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公诉部门职责

2024-08-16

检察院公诉部门职责(共8篇)

检察院公诉部门职责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形势下基层检察院公诉部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作者:老健华 林炎华

来源:《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2年第11期

[摘 要]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正式颁布,势必在我国的法治进程中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我国的司法制度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的检察机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关键词]简易程序;证人出庭;量刑建议;法律监督

新形势下,作为行使国家公诉权的检察院公诉部门,在刑事诉讼法修正后,如何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履行好自身的公诉职能,在司法实践中又将面临怎样的新问题,如何应对刑事诉讼法带来的新挑战,是基层检察院公诉部门目前应当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刑诉法修正后检察院公诉部门面临的新挑战

(一)强化无罪推定原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带来的挑战

这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更加突出了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权保护,凸显了无罪推定原则:第一是《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第二是第五十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这一规定赋予了犯罪嫌疑人不得自证其罪的权利。

而在司法实践中,重口供而轻其他证据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对于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办案人员往往只注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有罪供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了则表示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减少诉累,而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轻或者无罪的证据重视不够。因此,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如何贯彻落实无罪推定原则,确保最大限度地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仍然是一个丞待完善的问题。

(二)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带来的挑战

基层检察机关的公诉部门在司法实践中承担着对绝大部分刑事案件提起公诉的职能,而刑事案件又分为适用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案子,而大多数的案子可以适用简易程序。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二款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刑诉法修正案规定了简易程序案件公诉人应当出庭,这在有利于弥补检察机关

对于适用简易程序案件在庭审活动监督中缺位的问题,但同时也给基层检察机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规范证人出庭制度带来的挑战

在我国,证人出庭作证难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司法界的一大难题。有关数据表明,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的比例不足1﹪,许多案件在初查和侦查阶段证人不愿作证的现象也相当普遍。证人出庭难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而在很多英美法系的国家,由于有陪审团制度,实行当事人对抗主义,诉讼过程中证人证言的出示比较充分,证据几乎都是证人出庭作证的口头证言。①我国在刑事审判过程中,公诉人往往只宣读证人证言的笔录,然后经过质证后作为法院定案的依据,这种做法的缺陷很明显。因为笔录做好后是无法改变的,而庭审的过场中却存在很多变数,被告人翻供的现象也很普遍,而证人不出庭,公诉人则无法及时向其继续调查取证,证据只限于笔录的内容,往往不利于有力地指控犯罪。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新增了证人、鉴定人、专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规定了证人出庭作证的条件:对于定罪量刑具有重大影响的;控辩双方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的;第二是规定了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第三是增加了鉴定人、专家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最后还增加了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法律后果,即情节严重的,予以十日的拘留。

(四)刑事案件审判方式的改革对公诉人的挑战

我国的量刑建议制度自20世纪末出现以来,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历史,但是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实现规范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检察机关量刑建议过于机械化,缺乏对被告人的综合估量,导致量刑建议的质量不高,法院不予采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检法两家对于某些量刑情节的问题在认识上缺乏协调性。另外,量刑建议权是否会对审判权造成干涉,检法两家存在争议。②刑事诉讼法修正后,随着量刑辩论程序的引入,检察院公诉部门提出量刑建议必然会成为一个常态,这就要求公诉人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提出高质量的量刑建议,从而确保量刑的准确性,确保罪责刑相适应,减少检法两家因量刑畸重或者畸轻而引发的抗诉问题。武汉大学的赵廷光教授曾经尖锐地指出,解决量刑失衡问题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③

二、刑诉法修正后检察院公诉部门应对新挑战的对策

(一)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公诉部门要扭转重实体轻程序的执法理念

公诉部门首先要围绕公诉工作的核心,在确保程序正义的基础上,从源头上不断改善和提高案件的证据质量,正确地定位公检两家的关系,改变过去公检两家配合多于制约的传统观念,既要强调配合也重视监督,做到分工配合明确、监督与制约并重,要防范侦查人员以非法方式收集证据,从而确保案件证据的证明效力与法律效力的有机统一。其次要从程序上构建科

学的案件质量评价体系,高度重视并认真地开展证据标准的研究,从而对侦查机关进行有效的引导,要确保案件的质量。最后要加强公检法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从程序上规范统一常见多发性犯罪的证据证明标准,同时要将这些标准延伸到侦查环节,例如提前介入命案现场引导侦查,要在审查起诉工作中引导公安机关逐步提高证据的收集以及

运用的水平,从而以提高公诉案件的质量。

(二)积极探索检察机关公诉部门的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办案的效率

随着《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颁布实施,对于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基层检察院公诉人必须出庭将成为常态,因此要积极创新案件的办理模式。笔者认为,将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案件分开处理,由部分专人负责承办简易程序的案件,对于出庭的公诉人提供合理的津贴,对于缓解公诉部门的办案压力,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案。公诉部门对于决定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在受理、审查、起诉以及出庭等各个环节,形成专人专项负责的工作模式,对于同类案件可以同批公诉,在与法院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对同类的案件进行同批开庭审判,从而达到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以及节约司法资源的目的,这也是设立简易程序的立法目的。

(三)新形势下必须继续加强检察机关公诉部门的诉讼监督力度

刑诉法修正后,有利于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其法律监督职能的同时,也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因此,检察机关的公诉部门必须继续秉承“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己任,在加大侦查监督以及审判监督方面下功夫,不断拓宽法律监督的渠道,在研究法律监督的新方法和新形式上下功夫。

庞德说过,“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公诉部门在加强法律监督方面,光靠自身的力量是很薄弱的,因此必须走群众路线,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传媒的作用,让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应以人们能够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公诉部门要将监督制约寓于办案之中,必须摈弃就案办案的观念,不断强化监督意识,使法律监督规范化、常态化,必须依法加大对刑事判决、裁定的法律监督力度。另外,对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刑事犯罪案件、重大职务犯罪案件的判决、裁定,一旦发现确有错误的,必须按照“慎重、准确、及时”的原则依法进行抗诉。④对于侦查机关以及审判机关的违法行为,则可以根据不同情形进行灵活的监督,例如提前介入引导侦查、退回补充侦查、建议撤案或不起诉、列席审判委员会、发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等多种方式进行法律监督。

[注释]

①黎伟华:《今日庭审无证人的深层剖析》,《民主与法制》2005年。

②黄松有:《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4期。

③赵廷光:《量刑公正的实证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④傅宽芝:《人民检察院的检察与法律监督》,《人民检察》2008年第17期。

[作者简介]老健华、林炎华,苍梧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院公诉部门职责 篇2

公诉引导侦查取证, 是指检察机关为保证侦查机关依法、客观、全面地取证, 按照出庭公诉的要求, 准确、及时追诉犯罪, 以适时、适度为原则对搜集、固定、补充、保全证据、补正证据瑕疵、排除非法证据提出意见和建议, 并对侦查活动实施法律监督的检察活动。[1]它包括对个案侦查活动的具体引导和对类案侦查活动的一般引导两大类。具体引导的实现方式包括:提前介入、参加侦查机关重大案件的讨论、参与现场勘验、讯问、询问以及其他侦查活动、退回补充侦查、纠正取证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等;一般引导的实现方式包括:召开侦诉联席会议、执法办案和案例研讨会、与侦查机关共同制定证据规格和证明标准等。公诉引导侦查取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公诉引导侦查取证是加强公诉工作的必然要求。虽然公诉引导侦查取证的法律依据尚不明确, 但是在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安部下发的《关于公安机关刑侦部门、检察机关批捕部门、起诉部门加强工作联系的通知》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诉工作的决定〉的通知》中强调了公诉引导侦查取证工作的必要性, 并将公诉引导侦查取证作为加强公诉工作的重要举措, 从而为公诉引导侦查取证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规范基础。最高人民检察院要求检察机关坚持对重大案件适时介入侦查, 依法引导取证活动并按照出庭公诉的要求, 对侦查机关收集证据、固定证据和完善证据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第二, 公诉引导侦查取证是强化控诉职能的重要手段。控诉、辩护、审判是构成现代刑事诉讼构造模式的三大职能, 尽管侦查是刑事诉讼的重要环节, 却不是独立的诉讼职能, 而是从属于控诉职能, 公诉机关和侦查机关共同组成控诉犯罪的控方。侦查是公诉的准备和前提, 公诉是案件侦查终结的法律处理。[2]侦查是收集、固定刑事证据的活动, 起诉是审查、运用刑事证据的活动, 二者紧密联系, 必须保持思想和行动的一致, 共同完成指控犯罪的控诉职能。目前, 我国理论界也提出, 要将我国的公诉引导侦查取证从实践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 从而适时介入侦查, 引导侦查取证, 强化侦查监督。

第三, 公诉引导侦查取证是履行法律监督的有效途径。公诉部门在引导侦查过程中的法律监督职责主要是刑事证据监督, 担负着排除非法证据、审查证明标准等职责。证据是诉讼的基础, 也是诉讼的灵魂, 刑事诉讼活动主要是围绕证据进行的, [3]因此公诉部门在侦查阶段加强证据监督, 就抓住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提高案件质量的着力点。

二、现行体制下的侦诉关系的现状

我国实行的是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侦诉关系。侦查部门和公诉部门承担不同职责, 各自独立、互不隶属, 但又互通情况、互相支持, 共同完成追诉犯罪的控诉任务。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 相关法律、规定不细致, 缺乏操作性, 影响了侦诉关系的落实。《刑事诉讼法》要求侦查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要配合公诉机关的工作, 如积极完成被公诉机关退回补充侦查案件的处理, 但对于如何处理的细则, 法律没有规定, 这导致一些部门可以消极应付甚至直接撤案了之。同时没有形成公诉提前介入, 引导侦查取证的机制, 致使很多证据的收集和固定工作无法有效完成。

另一方面, 公诉机关和大多数案件的侦查活动相脱离, 造成侦诉配合不够默契, 影响控诉犯罪效果。为保证案件侦查的质量特别是收集、固定到足够满足起诉要求的证据材料, 侦查机关在侦查中接受公诉机关的指导或者意见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我国的侦诉关系模式下, 公诉机关一般不直接参与到侦查活动中, 审查起诉工作具有先天的滞后性和被动性。而且, 刑事诉讼是一个动态过程, 案件事实、证据处于未确定的状态。随着诉讼的发展, 案件的事实证据会发生变化。因此, 在案件事实证据发生重大变化或出现新的证据时, 就会造成公诉不力情况的出现。

三、公诉引导侦查取证工作机制的构建

现行体制下公诉机关和侦查机关共同组成控诉犯罪的控方。为了切实提高指控犯罪能力, 实现“大控方”战略, [4]建立公诉引导侦查取证机制具有现实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 探索建立公诉引导侦查取证的机制

一是坚持公诉介入侦查、引导取证的原则。检查机关公诉部门介入侦查、引导取证, 应当坚持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依法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 依法、适时、适度的原则。二是明确公诉介入侦查、引导取证的时间和范围。检察机关公诉部门介入侦查、引导取证, 一般应当在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对案件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后进行。引导侦查的范围应集中在重大、复杂、疑难案件范围内, 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暴力犯罪案件、社会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等。明确检察机关认为有必要提前介入、引导侦查的案件, 可以提前介入, 侦查机关应当予以配合。三是确定公诉介入侦查、引导取证的程序和方式。明确规定公诉部门案件承办人在侦查阶段有权参与的侦查活动和提出建议的范围, 如参与勘验、检验、讨论案件;参与讯问、询问;建议对证据的复核、复验;建议补充证据、补正证据瑕疵、排除非法证据;监督取证活动等, 并将《介入侦查通知函》、《案件初审报告》作为公诉介入、引导取证程序启动的主要法律文书。

(二) 积极推进公诉引导侦查取证的制度化建设

一是明确以公诉为核心, 科学划分公诉、侦监、侦查机关即“侦捕诉”的职责分工。公诉部门应当在检察引导侦查的大格局下发挥核心作用, 公诉引导侦查取证是检察引导侦查的主体内容, 检察引导侦查是公诉引导侦查取证的外部体现。二是探索对新类型案件的引导。新类型犯罪案件的性质认定较难, 犯罪构成的事实要素不易确定, 各种犯罪构成事实的证据和证明标准尚无先例可循, 庭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难以预测。公诉引导侦查取证将检察机关运用法律的优势与侦查机关的侦查取证优势相结合, 以检察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证据意识引导侦查取证活动依法进行, 有效处理新类型案件中的法律适用和证据认定问题。三是实行专业化引导侦查模式。[5]由公诉部门实行案件分类对口引导侦查, 这样既可提高引导侦查工作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又能保持法律监督地位的相对独立性。

四、建立公诉介入侦查取证机制的保障体系

由于公诉引导侦查取证机制的建立尚属在探索中, 在机制的实际运行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因此应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切实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行。

(一) 构建公诉部门与侦查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

为更好地体现公诉介入、引导侦查取证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切实增强侦诉之间的协调、配合和沟通, 确保联动工作的正常运作, 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侦诉联席会议制度, 形成联动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联席会议, 双方可以就办案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复杂、疑难的个案进行讨论和研究, 交流意见和看法, 妥善解决分歧、统一思想, 达成共识。同时通报刑事立案、侦查、预审、审查起诉等工作情况, 共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从而建立公诉部门与侦查部门的良好、合理关系, 形成指控犯罪的合力。

(二) 建立公诉部门与侦监部门的介入侦查取证的联动机制

由于检察机关的侦监部门也有引导侦查的职责, 因而在引导侦查工作中就产生了捕诉的分工和联动问题。公诉引导侦查取证是以出庭公诉需要为标准, 但在实践中, 侦监引导侦查则更容易得到侦查机关的重视和配合。因此还应从以下三方面改善“捕诉两部门”在引导侦查工作中的分工配合。一是明确适用案件范围的分工。公诉部门引导侦查应当以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为主, 而其他案件的引导侦查工作可由侦监部门承担。二是明确工作内容的分工。公诉部门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引导取证、补充证据和提高证据质量上, 而侦监部门的工作重点则应放在对取证方法、侦查手段和强制措施的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的监督上。[6]三是加强引导侦查的配合。在重大、疑难案件的引导侦查工作中应当尽量采用公诉部门和侦监部门在立案以后、逮捕之前就共同介入的工作模式, 以争取最佳效果。

(三) 提高公诉部门介入侦查引导取证的能力

目前对公诉部门办案人员的能力要求主要侧重于审查、运用刑事证据和出庭支持公诉方面, 而对如何收集、固定刑事证据, 引导侦查能力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致使公诉引导侦查实践中, 引导取证的建议和意见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还不够强。因此, 公诉部门在加强审查、运用刑事证据的同时, 也要着重加强收集、固定刑事证据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可以在引导侦查取证过程中, 增加公诉部门办案人员实际参与侦查活动的机会, 使公诉干警对侦查业务具备直观感受和直接经验。另一方面在以参与案件讨论的形式引导侦查活动的同时, 可以增加公诉办案人员参加侦查方案制定、到侦查现场参与证据收集的机会。总之, 要加强公诉部门办案人员与侦查部门办案人员之间的业务学习和交流,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发挥好公诉部门介入侦查、引导侦查, 强化指控犯罪的能力。

摘要:公诉引导侦查取证是检察机关与侦查机关“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关系在追诉犯罪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公诉引导侦查取证不仅是加强公诉工作的必然要求, 也是完善侦诉关系的发展方向和强化法律监督的有效途径。为了有效解决现行侦诉关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检察机关从探索公诉引导侦查取证机制的建立, 推进公诉引导侦查取证的制度化建设, 建立公诉引导侦查取证保障体系入手, 与侦查部门形成了指控犯罪的战斗堡垒, 进一步提升了检察机关有效指控犯罪, 维护法律公平正义, 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能力。

关键词:侦诉关系,公诉引导侦查取证,联席会议制度

参考文献

[1]张铁军.引导侦查是改革我国检警关系的重要途径[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2, (1) .

[2]郝银钟.刑事公诉权原理[M].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219.

[3]宋英辉.刑事诉讼原理[M].法律出版社, 2003:264.

[4]龙宗智.评检警一体化——兼论我国的检警关系[J].法学研究, 2002, (2) .

[5]宋英辉, 李忠诚.刑事程序法功能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52.

检察院公诉部门职责 篇3

关键词:检察机关;公诉;自侦部门;关系

“侦查的技巧和检察官的法律敏锐力有助于提高侦查和起诉的效率”,加拿大著名法学家约翰·沃施的这句名言,精辟的阐释了侦查工作与公诉工作职业核心属性的区别:侦查部门强于运用各种侦查技巧查明案件事实、搜集固定证据;公诉部门则善于利用法律的逻辑思维和法律评价审查证据、提起诉讼。在检察机关内部建立公诉与自侦协作配合长效机制,形成惩治职务犯罪的“大控方”模式,对于保证案件质量,提高诉讼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一、公诉部门与自侦部门关系现状之分析

按照我国的立法构想和法律规定,公诉与自侦部门之间的关系应是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而司法实践中两者的关系却表现出一种局限性、单向性、被动性、滞后性。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制度上的欠缺,对于检察机关内部自侦案件的引导侦查却有所欠缺。表现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内部公诉部门与自侦部门缺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意识,公诉部门对自侦案件很少提前关注,存在案件到审查起诉阶段再审查,不行可以退补的观念,同时自侦部门在进行侦查活动中很少虑及如何使审查起诉活动顺利开展,公诉、自侦部门之间缺乏协作配合的意识,不仅造成检察资源浪费,而且直接影响自侦案件质量。

检察机关不同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内部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体现在管理上,类似于是一种行政管理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自侦部门与公诉部门同属于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其在管理上是平行的,在该模式下,平行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缺乏制度上的支持。公诉部门与自侦部门虽然同属于检察机关,但其分属于不同的管理类别,各行其是,互不统属,因此也很难互相配合。检察人员同属于检察机关,有的不愿意被别人监督,有的也不愿意监督别人。有的认为侦查职务犯罪案件是自侦部门的事情,公诉案件是公诉部门的事情,大家自扫门前雪就行了。有的认为侦查技巧与庭上应变技巧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因此老死不相往来。在这些错误认识的基础上,侦查部门与公诉部门之间的交流学习少了,配合协作也少了,认识的偏差将自侦工作和公诉工作之间的联系无形的割裂开来。

目前,虽然有些地区的检察机关推行“提前介入”或“公诉引导侦查”制度,但缺乏法律依据的支撑,只是在实行既有的司法制度过程中,一些小的技术层面的尝试,并不是正式的司法改革。而不论是在侦查环节还是在审查起诉过程中,法律既没有明文规定侦查机关将是否立案,侦查进展的情况告知公诉部门,也没有要求公诉部门将审查起诉过程中是否改变案由,改变定性,以及起诉的情况、判决的情况告知自侦部门。由于在办案过程中信息的不畅通,使得自侦部门与公诉部门互相配合、相互制约只能是一种愿望。

二、公诉与自侦部门建立协作机制的必要性

1.有利于构筑“大控方”的追诉格局,形成打击职务犯罪的合力

从诉讼目的角度看,公诉和自侦的目的均为有效指控犯罪,实现刑事诉讼惩罚犯罪的目标。然而长期以来,两个部门受部门本位思想影响,习惯于“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重分工负责,轻互相配合,缺乏整体的“大控方观念”,导致公诉与自侦业务互相制肘。建立公诉与自侦协作机制,通过制度设计和理念灌输,把诉侦工作统一到有效指控犯罪这一基本方向上来,构筑“大控方”的追诉格局,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打击犯罪合力。

2.有利于强化证据的收集和固定,提高诉侦工作质量和诉讼效率

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自侦工作的核心是收集证据,公诉工作的核心是审查证据。通过侦查和审查起诉,在交付审判之前将证据加以固定,是成功指控犯罪的基本条件。但是,由于自侦和公诉的角度有所不同,對于案件事实的认识、证据的把握难免出现分歧或偏差。自侦案件承办人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收集证据,很少主动与公诉人员进行沟通,公诉人员因为案件尚未进入公诉阶段也极少与侦查人员进行沟通,结果有些案件侦查人员辛辛苦苦收集来的证据达不到起诉的要求,或被退回补充侦查,或被作出不起诉决定。建立公诉与自侦协作机制,使侦诉双方在证据的收集和固定过程中有充分的沟通、协商和合作,将大大提高案件质量和诉讼效率。

3.有利于实现公诉与自侦部门人员的优势互补,促进诉侦人员素质的提高

由于长期从事业务的要求不同,公诉与自侦人员的专业优势存在一定差异。自侦人员深谙同嫌疑人进行心理、语言对抗之技巧,善于搜查犯罪现场和搜集证据;公诉部门人员则熟知各种法律及法理,善于证据的逻辑思维和法律评价。建立公诉与自侦协作机制,则有利于双方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更好地推动彼此工作的开展,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公诉部门与自侦部门关系之改革完善

1.建立完善公诉引导侦查制度,通过协作、制约的关系

自侦部门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过程中,在侦查阶段,让公诉部门提前介入到侦查活动中来,公诉人对侦查人员收集证据的情况予以指导,以及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多个方面,从有利于提起公诉支持公诉的角度提供帮助,公诉人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前就参与到侦查活动中来,还可以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从建立完善公诉引导侦查制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来说:侦查权与公诉权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追诉犯罪。侦查权的行使,是从查清犯罪事实和查找犯罪嫌疑人的角度,为追诉犯罪提供事实依据;而公诉权的行使,是从指控犯罪、追诉犯罪的角度,运用证据,促使追诉犯罪的实施,保证检控成功,因此,自侦与公诉部门必须在诉讼证据的上加强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共同完成追诉犯罪的任务,公诉引导侦查正是自侦与公诉部门相互配合的切入点。

2.建立完善配合机制,完善证据,确保案件质量

自侦部门与公诉部门的关系,无论是互相配合,还是相互制约,其目的都是为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所以自侦与公诉部门应该协作起来,打击职务犯罪案件,确保法律监督权的正确实施。公诉部门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制约作用,认真全面审查案件,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一旦发现案件证据或事实方面存在缺陷或有翻供的问题,就主动、及时地与自侦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符合补充侦查条件的,及时退回补充侦查,并就退回补充侦查的事项详细列好《退查提纲》,对原侦查案件存在的证据缺陷、补充侦查的目的、方向及证据要求作出详尽、清晰的阐述,使侦查人员能够迅速领会公诉环节承办人的意图,有的放矢地进行补查。

3.做好自侦案件的信息反馈,加强沟通协调

检察院公诉科实习报告 篇4

20xx年7月21号,开始走进六盘水市水城县人民检察院公诉科。我跟随林东明检察官开始为期一个星期的实习。当天林老师给了我一个案件,要我整理出案件的证据,在卷宗上做备注,并从中挑选出有用的证据,以组成证据链。这是一个需要细心的工作,所幸没有出现错误,林老师对我完成的任务还是比较满意。而在实习期间,整理了相当多的案件的证据,而这也是实习过程中花费时间最多的。其中有几个比较复杂的案子还需要加班才能及时地完成。当然,这些证据的整理,对于证据的把握和运用,以及对于证据链的认识,都有很大的帮助。这恐怕是我在实习阶段获益最多的吧。

公诉科检察官的工作也就几个环节,接到案件、研究卷宗(了解案情、整理证据、查看强制措施是否合法等)、录入、提审、出庭支持公诉(普通程序)。当然有时候也有需要退补的案件。这些环节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与科室的其他人,与公安部门、法院以及狱政部门经常沟通联系。而在处理一个偷税案件的过程中,还需要经常同税务部门联系。而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与这些机关的联系,也能够了解到其他机关的工作。我想这对于我也是很有益处的吧。

第一次去提审的时候,心里是很紧张的。因为想象中看守所里的犯人都是非凶即恶的。但是林老师说了一句:怕什么,咱们是这里的主人。事实也证明了这点,我看到那些犯罪嫌疑人看到林老师都很恭敬,也会主动打招呼说“检察官好”。而在讯问过程中,也看到了严厉的林老师,而平时他是待人很和蔼的。当然讯问开始或者结束后,林老师也有人性化的一面,会闲聊几句,问下家里的情况,了解下平时生活的困难,做下思想工作。很幸运的是几次提审我碰到的犯罪嫌疑人都是比较老实的,看到的他们眼神里都满是后悔、焦急。但是,他们当中几个还有前科,有些还是累犯,我想光是后悔是阻止不了他们再次犯罪吧。客观原因恐怕是更重要的,比如生计问题。而开庭恐怕是到检察院实习的同学最为期待的吧。也是在实习一周后我才有机会跟随林老师出庭支持公诉。第一次去很紧张,因为个人觉得法庭很神圣。而林老师也说,如果不亲身体验一下出庭,实习就白来了。第一次出庭,我所做的很有限,只是念一下起诉书,其他的就看林老师了。而那种感觉跟模拟法庭完全不一样,我想最重要的是心态的变化吧,毕竟模拟法庭更像是在玩,而我们坐在这里,可能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这种感觉沉甸甸的。而开心的是几次开庭都能得到林老师的夸奖,也在每次开庭结束后,林老师都会很有感触地告诉我他的一些感受,也让我受益匪浅。

此次实习我真实的了解到作为一位公诉人员不仅需要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还需要一个严格遵守纪律的职业道德,在法律面前容不得一点马虎大意!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检察官求教,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同时也学习到作为一个公诉人应有的专业品德!

再实习过程中,我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这也许是我一个人的感觉。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我们的法学教育和实践的确是有一段距离的。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法学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所以,我们的法学教育应当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具体说就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以课堂为主题,通过实践将理论深化;暑期实践与平时实践的关系,以暑期实践为主要时间段;社会实践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力求实践内容与实践规模同步调进展。

在实习过程中,也发现法律的普及非常重要。我国政府为推进法治建设而进行的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普法的深度与广度上还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些时候,人们对有些法律条文是知道的,但却不知道如何适用它,以至于触犯法律;有时候人们对两个以上不同法律对同一问题的规定不明白,不知道该适用哪一部法律,有一个案件就是这样的,被告人原是某村会计,后来在改选中落选,这样一些会计帐簿、会计凭证需要移交,但是他一直认为《会计法》是规定的要等帐目清算后再移交,所以就坚持不交出,结果被以隐匿会计帐簿、会计凭证罪逮捕。这一个案例就说明我们的普法活动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实际,真真正正的让人们了解法律、法规的含义。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确立人们对法律的信仰,确立法律神圣地位,只有这样法治建设才有希望。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青少年犯罪。在实习中所接触的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案件的被告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甚至有两个犯有抢劫罪的被告人是八七年的。不考虑被告人家庭和自身因素,从社会大环境来说,我觉得社会也有一些责任的。从八十年代初改革开始到八十年代末,这是一个重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段时间对精神文明建设有些放松,也就是说,有些犯罪人在童年时期就有可能已经沾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所以说,教育从娃娃抓起,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要真正落到实处。

当然,实习过程中,重要的并不仅仅是学会一些法律实务,对于我来说,还有对于自己品性的改变。这次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领导和干警们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检察院公诉科半年工作总结 篇5

一、案件审查起诉基本情况

总计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53件92人和上退补后重报起诉的案件7件17人,其中检察机关案件3件7人(贪污案件2件6人、挪用公款案件1件1人),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中,盗窃案件有15件21人,原创:占28,贩卖毒品案件7件

7人,占13,故意伤害案件7件12人,占13,其他比较不常见的案件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非法经营案件1件8人、赌博案件1件1人、销售有毒食品案件1件1人。

总计起诉案件42件64人,公安机关撤案3件8人,目前退回补充侦查4件7人,积存11件30人,积存案件多的原因是近期侦查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较多。

一、出庭公诉、判决情况

总计出庭25案次,其中适用普通程序简便审的有6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16件。已判决被告人35人,其中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7人,3年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宣告缓刑的10人,单处罚金的4人。

二、刑事犯罪案件数据录入情况

对市院提出的在200*年6月25日前各基层院必须完成200*年所有生效判决的公诉案件的刑事犯罪数据录入工作的要求,本院领导非常重视。首先从院办公室调用一台电脑给公诉科专门进行录入工作,由于该电脑的配置不符合录入工作要求。本院领导又及时想方设法在全院办案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公诉科配备了两台全新的高性能的方正电脑和扫描仪、喷墨打印机各一台,为录入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院公诉科在电脑落实到位后,指定一名懂电脑常识的副科长专门负责,两名干警专门进行录入工作。她们及时向市院公诉部门学习录入方法,请来市院内勤进行辅导。目前已录入200*案件数据70余件,为按时完成录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有关“两简审”情况

随着“两简审”的深入推广和逐步大范围的适用,本院公诉科适应司法改革的要求,在对可能判处三年徒刑以下的刑事案件充分适用简易程序的基础上,积极支持配合xx区人民法院进行有关“普通程序简便审理”的庭审方式改革,以充分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为前提,对某些必须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简化讯问、举证程序,避免和减少重复性工作,以缩短庭审时间,提高办案效率,降低司法成本。我们的做法是:

1、通过组织庭审观摩等形式,积极加强指导,总结经验,全面提高公诉质量和效率。本院积极与法院、司法行政机关进行沟通协调,讨论修改法院简便审操作规则,组织公诉部门的同志加强学习,主动及早地适应简便审的审理方式。通过多次组织庭审观摩,轮番练兵的形式,让每位干警体会到简便审“高效”的特点,并邀请市院领导以及同行亲临指导、讲评,使每个干警对简便审出庭驾轻就熟。

2、切实把好条件适用关、环节简化关和审判监督关,防止简单化和随意性。首先,条件适用关本院根据《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和《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严格把握适用两简审的条件,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大胆提出,对不符合条件案件的坚决依普通程序进行。在庭审中,如被告人对部分指控有异议,部分无异议,我们适用“无争议从简,有争议充分辩论”的原则,对被告人审查起诉阶段认罪,庭审时突然拒绝认罪的情形,我们必然要求适用普通程序,进行全面讯问和举证。其次,环节简化关,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本院一般不派员出庭。对普通程序简便审审理的案件以简化法庭调查阶段的讯问与质证环节为主要手段,简化的主要对象是:庭审中的陈述、发问、举证、质证等耗费时间最长的部分。由于被告人认罪,开庭前一般进行了证据送达展示,使得以往极其耗费时间的法庭调查程序、辩论程序得以简化。再次,审判监督关,我们把着重点放在庭审程序是否依法进行、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上,不片面的追求“高效率的庭审”,即防止为了省事而违背法律所规定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给予被告人充分的陈述权和辩护权、据以定罪的证据应得到充分质证等原则的现象发生。

五、严把案件质量关

检察院公诉处检察员先进事迹材料 篇6

个人感悟:

曾经的军人生活练就了我敬业朴实的工作作风和雷厉风行的工作风格,十几年检察干警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一个司法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铲除社会黑恶势力,促社会和谐,保一方平安,既是我作为一名检察干警的工作宣言,更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孜孜不倦的追求。

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作为一名老党员,同志始终把党的教诲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始终以一名优秀中共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培养自身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宗旨意识和创新意识,时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挥着一名党员干部、一名检察干警、一名业务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

公诉部门承担着繁重的刑事案件审查起诉和出庭支持公诉工作,肩负着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经济建设、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光荣使命。在审查起诉工作中,同志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深入细致的审查每一项证据,准确把握每一项相关的法律规定,努力使每一起案件程序合法、实体公正,法理明晰,处理得当。从阅卷、提讯、调查、取证、制作审查报告、汇报案件,直至制作法律文书、参加庭审,同志从不在任何环节放松要求,从不对任何一项工作降低标准,从事实认定到法律适用,从科学推理到阐述论证,从案件审查到法庭辩论,同志以他一丝不苟的个性和纯熟的业务技能办就了件件铁案。

同志作为公诉二处经侦案件办案小组的组长,近年来承担了百余起经济犯罪案件的审查起诉工作,其中多起是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重特大案件,十多起涉案金额多达数千万元,仅在近两年其办理的50余起案件中,即有6起案件涉案金额超过亿元。其办理的大多数案件案情复杂,案卷数量庞大,受害人数众多,审查难度极大,但同志总会迎难而上,深入钻研,审查后的每一起案件都做到了认定事实清楚,归纳证据明晰,提出问题准确,案件处理得当。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步伐的加快,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大量形形色色的非法经营等扰乱市场秩序的犯罪活动,同志从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出发,从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注出发,深入海关、烟草、工商等行业调查研究,请教专家,阅读相关书籍,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多年办案实践的磨练,同志已经成为我市司法系统办理非法经营类案件和集资诈骗类案件的知名行家里手。其目前正在办理的山川林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案卷多达近5000册,涉案金额高达6.7亿元,受害群众近2万人,案情重大,涉及的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极为复杂。今年5月9日受理该案后,在遭遇大地震之后的特殊时期,同志对此案的审查工作也从未中断,同志带领专案组人员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在案点上一住就是一个多月不能回家,女儿的学习无法照顾,家人的怨言也无暇顾及,在他看来,案件的质量就是生命,处里将如此重大的案件交给自己,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出色地完成使命。

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在心中始终牢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同志办理的非法集资类案件中,往往受害人数众多,群众上访频繁,同志需要经常接待来访群众。这项工作尽管占用了他大量时间和精力,但他始终态度和蔼,耐心听取群众反映的意见,总是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用入情入理的语言、雄辩的分析说服当事人相信法律、相信政府,从而化解了大量的社会矛盾,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不仅如此,他总是尽一切可能挽回案件损失,实实在在的为群众办些有益的事。,在他对加加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审查起诉过程中,他敏锐地发现被告人之一罗信三私自侵吞了公司80万元的事实,遂与侦查人员进行联系和沟通,调取有力证据,以侵占罪对该罗进行追诉,并通过大量工作,亲赴重庆、广西等地,全部追回了被其侵占的80万元人民币,为此,受害群众冒着大雪,敲锣打鼓的给其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这是对他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他爱护群众、勤政为民工作作风的最高奖赏。

同志不仅是业务上的能手,更是道德上的楷模,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从不迟到早退,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投入每一项工作。甘于吃苦,勇于奉献,积极配合领导和其他同事处理好处室的公共性事务,多次积极参加义务献血和其他公益性活动,注意维护集体荣誉,乐于帮助他人,受到周围同事的一致好评。连续多年的公务员年度考核等级均为“优秀”,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五好干警、全省人民满意的检察干警、公诉业务标兵等,并荣立三等功两次。

检察院公诉部门职责 篇7

(一) 证据制度大幅修改, 对公诉审查工作提高了要求

一是证据种类修改和增加, 并明确了证明标准:首先新刑诉法第四十八条将物证、书证种类分开, 增加了辨认笔录、侦查实验笔录、电子数据等法定证据形式, 这一变化对公诉部门加强对笔录制作程序的审查、探索和完善电子证据的审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第四十八条将鉴定结论变更为“鉴定意见”, “意见”二字则要求公诉人转变观念, 改变以往对鉴定意见先入为主的权威认定。三是新刑诉法第五十三条细化证据证明标准, 规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三个条件, 这要求公诉人在审查证据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证据证明标准审查。

二是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新刑诉法中, 有五个条文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予以规定和明确, 首先明确“不能强迫任何人证明自己有罪”的原则。其次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条件。再者明确了公诉部门的证明责任。新刑诉法五十七条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 而公诉部门不具体实施取证行为, 这要求公诉部门与侦查机关、自侦部门相互配合。

(二) 庭审制度改革, 对公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增设了庭前会议制度。新刑诉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了开庭前, 审判人员可以召开庭前会议, 这实际上是借鉴民事诉讼中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产物, 旨在提高庭审效率。但新刑事诉讼法仅仅是提出了这样一种制度, 具体如何构建没有明确, 包括庭前会议的内容除了法条明确规定的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这三个方面之外, 还有哪些事项应当在庭前会议解决, 庭前会议召开的时间、次数、期限是否有限制等都未做明确规定。

二是扩大简易程序范围。新刑诉法第七十四条将简易审判程序适用的三类案件改为, 只要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 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且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的案件, 均可适用该项程序审理, 这一规定扩大了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如何达到立法者的要求, 实现立法目的亦对公诉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是简易程序出庭支持公诉。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简易程序案件, 公诉人都应当出庭, 这对公诉部门现有人员情况等各方面都带来了挑战。就基层院而言, 目前简易程序的案件占绝大多数, 每件案件要求出庭必然极大的增加公诉人的工作量, 使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 基层检察机关面临人力、物力、案件量的协调,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三) 特别诉讼程序给公诉工作带来新的内容

新刑事诉讼法针对未成年人创设了特别程序。其中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都是立法机关为帮教失足未成年人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它增加了公诉部门的职能, 给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 新刑诉法在特别程序一编还设立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和“强制医疗程序”。上述特别程序要求公诉部门依法审查, 并建立提出申请的机制, 制定申请的规范和相关权利保障机制。

二、新刑诉法下公诉部门应对的策略

(一) 公诉人员理念随之调整

新刑诉法实施后, 公诉人员需要有意识的调整执法理念, 把握程新刑诉法的精髓, 处理好惩罚犯罪与保障公民权益的关系。具体需要做到:转变执法观念, 提升业务素质。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 对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保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等明文规定, 这要求公诉部门必须更新执法观念, 要尊重律师工作, 加强与律师的沟通和交流, 充分听取辩护意见, 为案件审查提供参考, 要注重程序正义, 注重保障人权。审查起诉时不仅要审查犯罪嫌疑人有罪或罪重的证据, 更要仔细审查犯罪嫌疑人无罪或者最轻的证据。

(二) 探索建立配套实施细则

新刑诉法颁布后,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于近期出台《关于简易程序案件公诉人出庭工作的实施细则》,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制作了《证据规则办案手册》, 以保证新刑诉法修改后简易程序出庭的案件、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等有章可循。基层检察机关亦应当根据新刑诉法的内容探索建立相关配套实施细则。

1. 完善证人出庭作证保护及经济补偿细则。

通过与法院、公安机关达成落实协议, 完善证人出庭工作的程序, 建立证人出庭作证内部审查机制, 针对出庭证人根据刑诉法规定的出庭作证的保护方式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同时建立经济补偿工作办法, 深化证人保护、出庭、经济补偿等工作, 调动相关证人出庭作证积极性, 以确保证人出庭工作的实效性。

2. 细化特殊类型诉讼程序的实施细则。

新刑诉法新增特别程序, 包含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但是, 新刑诉法的规定相对比较粗疏, 尚需要基层检察机关在实际工作中摸索相关工作实施细则。

(三) 创新建立公诉工作机制

为适应新刑诉法对相关制度、程序的修改, 以此为契机, 公诉部门可以在审查起诉、出庭支持公诉、公诉监督等方面创新工作机制。

1. 庭前会议机制

庭前会议主要解决回避、出庭证人、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 英国早在1996年就建立了庭前的“预备听证”制度, 庭前会议作为我国新刑诉法新设的内容, 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检察机关可以与法院协商建立庭前会议程序, 确定启动、审理、终结的具体条件, 以及庭前会议的内容等, 建立适合我国审判制度的庭前会议制度, 在建立过程中可以参照出庭规范的有关规定, 制定具体的行为规范, 指导、规范公诉人及检察员的参加庭前会议的行为, 明确庭前会议机制, 充分利用庭前会议解决回避、管辖、证人出庭、非法证据排除等问题, 实现整合资源提高效力的目的。

2. 集中出庭机制

对于简易程序的案件, 各基层检察院可以与法院达成一致, 创新建立集中审理、集中出庭的机制。如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 从所在的区情、院情出发, 采取了轮值公诉人集中出庭的办案模式, 即公诉部门的案件承办人以天为周期轮流出庭, 具体案件的承办人负责做好出庭准备工作, 交给轮值公诉人。这种集中出庭、集中审理的模式使公诉部门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分配, 有效提高了诉讼效率, 但同时在试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简易程序哪些环节可以简化, 哪些不可以简化;简易程序中, 定罪与量刑的比重如何分配;出庭公诉人与案件承办人的工作衔接和沟通问题;量刑建议变更权如何分配等都有待研究和总结。

(四) 公检法协调联动, 保障新旧刑诉法有序过渡

新刑诉法对侦查环节、诉讼环节、审判环节以及监督环节所做出的修改, 不是检察机关一家就可以解决的, 需要公、检、法互相配合才能最终落实。特别是公检两家的沟通和联动, 直接影响着诉讼的成败。因此检察机关应当与公安机关、法院经常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 如邀请侦查人员参加法庭观摩, 加深对公诉工作的理解, 提高证据意识, 又如与审判人员开展座谈会, 就刑诉法修改内容的具体实施方式达成一致, 对简易程序的集中开庭、集中审理, 检法两家应做好沟通协调, 以便提高诉讼效率。

三、结语

从某种程度上说, 刑事诉讼法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文明和法治建设的标尺。刑事诉讼法经过30多年的变迁, 新的刑事诉讼法顺应时代做出了巨大修改, 增加了许多新的程序, 公诉工作应立足于我国当前的法治水平, 不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实践的成功经验, 面对新刑诉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深入思考的同时发挥创新精神, 不断完善工作方式的同时, 探索建立相关制度以及新的工作办法, 准确理解适用新刑诉法的有关规定。

参考文献

检察院公诉部门职责 篇8

关键词:冤假错案;公诉工作;原因

刑事错案的发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极大损害。对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也相继撰文,“一定要坚守防止冤假错案的底线。”汲取错案教训,预防和纠正错案必须把好案件诉讼中的每一个关口,保证办案质量。

一、冤假错案发生的原因

(一)执法理念落后

1.重视打击犯罪,轻视人权保障。分析一些错案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某些检察人员执法理念的落后成为错误执法行为的原因,从而成为错案的原因之一。这种理念的落后表现为打击犯罪的理念很突出,但保障诉讼人权的理念微弱。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因为错误的司法行为而使人权遭受严重侵害不关心、不重视。在他们的观念中首先关心的是让犯罪嫌疑人受到应有的惩罚,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没有成为一种明确而深刻的理念。二是容忍程序非法行为对诉讼参与人人权的侵犯。

2.重视实体公正,轻视程序公正。不少检察人员习惯地认为,只要没有弄错案件,只要法官最终作出有罪判决,即使违反法定程序,也不会影响公正。基于这样的理念,侦查机关的程序违法行为得到检察环节的容忍和默认。有时犯罪嫌疑人向检察人员控告先前侦查阶段上受到受到了刑讯或者骗供等不公正的对待,办案人员也是听而不闻,敷衍了事。

(二)缺乏对事实和法律负责的高度责任心。

1.工作粗疏以致案件事实和证据材料中的疑点难以被发现。凡是错案,通常在案件事实和证据材料方面会存在疑点,但疑点只能被具有高度工作责任心的人发现。

2.发现错案风险时抱侥幸心理。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办案人员不在排除疑点、解决矛盾上下大功夫,而是寄希望于法院在审判时同意和接受自己的观点,寄希望于在出现争议时与法官沟通或者请有关部门出面协调,以达到让法院作出有罪判决的目的。

(三)定案证据存在重大瑕疵

从发生的几起错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定罪的证据不是存在相互矛盾,就是存在瑕疵,也就是证据达不到确实、充分的定罪要求。我国《刑事诉讼法》一直强调,审查起诉案件要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由于个别公检法办案人员法律素养不高,往往忽略定案证据存在的微小问题,错过了取证最佳时机,从而使微小的问题逐渐发展为巨大漏洞,或者在无法收集到更为直接证据时,放松对证据的审查力度,降低审查标准,得过且过,草草定案。当然传统错误的“疑罪系有罪”的司法观念,也可能导致错案的发生。

二、检察机关冤假错案的预防措施

加强案件管理、规范办案程序,是提高公诉案件质量、维护司法公正的制度保障。以完善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为重点,根据办案流程建立公诉案件质量管理机制,使办理案件的各个环节和全部活动都围绕案件质量开展,以促进公诉案件质量的提高。

(一)牢固树立现代执法理念,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首先,要树牢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端正执法思想,坚守执法为民的职业良知,把防止冤假错案作为不可逾越的职业道德底线,摒弃那些过时的、错误的、不符合法治进步要求的思想和观念。其次,筑牢杜绝冤假错案的思想防线。坚决摒弃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重口供轻证据、重有罪证据轻无罪证据、重协调配合轻监督制约等陈旧观念。再次,增强工作责任心和案件质量意识。把案件质量放在首位,从严、从细、从实审查每一起案件,绝放过任何可能出现问题的执法环节,确保惩治犯罪不枉不纵、不错不漏。最后,牢固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执法理念。

(二)以确保案件质量为目标,强化办案责任制

为确保公诉案件的质量,在公诉工作中实行主诉检察官、部门负责人、分管检察长分级负责制,围绕提高案件质量这一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具体。首先,强化主诉检察官的责任。坚持责、权、利统一的原则,通过向主诉检察官充分放权,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诉检察官的主导作用。其次,强化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制定了公诉科科长、副科长工作职责,规定部门负责人除负责公诉工作的宏观把握和内外协调外。再次,强化主管领导的责任。

(三)通过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刑事诉讼专门机关之间诉讼关系错位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中公、检、法三机关诉讼关系错位,制约不足、配合有余是我国刑事冤假错案多发的基本的体制性原因。现代刑事诉讼之所以要将侦查权、起诉权和审判权交由不同的国家专门机关行使,基本的制度设置初衷就是通过分权达到互相制约、互相监督,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目的。

(四)建立精英化的检察官队伍,注重检察人员的素质,提高办案水平,防范冤假错案的发生

人是訴讼的根本,也是防范冤假错案的基本主体。没有精英化的司法官队伍,即使法律制定得再精良、严密,要有效地防范冤假错案恐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从检察机关的角度而言,精英化的检察官队伍建设无疑是检察机关防范冤假错案的根本,这也是检察机关防范冤假错案的努力方向。

在现代社会,惩罚一个无罪的人带来的危害要比惩罚一个有罪的人带来的危害要大得多,因此在司法信任危机比较严重的当下,严防冤假错案的发生已经刻不容缓。保证案件质量是正确履行公诉职能的基础,是维护司法公正的保障,也是公诉工作永恒的追求。公诉人在实践中要积极探索建立案件质量保障机制,努力提高公诉案件质量、防止错案的发生,确保在公诉环节的公平、正义,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赵秉志.防范冤错案件中法治理念的重塑[N].法制日报.2013 -07-17.

[2]陈国庆,李昊昕.健全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工作机制[N].检察日报,2013-9-16.

[3]宋英辉.刑事诉讼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上一篇:机关党建调查问卷下一篇:《大学》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