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教学设计范文

2024-10-03

洋流教学设计范文(共12篇)

洋流教学设计范文 篇1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立即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和暖流)2.运用丢,了解世界洋流的发布规律 3.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入)很久以前有个美国男孩,在福罗里达州洲的海边捡到一个漂流瓶,里面有来自澳大利亚东海岸一份遗嘱,高兴之余美国男孩再想这份遗嘱的真实性,他又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学了这节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知识点 洋流的定义

洋流的分类:

寒暖流判断

形成原因

教师活动 要求学生看书 回答

根据洋流的性质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要求学生完成学案活动探究1

判断该海域所在的半球,A、B两处有两支洋流流过,请标出洋流的流向并判断寒暖流。方法:(1)以温定球(2)以凸定向(3)以温和向定寒暖流

生活中,在喝茶的时候我们习惯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叶,观察,当我们吹动中间漂浮的茶叶的时候,茶叶的流向?这时两边的茶叶和杯子底部的茶叶又是如何运动的?

学生说出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学生活动

学生完成学案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学生完成学案相关内容,并说出说明是寒暖流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洋流的分布规律

学生完成风带的方向的图

根据风向学生完成学案探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的地理意义

究2

教师进行纠错和总结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

PPT展示4个案例,分布是 对气候

对渔场

对航运

对污染

学生黑板展示 其他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合作完成。

学生展示洋流分布规律

学生对照洋流分布规律看课本“世界洋流分布图”。

学生根据案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寒流反之。

寒暖流交汇有渔场。

顺水快,逆水慢

扩大污染范围,加快污染速度。

总结:本节内容我们学习了海水的动态特征,其中洋流分布规律是重点内容,我们应从洋流的形成着手,按照一定的因果关系,逐步掌握洋流的分布及其规律。此外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还了解到洋流是促成不同海区间进行大规模水量交换的主要因子。伴随着大规模的水量交换,还有热量交换、盐分交换和溶解气体交换等。所以,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沉积、海上交通,以及海洋环境等方面都有巨大影响。【板书设计】:

风海流洋流的形成密度流补偿流洋流按水温分类:寒流、暖流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洋流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洋流分布规律南极大陆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洋流的地理意义对航海事业的影响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洋流教学设计范文 篇2

1. 创新点

本节课加入了大量课本外的教学案例以辅助落实课标要求, 教会学生真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 在洋流对航海的影响这一环节中植入哥伦布两次航行时间差的案例, 引导学生找形成时间差异的原因;在洋流对气候影响的环节中对比澳大利亚两岸景观, 视觉冲击感强, 易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渴望;在洋流对渔场的影响这一环节中从学生最熟悉的日本生鱼片入手, 引入话题, 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善于应用生活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洋流对于污染的影响这一环节中, 考虑到距离学生生活经验比较远, 于是选取了被石油污染导致死亡的海鸟的照片, 学生内心被深深震撼, 主动深入探究, 并在生动的案例背景中落实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样教学的意义就上升到学生自觉维护海洋环境不被污染。

整节课用各种案例贯穿始终更加突出新课程的理念:要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论是讲授还是练习过程中, 学生体验了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 (1)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水的运动》第二课时。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 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学生能够理解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 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本节课就是考查学生对洋流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地图, 结合案例分析, 分析洋流对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从教学内容上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课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即学生利用洋流模式, 分析洋流流向和性质对沿岸气候、海洋生物 (渔场) 、海洋交通与海洋污染的影响。

从教学形式上看, 本节课的内容可以加入大量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案例, 补充教材, 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空间很大, 现实生活中和本节课相关的案例数不胜数, 教师可根据课堂的需求来把握, 选取最适当的案例, 通过多媒体手段呈现, 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从而落实上述课标要求。

3. 学生分析

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和反应速度不是很快, 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不是很扎实, 并且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另外, 由于平时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得少, 学生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感到新鲜有趣。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 对于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有较大兴趣, 因此可以很快掌握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简单功能, 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教学任务。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洋流对航运、气候、渔场、污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有序思维, 对未知的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总结, 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精神, 同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1. 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片段, 引入东澳暖流, 回顾旧知识。

学生观看影片。

2. 新课讲授

案例1:教师用PPT展示哥伦布两次航海的时间差 (如图1) , 请学生分析洋流对于航海的影响。

师:请大家推测哥伦布两次横渡大西洋哪一次用时长, 为什么?

学生阅读案例、思考、回答问题。

案例2:探秘特殊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PPT展示澳大利亚东西两岸的景观图片 (如图2) , 对比世界气候类型和洋流分布图, 探究澳大利亚东岸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范围有何特点?为何会有如此特点?

知识迁移:探究澳大利亚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

请学生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画出澳大利亚东西两岸的洋流, 并用不同颜色标出洋流性质和方向 (如图3) 。

回忆旧知识, PPT展示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范围。思考洋流给当地带来了什么样的气候。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练习:

(1) PPT展示摩尔曼斯克的位置, 与赫尔辛基港进行对比, 分析暖流对终年不冻港摩尔曼斯克的影响 (如图4) 。

(2) PPT展示科隆群岛的位置以及科隆群岛上企鹅的照片, 分析寒流对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企鹅的影响。

学生归纳总结寒暖流对澳大利亚东西两岸的影响。

案例3:研究渔场的分布。

PPT展示学生最熟悉的日本生鱼片的图片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标出北海渔场, 分析该渔场的形成原因。教师归纳总结。

找出成因相同的其他渔场 (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等) 。PPT展示三大渔场位置。

PPT展示出秘鲁渔场的位置图, 思考它的成因。分析它与其他三大渔场成因的不同。

学生展开讨论。运用知识, 巩固复习世界洋流分布。

案例4:研究洋流对污染的影响。

PPT展示被石油污染的海鸟 (如图5) 。并在局域地图上标出事故地点处的洋流名称、性质。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洋流在这次事故中起到的作用。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 引导学生归纳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 (气候、渔业、航运、海洋污染) 的影响。

学生回顾整节课内容, 自主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 (气候、渔业、航运、海洋污染) 的影响。

读“奴隶三角贸易”的资料, 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从最初准备这节课到顺利地上完, 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不足, 在摸索和实践教学规律中得到一些启示。

1. 信息技术要应用得好, 还要应用得巧

本节课主要应用了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其中包括视频影像的播放、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以及PPT演示等。

本节课非常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在解决重难点问题时, 力求每一个知识点都能找到对应的、恰当的案例。抓住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层层设问,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破重难点。例如, 引入环节省去复杂的旧知识回顾环节, 取而代之的是干脆利落的一句带过和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动画片片段, 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带着老师的问题去思考, 没有偏离本节课主题,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积极思维。在学生回答小丑鱼爸爸是借助东澳暖流从大堡礁到达悉尼的过程中, 也复习了洋流的名称和位置, 相比传统的一问一答更能让更多同学参与回答, 巩固复习旧知。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 不但可以深入检测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更能突破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言堂, 师生互动、讲练结合难以开展的瓶颈, 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它不但实现了计算机对于课件的演示操作, 还实现了师生间的教学互动, 及时落实完成练习等。比如, 在第二步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找出澳大利亚两岸的洋流, 如果应用的是传统的手段, 学生只能起立回答洋流名称, 不能对洋流的位置和方向进行深入的检测, 那么这个提问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在此对于东澳暖流和西澳寒流的概念也只有名称而已。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于东澳暖流西澳寒流的认识, 还可以考查学生的绘图能力, 其他学生也可以直观地从该学生绘制的图像中明确洋流的名称、方向和性质, 从而加深印象更好地落实该知识点。

把案例中的信息 (如经纬线位置等) 和洋流的分布地图、气候分布图、实物景观图等图像通过多媒体的演示结合出现, 给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梯子”, 辅助他通过自主探究、积极思考来解决问题。例如, 在解决本课难点——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 给出澳大利亚东西两岸的实物景观图, 为没有亲身体验过的学生创设体验情境, 再叠加当地气候类型图, 经纬网位置图等给学生做好充分有效的铺垫, 引导他得出结论。

2. 案例要选取得好, 更要和教材结合得巧

本节课非常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在解决重难点问题时, 力求每一个知识点都能找到对应的、恰当的案例。在本次备课过程中, 我利用网络搜集了大量相关信息和资料。通过案例, 使教材中的结论更加丰满, 抓住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层层设问, 也是对课本的二次改造。比如澳大利亚东西两岸的实物景观图就比简单对比两地的气候类型图更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比如, 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比较容易理解但也相对较简单枯燥, 很难让学生主动探究甚至上升到自觉自愿地去保护海洋环境的境界。但出示被石油污染的海鸟一图时, 对学生的感官冲击强烈, 学生自然就得出要保护海岸生物, 保护海洋环境的结论, 本节课在学生主动探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我整节课选取的案例大部分都是从网络上搜集再经过加工处理呈现给学生的, 这些案例也都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 加入了这些案例,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3. 不足之处

一节课上下来, 我也有很多遗憾, 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初次尝试, 对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还不太熟练, 没有发挥它更多的功能, 如果有机会可以更多的把它运用到绘图作业中。第二, 本节课让学生找出和北海道渔场成因相同的渔场时课时, 学生回答了秘鲁渔场。秘鲁渔场的成因并不是由于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在此处, 将来在设计时应想办法避免, 如事先考查学生对世界洋流分布图的掌握情况, 重点找一找图中主要的寒暖流, 再回答这一问题。

另外, 在备课过程中我希望能达到的效果是尽量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但是从本节课来看, 学生还存在“不敢说”的问题。如何调动学生说, 组织他们讨论, 让他们觉得“有话要说”是我下一阶段要调整的方向。如果再有机会上这堂课, 我想可以让学生先去阅读多媒体呈现的各种资料和案例, 然后分组讨论, 由学生自己来讲解。鼓励学生适时、大胆地发挥想象, 使课堂更加活跃起来。或者是把主动权交给他们, 让他们自主地去网络或其他媒介搜集相关资料, 摆事实看现象, 点燃每一个学生“创新的火花”, 然后经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点评

本课围绕着三维教学目标, 运用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合作探究式学习有效整合, 不但要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而且在学与教的过程中, 充分使学生体验学习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如何在本课之中运用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合作探究式学习有效整合?我以为整合点有三。

整合点之一:融合在导入环节。作用是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目的在于通过温故知新, 梳理知识脉络, 以问题作导引, 引起学生对洋流究竟在哪些方面影响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

整合点之二:融合在新授环节。作用是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突破教学重点, 首先, 任课教师以信息技术为载体, 呈现四个典型案例。不但应用聚合思想, 传递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而且将教学重点分解落实到对航运、气候、渔场、污染的影响。进而从感性入手, 以惑开智, 以思导学。其次, 或阅读、或猜想、或讨论、或动口动手实践, 信息技术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然后, 在教师的引领下, 学生无论是做归因分析, 还是做归纳推理, 结论昭示, 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整合点之三:融合在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环节。最显著的作用是任课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地理教学活动。学生在情感参与、思维参与、行为参与的同时, 自然形成了些许生成资源。而任课教师恰恰巧妙地利用了这些生成资源, 有指向地开展地理生成教学, 生成新的认知, 是难能可贵的。

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 篇3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学情分析:这节内容面向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一学生上课比较活跃,能够积极发言,热情参与,学习兴趣较高。从知识构成来看,学生有一些海洋有关的知识,但是初中的学习一般仅限于蜻蜓点水,深度和广度不够,学生理论性的知识则更加少。学生进入高中已经有2个月左右的时间,已经了解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特点,比较重视基本规律的学习和掌握。之前已经学习了岩石圈和大气圈的相关内容,这部分内容对洋流的学习和理解尤其重要。同时,高一学生也基本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洋流的概念,理解洋流(风海流)的形成的影响因素,并能通过读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拓展得出大洋表层洋流运动的动力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引导,结合影响因素绘制出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并归纳分布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性特点,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风带和洋流之间的对应关系、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和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画图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洋流教学反思 篇4

一、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明确本节的概念。

本节中洋流的概念,寒、暖流的定义,让学生先通过预习,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练习的形式,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这样图文对照,效果显著。

2、对于洋流的分布规律,先让学生通过让一盆水运动的方式,明确推动洋流运动的动力----风,然后根据前面了解的全球风带示意图,绘出低纬、中纬、高纬洋流的流向。

3、通过多媒体的运用,结合不同纬度洋流运动的方向,绘制全球洋流分布图,展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让学生明确不同纬度、大洋东西两岸洋流性质的不同。让学生结合大西洋来对照洋流的分布规律并总结。

4、对于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的形成原因及环流方向,采用边提问边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明确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

5、采用形象的数字记忆法,指导学生去掌握各个海域大洋环流的方向、洋流的性质。如:北半球的洋流环流好似一个数字“8”,南半球的洋流环流好似一个数字“0”,教学时,我指导学生画这两个数字(按笔画顺序),并且每一段都标上箭头并让学生说出对应的大洋环流的方向。

6、列举大量案例,学生在阅读案例时进行思考,这样有助于学生将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从而更明确地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中不足之处

1、给学生画图,填图的时间少了,若是让学生画填图,那么学生记忆得会更深刻;课堂容量大,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

2、由于本课时内容多,但相应的练习太少。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篇5

王开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认识洋流形成的多种因素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地理事物与地理环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提高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标注四大渔场位置、画航海路线图等活动,培养绘图能力,能用简明阐明自己的观点。

3)通过四个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洋流随地理环境影响等问题的深入认识,增强探究地理事物奥秘的兴趣;懂得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通过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认识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

学会看图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案例法、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疑:撒哈拉沙漠向西一直延伸到非洲西部沿海,澳大利亚西部沿海也是荒漠地带,但东岸则是森林景观,为什么同是海边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观?(使学生对洋流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产生悬念。)

板书: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活动:探究活动1 展示: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的气候差异,学生观察地图、归纳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爱尔兰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的纬度差不多,1月都柏林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气温多在0℃以下。为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地图、归纳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结合上一节课所学到的世界洋流分布图的知识,可以看出,图上的爱尔兰都柏林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而纽芬兰圣约翰斯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经过,由于暖流是从水温高的流向水温低的地方,所以,就好比把热水倒进冷水里会使冷水变热,它的道理是一样的。而暖流流经会使海区的水温度变高,蒸发量加大,水汽充足,气流上升,最终导致降水量增大;寒流则刚好相反,使所经海区蒸发量变小,水汽减少,气流下沉,降水量变小。所以我们就可以总

结出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活动:展示澳大利亚降水分布图

提问:为什么西部是沙漠?而东部降水较多?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寒流使水温降低,下冷上热,空气不能上升,空气湿度降低,降水少。

暖流使水温升高,蒸发加大,下热上冷,气流上升,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多。

我们在来看一些关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的例子,展示热带雨林与热带沙漠的分布图,讲述洋流对它们形成的影响。板书: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探究活动2 通过日本人的饮食喜好,引出渔场

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一下:渔场 鱼 饵料 浮游生物 光合作用 光照(海洋200米深处都有光照);营养物质 海底,那么如何将深藏在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述):很好,一种是寒暖流交汇,由于温度差异很大,所以搅动

异常剧烈;还有一种是上升流,将深藏在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所以能形成渔场的一共有两处,就是寒暖流交汇或者上升流(出示世界洋流分布图),请同学们现在P57页上标出你认为可以是渔场的地方。(学生活动)

(师述):很好,刚才同学指出的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叫北海道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叫纽芬兰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叫北海渔场;还有秘鲁寒流上升流处的秘鲁渔场。(展示四大渔场的分布补助理解)板书:

2、对海洋生物和渔场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

上升流:秘鲁渔场 探究活动3 引用“泰坦尼克号”海难案例,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综合分析这次海难.(1).造成泰坦尼克号巨轮沉没的冰山来自哪里?为什么会在纽芬兰岛附近出现?

(2).假如你是船长,你认为怎样改变航向可以安全、快速地从英国伯尔发斯特港驶向美国纽约港? 学生阅读、讨论并且请同学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发现,出事的海区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而由于我们说过,洋流是表层海水沿一定方向大规模的移动,所以洋流可以

带动表层海水中的物体一起移动。正是由于拉布拉多寒流将北极附近的冰山带到了出事地点,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不仅如此,由于墨西哥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在此交汇,而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遇冷容易形成小水滴,并形成海雾,常常会对航行也很不利。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洋流的第三个影响是:对航海事业:带来冰山和海雾的威胁。板书

3、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利:顺行快,节约燃料 弊:逆行慢、海雾、冰山 探究活动4 [承转]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则新闻,巴哈马籍油轮在西班牙海域沉没的事故。

[多媒体展示] 巴哈马籍油轮在西班牙海域沉没地点示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但是奇怪的是,在这一事故不久之后,法国政府因为海岸遭受石油污染而向西班牙提出了强烈抗议。那究竟是为什么呢?大家思考一下。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探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知道,失事地点附近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石油随着北大西洋暖流地运动,影响到了法国西部海域。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有2方面的。首先,海水有净化作用,污染物扩散范围越大,净化越快,所以好的方面是加快净化速度,而不好的则是扩大污染范围。

4、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有利:污染物的扩散,加速净化 不利:扩大污染范围 课堂练习:1.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拉布拉多寒流

2.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中受洋流影响而形成的是()• A.美国西海岸的地中海气候 • B.亚洲东部的季风气候

• C.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 • D.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

3.下图中的B为美国的夏威夷群岛,二战中日军偷袭夏威夷群岛上的珍珠港时,在线路M、N中选择线路M的原因是:(从航速及天气方面分析)

五、板书设计: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和渔场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

上升流:秘鲁渔场

3、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利:顺行快,节约燃料 弊:逆行慢、海雾、冰山

4、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有利:污染物的扩散,加速净化 不利:扩大污染范围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反思

王开勇

1、整体思路把握较好,课堂教学效果基本达到设计意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有效地利用了教材中“世界洋流分布”图,合理地运用了教材,讲知识点回归到教材。

3、通过引用生活中的现象及学生熟悉的案例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

4、教学中安排标渔场、设计航海路线等小游戏,问题设计新颖,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

5、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的设计针对性不强,太口语化,导致效果不

佳。

洋流教案 篇6

文峰中学

李小艳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提高环保意识,确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重点难点】

1.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讲解法、地图法、讲练法。

【导入新课】视频导入——为什么“小鸭舰队”能够史诗般的旅程呢? 【教学过程】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

一.洋流的概念与分类: 二..洋流的形成

1.写出全球气压带名称,画出风带方向

2.绘制洋流模式图

3.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

3、南极大陆外围: 4.北印度洋季风环流

三、课堂实践

1、绘出太平洋、南印度洋的洋流

2、绘出大西洋的洋流

四、学以致用

1.为什么“小鸭舰队”能够史诗般的旅程呢?

2.在十几年前,日本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日本以东的洋面播撒了大量的带有颜色的物质。大约五十天以后,这些带有颜色的物质在美国旧金山以西的洋面出现了。为什么?

3.我国明朝郑和下西洋,他总是选择冬季经过北印度洋,夏季返回?

五、随堂练习【板书设计】

洋流教学设计范文 篇7

1.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结合图示掌握中低纬度海区、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及北印度洋海区的海水运动规律, 并能够分析具体海域的洋流分布;结合图示理解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清楚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并能分析实例。

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全球地理环境有较大影响。学习重点:理解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海洋污染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梳理

1. 洋流的类型

洋流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

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2. 海水的盐度

(1) 影响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蒸发量与降水量之差、洋流、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

(2) 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3. 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 副热带环流 (中低纬环流) 。 (1) 中心:南 (北) 纬25°~30°的地区。 (2) 方向:北半球为顺时针, 南半球为逆时针。

(2) 副极地环流 (中高纬环流) :以60°N局部海区为中心,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 西风漂流。 (1) 位置:北纬35°~45°和南纬30°~60°的宽阔地带。 (2) 流向:自西向东。

(4) 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 (1) 冬季:逆时针方向 (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赤道逆流) 。 (2) 夏季:顺时针方向 (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南赤道暖流) 。

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1) 暖流:增温增湿。 (2) 寒流:降温减湿。

(2)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1) 寒暖流交汇处, 渔业资源丰富, 形成渔场。 (2) 盛行上升补偿流的海区, 渔业资源丰富, 形成渔场。

(3) 对航海的影响。 (1) 顺流———速度快。 (2) 逆流———速度慢。 (3) 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 不利航行。

(4) 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影响:加快净化速度。不利影响:使其他海域受污染, 污染范围扩大。

三、易混易错点专项突破

1. 寒暖流与海洋表层等温线组合图的判读

(1) 考生应知的知识。

寒流是指水温比流经海区低的洋流。暖流是指水温比流经海区高的洋流。等温线是同一水平面温度相等的各地点的连线。

海洋表层的等温线是高考常考的内容。根据海洋表层的等温线判断寒暖流可分两步进行。 (1) 判断南北半球。由于水温的分布特点是从低纬海区向高纬海区递减, 因而水温向北递减的海区位于北半球, 反之位于南半球。 (2) 判断寒暖流。由于暖流可使流经海区水温升高, 寒流可使流经海区水温降低, 因此, 暖流流经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寒流流经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这样, 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即可判断寒暖流。

(2) 考生应学的技巧。

海洋表层的等温线图是高考常考的内容, 考生答题时易错在以下两点。 (1) 不清楚海洋表层等温线数值变化与南北半球的关系。考生可通过以下规律来加以辨别。a.材料中没有标明南纬或北纬的, 要清楚“上北下南”, 同时也要清楚纬度向北递增的海区位于北半球, 反之位于南半球。b.水温向北递减的海区位于北半球, 反之位于南半球。 (2) 不清楚海洋表层等温线数值变化、弯曲方向与寒暖流的关系。考生可通过以下规律来加以辨别。a.“凸向即流向”, 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b.“低来寒、高来暖”, 即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洋流为寒流, 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例1 (2013年高考江苏地理卷) 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 图中a、b、c为等温线, a>b>c, 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问题。

图1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 (1) (2) (3) (4) 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 (1) B. (2) C. (3) D. (4)

【解析】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半球, 海洋表层海水等温线数值向南递减, 又因a、b、c为等温线且a>b>c, 排除A和C;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半球低纬海域, 附近有暖流经过, 根据“低来寒、高来暖”, 即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洋流为寒流, 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选D。

【答案】D

2.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名称

(1) 考生应知的知识。

世界洋流分布是有规律的, 考生可根据行星风带示意图画出世界洋流模式图。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有以下几点。 (1) 中低纬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形成反气旋型 (或北顺南逆) 大洋环流, 大陆东岸为暖流, 大陆西岸为寒流。 (2)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气旋型 (或逆时针) 大洋环流, 大陆东岸为寒流, 大陆西岸为暖流。 (3) 40°S附近海区形成环绕全球的西风漂流 (寒流) 。 (4) 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环流 (夏顺冬逆) 。

(2) 考生应学的技巧。

根据洋流的具体分布能够概括它的分布模式, 并能将其转换成图形。

考生答题时容易错在以下两点。 (1) 不清楚副热带海区和副极地海区的位置。考生可掌握三条关键纬线, 其中两条是南北纬30°纬线, 其位于副热带海区;另一条是60°N纬线, 其位于副极地海区。通过南北纬30°纬线可以找到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 (或北顺南逆) 的大洋环流, 通过60°N纬线可以找到北半球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气旋型 (或逆时针) 的大洋环流。 (2) 不清楚洋流分布规律中大洋环流的流向。考生可通过以下口诀并结合图示来记忆。北半球大洋环流像“8”字, 南半球大洋环流像“0”字, 其笔画顺序如下图。 (3) 记不清具体洋流的名称。考生要多看多记, 并通过地名来记, 因为洋流是通过流经区域的地名来命名的。例如流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岸旁的洋流被称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流经澳大利亚东部海域的洋流被称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同时, 考生要结合各洋流所处的大洋环流来记忆。

例2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Ⅱ)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 就易形成雾。下图中, 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 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问题。

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解析】从该地的经纬度来分析, 可知该地位于美国西部沿海, 有副热带大洋环流经过。由于该海域位于大陆西岸, 应该是寒流经过, 即加利福尼亚寒流。所以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是因为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选D。

【答案】D

四、过关小测

下面为四位考生分别绘制的某局部海域8月份表面水温图 (单位:℃) , 读图回答第1题。

1. 四位考生绘制的图中正确的是 ()

A. (1)

B. (2)

C. (3)

D. (4)

洋流可以影响海水的温度, 从而导致海水剖面图中的等水温线发生变化。若下图所示区域位于大陆西岸, 海洋表面水温仅仅考虑洋流的影响。读图回答第2题。

2. 如果海洋表面等水温线如虚线所示, 且c=18, d=16, 那么该地沿岸可能形成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题。

3. 关于甲地与其所在大洋对面 (同纬度) 海域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面海域更高

B.甲地海水上升流比对面海域更显著

C.甲地大陆沿岸为油橄榄林

D.甲地对岸为草原景观

下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 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及流向。读图, 完成第4题。

4. A、B、C、D、E、F、G表示的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 ()

A.A、B、E、F

B.A、B、C、G

C.C、D、E、F

D.B、D、E、F

5. 下图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6. 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 海底原油向外泄漏。借助大风和洋流, 浮油“魔爪”不断伸展, 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下图 (洋流分布示意图) 中表示墨西哥湾暖流的是 ()

A. (1) B. (2) C. (3) D. (4)

读“某季节局部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 完成7~8题。

7.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季节印度半岛为旱季

B.图中寒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

C. (4) 洋流流向终年不变

D.图示季节马六甲海峡海水由西北向东南流

8. (2) 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9. 读下图, 指出三角贸易涉及海区的大洋环流分布规律, 以及三段航程涉及洋流的性质 (寒流、暖流) , 并分析出程涉及的洋流及其对周围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根据纬度数向北递增判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水温向北递减, 而 (4) 图中的水温向南减少, 所以排除D。 (2) 图中等温线没有明显弯曲, 说明基本上没有洋流经过。 (3) 图中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显示有暖流经过, 应排除。 (1) 图中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显示的是寒流经过, 并且根据此图经纬度可知此地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所以选A。

2.C从等温线的弯曲状况来看, 该地受寒流的影响。该地位于大陆西岸, 则影响该地的应是中低纬大洋环流。寒流导致沿岸降温减湿, 大陆西岸可能会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选C。

3.A甲地的洋流是巴西暖流, 同纬度对面海域是非洲西部海域, 有本格拉寒流, 是上升流。同纬度相比, 暖流经过海域的盐度比寒流经过的海域高。受暖流等因素的影响, 甲地大陆沿岸是热带雨林风光, 非洲西部沿岸是热带沙漠景观。油橄榄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选A。

4.B依据图中洋流D的位置可判断其是在信风作用下形成的赤道暖流, 流动方向是由东向西, 据此可判断该图中心点为南极。因此, 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A、B、C是寒流;G为南半球西风漂流, 也是寒流。选B。

5.C根据该地的经纬度可知, 该地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根据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选C。

6.B墨西哥湾暖流位于大西洋西部, 由低纬流向高纬, 选B。

7.D本题主要考查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图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因此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印度半岛为雨季, 马六甲海峡海水由西北流向东南, 进入南海。图中寒流流向主要受地形、西南季风影响。由于是季风洋流, (4) 洋流流向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选D。

8.C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 夏季时 (2) 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是西南季风, 选C。

9.规律:属于北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 (若答“中低纬海区”给满分, 但只答“北大西洋海区”不给分) 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若答“沿反气旋方向流动”也给满分) 出程:寒流。 (答“加那利寒流”也给分) 中程:暖流。 (答出“南赤道暖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中任一个均可) 归程:暖流。 (答“北大西洋暖流”也给满分) 出程洋流的影响:加那利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对北非沿岸荒漠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上升流将海底的有机盐类带到上层, 形成渔场;海轮向南航行的速度比向北航行的速度快得多;加快海水的净化速度, 但也使污染的范围扩大了。

从非洲周围的洋流说起 篇8

非洲北部是直布罗陀海峡,东北部有曼德海峡,这两个海峡处是典型的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而地中海海域封闭,夏季炎热干燥,海水蒸发量大,盐度比大两洋高,海面比大西洋洋面低,所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从大西洋流进地中海,而深层海水则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曼德海峡连接的是红海和印度洋,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所以表层海水是从印度洋流向红海,深层海水流向相反。

非洲西海岸附近有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加那利寒流、本格拉寒流,都是怎样形成的呢?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处于信风常年吹拂下,是风海流;而加那利、本格拉寒流是补偿流。

还可以单独说本格拉寒流。它由于地处赤道以南,常年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表层海水向西北流去,深层海水上升补充,又是上升性质的补偿流。

综合以上几处洋流的分析,关于洋流的成因、分布规律的知识就能解释清楚了。

再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战时,英国封锁直布罗陀海峡海面,而德军潜艇却白南出入,就是利用此处的密度流。从大西洋驶往地中海,下潜的深度浅些,利用表层海水流向,不开发动机就能顺流前行;从地中海驶往大西洋,则下潜的深度深一些。南于发动机是关闭的,英军雷达根本无法捕捉到德军潜艇的运动信息。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那么郑和的船队从马六甲到红海沿岸,是什么季节去,义是什么季节返回呢?当然是利用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冬季时,北印度洋吹东北风,洋流是逆时针方向流动,赤道以北的印度洋海水向西流,此时从马六甲驶往红海,顺风顺水,夏季则正好相反。

这两个例子说明了洋流对航行的影响,顺流可以提高速度,节约时间,节省燃料。

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纳米布沙漠直逼西海岸,和沿岸的加那利寒流、本格拉寒流有关。而“非洲之角”索马里半岛沙漠气候的形成最主要的成因也是沿岸索马里寒流的影响,还有洋流流经之处多大雾天气等都可以进一步说明洋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大西洋中的渔场。除了有西北大西洋渔场(纽芬兰渔场)、东北大西洋渔场(北海渔场),还有东南大西洋渔场,这个渔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是本格拉寒流的影响,此处常年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流向西北,形成上升性質的补偿流,上升流能带来丰富的营养盐分,鱼类饵料丰富。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 篇9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2005年11月16日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学会运用有关图表解释、应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通过学习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探究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大海是很令人神往的,一想到大海,我们会想到大海“海纳百川”的胸怀、“波澜壮阔”的气势„„海水在不停地运动,海水运动表现出多种形式。〔课件演示〕波浪、潮汐图片

归纳总结: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我们今天来学习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由此导入新课。〔课件展示〕课标要求

提出问题:什么是洋流?根据水温情况,洋流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学生自学课本第一、二自然段回答。〔课件演示〕归纳总结寒、暖流。〔承转〕洋流是怎样形成的?

〔课件演示〕风海流的成因。展示图片:气压带风带和洋流模式图。讲解洋流模式图的形成。

〔板书〕洋流成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课件演示〕洋流模式形成过程 〔板书〕(归纳总结)洋流分布规律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中低纬度

北半球 南半球

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

3、南半球的西风漂流

风海流 寒流

4、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夏季 冬季

〔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学生利用图2—3—7落实需要记忆的洋流名称。〔课堂练习〕

1、下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该环流是: A: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 B: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C: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D: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某洋流位于东半球大陆东侧的中低、纬海区,按顺时针方向流动,该洋流是: A:日本暖流 B:东澳大利亚暖流 C:巴西暖流 D:秘鲁寒流 3、1月份,自波斯湾到日本横滨的油轮在航行途中将会: A:一路顺流 B:一路逆流 C:先顺流后逆流 D:先逆流后顺流 〔承转〕洋流对地理环境的意义有哪些? 〔课件演示〕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航运的影响;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板书〕(归纳总结)洋流的地理意义

气候 海洋生物 航运 海洋污染 〔小结〕本节重点是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地理意义。〔课堂练习〕

1、下列洋流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显著影响的是: A:墨西哥湾暖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北大西洋暖流 D:阿拉斯加暖流

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如果此图是太平洋,写出洋流名称: ① ② ③

⑵如果此图是大西洋,写出洋流名称: ④是,③是。⑶C、D两海区易形成渔场的是,原因是。⑷A、B两洋流中 是暖流,是寒流。〔课外作业〕自己设计一条环球考察路线 要求:

1、自己确定考察路线和时间。

2、出发地点定为我省著名海滨城市青岛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洋流分布 篇10

1、按成因:

风海流:形成动力为大气运动,规模很大。例如:西风漂流、信风带内的洋流。

密度流:由密度差异引起,多出现在封闭海域与外洋之间。例如: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红海与印度洋之间。

补偿流:分为水平流和垂直流,多在大洋两岸。例如:赤道逆流、秘鲁寒流。

2、按性质: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多由低纬流向高纬或为下降流。典型的有: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多由高纬流向低纬或为上升流。典型的有: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3、按地理位置

赤道流:分布于赤道附近海区。例如:南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

大洋流:分布于大洋中心,这种洋流类型较多。

极地流:分布于极地海域。例如:南极绕极流。

沿岸流:分布于沿海海域,受陆地影响大。例如:我国的沿岸流。

影响洋流分布的因素

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海水在盛行风的吹拂下,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因此洋流的流向和分布与地面风带模式及其分布有着密切关系。

除了盛行风以外,还有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实际的大洋洋流分布,如下图:

洋流的分布规律:

规律一:

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中低纬度),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规律二:

在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以6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规律三:

在南极大陆的周围,陆地小,海面广阔。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规律四:

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重要的洋流:

①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②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③印度洋: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④环球:西风漂流(寒流)。

谈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篇11

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从成因上看属于风海流。在赤道以北的印度洋,由于海域狭窄,虽然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海区,但是受东北信风的影响远不如同纬度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低纬度海区发达。而是由于受到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即南亚季风占了优势地位。

北半球夏季(每年5月—9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季风。南赤道暖流在盛行风的作用下越过了赤道,进入北印度洋,受到地转偏向力以及海陆轮廓的影响,同时,加上北印度洋海区受西南季风的共同作用下,海水运动的趋势大致沿索马里海岸向东北方向流动。海水受到陆轮廓的影响,从阿拉伯海向东流,沿着印度半岛西侧南下。一部分绕过斯里兰卡岛西海岸南下,与南赤道暖流汇合,并使之得到加强,而赤道逆流消失,形成了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夏季洋流。一部分海水则沿着印度半岛东侧流向东北,同时在西南季风和陆地轮廓的共同作用下,在孟加拉湾一带也形成了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与南赤道暖流一起组成了北印度洋的夏季季风洋流。即夏季形成了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冬季(10月至第二年的3、4月),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亚欧大陆被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在南亚以及北印度洋海面盛行东北季风。受印度半岛的影响,形成了孟加拉湾的海水流向西南方向,绕过斯里兰卡岛后与阿拉伯海流向西南方向的海水一起形成了东北季风洋流。受索马里半岛的影响越过赤道与自西向东的赤道逆流相遇,流至苏门答腊岛西岸。一部分海水向北流,补偿了孟加拉湾西南流的海水,于是在北印度洋海区形成了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季风洋流,即冬季形成了逆时针方向(气旋型)的大洋环流。

二、难点解析

1.北印度洋冬夏季节洋流的组成不同

在冬夏两个季节,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系统不仅流向不同,而且组成的洋流系统也存在着差别。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系统主要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赤道逆流组成,按成因上分别是在东北季风作用下形成的风海流;受陆地轮廓的影响;补偿流(水平补偿)三种形式洋流组成。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系统主要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按成因分别是在西南季风作用下形成的风海流;离岸风及陆地轮廓影响下的补偿流(上升流);东南信风作用下的风海流。

2.索马里半岛沿岸海区冬夏季节洋流性质相同,但成因不同

冬季,受东北季风和陆地轮廓的共同影响,阿拉伯海的海水向西南方向流动,即在索马里半岛沿岸海区由较高纬度海区向较低纬度海区流动,按性质为寒流。夏季,受到离岸风(西南季风)的影响,表层海水流向东北,海平面降低,部分海水由海底海水上升补偿,形成的补偿流(上升流),按性质划分为寒流。

因此在一年中,不管冬夏季节,索马里半岛均受寒流影响。虽然地处非洲大陆低纬的东岸,与同纬度的其他大陆东岸及东非高原相比,索马里半岛沿岸形成的却是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的景观甚至延伸到赤道附近。同时,北半球夏季索马里沿岸海区虽然为上升流,但受到海底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不了如东南太平洋渔场、东南大西洋渔场的条件。恶劣的自然环境,是造成当地居民贫困的原因之一,加上政治等多种因素的诱发,造成近年来亚丁湾海域和索马里半岛沿岸海域商务船只行驶不安全。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导致马六甲海水流向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

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海区的海水整体上是自东向西流,导致马六甲海峡西侧安达曼海的海面降低,一部分海水通过赤道逆流向北补给外,还有部分海水通过马六甲海峡自东南向西北补给,所以北半球冬季马六甲海峡的海水整体上是由东南向西北流动的。

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的海水整体上是自西向东流,导致马六甲海峡西侧安达曼海的海面升高,除有部分海水向南流向赤道外,还有部分海水通过马六甲海峡流向南海海域,所以北半球夏季,马六甲海峡的海水整体上是由西北向东南流动的。

4.恒河三角洲的水文灾害

恒河三角洲几乎每年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除了与恒河及三角洲自身条件有关外还受到了孟加拉湾的轮廓和热带气旋(飓风)的影响,同时夏季西南季风及洋流加剧了风暴潮对恒河三角洲的影响程度。

三、“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这个知识点在高考中的体现

(2004年广东地理,第13—15题)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到返回原地。读图(图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三题。

13.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

A.夏季 B.春季

C.冬季 D.初秋

14.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15.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

A.半年 B.一年半 C.两年半 D.三年半

(2007年上海地理,第10题)洋流是海洋热量的“输送带”,是沿岸环境的“调节器”,回答下列问题。

10.下列海区中,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B.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C.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D.冬季北印度洋海区

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篇12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能量转化及其意义。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方式导入。

师 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

推进新课

课件显示: 水循环

师 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 思考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生2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3太阳能、重力能。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观察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

生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师 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发言)

生 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交换。

师 人类利用水力发电是利用了水循环中的哪一个能量转换? 生 海拔较高的地区,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

练习:学生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图,并标注各环节的能量转化形式。

师 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么,在这种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中,对地表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

(播放视频:“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师 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生 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 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 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

师 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请大家看影像结合以上分析作总结。

课件显示:

“奔腾不息的长江”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鼓励发言,教师最后用课件展示结论)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促进水资源更新,维持水量平衡; 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塑造地表形态; 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师 水循环促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得到不断的更新,因此有人说: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请大家讨论以上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纠偏持正。

师 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以水资源开发利用后能获得补充、更新为条件的。一旦水循环的开发强度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或者遭受严重的污染,那么就会面临水资源不足,甚至枯竭的严重局面。所以对于特定的地区来说,水循环的数量是有限的,必须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只有在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以及控制水污染的条件下,水资源才能不断获得更新,才能永续利用。

师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请大家通过看以下的影像材料,来进一步讨论总结。课件显示:

“干旱的撒哈拉”“印度的水灾”

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师(总结)水循环在地球表面各个区域是不平衡的,有些地区水循环比较旺盛,则水资源比较丰富,如热带雨林气候区;有些地区水循环过弱,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如干旱的沙漠地区。

师 不同地区水循环往往不平衡,那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水循环有差异吗?请以我国为例说明。

生 是有差异的,例如我国夏秋季节,水循环强度大;冬春季节,水循环强度就小。 师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水循环的强度存在时空上的不平衡,这也就导致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也就产生了各地的水灾或旱灾。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呢?

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讨论后发言: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等。

师 很好,譬如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

(承转)大家来看我们刚才列举的这些措施改变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生 地表径流、蒸发和降水等环节。

师 可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课件显示:

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巨大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

人类活动也可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承转)人类可以通过改变水循环的某些环节,促进水循环的形成,但是人类的一些活动也会对水循环产生不良影响。请看下一案例。

课件显示:

“济南泉水断流”的有关图文

聚焦趵突泉

现代地质工作者调查研究认为,济南泉水来源于市区南部山区。大气降水渗漏地下顺岩层倾斜方向北流,至城区遇侵入岩体阻挡,承压水出露地表,形成泉水。

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分配直接影响着泉水的变化。济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650~700毫米。由于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2/3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秋季不足1/5,冬春两季降水很少。随着降水量的“少—多—少”的季度变化,泉水水位和流量也相应地出现“低—高—低“和“小—大—小”的季节变化,不过在时间上较降水的季节变化推迟一些。一般年份,泉水变化过程是自年初始,流量逐渐减少,至6月出现最小量和最低水位;7月份随降水量增加而流量开始增大,8、9月出现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一般规律是年降水量多,当年泉流量大,水位高;年降水量少,当年泉水的流量也小,水位也低。

大气降水对泉水动态变化所起的主导作用,是人工开采量不超过泉水流量的情况下显示出来的,如果开采量大于泉流量,雨量因素则处于次要地位。开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泉水的动态变化。据山东省水文地质队资料,1973~1977年,市区水位下降2.25米。所以从1976年以后,雨季后不到1个月,泉水流量就逐渐减少。趵突泉自1981年以来,连续3年在3月上旬至9月初断流,干涸达半年以上。

(问题)

1.请分析济南泉水断流的主要原因。 2.请提出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

(学生阅读图文,分组展开充分的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第一组代表上台发言)

生 济南近几十年来的泉水断流现象,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

(第二小组上台发言)

生 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一方面可以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入手,如通过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保持水土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渗入量;另一方面应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如关闭自备水井,实行地下水开采许可证制度等,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师 人们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地下水漏斗区出现、泉水枯竭在全国很多地区极为常见。随着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人们常常不顾客观自然规律,盲目向自然界要水,必然会对水循环产生不良影响。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循环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与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必须认识水循环的运动变化规律,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使其永续利用,不断更新。

投影:

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调查家乡的一条河流 探究内容:(1)河流的基本概况:源地、流向、长度、注入的海洋或湖泊或消失在什么地方、流经的地形区、流域范围、流域内气候和植被的基本状况。

(2)河流的补给类型(水源)、汛期长短、水位变化大小及原因、流量和水位变化造成的灾害。

(3)河流水质状况:含沙量大小、污染情况及沿岸居民使用河水的情况。(4)河流的开发利用状况:灌溉、航运、养殖、发电等方面的效益如何?

探究过程、方法:调查方式主要有实地勘察、走访有关部门、查阅有关资料、登录相关网站。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可安排每个小组进行其中的一项。

注意事项:

(1)调查之前,集思广益,列出一张调查访问的清单或表格。(2)去河流实地勘查应注意安全,避免掉进河里。

探究结果:将调查的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将其中有价值的建议提交有关部门参考。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复习回顾)

1.你能描述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吗?水循环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2.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作用下,全球形成了几个气压带和几个风带? 3.画出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学生回答:问题1:海洋的水蒸发变成大气水,海洋上空的水汽被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并在一定条件下冷却凝结成降水,到达地面的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流回海洋,水的这一循环运动过程被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循环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运动,从而塑造了各种地表形态;

(2)太阳能在推动水循环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进行大规模的转化和交换;

(3)水循环可使地球上获得洁净的可再生的水资源;

(4)水循环对人类活动影响巨大,而人类只能够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问题2:全球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分布图如下:

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

师(承转)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呈现有规律的运动,那么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海洋水,其运动是否也有“章”可循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 书:

二、洋流 1.概念 2.洋流的影响 推进新课

师 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无风三尺浪”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另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洋流。那么什么叫洋流呢?

生 是指大洋圈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师 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划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

生 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即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即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是寒流。

板 书:

按性质分类暖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 寒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

师 播放全球洋流大规模运动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提出问题:洋流对全球热能传输与交换有何作用呢?

生 合作讨论,总结回答。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能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

暖流: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寒流:降温减湿,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气候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暖流经过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度突出;寒流向低纬度突出。 师(总结)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也对所经过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上我们了解了洋流的概念和作用,那么世界洋流的分布情况又如何呢? 板 书:

3.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

师 投影“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问:世界上有哪几类大洋环流系统?它们各分布在哪些海区?每一类洋流系统是怎样形成的?各有什么特点?

生 阅读教材,将“气压带、风带模式图”与“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对照,从中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投影:

气压带、风带模式图

南北半球洋流模式

师 学生回答后,师生结合板图共同归纳总结: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洋流的分布和盛行风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许多洋流的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

师(板图讲解)中纬度海区,副热带环流:

①在赤道附近的南北半球地区,受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吹拂,海水自东向西流,形成了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如上图)

生 画出东北信风、东南信风风向和北赤道、南赤道暖流流向。

师 ②在南北纬40°~60°的地区因位于盛行西风带,北半球风向为西南风,南半球风向为西北风;在强大盛行西风的吹拂下,洋流分别在北纬35°~45°和南纬30°~60°的海域形成自西向东流的西风漂流,将两幅图叠加,形成如下洋流:

师 受东北信风作用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在大洋两岸受到陆地阻挡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形成赤道逆流,自西向东流;另一部分分别向北、向南流向两侧的高纬度。受盛行西风影响的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在大洋东岸遇到陆地阻挡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流向纬度较低的赤道地区;另一部分在北半球流向纬度较高的极北地区。以上南北方向的洋流都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系统,即副热带环流。

生 将上述洋流连接起来,形成两个环流系统。(如下图)

南北半球洋流模式 师 引导观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南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运动方向是否相同?为什么? 2.大洋东西两岸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 生 观察后回答:

生1 大洋环流方向不相同,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生2 大洋西岸均为暖流,大洋东岸均为寒流。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低纬度大洋环流情况,那么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大洋环流状况如何呢?

生 结合以上分析,画出北半球中高纬度副极地环流。(呈逆时针方向) 师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思考: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副极地大洋环流,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什么没有出现?

生(合作讨论回答)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区分布着广阔的海洋,没有形成海陆相间分布的轮廓,所以没有形成大洋环流。

师 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了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南极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其性质为寒流。

以上我们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分析了南北半球的洋流模式,世界上的洋流分布是否符合这一基本规律呢?各大洋中分别形成了哪些洋流,下面我们将具体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

板 书: 4.世界洋流分布

师 投影“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观察,小组合作探究:世界三大洋(北冰洋除外)中形成了几个副热带大洋环流?几个副极地大洋环流?各环流分别由哪些具体洋流组成?哪些洋流对沿岸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 ①划分合作小组(太平洋组、大西洋组、印度洋组、综合组) ②组内讨论,选出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 ③组内选出一名同学,板画出洋流位置及流向。(太平洋组)

结论1:该大洋有两个副热带大洋环流,一个副极地大洋环流。 结论2: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结论3:北半球副极地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流动,主要由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和千岛寒流组成。

结论4:日本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给沿岸增湿增温;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给沿岸降温减湿;秘鲁上升流形成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

(大西洋组)

结论1:该大洋在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共形成了两个副热带大洋环流,中高纬度形成了一个副极地大洋环流。

结论2:洋流由中低纬度,北半球由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纳利寒流组成。南半球由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西风漂流组成。北半球中高纬度,由北大西洋暖流、拉布拉多寒流组成。

结论3: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位于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港全年可以通航。(印度洋组)

结论1:完整的大洋环流只存在于南半球,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结论2:主要由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组成。 结论3: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在赤道以北的印度洋形成一个随季节风向变化的季风洋流,该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综合小组)

综合各小组的探究情况,世界洋流的分布有如下规律:

结论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在北半球形成逆时针环流,南半球形成顺时针环流,全球共形成了五个副热带环流。

结论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全球共形成两个副极地环流。 结论3:南极大陆的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寒流)。由于南极大陆上盛行极地东风,将南极大陆中的寒冷气流吹入周围海域,汇入西风漂流中,形成寒性的洋流。

结论4: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夏季:西南季风——东流——顺时针流动 冬季:东北季风——西流——逆时针流动 投影:

(各小组代表画出洋流方向)

师(激励性评价)同学们对世界洋流分布的观察非常细致,分析得也比较全面,其间同学们还探讨了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P63活动,思考:洋流对地理环境还有哪些影响?

板 书: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阅读教材P63活动,思考后回答:

问题1:两地所受洋流影响不同,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暖流能增温增湿;圣约翰斯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问题2:纽芬兰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地处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因为在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搅动,可以把深层的营养物质上泛到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因养料丰富而大量繁殖,鱼类众多,经常形成大型的渔场。

问题3:说明洋流对航运有影响,顺流航行快。

问题4:说明了洋流对海洋环境有影响,陆地上的污染物进入海洋以后,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这样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但是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课堂小结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形式,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传输和调节者,洋流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盛行风,因此它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洋流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全球有四种大洋环流系统,即中低纬度海区围绕副热带高压的副热带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围绕副极地低压的副极地环流,环绕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和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漂流。所有这些洋流对流经地区的气候、海洋生物、环境和航运等方面都有影响,这种影响又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板书设计

全球大气环流图

南北半球洋流模式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盛行风与洋流的形成

探究内容:盛行风与洋流的形成有何直接关系?

探究过程、方法:1.实验用品:圆形盛水器、碎茶叶末(一部分要预先浸透)、吹风机、橡胶管。 2.实验步骤:在盛水器的表面标注出赤道、两极和南北半球的西风带。把盛水器注满水,放入茶叶末(两种一起放入)。用吹风机通过橡胶管向赤道表面吹风(类似于赤道两侧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记录现象并分析:

(1)水面现象及分析(如图1);

(2)水槽剖面现象及分析(如图2)。

洋流分布的演示:用吹风机在赤道、西风带位置同时向水面吹风,观察水面茶叶末的运动方向,并分析(如图1)。

上一篇:园林公司周年庆典致辞下一篇:2016员工宿舍检查情况的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