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2024-12-11

双语: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通用17篇)

双语: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篇1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湖北襄樊2010年)朱铁志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有改动)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2、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

3、读文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四是。(2分)

4、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双语: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篇2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我们一直习惯性地认真做事, 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将每一件简单的事都认真做好、做优秀, 那么, 优秀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个优秀的人是缘于习惯的优秀, 一个个优秀的习惯便成就了一个优秀的人。

优秀的习惯使我们向气质、风度、胸襟、学识俱佳的高素质人才靠近, 因此要走向成功获得幸福, 不仅要具备丰富而有用的知识, 更要养成优秀的习惯和优良的品行。优秀其实就是你做得比别人好一点, 比别人多一点爱心与责任, 比别人多一点耐心与细致, 比别人多一点付出与奉献。有时, 是一点点的差距, 就有泾渭分明、截然不同的结果。优秀就是一种坚持, 成功需要积淀, 需要经过量变才能到质变。坚持读书, 你的内涵和气质就与别人不同;坚持写作, 你就会笔力大进, 落笔成文;坚持钻研, 你的工作必然创意迭出, 成绩斐然。优秀就是创造性思考, 要保持积极思考的习惯, 保持思维的独立性与前瞻性。优秀是一种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如果你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工作、去学习、去生活, 想不优秀都难。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篇3

我们要努力在生活体验中养成优秀的习惯。优秀的习惯使我们向气质、风度、胸襟、学识俱佳的高素质人才靠近。因此,我们要走向成功获得幸福,不仅要具备丰富而有用的知识,更要养成优秀的习惯和优良的品行。

优秀其实就是你做得比别人好一点点。比别人多一点点爱心与责任,比别人多一点点耐心与细致,比别人多一点点付出与奉献。有时候,就是一点点的差距,就有泾渭分明、截然不同的结果。

优秀其实就是一种坚持。很多成功是需要积淀,需要经过量变而质变的。坚持读书,你的内涵和气质就与别人大不同;坚持写作,你就会笔力大进,落笔成文;坚持钻研,你的工作必然创意迭出,成绩斐然。

优秀其实就是创造性思考。保持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保持自身思维的独立性与前瞻性,让其闪烁思想的光芒。

优秀还是一种态度。而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你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工作去学习去生活,想不优秀都难。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实际上是好方法--思想的方法,做事的方法,做人的方法。“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即是在寻找一种成功的方法。

你的好习惯越多,你就越优秀,你离成功就越近。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吧 篇4

记得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

是最重要的东西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对方问:“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老学者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

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有多么重要啊。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后,你就会离成功不远了!

哪怕我们只是个普通人,更应该牢牢铭记,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语,并且努力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后天形成的一种天性。把“优秀是一种习惯”具体落实到日常工作中,首先应该养成以下三种习惯:

1、把微笑变成一种习惯。

微笑,是一种爱,孩子的成长,需要微笑,需要爱;微笑,是一束花,会使你的笑更加灿烂;微笑,是一座桥,连接了两颗心。在提倡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应更懂得爱的价值,在日常工作中,应用微笑托起明天的太阳。让我们每天对自己微笑一下,每天对周围的人,微笑一下,每天对学生,微笑一下,让我们在微笑中共同成长吧。

2、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

终身学习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

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常忙于应付工作、家务,忽略了学习,在新鲜事物面前,我们真的“落伍”了。在今天这样的学习化社会里,作为一个人,更要不断学习,不断

充电,把学习变成习惯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人。

3、把宽容变成一种习惯。

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忘却,忘却别人对你的指责和伤害。无论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都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一切,宽容其他人的个性与曲解,宽容孩子的顽皮与幼稚,宽容别人的高要求和误会。让我们在宽容中获得

快乐!

让我们努力养成以上三种好习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优秀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一生,优秀的习惯是一眼清泉,让口渴的人感到清爽和甘甜。优秀的人像帆船上的一叶帆,乘风远航。优秀的习惯就像春天的雨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作文 篇5

一个月前,老师说要抽空去宿舍检查我们的叠被子情况,让我们做好准备。我当时正在一股脑儿地写作业,只是附和了一声“恩”,便把这件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第二天,老师真的检查了宿舍。我心里“咯噔”一下,完了,我怎么忘了?这次我恐怕要与五十个优无缘了。

当老师老师站在奖台上,大声地朗读得优同学的名单时,我虽然知道我的被子叠得并不认真,但仍抱有一丝侥幸心理——下一个是我。直到老师把所有的名单念完,我也没有听到我的名字。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老师郑重地说:“小孩儿们,优秀是一种习惯,无须提醒,只靠自觉。”老师的话使我认识到:我的侥幸心理是不对的。优秀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侥幸获得偶然的成功。并没有谁逼迫你这么做的,而是一种自我的要求——自律。我要踏踏实实地挣到自己想要的优!

人们常说克己最难。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它不来自于提醒,不来自于监督,更不来自于强制。而是要靠自觉,要靠身体力行,要靠自己日复一日培养的优秀的生活态度。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篇6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乃至国与国都在竞争中求发展,唯优秀者得以胜出,成为“引领风骚”的人。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是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优秀”是一种习惯,而不是榜单上高高在上的名次。我认为优秀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一生,优秀的习惯是一眼清泉,让口渴的人感到清爽和甘甜。优秀的习惯就像春天的雨露,润物细无声。

首先,“优秀”是一种道德品质上的自我约束习惯。“先律己,后律人”。每一次选择,每一个决定,都应该问问自己:这样做是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应该的?时时刻刻拿自己当一个有道德,有素质,有责任的人来看,时时刻刻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道德水平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上去。

不仅如此,“优秀”也是一种关乎个人涵养的习惯。不遵守公共秩序,这不是优秀;出口成“脏”,这也不是优秀;不关心他人,不关心社会,这更不是优秀;甚至,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不熟悉自己国家的文化,不清楚自己国家的现状,这能叫做优秀吗?“涵养”,就是“内涵”与“修养”。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是一个有内涵,有修养的人。以上两点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

“优秀”还是一种“有能力”的体现。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对于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不仅要考虑应该怎样完成,还应该考虑怎样效率最高的完成。对于自己交往的人,不仅要考虑如何相处和睦,还要考虑如何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都要求一种能力。还记得那个“为什么我不能升职”的故事吗?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在一次去找一个卖西瓜的人的测试中暴露无疑。一个职员只是找到卖西瓜的人,而另一个却问出了价钱,质量等多种信息。这就是差距。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就要凡事比别人多想一步,一步决定“远度”。

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以最高的标准律己,以最好的程度做事,永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这才是“优秀”。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

在我们班的同学里面也有着许许多多的人力求完美,追求卓越,以下虽不能代表全部但也一定都是我亲眼看到的:

首先,我要说的是李振华同学,李振华同学每天十分刻苦,李振华同学并不是太过于喜欢张扬,但是他的成绩与勤奋却令我自叹不如。还有张逍遥同学,十分细心,上周五让同学互相批改的那张卷,我有好多微小错误都被张逍遥同学细心得挑了出来,而他也在这次月考中取得第一。还有我们的值周班长无一不是用尽全力在管,可有些同学还是不听,在这里我希望我们班级的同学更加配合班长的工作。还有所有课的科代表们也都是牺牲了很多时间为了我们同学的作业。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让预习成为一种习惯 篇7

可见, 预习的确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很有必要明确预习的重要性, 让学生端正预习的态度, 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加大检查力度, 使得课前预习深入人心, 落到实处,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明确作用, 端正学生预习的态度

在日常的学习中, 许多学生对预习的认识不够, 有的同学认为既然上课要讲, 到时候认真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还有的同学错误地认为, 预习就是浮光掠影地看一遍课文, 划划字词而已。针对这类普遍存在的现象, 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阐明预习的意义和作用, 让学生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从而端正预习的态度。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未来社会中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自学能力的人。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谓预习,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显然, 预习是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 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进行预习, 不仅阅读速度加快, 思维变得敏捷, 而且发现问题、分析综合和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提高。

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不经过预习的听课, 只能是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 分不清难点和重点, 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做课堂笔记, 就会盲目地抄教师的板书, 往往会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只有通过预习, 上课听讲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 才能快速地整合答案, 对于教师没有讲到的问题, 学生也可以大胆地向教师质疑, 在师生和生生对话交流中, 将会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的火花, 课堂才会更精彩, 学生的收获才会更多。只有学生有效地预习, 才能真正打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才能真正贯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新课改精神, 提高课堂效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指导方法, 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

学生明确了预习的重要意义, 端正了对待预习的态度之后, 教师还必须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 让学生明白预习什么, 怎样预习, 在日复一日的预习训练中, 切实提高学生预习文本的能力。

1.诵读

诵读专题导语。苏教版教材每个专题一般由导语和两三个板块组成, 导语对专题内容作扼要的介绍, 每一个板块再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专题的人文内涵, 同时提出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的具体要求。诵读专题导语, 宏观了解专题内容及要求, 有利于指导每篇课文的微观预习。

诵读文本。这是预习最为主要的内容, 让学生从声感出发, 因声求气, 循气得情, 整体感知文本。教师应指导学生不同文体文本的阅读要点:散文预习应该关注写了哪些景、人和事,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小说预习应该紧扣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环境三要素展开;议论文预习就要理清论点、论据和论证之间的关系;诗歌预习要结合意象, 发挥想象, 把握诗歌言志抒情的主题。

2.勾划

勾划字词。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 首先把读不准的字音、辨不清的字形、不理解的词语勾划出来, 借助工具书, 扫除字词障碍。字词是高考必考的内容, 应该踏踏实实地落实在日常学习中, 不能推到高三搞突击复习。

勾划疑难处。在文本阅读中, 对于一些难理解的或有疑问的句子、段落, 学生可以勾划出来, 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 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 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听课效果。

勾划关键或优美的句子, 并做简单的点评。这一步是预习较高层次的要求。如《荷塘月色》四至六段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描写十分生动优美, 学生预习时就可以将其划出来, 简单点评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准确的动词好在何处, 上课教师带领学生赏析时, 学生就会心领神会, 触类旁通, 理解得更为透彻深入。

3.查阅

预习时还应借助手头资料和网络, 查阅与文章有关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文章是在特定环境下人的情感抒发, 知人论世是解读文本的一把钥匙。如果不了解苏轼、柳宗元的生平遭遇, 就无法理解《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对痛苦的超越。如果不了解当时日本正准备大举侵华, “华北危急, 北平危急”的时代背景, 就无法深入理解老舍在《想北平》最后“好, 不再说了吧, 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啊!”所饱含的深情。

三、督促检查, 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预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预习也是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的, 但在高中阶段, 学生时间紧、作业多, 如果教师不加大检查力度, 预习不是被挤掉了, 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形成不了良好的习惯。

检查预习有多种渠道, 可以上课前巡视, 看看学生课文的勾划情况, 可以用投影的形式检查学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也可以用口头表述的形式, 让学生陈述与文本相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 还可以设计几个简单的问题, 检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最为行之有效的是让学生制定预习卡片, 在学生诵读、勾划和查阅的基础上, 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自行完成。它可包括作者及相关资料, 重点字词, 文章内容梳理以及提出的疑难问题等。教师通过检查预习卡片, 筛选、归纳、整合学生预习中的问题, 再把它融入课堂中去。只要教师坚守“没有预习不上课”的习惯, 督促检查学生预习不放松, 天长日久, 学生也就会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篇8

每个辅导员都希望自己所带的中队是优秀的,所教的队员是优秀的,但是,优秀可不是嘴上说说而已,有些辅导员面对调皮的孩子们常常是被“折磨”得精疲力竭,无所适从;有些辅导员则常常是绞尽脑汁,却收效甚微。我也是一名辅导员,同样面对着一帮淘气的小家伙,但是,我却希望我的工作是快乐的,希望我的队员也是快乐的,因为现在的老师们、辅导员们太辛苦了,现在的队员们也实在是太辛苦了……而我,究竟该怎么办呢?

一、建立有效的中队自我管理机制

想要快乐老师,快乐队员,最有效的莫过于组织队员进行自我管理,“解放”老师。首先我们要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了制度,队员的管理才能有“法”可依。

1.量化考核,科学管理。

我在中队里推行的“日通报月量化小组流动红旗制”,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做法是将中队分作7个小组,每天以100分为基准合格分,根据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日常行为规范等表现状况,依据《班级考核量表》,在基准分的基础之上进行加减,将每天的加减状况列成表格上墙张贴。每个月进行一次统计,个人成绩按百分制进行折合,给总分第一的小组颁发流动红旗,对表现突出的队员予以表彰奖励——月“学习标兵”,对于有进步的队员,评为月“进步奖”。每个学期这种举措既对队员有着制约、评价的作用,更具有激励的功能。

2.推行“值日小老师”、“值日班长”制。

在中队里推行“值日小老师”、“值日班长” 制。中队会成员及其职责不变,在此基础之上再设置“值日小老师”、“值日班长”。5个“值日小老师”已重点培养了一年,每天一人,相对固定,主要负责中队的日常管理,肩负起辅导员的职责;“值日班长”按学号轮流,每个人都要当。轮到谁,便从早到晚对中队里的各项工作全面负责。上传下达,记好中队各项本簿是其重点工作。实行“值日小老师”、“值日班长” 制,让学生体验当班干部的过程,这既是体验为队员服务的过程,也是体验教育队员的过程;既是提高工作能力的过程,也是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义务感的过程,更是自己受教育的过程。有了“值日班长”,中队会成员则主要是起监督保障作用,两者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有了“值日小老师”,即使辅导员不在,班级也能照常运行。

二、席卡虽小意义不凡

席卡,又叫台签、桌牌,放在相应席位的桌面上,表明出席单位或个人的称谓(姓名)。通常为塑料制成透明的矩形支架,中间可以夹上印有名称的卡片或纸条。开会时经常见到席卡,不过大多数席卡是给领导或者发言的人准备的。席卡,既是一个符号,也是一种象征——身份的象征。我可不是最先想到此方法的人,此乃“偷师”也,是从陈宇老师那儿学来的。一开始对于用席卡,我有很多顾虑,但和队员们、家长们商量过以后,在他们的鼓励与支持下,我最终下定决心把席卡引进中队里。可没想到这小小的席卡,在中队管理和中队的文化建设中竟发挥着奇妙的作用。它的妙处,在没有使用前,是我绝对没有想象到的。

为了买席卡,我有意布置孩子在国庆假期里自己挣钱购买,并用写话本记录下自己挣钱的经过及感想,没想到孩子们竟然都能完成任务,而且还能感受到挣钱的艰辛,看来,我的第一个目的达到了。

买了席卡,我用黄色的纸张打印出每一个队员的姓名及课程表,裁好后插入席卡。我把席卡拿进教室,同学们都很好奇也很新鲜,从没想到自己的名字会被规规矩矩地印在黄纸上、堂堂正正地摆在桌子上——这是领导才能享受的待遇呀!而现在,每一个队员都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席卡。老师们至今还常常戏称:“我的小领导们”,而此时的教室内总是一片欢笑声……

三、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经常在中队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写字小能手”、“学习标兵”、“优秀班干部”、“爱的约定”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了队员们的主人翁意识,推动了和谐中队的形成,更让队员们知道了自己的优秀,并让这种优秀不断强化、延续,从而达成“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最终目标。

四、改革的变化,让我惊喜连连。

有人说:“不变的老师,流水的队员。”走过了多年的教学生涯,我要说:“老师也要变,老师和队员一起成长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通过这次的辅导员培训,让我下定决心进行改革,边学习、边摸索、边调整。两个多月下来,我感受颇深:

1.简单却不平凡,队员们快乐了。“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其实教学、学习生活就是简单而平凡的,我只不过做得比别人更细一点、更实一点。多组织开展一些活动,为队员们搭建展示的平台,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与自由。因此我的队员们收获的是惊喜、是快乐、是值得珍藏的精彩瞬间。希望他们的小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是简单中透露出不平凡的。

2.实行中队自主管理后,辅导员老师感到轻松多了。过去,辅导员要“看、管、盯、压”,自己累得够呛,队员还不买账。而在新的管理模式下,队员们的主动性、责任心、义务感及创造性得以激发,中队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风,辅导员再也不用那么操心了。

3.全民皆“官”,官便不再是“官”。在队员们心目中,为中队做点儿事,并得到大家的认可,是一种荣耀,是获得自信心的源泉。“中队自主管理,老师从台前主导,转为幕后参谋,把天地让给了队员。我们每人都有相应的职位,每人都觉得自己在中队里很重要,觉得自己能行。大家责任感强了,参与中队事务的积极性提高了,有什么不好呢?”

4.同学们点点滴滴的变化令人欣喜。有的同学,以前总和老师、班干部做对,不服管,自己当上“干部”后,体验到了管理者的辛苦,变得自觉了,配合其他同学的工作了;有的同学,以前自私又蛮横,在同学中没有威信,现在变得有集体感了,会关心人了。

5.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公平公正性仍需督促。中队管理制度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在收到成效的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量化考核表》中的条款还需进一步完善,“值日小老师”和“值日班长”在执“法”时的公平、公正性仍需督促。看来,“革命刚刚开始,同志仍需努力呀”!

五、结束语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篇9

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在人大附中三年学习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向大家汇报一下。应该说,这三年,是自己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三年,也是自己进步最快的三年。回想起来,确实有不少感受和体会。

首先,我要说,能进入人大附中,成为人大附中的学生,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荣誉,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福气。三年前,当我在为进哪所中学犹豫不决的时候,是刘校长用她的诚意和气魄让我留在人大附中。现在,我庆幸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成长需要环境,人大附中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环境。这种环境,不仅表现为漂亮的校园,宽阔的运动场,明亮的教室,一流的设备,更表现为一种精神,一种气质。这种气质,第一,就是争取“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进取精神,就是“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的办学思想,就是“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的培养目标。大家别小看这些像口号似的东西,它能形成一种氛围。现在社会上有一句话,叫“眼界决定视野,视野决定作为”,长期在一种拼搏向上的氛围中,你就会变的有进取心,不俗气,有比较高的理想和志向,这种东西能让你一辈子受益。第二,就是校长和老师们的学识水平,爱心和敬业精神,这些,相信同学们在三年中会有最直接的体会的。同学们,现在带你们的这些老师,就是三年来呕心沥血培养我们的那些老师,在这里,我要代表我和我们年级的同学们,再次向老师们衷心地说一声:“谢谢!”第三,就是全面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机会。我觉得,三年来,学校不光为我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而且非常重视我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学校有各种社团和兴趣班,你可以参与其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还经常组织和参与一些辩论和论坛,这对锻炼应变、口才、机敏、雄辩是非常有好处的。此外,学校还有学代会,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学校的管理,对学校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些,对于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机会和途径。可以说,人大附中是沃土,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各种养分,迅速成长;人大附中是舞台,我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有这么两句话,叫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人大附中为我们提供了大海和蓝天,而怎么跃,怎么飞,还要看我们自己的。

所以,下面我就把自己三年来学习和进步的一些具体的体会和做法向大家汇报一下,供大家参考。

我要汇报的体会和做法,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优秀是一种习惯”。我听一位教育专家讲过:决定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天分或者说是智商,二是学习条件,三是习惯。他说,现在,人与人之间智力差异并不是特别大,人们的学习条件也相差不多,关键要有好的习惯。

习惯是什么?词典上讲,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可见,习惯是一种养成,是一种比较确定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初中三年,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阶段,更是我们进入青春期,独立的人格逐渐形成的阶段。这三年太重要了,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三年决定一生,都不过分。总结我这三年的体会,我想跟大家说,初中三年最要紧的,是养成好习惯,或者说,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

习惯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互相影响的,下面,我就我体会比较深的,跟大家交流一下。

先说学习的习惯。这是由一些小方面组成的:

第一要刻苦,要舍得花时间。每天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养成习惯。谁也不是天才,不可能不学就会。我们年级有一个同学,“非典”期间把初三数学练习册认真做了一遍,数学成绩一下子提高了许多。我们这些参加数学竞赛的同学,做过的习题不计其数。简单地讲,要取得好成绩,数理化是做题做出来的,英语是背单词背课文背出来的,语文是多读多写出来的。时间是“抓”出来的,每天一个小时,可以干很多事。20分钟可以背30个英语单词,20分钟可以读1—2篇好的散文,我给大家算个数字:每天背10个单词,加上复习不超过10分钟,三年下来就是一万多,考托福都有富裕。有些事情你觉得难,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坚持做,积累起来,效果绝对超过你的想象。

第二要讲究方法,要少走或者不走弯路。你再用力,花的时间再多,如果方法不对,尽走弯路,效果也不好,还会影响信心,打击自己的积极性。怎么才能不走弯路呢?首先起点要对,养成一件事从开始就把它做正确的习惯,不要稀里糊涂,不假思索地就开始,等发现错了再改,肯定浪费时间。其次标准要高,养成一下子把事情做到位的习惯。比如学数学,学了概念和公式不一定会做题,会做题了未必能讲明白,如果你按照能参加数学竞赛或者能讲明白的标准去学数学,那么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我的体会是,用高标准学习和用低标准学习所用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可结果却差很多。再次,注意力要集中,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上课要集中,做题要集中,读书要集中,注意力集中了,效率自然就出来了。还有就是要思考,养成动脑筋的习惯。要善于思考,善于挖掘,善于总结,要抓本质、找规律,善于联想和想象,举一反三,这不仅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而且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再说行为习惯。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实际是在学习“做人”。我给同学们提几个问题:在座的各位,说过谎话吗?讥笑讽刺过别人吗?骑车闯过红灯吗?排队加过“塞儿”吗?说过粗话吗?自己的书包是自己收拾吗?我想,不管怎样,成了人大附中的学生以后,第一要习惯于坦诚,讲实话,做实事,千万别撒谎,别作假,否则会影响你一辈子;第二要习惯于尊重人,要珍视别人的优点,宽容别人的缺点,学习别人的长处,理解别人的难处,赞美别人的成功,谅解别人的失误;第三要习惯于守规矩,法律法规要遵守,制度纪律要遵守,其它一些秩序和规矩也要遵守;第四要习惯于讲究礼仪,要注意自己的站姿、坐姿、走姿,衣着要整洁,与人交谈要注视对方,语言要文明得体,等等;第五要习惯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六要习惯于团结协作。当然,还有一些,比如:要敢于克服困难,知难而进,乐于接受挑战;要坚强沉着,处惊不乱,不怕挫折,百折不挠;要乐观豁达,心胸开阔,精神振奋。也许有的同学认为我说的这些标准高了一些,其实这三年来,我和我们许多同学都在努力这样做。因为,现代社会对人要求的标准就是这样。

如果你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就可以说,你在人大附中的初中三年没有白过。

怎么才能养成好的习惯呢?首先要有目标。人活着总得有个方向。咱们刘校长有句名言,叫“人生为一大事来。”我们要好好体会这句话。把比较大的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再制定出步骤,确定实施方法,这就是计划。坚持计划的实施,绝不半途而废,这就是一个大的习惯,是意志品质方面的习惯。其实小的方面的习惯的养成也是同样的道理。我讲一些具体的体会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是抵御诱惑。例如说玩,特别是电脑游戏。什么rpg、fifa、星际、cs,我也接触过,好玩,爽!可它真耽误事。你要被它抓住了,陷在里面了,一时“爽”了,一辈子可能就不“爽”了。还有一种东西叫“万智牌”,千万别迷上它。我们可以玩,学习效率越高,玩的时间就越多。可一定要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东西,而且一定要能管住自己。人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有些事是他该干的,有些事是他想干的。要命的是,该干的往往不想干,想干的又往往不该干。怎么办?只能管住自己,想办法把想干的纳入该干的范围,把该干的有兴趣地干好。能比较自觉地这样做了,就是成熟了。现在,我和我的一些同学已经能够在学习的成功中享受巨大的快乐,那是任何游戏都不能相比的。

第二是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一个人的习惯好不好,素质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要明辨是非,随时提醒自己。比如,注意自己的站相、坐相、走相、吃相,注意每一次作业或考试书写的工整,注意待人接物的礼仪,等等。一开始可能有点“累”,但用不了多久,你就习惯了,而且让你一辈子受益。

第三是开好头不开坏头。习惯是通过过程养成的,而过程都有开头。只要是想好了准备做的事,就要果断地开头,不要拖,不要等。比如:我打算背单词了,好!开始背。我打算写日记了,好!开始写。一段时间以后,你觉得它已经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了,甚至没有什么觉得不觉得,到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去做了,好习惯就养成了。相反,坏事千万别开头。因为开了头就会对自己放纵了。比如像说粗话、迟到、抄作业等等,有第一次就很容易有第二次。如果不开这个坏头,你就永远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第四是咬牙坚持。开了好头就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要咬牙坚持,千万不能松劲。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写日记,到现在一天都没有间断过。3000多天,有累得实在不想动的时候,有病得起不来床的时候,怎么办?咬牙顶住。把日记本放在枕头上,写一句也要写。事后,你甚至会被自己的精神所感动,进而特别珍惜自己的成果,越来越不忍心放弃,于是就成了好的习惯。

第五是创造好环境。可以几个人约定,也可以班级倡议,大家互相督促,把某些好的东西坚持下来,杜绝和克服那些坏的东西。这样做很有好处,不仅有利于养成好习惯,而且,好朋友有了,好的集体风气有了。

第六是不找借口。人最容易原谅自己,事情没做好,想办法找一些原因,让自己心安理得,这是一种坏习惯。它会让你软弱,会让你偷懒,会让你逃避,结果你丧失了勇气;它会让你不去反思,不去分析原因,不去总结经验,结果你丧失了智慧;从找借口到编借口,你就会撒谎,结果你丧失了诚信。太糟糕了吧?据说美国西典军校有一条规矩,就是不许找借口,这对于养成好习惯非常有帮助。另外还有一种借口,如,我们是孩子,我们有自己的天性,我们要放飞心情,我们要快乐人生,等等。对不对呢?我们扪心自问,如果不是以此来逃避学习,逃避一些该做的事,达到贪玩的目的,那是对的。如果搀杂了一些其它的东西,它就不一定对了。

第七是要利用一切机会来锻炼自己,习惯于为他人服务。建议大家有机会的话要乐于担任一些社会工作,如:班干部,课代表等等。它不仅不耽误学习,反而是锻炼自己责任意识、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工作能力的好机会。这些东西形成了,也是一种好习惯。

怎么才能比较好地度过初中三年,我送给大家三个静(净、境)字和十个“心”字。

第一个是安静的“静”,不要浮躁。学习的压力、同学之间的竞争、贪玩、争强好胜,都会让我们很浮躁。所以,一定想办法让自己静下来,学问、能力、好的意志品质都是在静中吸取和沉淀下来的。

第二个是干净的“净”,心里要干净。青春期躁动、贪欲、攀比以及外界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会污染我们心灵的环境,所以,要设“放火墙”,要不时地杀一杀“病毒”,让我们的“cpu” 、“内存”和“硬盘”正常工作。特别是现在,社会上庸俗丑陋的东西比较多,我们要要明辨是非,尽量远离庸俗,更不要把庸俗当时尚,把丑陋当前卫。

第三个是境界的“境”,要心胸开阔,要博大、宽容、深刻、高雅,建议大家读一些名家的东西,读一些清纯的东西,读一些有哲思的东西,点亮自己的心灯。

十个“心”字是指,学习上要虚心和专心,对他人要有爱心和诚心,做大事要有决心和恒心,遇到困难要有信心和耐心,处理问题要留心和细心。

总之,初中三年,人大附中确实给了我很多东西。正像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所说,能来人大附中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幸运。最后,我想用一句我刚进入人大附中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话来与同学们共勉,这句话是:今天我们以人大附中为骄傲,明天要让母校以我们为骄傲!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稿 篇10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好习惯是树立理想,别人松懈的时候自己不能松;好习惯是勇于承受,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好习惯是坚持不懈,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事情自己不能躲。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时,机会自然会青睐于这样有准备的人。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继承和发扬优良的礼仪之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生活中,我们仰慕优秀的人,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又似乎感觉优秀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同学们,其实,优秀离我们并不遥远,因为优秀就体现在你我的一言一行之中,体现在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之中。要想成功,必须从小事做起,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做起。

那怎样培养自己的好习惯呢?首先需要检查一下自己,反省一下自身的毛病。例如,你是否留意到我们的校园里、楼梯上、课桌下的垃圾?这种现象是多么的不和谐,这里面有你的责任吗?你是否留意过周围同学的`言语?那自以为很酷的脏字是不是很刺耳?这里面有你的声音吗?你对老师、长辈礼貌吗?对同学友善吗?你今天按时交作业了吗?你今天读书了吗?.....千万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寻常小事,因为正是这些寻常的小事才体现出你的个人素质。当然,如果以上种种你都做得很好,你还有责任用自己的优秀行为去感染周围的人。比如,出入教室时,轻轻地带上门;楼道内轻声慢步;同学间友好相处,宽容大度;上下楼梯靠右行;动动手,弯弯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校园环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都变得越来越优秀。

在本周,学校将开始评选20xx-20xx学年度区校级优秀班集体、优秀个人和优秀学生干部,这些同学应当是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乐于助人习惯的优秀同学代表。当然,这也是我们身边最平凡的人。当你对学习产生厌烦,想放弃时,他们正如饥似渴争分夺秒地奋斗着;当你觉得值日繁琐,苦累时,他们却默默无声、有条不紊地为班级服务着;当你沉浸在学校各项活动给你们带来的快乐中时,他们戴着工作牌和绶带,热心服务于校园的各个角落;他们做的就是这些平平淡淡的事,但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坚持,使他们变得优秀,走向了成功。也正是因为有了许多这样的人,才使这种优秀风尚汇聚成了一股力量,为我们附小增光添彩!

亲爱的同学们,播种行为,收获习惯。向往崇高,崇尚美德,是我们的愿望;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是我们的职责。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做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篇11

“花钱买隐患”是祁东矿去年推出的安全监管新机制。他们将生产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先期界定,准确定价,安监员将发现的安全隐患出售给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在付出相应的代价后限期整改。多劳多得,安监员天天在炼“火眼金睛”,做到检查时不留一处空白,不放过一个死角。实施这项措施后,祁东矿各类违章现象与工伤事故逐月降低,截至2月15日,这座瓦斯突出矿井已连续安全生产1056天。“工程竣工验收后,施工单位再也不管不问的现象,在任楼矿行不通了。”在皖北煤电集团任楼矿,矿长谢绍颖介绍,该矿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对各类井巷工程、所有修护巷道及机电设备等指定责任主体,建立责任人档案,让工程质量责任档案与责任人相伴终生。无论何时出现工程质量事故,不管当时项目负责人调到哪里工作,都追究相应 的责任。

“矿长当教员,井下成课堂”,则是皖北煤电集团孟庄矿传出的新鲜事。2月10日早班,风井南翼运输巷矿灯闪烁、人头攒动,该矿精细化管理现场培训在这里进行,培训的是几名生产副矿长。在讲授光面爆破时,矿长们先是画线点眼,再到确定打眼角度、控制装药量,边讲边示范。“感觉与平时就是不一样。”矿工们感触很深。这样的现场培训,在孟庄矿经常举办,为全矿安全生产提 供了有力的保障。

“细节决定成败”,皖北煤电集团董事长葛家德说:“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矿山安全管理的新模式,那就是精细化管理——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矿”。去年, 皖北煤电集团以打造“平安皖北、效率皖北”为目标,加大安全投入,着力推进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安全信息闭合管理和安全事故的系统追查,向管理精细化要安全、要效率,矿区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动态达标”是皖北煤电集团的一个创新。他们制定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检查实施办法》,把动态达标检查在季度质量标准化评比中所占的比重由原来的40%提高到60%,同时将检查内容上实现了由“套餐”到“点菜”的转变。所谓“套餐”,是指过去检查由矿上确定检查哪个头,哪个面,检查组就去哪个地方“点菜”是指检查组根据检查计划,自主确定要被检查的头和面。“点菜 ”式检查真实地反映了井下头面的安全质量情况,为及时消除隐患打下了基础。

“闭合管理”是皖北煤电集团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治理瓦斯,该集团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在所有8对高瓦斯矿井建立瓦斯监测系统,去年8月,又引进安装“瓦斯浓度超限手机短信群发系统”,对煤矿瓦斯监测系统实时采集的瓦斯浓度数据进行过滤,当瓦斯浓度超过0.8%以上时,就根据出现的具体数值和程序设定的级别要求,向相应的责任人发送报警信息。同时,他们还推行安全隐患整改“一事一册五定表”制度,使安全信息件件有回音,安全隐患条条有落实。据了解,去年皖北煤电集团累计投入2亿元资金对矿区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有效治理。

为挖出事故背后的根本原因,皖北煤电实施了系统追查,对矿区发生的各类典型事故进行系统分析,从设计、技术管理、现场管理、安全监督、个人行为;心理因素上等诸多方面查找事故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让“写”成为一种习惯 篇12

所以, 语文教师应该多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上下工夫, 在阅读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随文小练笔, 使文本成为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由此, 既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又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还能加深对文本语言的感悟, 较快地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从而使其逐步养成写作的习惯。

一、练在入情入境时

在阅读教学中, 因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披文入情”, 和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感悟、情感的洗涤, 在入情入境的深刻体验中, 学生的心潮涌动了, 文思打开了, 倾诉的欲望就会油然而生。如王崧舟老师的《枫桥夜泊》一课, 诗意盎然, 孩子们在王老师诗一般的语言引领下, 沉醉于枫桥侧畔那愁绪浓浓的夜色中, 沉醉于寒山钟声那余音袅袅的音韵里。此时, 王老师出示小练笔: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呀张继……孩子们文思泉涌, 纷纷写出了此时的感触:“张继呀张继, 不要伤心, 不要难过, 漫漫长夜我来陪伴, 你的愁, 你的苦, 我替你分担……”“张继呀张继,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当你烦恼、忧愁时, 要学会调节心情啊……”学生不仅感受到“愁眠”的意境, 更体会到“钟声”的温暖, 从而自然而然地把理解和感受融会贯通, 将阅读和写作融为一体。

二、练在体会中心时

文本往往呈现着或隐藏着教学价值, 因此, 语文教师的视野要深入地解读文本, 从文本中挖掘出隐藏着的线索。然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 假设情节的延伸、发展, 可以让学生有感而发, 动心动情地写出“眼中景, 心中情”。如屠素凤老师的《宽容》一课, 屠老师朴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 引领着孩子们围绕“宽容”, 逐步走进宽容。屠老师巧妙地抓住文本的隐形线索——护士的心情和神态的变化, 引导孩子尝试发现护士的变化, 并寻找变化背后的原因, 因为是新手, 所以“紧张”, 因为妻子的不满和指责而“慌乱”, 因为两次扎针都不见回血而“放下针具”, 因为“我”的宽容而找回自信, 因为“我”的安慰而“扎针成功”, 于是迈着轻盈的脚步离开病房。孩子在“我”的身上读懂了宽容的价值, 于是屠老师再出示小练笔:

今天, 我第一次独立给病人打点滴, ……

我收拾好东西, 推着小车, 迈着轻盈的脚步离开了病房时, 我心潮起伏……

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不管写什么, 只要心是真诚的。孩子们纷纷写道:“宽容可带来益处, 信心微笑感激……”“我真感激病人, 正是他给我宽容, 使我的第一次获得了成功。我永远难忘。”“这位病人真了解我, 如果都这样宽容, 世界会更美好。”“我紧张了两次没有成功, 而病人鼓励我, 使我以后扎针获得成功, 所以我记住了宽容。”“病人没有生气, 还鼓励、帮助我, 真诚地感谢他。”……孩子们美好的情感跃然纸上, 情感得到升华, 语言表达得到锻炼, 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

三、练在领悟写法时

语文教材引入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名家名篇, 很多作品中都留有空白, 或含蓄, 或简练, 为孩子提供了驰骋想象的无限空间, 让他们依据潜伏信息去想象创造, 达到意境深远、妙趣横生的艺术境界。因此, 语文教师就要善于找准文本中的“空白”, 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 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 把隐性的因素显性地展示出来。

如课文《刷子李》语言朴素, 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 并且幽默传神, 极富表现力, 无论是人物语言, 还是叙述语言, 均情趣盎然, 简洁传神。虞大明老师的《刷子李》, 凭着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 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使孩子们在笑声中感受着刷子李的“奇”。特别是故事一波三折写法的教学, 更是令人叫绝。虞老师不仅出示了一幅曲线图, 形象地表现了曹小三的心理活动, 同时还让孩子们走进文本, 有选择地写一写曹小三的心理活动。

请选择一题, 用几句话写出小三的心理活动:

(1) 当小三在师傅的黑衣上找不到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时, 心想:

(2) 当小三在师傅裤子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 心想:

(3) 当小三明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 心想:

此时, 学生的思维随之灵动:“师傅就是师傅, 果然名不虚传, 在这黑衣上真就找不出一个小粉点来……”“你瞧, 你瞧, 这是什么?这不是白点吗?还有黄豆这么大, 看来, 今天师傅可要丢丑了……”“哎呀, 马失前蹄呀, 今天的师傅怎么了……”“呀, 这原来是个小洞呀, 师傅的美名当之无愧呀!师傅, 我真是太佩服你了……”“你看, 这个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呀, 真是虚惊一场, 我这个师傅没找错……”对文本的想象补白, 使学生领悟了写法, 对文本的体会更深切了。同时, 对学生语言的灵活运用和调控语言的能力也进行了培养、锻炼。

双语: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篇13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这天气是越来越冷了,早晨的被窝就像一个大大的怀抱,抱着我们好温暖、好舒服,实在不想离开这个大大的怀抱。突然间,觉得这世间最勇敢的事,莫过于早晨的起床一事。每每这个时候,我总是喜欢一鼓作气,一跃而起。当自己一跃而起的时候,寒冷已经不再身上了。不管怎样,我还是要早早到校,让早到校成为一种习惯。

本周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因为本周有个广播操比赛,所以近段时间学生出操情况比起以往都要好。为什么有比赛,做操就好起来呢?当然,这是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就是想分析,大家都做了些什么,才会让学生们认真做操的。我想,一方面体育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练习;另一方面班主任利用课间也进行了训练,更重要的是在学生们出操时,班主任开始关注到学生们的动作,以及他们做操时的态度。所以说,归根结底是班主任的注意力发生了改变。

我又想问大家,学校为什么要举办比赛呢?难道就是想分出一二三的等次吗?当然不是这样,我们是想通过比赛,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件事上来,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做操质量,来营造班级集体荣誉感,来强化学生整齐出入场的好习惯。

目标很明确,因此,我想对每一位老师说,不能比赛一结束,又打回原形。如果那样,我们的比赛就失去了它本来追求的目标。我们一定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明天(星期二)下午,陶山学区公办学校的全体教育干部,要集中到学校召开一次大会。我在群里发了这样一条短信:“学校经常有客人来,我们借此机会整理和打扫,最后养成习惯。不管客人来与不来,我们都要这样去要求学生,都要这样去要求我们自己。”对,我就是不希望大家是为了比赛,或者为了某次检查,而做出认真对待。因为我们要追求的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老师们,我们多有哪些优秀的做法呢?

一周一篇批注体会;一周一封回信;外出学习体会、交流汇报;让学生排好队去功能室;值日老师在食堂为学生打汤;从上周开始,郑洁老师每天早早来到学校,坐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晨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优秀的习惯。

除了这些好习惯外,我们还应该关注课堂,倾听学生的声音,多用积极性的评价鼓励孩子们积极发言;进入课堂,我们要和学生一起遵守规则,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关系,彼此互相信任。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篇14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一个人在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一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因此,教师应努力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我们学校为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随处可见的图书橱柜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有书看,各种激励、评比措施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而所举行的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更是将孩子的读书热情点燃起来,如读书月、读书节的设立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创建“书香”班级、争做书香少年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制作小小书签比赛丰富了学生的读书生活; 读书手抄报、作文比赛使学生的读书成果得到展示;读书交流会上让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图书漂流活动让图书资源得以共享;师生、亲子共读一本书让学生的见解得到了提升„„他们在活动中收获着、成长着„„

久而久之,读书已逐渐成为孩子的习惯,书香在孩子中间弥漫,他们在书海中畅游,品尝着读书带来的甘甜,感受着读书带来的蜕变。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篇15

一、激发情感,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读书感兴趣, 才能兴致勃勃地去学习, 去探索, 才能取得最佳效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 都十分贴近生活, 适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引导学生用心地发掘它。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大胆质疑, 大胆想象, 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不要死套, 可灵活掌握, 着重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选好书、讲故事等形式, 引导学生对周边的人或事进行观察, 联系生活实际, 感受不同人、不同事之间的联系, 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加强阅读材料的感染力, 唤起再造想象从而更好地引发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由于学生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因素差异,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件事物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所以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 而应尊重他们的自我感受, 通过有目的的阅读、动笔式的阅读、广泛的阅读、创新的阅读、精读、略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习惯。

我常给学生提出两个阅读课文的要求:一是读熟, 二是读好。读熟课文最起码的要求即能用普通话读准字音, 不添字、不漏字、注意停顿、抑扬顿挫、节奏把握、读出情感。怎样才能读好呢?我的理解是引导学生反复地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之前, 教师应提出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当学生读熟后, 大凡其意蕴以能自悟, 无须教师苦口婆心地讲解。通过学生扎扎实实地读, 原原本本地读, 平心静气地读, 前后联系逐层深入地读, 引导学生在文中走个来回, 完成对语言的玩味, 赏析和内化, 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持之以恒, 形成习惯

小学生的意志, 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时期, 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要做到严格要求, 持之以恒。以正面诱导为主, 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对于给学生提出的某项阅读要求, 就要抓住不放, 不能时紧时松。通过耐心、细心地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空间, 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 潜移默化地引导, 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 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重视阅读效果, 注重正面引导, 给学生阅读的时间, 给学生阅读的内容, 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让他们去阅读, 去思考, 去感悟, 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篇16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成绩并不是很好,对于升学的热情不是很高,所以读书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一件事。即使是阅读,大多学生也抱着“必须有用才去读”的想法,而平日手中放不下来的书也多半是课本、习题集、作文选,或是被视为减压工具的动漫书、校园故事。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普遍存在着阅读的惰性,浅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时尚,功利性阅读也正在降低学生读书的品位。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任重而道远。

针对高中生读书时间少的不足,我采取了“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的方针。具体做法是:

一、培养兴趣,养成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而阅读兴趣来源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教师应适时地向学生推荐好的作品,并引导他们正确理解作品的精髓,引导他们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作品,从看似平常的事物当中发现一些不平常来,再加上适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实践中必须做到及时推荐、适时补充和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内外结合相互补充,既可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课文背景的了解,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出来。同时要结合课外活动,经常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阅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久而久之,学生爱读书、能读书的习惯及能力就会自然形成。

二、勤动笔墨,萃取精华

“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先生的这句话应包含以下两个含义:阅读时在文章中进行圈点;写读书笔记。阅读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提炼的过程,也是理解和消化的过程。在阅读时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圈画起来,通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或通过摘录加深理解。这些习惯的养成,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写读书笔记也是积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及写作素养的有效方法。

三、边读边思,悟其精髓

“学而不思则罔”,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质疑”能活跃思维、开阔思维。要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凡是文章所包含的内容和涉及的各方面知识、名词、术语有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都应当列入思考的范围。同时,要让学生独立阅读,鼓励他们勤动脑、多思考,带着问题去读书,并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四、注重练习,善于表达

单靠在课堂教学中去阅读,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难以保证的,阅读大部分要靠课外时间来完成。但是,课外阅读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宽松自由的环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毅力,需要学生有主动性、浓厚的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二是阅读时间也要靠学生自主掌握,换言之,需要学生自己去挤时间来阅读。同时,大量的家庭作业也是限制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瓶颈,因此,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来改善这种状况。

五、重新翻阅,温故知新

“温故而知新”是前人读书经验的积累。学生在阅读当中遇到新问题的时候,如果善于联系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读回头书”的好习惯,这对加深理解和丰富知识积淀十分有益。学生一旦有了丰富的文化积累,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六、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

很多学生不喜欢读书,但是很喜欢听故事,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故事加到课堂教学当中。比如,在讲到一篇文章,涉及到《三国演义》时,需要学生课下自己去阅读《 三国演义》,但又担心学生是否自觉,那么在课堂上的延伸环节中就可以先讲一段故事情节,待讲到精彩之处就来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进而让同学们自己回去阅读,这样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了,自然也就甘愿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了。

七、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之以“渔”,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的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读书也是一种创作,只有给学生阅读的空间、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才能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真正获得能力,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八、拓展阅读,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是肯定不会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推动课外阅读的步步深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人生在世,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应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而这往往是从读书开始的。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广阔海洋,延展生命的有限疆域。“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使我们的精神不再贫乏,人生不再孤独,让我们通过读书成为有信念、达情理、知荣辱的人。

最后我想说,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这就是我们所期盼的。

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篇17

“安居乐业”是国人的共同愿望和目标,“安”字为首,是因为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和谐发展的稳定局面,这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安全工作是公司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生产是它的生命线。加强员工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坚决杜绝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违反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实现生产安全。从实际情况来看,今年温州地区企业出现的多起火灾事故,95%以上事故都是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安全意识薄弱、与人的文化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员工因为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作环境造成了思想认识、心理状态的不一样,所以对安全的重视程度的也不一致,个别员工却对制度熟视无睹,违章作业现象屡屡发生。其实我们身边的带电操作、波峰焊高温操作、化学品存放等等……每天都充斥着不安全因素。当下,强化安全文化建设,提高管理干部和职工的安全素质是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通过安全文化的各种培训、实际演练,个人通俗理解为安全文化就是让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公司安全有益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预防保护的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大家头脑里一种牢固的惯性思维,而这种惯性思维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我们的行为,真正使安全不再体现在标语口号上,而成为一种工作思维方式,操作行为约束,道德意识规范。

安全文化的本质在于不断提升人的安全修养、安全素养,只有员工的共同认知,共同参与,共同行动,才能抓好每一个细节,落实每一项制度,有效预防安全隐患事故发生。长期的安全教育潜移默化的对员工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影响,员工在思想上、意识上、行为上都发生着积极向上的改变,这些改变也为公司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支持推动的作用。着力培育“安全第一”的安全价值观,突出加强安全理念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旨在使“安全在心中、平安每一天”的安全理念入脑入心,促进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形成“人人要安全,人人会安全”良好环境,从而保障公司和员工的利益。

上一篇:七夕花店营销方案下一篇:梅花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