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和食品

2024-09-26

保健食品和食品(精选12篇)

保健食品和食品 篇1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 因此市场上所流通的食品种类便繁多复杂。但是, 随着地方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大众风口浪尖上的话题。食品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是否安全则直接决定人类的生存质量以及未来发展。通过以往食品安全事件的经验中能够总结出, 我国大众对于食品质量认证的认识不够全面, 因此其在选购的过程中便出现盲目选购食品的现象。此外,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还尚未完善, 这就造成食品在生产以及流通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食品质量认证种类、认证机构以及管理机构

目前, 高科技的社会能够为人类提供诸多便利, 但是却严重忽略将其运用于保证食品安全的工作中。因此各国家便陆续发生了一系列的食品污染事件, 其中主要以禽流感、瘦肉精、苏丹红、三氯氰胺奶粉为代表。所以, 相关组织机构应该提高重视, 争取采用有效的措施控制食品安全。

QS认证

QS认证是我国食品进入市场的准入标志, 其必须要求中国内部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进行QS申请方可进行食品生产加工。QS认证不但为我国食品安全提供安全以及质量的保证, 同时也能够规范从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根据规定表明, 只有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以及最终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的方可被认为无公害产品。通常情况下, 无公害产品主要具有安全性、优质性、高附加值等三个显著特点。

绿色食品认证

所谓绿色产品就是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并且在生产的过程中按照特点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无污染产品。而绿色食品的包装均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 这样便能够凸显出此类产品的来源源自于绿色生态环境。此外, 绿色食品必须符合如下条件。第一, 相关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成产操作规范。第二, 相关食品的来源以及原产地必须符合绿色生态环境标准。第三, 相关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标准以及食品卫生标准。第四, 相关产品外包装必须使用国家所规定的绿色食品标志, 否则将视为无效。

有机食品认证

有机食品是经过具有独立认证资质的机构所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而农副产品主要类型有水产品、蜂产品、水果、粮食等。有机食品通常由有机农业经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并严格遵守不使用基因工程以及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等物质而生产得来。

HACCP认证

HACCP主要对食品生产安全加工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手段。其主要针对食品的来源、生产流程以及影响食品安全中的人为因素进行控制, 在其中建立一套监管体系对食品生产加工进行监控。

GAP认证

GAP标准主要针对初级农产品生产的种植业以及养殖业, 为其制定相关的操作规范, 并支持减少农用化学品以及药品使用量等行为, 进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工人安全系数以及福利等。此项标准同时也应用于水果、蔬菜、牲畜养殖等产业。

中国食品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

尽管《食品安全法》在出台之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但是长期过后, 食品安全问题又再次成为社会探讨的话题。原因便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够健全, 因此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时会出现漏洞, 而这些漏洞一旦出现便能以进行弥补。因此,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并加大监管力度势在必行。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为了能够让食品监管体系能够顺利开展就必须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完善。第一, 明确区分食品、药品、毒品三者定义。第二, 建立食品安全认证体系。由于食品被生产的过程中会经历多个流程, 因此在每一生产环节中均可能受到污染, 因此对食品安全进行认证至关重要。第三, 采用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从以往的食品安全事件可知, 由于食品安全标准未统一化, 这就严重导致地方之间、行业之间等标准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此外, 在此基础上还存在标准不配套的现象, 这不仅存在于每个标准之间, 同时也存在于生产以及流通过程之间。于此同时, 安全标准技术含量较低, 这在我国与国外现行标准之间较为明显。这就严重导致国家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低于国际标准, 让食品安全保证无据可循。因此, 监管部门必须严格重视这一问题, 争取做到统一食品安全标准、明确安全等级的食品类别、根据现状及时出台新的食品安全标准、严格控制进口食品安全。第四, 建立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督机制。由于我国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因此便会造成地方政府为提高地方经济与相关企业进行利益交易, 出现造假掺假等不法行为, 而造假企业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下也会日益猖狂。所以, 在面对这一情形时必须引入公众能够参与其中的第三方监管机制。这不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同时也能够搭建起公众与各行业机构之间的沟通, 提高食品安全质量。

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 食品作为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不但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同时也影响世界安全。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尚不完善, 因此便造成了一系列不可弥补的食品安全事件。因此, 为了有效提高我国食品安全就必须让公众明确食品质量认证商标, 这样公众在选择购买食品时便能够根据安全质量认证进行购买。此外,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也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应该着重关注的工作内容。

保健食品和食品 篇2

所谓有机食品是指完全不含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素、催熟剂、家畜禽饲料添加剂的食品。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着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识商标的食品,分A级和AA级。无公害食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终端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及规范,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食品标识的食品。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都是安全食品,安全是这三类食品突出的共性,但是,他们又有不同点。

(一)标准不同

就有机食品而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认证机构,其标准不尽相同。在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有机产品的认证标准。

我国的绿色食品标准是由中国绿色食品中心组织指定的统一标准,其标准分为A级和AA级。无公害食品在我国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的标准和规范。这类产品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的使用人工合成化学农药、兽药、鱼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

(二)标志不同

有机食品标志在不同国家和不同认证机构是不同的。在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有机食品标志,中国农业科学研究学院茶叶研究所亦制定了有机茶的标志。

绿色食品的标志在我国是统一的,也是唯一的,它是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的质量人证商标。中国绿色食品的标志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上方是太阳,下方是叶片,中心是蓓蕾,正圆形,意为保护。

无公害食品的标志在我国由于认证机构不同而不同,山西、湖南、黑龙江、天津、广东、江苏、湖北等省市先后分别制定了各自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其中湖北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拥有的无公害食品标志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

(三)级别不同

有机食品无级别之分,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事业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而且需要3年的过度期,过度期生产的产品为“转化期”产品。

绿色食品A级和AA级两个等次。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评价项目的综合污染指数不超过1,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的使用安全的人工合成农药、兽药、鱼药、肥料、饲料及食品添加剂。A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评价项目的单项污染指数不得超过1,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且产品需要3年的过度期。

无公害食品不分级,在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限品种、限数量、限时间的安全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

(四)认证机构不同

有机产品的认证由国家认监委批准、认可的认证机构进行,有中绿华夏、南京国环、五岳华夏、杭州万泰等26家机构。另外亦有一些国外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在我国发展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如德国的BCS。

绿色食品的认证机构在我国惟一一家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该中心负责全国绿色食品的统一认证和最终审批。

(五)认证方法不同

在我国,有机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的认证实行检察员制度,在认证方法上是以实地检查认证为主,检测认证为辅,有机食品的认证重点是农事操作的真实记录和生产资料购买及应用记录等。A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认证是以检查认证和检测认证并重的原则,同时强调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在环境技术条件的评价方法上,采用了调查评价与检测认证相结合的方式。无公害食品是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针对当前农产品污染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在2001年提出的新概念,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最终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并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农产品。

无公害食品是把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主要强调安全性,是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标准,是以大众化消费为主,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在强调安全周期,还强调优质营养,它有着特定的消费群体。

初一 六班

食品安全和食品监督管理探讨研究 篇3

关键词: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 研究探讨 策略分析 食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2-0057-02

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主要是指食品无害、无毒,符合应当所具有的各种营养价值,对人体的健康不会造成影响。近年来,在我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可以更好的保障食品的安全,开展必要的食品监督和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相对来讲起步的也比较晚,因而所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为了能够让民众吃的安全、吃的放心,必须要尽快完善和建立新的食品安全管理监督制度。

1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食品安全监督管的效率比较低

虽然在2013年,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文件,对食品的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食品的监管职能进行整合,目前,各级各地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经开始进行机构改革,下一步,将不存在分段管理这个情况。但是目前在一些地区,食品从生产到流通的环节仍然是由不同的部门所负责的,这很容易出现监管职能的交叉或者是监管的空白,因此就会出现各个部门推诿责任和执法不严的情况,进而导致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加快政策的落实,提升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的效率势在必行。

1.2 检测的设备较为落后,检测的能力比较低

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起步比较晚,发展也比较缓慢,很多在食品的加工、生产以及运输中所检测的机制不够完善,这使得检测工作还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由于我国自身科学技术相对来比较比较落后,一些比较先进的检测设备往往需要进口,这无形中增加了检测所需要的各种成本,造成一些中小企业没有能力购买设备,最终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威胁到食品的健康。

2 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探讨分析

2.1 强化对于食品安全管理源头的监督和管理

食品安全涉及到多个方面,比如食品原料的生产和食品的加工和消费等等,这其中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加强食品安全的源头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餐饮行业的供货食品来源主要采取的是分散式的家庭生产,相对来讲比较分散,实践中很难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等进行规范。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在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对于食品安全管理的科技投入,从而保障食品的安全,确保社会的健康发展。

2.2 完善处罚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对于在工作中违法的生产经营者,要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防止以罚代管,给违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对于违法的生产经营者应该提升其违法成本,逐步探索不合格产品的召回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企业开展法律和法规教育,使得食品的生产者能够认识到违法的严重后果,从心理上杜绝违法犯罪事件的产生。

2.3 完善食品安全的信用体系

目前我国的食品市场相对来讲比较混乱,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制售假冒商品的违法行为,这严重的威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食品的生产经营者缺少信用,因此政府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大对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的力度。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个企业的信用是该企业存在的根本所在,如果食品加工生产的企业丧失了信用,那么食品安全就会出现多种问题。在实践中通过应用法律法规对失信行为进行严惩,从而更好的提升食品安全的水平,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3 讨论

食品安全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应当在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在我国食品生产领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制假贩假的活动还比较猖獗。作为监管部门要担负起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经常性的开展一些食品安全的法制宣传,同时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食品安全的各类信息,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做好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并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于促进食品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实践就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为食品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援.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1(09).

[2]吕婷婷.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健全与完善[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3]张娟.承德市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机制探讨[J].医学动物防制,2010(09).

保健食品和食品 篇4

为了更加明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食品流通许可受理、核发、审查、批准以及监督检查中的具体职责, 更好地推进食品流通许可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建设, 促进人民群众食品放心消费、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009年7月30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伯华同志签署了第44号局长令、发布了《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本办法) 。这是我国食品流通行业的一件大事, 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尽管本办法对许可食品划分了“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两种类型, 但是对于食品流通许可该许可哪些类食品, 大家尤其是第一线的同志们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分歧。笔者主要对《食品安全法》及本办法所应当调整的“食品”, 谈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关于“食品”的广义概念与狭义概念

关于“食品”的概念, 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争议。“食品”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food;foodstuffs;food products;provisions;eatables;edibles;comestibles。在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明确食品的涵义是,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 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安全法》的“食品”范畴是成品和原料以及剔除以治疗为目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那部分物品。《食品安全法》不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活动。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对食品的定义是, 食品是指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 包括加工食品, 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 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在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管理工作中, 通常还把“其他与食品有关的物品”列入“食品”的管理范畴。

但是如何界定既属于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 仅仅按照传统概念的理解是不够的, 需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就此专门做出规定。2002年3月30日, 卫生部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 第一次将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和禁用物品名单公诸于众。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按笔划顺序排列)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 (桂圆) 、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 (甜、苦) 、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 (大枣、酸枣、黑枣) 、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 (生姜、干姜) 、枳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 (艹下加需) 、桃仁、桑叶、桑 (木右加甚) 、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 (艹下加服) 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按笔划顺序排列)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 (需提供可使用证明) 、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国家标准GB/T7635-1987, 将加工食品共分为了18类: (1) 粮食加工品。如小麦粉、大米等; (2) 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如花生油、大豆油等; (3) 肉加工品, 如生、熟畜肉和禽肉等; (4) 蛋制品, 如蛋白粉、松花蛋; (5) 水产加工品, 如鱼类干制品、海带加工品; (6) 食糖, 如白糖、红糖; (7) 加工糖, 冰糖; (8) 糖果, 如奶糖; (9) 蜜饯果脯; (10) 糕点; (11) 饼干; (12) 方便主食品, 如方便面、面包; (13) 乳制品, 如奶粉、干酪、液体奶、酸奶; (14) 罐头; (15) 调味品, 如味精、酱油、食醋、食盐; (16) 其他加工食品, 如粉丝、腐乳; (17) 饮料, 如葡萄酒、果汁、矿泉水; (18) 茶叶。

因此, 狭义的食品概念主要是指受《食品安全法》调整、实施地方人民政府负总责、实行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那部分“食品”。广义的食品概念还涉及到:所生产食品的原料, 食品原料种植, 养殖过程接触的物质和环境, 食品的添加物质, 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 设施以及影响食品原有品质的环境。

二、关于“食用农产品”的概念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 “本法所称农产品, 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 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调整的农产品不包括工业生产活动中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制作的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农产品的概念, 避免了与《产品质量法》所界定的产品概念的交叉和重复。

在法律、行政法规中没有对食用农产品的概念进行界定。2002年10月15日, 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宁波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自2002年12月1日施行) , 对食用农产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这应该是全国范围地方性法规较早明确“食用农产品”这个概念的。食用农产品是指通过种植、养殖、捕捞形成的可供人类食用的产品及其直接加工品, 包括植物产品、动物产品和微生物产品。也有的同志认为, 食用农产品是指对粮、菜、果、肉、蛋、奶、鱼等主要农产品。

2005年4月4日, 商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的通知》 (商建发[2005]第001号) 中的附件《食用农产品范围注释》中明确了食用农产品的范畴。商建发[2005]第001号文件的附件明确, 食用农产品是指可供食用的各种植物、畜牧、渔业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食用农产品的范围应当包括:植物类农产品、畜牧类农产品、渔业类产品等类型。

商建发[2005]第001号文件中, 列明并且强调了不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的特殊一些农产品, 主要有以下类型:

(1) 以粮食为原料加工的速冻食品、方便面、副食品和各种熟食品;

(2) 各种蔬菜罐头 (罐头是指以金属罐、玻璃瓶, 经排气密封的各种食品) 及碾磨后的园艺植物 (如胡椒粉、花椒粉等) ;

(3) 精制茶、边销茶及掺兑各种药物的茶和茶饮料;

(4) 精炼植物油;

(5) 中成药;

(6) 各种肉类罐头、肉类熟制品;

(7) 各种蛋类产品的罐头;

(8) 用鲜奶加工的各种奶制品, 如酸奶、奶酪、奶油等;

(9) 各种蜂产品口服液、王浆粉;

(10) 熟制的水产品和各类水产品的罐头;

(11) 罐装 (包括软罐) 水生植物产品;

(12) 水产综合利用初加工品中, 以鱼油、海兽油脂为原料生产的各类乳剂、胶丸、滴剂等制品;

上述这些农产品, 规范性文件中不将其列入“食用农产品”的范畴 (它们事实上又的确是食用农产品) 。笔者倾向于认为, 既然政策中已经明确上述12类品种列为不属于食用农产品的范围, 其应当属于应当受《食品安全法》所调整之“食品”范畴, 这样的划分, 也许更切实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如果笔者这样的推论成立的话, 建议把上述不属于食用农产品范畴的初加工农产品, 命名为“食用农产品中接近于食品的范畴”。

因此, 按照笔者的理解, 食用农产品应当是指通过对粮、菜、果、肉、蛋、奶、鱼等主要农产品及其直接加工品, 但排除不属于食用农产品的、更为接近于“食品”范畴的那部分农产品初加工品 (即:扣除政策已经排除的12类) 。

三、食品流通许可意义上的“食品”概念

那么, 食品流通许可究竟该对哪些“食品”进行许可呢?

所谓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 经依法审查, 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 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食品流通许可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行政许可形式。根据《食品安全法》、《行政许可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食品流通许可的有关管理办法之要求, 食品经营者应当在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后, 向有登记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工商登记。未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 不得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食品流通许可管理办法出台前, 流通环节经营活动中的“食品”如何被相关部门如何许可?据笔者了解, 在《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前, 国家授权卫生部门统一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2006年, 卫生部在其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加强食品卫生许可管理工作的通知》 (卫监督发[2006]72号) 《食品生产经营方式及范围 (供填写食品卫生许可证参考用) 》 (附件2) 中, 对涉及《食品卫生许可证》中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服务中的“食品”这一范畴予以了明确。其中, 卫生部门在生产 (加工) 中涉及的“食品”有22类: (1) 乳和乳制品。 (2) 油脂。 (3) 冷冻饮品。 (4) 果蔬制品。 (5) 蜜饯凉果。 (6) 豆制品。包括发酵性豆制品、非发酵性豆制品等。 (7) 糖类、巧克力和糖果。 (8) 粮食及其制品。 (9) 糕点。 (10) 肉及肉制品。 (11) 水产品及其制品。 (12) 罐头。 (13) 蛋及蛋制品。 (14) 调味品。 (15) 饮料。 (16) 茶叶。 (17) 酒类。 (18) 婴幼儿食品。 (19) 保健食品。 (20) 新资源食品。 (21) 食品添加剂 (香料香精除外) 。 (22) 集体用餐配送。 (23) 其他。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具体制定;在经营中涉及的“食品”, 卫生部门将其界定在散装食品、预包装食品、冷冻 (藏) 食品和各省级卫生部门具体制定的其他食品。其中, (1) 散装食品。包括直接入口食品、非直接入口食品。 (2) 预包装食品。 (3) 冷冻 (藏) 食品。 (4) 其他。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具体制定;在餐饮服务中涉及的食品。 (1) 餐馆。主食、热菜、烧烤、火锅、凉菜、裱花蛋糕等。 (2) 小吃店。点心、小吃、早店。 (3) 快餐店。参照餐馆、小吃店经营范围标注。 (4) 食堂。参照餐馆、小吃店经营范围标注、标注是否含营养膳食。 (见下页图表)

《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食品流通许可事项包括经营场所、负责人、许可范围等内容。食品流通许可事项中的许可范围, 包括经营项目和经营方式。经营项目按照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两种类别核定;经营方式按照批发、零售、批发兼零售三种类别核定。

以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两大类“食品”来核定食品流通中许可的“食品”, 间接明了, 简便易行, 突出了食品流通许可的经营场所、负责人、许可范围等重点内容。

但是, 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 尤其面对种类繁多、技术更新很快的“食品”类别, 尤其是外商投资等涉外型市场投资或者办理工商登记中, 都反映将许可的食品仅仅界定在“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两大类, 无法让市场主体的投资人, 做出具体的投资决定, 而且对于选择投资方向非常不利, 因此, 一些市场主体希望将工商机关食品流通许可的“食品”进行细化;在实践中, 基层有不少同志也希望能将产品、食用农产品和食品进行明确的区分, 便于在操作层面上推进食品流通许可工作。

应当承认, 提出上述建议的这些同志对食品流通许可工作是相当了解的, 对食品流通许可工作也是寄予厚望的。他们想大力推进食品流通许可工作出发点是好的, 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有一定的、合理的因素。但是, 在《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前后22稿起草过程中, 社会各界对于应当许可的“食品”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直至定稿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所以笔者倾向于认为, 目前还暂时维持将对流通许可的“食品”, 界定在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 这样做更为妥当。原因是: (1) 社会各界对“食品”在认识上存在差异, 甚至有一定分歧。比如,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明确食品的涵义是,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 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而《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对食品的定义: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 包括加工食品, 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 (2) 对“食品”这个名词应当包括的范围争议很大。比如, 2002年5月1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 B/T4754—2002) 中有“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等名称, 而《食品工业基本术语》明确, 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 (3) 食品业是关系千家万户、千厂万店的最基础产业, 食品以及相关的范畴本身又在飞速更新, 需要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比如, 健康食品与垃圾食品,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转基因食品等等层出不穷, 这些都需要科学的定义和分类, 给食品流通许可增添了难度, 如果处置不当, 对于开展食品流通许可极为不利。 (4) 使用“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名称来开展食品流通许可, 具有可操作性, 而且也有过运行的先例。比如, 《食品安全法》实施以前, 国家卫生部门在核发食品卫生许可证时就使用过类似的定义 (如前所述) , 在这方面就有过相对成熟的经验和探索的实践。

最佳食品榜和十大垃圾食品 篇5

1.最佳水果:依次是木瓜、草莓、橘子、柑子、猕猴桃、芒果、杏、柿子和西瓜。

2.最佳蔬菜:红薯既含丰富维生素,又是抗癌能手,为所有蔬菜之首。其次是芦笋、卷心菜、花椰菜、芹菜、茄子、甜菜、胡萝卜、荠菜、苤兰菜、金针菇、雪里红、大白菜。

3.最佳肉食:鹅鸭肉化学结构接近橄榄油,有益于心脏。鸡肉则被称为“蛋白质的最佳来源”。

4.最佳护脑食物:菠菜、韭菜、南瓜、葱、椰菜、菜椒、豌豆、番茄、胡萝卜、小青菜、蒜苗、芹菜等蔬菜,核桃、花生、开心果、腰果、松子、杏仁、大豆等壳类食物以及糙米饭、猪肝等。

5.最佳汤食:鸡汤最优,特别是母鸡汤还有防治感冒、支气管炎的作用,尤其适于冬春季饮用。

6.最佳食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等尤佳,植物油与动物油按1∶0.5的比例调配食用更好。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

1.油炸食品 此类食品热量高,含有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质,经常进食易导致肥胖;是导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最危险食品。在油炸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已经有研究表明,常吃油炸食物的人,其部分癌症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不吃或极少进食油炸食物的人群。

2.罐头类食品 不论是水果类罐头,还是肉类罐头,其中的营养素都遭到大量的破坏,特别是各类维生素几乎被破坏殆尽。另外,罐头制品中的蛋白质常常出现变性,使其消化吸收率大为降低,营养价值大幅度“缩水”。还有,很多水果类罐头含有较高的糖分,并以液体为载体被摄入人体,使糖分的吸收率因之大为增高牞可在进食后短时间内导致血糖大幅攀升,胰腺负荷加重。同时,由于能量较高,有导致肥胖之嫌。

3.腌制食品 在腌制过程中,需要大量放盐,这会导致此类食物钠盐含量超标,造成常常进食腌制食品者肾脏的负担加重,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高。还有,食品在腌制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亚硝胺,导致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增高。此外,由于高浓度的盐分可严重损害胃肠道粘膜,故常进食腌制食品者,胃肠炎症和溃疡的发病率较高。

4.加工的肉类食品(火腿肠等)这类食物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故可能有导致癌症的潜在风险。此外,由于添加防腐剂、增色剂和保色剂等,造成人体肝脏负担加重。还有,火腿等制品大多为高钠食品,大量进食可导致盐分摄入过高,造成血压波动及肾功能损害。

5.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 虽然含有一定量的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但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所含有的大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已经被确定为导致心脏病最重要的两类膳食因素。现已明确,长期大量进食动物内脏类食物可大幅度地增高患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如结肠癌、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6.奶油制品 常吃奶油类制品可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出现血糖和血脂升高。饭前食用奶油蛋糕等,还会降低食欲。高脂肪和高糖成分常常影响胃肠排空,甚至导致胃食管反流。很多人在空腹进食奶油制品后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

7.方便面 属于高盐、高脂、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一类食物。一方面,因盐分含量高增加了肾负荷,会升高血压;另一方面,含有一定的人造脂肪(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加之含有防腐剂和香精,可能对肝脏等有潜在的不利影响。

8.烧烤类食品 含有强致癌物质三苯四丙吡。

9.冷冻甜点 包括冰淇淋、雪糕等。这类食品有三大问题:因含有较高的奶油,易导致肥胖;因高糖,可降低食欲;还可能因为温度低而刺激胃肠道。

蝴蝶斑和食品 篇6

近年来,科学家研究表明,蝴堞斑的出现,除内分泌代谢紊乱、慢性中毒、目光照射影响或化妆品反应等几种因素外,和食品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饮食中长期缺乏一种叫谷胱甘肽的物质,就会形成蝴蝶斑。

一些食品中含有较丰富的谷胱甘肽,如西红柿,多吃、常吃此类食品,可减少黄黑色素的形成和沉积,也可使沉着的色素减退和消失。能直接增加和间接合成谷胱甘肽的食品还有大葱、小葱、蘑菇、香椿、大蒜、洋葱、莴笋等。

微量元素硒不仅能起到抑制癌症的作用,而且可以进入人体转化为谷胱甘肽物质,起到预防和治疗蝴蝶斑的作用。含硒丰富的食物有蛋类、鱼类、洋葱、大蒜、芦笋、香菇、河虾、牡蛎、肝、肾、苹果、小麦胚芽、白菜等。特别是鱼、鸡、鸭、牛等动物眼睛组织,含硒特别丰富。硒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和蛋白质常结合在一起,而被人体吸收。因而在补硒的同时,还应补充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不久前,科学家发现,维生素C不仅对心血管疾患和癌症有独特的效能,而且还能使皮肤内深色氧化型色素还原成浅色还原型色素,从而抑制了黑色素的形成,防止黑色素在皮肤内慢性沉着。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青菜、胡萝卜、柑桔、柠檬、西瓜、鲜枣、山楂、猕猴桃、草莓、刺梨、西红柿、辣椒、柿子、甘薯、蕹菜、酸枣等,也能起到防治蝴蝶斑的作用。

维生素E也同样有抑制蝴蝶斑产生的作用。维生素E不能由人体自身合成,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组织和植物油中,尤以麦胚油含量为最丰富。其次为麻油、花生油、玉米油、米糠油、豆油、棉籽油、豆类、核桃、芝麻、芝麻酱、黑芝麻、禽卵、甘薯、豌豆、燕麦片及绿叶蔬菜如菠菜、卷心菜等。

核酸是生命的信息物质,能抑制色素沉着,使皮肤光洁、细腻,故被营养美容学家誉为“葆青春食品”。日本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女性每日服用核酸800毫克,4周后皮肤变嫩、斑块消失。因此,多吃富含核酸的食品如鱼、虾、动物肝脏、酵母、蘑菇、木耳、花粉等,对防治蝴蝶斑不无裨益。

据最新研究显示,孕妇如果在怀孕期间缺乏叶酸,也会出现蝴蝶斑。叶酸是维生素B族中的成员之一。绿叶蔬菜有较多的叶酸,尤其是菠菜,其次是动物肝脏、蛋黄。叶酸很容易受高温破坏,所以炒菜时不要炒得过久。

蝴蝶斑影响美观。如果求治心切,可内服一些调节内分泌紊乱的药物,也可以外涂氢醌霜等。若以食品和药物配合,治疗蝴蝶斑的效果会更好。中医古方中有“消斑汤”,即丝瓜络6克、僵蚕6克、白茯苓6克、白菊花6克、珍珠母12克、玫瑰花3朵、红枣10枚,煎浓汁,每日早晚饭后服,10日后即可见效。

保健食品和食品 篇7

1 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供应链的关系

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 食品质量和安全在其中起着连贯的作用, 因此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都要达到食品安全的要求。在食品供应链中, 最初的来源是农场, 通过食品加工、流通、转让, 如餐厅或零售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因此, 食品供应链是漫长的、复杂的, 包括种植、养殖、屠宰、加工生产最终消费和流通管理等各个环节。显而易见, 假设食品供应链中的任一链接受到了不安全因素的污染, 都会使顾客餐桌上的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证。

可持续食品供应链的食品质量和安全保证。可持续食品供应链是指可持续食品供应链的特点, 具体来说, 是指环境保护、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质量和安全等因素的利益公平分配的不同链接链进入到农业与食品体系形成的食品产业链。最明显的特点, 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减少了农业的环境污染, 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食品质量和安全合作。产业链上的任何一个节点食物成分的变化, 无论好或坏, 都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食品质量和安全。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不能只停留在一个节点或最终产品行业的监控, 而是应该覆盖整个链条的每个参与节点的监测。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必须加强政府、企业、中介组织、新闻媒体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并在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历史上进行食品质量和安全标准, 还要承担协调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 的道德标准, 维护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系统。

2 加强思考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供应链管理

2.1 统一的食品安全执法监督

当前, 虽然我国国务院已经明确由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及时促进一体化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但单个部门的功能有所限制, 再加上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部分管理系统”分散, 长期执法监督不利的情况在短期内可能得不到根本改变。因此, 加强供应链管理的食品质量和安全, 必须明确食品安全管理功能, 把分散管理的部门和责任, 统一成一个或两个部门, 从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 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田间到餐桌”式的整个监管系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明确的是哪些职责应该是统一的, 可以统一, 如何去做。值得借鉴的是发达国家的经验, 比如食品和消费品安全管理局在荷兰称为“消费管理局协力”, 它是独立的机构, 隶属于农业部和卫生部负责, 监控整个食品供应链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质量安全, 包括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督, 风险评估, 风险分析和风险沟通三个主要任务, 以及紧急情况和危机管理、政策咨询、联络部门和国际之间的接触, 还有其他重要的功能。

2.2 加强行业协会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组织, 协调和监督

(1) 政府通过法律、技术、资金支持, 逐渐加强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行业协会组织、协调和监督职能, 建立起坚实的行业防线。餐饮行业协会作为一个自律性组织和政府之间的生产经营企业, 企业和市场是政府联系的桥梁与纽带, 是多个供应链利益协调机制。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积极引进具体支持政策, 实现食品工业协会等在资金、人才、技术支持方面, 加强行业协会的行业内部食品质量和安全监控。

(2) 加强自律和服务意识的协会应发挥链接纽带的作用, 以达到准确、及时反映食品行业的要求。食品行业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发展规划, 并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在发达国家, 行业协会与政府一起参与企业管理是很常见的, 特别是在加强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 食品安全标准的发展, 如访问产品质量标准, 发布食品安全信息, 并提供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和技术服务等, 凸显了巨大的作用, 造福社会。

(3) 协会在科学发展的规划和设计阶段, 充分发挥出龙头企业在供应链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示范效应, 鼓励中小型企业积极参与到其中来。目前, 我国有成千上万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涉及96个行业和45万个企业, 但总的来说规模普遍较小, 现代化程度低, 就业人员素质差以及极度分散的食品产业供应链。国际食品安全在控制的同时, 还介绍了安全与健康投标限制值在逐渐降低, 检测技术正在趋向高技术和系列化、速度测量和便携式的方向上发展, 绝大多数单一企业的发展过程很难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所以必须提高食品行业协会的宣传推广, 使中小企业可以在协会的帮助下保证食品安全, 提高食品的质量。

2.3 提高企业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1) 为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 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和食品安全战略政策的任务刻不容缓。食品供应链中每个参与企业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供应链的食品质量和安全。因此, 只有提高供应链中每个企业, 每个参与主体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才能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企业在管理上必须严格按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 不但如此, 还要积极协助执法部门的相关活动, 同时把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加入到企业内部控制范围中也是一个重要事项。通过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 人们在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 货物, 系统等内容方面增加投资, 由制度来消除侥幸心理或者过失的食品安全隐患。

(2) 加强企业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方法的创新。首先, 注重技术和管理方法完全集成在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食品企业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 应该积极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 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与管理方法之间的相互协调来确保食品的安全生产, 还要遵循科学与责任整合的途径, 及时发现问题及问题原因, 然后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的管理方法做出应对策略, 以此来提高企业正确处理食品质量安全在技术与组织管理之间的关系与能力。其次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方法创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科学性是指选择技术或管理方法必须要有科学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等, 要具备科学可靠性。有效性指的是各种各样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系统功能在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根据其具有的特点和效果, 能很好地控制其成本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然后选出最佳管理方案。实践证明, 只有加强通信技术和管理经验, 沟通和协调, 才可以准确地识别出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有效解决食品安全紧急事件, 确保食品安全, 提高食品的质量。

食品安全是关乎到我国民计民生的大事。食品供应链在我国现有的大环境下不断演变的漫长而且复杂, 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随着国际食品贸易的迅速发展, 食品企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增大, 早已不再是原来单纯的产品与产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了, 而是食品链与食品质量的竞争, 只有保证食品供应链正常运行和食品质量安全达到标准, 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因此, 完善的食品生产链和食品质量安全也迅速上升到一个不容忽视的地位。

摘要:本文分析了食品安全和食品供应链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 强调了好的质量交流平台, 只有通过构建质量安全和食品质量的安全标准在整个供应链中有效实施和统一,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食品的质量和提高食品的安全。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供应链

参考文献

[1]张小山.可持续食品供应链:从中国的实践[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2]施朝光.基于产业链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中南大学的政治科学和法律杂志》, 2010 (1) :25-27.

保健食品和食品 篇8

十一月的北京, 寒意渐浓, 但国际展览中心却热火朝天。展会上, 标有“安全、健康、营养”的食品琳琅满目, 各种各样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宁夏的枸杞、新疆的大枣、江西的陶菊、东北的大米、东光的香油……不胜枚举。

由于是有机食品, 所以价格几乎比超市里普通产品的价格高两倍, 一袋300g的榨菜10元钱, 一瓶300ml的饮料15元钱, 可高额的价格仍然阻挡不住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买的是产品品的是文化

“来尝尝我们的菊花茶吧”, 正当记者眼花缭乱, 不知去哪个展位的时候, 一位身穿淡黄色旗袍、梳着麻花辫的美女向我们招呼道。在交谈过程中, 得知她给我们介绍的产品是产自江西省资溪县的陶菊, 因那里是陶渊明的故乡, 所产的菊花茶便命名为“陶菊”。资溪县因空气质量很好, 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很高而被誉为“人间净土、生态王国、天然氧吧”。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陶菊花大、形美、色艳、香浓、味甘、质好。

禁不住美女的盛情邀请, 我们品尝了她递过来的菊花茶, 清香扑鼻, 顿感神清气爽。她为我们介绍道:“菊花大小不一, 泡开喝起来味道不同, 形象美感更不同。大菊花成熟、丰腴, 令人心安;小菊花娇小、可人, 惹人怜爱……”

在很多消费者的观念中, 产品已不仅是产品本身, 它更是一种精神享受。来自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让人享受一种别样的小资情调, 来自东北的土特产让人感受到严寒之地人们的热忱与豪爽, 来自南方的各类糕点让人感叹他们的细腻与精致……这样的展会既是采购的季节, 也是品味文化的好时机。展会上展出的商品代表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文化, 穿梭其间, 体会不同生活、不同产品所带来的文化盛宴, 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贵还是便宜?

品过陶菊之后, 一股香油的香味隐隐约约在空气中闪现, 循着这清香, 记者来到了河北东光的香油展位前。一位西装笔挺的先生向我们推荐一款220ml的香油, “这款香油选取最优质的白芝麻, 采用传统的石磨水代法加工工艺, 而且现在是厂家直销, 所以价钱比超市便宜了将近一半。”

正当我们将信将疑的时候, 一位大妈过来问了价钱之后, 便感叹道:“比超市便宜不少啊, 上次在超市见了觉得太贵没买, 现在要多买点儿。”多问了几家之后, 发现很多展位上的商品都比超市货架上的同类或同款产品要便宜很多。

毕竟, 有机食品因其特殊的制作工艺、加工流程、生长环境等因素, 价格会比普通产品高很多。但在此次展销会上这些有机食品因为是厂家直销, 少了中间的流通环节, 价格比大型超市低了很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安全、营养、健康

展览会上“安全”“健康”等字眼随处可见。近两年,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消费者对于普通食品的不信任感增强。“纯天然、健康、无污染”的有机食品颇受大众青睐, 在很多消费者的观念中, 有机与安全、营养、健康已经划上了等号。

除此之外, 有机食品在认证的过程中十分严格。在参展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基本上所有的展位都会把他们的有机认证书放在显眼的位置。据了解, 有机认证是一个十分严格的过程, 要经过初审、复审、再审等一系列的环节, 每次审查中有一个环节不合格便不能通过, 而且有机证书一年一换, 企业每年都要申请。通过严格的审查来保证有机食品的安全健康。

国外某所大学曾发文指出, 目前为止, 还没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但是, 有机食品自出现以来备受追捧却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我们暂且不讨论它是否更具营养价值, 但其健康、安全却是被时间和经验所证实的。来展会采购的张阿姨告诉我们, “我认为有机食品是健康的, 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在生长的过程中所处地环境优美,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来自黑龙江的赵先生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他们的大米:“农场的地址在一个山清水秀, 离城市很远的地方, 我们当地人都吃我们生产的大米, 老人小孩身体都特棒!”赵先生的展位前还放着一碗刚刚焖出来的大米, 光是闻一下, 已是米香扑鼻。

保健食品和食品 篇9

对象与方法

对象

2016年3月-4月,通过街头随机访问市民和食品专业高年级学生,选择18岁以上的城区市民(尽可能选择市区内人口密集的商场和闹市区)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提问并设计供选择的不定项、无规律答案),问卷问题数量不超过20个(不包括一般项目,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和职业),采用一人一表,每个方面收集500份问卷。

结果与分析

被调查对象年龄段组成

食品标签共发放问卷556份,收回548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8.56%。食品加工与烹饪常识共发放问卷561份,收回548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7.68%。85%的问卷集中在45岁以下。

食品标签的认识现状

“食品标签”这一专业名词,有43.80%的人表示经常听说,有40.15%的人偶尔听说过,16.06%的人没有听说过(全为市民)。因此,目前广大市民对“食品标签”这一专业名词还比较陌生,可能还没真正明白其含义。

日常生活中,食品外包装(食品标签)标识的一些内容关注度(品牌、生产日期、添加剂和营养成分等),有40.93%的人表示会了解一下,选择标识齐全、较好的产品。有40.04%左右的人会仔细看标识的其他内容再选择。约有20%的人不注意其标识内容。

同样,在大家对食品标签具体内容的认识方面(问卷明确指出图案、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等都属于食品标签范畴),有66.42%的人表示了解一部分;在非常清楚的20.62%中,3.47%是食品专业学生,仍有12.96%的人不知道。因此,市民对食品标签包括的具体内容还比较模糊。

据统计,食品标签中关注和关心的具体内容,市民经常关注的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占17.54%,其次为品牌和配料表(约10%),再次为食品名称、营养标签、食用方法和食用人群(各约7%~9%)。对于产品的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生产许可证,转基因食品等关注较少。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主要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17.38%),其余为食用方法和食用人群(10.96%)、配料表(10.51%)、营养标签(9.28%)和食品名称(8.14%)。

另外,对食品标签仅有小于5%的人表示无所谓或没必要标识,超过95%的人认为是必要的,且68.12%的人表示越详细越好,这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充分体现了人们对食品的广泛关注,希望有公开而透明的信息供参考。

对更专业的如预包装食品标签、食品标签、标签标识豁免等内容,仅有食品专业高年级学生知道或了解,市民绝大多数不知道或仅了解一点。

食品标签的指导作用

对食品标签上营养成分及含量,营养功能声称(如低糖、低钠等),其他比较醒目的标识(“非转基因”“绿色食品”等),多数人表示营养成分表可以帮助选购同类物美价廉、优质产品,帮助营养搭配,但约5%的人表示不可信。同样,营养成分声称(如低糖、低钠、低脂和高钙等)内容,71.09%的人表示可帮助选购,22.00%的人表示无所谓,帮助不大,6.91%的人也表示不可信,但人们更关注营养成分表。“非转基因”标识问题,13.69%的人表示不了解也不关注,而56.02%的人表示会注意,但不影响购买,30.29%的人表示非常关注,不会购买转基因产品。转基因食品标识对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影响较大。

日常生活中的加工处理技术

1.烹调技术

被调查人中,56.12%的人表示自己或家人会天天做饭,29.25%的人表示节假日或时间充裕时会做。14.63%的人表示不做或不会做。家常菜有67.10%的人表示应清淡少油,才利于健康,少些高油和重口味食品。

日常烹调常用的方法为炖(22.92%)和炒(36.10%)。凉拌、蒸煮和煎炸相对较少。然而,大家认为的既营养又安全的几种烹调方式,其比例分别为炖29.89%、炒20.87%、凉拌13.58%和蒸28.67%。可以看出,人们对健康烹调方式的认识和实际采用的方式还存在一定距离,没能良好搭配,还需要有相关的知识加以指导。

另外,对于剩菜、剩饭、凉拌菜及冷藏食物,74.86%的人会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仍有不少的人偶尔加热或不加热即食用,这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健康。

2.日常膳食搭配

有42.88%的人表示选择当季蔬菜,天天购买。23.42%的人表示只喜欢某几种,不管是不是当季的。21.80%的人表示只买农户的,新鲜且有保障。少数的人选择超市贴标产品。可知,部分人凭个人喜好选择少数几种蔬菜;人们相信农户种植的蔬菜更好,更安全。

日常生活菜肴搭配上,有3个明显的趋势,即35.77%的人选择多些绿叶蔬菜,25.45%的人选择荤素搭配,19.45%的人选择多些蒸、炖、炒菜。很少人(3%~7%)选择全部菜都有肉,经常是薯类搭配米面,油炸和凉拌菜。人们在营养膳食搭配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全面。

3.日常生活中原料的处理和加工

农药残留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了减少农药残留,绿叶蔬菜清洗有46.45%的人表示在水里面多浸泡(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浆果类用盐水浸泡。对流水清洗和特殊清洗剂很少有人注意。

同样,吃水果(如苹果、葡萄等)时,有66.18%的人表示洗净后带皮吃,30.16%的人表示不吃皮,少部分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其中有近1/3的人表示不吃皮,显示出担心。

日常生活中的嫩肉粉、调味品、发酵粉等,有61.68%的人表示尽量少用,24.82%的人表示不用,13.50%的人表示经常使用。实际上这些产品均是安全的,可根据实际需要量使用。这是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错误认识,缺乏相关常识所造成的,产生了添加就是不好,不愿意添加,决不添加等思想。

自制食品(如酸奶、葡萄酒、鲜榨果汁等)与超市买的工业化产品相比,有59.56%的人认为自己做的原料有保障,不添加添加剂,更好更安全。21.13%的人认为自己做虽然原料有保障,但工艺难把握,有时会有污染或残留大量有害物(如葡萄酒非纯菌种发酵酿造时产生的杂醇)。但这是在问题选项中有原因备注的情况下的选择。没有备注时,有一定差异。

4.日常生活中其他安全卫生知识

常见的街边小吃,如烧烤、凉面、凉米皮和油炸土豆等,47.07%的人认为街边过往行人和汽车多,或在医院旁边,环境差、不卫生、安全无保障。25.93%的人表示调味料使用过多。小部分人认为方便、味美,但原料没保障。

在泡菜腌制时间问题上有22.63%的人表示3天后可食用,44.71%的人表示7天后可食用,22.47的人表示15天后可以食用,仅有8.39%的人表示3周左右开始食用。食品专业学生有绝大多数表示在1~2周这个范围。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与健康的关系,39.05%的人表示长时间的腌制,产品品质变差;46.42%的人表示合理的腌制时间既安全又健康;仅有8.99%的人关注到腌制时间过短会有大量有害物质的积累问题。大家对泡菜腌制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积累等知识还不清楚,也缺乏正确的认识。通常只注重品质的变化。因为,几乎所有研究表明,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N-亚硝基化合物,这与发酵菌种的使用和发酵时间有关,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会降低到安全的稳定水平,不同的原料有不同的变化趋势。这与大家对泡菜腌制时间问题的不正确认识相符合。对比可知,如果有备注,如“自己做虽然原料有保障,但工艺难把握,有时会有污染或残留大量有害物(如葡萄酒非纯菌种发酵酿造时产生的杂醇)”有21.13%可以意识到这一问题。如果没有备注,如“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与健康的关系问题上”,大多数人们不会意识到危害因素,仅有8.99%的人有所意识。人们对日常生活加工小常识与健康的关系问题,目前还没有清楚的认识。

5.专业科学常识的需求

本问卷调查最后,每个方面均设计了一个有关科学常识专业知识的需求问卷。假设有一本专业的食品标签或日常食品加工和烹饪常识知识手册,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人表示愿意去阅读和参考食品标签知识手册。日常食品加工和烹饪常识知识手册,有42.70%的人表示非常愿意阅读和采纳,50.91%的人表示有时间愿意阅读,其中多为年轻人。这表明了大家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渴求,也间接反映出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结论

本调查研究的市民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下的成年人。对“食品标签”这一专业名词,市民较为陌生,一定程度上会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但对品牌、配料表、营养成分表以及食用方法等的认识和关注较少。超过95%的人认为食品标签标识是必要的,希望有详细的说明,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自己选购商品,但部分市民对相关信息公开的可信度存在质疑。

保健食品和食品 篇10

总局组建以来, 高度重视食品监督抽检工作, 成立了总局抽检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 制定了“统一制定计划、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数据汇总分析、统一结果利用”的抽检原则。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克服了机构改革尚未完成、抽检工作环节多、任务量较大等一系列客观制约因素, 按时保质完成了抽检任务。

本次食品监督抽检共抽检小麦粉、糖果制品、果冻、葡萄酒及果酒、饮料、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添加剂 (食用明胶、食用卡拉胶) 等11类食品, 抽检食品生产企业数量达到7719家, 抽检样品共计21682批次。

抽检数据显示:一是小麦粉、婴幼儿配方乳粉、炼乳、奶油、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的样品未发现不合格。二是乳制品、食用植物油以及糖果、果冻等食品存在部分不合格项目。例如, 5417批次液体乳样品, 不合格样品数为44批次, 样品不合格率为0.8%;611批次糖果样品不合格样品数为10批次, 样品不合格率为1.6%;98批次果冻样品, 发现2批次样品不合格, 样品不合格率为2.0%。三是瓶 (桶) 装饮用水、配制酱油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例如, 抽检2846批次瓶 (桶) 装饮用水样品, 不合格样品数为340批次, 不合格样品率为11.9%;21批次配制酱油样品, 3批次样品不合格, 样品不合格率为14.3%。抽检不合格的原因, 主要是微生物超标和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此外, 抽检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大多为规模较小企业, 反映出这些生产企业在卫生条件、原材料使用、生产经营过程控制上存在缺陷。本次监督抽检未发现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食品安全问题。具体不合格食品情况和企业名单已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公布。

本次餐饮服务食品监督抽检样品122792件次, 发现问题样品为6.56%。抽检范围涵盖各类餐饮服务单位, 并突出学校 (含托幼机构) 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和旅游景区 (含农家乐旅游点) 等重点场所。

餐饮服务食品监督抽检结果显示:一是餐饮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仍有存在;二是火锅底料中违法添加罂粟壳, 在辣椒及其制品中违法添加苏丹红和罗丹明B等非食用物质的现象依然存在。

针对食品国家监督抽检中发现的问题, 总局已及时责成各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对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同时, 监督企业在收到检验报告之日起停止生产、销售该食品;对库存的不合格食品采取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全面清理;对已出厂、销售的不合格食品依法召回, 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书面报告有关情况。下一步, 总局还将采取市场抽样、异地抽检、轮流检测等方式, 在各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督抽检基础上, 集中问题突出的重点食品品种, 继续实施食品国家专项监督抽检, 同时加强对监督抽检工作质量检查, 倒逼食品生产企业加强质量安全控制、倒逼食品监管部门从严监管, 保证生产安全食品。

如何合理加工和保存食品? 篇11

烹饪的误区

蔬菜水果

误区:很多人习惯先择菜,切菜,再洗菜。

结果:这样一来会使蔬菜表面的脏物进入蔬菜内部。其次蔬菜水果中的许多水溶性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素从切口中流出,大大降低了营养价值。

正确方法:

先把黄叶及不需要的残叶择掉,经冲洗后再浸泡半小时然后冲净,最后切菜。另外,在加热时应采用急火快炒的方法,加热时间不超过5分钟。这样可以防止维生素和可溶性营养成分的流失。急火速炒,锅内温度高,可使蔬菜组织内的氧化酶迅速变性失活,防止维生素C因酶促氧化而损失。

肉类

误区:人们往往习惯把冻肉在高温下快速解冻。

结果:若将肉放在沸水中解冻,肉组织中的水分不能迅速被细胞吸收而流出,肉就不能恢复原来的质量。而且遇高温时,冻肉的表面还会结成硬膜,影响了肉内部温度的扩散,给细菌造成了繁殖的机会,肉易变质。

正确方法:

冻肉最好在常温下自然解冻。

主食

误区:制作主食时,很多人习惯放一些碱增加口感。

结果:碱会破坏主食中的B族维生素。

正确方法:

玉米(苞米)里的尼克酸(也是B族维生素)有63%~74%是不能被人利用的结合尼克酸。因此在煮玉米粒粥、玉米面糊、做窝头时,适量放碱是有好处的。但在煮大米粥等其他粥类食品时最好不放。

调料

误区:减少油、盐、糖的摄入,已经是人们众所周知的健康理念。

结果:有的人把调料当成洪水猛兽,几乎能不放就不放。

正确方法:

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些调料比如丁香、肉桂等有抗菌作用。同时,葱姜蒜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调味料。它们也有很强的抗氧化性,烹调时加一些葱姜蒜可以起到抗氧化的作用,有利于延缓并减少维C被破坏。而醋不但可以防止维生素遭到破坏,它还能增进钙、铁、磷等矿物成分的溶解。

如何合理使用微波炉?

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它并不直接产生致癌物。但如果食物加热温度过高,比如超过120℃,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反应可能产生丙烯酰胺类疑似致癌物,比如煎炸烤制的各种面食、饼干点心、薯条、薯片、咖啡豆等食品都会产生;超过200℃,则蛋白质可能产生杂环胺类致癌物,比如鱼肉煎炸烹调的时候;超过300℃,食物中的脂肪会大量产生苯并芘类致癌物,比如烤羊肉串、烤肉或肉类烹调不当发生焦糊的时候。

不适合的食物

有膜(如鸡蛋黄)或有外壳的食物不宜微波加热,容易爆出。

凡是脂肪含量高而水分含量低的食物,用微波炉加热时也要非常小心。比如说,奶酪、坚果、五花肉等,都属于高脂肪低水分食品。因为水分少,同样能量的微波加热后,温度就上升得特别快,很容易焦糊或炸开。此外,鱼干、肉干等水分含量太低,微波加热时非常容易焦糊,产生致癌物。所以这些食品用微波炉加热时要非常小心,严控时间,最好换成其他加热方式。

适合微波炉烹调的食物

高水分食品如粥、饭、面条、牛奶、蔬菜等

适合微波炉加热的容器

微波炉可以使用的容器包括陶瓷、玻璃和塑料三类。日常用的瓷制碗盘,以及用来煲汤的陶瓷锅,都可以用微波炉加热。至于塑料,一定要能够耐受温度100℃的无毒塑料才好,最好是专用的微波炉塑料餐具。外面买来的普通食品塑料袋不要放在微波炉中加热。餐馆中用来打包的塑料盒也要仔细看看,上面写着能够用于微波加热才能放进去,否则就不能。

冰箱≠保险箱

冷藏室

西瓜:冷藏7天

苹果:冷藏7~12天

柑橘:冷藏7天

梨:冷藏1~2天

西红柿:冷藏12天

圆白菜:冷藏7~14天

鲜蛋:冷藏30天

牛奶:冷藏5~6天

酸奶:冷藏7~10天

花生酱、芝麻酱:

开盖后冷藏90天

饮料、酒类:

开启后尽快喝完

(含气饮料勿放冷冻室)

冷冻室

速冻食品:

解冻后细菌易大量繁殖,

不适宜再放回冰箱

牛肉:

冷藏1~2天 冷冻90天

肉排:

冷藏2~3天 冷冻270天

鸡肉:

冷藏2~3天 冷冻360天

鱼类:

冷藏1~2天 冷冻90天

保健食品和食品 篇12

一、教学实践

1. 教学内容中强化食品加工新技术、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教学内容中积极探索增加和强调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自动化技术、远程网络控制管理技术、在线监测控制技术、现代生物安全控制检测技术、原料综合利用技术、新型节能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食品工厂技术人员信息化安全管理方法在现代食品工厂设计中的应用, 介绍GMP、HACCP、ISO9000食品安全控制在食品工厂设计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实践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管理模式的使用,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探索不同食品加工的新方法、新技术和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管理新模式。真正把现代新技术应用于现代化食品工厂设计之中, 减少和防止今后食品加工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为培养适应现代和未来新型食品企业设计人才从教学内容上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2. 教学过程中突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应用, 强化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观。

随着全球矿物能源的消耗殆尽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恶化, 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焦点, 这也要求在现代食品生产过程中要尽力采用新的技术手段, 不仅要生产出安全营养保健的食品, 同时又要减少原料、能量消耗, 减少和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走综合利用的道路,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6]。食品工厂生产过程中要体现这些要求, 首先要求食品工厂设计人员在食品工厂设计和规划之初就要具有这些思维理念和思想, 这样才能把这种思维意识贯穿到现代食品工厂设计过程中, 设计出适合现代和未来的新型食品企业。要培养有这种思维和意识的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给同学们贯穿这些思维理念和思想, 不断强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现代食品工厂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 强调自动化技术、远程网络控制技术、在线监测控制技术、现代生物安全控制检测技术对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作用, 原料综合利用、新型节能和环境保护技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及现代食品生产技术人员信息化综合管理对食品安全、企业效益、和企业社会影响力的作用。培养学生在未来食品工厂设计中主动探索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技术和人员管理新模式, 从整体上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良性发展。

3. 教材建设中贯穿新技术、食品安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思路。

为了培养出适合现代食品工厂设计的新型人才, 首先应该从教材建设做起。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材内容建设方面, 我们要把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自动化技术、远程网络控制管理技术、在线监测控制技术、现代生物安全控制检测技术、原料综合利用技术、新型节能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食品工厂人员信息化管理技术体现于教材之中, 结合现代食品加工企业建设视频教学, 使同学们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中知道那些技术属于新技术, 哪些设备属于新型设备, 哪些材料属于新材料, 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食品工厂建设中的作用, 介绍如何将自动化技术、远程网络控制管理技术、在线监测控制技术、现代生物安全控制检测技术、原料综合利用技术、新型节能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及人员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于食品工厂设计过程, 从而体现出食品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

4. 结合现代先进工厂设计实例分析体现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食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 带领学生参观各类现代化食品工厂, 在现场向同学们分析该工厂在设计建造中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及生产的自动化程度, 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向同学讲解和分析本企业网络化技术管理、污物处理、环境保护、原材料综合利用、节能措施、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及人员信息化管理先进经验, 同时让同学们和企业生产人员进行现场讨论, 探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及自动化生产、网络化技术管理、环境保护、节能措施、原料综合利用及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及人员信息化管理为企业生产和企业效益带来的利弊, 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探索企业生产过程的改进方法,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也为企业提供可借鉴的有价值建议,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良性生产, 从而建立了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技术交流。

5. 在教学课程设计中指导学生设计采用新技术, 提高

设计自动化程度和网络控制程度, 增强学生设计时的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设计中, 积极倡导学生在生产工艺设计过程中选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 将网络控制技术、在线检测技术应用于各生产工艺单元的控制和操作, 同时提倡生产过程的综合利用设计, 追求食品生产过程的原料利用率, 同时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生产过程的废物分析和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设计, 保护生产环境, 减少环境污染和污物排放, 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生产控制意识, 设计过程还要体现节能思想, 在能达到生产工艺要求前提下, 尽量采用能量消耗低的先进的单元操作设备, 以便在设计理论上减少生产过程的能量消耗, 达到可持续化生产工艺设计。

6. 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加客观理解现代食品新技术及食品安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食品工厂设计中的重要性, 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比较分析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探讨式教学法, 让同学们下意识地懂得食品新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及食品安全控制在现代食品生产工艺及工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一些国内外现代食品工厂生产过程视频展示, 使他们在设计中自觉地考虑利用新技术来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脱水果蔬生产工艺设计中, 通过比较分析冷冻升华干燥、真空干燥、热风干燥、流化床干燥、远红外线干燥、微波干燥、太阳能干燥等不同干燥方式的优缺点, 使学生意识到不同干燥方式对最终产品营养、保健成分及产品质量、品质的影响, 同时比较不同干燥方式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劳动强度、能量消耗、网络化控制管理及食品质量控制的难易程度, 引导学生在设计中针对不同的生产目的选用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能量消耗低、易于网络化技术管理的干燥方式, 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安全。在课程设计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设计内容,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关键工艺能够采用的所有技术和设备, 并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对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各自优缺点和自动化程度、网络信息化控制程度、能源消耗情况, 引导和启发学生采用某一新技术, 同时让同学们探讨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的废弃物及一些废弃物可综合利用情况, 并在设计中考虑废弃物的无公害处理方法, 让同学们分析废弃物处理在全厂平面布局中的位置和对生产环境的影响, 讨论使用这些技术在自动化、网络信息化、生产工艺参数控制、节能方面的优势,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食品工厂工艺设计的先进性、卫生性、节能性对食品企业今后生产过程的效益、质量控制、劳动强度、能源节约、技术人员管理等的影响, 让同学们通过实践设计认识到现代食品新技术及食品安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对现代食品企业建设的重要性。

二、讨论

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中, 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中始终贯穿现代食品新技术及食品安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对培养适应现代食品生产方式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仅提高了学生适应新形势食品企业发展的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今后对食品工厂的总体设计和工艺改进的新型思维方式, 对推进我国食品工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安全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帮柱, 岳田利, 袁亚宏, 高振鹏, 王云阳.《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陕西教育, 2010, (4) :52.

[2]陈良, 章超桦, 吴晓萍.《食品工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科技教育, 2009, (8) :157-158.

[3]金松, 陈旭庚, 李鑫, 申慧霞.食品工厂设计审查的主要问题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 2004, 12 (20) :1520.

[4]胡应华, 殷平芳, 赵利申.21世纪食品技术发展方向[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5 (21) :11-12.

[5]宋洪波, 肖贵平, 郑宝东, 安凤平.食品学科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 2009, 7 (7) :55-57.

上一篇:综合性广播新闻节目下一篇:现金流量财务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