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的教案(精选12篇)
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的教案 篇1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按开放图形、封闭图形的特征分类,让幼儿初步了解开放图形、封闭图形的特征,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开放图形、封闭图形的特征。
2.学习按开放图形、封闭图形的特征分类。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2.每人两只篓子、一套卡片。
3.课件一套,小房子两座。
活动过程
1.认识开放图形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甜甜和小鸡。
说明:在电脑上打出课题,以故事形式导入课题,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性。)
老师边讲故事边操作电脑,逐一出示相应的画面。
(1)甜甜家养了许多小鸡。
(2)这些小鸡很调皮到处乱跑。
(3)怎么办呢?甜甜很着急:她想呀想呀,想了个办法,把它们圈起来。
(4)小朋友看甜甜用这个办法圈小鸡,你们想一想小鸡会不会出来呢?为什么呢?幼儿讨论。
(5)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鸡有没有跑出来?(跑出来了)提问:小鸡从哪儿出来的?幼儿讨论。
说明:让幼儿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后,用动画来演示效果。
教师:这个地方线断开了,缺了一个口子,叫缺口。小鸡“从小裂口跑出来了”。
(6)定义:像这个有缺口的图形就叫开放图形。
教师:开放图形边上的线是断开的,有缺口,小鸡能从里面出来。
(7)仿认:老师逐一出示开放图形让幼儿认识。
小朋友看,这个图形,它是不是开放图形呢?正方形呢?
(8)老师小结:边上有缺口的图形都是开放图形。
(9)请小朋友看看,你的篓子里有没有开放图形?
教师:甜甜用这个办法圈小鸡,小鸡会从缺口跑出来,谁能帮甜甜想个办法?幼儿讨论。
2.认识封闭图形
教师: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许多好办法,现在我们起来。
(1)老师逐个演示补缺口。
采用电脑动画逐个补缺口,使幼儿一目了然。
补2个缺口后提问:看这儿还有缺口小鸡能不能跑出来呢?
教师:还有一个缺口,小鸡能跑出来,只要有一个缺口,放图形,我们再把它补起来,补完后提问:还有小鸡能跑,为什么?
教师:因为边上的线连起来了,一个缺口也没有了,封闭起来了,把小鸡封在里面,小鸡再也跑不出来了。
(2)请幼儿看图:这个边上没有缺口的图形也有一个好字封闭图形。
小朋友学说“封闭图形”,个别说,集体说。
(3)教师:封闭图形边上的线是连起来的没有缺口,小鸡跑出来。
(4)仿认:出示封闭图形。提问:这些图形边上有没有缺口?它们是不是封闭图形?
教师:它们边上没有缺口都是封闭图形。
(5)请小朋友从篓子里找一个封闭图形举起来。
(6)老师小结:我们知道,有缺口的图形就是开放图形,没有缺口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小朋友帮甜甜把小鸡圈起来,我们小朋友真棒!
本文扩展阅读: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的教案 篇2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认识图形
数学图形教学多是以抽象的图形、符号为表现形式, 学生对抽象的图形、符号往往不感兴趣, 课堂上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点,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我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创设动画情境:小动物们即将举行送货比赛, 小猴设计的推车是方形轮, 小狗设计的是圆形轮, 小熊设计的是三角形轮。它们正兴致勃勃地等待比赛, 这时将画面暂停, 让学生推测比赛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 纷纷参与讨论。以多媒体展现比赛过程, 学生禁不住捧腹大笑, 因为画面比赛过程太精彩。这种动态情境使学生印象深刻, 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 既认识了圆的特征, 又了解了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
二、创设动态, 引发对比, 理解概念
图形的有关概念都较抽象, 学生难于理解甚至张冠李戴混为一谈。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 我特意设计了一些动态画面, 使知识变抽象为具体, 由深奥变浅显, 达到强化感知、易于对比的效果。即把长方体的六个面逐个展开, 并且用颜色强调;而体积用另一种颜色填充。只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理解, 学生便能直观地感知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 理解和区分这两个极为抽象的概念。
三、突出重点, 提高效率, 突破难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需灵活、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一些教学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圆的面积》一课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关键, 而“化圆为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利用实物展示等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而借助多媒体可有效突破难点。
1.把圆16等份 , 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 再闪烁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上边, 突出弯曲感, 强调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2.把圆32等份 , 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 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形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 得出变直了一点。
3.把圆64等份 , 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 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形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 得出越来越直, 拼成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演示, 采用逐步逼近的方法, 加上教师适时引导, 让学生通过媒体动画拼成过程的演示发现分的份数越多, 每份则越细, 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在操作中实施转化, 既向学生渗透了极限思想, 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动态直观的转化过程有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四、展示过程, 创新思维, 掌握公式
图形公式的推导是教学难点, 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就只能死背公式, 这样有碍学生思维发展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我把推导过程用动画展示出来, 从而激活学生思维, 创新解题思路,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 我先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学生受上述过程的启发, 采用转化的方法, 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 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我用多媒体把预设的动画展示一遍给学生看, 学生很快便概括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我问:“还可以拼成其他图形吗? ”学生通过讨论, 冥思苦想得不出结论, 我启发:“如把这些小片分散再拼呢?”同时将圆平均分成若干散片, 学生认真观察变形过程后恍然大悟, 叫喊:“还可以拼成三角形、梯形……正因为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过程, 使学生揭示出了事物内部联系和规律, 便于学生理解新知识, 引发创造性思维。
实践证明, 运用多媒体教学图形, 不仅能有效发展学生空间思维, 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吸引学生注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使其思维活跃。
总之,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计算机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能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 提高学习效率。只要教师勤于耕耘, 不断探索, 在充分发挥传统教育媒体优势的同时, 力所能及地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 力图创设积极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 就能更好地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感受与理解、动手与动脑、学习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促进学生数学智能整体而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的教案 篇3
【摘 要】判断某点是处于一个闭合图形的内部还是外部,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变得非常复杂。“内部还是外部”的学习活动即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该问题,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学生将在知识技能、情感体验、数学思维、个性品质与社会性等多方面得到提升。
【关键词】封闭图形 内部 外部 规律
“内部还是外部”这个学习活动即是将一段细线打结形成闭合线圈,通过改变线圈的形状形成几个不同的闭合曲线图形,探索如何更便捷、准确地判断一枚一角硬币处于这几个曲线图形的内部还是外部的方法。
通过该学习活动学生会发现,原本一些感觉上非常简单、司空见惯或者显而易见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变得模糊不清、难以界定,也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对于一些基本图形来说内部和外部可以一眼看出,很好判断,如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因此人们往往忽略对这种看似平常概念的深入探究和思考。活动提供一次范例引起学生对这些平常概念的关注和思考,适合小学五年级教学。
在该学习活动中学生将完整经历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经历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到简单后又复杂化的情感体验。学生将体会到数学问题的模型化可以将具体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使其得以简单清晰地解决,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和数学证明的严谨性。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简单与复杂之间的反差及相互转化对学生思维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活动中学生需要小组分工合作,组员分别轮流承担出题人、解题人和协助者的角色,并协作完成活动任务。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将得到锻炼。
一、问题与动机
探讨一个点处于一个几何图形的内部还是外部看起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如果这个几何图形是一个闭合的曲线图形,问题还是不是那么简单呢?如果这个曲线图形非常复杂,如何更有效、更快捷地判断出哪是内部哪是外部呢?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这一环节需要教师把握课堂节奏、营造适宜气氛,生动地展现问题的简单与复杂之间的反差,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教师分三步展示图1、图2、图3,每次询问学生图中的一角硬币处于图形的内部还是外部。
展示图1和图2时学生一般会认为问题实在是太简单了,然后教师给出图3,展示反差,并询问如果图形再复杂一些,用观察法判断不出来,怎么办。抛出疑问,引发接下来的探索活动。
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几个不同闭合曲线图形内部外部的判断,探索总结规律,建立简单数学模型。需要准备的学习用具包括:一段1米长的细绳、一枚一角硬币、一枚五角硬币、一把30厘米长的直尺。
二、过程与设计
感知到从简单到复杂的反差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小段自由讨论和思考的时间。学生可以先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因为与书本上学过的知识看起来关系不大,学生受到的束缚和思维定势的影响较小,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通常情况下经过讨论后学生会给出一些直观的办法,例如直接观察,把曲线图形看成迷宫、硬币看成小虫子尝试能不能找到出路,把曲线图形进行适当的变形处理再观察判断,等等。将该问题与数学知识关联起来总结归纳出一般化解决方法的概率较小。学生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后,教师再介绍本活动的探索步骤,更有利于其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教师将学习用具分发给学生,并介绍活动步骤如下:
1.所有学生分成3~4人的小组,组员之间自行商量分工事宜,选出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等角色。
2.取出细绳,并将两端系成一个结,形成一个闭合线圈。
3.将闭合线圈平放在桌面上,并将两枚硬币放在线圈的外部,注意使两枚硬币间的距离不超过30厘米(即直尺的长度)。
4.一名同学操作线圈,改变它的形状,使其围绕一角硬币形成一个较为复杂的闭合图形。注意线圈不能离开桌面,以保证两枚硬币始终处于线圈的外部。然后用直尺将两枚硬币连接起来,观察直尺所在的连接线段穿过线圈有几个交点,将结果记录在如下表 1所示的活动记录单中。每位同学轮流操作一次,注意使每次的线圈形状尽可能不同。教师可以先示范操作一次,学生有问题先提出解决,再小组展开活动。
5.活动结束后,小组内先讨论记录下的交点个数有什么规律,试着总结规律,提出判断硬币处于曲线图形内部还是外部的方法。
三、规律与建模
小组活动结束后,每组的发言人上台讲解自己小组的发现与结论,教师组织全班展开讨论,使结论尽可能完善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结论使之模型化。例如,用模型化的语言可以概括成:“要判断曲线图形上一点A处于图形的内部还是外部,可以在图形外建立另一点B,连接A和B形成线段AB,线段AB穿过曲线图形的交点个数记为n。当n为偶数时,点A处于曲线图形的外部。”模型的建立使具体的实际问题变成抽象的数学问题,复杂的问题又回归简单。
四、总结与反思
活动中学生经历的思维过程包括:实践操作、发现规律、归纳推理、模型化表达。规律指的是运动或变化过程中的不变因素。[1]活动中曲线图形和交点个数都是变化的,交点个数的奇偶性与内外部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其中的不变因素。
从发现规律到提出结论运用的数学思维是归纳推理。从逻辑的角度说,归纳(induction)推理指的是人依据自身的意愿、经验和当前感知,从事实(fact)到推论(inference)的思维方式。[2]从有限个曲线图形中总结出的规律是经验和当前感知,用于判断内部还是外部的一般化方法是推论。由于曲线图形的种类和个数都是无穷多个,这里用的是不完全归纳,因此结论是否正确存在着不确定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引导学生质疑结论,引发其课后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于是简单的结论如果想要严密的证明又似乎变得复杂了。整个探索过程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在简单和复杂间不断地奇妙变化,收获丰富的情感体验。
最后全班讨论环节使得结论得以模型化表达,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符号的简洁高效和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五、关联与拓展
开展该学习活动所需的用具很简单,学生课后可以自己准备用具继续探索两个问题:第一,当n为奇数时,点A是否处于曲线图形内部,改变曲线图形的形状多次验证并填写活动记录单;第二,尝试寻找反例。
教师可以引入数学史上类似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的著名数学问题,如哥德巴赫猜想等,引导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研究,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严密地证明课上提出的数学模型正确与否。
参考文献:
[1]郜舒竹.“探索规律”释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5(1).
[2]郜舒竹.小学数学这样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37.
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的教案 篇4
认识物体和图形(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的内容,练习五的第2题。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2.图形卡片。
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学生可能回答分成以下几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像。
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隐固。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的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完成。
五、全课小结(略)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的教案 篇5
何小琴 2013-06-04 17:01:03
拼 装 图 形
一、课题:拼装图形
二、年级:三年级
三、设计者:何小琴
四、学校:成都市大观小学
五、教学理念:
1,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为核心。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任务的设计上将教学目标经过加工,融入到具体的几个探究任务中,每个任务串联成一个个故事展开,把要学习的知识隐藏在任务中,让学生去探索学习,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主探索、学习和创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2,体现与人合作、交流共享的理念。
本课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在协作磨合中训练其有效协作的技巧和沟通能力。
六、前情分析
1,学科特点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实践性学科,必须通过反复的操作才能形成技能。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很高,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学习特点进行高效地教学。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画图程序的操作有一定的基础,能利用工具箱中的工具画出一些简单的图形。此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课的整个教学中我准备以“小狗的周末”故事来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为环环相扣的任务驱动形式。注重学生“学”的主动性,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设计三个任务,促使学生去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3,教材分析:本课为“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的第六课,其主要内容分为“拼装图形”和“复制图块”两个板块,知识点多而分散,包括选定工具、任意裁剪工具、透明、不透明、移动、复制和粘贴等。在此课内容学习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程序工具箱中的一些常用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后面将进一步学习画图程序工具箱中的其它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保存图画到指定文件夹的操作。
4,师情分析:教师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学校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学科基础知识较扎实,专业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对画图程序软件各功能掌握得很熟练,有一定的课堂应变能力。
5,校情分析:学校为城乡结合部小学,虽然几年前已经上划为城市小学,各方面软、硬件条件较好,但是生源多数来自农民工子女。学生家庭环境较差,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习惯等都有待提高。
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画图工具栏中的“选定”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的意思; 2,懂得“复制”的含义;
3,能使用画图工具栏中的“选定”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组装图形; 4,学会图块复制的方法,能随意复制自己想要的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与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树立、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八、教学重点:
1,能使用画图工具栏中的“选定”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组装图形; 2,学会图块复制的方法,能随意复制自己想要的图形;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与动手操作能力。
九、教学难点:
1,能使用画图工具栏中的“选定”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组装图形; 2,学会图块复制的方法,能随意复制自己想要的图形;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十、教学策略:
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为主,结合教师的简单讲解和学生的演示进行教学的策略。
十一、教法选择:
1,“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评价法
十二、学法选择:
1,自主学习法 2,实际操作法, 3,观摩法 4,相互评价法
十三、教学准备:
1,硬件:学生微机室。2,软件:(1)演示课件;(2)画图软件;
(3)多媒体教学网。
十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十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部分(2分钟)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好!那下面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小狗的周末》的故事。
(引入部分设计构想:以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授部分
第一环节:拼装图形(10分钟)
1,教师讲故事将任务一引出来——还原破碎的花瓶。
师:在一个晴朗的周末,大家心情都特别好,可是有一只小狗却闷闷不乐的,为什么呢?因为它家的主人都出去玩了,却把它留在了家里,它可无聊了。于是它找来了邻居家的小花猫和小白兔陪它玩,可正当它们玩得高兴的时候,小白兔不小心将小狗主人家的花瓶打碎了,这可怎么办呢?它们可着急了,想请大家来帮帮它们。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狗将这个破碎的花瓶还原成以前的样子吗? 生:能
2,请学生自主探索尝试将破碎的花瓶还原。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有信心,那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画图程序将桌面上的《花瓶》文件打开,然后将书翻到24页,参考书上P24的图6-2和P25的图6-4的具体操作步骤详解来试一试吧!看能否顺利将破碎的花瓶还原成以前的样子。师:好,开始!完成了的同学请以举手的方式告诉老师。
3,请能顺利完成的同学上台来演示操作方法。
师:好,老师刚才看见有不少的同学都完成了此操作。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给我们演示一下它是怎样达到目的的。师:其他的同学要仔细观察,看一下他的操作与我们刚才所进行的操作有什么区别。(板书:选定和任意形状的裁剪)
4,请所有的同学都将破碎的花瓶还原。
师:下面请所有的同学都按照这位同学所演示的方法将破碎的花瓶还原成原来的样子。
(第一环节设计构想:展开故事情节将任务一“还原破碎的花瓶”引出来,通过还原破碎的花瓶让学生理解画图工具栏中的“选定”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的意思,并能使用这两个工具组装图形,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复制图块(15分钟)
1,教师继续讲故事引出第二个任务——复制糖果。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可帮了小白兔一个大忙。而当我们正在修补破碎花瓶的时候,嘴馋的小花猫将小狗主人家的糖果给偷吃了,每样仅仅只剩下一个了,师:他们又没有钱买,又怕主人回来了生气,这怎么办呢? 师:同学们,你们能将小花猫吃掉的糖果给小狗的主人补上吗?
2,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复制糖果的方法。
师:好,现在老师要请同学们分小组来讨论和尝试一下,看哪一小组找到的方法最多。
3,请完成了的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操作方法。
师:下面老师要请完成了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给我们演示一下你们是怎么做的。
4,其他小组相互补充。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谁愿意上来补充。(如果学生没有讨论出通过Ctrl键实现复制的这种方法就请学生参考书后尝试,如果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已经找出了这种方法此处就可以不用参考书上的具体步骤了。)(根据学生的操作板书:Ctrl、右键—复制 粘贴、编辑—复制 粘贴)
5,请全班同学都完成糖果复制的操作。
师:下面请全班所有的同学任意选择一种方法来帮助小狗将糖果变出许多来。(第二环节设计构想:教师通过继续讲故事引出第二个任务“复制糖果”,在小组探索、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同时,让学生理解“复制”的含义,学会图块复制的方法,能随意复制自己想要的图形。)
第三环节:综合应用(8分钟)
1,继续讲故事引出任务三——帮助主人修补玩具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老师刚才看见大家都能独立地完成糖果复制的操作。小狗的主人回来了,小狗将今天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主人,主人听了非常高兴,他也想请小朋友们帮他一个忙。他有一辆玩具火车,可是现在已经坏掉了,他想请小朋友们帮他将玩具火车变回以前有八节车厢完好的样子。师:同学们,你们能帮他这个忙吗?
2,请学生独立完成修补玩具火车的操作。
师:现在请同学们独立尝试一下。
3,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老师看见很多同学都独立完成了次操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的作品吧!
4,相互评价作品。
师:谁愿意起来评价一下这幅作品。
5,保存作品。
师:请所有的同学都点击“文件”菜单下面的“另存为”将自己的作品另存在D盘里面。
(第三环节设计构想:此环节通过帮助主人修补玩具的操作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综合练习,不仅包括利用“选定”和“裁剪”工具组合图块的操作,也包括“复制”图块的练习,如果学生能独立完成这个任务就说明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任意摆放车厢的位置,以及设计车厢的排列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总结部分:(5分钟)1,评价学生的表现。
师:同学们真能干,今天帮了小狗这么多的忙,小狗可感谢大家了。以后我们同学之间也一定要互帮互助、团结友爱。2,小结此节课所学的内容。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谁愿意起来说一说。
(总结部分设计构想:通过评价学生这节课的表现让学生以后能继续发扬好的方面,改正不足的地方。总结此节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明白通过此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框架)
十六、板书设计:
拼 装 图 形
选定 Ctrl
任意形状裁剪 右键:复制 粘贴
编辑:复制 粘贴
(板书设计构想:通过简明和分类的板书设计让学生明白此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需要掌握的重点部分。)
《拼装图形》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四川省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科书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的第六课《拼装图形》。在本套教材中,软件的使用技巧是逐步加深的。在这里,学习画图软件的目的是通过画图,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本课没有简单地重复画图软件的操作,而是抓住了“学习用‘选定’与‘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选择图形、‘Ctrl+拖动’与常用复制方法复制相同图形”这个重点,来进行一些图形的拼装,从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常用操作技能。从备课到教案的多次修改,自己都认真琢磨怎样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作想象力,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这堂课所有的教学任务都是贯穿在一个完整的故事里面的,首先,在导入时,我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很高。紧接着通过故事情节的进展依次引出一个个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最后通过一个综合练习来巩固此节课的所有操作。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不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路很清晰,各环节过度很自然,而且学生学习起来很容易。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之处:
1,学生在教师机上演示利用“选定”工具拼装图形时,关于背景的处理方面教师显得有些急躁,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将方法说出来。
2,教师在请学生完成第一个拼装图形的任务时没有明确选定“图块”的要求,造成很多学生把原图破坏。
3,对个别学生辅导不够。课堂中除了请主动举手的学生上台演示正确操作外,还可以请差生讲讲自己遇到的困难,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失败,然后让大家一起帮助他,也同时给大家提出了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的教案 篇6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1.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2.2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3.教学用具
PPT展示。多媒体投影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好,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知道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按一定的比把实际距离进行放大或缩小。请同学们观察教科书P59的图。
【师】看到说说图中反映的的是什么现象? 【生】这些图片上都是把原来的东西给放大了。【生】有的图片上是缩小了。
【师】嗯,很好,我们用相机、放大镜还有我们的影子都可以或多或少的把事物给放大,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放大或者缩小的案例,第四张图就是这样。哪些是将物体放大了?哪些是将物体缩小了?生活中还存在许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我们再看下面这张PPT。
【师】同学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两只小蜜蜂。
【师】那这样呢?(滑动鼠标)【生】老师我看到了放放大镜。
【师】嗯,刚才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新的一课。老师板书课题:图片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究新知
【师】刚才我们说到了,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图片的放大和缩小,那么我们首先看一下课本60页的例4。这三个图片中分别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下面大家先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一会我们大家来讨论。(学生在下面自己画一画,老师巡回教室指导。)
【师】嗯,同学们都画完了吗,大家分别向自己的同桌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学生展示)
【师】刚才老师在下面巡走的时候发现同学们都画的非常好?那么大家看看和老师画的是不是一样的呢?(展示PPT)
【师】按照2:1也就是我们每个边都要变成他们的两倍,我们先看正方形,大家看看是否和老师画的一样。那么长方形呢?三角形呢?在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两背后,那么斜边是否也变为原来的两倍呢?或者说如果斜边也放大大两倍该怎么画呢?
【生】是的,也是两倍,虽然我们不能看出斜边占了多少格,但是只要把放大后的两个直角边连起来,就可以了。我们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就可以发现是对的。
【师】嗯,这个同学回答的非常好。那我们观察一下,对比原图和放大后的图形,大家说说有什么变化呢?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我发现正方形按照2:1放大后,只是图形的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两倍,但是图形的形状没变。
【生】我发现长方形按照2:1放大后,只是图形的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两倍,但是图形的形状没变。
【生】我发现三角形按照2:1放大后,只是图形的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两倍,但是图形的形状没变。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那么这个按2:1画出这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根据这个题目,老师还有几个问题。(1)“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2)说一说放大后图形的边长。
(学生讨论环节,五到八分钟,老师巡走教室查看学生讨论情况)(1)“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环节)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说明。
【师】按2:1放大,也就是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比例尺的前项表示图上距离,2:1表示把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师】刚才我们给他们放大了两倍,那么如果我们缩小三倍会是什么样的呢?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面画一画。然后分别展示给自己的同桌看看。
【师】大家觉得自己的同桌画的怎么样?是不是很好啊,那么看看和老师画的是不是一样呢?(展示PPT)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那么下面老师有个问题,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呢?大家讨论一下,一会我们请同学来回答。
(学生讨论中)
【师】好,刚才我们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那么谁来回答一下呢? 【生】图形放大或者缩小后他们的形状不变。
【生】图形放大和缩小,他们的对应边的比都是一样的。【师】以长方形为例,那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原来长方形长的2倍,放大后的宽也是原来长方形宽的2倍,概括起来说就是:
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
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放大。
【师】刚才啊,我们是按照2:1画出的,那么现在我们来按照3:1,大家画一画。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老师巡回教室,最后展示PPT。大家发现什么问题呢?按照3:1放大后的图形,三角形的斜边也是原来的3倍吗?
【生】放大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形状是一样的,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三角形的斜边依然是原来三角形斜边的三倍。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展示PPT。学生说出答案,为什么会是这样?
【师】答案是D。因为B只是横向大了,而竖着的位置却没有,不符合放大的定义,因此不对,C只是竖向打了,而横向却没有变化。
2、填空题。
一个长方形长3dm,宽2dm,按3∶1放大,放大后的长是(9)dm,宽是(6)dm,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长方形的周长比是(3 ∶ 1),面积比是(9 ∶ 1)。
3、课本60页做一做。
按照4:1先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再按1:2画出缩小后的图形。
课堂小结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深圳的世界之窗,就有许多建筑是将世界各地的名胜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进行建造的,还有冲洗照片,汽车模型制造,复印文件,绘制地图,观察太空的天文望远镜……正是这些技术的应用,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缤纷多彩,可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多么的紧密。
板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原来长方形长的2倍,放大后的宽也是原来长方形宽的2倍,概括起来说就是:
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
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的教案 篇7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单片机被广泛应用到各个方面。目前,在许多单片机应用系统中,上、下位机分工明确,作为下位机核心器件的单片机往往只负责数据的采集和通信,而上位机通常以基于图形界面的Windows为操作平台。为便于查询和保存数据,还需要数据库的支持,如在上位机程序中加入数据库。这种应用的核心是数据通信,它包括下位机和上位机之间的通信,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以及客户端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而下位机和上位机之间的通信则是整个系统的基础。而单片机(下位机)和上位机之间的通信方式有很多,其中最基础、最方便的则是串口通信。本文就以下位机和上位机之间的串口通信为例来探讨如何在VB中实现对下位机的数据实时采集和动态图形显示。
1 原理说明
利用VB开发串口通信程序可以使用MSComm控件或调用Window API函数。不过通常把简单实用的MSComm控件作为首选。绘图一般选择Picture控件,作为图形的显示控件。要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动态图形显示还需要Timer控件的配合使用。
2 外观设计
如图1所示,我们在VB新建的Form窗体中:
(1)添加一个Picture控件,作为图形的显示控件。
(2)在Picture控件的旁边添加两个Label控件和两个Text控件,用来显示当前时间和当前采集数值。
(3)在P i c t u r e控件的旁边添加4个C o m m a n d控件Command1~Command4,并把它们的Caption属性依次改为"开始采集","停止采集","打印图表","退出系统"。
(4)添加2个Timer控件和一个MSComm控件,Timer1用来显示当前时间,Timer2和MSComm控件用来进行数据实时采集和动态图形显示。
3 代码设计(核心代码)
'初始化程序:主要完成对串口的设置,包括选择串口、设置波特率、设置数据格式、打开串口等。'注意:在程序开始之前,必须清空发送和接收缓冲区,以免出错。
4 运行结果
程序调试后,上位机和下位机相互连接,对某一天的温度进行测量,结果如图2所示。
对比温度计测得的结果,非常一致。证明我们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在VB中实现温度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动态图形显示。
5 结论
通过串口的数据实时采集不仅为数据的动态绘图提供了基础,而且也为数据的实时备份提供了条件,可以让数据实时地添加到数据库中。数据的动态绘图则为数据分析提供了一个动态、直观的印象,是数据分析的重要一环。文中关于数据实时采集和动态图形显示的介绍简单、实用,对于许多单片机应用系统有借鉴意义。文中介绍的关于数据实时采集和动态图形显示及其它软件已在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分公司使用,使用以来程序运行良好。
参考文献
[1]李江全,张丽,岑红蕾.Visual Basic串口通信与测控应用技术实战详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5.
[2]刘瑞新,李树东,万朝阳.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4.
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的教案 篇8
1.通过参与愉悦的游戏情节,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2.发展观察力、记忆力和初步的归类能力。
3.巩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主要特征的掌握,能排除大小、颜色的干扰进行图形分类。活动准备
1.ppt课件:图形宝宝回家
2.学具准备: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到图形王国去参观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感知大众图形的特征,为图形分类做好铺垫。教师: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到图形王国里去参观,进图形王国要受门票,你们胸前都有一张图形门票,知道自己的门票是什么形状的吗? 提问幼儿:你的门票是什么形状的?
二、展开
1.引导幼儿按图形的形状入口,初步感知图形。
教师介绍图形王国的三种形状的入口,要求幼儿按自己门票的形状,走与自己门票相同形状的入口。
比如:有圆形门票的小朋友走圆形入口。依次组织幼儿入场。2.复习三种图形的外形特征(1)引出三种图形的名称。
提问:你是从哪个入口进来的?为什么? 分别提问三名门票形状不同的幼儿,从而引出图形的名称。
教师:圆形、正方有图有真相youtuyouzhenxiang.net形、三角形是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长得什么样子吗?(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回顾三种图形的外形特征。
提问:圆形长的什么样子?正方形长的什么样子?三角形长的什么样子? 教师:图形妈妈还有图形宝宝,宝宝很顽皮,喜欢跟妈妈做捉谜藏的游戏。3.幼儿操作,学习图形分类:(1)圆形分类: 出示圆形脸谱
提问问:圆形妈妈的宝宝是谁? 引导幼儿每人找一个圆形,观察不同点,从而理解,虽然大小不同,但是形状相同,所以他们分在一起。
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的教案 篇9
学习提示: Photoshop主要是用来处理象素图像的,但也提供了图形软件中绘制矢量图形的功能,矢量图形的基本组成是锚点和路径。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钢笔工具绘制路径的方法。钢笔工具除了绘制几何形状外,更多的是用来选择图像中的物体,即将物体的轮廓用钢笔工具勾划出来后转换成选区,钢笔工具是创建精确选区的一种方法。我们通常所说的绘图是指使用钢笔工具或形状工具绘制几何形状的过程。几何形状就是矢量图形,它是面向对象的,与分辨率无关,放大缩小都不会影响边缘的平滑程度。本章将讲解如何绘制和编辑矢量图形。
7.1 创建矢量图形
形状工具是一种很有用的路径工具,用它可以轻松地绘制出各种常见的形状及其路径。
7.1.1 形状工具
在工具箱中可选择不同的形状工具(见图7-1),它们是矩形工具、圆角矩形工具、椭圆工具、多边形工具、直线工具和自定形状工具。
形状工具的选项栏中提供了3种不同的绘图状态(见图7-2),从左到右分别是“形状图层”、“路径”和“填充像素”。
图7-
1图7-2 形状图层:形状图层是带图层矢量蒙版的填充图层;填充图层定义形状的颜色,而图层矢量蒙版定义形状的几何轮廓。
路径:当选中此选项后中图像中拖拉鼠标就可以创建新的工作路径。工作路径是一临时路径,不是图像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定义形状的轮廓。
填充像素:选择此选项后,使用形状工具时就可以在当前的图层中创建像素形状。形状由当前的前景色自动填充。相当于在选区中填充前景色。创建了像素形状后,将无法作为矢量对象进行编辑。
7.1.2 绘制形状
1.使用矩形和椭圆工具
在工具箱中选择矩形形状工具,并在选项栏中单击向下的箭头会弹出其相应的选项调板
179(见图7-3),用来对工具进行各种设定。设定完成后再次单击此三角可将弹出的调板关闭。其中各项的含义如下:
不受限制:允许通过拖拉设置矩形、圆角矩形、椭圆或自定形状的宽度和高度。方形:将矩形或圆角矩形约束为正方形。
固定大小:当选中矩形、圆角矩形、椭圆或自定形状工具并选择此选项后,就可在W(宽度)和H(调试)后面的框中输入数据,在图像中形状就会完全符合选项调板中的设定。宽度和高度的单位均为像素。
图7-3
比例:当选中矩形、圆角矩形、椭圆或自定形状工具并选择此选项后,就可在W(宽度)和H(调试)后面的框中输入数据,在图像中拖拉产生的形状就会完全符合选项调板中的长宽比例。如果长和宽均为1,则生成的形状就是正方形或正圆形。
从中心:选中此选项后,当绘制矩形、圆角矩形、椭圆或自定形状时,就会从中心开始。对齐像素:选择此选项后,可将矩形或圆角矩形的边缘自动对齐像素边界。
若选择的是椭圆工具,上述的“方形”变为“圆”,其余各项与矩形选项相同。设置好后就可以在图像中绘制了。
选项栏中其他各项的含义如下:
样式:单击样式右边向下的箭头(见图7-4),选择一种样式,即可将所样式应用到绘制的图形中。
图7-
4图7-5 创建新的形状图层:选择此选项,表示用户的每次操作都将创建一个新的形状图层(见图7-5)。
添加到形状区域:选中该选项,将新创建的或形状添加到当前的路径或图形中去。从形状区域减去:选中该选项,将从新建路径或图形中去掉与原有的路径或图形的交集。交叉形状区域:选中该选项,将选择新创建的路径或形状与原有的路径或图形的交集。重叠区域除外:该项的功能与上述交叉形状区域相反,将新建图像或路径与原有路径或图形的交集去掉,取两者共同剩下的部分。
180 2.使用圆角矩形工具
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与矩形工具基本相同,只是在其选项栏中多了一个半径文本框,用于控制圆角矩形4个角的圆滑程度,在默认状态下,半径的数值为10像素。它的值越大,则所绘制的矩形4个角越圆滑。图7-6是3个不同半径值的圆角矩形图形。
图7-6
3.使用多边形工具
使用多边形工具可以绘制等边多边形,如等边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在选项栏的“边”文本框中输入不同的数据,可得到相应的多边形。绘制多边形与绘制矩形和椭圆有所区别。用户可以设置多边形工具的选项(见图7-7),得到更多的多边形效果。
图7-7
半径:用于指定多边形中心与外部点之间的距离。
平滑拐角:选中此项后,将用圆角代替原来突出的尖角。
缩进边依据:可将多边形的边缩进,成为星形。取值范围为1%~99%。
平滑缩进:选中此项后,将用圆角代替原来缩进的尖角。图7-8是边数为6时,选中不同的选项所得到的图形。
图7-8 不同选项时的图形
4.使用直线工具
181
使用直线工具右以画直线或箭头,在选项栏的“粗细”文本框中可输入数值来设定直线的宽度(见图7-9),其他各项的含义如下:
图7-9 起点:选中此项后,可在起点位置绘制出箭头。
终点:选中此项后,可在终点位置绘制出箭头。若两项都选中,则画出的线两边都带箭头。
宽度:设置箭头宽度,范围在10%~1000%之间。长度:设置箭头长度,范围在10%~1000%之间。
凹度:设置箭头凹度,范围在-50%~500%之间。图7-10是不同设置下画出的图形。
图7-10 不同设置的图形
5.使用自定形状工具
使用自定形状工具右以绘制出各种预设的形状,如月牙、心形和画框等。选中自由形状工具按钮,单击形状右边的箭头,会弹出自定形状调板,在调板中选择一种形状,拖拉鼠标就可以绘制出来(见图7-11)。
图7-11 绘制手的图形
182 单击弹出调板的右上角,会出现一个弹出式菜单,可选择Photoshop预置的形状,当选择一种形状文件后,将对话框,单击“追加”按钮,右将新的形状载入(见图7-12)。
图7-12 7.2 编辑矢量图形
形状图层与填充图层很相似,在“图层”面板中均有一个“图层预览缩览图”和一个“链接符号”,而在“链接符号”右侧有一个“剪辑路径缩览图”(见图7-13),该缩览图中显示的是一个矢量式的剪辑路径,而不是图层蒙版,但也具有类似蒙版的功能,即在路径之内的区域显示图层缩览图中的颜色,而在路径之外的区域则好像是被蒙版遮盖住一样,不显示填充颜色,显示为透明(注意,路径之外的区域始终是透明的)。在路径调板中可看到当前所选的形状图层中的路径内容(见图7-13),这个路径是一临时的,一旦切换到其他图层,这个路径就会隐藏。形状图层具有反复修改和编辑的弹性。
图7-13
183 7.2.1 更改填充颜色
双击图层缩览图,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重新设置填充颜色即可。
7.2.2 更改填充内容
用户可以将一个填充了纯色的形状,更改成渐变色或图案。方法是,单击“图层”菜单,选择“更改图层内容”命令,在弹出的下级菜单中选择“渐变”或“图案”,就可以将路径填充内容更改为渐变色或图案。
7.2.3 编辑剪辑路径
单击选中剪辑路径缩览图,利用各种路径编辑工具即可对其进行编辑(前面章节已讲过)。也可使用“编辑”菜单中的“变换”或“自由变换”命令对其进行各种变换操作。
7.2.4 删除剪辑路径
选中形状图层后,单击“图层”菜单中的“删除矢量蒙版”命令,或将“剪辑路径缩览图”拖到“删除图层”按钮上,可删除路径。
7.2.5 栅格化形状图层
形状图层不能直接执行众多的Photoshop功能,如色调和色彩调整以及滤镜功能等,所以必须先转换成普通图层之后才可使用。方法是,选中要转换成变通图层的形状图层,然后单击“图层”菜单中“栅格化”下的“形状”命令即可。若选择“栅格化”下的“矢量蒙版”命令,则可将形状图层中的剪辑路径变成一个图层蒙版,从而使形状图层变成填充图层。若选择“栅格化”下的“填充内容”命令,则可将填充图层转换成普通图层,但此后就失去了反复修改的功能。
上机实习
实习
一、制作卡通脸图像
效果如图7-14所示
184
图7-14 效果图
操作步骤:
1、新建宽300像素,高300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模式为RGB,内容为白色的图像。
2、制作背景:(1)选择矩形形状工具,并在选项栏中选中“创建新的形状图层”按钮,设置前景色为粉红色(R、G、B值分别为216、184、184),按住Shift键拖拉鼠标,绘制出正方形形状。(2)在选项栏选中“从形状区域减去”按钮,在左上角绘制出正圆形形状(见图7-15),在工具箱中选择“路径选择工具”,将圆形块选中,然后在按住Alt键的同时拖拉圆形块,就可将其复制。(3)按住Shift键,将上方一排的正圆形形状全部选中(注意不要选中原来的矩形路径),在“路径选择工具”的选项栏中(见图7-16),单击“顶对齐”图标,然后单击“水平居中分布”图标,将多个圆形块分布均匀(见图7-17)。(4)用同样的方法复制另外的圆形块并排列整齐(见图7-18),单击选项栏中的“组合”按钮,将圆形块的边缘的黑线取消(见图7-19)。
图7-1图7-17
图7-16
185
图7-18
图7-19
3、选择椭圆形状工具,并在选项栏中选中“创建新的形状图层”按钮,设置前景色为黄色(R、G、B值分别为255、255、0),按住Shift键拖拉鼠标,绘制出正圆形形状的脸。
4、绘制两个白色的正圆形形状,调整好位置。再绘制两个黑色的正圆形形状,调整其大小和位置。
5、绘制眼镜:用钢笔工具,选择“路径”,并选中选项栏右侧的“添加到路径区域”按钮,绘制出轮廓线(见图7-20),利用前面章节所讲的路径编辑方法对其进行编辑,结果如图7-21所示,然后打开路径调板,用黑色填充路径(见图7-22),最后将它放到合适的位置即可得到7-14的效果。
图7-20
图7-
21图7-22
实习
二、超市标志设计
效果如图7-23所示
图7-23
186 操作步骤:
1、新建宽400像素,高400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模式为RGB,内容为白色的图像。
2、在图像中心处建立两条参考线,将前景色设为红色(R、G、B值分别为150、73、55),选择矩形形状工具,按住Shift绘制正方形形状(见图7-24),图层名称为形状1。
图7-2图7-25
3、按Ctrl+T组合鍵,将旋转中心移到参考线的中心点,然后按住Shift的同时,用鼠标拖动旋转图像到图7-25所示的位置。
4、复制形状1图层,按步骤3的方法旋转到7-26所示的位置,双击图层缩览图,将其颜色改为蓝色(R、G、B值分别为85、71、120)
图7-26
图7-27
5、用步骤4的方法可得到第三个正方形,颜色可改为绿色(R、G、B值分别为57、173、103),如图7-27所示。
6、确保未选中失量蒙版缩览图(可用鼠标单击该缩览图),选择直线工具,前景设为白色,粗细为4像素,按住Shift键绘制两条白线(见图7-28)。
7、确保未选中失量蒙版缩览图,在参考线的中心点绘制正圆形形状,将前景色设为桔红色(R、G、B值分别为221、169、10),并选中“从形状区域减去”按钮,绘制正圆形形状,设图层样式为“斜面和浮雕”效果(见图7-29)。
187
图7-28
图7-29
8、选中“新形状图层”按钮,从中心(也可绘制好后调整到中心)绘制桔红色的正圆形形状,然后选中“从形状区域减去”按钮,绘制白色的正圆形形状,再选中“添加到形状区域按钮”,绘制桔红色的正圆形形状,再次选中“从形状区域减去”按钮,绘制白色的正圆形形状。在工具箱中选择“路径选择工具”,在其选项栏中单击“组合”按钮,最后将该图层置为底层即可。如图7-30所示。
图7-30
9、输入文字调整其大小和位置,清除参考线,完成设计。
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的教案 篇10
1 基于matlab的图形界面设计
本文设计的图形用户界面包括以下主要功能:声音的采集与储存;录入声音时实时显示声音波形图像;声音波形图像的存储;声音文档的读出;声音波形图像的读出。该文利用matlab自带的GUIDE设计声音采集图形界面。该界面包括两个坐标轴,分别用于显示录入时实时声音波形和显示打开储存声音的波形。该界面有5个菜单按钮,分别为:开始采集声音、停止采集声音、声音数据的保存、时域波形的保存、打开声音数据。以上按钮能够比较好地实现用户对该界面的人机互动和对该系统的功能需求。该界面的功能按钮如图1所示。下面内容将详细介绍该界面功能的实现。
2 matlab驱动声卡实现对语音信号的采集
本小节主要简单介绍matlab实现声音信号采集的主要库函数的用法。Matlab的库函数analoginput可实现对模拟信号的采集。可以定义AI=analoginput('ADAPTOR'),其中'ADAPTOR'是设备的名称。函数analoginput的输入参数选项中的’winsound’表示是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计算机声卡对声音的采集。为此,在GUI“开始采集声音”按钮的句柄要设置一个模拟信号变量AI=analoginput('winsound')。matlab软件支持多通道音频输入,但是必须要有支持多声道输入的声卡支持,该文使用单声道声卡,所以调用matlab的库函数addchannel(AI,1),其中addchannel的第二个参数1表示增加一个通道。set(AI,′Sample Rate′,value)是设置声音信号采样率。Value取值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必须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理。set(AI,'Samples Per Trigger',value)是设置采集声音的长度,可以用秒作为单位也可以用采集的样本个数作为单位。Start(AI)函数打开声音采集的对象,一旦触发立即开始采集声音。而stop(AI)则是停止采集声音信号,即用户干预声音采集的过程,已经得到想要的声音信号,功能按钮“停止采集声音”就是通过stop(AI)实现的。通过主要运用以上函数就可以实现声音信号的采集。
3 声音数据的保存和播放以及声音信号时域波形图的保存
声音数据保存按钮的功能由uiputfile函数以及wavwrite函数实现。uiputfile函数是个标准保存文件对话框函数。其第一个参数是默认当前文件夹的默认文件名称,用户只需要点击“确定”按钮文件就会按照默认当前文件夹的默认文件名称存储,第二个参数'Save file name'表示可以由用户选择文件的存储名称和存储路径。wavwrite(y,Fs,nbits,wavefile)函数的功能是写入Microsoft的wave(”.wav”)声音文件。其中参数”y”是声音信号的数据,”Fs”是采样率默认值为11025Hz,参数”nbits”表示声音信号数据的位数类型,而根据声音信号数据是整型或浮点型又有所区别。参数”wavefile”表示文件的名称和路径。
同样“时域波形的保存”功能按钮需要用到uiputfile函数。由于是画波形图,用到plot函数,如图2所示。具体为plot(handles.t,handles.data),其中handles.t是句柄返回的时间参数,handles.data是句柄返回的声音信号幅值参数。波形图像的保存用saveas(h,name,format)函数,该函数可以将图像以用户需要的格式保存某个路径上,其中“h”是GUI返回的句柄。
“打开声音数据”功能按钮实现的是播放以及存储的声音文件的功能。该按钮的功能主要通过uigetfile函数和sound函数实现。Uigetfile函数与uiputfile函数类似,只不过Uigetfile函数是个标准的打开文件的一个对话框函数。sound函数的功能则是把已经以向量形式存储起来的声音数据以声音的形式播放出来,其还有采样率和比特率的参数可供用户选择。
4 总结
本文介绍了基于matlab的声音采集图形界面的设计,该系统在声音采集播放等方面利用matlab的库函数,加快了研究的进程,避免了应用其他工具的繁琐性。Matlab库函数提供了丰富的输入参数,可以灵活地对参数进行修改,以适应不同的测试条件,达到最佳实验结果。
利用matlab编写程序实现对声音信号的采集、存储、声音时域波形图的存储、声音的读取等功能。构建这个数据采集系统具有高精度、实时性能好、人机交互界面友好等优点。
参考文献
[1]陈璇,李启海,朱万彬,等.基于声卡和MATLAB的音频信号的采集和处理[J].2010,33(3):71-74.
[2]李亚微,郭敏.基于MATLAB的音频数据采集系统[J].电声技术,2007,31(3):57-58.
[3]付俊庆,李凤玲.MATLAB环境下的实时数据采集方法[J].测控技术,2004,23(1):30-32.
[4]姜占才,袁海良.基于声卡和MATLAB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J].青海大学学报,2006,24(6):67-69.
[5]常春,倪铭.基于MATLAB和声卡的虚拟仪器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5(3):23-25.
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的教案 篇11
复习内容: 数学思考(1),教材第100-101页相关内容 复习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记录、归纳、列表等方法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好处。
2.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3.进一步体验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复习重点:进一步体验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复习难点:感受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复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二、合作交流。
讨论并总结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达标测评。
四、板书设计。
数学思考
化繁为简
逻辑推理
列表法 排除法
五、教学反思:
六、作业情况。
七、辅导记载。
数学思考 第2课时
复习内容: 数学思考(2),教材第101-102页相关内容。复习目标:
1.掌握利用列表法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
2.会初步搜集信息并借助列表法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与应用。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复习重点:掌握利用列表法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
复习难点: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复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二、合作交流。
讨论并总结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达标测评。
四、板书设计。
数学思考
等量代换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
五、教学反思:
六、作业情况。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篇12
教学设计
(一)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本课时内容,让学生感知周围千姿百态的建筑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各种水果丰富了我们的饮食,这其中蕴涵着许多图形的知识,明确本章我们将认识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通过图片直观感知自然界的规则物体,并能找到与它们相似的立体图形,即实物→立体图形,由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比较柱体、锥体、圆柱、圆锥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练习、分组讨论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识别图形,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观察认识我们周围的规则物体,能找到与它们相似的立体图形;
正确识别柱体、锥体、球体、圆柱、圆锥……逐步体验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过程。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周围的图形,提高识图能力,发展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对空间图形有好奇心,感受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别柱体、锥体、球体、圆柱、圆锥……并能说出生活中与规则物体相似的基本图形。难点:立体图形的类似地方以及不同地方。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准备:
教师:圆柱、正方体、圆锥、球、四棱锥各一个模型(或课本上图4.1.1-4,1.5的立体图形的图片),棱锥、棱柱各若干模型,生活中规则形状的物体图形的图片(或实物)若干。
教学方法:引导式。
易错点:(1)识别几何体时没有抓住其特征;
(2)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时,易忽略了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生活在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各种各样的图形到处可见。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领略祖国的美景。(出示图片:奥运五环、风车、地球仪、魔方。)学生高兴的欣赏着,议论着。千姿百态的建筑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展示了建筑师的聪明才智;各种水果满足了生活的需求,它们蕴涵着许多图形的知识。(让学生交流得到的立体图形。引出课题。)在这些实物中有没有大家熟悉的立体图形?
二、展开。
一、立体图形: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
1.今天上学时你见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教学楼)、球体(篮球)。(出示图片:长方体、球体、柱体)。
请学生找出这些物体中与所给的立体图形相似的物体,可以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帮助学生直观感知柱体、锥体、球体,让学生用手比划,用数学语言描述。)2.圆柱、棱柱、圆锥、棱锥概念的形成。
让学生跟着老师看图,并轻声表达。(出示立体图形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三棱锥、四棱柱、五棱锥……等)让学生饶有兴趣地依次类推往下数,结合图形得到多面体的描述性定义。
找出立体图形4.1.1~4.1.5之间的类似与不同之处了
学生讨论得出:图4.1.
1、4.1.2中的图形虽然都是柱体,但前者上下两个都是圆,而后者上下两个都不是圆面;图4.1.
3、4.1.5中的图形虽然都是锥体,但前者的底面是圆,后者的底面不是圆。
二、平面图形:几何图形的各部分在同一平面内
1.今天你见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圆、三角形、五边形等(出示图片:长方形、圆、三角形、五边形等)。
4.请学生讲讲理解概念时的困难,可请学生做小老师相互帮助,相互提高,相互交流,排除困难。(图片展示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增加了荚感。由实物找相类似的立体图形,锻炼了学生的抽象能力,为形成概念埋下伏笔。,卜组交流能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及时发现尚存的不足。通过让学生比较图形,感知图形之间的差异,产生学习新知的愿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概念便一呼而出。本堂课的概念都是描述性说法,因此只要求学生能识别图形,不要求掌握严格的概念,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兴趣。及时小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排除学习障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
三、巩固练习:课本随堂练习第119页
四、课堂小结。
请大家谈谈这堂课的收获和困惑。
1.柱体、锥体、球体、圆柱、棱柱、圆锥、棱锥、四棱锥、四棱柱、多面体的概念。2.会在实物中找出相类似的立体图形,会写出简单立体图形的名称。
(由学生小结,既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知识条理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学习责任感和自信心。)
【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的教案】推荐阅读:
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图形》教案05-08
图形的平移教案10-10
奇妙的图形教案11-24
《图形的联想》教案11-29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08-17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05-12
中班有趣的图形教案06-17
认识图形的教案设计06-26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10-20
组合图形的运动教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