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中视唱练耳基础训练的实践策略

2024-10-25

音乐欣赏教学中视唱练耳基础训练的实践策略(精选6篇)

音乐欣赏教学中视唱练耳基础训练的实践策略 篇1

音乐欣赏教学中视唱练耳基础训练的实践策略

内容摘要: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科的基础科目,对音乐特长生极其重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会用音乐的基本要素欣赏音乐,培养音乐审美结合实际音乐作品训练的视唱练耳教学方法,把视唱练耳基础扩展到音乐的每个细节,深入的对音乐作品进行听觉分析,注重训练学生的视唱练耳的基础。视唱练耳的训练除了对读谱能力、听辨能力、节奏感、音高感、音乐感受及音乐表现能力和听觉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还对音乐特长生的综合协调能力的培养有突出的作用。此外,视唱练耳也是声乐、器乐及各门理论课程的基础。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学生视唱练耳基础的训练,并进行有效的实践策略,是必要的。

关键词:视唱练耳 音乐特长生 音乐欣赏 教学方法 听觉分析 实践策略

音乐欣赏教学中视唱练耳基础训练的实践策略

在音乐院校的招生中,视唱练耳是任何专业的考生必考的课目之一。音乐特长生大都是抱着对音乐的喜爱与向往才来报名参加音乐学习的。在这之前,学生大多数都只是从喜欢听音乐,唱几首流行歌曲,弹奏一段简曲开始,相对一些从小就开始接触音乐学习的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的时间较晚也较少,而对于视唱练耳课程的了解更是一片空白了。视唱练耳教学是当今音乐教育领域的基础性内容,是中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视唱练耳这门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听觉力,更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体验音乐的美,为终身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任教的十几年里,一直从事着音乐特长生的教学培训工作,每次在给学生上课时,也总会出现一些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困扰着我,让我在一边执教的同时一边寻找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经过学习、思索及与同行的交流、探究后,我发现视唱练耳课在音乐特长生的训练教学中,普遍都存在着情况:1.音准模糊,2.节奏型模糊,3.节拍调号模糊4.识谱能力差等问题。针对以上特点和十几年的教学摸索,结合我校 学生的特点,在平时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如何训练学生视唱练耳的基础,针对不同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时间及学生作出不同的调整和实践策略。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会用音乐的基本要素的元素欣赏音乐,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结合实际音乐作品训练的视唱练耳教学方法,把视唱练耳基础扩展到音乐的每个细节,深入的对作品进行听觉分析。高山流水遇知音,诸葛亮身居空城,城楼饮酒抚琴的故事,故事颂扬了古人非凡的审美才能,真挚而纯洁的友情,深谋远虑的过人智慧。音乐给人带来了什么?在人音版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保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中,如何欣赏音乐,学生要从学习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去了解音乐的语言。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构成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这其中就包含了学生学习训练视唱练耳的基础内容,包含了视唱练习中的音准、节奏、速度、分句,练耳练习中的节拍,音位,节奏,调性很多方面。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不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同时训练学生的视唱练耳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如:在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中,比较《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及《长江之歌》的音乐主题,分析其相关形式要素上的特点,说说这些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艺术作用?学生在欣赏、积极聆听音乐作品的同时,也注重从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速度、音色,分析三个作品的特点及其发挥的艺术作用。

一、音乐欣赏拓展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单音、音阶、大小调式、调性的基础训练。

单音听觉是指:以la(标准音)为中心用旋律音程进行的一种训练形式,这是听觉训练最重要的一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不同的音乐作品的学习,结合七声自然音阶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单音听觉的练习训练。学生应先把C大调音阶唱准,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轻松和自然的声音来练习,注意连贯和用耳朵去感受音高的准确性。识谱练习中,并不一味地强调这个音符应该唱多高,那个音符应该唱多低,可以恰当地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由于音符的不同所用的手势也就不同,不同的手势再辅以不同的空间位置,可使学生产生对音符唱名及相对音高的联想,将学生觉得难捉摸的高音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视觉化、形象。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学着用手形的变化及手位的高低调节来学唱简单的音阶,教学时让学生在老师的琴声引导下边做手势边识谱,这样边唱边动学生们很感兴趣,于是对识谱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地减弱了,并且音准的准确性就大大的提高了。调性音乐中每个调子里最重要的便是主音,乐曲通常由主音或主和弦开始,结束时又将回到主音或主和弦。此种模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使音乐进行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在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拓展与探究学习中,唱一唱《嘎达梅林》,判断它是属于长调呢?还是属于短调?学生在体验和表现音乐作品时,训练学生学习音阶,唱简谱,单音,练音阶,唱出民族调式调性的特性。

二、音乐欣赏对音乐作品的学习,训练学生的和声音程和和旋的基础。

在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 和谐 和平》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中,学生除了学习克隆宗歌曲的特点,同时学习演唱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片段,在演唱歌曲时,用固定句型“啊,星星索”来作歌曲的伴唱,采用四声部固定音型合唱作为歌曲的伴唱。

在组织学生学习演唱歌曲过程中,训练和声音程和和旋。出现两个音高的多声形态,从纯一度、纯八度入手练习,三度、四度、五度基础训练,学生在体验和表现音乐作品时训练时注意不同音程的性质,掌握音响色彩和特征,还要同时听辨两个不同的音高。一个声部保持同音进行,另一个声部斜向进行。在教学音程的模唱与构唱时,要先进行各种音程的模唱。宽音程训练最好先采用搭桥练习。如纯五度1 5,先在心里唱1 2 3 4 5,或心想唱和弦1 3 5;小七度3 2,可以先唱和弦3 5 7 2,然后套出3 2的音准。这一阶段还可辅以一些简单的节奏训练,在一般节奏型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在节奏型上加上固定的音高,这样就成了旋律听辨。这时候学生头脑中就可以储存一些音汇了,要注意多培养学生视听的内心感觉。结合乐理在各个音级上构 唱三和弦与七和弦。在课堂中经常指定一个音要求学生向上或向下构成指定音程与和弦,进行和弦连接练习,即几个人合作,每人一个声部,进行和弦连接练习,可作I──IV──V──I 的大小调的和弦连接,分别在各个调性调式上用固定调练习。为了更深层次记忆音程与和弦,音程与和弦的性质听辨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学生才能牢固地掌握听辨音程、和弦的基础能力。

三、音乐欣赏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基础的节奏和旋律记忆。

音乐中的节奏来源于生活, 在生活过程中, 我们随处可以发现节奏美的存在。比如雨水的滴答声、小鸟的叫声、装修工人的敲打声等,都带有一定的节奏。因此,在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 培养出一双挖掘灵感的耳朵.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我节奏、感受节奏、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但利于学生音乐节要感的培养,也利于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养成。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时,还要尽量改变以往简单枯燥的基本技能训练, 应该将节奏训练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将机械性的节奏训练,转化为体验式的节奏感知训练, 这样不更可以愉悦孩子的心理,也可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作为一名音乐老师, 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入生活。可以利用生活和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节奏元素, 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及音乐感受力, 这样非常有助于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节奏和旋律的训练,在音乐欣教学活动中可交叉进行。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拓展与探究活动中,采用民族打击乐《鸭子拌嘴》。此乐曲取材于《西安鼓乐》,作者创造性地运用民族打击乐器滑击、扣击、点击、刮击等手法,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独特性能,通过音色、音量的对比变化以及自然节奏的模拟,奏出旋律,敲出情节,打出音乐形象,逼真地描绘了鸭子嬉戏的情景,活灵活现地勾画了鸭子的性格和神态。在进行节奏训练时,老师可以考虑将简单的节奏与复杂的节奏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口听觉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来说,简单的节奏能够让他们快速地融入到音乐意境当中,并能够更加高效地接收到音乐节奏所传进的思想情感而复杂的节奏,虽然听上去会比较难懂,但是这对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具有一定的激发作用。在面对复杂的节奏时, 更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样便会在不知不觉中训练出学生良好的节奏感。

旋律记忆模仿或听写是将单旋律的音高与节拍、节奏的综合。同视觉的表示法联系起来,变成清晰的听觉印象,以乐谱的形式将材料的各个部分用记谱法纪录下来。欣赏音乐教学中,学生在对音乐各种因素的理解能力和音乐的记忆力,通过熟悉的音乐作品,循序渐进,先易 后难,用简谱或五线谱纪写音乐的旋律,从一小节到多小节。将音组与节奏性从简单到复杂的自然顺序结合练习,很容易使学生理解和接受。

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视唱训练从易到难,贯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视唱时,一定要学会倾听,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音乐想象力。唱就要唱出曲子的音乐性,作为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来做音乐上的处理。养成正确读谱的习惯,学习用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唱谱。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不要看到谱例张嘴就唱,而是先看看调号、拍号,再看看有无难点,这样对视唱谱有一个总的结构概念,唱起来才不至于心慌,速度也会控制得恰到好处。培养学生视唱的基础,练得越多,学得越扎实,强调练习的数量,这需要它长期的积累和练习,使学生的音乐感觉越来越丰富,识谱的速度越来越快。

注意视唱的线条美,视唱时培养学生用手击拍或按指挥图式划拍。视唱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识谱能力、音准、节奏及音乐感受能力。视唱不同于舞台演唱,只要中弱声就可以了。在把握好音准、节奏的基础上,注意强弱,保持整体的完整性,用轻巧、柔美的声音把每个乐句唱清楚、唱连贯、唱流畅,以达到最好的视唱效果。所以唱是一种人类最本能的音乐活动,最直接地感知音乐。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有直接推动作用,在音准、节奏、乐感等多方面都会得到提高,对音乐特长生音乐专业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音乐特长生由于学习的时间相对较晚,其接受能力和感知能力的不同,还需要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断的观察和思考,结合音乐特长学的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方案,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学生的读谱能力、听辨能力、节奏感、音高感、音乐感受及音乐表现能力,有效地实践训练视唱练耳的基础。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于润洋、吴斌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邝春文.高中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教学初探,《新课程(下)》2012,[3权思.关子视唱练耳教学中节秦训练的探讨,[J] 音乐时空, 2014, [4]薄雪.论节奏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方法与意又 [J],歌海, 2014, [5]中等音乐学校入学考试教程《视唱练耳卷》,丁汀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音乐欣赏教学中视唱练耳基础训练的实践策略 篇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承担着婴幼儿早期音乐教育的责任,他们必须掌握全面综合的音乐技术,才能在毕业之后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学生。当前的中职学前专业音乐教学面临着学生音乐基本功差的问题,教师必须开展有效的视唱练耳训练活动,巩固学生的音乐基本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他们将来可以更好地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工作。

二、如何在中职学前专业组织有效的视唱练耳训练活动

中职学前专业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乡镇地区,这些学生入学前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基本功教育,音乐基础不好,与专业院校的学生有很大差距,音乐素养整体水平较低。识谱、练耳和演唱是最基础的音乐课程,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组织视唱练耳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这三方面基本音乐技能的训练。

(一)识谱是基础,激发兴趣

识谱是打开音乐世界大门最关键的一把钥匙,不会识谱,一切音乐鉴赏和音乐能力的发展都无从谈起。一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学生,看到1、2、3、4、5、6、7只能想到阿拉伯数字,这样的学习绝对不会成功。在组织视唱练耳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尤其需要重视对这些音乐基础不好学生的识谱训练,为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在中职学生音乐识谱训练过程中我们发现:学习枯燥、教学方法落后是影响学生参与识谱训练的主要障碍。当前的中职识谱教学存在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短的问题,3~5课时的时间内,教师既要组织读谱训练,还要开展视唱练习。走马观花式的识谱教学不仅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识谱能力,也挫伤了音乐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对这门课程感到厌烦。

教师应当采取多元教学手段,努力增加识谱训练的趣味性,尽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将识谱学习当作一件感兴趣的事情,使得他们愿意去学、主动去学。教学do、re、mi、fa、sol、la、si这几个音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用玻璃水杯演奏的游戏:七个水杯里面分别倒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勺子轻轻敲击水杯,调整玻璃杯内水的质量,使水杯依次发出do、re、mi、fa、sol、la、si七个音。这种方法可以对学生的识谱能力进行综合考核,提高他们对学习识谱知识的理解,更好地体现音乐审美教育。

(二)练耳要重视,学会听辨

达尔克罗兹曾经说过:“一切音乐教育都应当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模仿和数学运算的训练上。”练耳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训练的必修课之一,教师应当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单音练习、音阶练习和听辨练习,不断强化学生音乐听觉能力,让他们慢慢找准节奏感和音准,提升音乐作品鉴赏和分析能力。

考虑到中职学生音乐水平参差不齐、整体音乐素养不太高这一现实,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和教学实际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练耳训练活动。单音练耳训练是比较初级的教学内容,难度比较小,适合针对音乐基础不太好的初学者开展训练。教师可以在钢琴上弹奏,组织学生以集体听辨、小组互听的方式进行练习。随着学生单音训练水平的逐渐提高,教师可以加大练耳活动难度,要求学生聆听教师在钢琴上所弹奏的音阶并进行模唱,将练耳和演唱相互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练耳训练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以竞赛方式组织练习。每4~6人成立一个小组,对音阶、音程、和弦和旋律等进行听辨,比一比、看一看哪一组听出来的最多。经常开展练耳训练活动,学生大脑会在听觉区域形成记忆惯性,听音能力和音准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

(三)演唱很重要,尝试合唱

演唱技巧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训练活动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学生如果不能掌握良好的演唱技巧,将来从事教育活动如何为孩子们进行范唱呢?

合唱是提高学生演唱技巧的重要手段。在合唱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两个以上声部进行表演,还要对其他人的声部特色进行配合。开展合唱训练,学生的演唱技巧不仅得到了提高,团队意识也逐渐强化。

三、结束语

视唱练耳是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重要训练内容之一,可以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步建立起良好的节奏感和音准感,是提高学生幼儿音乐执教能力的重要保证。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面临着音乐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想全面提升视唱练耳教学工作质量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事,教师要对学生付出百十倍的耐心,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进步和成长,一步一个脚印,推进中职学生音乐教育水平的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峰.浅谈中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音程听觉训练[J].艺术教育,2011(8).

音乐欣赏教学中视唱练耳基础训练的实践策略 篇3

【关键词】模唱 背唱 构唱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10-01

笔者在多年的高考教学第一线总结出:提高音乐高考生的视唱练耳能力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大量在教学中贯穿“三唱”练习,是指“模唱”、“背唱”、“构唱”。

一、模唱练习:

模唱的练习主要包括单音、音程、和弦、节奏以及旋律的模唱。对于音阶、单音、音程、和弦的模唱训练,笔者提出这样的音程模唱练习方法:

第一层的要求:C大调内的各种模唱

1.学生能够非常准确地用“La”音唱出老师用中速弹奏的C大调单音、音阶、旋律、音程、分解和弦。2.当老师用很快的速度弹奏以上的内容时,学生也能够迅速准确地唱出。3.单音和音阶能够过渡到直接用唱名模唱,音程和和弦由老师弹奏旋律音程和和弦,过度到弹奏和声音程和和弦,但是仍然需要用“啦”来模唱旋律音程和分解和弦。4.单音、音阶、音程、和弦都要用唱名模唱,即如果你听到老师弹奏的音高是C大调“2 6”,你就需要唱出C大调的“re”、“la”。

当学生能够完成第一层次的要求的时候,才能进行到第二层F、G调内的各种模唱的学习。

在对待节奏和旋律的模唱练习中,较长的节奏和旋律的模唱最能体现和发展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一般来讲,没有训练过的学生死记硬背只能在短时间内模唱不超过4小节的旋律或节奏,而要达到音乐高考生考试最少能够模唱8小节音乐内容的能力,就只能通过科学的手段循序渐进地训练。如果是一条8小节的旋律或节奏,老师可以先要求在学生第一遍模唱出2-3小节,第二遍模唱出6小节,第三遍完整地模唱出整条旋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以逐步提高要求,比如8小节的模唱要求能够在2遍内完成等等。老师还可以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旋律入手进行训练,要求他们能在1遍内模唱完整,再慢慢过渡到陌生的旋律。在进行节奏或旋律模唱的训练中要注意一开始的时候老师弹奏的速度要相对快一点,减少学生对老师所弹奏内容的遗忘程度。

二、构唱练习:

构唱练习中,需要着重练习音程和和弦的构唱。构唱练习和模唱练习相似,但是不同的是模唱先用“La”音模唱,再用唱名模唱,而构唱是先借助首调唱名的固定感觉用唱名来构唱,逐渐过渡到脱离唱名,直接用“La”音准确构唱出要求的内容。

在音程构唱训练中,笔者采用的是借用C自然大调音阶中的一些音程的固定距离感来模唱出各种自然音程的音高。这种方法搭建了一座通向音程构唱练习的桥梁,为以后的进一步视唱、听写练习奠定基础。

在和弦的构唱训练中,笔者根据大纲对和弦的要求,把和弦分为五类: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减三和弦、大小七和弦、小小七和弦。每种和弦都规定一个模板和弦。如大三原位和弦就是135,六和弦就是351,四六和弦就是513。练习过程也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 学生需要用唱名把五种模板和弦的原位和转位在C调上都唱到非常熟练和准确。第二步:学生用“啦啦”替代唱名,继续第一步的内容,要求快速反应并且准确。第三步:能够根据老师给出的低音用唱名来构唱指定任何性质的和弦。第四步:用“啦啦”来构唱第三部的内容。

下面我以和弦的构唱练习来说明:老师先在钢琴上弹出 ,要求学生以这个音为低音,构唱唱大三和弦的第二转位和弦。学生先向上用“La”音构唱出分解和弦 ,再唱唱名“mi、sol、do”,最后用同样的音高唱出这个和弦原本的音

(fa la re),这就是一次完成整的和弦构唱练习。通过这个过程,大家可以了解到笔者在进行构唱训练时的一些做法。

当学生能够准确地用唱名构唱出音程、和弦时,就要将唱的能力逐渐转化成听写的能力。可以先从音程、和弦选择题的听辨入手,由易到难,先给出两种答案进行选择,再到三种、四种答案。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选择题时,就过度到直接听写,先听出高音或低音,再加大难度依次听写。一般而言,多次的反复构唱训练已经在学生的脑中留下深刻的音响刺激,所以当他们听写这个音程或和弦时,就能够较为快速、准确地进行听辨反应。

三、背唱练习

“背唱”就是不看视唱内容,根据已有的经验或在短时间内进行背唱,这种方法是在短时间内建立正确的音高、时值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发展学生音乐记忆力的良好途径。在旋律背唱时,可以要求学生随时背唱以前较为熟练的曲谱,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背唱。通过背唱,各种音高、音值之间的关系在感觉中留下了较深的印象。由于不看乐谱,可以让学生的精神全集中在对旋律的音高、时值的思考上,就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既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巩固了内心听觉,同时还发展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音乐欣赏教学中视唱练耳基础训练的实践策略 篇4

桂林市第五中学王慧

【摘要】:视唱练耳是一门综合性的技能训练。是积累音乐语汇和音乐听觉经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视唱练耳课中处于中心地位。视唱除了发展听觉和提高读谱能力处,还必须利用内在的音感、节奏感和调式感,来纯正而富于表情、正确而流畅地演唱。视唱练耳教学做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坚实堡垒,其审美教育必然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视唱音准节奏感知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一种听觉的艺术。因此,对于听觉的训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每位学习音乐的人,都必须具备听音、辨音、识谱、视唱的能力,才能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鉴赏力、记忆力。特别是对于音乐高考考生来说,除主试科目外,视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考试要求也很高,既要唱准音高、节奏,还要富于“歌唱性”。本人通过多年的高考辅导,在视唱教学方面积累了一点点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音准的训练

1.以“歌”唱谱。在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唱不准音高的现象。而视唱又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想唱又不敢,不唱又不行,由于这种原因,导致了学生对视唱有“恐惧”心理。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我先以“歌”唱谱。在学生刚接触音乐时,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先让他们唱些儿歌,因儿歌的音准、节奏都很简单,如: 3131|555|

Mi do Mi do小 鸟 飞再把歌词换成歌谱,反复多次,对“135”三个音有了初步的概念后,让学生还用这三个音编谱、填词,通过这样训练,同学们不仅能在很短时间内掌握住这三个音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

2.“倒”唱。教师可先出一些简单的视唱谱,学生“顺”唱,教师“倒”唱,如:

(学生)(教师)

1—|31 31|5 5|5 5|13 13|1—||。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教师再出些较复杂的视唱谱,教师“顺”唱,学生“倒”唱,有时“倒”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实践,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法。

3.音乐“语言化”。练“1—4”时,心里想着救护车的鸣笛声,“躲开”正好和“1—4”的音高吻合。教师即兴创作5 5• |1 41 4 |6 14|嘀嘀躲开 躲开快躲 开

以后遇见“1—4”时想着“躲开”;遇见“614”想着“快躲开”,无形中,Ⅳ级和旋各音就掌握了,同时还记住了“大切分”这种节奏。又如:“2—5”和“米花”很相似,2525 | 625|;唱“3—6”时,让学生唱三套车中第一句“冰雪”„„

米 花 米 花 爆米 花

4、用基本音级搭桥唱准变化音。单独凭记忆和感觉唱变化音难免会有偏差,我们不妨结合乐理用唱基本音级的办法,来唱准变化音就一点不难了,如要唱2#4。我们学过乐理知道2#4是大三度,根据音程的性质,可用基本音级中13套,把1唱成2相同的高度,3就成了#4的高度,#4就很容易唱准了。又如要唱2#5,先判定2#5是增四度,再从自然音阶中找增四度47,用上面办法一套#5就轻而易举地唱准了,久而久之,唱和听变化音就不成问题了。

5、具有“歌唱性”。以上各音唱准后,让学生进行创作,由易到难,首先有一个条件,自己创作的谱子自己要会唱,然后再互相唱出他们的作品,教师范唱时,一定要突出“情”字,使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作品“动听”。在视唱中,往往很多学生通过训练后,音高、节奏都有很大提高,但唱出来总是不好听,缺乏“歌唱性”,而高考恰恰强调了“歌唱性”,好多教师也忽视了这方面的训练。笔者在教学中突出了这方面的训练。唱谱时,根据旋律,展开想象。

二、节奏的训练

1.强调规范“击拍”。在视唱中,如果音高是肉,那么节奏就是骨架了。高考强调规范的“击拍”法,不能随意改变“击拍”图式,我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击拍”动作自然、舒展、大方,节奏准确、有拍点,但又不能像舞蹈一样,嘴要跟拍子唱,“击拍”不能当摆式。经我训练的学生,“击拍”都较准确。

2、节奏和旋律的交叉训练。节奏和旋律是每所音乐艺术院校练耳考试中必不可少的考题内容,重点是考查考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在教学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学生在听单音、音程、和弦还行,可到听节奏和旋律就打折扣了。主要原因是对一些常见的节奏型比较模糊,几个小节的节奏连续敲出来,就无法记忆下去了,当然节奏乱套了,旋律也就无条理性了。节奏训练应从最基本的节奏型开始,让学生了解每拍的时值是多少,学会划单位拍。如常见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音符及大小切分等等。学生在训练时始终要和拍子结合模击。口中用“哒”念出节奏,特别注意不要赶拍子,要把握速度的一致性,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掌握了常见的节奏型后,再在节奏型里加上固定音高,用旋律的形式弹奏,让学生记出(或模击)旋律中的节奏。反之,熟练掌握了节奏,旋律也就随手拿来,这样长时间的训练,不但视唱水平提高了,练耳水平也飞速进步,特别是对培养音乐记忆能力大有裨益。

视唱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通过系统地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视唱练习,使学生对乐谱具有准确的、灵敏的反应。要达到这一程度,唯有不断地勤学苦练。教师除了编写各种类型和风格的视唱教材外,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曲谱,作为教学的补充教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三、感知音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

音乐审美教育的起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应在培养学生对音乐基本要素,如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的听辨力和对音乐音响的综合感受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审美的整体性感知能力。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主要表现为感知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等音乐

语言要素中的美感,辨别生活中各种音乐现象的美与丑,体验音乐所蕴含的感情等方面的能力。

从生理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正常的健康人,都具有听觉能力。但是如果将音乐作为审美对象的话,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准确地感知它,人的感觉和知觉是认识客观事物密切相关的两个层次,我们通常概括地称为音乐感知能力。但严格地说,音乐的感知能力同时包含了对音乐的感觉能力和对音乐的知觉能力。前者主要包括对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等乐音要素的感觉能力,而后者则是在音乐感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各种音乐基本要素的知觉能力,如旋律感、节奏感、和声感、力度感、速度感等。考入我院的大一新生大多在入校前的器乐学习中,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有过一定的培养和锻炼,但更多偏重于感觉能力的灌输。因此,进入到专业院校后的视唱练耳教学能够从很大程度上给予学生有目标、有步骤地,细致地感、知觉能力地训练和培养,充分挖掘学生听觉潜能,逐渐帮助学生养成“音乐的耳朵”。

就存在和传递方式而言,音乐是听觉艺术,要进行音乐审美活动,首先就要通过聆听途径去感知音乐,让学生学会听辨旋律、节奏、和声、音色、速度、力度、调式、调性、曲式等音乐要素和音乐基本组织形式,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个性、不同体裁、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等的音乐作品的种种不同特征。通过这种对音响的聆听、联想,对作品的欣赏和鉴别,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与鉴赏,并逐步使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所聆听到的音响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感受欣赏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入音乐。

音乐联想是在聆听音乐过程中,将音乐的某些特征和平时积累起来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有选择地建立起联系的心理过程。音乐联想能力犹如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它可以使感受到的音乐变得“具体”、“形象”。如在训练学生听辨旋律音程性质时,当大三度音程的两个音下行弹奏时,有的学生联想到平时听到的门铃声,有的学生联想到救护车的警报时等;又在训练学生节奏听记时,三连音的出现使学生迅速联想起国歌结束句中的类似音型;再如当学生听记实际音乐作品《动物狂欢节》中低音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的音乐片段时,会激起对大象形象的联想„„。音乐联想能力虽然是一种重要的审美途径,但它仅是初级的基础感受能力,应该从自由联想向想象等心理过度,才有助于审美心理的发展和成熟。由于音乐的非具象性,使学生对它的直观感受产生了某些“障碍”,联想与想象在某种程度上会因作品类型不同、聆听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有时也会受到作品标题的影响与非音乐因素的影响。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正是音乐审美的最大优势,它可以提供给学生不受限制的欣赏空间,凭借着想象能力给音乐插上双翅,从而能够充分自由地领略音乐的美。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文化修养和音乐水平的差异,因此对同一音乐作品的想象也是不尽相同,甚至完全不同。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欣赏同一作品,此音响的再次响起也会在联想的作用下对欣赏者发挥作用,甚者产生时光逆流。所以,人的生活阅历越是丰富,所具备的音乐修养、知识越高,在审美中能够被引发和触动的机会就越多,激起体验也就越细微。

因此,视唱练耳教学并不是孤立地训练学生对音乐诸元素的反应,而是通过对音乐语汇的分解、剖析,从细微处刺激学生的多方感官,不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渐培养音乐联想的习惯,再通过人脑的二次加工,使学生展开想象,学生既可以通过表象想象出具象性的人物、景物,还能够从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审美活动有声有色,生动感人。为学生更加深刻、准确地把握作品内涵,逐渐成为“专业的音乐欣赏者”及日后的“专业的音乐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6:74~79

[2] 《视唱练耳基础训练及应试指导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音乐欣赏教学中视唱练耳基础训练的实践策略 篇5

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乐基础知识》(初级)乐理-视唱练耳考试

先了解一下如何考试,考试共2张卷子,“音乐常识卷”40分加“乐理视唱练耳卷”60分两部分,后者60分中包括视唱。“我爱音乐考试网”网站蓝色标题都是“音乐常识”卷内容,粉色标题都是“乐理视唱练耳”的内容。

问:网站内容这么多,可是我家孩子该从哪入手呢?

第一步:.先练“音乐常识卷”内容,这部分占考试中的40分,属于见效快、效果好、易掌握的送分题。

练习方法:将网站上蓝色标题(共六道)熟练掌握,这部分满分轻而易举。不要在纠结用书附赠的内容具多的光盘了(知道你懂的)。

注:本站“常识卷在线练习”顺序都为随机产生,右侧的“钻石”表明题目的难易程度,1颗为简单题,3颗为有难度。

问:剩下60分,怎么练?

第二步:网站提供5套“考前全真模拟题”(粉色标题)就是针对这部分的。五套练习内容不同,知识点相互补充。可根据孩子年龄,学习情况酌情选择,建议全练。说明:第一套(简单):

1.语音提示非常详细,将容易被忽略的扣分点都加以语音着重提示。(重点)

2.难易程度比实际考试略简单

3.做题时间由自己控制

第二套(普通):1.难易程度与实际考试完全相同,语音提示与考试相同。

2.普通版的做题时间由自己控制,对于没把握的题,可反复听。

第三、四、五套(困难):1.难易程度与实际考试完全相同,语音提示与考试相同。

2.困难版的做题时间与实际考场考试完全一样,自己不能控制时间,每道题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完,时间到即进入下一题。(这几年考试,经常会有年龄小的孩子因为在限制时间内一道题没做完而大哭,我想他们肯定没有做过这3套题)

问:写完了,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呀?

答:各题,都可在回复中找到答案。也可以把你的答案发在相对应的帖子中,会有老师为你判分。

问:还有视唱呢,怎么考啊,网站上有复习资料吗?

第三步:视唱考试是每个孩子依次独唱,轮到哪个唱哪个。网站上也有相关资料http:///showtopic-1141.aspx。

经过以上的练习,考试完全可以轻松面对了。

音乐欣赏教学中视唱练耳基础训练的实践策略 篇6

1.1 中国古代, “听声会意”衍生

“听声会意”, 就是通过“听”来体会音乐所要传达的内容。从商代开始, 五声音阶的观念就慢慢确立了, 至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确立了最早的生律法---三分损益法, 到了周代, 又发明了“十二律”。律调理论的产生, 说明人们在商周时期, 对于音准的辨别就已非常重视, 对于音乐中的“听声会意”自然也早已开始萌生。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视唱练耳教学初现萌芽

20世纪初, 一批近代音乐家先后到日本去留学, 把学习到的音乐知识及先进的教学模式带入国内, 这其中就包括简谱及首调唱名法、集体唱歌的形式等等。1912年, 是视唱练耳教学从普通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环节, 到成为正式课程名称的关键期。从此以后, 视唱练耳可以说是真正成为了专门的音乐教育科目, 对于我国的视唱练耳学科的发展来说, 这次的转变具有里程碑式的突破。20年代初期, 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开设了第一个名为“视唱”的课程。这是目前所见有史料记载的, 我国最早开设的“视唱”这门课程。从其课程名称可以看出, 只有“视唱”, 并无“练耳”, 对于练耳的内容, 应该是有所涉猎的, 只是在课程名称上没有体现。

1.3 1921年, 视唱练耳课程创建

这时期在国民学校音乐教育中, 依然没有专门的“视唱练耳”课, 相关内容包含在普通音乐课的教学范畴中。视唱练耳课程所涵盖的许多具体训练, 例如识谱、读谱等, 其实已经在中小学阶段启蒙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之中, 这为我国视唱练耳教学在少年儿童阶段的发展及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 20世纪30~40年代, 视唱练耳学科得到发展

1942年9月, 民国时期教育部修正公布了《简易师范学校音乐课程标准》。“练耳”这一名词及教学方法首次明确出现在课程标准之中, 同年我国修正公布了音乐教材大纲, 明确表明了视唱练耳课程的授课内容, 必须包含视唱和练耳的练习, 到此时, 视唱练耳课与我们现在的课程内容比较接近了。

2 视唱练耳在中国音乐史学习中的运用

2.1 在曲调考证中的运用

曲调考证主要是运用历史考证的方法对留存下来的音乐作品本身作历史的调查。历史考证落实在音乐最根本的实体———曲调上, 在对曲调进行考证时, 就要对考查时期内出现的同曲牌名的大曲进行节奏节拍、旋律走向的对比联系, 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流传演变的关系。这就需要考察者具备一些基本的构唱和分析曲调的基础, 才能进一步的对曲调进行研究。

2.2 在音乐分析中的运用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 要对具体的作品从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方面进行研究。这就需要音乐研究者具有一定的视唱和乐曲分析能力, 对节奏进行精确的把握。

2.3 在乐器测音中的运用

曾侯乙编钟出土时, 前后进行了四次测音, 每次测音工作都会受测音仪器和环境的制约, 幸运的是参与测量的人员大都具有良好的音乐功底, 他们依靠敏锐的听觉和对古代乐律理论的了解, 克服各种困难, 最终完成了测音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听音训练在测音工作中的重要性。

结束语

一些学者将视唱练耳称为音乐的“基础工程”、“奠基石”, 足以说明它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在中国音乐史的学习中, 视唱练耳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运用中国音乐史中时代分期的方法理清视唱练耳的发展脉络, 并将这两个学科有机结合, 才能共促彼此的发展。

摘要: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其主要任务则是培养学习者的音乐听觉能力——即如何欣赏音乐、演奏音乐、表达音乐。早期的视唱是为歌手而设的歌唱训练, 国外的听觉能力培养是通过一系列“唱”的练习, 来提高音乐学习者的音准、乐感等听觉能力, 而我国又是何时、用何种方式开始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呢?下面, 采用时代分期的方法, 对视唱练耳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专业中的实践性意义进行阐述。

关键词:视唱,练耳,音乐史

参考文献

上一篇:更名通知下一篇:5s知识题库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