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案导学

2024-11-03

利用学案导学(共8篇)

利用学案导学 篇1

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摘要】本文从学案导学的含义、特点、必须遵循的原则等几个方面,阐明了学案导学的利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己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案导学

到过永威的人都知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是永威人教学致胜的法宝,是永威中学腾飞的翅膀,是永威经验和永威奇迹的精髓所在。永威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让学生人人都会学,人人都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谓“先学”,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按照老师所揭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自己学习教材内容并尝试回答有关的问题。所谓“后教”,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整理,评价并进行必要的补充。所谓“当堂训练”,是指老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本节课的作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就作了很好的回答。“先学”和“当堂训练”都是自主学习,“后教”是合作学习,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不仅如此,这种模式还处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先让学生独立看书、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检测自学效果,从中发现学生在自学当中没有学懂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学生个人解决有了困难,教师再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这时的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内容(自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合作的目的(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合作的方式(更正、讨论、教师讲评)和合作的对象(同学、老师),最后当堂训练还是自主学习。

自从学校提出向永威学校学习,学习他们“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实施学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这一教改举措以来,我带领理化生组全体教师精心制定了学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并于本学期初,尝试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学案导学”已尝试实践了两个月,通过我们的教研和实践,我对“学案导学”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创建高效课堂。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初步形成方案,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在课堂外能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逐步学会学习,以达到终身学习的效果。

“学案导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变学生被动学习为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突出了学本生的主体地位。第二,变教师的“教”为“导”,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第三,增加了教学活动的实践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要求。

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学案导学”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现结合我的教学来谈谈

“学案导学”中也应注重情感因素是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案导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增加了教学活动的实践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要求。学案教学,可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导”的技能,增加学生“学”的活动,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的好方法,它顺应了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学习活动趋于多样化的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学案教学特别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首先,要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师生融洽,感情交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意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调控。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并畅所欲言,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但许多教师却忽略了这一前提,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结果使学生沉默寡言,就算有一两个“尖子”学生跃跃欲试,也是教师和一两个学生在演戏,而大多数学生则成了台下的观众。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决不仅仅指一两个学生,而应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大多数学生无动于衷、思维处于抑制状态的情况下,怎么能谈得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最后、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现在有不少课堂教学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较新的见解和主张,教师却误以为自己引导得法,就跟着这些“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则丧失了“发挥”的机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遵循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违背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限制了大多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学案导学”应注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案导学” 第二特点,变教师的“教”为“导”,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用自己的大脑思考,能够处理听到、看到的信息,然后才能交流,在此过程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个体学习的动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课时,设计成一节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合理分组,明确任务。各组选取组长,组长领取任务。 本课内容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① 酸雨怎样形成的?

② 酸雨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③ 目前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哪些?

④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哪些?

⑤ 现在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

第二阶段:每小组领取任务后,由组长组织分头查阅资料,找时间组内交流,达到共识(以上两阶段均在课前布置,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第三阶段:在上课时,每小组在班内交流汇报本小组的成果,并随时回答其他小组的提出的问题。

三、“学案导学”应注重将“自主学习”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

“学案导学” 第一个特点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给学生灌输,而轻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课改课堂中,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化学的理解。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均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与轻松。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感知中,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而所得到的知识也将会更牢固。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问题,学生就会在积极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成功和进步,体验化学的魅力。

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先学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再通过分析讨论来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的使用都参与进来,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自已使用药品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学生通过参与获取知识的活动,对搜集信息、提出问题、实验验证、归纳总结和得出结论都有了实际的体验、明晰的要求和思路,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大大增强。

四、“学案导学”应注重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在思考研究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实践——观察——总结”的教学步骤,先由学生在教师不加指点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操作,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做同时,在实践中,也必然有部分学生会碰到一些障碍,可让他们合作讨论,也可以让他们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规范操作的全过程。此时此刻,学生们有的急切地想知道自己实践操作是否正确;有的则想弄懂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从而使教师的“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原则是学生主动的投入和反思,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理解,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启发学生根据反馈信息,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在各个不同的程度上了解自己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掌握新知识的程度,促进部分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本学期的实践操作,我切身感受到“学案”有许多较于“教案”的优势,从指导思想出发“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学、助学,为教师施教提供大纲;从学习目标出发,“学案”坚持知能统一,实现学会和会学,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在课堂上相互讨论,遇到难题时教师加以点拨,从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

当然,对于我们使用“学案导学”的实践还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有成功,有收获,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和困惑。凡事有利就有弊,教学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应放开思维,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怕困难和失败,踏实肯干,求真务实,推动“实施学案导学,创建高效课堂”教改工作顺利向前发展,为我们化学的教育开辟一片新天地。

2012年10月20日袁菊莲

利用学案导学 篇2

一、学案的设计

学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为适应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方案。在编写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 给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学案的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应明确具体,避免出现盲目学习。

2.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台阶,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

(1)引入时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正是问题为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发他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在学习九年级《确定圆的条件》时,学案中设置问题:“一位考古学家在考古挖掘时,发现一圆形瓷器的碎片,你能帮助这位考古学家复原这个碎片所在的整圆,以便于进行深入研究吗?”此处的问题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迫切地想要探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2)在难点处设置问题。

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是每课的重点与难点,在这里设置问题,可以激活思维,帮助理解。比如还是在学习九年级《确定圆的条件》时,探索“经过一点、两点、三点,是否可以作圆,如果能作,可以作几个?”学生往往对经过三个点作圆考虑得不全面,不容易想到要区分三点共线和三点不在同一直线这两种情况。因此,学案中设置了问题:“过一点可作几条直线?过两点可以作几条直线?过三点呢?”让学生通过回顾已学过的知识,类比学习,化难为易。

3. 注意适应不同层次的需求。

学案的设计还要体现分层教学的原则,一方面注重落实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关注能力的提高。比如设置开放题、变式题、必做题、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使优秀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挑战,中等生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如“生产一批零件,甲组单独做要10天完成,乙组单独做要8天完成,丙组单独做要12天完成,根据上面的情境,你能解决哪些问题?”学生给出了如下答案:①甲、乙、丙三组合做多少天才能完成全部任务?(②甲、乙、丙三组做两天完成全部任务的几分之几?剩下的由甲、乙合做,还要几天完成全部任务?(③甲组先做2天,剩下的由乙、丙全做,还要几天完成任务……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融入一个个问题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学案是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重在学法的指导。不要在学案上把所有教学环节提前呈现在学生面前,否则课堂将会变得毫无悬念,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对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很不利。

二、学案的应用

1. 出示学案,学生预习。

课前,学生对照学案先明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并完成预习部分的问题,将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录,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 教师导学,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采取适当的导学方式:对简单易懂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自学;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应指导学生思考探究,讨论交流。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活动及时了解调控,一旦发现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或发现生成与预设的差距,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可能性》,学案中设计了一个摸球活动:在一个不透明盒子里放有4个黄球,6个白球。先猜想: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大?学生一致认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然后分组活动,每组摸10次。在学生充分活动后,教师问学生:“根据你们小组的结果,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大部分学生都说:“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有一组同学提出异议:“不对,我们认为还是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因为我们小组共摸到7次黄球,3次白球。”面对这突然出现的情况,教师应对:“是吗?我们把全班的结果都列出来看看吧!”把每组的结果统计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观察:“现在你们认为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计算一下看看全班总的情况怎么样呢?”学生通过计算得出:全班摸到黄球的次数是46次,摸到白球的次数是64次。教师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试验次数来考虑可能性的大小。学生通过多次认知冲突,最后一致认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同时也认识到,摸到黄球的次数多也不是不可能的,这正体现了概率的思想。课堂上,学生出现特殊情况是在情理之中的,教师不能无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应提高教学控制和引导能力,合理应对,兼顾预设与生成。

3. 精讲释疑,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精讲点拨,并用10分钟时间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给予指正。

利用“学案导学”催化高效课堂 篇3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高效课堂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9-0042-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9.020

新课程提倡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结构,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学案导学”教学法就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我们学校实行学案导学以来,我一直在探索适合我们自己学情的学案导学模式,别人的毕竟是学习来的,学习必须本土化。经过三年的努力,已逐渐形成了适合我校化学学科学情“学案导学”教学法相关模式,并取得优异的教学成果,在此笔者以利用学案导学在提高化学课课堂效率为例,谈几点肤浅的做法与感受。

一、实践中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在近三年的使用学案教学实践中逐渐抛弃了老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逐渐形成了以学案为载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生生、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学案导学”教学法新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正发挥着巨大效益。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

1.学案的设计与分析

课题

【目标诠释】—我来认识

运用简练的语言指导本课时的目标和学习方法,凸显引导性。

【导学菜单】—我来预习

这是导学案的核心部分,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体验、根据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课堂教学的环节,紧扣课本和教学内容将知识问题化(体现思考性和引导性)、问题层次化(把综合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问题链)、层次具体化(问题指向性明确)。

【困惑扫描】—我来质疑

让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课前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可在课堂进行小组间讨论,小组间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和全体同学共同解决。

【建立网络】—我来归纳

这部分以填空题的形式概括归纳该课题的主要内容。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过关窗口】—我来练习(一个版面):

这部分题目要分为三个层次(A、B、C)

A.直接引用型,课前绝大多数同学能完成。

B.简单模仿型,课前多数同学能基本完成。

C.理解运用型,课前少数同学能解答题中的部分问题。

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的达标训练,要注意此环节应面向全体学生,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到深,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并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后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2.学案使用的方法

(1)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指导,如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

教师要在课前对预习学案及时批改,发现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二次备课,对学生有疑问的某些共性问题,应作为学生讨论、交流、探究的重点。

(2)课堂讨论、探索、展示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展示,形成共识。

(3)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探究中存在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重点;重点指的是对今后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知识和学科思维方法。讲难点;对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也是常考点。“三不讲”即:学生自学已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探究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有些知识虽不超课标,但比较偏,九年级学生能力达不到,这些知识可不讲。

(4)突出实效,当堂训练

过关窗口学生应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落实答题的规范性,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确保训练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在采用学案导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切身感受到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从备教案转变为备学案;教师的作用从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变为学生自学的引导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方法的指导者。学案的编辑促使教师钻研教材,搜集资料,选择问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怎么上课,迫使教师进行研究改变原来的满堂灌方式,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使我们养成了潜心钻研,专心教研的良好风气。

因此收获了良好的教学实效,如2010年我校的化学成绩居全县之首,均分比第二名高出5分。近三年来教研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果,本人所撰写的论文《化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回归生活》发表在南师大《化学教与学》2010年第五期,该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学化学教与学》全文转载(2010年第12期);《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初探》等10余篇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由笔者主持的县级中长期规划课题《中学化学“自探、整合、起疑”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于2009年顺利结题;市规划课题《九年级化学集体备课与构建高效课堂关系的研究》于2010年10月顺利通过市局教科所的开题验收,并取得一定成果。在市、县教研活动中执教的以“学案导学”教学法的示范课受到一致好评。个人及化学教研组4次受到市、县人民政府、教育局的表彰,被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教研先进个人”、“优秀教研组”等称号。

四、问题与反思

当然,教改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讨和改进。如在开始使用学案时发现,由于学案的定稿经过了备课组教师的集体备课环节,有的教师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即使不是使用自己负责编写的学案时也不再认真单独备课,就导致不同的教师使用相同的学案教学效果差异较大。因此教师在集体备课后二次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些学生对利用学案自主学习一时难以适应,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给予时间来引导,教师一定要坚持不懈,切不可半途而废;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学案导学”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把化学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因此学案的编写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习为主体,思考为主导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周华娟. 浅谈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途径[J]. 理科考生研究,2010,(1)

[2]冯新平.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互动”[J]. 化学教学,2010,(1)

[3]麻清. 新课程下教学模式的探索[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3):12

浅谈“学案导学” 篇4

一、引言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在这一目标和要求之下,诸多的教育模式便应用而生,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下的学案教学便成为实现这一理念的主要措施,作为高中基本课程之一的地理学科,学案教学在实现新课标理念方面也体现出无比的优越性。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优越性的表现

科学的教学方法,应是既包括一个相对固定,兼顾教、学的模式,又能够容纳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地发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最终走入“会学”。托勒密曾说:“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案导学”教学法以学案为依托,极力倡导主体(学生)先行,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地理学案的设计:

学案是“学案导学”教学法得以实施的基础,学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为尽可能的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学案的编写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

1、呈现三维目标,让学生学习有的放矢。认真钻研课本和《地理课程标准》,以确定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尽可能的挖掘知识的能力价值,切合实际的制定出学习目标是学案导学的模式基础,学案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包含智力目标和非智力目标,其中智力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非智力目标包括情感目标、价值观等。其中地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形成明确的人生价值观十分重要。但学生未必从中体会出来,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凸现出目标,使目标明确化,学生也会从中有所感悟。

2、设计主干知识,形成探究主线。

地理学研究的主体是地理环境和各地理事项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具有贴近生活,容易感知的特点。所以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分化,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它应是学案上的一条明线,是完成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载体。在此基础上的能力引申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要适时进行能力的培养,如识图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这一层次要在学案中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在学完知识点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而上升到另一个层次。

3、合理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正是由于问题的不断出现,才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知,使思维不断向深度、广度上拓展。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学案教学与问题设计的科学、新颖、灵活、恰当、富于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是学案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的确需要费一番心思,下一番功夫,否则就难以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同时问题设计的形式宜丰富多样,不断变换形式,常换常新亦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注重选择规范、严谨的高考题,它能使同学们的解题能力有所提高,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增强自身水平和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地理学科特色。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根据地理学科特色,在学案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所学的教材内容,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案的设计中,尤其注重新教材案例的应用,并联系现实生活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感受生活,认知世界,提高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学案在课堂中应用

1、精心准备用于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教师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要控制学生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可以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

2、合作探究用于课堂教学。学案的出现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学生依据学案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综合程序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地理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

3、精讲精评,用于课堂小结。

在学生完成对以上知识的总结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和在课堂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对学生未达到的或不适应自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及时理解,掌握并重视知识网络(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同时在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疑点和难点问题时,注意思路的引导,使学生形成明确的思路和方法,最终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五、学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案不同与教案。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后者侧重“会学”;前者追求的境界是“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追求的目标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二者虽密切相连,最终目标一致,但在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2、不是知识点,知识框架和练习题的简单罗列 学案的设计是为了创设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思路,所以它的设计应侧重于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索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素质,积极的鼓励学生探索创新,科学的设计问题,适时的引线搭桥帮助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学案导学”的主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所以学案从根本意义上有别与知识框架,也不是简单知识的罗列。

3、避免学案设计的呆板僵化

学案导学教学反思 篇5

我们学校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了,通过两个学期的“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我们逐步地改善了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课堂的学习气愤也与以往有了根本的不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以前相比也迥然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得到大幅度上升。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较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是我个人对《学案导学》的认识:

一、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理念

1、理顺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体现启发性原则,使导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导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

4、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借助导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在这个定义中,我们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也指出了学生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就是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

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使教学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1、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较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载体,体现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按照课堂预习、小组交流、展示提高、达标训练、巩固练习的程序进行,教师再课堂教学中进行适时点拨,从空间和时间给学生以自主权。

总结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我以为:

1、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值得进一步实践和推广的方法,它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很好的作用。

2、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一般也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但在设计和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征询学生的意见,吸收学生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应该注意学生的要求,使导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学科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和对不同学科特点的研究,注意吸收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增强教师的理论修养。

3、学生参与课堂的表现不容乐观。应该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设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导学案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还不够明确。应进一步加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充分利用导教学改革的东风来提高教学质量。

“学案导学式”教学感悟 篇6

“学案导学式”教学感悟

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 傅金奖

高中教学新课改已经过了八年多,课改要求更加深入人心,这个时候,对于厦门来说,高中校不能补课,这样对于我们的教学时间大打折扣,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挑战。在化学教学中,不少化学老师明明认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以训练为主,可是课时又大都用于讲解上;明明知道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结果往往上成满堂灌,不把时间留给学生;明明知道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可常常是把化学课上得死气沉沉,让学生听得索然无味。

“学案导学”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它不同于其他教学手段的特点是: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

一、教学中的遇到的一些难题

首先要解决如何让学生喜欢听自己的课。我校属于普通中学,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相对薄弱,学生的特点是好玩,但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都有上进的心,但是缺乏恒心和斗志,常常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喜好玩,没休息好,导致上课时经常昏昏欲睡,学习效率低下,长此下去几乎都荒废了学习。现在就给老师提出了难题,如何让学生充满自信,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课堂,怎样让学生上课能把心思放在课堂。

二、如何编写导学案

首先,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化学素质教育是以完善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自主探究、化学实验操作和设计能力为目的。

其次,在设计和实施导学案时,我们需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弹力。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问题,做到课时教学服从单元教学的要求,单元教学服从整体教学的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弄清知识的新旧联系,做到由旧知带动新知,由熟入生,如此,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彼此相互联系中,既加强了对旧知的巩固,又引导了学生对新知的渴求。

第三,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育者的认识规律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违背了主体教学原则。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方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易懂易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

第四,教学中要注重互动的重要性。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会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难以真正落实。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应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做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利用导学案使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师生之间展开交流,教师之间探讨经验,形成一个多边的信息交流网络,体现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第五,如何编写导学案的内容。首先,导学案内容必须能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编写导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当采用启发式,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要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

三、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导学案教学

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导学案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导学案进行学与练。

利用学案导学 篇7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评价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目标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改目标明确地提出了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服务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

由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日内瓦学派创始人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亦即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案导学正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师生通过合作探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哲学角度而言,事物都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应对千姿百态的课堂。当我们将一些成功的学案导学模式应用到我们的课堂,虽也稍见成效,但效果并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这促使我们反思这一教学模式,并以此为课题展开系列研究,探索适合广东省广州市三十三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特色的学案导学模式。

一、剖析实践困惑,明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案导学模式

学案导学自1996年提出以来,很多学校进行了有效尝试,我校积极学习借鉴他校经验,将其引入我校的课堂教学。最初我们照搬典型学校的成功案例,如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东庐中学的“五步教学法”,可老师们在实践中发现,这些学案导学模式对于我们并不完全适用,生搬硬套反而带来了更大困扰。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学案导学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模式,那么,我校的问题出在哪?我们是否能另辟蹊径,探寻适合学校自身特色的学案导学模式?

1. 质疑学案导学实效,寻找学案导学低效症结

学校通过开展教研活动、组织听评课等形式,对老师们的学案导学实践进行研讨分析,从中我们发现,老师们存在的普遍困惑是:自己已经一步步引导学生把题做下来,引导得很清楚了,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

学案导学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这两方面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学案导学并没有真正发挥师生双方的作用,老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还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老师在利用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老师的思维过程而不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多数时候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老师导得吃力,学生学得无力。老师的主导作用偏离、学生的主体作用缺失使学案导学缺乏实效。

通过与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案例的对比分析,我们找出了问题的症结:一是学生的生源问题。我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现有学生一千多人,学生大多为普通家庭的孩子,家长虽然对孩子的期望值高,但多数家长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等比较薄弱。同样的问题设计对于我校学生难度偏高。二是学案编写问题。学案编写存在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缺少反馈和强化练习问题。三是课堂导学问题。由于问题设置梯度不合理、教师点拨不到位等,致使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课堂的有效性体现不出来。

2. 树立学生主体观念,以学生的学为学案导学切入点

主体意识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而首先在于教给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目前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还在教师的主导下,学习自己完全能独立或合作探究学习的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缺乏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未得到真正落实,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观念,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让自己处于引导者地位。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始终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与学生一起质疑、讨论、辩论,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交流,集思广益,从中获取知识,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真正含义:变“学会”为“会学”。

学校学生学习依赖性强,多数学生在学习上没有勤动脑的习惯,动手能力与组织学习的能力也比较薄弱,就像哲学家尼采所描述的“沙漠里的骆驼”,它不被人打着拽着是不会向前走的,它的心理状态是被动的,被动地艰难地学习不符合脑力劳动规律。要使学生“会学”,那就要像猎捕动物处于主动状态的草原上的狮子,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因此,我们明确学案导学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学作为学案导学研究课题的切入点。

3. 培养问题意识,是学案导学的关键

古人云:“行成于思、思成于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这说明了学生提问质疑能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就是对未知的探索和求解,这应始于问题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氛围、适时评价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提倡鼓励学生从不敢提问题到敢于提出问题,逐步到善于提出问题。基于问题意识创设学习情境,是导学案编制的一项重要内容,问题探究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建立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标准引领学案导学自主有效学习模式

学校组织一批科研能力强、有活力的课题领头人组织学案导学课题研究,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六个学科子课题组,从学校层面向科组、教师个人的研究推进,形成由上而下逐步推进的研究模式。学校通过制订总体研究规划—建立学案导学基本模式—完善集备模式—确定研究的主要操作流程—制订教师的激励和培训机制推动课题的开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形成了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以评价标准引领学案导学自主有效学习模式。

1. 设计评价标准,加强对学案和学案导学有效性实施的指导性

课题组通过总结各校和本校学案导学的教学实践经验,制订出评价标准的设计原则: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依归,评价学的达成度和导的有效性。以此为原则,根据教学最优化理论,以衡量教学最优化的两条标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和时间消耗的最优化,设计出适合我校的具体、有操作性的评价标准细则,以此标准对学案导学各环节作出详细规范,以优、良、中、差四级评价标准评定学案导学效果。标准在学案导学中起指引作用。

(1)以评价标准指导学案的设计、编写、使用。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评价标准对学案的设计、编写、使用进行分级评定,明确优秀学案标准。标准强调,在学案的设计、编写、使用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心理、学习态度、接受程度、环境影响有清晰的认知,充分估计学生与教材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在问题设计环节,要基于教材与学生实情,设置学生可接受又具有一定障碍性、探究性的问题;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学生提出有梯度的要求,使其在“最近发展区”内充分发展。

(2)以评价标准指导学科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建立。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六个子课题组依据评价标准对学案导学课题进行实践研究,结合学生特点与学科特点,建立了各学科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如语文课题组建立了目标导航—知识链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检测评估—拓展延伸的学案导学模式;数学课题组建立了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合作交流—精讲释疑—总结提升—反馈检测的学案导学模式;英语课题组建立了示案导学—自学自研—合作互研—展示交流—达标检测的学案导学模式;政治、物理课题组建立了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总结提升的学案导学模式;化学课题组建立了导学目标—自主构建—合作交流—精讲释疑—即堂反馈—拓展延伸的学案导学模式。

2. 利用评价标准,建立学校学案导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

在评价标准引领下,课题组通过建立—实践—完善三个阶段确定适合本校的学案导学基本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在课题研究之初,由学校根据本校实情设立学案导学基本模式,各子课题组对这一基本模式进行实践探讨,通过三轮研究,形成有学科特点的校本学案,完成有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和相应评价体系,最后,学校综合各子课题组的经验与优势,进一步完善我校的学案导学基本模式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我校制订的学案导学基本模式:明确目标(出示学案)—自学质疑(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组织讨论,解疑质疑)—精讲点拨(激活思路,引导解疑)—课堂反馈(达标训练,发现问题)—迁移应用(反思领悟,注重落实)。在具体操作中,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各环节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随机应变,适当调控。

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案导学的实施具有导向、改进、判断、激励等多种作用,是实现学案导学高效课堂的保障。我校教学评价体系对导学案的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标拓展、课后反思七个方面,对每个方面提出具体操作要求,按照优、良、中、差四个级别进行评价,其中在学生学的环节,如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实现有效课堂,协力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我校学案导学课题研究的实施,对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的成长都起到积极作用,三方面努力协作,共同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使教学效果大为提高,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学生层面。主要表现在:学案导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各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参与,使学生养成了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这体现在学生参与学案编写、问题设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多个方面;独立自学、同桌互议、小组探究、全班讨论等丰富的自主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对知识的探索欲望,课堂充满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案导学以设问为重要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案的分层教学设计,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层次上感受到成功,变“苦学”为“乐学”,学习效率提高显著。

(2)教师层面。主要表现在:老师们明确了学案和学案导学的概念,明晰了有效学案和学案导学有效课堂的内涵;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在学案的设计、编写、使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真正做到“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效果得以提升,例如九年级化学备课组坚持使用导学案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根据课堂上使用情况不断改进、完善,先后有修改版五套,近几年虽然生源状况不佳,但我校中考化学成绩仍能保持在同类学校前茅,是本校的优势科目之一;改进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学与导的统一,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使教学目标的达成与课前预设统一,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师在培训和评价体系下进行互助和反思,提高了教师的反思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前我校课题组有15人次为区、市中心组成员,先后有4名教师获得区组织的“海教杯”“明珠杯”比赛一等奖。

(3)学校层面。主要体现在:学校完善了科研、备课制度,利用集体备课,进行资源共享,老师们共同解决教学研究中的问题,形成同伴互助、共同成长的有效集备新模式;通过对学案编制及其有效性评价的研究,使学案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载体,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学习思维的形成;形成系列优秀学案及反思集,通过对每一阶段的学案进行分析比较,反思研究其有效性,建立适合我校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制订教师的激励和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利用学案导学 篇8

关键词:学案导学;构建

一、"学案导学"的概念与特征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为灵魂,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基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知识的指导者、主导者。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特征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一导二主四联动"。(一导:导学案;二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联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四个基本环节联动导学。)

二、"学案"的编写大体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应明确,并与教案中的教学目标相区分。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学习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并根据水平的高低将其分为(A了解B理解C应用)。因此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考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单元主题及学习重难点、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基础及兴趣等。以高一年级文言文《六国论》为例:(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历史的回音,本课的学习特点为提高鉴赏文言文的能力以及体会作者"以史为鉴"的意图。因此,我们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2)能力目标:提高诵读能力和把握主旨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意图。重点是感受中国古人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天下兴亡的观点,激发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2、知识结构

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知识框架两个部分。基础知识(字音、语法、修辞、标点等)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在课前预习时自主完成,从而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了解。知识框架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升级。通过对知识框架的建构,让学生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价值认识。如《六国论》的讲解,除了让学生学习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外,还让学生分别从赂秦和不赂秦两个角度讨论六国灭亡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建立起议论文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明白了学习议论文要从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角度入手。

3、学法指导

新课改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就可以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学案"中所涉及到的学习方法都是针对所学课本的内容设计的。在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以下方法:(1)诵读法,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中把诵读放在了重要地位之一,通过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文言文的学习尤为重要。(2)自主设疑探讨,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讨。如在学习《劝学》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对存在的疑难问题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解决。(3)指导学生在问题的层层引导下深入探究。以《六国论》为例,在学生把握了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生活在宋代的苏洵为什么要论述六国的灭亡的原因?对当朝的统治者有何借鉴?"作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通过表象挖掘本质的能力。(4)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复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5)指导学生迁移、拓展,扩大知识面。

4、能力训练

通过学案中的问题设置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问题的设置上,应以精为主,逐层递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的能力;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的能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鉴赏和写作能力;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自身感受的能力,将课内知识和课外实际有效连接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达标检测

通过达标练习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堂堂清、周周清、月考等方式来检测。堂堂清,即巩固提升,是针对本课时中重要的知识点,易错的知识点,以各种题型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用时大约10分钟。周周清,即归纳总结一周所学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检测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月考试题可选取与这一阶段学习内容有联系的题来进行检测。检测的最终目的不是看学生做题多少,更应该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如鲁迅的《祝福》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为了检测完成情况,我设计的检测题是:找出文中有关祥林嫂的肖像(三次到鲁镇的变化)、语言、动作描写,并概括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祝福》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是: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因此我设计的检测题是探究哪些人物和祥林嫂的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谁是元凶?

参考文献:

[1]张曙光,陈启胜.构建学案导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4).

[2]高变荚."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山东师范大学,2006.

【利用学案导学】推荐阅读:

再生利用07-15

大众利用07-16

正确利用10-14

分析利用10-17

风能利用05-09

捕捉利用05-09

错误利用05-10

项目利用05-11

利用留白05-20

吸收利用05-20

上一篇:两网办半年工作小结下一篇:述职报告评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