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选择题

2024-07-09

基层党建选择题(通用7篇)

基层党建选择题 篇1

选择基层 选择奋斗 选择超越

——由张广秀事迹谈大学生下基层之现状与思考

2月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向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学习”的热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同志的事迹很朴实、很感人。她全身心为村民服务,身患重病不忘本职,用真诚赢得了大家的认可。要注意总结宣传张广秀同志这样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奉献才干、锻炼成长。

党和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选拔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这既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又是顺应社会发展、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既是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的创新之举,又是大学生增长才干、培养党性的良好机会。张广秀就是其中的一员,通过对其感人事迹的学习,让人们开始关注这一群体。现就大学生下基层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大学生下基层之现状

大学生下基层主要有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形式。这些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在中国的最基层奉献青春、增长才干、磨砺品性,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且已逐渐在基层工作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甚至在乡镇及农村担任要职,独当一面。这些年轻人在得到各级领导肯 定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党性,练就了生存的本领。

近些年来,不断涌现出来自基层的优秀事迹和人物典型,从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原第一书记沈浩到充满韧性、坚强的女大学生村官张广秀,这无一不成为每一位基层大学生学习的楷模,激励着一代年轻人前仆后继,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热火朝天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中。

二、大学生下基层之问题

在看到这些大学生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下基层的大学生在具体工作与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条件艰苦。每一位选择基层锻炼的大学生都抱着艰苦奋斗、建设基层的伟大抱负,但随着基层队伍的扩充,原本就不富裕的基层财政经费更显紧张则是不争的事实。偏远山区的大学生在履行自己职责的同时,仍在为住宿、一日三餐而犯愁。事实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刚毕业的大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影响了其扎根基层的热情。

未来渺茫。据统计,在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中,去向大致只有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续签合同及自主创业三类。选择面狭窄、出路不明,使得一些大学生还没开展工作就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要么加入“考公”大军、要么选择自主创业,这显然模糊了当初选择基层、实现自身价值的梦想。

惰性情绪。为鼓励大学生到基层服务,国家给予大学生村官参照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待遇,少数大学生产生因此产生侥幸心 理,寄希望于续签到退休,等待政策将其全部转为正式人员。这使得少数人在工作中得过且过,缺乏创业意识与危机意识。此外,从“学校门”直接进入“基层机关门”的年轻人,不免会被一些不良习惯以及惰性思想所迷惑,遏制了上进心与争先进位的意识。

创新不足。多数大学生忙于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却没有将自己所学专长与新农村建设良好的结合在一起。一些工作只浮于表面,没有进行深层次分析,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创新性的开展一些有成效、顺应时代发展的工作。虽为基层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但未为农村建设真正带来新思想、新概念。

三、大学生下基层之建议

上述问题凸显出社会和政策方面的欠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培养和创新性人才的储备,近些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下基层的大学生来讲,我们更应努力奋斗,在工作中调整自己的定位,实现超越。

明确就业方向。近些年“国考”、“省考”等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开始政策性向基层倾斜,大部门职位要求2年及以上基层工作经验,显示出国家对基层经验的重视,这也增加了下基层大学生“中榜”的几率。但考取公务员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最佳选择。大学生在基层锻炼期间应当找准定位,认清自身特点,明确自身目标及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为将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打下坚实基础。有选择地参加业务培训和寻找更多形式的就业机会就显得更加不可或缺。

学习优秀典型。善于从自己身边挖掘先进典型,善于批评与 自我批评,善于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人在困境之中需要榜样的力量助其坚定信念、战胜困难,尤其是年轻之时。张广秀的事迹让我们学到:人到生死攸关之时,也应坚韧、执着,坚持自己的信仰,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培养争先意识。善于营造创先进位氛围,敢于在竞争中不断完善自身,勇于在工作中脱颖而出。紧跟时代步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争先进位。

选择基层,就意味着选择了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选择奋斗,就意味着选择了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好的明天;选择超越,就意味着选择了拥有勇于创新、不断进位的勇气。张广秀是大学生下基层队伍中的一员,亦是选择基层、选择奋斗、选择超越信念的坚定守护者。让我们热烈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践行新一代共产主义青年的誓言!

基层党建选择题 篇2

我国是农业大国, 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占总人口的80% 还多。因此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农业经济的发展建设必须被放到主要的发展课题上。当前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农业经济要想获得持续高效的发展, 就要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与科技化。因此国家实施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变得极为重要, 而对其体系模式的选择也成为重要的讨论课题。

1农业技术体系推广实施的必要性

国家推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措施, 并不是对农业技术进行简单的普及应用。而是通过科技的力量来促进农业的发展, 其表现形式是方方面面的。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正处在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过度的阶段, 因此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必须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1]。农业技术的良好推广会极大的提升生产产量、提高农民受益, 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受传统农业观念以及多种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许多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没有被采用, 先进的农业设备也未被充分利用甚至闲置, 进而导致科技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业技术体系推广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当前, 农业和农村工作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农民素质提高。加强和改进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的合理选择

由于我国土地面积广阔, 各地农业经济发展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要依据不同地区实际发展状况及工作现状进行科学合理选择, 进而促进当地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选择原则

2.1.1 以市场为导向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经济为指导的经济制度。因此要想提升农业经济收益, 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就要以市场为导向, 进行相关技术的普及。通过对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 依据调查结果将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商业化形式进行。除此之外, 还可以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 让技术推广工作适当的脱离政府机构的控制, 以私人的形式在市场中进行公平竞争与交易。

2.1.2 以农民为导向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农民, 因此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要将农民作为主要推广对象[2]。因此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的建立时, 首先应从农民生产的需要进行考量。因为如果所推广的技术不是农民真正需要的, 即使科学技术含量再高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关部门应建立相关组织, 深入到农村地区去了解农民真实想法。并以经济利益作为桥梁, 进行相关科学技术设备的研发。例如舟曲县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就坚持以农民为导向, 对农民的生产需要进行综合的考量, 充分的发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

2.1.3 针对性原则

在以往的农业技术推广中, 由于针对性不强导致了工作不能有效进行。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经济水平也偏低并且拥有的土地数量以及生产的经济作物也不同。而技术推广人员推广的技术又没有针对性、花样繁多。因此农民在进行技术选择时, 就会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在实际的推广工作中, 工作人员还要依据地域、经济等多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

2.1.4 主体多元化

农业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大计, 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是难以维持的。因此可以将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变为多元化, 依然以政府作为主导, 呼吁广大社会人员参与到农业发展中来。如可以适当放宽市场, 允许商人进行农业技术的开发与经营。参与建设的人多了, 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也就随之增大, 进而就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建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的新思路

建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 要将组成主体进行扩大, 可以将教育、科研单位, 农业发展企业以及农民都纳入到该模式中来[3]。通过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形式, 以政府为主导力量, 以其他力量进行辅助, 进而共同推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

可以将农业推广技术的经营性和公益性职能进行分离。国家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负责提供公益性的服务职能, 同时非政府组织也可以进行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而政府机构要将经营职能分割开来, 将其放到市场经济环境下运作。也可以不对其职能进行分离, 但是要在社会上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 允许社会大众对其进行监督。例如进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 实行农业信息化对策。为了给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劳动从事者以及相关推广工作的领导提供最新的农业技术信息, 以便提高农业生产率。建立一整套的信息调度平台, 有效的延伸农业信息的发展, 甚至将该网络直接延伸至农户家中, 让县乡联网的农业信息调度平台更加综合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3结语

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因此作为农业大国为满足自身的社会发展需要, 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目前我国的农业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时期, 因此为实现农业经济的顺利转型。相关机构就要针对目前的农业实际发展状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倪锦丽.打通“最后一公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创新的必然选择[J].农村经济, 2013 (05) :89-91.

[2]高启杰, 谢建华, 申建为, 高霞.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的思考[J].调研世界, 2005 (12) :10-13.

基层党建选择题 篇3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起始于上海的基层党建联建工作逐步在全国许多地方推广,至今已形成基层党建联建模式。它通过对自身党建工作的创新突破,以开放、直接、有效的方式,服务于社会发展转型和社会主体人民群众。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一模式已渗透到重大工程建设工地、社区管理、物业管理、“两新”组织、城乡地区等领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本文从理论视角和历史纵深度,以上海党建联建为实例,观察和研究基层党建联建模式的基本形态、价值取向及发展趋势。

一、基层党建联建模式成因:社会发展与党的工作推进的必然选择

任何一个管理工作体制和机制模式的形成,都有其历史积淀因素的推波助澜。基层党建联建作为党建领域涉及传统体制机制变化的一种新型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发展与党的工作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党建工作实践及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产物。

1.历史动因: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历史传承。追溯党在战争时期的历史,在革命圣地上海、井冈山、延安、西柏坡,我军党组织与地方党组织党员骨干联合组成“地下党”支部,紧紧依靠地方人民群众,随机应变开展工作。这可以视作党史上最早的党组织力量资源有机整合的范例。新中国成立后,党开始艰辛摸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基层党组织积累了党建工作“三会一课”(党组织生活会、支委会、党员民主生活会和党课)、“走出去、请进来”等经验。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和活动方式在历史经验传承基础上有所变化。随着浦东开发开放,在筑路、造桥、建楼等重大工程建设中,浦东新区率先创造了全国各路大军基层党组织“党建联动”,以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的成果。之后,基层党建联建在上海乃至全国多个领域得以推广。可以说,基层党建联建模式,既是60年来我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历史传承,也可谓改革开放条件下“水到渠成”。

2.现实动因:社会发展转型期的理性呼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已进入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转型期。整合社会资源、应对双重挑战,是社会发展转型十分紧迫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基层党建联建模式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三贴近”(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服务为内核,顺应改革发展大势,得以试点后在上海乃至全国推广。

3.理论动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推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是对共产党组织及其社会基础——人民群众的力量需要“联合”的最早呼唤和期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体系中,涉及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如:“支部建在连上,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在基层单位群众中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等等。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要求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正是在科学理论的引导下,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催生了基层党建联建模式。

二、党建联建模式内涵和外延: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建工作实践的一大创新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作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组成部分,基层党建联建按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务求实效”原则,采取“建、联、挂、派”多种方式,把党的工作向社会延伸。这一模式的内涵和外延,使传统基层党建跳出自身内体循环,融入社会大循环,折射出党建工作的创新光彩。

(一)表现形式:贴近需要,灵活多样

1.重大工程建设工地党建联建。伴随着迎世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铺开,上海建设交通系统将支部建在工地,整合业主、建设、总承包、设计、施工、监理、分包、劳务等各方队伍中党组织资源,集聚社区及周边单位党组织力量,广泛开展党建联建。目前上海基本形成哪里有建设工地,哪里就有区域性党建联建的格局。

2.社区管理党建联建。它以社区(街道)党组织为主体,由辖区单位和各类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以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为特点开展活动,使党建工作向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延伸,向新经济组织、社会团体等无主管单位延伸,向有关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延伸,向在职党员和社区群众延伸,走出“社区党组织领导、居民群众自治、辖区单位支持”的“三位一体”区域管理新路。

3.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由居民区党组织和房产办事处牵头,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为基础,派出所、环卫、绿化等部门及社区党员群众共同参与搭建物业管理平台,依托物业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探讨和解决社区物业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4.“两新”组织党建联建。1999年上海首创“支部建在楼上”,由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指导,社区党组织牵头协调,在“两新”组织集聚的商务楼宇、工业小区、科技园区、开发区、商贸市场、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地方,设置党支部,并利用区域资源结对联建。两个或多个“两新”组织党组织之间结对联建,有效促进了“两新”组织工作的发展。

5.城乡基层党组织党建联建。按照“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思路,城乡基层党组织开始组织联体、城乡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城带乡、共同发展。城区基层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与远郊区县及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送去资金、项目、技术,培养人才、改善环境,双向互动。此举改变了城区党建和农村党建两者资源不对等的现象,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除上述形式外,基层党建联建还拓展出其他方式。如:部队社区党建联建,国有企业党建联建,城管执法党建联建,校、院、所党建联建,旧区改造基地党建联建,跨省市基层党建联建,等等。

(二)主体功能:整合资源,协调服务

1.整合功能,是基层党建联建的着眼点。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和大党建格局中,基层党建联建注重整合基层党组织之间及其与行政、社会组织和公众多个主体力量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不仅从人、财、物等方面提供资源保障,而且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调动各方积极性,在实践中产生“1+1>2”、“1+N>基数”的放大效应。

2.协调功能,是基层党建联建的着力点。基层党组织在开展联建工作中,有别于行政组织发号施令,而是凭借着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工作优势,“软实力”着陆,通过联席会议、现场办公、上门做群众工作等多种渠道,协调各方关系,协调各种复杂矛盾,协调各利益群体,解决实际问题。

3.宣传功能,是基层党建联建的关键点。它通过会议、讲座、专栏、网络等信息沟通载体,向广大群众宣传联建项目所面临的形势、目标任务,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理论与实际结合、“深奥”与“通俗”结合、当前与长远结合、“引领”与“吸引”结合的宣传特点,拉近距离,形成共识,并转化为群众支持、参与的自觉行为。

4.互动功能,是基层党建联建的支撑点。联建各方围绕中心工作,以互通、互学、互帮、互补、互享为支撑,利用开放互动的多种活动方式,让人民群众与基层党组织互动,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理念。

5.服务功能,是基层党建联建的落脚点。党建联建以“上级党组织要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要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为群众服务”为内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服务改善民生工作,服务党员需要,建立党内互助关怀机制,增强党员对党建联建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三)主要特征:根植社会,合力共建

1.体制创新性。它突破传统党建工作单位制封闭、线形管理所带来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体制局限,使党建工作在外向型开放的社会大环境循环中,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实现党建工作由上而下的垂直管理向扁平化协同合作体制转变。

2.目标同一性。联建各方党组织站在同一平台上,围绕共同目标任务、共同发展需求、共同时间节点,联手合作,共同推进,做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思想共育,工作共做,难题共解,事业共创。它是基层党建联建的定力和动力所在。

3.覆盖社会性。通过党建联建主渠道,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触角向社会大空间、多领域延伸和覆盖,达到党的工作与社会多层面“无缝对接”,改变党组织工作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真空地带”的现象。

4.交叉联建性。面对“交叉地带”难题,联建各方集思、集智、集力,注重在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抓“联”,在“民心工程”上抓“建”;在统筹谋划发展上抓“联”,在发展布局上抓“建”;在工作协调上抓“联”,在工作机制上抓“建”,从而突破“交叉地带”瓶颈。

5.周期差异性。基层党建联建的周期,依据目标任务的不同而不同。有的形式,如重大工程建设工地党建联建,随着工程项目的推进而展开,当项目完成后,临时党组织党建联建也不复存在。有的形式,如社区管理、城乡管理、物业管理、“两新”组织等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党建联建,则服从于社会发展长期存在,并随着时间延续加以强化。事实上,基层党建联建大多数形式,按社会转型和工作内容需要,其周期较长且稳定,颇有发展潜力。

三、党建联建模式价值取向:促进转型期社会、人文和党建自身发展

基层党建联建模式在以人为本、统筹转型为特征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应用实践中,以其开放包容、延伸覆盖、搭台唱戏、统筹协调、互动共振、求真务实的优势,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凸显鲜明的价值取向。

1.社会价值:有助于经济社会“跨越式+和谐式”发展。在基层党建联建中,上海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加快实现“四个率先”、确保世博会筹办工作有序推进以及改善民生工作的战略目标,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基层党建联建处于社会最前沿,拓宽与社情民意征询沟通的渠道,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同时发挥“调节器”、“稳定器”作用,实化、细化、深化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处理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确保了社会稳定和谐,进而夯实了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2.人文价值:以人为本凝聚社会各阶层党员群众。基层党建联建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尊重人的社会主体地位,实施人文关怀,保障党员群众各项合法权益。如:让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让群众参与联建,让群众监督检验工作,让群众共享实惠等等。同时,保障联建单位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激发党员主体意识,使他们在党建联建大舞台上实现人的较高层次发展,从中折射人文价值的魅力。

3.自身价值: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建联建是在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基层党组织层面上创新而形成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与否,关键在党的基层组织。基层党建联建通过基层党组织资源的整合,优化组织设置;通过联席会议、临时党组织机构等形式,扩大组织覆盖;通过外向型活动,创新活动方式;通过教育培训挂职锻炼等途径,加强党员队伍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建设,拓展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实践证明,基层党建联建不仅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而且夯实了党的执政的组织基础,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四、党建联建模式的发展趋势:自我完善与时俱进

一是从现有空间向社会广阔空间和领域延伸拓展。基层党建联建,目前正在以共同目标、共同责任、共享资源为纽带,向更大空间的不同社会领域、不同经济成分、不同组织体制以及城乡区域拓展和延伸,形成单位、区域、行业党组织之间的互联、互补、互动格局,意味着基层党建联建在数量密集度上将有新的增长极。

二是从“松散型”结构向“稳固型”强体转化。随着各方对党建联建关注度的增加,基层党建联建已经从“松散型”结构向重心下移、目标明确、活动有序的“稳固型”强体转化。这意味着基层党建联建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三是从体制突破创新向机制完善优化递进。基层党建联建适应形势和工作需要,不断完善、优化工作机制。如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日常工作机制、信息沟通机制、矛盾化解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评估考核机制等,使基层党建联建工作步入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

作者系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党建工作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秘书长,政工师

基层党建选择题 篇4

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进行创新,这即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基层党建工作保持活力和永久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实践中看,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基层党组织就如何进行创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总体讲,大多数的创新还是初步的。基层党建跟“风”走,工作局面打不开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这种状况与形势的要求及党员、群众的期望相距甚远。不能否认,产生问题的原因在相当程度上与基层党组织的思想不解放,改革怕出乱子,创新怕担风险有关。但这只是问题的表象,深层次探讨,不能不看到基层党建工作在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实结合过程中产生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基层党建难以摆脱有限度地推进、有顾忌地创新的境地。

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到多种角色定位带来的困惑

在高度集中党政合一的体制下,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与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完全一致的。当时社会是以基层组织为轴心的结构,由于执政党的特殊地位,实际就是围绕着党的基层组织网络构筑社会。党通过基层党组织对社会采取自上而下的直接领导,高效率地实现有效的社会动员和社会整合。党对社会的这种动员整合能力,成为中国共产党实现有效领导和稳固执政的重要政治条件。很显然,传统单位制的社会架构造就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与党的地位别无两样,基层党建工作的选择和趋向可以说几乎完全纳入党的统一部署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牢不可破的传统单位制结构让位于社会组织结构的多元化。一方面作为体制内的基层单位还存在,但另一方面更多出现了没有任何挂靠关系新的性质的基层单位,即使是体制内的单位也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的基层。顺应这种变化,党及时调整思路,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不断完善对基层党组织定位的认识,分别阐述为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和起保证监督作用等。十六大还增加对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主要任务的规定。这些对基层党组织定位阐述的变化表明党对形势发展的把握和理论上的与时俱进。但问题是,当把这种定位付诸基层实际工作中时,传统的影响力和贯彻中的难以完全协调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基层党建工作。

首先,原来党中央与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一致性组织链条在现实中的某种“断裂”,使基层党组织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如认识上的偏差,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领导者,这在党的整个组织体系中应当是一致的,现在的改革,中央和地方党的核心地位没有变化,而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实际弱化甚至边缘化了。还有实践中的误区,即使定位是领导核心的一些基层单位,也是在以往单元权力格局转变为二元权力结构中的核心地位,由于二元权力的来源、运作不同,行政和自治组织产生更具有法理依据和广泛的群众认同感,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提升和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增强,党组织往往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其次,基层党组织分别定位为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和起保证监督作用,对非公经济组织规定了党的任务而没有明确定位,这种划分源于对多样化单位的回应,也表明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变。但从基层党组织的角度思考问题,领导核心与政治核心的差异在哪儿?政治核心与保证监督作用又有什么不同?对非公经济单位党组织定位的空缺,是理论上不能理直气壮,还是现实中不可行性所致等问题,很容易使基层认为党组织在不同单位其地位是

有差异的。而在一些基层单位党组织确实又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不要说非公经济组织,甚至一些国有控股企业,党支部书记的地位也是由其工作人的身份决定去留的,党组织有时都显得力不从心。显然,从核心地位到多重角色定位的转变,对基层党组织造成的不仅仅只是一种心理落差,实际上众多的问题集中聚焦到基层党组织身上,自然影响到基层党建进行创新的决心和选择。

二、党政关系规范化改革呈现的错位走势与基层党建工作应对中的困惑

党政关系规范化的改革,其初衷是要解决党政不分,还权于政,还权于民,使党有足够的精力抓自身建设问题。应当说,实际的结果,后者由于减少了党对行政的直接干预和对社会的垂直控制。加上市场经济的催生,行政改革步伐加快,基层人民民主进程提升,各方面迈出的创新步伐大,成效也显著;作为前者,党推进党内民主的目标是明确的,但如何把作为党组织自上而下的纵向单一性和发展民主可能带来的多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党仍处在探索中,反映到党的活动中还是基本沿用统一的步骤和大体一致性的要求来推进。中国共产党由于其地位使然,其党内民主应先行一步,对人民民主起示范和推动作用,但这只是理想的改革走向。现实中同样是党的定位所致党内任何改革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此决定了党内的改革一直呈现稳步渐进的态势。但直观反映出政与党体系“宽松”与“强化”的落差对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却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党组织要在错位的交汇点中做创新选择,不能忽视的倾向性问题至少有三:

其一,党政关系的规范化,党政职能分开的格局对于基层党政的影响是双重的,但相对于政的方面,党组织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这是因为,在实行党政不分的权力运行机制时,基层党组织直接掌握了大量的行政权力,通过支配人、财、物等行使着领导权。而改革最现实的冲击首先使党的这些权力发生了转移。基层党组织从习惯于事无巨细调配一切的主导地位,迅速被纳入“一无权、二无钱”的边缘地位,所产生的巨大反差使基层党组织立刻失去了重心。重新确立党的重心的出发点明确而简单:在基层即要保证党的主导地位、体现党的作用,又要支持行政领导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权利的落实,但明确而简单的课题操作中的难度系数是基层党组织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其二,中国革命是在异常残酷的环境中进行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严肃党的纪律,强调党的团结统一,甚为重要。建国后,面对新中国繁重的任务,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党建立起党政高度合一的体制,与这种体制相适应,党强化了用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要求规范全党,以保持全党的思想和步调一致,保证党的坚强有力。因此尽管适应不同时期党章在阐述上有一些变化,但贯穿始终的基本原则是“四个服从”。服从是其中的主线,也是检验基层党组织是否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硬性标准。但如果把服从推向极端,导致的结果,在实现高度一致的同时,毫无疑问会弱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

其三,导致曾有过的使服从绝对化,和历史上的影响也不无关系。中国共产党在整个革命时期,开展过局部或全国性的政治运动,本文不是要评价这些政治运动的是非,需要指出的是其中一些运动造成的消极影响至今都不能忽视。在党组织、党员的思想深处,“左”比右好,“左”是态度问题,右是立场问题的思想根深蒂固,尽管现实的政治氛围十分宽松,但这种意识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一旦涉及到党的问题,就意味着涉及政治问题,政治问题是要靠党组织来把关的,在关口前基层党组织不大容易摆脱做“宁稳妥勿冒进”的选择。没有人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但是潜规则的作用在现实中又是显而易见的。

上述逻辑演变的结果:在基层党组织面临改革困惑时,如果把来自党的系统强化统一、纪律和历史事件消极的作用力错误地结合在一起时,选择完全照搬上级精神无疑成本最小,也最保险;反之创造性地执行,则意味着投入大,触礁的风险率也高。权衡利弊,基层党组织在新形势面前不敢做、不愿做、不会做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党员角色和党员作为社会人角色协调中的困惑

党员是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基础,如果党员发挥出积极性和创造力,基层组织就有生机和活力。但现在突出的问题是相当数量的党员表现出来的“政治冷模”,对党务和政务缺乏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热情。这对基层党组织增强创造力和发展后劲,产生着极大的消极影响。党组织本来就是政治组织,党员要求入党,意味着有着不同一般公民的政治热情,拥护党的政治主张,愿意接受和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在实践中自觉地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奋斗。目前出现的这种状况,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忽视一个现实问题是,党员作为党员和社会人从来是双重身份的人,但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采取包下来的政策,党员的社会人身份没有遇到挑战,并且作为党员更有荣誉感。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的双重身份从理论上是统一的,但从实际中却是分离的,党组织要求党员奉献时,党员也要以普通人顾及自己的生计,随着竞争激烈的加剧,这种社会定位压力大于党员定位的压力。在两种压力下,很容易出现一些党员只注重社会人的角色,而对党的政治生活和党的工作失去热情。再加上,由于党内民主发展的缺失,现实中党内事务包括党员自身的发展不是掌握在党员手中,而是由党的领导者左右着。很显然,当党员在决定党内事务中没有应有的地位时,激发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就是一句空话。

四、基层党建创新的方向性选择

能不能切实地创新基层党的工作,不仅仅影响基层党组织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夯实和执政地位的巩固。笔者以为,找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在理论设计和实际操作、传统和现实上的结合点,需要明确基层党的工作创新的一些方向性问题

(一)以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推进创新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强调创新,目的是使基层党组织有效应对挑战,切实担负起自身的政治责任,不是要回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过去,也不是借此削弱党的领导,这应当是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立足点。从这个立足点出发,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应当还原作为政党组织定位的思考。中国共产党作为政党自然有着政党的共同属性,这就是政党都是特定阶级利益的代表者,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政党的属性决定了其最根本的功能是政治功能。即党制定自己的政治纲领,并通过发挥政党的政治职能,履行自己的使命,最终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这种功能无论政党执政前还是执政后都是一致的。由此我们不难导论出,人民群众对政党的认可与服从并不完全是建立在权力的基础上,政党对于人民群众的更多和更持久影响力是建立在党能够遵守和兑现对人民的承诺,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带领人民群众实现眼前和根本的目标的基础之上的。

党的基层工作,是整个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党的领导的落脚点,也是党的建设的落脚点。毫无疑问,党的基层组织只能在所处的环境和群众中,作为政治主体担

当责任,为实现党的政治纲领而履行应有的政治职能。即使说,基层党组织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其着眼点在于但当政治责任。权力是责任,但不等于说责任就是权力。从政党组织的角度看,基层党组织作用恰恰作为一种超脱于行政权力与群众之间的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发挥自身在组织、引导群众方面具有的明显的优势,以服务的姿态实施领导活动,以服务的行为获得领导者资格。邓小平曾指出:“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他还说共产党实现领导通过什么手段?是用一种组织形式,还是用别的办法,“比如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包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成为各行各业的内行,并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比一般人负担更多的工作。一个工厂的党委,总必须保证在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成本方面完成计划;保证技术先进、管理先进、管理民主;保证所有管理人员有职有权,能够有效率、有纪律地工作,保证全体职工享受民主权利和合理的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学习条件;保证能够培养、选拔和选举优秀人才,不管是党员非党员,凡是能干的人就要使他们能充分发挥作用。如果能够保证这些,就是党的领导有效,党的领导得力。”很显然,邓小平在这里所强调的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并不在于权力的作用,恰恰在于用党员和党组织良好的人格魅力、创造完成本职工作的各种有利条件等来体现党的领导。

(二)以切实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创新

党内民主和党建工作创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无论是党内民主还是党内创新的主体都是广大党员。没有党内民主的实现,就没有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党员如果对党的事业失去了感情和热情,也就不会有党的生机勃勃的创造性事业。

发展党内民主问题不应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论述,关键在于解决实际中的操作。毋庸置疑,由于中国现实的情况,党内民主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的干部的重视程度、思想素质和修养水平。党的领导干部是推进党内民主的重点。提高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一方面要靠道德约束。使领导干部知晓:其一,发展民主尽管对于领导者无疑是一种自我革命,必将对传统的领导权威提出挑战。但民主的动力源最根本来自于利益诉求,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与之带来的人们民主意识的觉醒与提高,民主发展的趋向将势不可挡,乘势而上应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选择,因为发展民主说到底正是党代表人民利益的一种集中而实际的体现;其二,发展民主是需要成本的,即是民主操作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反之,如果只是把民主作为一种招牌或者实施民主中也搞偷工减料,将导致付出更大的成本,小则付出失去权力的代价,大则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另一方面道德约束要和制度并行不悖,制度的重点和可操作点是要确认并保障党的领导干部的权力来自党员的委托,切实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直选范围,使党的领导者由谁选举,对谁负责。一旦领导者违背党员的意志,党员能够有效行使罢免权。

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发展党内民主,从根本上说就是由广大党员当家作主。党员的主体性决定了党员具有许多不可剥夺的民主权利。从我们的现状出发,一是教育党员切实把握自身有哪些权利。现实中,有部分党员一方面抱怨党组织不能保障党员的权利,而另一方面又说不出党员到底有哪些权利,受到了侵犯自然难以捍卫权利。二是提供党员权利实现的途径,通过多种方式建立起党员表达愿望、实施监督的“无障碍绿色通道”。三是鉴于党内民主建设是个庞大的工程,基层组织也是多样的特点,推进党内民主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允许其实现形式的多样。不要因为某些单位多了“自选性动作”而苛求,也不能因为某些单位带有过多的“规定性动作“痕迹而丧失信心。无数单位的实践证明,民主的发展要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三)以重视党员先进性意识教育推进创新

如果说,从制度层面保障党员权利,对于激活党员积极性,推动党的工作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话。那么,从思想层面强化党员意识教育在现实也是刻不容缓的。因为制度也要靠人来落实,如果党员没有政治热情,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谈发挥党员的创造力同样是一句空话。党员从事的职业千差万别,但都是党员。须知,党员作为受人民委托执掌公共权力的政党组织的一员,只有履行积极意义的政治责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真诚的信服。应当承认,由于各种原因,对党员的教育基层党组织即存在底气不足,不敢教育的问题,也有教育内容、方式陈旧,单纯走过场的现象。这种状况不仅群众不满意,党员也不满意。首先基层党的组织不是松散的团体,因此要理直气壮地教育党员,把着力点放在坚定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增强广大党员的自觉性、主动性、责任感上,推动广大党员增强先进性意识,高标准地要求自己。提高自己。鉴于基层党的工作兼职、活动业余化的发展趋势,对党员的政治要求不应是低而是更高。如果党员因为双重身份在现实中发生冲突而要求对党员身份“松绑”的话,那就不要做党员,而去做一个普通公民。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成统一的整体,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是我们巨大的组织优势。如果党员各行其是,这种巨大的组织优势必然丧失,党就无战斗力可言。当然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意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上要有创造性,对上级的指示,基层不仅应注意形式上的贯彻,更应在实际内容的贯彻上下功夫;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和总体部署开展工作,党组织强化党员意识教育就不能游离于本职工作之外。总之,对党员教育工作的改进与创新既要让传统的党建活动内容彰显时代的活力,又要让上级布置的党建活动内容彰显基层个性的风采。

(选择题)毛概 篇5

1.已知某线性分组码的最小码距是7,该码用于纠错时可保证纠()位错。(A)1(B)2(C)3(D)4

2.设X、Y 是任意两个不同分布的离散随机变量,下列表达式中()是正确的。(A)I(X)≤ I(Y)(B)I(X,Y)≤ I(Y)(C)I(X/Y)≤ I(Y)(D)I(Y/X)≤ I(Y)

3.二进制信源的熵为1bit/符号,该信源中“1”出现的概率是()。(A)1(B)1/2(C)1/4(D)1/8

4.数字通信中“信源压缩”这一单项技术直接可达到的效果是()。(A)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B)提高发送数据的冗余度(C)提高抗窄带干扰的能力(D)提高信源的相关性

5.某二元码序列传信率为2400b/s,若改用八元码序列传送消息,则码元传输速率为()。

A.1200B B.800B C.600B D.300B

6.DPCM的提出主要基于考虑为()。

A.电路实现简易 B.减小速码率,压缩频带 C.改善信噪比 D.扩大信号的动态范围

7.下列哪个描述不符合数字通信的特点()A.抗干扰能力强 B.可以时分复用 C.便于构成综合业务网 D.占用信道带宽窄

8.将抽样值非均匀量化为256个电平并用二进制编码,则码长为()A.256位 B.12位 C.8位 D.6位

9.我国PCM基群的接口码型为()A.HDB3 B.AMI C.CMI D.其它码型

10.PCM30/32路系列三次群能传输的话路数为()A.480 B.120 C.1920 D.30

11.下列几种调制方式中,频带利用率最差的调制方式是()A.2ASK B.2FSK C.2DPSK D.2PSK

12.在 PCM 中,对语声信号采用非均匀量化的理由是()A.小信号出现概率小,大信号出现概率大;

B.小信号出现概率大,大信号出现概率小;

C.语声信号均匀分布;

D.不会引起频谱重叠。

13.某模拟信号的频率范围为10KHz~108KHz,若对其进行PCM编码,其最低抽样频率为()。A.216KHz B.94KHz C.20KHz D.98KHz 14.帧同步系统中的后方保护电路是为了防止()。

A.帧失步 B.帧同步 C.假同步 D.延迟

15.PCM一次群同步复接成二次群时平均每()码插入1位附加码。

A.64位 B.128位 C.32位 D.1024位

16.对于MQAM系统,M越高,()越下降。

A.频带利用率 B.误码率 C.传输速率 D.抗干扰能力

17.PCM一次群的接口码型的一种为()。

A.RZ码 B.HDB3码 C.CMI码 D.以上都不是

18.一个二进制数字信号码元时间长度为0.1us,在传输过程中平均2.5s产生一个错码,则其平均误码率近似为()。

-6-8-7-8 A.5×10 B.2×10C.2×10 D.4×10

19.下图所示的是3路()信号时分复用的原理图。

A.PCM B.PDM C.PPM D.PAM

20.在接收端产生与“字”、“句”起始时刻相一致的定时脉冲序列被称为“字”同步和“句”同步,或者称为()。

A.帧同步 B.网同步 C.载波同步 D.位同步

21.下图是()信号的数学模型。

A.VSB B.AM C.DSB D.SSB

22.在 PCM 中,对语声信号采用非均匀量化的理由是()A.小信号出现概率小,大信号出现概率大;

B.小信号出现概率大,大信号出现概率小;

C.语声信号均匀分布;

D.不会引起频谱重叠。

23.正交调幅M越大,则()。

A.频带利用率越高; B.频带利用率越低;

C.抗干扰能力越低; D.A和C。24.具有检测误码能力的传输码型是()。

A.AMI码 B.HDB3码 C.CMI码 D.以上都是

25.下面的波形图采用的是()编码码型。

A.单极性NRZ码 B.单极性RZ码 C.双极性NRZ码 D.双极性RZ码

26.奈奎斯特频率即为系统的最大码元传输速率它的具体形式可表示为()。

A.1/Tb B.2B C.3/Tb D.B

27.下图中,a信号为未调制数字信号,b为已调信号,请问要得到b图信号需经过()调制。

A.幅度 B.相位 C.频率 D.载波

28.相干解调又称为()解调,这种方法是在接收端采用同频同相的本地载波与接收到的已调信号相乘并经过低通滤波器恢复出原始的信号。

A.自适应 B.包络 C.同相 D.同步

29.抽样的基本方法有平顶抽样和()。

A.曲顶抽样 B.自然抽样 C.坡顶抽样 D.圆顶抽样

30.图b是图a经过脉冲调制所得到的()波形。

A.PAM B.PCM C.PPM D.PDM

31.综合了增量调制和脉冲编码调制两者特点的调制方法进行编码的方式被简称为()增量调制。A.总和 B.数字音节压扩自适应 C.脉码 D.数字音节压扩

32.当采用同步解调或相干检测时,接收端需要提供一个与发射端调制载波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而这个相干载波的获取就称为()。

A.位同步 B.群同步 C.码元同步 D.载波同步

33.为了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有效性而采用的编码称为()。

A.信源编码 B.信息编码 C.信道编码 D.数字编码

34.下面编码中都属于信道编码的一组是()。

A.差分脉冲编码、卷积码 B.HDB3、汉明码 C.奇偶监督码、PCM D.分组码、循环码

35.数字信号的载波调制有三种方式,即ASK、FSK和()。

A.PSK B.GSK C.HSK D.MSK

36.根据传输同步信息方式的不同,把同步分为外同步法和()。

A.插入导频法 B.自同步法 C.内同步法 D.码元同步法

37.下图中,a信号为未调制数字信号,b为已调信号,请问要得到b图信号需经过()调制。

A.幅度 B.相位 C.频率 D.载波

38.()调制是采用M个不同的载波频率代表M种数字信息。

A.多进制幅度调制 B.多进制相对相位调制 C.多进制频率调制 D.多进制绝对相位调制

39.根据抽样定理,如果以()的抽样速率对信号x(t)进行均匀抽样,则x(t)可以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

A.fs ≤ 2fH B.fs ≥ 2fH C.fs < 2fH D.fs ≥ fH/2

40.下面的波形图采用的是()编码码型。

A.单极性NRZ码 B.单极性RZ码 C.双极性NRZ码 D.双极性RZ码

41.下图采用的是()键控法产生()信号。

开关电路cosωct0oπ180o移相S(t)

A.相移 2FSK B.频移 2ASK C.相移 2PSK D.频移 2FSK

42.脉冲编码调制的三个基本步骤为抽样、()和编码。

A.量化 B.移相 C.调制 D.积分

43.非均匀量化可以()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适当()大信号时的信噪功率比。

A.增加 减小 B.增加 增加 C.减小 增加 D.减小 减小

44.图b是图a经过脉冲调制所得到的()波形。

A.PAM B.PCM C.PPM D.PDM

45.非均匀量化对于信号取值小的区间其量化间隔();对于信号取值大的区间其量化间隔(A.大 大 B.大 小 C.小 小 D.小 大

46.目前在数字通信系统种采用两种压扩特性,我国采用的是()压缩律。

A.μ B.Δ

。)C.Α D.α

47.图b是图a经过脉冲调制所得到的()波形。

A.PAM B.PCM C.PPM D.PDM

48.对信号先积分再进行简单增量调制的方法称为()增量调制。

A.总和 B.数字音节压扩自适应 C.脉码 D.数字音节压扩

49.在接收端需要产生一个与发送端重复频率一致,最佳抽样判决时刻相同的定时脉冲序列,这样的一个码元定时脉冲序列就称为()。

A.载波同步脉冲 B.位同步脉冲 C.帧同步序列 D.网同步序列

50.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是指系统克服加性噪声的能力,在数字系统中通常采用()来衡量。

A.误信率 B.速率 C.误码率 D.信噪比

51.下面的波形图采用的是()编码码型。

A.单极性NRZ码 B.单极性RZ码 C.双极性NRZ码 D.双极性RZ码

52.为了提高数字通信的可靠性而采用的编码称为()。

A.信源编码 B.信息编码 C.信道编码 D.数字编码

53.在常用的分组码中,1和0的位数保持恒定的编码称为()。

A.奇偶校验码 B.卷积码 C.恒比码 D.汉明码

54.我国采用的PCM 30/32路制式采用的是()复用技术。

基层党建选择题 篇6

一、社区党建的内涵与特征

社区党建从职能分类来看, 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社区党委及其下属的机关单位的党组织建设工作;二是入驻社区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工作;三是居住在此社区 (区域) 内的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总体上概括为社区党建是街道区域内党建工作的延展, 以街道区域党委为中心, 社区党组织支部为基础, 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 社区与街道内各类基层党组织共同组织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工作。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特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阐述:第一个方面, 社区党建工作在职能上的基础性。它是社区工作的基底, 是社区建设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第二个方面, 社区党建的民众性。它的基础性决定了它的民众性, 社区党建必然要有社区民众的广泛参与。此外, 社区建设工作的内容也需要广大民众参与, 给予支持与反馈改进。第三个方面, 是社区党建的社会性与区域性。社区党建工作在实践中要渗透到社区的各个方面, 在特定区域中协调参与各项党组织工作建设。社区党组织是带领社区人民不断取得建设胜利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社区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党组织为社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社区党建在发展的过程中整合社会区域内各种可靠的力量为社区发展服务, 在整合中不断探索, 吸收正确积极的思想, 作出总结与概括, 提出新要求, 为社区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二、社区党建的路径的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进行深入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社区党组织的党员管理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承担着社区中的大量职能。在社区党建工作中, 要寻求各个平衡点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最大成效, 不仅要采取措施组织党建活动调动社区党员的积极性, 实现职能的协调分配, 使社区党建活动能覆盖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同时也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借鉴优质有效的经验模式, 开拓新路径以完善党建工作中的不足, 进一步夯实党的政治根基。

社区党建是存在于社会基层党组织工作中, 因其基础性与民众性, 在建设内容上针对社区不同层次的党员和广大居民群众, 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与时俱进地调整发展路径, 以适应各党员与群众的利益需求, 加强沟通, 了解与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 服务基层, 有力的化解矛盾与冲突, 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巩固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社区党建对于发展路径的选择以实现共赢为目标, 首先, 在社区建设上, 创新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机制, 突破硬件设施的局限性, 完善区域性党建工作组织, 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动员社区街道的各个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都能够参与社区的党建工作, 社区党建的新路径发展更需要多方的配合与引导。其次是调动和激发社区群众与居民的积极性, 走社区党建与民众相结合的“亲民”路线, 共创文明社区。再次针对社区内存在的在职党员、流动党员以及离退休党员, 采取组织区域化管理, 实行机制改革, 使之各司其职, 各就其位, 让社区内每一位党员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党组织, 保证社区党建工作的严谨性与和谐性, 从而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社区党建的经验模式及反思

面对经济社会及体制的变革转型时期, 基层党组织建设正面临着复杂的局面。在实现从一元化到多样性的转型中, 社会发展与经济改革对党建工作提出了诸多新要求。毫无创新的建设工作, 正遭遇时代变革的考验, 已有悖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更急需整改, 一味沿用旧体制、旧模式、旧管理制度, 势必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 社区党建要及时反思, 吸取经验, 积极探索社区党建的新模式。

社区党建要督促党组织开展各项有意义的社区建设活动, 整合资源, 吸引人才, 勇于创新, 倡导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形成党建工作新格局。另外, 要加强社区各个层次党员的管理与学习, 利用培训、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社区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管理上要灵活,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党员, 采取不同的方式, 培养党员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与创新意识, 保证党员之间的团队协作以及社区党建的稳定发展。

总之, 在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中不仅要借鉴以往的传统路径与旧模式经验, 又要整合优质资源使其达到合理配置, 听取民意服务大众, 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是其存在的最终目的。社区党建的推陈出新, 挖掘其适应社会的深层原因, 加快了党组织建设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 使其更符合我国的国情、社情和民情, 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幼林.转型期社区党建工作的价值取向及其路径选择[J].浦东开发, 2008, S1:21-26.

[2]孔娜娜, 张大维.嵌入式党建:社区党建的经验模式与路径选择[J].理论与改革, 2008, 02:51-53.

[3]张书林.社区党建的困境及其路径设计[J].岭南学刊, 2009, 03:42-46.

[4]张宇.我国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分析[J].黑河学刊, 2014 (01)

[5]江治强.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构建设想和路径[J].中国民政, 2013 (09) .

[8]王建勋.让民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人[J].中国改革, 2008 (11) .

基层党建选择题 篇7

推出2345党建工作模式的现实意义

推进深化改革、创新管理的需要。当前,中盐运化集团处于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中盐总公司对企业发展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坚定信心,瞄准全年目标不松劲;二是抓住两个重点,扭亏增盈和加快机制转变;三是推进三项工作,即加快企业整合、加强企业管理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这一要求,中盐运化集团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坚决打好扭亏增盈攻坚战的工作目标。企业发展的新任务,给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各级党组织的工作必须更科学、更规范、更有实效,才能在企业深化改革、创新管理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丰富和完善党的自身建设经验,不断提高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需要。中盐运化集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深厚的积累和优秀的传统,我们必须及时总结,及时推广,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才能使企业党建工作更加系统、更加富有战斗力、更加具有科学性。当前,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深入发展,党建工作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加之我们公司的政工人员队伍在不断壮大,许多新兵并未经过系统的党建基础工作训练,就进入了一线工作。为此,有必要为大家提供这样一个既系统又实用的实战手册,为政工人员提高工作水平提供帮助。

推进企业文化融合,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加入中盐,集团公司发展踏上了新的平台。推进中盐文化和南风文化的融合,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用央企的标准实现企业两个文明的流程再造,是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但是如何处理生产经营、党建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关系,做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十分紧迫的重要课题。2345党建工作模式从理论和方法上,理顺了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得到同步推进,为中盐运化在新的平台上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45党建工作模式的主要内容

中盐运化党委提出的2345党建工作模式,是对企业多年来党建工作好方法的集中概括,来源于实践,具有很强的实战性。结合党建工作的基本规律和上级党组织的要求,我们力争做到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因而这一模式还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2345党建工作模式的主要内容如下:

“2”是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牢记自身建设和服务生产经营两大基本任务。

自身建设方面,主要是牢记“四个队伍建设”。即抓好“四强”党组织建设、“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四优”共产党员队伍建设和“四有”市场人职工队伍建设。其中,“四有”市场人职工队伍是指“有强烈的市场经济观念,有丰富的市场经济知识,有过硬的市场经济技能,有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的职工队伍。精心培育“市场人”是我们在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工作中的一项成功探索。目前,职工们都能把工厂当市场,把岗位当展台,把工作当商品。

服务生产经营方面,主要是牢记“四个服务”。即服务企业中心工作、服务市场营销、服务机制体制创新和服务技术进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经过审时度势,深入研讨确定的最紧要最迫切的阶段性工作重点;市场营销是企业的龙头,是生存的关键;机制体制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技术进步是企业之树长青的灵魂。企业党组织要服务生产经营,助推企业科学发展,就必须抓好对这四个方面的服务。比如在服务市场营销方面,我们常年在《南风报》、电视台开办市场专栏,通过广泛开展市场形势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树立了“一切服从市场,一切服务销售,一切使消费者满意”的市场理念。

“3”是指党建工作要努力做好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干部管理三项主要工作。

组织建设方面,要抓好四个落实。落实《基层党支部建设基本规范》,“规范”共分党支部的基本设置模式、基本职责、基本制度、基本做法、基础设施、基础资料等六个方面。落实“教育、激励、搭台”三位一体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工作体系,这个体系分为三个方面。(1)加强教育,全面提高党员素质,使党员有理想、有本事、会干事。(2)强化激励,调动党员的积极性,让党员有动力、有激情、想干事。(3)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使党员有舞台、有机会、能干成事。落实“党员必须是骨干,培养骨干为党员”的组织建设工作思路,党组织有没有先进性,有没有战斗力,有没有凝聚力,关键取决于企业的党员是不是各项工作的骨干分子,企业里的骨干分子是不是都是党员。所以,我们一直坚持这个工作思路。落实“两个工程”党建基础工作,党支部保垒工程和党员先锋工程是我们坚持多年的行之有效的工作,集团公司党委主要落实年度经验交流、年度评比表彰、季度工作安排、季度工作检查,党委书记月报等制度规范。日化分公司、元明粉分公司的考核工作具体而扎实,做到与生产绩效考核同步进行。

作风建设方面,主要抓好四个环节。抓好教育环节,提高干部职工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抓好约束环节,用制度规范干部员工的行为;抓好监督环节,对不法分子形成威慑和威胁;抓好查办环节,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为抓手,形成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

干部管理方面,要抓好四个重点。把质量标准作为重点,坚持德才兼备;把严格执行程序作为重点,集团公司选拔任用干部采用委任制、选任制、内部竞聘、外部招聘、直接聘任等五种方式相结合的聘任办法;把抓好日常管理作为重点,严格执行一年一次的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制度,同时严格进行业绩考核;把抓好储备培养作为重点,按照培养提高、备用结合、动态管理、统一使用的原则,建立素质优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的后备干部队伍,并且使其规范化运作,程序化管理。2010年我们第一批85人的后备干部队伍已组织管理培训。

“4”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宣传舆论阵地、专题教育等四个着力点。

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一方面要加强中盐总公司企业文化的传播,加大弘扬力度,促使中盐文化理念落地生根;另一方面推进中盐文化和南风文化理念的整合,以文化融合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工厂”、“文明车间”、“文明社区”、“文明班组”、“文明员工”等活动,通过创建活动推动企业管理,营造舒适、顺心、惬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2009年,我们组织的庆国庆活动和元宵节焰火晚会,起到了振奋人心的巨大作用。2010年9月,我们又举办职工篮球比赛,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抓好宣传舆论阵地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宣传舆论阵地作用,大力宣传企业内部讯息,包括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大政方针、企业管理主题、企业奋斗目标、劳动竞赛、企业管理点评、学习心得体会等,特别是宣传和弘扬职工身边有血有肉、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激发人。抓好专题教育方面,企业每年都有一项或几项需要全员参与的最重要的工作。所以,企业党组织就要紧抓这些重要的工作,在思想先行上下功夫做文章,进行强有力实效管用的针对性专题教育。围绕“对标一流,降本提效”管理主题,党委开展了对标一流专题教育,通过党课宣讲、对标承诺、选树典型、征集箴言等形式,有力地推动了经营管理的全面开展。

“5”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采取“五•三”思想工作法。

做好方方面面的思想工作是企业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呢?集团公司党委总结出的做法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突出五个方面,每个方面抓好三个重点,简称“五•三”思想工作法。在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上,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和先进模范人物。在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上,重点抓好三观、三爱、三德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上,重点抓好宣传舆论阵地,文化娱乐阵地和各种聚会阵地。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制度上,重点抓好每月一次职工思想状况分析会,每季一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例会,每年一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措施上,重点抓好三大(大学习、大宣传、大发动)、三导(典型引导、思想疏导、事实开导)、三包(单位领导包单位、部门领导包部门、党员包职工)。

灵活运用2345党建工作模式

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

2345党建工作模式既是成功经验的总结,又是今后工作的指南,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具体来讲,就是要很好地贯彻落实四条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的原则。企业是经济组织,中心就是生产经营。所以,企业的所有工作包括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来开展。在2345党建工作模式中,我们把服务生产经营作为企业基层党组织的两大基本任务之一,就是特别强调要坚持围绕中心的原则。坚持围绕中心的原则就是要做到目标和主题一致,要把搞好企业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维护企业稳定,作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搞得好不好的基本标准。

坚持渗透融合的原则。要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渗透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坚决克服两张皮现象。为了使这一原则贯彻到基层,我们在《基层党支部建设基本规范》中明确规定,对基层党组织一般实行支部书记和车间主任“一肩挑”,坚持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对基层党组织工作坚持“两手抓”、“三同时”,即坚持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两手抓,并做到同时部署、同时运作、同时考核。这样做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党建工作同生产经营工作的渗透融合。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非常鲜明的思想。企业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2345党建工作模式中,我们把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宣传舆论阵地、专题教育等四个方面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从而在机制上保证了以人为本理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落实。

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实事求是,从企业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在不少地方,有的企业不重视党建工作,有的同志不愿意从事政工工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人员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也确实与个别企业基层党组织爱搞形式,作风不扎实有关。为此,我们制定了“五•三”思想工作法,强调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明确责任、抓住重点,突出实效,以明确的责任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近年来,我们通过创建和灵活运用2345党建工作模式,促进了党组织政治优势向企业发展优势的转化。一是推动了公司总体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345党建工作模式的运用,使集团公司各级党组织很好地把政治优势转化为了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为企业扭亏增盈和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上半年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6%,日化、化工等主要产品产销量均实现了3%左右的增长,公司经营态势企稳向好。二是促进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通过广泛的思想教育,形成了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广大职工认识到了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坚定了背水一战的信心和决心。截至目前,围绕企业深化改革和创新管理,各单位共提出合理化建议4 200多条,开展技术革新项目45个,创造了良好效益。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我们不断探索完善2345党建工作模式,进一步推进了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提升了党建科学化水平。我们的《围绕提高企业竞争力,创建凝心聚力的企业文化》经验在化工行业受到关注和重视,《创建五个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经验在中盐总公司创先争优活动阶段推进会上作了典型推广。近一年多来,集团公司党委先后荣获了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盐总公司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上一篇:我们新教室作文范文下一篇:宾馆英语培训的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