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2024-07-22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精选9篇)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1

关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和推进牛角寨乡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我通过实地走访查看、召集党员群众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认真对全乡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牛角寨乡严格按照“一个规划管统筹、一个方案作保障、一个班子抓落实、一个奖惩促成效”的要求,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全面开展“97101”扶贫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法,真正使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截止目前,牛角寨乡实施项目覆盖8个村委会,89个自然村,135个村民小组,预算总资金7万元,已累计完成投资7982 万元,建设完成了2条入村道路,19条村内道路建设,201户安居工程,完成1000亩的茶叶技改,种植梯田红米3000亩,新植水蜜桃亩。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发挥骨干队伍作用。一是组建领导机构。牛角寨乡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整乡“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项目建设工作。依托老党员、老干部、致富带头人,组建整乡“双推进”工作理事会、临监会,实行包村到组到户,形成“领导小组统筹抓、乡级领导挂钩抓、工作小组分头抓、党员队伍具体抓”的联动机制,确保了项目的高位推进。同时,实行目标倒逼制度,并建立乡党政联席会议等制度,定期专题研究,及时解决问题。二是引导党员广泛参与。将工作重心移到村民小组和普通党员,各村推选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和农村党员成立了项目协调组、纠纷调解组、项目监督组、项目宣传组,引导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小组长和普通党员全程参与项目宣传、规划、实施和监督,做到项目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踪到哪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强化队伍素质提升,提高党建服务水平。一是实施村干部培训工程。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村干部进行轮训。邀请州、县级专家学者、技术指导员等进行集中授课和现场教学,累计举办培训班9期,培训人员达218人次。组织10多名村干部到内地县市考察学习,使村干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知识青年、妇女中发展党员,全面推行发展党员“三调查、三公示、两票决、一追究”的“3321”工作机制,确保发展党员质量,全乡计划发展23名党员。三是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在全乡开展“明白人、带头人”培养行动,围绕致富技能、纠纷调处、党群工作、“美丽家园”建设等重点工作,按照“六明白、七带头”标准,至今牛角寨乡拔培养了8名“明白人、带头人”。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服务阵地资源。把着力解决基层“无地方办事”的问题作为“书记工程”。整合“美丽家园”建设、扶贫开发、一事一议奖补、村容村貌整治等资源,制定了村民小组活动阵地建设方案,分批组织实施建设,力争20,建设完成新安所大窝中、果统三、四组等9个和7个村小组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对暂无活动场所的村民小组采取党员或群众中心户等形式集中开展活动,并配置档案柜、文件夹等相关设备,规范管理及便民服务工作。同时,注重提升活动阵地建管用功能,规范和落实活动场所管理制度,把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党员活动室等功能统筹考虑、同步推进、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活动场所服务群众的作用,防止活动场所行政化倾向。进一步整治村级活动场所脏乱差现象,为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

(四)加大特色产业培植,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双推进”的重要内容,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引擎和着力点。着力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员带头做项目,党员带头兴产业的良好氛围。一是打造组织示范,以点带面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力争年将脚弄村党总支建设成为党建示范村,把村党支部建成能真正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二是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做法,力争实现8个村委会都有股份合作产业项目。结合各村委会优势特色,先后开展了牛角寨村水蜜桃种植、脚弄村金线莲生态瓶无毒培植、新安所村生猪养殖等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农村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5月27日已按要求完成贷款发放50万元,为党员带头创业致富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

(五)加大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服务群众体系。一是加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力争实现20底全乡8个行政村全部建有综合服务平台,并向有条件的村民小组延伸;年底所有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全部建有为民服务站(点)或便民服务点,全面开展免费民事代办服务,全面建成乡、村、组三级纵向延伸覆盖的为民服务体系。二是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切实做到乡镇领导挂钩联系一个行政村,并包保1至2个村民小组、5至10户困难农户,实现乡级领导挂钩联系行政村全覆盖;乡村组三级党员干部和“明白人、带头人”“一联三,三帮六,十户一体”结对联系农户,即由1名党员干部,联系3户致富群众,这3户致富群众再联系6户一般群众,十户为一体,结合实际也可几户一体或十几户一体,实现乡村组三级党员干部和“明白人、带头人”联系农户全覆盖。三是针对群众致富需求和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大力开展切实从突出解决“五难”问题(即干部难找、脸色难看、语言难通、事情难办、建议难提)入手,健全完善作风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为民服务系列主题活动,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难题,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公里”打下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扶贫开发难度大、成本高。随着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作向纵深推进,工作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日益突出。现有扶贫项目补助标准偏低,投入扶贫开发资金有限,贫困群众积累水平低,筹资能力弱,扶贫开发投入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二)产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来源较少。存在产业散、小、弱、低的状况,现有种植业、养殖业和林果业由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党员群众增收难。

(三)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不足。由于贫困人口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自觉性和能力素质不高,部分党员干部群众“等、靠、要”思想和消极畏难情绪突出,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不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不足、办法不多、能力不强。

四、下一步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宣传引导。进一步采取集中宣讲学习、农村广播、党务村务公开栏等多形式的宣传,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掌握了解各级党委政府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具体要求,真正激发党员群众的主体意识,消除党员干部“等、靠、要”的思想,积极主动投入到扶贫开发和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中来。

(二)抓好监督检查。抓住扶贫整乡推进项目建设机遇,切实组织实施好项目的实施。继续发动党员、组织党员,依靠党员,严格竣工验收程序,严把建设质量关,力争建设一村,验收一村。

(三)发挥典型示范。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集中资源,以培养“明白人、带头人”为关键点,以建设“九个示范”为目标,着力培育壮大农民增收致富产业,科学规范推动村庄建设,切实把开展“股份合作经济”作为撬动农村集体经济的有力杠杆,真正把示范村建设成有规模、有特色、出经验的新亮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2

关键词:基层农村医生,工作效率,影响因素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建设是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 几年来政府颁布了大量相关建设方案与发展规划, 加强对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投入和建设。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不能完全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要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则不仅要从数量上保证医生的供给, 还要从质量上提高医生工作效率,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最大化医生所提供的服务。

国内外关于卫生医疗系统的效率研究可以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 其中宏观层面的研究通常将国际和地区作为决策单位[1,2,3,4], 如对各国卫生保健系统技术效率进行比较研究, 各地区健康生产效率进行评测和比较分析, 医疗供给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等。

更多的效率研究集中在微观层面, 绝大多数以医疗机构或医疗团体作为研究对象, 例如不同所有权结构、不同规模、不同地区及医疗机构内部不同科室效率的比较[5,6,7,8], 对单个或多个医院成本效率的分析与评价[9,10,11,12]。然而医生作为医疗卫生系统中最基础的组成单位, 以其个体作为效率研究对象的国内研究较之国外则非常少[13,14,15,16,17,18]。

本文以我国县级和乡镇级医生的个体层面的工作效率为研究对象, 通过选择医生的工作产出和投入变量, 使用随机边界分析法分析医生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并进一步的从医生主观层面对效率的观点进行了讨论。

1 变量选取和数据描述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研究:现状评估及未来需要的预测”项目中对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调研结果, 其中机构调研部分包含县中心医院, 县中医院, 妇幼保健院及乡镇卫生院, 回收107份有效问卷, 医生调研部分共回收1210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医生占样本总量57%, 县级医生占样本总量比例为50.8%, 样本平均年龄为36.6岁。

1.1 产出变量

医生的产出即医生所提供的服务, 分为质和量两个方面, 量可以通过服务的病人数, 或服务的物质化的价值来衡量, 而质通常无法直接衡量。因此本文依照众多研究所使用的单位时间内的服务量作为医生的产出, 具体变量选择医生每天所承担的实际门诊病人数量。

1.2 投入变量

对投入要素的考虑则是参考了1990年Gaynor和Pauly所建立的“行为产出公式”[13], 其决策单位为效用最大化的个体-即医生, 决策单位通过其面临的各项资源的选择而产生相应的医疗行为。

(1) 医疗活动时间投入。即医生本身作为决策单位时的人力资源投入, 这里选择医生平均每天在医疗活动上花费的工作小时数 (从每天实际工作的小时数中减去包括专门的教学以及培训活动、科研活动、集体病历讨论、会议和行政管理工作在内的非医疗活动时间所得) 。

(2) 医生经验投入。医生在对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 仅仅靠时间的投入是无法完成的, 其医学专业知识才是其产出不同的关键。然而医生的能力不是一个可以具体量化的变量, 因此这里选择医生的工作年限作为替代变量, 隐藏的假设为同样的工作时间里, 较为资深医生应该可以依靠其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来增加产出水平。

(3) 辅助性人力资源投入。医生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离不开辅助人力的投入, 包括护士, 医疗助理, 技术辅助人员, 管理人员等, 辅助人员的工作可以替代部分可能需要医生本身投入的工作时间。但由于缺乏针对每名医生的辅助人力方面的数据, 这里使用医院整体水平的医生/护士比例来作为替代变量。

(4) 资金投入。医疗设备等为医生工作不可缺少的因素, 属于产出函数中的资金投入部分。这里使用医生所在医院万元以上设备的价值作为替代变量。

1.3 效率的影响因素

(1) 医生个体特征。包括医生的性别、教育水平、所处科室等。在以往的研究中, 医生的个体特征也被认为是影响医生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16,19,20]。

(2) 激励因素。即医生的收入水平, 该因素的加入用来判断收入能否对医生的效率起到正面的激励作用。

(3) 地区层次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政策等因素, 也可能会导致医生有不同的工作效率, 本文使用三省虚拟变量来总体上控制东、中、西部之间不可观测的差异。

2 模型

关于边界效率的衡量, 有多种模型和方法, 包括确定性边界法 (Deterministic Frontier Approach, DFA) 、随机边界分析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SFA) 及数学规划法 (包括DEA, PDH和MI) 。医疗卫生系统所涉及到的基本效率分析方法中最为普遍的是数据包络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和随机边界分析。

DEA方法借鉴了边际效益理论线性规划模型, 其优点在于它不需要设定生产函数, 可以实现多投入、多产出的处理。但同时, 它没有考虑随机误差的影响, 因此边界容易受到极端观测值的影响。SFA方法通过设定生产函数, 在确定生产前沿的基础上, 将随机误差和效率残差两项区分开。然而它无法识别非效率的来源, 所以无法区分分配性非效率、技术性非效率及范围非效率。也有一些研究同时使用两种方法并比较其结果的不同, 发现并没有明显差异。由于本研究中只使用一个变量作为产出, 且为保证将非效率因素与随机误差相分离, 因此选择使用SFA。

依照Battese和Coelli (1995) 提出的SFA一步回归法 (认为先通过随机前沿生产估算出效率分数, 再使用分离出的非效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 外生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的两步回归方法会造成结果的偏误和不一致) , 建立以下模型:

其中, patienti表示医生每日平均门诊数;hoursi表示医生i每日在医疗活动上花费的时间;yeari表示医生i的从业年数;nursei表示医生i所在医院的护士/医生比例;equipmenti表示医生i所在医院的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Ui表示医生i的技术非效率, 为独立分布的非负随机变量, 在0处服从截断正态分布N (mi, σu2) ;Vi表示随机误差项, 服从N (0, σv2) 分布。复合误差项σ2=σv2+σu2, 定义, 如果γ=0则代表不存在非效率, Ui则可以从方程中剔除, 如果γ=1则表示实际产出的偏离完全是因为非效率。γ越接近1, 随机边界方法就越适用。

技术无效率影响因素模型为:

其中, mi为无效率分数;Xi为医生个体特征变量, 包括医生性别虚拟变量、教育水平虚拟变量和所在科室虚拟变量;incomei为医生自报的每月平均收入;provincei为地区虚拟变量。

3 结果

对前沿生产函数和技术无效率方程的联合估计获得的结果如下:

注:***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10%水平上显著 (1) 乡镇级别医生样本中不存在硕士及以上教育背景的医生, 因此在中专、大专和本科这三个虚拟变量中, 本科被自动删除。

从表1中可以看出, 使用SFA方法进行对县乡两级医生进行分析时, γ值分别为0.857和1, 这验证了SFA方法在本研究中的适用性。

工作经验对县乡两级医生的工作产出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1%的工作年限的提高可以分别对两级医生的工作产出有0.39%和0.23%的提高。但与常理较为违背的是, 医疗工作时间的提高并没有对医生工作产出有积极的影响, 相反的是, 在10%的置信水平上, 医生工作时间越长, 门诊的数量越低。对此可能的解释是, 工作经验高的医生其工作时间短, 但由于其工作效率高, 所以产出相对较高, 因此造成了工作时间短对应着较高的产出;设备的价值数量对医生的工作产出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而护士医生比例则表现出了显著地正向作用。

因而总体来说, 在个人智力因素、资本因素、人力因素、时间因素这几项投入中, 智力因素和人力因素对产出起着相对显著的影响。

在医生工作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中, 县乡两级医生中唯一对效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地域状况。甘肃和河南省医生的工作效率要显著低于广东省的医生。这可能是因为地域的虚拟变量揭示出了一系列数据中所没有包含的不可观测的变量情况, 例如医生总体的工作环境、医生专业素质、激励性政策和地区文化等对医生效率的显著作用。在不同级别的医生中, 科室也对医生效率的影响也不一致, 从显著性上来讲, 县级医院中的儿科和妇科医生的工作效率显著不同于其他科室, 而乡镇医院中的外科和妇科医生的工作效率显著不同。县级的儿科和妇科医生的效率偏高, 而乡镇级外科和妇科医生效率偏低。其他因素, 如医生的性别、医生收入和医生的教育水平等对医生的效率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4 进一步讨论

在调查问卷中, 我们还访问了医生其自身认为影响其工作效率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所选择的变量分别为医生性别、医生学历、医生工作经验、和医生的职称。

尽管这些问题的回复较主观, 并取决于医生本身对效率的定义和自身经历, 但可以从中获得医生本身对所处行业的理解。对其视角进行的分析所得到的效率相关的因素的描述本身就有其意义, 也能对我们分析影响因素有参考意义。

注: (1) 该百分数是回答“是”的比例; (2) 括号中为分别回答是/否的观测值数量。由于该类问题只覆盖了河南和甘肃两省, 所以样本量相对较小。

结果显示, 医生认为效率在性别上的差异不如其他因素明显, 且只有25.2%的医生认为有差异的存在。在认为男性效率更高的医生中, 有71.4%其本身为男性, 而认为女性效率更高的医生中 (实际只有16.8%的医生持有该观点) , 70.1%其本身为女性;绝大多数医生 (92.8%) 认为更长的工作年限将带来更高的效率, 并且当工作年限提高10年时, 效率将平均提高17.2%个百分点;84.4%的医生认为更高的教育水平将影响到效率, 且认为该效果比较显著的有72.1%, 教育水平提高一个等级将带来13.7%的效率的提高;在所有医生中有65.9%认为高工资为促进效率的正向激励因素, 且10%的工资水平的提高将导致18.3%的平均效率的增长;对于职称因素, 78.3%的医生认为与提高效率相关, 且一个等级的提高可使得相应的效率平均提高16.3%。

5 政策建议与总结

本文使用了SFA方法, 选择医生的门诊工作量作为产出要素, 医生的时间投入、经验投入及医院层次的辅助人力和资金作为投入要素, 对我国农村基层医生的工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 还从医生的主观角度研究了其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发现, 医生的工作产出主要受医生的工作经验及医院水平的医疗辅助人力的影响, 而医生的工作效率主要和其所在地区相关, 甘肃和河南省医生的工作效率要显著低于广东省的医生, 而不同科室的医生工作效率也有所不同。对医生工作效率的主观分析结果与客观分析有所差异, 医生所认为的性别、教育水平和工资等影响在实证分析中并没有非常显著。

深入基层调研 规范农村低保 篇3

近年来,陕西省延长县民政局针对全县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原则,结合实际,创新改革,夯实责任,全力抓好农村低保核查和重新评定工作,保障了群众的基本生活,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使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为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深入基层调研确定工作方案

延长县农村低保自2004年实施以来,一直未做较大调整,矛盾和问题突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延长县民政局开展了细致的调研工作。民政局成立了3个工作组,由局长高锦鹏、副局长严相安、低保办主任常胜莲亲自带队,从2010年10月开始,历时半个月,深入基层,走村入户,听取汇报,查看台账,征求群众意见,对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

调研中发现,个别行政村存在如死亡不去报、户口迁出的不停保、生活条件好转的仍在保等问题;低保对象确定存在执行政策不严,保障对象不准,关系保、人情保、权力保等问题;少数行政村不按程序申报,导致村级民主评议、公示流于形式等问题。

为此,延长县民政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讨论,制定了《延长县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同时还配套制定了《延长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收入核算暂行办法》,统一了统计范围和方法。两个文件的出台为重新评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精心组织安排落实工作责任

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量大,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工作稍有不细,就会酿成新的矛盾,为此,延长县民政局高度重视,于2010年4月15日报请县政府,召开了全县民政工作会议,各乡镇乡镇长、民政工作站站长、民政助理员、以及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副县长李金涛、民政局局长高锦鹏分别就开展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县上同时还成立了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由民政局局长高锦鹏任组长,主管副局长和低保办主任任副组长,要求各乡镇也要成立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机构。

会后,各乡镇相继召开了三级干部会,就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进行了动员和安排,夯实了责任,明确了要求,组织召开了村民大会,宣传农村低保重新評定工作方案,教育群众正确对待农村低保,端正对农村低保救助政策的认识,纠正了“关系保”、“人情保”、“一户保一人”等问题,实现公开、公平、公正。

坚持政策原则规范工作程序

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要求每个行政村召开村民大会公开评议,凡未召开村民大会,由包村干部和村干部擅自确定的一律重新评定。为了避免行政村评议流于形式,要求每个村组上报低保户档案的必须附行政村全体村民评议会会议记录,会议记录需由行政村主要负责人、村监委会、村民代表签字。

二是坚持农村低保责任追究制,推行谁调查,谁签字负责,凡被群众举报有意错保的追纠其行政责任,有效遏制了腐败事件的发生。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篇4

——西秀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西秀区通过实施“固本强基、提标升级、先锋引领、五心联建、精准联驻、立标践行”六项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探索出了一条党建扶贫新路子。2016年西秀区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7.64万人减少到1.38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5530元,增加到10000余元,8个贫困乡镇全部实现减贫摘帽。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基础。一是狠抓村级党组织研判,掌握全区村情。从区直部门、乡(镇、办事处)抽调熟悉基层党建工作的同志组建研判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区193个村级党组织全面研判,重点围绕支部班子执行上级决策指示怎么样,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发挥怎么样,支部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怎么样等“九个怎么样”来研判,合理制定村级发展规划、配套建立村级党组织工作台账,实行一村一案、一案一册。二是选好“火车头”,配强“领头雁”.将能力强、办事公道、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选拔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让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把优秀大学生引进到村任职,利用大学生思路清、眼界宽、善创新、肯干事的人才优势,着力帮助基层解决了人才匮乏问题。三是狠抓党内政治生活。建立乡(镇、办事处)和村级党组织定期研判机制,将作风测评工作覆盖到村(居)一级,测评对象延伸到乡镇干部和村(居)干部,实现监管常态化。建立党支部、党委(党组)、区委三级联动机制,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每年年初要制定本党内政治生活计划,内容包括“三会一课”、党员思想汇报、党建情况分析、党员活动日、组织生活会等具体内容报上一级基层党组织审查备案。四是实施动态管理。上一级党组织采取定期跟踪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根据下一级党组织制定的党内政治生活计划,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情况督查指导,实施动态管理,切实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

(二)优化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提升农村基层党建水平。一是从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之基入手,筑牢基层大党建文化阵地。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区委党校讲师、安顺职院教师、各单位一把手、业务骨干、行业精英组成巡回宣讲团到各乡镇对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胡锦涛文选》、党规党纪、党的方针政策、国情区情教育等内容进行巡回宣讲。依托道德讲堂、社区党校等阵地,整合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的力量,采取巡回宣讲、示范宣传、选树典型等方式,广泛宣扬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声音、树立党员形象,传递正能量,营造农村基层党建文化氛围。二是建立区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指导乡镇党建工作机制。按照“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区级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全区16个乡(镇、办事处)划分为4个区域,派出4个区级党建工作联系指导组,由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任组长,联系指导乡镇党建工作。三是强化督查指导。每一名区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分别联系至少1个“样板村”,整合“第一书记”等资源,在第一线落实党建工作指导责任,确保了基层党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督。

(三)实施“分类制”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一是多渠道培训,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通过举办主体班、外培班、专题班,开设“西秀干部大讲堂”、组建巡回培训讲师团,建立现场教学基地,采取体验式、案例式、研讨式、两地一校、校地合作等培训方式实施大党建、大扶贫、大数据、大产业、大联动“五大培训工程”,有效促进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需求,着力打造“四个铁一般”党员干部队伍。二是分类别培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头雁”的基本功。采取集中培训和外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乡镇党委书记开展专题培训;通过巡回培训、专题培训等方式,将全区1800余名村(居)两委干部进行轮训;充分发挥区委党校党员创业带富SYB培训资源优势,对村(居)党员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农民工党员进行培训,并从党内激励关怀资金中拨付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党员致富带头人创办企业的贷款贴息,大力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分类别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头雁”的基本功。三是按需求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农村基层党员骨干队伍。针对村干部普遍学历较低的情况,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由区级财政预算经费,与安顺职院合作,每年开办一期村干部大专学历提升班。针对常规培训实效性不强的情况,组织村干部定期外出培训,拓宽视野,同时借助和发挥双堡镇大坝村、旧州镇浪塘村、刘官乡大黑村等村级党员实践培训基地作用,通过现场参观、实地了解,更加突出培训的实效性,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骨干队伍。

(四)瞄准干部驻村帮扶“靶心”,强化农村基层战斗堡垒功能。在安顺市委“上有红云,下有土地,中间走进双书记”的农村基层党建扶贫模式引领下,在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选派工作上实施精准选派、精准发力、精准管理、精准定位。一是以干部任用导向为契机,通过干部提拔任用优先考虑有农村工作经历者这一用人导向,形成主动驻村工作局面,结合村情发展需要,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精准选派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年轻优秀干部下沉到农村任“第一书记”.二是以“双书记”为切入点,把区四大办、区直部门和第一书记拧成一股绳,在精准选派“第一书记”的基础上从“第一书记”派出部门(单位)再派出49名县级领导、144名科级领导担任帮村书记,形成了“第一书记”主导、“帮村书记”后援的强大帮促力量,为全区的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安上了“双保险”,装上了“加速器”.三是从区四大办派出16名副县级领导干部担任16个乡(镇、两郊办)联乡干部,作为各工作分队的分队长和临时党支部书记,统筹协调全区资源,为“双书记”开展帮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开展定期排查督查,实施从严管党治党。一是在全区开展党员违法违纪清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查等工作,纯洁了组织,强化了了解,促进了交流与沟通,为推动全区农村基层党建规范化管理夯实了基础。二是组建了“区同步小康驻村办公室”负责全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定期督查,并通过“外勤通”平台和快查快巡工作组对全区“第一书记”实行定位跟踪、移动考勤、随机抽查,定期或不定期对驻村工作质量开展督查,对帮村书记和村级党组织进行定期考核,及时通报考勤、考核和督查情况,对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强化从严管党治党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三是从区四大办派出16名副县级领导干部担任16个乡(镇、两郊办)联乡干部,作为各工作分队的分队长和临时党支部书记,统筹协调全区资源,为“双书记”开展帮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结构不平衡。目前,西秀区农村基层组织的党员在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比例失衡的现象较为明显。以杨武乡为例,全乡共有党员727名,其中女性党员103名,占全乡党员总数的14%;46岁及以上党员人数460名,占全乡党员总数的63%;大专及以上党员人数162名,占全乡党员总数的22%.充分说明全区女性党员、年轻党员、高学历党员的比例偏低,支部党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较老化,较难适应新形势新机制的工作发展要求。

(二)村干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随着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农村人口大量外出经商、务工,特别是一些文化高、能力强、有经济头脑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就业,导致个别党支部党员队伍老龄化现象加剧,在选拔村干部上难以找到合适人选。另外,受村干部待遇偏低这一因素影响,个别村的村干部队伍不够稳定,容易出现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象。

(三)村级组织缺乏有效调动群众的手段和方式。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基层政府在由管理功能向服务功能转变的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还未探索出很成熟的服务方式,在调动群众和化解矛盾上缺少有效的方法,工作开展较为被动,存在着不批不斗不怕你、有吃有穿不求你、有了问题要找你、解决不了就骂你、你来硬的去告你的尴尬局面,在带动和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上作用发挥得还不够显著。

三、对策和建议

(一)严格把好“选人用人”关,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以村级换届为契机把好农村“两委”换届关,切实把换届工作做细、做实,提高换届选举质量,加强换届风气监督,确保选拔出高素质的党员进入干部队伍,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号召力。有计划地培养年轻优秀的农村致富能手、创业能手、行业能手等进入到党组织中来,及时为我党输送高能量的新鲜血液,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血液充足,后继有人。建立完善的末位淘汰制度,适时地对工作没有起色的村级支部书记进行调整,让弱者让位,能者上位,做到村干部“能上能下”.保持对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村书记”的考核与督查,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双书记”发挥助推功能。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落实相关待遇,完善奖励机制,逐渐使大学生“村官”成为村级支部后备干部队伍主要力量。

(二)规范村级工作运行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与向心力。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村级党组织班子民主评议、述职述廉述德制度,进一步规范党代表常任制、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学习制度,努力促进基层党组织活动规范化、制度化。要让农村财务工作透明化,实现农村工作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尤其是对群众关心的项目建设、公益事业建设、财务支出情况、热点焦点问题的决议结果、土地征用补偿分配、村集体债权债务、种粮补贴、退耕还林款物兑现、国家其他补贴情况等要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真正让群众放心,促使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团结在党支部的旗帜下,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来。要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目标,通过优化指标,加大奖惩力度,严格落实目标贯彻,不断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提高。

(三)赋予乡村党组织一定的调动群众的管理方式。当前,在由管理功能向服务功能转变的情况下,群众享受接近绝对的自由,但群众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群众缺乏大局观念,对乡村工作、基础设施与公益事业建设不支持,只顾一己之利阻碍当地发展,少数人甚至抵制阻挠破坏公益事业建设,示范引导、说服教育对此所起的作用不大。由于乡村党组织缺乏调动与约束群众的手段,导致乡村工作决策难执行,上级政策难落实,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与经济发展难推进,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软弱无力。因此,建议赋予乡村党组织一定的调动和约束群众的手段,管理制约阻挠和破坏公益事业建设的人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功能。

(四)不断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适当增加村干部的基础工资,保障其经济收入。完善村干部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适当提高其保障待遇。加大从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选拔公务员的量,让其在政治上看得到希望。建立贫困村干部帮扶机制,为贫困村干部解决后顾之忧,使之能安心工作。

(五)认真制定整村发展规划,使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齐抓互促。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自身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建立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以多种方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计划地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有效提高农业产业经营水平,确保村级项目能上一个成一个,第三产业能做一个兴一方。结合时代特点,用好大数据,做强农村电子商务,把握好当地的旅游资源,做好全域旅游等,让全区的特色农产品能走得出去,美丽乡村能引得进游客来,带富当地百姓。

(六)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发挥农广校、农业技术学校的作用,组织村主职干部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培训,并建立村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将培训情况纳入村级目标考核范畴。创新教育培训形式,继续从农村党员的学习需求出发,精心选择培训课程,通过邀请科技、农业、畜牧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巡回指导,聘请高等院校专家到农村种养基地手把手传授专业知识,组织村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做到理论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增强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全区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5

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科学发展先进区、和谐进步模范区、党建工作示范区”的三项目标。围绕“六个巴南”建设,着力推进街道科学发展,在“一城一区三基地”建设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功不可灭。

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和区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组织代表小组就全区重点工程,民心工程以及群众十分关心的热点和难点工作,展开视察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街道农村党建工作开展概况

一、以建成党建工作示范区为目标,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认真开展“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通过积极创建、自主申报、组织验收及命名表彰等严格的标准程序,今年“七一”命名表彰9个 “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实现了今年超过20%的预定目标。二是结合“三级联创”活动、“双优双带”行动及区委“以城带乡万名干部驻村”活动和全市“双千强村”工程,选派14名干部进村入户负责以城带乡和支农支医工作,做好区级部门领导干部“三进三同八个一”活动及以城带乡人员的相关对接工作,促进和带动相对落后班子,集中整顿较为软弱涣散的村级党组织领导 班子。三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深化“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做好大学生村官进村入户宣讲等管理服务工作。今年3月,我们组织大学生村官深入12个行政村,就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三届四次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宣讲。“七一”前夕,组织街道党员“两日捐”,并在财政状况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出资7200元,慰问了困难党员。四是拓宽领域完善功能,抓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在村居公共服务中心设立“党建图书角”、“红岩党员爱心服务超市”等,特别是党员电教工作,村居远程教育建点率达100%,电教工作符合“十有”标准,全面通过市区报检查验收。

二、以增强党员能力素质为措施,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落实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重大事项党内通报制度、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评议办法及流动党员管理办法,抓好党员教育管理。二是指导村(社区)党组织建立健全“两委会”集体领导、分工负责、良性互动的工作运行机制,落实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制度、党员民主议事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在有力地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基础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三是按照“十六字”党员发展方针,抓好党员发展工作。全年新发展党员68名,其中能人党员12名。

三、全面推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一是通过 宣传、动员,迅速实现了辖区党组织党员工作全覆盖和广大群众全知晓;二是通过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广大党员深受教益理论水平,认知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三是通过课题研究,基本找到了影响、制约击鼓 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关健因素;四是通过研究提炼,明确了构建和谐文明南彭的发展专题和活动载体,进一步理清了打造一城一区三基地的科学发展思路;五是坚持边学边改,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第二、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南彭街道党组织围绕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建设目标中,在贯彻中央关于党的重大决策、部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农村基层党建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个别村干部思想观念有待转变。个别村干部思想观念解放不够,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工作上“见子打子”依赖性大,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

(二)是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不够。党政截然分开,党组织没有能够全面充分的发挥领导作用。两委干部交叉任职,虽然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但面对烦琐而又实际的农村基层工作,必将缺乏充沛精力,而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造成权力相对集中,容易形成一言堂的家长制领导作风,有碍于民主决策、管理。

(四)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女性党员偏少,缺乏主动学习和开拓创新意识。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惠民政策,想方设法为民谋利等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不够,抓党建与新农村建设的联系还不够密切,致使农村基层党建的实际成效还不够明显。人民群众的认可度不高。

(五)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虽然上甸村和小街子村建有党员活动场室,但是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些设施搞好宣传教育,有效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群众的主动监督意识。

三、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结合农村特点和村干部队伍的实际,多层次开展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农村干部以理论辅导、工作研讨、经验交流和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干部及时掌握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及相关业务知识,增强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带领群众建设小康的本领。

(二)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壮大农村党员队伍,要拓宽视野,广辟渠道,按照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打破地域、身份和行业界限,有组织有计划地从政治素质好、有创新精神、群众威信高、有培养前途的致富能手、回乡青年、复员军人中发展党员,壮大党员队伍。要注重实效,要敢于 发展培养愿意为群众办事效力的新人入党。加大对农村党员的培训教育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参与党的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规范制度,不断完善农村党建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三会一课”制度,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努力探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健全完善议事规则和民主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落实评议党员、创先争优、党员定期向组织汇报思想工作等制度,逐步使农村党建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形成目标清晰、措施具体、责任明确、操作性较强的党建目标考核机制。

(四)要抓管理,不断提高村级依法自治水平。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依法自治的各项工作之中,保证党组织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主导作用。要依法建制,逐步把村内各项事务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不断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要切实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规范公开内容、时间、形式,提高公开的质量和效果。

(五)要抓要务,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题,认真抓好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各村建立发展档案,确立发展目标。不要停留在纸上,要在行动上,效果上看成绩。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增强项目 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

实验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篇6

实验区共有党员*余名,流动党员*名,基层党委*个,*个党总支、*个党支部。其中,*个村党总支*个、党支部*个,村“两委”干部共*名。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对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调研的结果看,几年来,*实验区着眼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为促进“滨湖小城市、生态大湿地”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主要做法

(一)采取有效措施,村级组织建设上台阶

1.搭建载体强责任,提升工作执行能力。*年,全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年,全区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年”工作;*年,全区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工作,大力加强村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村级组织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制定下发了《镇村两级基层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实施办法(试行)》,组织开展了*镇村两级的述职评议考核,督促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年,按照党建工作“三强三好”目标要求,实施“一书两单”与述、评、考相结合的方式,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即:签订一项责任书;下发两份任务清单;举行一次述职报告;组织一次评议;开展一次考核;安排一轮督查,形成党委抓、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

2.创新特色抓换届,配齐配强村级组织。通过采取“四帮”工作法(区级领导帮扶联系、组织部门帮带督导、区直部门帮解难题、乡镇干部帮治到村),联动式做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工作。在此基础上,围绕发展选干部,着眼发展配班子,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党员干部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尤其是选好配强“一把手”。换届中,鼓励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等积极参选。*年*月至*月,圆满完成全区*个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村干部的文化、年龄等结构得到改善,能力素质明显提高。

3.加大资金强投入,提高经费保障力度。村干部报酬稳步提升。区工委组织部印发了《*实验区在职村干部报酬发放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从*年*月起,全区村干部正职生活补贴部分每人每月为*元,副职及其他每人每月为*元;浮动激励部分平均每人每月为*元。把村级党组织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建立了村级党组织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制度,按每年每个村分别不低于*万元落实。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的实施方案》,对全区*个未达到*平方米以上村级活动场所要求的*镇陆庄村、河口村,夏集镇王相村、立新村,焦岗湖镇焦岗村,明确新建或改扩建任务、时间表和奖补资金。

(二)健全制度建设,教育管理水平上层次

1.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制定下发《*实验区*—*年发展党员工作规划》,运用《发展党员工作指导手册》,指导农村各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工作公示制、预审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认真落实市委组织部每年发展党员计划,重视在致富能手、外出务工和回乡创业的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

2.规范党员管理和村级民主管理。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小学教”活动。确定每月*日为“党员活动日”,重点围绕“九个一”开展活动。*年至*年,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开展“创五星级党组织、争当五星级党员”活动。建立了全区村级党建工作台帐制度,强化对村级党建工作的指导。在村级组织中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印制下发了村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记录簿。推进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开展财务审计,对民主管理工作不力的村进行专项整顿。为破解外出务工人员入党渠道不畅通、想入党找不到党组织这一难题,结合实际,*年,在*市*区*镇,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地成立了驻*市流动党支部。

(三)增强服务意识,服务群众工作上水平

1.健全为民服务机构。全区*个村分别在村部(办事大厅)设立了综治维稳工作站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即“两个工作站”)。村“两委”干部作为代理员,采取轮值方式受理群众申办事项,负责将事项登记后移交镇代理中心或办理后回复。

2.规范为民服务程序。主要包括受理、承办和回复三个程序。在受理环节,代理员向申办人说明可以代理的项目和应该提供的材料。材料齐全的,开具材料接收单,承诺办理时限,进入代理程序。在承办环节,能直接办理的即时办理或限期办理;不能直接办理的移交镇代理中心办理;不能办理的在承办单上写明原因并签名盖章。在回复环节,办理完毕后将相关材料交回代理室,由代理室将办理结果送达申办人。

3.完善为民服务项目。对不需申办人亲自到场且能够办理的,列为全程代理项目;对需申办人到场或审批权不在区内的列为咨询服务项目。切实把服务项目由为群众签字盖章向农业科技、农业生产销售等领域延伸;由为民办事向宣传党在农村的大政方针、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拓展,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全区各村“两个工作站”工作人员共有*人,实行挂牌上岗。*年共为群众代理事项*件次,办结率*%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部分村级党组织领导能力弱化。

部分村级党组织在自身能力、工作手段、执政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从党组织自身看,农村人才缺乏,发展党员后备力量不足,村党组织战斗力削弱。还有一些软弱涣散村、村尚未改变落后面貌。

(二)基层干部的领导水平偏低。

部分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不高,在传达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时,存在打“折扣”现象;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时,致富没有太多门路,带头没有准确方向,使得农村面貌得不到较大改善。

(三)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仍然比较薄弱。

部分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思想重视不够,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甚至出现“空白村”。有的虽然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但债务沉重,入不敷出,成了经济上的“负债村”。

三、对策和措施

(一)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促进村干部队伍建设

1.创新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和完善村干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任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多渠道选人,注意从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返乡创业青年、农村致富能手中发现人才,把那些思想作风正、观念新、懂经营、善管理、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人选拔到班子中。重点选好党组织书记,通过“两推一选”把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型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同时,继续做好选派、选聘到村任职工作,进一步选好配强村级班子。

2.完善村干部培训机制。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定期培训制度,制定长远培训规划,保证培训时间、内容、人员、经费四落实。努力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集中轮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观摩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用技能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理顺领导管理体制。正确处理好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在保证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同时,充分保障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通过建立健全村“两委”成员岗位责任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村务党务公开制度、党员议事会制度等,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工作,形成顺畅的工作体系。理顺村级配套组织建设,把村委会、农民合作社、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营等组织建设好,重视党小组、村民小组的建设,积极引导它们依照各自的章程和规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发挥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在农村工作中的整体合力。

4.健全后备干部队伍培养机制。积极从农村优秀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优秀务工人员、农村中的能人、科技示范户等人员中进行选拔后备村干部。坚持重素质、重能力、重作风,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按照每村*-*人建立后备村干部人才库,通过上岗锻炼、跟踪考察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并不断充实新的优秀人选。适当给村级后备干部压担子,分配一定工作任务,加快村级后备干部的成长。适时通过组织程序,大胆选拔任用一批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有效缓解村级班子“无人办事”问题。

(二)以提高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为目标,加大党建工作力度

1.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围绕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强化村级班子领导,立足实际,合理制定创建规划,丰富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加强对“五个好”村党组织的动态管理,严格考评标准,坚持三年一评比,推动“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广泛开展。进一步抓好“小学教”活动。继续开展村级党组织量化考评工作。组织开展村级组织述职评议考核,确保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工作任务清单得到落实。

2.培育推广先进典型。加大对村级党组织现有典型的培育工作,强化典型培育措施,推动老典型上新层次,新典型出新经验,单项典型迈向全面典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一村一品一特色”,增强先进典型的先进性和代表性,提高典型的层次和水平。通过健全完善评比表彰等制度,进一步总结、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发挥典型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3.推进软弱涣散村、村整顿转化工作。建立整顿组织和目标方案,认真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把村级班子建设作为整顿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加强党员发展和党员教育管理力度,理顺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关系。加强选派干部的工作指导,理清发展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三)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根本,夯实村级建设基础

1.推进“一村一品”建设。针对各村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实现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有资源的地方合理规划,确保资源永续利用;大力推广“合作社+农户”、“支部+协会”的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农民自觉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致富。

2.完善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加大对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落实村级零接待、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村务党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管好、用好村集体资产。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7

关键词: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新农村,信息共享

1 我市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洛阳市地处河南省西部,下辖九个县,市区分为六个区(仅吉利区设有图书馆)。截止2008年洛阳市共有人口654万人,农业人口为466万人,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71%。本次调研对象为洛阳市九县一区图书馆,即偃师市图书馆、新安县图书馆、汝阳县图书馆、栾川县图书馆、孟津县图书馆、伊川县图书馆、嵩县图书馆、洛宁县图书馆、宜阳县图书馆;吉利区图书馆。

2 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新农村的具体措施

2.1 以科技信息服务为主导,务实求效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是时代赋予基层图书馆更高的要求。我市基层馆十分重视新农村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服务。

2.2 基层公共图书馆与“共享工程”的结合,扩大了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各县(区)的基层公共图书馆都与文化部在农村实施“共享工程”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扩大了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还成为了农民读者寻求知识以及科学技术和科技信息的良好平台,广大农民读者不仅享受到传统的图书、期刊等文献资源,同时也能享受到网络带来的快速便捷的电子文献资源。

2.3 以农村“示范工程”为契机,提供多种信息服务

基层公共图书馆由于资金紧缺,收藏资料有限。如何充分利用现有馆藏资源开展服务,各馆都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偃师馆将服务阵地扎在田间头,为专业户提供葡萄从种植、发芽、防止病虫害到收摘的全过程服务。

2.4 以农民工为服务对象,注重培养新型农民

偃师馆利用所掌握的政策法规等有关信息对城关镇高庄60余名出国打工的农民工进行了短期培训,使他们很快掌握所需政策法规,维护了自己的经济利益。

2.5 为广大人民服务,不忘弱势群体

孟津图书馆常年坚持为特殊群体、弱势人群的服务。坚持为残疾人、老年人、少年儿童免费服务,为残疾人、老年人送书上门;在洛阳市黄河桥劳教所设立馆外流通点,为劳教学员服务。栾川县图书馆与县残疾人联合会联姻,开展为弱势群体优质服务,免费给残疾人办理阅览证和借书证,提供免费到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服务。

3 总结与思考

3.1 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得到了重视,纳入了政府规划

各县政府从资金、人力、物力都加大了投入,为我市基层公共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3.2 整合资源,共同发展

基层公共图书馆由于资金有限,在藏书、人员、场地都受到了限制,制约了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开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服务中都以农家书屋工程、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基础,相互依托整合资源共同发展。

3.3 服务范围在扩大,服务功能在加强

随着新农村建设需要,各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从固守服务扩大到了农民的各项文化活动中,将单纯的借还资料改为了送书下乡、组织读书、提供实用信息、开展科技跟踪服务活动和业务指导等服务活动中。

4 主要问题

4.1 投入不够,资源匮乏

各基层图书馆的投入都显不足。如嵩县图书馆建馆23年来,购书经费一直停留在5000元,报刊不足10种;洛宁县图书馆全年经费30万,除去人员工资外办公经费不足万元,单列购书经费仅万元,年入藏新书几乎为零。目前图书总藏量2万册。其他县馆都存在如此问题。

4.2 基层公共图书馆面积太小馆舍面积不足成为基层公共图书馆扩大服务的障碍。如洛宁馆面积不足300平方米,办馆条件简陋。

4.3 管理人员知识更新慢,管理水平欠缺

基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常年在基层工作,接受培训机会很少。因此,很难开展更深的服务。

4.4 馆藏文献数量太少,文献资料陈旧

即便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偃师市和栾川县,农业人口分别是74.6万和28.5万,但馆藏分别是21.8万册和10.8万册,远远不能满足服务需求。基层公共图书馆基本硬件的不足导致了服务功能不能发挥,也导致了部分基层公共图书馆形如虚设,严重阻碍了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展开。

5 建议策略

5.1 因地制宜,整体规划

构建以市和省图书馆为中心的基层公共图书馆网络。充分利用市、省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通过与市、省公共图书馆的结合,形成一个多种资源循环流动的网络体系,以此来弥补基层公共图书馆资源缺少的状况。

5.2 充分利用国家投资,弥补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不足“十一五”

期间,国家投资将在全国农村建设20万家农村书屋,每个书屋配备至少1000册以上的图书、30种报刊,100种音像制品。同时,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近40亿元,支持各地新建和扩建2.67万个规模不低于300平方米的包括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

5.3 素质化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人员知识和业务培训,提升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

5.4 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增强基层公共图书馆

提高电子阅读服务功能。基层公共图书馆应抓住机遇,逐步改善其提供数字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积极引导和促成各基层公共图书馆网点建立和完善,进而提高基层公共图书馆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功能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洛阳市统计局.洛阳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09.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篇8

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如果农村的小康没有实现,那么全社会的小康也就无从谈起。在新的时期,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加强优化,有利于引导人民群众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和国家与广大农民群众进行联结的纽带就是基层党组织。只有具有雄厚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基层党组织,才能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才会提高。进一步改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可以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加以有利影响。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

农村党支部中一部分成员的素质水平低,受教育程度不高,不善于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识。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还有一部分成员思想守旧,小农意识强,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追求进步。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形式化。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的经济结构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也开始在地区间流动。这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成员流动性加大,党员们可以从更加宽阔的范围内进行社会活动。但目前很多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构成模式并未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变动。不利于对其进行管理。还有一些党组织常年不活动,使其流于形式化。

基层党组织成员没有起到带头作用。农村基层党员应该起到带头模范作用。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有一些党员观念落后,只顾小我,对集体漠不关心,存私心,办私事;有的不相信科学,沉迷于封建迷信;有的对社会主义建设概念模糊,价值观发生偏差。

如何加强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对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只有实现了农村的小康,才有全国的小康。面对经济发展下的新形势新挑战,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加强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选择优秀的带头人,选择素质水平高,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能够起到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的村支书。并且一定要是人们群众拥护的领导班子。

提高基层党员的综合素质。第一要加强思想建设,使其树立坚定地信念,不断学习运用,防止腐变。提高党性修养。其次提高能力水平。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方向,把握经济的发展结构。掌握实用技术,提高致富能力与水平。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积极引导群众干什么,把握大方向。要提高依法执政的水平。做到正确的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令法规。

落实领导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乡镇成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督察小组,对其工作进行监察。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要落实基层党建工作,亲自监管1-2个村子,定期到村上进行指导。使其成为推动农村基层建设的动力,推动农村的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加强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有何深远影响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以人为本,就是以民生工作为中心。让基层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果惠及广大人们群众。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村问题是影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问题。农民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经济发展缓慢,就不能实现农村的小康,也就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就不能实现全面小康。只有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优化,才能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差距大。制约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延缓了实现全面小康的步伐。只有进一步加强优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缩小城乡差距,才能推动农村发展,才能进一步的向实现城乡一体化迈进。更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有利于实现“四个全面”建设。农村各项工作的指挥枢纽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也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只有加强优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才能充分的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建设。只有优化基层党组织,使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领导广大的农民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要讲话精神。所以为了实现“四个全面”建设,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农村基层工作调研 篇9

一、调查的目的和课题

1、调查课题:农村基层工作

2、调查目的:当前,农业乡村工作格局发生了深刻转变。在新的情势下,如何顺应当前乡村工作情势,努力探究新时期做好乡村基层工作的方法,进一步深化乡村变革,加速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乡村社会不变,是摆在我们基层干部面前的一个亟待处理的严重课题。

二、调查对象:聚凤乡政府

三、调查内容与要求:

1、农村基层的现状

2、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

3、干群关系的改善情况

4、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

5、农村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调查方式: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五、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电话调查

六、调查时间和步骤:

1、调查时间: 2011年8月

2、调查步骤:

(1)、拟定问卷

(2)、发放问卷,口头采访

(3)、回收问卷,分析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七、调查背景

农村基层工作繁复而又具体,随着惠农政策的广泛推广,干群关系的逐步改善,农村基层工作有了一定的起色,但是,要搞好农村基层工作,真正为人民服好务,还是任重道远。

八、调查小结

(一)、当前乡村基层工作中呈现的积极转变

近几年来,随同着乡村变革的深化推进,乡村工作的确呈现了一系列积极、可喜的转变。首要表现在:

1、农民担负大幅度减轻,农民耕田积极性获得高涨。近年来,随着县政府对“三农”的不时投入和注重,农民担负逐年减轻。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缘由就是农民担负较重,耕田比拟效益较低,招致农民耕田积极性不高。当前随着农民担负的逐渐减轻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撂田荒酿成耕田热。

2、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干群关系获得分明改善。随着一号文件的延续出台,广大农民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实惠。不只农业税获得作废,并且还发放了粮种补助和种粮等补助资金。作废农业税,对衍生在其上的各类乱收费进行“釜底抽薪”,农民鼓掌称快。从“取”到“予”,从向农民“催粮、催款”到“补助、鼓舞”农民耕田,农民从党的惠农政策中感触到极大暖和。目前乡村大家都说党的政策好,党群、干群关系分明改善。

3、工作重心发生转移,工作本能机能呈现可喜转变。针对乡村变革后的新情势,本乡不等不靠,勇敢创新,在县政府转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究。特殊是近年来,工作重心转移到以抓发展、搞服务为主,自觉地把抓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全乡的第一要务,努力建筑调和乡村。

(二)、当前乡村基层工作中面对的首要问题

在看到积极转变的同时,我们也从调研中调查到新情势下乡村基层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

1.亟待解决的农村老龄化问题:农村中留守老人居多,对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一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让留守老人难以承受。青壮年外出后,老年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维持者。60%的留守老人耕种着外出子女的土地,有一半的留守老人家庭的耕种面积不低于2亩,部分老人的耕种面积甚至多达10多亩。“庄稼地里草帽晃,近看全是白头翁”。由于缺少子女协助,很多本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留守老人却要承担起繁重的生产劳动。二是留守老人延缓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这些留守老人大多为小学文化,近三分之一为文盲,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劳动者,不仅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也缺乏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接纳和吸收能力,村里的农业科技推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地的合理流转,均因多数老年人的反对而搁浅,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导致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三是对少年儿童的监护力不从心。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时很难把子女一同带出,导致农村隔代监护现象十分普遍。留守老人隔代监护的比例近60%,其中45%的留守老人同时监护两个以上孙辈。隔代监护使留守老人不得不再次经历抚养过程,承受沉重的照料负担。农村留守老人的文化水平整体很低,祖辈相对落后的文化水平、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留守儿童的监护质量,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和性格发展。村里少年儿童中逃学、打架、上网等现象时有发生。四是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村庄,死气沉沉,失去了以往的活力,各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难以开展。

2、当前乡村发展很快,但社会事务治理有弱化趋向。近几年,因为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收入大幅度增进,农民物质文明生活程度逐年提高,乡村的转变很大。然则,随着机构的变革,处于转型时期的相关治理部分还没有坚持起完善的、长效的机制,招致当前乡村社会事务治理有分明的弱化趋向。

3、乡村工作格局呈现积极转变,但村庄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办法亟待改变。随着乡村各项变革的深化推进,广大村庄干部看到乡村一些深条理的问题获得逐渐处理,“三农”问题的拐点曾经呈现,他们遍及感应乡村工作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另一方面,因为当前村组干部待遇还偏低,存在心中的落差。加之乡镇综合配套变革后,指导职数削减,局部中层干部觉得选拔无望,不免发生失望思想。从查询状况来看,当前很多村庄干部存在茫然掉措、畏难压头的思想,对本人该干什么、怎样干心中没有底。

4、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是教育经费短缺: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经费短缺,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二是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脱离农村社会的实际。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教育形成了单一的全日制普通学校教育结构,忽视了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农村教育的内容和学科设置脱离农村实际。接受教育的毕业生回去后缺乏实际的生产能力,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农村人才呈现出“三少”的特点:中、高级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少,直接为“三农”服务的人才少。没有形成健全有效的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体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规模比较薄弱,缺少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基地。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不协调性,严重限制着农村教育本身的长远发展。

在查询进程中,我们剖析当前发生上述问题的缘由,以为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

1、干部要素:

基层干部是落实党在乡村政策的关键性要素,政策落实的黑白直接关系到党和县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位置。但是因为干部政策程度、行政立场、工作方法等多方面的要素,在政策落实进程中往往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是乡村干部本质不高。乡村干部长期处在基层一线,首要精神和时间都集中在处置日常繁琐事务,不足学习提高,看法程度有限,了解政策不深,有时执行政策走样,工作中轻易繁殖一些矛盾。二是乡村干部看法观念还没有改变。多年来,一些干部以为本人的本职工作就是“催粮要款,结扎放环”,招致乡村干部服务认识冷淡,甚至与民争利。三是乡村干部精神形态欠安。一些乡村干部说我们工作软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完不成,指导不称心;假如工作硬了,说是办法欠妥,作风粗犷,经常是上级批判群众骂,以为是“风箱里的老鼠两端受气”。这些要素掺杂到干部的工作中去,必定会发生一些问题。

2、群众要素:

一是局部农民的思想认知程度较低。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思想和小农经济认识在农民心中没有彻底消除,局部农民一方面生产积极性高涨,求富致富心切,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涣散松散、自私狭窄的思想。一些人各类各的田,各挣各的钱,对集体的事不关心,对村、组两级干部治理淡然置之。二是农民对过去与干部发生的怨结“心有余悸”。多年来,村庄干部向农民讨取的多、赐与的少,分摊的多、服务的少,农民发生埋怨心情。这种残留思想使农民对当前的基层干部落空决心,在工作上往往发生冲突心情。三是农民群体呈现多样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时发展和乡村变革的深化推进,本来的农民群体实践上曾经分化成通俗农民、农民工、基层干部、个别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若干阶级,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感情、声望和社会、经济位置千差万别,价值取向各有分歧。复杂的工作对象然后发生了复杂的乡村工作场面。四是农民的自立认识和决定计划才能加强。广大农民的思想文明程度遍及提高,判别思想才能加强,特殊是新一代农民的文明科技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视野愈加坦荡,思想愈加活泼。他们不再自觉地置信干部,农民的“不安本分”心态添加了乡村工作的难度。

九、做好新情势下乡村基层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乡村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我们基层组织、基层干部都要针对乡村工作呈现的一系列转变,尽快改变本能机能,改变人物,在思想观念、工作重点、方法办法等方面必然要加大创新力度。

1、尽快改变思想观念。我们村庄干部应充分看到,我国目前总体上曾经到

了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作废农业税是顺应市场经济规则,具体建立小康社会的必定要求,有利于添加农民收入,发展乡村经济;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现阶段,我们必需调整工作思绪,把工作重心改变到增强服务、促进发展上来,群众要求最多的是基层干部要搞好乡村公益事业建立。因而我们必需把为群众服务看成本分,从当前群众最急迫的需求上找准工作的打破口,动足脑子,想尽方法,做好文章,在积极指导农民致富奔小康、大力发展村庄集体经济、组织兴修乡村公益事业上有新的作为。

2、切实改变政府本能机能。抓住有利机遇,着力促进县政府本能机能的转型,由以完成经济任务为主转移到加速经济发展与构建调和社会两大主题上来。从吃“农业饭”、吃“补助饭”中走出来,坚持乡镇自立型和自给型财务,逐渐走出财务窘境,增加就业。提高工作的保证才能。要跳出纯真靠农业求发展的圈子,拓宽发展思绪,明确主攻偏向,积极构建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多元化财路系统。二是实行好基本设备建立的本能机能。要大力增强农田水利、村庄道路等基本建设,加强农业抗灾才能,改善乡村生产前提。要包装整合小城镇建立资本,提高小城镇建立功用。三是实行好指导生产发展的本能机能。要勇当“掌舵人”、“导航者”,指导村组干部实时为农民供应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尤其要充分应用各类载体,普遍传达科技常识,有针对性地举行农民培训班,坚持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带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才能和农民致富才能。四是实行好治理公同事业的本能机能。乡镇县政府不只要担负一方经济发展的重担,并且还要担负当地事业发展主要职责,负有对教育、文明、卫生、社会福利、情况维护等公同事业的服务治理本能机能。五是实行好维护社会不变的本能机能。增强乡村社会治安综合管治,做好群众信访工作,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营建安全、文明、调和的社会情况。

3、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办法。一是治理方法从“直接型”向“间接型”改变。在传统体系体例下,乡镇政府治理方法大多是属于直接收理。随着政府本能机能的转型,要改变到经过增强微观调控、规范市场、发明优越的外部情况上来,对那些可以由市场、企业和民间办妥的工作,县政府部分则果断“退位”,不再详细代替事务性活动。二是工作方法由简略的行政敕令向用市场方法指导、服务、示范改变。顺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学会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开展工作,经过抓龙头、抓中介、抓大户来指导、服务、示范,发展农业,活泼乡村,致富农民。三是日常治理由“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改变。惠农政策的施行,使乡村党群干群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从基本上亲密党群干群关系,构建调和乡村,必需进一步理顺乡镇与村组的关系,具体落实村民自治,变“为民作主”为“让民作主”。不管大事小事,只需属于村民自治范围,乡镇都要“指导、支撑、协助”群众经过规范的方法和顺序,民主决定计划,自立处理,更多地运用司法、经济和教育治理的手段,在尊重村民自立权和村委会相对自力性的基本上完成对村组的有用治理。

4、切实加大对村庄的扶持力度。当前,乡镇正处于转型关键期,上级部分也要进一步加大对村庄的扶持力度。一是深化财务体系体例变革。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在现有财务体系体例基本上逐渐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大对乡镇的转移付着力度,处理当前乡镇的财务艰苦。二是加大倾斜力度。上级部分要在资金、项目上增强对村庄的倾斜和扶持力度,尤其是农业基本设备、农业科技推行和乡村教育、卫生、文明等方面,多为乡村加速发展做一些打基础、管久远的工作。三是改变治理方法。顺应当前乡村工作的新形势,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工作审核机制,在治理上合适乡村的实践,使工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

上一篇:吉林省财产保险试题下一篇:演讲稿:《珍爱生命 关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