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2024-10-16

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共16篇)

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篇1

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河北省黄骅市齐家务中学袁世桥邮编:061105

摘要:学生作文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常常是教师讲主题,讲教材,讲语言,讲技巧,总之,无所不讲,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写,也没有什么可写。我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我们重理论,轻实践的原因。我们总是让学生按照我们的理论去写作,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兴趣。我们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努力让学生使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词:写作想象习惯和兴趣

作文是人们展示自己的知识和体验、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形式之一,既是衡量一个人文化价值的手段,又是一种综合性的具有一定高度的的语言活动,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和思想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写作教学,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努力让写作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习惯。

一、经常进行遣词造句和片段练习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作文练习和他人的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就像学书法要从练习基本笔画开始一样,不应该一开始就要求学生一开始就写成篇的文章。写文章,不管写那类文章,遣词造句、组段这样的基本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它是一篇文章的基础,是作文训练、教学的一大难点。部分学生因为遣词造句、组段这样的基本能力的缺失以致写作词汇贫乏,语句不通,甚至有些同学连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也不过关。

现行语文课本每课之后都有读一读、写一写,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会读、会写并了解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积累,并学会自如运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只能达到基本要求,做到会读会写,粗略了解意义,但对一些词语,尤其是一些成语、四字短语,不能做到非常熟悉并熟练运用。针对这一情况,在作文教学之初,布置学生进行造句、连词成句的练习,课课坚持,并坚持批改,做到及时反馈,使训练更有针对性。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简短评点,把好句子或收藏起来,让学生传阅欣赏,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随着学生积累越来越丰富,我们可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把简单单句改为复句,注重表达技巧和写作知识的逐步渗透。当发现好的“造段”时,教师可以当堂阅读,并加以赞美和评析;也可通过电脑制成“佳句品味”、“范句欣赏”、“我改你评”、“榜上有名”为题的多媒体课件在班上播放;也可把优秀作品张贴到班级红榜或收录到班级语录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一来,片段练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既要重视模仿,更要在模仿中创新

在作文训练中,尤其是初始阶段,不应该让学生一味的绞尽脑汁的进行创作,而应该让学生重视模仿,课文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都是模仿的对象:质朴、细腻、隽永的《背影》表现出的浓浓的父子之情;在那美丽花瀑编织成的耐人寻味的生命之河《紫藤萝瀑布》中所展示的生生不息、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王路遥

《人生》中那自然、纯朴又充满爱的生命真谛,都给学生提供了作文甚至做人的优秀素材。

我们更要鼓励创新,让学生跳出旧模式,让他们的思维向四方发展,充满联想力和想象力。学生抓住了人物的特征,设置了合理的环境,铺排了生动又带有一丝幽默风趣的情节,彰显了正义,惩罚了丑恶,在创新中,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

三、放飞想象,培养创新

作文写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的前提,更是创新的动力。没有想象何谈创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改革作文命题形式,我们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他们的创造思维就会充分展现和发挥出来,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就能够创造出新的形象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对生活乃至生命有一更全新的体验,这样创新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阅读赏析、改写续写等形式,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想象,在他们的习作中,想象大胆、多彩、丰富的形式,个性鲜明的语言,使人耳目一新。如: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后,布置学生续写皇帝游行出丑回宫后的情景;学完《我的叔叔于勒》后,学生设想叔叔于勒发才回来父母的表现;学完《故乡》后,让学生想象若干年后宏儿与水生相见的情景,结果,学生写出了许多颇有新意的文章,让人感叹想象之花的魅力。同时,对同一事物,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从而获得新颖的感受和体验,如:教学中设计《假如地球失去重力》、《„„„的遐思》等命题,学生的新奇想象让你目不暇接,我们不得不佩服学生的神奇想象力和独到的创造力。

四、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教师每周可以安排一节作文生活课,给学生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谈生活中的各种发现,身边的小事,社会新闻,国内的变化,国外的动态,可根据不同的爱好分成不同的小组并由学生命名,如“平凡见真情”小组,“国内观察”小组,“国际瞭望”小组,“家乡新闻”小组等。凡是印象深刻,能拨动心弦的都可以,每组选拔优秀者。有一次生活课,我谈了身边的一件小事:班上有一个女生,很漂亮的女生。我们单独谈话时,我的视线不经意间落到了他的脚上,思绪顿住了,那是一双手工布鞋,浅紫色的,散发着朴素的光华。她告诉我,是妈妈做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敬佩。是的,敬佩。在这个物质浪费的年代,一个爱美的女孩,还能穿妈妈做的布鞋,放弃那些名牌,怎么不让人敬佩?这个孩子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的母亲有一个伟大的女儿。

听了这件小事,学生们低下了头,一片静默,显然,母女的真情、纯朴的美打动了他们。

生活是习作的源头,生活就是作文,学生有了生活积累,情感的体验,才有了习作的渴望,倾诉的激情。

五、展示自我,树立写作信心

建立“班级作文瞭望角”,学生的优秀作品可以随时拿出来展示,让同学们赏析、品评,当学生们谈到自己欣赏的同学们的作品时,就可以请同学们绘声绘色的谈自己的作品,欣赏这篇习作的学生就可以加入到评价赏析中,或读出文章喜欢的片段,或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受,或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项交流,这既是对习作着的肯定与激励,也可以提高阅读者的鉴赏水平,还可以促进同学们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样,作者、评阅者都获一些收获,写好作文的信心也会逐步增强。

在作文教学这一方美丽的天空中,等待我们的是翱翔和探索。只要我们都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春色满园”必将很快到来!

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篇2

写作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只会上课,不会写作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不会走太远的。教师要想实现自我现状的突破,逐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就必须学会写作、勤于写作。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工作中的一种常态。

首先,要学会思考、勤于思考。名师、大家也曾是我们普通教师中的一员。就起点而言,他们与我们普通老师是一样的,处于同一水平线;就日常工作而言,他们每天所做的工作与我们普通老师也是完全相同的——每天无外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等,并如此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可为什么最后的发展却有天壤之别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大多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总是疏于思考或是懒于思考,每天都是在简单地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名师、大家们,则是每天都在思考着并记录着,并在思考、记录的过程中及时总结、修正、提炼自己的教育智慧,让自己的每一天较之前一天都有所改变、有所进步。每天都思考着并记录着,是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教育专家的关键所在!

其次,要找准写作的切入点。教育写作是有别于其他写作的。对教师而言,写作的直接目的既不是搞文学创作,也不是记“流水账”,对原有教学行为简单再现,而是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反思。是要通过写的形式,从各种不同的有效的角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入的延伸探究和反思提炼,进而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此,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必须要找准写作的切入点,对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都进行深层次剖析:在此次教育教学中自己的哪些做法是好的,成功的?又有哪些做法是错误的?自己从中能吸取哪些教训?并及时把自己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这样长时间坚持下来,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己的一种整体的思想体系,进而真正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特级教师于漪,每堂课后都会认真记下自己的感悟和教学中的得与失。

最后,写作要超越功利,持之以恒。写作,是一个缓慢的自我升华的过程。它不像优质课、公开课那样立竿见影,一下子就让我们成名、成家。所以,教育写作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很难长年累月地坚持下去,而这恰恰就是我们很多教师在专业成长路上不能走远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戒除浮躁心理,不以外在的名利为目标,不为写作而写作,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坚持写教育日记或教育故事、教育反思。并在写作中不断探求、总结教育教学规律,积累创新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坚持写教后感和反思,22年从未间断,发表论文400余篇。正是由于他的这份坚持、日复一日的积累,才使他成为基础教育名家。

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篇3

关键词:写作;灵感;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64-01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感觉单纯的按照教材的框架体系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作文现在所缺的不是写作知识和技巧,而是对生活的感悟和自主写作的习惯。大多数教师注重详批细改而忽视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有效引领,所以感情虚假、无病呻吟、言之无物成了学生作文的通病。现在的语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情感实际,即便有些东西让他们接受了,那也是一种“虚假的情感”。 平日里,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情感的书面语言表达形式,是衡量一个文化价值的重要手段,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的语言活动,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交流思想的手段之一。在外面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让人感动的小事,学生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缺乏一种记录和消化的习惯。基于以上原因,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努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

一、在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

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是一个学生通过对自然客观认识、对生活真 实感悟之后内心情感的流露。如果一个学生缺乏对身边小事,对生活细节的体验和感悟,这一切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要 决写作的问题,单凭一两节作文课讲讲技巧、结构、选材、写法、语言等是远远不够的。基于这种观念,春天我带学生到河边,看春草吐绿,回来让学生记下生命的勃勃生机。秋天我们帮农民割稻子,品味成熟的喜悦和为之付出的艰辛与汗水。学生们有了生活就有了体 验,有了体验就有了非说不可的话,非抒不可的感,也就有了非写不可的文。

二、老师把心灵点亮

在这个信息滔滔,飞速发展的社会,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在作文时让心灵的摄像机对那些鲜花、嫩草、绿水、青山,以及真善美阳光的一面,少把焦点集中在假丑恶阴暗的一面。要让学生感觉到今天比昨天好,明天会比今天好。魏书生老师说:“作文教学的活水就是雕塑学生的心灵。”我常用的做法是每个学生的书包里都放一本伟人传记,每天都让他们和伟人为伴,每天都去研读伟人成功之路,并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每个学生的课桌上都放一个座右铭,每天都用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前进。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日久天长,潜移默化使中学生的心灯点亮,精神世界得到引领,积极、健康、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和永恒的作文主以确立,既教了作文,又教了做人。

三、积累成就美文

学生有时候写不出东西是因为他占有的素材少、语言贫乏,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多读多写多说。我把小学阶段必读书目和学生的伟人传记一起列了一个清单,制定了一个六年读书计划,列表上墙。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自己在表上打对勾,这样每个学生读了哪些书,还有哪些书没读完就一目 然。除此之外,我们班级还自己订阅了〈〈学习报〉〉、〈〈作文报〉〉、《红领巾》等杂志,这样就为学生定做了既有经典又有现代气息的阅读大餐,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不断提高。我们班的每个学生都记日记,无话则少三五十字,有话则多三五百宇,但是要坚持经常记下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摘抄优美的语言段落。久而久之,曰记就成了写作的智囊、语言的背包,作文的时候就可以探囊 取物。再有,我教的学生每天按照学号在黑板上写一则名言或成语,同时要举一则相关的事例通过课前演讲的方式加以诠释,要求其他同学做好记录和积累。

四、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成就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与生活紧密相连,写作是生活的一种需要,是一件乐事,作文必须回归生活。作文教学是一方美丽的天空,等待我们去遨翔、探索。只要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何愁不会“春色满园”呢?写作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没有写作的话,生活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写作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情感世界的自然流露,也是一个社会处在某个节点的风貌体现。写作不再是技巧的多少,而是重在对生活的沉淀体验。对生活理性认识的提升、对人性的洞悉、对社会的剖析都依赖于写作,我们能够通过写作理性、客观、全面认识社会。所以林清玄说:“你不一定要成为作家,但是你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想当作家,对事情要有见解和观点、好奇心和观察力。你要创造你的观点。如果大家的观点都一样,那大家派个代表来写文章就好了。”在语言转化成文字的过程中,内心会生出敬畏,思想会得到梳理,良心会得到拷问,价值会得到考量。所以我们也就容易在说话时也养成对自己良心负责的习惯,我们的语言就会更富有逻辑性,语言的价值就会更大。所以作家梁晓声说,知识不仅是知道,更是见识、观点。作为大学生,在知道的同时,更要勇于通过笔来传播自己的观点,对事物的形成独立的思考,提高理性思维能力。我们今后看很多问题也可以从自己独立的思考来看,不要用社会流行的标准。

五、结语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篇4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有改动)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2、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

3、读文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四是。(2分)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篇5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的是《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书香充满校园》。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95年起把4 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以此来推动阅读和写作。

热爱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历来就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类从幼稚走向成熟,中华由洪荒走向文明,无不伴随着优秀的书籍。正是通过一代代人开卷不止,孜孜以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以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得以薪火相传!民族因读书而兴旺,国家因读书而富强,人生因读书而美丽。

今天,读书,已经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意义,已经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发展是硬道理。要发展离不开创新,要创新离不开学习,要学习离不开读书。尤其是进入新世纪,更需要我们学习更多的新知识,练就更多的新本领。因此,读书学习就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为此,我在这里向大家发出倡议,1走进伴你终生读书的学校——图书馆,借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开始阅读;2请不要将书籍卖做废纸,请捐出身边闲置的书籍给需要的人和图书馆,传递爱心,传承知识;

3每天,请关闭电视、网络一小时,在温馨安静的环境里共享阅读的乐趣;4从今天开始,确立一种信仰:“让终身学习、毕生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和风尚”。

同学们,读书吧!让浓浓的书香飘溢在我们的校园,让读书习惯伴随着我们,让我们捧起书本,与书为友,与经典为友,点燃读书的激情,让这种读书的好习惯熏陶我们每一个人,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才,为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而努力!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篇6

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让它滋润;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那么我们感恩什么呢?感恩父母,因为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感恩老师,因为老师是我们成长中的启明星;感恩伤害和帮助我们的人,因为是他们的伤害才可以让我们自省,因为他们的帮助可以让我们走得更稳更坚实,所以让感恩的行为伴随我们左右,让感恩成为我们做人的一种习惯吧!

我们应该感恩父母。我记得央视曾播过一篇感人的广告: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吃力的端着一盆水,天真的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就是这样的一部广告,时至今日,仍在热播。演员虽不是明星,但是它的感情动人心腑,不知感染了多少孩子人。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哪怕是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这就够了。

我们应该感恩老师。老师给我前进的动力,给我飞翔的翅膀;感恩老师,给我指明人生的方向;感恩老师,给我放眼世界的慧眼……老师就像是一支红烛,一点一点的融化我们心灵的冰川,走近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远离寂寞。我们的老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一支支粉笔是他们耕耘的犁头;三尺讲台是他们奉献的战场。他们的幸福,是桃李满天下,是学生唤他的一声“老师”。感恩老师,用优异的成绩,用可骄的成功,用你一点一滴的进步来告诉老师,“老师,我能行”。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篇7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我们一直习惯性地认真做事, 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将每一件简单的事都认真做好、做优秀, 那么, 优秀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个优秀的人是缘于习惯的优秀, 一个个优秀的习惯便成就了一个优秀的人。

优秀的习惯使我们向气质、风度、胸襟、学识俱佳的高素质人才靠近, 因此要走向成功获得幸福, 不仅要具备丰富而有用的知识, 更要养成优秀的习惯和优良的品行。优秀其实就是你做得比别人好一点, 比别人多一点爱心与责任, 比别人多一点耐心与细致, 比别人多一点付出与奉献。有时, 是一点点的差距, 就有泾渭分明、截然不同的结果。优秀就是一种坚持, 成功需要积淀, 需要经过量变才能到质变。坚持读书, 你的内涵和气质就与别人不同;坚持写作, 你就会笔力大进, 落笔成文;坚持钻研, 你的工作必然创意迭出, 成绩斐然。优秀就是创造性思考, 要保持积极思考的习惯, 保持思维的独立性与前瞻性。优秀是一种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如果你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工作、去学习、去生活, 想不优秀都难。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篇8

怎样才能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呢?请你按照下面的小建议试一试吧!

1.找一个固定的时间:每天都空出一小段时间来读书,这个时间最好能固定下来,雷打不动。如午餐后,或者晚睡前,抽出20分钟用来读书。

2.随身携带一本书:坐火车时,去餐馆吃饭时,旅行时,排队时,随身带一本书,会让等待的时间变得不那么漫长。

3.列一份读书清单:列一份清单,把你想读的、正在读的、已经读完的书都写在清单里,这样读书就变得有序而不盲目啦。

4.找个安静的地方:离开任何能诱惑你的事情(电脑、电视、游戏……),找一把舒适的椅子(不要躺到床上,除非你想睡觉),选一本好书,倚靠在椅子上,你的世界安静得仿佛只有书香。

5.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会促使你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收获。

6.去图书馆借书:“书非借不能读也”,这点你肯定有所体会。

7.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在家里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所有家庭成员一起读书,一起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一起享受美好的阅读时光。

8.分享你读过的书:读了一本书后,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起交流,一份乐趣会变成好多份乐趣,一个人的思考会启迪好几个人的智慧。

9.阅读有趣的、耐读的书:找那些能够吸引自己并让自己持续阅读的书,即使不是文学名著,它们也能让你充满阅读欲望——这也是阅读的一个重要意义。好书并不一定是“经典名著”,只要能让自己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能震撼内心世界的,就是一本好书。

10.坚持: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心理学研究显示,一种行为,只要坚持重复21天,就会转化成个人习惯。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篇9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古以来,读书的传统,便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史册中:国人信奉“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以“耕读传家”为高尚家风,以“学富五车”为不懈追求„„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知识在更新,倡导读书、加强学习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这更要求我们必须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热爱读书,善于学习,让读书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俗话说的好:“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读书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可见,读书已不仅仅摆脱平庸,增长智慧,陶冶情操的个人行为,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怎么才能让现在的孩子爱上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兴趣,一种习惯呢?

一. 先让孩子们知道读书的好处。下面我就给大家介

绍几点吧:

1. 读书可以让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

下事。

2. 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品。

3. 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有修养。

4. 读书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

地。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的。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办法享受的。所以,你现在不需要总结,随着年龄的成长,你会明白的,还是有时间多学习一下。

二. 要学会怎样读书。

从方法上来说,精读、略读、背读、抄读、批读,等等,要因书因人而定,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曾国藩曾指出:“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者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从目的上来说,要由休闲性读书为主转变为学以致用读书为主。针对小学生实际,一是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章;二是创设各种实践运用活动,引导学生把阅读收获化为自己的实际需要,从而使读书成为学生的日常必需与成长的精神食粮。

三. 营造读书气氛,让孩子们走进书的世界

我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过这样一句话:阅读的最大

理由是摆脱平庸,儿童时期所读的作品往往能影响一生人一生中对待阅读的态度。从小就爱阅读的孩子不会是平庸的人,因为阅读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提升了孩子们的品味。

为了激发大家读书兴趣,我们首先要从布置教室开始入手。图书角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图书角是首当其冲,所有的图书均有孩子们自行筹备,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会从家里捧来十多本优秀读物,让同学们羡慕不已,条件一般的学生也会尽力争取为班级献上一两本课外读物,再加上学校图书室的藏书定期可以借阅,有了这些丰富的资源,根本就不用担心学生没书可读了。有了图书角,好好利用起来才能真正为学生服务。我们班有一套比较人性化的班级图书管理与借阅制度,从图书登记到图书借阅、归还的时间安排、借阅方法等都有专门图书管理员进行运作,这样不仅服务了大家,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接着是让教室的墙壁会说话,班级的墙上定期贴一些有关读书方面的格言警句,随时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好好读书。如: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刘向的“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但丁的“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图书角、教室里的常见标语。然后充分发挥班级学习园地和黑板报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小报,读书笔记,制作的书

签作品等等,这不但美化了教室环境,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最后是诗歌声中迎老师,我一直坚持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诵读古诗、警句等,每天诵读的内容都是学生自己提供,早晨由语文课代表抄在专用的小黑板上,上课铃声一响,全班学生在课代表的组织带领下开始朗读、背诵,等待上课老师的到来,日积月累,学生真是受益匪浅。

四. 设法推荐好书,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1、大声朗读法。为孩子们大声读书是培养学生阅读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最便宜、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为孩子读书,能建立孩子的必备知识,引导他们迈上成功的阅读之路,朗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因此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就从给孩子大声朗读开始。精心挑选一些童书,如纽伯瑞儿童文学获奖作品,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古今中外名人传记等,大声读给孩子听,让所有嘈杂的东西都在故事的河流里沉淀,让孩子心甘情愿回到书籍的世界中来。

2、故事悬念法。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我声情并茂的娓娓叙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

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戛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3、谈读书感受法。平时我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4、介绍读物梗概法。我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比如我向学生推荐《夏洛的网》时这样说:“最近,老师读了一本好书,书中主要讲的是一头猪将要被宰杀时,被它的朋友——一只蜘蛛想尽各种办法救了下来。最后,蜘蛛却因为操劳过度而死去。这本书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曾经感动了一代代的孩子,我相信你们读了也一定会被感动的。”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篇10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翻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每一条建议谈到一个问题,这中间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用他富有艺术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能让每个读过此书的人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是为了孩子。多么实实在在的思想。他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力求生动、形象、有趣、反对“满堂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他认为,“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并用分数去鼓励他们,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取得成绩的快乐,并时刻认识到自己永远是最棒的。

教师如何能做到这点,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那就是——读书,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语言匮乏。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上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他让我记住:老天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跑在时间前面的就是最大财富的拥有者。

每天,当我们面对这群鲜活的生命,他们所散发出的青春气息时刻提醒我们要学习、要读书。因为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他人之长,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至于成为学生眼中的“老古董”。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紧紧跟上学生的成长特点,才能更好地跟学生沟通、交流,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让独特成为一种习惯 篇11

奥迪,作为大众旗下的高端品牌,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抢占豪华车市场份额。在TT、R8等传统高端车方面,奥迪正以出色的设计、精致的做工领先于竞争对手。

在入门级小车方面,作为没有制造小型车经验的豪华品牌,奥迪也给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A 1 。虽然没有像甲壳虫或者Mini那样的光辉历史可以追溯,也无法攀上复古这一潮流,但A1显然从一开始就切中了城市小车的核心——时尚、动感与品质。A1有着与其他奥迪产品相同的比例线条,展现了同级别中最强烈的动感。强硬而立体的腰线、与车身不同颜色的车顶以及转折锋利的C柱,都让A1具备了独特的辨识特征。虽然只有3.95米长,但宽度达到了1. 7 4米,高度只有1. 4 2米,同时四轮都尽可能靠近车身四角,这种设计加强了它的动态感。奥迪一向擅长将概念车上的元素直接移植到量产车上来,A1一样继承了这一传统,很多细节都来自2007的A1 project quattro概念车。比如具有奥迪家族特色的梯形进气口,但形状与其他A、Q、R系列车型还有不同,上面的两个角并非圆滑过渡,而是保留了锋利的切割线。X形的下保险杠显然也是设计中用来强调动感的元素,加上凶狠的下进气口,A1看起来进攻欲很强。

让书写成为一种习惯 篇12

为了让写字课落到实处, 首先要加强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要从思想上转变两个观念。一要转变“写字教学费时费力, 不是语文教学”的错误观念。《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对写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并将写字教学编入语文课本, 写字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工作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让写字教学远离语文课堂则是教师的失职, 由此可见写字教学的重要性。二要转变“重识记字形, 轻方法指导”, 改变“字只要写对就可以”的错误认识。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生字, 教师们大都想方设法让学生掌握笔顺, 认识结构, 识记字形, 学生掌握得很好, 但这代替不了写字, 包括书写练习都是识记字形的教学方法之一。写字必须让学生在田字格中一笔一画地写, 必须明确字的每一笔或每一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写字的要求:正确、端正、整洁, 并有一定的速度, “写对”只是对其中“正确”的基本要求, 这显然是不够的, 还应通过训练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写得整洁、美观, 才能达到写字教学的真正要求, 培养学生的写字素质, 让学生终身受用。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坐姿及握笔的好习惯

利用多媒体课件, 详细地给同学们讲解和演示握笔、运笔、姿势和坐姿要领, 然后把书写姿势编成简化的口诀:“写字时, 抬头挺胸脚放平, 眼离书本约一尺, 手离笔尖约一寸, 胸离桌子约一拳。”利用早读、写字课和语文课的时间, 来提醒纠正学生们的姿势。每次写字前先念口诀, 再练字, 真正做到“练字先练姿”。同时我们将写字姿势的挂图贴在教室最醒目的地方, 时时提醒学生注意。班中还设计了“写字明星”榜, 经常举行“看谁写得好, 看谁姿势正确, 看谁进步快”的写字比赛。“写字小明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不断激励着同学们积极上进, 逐步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学习写字, 应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 养成观察习惯。可以说, 不会观察字的人, 绝对写不出一手好字。例如, 这个“江”字, 看上去很简单, 左边“三点水”, 右边一个“工”字, 记住它, 写对它, 对学生来说易如反掌, 但要真正写好这个字却不是那么简单。单看左边的“三点”, 可是大不相同, 除了形状不同, 位置也不同, 中间一点明显往左边凸一点, 绝非是顺着上面依次排列下来的。只有观察仔细了, 才能真正写好这个字。要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思考, 掌握字的结构形态及写字方法。要提高写字能力, 在练字的时候就应该做到反复比较、反复推敲。如教学“邓”与“阵”两个字时, 学生反复比较两个字后, 得出都是左右结构, 都是左小右大, 而双耳旁在“邓”中偏大些, 在“阵”中偏小些。学生在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写字时就能胸有成竹。

3.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的好习惯

我们常见学生练字时是一种书写, 做作业时又是另一种书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作业多, 难以顾及书写质量;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实现知识的迁移, 没有形成自觉写字的习惯。为此, 教师要在写字课上, 对学生反复强调, 将练字融入日常的各科作业, 形成“提笔即是练字”的意识。要有“提笔即是练字时”这种意识, 就要让学生做到不管是什么场合, 不管什么时间, 只要提起笔来写字, 就要严格遵守正确的写字姿势, 先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 再一笔一画地书写。特别要抓住平时各科作业这一练写字的最好机会, 和各科老师互相配合, 共同督促学生的写字姿势, 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让知足成为一种习惯 篇13

有个鱼贩,住在岸边的别墅,每天早出晚归,回到家后,总是忙着算今天赚了多少、失了多少,整天愁眉苦脸。每天看着大海和天气,担心鱼价的涨跌,根本没有一时一刻的快乐。

鱼贩的老婆,听见年轻渔夫的歌声,羡慕年轻人,怎么这么开心。

鱼贩看见渔夫每天早上出去打鱼,唱着歌回家,自己却每天担忧,一点也不开心。

鱼贩非常困惑,心想,我拥有这么多鱼,可这么不快乐;他一条鱼都没捞着,怎么这么快乐。

鱼贩觉得要好好找出原因,找个方法让渔夫也不要太高兴。

鱼贩对老婆说,我有办法试试他,是不是老天真的厚待他。

趁渔夫在岸上唱歌,鱼贩偷偷在渔夫的小船上,放了一大块金子。

太阳落山,渔夫回到小船上,一眼看见这块金子,喜出望外,这是老天给的礼物吗?

渔夫手里掂着这块金子。这块金子,可以换掉这条补了又补的漏船,换一条大船,这样他每天都可以打上一船鱼,然后再买更大的船,雇几个渔夫,为他去打鱼。

船,越换越大,整个大海的鱼,都可以属于他了。他在岸上做最大的鱼贩,把鱼价垄断了,他就可以是岸上最富有的人了。

渔夫想了整整一夜,那一晚他忘了唱歌。鱼贩在外面一直观察,他明白了让渔夫不再唱歌的原因是什么。

从那夜起,渔夫就有了烦恼心,再也听不见他唱歌了。他卖了漏船,用那块金子,负上高额利息贷款,买了一条大船。扛了一大笔债务,每天活在压力下,他再也快乐不起来了。

鱼贩的老婆再也没听见渔夫的歌声。她从窗口看见渔夫下了船,面有忧色,心事重重。

她问老公:“你是怎么做到的,让他也像我们一样,不知快乐为何物。”

鱼贩说:“我只不过是让他拥有比他需要的更多而已,这样就引发了他的贪欲。贪多一点,就是贫,他就再也没有了快乐。”

很多年以后,渔夫也成了鱼贩,住在岸边的别墅,忙着算钱,整天愁眉苦脸。他每天看着大海和天气,担忧鱼价的涨跌。他有太多的.忧。内心没有一时一刻的安静,没有一时一刻的快乐。

一场龙卷风让几条渔船触礁,损失惨重。渔夫心情糟透了,一脸焦灼,到沙滩上踱步,碰到一个流浪汉在沙滩上唱着歌。

他想起了自己无忧的日子,问流浪汉:“你一无所有,怎么这么快乐呢?”

流浪汉说:“怎么会一无所有呢,我有沙滩,有阳光,有健康,衣食无忧。”

渔夫略有所悟,这个世上,只有知足,才能快乐。知足常乐,不是说说,而是每时每刻,内心真的知足。

他看着快乐的流浪汉,本来他也是这样知足常乐的人。他再也回不到从前,再也回不到他的本真。从那一块金子开始,他不再知足。

那一块金子,夺走了他的快乐。

而那块金子,又是什么呢,让人这样轻易而又彻彻底底,丢失了本真,丢失了快乐,丢失了内心的宁静。

从那以后,他在每条船上,都刻上“知足”二字。他知道,对抗压力,唯一的药,就是“知足”。

欲望,是永远也不能满足的。永远不知足,是一种流行病。我们仔细一看,身边没有知足的人,包括我们自己。

我们来到世上,每天忙忙碌碌,无非为了内心快乐。而我们沉迷于外相,一生都在向外找寻快乐。我们不停地抱怨,压力山大。这些压力,细细想来,不是别人给的,恰恰是自己给自己的。一生就这么过了,没有几个快乐的日子。

或许,每天醒来,让自己“知足”三分钟,真心地对自己说,“我们拥有的已经足够了,该是知足的时候了,”我们就会渐渐拥有最初本真的笑容。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篇14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更何况是人呢?李密在《陈情表》中用一句“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向晋武帝陈述了自我尽孝的心愿;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

当然,感恩并不仅仅是感恩父母和亲人,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人值得我们感恩。当你走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上时,你是否会想起辛勤劳作的环卫工人?当你舒舒服服地坐在公交车里时,你是否会想起忙忙碌碌的司机师傅?当你在餐厅里享受美味时,你是否会想起在后厨里汗流浃背的厨师和员工……他们在为社会默默地做着贡献,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贡献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感恩是人最朴实、最真诚的一种情感,我们应当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去感激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们,给他人一份温暖和欢乐。

那我们应当如何去感恩别人呢?其实很简单。比如你在食堂买饭时,对食堂的工作人员说一声多谢,一个温柔的微笑,就能够给别人带去欢乐和成就感。再比如,在大街上,有了垃圾就随手扔进垃圾桶里,这就是对环卫工人的一种感恩。这些都是很容易做到的小事,却能给别人带来欢乐,何乐而不为?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我们应当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可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对别人给自我的恩惠看成是理所当然,便容易忽略和忘记,有意无意地站在感恩的对立面。所以从此刻开始,别再吝啬自我的微笑,我们完全有必要对每一个值得感恩的人说声多谢,对这个社会做出我们该有的回报。

让积累成为一种习惯 篇15

——《荀子·劝学》

古有做学问者,做《劝学》一篇,旨在劝勉学子勤于学习,并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我把它理解为:积累。

有很多人问我,语文学习怎样才能有所突破,有什么特殊的诀窍,答案很简单,只有慢慢积累,在积累中学习,在学习中积累,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其实每次上课我就很想问学生一些问题,比如说你们对当今的政局政策、时事热点有什么看法,再比如说,你们对语文学习有什么看法,又或者,你们认识谁谁谁,莫言的《红高粱》读过没有?但是最终我都没有问出口,因为我知道这些答案的可能结果是什么,如今的教育缺少的是什么,是学生们对时事认知的匮乏,是缺少积累后语言学习的干燥和枯萎,就像一朵正在逐渐成长的花朵,如果缺少根部养分的供给和灌溉,那么就算它哪一天能够开花结果,它的花朵绽放的不尽然会很美丽,花期也可能会很短,把这个例子引用在语文的学习中来就是:语文的学习如果没有庞大的知识奠基,它也不可能走得很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事实根据的话是站不住脚跟的,言之无物的文章跟废铁没什么两样。为什么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及,然心向往之呢?孔子一生可谓坎坷,周礼不行,礼崩乐坏,周游列国,难抒其志,然而没有他对儒学的积累,他又怎么能著成《春秋》?仲尼厄而著春秋,每一次的游历其实都是他积累见识、充实自己的过程。司马少卿走五湖,访遍各地二十余载,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方能成一家之言。我们不需要做大学问,不需要著书立说,建立名德,那些名垂千古的人尚且积累数十年才能有所成就,我们又怎能不遵循常理抛弃古法就想一步成功呢?

然而,了解了积累的重要性,我们又该如何养成这个好习惯呢?有以下几个方法:

首先我们要组织学生多看课外书籍,大师所作佳作名篇拥有着巨大的财富,我们不能把看书当作一种硬性的要求,今年江苏高考文科加试要求考生阅读十本名著,那我们的老师就应试地让学生们把这十本书全部买到手,然后拼命阅读。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我很不提倡,语言的积累必须建立在自愿和欣赏的前提下,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摘抄,好的句子和语段完全可以将它读出来并且加以背诵,这样就能在大脑里形成印象,学以致用。课外阅读的积累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因为那么厚的一本书想让你形成乐趣就有一定的难度,更不用说将它读完,进行理解和分析,所以这一过程需要同学们的坚持。其次就是要在背诵古诗句的时候对这些诗句典故加以运用,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字的具体含义,成语和诗句都是文言文的活化石,有时候在做文言文翻译练习的时候完全依赖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积累,字词解释需要积累,翻译方法和注意点更需要积累。再次就是要养成勤练习的习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说积累就像要煮的米饭,那么,多加练习煮饭就是煮好饭的另一大秘诀。好的技能和方法需要练习,熟能生巧是良训,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还有,学生可以多在生活中进行积累,课堂上,平时生活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处处都能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知识散布在各处,如何精确地找到那些散落的“遗珠”,思考和观察必不可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勤思考,多联系,语文功力的上升水到渠成。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方能笃行之。

这里所说的积累是一种习惯,不能称之为捷径或者诀窍。习惯的养成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习惯一旦养成就能使我们受益颇深。姜为什么老的辣?新长的姜生长周期短,皮薄肉嫩,老姜经受时光沉淀,慢慢积累,皮厚肉坚,自然辣味十足。由物及人,同学们,是时候静静地坐下来,翻开你们的课外书、教材,拿上你们的笔记录下你们语文学习的一点一滴了。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篇16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建立“三级图书网”

为了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书的气息,能随时随地在书海中遨游,我们提倡建立“三级图书网”,即家庭图书架,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

家庭图书架:学生每天放学后和休息日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因此家庭的读书氛围也很重要。我们利用家长会建议爸爸妈妈们适当投资,购买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图书,并利用每晚30分钟陪孩子一起看书,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在亲情的气氛中感受到读书的快乐,逐渐地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我愿读”,从而达到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

班级图书角:班级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所以这个“家”里也要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班级图书角的建立为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阅读空间。现在的孩子有一定的好胜心,事事唯恐落后于人。我们要抓住孩子们的这一特点,鼓励孩子们将自己喜欢的书放到班级图书角中,“以一本换百本”,只要有空余,孩子们都会在班级图书管理员的指导下从图书角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再由图书记录员记录借阅的书目及时间,回到座位上细细品读。班级图书角中的书,既可以当天借当天还,也可以借3~5天,每周五由图书管理员对图书进行彻底清点。对损坏图书的行为进行警告,严重的损坏或将图书弄丢的要赔偿。这样,学生既懂得了爱护图书,又知道珍惜时间,用心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校图书馆:我们学校购进了大量的图书,建起了学生阅览室,学校进行统一安排,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让学生融入书的海洋中去: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利用中午时间进行阅读;中高年级的孩子在每周二、周四的大阅读课上轮流到阅览室中吸取“书的营养”。

2.每天“课堂两分钟”

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让孩子们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每天的这两分钟,孩子们将自己每晚读书半小时的读书收获讲给大家听,可谈体会,可复述,可背诵,可朗诵……这既锻炼了孩子们在大家面前敢于说话的勇气,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表现出色的孩子还可以得到一颗“读书小状元”或“朗读小明星”的激励章,这样保护了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吸引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读书的行列中来。

3.每月“阅读考级场”

为了使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一直处在高潮期,我们还特意安排了“阅读考级场”,由参加考级的孩子填报阅读级别,由教师和学生评委共同出十道题,检验孩子对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理解的程度,能答对六道以上者即过评委关,颁发“考级证书”。还可以由同学当场提问,共同探讨书中的有关问题。这种方式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考级场”上更是时时出现精彩的回答,常常爆发热烈的掌声。

4.学期“阅读大擂台”

这是我们为每个孩子提供的展示自己语文能力的大舞台。通过激励性评价中对语文八个方面各小能手的成绩记录,先评出单项小能手。对能获得五个以上小能手的学生进行综合考评,颁发“语文小博士”的荣誉证书。举办“阅读大擂台”就是为了检验学生阅读的能力。几份不同层次的试卷,给孩子们自主地选择空间,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的试卷档次,让每个孩子“跳一跳够得着”,享受到读书带来的快乐,激励孩子们去读更多更好的书。

二、灵活运用激励性评价

1.愿摘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此话虽有些“土”,却道出了“摘录”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提倡学生在读完文章之后,能回过头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得好,就把它暂时记在摘记本中,可以是词、句、段、篇,以备有时间进行巩固记忆,逐渐地转化成自己的积累储备。我们主要做法是定期进行“摘录”展评,开读书汇报会,分类别摘录比赛……

2.能背诵

阅读过程中记录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如果能把记录变成自己的知识储蓄就更好了。每一次的大阅读课最后的十分钟是学生兴致最高的时候,比一比谁背下的好词好段最多,再谈谈自己为什么要背这段话。对背得流利的学生授予一颗“积累章”,对体会谈得好的学生授予“口语小明星”章。如此一来,边读边记忆的习惯就在这一次次的小检验中逐渐养成了。

3.巧运用

能摘能记习惯的养成固然很重要,但是否会活学活用则是阅读的一个高层次。在对小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上,强调了“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要让知识变活,无论是在习作中,还是在口语交际课中以及日常交谈中,都可以运用到阅读课中记录的好词好句。如果用得恰到好处,还将得到“习作小先生”和“口语小明星”的称号。

4.会圈点

这是判断学生是否会读书的标准之一。我们提倡每个孩子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会用不同的符号表示自己的喜怒哀乐,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观点……

5.写体会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它的闪光处,也可能会引发读者的思考。因此除了在读的过程中动动笔,还要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每一本书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如果能坚持写读后感会使自己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我们不定期在各班开展读书交流会或利用校电视台的“畅游书海”栏目进行宣传交流,谈谈学生对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的理解,展开讨论,取百家之长,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6.善提问

提问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强弱。在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中,要边读边想,看看自己读懂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如果大家都读过这篇文章,就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能引发最大范围的讨论。对能提出这类问题的孩子授予“提问小行家”的称号,鼓励孩子们在读中思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落实课外阅读

1.时间落实

一是落实统一指导的时间,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列入课表,专时专用;二是落实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作业减少了,自由阅读的时间也就多了。

2.活动落实

开展一些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动。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速读赛、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好的读书笔记的展评等。

3.指导落实

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兴趣、提示方法。故事性强的作品,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阅读的方法多样化,可以指导理清情节,评论人物;可以提几个思考题,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指导欣赏语言、写法;可以指导做活页卡,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可以看录像,欣赏音像资料提供的内容,指导写观后感等等。对课外阅读指导,教师同样要精心准备。

4.检查落实

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上一篇:导游求职信范文下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