亦婷,都不是光凭灵感来成就自我的,他们同样也要经过漫长的学习历练,他们经历恰恰说明了“天才是九十九分的汗水加一分的灵感”的说法。没有九十九分的汗水,任何天才都会夭折而难以为继。

还有家长认为:学习只是掌握点知识而已,与孩子成长融入社会成就自我没

有太多关系。确实生活中可以看到新的读书无用论侥幸取得某些成功的例子,也看到一些友好的书本知识,但不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的例子,从这个角度,我们说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完全必要的,也越来越引起各方重视。但是,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为了让你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进一步深造,目前还没有想出比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更有效、更公平的办法。如果课本知识掌握的很差,轻则孩子会缺乏自信或者逃避学习,重则基础空洞造成其以后一系列的行为情感等心理问题。再者课堂知识并不仅限文理,也有相当大的分量是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教改后人文精神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加强,这是以前很缺乏的。你能说这些知识和训练对孩子长大后融入社会没有关系吗?当孩子在课堂上吊儿郎当,对老师的教诲嗤之以鼻,并且把这种不良习惯还看成是具备了反权威敢质疑的创新精神时,不能不说孩子已经误入歧途,绝不是值得提倡的好现象。但愿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能真的大梦方醒奋起直追,否则,那只会让人感到悲哀。因为我无法想象他用这样的能力如何融入社会去成就自我,我只担心他将来在单位中能否自立、自处。

我觉得做家长的应该在大处为孩子把握好方向,千万不能为一己之狭隘的想法来迁就孩子,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情来。

和家长沟通的案例 篇2

【家访案例回放】

一、第一站:走进学困生的家

一 (2) 班的小家弟, 学习习惯较差, 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本刚给他, 就撕掉用来折纸;课堂上胆子很小, 从来不举手。一开学就感觉他跟不上大伙儿, 而下课却是另外一个样子———躺在地上, 追逐打闹, 喜欢动手动脚和同学打架;作业经常拖拉, 而且字迹潦草, 老师布置的任务, 总不能按要求完成, 有时甚至干脆不做作业。老师几次交代他, 让他爸爸来学校一趟, 但至今一次都没来过。我虽然在他身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但收效甚微。今年又被列为“受导学生”, 我正是他的受导老师。为了摸清他这种学习状态的原因, 我决定第一站就去他家。

家访之前, 我得先消除他的顾虑, 希望他能对我这次家访的目的有所了解, 以便于配合这次家访活动。于是放学前, 我对小家弟说:“小家弟啊, 最近你课堂作业、回家作业都能当天完成, 表现真不错, 许老师想把你有进步的地方向你的爸爸妈妈好好反映反映, 让他们也和我们一起分享进步的快乐, 希望今后能够更好地支持你的学习。”他听后, 原本萎靡不振的两眼顿时冒出光来。但随之惋惜地申明———爸爸妈妈很晚才下班, 家里没人。我想反正也没事情, 就到他家里等等吧。于是, 我跟小家弟约好, 让原本乘校车的他在教室等我到下班, 然后搭乘我的车一起回家。16:30到了, 下班铃声响了。我急急忙忙地来到教室, 一看, 教室里空空荡荡的, 独剩小家弟在认真地做回家作业。于是我喊了一声:“小家弟, 整理一下书包, 我们出发了。”

开车前往他家, 下车后大概又走了10分钟, 一间比较破旧的平房呈现在我的眼前。走进他“家”, 更让我惊讶, 面积大约50平方米, 里面设置了极其简陋的厨房间、就餐间、卧室。卧室里搁置了两张小床, 床上放着皱巴巴、油腻腻的被子。最有价值的家当就是一台很旧的电饭煲和一台老式的17寸彩电;至于“装修”, 更是遑论。透过昏暗的光线, 但见地上墙上满是灰尘, 各种穿过的鞋子扔得满地都是, 各种穿过的衣服也是扔满床头。反正也是等他的家人, 我与他一起做起了没完成的回家作业。在我的鼓励与提醒中, 他这一天的作业无疑是最认真的。数学、语文、英语, 他认真地做着每一道题。一个小时过去了, 他的回家作业都完成了, 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可是, 小家弟的爸爸妈妈还没回来。于是, 我和他聊了起来, 小家弟说:“我爸妈在三鑫木门厂上班, 每天都很晚下班。放学回到家我总是一个人在家做回家作业的。再说我妈妈不识字的, 爸爸又没时间帮我读数学题目……”我听完后十分诧异, 怪不得他的回家作业每天都要错很多。在校不爱说话的小家弟, 背后居然承受着如此大的学习压力!

正当我们聊得起劲时, 门被推开了, 满面灰尘的两个人走了进来, 看到我在, 他们非常惊讶, 开口就说:“许老师, 我们家弟在学校是不是又犯什么错了?”其实听到这个问题, 我有些厌恶, 为什么家长只知道“老师到家里来, 就是来告状的”?我很诚恳地回答说不是, 主要是关心一下, 来了解一下学生在家的学习环境及向你们汇报一下小家弟平时在校的表现;平时大家都比较忙, 我们上班, 你们也要上班, 很难有能直接碰面的机会, 所以我决定来你家做一次家访活动。于是我们便轻松地聊开了。待我起身要走的时候, 天已经很黑了, 道别后便踏上了归家的路。在路灯的照耀下, 我轻松地开着车, 心情却异样沉重———好不容易的小家弟啊, 也难为小小年纪的他了;面对生活困难、学习困难的他, 却依然无怨无悔;面对这样的学生, 更需要我们的关爱!

【访后反思】这次走进小家弟家家访后, 他的爸爸妈妈也能主动和老师联系了, 偶尔也打电话给我或者来学校看看孩子的作业, 顺便和老师交流一下。孩子当天的作业也能在当天完成了, 课堂上也开始举手发言了。面对学困生, 如果我们没有走进他们的家庭、生活、心灵去真正了解情况, 却往往只是看到他们成绩差、习惯差、品德差等显性的一面, 其教育结果当然是高耗却低效。学生一直害怕老师家访, 他们担心老师向家长汇报自己在校的不足。为了打破这一怪圈, 我家访的主要的目的是鼓励和赞赏, 增强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自信心, 让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 也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

身为教师的我们要深刻铭记:学生永远都是可塑的———只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力量 (当然这个力量是一种合力, 包括学生、家庭、教师) 。每个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可爱的。不抛弃, 不放弃, 这不仅是许三多成长的秘诀, 更是作为班主任应该牢记的格言, 它能够激励我们在教育中去发现自己内心里的热爱。

二、临时决定的家访

我们班37名孩子, 有35名已经去家访过了, 还剩下两名孩子, 其中有一位是文静乖巧的小文同学, 还有一位男孩子。课间, 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 听到张同学在轻轻地问边上的雯雯:“老师有没有到你家去家访啊?”雯雯大声说:“老师上个星期就到我家来的。” (说话时有点自豪呢!) “不知道老师什么时候来我家呢?”小文自言自语地说。我停下手中的红笔 (没有去打扰她们) , 悄悄地观察起小文来, 她又去问了好几个女同学 (这几个孩子, 我们都已经去家访过了) 。她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拿出课外书一个人看起来 (不太开心的样子) 。看得出, 老师没去她家, 她有点不开心了。一年级的孩子就是这样, 他们认为老师不到她家去, 就是不喜欢她。我放下手中的活儿, 走到她边上, 跟她聊了起来, 问她爸爸、妈妈在不在家 (我知道她爸妈工作很忙, 平时一直不在家。奶奶一直接送她) 。她肯定地说:“今晚, 我爸爸妈妈一定在家!”从她的回答中我知道她希望我去她家的, 我就说:“那好, 许老师今天晚上去你家家访, 好吗?”她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吃过晚饭, 我约了同班的老师步行去小文家 (原先安排星期六去的, 由于课间我偷听到小文和其他同学的谈话) , 走到半路上找不到这个地方了, 只能拿出手机打电话到她家了。正当我们拿出电话时, 小文和她妈妈来接我们了。

刚坐定, 她就忙着拿橘子给我们吃。她奶奶边端茶边说:“这孩子, 今天知道老师要来家访, 她晚饭都不想吃了。”我心里“咯噔”一下, 怎么会这样!“小文怕老师找不到这个地方, 做完作业就在厂门口等了。”哦, 多懂事的孩子啊!小文腼腆地笑了一下。“这孩子, 一放学就打电话给我们, 我们在苏州, 她一定要我们回来。我们5点多一点刚赶到家。”

因为家长都是知识分子,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谈了很多。从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到孩子的学习成绩、课堂上老师的效率……时间过得很快, 不知不觉近一个小时了, 我们准备回家了, 小文妈和小文执意要送我们。“慢着点, 走好啊……”听着这真诚的话语, 我倍感做一名老师真是幸福啊!当我们走出好远时, 还依稀可见她们的身影, “回去吧。”我心里默念着, 多么淳朴的家长啊, 多么可爱的孩子, 我没有理由不去爱我的学生!

结语

班主任和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篇3

一、 善于利用沟通工具

班主任和家长要经常保持联系,但很多学生家庭离校较远,甚至有很多家长外出打工,一年也就回家一两次,要随时家访或者让家长来学校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班主任要善于运用现代的通讯工具。可以电话和家长沟通,也可以短信联系。我更是利用网络的便捷,成立了班级家长群。班里学生有什么事情可以及时和家长沟通,班里的事务及时更新在群里。家长对班级管理和对科任老师的建议也都在群里畅所欲言。

二、灵活运用沟通技巧

1.沟通选择适当的时间及地点

班主任和家长面对面沟通时,要注意察言观色。人人都有心理障碍期或心情不佳的时候,如果看到家长的脸上写着忧伤,我们最好不要和他(她)聊太长的时间,或许他(她)需要安静。如果你看到他(她)是主动来向你了解他(她)孩子的情况,而且看得出他(她)想和你长谈时,你就敞开心扉和他(她)交流你对这个孩子的看法。

和家长沟通,找对时间很重要,找对地点也非常重要。比如你发现今天要和你交流的家长是个“爱面子”的,你最好不要和他(她)在公共场合讨论孩子的不足点,当然优点是可以的。如果你发现要和你交流的他(她)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也非常想和老师你促膝长谈的,你最好选择有凳坐的地方。如果在校门,有家长找你沟通的,如果门口挤,最好不要久留,要不邀请他(她)到办公室,要不就长话短说。到底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该说什么,还要考虑当时的情况。

2.沟通要善于倾听

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

多数班主任在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啪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原先准备的话还没说出来,只好闷在心理,回去再拿孩子撒气。不妨换个方式,班主任作个听众,如何呢?

班里的小黄自律能力很差,经常违犯纪律,科任老师对他有很大意见。我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先把自己满肚子的话压下去,平静的询问孩子在家里的表现。通过家长的叙述,我了解到原来小黄的陋习其实很大程度是家长的溺爱造成的。我了解之后才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向家长反映,并指出家长的教育存在的问题,让家长恰当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后来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努力,我发现小黄真的在慢慢的进步了。

3.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 、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 “护短”的粗鲁家长,那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小。多数学生在学校做了错事之后是不会向家长坦白的,反而说别人怎样错,老师又如何袒护那些同学,这往往引起家长的误解。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驾驭好批评的艺术,用爱心感化家长,使他能理智地与老师一起解决问题,工作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班里的小周非常好动,有一次竟然把班里的一个同学推倒摔伤了。小周家长来到学校之后,言辞激动,述说小周在家里如何听话乖巧,绝对不会干这种事情,反而说是同学自己摔倒随便诬陷人的。我听出来小周回家肯定说了假话,家长也有意想袒护自己的孩子。但我没有马上反驳小周的家长,而是顺着他的意思,从其他方面肯定了小周。家长体会到老师对小周的关爱,心情平静下来。然后我再和蔼地把真实的情形对家长说,并找来目击证人证实。家长了解事情真相后,主动认错,和老师一起教育了小周。

三、考虑家长个性差异,采取多元沟通方式

由于家长的身份、个性、文化程度方面的多样化,交流要因人而异。“用兵之妙,存乎一心”。换言之,在與家长交谈的过程中要善于判断家长的类型,要根据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

1.对于知识型的家长: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一些家长,他们有一定的知识、修养,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这类学生家长交谈,我一般如实向家长反映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处理的意见,认真倾听。这些家长一般来讲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经常比我还要深入、细致、具体,作为班主任应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当然,班主任在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还要具有自己的判断力,要冷静地分析。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对于这类家长,我一般先要肯定学生的长处,抓住孩子身上的一些闪光点,再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当然,对于这样的家长,班主任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班主任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长全面了解孩子,从而主动地与班主任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3.对于脾气暴躁型的家长:这样的家长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铁不成钢”,学生一出现毛病,他们会不加分析地拳脚相向。与这样的家长沟通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谨慎行事。要让家长知道:老师并不是希望给自己的学生招来一顿皮肉之苦,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认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教育学生。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首先要以情服人,让他们先了解孩子事情发生的原因及经过、结果,不要以打代教,要和孩子好好说说道理,多鼓励孩子。

4.对放任不管型的家长:多报一点喜,少报一点忧,决不夸大问题,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使家长明白,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一定要加强,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随着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的不断增大,做好家长工作已成为班主任老师义不容辞的一项任务,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班主任善于与家长沟通的,学生的进步就比较显着。只要班主任掌握沟通技巧,因人而异,采用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定能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灵之桥!

班主任工作案例---与家长沟通 篇4

学生罗某某和何某某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次体育课上,两人闹着玩,结果何某某的眼镜不小心摔碎了。为了解决赔偿问题,我让两个学生通知自己的家长第二天到学校来一趟。这件事情被他们原来的班主任知道了,她连忙提醒我学生罗某某的家长比较难缠,让我做好心理准备。

第二天上午,我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从窗户看到一个中年男子叼着香烟冲了过来,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我马上意识到他可能就是罗某某的家长,连忙走出教室,笑眯眯地问:“您是罗某某的爸爸吗?”他冷冷地看着我点了点头。我连忙说:“我一看您就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他的脸色一下子缓和了。就因为有了这句肯定他的话,当我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介绍清楚之后,他爽快地答应了我提出的解决方案,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班主任要“管”学生,同时也要与形形色色的学生家长打交道。很多时候,因为与家长沟通不畅,会引发很多不愉快,甚至是麻烦。

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五大沟通技巧 篇5

关于孩子教育问题家长与老师都需要做些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教师要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子女的观念,摆正成人与子女的关系,并通过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健全个性的发展。

第一,改变传统教子观念。

家长要改变传统观念,克服把孩子当成自己私有财产的心理,让孩子自由发展,培养他独立面对他人、处理个人事务的能力。

第二,鼓励参加集体活动。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让他(她)多与同龄的同学一起活动,用群的功能弥补独的缺陷。通过集体活动过程中的冲突,使孩子反省自己,知道不能恣意妄为,必须同时为别人考虑。因此,如果孩子(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和同学们一起活动,教师和家长不应予以抵制,而应让他们玩个痛快。倘若过度保护孩子,担心他们会吃亏或被人欺负,孩子日后将难以适应社会。如果孩子不喜欢和同学玩,教师和家长就有必要作适当的引导,鼓励孩子大胆地走出教室、走出家门,避免他们形成孤僻的性格。第三,避免自我中心意识。

家长要摆正独生子女与成人的关系。孩子一出生,家长就要注意不把他置于家庭的特殊地位,避免孩子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识。平时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应使其产生特殊感,让孩子明白他虽然是家中的独子,但是没有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权利,和家庭成员一样平等。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吃饭,要使孩子懂得让大人先坐;吃东西时,要让孩子养成分份的习惯;看电视时,不要让孩子一人独占座位;家里来了小朋友,应教育孩子把玩具给大家一起玩。

第四,坚持协调一致。

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孩子的要求都应该坚持不懈,坚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如果孩子感到教育的坚决性、合理性,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要协调一致,最好不要发生矛盾。实在存在分歧时,应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表露出来,并进一步商讨,统一认识。

第五,舍得孩子吃苦。

教师和家长怎样沟通 篇6

教师在工作中必须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纳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当学生得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教师的肯定并得以实施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多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使管理学生的方式。

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方法二、教师应及时作好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工作

现在不少学生家长无暇顾及子女,而又对子女寄托了很高的希望,因而把教育子女的重任推给了学校,推给了教师,并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家长一般只满足学生物质生活上的需求,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这时候,作为教师,应在分别了解家长和学生的心理需求的情况下,做好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工作,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够和谐统一,使学生得到较好地发展。

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方法三、“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方法四、“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最好请任课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当然,家访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除每个月月末的两户人家的定时访问外,平时也可以采用电话沟通,联系本沟通,约谈等形式,甚至可以是网上聊天的方式。

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方法五、“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其实,很多学困生的家长,因为家长间的互相联系,在他们的内心,也有一种因为子女读书成绩差这个问题而感到自卑的因素。所以经常可以看见,一年级时所有接送的家长在门口窝成一团,互相间议论学校发生的事。而到了三四年级,有部分学困生的家长渐渐淡出了这个圈子,整天听着别人的家长议论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当问到自己的孩子时,他说不出口,所以避而远之。而往往这样的家长,他很不愿意和学校老师做沟通工作,甚至有部分家长会因此而觉得老师对他们也有偏见。像这样的家长,老师一定要注意多主动去表扬他们的孩子。切忌见面就告状。

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方法六、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在思想上多和学生交流

教师应确立平等观念,做一个有爱心、有耐心的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中,一开始就客观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比如家庭的经济条件的好坏、学习成绩有优劣等,但这些差异是教师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而不是教师对学生采取不同标准的依据。作为教师,如果对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家庭社会背景不一样、学业成绩不一样、正取或借读的学生,采取不平等的待遇,势必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降低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在我心目中每一个同学都一样,不管你的家长是谁,你的成绩如何,都同样是我的学生。比如,在安排学生的座位,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子的高矮来安排,而不是根据其他关系的。在批评犯错误的同学,包括平时对待每一个同学时,都注意每一个眼神、表情甚至每一个细微的手势,因为同学有时会因教师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手势而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认为你处事不公平。

和家长沟通的案例 篇7

明达妈妈:

你好!近日明达作业很拖拉,多数时间完不成,尤其是中午家庭作业。我每天都会留一点儿作业,可能是读书,可能是背诵,也可能是写生字,做资料卡片等。留这些作业是为了复习或者拓展课上的学习内容,把学语文和用语文结合起来,把动手、动口和动脑结合起来,让孩子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但明达多数都不做。这几次考试他考得都很不理想,基础知识中很多生字和积累都不会,按原文填空不会背也不会写。我想原因就在于他贪玩,不爱读背。

今天下午我领着他在办公室做了一张试卷,他用了不到一节课的时间就写完了,而且正确率比在教室里要高。看来如果我们花时间多督促、多帮助他,他就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完成任务,也能把成绩提高上来。

距离考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恳请你们在家坚持每天辅导辅导他,注意千万别说“:这个还不会写?好好想!”孩子本来就回忆不起来,越严厉地对他越想不起来,不会没关系,我们应该允许孩子不会或出错,在这种情况下,请你直接告诉他,并且教给他记忆的方法。我在学校看他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再次写道时,他对我说:“你别说,让我好好想想,是不是有尾巴的?(声)”我摇头,“声音没有尾巴。”“啊,我知道了!”他迅速地写出来了,而且完全正确!看到他的这种表现,我反省自己,如果我不着急、不生气,如果我给他时间让他慢慢消化所学的知识,他一定比现在会得多!

你说,如果我们宽容地对待孩子,像教他学说话一样耐心地教他、引导他,他是不是一定会赶上来呢?我想会的,让我们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努力吧!

这封邮件因为有了时空的阻隔,减小了家长因为孩子成绩差而带来的尴尬,很容易让家长接受。又因为老师言辞恳切,既说明了自己和家长沟通的缘由和目的,又肯定了孩子的能力,反思了自己的不足,能够让家长平心静气地反省自己,思考老师提出的建议,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二天,我收到了回件,家长告诉我,她总是看见孩子那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就生气,使劲儿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催孩子一遍又一遍,还是没速度,大人生气孩子烦。昨天下午,她试着用了我说的方法,孩子的作业果然快多了,两个人心情都很好。

“从来没听说过允许孩子不会的话,总觉得不会就不行,您教会了我对待孩子学习的一种新观念。”这是家长回件中的一句话,也让我进一步反思。是啊,我们每个老师和家长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讲了几遍了还不会,不是笨就是懒!”“这么简单的东西,人家的孩子都能学会,你也不比别人笨,怎么就不会?”正是因为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会,才会失去探究他们不会的耐心,才会失去慢慢引导的耐心,才会失去“静待花开”的机会。其实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正因为不会,孩子才需要我们去教,谁能保证一学就会?谁能保证别人会了自己也一定马上跟着会呢?大人不能,孩子也不能,所以我们必须宽容地对待孩子,做他的伙伴和合作者,陪他走这条学习之路,指导他保持浓厚的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树立足够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每个孩子都终将绽放出自己的美丽。

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家长和我一直保持着伙伴和合作者的关系,孩子做作业时的紧张和焦虑没有了,自信心培养起来了,还掌握了或者说从家长和老师那里偷到了一些学习方法,学习和作业变得越来越省劲了,成绩也慢慢地赶了上来。

和家长沟通的案例 篇8

一年级的孩子最听老师的话,如果你的孩子上学前养成了什么坏习惯,并且家长已经管不了了,可以利用一年级这段时间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时候的孩子,老师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

有一个笑话,一年级小学生跟妈妈去菜市场买菜,看到提着菜篮子的老师大吃一惊:老师竟然也买菜?也吃饭?也会上厕所?刚上学的孩子总是把老师想像得很伟大,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尊重,他们愿意听老师的教导,对老师的指示一丝不苟地去执行,因为对于初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是一种规则的象征。这种规则是他们学习适应新环境的最基本的保障,就像我们第一次去一个新地方,绝对是忠诚地信赖地图和导航,这样会让我们获得安全感。

如果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甚至当着孩子的面直接对老师进行人身攻击,抨击贬低老师,孩子就无法再对老师存有信任。缺少了这份信任,孩子今后的行为将无章可循,根本不听老师的,这可不是件好事,与老师关系紧张的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很难获得快乐,学习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别强求老师完美

孩子对老师的这种天然尊重在他们渐渐熟悉和适应学校环境之后会有所松懈。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的宽阔、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老师在很多孩子的眼里不再是高大完美的了。这是必然。倘若一个孩子到青春期还像一年级时那样将老师看做一个“神”,我们反而应该担心他的心理年龄是不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然而如何看待老师的不完美?

有些父母的做法是,为了维护老师的权威,不论孩子和老师之间发生什么冲突,永远站在老师身后一起批评孩子,他们的本意是善良的,但是很可能因此损害了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欲望。虐童和性侵事件接连爆发的那段日子,我的一个朋友在微博里说:“为什么孩子在学校受了欺负不回家说?因为他们不相信父母会帮助自己。”多少性侵案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是什么让孩子沉默?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带着关心和尊重听完孩子的诉说,先对他那份也许幼稚、也许偏执、也许在你看来甚至有点无理取闹的难过、愤怒、痛哭表示理解,安抚他的情绪之后,再帮他一起想办法。

老师不是因为完美才被我们尊重

去哈尔滨出差的火车上,旁边三个东北老爷们在聊家里的孩子,其中一个说起了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青春期的儿子因为一点小错在班里被老师一顿痛批,很下不来台,气咻咻地回到家告诉爸妈:老师太过分了。妈妈刚说了一句:“你要没做错事老师能批评你?”就被爸爸拉住了,悄悄说:“孩子在气头上,别说这些。”转而对孩子说:“我要这么丢面子我也生气。谁不在乎自己的尊严啊?”孩子的气儿立马消了大半。看!这就是好家长。

第二天又要被老师请去谈,老师上来第一句话就是:“真没见过您孩子这样的,说什么都不听,一点不尊重老师!”父亲没有再提孩子的尊严这码事,而是将换位思考的对象换成了正在和自己谈话的老师,他说的是:“老师,我也明白,毕业班压力大,又是青春期的孩子,我这儿子,本来脾气就倔、又叛逆,是不太好管,所以辛苦您了,不过孩子本质不坏,您千万别放手,我也一定和学校配合,咱都是为了孩子,今天回去我好好和他谈谈。”这话老师多喜欢听啊!态度立马缓和了。

父亲说,他回家后问儿子你们老师多大岁数了,孩子上几年级?平时几点到校?儿子说,老师四十多岁,儿子和他们差不多大,这个岁数也快到更年期了,和儿子之间估计也是一地鸡毛,工作压力又大,所以难免脾气不太好,不过老师很负责,每天早自习都比他们要早去十分钟,其实比他们辛苦……儿子说着说着,气也消了。

我觉得这位父亲是一个非常智慧的人,和孩子沟通时,他和孩子换位思考,和老师沟通时,他和老师换位思考,在调和孩子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时,他引导老师和孩子相互换位思考。而这一切,好使得很,而且正是给孩子最好的人生教育啊!

和家长沟通的案例 篇9

在《爱丽丝漫游记》中爱丽丝问猫:离开的路在哪里?猫反问她:你想到那里去?爱丽丝说:去哪里都无所谓。猫睿智的说:既然是这样,那么究竟哪一条是离开的路也就无所谓了。

猫和爱丽丝的话其实很有启示意义,在家校沟通时,究竟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在家校沟通的目的上,我们常常存在误区,认为家校沟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家长配合学校。这是传统教育对二者关系的定位。在这种理念支配下,沟通不是双向交流,而是单向告知,即家长只要记住学校或老师的要求并照此执行就可以了,教师很少询问家长对教育的看法。

构建平衡的情绪

情绪是重大决定的重要指南。但在家校沟通中,常常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境。家长为了孩子有一个成功的未来不辞辛苦。当孩子犯错时家长有时会产生不理解的情绪,为何我为了孩子能做到的都做到了,他怎么还是不上进、不听话?而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再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指责的话,那么家长的情绪就容易失控,随之而来,教师也会想,我做着一切都是为了你的孩子,你还不理解我?一个恶性循环的交流圈就此出现了。

在家校交流中,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学会控制情绪。当情绪激动时,用冷静的理智取代失控的情绪,重新掌握失控的情绪,把消极状态转变为积极状态。

正确解读信息

人们说,卓越的交流者能够通过思考他人的想法,想像他人的感觉,来把握他人意欲行动的方向。在家校沟通中,我们需要正确解读每一个想法和感觉,这样才能找到家校沟通的方向。

我们需要以灵活的方式认知他人,感觉情绪。有时也需要估测可能发生的情况,以避免陷入困境。对于家长来说,教师所给出的信息,一般是客观公正的,家长不要加入太多主观色彩的去解读。而对于教师来说,家长提供的信息,有时候需要剔除主观色彩,用客观实际来思考。

作者:思荣

和家长沟通的案例 篇10

八肯中小学 滕国晨 有人说沟通改变人生,此言不虚,学会沟通才能改善与同事,朋友,家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学会沟通,才能使你的要求尽可能得到满足,如果你是老师学会和家长沟通,那么你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能顺利进行,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也是个老话题了。回顾十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学生成绩的提高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与家长成功的沟通从而取得了家长的信任。如果在沟通过程中不注意方法和艺术,就会使教育工作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了成绩,那么,怎样才能融洽地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沟通的方式

现在是电话网络信息时代,家访相对的少了,我们和家长沟通的手段主要靠电话,发信息,当面交流等。但我们也要分析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联系方式。用电话联系多是不太爱发信息或者不会发的很少来学校看孩子的家长,当面谈话主要对象是放学来接孩子的家长,这时无论多忙,你都应该主动和家长聊几句当天孩子在校表现。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很在乎他的孩子。我记得一年前,一位家长来接孩子回家,找数学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把他带到数学老师面前。这位数学老师也是班主任。她在忙着写教案,家长站在她旁边很久她连头都不抬一下,也不打个招呼,等了好长时间,最后还是遗憾的离开了,结果下学期家长就把孩子转走了,我问了原因,家长告诉我是因为数学老师不想和她沟通。而发信息也是我常用的沟通方式,有些话电话和当面不好意思说出来,就用文字来表达。如有些家长有意给孩子转学,我就在信息里强调孩子在校几年和我相处的时间比他们多,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就在文字中表露出来了。当然编制信息时尽可能展示自己的文学功底,用优美的文字打动家长的心。即使放假回家过年我也忘不了给每一位家长发一个信息祝福,更多的是感谢家长支持之类的自己编写的话,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友情,同时认可我们语文老师的知识水平,所以编写时我都反复斟酌文字。让家长从简明扼要的文字中明白意思。

二、沟通的态度---坦诚

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都不一样,有修养的家长在交流时她就很希望老师指出学生的不足,如张立强家长是个公务员,说到孩子的优点总是很不在意,提到缺点他就很感兴趣,在电话里经常发出爽朗的笑声一再感谢我,回头就严肃批评孩子和他讲道理。当然也有“护短”的粗鲁的家长,他们视自己的孩子为“掌上明珠”,就是老师也不得轻易去“碰”。加上他们做生意很有钱,财大气粗不把老师看得很重。孩子成绩不好不找孩子原因,只会挑老师毛病,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对这样家长我们沟通时就要注意策略,调整方法,不能曲意思逢迎,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即便如此,与他们时交谈,态度也要坦然大方,开诚布公地指出学生的缺点,不要说话吞吞吐吐,含糊其辞,生怕不给家长面子,好象班主任对学生无可奈何,有求于家长,只有请家长“帮帮忙”才能管住他似的。这样家长会觉得班主任性格懦弱,缺少经验,不可信赖,内心里瞧不起你。

三、沟通的心态---宽容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宽。忍一下风平浪静,宽容是一种美德,当你和家长交流时有些冲突,我们千万不要斤斤计较或者针锋相对,这样就会激化矛盾,如果能大度一点宽容一点,就能化被动为主动,通过宽容这一美得感化对方,从而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当然和家长发生矛盾是极少的,但也不可能不发生。

教师—家长沟通的误区 篇11

刘老师对发生这样的事大惑不解,传家长到校是班主任处理问题时常用的一招,几年来不知用了多少次。此次事态却如此发展,必有原因。带着这个问题,刘老师走访了崔婷婷的邻居刘大妈,了解到,崔婷婷的父亲是一个粗暴而又不通情理的人,容不得孩子们有一点缺点,崔婷婷的大哥曾因偷着去河边玩水,被父亲打成“左腿残废”。

事情简单明了,难怪崔婷婷宁可咬破手指写血书,也不愿意老师传父亲到学校。

由此可见,传学生家长到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应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老师传家长到学校的目的,不过三点:一是了解学生庄家中的表现;二是让家长了解学校并通报学生在校情况,这两点无疑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好处的。而第三点则是向家长告学生的状,以便取得家长的支持,帮助并解决学生在校发生的问题,有的老师甚至把家长作为出气筒,把学生犯错归因于家长,致使家长和老师无法沟通,失去了叫家长到学校的意义。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让叫家长到学校就没好事,甚至在学生的“辞海中”传家长到校和“今夜有暴风雪”成了同义词,所以90%的学生反对老师传家长到校。

对传家长到学校,学生存在如下心理:

第一,当学生有了过失并令老师很生气时,老师总爱说的一句话是:下次上学时让你的家长和你一块来学校,家长不来,你就不要上学了。这是老师处理问题时的最后一张王牌,似乎家长比老师厉害。

第二,教育法规定老师不能体罚学生,老师告我们的状是让家长教训我们,打我们,这样教师既体罚了我们又不犯法。

第三,叫家长就叫家长,我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家长来了当着老师的面装装样子,又能把我怎么样,这最后一张王牌不管用了,因为家长不厉害。

第四,其实,老师讲得我们都能接受,何必让家长来呢?家长教育人的技巧可远不如老师。

第五,不愿意叫家长来,是因为家长对我期望值太高,怕家长失望。

第六,家长就知道打骂,泯灭了我们的自尊心,挫伤了我们稚嫩的心灵,老师、家长、同学都不喜欢我,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思。

凡此种种都是在学生发生问题时老师传家长到校引发而来的一系列学生心理现象,不能不使我们教育者深思。

良好的师生交往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健康的心理素质会使一个人终生受益。在师生交往方面,人本主义学派认为:“任何教育的发生都需要从尊重人的自尊心出发,无条件接纳和关注每一位儿童”。传学生家长到校是不尊重学生自尊心,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做法。学生失去了独立接受信息和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在学生有了过失时,让学生反省,甚至允许他本人辩驳,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在乎等对话中解决问题,这样,教育的真正目的才能达到。

大部分家长不通晓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不善于运用前人成功的经验进行说教,只是恨铁不成钢,恨钢不成材者居多,说教不到位,处理问题简单粗暴,不但使教育的目的达不到,而且障碍了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情感沟通,失去了教育的良好契机,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和家长沟通的案例 篇12

我们不能否认, 这位老师是一位具有责任心的老师, 否则, 他也不会不顾情面地数落家长;而这位家长也是一位有责任心的家长, 否则, 他也不会丢掉脸面忍耐老师的“教育”, 并且还当着老师的面殴打自己的孩子。但是, 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这位老师与家长沟通时不注意技巧, 使得他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显得不和谐, 使得家长把所有的怨气发泄在孩子身上。试想, 这样的家校沟通对这位学生的教育有利吗?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最直接的组织者、教育者, 担负着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积极的教育和引导的职责。作为班主任, 应该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要讲究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协调、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以优化教育学生的环境。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本人认为与家长沟通, 最好能做到以下几点:

1. 坦诚相待

人与人之间首先要坦诚。这对老师和家长, 尤其重要。当班主任和家长沟通之时, 应有一个坦诚的心态, 不保留, 不言过其实, 不捏造不实之事, 将事情的原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知家长。家长和班主任之间应建立真诚互信的情怀。互信是家长和班主任沟通的基础, 展现诚心诚意, 抱着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的原则。沟通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沟通时能给予适当的反应, 使意见的交流顺畅。

2. 礼节周到热情

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来学校交换意见, 我们应该立即转换角色, 把自己当做这个家庭的朋友, 与家长说话就变得容易多了, 千万不要板起面孔去教育家长或指示家长怎样怎样, 否则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家访时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 而家长来访时我们要起身欢迎、搬椅递茶, 家长走时要起身相送。在交谈中要使用文明用语, 如“请坐”“请喝茶”等。这样就会使家长明白你是一个很有道德修养的老师, 也为彼此间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选择良好的时机和家长沟通

有的班主任在与学生发生矛盾而无法解决时, 请家长协助, 在家长一时抽不出身时, 仍然要求家长赶来, 结果问题不能解决, 反而使矛盾激化。有的家长来访, 而自己又没时间接待, 把家长晾在一边, 只会导致家长牢骚满腹。因此, 班主任应事先有计划地把双方的时间安排好, 并事先列出具体谈话内容, 然后逐条和家长沟通。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 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这就要求我们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

首先, 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态度要热情, 特别是对那些难以接近的家长, 要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受老师尊重和被老师接受的。其次, 班主任的语文应幽默风趣, 因为这样有利于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

1.对于有教养的家长, 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

班主任要主动请家长提出教育的措施, 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 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 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 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很有一套的。像这样的家长就可以让他就自己的家教经验给其他家长作报告, 通过这个家长来激发其他家长的家教兴趣的想法, 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 对于溺爱型的家长, 交谈时, 应肯定学生的长处

班主任要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 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 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 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 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 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 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 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 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3. 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 班主任要多报喜, 少报忧

班主任要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 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 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 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 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 使家长明白, 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 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 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 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4. 对于后进生的家长, 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

对于后进生, 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个标准来否定学生, 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 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 看到孩子的进步, 看到希望。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 说到学生的优点时, 要热情、有力度, 而在说学生的缺点时, 语气要舒缓婉转, 这样就会让家长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 他才会更主动地与班主任交流, 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总之, 班主任要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 在与家长交流时, 努力扮好自己的角色, 讲究家校沟通的艺术, 与家长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合作。同时要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优化教育环境, 在学校和家庭间建立和谐、密切的联系, 使教育形成“合力”和“向心力”, 从而共同完成好教育、培养学生的任务。

幼儿教师随笔和家长沟通 篇13

“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才登宝殿门”有的老师发现孩子出问题了,才找家长进行沟通,有时候家长不是很配合情有可原,做好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与家长工作做得好坏有直接的关系。

大班有个女孩叫吴仕秀,非常霸道,无论是男孩、女孩多数会遭到她欺凌,什么事她都是“自我为中心”,每天区角活动开始就有人向我告状,非常令人头痛,于是我将她与其他女孩隔离开来,让她与其他男孩子一起玩区角,但同样会发生类似的事情。最后我直接不让她参与游戏,坐在旁边观看,惩罚一段时间看看如何?一天天过去了,突然孩子家长找到我,说吴仕秀小朋友不想上幼儿园了,家长不干了而且很生气,我耐心地与家长说,之前我已经跟你说过,这孩子很强势,我们是在帮助她,让她认识自己的行为会是什么结果,最后让她改掉以前的坏习惯,学会与小朋友们相处融洽,我们并没有放弃她,她同样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啊!家长听后无话可说,我也经常同有问题孩子的家长沟通,说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工作得到了家长们认同。

校园教师和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篇14

班主任应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必需条件。现在就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联系沟通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在某种程度上关系有点紧张,不太正常,家长和老师因为学生的成绩问题、行为习惯问题、责任感、公德心等一系列问题而相互埋怨,我认为这影响对学生的培养。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往,在交往中要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我认为要有以下几点意识:

1、把握好“传声筒”

孩子是家长的传声筒。我们在平时教育工作中如何管理好孩子,让孩子热爱老师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关爱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服务意识

有些老师还有传统的教育观念,学生是来求学的,“求学”即为学生要主动,老师可以居高临下。我认为老师要有主动意识、服务意识,要转变观念,要认为现在教育是一种产业,学生应为该产业的主体,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声誉,争取高质量的生源。

3、有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识

尊重学生家长是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首要条件,要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能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论在任何情况请家长到校,应主动给家长让座、倒水,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要求学生家长到校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在学生犯错误要求学生家长到校的情况下,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能自己联系上的就尽量不叫学生自己回家联系,应主动联系以表明我们做老师的诚意和态度。第二,学生家长来校以后不应该当着学生家长的面训斥他的孩子,不管怎么样,听别人训斥自己的孩子肯定不好受。第三,可先把家长叫出办公室,在一个单独的环境里向学生家长说明情况,形成一致意见。在学生犯错误解决问题的时候,顾及家长的面子,尊重家长的感受,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另外如能经常征求并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见,会让家长觉得我们当班主任的比较民主、诚实可信,有利于班主任和家长的联系沟通。

4、与家长联系沟通要有理性的意识

与学生家长交流要避免随意性和情绪化。和家长交谈前要详细想好约见家长的主题和目的,注意从多方面收集学生的信息,设计和家长交谈如何切入主题、如何结束,如何谈学生的优点和问题,总结自己在交谈时方法是否得当,还考虑如何向学生和其他教师反馈约见家长的情况,最后要思考自己以后在和家长交谈时需要改进和注意的方面。在和家长交谈的时候,不管学生的表现如何,应首先讲出学生的三条优点,任何一个学生家长都会喜欢别人说自己孩子的好,几句夸奖的话会拉近与家长的距离。在和家长交谈的时候,还要注意善于倾听,家长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那根本就不是交流。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可以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以便我们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对学生的认识。

5、与学生交往时应多考虑家长所处的困难,多提管理孩子的建议

现在学生家长大多三、四十岁,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的老人有时候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如再加上孩子成绩不好又不听话,这时学生家长心理会很苦闷。我们作为学生班主任从成人的角度和家长多交流,替他们分担一些心理上的负担,有利于促进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学生家长交流沟通本着诚恳的态度,注意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就一定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就一定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校园教师和家长沟通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二】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表现是否一致,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社会责任,要求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必须合作和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友情关系,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教育的功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与家长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诚交往,密切联系

教师要想与家长取得联系,主动热情地与家长相交,在心理双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以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过家园双方互相访问,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密切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还可定期开展家长个别咨询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班上的嘉睿、戎腾、乐添、郑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独立性较薄弱。那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独立性呢?是这些家长们所关注的。因此在于家长的沟通中,我建议家长平时多给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机会:如洗自己的手绢、袜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业本、小画书等。随着孩子常时间的锻练和培养,相信孩子们会逐渐增强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以上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与家长沟通的途径。

二、尊重家长,增进理解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存在许多不合作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家长尊重不够或双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长,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不可摆出一付教育权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对家长进行旁敲侧击,使家长不愿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长,并让家长也理解教师,作为家长,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心,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会觉得脸上无光,教师在与家长接触,不宜总是向家长指出孩子的缺点、短处,向家长“告状”,不要用刻薄的语言指责,挖苦学生,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客观地交换意见,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养孩子的对策与办法。

三、激励帮助,搞好配合为了使家长与教师更好地配合,教师应激励家长树立教育信心,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教师应多方面了解学生家长,根据学生家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后进学生家长来说,应帮助家长指定教育计划,明确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云逸、兆丰等常有发现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为。事后会推卸责任或接受批评表示以后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家长进行反馈和沟通,希望家园共同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不要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话语。并建议家长采用“转移注意”法,给幼儿予较多的关注,比方说: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引导幼儿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逐渐转移侵犯性行为。

四、以诚相待,摒弃功利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往,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长的需要,不是处于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是希望获得老师对孩子多一些照顾和偏爱。因此,百般讨好老师,寻找哪一位是班里的“主管”,哪一位比较好说话,就想办法或利用节日给老师:“意思意思”。倘若事后没有对他的孩子照顾好或存在误解,家长便开始论头品足,与其他家长结起伴来,言谈中表示出不满足或是做“最后发难”,使家长和老师不和谐的影子在童心中罩上阴影,本来很快乐的学习生活,随着成人的议论纷纷而留下伤痕。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坚决反对和杜绝利和交往直接或变相收学生家长的好处的行为,以维护人民教师的形象。

校园教师和家长沟通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三】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导,做好班主任工作,离不开家长的辅助。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才能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同时也能让老师更清楚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针对孩子的问题与家长共同解决。目前的校讯通,确实让老师与家长的交流联系简单密切了许多,使班主任工作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尤其是中学班主任工作,突发事情很多、琐碎事情很多、小问题很多,并不轻松,需要有计划地完成,需要有耐心、细致地做,确定做好每一件小事情,处理好每一个小问题,班主任工作才不会存在大问题。对于班主任工作,有了小小的体会,如何去做好,却仍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改善。

做一个被学生认同的好老师。

首先要不断学习增强自己的教育教学素质,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其次还要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不能把课堂管死,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使其明确;然后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中学生的注意力最多也就20分钟,所以必须要抓住这有限的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操作练习;还有就是对课堂问题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英语的对话表演法、停顿休整法、游戏法和奖励法。最后是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时要准确,肯定评价多于否定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为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以上是我教学以来的一些初浅体会,以后要继续学习,提高自己,发挥自己的余热,努力教好学生。

校园教师和家长沟通心得体会精选模板【四】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工作不久的新教师,甚是挑战。《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八条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教师要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生成适宜于促进每个幼儿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

我园处于新建一年的一个崭新的幼儿园更是一个挑战,尤其是我园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把我园建设成为乐园、花园、文化园”。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呢?我通过收集有关资料整理成以下几点。

一、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1)一句话沟通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的。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是最让老师省心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家长不主动找你,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老师添麻烦等原因而压抑着自己。于是,我们针对这样的家长采取了一句话沟通法,即利用接送环节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如:今天某某学会了……今天某某吃了几碗饭等等,当你说完后,往往会看到家长会心的微笑。

(2)引起注意法。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引起注意法。过程是这样的:

(3)真情感动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领域的发展中不存在问题,但家长有许多的不放心。每天围着老师问这问那。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用的是真情感动法,即:将孩子在各领域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向家长汇报,尤其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细致指导,耐心细致的向家长反映情况,让家长感到老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师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师会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失败而难过,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家园沟通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尊重家长。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二)要肯定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如“你真棒!老师喜欢你。”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儿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三)教师应耐心辅导家长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老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

(四)对家长要一视同仁。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

(五)教师应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我们好多老师现在还很年轻,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

(六)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作为教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她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它会让孩子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坚定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七)对孩子共同的爱是沟通的基础。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沟通是双向的,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沟通的必要条件,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给教师添麻烦等,不少家长很少主动与教师沟通,这对家园共育十分不利。因此,我们教师要鼓励家长采用多种形式与教师沟通。

三、教师和家长谈话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二)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教师应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沟通

1、家长委员会。老师们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幼儿园大型家园共育活动,可请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制定方案并一起组织实施。还可通过家长委员会真实了解家长们的心声。

2、家长辩论会。老师举出几个班上幼儿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以家长为主,让家长分析讨论,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辩论中,家长们更新教育观,对照事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产生学习和参与各种教育活动的兴趣。待家长们发言完毕,教师再有的放矢的发表意见,表明观点,介绍经验,其效果事半功倍。

3、家长园地。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老师们似乎已习惯于用更多的心思来设计栏目、寻找内容,而忽略了家长参与的深度与广度。我们为什么不准备一块小天地,将家长请到家长园地中来。如“夸宝宝”栏目可写孩子在家的表现;“我的育儿心得”让家长畅所欲言;“我的问题”可写上家长的困惑等等。家长园地不能只是教师唱“独角戏”,要调动家长积极参与的兴趣,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搭起一座彩桥。

4、家园共育袋。我们可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家园袋。每周,我们都将幼儿所学的内容及作品全部放入袋中,由于袋里装着孩子们小小的成果,家长们会很乐意每个周末将袋子带回家,周一再带入幼儿园。另外,家长对老师的工作有何意见、要求都可写下来装入袋中,以助于老师工作的提高。家园共育袋使忙碌的家长能更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无声的交流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5、个别化的家园沟通。由于每个孩子个性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家长文化素质的不同,大量的通常性的沟通是个别化的。个别化家园沟通的方式有家访、约谈、家园联系册、电话、便条以及接送孩子时的交谈等。个别化的沟通要着重于针对每个幼儿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家长在教育上的问题而进行,以促进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为目的。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双方都有责任,但教师更应主动些,并且要努力为沟通渠道创造条件。幼儿教师要真正从狭隘的教育观中走出来,必须充分认识到:家长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总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主要靠幼儿教师做出努力。教师常常要换位思考,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相处,遭到家长误解时教师要保持冷静,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时,教师要主动反思,为畅通渠道做出努力。

校园教师和家长沟通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五】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表现是否一致,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社会责任,要求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必须合作和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友情关系,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教育的功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与家长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诚交往,密切联系

教师要想与家长取得联系,主动热情地与家长相交,在心理双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以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过家园双方互相访问,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密切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还可定期开展家长个别咨询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班上的嘉睿、戎腾、乐添、郑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独立性较薄弱。那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独立性呢?是这些家长们所关注的。因此在于家长的沟通中,我建议家长平时多给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机会:如洗自己的手绢、袜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业本、小画书等。随着孩子常时间的锻练和培养,相信孩子们会逐渐增强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以上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与家长沟通的途径。

二、尊重家长,增进理解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存在许多不合作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家长尊重不够或双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长,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不可摆出一付教育权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对家长进行旁敲侧击,使家长不愿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长,并让家长也理解教师,作为家长,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心,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会觉得脸上无光,教师在与家长接触,不宜总是向家长指出孩子的缺点、短处,向家长“告状”,不要用刻薄的语言指责,挖苦学生,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客观地交换意见,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养孩子的对策与办法。

三、激励帮助,搞好配合为了使家长与教师更好地配合,教师应激励家长树立教育信心,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教师应多方面了解学生家长,根据学生家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后进学生家长来说,应帮助家长指定教育计划,明确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云逸、兆丰等常有发现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为。事后会推卸责任或接受批评表示以后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家长进行反馈和沟通,希望家园共同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不要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话语。并建议家长采用“转移注意”法,给幼儿予较多的关注,比方说: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引导幼儿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逐渐转移侵犯性行为。

四、以诚相待,摒弃功利

上一篇:白色污染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下一篇:2024年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史论复试笔试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