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基层选择

2024-07-04

底基层选择(共8篇)

底基层选择 篇1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

为防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出现平整度差、抗水损坏性能差、层间结合不好、温缩、干缩裂缝等质量隐患,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工程质量,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技术规范》,结合高速公路建设实践经验和高速公路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施工指导意见。

1、施工方法

1.1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一律采用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方法施工。

1.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分层施工时,当用18~20T以上压路机碾压,分层最大厚度不应超过20cm,并不小于10cm。当采用单层施工时,应用特殊的摊铺和碾压设备,并注意层底0~10cm的压实度,防止表层碎石压碎。

1.3

基层、底基层标高、路拱采用摊铺机作业时,应用钢丝基准线控制高程,直线段桩距10m,弯道段间距5m。

2、材料

2.1

水泥

应采用初凝时间不少于3小时,终凝时间不少于6小时的硅酸盐、矿碴硅酸盐、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水泥等级宜为32.5级、42.5级,为确保7天试件强度,宜优先选用42.5级硅酸盐水泥。

采用散装水泥时,水泥磨出后应存放7天以上,安定性必须符合要求,进罐时散装水泥温度应低于60℃。

所用水泥必须是悬窑生产加工,不得使用立窑生产加工(小厂)水泥。

2.2

碎石

碎石压碎值要求<30%。

碎石应按粗集料10~30mm、5~10mm、细集料0~5mm三级配料,相应的料场方孔筛筛孔建议为:32、12、7mm。

2.3

一般饮用水均可使用。

2.4

混合料

(1)水泥稳定的碎石或砂砾集料级配应符合表1规定。为防止混合料离析,有利于提高混合料强度,应严格控制集料最大粒径,并宜选用较细密的级配。为减少路面开裂,<4.75mm成分宜按级配中值偏上选配。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集料级配要求表

表1

基层类型

集料通过下列筛孔(mm)质量百分数(%)

37.5

31.5

26.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水泥稳定碎石

90-100

67-90

45-68

29-50

18-38

8-22

0-7

水泥稳定砂砾

80-100

70-100

55-85

40-70

30-60

20-50

5-30

0-15

表注: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规范规定31.5mm通过量为90-100%,无26.5mm通过量要求。

2、水泥稳定砂砾37.5mm通过量为主要控制指标。

(2)有重车行使的高速公路不同基层、底基层混合料的7天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表2要求:

水泥稳定基层、底基层抗压强度标准

表2

层位

材料

7d抗压强度标准(MPa)

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

≥4

底基层

水泥稳定砂砾

2-2.5

(3)室内试验抗压强度满足下列二条件之一者为合格:

a.室内试验每个试件强度均满足表2规定;

b.室内试验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R代满足表2规定。

室内试验抗压强度代表值R代由下式计算:

代=(1-1.645

Cv)

式中::

该组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MPa);

1.645:

95%保证率系数;

CV:

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为保证生产配合比的混合料强度符合要求,生产配合比中水泥用量应较设计配合比增加0.5%。

当采用5~6%水泥用量试件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首先应调整集料级配或采用较高标号水泥使混合料满足强度要求。基层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底基层水泥用量不宜超过3.5%。

3、主要机械设备

每一工作面单向全幅施工日进度应达到800~1000m时,应配备以下主要机械设备

3.1

拌和厂设备:其中包括:

500T/h拌和设备2套,拌和能力应为日进度的1.10~1.15倍,并配有能满足生产能力的散装水泥罐(储存能力大于100T)、储水箱(储水量大于60T),冷料料斗不得少于四个,称量精度应满足要求。

3.2

50型装载机:2~3台

3.3

8T洒水车或水罐车:4~6台

3.4

摊铺机,可根据工程需要选用下述摊铺机械中的一种:

经实践认可的专用稳定土摊铺机2台

沥青混凝土全幅摊铺机械(如ABG-423或弗格勒-2000)2台

3.5

大型混合料运输车辆:载重量宜大于15吨以上,数量以能满足摊铺机连续摊铺为原则。

3.6

压路机

25T振动压路机或三轮压路机

1台

30T振动压路机

2~3台

3.7

沥青洒布车:日洒布量以能满足透层需要为原则。

4、施工工序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底基层施工工序为:

料场备料

拌和混合料

运输混合料

铺混合料

碾压

养生

洒透层(下封层)。

5、工艺要求

5.1

料场备料

(1)料场所备原材料应是检验合格的材料,并应按批量检查,确保所备材料的均匀性,逐日进料应有检验记录。

(2)备料场地均应先作硬化,料堆间应以矮墙相隔或在料堆周边以编织袋装集料分隔。料堆应整齐,并有标牌注明规格、用途。

(3)备料进度和总量应以工地生产配合比试验资料为准。

5.2

拌和

(1)每天开始生产前,应检查场内各处集料的含水量,混合料含水量应较最佳含水量大1~2%,以补偿摊铺和碾压过程中的水分蒸发,使碾压成型后表面保持湿润。实际的水泥剂量可以大于混合料组成设计时确定的水泥剂量约0.5%,但是,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和现场抽检的实际水泥剂量应小于5.5%,同时,在充分估计施工富余强度时要从缩小施工偏差入手,不得以提高水泥用量的方式提高路面基层强度。

(2)每天开始生产之后,出料时要取样检查是否符合设计的配合比,正常生产后,每1-2小时检查一次拌和情况,抽检其配合比、含水量是否变化,混合料颜色应均匀,不得有松散、离析现象。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要有区别,要按温度变化及时调整。

(3)

拌和机出料不允许采取自由跌落式的落地成堆、装载机装料运输的办法。一定要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由漏斗出料直接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

5.3

运输

(1)运输车辆在每天开工前,要检查其完好情况,装料前应将车厢清洗干净。

(2)应尽快将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如运输车辆中途出现故障,必须立即以最短时间排除,车内混合料如不能在初凝时间内运到工地并碾压成型时,必须予以废弃。

5.4

摊铺

(1)为避免混合料离析,宜用二台摊铺机采用阶梯并列方式施工,摊铺时两机前后间距不宜超过20m,为避免纵向接缝出现质量问题,应采用两机摊铺,一次碾压成型,每日工作缝接头应做到横缝对齐。

(2)水泥稳定碎石摊铺采用钢丝引导的基准线控制高程和厚度。钢丝直径小于5mm,钢丝拉力应大于100kgf,直线段每10米设一钢丝支架,弯道应加密为5-7米。

(3)摊铺前应将底基层或下基层适当洒水湿润。

(4)摊铺前应检查摊铺机各部分运转情况,调整好传感器臂与导向控制线的关系;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保证路拱横坡度。每天应坚持重复此项工作。

(5)摊铺密实度应大于80%。摊铺过程中发现离析、骨料聚积时,应及时挖除用新料找补。

(6)为保证基层平整度,摊铺机应保持连续作业,摊铺速度应与日进度计划及拌和、运输能力相适应,摊铺时应保持匀速行驶,不得时快时慢或中途停机,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宜控制在1m/min左右。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三分之二埋入混合料中。

5.5

碾压

碾压时的压路机组合及行驶速度建议如下,碾压工艺通过试验段确定:

25T振动压路机或18-21T三轮压路机

静压1~2遍

1.5~2.0km/h

30T振动压路机(25T振动压路机)

振碾3~4遍

2~3km/h

25T振动压路机或18-21T三轮压路机

静压1遍

(1)压路机碾压时错轮应重叠1/2,复压和终压段落以50m左右为宜,具体长度通过试铺确定。每台摊铺机后面,应紧跟25T振动压路机(静压)或三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复压。

(2)

碾压应遵循生产试验路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注意稳压要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碾压时,可以先稳压→开始轻振动碾压→再重振动碾压→最后静压至无轮迹为止。碾压过程中,可用核子仪初测压实度,不合格时,重复再压(注意检测压实时间)。碾压完成后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

(3)碾压应在水泥终凝时间内完成,并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4)为保证水泥碎石基层边缘强度,应有一定的超宽。

5.6

横缝设置

(1)水泥稳定类混合料摊铺时,必须连续作业不中断,如中断时间超过2h,则应设横缝;每天收工时也要设置横缝;通过桥涵、通道时,在其两边需要设置横缝。

(2)横缝应与路面车道中心线垂直设置,其设置方法:

人工将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末端整理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应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

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砾或碎石回填约3米长,其高度应略高出方木。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将砂砾或碎石和方木撤除,并将作业面顶面清扫干净。

工作缝处应以5米直尺丈量纵向平整度,最大间隙5mm处作为工作缝切断处,用人工将不符合要求的混合料刨成垂直截面。

(3)如摊铺中断超过2h,而又未按上述方法处理横向接缝,则应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并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与路中心线垂直并垂直向下的断面,然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

5.7

养生

(1)双层施工的下基层成型后应及时用采厚塑料布覆盖养生,养生7-10天后方可进行下一层作业,若下一层作业较晚,需继续养生。

(2)

双层施工的上基层碾压成型后应及时采用厚塑料布覆盖养生,养生7-10天以上方可进行沥青下面层施工。

(3)养生期严禁重车行驶。

若采用透水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或洒水养生方法时,应做好洒水养生,始终保持底基层表面湿润,防止表面水分蒸发而开裂。

5.8

注意事项

(1)拌和机大料冷料仓口应加设筛网筛除超限大料,筛网可以钢筋焊制,方孔边长35mm。施工过程中筛网破损应及时修复。

(2)

雨季施工石屑类细料应用蓬布加盖,以防湿度过大冷料仓口堵塞,细集料仓应有振动装置。

(3)冷料仓开口大小和皮带秤计量精度应事先标定,并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和调整。

(4)散装水泥储罐应有振动装置,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检查螺旋输送器工作的可靠性及混合料颜色的均匀性。

(5)压路机倒车换档要轻且平顺,在第一遍初步稳定时,倒车后尽量原路返回,换档位置应在已压好的段落上,在未碾压的一头换挡倒车位置错开,要成齿状,出现个别拥包时,应专配工人进行铲平处理

(6)压路机停车要错开,而且离开3m远,最好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以免破坏基层结构。

(7)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层表面不受破坏。

5.9

洒铺透层(下封层)

为减少养生用水,有利于透层下渗防止施工车辆通行导致基层表面产生松散、坑槽病害,适当延长基层养生期,基层施工碾压完成后应及时洒铺透层,具体工艺和材料用量如下:

(1)基层表面洒水湿润

(2)洒50%沥青含量(基质沥青宜用90#A或B级)乳化沥青(表3),用量1.4~1.6kg/m2,若基层表面细密,乳化沥青喷洒有流淌时,可分两次喷洒。

(3)均匀撒布3~5mm石屑,用量3~4m3/1000m2,并用压路机碾压1~2遍。

透层用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

表3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破乳速度

慢裂

粒子电荷

阳,非

筛残留物(1.18mm)%

≤0.1

粘度

乳化沥青标准粘度C25.3(s)

8.20

恩格拉粘度E25

1-4

蒸发残留物性质

残留物含量(%)不小于

针入度(0.1mm)(100g,25℃,5s)(%)不小于

60-140

延度(15℃,cm)

≥40

溶解度(三氯乙烯)%

≥97.5

储存稳定性(%)

1天

≤1

5天

≤56、试验段铺筑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底基层正式铺筑前,应在检验合格的路基或底基层上铺筑试验段,每种施工方案的试验段长度不少于200m,通过试铺应解决以下问题:

6.1

确定主要机械设备组合的合理性

通过试拌、试铺,确认拌和机计量精度、产量、拌和时间及均匀性,以及配套所需装载机、水车、混合料运输车辆数量。

根据拌和机实际产量(约为设计产量80%)确定摊铺机行驶速度,两台摊铺机并列作业,确认相互配合的作业方式。

6.2

确定混合料生产配合比

在试拌试铺过程中,根据离析程度和基层的密实性、均匀性判定试验室提供的目标配合比是否需作调整,并最终确定生产实用的集料配合比例,即生产配合比。

在混合料装车过程中,抽取混合料试样,检查含水量和水泥含量,制作试件,检测7天浸水抗压强度,以决定水泥掺配剂量的合理性。

6.3

确定压路机压实工序和混合料含水量的合理性

通过试铺确定各种压路机合理的压实段落(一般50m左右为宜)和配合方式。碾压应掌握先轻后重、先边后中,弯道超高段由低向高处碾压的原则。

通过试铺段不同碾压遍数的压实度检测,确定各种压实机具合理的行驶速度和碾压遍数。

通过试验路的压实效果(表面有无松散、弹簧)判定混合料拌和时含水量是否合适,以及是否需在碾压过程中适量洒水润湿(一般采用人工补洒,不宜采用洒水车喷洒)。

6.4

确定基层合理分层厚度和松铺系数

6.5

根据水泥稳定碎石(砂砾)从拌和到压实所需时间,一般不超过水泥初凝时间为原则,确定合理的流水作业段落长度。

通过试验路试铺,上述问题已得出合理结论,试验段经检验合格后,承包单位应编制《试铺总结》报监理审查认可,报业主备查。合格的试验路可作为正式工程的一部分。若试铺不合格,则应重新制定方案再作试铺,质量不合格的试验路应铲除重铺。

7、质量标准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表7-1的要求。

水泥稳定基层(底基层)材料质量标准

表7-1

材料名称

检测项目

检测频率

质量标准

集料

颗粒分析

每2000m3

2个样品

符合级配要求

液限、塑限

每2000

m3

2个样品

塑性指数<9

毛体积密度、吸水率

每2000

m3

2个样品

/

压碎值

每2000

m3

2个样品

≤30%

水泥

强度

每批量1个样品

符合要求

初、终凝时间

初凝时间≥3h

终凝时间:>6h且≯10h

安定性

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粉煤灰

烧失量

每月测2个样品

<20%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应符合表7-2的要求。

水泥稳定基层(底基层)质量应符合以下表列标准

表7-2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检查规定

要求值

相关质量

频率

方法

项目要求

压实度(%)

≥98

重型击实标准

每200m每车道2处

每车道一处,灌砂法

平整度(mm)

基层

≤8

平整、无波浪

每200m测2处×10尺

5m直尺

底基层

≤12

纵断高程(mm)

基层

+5、-10

平整、顺适

每200m测4个断面

每断面3-5点,水平仪测量

底基层

+5、-15

度(mm)

基层

代表值-8、合格值-15

均匀性好

每200m每车道1点

可用钻孔取样数据

底基层

代表值-10

合格值-25

度(mm)

不少于设计

边线顺适

每200m测4处

尺量

坡(%)

±0.3

相邻断面不得出现正负数值偏差

每200m测4处

水准仪测量

水泥剂量(%)

±0.5

每2000m2测一次

EDTA滴定、总量校核

含水量(%)

-1~+2

按最佳含水量控制

异常时随时检查

上、下午各取一组

度(MPa)

水泥稳定基层≥4

水泥稳定底基层2.0-2.5

每一作业段或每2000m2一组,每组不小于9个试件

7天浸水抗压强度

符合本建议

每2000m2一次

表面平整密实、无浮石、弹簧现象,无明显压路机轮迹。

注:水泥稳定基层7d芯样要求上、下表面完整,不得有剥落(二灰稳定基层龄期20-28d时,应取出完整的钻芯试件)。如取不出完整钻件,为不合格路段,则应找出不合格基层界限,应予返工。

END

底基层选择 篇2

1 石灰稳定土基层

在粉碎的土和原来松散的土中, 掺入足量的石灰和水, 经拌和压实及养生后得到的混合料, 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时, 称为石灰稳定土。用石灰稳定土铺筑的路面基层和底基层, 分别称石灰稳定土基层和石灰稳定土底基层, 或分别简称石灰稳定基层和石灰稳定底基层, 也可在基层或底基层前标以具体简名, 如石灰土碎石基层、石灰土底基层等。

石灰稳定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并有较好的水稳性和一定的抗冻性, 它的初期强度和水稳性较低, 后期强度较高;但由于干缩、冷缩易产生裂缝。石灰稳定土可适用于各类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 但不宜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 而只用作底基层。

在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中, 为避免该层受弯拉而断裂, 并使在施工碾压时能压稳而不起皮, 其层厚不宜小于100mm。为便于拌和均匀和碾压密实, 用12~15t压路机碾压时;压实厚度不宜大于150mm;用15~20t压路机碾压时, 压实厚度不应大于200mm, 且采用先轻后重进行碾压。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在最低气温0℃之前完成, 并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

1.1 路拌法施工

按规范规定对拟施工的路段进行验收, 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 必须采取措施, 使其达到标准后, 方能在上铺筑石灰稳定土层。在底基层或土基上恢复中桩, 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 并在对应断面的路肩外侧设指示桩。在两侧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石灰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高程。

采备集料前, 应先将树木、草皮和杂土清除干净, 并在预定采料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采集集料, 不宜分层采集, 不应将不合格材料采集在一起。如分层采集集料, 则应将集料分层堆放在一场地上, 然后从前到后, 将料运到施工现场。料中的超尺寸颗粒应予筛除。计算各路段需要的干集料量。根据料场集料的含水量和运料车辆的吨位, 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根据石灰稳定土层的厚度和预定的干容重及石灰剂量, 计算每平方米石灰稳定土需用的石灰数量, 并计算每车石灰的摊铺面积, 如使用袋装生石灰粉, 则计算每袋石灰摊铺面积。

预定堆料的下层在堆料前应先洒水, 使其湿润, 不应过分潮湿而造成泥泞。集料装车时, 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在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 由远到近将料按计算的距离卸置于下承层中间或一侧。卸料距离应严格掌握, 避免料不够或过多;料堆每隔一定距离应留一缺口;集料在下承层上的堆置时间不应过长。通过试验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

在进行拌合时, 要对含水量进行详细的检查。在操作中要采取喷管式洒水车进行补水工作, 使其含水量达到所需要的规定值, 洒水段应长些。在进行拌合的过程中, 需要机械紧跟洒水车后面进行施工作业, 由于水分在纵坡时流失会很很严重, 所以需要拌合机械与洒水车进行紧密的配合。拌和完成的标志是混合料色泽一致, 水分合适均匀。

1.2 中心站集中拌和 (厂拌) 法施工

石灰稳定土集中拌和有利于保证配料的准确性和拌和的均匀性。集料的最大粒径和级配都应符合要求, 必要时, 应先筛除集料中不符合要求的颗粒。配料应准确, 在潮湿多雨地区施工时, 还应采取措施保护集料, 特别是细集料和石灰免遭雨淋。在正式拌制稳定土混合料之前, 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 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 应重新调试设备。应根据集料和混合料的含水量, 及时调整向拌和室中添加的水量, 拌和要均匀。已拌成的混合料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如运距远、气温高, 则车上的混合料应加以覆盖, 以防水分过多蒸发。下承层为石灰稳定土时, 应先将下承层顶面拉毛, 再摊铺混合料。摊铺应采用稳定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摊铺机摊铺混合料。

2 水泥稳定土基层

用水泥稳定土铺筑的路面基础和底基层, 分别称水泥稳定 (土) 基层和水泥稳定 (土) 底基层。也可以在基层或底基层前标以具体名称, 如水泥碎石基层、水泥土底基层等。

水泥稳定土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板体性, 它的水稳性和抗冻性都较石灰稳定土好。水泥稳定土的初期强度高并且强度随龄期增长而增加, 它的力学强度还可视需要进行调整。一般可适用于各种交通类别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

在进行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过程中, 要注意各个工序间进行紧密的结合与衔接, 采用流水作业法是比较合理的施工方法。在施工的过程中尤为要引起注意的是要确定合适的延迟时间。这就要求在施工中要对强度影响与延迟时间的关系做准确的试验, 以保证施工的顺利完成。

3 石灰工业废渣基层

路用工业废渣一般用石灰进行稳定, 故通常称石灰稳定工业废渣 (简称石灰工业废渣) 。它包括两大类:一是石灰粉煤灰类, 又可分为石灰粉煤灰、石灰粉煤灰土、石灰粉煤灰砂、石灰粉煤灰砂砾、石灰粉煤灰碎石、石灰粉煤灰矿渣及石灰粉煤灰煤矸石等。这些材料分别简称二灰、二灰土、二灰砂、二灰砂砾、二灰碎石、二灰矿渣及二灰煤矸石等。二是石灰其他废渣类, 可分为石灰煤渣、石灰煤渣土、石灰煤渣碎石、石灰煤渣砂砾、石灰煤渣矿渣及石灰煤渣碎石土等。用石灰工业废渣铺筑的路面基层和底基层, 分别称石灰工业废渣基层和石灰工业废渣底基层。也可以在基层或底基层前标以具体简名, 如二灰砂砾基层、二灰土底基层、石灰工业废渣, 特别是二灰材料, 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板体性、水稳性和一定的抗冻性, 其抗冻性较石灰土高得多。石灰工业废渣的初期强度低, 但随龄期的增长幅度大。二灰土中粉煤灰用量越多, 初期强度越低。在二灰中加入粒料、少量水泥或其他外加剂可提高其早期强度。由于干缩、冷缩, 易产生裂缝。石灰工业废渣可适用于各种交通类别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 但二灰和二灰土不宜用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 而只作底基层。

摘要: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又称为半刚性基层或整体型基层, 它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和综合稳定类。半刚性基层具有非常明显的自身特征, 如其刚度比较大并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半刚性基层还具有水温性优良且承载能力比较强大的优势。从经济角度来讲, 也是比较节约成本的。国外常采用水泥稳定粒料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类、碾压混凝土或贫水泥混凝土作为沥青路面的基层。在我国, 半刚性材料已广泛用于修建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或底基层。

关键词:半刚性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4.

底基层选择 篇3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质量;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是以级配碎石作骨料,采用一定数量的胶凝材料和足够的灰浆体积填充骨料的空隙,按嵌挤原理摊铺压实。强度主要靠碎石间的嵌挤锁结原理,同时有足够的灰浆体积来填充骨料的空隙。它的初期强度高,并且强度随龄期而增加很快结成板体,因而具有较高的强度,密实度高,具有较好的抗渗性和抗冻性。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用量一般为混合料的3%~6%,7d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5∽0Mpa,较其他路基材料强度高。现以山东境内京台高速公路滕州互通立交迁建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实践为例,浅谈水泥稳定类结合料质量控制方案。

1.原材料质量控制

1.1水泥

水泥作为混合料的一种结合料,其质量至关重要,施工时易选用终凝时间较长,强度等级较低的水泥。为使稳定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以及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水泥。可选用复合型硅酸盐水泥(P.C32.5)、矿渣硅酸盐水泥(P.S32.5)、火山灰硅酸盐水泥(P.P32.5)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32.5)但初凝在3h以上, 终凝在6h以上。 本工程采用滕州东郭P.C32.5水泥,经检测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1.2集料

通过试验严格控制碎石的级配范围、压碎值、液限、有机质含量、硫酸盐含量等;当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

1.3水源

本工程地下水位较高,经试验水质比较纯洁,人畜就地饮用,农作物灌溉都不存在问题,所以采用地下水用以混合料的施工。

2.混合料的配合比组成设计

2.1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

设计根据重型击实用静力压实法制作标准试件,在标准温度条件下保湿养生6天、浸水24小时后进行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其试件压实度和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满足规范要求,本工程设计要求为压实度98%,强度不小于3.5MPa。

2.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组成设计

主要是根据强度标准,通过筛分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确定合理级配,通过击实试验确定混合料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通过强度指标最终确定混合料的水泥剂量。

2.3检测试验

在水泥稳定类基层施工前,应取所定料场代表性试样进行原材料试验。对于级配不良的碎石、碎石土、沙砾等,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其级配,可以采用集中掺配料。另外还要检验水泥的强度等级和凝结时间等技术指标。

视施工水平,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1.0%,以保证工程质量为主,同时考虑材料供应情况及施工易操作为原则,经优化配合比试验,通过试验路段的铺筑,确定了路面基层的施工配合比为4.5%水泥稳定碎石,其中集料的掺配比例:10~30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0~5石屑=19%∶24%∶24%∶33%,碾压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为5.4%,最大干容重为2.320g/cm3。

3.灰剂量测定方法

配合比已经确定,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含水率,已求达到最好的压实效果和强度要求。

含水率可可以通过烘干法可以快速检测出结果以及时调整用水量;而水泥剂量检测标准,即利用标准滴定曲线。

实际生产中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混合料300克,放入搪瓷杯用搅拌棒将结块搅散,加入600ml 10%氯化铵溶液,然后如前述步骤那样进行试验,利用所绘制的标准曲线,根据所消耗的EDTA二钠的用量,用内插法确定混合料中的水泥剂量。

4.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要求时间紧迫,同时要求一次达到質量标准,否则形成板体不易修整。所以必须加强施工治理,加大机械化施工程度,形成大规模、标准化作业方式,才易满足水稳的施工要求。

4.1严格控制水泥剂量

水泥剂量太小,达不到设计强度,不能保证水泥稳定土的施工质量;而剂量太大,强度过高,既不经济,还会使基层的裂缝增多、增宽,从而引起沥青面层的相对应的反射裂缝。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做到经济合理,精益求精,以确保工程质量。

4.2混合料的含水量控制

厂拌混合料现场,每天由后场专职试验人员在早上、中午、下午分别测定各种集料的含水量,根据施工配合比设计的最佳含水量指标,结合当天的气温、湿度、运距情况确定混合料拌和时的用水量。在前场负责检测压实度的专职试验人员,在混合料摊铺整型过程中亦及时测定混合料的含水量,及时指挥压路机碾压,力求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碾压,尽量避免由于含水量过大出现“弹软”、“波浪”等现象,影响混合料可能达到密度和强度,增大混合料的干缩性,使结构层容易产生干缩裂缝;或由于含水量偏小使混合料容易松散,不易碾压成型,也会影响混合料可能达到的密度和强度。所以只有严格按规范施工,加强每一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4.3运输影响

混合料的运输应避免车辆的颠簸,以减少混合料的离析。在气温较高、运距较远时要加盖毡布,以防止水分过分损失。

4.4混合料摊铺接缝的处理

接缝有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两种,当摊铺机宽度足够时,整幅摊铺时不存在纵缝接缝问题。当摊铺机的摊铺宽度不足时,采用2台摊铺机一前一后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并一起进行碾压,这样也可以避免纵向接缝。由于本标段结构物较多,一般情况下都以两结构物间为一施工段落,避免了横向接缝,如有特殊,需设置横向接缝,其处理方法是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经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一横向垂直向下的断面,摊铺机返回到压实层的端部,用木垫板垫至虚铺高度,再摊铺新的混合料,继续下一步施工。

4.5混合料的压实

混合料经摊铺机摊铺成型后,即可用压路机碾压,碾压长度需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如果实测混合料的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且气温较低时可适当延长碾压长度,如果混合料已接近最佳含水量且温度较高蒸发快时,应缩短碾压长度,确保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5.养生及交通管制

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之前,应在下层(底基层或者下基层)洒水,保持表面湿润,每一段碾压完成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生。若条件允许宜采用湿砂进行养生,砂层厚度为7~10cm。砂铺均匀后立即洒水,并在整个养生期间保持砂处于潮湿状态,不得用粘性土覆盖。养生结束后必须将覆盖物清除,以使该层能和上层连接良好。

基层施工,也可以采用乳化沥青进行养生,在碾压成型后可以按照图纸设计的0.8~1.0Kg/m2喷洒,在乳液分裂后撒布一层3~8mm的小碎石,做成下封层。这样就避免了洒水和覆盖、清扫的工作,即省时又经济。

底基层选择 篇4

水泥稳定砂砾土具有强度高、水稳性好、整体性强、较经济和料源广等优点,被广泛地运用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而工后产生裂缝是其最大的缺点.本文对水泥稳定砂砾土底基层裂缝进行探讨,并重点在施工方面提出防治要点.

作 者:郭蕊 陈红丽  作者单位:社旗县公路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河南,南阳,473300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HUAZHANG 年,卷(期):2010 “”(13) 分类号:U416 关键词:水泥稳定沙砾土   底基层   裂缝   防治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在路面基层施工中的应用

★ 水泥稳定沙砾试铺方案探讨

★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施工

★ 浅谈水泥稳定碎石的设计、施工与质量控制

★ 浅谈水泥稳定粒料级配的现场测定方法

★ 基于提高路用性能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研究

★ 三灰碎石(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的配合比对劈裂论文

★ 山区公路网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模型的选择和应用

选择基层 学习基1(本站推荐) 篇5

作为一名选派生,在过去近两年的学习、工作实践中,在组织的关怀、领导的教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在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锻炼,由一名不谙世事的大学生逐渐成长为熟悉乡镇工作的人民公仆。满腔热血,却几度徘徊,踌躇满志,却几分彷徨。XXX年X月,我参加了XX市选派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考试,很幸运我被录取了,被组织安排到XXX信访办工作。自XXX年工作以来,我时刻不忘组织的教诲,牢记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的使命,积极投身基层,主动学习,积极了解群众民意,着力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力争使自己在基层得到最大锻炼,在农村得到最快成长。

一、扎根基层,调整心态。

作为一名刚走出大学校门的XX毕业生,我认识到自己缺乏工作和社会实践经验,同时,在语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因此,我到基层政府工作后,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语言、习惯障碍,放下架子,摆正位置,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转换角色,虚心向镇村领导干部学习,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和沟通,多做事少唠叨,耐心听取干部群众给我提的意见和建议,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与同事团结互助,加强与部门之间的协调,以诚待人,以情感人,加强凝聚力,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开展工作,从而逐渐地适应乡镇的工作环境,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慢慢地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如何开展信访工作,学会如何融入到乡镇的环境中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肯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高素质基层干部。

二、虚心学习,多长才干

理论学习,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地领会党的精神,通过学习、熟识农村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对于信访工作,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于是我放弃了平时自己的爱好,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市信访条例》和各项惠民政策。在学习中遇到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虚心向办公室的同志请教,同时在实践中向问题学习,向困难学习,积累工作经验和改进工作方法,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通过学习,不仅增强了理论知识,还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三、增强服务意识,做好群众工作

乡镇信访工作属于群众性工作,信访问题都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所以信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是百姓和政府沟通的桥梁,是吸纳各种情绪的“集气筒”,更是化解人民内部利益冲突的“消防队”,在维护我镇社会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镇主要涉及征地拆迁、企业改制、低保五保方面的问题较多,都是关系到群众的自身利益,群众来访人数多,怨气较大,在接待中,我始终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茶水解渴、一句好话暖心、一颗丹心为民,耐心听取群众的诉求,认真做好每一件信访接待工作,对所有的群众来访和收到的信件认真进行登记,并且热心、真诚地向他们解释,宣传党的相关政策,并及时向领导汇报,确保了事件没有进一步扩大,最后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同时,我也是XX村的驻村干部,XX村对于XX镇其他村(社区)来说,是最远、最贫困,也是村干部人数最少的一个小山村,加之村上干部也没有一人会计算机,所以,XX村的各项工作都很难做,也不好做。每当需要计算机要做的工作,我都主动进行承担,在这两年里,我先后完成了合医、土地确权、12371党建平台、水利工程、妇联、就业失业等方面录入工作,并且抽出一些时间下村深入群众中间,深入田间地头,主动与群众交流,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村经济建设情况,村主导产业生产经营情况,基础设施配置情况,以及与该村有关的各种信息。通过走访调查,我对所驻村的村情有了全面的认识,对村民生产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拉近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培养并增进了我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取得了群众的认可、信任与支持,为信访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芦苇增强底基层整体性能研究 篇6

由于芦苇属于水生植物, 所以生长地大多为河岸、沼泽等水环境丰富的地区, 通常在多水环境极易发展成成片的芦苇变为苇塘, 由于芦苇的适应性极强, 因此大多数地区都能够很好的存活, 因此广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 芦苇的分布范围可以说是十分广阔的, 芦苇的主产区是位于我国东北方的辽河三角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新疆的博斯腾湖、伊犁河谷及塔城额敏河谷;华北平原的白洋淀等苇区是大面积苇集中的分布地区。

汉西河长城玉门关及今西安县一带的城墙, 在修筑过程中采用的是与众不同的建设材料, 它以流砂、碎石及芦苇或红柳枝筑成的。我们从现存的断壁残垣中可以看出城墙古老的砌筑方法, 一般是在沙漠中选好城墙适宜建设的位置, 并对其进行基础建设, 基础槽的挖掘深度并没有很深, 挖掘后就在其中进行红柳枝条以及芦苇植株的铺设, 这一过程结束后还要在其中铺设沙石, 沙石的铺设结束后还要继续进行芦苇、红柳的铺设, 就这样一层一层的叠加到数米高度, 要保证芦苇和红柳的铺设每一层要保持在4厘米到5厘米, 而沙石层的铺设厚度约在20厘米, 这样铺设结束后在进行压实, 经过碱性卤的渗透之后, 芦苇不易腐烂。迄今都没有出现裂缝现象, 并且2000多年之后仍然屹立在沙漠中。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芦苇曾被大量使用于广大农村的院落茅屋, 在院墙和屋顶的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是农家人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 农家人饲养的牲畜等也都以芦苇堆砌挡墙, 通常会将成根的芦苇先剪切成小段, 长短大概控制在14厘米到18厘米之间。将剪切好的芦苇段与土掺合在一起, 并且根据具体的施工对象以及土壤的性质等进行芦苇掺入量的调整, 通常如果使用的土质为沙土性质的土壤则可以将芦苇的成分多加入一些, 而如果使用的土壤为粘性土壤则少加入一些芦苇也可以, 在调试过程中, 加水搅拌之后就可以将其闷放几个小时后在进行施工, 另外施工时注意在对墙体的拐角等地要适当加入一些长度较长的芦苇段进行铺设, 可以起到力学上的拉接受力平衡作用, 此外每铺设一层就要添加一层的芦苇以保证质量。

在活动板房的施工材料中加入芦苇同样能够起到筋骨的作用, 使板房整体强度大大增强。芦苇长度10-15厘米, 按一定比例惨加拌均。一种蒙古包型活动板房, 墙板房、屋顶板块、顶盖板块由快速连接装置相互连接组装而成, 上述三种板块的框架截面上设有凹凸定位配合性腔及包容快速连接装置的位置相对的长方形腔。墙板板块框架是矩形, 其上下两根横撑为方形截面型材, 两根立撑为型腔截面上各有一斜边, 其中一根型材截面的斜边上设有凹凸各一处, 另一根型材相对处设有凹凸各一处, 屋顶板块框架是梯形, 其两侧立撑为两根型腔截面的截面上各有一斜边的型材, 其中一根型材截面的斜边上设有一处凹进, 另一根型材相对处设有一根凸起。这种活动板房装拆方便、快捷、连接紧密、整体牢固, 防雨保温密封性好, 6个人用6小时即可组装完成, 使用寿命达60年以上。

随着经济社会以及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道路的实际使用寿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国内外一些专家分别提出, 不同的设计体系和技术措施, 针对沥青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纤维能显著的提高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 减少路面的反射裂缝, 通过试验研究芦苇适当掺入底基层材料中能显著提高底基层的路用性能。重载卡车数量显著增加, 超载车辆普遍存在, 路面底基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路面底基层。为适应交通量日益增加和车辆荷载逐渐增大的需要, 采用适当掺入芦苇来增强底基层的路用性能。水泥稳定砂砾还具有早期强度高, 疲劳性好, 长期性能好等优点。然而, 随着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大量使用, 其作为半刚性底基层路面的缺陷也逐步体现出来。项目通车一年后最迟第二年多出现大量裂缝, 在以后的其它季节还会持续增加, 严重的施工期就出现大量裂缝。结果路面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遭到了破坏, 水分深入土基导致路面及路基结构过早破坏。

综上所述, 芦苇作为施工材料产区含量丰富而且具有价格上的绝佳优势, 并且我们的白城地区芦苇蕴含量更是惊人, 且是可持续的资源。将芦苇放置在公路的基层施工中能够将公路路面的裂缝现象从根源上解决, 同时能够将路面的强度和刚度上升一个等级, 而将芦苇加入到底基层的施工中则可以将公路的底基层承受荷载的能力更加突出, 芦苇在工程中的利用不仅可以将工程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年限提升, 还能够降低工程的成本输入的同时将芦苇的经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摘要:在工程的基层建设中如果将芦苇掺入到其中, 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基层在宏观上的钢度以及工程强度, 芦苇在工程中的掺入能够起到类似加筋的作用, 芦苇在加入到工程材料中经过拌合后, 就与工程材料密实的交错融合在一起, 对工程基层的性能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同时由于获取芦苇的成本很低, 因此能够将工程整体的成本投资降下来。芦苇在工程中的使用既能够将投入减少又能够将公路工程的使用年限大幅度提升。

底基层选择 篇7

摘要:本文通过对二灰土底基层的施工实践,详细介绍了二灰土底基层的施工工序,并提出了相关施工控制要点。

关键词:二灰土底基层 施工 控制要点

0 引言

路面是在路基上,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的供车辆行驶的构造物。结构一般分为垫层、底基层、基层、面层。其中底基层一般设计都是石灰粉煤灰稳定土(二灰土),其7天浸水试件抗压强度≥0.6Mpa,压实标准≥96%。由于在施工现场,稳定土的含水量过大过小,在碾压时就不容易达到要求的强度及压实度。这就要求试验室经过一系列试验确定合适二灰土配合比,确定最佳含水量,工地现场根据试验数据确定碾压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路基土达到图纸设计的要求。现就整个过程控制要点介绍如下。

1 配合比设计

1.1 原材料的选择

1.1.1 石灰 石灰质量等级不低于Ⅲ级,石灰成分主要是氧化钙,由氧化钙变成氢氧化钙,需加生石灰重60~70%的水,以便充分消解。否则会有很多未消解的“僵块”。这种“僵块”遇水后继续慢慢消解,体积随着膨胀,如用在工程上,就会起破坏作用。因此,施工中必须充分将石灰消解,但又不能过度加水,否则就变成石灰膏浆,故一定注意用水量的添加。石灰要分批进场,做到既不影响施工进度,又不过多存放,应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如需存放较长时间,应采取覆盖封存措施妥善保管。否则消石灰会碳化生成碳酸钙,随着时间增长,表层碳酸钙的厚度逐渐增加,增加的速度决定于空气接触的条件,我们所用的简易测灰剂量法就难检测到灰剂量真实情况,就无法正确指导施工。

1.1.2 粉煤灰 粉煤灰中的主要成份SiO2、、Al2O3、、Fe2O3的总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应超过20%,干湿粉煤灰都可以应用,干粉煤灰堆在空地上,要加水,防止飞尘污染,湿粉煤灰的含水量不宜超过35%,使用时,应将凝固的粉煤灰打碎或过筛,同时清除有害杂质。

1.1.3 土 一般来说,粘土颗粒的活性强,比面积大,表面能量也较大,与石灰等材料混合后它的强度随土的塑性指数增加而增大,易于粉碎均匀,便于碾压成型,故宜采用塑性指数12~20的粘土(亚粘土),有机质含量>10%的土不得使用。

1.1.4 水 人或牲畜饮用水的水源,皆可使用。水在二灰土中起减轻工艺过程作用,可保证土团得到最大限度的粉碎和均匀的拌合,并在最小压实功能的情况下达到最佳密实度。

1.2 配合比的确定 根据路面结构层位要求的强度,经过室内几种配合比试验结果比较,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本工程采用的配合比为石灰:粉煤灰:土=12:24:64。该配合比最大干密度为1.64g/cm3,最佳含水量为19.1%。

2 机械配备

本工程选取100 米长路基作为试验段,根据压实效果确定机械组合。

机械配备有:稳定土拌和机一台、平地机一台、各吨位振动式压路机共三台、推土机一台、洒水车一辆,旋耕机一台

3 施工工艺

3.1 准备下承层 路基顶必须用12~15T三轮压路机进行3~4遍的碾压检查,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用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等措施进行处理。

路基顶面还必须对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弯沉和平整度等进行检查,各项指标必须符合要求。

3.2 施工放样 在土基上恢复中线桩,标出二灰稳定土层的边缘的松铺高程和设计高程,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

3.3 备料 所用材料应符合质量要求,并根据各路段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密度,计算各路段所需要的干燥集料的重量。根据混合料的配合比、材料的含水量及其松干密度,计算每种材料松铺厚度,以控制施工配合比。

3.4 土的摊铺 将土运至已交验的路基上,先用推土机初步粉碎,再用旋耕机多次翻拌,根据划好的石灰格运输土料,然后用推土机推平,再用平地机将土均匀地摊铺在预定地路基上,力求表面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摊铺过程中,测量人员跟踪检测松铺厚度,控制误差±0.5cm,必要时进行增减料工作;测定土的含水量,如含水量过大则进行翻晒;过小,则应洒水焖料,使土含水量控制在比二灰土的最佳含水量低2~3%;平地机对土层进行初步整平,第一次控制标高,并用人工进行局部找平,然后用压路机快速静压两遍,以防止上粉煤灰时运输车辆碾压出车辙,使其上的材料留于车辙中而形成带状不均。

3.5 粉煤灰摊铺 素土高程精确控制整平后,根据粉煤灰用量打格上粉煤灰,用平地机将粉煤灰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路基上,用压路机快速碾压两遍。

3.6 石灰的摊铺 在稳压整平后的粉煤灰上打格上消石灰。该工序要仔细检查消灰厚度,确保灰的均匀性,注意控制各处的松铺厚度基本一致。

3.7 干拌和 石灰摊铺后即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使石灰粉煤灰充分拌和分布到土粒中,随时检查拌和深度以便及时调整,避免出现素土夹层。拌和深度达下层顶面下0.5~1cm为最佳,不宜过多,已利于上下层结合。严禁底部留有素土夹层,也应防止过多破坏下承层表面。

3.8 洒水和湿拌合 拌和后检查灰剂量、含水量。检测灰剂量、含水量若不符合要求后,如含水量过大则多拌和、翻晒两遍;如含水量过小,用喷管式洒水车洒水补充含水量,使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3%左右)。拌合完成的标志是混合料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没有粗细颗粒,且水分合适均匀。

洒水及拌合过程中,应及时检查混合料的含水量,水分宜略大于最佳值0.5~2%,不应小于最佳值,以补偿施工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并有利于减轻延迟时间的影响。

3.9 整形与整平 检测灰剂量、含水量都符合要求后及时取土样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先用推土机走一遍,振动压路基稳压一遍,然后用平地机粗平一遍,测量人员用灰点法做标高。根据灰点再用平地机精平、整型,整平中,都要按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特别注意接缝要适顺平整,测量人员要对每个断面逐个检测,确定断面高程是否准确,对局部低于设计标高之处,不能采用贴补,掌握“宁高勿低”、“宁刮勿补”的原则,并使纵向线型平滑一致。整型过程中禁止任何车辆通行。

二灰土顶面高程控制要求很高,要求在设计高程的+5,-15mm的范围内,因此,整平及高程调整非常重要,稍有大意,就可能导致高程失控。同时二灰土取样后所测得强度也必须符合要求,只有各方面指标达到要求后,路基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3.10 碾压 根据路宽、压路机轮宽和轮距的不同,制定碾压方案,以求各部分的碾压到的次数尽量相同,确保一次碾压成功。当混合料大于最佳含水量1%~3%时,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不足,应当适量洒水,严禁洒大水碾压;碾压必须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后振、先边后中、先下部密实后上部密实的原则,要严格控制各类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前两遍碾压速度控制在1.5~1.7KM/h,以后可采用2.0~2.5KM/h。严禁压路机在已成型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避免稳定土表面破坏。碾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合,当天两个工作段的衔接处,应搭接拌合,第一次拌合后,留5-8米不进行碾压,第二次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要重新拌合,并与第二段一起碾压。靠近路肩部分多压2~3遍。

碾压结束之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和超高符合设计要求。终平应仔细进行,必须将局部高出部分刮除并扫出路外;对于局部地洼之处,不再找补。

3.11 养生 在碾压结束压实度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养生,为减少基层水分的蒸发,确保基层强度形成所必须的水分能够满足,本工程采取了塑料地膜覆盖进行养生。用土压好,防止大风刮起,影响养生效果。养生过程要时刻注意薄膜内的自由水分,如干燥则要适时补水。

4 结束语

二灰土底基层施工的关键有以下几点:①石灰质量必须达到Ⅱ级要求,才易保证强度。②混合料的拌和要充分均匀,严禁出现素土夹层。③顶面高程控制一定要严格。④碾压时的含水量要严格控制。⑤精平后的碎土要用人工铲除,以防起皮。⑥稳定土层宜在第一次重冰冻之前一个月完成,宜经历半月以上温暖的气候,应避免在雨季施工。

参考文献:

[1]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人民交通出版社.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 -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

底基层选择 篇8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或砂砾路面基层 (底基层) ,质量控制,注意事项

1 前言

由于水泥稳定碎石或砂砾路面基层 (底基层) 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整体性、稳定性 (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 、耐久性和抗冻性及与面层结合好的技术特点, 且料源广泛, 可就地取材, 便于原材料和混合料的加工, 易于机械摊铺操作,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修建各级公路路面基层 (底基层) 。为了保证水泥稳定碎石或砂砾路面基层 (底基层) 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 除结构设计合理、路基强度满足要求外, 重点是水泥稳定碎石或砂砾路面基层 (底基层) 的原材料选择、混合料组成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

2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是路面工程的物质基础, 严把材料质量关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水泥稳定碎石或砂砾路面基层 (底基层) 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 (宜在6h以上) 的低标号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采用, 但不应采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 水泥初终凝时间是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或砂砾的施工控制时间的重要依据。粗集料的质量控制指标主要是根据结构层性能决定的碎石 (砾石) 压碎值和颗粒组成, 确定出碎石 (砾石) 的强度和级配。细集料主要是控制好优质天然砂、石屑的颗粒组成和掺加量, 保证级配连续。为了把好原材料质量关, 应需加强对各类原材料的料源进行提前确定和检查, 在使用过程中按规定频率抽样检验, 不合格的材料不能用于工程中, 并应及时清除出场。

3 混和料的配合比设计

通过对工程实际应用的矿料分别进行筛分试验和测定其相对密度, 根据各种矿料的颗粒级配和计算用量比调配出合理的级配曲线。由于水泥剂量对干缩性的影响, 随集料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减少, 集料平均粒径越大, 水泥剂量对干缩性的影响越小;在相同条件下, 水泥稳定中粗粒土的收缩性较细粒土的收缩性要小得多;对大多数土混合料而言, 随水泥剂量的减少, 收缩性逐渐减少, 并达到最小值, 然而随水泥剂量的增加, 收缩性逐渐增大, 水泥剂量过大, 同样会产生收缩裂缝;混合料中若塑性细土的含量过大, 采用水泥稳定时很容易产生干缩裂缝, 并且随土含量的增大和塑性指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因此为减少水泥稳定碎石或砂砾的收缩性和提高抗冲刷能力, 级配曲线可成平顺圆滑的s曲线型, 通过4.75mm筛孔的通过量应控制在35%~39%;通过0.075mm筛孔的含量宜控制在2%左右, 且应上粗下细, 通过试验掺加减水剂或粉煤灰,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 用最少的水泥剂量, 不宜超过6%。根据不同结构层及设计强度的要求, 确定水泥用量, 确定各种混和料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 以此矿料级配初步确定拌和机各料仓的供料比例。通过二次筛分, 确定各料仓的比例, 作为拌和机控制参数使用。应考虑各地材料性能不同而引起的差异, 注意混和料的强度应能满足7~10d钻芯取样检测完整的要求。

4 现场试验段的施工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及国内外实践经验, 公路路面基层 (底基层) 施工前采用计划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初步确定的混和料的配合比铺筑试验段是不可缺少的步骤。通过试验段的铺筑, 获得最优化的生产配合比、合适的拌和时间、摊铺速度、压实机具的组合及碾压工艺、摊铺系数的确定及合适的作业长度等一系列控制参数, 提出标准施工方法。除试验段强度及几何尺寸满足要求外, 现场钻芯取样的完整性及强度也是控制的关键环节, 试验段长度宜为100~150m, 宜选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碾压组合, 必要时可调整水泥用量及含水量试验。

5 混和料的拌和

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 公路的基层 (底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或砾石必须采用集中厂拌混和料, 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5.1 厂拌设备的选择

拌和设备的性能决定了混和料的配料精度和均匀性, 应选用带有电子计量装置的生产能力不小于400T/h的高性能稳定土拌和机, 才能保证混合料的级配符合配合比要求, 保证拌和料的稳定性, 且生产能力应与摊铺能力应匹配。

5.2 严格控制水泥剂量

水泥剂量太小, 不能确保水泥稳定碎石或砂砾的施工质量, 而水泥剂量太大, 既不经济、还会使基层的裂缝增多、增宽。考虑施工时各种损耗, 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摊铺机摊铺时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0%~0.5%, 底基层路拌时增加0.5%~1%, 以确保水泥稳定基层 (底基层) 的质量, 但应控制不超过6%, 以减少混和料的收缩性。

5.3 重视含水量对施工的影响

根据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及国内外施工经验, 一般情况下拌和含水量应比最佳含水量略高0.5%~1%, 若气温较高或运输距离较长时应高1%~2%, 以弥补混和料运输、摊铺和碾压过程中水分的损失, 如果机械碾压性能较好且经验丰富时, 控制现场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略低0.5%, 含水量过大, 既会出现“弹软”、“波浪”等现象, 影响混和料可能达到的密度和强度, 也会增加混和料的干缩性, 使结构层容易产生干缩裂缝。含水量过小, 混和料易松散, 不容易碾压成型, 也会影响混和料可能达到的密度和强度。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气温情况及运输距离及时调整含水量的大小, 根据规范、经验及现场摊铺碾压的效果确定。

6 混和料的运输

运输混和料宜采用大吨位 (15T以上) 的自卸运输车, 在卸料和运输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中途停车和颠簸, 以确保混和料的延迟时间和混和料均不产生离析, 此时, 还要根据运输距离和天气情况, 考虑混和料是否采用苫盖, 以防水分过分损失及表层散失过大。混和料在卸入摊铺机喂料时, 要避免运料车撞击摊铺机。运输车辆的数量按现场、拌和场各有五辆再加中途运输车辆考虑。

7 混和料的摊铺

7.1摊铺现场的准备工作

⑴在摊铺底基层前一定要对路基的高程、宽度、横坡度、压实度、弯沉等进行全面的检测, 高程轴线不少于3~4条, 达到路槽的验收标准, 凡不合格者必须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补救, 使其达到要求, 同时要将其上的浮土、杂物清理干净, 以免产生松散、起皮现象。有垫层时, 在施工底基层 (或基层) 前要洒水碾压密实。开始摊铺时, 要在下承层上洒水使其表面湿润。摊铺基层时, 对底基层进行验收, 有问题时, 要及时处理, 清理干净, 并洒水湿润。

⑵准确施工放样。在全线路面施工前, 要对全线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测, 水准点设在附近的桥涵上, 便于施工。为了避免由于基准钢丝绳的垂度影响基层 (底基层) 摊铺的平整度, 其钢立柱纵向间距不宜过大, 直线宜为10m, 曲线宜为5m, 并用紧线绳拉紧。同时要防止现场作业人员拢动钢丝绳, 以免造成摊铺面波动, 长度不宜小于150m, 宜为200m左右为宜, 并且在摊铺前及时进行高程、横坡等各项指标的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⑶由于水泥稳定土受摊铺时间的限制, 在摊铺基层 (底基层) 前必须认真检查摊铺及碾压设备, 确保其完好状态, 以免由于机械故障造成中途停机, 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同时要加强摊铺现场与拌和厂之间的联系, 以应付紧急情况, 拌和机拌和料必须征得现场的同意后方可开始。

⑷摊铺设备的选型。根据《技术规范》的要求, 公路的基层 (底基层) 应尽可能采用摊铺机摊铺混和料。因此, 摊铺设备的选型非常重要。应选择摊铺性能好的全自动找平摊铺机, 尽可能整幅一次摊铺, 可很好地控制摊铺厚度和表面平整度。摊铺机的摊铺效果必须满足摊铺料不离析、级配良好、稳定、平整度、横坡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7.2 混和料的摊铺

⑴拌和好的成品料运至现场应及时按确定的松铺厚度均匀、匀速的摊铺, 摊铺过程中尽可能少收料斗, 严禁料斗内混和料较少时收料斗。为确保摊铺机行走方向的准确性, 可在路槽或底基层上洒白灰线, 以控制摊铺机行走方向, 摊铺机要保持适当的速度均匀行驶, 不宜间断, 以避免基层 (底基层) 出现“波浪”和减少施工缝, 如因故中断2h时应设置横向接缝, 摊铺机应驶离混和料末端, 试验人员要随时检测成品料的配合比和剂量, 并及时反馈拌和厂。要有专人消除粗细骨料离析现象。如果发现粗集料窝应予铲除, 并用新拌混和料填补, 此项工作必须在碾压之前进行, 严禁薄层贴补。基层分两层摊铺时应在摊铺上层前, 进行表面拉毛或洒水泥净浆处理。

⑵若由于宽度较宽或级配原因为防止离析分两幅摊铺时, 宜采用两台摊铺机 (尽可能同型号) 一前一后相隔约5~10m同步向前摊铺混和料, 为保证标高和平整度, 纵向接合部采用移动式基准线, 并一起进行碾压, 尽可能避免纵向接缝。在不能避免纵向接缝的情况下, 纵缝必须垂直相接, 严禁斜接。上下层纵向结合部位置应错开距离不小于1m, 尽可能避开行车道位置。

8 混和料的压实

混和料摊铺后, 当混和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 应及时根据试验段确定的碾压工艺, 用轻型压路机并配合12T以上压路机在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碾压段长度根据试验段确定的长度及气温情况确定, 气温高时, 水分蒸发快, 缩短碾压段长度, 反之, 可适当延长碾压段长度, 以40~50m为宜, 过短则易造成平整度较差。碾压方式初压一般采用胶轮压路机或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 复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弱振强度2~4遍, 终压采用钢轮压路机或胶轮压路机静压1~2遍, 碾压速度初、终压宜为1.5~1.7Km/h, 复压宜为2.0~2.5Km/h, 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 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 设超高的平曲线段, 由内侧路肩向外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 轮迹应重叠1/2轮宽。相邻两段的接头处, 应错成横向45°的阶梯状碾压。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自拌和至碾压结束原则控制在2h以内。

9 水泥稳定碎石或砂砾基层 (底基层) 的养生

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测合格后, 应立即开始养生, 养生宜采用不透水薄膜、湿砂、草袋、棉毯覆盖并洒水保湿养生, 避免基层长期暴晒。

养生期不宜少于7天, 并应封闭交通, 除洒水车辆外, 严禁其它车辆通行, 保湿养生至下一层施工前。

合理的养生既是保证水泥稳定碎石 (砂砾) 强度的需要, 又是减少和避免干缩裂缝的措施。新铺水泥稳定碎石 (砂砾) 基层随着混合料水分的减少产生干缩应力, 水分减少的越快, 产生的干缩应力越大, 水分减少的慢, 干缩应力缓慢产生逐惭增大, 由于材料的松驰应力和温度随龄期增大, 抗应变能力增强。如果铺筑后养生不及时或忽干忽湿, 导致水分散失较快, 干缩应力急剧增大而此时的抗应变能力还较低, 就易产生干缩裂缝, 并随时间增长裂缝增加。即使养生期结束后;如果不及时铺筑混凝土面层让其曝晒, 同样会散失水分产生干缩裂缝。

基层过冬时, 应采取冬季覆盖保温措施, 以防止基层开裂或表面受损, 可采取先铺塑料薄膜后覆盖粘土措, 。减少和避免因气温的温差过大时产生温缩裂缝。温缩裂缝主要是受混合料中含土量的影响, 并且气温越低时, 含土量对其温缩系数影响越大, 水泥剂量对其温缩系数也有一定影响。

1 0 注意事项

⑴保持材料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⑵优先采用先进的精度高的带有电子计量装置的拌和设备和全自动找平摊铺机械, 并根据设备的特点选择;

⑶基层 (底基层) 施工时, 通过试验段在横断面上间隔2~3m取样筛分试验, 根据筛分结果判断摊铺机的性能及数量;

⑷严格控制施工时间, 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原因造成的间断;

⑸通过试验室成型强度和7~10d现场钻芯成型情况及强度判定基层 (底基层) 效果, 根据气温情况调整和确定钻芯时间;

⑹加强和重视保湿养生工作。

1 1 结束语

上一篇:小陈小学德育工作总结下一篇:骑车-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