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监管总结

2024-09-04

保健食品监管总结(精选8篇)

保健食品监管总结 篇1

为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确保公众食品安全,xx镇认真落实合食药监发20xxx号《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合川区分局关于开展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保证xx镇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序开展。现将20xx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xx镇辖区内无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仅有保健食品经营店4家,他们分别为:巨安达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药品分公司第四门市,国泰大药房福寿加盟店,麦克红康药房瑞康药店,爱康诊所。

今年我镇对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工作共计出动执法人员x人次、执法车辆x余辆次,检查保健食品经营店x家。通过现场检查及抽验x余次发现,x家经营店均正常营业,能够提供供货方资质和相应的购进票据,并建立了登记台账,未发现违法添加等情况。

二、工作集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健食品安全责任。

1、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保健食品安全工作,切实履行职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建立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综治办主任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成员,从而保证全镇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

2、保健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二级监管系统,强化生产加工管理责任,严格落实“谁管理谁负责”的责任制度。镇上配备了专职的监督员,各村配备了信息员,可实时掌握各村动态信息,第一时间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3、落实保健食品安全责任制。镇政府分别与8个村、1个社区签订《保健食品安全责任书》和4家保健食品经营店签订《保健食品经营承诺书》,并进行公示,确保落实保健食品安全责任。

4、制定保健食品违法添加有奖举报制度,发动社会监督力度,使我们能更好对保健食品市场进行监管。

(二)、加强日常监管,不断净化保健食品市场

坚持标本兼治、防打结合、分类监管、综合治理的原则,在日常监管的基础上狠抓重点品种、重点对象、重点区域和重要时段,深入开展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1、加强保健食品环节整治,规范加工行为。以强化进货索证为重点,全面建立保健食品进货溯源制度。

2、加大村卫生室、保健品销售点的监管力度。一方面建立基础台账,对他们的主要销售的物品、进货渠道等基本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对其加大日常监管,给不安全行为无可乘之机。

(三)、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制度建设。

今年来,先后制定了保健食品监管员培训制度、监管员月例会制度、重大安全事故查处制度及保健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等基本工作制度,有力推进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制度化推进工作。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意识

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是关键。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平台,有力组织xx中心卫生院、xx工商所、镇综治办、xx司法所、xx派出所等部门的同志在全镇群众中普及保健食品安全意识和保健食品质量安全辨别知识,使保健食品安全知识深入人心。今年共开展大型保健食品知识讲座x场次,悬挂x多幅横幅,发放保健食品安全小册子、宣传画等各种宣传资料x多份。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配合下,虽然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农民群众对保健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存在麻痹大意现象;二是监管人员少、监管面大、任务重、监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简直就是外行管内行)和监管设备缺乏,给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带来难度。

四、今后工作打算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向社会发布市场保健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信和公布检测信息活动,宣传保健食品科学知识,增强人民群众防备保健食品安全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继续加大加强保健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

(三)、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监管能力。

保健食品监管总结 篇2

(1) 将普通食品作为保健食品进行宣传、销售。这类产品标注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号五花八门, 有食准字、食监字、食健字、食证字、特食字、营食字等, 产品的批文或生产多集中在某些省、自治区, 文号为其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而其“合法”的真实性有待确认, 如卵巢保养软胶囊、减肥降脂软胶囊、清热下火茶、润肠通便茶、百花瘦身茶等, 以及市场上销售的加贴了宣传疗效小标签的液体钙+VD3软胶囊、深海鱼油等产品。

(2) 虚假标注或直接套用其他保健食品或已撤销的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

(3) 多个产品标注同一个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4) 随意更改已批准的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适宜人群或功效成分等内容;随意扩大适宜人群的范围;使用TM商标名称, 有意将已批准的保健食品名称标注在消费者不易识别或不明显的地方, 而此类产品的TM商标名称往往有暗示疗效或使疾病痊愈的宣传。

(5) 直接宣传改善性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 或将已批准的具有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功能的保健食品进一步衍化为此类产品。

(6) 添加西药成分。此类产品多集中在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减肥类保健食品中。

(7) 产品内外不一致或夸大宣传。虽然产品外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但在产品内包装中采用了与外包装截然不同的说明书进行违法宣传;或以电视讲座、广播、电话咨询、宣传资料、培训班、联谊会等形式进行违法夸大宣传或宣传疗效。

(8) 将传统的中草药材, 如冬春夏草、鹿茸、黄芪等制成预包装食品。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食品卫生许可后, 在外包装或产品说明书中利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对产品进行误导宣传。

(9) 与已取得国药准字号药品采用同一名称或相似的包装图案。由于国药准字审批严格, 一些企业只好采用“挂”或“靠”的办法向相关部门申请审批, 有关部门出于利益考虑争相审批, 如取得食证字产品的健胃消食片、小儿化积口服液、板蓝根×××、双黄连×××等。

(10) “营养素补充剂”产品宣传保健功能。如批准“补钙”的营养素补充剂, 却宣传“改善骨质疏松”的功能。批准补充维生素E、C的营养素补充剂, 宣传“美容”的功能

2 分析

2.1 保健食品、营养素补充剂、强化食品的区别

保健食品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3年6月之前) 为卫生部批准生产和销售的保健食品, 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具有调节机体功能, 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年版) 规定, 保健食品可申报的功能目前有27种, 即: (1) 增强免疫力功能。 (2) 辅助降血脂功能。 (3) 辅助降血糖功能。 (4) 抗氧化功能。 (5) 辅助改善记忆功能。 (6) 缓解视疲劳功能。 (7) 促进排铅功能。 (8) 清咽功能。 (9) 辅助降血压功能。 (10) 改善睡眠功能。 (11) 促进泌乳功能。 (12) 缓解体力疲劳。 (13) 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 (14) 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 (15) 减肥功能。 (16) 改善生长发育功能。 (17) 增加骨密度功能。 (18) 改善营养性贫血。 (19) 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20) 祛痤疮功能。 (21) 祛黄褐斑功。 (22) 改善皮肤水分功能。 (23) 改善皮肤油分功能。 (24) 调节肠道菌群功能。 (25) 促进消化功能。 (26) 功能。 (27) 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同时卫生部还规定同一配方保健食品功能不能超过2个。凡未标注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并声称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均属于非法产品。

营养补充剂是指: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而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 其作用是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 预防营养缺乏和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性。1997年在卫生部《卫监发 (1997) 第38号》“关于保健食品管理中若干问题的通知”中规定, 单纯以一种或数种经化学合成或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的营养素为原料加工制成的食品, 作为“营养素补充剂”纳入保健食品管理。申报营养素补充剂, 应以补充人体相应营养素摄入为目的, 经批准的营养补充剂, 必须在产品名称后标注“营养素补充剂”字样, 并在标签及说明书中注明“补充某某营养素”。除此之外不得声称其他特定保健功能。脂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素, 过量摄入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作为营养素补充剂的推荐量一般要求控制在我国该种营养素每日推荐量 (RDA) 的1/3—2/3水平。此类产品如果申报卫生部规定可以受理的特定保健功能, 应按照相应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的规定提交功能学评价报告, 其产品标签和说明书要求, 与其他保健食品一样。因此目前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除上述27种以外, 还应有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功能。性保健品目前得到法律认可的仅有以“国药准字”号出现的改善性功能的药品, 其性质明确是药品, 而以食品、保健食品等形式出现的性保健品全部是法律所不容许的非法产品。

强化食品就是指在食品加工中添加营养强化剂 (为增加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制成的食品。主要可分为维生素、氨基酸和无机盐三大类。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品种、范围和使用量。当食品原成分中含有某种物质, 其含量达到营养强化剂最底标准1/2者, 不得进行强化。生产强化食品, 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批准才能销售, 并在该类食品标签上标注强化剂的名称和含量, 在保存期内不得低于标志含量 (强化剂标志应明确与内容物含量相差不得超过+10%) 。

2.2 相关国家标准等法律文件的解读

《食品安全法》规定: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内容必须真实, 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一致;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 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 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7718-2004) 规定: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 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并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应清晰、醒目、持久, 使消费者购买时易于辨认和识读;应通俗易懂、准确、有科学依据, 不得标示封建迷信、黄色、贬低其他食品或违背科学营养常识的内容;不得以虚假和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 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同时不得以直接或间接暗示性的语言、图形、符号, 导致消费者将购买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产品混淆。

《健康相关产品命名规定》中有关健康相关产品的商标名、通用名、属性名、产品型号要求必须符合下列要求:健康相关产品不得使用有夸大功能或误导消费者的商标, 一般采用产品的注册商标。通用名应当准确、科学, 可以是表明主要原料、主要功效成分或产品功能的文字, 但不得使用明示或暗示治疗作用的文字。健康相关产品命名时禁止使用虚假、夸大和绝对化的词语, 如“特效”、“高效”、“奇效”、“广谱”、“第×代”或中医辨证施治各项治疗原则的用语以及庸俗或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词语和已经批准的药品名。进口健康相关产品的中文名称应尽量与外文名称对应。可采用意译、音译或意、音合译, 一般以意译为主。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为我们日常监管提供了依据和佐证。因此我们认为:在市场流通的经国家保健食品监管部门审批注册、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产品才可认定为合格产品, 而那些以补钙、补铁、补充维生素或以×××医生命名的声称所谓具有某些保健功能的普通食品均属非法产品, 在监管中应予以没收销毁。而对于强化食品及其他普通食品, 其产品说明书应按照卫生部《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食品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准则的要求进行标注。

2.3 保健食品市场相对混乱的原因

2.3.1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为追求高额的利润回报, 不惜迎合某些人群的需求, 对产品进行夸大宣传或直接添加西药成分, 甚至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其手段隐蔽多变, 使监管部门应接不暇。

2.3.2 消费者保健食品相关知识匮乏, 偏听偏信, 一旦发现达不到期望的效果或身体出现不适时, 方才投诉。而此时, 多数所谓“保健食品”不是下架就是已撤柜, 给监管部门的调查、取证带来困难。

2.3.3 某些媒体单位自身的经济利益和行业优势对保健食品市场的混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 对策和建议

3.1 相关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性文件亟待出台

目前, 我们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2004年5月18日《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中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修改后, 其实施性规定未被明文废止的, 人民法院在适用时应当区分下列情形:实施性规定与修改后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 不予适用;因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的修改, 相应的实施性规定丧失依据而不能单独实施的, 不予适用;实施性规定与修改后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不相抵触的, 可以适用。”即上位法废止后, 下位法与新法律的规定没有抵触的, 依然可以单独实施。依据《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和《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的相关规定, 对保健食品市场进行监管, 打击保健食品生产、销售环节中的种种违法行为。

3.2 加强对原料审核以及生产工序、成品的日常性监督、抽检工作, 同时加强对产品说明书的审核

严厉打击无证照生产保健食品的行为,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取缔、及时召回、及时销毁、及时通报, 营造良好的保健食品生产氛围。

3.3 加强对市售产品的日常性监管工作

加强经营单位食品、保健食品索证工作和从业人员相关知识业务培训工作, 帮助食品、保健食品经营者树立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做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不销售。

3.4 多渠道、多方面宣传保健食品知识, 建立不合格保健食品档案

保健食品备案制度的核心就是要求保健食品经营单位将其经营的保健食品在国家官方查询网站查询、核实后, 将名单及相应的网页打印并加盖本单位印章后提交相关监管部门存档备查。这样, 一方面可以督促保健食品经营单位主动查询、核实所售保健食品的正确信息, 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保健食品经营单位提交虚假或被虚假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3.5 公布保健食品国家官方查询网站和查询方法

保健食品监管总结 篇3

全面覆盖生产流通领域

上海有59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核准生产的处于有效期的保健食品有349种。专项行动期间,共出动监督人员364人次,累计检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28户次、检查覆盖率216.9%,检查“四非”重点品种48个、191批次,其中1件产品铅不合格,未发现添加违禁物质的情况,生产环节抽检合格率97.7%。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流通领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4 126人次,检查保健食品经营企业7 888家,实现主渠道全覆盖检查。

加强技术保障和网络监管

为提高现场监管效率,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增配一批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手持式比对仪,实现了监管现场实时比对产品批件信息、实时查询违法产品和企业、实时掌握生产经营企业信息,辅以产品快速检测,大大提高了执法人员的现场监管工作效率。同时,开辟了“绿色通道”,48小时出具检验报告,常规样品一周内出具检验报告。涉案样品48小时以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告知抽样单位。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了网络监测小组,并自主研发了“食药信息快速搜索软件”,用于监测和处理互联网保健食品违法宣传、销售信息。专项行动期间,共监测保健食品网站网页12 250个,整理归类涉嫌违法信息340条。其中,对1家企业实行网上告诫、责令整改,行政约谈2家网站,移送相关职能部门259条(公安经侦部门94条、工商部门163条、通管部门2条),移送外省市食药监部门26条,追踪处置52条。

无批准文号保健食品不合格率高

专项行动期间,共抽检打“四非”专项样品664批,已全部完成检验。其中,对违禁药物非法成分检测653批次,检出阳性230批次,不合格率35.22%,主要检出物质为西地那非、西布曲明及酚酞;对重金属项目检测447批次,检出超标62批次,不合格率13.87%,主要检出超标物质为铅、总砷及汞。

489批有批准文号的保健食品检测违禁药物非法成分478批次,阳性88批次,不合格率18.41%,主要检出物质为西布曲明、酚酞及格列本脲;检测重金属432批次,超标62批次,不合格率14.35%,主要检出超标物质为铅、总砷及汞。检测175批无批准文号的保健食品的违禁药物非法成分,检出阳性142批次,不合格率高达81.14%,主要检出物质为西地那非、西布曲明及他达拉非。

严厉查处“四非”案件

专项行动期间,在打“四非”中对涉及“四非”类案件立案80件,其中生产领域立案3件,流通领域立案77件。目前已办结48件,其中生产领域办结2件,流通领域办结46件,累计罚没款共计187.13万元,拟吊销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1家。

专项行动期间,上海市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12331)共接到保健品类投诉举报148起,办结126起,查实32起,已全部立案或移送。

此外,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政务网站“曝光台”栏目中公布了40余个违法保健食品(包括流通环节)和一批违法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信息。

初步建立监管长效机制

总结打“四非”专项行动的经验,建立了上海市保健食品总经销、总代理商和批件持有者信息库,在全面建立生产企业一户一档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信用档案,为向社会公布信用等级评定做好准备。

研究起草了《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互联网医药健康产品监测与处置办法》、《上海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和分类监管办法》、《上海市保健食品、化妆品违法产品和违法企业信息发布工作若干规定》等文件制度,修订完善了《上海市保健食品属地化监管工作规范》,初步建立了上海市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监管的长效机制。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总结 篇4

**年,在国家局、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实现了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平稳可控,全年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目标。

一、**年的亮点工作

一是狠抓基本药物“三统一”工作,食品药监惠民工程成效显着。在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程序,公开、公正、公平地遴选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送企业,为推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遴选工作做到“零”投诉,获得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是出台制度规范,长效监管机制建设有突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小餐饮食品安全“五化”标准规范》、《小餐饮临时许可管理办法》、《集贸市场和早夜市餐饮小摊贩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小餐饮管理规范》及《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监管制度规范。目前,正在修订《市学生校外托管就餐休息场所食品安全和住宿卫生管理办法(暂行)》和《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安全法》为基础、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为支撑、监管制度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调研和制定《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三是通过示范引领,带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整体水平提升。**区、*区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11月底,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在未央区召开,国家食品安全办公室副主任刘佩智莅临指导,给予高度肯定。目前,临潼、高陵等区县正在积极推进餐饮服务和药品安全示范区县的创建工作。

四是食品药品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全省率先开通了“12331”食品药品安全投诉受理电话,极大地提升了投诉举报事项的受理与处理速度,国家食品药监局投诉举报中心毛主任现场视察后,给予高度评价。10月份,和省食安办联合,在临潼区组织进行了全省Ⅲ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极大提升了各级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二、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及做法

(一)全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实施,切实打牢食品药品监管基础。一是依照中、省、市“十二五”规划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分解任务,制定进度。二是不断加大规划组织实施工作,积极沟通,努力协调,加大了与中、省、市相关部门的衔接力度,确保了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三是着眼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加大了我市食品药监信息化建设与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力度,着手筹建集地理信息系统、应急指挥系统、投诉举报系统、企业诚信等级评价系统、企业台帐实时监控系统为一体的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平台和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四是全力推进“12331”投诉举报热线建设,于今年9月1日正式开通全市“12331”投诉受理热线。五是在做好食品药品检验扩项准备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好食品药品评价性检验检测工作,开通了药械不良反应监测直报系统,进一步提升了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能力,为强化“十二五”期间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夯实基础。

(二)积极做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不断完善机制体系建设。一是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决定》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遇到的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落后、队伍力量薄弱等重难点问题。二是进一步强化乡镇(街办)、社区(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确保了基层一线食品安全协管员和监督员足额配备到位。三是按照统一抽样、统一检测、统一标准、统一评定的原则,及时抓好生鲜肉、糕点、水发产品、辣椒制品、酱油、豆芽等重点食品抽样检测与调查分析工作,有效做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四是不断强化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置能力培训,科学制定和规范全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流程和督查督办流程,修订和完善全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积极组织应急实战演练,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及处置工作。五是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区(县)创建工作,不断加强“放心馒头”、“放心早餐”、“放心豆制品”等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未央、雁塔和高陵等区县食品安全放心区县创建工作。六是结合开展《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三周年宣传活动,狠抓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主题活动,广泛开展食品安全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宣传活动。七是扎实有效做好食品安全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开展了肉制品、豆浆香精和医院周边果篮、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工地食堂、打击假冒侵权酒类、桶装饮用水、糕点和酱油等23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及时查处了“私宰狗肉”、“无证凉皮店”、“面条违法添加硼砂”、“豆腐黑作坊”及“问题果篮”等食品安全问题,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发生。

(三)下大力规范餐饮服务和保健食品监管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餐饮服务环境。一是全面推进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扎实开展示范街(店)创建工作,创建示范街40条、示范店600户,较好地发挥了典型示范引路作用。二是着眼做好餐饮服务环节创卫复审工作,巩固和扩大餐饮服务整治提升成果,先后开展了学校及幼托机构食堂等20多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公众饮食安全指数不断提升。三是积极做好重大节日及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黄帝陵祭祖、老子文化节、第十六届西洽会、国际DNA及基因组活动周等28项重大活动餐饮服务安全保障零事故。四是下大力整治和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进一步明确监管事权,积极组织保健食品“绿箭行动”专项整治活动,先后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保健食品专项检查、为期6个月的保健食品违法添加专项整治和宾馆酒店一次性化妆品专项检查,重点整治假冒保健食品、问题空心胶囊和功能性保健食品,保健食品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五是以“3.15”消费者权益日为契机,广泛开展了以“保障健康美丽、促进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保健品化妆品知识宣传月活动,建立“重点企业约谈及黑名单”制度。

(四)重拳打击药械市场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巩固药械安全稳定的基础。一是按照国家局和省局的统一部署,在全市迅速开展了“铬超标药用胶囊”专项查处工作,对全市所有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按要求落实了批批检的新规定,超额完成国家局和省局下达的“铬超标药用胶囊”抽验检测任务。二是围绕开展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为期4个月的药品生产、经营和流通领域专项整治及为期1个月的民办医疗机构用药安全整治工作,先后开展了打假除黑、打击利用互联网非法收售药品行为、中药材市场违法经营、人用狂犬疫苗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基本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三是全面推进基本药物“三统一”工作,不断强化基本药物配送与监管,认真做好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送企业遴选工作,较好地缓解了群众看病贵和吃药难的问题。四是突出抓好医疗器械日常监管工作,开展了无证销售美瞳隐形眼镜、医疗机构血液透析装置和重点品种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等医疗器械领域专项整治,有力打击了违法违纪行为,保证了公众用药用械安全。

(五)进一步抓好政风行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强化监管执法队伍建设。一是以全省开展的“三问三解”活动和全市开展的“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活动为载体,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廉洁自律”专题教育活动,突出查摆问题,积极抓好整改,郑重向社会承诺,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为民监管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大力弘扬“监管为民”为核心价值的食品药监文化,定期举办食品药监大讲堂,着力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加大食品药监执法能力与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风清气正的监管氛围。三是不断强化政务公开工作,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3件,做到件件满意,其中一件被市政府列为重点提案。四是不断强化惩防体系建设,适时开展纠风专项治理,防止了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五是在原有基础上,今年又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管对象、新闻媒体、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聘请了130名特邀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意见建议,营造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氛围。

三、食品药品监管面临的形势和困难

一是食品药品安全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食品药品安全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企业素质不高,准入门槛低,多、小、散的问题尚未彻底改变,生产条件简陋,工艺落后,很难保障食品安全。特别是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和农家乐、农村家宴等领域和部位监管薄弱问题比较突出,制售假劣食品保健品小作坊、黑窝点屡治屡显,食品药品安全仍存在许多隐患和死角。

二是监管能力和水平不适应监管新形势的要求。面对日益复杂的监管形势和任务,尤其是面对利用高技术手段非法生产和加工的食品安全事件,现有的执法装备、监管手段和技术保障很难迅速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传统的技术支撑体系和执法手段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食品市场安全监管需要,监管执法工作显的被动、滞后。

三是社会诚信建设亟待加强。一些企业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滑破,诚信意识淡薄,无视法律法规,不择手段牟取利润、降低成本、逃避监管。违法生产经营手段不断翻新,高科技造假手段不断出现,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快递等方式售假现象日益增多,给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四是监管队伍的素质不适应监管任务的需要。现有的监管执法队伍难以满足现实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基层一线监管执法人员少,素质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加之缺乏系统培训,一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欠缺,业务技能不强,影响监管的整体效能。

五是科普宣传教育不到位。食品药品安全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开展得不够多,形式不够丰富,民众知晓率较低,防范风险意识和辨伪识假能力还有待提高;舆论宣传范围小、频次低、声音弱,尚未形成足够的社会影响力;教育培训的规模化、制度化程度较低,尚未形成长效机制;信息发布还没有做到多渠道、经常性,电视与网络媒体等手段的应用还很有限。

四、**年工作思路及目标

明年,我局将认真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正确分析新形势新任务,总结监管规律,努力实践“三个转变”,即:监管工作由被动查处向主动防范转变、由依靠常规行政监管向同时借助科技手段监管转变、由依靠执法队伍监管向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监管转变。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使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预警、应急处置及食品药品检测能力进一步增强,努力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确保全年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无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一)严格食品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1.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基层监管力量。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号文件和省政发〔**〕49号文件精神,实现县(区)、乡镇(街办)、村(社区)三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全覆盖。对照中、省文件的要求,积极推动区县食安办内设科室建设,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力争在全市各乡镇、街办设立食品安全监督所,健全社区和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制定我市协管员、信息员补助标准,并解决好相关待遇。

2.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共享及预警平台。有计划分阶段地推动整合质监、农委、食品药监现有检验检测资源,做到全市食品安全检测信息共享,实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为监管决策分析、应急指挥、部门联动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3.强化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提升对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科学化监管水平,继续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分类量化分级管理,量化分级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强化“小餐饮”、“小饭桌”监管。积极探索小饭桌、私房菜、回民街餐饮监管办法,出台并实施小餐饮、小摊贩监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分类评定及管理等办法。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开展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餐饮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确保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4.大力推动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推广未央区经验,未央、雁塔、户县等区县要先行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区县创建工作。今年要力争在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区县、创建国家级餐饮服务放心区县创建工作有进一步实质性的突破。要创建市级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区6个、示范单位20家,争创省级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区3条、示范单位10家。

(二)狠抓基本药物制度落实,确保药械质量安全

1.稳步推进药品“三统一”工作。加强督导考评,逐步建立对药品配送企业电子监管平台,实施全程动态监管,确保基本药物制度落实和县以上集中采购目录的推行。继续做好县级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及统一配送工作,提高基本药物的储备量和向偏远地区的配送率。

2.实施中标基本药物品种备案制度,推进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实施药品生产企业基本药物品种赋码。加强特殊药品和医疗机构生产制剂的监管。开展开展对医疗机构,特别是小诊所安全用药、医疗机构非法自制制剂及中药材市场专项整治。积极探索药用辅料和包材管理。实施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大力推行2010版GMP认真工作,促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产业健康发展。

3.贯彻执行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全年完成300家药品零售企业的GSp认证工作。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开展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药品信息、销售药品的违法行为;认真实施《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积极推进药品经营企业执业药师管理和药品安全示范县建设。探索药品零售企业GSp量化分级管理,推动药品零售企业连锁化发展。

4.加强医疗器械经营监管。实行产品分类、分段跟踪检查,加强重点及高风险企业监管。在Ⅱ、Ⅲ类经营企业中实行“管理者代表”制度,强化动态监管和追源管理。抓好重点监控生产企业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挂靠、转让的专项整治。加强对三级医疗机构的大型设备运行管理,强化植入类医疗器械监管。

5.提高保健品和化妆品安全监管水平。建立和完善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健全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等制度,开展保健食品违法添加化学药物成分、化妆品违法使用禁限用物质的专项整顿。全面推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授权人制度和生产经营监督检查员制度。实现监管覆盖率100%。

6.严厉打击“四品一械”违法违规行为。实行有奖举报,深挖违法线索,加大稽查力度。配合公安机关办理一批社会影响大、公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落实黑名单制度,通过“红黑榜”曝光。

食品流通监管工作总结 篇5

1.进一步健全完善我省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可追溯管理示范创建工作规范。根据20xx年以来该项工作的推进实施情况,结合我省食品安全示范省创建工作要求,按照省局对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统一规划部署,对20xx年《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示范点建设规范和标准》进行了调整完善,进一步增强基层对食品质量可追溯示范创建工作的可操作性。

2. 持续开展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可追溯管理省级示范点建设工作。下发《关于开展20xx年度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示范点建设工作的通知》,鼓励批发环节和商场、超市、连锁经营便利店、专卖店建立预包装食品的电子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提出逐步将全省大型商超、一级批发、连锁经营等条件较好的食品经营单位创建为省级示范点,在20xx年创建100个省级食品质量可追溯管理示范点的基础上,20xx年创建148个省级示范点,20xx年底前逐步建设1000家省级示范点,增强食品经营者自律和诚信经营意识。

二、完善食品经营许可机制

1. 制定《福建省食品经营许可管理规定(试行)》。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的《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福建省食品经营许可管理规定(试行)》。为了进一步完善《福建省食品经营许可管理规定》(试行),召开由设区市、县(市、区)局相关人员及省局专家库有关专家参会的研讨会,并在在省政府门户网站和省局官方网站上对外公开征求意见,在多方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正式行文下发,要求6月1日正式施行,同时发布启用《食品经营许可证》公告,进一步推动我省食品流通、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经营许可“三证合一”工作。

2.举办全省系统食品经营许可视频培训班。5月,对设区市局相关科(处)室监管人员、基层食品(食品流通、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经营许可准入审批核查人员及相关业务骨干进行培训,重点培训食品经营许可业务工作和食品经营许可系统操作,提高基层许可人员许可业务水平和系统操作能力。

3.组织食品经营许可新证印制工作。协调指导省局后勤中心开展新食品经营许可证印制发放工作,确保全省食品经营许可改革工作如期开展。到目前为止,全省共发放新证1736家,其中食品销售975家,单位食堂39家。

三、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建设

1.持续深入开展全省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市、区)工作。一是开展20xx年试点创建单位的推荐审核。省食安办、食品药品监管局、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20xx年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市、区)试点创建工作的通知》,在各设区市食安办推荐的基础上,选定了鼓楼区、东山县等10个县(市、区)开展20xx年社会共治试点创建工作。二是统筹规划好20xx年创建工作。20xx年3月,召开20xx年全省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议,对第一批10个试点创建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交流了创建工作的典型经验;对20xx年第二批创建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明确全年创建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三是抓紧总结验收首批创建工作。编制20xx年全省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市、区)创建项目绩效自评报告,规范创建经费使用。20xx年6月,省食安办、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20xx年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市、区)试点创建工作考评验收的通知》,第一批试点创建单位于6月20日之前完成了自评,省食安办、食品药品监管局计划于7月份进行实地考评验收。

2.强化食品安全治理多方协作的工作实践。一是积极参与理论研讨及交流。参加“环浙”六省市食品安全协作会议;组织部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试点创建县(市、区)有关人员,赴上海参加由人民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组织的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研讨论坛。二是探索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的有效机制。下发《关于提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情况的通知》,继续鼓励推进食品生产经营者参与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并要求各地于20xx年5月底提供书面工作总结材料,并汇总相关数据。三是做好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关切问题的沟通交流。上半年,共答复社会公众网上各类食品安全咨询27件,主动开展民意征集2项;主办及协办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8份(主办6件、会办12件)。

四、加强食用农产品市场监管

1.扎实抓好《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先后三次派员参与总局关于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管工作的专研讨,多次对总局《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销售监督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我省建议及意见;《办法》自今年3月1日实施以来,督促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认真履行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督管理职责,落实属地监管责任;6月份,下发《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监督食用农产品市场主体(包括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食用农产品销售者、食用农产品储存服务提供者)履行质量安全责任,加大对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管执法和督查检查力度。

2.强化与食用农产品监管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进一步深化落实我省《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合作协议》;落实省政府1213行动计划,按照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农业厅、海洋渔业厅及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分工,提出我省关于做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工作的具体意见。

3. 开展全省系统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管工作培训。组织全省市县两级及基层监管执法人员,集中开展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管执法专题培训班,邀请农业厅、海洋渔业厅有关领导及专家现场授课,重点针对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管的法规依据、执法手段、监管要求、准入衔接等进行专题培训,切实提升我省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

五、开展食品市场治理整顿

1.统筹谋划全省食品安全监管治理工作。3月份,召开全省食品销售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我省20xx年食品市场治理专项行动,明确了将校园周边、农村区域列为重点整治区域,将食用农产品列为重点整治品种,下发了《20xx年食品销售监管工作要点》,明确各项食品市场治理整顿的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

2.深入开展农村区域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工作。1月,下发了《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扫雷”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20xx年2月至10月为“扫雷”专项行动的集中整治阶段,对农村食杂店、小超市、区域性食品批发市场、乡镇农贸市场、农村地区学校食堂、中小型餐馆、农家乐、小吃店、饮品店等重点场所和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等进行集中监督检查。5月中旬,组织开展了全省农村食品安全“扫雷”专项行动督查调研,组成了联合督查调研工作组,先后赴3个设区市6个县(市、区),召开了5场省、市、县、所四级联席座谈会,深入14个乡镇,现场检查了26家农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的情况,实地督查了4个基层监管所工作开展成效,并随即下发全省各地《关于农村食品安全“扫雷”专项行动督查调研有关情况的通报》,要求各地监管部门切实抓好督查落实。

3. 开展全省流通环节茶叶市场专项治理整顿。针对近年来省局对茶叶产品专项安全抽检和监测,发现个别区域、个别绿茶产品违规滥用色素,个别区域红茶问题突出,市场销售散装茶叶产品问题严重的情况,为进一步解决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巩固20xx年开展的打击茶叶加工违法行为“春雷”专项行动工作成果,省局于5月制定并下发《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茶叶产品经营质量安全隐患专项检查的通知》,规范全省茶叶的经营,建立茶叶流通监管长效机制,解决我省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推动全省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六、加强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监控

1.制定并实施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督抽检工作方案。1月,制定了全省流通食品质量监督抽检计划,配合20xx年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的专项整治整顿工作安排,全年共安排了3950批次省级流通环节监督抽检任务。4月份,按照省局安排,又补充制订20xx年流通环节省级食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检计划,针对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重点时期,以及食用农产品、水产品和水产制品等重点品种,补充安排了2070批次的抽检任务。

曹庄所食品监管工作总结 篇6

各位领导、同志们:

曹庄工商所是个农村所,全所现有14名干部职工,内设三个巡查组,肩负着102国道沿线曹庄、羊安、沙后所三个乡镇及城南桥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任务,管辖地域广,人口多,情况复杂,过去这里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目前,辖区个体工商户1709户,其中有食品经营业户406户,食品加工43户。前几年,发生在我们辖区的驴肉事件虽然与我们工商监管没有责任,但是也为我所干部职工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因此,我们视食品安全为最高警戒,时刻绷紧这根丝。在食品安全上,我们提出 “为百姓着想,为工商着想,为自己着想”,因此,在贯彻落实市局工作部署上,我们思想积极主动,行动上不折不扣,突出落实“一岗三责”责任制度,着力解决工作上的粗放监管。下面,就我所食品安全工作做以下汇报:

一是建章立制,强化责任。根据“一岗三责”要求,我们首先制定了相应的食品安全“一岗三责”追罚制,建立所长包面,副所长包片,巡查员包点责任制度,层层落实责任。所长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的食品安全承担组织领导责任,分片的副所长承担包片的直接领导责任,具体巡查员承担包点的岗位监管责任。根据市局食品安全工作部署,围 绕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推动流通领域商品监管职责的要求。为确保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的完成,我所与每个监管人员签定责任状,提出具体的工作标准及奖惩措施,以责任状为基础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年终行政执法考核内容,对食品安全工作不认真落实到位、不按有关规定要求履行职责,导致在检查验收中发现存在问题的人员,所里不给予评优选先,对问题严重的在年终考核上所里评为不称职,以此来约束监管人员尽职尽责完成食品安全监管任务,不折不扣贯彻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目前,对我所辖区449户涉及食品安全的经营业户,所里都做到了责任落实到人,监管痕迹明显。

二是服务上门,细化工作。我所辖区食品经营户有80%在农村的村屯里面,其他的集中在路边集市,加之辖区区域面积大,监管点分散,因此,我们要想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打造让百姓放心的食品安全工程,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艰辛、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我们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同时,除正常工作外,还利用早晚休息时间、节假日深入各个村屯,三个巡查组人员分片,一个乡一个乡的走访,一个村一个村的查,中午赶不回所就买个面包喝口矿泉水,走家串户,不厌其烦地对发现食品进销货台帐不规范的帮助规范,发现过期食品没下架的帮助下架,同时对违反食品安全规定的及时立案查处,今年,我们每周都组织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我们 的细心工作感动了业者,许多个体业户由过去的不理解、不配合变为主动配合我们工作,有了群众的支持,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也就更加规范。

三是利用“网格化模式”,创新工作方法。根据市局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要求,结合我所辖区实际,充分依照“一岗三责”制度规定,将辖区内的食品经营户相应分段,列成不同网格式责任区,将网格内的食品监管任务本着合理 分工,属地监管的原则,落实到具体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对网格责任区的食品安全承担岗位监管责任。我们采取所长带队集体验收的监管执法方式,开展对各食品经营主体的督查,实行监管责任人与被监管主体的联络化。在各自网格式责任区内,以具体监管人员为主要监管负责人,履行监管任务,细化到每个监管人员都有掌握食品经营户的情况,我们制作了食品安全监管情况表,同时由具体监管责任人与食品经业户互相留下联系电话,建立联系方式,确定信息迅速、准确。为通畅监管人员与被监管人员之间的信息,制作监管人员公式牌,公式监管人员姓名、职责、个人信息、联络方式。此牌现已公式悬挂于食品经营户经营场地内,以便于群众进行监督,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和谐开展。同时,我们要求监管人员在完成巡查检查频次的基础上,每周对食品经营户的联系不少于一次,遇有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和对监管对象发出规范指令。四是监管到位,树立典型。在落实“一岗三责”制度上,我们并没有忽视对发生在食品安全领域违法问题的查处,今年 1-5月,我们共查扣不合格食品85箱,不合格散装食品200多斤,查处经销不合格食品案件2件,无照经营食品案件7件,产品质量违法案件15件,罚款入库7万多元。在工作中,我们提倡经营业户守法经营,为业户建立健全各项自律制度,对各食品经营主体进行规范填写购销台帐、食品送货车备案,严格索证索票制度,督促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实现了两项制度100%。同时,针对节日市场工作要求,我所在集贸市场上组织人员宣传食品安全常识,发放食品安全宣传单5000份。在专项整治过程中,我们采取榜样引路的做法,发挥辖区“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典型作用,增加“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公信力,营造和谐的消费氛围。

保健食品监管总结 篇7

据了解, 为加强全省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建设, 省编办通知明确提出, 一是加强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建设。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统筹各方力量, 强化基层监管, 县级机构在人口较多、食品药品监管任务较重的乡镇设立组建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机构规格为副科级, 名称统一规范为“xxx县 (市、区)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xx (乡镇名称)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实行派出部门与乡镇双重管理的体制, 以派出部门管理为主。人口较少、食品药品监管任务较轻的乡镇可按区域设立食品药品派出机构。

记者了解到, 每个乡镇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 要求乡镇政府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列为重要职责, 主要负责人切实负起责任, 由乡镇长担任委员主任。街道办事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设置可参照乡镇执行。二是配备充实乡镇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编制。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监管人员编制按照5-7名核定, 有大型食品专业市场等监管任务较重的乡镇, 可适当增加编制。所需编制从各地行政事业编制总量中解决。三是明确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职能。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 (食品安全委员会) 在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乡镇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 负责辖区内 (行政区域) 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承担对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和食用农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及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零售环节的日常监督检查, 按照法律、法规的授权和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委托实施行政处罚。落实辖区内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整治行动, 投诉举报受理工作, 建立健全辖区内食品药品相关单位基础档案, 对辖区内食品药品市场、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监管及食品药品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

保健食品监管总结 篇8

一、欧美食品安全监管特点

(一)欧盟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特点

欧盟食品安全局是欧盟官方机构的成员单位,却是一个独立的科学性食品安全机构,由一个独立的管理公司进行运营,该公司的管理对象不代表任何政府、组织和部门的利益,从而在源头上保证了安全监督的公正与透明。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监督整条食物链,根据最及时可靠的科学信息和数据,提供客观而独立的的科学性建议。这些建议是欧盟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石,也是欧盟各成员国及有关机构决策者和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为防止欧盟食品安全局对食品安全问题所做出评估被利益集团所左右,以及可能出现的腐败、渎职行为,欧盟食品安全局采用一系列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以保证其科学工作的独立性。首先,所有的科学专家必须在网上声明其年度收益。其次,其科学委员会和评价委员会给出的所有最终建议都必须经过集体讨论,每位成员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利。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论证过程的公平性,防止出现偏袒性建议。最后,欧盟食品安全局一直在其网站上发布各种决策建议、议事日程、备忘录和其他重要的文件,播出重要会议和讨论的过程,确保其工作和程序的透明度。

(二)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特点

美国同我国一样,食品安全的监管由多个部门协同负责。因此,监管机构相互之间职责明确,协同配合就是监管高效务实的保障,否则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懈怠等渎职情况将层出不穷。美国实行多个机构联合监管的制度,在地方、州、联邦政府各个层面建立监视食物生产和流通的互相制约的监控体系。这些食品安全監管机构的责任由地方、州和联邦法律、指南和其他法规规定。这些规定十分具体,详细到哪些人员只能监管一种食品,例如牛奶或海鲜;哪些人员的权限只限于某个特定的区域,或者有的人只负责一类食物机构,如餐厅或肉类加工厂。1细致规定明确了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责,保障食品安全监管高效务实。

二、我国食品监管渎职犯罪现状

1、养鱼执法,执法为利

在目前体制下,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依靠上级返还的收费罚和款来“解决”,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执法为利,工作目标变成了完成“创收”任务,进而造就了养鱼执法,执法为利的怪现象。在“瘦肉精”事件中,河南省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的生猪养殖环节违禁使用“瘦肉精”几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而畜牧监管部门在检查过程中只管收钱,尿检的样本都是养殖户自己收集。在生猪的运输环节中,本应起到检查作用的省界检查站只要交钱,一律放行通过。2由此可见,各个环节的监管在执法为利的指导下都成摆设,只要交钱问题猪肉也可以一路放行。

2、监管不作为,以罚代管

食品安全监管不仅牵扯到众多环节,而且常常需要跨越多个地域,监管不仅难度大而且成本高,监管部门没有监管的动力,往往以罚代管或者干脆不管。在2011年公安机关开展的“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中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在该案中地沟油制售已形成一个涉及14个省的成熟犯罪网络,地沟油收购、加工、销售的整条产业链极具规模。然而,在地沟油制售从小作坊到大工厂再到跨地域的犯罪网络时,却始终不见监管部门的身影,非法生产得以长期存在。

3、监管“马后炮”,得过且过

近期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故已经进入了一个怪圈:先是媒体曝光,有关部门迅速行动,随之而来的是相关司法程序,事态平息、遗忘,下一次事故曝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总是在媒体将事件曝光,事态严重之后才“如梦初醒”,事故曝出来就查,曝不出来就算,得过且过。在沈阳爆出的“毒豆芽”事件中,毒豆芽加工厂已经营半年多,并且能够畅通无阻地销往各大菜市场,在公安机关将案件破获之后,工商、质监、农委等监管部门均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

三、国外监管举措对我国的借鉴

(一)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

我国应当效仿美国,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时效性、原始性。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在国家一级,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不仅要公布食品安全信息而且对于由其组织查处全国性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相关信息要及时公布。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公布其依照《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管的信息。地方各具体监管单位则应在第一时间将具体监管行动的信息公布于网络,明确具体监管人员、监管对象、监管结果等基本信息。

(二)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规

作为食品安全领域核心法规的《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实施,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制的巨大进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主要方面已有法可依。而《刑法修正案(八)》中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的提出,则更加展现了我国打击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的决心和力度。然而,但受制于我国食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立法技术等因素制约,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要加快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尤其是与《食品安全法》紧密配套的相关法规,结束监管中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同时,要出台相应司法解释,明确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的适应标准,便利打击监管渎职犯罪。

(三)加大问责,打击力度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养鱼执法,执法为利;监管不作为,以罚代管;监管“马后炮”,得过且过等现象,必须加大对于监管官员的问责力度,加大对于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的打击力度,以震慑潜在的监管渎职与腐败。要从整体上构建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完善以《行政监察法》等法规为核心的行政问责体系,逐步使问责常态化、透明化。要保障问责信息及时公开,防止轻问责、不问责的情况发生。同时要明确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的适用标准,尽快出台相应司法解释,以提高罪名可操作性,保证打击监管渎职犯罪的刑事力度。

项目简介:本文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创新项目《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研究》(项目编号:YX11078)研究成果,由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参考文献:

[1]刘雯,方晓阳.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J].安徽医药,2005年第1期

[2]“健美猪”撼动河南双汇,“瘦肉精”再敲安全警钟——济源双汇“瘦肉精”事件给食品企业的启示[J].农业科学技术与装备,2011年第3期

注释:

1刘雯.方晓阳.《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安徽医药》.2005年第1期。

上一篇:节能减排 低碳生活下一篇:关于高考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