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生日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1篇)
借生日第二课时教案 篇1
《借生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巩固生字、学会书写“今、正”两个生字。(知识与技能)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三、体会文中母女间的感情,懂得如何关心家人。(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过生日? 生(争先恐后)
2.师:这一次小云过生日和以前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想知道吗? 生:想!3.揭题。
师:让我们继续学习《借生日》,一起读两遍课题吧!
二、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游戏巩固)(把小鸟送回家)出示课件 2.认读生词 出示生词课件
生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看来上节课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去为小云过生日吧!
三、初读感知 1.师:请大家翻开书本125页,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懂的字多读几遍。生:读。
2.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会读书的小朋友肯定从文中发现一些秘密。谁来说? 生交流。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同学们的发现真不少。如果你是小云,一早醒来发现了布熊,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交流。
2.师:嗯,老师也会很开心,谁能把这种高兴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导看图
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得出小云很开心!这个时候,看,小云的妈妈走过来了。她们说了些什么呢? 生交流。
2.理解文意,指导朗读
师:妈妈真的忘了吗?你会忘记自己的生日吗?
师:不会,因此我们可以猜一猜妈妈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女儿的生日,没把自己的生日放在心上。所以妈妈才会笑着说我忘了。在读妈妈说的话的时候要给人一张种不在意的感觉,谁来试试? 生读。
3.这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师:说明这是一个怎样的妈妈?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生交流。
五、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生读。(个别读、齐读)
2.小云把布熊放在妈妈包里的时候心里想些什么?
师:小云非常懂事,她想到妈妈那么关心自己,她也要关心妈妈。小云是个怎样的女孩?
师:小云把这幸福快乐的一天借给了妈妈,她是想让妈妈也过一个快乐的生日,小云是个怎样的女孩? 生交流。
六、指导书写
1.出示“今、正”两个生字。
师:同学们真懂事,爸爸妈妈听到了肯定非常开心!相信爸爸妈妈们肯定希望你们能够学到更多的本领!那就让我们从写字开始吧!今天我们要会写这两个字。2.观察字形,并交流。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字,看看这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观察、交流。3.师范写,生书空。4.生临写。5.评价。
七、布置作业
1.想一想,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什么?
2.假如明天就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了,请回家做一张生日卡片,并写上祝福语送给你们的爸爸妈妈。
《散步》第二课时教案 篇2
本文是莫怀戚先生的一篇言辞真切的散文,它虽选取生活中的感人的平凡故事,但意蕴十分丰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3)感知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学法】
教法: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学法: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最后领悟课文深长意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檢查预习,认识亲情
(1)整体感知文本,谈最深感受。(2)以小男孩的身份简练讲述散步过程。
(三)走进文本,感受亲情
1.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了特有的温馨和美好。看看谁有发现美的眼睛?
(1)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最感人的地方,读一读。(2)采用句式:“我喜欢的是___________,因为它美在(写出了)________。”谈谈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2.走近四人
(1)阅读赏析文中一对年轻的母子。小孩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妻子:一言不发,尊重丈夫,贤妻良母,疼爱孩子!(2)阅读欣赏文中一对年长的母子。
赏析母亲:
a.组织现场表演,邀请母亲散步。母亲信服儿子的善举,体谅儿子的孝心,对儿子言听计从,多么慈祥。
b.赏析品悟对孙子的疼爱。
c.品读小路的景色,感悟母亲看得远,预料到路障,体会母子深情。
小结: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阅读赏析:
他很孝敬母亲。哪里看得出来?(1)体会母亲过冬的艰难。(2)体会生命如此美好!(3)体悟作者对母亲最大的孝顺。
(四)品析体会,感悟中心
(1)让学生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2)总结:“尊老爱幼,就是中华传统美德。”本文结尾的这句话就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和妻子”对老人和孩子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感受到尊老爱幼的世界才是完美的世界。
(五)拓展迁移,实践创新
我们随莫怀戚一家散步,真是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的家庭生活中,小小的细节都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
(六)抒发情感,课堂总结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意。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五中学)
借生日第二课时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用途。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感悟意境,积累语言。
3、能结合课文内容大胆想象、并乐于表达,练习有礼貌地与人交谈。
重点: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教师:头饰、多媒体课件、剪贴画。
学生:收集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旧知。
1、大家先来猜一个谜语。
爬墙上壁是英雄,身体扁平善捉虫,尾巴断了能再生,中医称它是守宫。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如果学生说出谜底,便接着问其原因;如果不能正确说出,教师则可加以引导)生跟着老师书空,齐读课题。引导生质疑,你有哪些问题想问?(教师结合学生的提问,指导说话,梳理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黑板上,署上学生的姓名,以激励学生大胆质疑)。
估计学生的问题主要有: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小壁虎向谁借尾巴?小壁虎怎样借尾巴?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等等。
3、观察课件演示,说说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结合学生的回答,通过课件演示理解挣、逃走、难看,实物展示理解墙角。)
二、学习课文第3至第5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大声朗读、可默读、可自读、可讨论)围绕提出的问题,在课文上批注。(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作不同的记号,如向谁借,怎样借,结果怎样,也可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2、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指名生说,教师相机指导)
如:
生:我知道了小壁虎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师:你是怎么样知道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认识礼貌用语,体会问句的语气,指导朗读。联系实际,你从别人借过东西吗?怎么借的?进行礼貌教育。
又如:
生:我知道了小壁虎借不到尾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估计生会读: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拔水呢。
老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师:再读读这几句话,想想:小鱼、老牛、燕子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生答(教师展示课件,帮助生理解动物尾巴的用途。鼓励生通过自己的感受、认识,说明小壁虎借不到尾巴的原因)
(在播放课件的过程中,帮助生理解词语,如观看小鱼的动作,理解摇,游来游去;通过用手做拔水的动作来理解拨等。)
3、指导朗读
(1)播放没有录音的课件,请学生给动画配音。
(2)小组内练习朗读,互相评议。
(3)指名生分角色读,组织全班评议(引导生从语气、语调、速度等方面结合动物的特点评议,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评,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实际予以提示。)
(4)指名给动画配音。
4、小结延伸、拓展交流: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啊!假如小壁虎继续向其他动物借尾巴,它会来到什么地方?向谁借?怎样借?借到没有?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故事。
(1)知识铺垫: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
(2)学生自由编。
(3)在小组里说、评、议。(4)指名说,全班评议。
(5)演一演。
三、学习第6、第7自然段。
1、自读、讨论。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它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样呢?为什么?
2、指导朗读。
(1)小壁虎这时心里可高兴了,它说的话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全班评议。男女生比赛读。
(3)课件录音朗读。
(4)全班齐读。
四、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1、分角色朗读全文,喜欢谁就读谁说的话。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
(1)熟悉角色,练习读,加上动作、神态。
(2)小组排练。
3、指名小组佩戴头饰上台表演,全班评议,改进。
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作业:续编故事。(学生可自由选择)
(1)小壁虎看见自己长了一条新尾巴,多么开心啊!它会告诉谁?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编故事:小壁虎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朋友呢?朋友又会对小壁虎说些什么呢?
借生日教案13 篇4
课题 18、借生日
教学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认识两个偏旁“饣、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认识两个偏旁“饣、牛”。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原因。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选择自己最爱读的自然段,读给全班听。
4、学生评议。
5、全班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谁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2、指名与老师分角色朗读第二节,学生评议。
3、同桌练读二、三句,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全班齐读一、二自然段。
四、识记生字“放、步、熊、快”
1、学生认读、说说记字的方法。
2、做扩词游戏。
五、书写生字
1、观察“今”哪些笔画落在竖中线上。
2、观察“正”三横的长短及两竖的长短。
3、学生练习,师巡视。
4、写字展示、讲评。
小结:
第二课时
一、认读生字词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词,指名读。
2、留下单个生字,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3、交流实际字型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三、四自然段。
2、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大家想一想,引导学生理解小云懂得关心他人)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4、师生表演读,全班评议。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学习写字
1、学生观察“雨、两”两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名说观察所得。
3、学生练写,师巡视。
4、展示学生写的字,讲评。
5、扩展活动。
自己动手,做一件小礼物送给父母亲,并说一两句你想要对他们说的话。
小结:
课题: 19、雪孩子
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三个字。认识偏旁“子”。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三个字。认识偏旁“子”。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和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1、板书课题。
2、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一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想办法弄懂画横线的字的读音(利用课后生字表;问老师或同学;借助图结合上下文,
猜字)。
3、小组交流不认识的字。
4、从小组选派代表朗读课文。
5、学生评议。
6、全班齐读。
7、课文讲雪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2、出现不带拼音的单字,学生认读。
3、学生交流认字的方法。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看图,说图的内容,读第一自然段。
2、看图说图意,读第二自然段。
(形式:指名读、小组讨论)
五、布置作业
1、把第一、二自然段朗读给家长听。
2、自学第三至八自然段。
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2、说说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二、看图、说图、朗读
1、交流第三自然段
A、说图意
B、从哪里看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
C、理解“又唱又跳”。
D、汇报朗读。
2、交流第四自然段。
汇报朗读
3、交流第五自然段。
(强调读好儿话韵“一点儿”)
4、交流第六自然段
(读的速度稍快,读出急的.语气)
5、交流第七自然段。
A、指导看图。
B、指名朗读。
6、师生对读,学习第八自然段。
A、雪孩子化了,雪孩子哪里去了。
B、说话训练。
C、全班配乐朗读。
三、写字指导
1、学生观察“瓜”和“衣”,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名讲写法有什么不同?
3、学生练写,师巡视。
4、学生自己写“来”。
5、作业展示,相互评议。
四、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2、续编故事《雪孩子回来了》,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见面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小结:
课题 20、小熊住山洞
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年、左、右”。认识一个偏旁“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年、左、右”。认识一个偏旁“石”。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产生对小熊一家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挂图导入新课。
1.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从它们的字型,你发现了什么?
2.这一大片森林是谁的家?就在这一大片森林里,流传着一个动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听故事
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三.读故事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A.自由读
B组织初读比赛.(1.说明比赛要求.2练读,准备。3,有学生推荐几位选手参赛,其余同学注意听,
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通顺.4.评读,正音.)
四.学习生字词的读音。
1.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去掉拼音,再指名读.
4.读单个生字,变序再读.
五.识记字形.
1.四人小组讨论如何标记。
2.全班交流,相机学习新偏旁“石”.
六.课件韵律操.
老师将课文编程了一首动听的歌,让我们边唱边配上动作。学生边唱边跳,充分感受一年四季之美.
七.
1.挂图演示森林一年四季的景色。提出看的要求:到森林里,要仔细看,边看边想,你喜欢哪
个季节,你看到什么.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季节.
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读上节课学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到第六自然段.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A.看图
B.朗读.(指名读.评读。练读长句.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班读.)
2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A.指名读.
B.学生评.
C.小组间赛读。
3.学习第三到六自然段。
A.学习自己读一读,同桌说一说,小熊在春.夏.秋.冬四季发现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感受。
B.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C.小熊一家砍树的原因是什么?
D.学生交流,老师板书。
E.指导朗读。
第一句话要读得平缓些.第二句的前半句要读出欣喜的语气.
F.想象小动物送花的情景。(变一变,想一想,说一说)
三.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教师指导长句子的读法。
3.理解“一束束”并扩展练习
A老师把一束束换成一束行吗?为什么?
B.给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换一个词,但意思不变.
四.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年.左.右”
1.年重点指导第三,四笔.
2左与右对比指导.
小结:
课题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启发学生采用偏旁归类复习汉字,词语搭配,积累词语.学习猜字谜等.动脑想出运
南瓜办法,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启发学生采用偏旁归类复习汉字,词语搭配,积累词语.学习猜字谜等.
难点:动脑想出运南瓜办法,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房子图、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二.我会说
1.出示题目。
2.小组学习。
A.小组的伙伴商量一下,你们要拜访谁的家?
B.请找出你们拜访的主人,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好。
3.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板书。哪个小组说得最多,就在那组的苹果树上贴一个
红苹果。
4.口头组词:这些字自己住在房子里多孤单呀,我们给他们找些好朋友吧!
5.扩展练习:你们帮他们找一些新邻居吗?
三.我会连
借生日第二课时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教具准备
《生日歌》录音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放生日歌曲,提问:谁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
2、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出示课题18、借生日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2、提问: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我”指的是谁?
3、再读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你想读哪个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2、认识两段中的生字
3、小云的妈妈说自己把生日给忘了,妈妈真得是忘了吗?(小云的妈妈并非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
4、指导朗读
“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没见过妈妈过生日,小云感到疑惑,要突出“从来”,读出纳闷的语气。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指名接读三、四自然段
2、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大家讨论后,明白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了关心妈妈,同学们应该向她学习)
3、指导朗读
最后两句话是她经过思考想出的办法,要读出肯定的语气,表现出小云的天真可爱。
五、全文朗读
1、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读,同学与同学读
2、配《生日歌》读
六、扩展活动
亲手作一件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正、怎、饭、拿”等字的读音
2、分析字形,用不同的办法来记忆
指导写字
今:撇尖低,捺脚稍高,开口度大,撇捺相接处,点和横收笔都在竖中线上。
正:注意横,竖的长度,第二横是长横的一半,左竖是右竖的一半,最后一横长,稍凸起托连竖。
雨:“冂”要宽,蹭的竖,不出框,最后四点两两对称,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匀滴下。
两:“冂”内两个“人”字分布均匀,“人”的“捺”均变为“点”。
3、学生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复习巩固
1、复习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⑴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提示:红花中的字可以做词头,也可做词尾
2、分小组比赛
3、每组选出代表,全班比赛
四、想象故事的结尾
1、请同学们编出故事的结尾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讲评小结
桥第二课时教案 篇6
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生能感受出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2学生能领悟本文独特的表达方式。重难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和精神。评价设计
1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感受老汉的形象和精神。(目标1)
2通过与其他课文比较,感受到本文语言的简练,结尾悬念的设置。(目标20 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欣赏洪水视频,再次感受洪水的可怕。
(2)面对如此可怕的洪水,人们表现怎样?抓住有关的词句。(跌跌撞撞、你拥我挤)
(3)出路在哪里?(那是一座窄窄的木桥)
二、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就在人们还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们的老支书早站在了木桥前。木桥前,你看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感受老汉心理(焦急)感情朗读
2、你还看到了什么?出示句子: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感受老汉心理(稳稳、坚定)感情朗读
3、在这危难时刻,他坚定的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出示: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出示进行比较)
4、透过三个感叹号感受老汉着急与坚,指导感情朗读
三、体会老汉父亲形象
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最后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学生自由读划
1、出示有关句子,体会老汉和小伙子说的和做的矛盾之处。
2、出示文章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师范读
3、师:同学们,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现在,你真的读懂了吗?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
文章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故意为我们设置了悬念)是啊,小伙子是老汉的亲生儿子,牺牲自己容易,可牺牲自己的亲生儿子却如同心头剜肉啊!而作者却把这复杂的情感都凝聚在了这短短的几句话中,(语言简练)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另一特色。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可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一幕感人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再读描写父与子的句子,感情朗读。
5、老汉是村支书,他爱村民,老汉是父亲,他爱儿子。但生死攸关之际,他却无私的选择了大家,这时,你又读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
四.感情升华
1、老汉如山,他仅仅是像一座山吗?他就是一座山!就是这样的一座山,为全村一百多号人搭起了一座——生命桥!
2、但是,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天地间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音乐起)
3、桥塌了„„你想说什么?
4、老汉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人们不会忘记他,村庄不会忘记他,几天以后,洪水退了,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村民们也纷纷前来祭奠,作为灾难的全程见证人,让我们加入到祭奠的队伍中去。此时你想对老汉说什么呢?
猫 第二课时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何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使学生领悟:人应善于自我反省,平等地对待生命,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著名的作家郑振铎先生从他曾他养过的三次猫的经历中领悟到了哪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猫》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
读猫,说故事。(完成导学案的表格,指名学生归纳。)
教师示范:比如说第一只猫:第一只猫是我们从隔壁抱来的,它很活泼可爱。它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三妹做游戏。可是不久,它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它在两个月以后离开了我们。同学们看,老师在说这段的时候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性情特点——它的活泼,是不是啊?还交代了它的结局。
师:很好。同学们读书是越来越仔细了,概括得越来越具体了?好,下面谁来说第三只猫?
生:第三只猫是冬天在我家门口被捡到的流浪猫,而且它也没前两只猫那么活泼。
师:没有前两只猫那么活泼,那么可以用什么词呢?
生:忧郁
师:不是很好嘛,课文中现成的很好的词语,它很忧郁。继续。
生:有一次我误会了它,还打了它一下,然后两个月之后它死在了邻居家门口。师:请坐下,说得很好,前因后果都说得很好。他说到了误会了打了它,后来它死在了自家的屋檐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三只猫虽然性格不一,但是他们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都是怎么?
生齐答:死了。
师:死了?有很多时候,回答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刚才我们说提取课文中的关键词来,我说,这三只猫的命运也可以用课文中的一个词。
生齐答:亡失
师:哎,很好,它们的命运最终都是亡失。三只小猫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它们的亡失也使“我”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触动。同学们,你能体会到作者心灵深处情感的跃动吗?
师:养猫,有欢乐有悲伤。你能读出这种快乐或悲伤吗?好,小组交流。先看养猫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
生:养猫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新鲜的色彩。
师:养猫给我们饭后的娱乐增添了许多新鲜的色彩。(点拨:说一说,哪个词语表现了“我”快乐的心情?新鲜的色彩,对,重音读一读。)
生:可以让我坐在藤椅上笑着消耗一两个小时的光阴,在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点拨:哪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快乐?笑 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想象一下,静谧的庭院,摇摇晃晃的藤椅,活泼可爱的小猫,心情如何?一齐读)
师:真好,继续。
生:而且它有时还帮我捉老鼠,让我在夜晚不再听到老鼠的声音。
师:享受到夜晚睡眠的安宁
我把刚才前面三位同学的连起来说说。养猫之乐,乐在哪里?乐在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新鲜和快乐,乐在让我享受到夜晚睡眠的安宁。老师补充一点是刚才同学没有发现的,我说完以后,就请同学们把相应的句子划下来。它还可以让我领受到如家人一般的温情。在哪里?你能找出来吗?
生:是第九段。
师:请说一说。老师的问题是它还可以让我领受到如家人一般的温情,读到了吗?再思考。找到了吗?
生:大家都不高兴了,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师:大家找到的是“同伴”这个词,就仿佛是家人的温情。不是很符合,因为这里已经是亡失了。咱们谈的是“养猫之乐”,是“乐”,肯定是带来乐趣,还没有亡失。请坐下。我读这一段,同学们同意吗?我们要仔细地去读,在第二只猫的描写当中,有这么一句:“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这只猫在门口干嘛啊?
生齐答:等我
师:哎,等我下班。我一回来,它很开心,跑在前面就奔回去啦。你说是不是像一个家人养猫给我带来了乐趣,所以一旦失去猫,就给我带来了辛酸和痛苦。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一些句子,哪些句子?与失猫之痛,作者的沉痛心情有关的句子。把它划下来,边读边划。下面开始,看谁找得最准(生边读边划课文)
生:“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地说道:‘哥哥,小猫死了!’我从这里看出,失猫之后,因为三妹难过可以看出这只小猫是三妹十分心爱的。
师:难过一词直接抒发了三妹的痛。
生:“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是把猫当成朋友了,对待小猫就像对待朋友一样。丧失小猫的心情就像失去一个朋友。
师:真好,请坐下。把它当成了朋友,失去了,心里是酸辛的。这句划下了吗?这是直接抒发作者的酸辛。
生:我从“小侣”这个词看出这两个月我对小猫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感情。它离开了,所以我感到了一丝酸辛。
生:“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失猫之痛,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这只小猫,它好像是作者生命的一部分。
师:你说得真好,生命的一部分被人夺走了,除了愤恨,还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齐答:怅然的(师板书:怅)
生齐答:心情
师:所有与心情有关的,用心字旁。这是一个形声字,读chàng。什么意思? 生齐答:不愉快的样子
师:那么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读,要读出你的怅然和愤懑。
生: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师:很好,诅骂、诅咒。请坐下。
生:“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这里可以看出我十分喜欢小猫,并且希望它能够再回来。
师:请坐下。抱着一丝侥幸,正是喜爱这一只猫的体现。
生:第32小节,“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前面第一只猫是酸辛,第二只猫已经很悲伤了,因为又是伴侣又是生命的一部分,感情已经很深了,所以难过得很多。然后现在是更难过得多,所以他的悲伤可想而知。
师:请坐下。你真是一个很用心的同学。关注到了作者失去三只猫情感的变化是不一样的。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如果老师说失去了前面两只猫,作者是一种痛惜(板书:痛惜),很可惜啊,因为它们给我带来了快乐。那么第三只猫给他带来了什么呢?(生在座位上自由发表见解)
师:懊悔、自责,刚才我还听到有个同学说了一个词,也与痛有关,是他的——痛悔。
下面我就请同学们把第三只猫死亡后作者痛悔心情的句子着重地来找一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9—33小节,圈画出直接抒发作者痛悔心情的句子。(生自读并圈画)
师:咱们班朗读比较好的是哪位同学啊?我就请她读一个小节,我相信其他同学也能读出和她一样的效果来,好不好啊?请你读第29小节。(生范读29小节,其他学生听读)
师:哪一句话成为这一小节表现痛悔心情的标志的啊? 生:最后一句话。
师:最后一句你认为要用什么语气来读? 生:愧疚。
师:愧疚,你读出愧疚的感情来了吗?语气在这一句的时候要低沉,语速再慢点。再试一次。就读这一句。(生再次范读最后一句)师:不是很好嘛,其他同学也能读出这样的感觉来。30小节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谁愿意来试试?(生范读30小节,其他学生听读)
师:读得怎么样?谁来评说一下他的朗读?
生:我感觉“我十分难过”这里要读得慢点,这样更能突出作者当时悲伤难过的心理。
师:我同意你的话。(师范读:我心里十分难过)是这个效果吗?有没有同学觉得还有其他可以改进的地方呢?
生:我觉得“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自我良心的谴责,语气应该读得重点。
师: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师:而且这种自责的情绪很浓郁,要读得重一点。你试一下。
(生范读“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师:效果出来了。
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读第31小节。酝酿一下,失猫以后的痛悔。预备,起!(生齐读第31小节)
师:好,32小节请男生来读一读。(男生齐读第32小节)
师:“更难过得多”怎么读?要重读哪个词?(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多”吗?对,“更”难过得多。最后这一句,第33小节,是作者所有这种痛悔情绪最凝聚之点,大家认为是一起读,还是请哪个同学读?(生选择齐读)我相信同学们一起朗读的这种效果。面对这一只死亡的猫,作者——预备,起!(生齐读第33小节)
师:情感读出来了。下面,老师有一个提议,咱们读完了要说说感受。请分析一下,第三只猫并没有给我带来快乐吧,我们说养猫之乐好像没说到第三只猫,那么第三只猫死了以后为什么我却是这样的难过,要比前两只猫难过得多呢?
生:因为以前我曾经冤枉过它一次,而且还打了它。
师:冤枉过它,还追打过它。请坐。还有吗?
生:因为我的良心受伤了,我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师:我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读书还可以再细心点。老师提示一下,前面两只猫让人一看就很喜欢,第三只猫我为什么不太喜欢?有同学说它很懒惰,长得肥肥的,一直窝在哪边。还有呢?哦,看上去很忧郁。还有呢?哎,你说对了,它的毛色也不太好,尤其是有一天还被烧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第三只猫不让人喜欢,主要是长得又不好看,所以我们用一个词,对它有“歧视”。因为不漂亮,因为不活泼,所以我们就不喜欢它。因为不喜欢它,所以才有后面的冤枉它,是不是啊?
你们再看课文,我觉得如果我追打了它,我受到了良心的谴责,我完全可以采取弥补的措施的,给它吃好一点,不可以吗?待它态度温柔一点,不可以吗?有没有采取措施?哪一句话?看出来了吗?(生回答第31小节)
师:哦,第31自然段。是不是啊?(师范读“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没有表白,然后这只猫就死了。老师在这里批注了一个词:漠视。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因为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就不能够去表白我的这种误解。因为我的歧视、误解、冤枉、追打和我对它受伤后的漠视,最后当这只猫死去的时候,我永无改正的机会,是不是啊?
所以,同学们,作者在这里以非常沉痛的懊悔的语气来诉说第三只猫亡失的经过,其实就是以自己的这种亲身经历,来表达一个非常鲜明的道理:对待生命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呢?
生:平等的态度
师:在这篇课文里面,他表达的是一种平等的态度,无论你这只猫长得漂亮也好,活泼也好,忧郁也好,全部应该是平等的态度。不能因为你是猫,我拿了你就打,愧疚以后也要有补救的措施。所以作者是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也就是要平等地对待生命。(板书:平等地对待生命)
师小结:通过我们的朗读、理解、品味,作者的养猫之乐与失猫之痛,三起三落,构成了一部养猫的悲喜交响曲。(板书: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由于三只猫的命运最终都是亡失。所以课文整体上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五、读生活,说感悟
读过三只猫的故事,读过作者的心声,我们不仅与猫同呼吸共命运,而且分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同学们,作者仅仅是在说猫吗?我们分明有种错觉: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请你以这样的句式,说一句感悟的话。
“(对于)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请选取一个对象,畅所欲言。
思考一会,先自己选择一个对象,自说一句。可怜的第三只猫,我想对你说: 对文中的“我”,我想对你说: 点评储备:
第三只猫: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郑振铎: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六、拓展运用
1、猫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人对猫的态度就是人对人的态度,关注动物,善待生命,我们期待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可是,我们生活中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请看一段视频,就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家人、朋友及所有身边的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结束语:
三只猫,三个故事,三种命运。作者的得与失,悲欢离合,自责反省,都给与我们深深的启迪。关注动物,善待生命,我们期待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猫:生命之美 命运之悲
情:养猫之乐 失猫之悲
《搭石》第二课时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搭石》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学习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读讲结合法、2、学法:读议结合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出示情境动画)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2、板书课题
21、《搭石》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搭石呢?
4、原来这就是搭石,是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一些石块。这么普通,这么平凡,作者为什么偏偏要写搭石呢?
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自读,寻找“美”。
师:的确,搭石在作者眼中不仅仅是过小溪的一种方式,还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让我们跟着刘章爷爷,跟着家乡的人们去走走搭石吧!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家乡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再想一想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三)欣赏美,品味美
师:好的,我看到同学们的书本上都已经留下了许多思考的痕迹。谁想先来分享?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①你找得好,读得也流利。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老人认真细致,一心为他人着想。②你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才„” ③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读:通过你的朗读,我体会到了老人的认真细致/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老人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心灵美。齐读
④是啊!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难怪作者会由衷地赞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更是一道(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风景。(板书:行为美)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师:你找到了这幅画面。说说看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美? 生: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1)“协调有序”,情境理解。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协调有序指什么?协调有序的动作是一种怎样的动作呢? 师:你们说的真好,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好吗?(指六组学生前面的 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可以吗?
现在我们走在哪了?(搭石上)搭石不好走啊,走不好会掉进水里的,有信心走好吗?(有)那我们就开始吧!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的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像——生:轻快的音乐!
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女生走在前面,男生走在后面。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没有人踩脚,没人落入水中,有人在指挥吗?(没有),没有人指挥,又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这样的美也叫作(板书:协调美)。(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看图理解,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人影绰绰”的“绰”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师:谁还想来描绘一下?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指举手的生)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身临其境吧?还有想读的,全班齐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出示文段变成的诗: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不禁也想试试,行吗?(师配乐朗读)
师: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好。大家一起来,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生感情齐读)
师:读得真好,老师都陶醉了。这么美的语句想不想积累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的记忆力。(课件中文段的重点词换成了横线,由学生填空读)有信心吗? 生:(生填空感情朗读)
师:现在你们肚子里又多了一个优美的句子。只要同学们当好积累语言的有心人,你们的智慧背囊就会越来越充实。”
师:是的,这一行人在家乡的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一行人走的是一道风景,两个人面对面走的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师:看着这样一幅画面,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生:谦让、为他人着想„„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板书:谦让美)师:如果遇到老人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4、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生自由地读几遍)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师: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 生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
师: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弯”的意思。
师:谁愿意做做“伏”的动作(深深地弯下身子)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师:(扶起年轻人)到对岸了,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尊老敬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1: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生2:家乡的人十分地谦让,十分地淳朴
师:这样淳朴、善良的乡风、民风已经在这积淀了。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师:请你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师:家乡人把尊老、互相谦让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那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人们又会怎么做呢?
假如遇到怀抱婴儿的母亲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们会()。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假如(),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四)美读,升华“美”
1、过渡:也许有一天,家乡会搭上桥,铺上路,可是家乡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走搭石。因为(最后一段,齐读)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是呀,搭石不仅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还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3、现在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些美丽的画面。齐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分组读课文。
4、同学们想一想这篇文章借搭石告诉我们什么?
勤劳、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谦让、尊敬老人„„的人性美
师:对!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摆搭石时老人的行为美,走搭石时家乡人们的协调美、谦让美、敬老美,歌颂家乡人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像这样的文章,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就是借物喻人。
(五)布置小练笔,留住“美”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就在我们身边,美就是„„请同学们把你发现的身边的美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六)板书设计
板书:
21、搭石
行为美
一道风景 协调美 人美
谦让美
敬老美
(七)作业设计
1、必做: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石榴》第二课时教案 篇9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4、试仿说仿写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这是什么?(出示图片)
石榴是我们都吃过的水果,但是作者却把它写得这么诱人这么活灵活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位一下作者笔下那诱人的石榴吧!(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读生字
昨天我们认识了本课的生字,现在你还记得他们吗?(出示生字)
指名认读。
(二)词句教学
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三)理清层次
1、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
2、板书:花、果
3、课文哪里写了石榴的花,石榴花美在哪儿?
4、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板书:火红(石榴花的颜色很美,像火那样红,很鲜艳!)密盛(越开越密,越开越盛。)
5、石榴花真美,它的颜色鲜艳,形状可爱,开得又密又盛,我们要通过朗读,读出它的美。
6、点名读:相机指导,小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看到了美丽的石榴花。
三、学习第三段:
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
1、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
2、板书:先„„逐渐„„最后„„
作者用上了这些词写出了石榴成熟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这样写很有条理。
3、成熟后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看图)
五、学习第四段
1、下面我们去摘一个石榴看一看,尝一尝吧!
2、自读第四自然段,你认为哪些词写得好,请你用笔划下来。
3、讨论交流:什么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呢?老师剥开一个石榴,你看一看就知道了,石榴子儿有红的,有白的,还亮晶晶的,这就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5、请大家有感情地练读第4节,看谁能读得有滋有味。
6、读得真好,老师都流口水了。
六、迁移练习:
1、(出示桔子、香蕉、西瓜等水果)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今天我们就选择西瓜,去欣赏它独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2、出示西瓜图,指导学生积累描写西瓜形状、颜色、味道的词语。
3、学生口头描写西瓜。师生评价。
4、学生独立创作、交流。
3、出示例文,品读。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板书:
16、石榴
花:火红、茂密、果:先
逐渐
最后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即: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来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同时我认为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此文结构明朗,详写了石榴的花和果(就这两者而言,果更为突出。)故在教学中重点应把握这两点展开。
第二自然段写了枝条、嫩叶和石榴花,重点写出了花。分别写了花的色:“火红”;花的多:“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花的形:“小喇叭”。写出了石榴的活泼、美丽,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石榴的美。
第三、四自然段它的果实——石榴。主要写了它的两个方面:
一、课文的第三节,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及它的外形。它的生长过程是:结出小石榴——天天成熟——熟透了;它的外形(随着生长过程而变化):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对熟透了的石榴描写特生动: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此段写出了石榴成熟的欢喜,同时也是作者及农民伯伯内心的喜悦!此外此段也突出了石榴所特有的特征:即成熟后易破皮!
二、课文第四节,写石榴子粒的形态和它滋味。此段学生易于掌
《春笋》第二课时教案 篇10
“学程导航”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春笋
共几时
共2时
第几时
第2时
型
讲读
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文和背诵文。
2学习生字“外、迎、笑、节、再”以及一个新的偏旁。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文和背诵文。
2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资源
收集相关春笋的美文、故事等材料并进行朗读。
预习设计
读熟文。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
书空“声、冲、破、块”
2抽读生词
一声春雷
冲破
石块
外衣
迎着
笑声
一节
再向上
春笋
唤醒
掀开
冒出
褐色
娃娃
生长
长江
3给“声、冲、破、块”扩词。
指导学生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2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啊?谁能读出春笋高高兴兴醒来时的心情?
3迎接春天是多么美好!如果你就是一只小春笋,那你是怎么从泥土里出来的?
4我们现在都来做小春笋,好不好?快,蹲到地上![师生一齐做动作]
自由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同桌读。师巡视指导。
指名读,师生比赛读
6齐读,看一看勇敢的小春笋在哪里?
7谁能试着背背?
谁来剥剥看它的叶子?[学生体验剥笋]
2[请学生摸一摸、掐一掐]嫩不嫩?怪不得作者又说它是——“嫩生生的娃娃”了!
为什么要把它说成是“嫩生生的娃娃”呢?
3指读第一句。
指名读,男女比赛读
4假如你是小春笋,你看到了什么呢?指名回答。
我们读好这一句,能加上自己的表演吗?谁能试着背背?
6全文朗读。
尝试背诵文
请小老师上前面试,应征。
考题: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有什么特点?
准确说出这个字的笔顺。
面试成功后,由小老师请同学给这个字找朋友,并由小老师判断他是否正确。
2学生按照正确笔顺进行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3请同学们拿出习字册,准备临写。教师范写一遍,强调笔画的运笔和位置。学生临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一、精读、体会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
是谁把春笋唤醒的?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如果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忙?
2小春笋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终于可以出来看看春天是多么的美好了!
3指导学生表演时要用手作成尖角状慢慢往上升,且要有力度,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冲破”一词。
[出示模型:一块石头]老师用手压着石块,引导学生理解“掀翻”一词,并通过表演反馈出来。
4哎哟,我们的头顶上有好多重重的泥土啊,使劲使劲,把它冲破!我们头上还有一块好大的石头啊,嗨哟嗨哟,把它掀翻!瞧,一个一个的春笋都长出来了!真多呀!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你看到这些,想对春笋说一句什么话?
指导朗读。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能当上勇敢的小春笋!
“一声春雷”要读得稍慢,清晰有力。
“唤醒”要重读,突出“冲破、掀翻、一个一个、冒”这几个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作。
二、精读、体会第二自然段
小春笋冒出来了,[出示实物]看,老师把浅褐色的小春笋带来了。
哎呀,这衣服穿得可真紧,怪不得书上说它是——裹在身上。
强调“裹”字重读,“嫩生生”轻读。
2小春笋冒出了地面,看到了美丽的世界。
3[文动画片段演示:春笋节节长高]春笋冒出了地面,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就向上——长一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一长,在春雨里“咕嘟咕嘟”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一长。春笋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三、教学生字
今天我们再学习五个生字“外、迎、笑、节、再”以及一个新的偏旁。
四、延伸拓展
交流收集到的相关春笋的美文、故事等材料。
作业
设计
★
完成《一一练》上相关练习。
《风筝》第二课时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板书: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板书:拼命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板书:10风筝
做风筝高兴
放风筝高兴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体验
【借生日第二课时教案】推荐阅读:
《汹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07
家第二课时教案07-05
猫第二课时教案05-21
春第二课时教案07-01
《古诗》第二课时教案07-06
船长第二课时教案09-21
猫第二课时教案、学案10-13
《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10-27
《纸船和风筝》 第二课时教案07-02
海水运动第二课时教案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