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的创新(共8篇)
基层党建的创新 篇1
基层党建创新的三大亮点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新形势下,各地党组织在党建创新领域作了一系列新探索,依托新技术实现了党建形式多样化,建立了城乡统筹的党建新格局,多层面创先争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等,为党的建设增添了活力与光彩。
一、依托新技术 创新党建形态
新技术党建形态层出不穷
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导入基层党务管理,是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质量和效率,推进党员人性化、精确化管理,适应形势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不少基层党组织顺应时代潮流,将互联网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党建活动中,各种依托新技术的党建创新在基层层出不穷。
二、创先争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创先争优”是党的建设的“助推器”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我们的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出表率。“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党员干部首先要认真地正视自己,大胆地解剖自己,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和不足,一丝不苟地纠正和弥补,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树立起律已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来。
三、资源共享 统筹城乡党建发展
积极探索“开放式”党建新机制
许多地方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统筹党建资源,探索“开放式”基层党建新机制,打破地域、时空的界限和党组织间的壁垒,促进各种要素间的流动,有利于激发党组织的活力,初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基层大党建格局。
展开文章:
网络不应成党建“盲区” 中共基层党员期待党建创新
一、新技术党建新形态
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导入基层党务管理,是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质量和效率,推进党员人性化、精确化管理,适应形势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已给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带来超乎想象的深刻变化。
这种影响力同样体现在党的建设之中。《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沪渝苏皖等地采访时了解到,不少基层党组织顺应时代潮流,将互联网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党建活动中,各种依托新技术的党建创新在基层层出不穷。
随着3G等技术的应用,互联网、移动电话、电脑等在全社会的普及和应用会进一步升级。多位受访的基层党员干部认为,今后党的建设和新技术的融合“共生”度,将进一步增强。如何看待和把握这一新趋势,既是新时期党建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更是一个重要的新机遇。
二、社会新动态党建新形态
综合采访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基层党建工作主要面临三大社会新变化:
一是流动党员增多,管理不便的问题。这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等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二是网络阵地拓展,网上引导难度加大的问题。我国网民数、宽带网民数、国家CN域名数三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我国手机上网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网络接入方式。沪渝苏皖等地受访的基层党员干部反映:网络阵地不应成为党建工作的“真空”或“盲区”,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建设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是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
三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党务工作如何运用的问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逐渐完善,信息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多位基层干部对本刊记者说,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部分地区党务管理却仍采用非常传统的手段开展工作,效率和质量较低。
社会在变,党建的形式也在变。本刊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地区基层组织党建手段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趋势:在保有和进一步强化传统党建手段的同时,网络、手机等成为党建新手段。
记者所到之处的各级党组织几乎都建立了相关网站,利用互联网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发布党建信息等;安徽省的一些单位建立了“网络党校”,给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网上党课教育;江苏省的一些地区充分利用网络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重庆市的部分基层党委则利用网络和基层党员互动,实施“网络开放式党建”。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网络党建的探索更为大胆,少数单位甚至试行了“网上表决”:让党员通过网络进行某项党内事务的表决。
手机同样成为了基层党建的一个新手段。重庆市有的地区为党员配备“党建手机卡”,每天定时发送党建手机报。江苏省有的地区还创建“手机党支部”,利用手机为支部党员提供党务服务。
基层利用新技术参与党建工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长蒋家平认为,“一是发布信息。利用新技术发布党的信息,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二是进行培训。利用新技术进行党员培训,如网络党校等。三是提供服务。利用新技术为党员提供某种服务,如流动党员管理等。四是利用新技术搭建组织和党员间的互动新平台,如手机党支部、网上表决等。”
三、基层党员期待党建创新
据本刊记者了解,多数党员对基层组织采取新技术手段进行党建活动持接受态度。安徽省池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欧阳振家分析说,“党员越来越年轻化、知识化,新技术党建手段的应用就会越广泛、越普及,也会越来越被广大党员所认可和接受。”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党员的自主性、流动性、分散性明显增强,党员思想更加活跃”,重庆市大渡口区区委书记刘本荣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统一开放的党务工作平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党员、博士生赖凯对本刊记者说,“党组织利用网络和学生党员进行沟通,会让年轻党员产生亲切感,迅速拉近与党组织的距离,因为这证明了党对社会新事物的接受认可和灵活应用,展现了党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充满活力的党。”
江苏省淮安市市委副书记俞军认为,随着社会的变迁,生活和工作节奏的逐步加快,利用网络等“非直接接触式”的党建新手段,可有效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也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增强党员群众对党建活动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本刊记者在沪渝苏皖等地采访时,了解到有部分基层党员感觉受党召唤的机会过少。江苏省的一些有数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对记者说,现在除了接到开会通知,几乎不会接到党交给的任务。
一些年轻的党员同样有被“冷落”之感。安徽省多位受访的基层党员说:“除了缴纳党费时感觉自己是个党员,其他时候感觉和群众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部分基层党员感觉党内表达“通而不畅”。上海市多位受访的基层普通党员表示,党员在党内可以畅所欲言的渠道很多,比如可直接找组织汇报、向上级组织信访、在民主生活会上发言,等等。但有时普通党员真正想讲的话却藏在心底难以开口,因为他们认为有时说了不该说的话,也许上级领导会不高兴,在工作中会被穿“小鞋”。
四、抓住新技术为党建服务
新技术到底能给党的建设带来哪些新机遇?如何将这些新技术为我所用?在重庆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重庆市大渡口区区委组织部依托互联网建设了全国首个开放式网上电子党务平台——“12371电子党务平台”。
仅两年,这一区级“网上党组织”的浏览量已超过1.3亿人次,显示出网络党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生命力。重庆市大渡口区区委组织部部长张国忠对本刊介绍,这一平台是国内第一个基于互联网、面向全社会、功能较完善,能够实现党员网上全员参与的开放式党务工作平台,并同步开通了国内第一家《手机党报》,建成了国内第一个面向党组织和党员全面开放的网上自助调查中心,也是国内第一个实现全方位网上党群联动的电子党务平台。
刘本荣说:“除网络党务管理功能外,这个开放式电子党务平台还可实现党建信息发布、党员学习培训、党员紧急动员、网上调查和网上测评等工作,一个网上工作平台可同时实施多项党建工作。”
张国忠分析,“由于平台基于互联网的特性,没有接入门槛和障碍,广大党员群众均可参与,并为每个党组织和党员开设了专门的网页,增强了党员归属感和身份意识。”
两年来,重庆大渡口区党员群众通过平台提交意见建议或困难求助1420条,其中99%以上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党员通过网络转接组织关系1296人次,通过网络缴纳党费204人次,通过手机缴纳党费976人次,党员在线学习2万人次,提交学习成果、心得体会1506篇。平台共发布党建信息1.75万条,开通党员博客213
4个,发表博文7434篇。平台还发送各种手机短信20万条,发送《12371手机党报》18万份;基层党组织通过平台发送、接收公文4222份。截至2009年3月26日,全区共在“平台”上建立网上党委44个、网上党工委13个、网上党总支27个、网上党支部529个。
五、给扩大党内民主提供新手段
受访的不少基层党员干部认为:在中国现有国情条件下,扩大党内民主应更多侧重于提高基层党员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以网络党建为代表的新技术党建形式可发挥其独特的互动、隐私、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在逐步扩大党内民主的工作中,发挥出传统党建手段无法发挥的作用。
新技术党建形态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经常性、亲密性互动,有效实现了普通党员在党内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像开放式电子党务平台,可根据互联网开放性、多样性强的特点,通过采取电子邮件、视频对话、网上聊天、博客留言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同时进入党建信息平台进行交流,加强基层党组织、各种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之间的随时互动交流,真正实现实时多方互动,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由单边灌输向互动交流的转变。
在开放式电子党务平台上开辟“调查中心”板块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均可根据工作需要发布调查问卷。系统根据网民投票情况实时产生统计结果和数据,同时利用动态表格、图形等方式直观展示调查和分析结果,实现最大范围的民意调查和民情收集。
这类开放式电子党务平台研发了网络通用干部测评系统。通过技术创新,整个网上测评系统对参评人员的投票打分行为和网络、个人信息不采集、不记录。重庆市大渡口区跳磴镇副镇长熊秀琴说:“这为参评人员创造了绝对隐私的投票评分空间,有效解决了传统集中测评方式给参评人员带来的心理干扰和压力,充分保证了干部测评工作的公平、公正和真实性。”
六、传统党建手段仍是主流
多位受访的基层党员对本刊记者说,虽然新技术党建手段有很多优点,并被基层广泛使用,但其在党建工作发挥的作用仍处于辅助性阶段,难以取代传统的党建手段。
“虽然通过网络可以便捷地了解到党的很多情况,但对党的认识最重要的渠道还是身边的党员”,在江苏省昆山市一家台资企业工作的中共党员徐源说,“我们公司近年来发展了一批新党员。他们在谈到入党动机时,多数会提到是因为受到身边党员的感染,所以才提出入党申请的。”
一些台资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企业对中共的了解和认识,主要是通过观察公司内部一些中共党员的情况,我们发现这些中共党员员工在企业困难时总能挺身而出,这留给我们的印象很深刻。因此企业建立党组织后,企业对党组织的活动一直很支持。”
安徽省委组织部农村组织处处长刘友才说,“虽然近年来新技术对安徽基层党建工作的促进作用较大,但其并不能替代传统的党建手段。在基层,尤其是农村,党建工作好坏的关键还是在人,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合实际的工作措施,才是加强基层党建的主流方式。”
时代呼唤“开放式”党建 基层党建应打破分割统筹发展
2009年09月14日 14:29:37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新时期基层党建应打破分割、统筹发展、开放共享
随着我国社会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党建方式面临着新挑战。《瞭望》新闻周刊日前走访调研了解到,许多地方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统筹党建资源,探索“开放式”基层党建新机制,打破地域、时空的界限和党组织间的壁垒,促进各种要素间的流动,有利于激发党组织的活力,初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基层大党建格局。
一、传统党建的基层新困境
受访专家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通过武装斗争取得政权的党,有几十年的军事斗争历史,因而在党的建设上,有一套与开展革命斗争的环境、条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活动方式和方法。取得政权以后,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在党的建设领域作了一些新的探索。但总的说来,这些探索与计划经济是分不开的。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传统的基层组织设置、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党内活动形式都需要与时俱进,实现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变。
梳理受访专家的分析,传统党建面临的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传统的教育内容、方法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过去对党员教育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会一课”上,教育的形式也大都是通过会议、报告等载体来实现,措施上主要是通过党团活动日来实现,由于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党员流动加大,职业千差万别,再利用整齐划一的时间,集中进行理论学习,的确有一定困难。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渠道和因素明显增多,对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
二是基层组织的设置面临新的挑战。由于经济组织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企业经济成分增多,原有的单纯国有集体企业的行政格局被打破,党组织的设置没有与新经济组织的设置同步,不少新经济组织没有党团组织,没有工会组织。
三是党员管理、教育、监督也面临新的挑战。由于流动党员大量增多,党员分布构成区域拓宽。职工党员既有在岗职工、又有下岗职工、退离休职工;既有国有企业的党员职工,又有集体股份制、私有和个体工商业者的党员职工。不少企业每月开一次会都比较困难,尽管一些企业对流动党员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如发流动党员证,采取就近学习等,但由于多种原因,收效甚微。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长期不交党费,长期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的“三不”党员。
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说,在当今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民众对表达途径和信息获取渠道的选择多样化了。人们既可以通过执政党来获取信息,表达利益、愿望、要求,也可以不通过执政党,而通过传媒来实现这种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沿用过去的套路,对民意和其他信息的感受不灵敏,传递不准确、不及时,那么,人们对执政党的信任就会迅速下降,对执政党的能力表示怀疑。一些大党老党失去执政地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其长期依赖传统的沟通手段,而后起的反对党则更能利用现代沟通手段争取公众的认同。
二、由分割到统筹变封闭为共享
重庆,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一个不像直辖市的“另类”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为一体,二元结构矛盾突出。3100多万人有80%在农村,直辖之初的农村贫困人口高达366万。
据本刊记者了解,这种城乡二元割裂也同样体现在党的建设上:城乡党建分割突出,城乡党建资源不能相互流动,城乡人才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为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重庆自2007年以来,推进城乡党建观念、资源、工作“三大统筹”。打破过去按照单位和地域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方法,根据生产力布局和管理对象的流向,来设置基层党组织。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与社区联建,使党的组织设置、功能定位、运行方式与城乡统筹的形势相适应。目前,重庆市共建立城乡联合党组织2780个、各类产业党组织6517个、跨区域建立党组织262个,依托互联网建立了网络党组织1108个。在城乡党组织“共建”的基础上,重庆还力求实现城乡党员的“公管”,城乡群众的“共帮”,城乡党内激励关怀的“共享”和城乡基层组织的“共进”。
不仅仅是重庆,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在探索统筹党建资源的方式,在城乡党建、社区党建、“两新”党建等多个领域打破人才资源、组织资源、教育资源等党建资源分布不平衡,力求党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主体之间的要素流动,构建城乡一体,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党建新格局。
在上海浦东新区,各种价值观念碰撞,各种所有制并存,多国文化交汇。开放带来的先发效应使大量的“两新”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早在2000年,浦东新区就已有各类新经济组织1.8万家,新社会组织460多家。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浦东党建工作从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支部建在楼上”到“总支建在片上”,并延伸到“布点划片”,通过合理划分范围,在片区建立稳固的党组织,并由上级党组织派出党群工作者进行管理,把“两新”党组织和党员有效地纳入区域党建组织管理网络,以“两个不变”(片区党组织、党群工作队伍)应对“两个多变”(“两新”组织、党员队伍)。
三、用开放的党内活动激发组织活力
一名基层的组织部部长对本刊记者直言不讳地说,当前党内活动的封闭、机械、呆板,缺乏活力和吸引力已到了非变革不可的地步。不少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就是找几个党员轮流读文件、念报纸,大家发言也多是“正确的废话”,然后就是吃顿饭,打牌娱乐;有钱的单位就打着“过组织生活”的名义外出旅游。同时,党员只能在本支部接受教育、参加组织生活、开展民主评议。如果这个支部的组织生活开展得很糟糕,支部党员也别无选择;如果这个支部的组织生活很吸引人,也只能是这个支部的党员独自享受。党的组织资源得不到整合,党内信息不能够共享,党员积极性难以调动,党组织吸引力逐步减弱。
多位基层干部反映,在机关党建领域,这种情况尤为突出。不少地方的机关党建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院
墙内”党建。看起来组织活动基本上没有间断,但总是里面“热热闹闹”,外面“冷冷清清”,基层没有感觉,群众没有感知。东部省区的一名机关党委副书记说,现在机关党建总体来看缺乏活力,仍是关门抓党建、闭门讲奉献、守门搞服务,党建工作体内循环。机关党委定位也很模糊,变成机关的一个部门,行政领导思想上也把机关党委当作一个处室,党组织很难开展工作。比如领导干部的民主生活会,有多少领导能坚持参加?就算来参加了,质量又如何呢?领导干部能否把身份降为普通党员?
为打破困局,各地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重庆大渡口区从变革组织生活的模式入手,引入竞争机制和开放机制,采取组织生活“招投标”和公示制度。在公开征集和确定组织生活的主题基础上,向基层党组织进行公开招标,上级党组织对“中标”的党组织给予必要的工作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并向广大党员和社会公布。党员凭“党员电子活动证”即可参加任何一个党组织的组织生活。
本刊记者日前在大渡口区房管局党总支与平安社区党委联合举办的“开放式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上看到,职能部门、街道、企业、社区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济济一堂,围绕“城市危旧房改造”这一热点难题问题发表看法,并就党员如何关注拆迁中的民意、民情、民生问题,及在危旧房改造中发挥作用进行探讨。在近3个小时的会议中,气氛很热烈,没有空话、套话,只有思想的交锋和观点的碰撞。平安社区党员徐国文认为,开放式组织生活会在内容、对象、程序上全面开放,不分机关企业,党员可以自由选择参加,这就实现了党组织优势互补、能者多管的目的,大大增强了党内活动的吸引力,让每个党员对组织生活充满期待。
当前,不少地方都在进行“开放式基层党建”的探索。江苏省苏州市把党员服务中心作为新时期服务党员群众的有形载体来建设,在服务形式和服务功能上进行完善和创新,大力推行社会化服务,扩大党员服务中心的辐射效应。在服务对象上,党员服务中心在坚持面向党员和党组织的同时,还向社会群众和驻区单位开放,主动通报有关情况,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热心为他们提供服务。在服务内涵上,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尤其为失业和困难党员、群众提供再就业技能培训、再就业信息和介绍就业岗位等帮困服务。
四、要变“小圈圈”为“大循环”
新时期基层党建应打破分割、统筹发展、开放共享,已成为众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共识,不少地方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有益的党建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开放式党建”的态势。但是,本刊记者调研发现,还是在各自的“小圈圈”内搞开放,搞探索,与其他地方的党建工作无法贯通。受访的部分党建专家和基层干部认为,要实现基层党建的更大突破,还应在更高层面作出制度性安排,构建全国一盘棋的开放式大党建格局。
近年来,各地都在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变革传统的党员组织管理、党内活动、党员教育学习模式,探索开放式的党员管理新机制,在局部地区效果都很好。比如,一些地区为在册党员和流动党员制作了“党员电子活动证”,党员在区内凭“党员电子活动证”可参加任何一个党组织的活动。但是,这样的无障碍的开放仅仅局限在单个行政辖区范围内,在其他地区就无法实现。不少流动党员表示,如果有全国统一的“党员电子活动证”就好了,真正实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多位来自基层干部的建议是,当前应及时总结各地搞开放式基层党建的成功经验,及时将一些具有“普适”价值的做法上升到制度层面,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比如,近年来建设了很多开放式的党员服务中心,在为流动党员服务,为党员提供活动阵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各地的党员服务中心名称不尽相同,标识也不统一,有的叫“红心家园”,有的叫“党员之家”,有的叫“红心港湾”;有的以党徽为标识,有的以红心为标识,有的以党旗为标识。为此,应借鉴公安派出所标准化建设的思路,在所有乡镇、街道、社区都建立统一标准的党员服务中心,从定位、功能、名称、外观等多方面统一,使党员走到全国任何一个党员服务中心,都可以得到帮助和服务。
基层党建的创新 篇2
一、高校基层党建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高校基层党组织担负着联系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 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高等教育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一系列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呼唤着基层党建的不断创新。从总体来看, 当前高校基层党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单一。从学生党员来看, 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通识教育、学分制的深化和完善, 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集体组合形式正在被逐渐打破, 公寓宿舍、实验室等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 传统的班级或年级学生党建工作建制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情况。从教师党员来看, 近年来随着高校基层学术组织设置的创新, 一些传统的教研室已经取消, 出现了研究所、课题组、学科团队以及跨学科的研究中心等多样性的学术组织,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随着基层学术组织设置方式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此外, 在学校就业的外来的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暂时保留在学校的一些毕业生党员, 成为学校的托管对象, 对这些人员进行合理归类管理也成为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2.活动内容单调。当今社会公共媒体高度发达, 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运用, 党员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各种信息, 而以政治学习、主题党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组织生活, 所提供的信息很有限, 教育效果弱化。 高校师生作为一个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群体, 他们对一系列社会政治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对内容浅显的组织活动不感兴趣。因此, 从总体上来看, 基层党组织生活的质量不高, 不仅落后于现代科学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而且脱离社会实践和党员思想实际。
3.工作方式陈旧。当前, 高校党员队伍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党员呈现年轻化、高学历化的特征, 具有海外留学工作背景的人员比例也越来越大。他们思想的独立性、多样化和差异性也越来越突出, 尽管大量思想问题的产生是源自切身利益, 但是, 如何创造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地开展工作成为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校基层党组织更需要创新工作方式, 对党员开展有的放矢的互动式、参与式教育。
4.制度保障缺失。有些基层党组织由于缺乏必要的人力 (专职党务干部) 和物力、财力投入, 有的基层组织对青年党员发展和培养教育工作力度不够, 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学习政治理论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 等等, 说明了部分基层党组织工作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 缺乏整体工作规划和明确的工作目标, 也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
二、高校基层党建创新的思想障碍
思想解放程度如何, 直接关系到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目前, 部分基层党务干部和党员或多或少存在着庸懒的思想和作风, 得过且过, 表现为:满足于当“太平官”、做“太平事”,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碌碌无为。有的缺乏发展意识、进取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主观能动性差, 喜欢照搬条条本本, 裹足不前, 坐失良机;有的对工作职能和工作岗位职责认识不清, 党建工作无起色。也有些党员干部责任心不强, 对工作缺乏热情, 精神萎靡不振,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回避矛盾, 碰到问题、困难能推则推, 能绕则绕, 能拖则拖;有的办事相互推诿, 敷衍塞责, 效率低下;有的不深入调查研究, 工作缺乏针对性。
三、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创新的基本路径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 不断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 对于增强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 有着重要意义。
1.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创新破难、走在前列的意识, 破除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束缚手脚的思想观念, 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向服务中心、服务大局转变。一方面, 勇于超越理论和权威、经验和习惯、自我和现实。另一方面, 鼓励广大干部勇于投身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强新本领,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既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 更努力创造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
2.创新基层党组织结构模式。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要求高校应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提高党员素质、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原则, 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灵活多样的方式设置基层党组织, 构建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党建工作格局。新的组织设置可以尝试“横向型、纵向型、交叉型”模式。 传统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可以归结为横向型, 即同一层面的支部按照人员类别平行设置;纵向型组织是指以学科团队 (梯队) 、专业为特点来设置, 如专业方向相同的研究生党员就可以成立相应的党支部;交叉型的党组织应具有前面两个特点, 主要特点为“岗位性” 与“攻关性”, 一些来自不同单位的党员, 由于工作任务的局限, 长时间不能在原支部过组织生活, 这就需要设置新的组织, 以确保覆盖。按照新的模式, 教职工党支部的设置可努力做到与行政、教学、科研组织相对应, 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可与专业方向、学科团队相对应, 本科生党支部的设置在保留党支部建在班级、年级的传统上, 可积极探索在学科团队、学生公寓、学生组织 (社团等) 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3.创新学习方式。推进基层党建创新, 必须创新学习方式, 切实加强理论学习, 以防止思想僵化, 创新学习方式。一要教育党员树立“学习为本, 终身学习” 的理念, 党员干部带头学, 人人争做学习型党员, 抓住党员的“兴趣点”、“关注点”和“盲点”, 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及时追踪时事热点, 真正让党的理论入脑入心, 使学习成为党员的终身追求。二要树立整体意识, 推行团体学习, 变“单独学”为“互相学”, 将分散在每个党员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和信息整合成组织的共同财富, 从而使得个人、团队、整个党组织都得到发展。三要健全学习制度, 务求学习实效, 做到“三有”、“三联系”和“三落实”, 即有学习资料、学习辅导、讨论提高; 紧密联系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 联系各支部实际, 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落实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效果。通过制度规范学习, 优化学习内容, 改进学习形式, 减少经验主义、形式主义, 形成踏实勤奋、钻研深思的良好学习习惯。四要依托学科专业, 突出自身特色, 激发党员的学习动力, 激励党员拓宽学习领域和创新学习载体, 实现全员参与并形成特色。
4.创新党建运行方式和工作模式。时代发展进步对党的建设网络信息化提出新的要求, 互联网作为加强党员教育、交流党建新经验、展示党建新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 焕发了党的青春活力, 激发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迸发了党员的创造力, 因此, 基层党建的创新, 要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一要利用网络努力拓宽学习交流的空间, 在网上推荐优秀读物、经典文章给师生, 使党员教育形式和学习内容多样化, 增强党员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二要加强网上党校的建设, 将党课课件、视频上网, 既丰富了党校学习内容, 又可充分实现师生的互动, 增强教育效果。三要畅通网上监督渠道, 将支部工作计划、工作进展情况和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对象个人资料上网, 设立投诉信箱和投诉电话, 随时随地接受群众监督。
5. 创新基层党建管理机制。推进基层党建创新, 还要构建基层党建考评指标与机制, 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工作成效、党建研究和信息管理等纳入考核体系, 采取自查、督查与交流评比等方式, 大力开展基层“创先争优”活动, 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基层党建工作是否促进了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作为考察创新成效的根本标准。在制度建设方面, 通过明确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责、保障党员权利等制度, 不断扩大党内民主, 推进党内生活制度化。
总之,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国情、世情、党情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各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日益深化, 这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唯有解放思想, 构建科学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才能应对挑战, 为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作风和组织保证。
摘要: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呼唤着基层党建的创新, 而缺乏发展意识、进取意识和开拓精神是创新的主要思想障碍, 只有创新基层党建的工作理念、组织结构模式、工作模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机制, 构建科学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才能为科学发展的实现提供思想、作风和组织保证。
关键词:高校,党建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缪开金.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1, (1) .
[2]余淑均.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 2011, (2) .
[3]中共首都师范大学委员会.全方位推进基层党建创新[J].北京教育 (高教版) , 2010, (02) .
国企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 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改革
国有企业作为维护我国经济制度稳定的主要企业形式,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有其独一无二的地位。国有企业秉承了党的先进理念与经营方式,是保持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中流砥柱。国有企业中的基层党建工作自我国开放沿海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大门”开始,就为维护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政治立场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国企基层党建工作遭遇的挑战着手,就如何更好地促进国企基层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一、现今国企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制度与党的领导
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很容易让人们忽略党对市场调控起到的引导指向作用,现如今人们对企业的认识往往都是企业的产生与建立是适应时代与市场需要而发展的,党的指导遭到了忽视,人们这种对党建不充分不准确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党对企业的导向作用,也就使得国有企业成立本身含有的对党的思想文化的传扬目的没有得以实现。所以,对国企基层党建来说,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弘扬党的政治方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目前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明白经济制度与党的领导并不是对立的,相反,是互相促进[1],互相完善的,要维护我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二者缺一不可。
(二)开放的信息时代对党建的影响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简单,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来自门外的思想理念传播进来,这给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都带来了积极影响,随着新“生命”的进入,我国的思想文化空前繁荣,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2],我们不难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带了一些消极负面的文化理念,人们对党在企业导向中所起作用的忽视就印證了这一观点。为此,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视与拥护程度是国企党建动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企业对党建工作的不重视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基层的党建团队不同于企业的市场部以及销售等部门,它不是一个直接能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的部门,所以一些不正确,不积极的对国企基层党建的理解就变成了基层党建部门对国有企业来说是一个多余的团体,这就使得国企对于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视度降低。
二、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国企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党的指导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
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中弘扬党的正确指导方针的主力军,在新时代的市场浪潮中更应该积极加强并巩固党的指导方针对于国有企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基层党建团体应该为企业的正常发展起到保护膜的作用[3],并时刻谨记以弘扬党政方针对企业发展的指导作用为根本使命。
(二)加强国有企业的政治使命感
国有企业与其它形式的企业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国有企业要为国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盈利并非企业的唯一目的,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国家,所以国有企业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政治职能。为了实现国有企业的政治职能,就要加强国企基层的党建工作,党的一切决定都是为了人民,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对于基层党建工作来说,创新改革以使党建部门在弘扬党的大政方针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它是鱼龙混杂的,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宏观调控,有助于国有企业在“混乱”的市场氛围中保持自身正确的发展与政治方向。国企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革新能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的效率,还能够吸引更多的贤才加入党组织,使国有企业的发展如虎添翼。
三、如何进行国企基层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
(一)基层党建部门积极吸收优秀的相关人才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人才的需要,国企基层党建部门也一样。企业要善于用人,重视相关的人才筛选工作,使党建组织的人才队伍更充盈,更庞大。除此之外[4],国企基层党建部门还要定期对人才进行相关的集训与进修,时刻不忘党建人才的与时俱进,着重培养专业技能与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的党建人才。最后,国企基层党建部门在人才的筛选过程中要始终将所招人员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
(二)寓基层党建于企业文化中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久的经营中积累出来的,党建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能深化党建在国有企业经营中的指导理念,使党建与企业文化能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第一步,基层党建部门在进行工作计划时要能彰显公司文化,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其二,任何一个部门都不是孤立的,基层党建部门人员要与其他部门人员保持良好的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有效带动党建工作实施的效率。将党建与企业文化相整合是对国企基层党建工作模式的一种创新,除了能使企业内部人员关系更加和谐,部门之间接洽与合作更加默契,还能充分调动企业党建的积极性。
(三)将党建工作与具体任务相结合
将国企基层党建工作与具体任务相结合能够更好的突出党建工作的要点,也使群众对党建工作的宣传理念更易理解。党建部门要将“党建”作为本部门的主要职能,以具体任务为载体,将“党建”理念传播出去,是对党建工作的革新。基层党建部门通过具体任务使党建工作“动起来”,党建部门的党员们要在其组织的任务中起到标杆的作用,与其它人员进行交往与合作,更好的为党建工作服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下,为了使国企基层党建工作得以更好的开展,党建部门要对传统的工作形式与传播理念进行系统的改革与创新。对国企基层党建工作的改革不仅是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还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播党的正确指导方针,使国有企业得以更好更快地发展。国有企业应当正确理解基层党建的部门职能,尽可能的提高党建部门的工作效果,在国企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方法上,应该注意人才的筛选,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相结合,提倡将党建工作寓于具体任务当中,使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红.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国企基层党支部建设[J].价值工程,2012,31(7):320.
[2]周文相.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基层党建工作[J].中国职工教育,2013(14):35-35.
[3]王春武.论国企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J].东方企业文化,2014(15):1-2.
[4]郑鹏.探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8).
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篇4
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着重从制度和体制、机制方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一,把思想建设摆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突出位置。一是要创新学习观念。当下,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外市场风云的瞬息万变,高科技带来的产业革命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都要求我们要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学习,精确把握理论,及时更新理念。否则,就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创造出色的业绩,因而也就不具备担任领路人的资格。二是创新培训方式。要积极运用信息化、全方位和开放式的培训方式方法,广开渠道,大力培养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和岗位专业技能。再次是学习方法创新。提倡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鼓励农村干部带着问题学,为了解决问题学,做到思想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把基层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要建立健全和严格遵守学习制度,落实检查监督措施,杜绝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
第二,调整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布局。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管党员,要真正担负起组织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和关怀党员的功能,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激发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等内在动力,从而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改革领导和管理方式,把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务交给村委会和村民会议决定与管理,而基层党组织则应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村民自治制度落实的作用,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影响力。三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整合作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担负起关怀农村社会、服务农村社会和保障农村社会的功能。支持共青团、妇联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各种农民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它们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和化解矛盾的功能。
第三,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创新。
一是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机构设置。计划经济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的,随着农村经济成分和经济组织的多元化,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流动,使得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形式上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完善“支部+协会”运作机制。并且,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适应现代化、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积极探索,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努力寻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联结点。二是创新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树立全新的用人观念,坚持选拔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群众威信高、作风正派、公正廉洁、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热心为广大群众服务的优秀党员担任支部书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一大亮点 篇5
摘要:近年来,广西田阳县委在推进基层党建实践中不断创新,“农事村办”便是继“双学”、“农家课堂”之后的又一创新亮点。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服务网络、明确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健全工作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值得总结和借鉴。
关键词:广西田阳县;农村基层;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9)01-0024-05
近年来,中共田阳县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探索如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新路子,从开展“双学(学党章、学本领)”到打造党员中心户,从开办“农家课堂”到已初见成效的“农事村办”制度,这些实践创新使革命老区的党建工作展现出勃勃生机。“农事村办”就是由县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将县乡党政部门的服务前移到村屯,使群众足不出村屯就能办理各种事务。2008年6月5日,广西深化服务农村基层群众工作现场会在该县召开,对“农事村办”破解群众办事难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这是田阳县在准确把握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撤并后基层工作所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执政为民的高度出发,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创造性地提出并推行的一项基层干部服务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是一项便民、利民和惠民的民心工程。
一、广西田阳县开展“农事村办”的缘由与基本进程
(一)“农事村办”工作制度推行的缘由
一是适应新形势实现新目标的迫切要求。推行“农事村办”,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目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战略,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意识,“农事村办”正是这一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是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尝试。
二是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近年来全国各地先后实行了乡镇撤并工作,部分乡镇撤并后管辖范围扩大了,面临不少新情况。如:群众居住分散,路途遥远,外出办事往返难;农村各种税费取消后,乡、村办事机构设置不科学,办事不便捷;村干部待遇偏低,不得不兼顾家庭生产,无法正常值班,群众办事难免人难找;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相对较弱,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不畅通。一些民间纠纷或群众对政府的意见没得到及时反映和解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田阳县探索开展“农事村办”服务模式,旨在破解这些问题。
三是构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逻辑必然。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个不断面临新形势、提出新要求、适应新环境、充实新内容、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近年来,全国各地方党委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战略措施,大胆探索,创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田阳县在学习各地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曾创造性地建立了“党员中心户”、创办了“农家课堂”。为进一步拓宽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渠道,并将领导和管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服务,将党建实践继续推向前进,2007年8月构建了“农事村办”服务体系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对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时任组织部部长的陈际瓦在当地调研时称赞道,“农事村办”是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的新探索,是全区作风效能建设的新成果,是先进性建设中干部受教育和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二)田阳县推行“农事村办”工作的基本进程
田阳县推行“农事村办”工作制度的进程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探索阶段(2005年-2007年7月)。田阳县推行“农事村办”工作制度,是以该县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开展“双学”(学党章、学本领)活动延伸而来的,推行“农事村办”工作制度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当时,中共田阳县委围绕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把增强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提高生产技能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双学”(学党章、学本领)活动。2006年田阳县被确定为全自治区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在改革试点中创造出“一校五中心”经验,创办了很有实效的农家课堂培训工程。“双学”活动旨在提高党员的水平和本领,农家课堂工程是对广大群众进行政策法律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极大地促进了田阳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将这些实践创建活动推向更广的领域,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以便能为更多的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田阳县委在认真总结经验和准确把握现状的基础上,决定在偏远村开展“农事村办”试点工作。
试点阶段(2007年8月)。2007年8月初,田阳县率先成立乡镇“一站式”政务服务窗口后,在百育镇新民村、四那村那生屯、头塘镇联坡村等3个村屯试点,建立“农事村办”服务站。公安、国土、建设、民政、林业、计生等12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百育镇新民村,上门为群众服务。试点工作主要是在农村建立“农事村办”服务站,通过整合县乡部门服务资源,使政府的服务职能前移到村屯,在村屯为群众提供党员服务、生产指导、文化娱乐、卫生医疗、法律援助和政务办理六大服务。实现“证件村里办、小病村里医、矛盾村里调、补贴村里领、农资村里买、书报村里读、信息村里询”的目标。试点工作获得群众的高度赞扬,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推广实施阶段(2007年9月至今)。为全面推行“农事村办”工作,田阳县在总结3个村屯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从9月起在全县152个村全面推行“农事村办”工作制。为了确保“农事村办”工作顺利推进,田阳县又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建立各种负责制和工作制度,构建县、乡(镇)、村、屯、户五级服务网络,落实牵头单位、配备办事员,实行“五位一体”的监督评价机制。
田阳县推行的这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制度,在很短的时间里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广西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联合调研组认为“农事村办”破解了农村税费取消后,乡镇机关如何转变干部作风,落实“三项制度”,服务群众的问题。中央、自治区、市、县众多新闻媒体也对该县试行“农事村办”工作制度进行了深度报道,《人民日报》2007~9月18日的报道认为:“农事村办’让干部下村成为制度,让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为进一步推广这一做法,2007年8月,百色市委决定将“农事村办”试行范围扩大到平果、田东、德保等5县。截至2008年5月,百色市共设立县(区)“农事村办”服务中心12个,乡镇“农事村办”服务中心110个,村屯“农事村办”服务站点(户)458个。2008年10月,该市决定在全市各县推广。如今“农事村办”已成为百色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一大亮点。
二、田阳县“农事村办”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田阳县“农事村办”的主要做法
1、构建服务网络,打造服务平台。
为充分发挥“农事村办”新机制服务基层群众的基本功能与作用,田阳县着眼于转变干部作风和方便群众办事,从健全组织机构人手,构建了五级服务网络,形成了县、乡(镇)、村、屯、户五级联动的工作格局。设立了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农事村办”服务中心、村“农事村办”服务站、屯“农事村办”服务点和“农事村办”信息宣传员等五级服务网络,并明确各自职责。屯服务点和信息宣传员主要是收集社情民意,把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及时上报村服务站,同时把村服务站的服务内容传达到普通群众;村服务站由村干部轮流值班接待群众并受理业务,凡能办结的事项则限期办结,超过职权范围的事项则上报乡镇服务中心;乡镇服务中心根据业务内容,定期安排相关人员下村办理;县政务服务中心根据乡镇上报信息,组织县直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定期下村人户为群众办理需要由县直机关办理的事项,并指导、督促和考核全县“农事村办”工作的全面开展。五级服务网络所构建的服务平台正日益成为新形势下田阳县农村党建工作的主阵地、培育新型农民的新课堂、便民惠民的服务站、传播文明的大舞台、构建和谐农村的新平台。
2、明确服务内容,细化服务程序。
根据农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现实需求,田阳县“农事村办”主要是面向农村群众构建六大服务体系。党员服务主要以开展“双培双促”和建设“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农民中心户”为载体,开展党内关爱帮扶行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生产服务主要以建立健全产业协会和开展“人才惠农行动”为载体,突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推广,农业生产资金筹集,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农资供应等方面的服务;文化服务以建立一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一支业余文艺队、一支流动放映队、一支广播电视服务队和一个文体活动场所等为载体,丰富和提高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卫生服务主要以建立村级“便民诊所”为载体,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改善农村就医环境,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保证农民小病不出村;法律服务主要以公安、司法等部门建立的“流动调解庭”和“流动警备站”为载体,开展法律援助、普法宣传、调解纠纷等活动,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政务服务主要以“村干下屯代办制”和“镇村联合办理制”为载体,促进政府服务前移,为群众提供组织关系接转,民政、计生、建房、户籍管理、缴纳税费等具体业务的办理。
为促使“农事村办”六大服务内容的规范和有效落实,田阳县各相关业务部门还细化服务程序,印制《服务手册》和具体业务流程指南,向普通群众分发并放置在各“农事村办”服务点供办事群众查阅参考,包括计生服务流程和民政、国土建房、公安、财政、卫生、林业等事务的办理程序,从制度和程序上保证了“农事村办”服务内容的落实。
3、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从农村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田阳县在推行“农事村办”工作中,创新服务方式,设置灵活的运行模式,有效地提升了服务水平。在“农事村办”服务站点的设置选择上,主要是在距离乡镇政府较远、群众往来办事不方便的村,或群众居住比较集中的自然屯选点设立。在“农事村办”的运行模式上,主要有三种:一是“周一周四”值班工作制。即每周一由两名村干部在村“农事村办”服务站值班,受理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周四为“政务村办服务日”,组织相关部门和联合乡镇办事员现场办理各类政务事项以服务群众。二是“圩日”值班工作制。根据群众的生活习惯,逢圩日组织村干部值班或组织相关部门到村“农事村办”服务站现场办理事项。三是“全日制”值班工作制。主要针对乡镇机构改革中部分乡镇撤并后的村,群众办事路程较远,往来不方便,便在原乡镇所在地成立“农事村办”服务站,覆盖原有的行政村,每天派人轮流值班服务群众。
4、健全工作制度,强化服务功能。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一是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度,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农事村办”领导小组组长,为“农事村办”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由组织部门牵头,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群众参与的领导工作机制,形成“农事村办”齐抓共管的合力;三是强化工作职责,把积极支持和参与“农事村办”工作作为各部门、各乡镇行政效能建设考核、目标管理奖惩的重要内容,整合发挥部门优势,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定期召集县“农事村办”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六大服务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乡镇分管领导及村(社区)服务站代表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不断提高“农事村办”工作实效。
(2)建立健全工作保障制度。一是落实牵头单位,配备办事员,为“农事村办”提供人才保障。“农事村办”的六项服务内容都分别具体落实一个牵头单位和若干成员单位,乡镇挂点领导担任村服务站站长,每个村级服务站再落实3-5名乡镇干部作为固定办事员,确保有人办事。二是加大经费投入,为“农事村办”提供物质保障。田阳县将“农事村办”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第一年已安排了专项经费150万元,用于提高村干部待遇和补助村办公经费,并逐步改善各服务站的办公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服务功能。三是加强宣传,为“农事村办”提供舆论保障,不断提高“农事村办”工作的影响力。
(3)建立健全激励制度。一是每年从县财政专项经费中补助每个村办公经费3000元,确保村服务站的正常运转。二是建立绩效评价制度,以增加绩效工资的方式提高村干部待遇。三是每年进行一次评比表彰,对开展“农事村办”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以增强参与“农事村办”干部的荣誉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实行“五位一体”的监督评价机制。一是县“农事村办”领导小组办公室、基层办、效能办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公开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各部门和乡镇实施“农事村办”工作情况的检查、考评和监督;二是由县、乡驻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担任监督员,对村干部的考勤情况实行“i级审核”,即由监督员、村主要领导和服务站站长逐级审核,确保工作到位;三是县效能办通过设立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开通监督热线电话,让广大群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评价权,对村干部实行“农事村办”情况进行监督;四是强化纪检和监察部门的专门监督职责,对个别干部在“农事村办"SL作中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五是强化社会舆论监督,督促监督不认真推行“农事村办”的单位、乡镇和个人,促使其限期整改。
(二)田阳县“农事村办”的初步成效
“农事村办”是田阳县委适应农村、农业和农民发展的现实需要,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村基层群众,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新举措。这一工作制度推行时间虽然不长,但成效明显。一是有效减轻了群众负担,使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据统计,截止2008~2月,全县各“农事村办”服务站已开展各类服务382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16件,受益群众18万多人,共接待群众来访、咨询4210人次,受理群众申请事项4306件,现场办结3820件,为群众节约往返经费达63万多元,节省3万多个工日。如残疾人每月补贴30元,如果到乡镇领取,一些离乡镇远的村屯路费、餐费等就不只30元。实施“农事村办”制度后,补贴送到家,既让农民节省了开支又节省了时间。二是有效转变了干部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农事村办”改变了传统的机关服务机制,把党委、政府的服务窗口前移,变群众跑为干部跑,有效地克服了农村基层办事拖拉、效率低下、职责不明、推诿扯皮的现象,实现了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的双向良性互动局面。如过去建房报批、摩托车入户等要跑乡里县里,一个月也难办下来,如今都在村里办了,一两天就能办妥。三是有效地拓展和畅通了农村基层社情民意的上传下达渠道,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农事村办”工作中,政府通过服务窗口的前移,在农村基层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既加强了上级机关对基层民情的了解,也使基层群众感到困难有人帮、意见有人听、办事有人管、问题有人解,从而更愿意向干部说心里话,使下情上传和上情下达更加顺畅,在基层群众和政府中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三、田阳县“农事村办”工作实施的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激发党建工作的创造活力
改革发展的时代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只有创新才能有进步。当前,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任务、新要求,必须把创新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主动的态度、改革的精神,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近年来,田阳县从开展“双学”、“保先”活动到“农家课堂”,以及当前实施“农事村办”,党建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从而使各项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在实践探索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田阳县原有15个乡镇现合并为10个,原来乡镇的主要职能是收缴税费和抓计划生育,现在取消了农业税、计生工作也比较稳定,乡镇的主要职能迫切需要由原来主要是加强管理转变为提供服务上来。于是,田阳县委认清形势,经过半年多的调查分析,决定继续以党建为统领和突破口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创造性地提出了“农事村办”这一服务群众的新模式、新载体。实践证明,近年来田阳县的一系列党建创新实践活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实践延伸和发展的结果,“双学”和“保先”教育主要在于提高党员素质,“农家课堂”则将党员素质提高延伸到农民致富能力的增强,而“农事村办”则覆盖了“三农”问题的各个方面,旨在从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二)坚持党建工作与群众利益相结合,在服务群众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是转变干部作风,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在我国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如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民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独立财产权益越来越大,就业方式越来越灵活、活动范围越来越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追求越来越多样。在这种形势下,新型的党群、干群关系究竟如何定位,干部如何由以行政领导为主转变为以服务指导为主。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感到“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农事村办”工作制度无疑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它以百姓得实惠为工作目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完成党的任务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有机统一。这一实践不仅将干部为民服务的平台前移到村屯,而且还将党员为民服务的行动延伸到农户家庭。在田阳县各村屯你会看到这样一道亮丽的景观:挂有“党员义工”胸牌的服务者走村串户,这是村里的党员自愿为老人、残疾人、五保户等行动困难者送货上门或义务收种。这一块块闪光的胸牌就是一面面鲜艳的党旗,昭示着我们党始终在群众之中,急群众所急、为群众解困的执政理念,增强了党员的义务感、责任感和光荣感。这种主动服务一旦形成风气,转变作风就不再是一句口号,群众就不会再有“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感慨,人民群众就会主动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共创和谐幸福生活。
(三)坚持党建目标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密切联系群众、服务中心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继续发挥这一优势必须在执政实践中将党的宗旨与市场经济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带领群众走进市场、把握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收致富奔小康。田阳县“农事村办”工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对村级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着眼于提高农民生产经营市场化组织水平,开展“双培双促”活动,即把农村优秀经纪人培养成为党员,促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把农村党员骨干培养成为经纪人,促进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并开展“守法经营,诚信服务”、“党员手拉手,领着群众走”、“发挥生产显身手,脱贫致富做贡献”、“服务群众作表率,建设家乡党先锋”等一系列主体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经纪人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抓好“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农民中心户”创建活动。提出的目标是三年内要确保每个村30%以上的农村党员成为“党员中心户”,每个村每个产业培养1-2家“农家课堂”培训户。同时还提出要引导培训户带头组建各种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信息服务网等服务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引导培训户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受训户、联系户联合经营项目,建立权、责、利统一的生产协会,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对农利困难党员采取生产扶持、救济救灾等方式开展党内关爱行动,以提高党员致富能力,为发挥全体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创造条件。这样,田阳县委将党建工作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在服务“三农”中体现和检验党建成效,使农村党建有了坚实的立足点。
(四)坚持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与严密的制度机制相结合,整合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田阳县“农事村办”始终是在县委领导下,由组织部牵头,党政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负责,同时调动村委会和其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如横向的六大服务体系都由相应的党政部门牵头,任务明确、内容具体、责任到人、保障到位;纵向的县、乡镇、村、屯、户五级服务网络覆盖全面,工作流程清晰,各环节规范严密、衔接顺畅。整个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体现了综合性、科学性和高效性。由此可见,田阳县在“农事村办”实践中,县委充分调动起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并通过科学严密的制度保障这一实践活动有序和有效。也充分证明了我们党在农村基层仍然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力、整合力和领导力,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建设只要找准了切入点就能产生现实的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重心在基层。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田阳县“农事村办”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农事村办”是当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举措,是深得群众拥护的重大基层工作创新,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便民、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有力地巩固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基层党建的创新 篇6
摘 要: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本文阐述了党建平台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简要分析了利用党建平台促进传统党建工作向党建平台的转变以及党建平台实现党建工作创新的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党建平台;信息化;重要性;党建工作;创新;作用;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1
创建党建平台工作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由于党建平台是在网络上开展党建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设备硬件、网络速度、设计者和创建者对党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因素的制约,这也正是今后需要逐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要不断加强党建平台的创新工作,把党建平台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领域,让党建平台融入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成为广大群众表达诉求、建言献策、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成为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
一、党建平台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
加快和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做好党建工作的助推器,依法推进党务公开的有力保障。互联网已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互联网的强大功能,重视他对社会的影响力。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党建工作的效率。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交流加强了党和群众之间的联系,网络平台成了党和群众的电子桥梁。它使得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在线交流更为方便,这将更有利于加强党与群众的互动联系。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网上开设党建论坛、网上党校、支部信箱、党员之家等专栏,引导党员对党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对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同时,通过开展网上调查、民主测评等方式广泛征求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对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之间、党员和群众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利用党建平台促进传统党建工作向党建平台的转变
(一)推动党建工作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利用党建平台,使广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多角度了解党建活动信息,加快党务公开进程,鼓励群众参与党的建设;推动党组织之间互通有无,互相了解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交流党建经验、研讨党建理论等活动。
(二)推动党建工作由单边向互动转变。利用党建平台的交互性优势,党员之间、党员和党组织之间就可以随时互动交流,党员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得到充分落实,提高了党员群众参与党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党建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三)推动党建从自我完善到引入民主监督转变。利用党建平台开展党建工作,使党员和群众有了解、参与、评价党建工作的条件,扩大了党内民主范围,拓宽了党群沟通渠道,开展党员和群众监督党的活动,有利于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形成党建工作监督机制。
(四)推动党建工作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党建平台为党员在网络上“安家”,定期开展在线学习、网上组织生活、网上“三会一课”、网上谈心等,把网上活动与现实活动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了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利用党建管理上的技术创新,将大量的党务日常管理工作以数字化、程序化的方式进行,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三、党建平台实现党建工作创新的作用
(一)发挥党建平台的学习教育作用。在党建平台开展工作,其内容都能够贴近工作实际,贴近党员的思想实际;能够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增加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时效性、多样性,极大地拓展了党员教育的时空领域。通过平台的资料库,可以随时获得多方面的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党员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从而实现对党员的快速动员和有效管理。党的文件精神的随时学习,教育专栏等组织资源的有效共享,提高了党的思想理论的传播效率,强化了党的思想理论的认知程度,扩大了党的思想理论的影响范围。党建平台还解决了异地学习教育的问题。对于出差在外的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无论他们身在何地,就可以使用电脑或手机,通过党建平台开展学习、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很好地解决了流动党员“流出地管不了,流入地管不好”的难题,真正做到了党员在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
(二)发挥党建平台的互动交流作用。党建平台增加了党员表达渠道和形式,畅通了党内表达。不管是党组织、党员,还是普通群众,都可以通过这一系统,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开展党的各项活动中,都可以通过党建平台的活动专题、有问必答、电子信箱等多种形式,收集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真正做到坚持开门搞活动。扩大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并直接监督党的活动,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增强了党建工作的透明度。紧密联系和依靠群众,大力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党组织和党员、党员和党员之间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党务工作者、群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做到基层党建工作由“单边灌输”向互动交流的转变,增强互动性,扩大了党内民主,实现了无缝对接。
(三)发挥党建平台的宣传作用。一是宣传上级政策。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委(党组)的部署和要求。二是宣传本级党委工作部署。系统宣传本级党委的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重点工作、重大活动、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取得的新进展,以及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三是宣传党支部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全方位展示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中的特色做法、先进集体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促进了向典型学习和经验交流。在党建平台做宣传,能够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把握大局、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增强党建平台的感染力,保证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的贯彻落实,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而使机关、企业、事业等单位的各项决策和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四、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抓好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党建工作的理念、思路和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基于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党建信息化平台来促进党建工作的创新。
参考文献:
基层党建的创新 篇7
关键词: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创新
一、当前供电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
1.没有认识到现代企业制度下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 当前的市场情况之下, 各个企业所使用的制度其实与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相互配合, 与之相辅相成, 从而实现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促进。而在国有企业方面, 当前的经营制度在其形式与发展方面, 不仅仅与当前的企业实现治理制度的建设与建立, 同时也对我国的国家电网系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特别是在管理方面的形式表现与方式上面, 从早前的党政合一的形式, 转变成现在的国有独资形式, 这是一种全新的创新表现。而且我党在里面的作用兼顾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不仅仅是包含了一些重大的决策以及人员思想问题和政治工作的开展, 甚至还包含了企业的相关规定以及检查等方面的问题指导。在这种体系下, 一方面, 以现在的企业安全的生产、电网系统的建设和经营模式的管理等来说, 党建所参与的工作的成分比较少。所以, 一些工作人员就会忘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 有些地方在经济发展方面呈迅猛势头, 一些客观的因素也逐渐形成, 许多繁杂的事物也会使一些工作人员忽视了重点。这样就会导致在企业中党建的工作任务很大与艰难。
2.党建工作的作风与方式出现了形式化与任务化的相对倾向
一些主观上人们认识了一些偏差和客观中员工的工作任务所带来的影响, 就会使基层的党组织和党建工作者在工作的作风与行为方式上出现形式化与任务化的相对倾向。在作风方面, 少数的供电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还不能够跟上时代。这就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 使这些党建工作的吸引力不够大, 人民群众对于党建工作认识不足。
3.企业党务、政工队伍出现边缘化
一是在当前运营模式下, 企业中的党组织成员大多是企业中的领导担任, 从分配上来说, 这可以在某些层面上实现供电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执行和切实开展, 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 实现供电企业里面党建工作开展与建设执行,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 组织中所体现的民主决策就缺少了党员们的积极参与, 就会产生像现在这样的局面, 使得所有的政工班子无法统一起来, 在进行工作开展的时候也会很尴尬。
二是现在一些供电企业中许多党干部的年龄步入老龄化, 有关部门现在已经变成了安置闲杂人员与权利不大的人员的场地, 促使了党务行政工作者的整体文化素质下降的快速趋势。
三是由于社会上的主客观的原因, 促使那些辛勤的政治人员只会埋头苦干日常的基本事务性的工作, 但是却没有深刻的去对自身企业在经营方面的重点以及实际的部门情况进行认识, 当我们进行开展党政工作时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二、实现党建工作创新的途径
1.提升新形势下干部职工对党建工作的认识
首先, 我们要对我国当前国有企业法人制度有所了解, 并且能够就其治理结构内容里面的国有企业行政与政治领导核心方向要清楚, 对党委在国有企业集体里面的重要作用要明白并且引导其正确发挥出来。因此, 在最基层的供电企业的日常业务中, 就需要各个阶段的领导干部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时, 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标准来严格的要求自己, 只有自己做好了榜样, 才能感染他人。其次, 就要认识到现在的党建工作就是为了实现供电企业主体与其员工之间实现协调发展, 并达成一致发展的目的。并且, 还要实现立党为公宗旨与目的实现, 将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积极的纳入当前国有企业创新党政建设工作中, 并且着重进行这些事情的正确处理。现在的供电大型企业也是属于现在社会中的相对敏感的行业, 在进行工作中, 应该注重发展薄弱点, 不能把不相干的事情混为一谈, 这样就会出现差错, 影响工作效率。
结合现在的工作重点, 加强党政建设工作应与时代挂钩。首先, 现在的党政建设工作要把供电企业的中心工作当成重点。应该不断加强基层人员的工作指导思想, 争取实现从一方面向多方面的整体发展。对基层供电企业来讲, 那就是要守住现在的改革劳动成果, 加强供电企业的综合实力, 增加其安全性与电力在运输过程中的可靠性与快速性, 从而能够对当前国有企业的增值发展进行保证, 并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
其次是改革新的党政事务的工作形式。当前的形式之下科技的发达, 促使互联网技术从诞生到普及已经得到了实现, 而这些都是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的内容。另外, 还有一点, 在进行党政建设的工作中除了要围绕以经济建设为目标外, 还应该加强一个企业在其品牌与文化方面的建设。这些内容, 从企业角度来说并不仅仅为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更为了帮助企业与时代接轨, 从而能够有效实现企业的快速、良性发展。
2.提升领导水平, 充实党务
在当前的情况来说, 特别是供电企业的队伍建设方面, 如果想要切实有效的实现党政思想工作建设的执行, 并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 这是一项长久坚持的基本工作。首先, 应该建立健全的党政工作者的责任制和考核机制, 定期按照职位的不同要求进行审查, 把抓党建党的成绩也作为审查领导干部的依据之一。其次, 应该从党政建设的标准化工作内容出发, 从不同的方面与角度实现党的领导干部与党政工作者素养的提升与强化, 并通过线上学习以及学历提升等形式实现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升。
三、结论
由于供电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特别是在我党的指导之下加快进行改革的实现, 在未来的基层供电企业方面, 无疑将加大日常的工作量, 并且也会相应的遇到一些新的问题, 这就需要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 加强创新的形式和体系, 充分发挥我党的组织关键作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但是到目前来说, 我们仅仅针对当前在基层进行工作表现与其特点有所了解, 所以我们必须在这个基础上, 在工作中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以及丰富经验, 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不断进行拓展与创新, 从而实现在实际的党政工作方面不断得到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蓝宗群.县级供电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西电业, 2010, (6) :63-65.
[2]王元树.加强和改进供电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 2010, (21) :28-29.
基层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篇8
关键词:基层企业;党建;创新;思想政治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展开,带动着整个基层企业的实际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建设的总目标相契合。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企业已开展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同时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下面本文即简单介绍基层企业党建工作的概况。
一、基层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现状
为了增强凝聚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基层企业越来越注重党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思考改进党建工作的实施方略。因此,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已日趋成熟。本文对多家企业的党建工作进展进行了调查,得出目前基层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力度不足
部分企业过于重视经济发展,只看重利润增长这一数字,而忽略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这样导致员工没有了明确的思想指导,工作积极性下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由于企业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忽视,党建工作队伍也受到了削弱,力量单薄。现从事基层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多是即将退休的老干部,自身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又有观念落后的局限性,难以保证党建工作的顺利推行。
(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化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实事求是。而部分企业的党建工作缺乏实质性的工作,大搞“形式主义”,极大地降低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企业经济的长期稳步增长。企业欠缺正确的思想政治指导,必然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形成止步不前,贪图享乐的不良风气。员工在安逸的环境中,不思进取,敷衍了事,缺乏技术创新,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实施开展,才能避免企业员工受不良思想干扰,消极懈怠,才能督促员工踏实工作,保持艰苦朴素、任劳任怨的精神品格。
二、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略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仍存在流于形式,力量薄弱等不足之处,所以需要大力改革创新,争取党建工作全面有效的实施,给予基层企业清晰正确的思想方向,从而保证经济快速稳健的发展。下面本文将从党建工作的思想路线、实施办法、管理机制、组织建设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改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现状的创新策略。
(一)创新思想路线
基层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首先要端正工作态度,不墨守成规,解放思想路线,创新思想路线。首先,基层企业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心爱护员工,考虑员工的切身利益。在进行党建思想政治宣传时,从员工的心理出发,有理有据的讲述政治思想,避免枯燥的灌输,从而使员工发自内心的接受并付诸行动;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应与企业的生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实际,应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福利联系起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员工不断进取,发展技术革新,促进企业壮大;另外,党建工作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开展方式,比如在文艺晚会中加入优秀干部无私奉献的故事表演,组织歌舞比赛等,要尽力吸引员工兴趣,提高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从而使企业团结一致,发展壮大。
(二) 改进实施办法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开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可以作为实施办法的理论参考。但仍应在此基础上,根据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合理地进行改进创新。例如,基层企业的党建工作可以与生产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组织安排技术竞赛,既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又提高了员工的作业水平,激励了员工进行技术改革。宣传推广一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发展的新时期,应在党建思想政治宣传这一环节融入新的元素,与时俱进,从而引起广大员工的注意。例如,可以利用制作网页动画,录制视频、音频,撰写关于思想政治建设的文章等大力推广党建思想,企业文化,以获得职工的接收与认同。
(三)完善管理机制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机制保证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才能避免重复工作,提高效率,使整体顺利进行。首先,改进运行机制,这就需要全体部门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商议部门间的交接细节,从而保证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任务;其次,健全责任机制,对工作进行具体明确的分工,并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选择可靠的负责人,这样不仅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而且使细化后的工作得到了妥善的管理;最后,增设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利于思想政治建设同时可促进企业业务发展的评价准则,以此对每一位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奖励或处罚。这样可以激励所有职工鼓足干劲,提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水平,收获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组织建设
基层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党组织的清明公正,因此党建工作要强调党组织的建设,也就是对党员的武装。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党支部成员才能使企业职工信服,保证工作的有效进行。培养党支部成员应从提高能力水平和建立良好工作作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提高支部委员的能力水平,要鼓励监督其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善于管理员工,以确保工作顺畅;第二,加强作风建设,党支部领导班子应时刻与党保持一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先进理论,乐于奉献,服从上级命令,不违法乱纪,保持公平公正、清洁廉明。
三、总结
革新基层企业党建思想整治工作方略意义重大,可以极大地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凝聚力,促使企业经济高效稳定发展。因此,本文就如何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创新思想路线、改进实施办法、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组织建设四个大方向,并一一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基层企业建设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单晓煜.论基层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实践[J].改革与开放,2013(8):140.
[2]李宝花.基层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策略[J].现代企业文化,2015(17):43-43,45.
【基层党建的创新】推荐阅读:
创新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06-18
用创新的理念推进基层党建工作10-06
谈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创新10-12
找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关键点09-03
基层党建工作创新08-09
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创新06-19
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07-06
基层党建创新立项申请书07-02
特区基层党建创新与创先争优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