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庭教育材料

2024-10-17

幼儿园家庭教育材料(共8篇)

幼儿园家庭教育材料 篇1

家园共育,促幼儿健康发展

---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于哥庄幼儿园

韩英

一、指导思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学前教育必须和杜会教育、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同步发展、相辅相成,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着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与杜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一致。为此,我园在开展幼儿园教育的同时特别注重家庭教育,每当新学期开学时,都会以“《青岛市幼儿园素质教育指导纲要”》为理论指导;以《3-6岁儿童学习与幼儿发展指南》为依据,结合幼儿园园务计划,通过多途径的沟通交流及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了解幼儿教育目的、内容与方法,充分认识到为孩子创设良好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并全面宣传科学家教知识,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从而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局面,实现家园一体化教育。

二、开展幼儿园家庭教育的三个途径

(一)完善家庭教育组织领导体制,是做好家庭教育的重要保障 健全规范的组织机构是做好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后盾

1、成立以园长为组长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

2、为了更好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我园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于开学初召开了家长委员会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确定落实家长委员会成员,并与他们签订聘书,进一步使责任落实到 人。切实做好家长委员会的指导工作,使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其作用,来提高幼儿园家庭教育的质量,形成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并举的发展格局。

(二)扎实办好家长学校,是做好幼儿园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

为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对家庭教育的作用,增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我园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1、开展专题讲座,提升家长素质

开展家长讲座是普及家教知识的有效渠道,因此,为使讲座更有针对性,我园会向家长发放问卷,从问卷中找出家长比较关心和亟待解决的一些家庭教育问题,针对家长的需求开展相应的讲座活动,如上学期就针对小班的家长开展了《小班孩子常见问题的教育对策》的讲座,丰富了家长们的家教知识,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我园每年还利用法制宣传日为契机,为家长举办培训会,注重对家长的法制安全教育,通过老师的宣讲,家长谈感悟,让家长了解法律法规的重要内涵,家园共育幼儿从小牢固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2、改革家长会,创新家长沟通交流模式

家长会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幼儿园期初期末召开两次家长会,以小型座谈会的方式进行交流;气氛宽松,以汇报的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幼儿一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状况,让家长有看头,有听头,针对性强,家长们都能充分地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特别是家长之间的交流,互相之间的教育启发,更具说服力。特别说明的是:我园是社区幼儿园,招收的孩子都是本社区的,平时基本都是由爷爷奶奶照 看,为了使家长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及时与家长们沟通,要求家长会必须由父母参加,家长们都能积极配合。

(三)加强教师关于幼儿园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培训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幼儿园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是开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的关键,拥有一支专业化幼儿教师指导团队,是目前形势下改善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有力保障。我园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加强教师的学习:有家教指导理论的学习;热点问题的讨论。通过培训活动,使教师认清当前形势,理清思路,履行职责,从而引导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共同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使幼儿全面发展。

三、开展的具体工作

1、以家长开放日为契机,提高家长育儿水平

通过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课堂,与老师亲密接触,近距离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拉近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家长也懂得了怎样和教师主动配合,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另外,各班的亲子游戏也将知识、能力、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内容相结合,体现了浓浓的亲子之情,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在家长开放日结束后还要求家长及时填写开放活动意见反馈表,让家长从多方面给予评价,提高家长开放日的实效。从家长反馈表可以看出,家长对我们的教学都非常满意,从心里感谢老师的辛勤劳动,同时也促使家长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2、以开展亲子活动为途径,加强亲子互动。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我园每学期都会举行亲子活动,如利用《元旦》、《

三、八妇女节》、《

六、一儿童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相应的亲子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幼儿能够去展示对家人的关爱,体验节日的快乐。

3、以家访活动为补充,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家访是幼儿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在家园不同生活环境中的表现。每次家访活动,主要是针对有特殊问题的幼儿进行,如:性格内向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孩子等。通过家访,找出造成孩子性格特殊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使孩子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除了早晚接送孩子进行随机家访指导、电访之外,我们还要求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走访,并做好详细的家访记录和分析。

4、以《家园宣传栏》为窗口,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

《家园宣传栏》是反映保教工作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本学期各班老师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结合各班实际,在家园栏的栏目设置上推陈出新,体现了各班教师的创新意识,各栏目版块图文并茂,形态各异,内容涵盖了体、智、德、美各方面,成为家长接受幼儿教育信息的主渠道,比如“亲亲宝宝”、“温馨一束”、“畅所欲言”这些新颖别致的名称让家长产生亲切感、温馨感。为了充分挖掘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5、以网络为方式,加强家园沟通工作

我园通过建立的家长互动QQ群、微信公众平台,对园内的主题 内容、幼儿课程活动画面、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亲子家庭知识教育、园内新闻、开展的活动及时通过网络传递给每位家长,使网络真正成为家长了解园所的窗口,架起了与老师、幼儿园沟通桥梁。

6、以家长学校工作的创新,使活动更有实效。

在家长学校活动以专题讲座为主要形式的基础上,我们又对全园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将家长在教育中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统计归类,从调查数据看:家长更多希望教师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在细小环节方面,希望老师能注重沟通。由此,幼儿园提出了解决家长诸方面困惑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家园宣传栏上,针对性地对家长的教育困惑进行梳理解疑,如“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耐心不够怎么办”“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如何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等诸多问题。每周五为园长接待日,家长可以与园长零距离现场沟通,既解答教育困惑,也对幼儿园的有关工作向家长进行宣传。

7、以邀请家长为老师,进入课堂

请“家长老师”们利用他们职业的特殊性,组织孩子们进行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幼儿了解成人世界里有哪些工作,感知家长在外工作的辛苦。我们邀请了牙医爸爸、导游妈妈、厨师爸爸、医生爸爸、理发师妈妈、美容师妈妈、糕点师妈妈、蔬菜种植的爷爷奶奶等等,不同职业的家长,来为小朋友进行教育活动。既调动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通过家长进课堂的活动,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使幼儿在与家长的互动过程 中丰富了多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其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一活动的开展更好地开发、利用了家长资源,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更好地实现了幼儿园、家长、孩子三方共赢。

8、评选好家长,以点带面发挥榜样作用

学期初,我们在家委会会议上通过了“优秀家长”的十条行为规范,为了鼓励先进,每班由班主任老师推荐一名好家长,家教领导小组审批,整个评比过程也是家庭教育质量提高的过程。利用《家园联系栏》和家长学校交流育子经验,使成功的育子经验得到辐射。

四、今后幼儿园家庭教育的工作计划

回顾幼儿园的家长工作,我园在家长朋友的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均能较圆满完成。但是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和改进,为此,我们针对工作中的疏漏和不足,特别作出下以下工作计划:

1.要求老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家访,增进家园之间的交流,并做好详细的家访记录和各项分析。

2.以班级为单位,根据家长的需求和热点开展系列讲座,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学期主要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讲座内容,使讲座更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三、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1、教师外出参加的家教指导培训太少。教师只是自学或是参加园内培训,没有走出去,聆听一下专家们的经验介绍。

2、急需专家进校园为家长进行讲座,但费用难以解决。

3、幼儿园场地受限。

总之,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园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为有了这些家长热情的支持与帮助、配合,才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不少的进步,我们将继续努力,并在实施工作不断反思、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创新。

“事事用心,待人真心”是我的座右铭,在我的工作中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今天、明天,我拥有众多的我爱的、爱我的孩子们,拥有许多信赖我的家长朋友,我很快乐!

幼儿园家庭教育材料 篇2

1. 废旧材料的悄然变身, 提升幼儿健康生活状态

《纲要》指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 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 增强体质, 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2009年9月,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整体搬至新的园所, 快要开学了, 可是幼儿园订购的户外体育器械迟迟不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 大家想到了教室内装空调的大箱子。40多个崭新的大箱子整齐地排列在仓库里, 看到这样的箱子大家议论开了:“做迷宫”“坦克”“毛毛虫”……于是, 一个个经过重新加工的“新玩具”出来了。

教师及幼儿通过改造纸箱, 懂得了“变废为宝”的真理。教师成为了思考者, 既思考游戏情节的合理性、丰富性, 也思考该年龄段幼儿的健康目标, 还思考制作教具玩具的巧妙、耐用、美观, 在这样的思考中教师得到进一步的成长。幼儿在教师的引领下, 也成为活动的主人, 他们发现生活中这些原本已经没用的、只能作为废品被卖掉的东西还能成为玩具, 更激起幼儿观察身边事物, 灵活运用的能力。

2. 废旧材料的精心打造, 引领幼儿艺术表现水平

幼儿园的环境构造是每个幼儿园的重点,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不止是漂亮, 更有“艺术”“人文”“童真”这样的赞誉, 这些让人看得见的环境布置, 很多都是用废旧材料精心打造的。

动物列车:用大小一样的纸箱, 刻上洞门, 再加上动物头像, 随意进行拼搭, 可爱的“动物列车”就出来了。放在幼儿园的大门口, 幼儿每天入园、离园都要玩上一遍, 幼儿的参与率很高。

创意一条街:大班幼儿收集不同规格的纸箱, 用旧挂历纸将表面糊起来, 再在挂历纸上进行创意涂鸦, 最后将这些涂鸦作品进行创意组合, 于是形成了创意一条街。

当然, 像以上的这些艺术环境的打造还只是一部分。搜寻幼儿园的角角落落, 笔者发现, 这些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一文不值的废旧物品, 到了幼儿园之后竟然一个个脱胎换骨, 成了幼儿手中的宝贝, 成了家长赞叹的凭借, 更成了同行羡慕的目标。

3. 废旧材料的巧妙利用, 提升幼儿动手动脑能力

种类繁多的废旧材料除了运用于健康、艺术等活动中, 在幼儿园必不可少的区域游戏中和主题活动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如小班进入主题活动“车子叭叭叭”后, 通过家校通发送信息,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通过旧物改造, 制作成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于是, 通过一番亲子努力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车辆。在中班的“纸爱变花样”主题活动中, 幼儿收集了大量的旧报纸, 将这些报纸揉烂撕碎后进行浸泡, 再请食堂师傅将纸浆用搅拌机打烂, 和上胶水, 幼儿用打烂的纸浆做成各种各样的造型, 太阳晒干后, 这些玩具经久耐用, 很受小班幼儿喜欢。这样的活动, 既让幼儿园的幼儿主题变得丰富、有效, 也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废旧材料远不止这些, 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玩具操作性特别强, 将这些材料巧妙地投放于区域活动中, 为区域活动增添了无穷的新生力量, 也培养和发展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促进其全面发展。

幼儿园家庭教育材料 篇3

一、现状及原因

现今,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中存在诸多问题。譬如,材料选择不典型,缺乏结构性;选择不丰富,阻碍探究性;材料投放无层次,消退操作性;摆放位置不科学,影响趣味性等。教育者需要有意识地避免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反思,从而促进幼儿有效、持久地进行探究操作,获得相关科学知识与经验。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选择和使用材料的现状

1.操作材料选择不典型,缺乏结构性。

操作材料的结构性是材料所具有的特征,材料蕴涵着丰富的可探索性、可利用性和价值性,在操作材料被有效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以及不同材料之间的联系。教师对材料结构的认识越深刻,越有利于幼儿的探索、发现、创造和获得各种相关经验。但是,常有教师对活动的重难点把握不准,造成选材不当。例如,大班科学“有趣的磁铁”活动中,重点是通过操作,发现磁铁不同部位磁性强度不一。但由于教师经验不足,提供的是圆形的磁铁,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2.操作材料选择不丰富,阻碍探究性。

通常,教师所提供的操作材料的种类、数量等方面不得当,影响幼儿的充分操作和持久性探究。如在中班的“浮与沉”活动中,由于教师提供的只有盐,鸡蛋和石头的数量有限,在操作中,若部分幼儿操作失误,不小心摔坏了鸡蛋,或在单调、贫乏的材料中无法理解概念,会影响活动探究的持久性。

3.操作材料投放无层次,消退操作性。

操作材料提供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根据活动的主题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性提供适宜的材料,以满足操作的需要。如在小班活动“感知物体的软硬”中,部分教师提供的探索材料种类过多,且没有层次性,造成幼儿注意力分散,消退操作性,不利于幼儿进行有效探究。

4.材料摆放位置不科学,影响趣味性。

材料的摆放位置,直接影响幼儿的操作兴趣和活动效果的达成。如在中班“让蛋宝宝浮起来”的活动中,有的教师将盐、糖、沙子三种没有标签的材料都放在一张桌子上,容易造成操作过急,材料混杂,幼儿不清楚加什么材料才能使“蛋宝宝浮起来”。

5.材料呈现方式与时机不得当,降低效率性。

材料选对了,但若投放时机不当,同样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有时反而会干扰活动进行。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活动中,在幼儿探究思考时投放材料会打断他们,影响操作,分散了注意力,降低操作的效率性。

6.材料安全与卫生工作不到位,增加危险性。

幼儿操作的材料应确保安全与卫生,但在活动中,我们也常遇到考虑不周全的现象。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活动中,中间一环节是让幼儿自己给纸杯涂蜡。某教师未做任何示范或没说明注意事项,就让幼儿直接用烧融的蜡给纸杯涂蜡,这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又如中班“神秘的泡泡水”,教师提供给幼儿吹泡泡的管子很粗,幼儿操作时,可能会把自制泡泡水吸入口中,影响身体健康。

(二)选择和使用材料不当的原因

1.主观因素。

第一,教师知识的局限,对材料的认知相对缺乏。比如,对磁铁的认识,许多教师在自己原有认知中,只了解磁铁磁性,缺乏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容易造成很难找准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这一主题的重难点。

第二,教师能力的欠缺,对活动主题分析把握不准。教师对幼儿科学活动的系统性、连续性及各年龄幼儿的学习特点与认知水平缺乏了解,容易出现对活动主题理解肤浅,对重点、难点的分析把握不准。如大班“浮沉”活动,不仅引导幼儿发现哪些东西在水中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还要让幼儿探索怎样让其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或让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第三,教师经验的不足,对活动材料感性认识缺乏。在活动过程中,虽然也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做了精心的安排,但由于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材料投放后产生的活动状况缺乏感性认识,从而出现了材料投放与使用不当,甚至缺乏趣味性等问题。如上所述中班“让蛋宝宝浮起来”的活动中,对活动材料感性认识缺乏,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第四,教师认识的偏差,以材料引领幼儿学习的意识不高。通常有些教师一方面对通过材料引领幼儿学习认识不够,忽视了材料在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造成材料准备的随意性;另一方面,教师材料准备不科学。由于准备过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达不到获得初步科学概念的目的。如在小班活动“感知物体的软硬”中,教师提供了十多种探索的材料,而没有层次性对比材料,造成幼儿注意力分散,过多的材料阻碍了幼儿持久性探究。

第五,教师安全意识不高,对使用材料安全隐患意识缺乏。幼儿操作的材料应尽量注意安全与卫生,只有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谈发展。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一些教师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未将其落实到自身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造成具体活动常存在安全和卫生隐患,如大班“神奇的纸杯”和中班“神秘的泡泡水”活动中的一些环节,存在极大的安全和卫生隐患。

2.客观因素。

第一,幼儿的年龄特点所致。幼儿园活动是对幼儿和活动材料的双重设计,核心是设计幼儿。设计幼儿就是给幼儿一个合适的发展空间,借用活动材料,实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往往较难科学地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特点来准备活动材料。

第二,幼儿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幼儿园科学教学源于生活,走入生活,幼儿的知识直接来源于经验积累,通常会出现由于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参差不齐影响活动任务的完成。

nlc202309021530

第三,幼儿个体差异性的局限。同样年龄的不同班级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同一个班的不同幼儿也具有自身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因此,由于教师的经验、幼儿个体差异性,可能导致材料选择和使用不当。

第四,班级操作活动和幼儿心理环境的影响。安全的心理环境是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活动的前提。在教育实践当中,教师常常不能及时抓住幼儿探究的时机给予有效的指导,反而误解、制止幼儿的探究行为,不接纳幼儿在探究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另一方面,教师不适当的评价给幼儿带来压力,使幼儿只关注教师的态度,不关注探究活动本身和客观事实。

二、选择和使用的策略

(一)丰富教师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

1.明确教学目标和科学知识。

在材料准备时,教师首先要认真查阅资料弄清活动主题的相关知识点和核心概念,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发展需要,设计如何帮助幼儿围绕知识点与核心概念开展探索,积累有关经验。如大班“磁铁”活动,教师要认识到这个主题活动,幼儿已在小班、中班接触过,大班探索重点应在“幼儿原有对磁铁吸铁性认识的基础上,发现磁铁两极与中间吸铁强度不一样”上。

2.了解活动材料和科学现象。

在进行科学活动之前,教师应深刻了解材料颜色、质感、功用等,并科学地选择和假设有关科学现象。如在大班“磁铁”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条形或U形的磁铁,以支持幼儿进行持久性有效探究活动。

(二)增加教师教学的经验

通过资深教师的“传、帮、带”及上示范课,让新教师有效组织研讨,就其活动设计与组织过程中材料选择和使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提出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

1.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的选择。

(1)同一年龄,多层材料。

教师科学选择结构材料。同一年龄的幼儿在理解、操作、表达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材料应有一定的难易差异,以适应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既要了解幼儿、了解教育目标和内容,又要了解每一种材料的结构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科学概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为幼儿的探究选择适宜的材料。

(2)同一主题,不同材料。

教师在教学中,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善用观察和倾听,留心观察每一个幼儿有意义的行动,并用自己的洞察力和感觉判断幼儿探究的时机;教师可以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等方式引发幼儿对材料的关注和探究,促进互相交换探究活动的结果和发现。例如,对于大班的“浮与沉”主题,教师引导幼儿巧用其它的材料来操作、验证,激发其持久探究的兴趣。

(3)同一材料,不同用法。

引导幼儿将材料认识和了解的过程作为学习的准备过程,引导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同一材料,不同用法。例如,在探索沉浮时,每个小组有一盆水就可以了,幼儿合用一盆水可以使不同的材料之间、不同的幼儿之间有更多的相互作用。除了水之外,每个组如果有四个幼儿,那么,起码应有五六种会沉的东西,五六种会浮的东西,以及几种会使幼儿感到意外的东西。

2.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的使用。

(1)了解——观察幼儿需要,做好互动准备。

幼儿的知识主要是有关周围世界的经验性知识,科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结合在亲身实践中,只有在丰富具体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才得以真正理解和内化。而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价值重在幼儿获得的行动性知识和构建知识上,重在让幼儿感受、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励幼儿体验探究的乐趣。

(2)取舍——寻求幼儿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平衡,判断互动价值。

在探索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一些自发的探究行为,但只注重发现的乐趣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培养幼儿珍爱生命的情感,渗透到系列活动中,这也符合《纲要》表达的科学精神。

(3)推动——借助有效策略,推动互动进程。

在活动进行中,正确面对幼儿操作困难时引导的策略,需要反思,在满足幼儿需要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推动策略,做到不代替幼儿的思考、不控制幼儿的行为,善于在关键时刻正确面对幼儿的“出错”,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强化教师相关的意识

1.正确引导幼儿选择材料。

“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选择材料是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在经过与幼儿的讨论决定探究某种内容后,幼儿可以根据需要,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和设想,准备物化性教育目标的材料,师幼一起设计、准备所需要的材料,不仅更好地使幼儿在足够的、探究性相互作用和关系的材料中,获得教育所期望的科学经验,还有助于显示每个幼儿内在的、前进的某种动力。当幼儿的情感、思维等方面怀有很高的热情时,给予幼儿自己选择的机会和权利,引导其专心致志地投入研究,促进幼儿获得教育所期望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科学智慧。

2.科学组合活动材料。

材料具有开放性,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能激发幼儿接近材料,能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它们;材料应该有较广的余地,使幼儿能用许多不同的方式进行研究探索,有不同的发现。这也是产生发现过程的基本条件。

3.随时扩展和增加材料。

投放材料的种类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要求不断扩展和增加,材料不断支持和实现着幼儿的想法,让幼儿与材料不断的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要切实关注活动材料蕴含的价值,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材料的操作、建构、整理过程中,教师要对活动材料进行深度研究,如功能分析、文化属性、核心价值等。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所说:“让孩子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实现其创造性设想,发挥创造的才能。”运用什么样的活动材料,决定了幼儿进行什么样的探究和学习,教师科学的选择和使用科学活动的材料,发挥让材料说话,让环境和材料引领幼儿的学习的作用,促使幼儿对活动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持久的探究热情。

参考文献:

[1]王薇华.科学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教育经验,2009(9):16

[2]虞永平.物质材料与幼儿园课程.幼儿教育,2006(1):10

[3]任代文主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1

[4]周利文.幼儿教育活动中材料的选择.学前课程研究,2007(7-8):95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培训材料 篇4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是指以保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为主要目标,以身体锻炼和身体保健的有关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而实施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它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理解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内涵,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其他领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一样,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2.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整体结构的构成部分,具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整体功能,即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但其主要的功能和发展目标是保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帮助幼儿丰富有关身体保健和身体锻炼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他们积极对待健康的态度和情感,逐步养成他们能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3.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不仅为幼儿身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健康存在,而且为幼儿园开展其他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是因为幼儿身心的健康是幼儿园顺利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前提,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及技能等诸方面的发展必须首先建立在身体健康这个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上。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

基本目标: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和个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幼儿的认知、技能的获得,需要通过操作材料、情景而获得,也需在与人互动的过程中学习。根据幼儿的这一认知特点,构建了“情景——体验式”幼儿健康模式,旨在探讨幼儿健康行为建立、改善和巩固的一般规律;帮助幼儿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态度;最终形成健康行为。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涉及的内容很广,总的来说,它包括身体保健和身体锻炼两大方面的活动内容。(一)身体保健活动的主要内容

1.生活习惯和能力。包括盥洗的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穿脱衣服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保护个人和周围环境清洁卫生的有关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生活作息的有关知识和习惯,学习习惯,饮食卫生的习惯,坐、行、站、立的正确姿势,等等。

2.饮食与营养。包括饮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常见食物的名称及其营养知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膳食平衡的简单知识,等等。

3.人体认识与保护。包括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其主要功能,保护器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和态度,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和治疗,常见外伤的简单处理知识和方法,预防龋齿及换牙的有关知识,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等等。4.保护自身安全。包括生活安全常识,活动安全常识,药物安全常识,应付和处理意外事故的简单知识与技能,自我保护能力,等等。(二)身体锻炼活动的主要内容

1.身体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攀登等基本动作及有关知识,体育运动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等等。

2.身体素质练习。包括平衡、协调、灵敏、柔韧、力量、速度等身体机能练习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等等。

3.基本体操和队列队形练习。包括模仿操、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口令、信号与动作,列队,变化队形,等等。

三、操作程序及策略

“情景----体验式”幼儿健康教育模式,“情景”指“环境会说话”,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体验”让幼儿通过感觉器官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特性。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1)感知、了解是掌握健康知识的过程。健康知识的掌握是树立健康态度,形成健康行为的基础。通过观摩、共同讨论、自我学习、教师讲解示范、传播媒介的宣传等方法,帮助幼儿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2)讨论、体验是建立健康态度、信念的过程。讨论,即让幼儿参与健康教育态度讨论,为他们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自己得出结论提供机会。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真实想法,鼓励幼儿对他人的思想加以评价,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例如:夏季,教师就多吃冷饮的害处让幼儿进行讨论,从而提高认识,指导行为。

体验,即教师或幼儿就特设的生活情境加以表现,然后让幼儿思考分析情境中所涉及的健康教育问题。由于情境表演的主题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故能较好地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冲突,了解应该做出的合乎健康要求的行为。如让幼儿认识各种食物,向幼儿介绍简单的营养知识时,让幼儿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亲自闻一闻、尝一尝,他们往往会十分乐意,且对认识的食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3)操作、实践是形成健康行为的过程。让幼儿对已经学过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技能反复操作、实践,加深理解,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如盥洗的顺序和方法,衣服的穿脱与整理,持筷的方法等。都必须在老师与家长的具体指导下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锡市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篇5

幼儿园健康教育包托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生活卫生习惯、安全教育、营养教育、人体的认识与保护、运动与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我园一直把幼儿园健康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尤其是幼儿的营养教育、安全教育以及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与运动,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就幼儿园健康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以体育活动为突破,凸现园本课程健康教育特色身体健康是人获得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落在“幼儿身体健康”层面上。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以户外活动研究为突破口进行了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1、开展特色体育活动,让幼儿创造性地玩起来

丰富有趣的活动器材是幼儿户外活动的最好伙伴。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通过户外活动器械开展富有特色的体育活动,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质锻炼的外部环境,具体做法是:每个班级主要选择一种活动器材作为班级特色户外活动进行专门研究。在选择器材上,为了避免盲目性,在全园组织专题教研活动,每个班级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其它班级帮助共同研究是否合适他的班级,例如:小一班选择了跳绳,大家商议后觉得跳绳要求身体协调性高,不适合小班,于是就调整为玩毽子。器材选定后,我们又发动老师来思考每种器材的玩法,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将玩法重新合理分到班级,各班再进行实践……,就这样,我们经过多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每个班级的特色体育活动都开展的有声有色。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积极探索一物多玩、多物融合在一起玩的乐趣,已初步形成本园的特色,如“有趣的毽子”,可以扔、投、滚、跳、转、顶;可以拼摆图形,可以按颜色分类,可以和塑料圈组合玩套圈游戏,还可以和饮料瓶组合玩“快乐的保龄球等。再如:大一班的跳绳有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正跳、反跳、等等。各种各样的玩法使孩子每天都能感受新刺激、新挑战,幼儿在自主的交往与探索中不断积累运动经验,玩的自主、玩的开心,玩出了水平,促进了身体健康发展。

2、丰富的民间游戏,让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对幼儿的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我们尝试将古朴有趣的民间游戏引入到体育活动中,孩子们在草地上吱扭吱扭地“推小车”,在树荫下跳皮筋,使他们尽情地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抓包”、“弹球”、“跳格子”等民间游戏,使幼儿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踩高跷”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地发育。“翻绳”、“夹弹子”等游戏发展了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促进各种动作发展,也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以一日活动为依托,有效实施健康教育课程

课程的实施也是课程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课程特色既要考虑课程与学习、生活、游戏的结合,又要考虑教育方法的整合,还要考虑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1、将健康课程和主题活动有机整合。

主题活动是我们重要的教育活动,我们尝试将健康教育内容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小班进行“冬天真有趣”主题活动时,正好赶上下了一场大雪,老师就在操场上带领孩子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溜冰等,孩子

们玩得特别开心,真切感受到了冬天的乐趣,主题内容在操场上得到了延伸。运动与主题的有机结合,不仅起到了平衡课程的作用,还使孩子们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运动能力得到了全面均衡的提高。目前我园教师已经能够及时的针对幼儿活动中的兴趣需要确定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健康主题活动,并及时整理成册,丰富和完善了园本课程的内容。

2、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我们非常重视为幼儿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在物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从孩子的观察视角入手,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快乐天地: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上设计了许多传统游戏图,为幼儿随时随地进行游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活动室里张贴的各种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图片以及指导幼儿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方法;主题墙上布置了孩子们自己创作的“快乐运动”图画。园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环境都蕴涵着健康、快乐的主题,让孩子在玩中与环境融合、与环境对话,使孩子在我们精心创设的“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探索、发现,健康成长。

三、以家庭为合作伙伴,巩固健康教育成果

幼儿教育必须要取得家长的共识,教育效果才能更快、更好、更巩固。在健康教育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园广泛发动教师和幼儿把健康教育成果向家长、向社会展示,引领家长参与我们的课程建设,带动家庭社区的健康教育。

1、利用家长问卷、主题活动调查表、座谈等方式征求家长对课程内容和实施的意见,作为建构课程的重要参考。社会和家长力量的参与使我们的课程更趋丰富。

2、我园充分利用一些对家长的开放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游戏,使家长了解幼儿动作协调性的重要性,并参与到幼儿各种运动中。

3、通过橱窗宣传拦、讲座等多种活动让家长转变健康观念,不断完善健康意识,在家庭中注意饮食健康,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

4、通过“共同关注”、“温馨提示”等家园面对面栏目,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把孩子在园的心理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使幼儿的个性向良好方面发展,真正做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家庭教育材料 篇6

xx市幼儿园是一所全日制幼儿园,占地面积,3970平方米,建筑面积2870平方米,院内有180平方米的多功能大厅,1300平方米的塑胶活动场地,配有10个班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可容纳300多名幼儿生活学习,1999年评为自治区级示范园。

我园坚持以十八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园师幼为宗旨,突出“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的宗旨,深化“让孩子们在这里增长智慧、享受生活、探索自然奥秘”的办园理念,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构建并不断完善具有浓厚育人氛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园校园文化朝着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使xx市幼儿园成为师幼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我园本着求特色求发展,向管理要质量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所童趣互动的园所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让每个孩子在这里增长智慧、体验生活、享受快乐。

2008年开始遇到这个礼仪品格教育理念,我园如雨后春笋,根据幼儿礼仪的活动内容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因为深深的感受到良好习惯对人一生的重要性.特别是近三年开展的德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幼儿打造了良好的礼仪活动氛围,让孩子真正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二、具体工作方法措施及效果:

1、常规礼仪: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日常生活礼仪教育,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如:入园、离园、喝水、洗手入厕等等。入园时我们以班级为单位,每周一个班、老师根据孩子们的礼仪表现,每天选出礼仪小标兵在大厅门口、带上礼仪小标兵的绶带行鞠躬礼问好。要求选好的礼仪小标兵要提前训练站姿、鞠躬幅度及问好。每月评选一次礼仪小标兵,优秀的礼仪小标兵照片放在礼仪之星公示栏里,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的高、都积极学习问好的姿态,争当礼仪小标兵。喝水、洗手、入厕这些日常礼仪教师在教幼儿学完礼仪儿歌后,让幼儿马上按照儿歌说的站排喝水、洗手、入厕,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需要21天,坚持21天的养成教育,良好的习惯就基本形成,这样为以后继续开展内容丰富的礼仪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根据传统重大节日进行礼仪教育,每年根据节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要根据幼儿年龄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开展。如“三月八日,大班班画自己的妈妈,晚上妈妈来接时送给妈妈。中班给妈妈做贺卡,小班在妈妈来接时送给妈妈一个甜蜜的香吻或表演一首歌曲。教育幼儿要从小学会感恩。孩子们表现令家长们欣喜。六一儿童节时,召开亲子运动会活动,十月国庆节和中秋节进行爱祖国大合唱,还以班级单位进行双节主题活动,小班幼儿给月饼、国旗涂色,中班用橡皮泥做月饼、给国旗粘五角星、大班品尝月饼、画国旗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活动,让每名幼儿画一颗心,粘到祖国的地图上,体验我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从小激发幼儿的爱祖国的情感。重阳节把爷爷奶奶请来,为爷爷买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梳头、捶背、在家洗脚等关爱老人活动。孩子们从活动中真正的体验到关爱他人的快乐。老人和孩子其乐融融。

3、开展园本教研传承传统文化教育: 2)如围棋,我园长期聘请我市棋艺精湛的老师来我园为喜欢围棋的孩子们开展围棋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围棋这门古老的艺术,培养了孩子们胜不骄、败不馁、知礼仪、善交友,更激发了家长和孩子们对围棋的喜爱,更好的深化传统国学,促进我园的礼仪活动的开展。现在我园幼儿围棋爱好者近100多名。

4、利用周边环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公共场所礼仪。如到博物馆参观活动。每界大班毕业班都要组织去博物馆进行参观,老师提前把线路都弄清走一遍,然后每班派4名老师及园领导2名跟着一起去中东博物馆进行参观。在参观前要和幼儿讲一些公共场所的礼仪,让幼儿从小意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学知识更重要。孩子们在参观时秩序井然。

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潜移默化的知道了什么是礼仪,如何从行为习惯上做礼仪,达到了内化于幼儿身心中去的效果。

三、今后的设想:

1、不但继续聘请外来专家给教师进行礼仪的培训,还给家长进行礼仪培训,使教师、家长共同携手打造良好的礼仪氛围,让幼儿的情感带动家长的良好的行为,让家长的良好的行为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让礼仪之花到处开放。

2、尝试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形式在区角中开展礼仪活动教育,如娃娃家里、医院、美发厅等,扮演不同的角色接待客人说话及互相交流时如何指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问好,让幼儿把学到的礼仪直接运用到实际的生活行为中去。

3、继续根据季节、节日、传统文化、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做成系列活动,在这些礼仪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主动学习,把良好的学习情感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继续努力。

(市幼儿园十分重视礼仪教育、艺术教育,并把茶艺文化纳入到幼儿文体活动中。为了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让茶文化成为礼仪教育的一个展示平台,打造艺术教育的特色,不但组织教师进行专业茶艺培训,还把茶艺渗透到幼儿区角活动中,从而形成人人参与茶艺活动的良好氛围。使教师及幼儿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茶艺文化”中所蕴涵的“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三八妇女节期间,我园各班级采用不同的形式为辛苦了一年的妈妈及老师们庆祝节日。这次感恩教育活动,通过孩子和老师们的互动,激发了幼儿对妈妈的情感,表达了对妈妈和老师的赞美之情,让幼儿懂得感恩,体验亲情的快乐!

值此xx市各行各业全力开展创建自治区文明城活动如火如荼之际,xx市幼儿园提出了“创建文明城市,从我做起”的倡议,该园的小朋友们不甘示弱,他们以小主人翁的身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 做起活动中,市幼儿园的老师、家长们带领小朋友们来到操场和园门外的大街上,一起动手擦大型玩具、擦广告牌、捡垃圾。小朋友们一改往日“小皇帝”和“小公主”的娇气,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干得热火朝天,引来很多市民围观称赞,甚至一起加入到劳动当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不一会儿幼儿园内外就干干净净、焕然一新

2011年6月15—6月16日在我园进行了以“让爱飞翔、爱心捐助”活动,孩子们是这次活动的主角,他(她)们带来了心爱的毛绒玩具、图书、文具、衣物等。这次活动,小朋友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帮助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伸出友谊之手,献出一份小小的爱心,让那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感受到一点温暖、一点安慰,使他(她)们快乐起来!是我们最快乐的事。)

幼儿园球类游戏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篇7

关键词:球类运动,球类项目,开发利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中科学领域内容与要求中指出 :“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 , 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 、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艺术领域内容要求:“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 手工艺品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幼儿园的内容、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 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我们可以从《纲要》相关规定中看出活动材料、游戏材料对幼儿的价值所在。

球类运动指由各类大球和小球组成的球类运动项目的总称,游戏活动指在教师引导下幼儿自发、自主、自由地活动。 球类游戏材料:球类游戏活动中,不可避免地需要用到各种球类材料作为活动的器材, 进行活动时需要的材料要和教学活动相联系的最贴切的材料。

在球类游戏活动中,为了实现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充分发挥活动作用, 需要教师多方面积极调动和多种材料配合使用达到游戏活动的目的。 然而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配合活动内容提供使用什么样的材料, 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材料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 动作发展是其重要标志。 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可以掌握一些方面的动作,但是对于精细动作的掌握还是有待加强的。 而且因为动作发展的需求,小班幼儿比较好动。 随着他们骨骼肌肉的发展和大脑的调节,控制能力在不断增强,在这一年中幼儿的动作将飞速发展。

中班幼儿随着年龄逐步增长,动作更灵活有条理,好动是这一年龄阶段的突出特点,他们能掌握多种动作技能,且比较协调,小肌肉不断发展,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 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不但可以自如地跑、跳、攀登,而且可以单足站立,会抛接球,能骑小车等,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较长时间。

大班幼儿身体比较结实,活动量大,手的动作精细、准确和熟练,更能独自活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的动作开始出现协调性和稳定性,基本掌握主要全身运动。 会把几个运动要素统一为一个运动,并能做一些复杂运动,如会跳绳、翻单杠、会爬树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通过合理有效的球类活动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有利于积极激发幼儿参与球类活动的兴趣, 帮助幼儿在球类活动中身体素质均衡发展。 因此,在球类活动材料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中,在教学开展中需要针对两方面, 其一是必须考虑本次活动最需要最适合的活动材料; 其二是如何使用该活动材料最能服务到本次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最终教学目标。

在球类游戏活动中, 不可避免地需要用到各种球类材料作为活动器材, 进行活动时需要的材料要和教学活动相联系的最贴切的材料。 在球类游戏活动中,为了实现活动的目标 ,完成活动 的内容 ,充分发挥 活动效果 ,需要教师 多方面积极 调动和多 种材料的 配合使用 达到游戏 活动的目 的 。然而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配合活动内容提供使用什么样的材料, 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材料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结合这些思考,我提出了以下两种适用方法:

一是师幼合作,将环保渗透于材料制作中。 环保是当今社会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当然,除去它的热门,这是一个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通常我们都把废旧材料当做无用的垃圾丢掉,其实,有些废旧材料对幼儿来说,具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教师每天组织孩子们的教学活动和游戏,会用到很多不同的材料。 特别是在游戏中,需要大量游戏材料,这是孩子们快乐游戏获得经验的有效保障。 怎样让环保走进游戏呢? 家里的废旧物品带到幼儿园里,和孩子们共同认识废旧材料,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 让孩子们在制作、游戏的过程中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感受环保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 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玩具不仅锻炼幼儿动手、动脑、手眼协调能力,还发展强化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师幼制作废旧材料的游戏玩具时,环保意识、师生互动、 幼儿的操作能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强化,可谓一举多得。

二是家园携手,共同开发多种游戏材料。 家长资源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让家长更深一层地了解幼儿在园活动,熟悉并亲身参与到幼儿园工作中,我们在组织实施球类游戏的时候, 一定不能忽略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 材料是游戏有效进行的基础,也是幼儿大胆探索的有效工具。 不定时和家长沟通,请家长和我们一起讨论,开发出更多游戏材料形式。 我们会采用调查表、电话咨询、网上沟通等多种渠道,请家长将自己的所想、所看告诉我们,我们再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不断更新和改进游戏材料种类。

科学材料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篇8

【关键词】科学活动;材料;思维;操作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不断地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必须以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材料的直接操作。因此,幼儿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材料。相关调查显示:教师们都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操作材料,知道在科学操作活动应为幼儿提供数量充足、安全可靠的操作材料;90%的教师认为在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方面存在困难,主要原因是幼儿太多,家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收集有关材料,收集过程缓慢;很多时候幼儿仅仅只对材料本身感兴趣,但持续的时间不长,操作的目的性不强;从观念上教师较重视正规科学活动材料的投放,而忽略了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这个重要的发展空间。由此可见教师在材料的收集、选择、投放及如何引导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方面存在困惑。然而材料的提供直接影响着幼儿主动学习科学和探究科学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科学材料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材料准备,便于操作

1.注重材料的可操作性。幼儿的思维都离不开动作。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的时候是便于幼儿操作的,而不是一个摆设品。如在科学活动“奇妙的镜子变魔术”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大小适合儿童摆弄的可直立的小镜子,在三三两两的相互摆弄中,幼儿不仅兴趣高,而且在玩中发现了镜子重复反射的原理。只有为幼儿提供了便于他们操作的材料,才能使他们能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提供便于儿童操作摆弄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兴趣,更能让幼儿变中去探索和发现。

2.注重材料的多样性,拓展思维空间。多种多样的辅助材料,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中思维更广如在科学活动“让蛋宝宝起来”中,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蛋之外,还为幼儿提供了毛线团、沙箱、剪刀、胶带、书、纸盒、杯子等辅助材料,幼儿在思考让蛋立起来的方式,思路就更广了。巧妙提供辅助材料,对拓展幼儿思维,激发创新火花有重要作用。

二、材料丰富,目的性强

“幼儿教育之父”福禄培尔认为科学材料的应用可以帮助达到教学目的,丰富的操作材料,可以不断地吸引幼儿主动地探索。但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如果一味的体现材料的丰富而缺乏一定的目的性的话,孩子们往往会无从选择或者操作一会儿这个又玩一会儿那个,深入探究的欲望不强。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既要丰富又要思考投放这种材料的目的。如在中班《纸花开了》的科学活动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有报纸、牛皮纸、铜版纸、白纸、蜡光纸、宣纸、糖纸、玻璃纸等不同质地的纸花。活动分三次操作进行,首先请孩子们将报纸花放入水面,观察“花开”的现象,从而激起孩子浓厚的兴趣。随后出示报纸、铜版纸、白纸、蜡光纸、宣纸、牛皮纸等,让孩子们有目的地选择两种不同的质地的纸同时放在水面,耐心观察它们的“开花”现象。通过孩子们一次次的探索、观察,总结出不同质地的纸花,它们的“开花”速度是不一样的。在最后一次的操作中,我又为孩子们提供了糖纸和玻璃纸。在实验中,他们发现纸花不“开花”了,有的孩子甚至立刻就说出了这个现象的原因,“糖纸和玻璃纸它们没有吸水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准备的材料很丰富,但每一次材料的投放教师都做了深入的思考,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孩子们在操作时深深的被实验材料吸引,探索的兴致很高。

三、教师引导,材料启发

1.引导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记录、表达对材料的感知。 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我们常常鼓励幼儿表达对材料的感知,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沉与浮》活动中,我们不仅向幼儿提供各种物品,还提供纸和笔,引导幼儿在玩水的过程中通过仔细的观察记录下每种物品放到水里的变化,引导幼儿用“↑”表示物品浮在水面上,“↓”表示物品沉到水底。虽然幼儿画物品的水平有限,但是他们会抓住物品的某一明显的特征来画,边观察边记录。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观察结果并不相同,这时我们引导幼儿在记录表上有争论的物品再次进行探索。

2.耐心等待,满足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的需要。 在活动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位幼儿,当幼儿出现困难时我们并没有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困难。在活动前,我们尝试预设多个活动环节,安排好多个环节活动的时间,以保证活动顺利、有序的开展。然而在活动中有时幼儿会沉浸在探索氛围和与材料积极互动的乐趣中,我们并没有打断他们的探索,而是随机调整活动的时间,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在《玩水》活动中,我们和幼儿一起准备了各种材料,如:小瓶、杯子、玻璃弹珠、积木等,活动开始幼儿就将各种材料放入水中玩了起来。我仔细地观察、捕捉着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反映,发现有些幼儿乐此不疲地用杯子、瓶子装水倒水;有的幼儿发现棉花最好玩,它放到水里会变颜色,还会慢慢沉下去;有的幼儿发现玻璃弹珠不好玩,他一到水里就掉下去了;有的幼儿用劲按着水里的积木,不想让它在水面上,可是总不成功。这时我们所做的就是提出能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和提供新材料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

四、结语

科学活动中材料的合理提供是帮助幼儿获取知识与经验的最有效的手段。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操作,可获得多种经验,使身心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选择投放材料时,一定要多方面的考虑,并且要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使幼儿充分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小结。从而,让幼儿真正的体验到科学实验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秦元东.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观的转变[J]. 幼儿教育,2008(12).

上一篇:小升初记事作文如何写下一篇:为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居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