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术语》习题

2024-09-30

《国际贸易术语》习题(通用8篇)

《国际贸易术语》习题 篇1

国际贸易术语习题

一、单选题

1.《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由()制定的。A.国际法协会 B.国际商会

C.联合国贸发会

D.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

2.专门解释CIF合同的国际贸易惯例是()。A.《华沙—牛津规则》 B.《美国对外贸易定义》 C.《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D.《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3.《2010年通则》中包括的贸易术语有()。A.10种 B.11种 C.12种 D.13种

4.《2010年通则》将所涉及的贸易术语分为()。A.二组 B.三组 C.四组 D.五组

5.按照《2010年通则》的解释,采用CIF条件成交,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的界限是()。A.装运港船边 B.装运港船上 C.装运港船舷 D.目的港船舷

6.采用FOB条件成交时,卖方欲不负担装船费用,可采用()。A.FOB班轮条件 B.FOB吊钩下交货 C.FOB理舱费在内 D.FOB平舱费在内

7.根据《2010年通则》的解释,FOB和FCA的主要区别是()。A.适合的运输方式不同

B.办理出口手续的责任方不同 C.办理进口手续的责任方不同

D.负责订立运输合同的责任方不同

8.根据《2010年通则》的解释,按CFR术语成交,卖方无义务()。A.提交货运单据 B.租船订舱

C.办理货运保险 D.取得出口许可证 9.FOB与CFR术语的主要区别在于()。A.风险划分的界限不同 B.办理运输的责任方不同 C.办理货运保险的责任方不同

D.办理进、出口通关手续的责任方不同 10.按照《2010年通则》的解释,“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是指()。A.CFR B.CIF C.CPT D.CIP 11.《2010年通则》中卖方责任最大的贸易术语是()。A.EXW B.CIF C.CPT D.DDP 12.《2010年通则》中买方责任最大的贸易术语是()。A.EXW B.CIF C.CPT D.DDP 13.根据《2010年通则》的解释,按EXW术语成交的合同中,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的界限是()。A.货物存放仓库 B.出口国工厂 C.货交买方处置 D.出口国交货地点

14.按照《2010年通则》的解释,FAS条件下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的界限是()。A.装运港船边 B.装运港船上 C.目的港船边 D.目的港船上

15.根据《2010年通则》的解释,FAS与FOB的主要区别在于()。A.风险划分的界限不同 B.租船订舱的责任方不同 C.办理出口手续的责任方不同 D.办理进口手续的责任方不同

16.根据《2010年通则》的解释,下列贸易术语中,由买方负责办理出口通关手续并承担有关费用的是()。A.EXW B.CPT C.FCA D.DDP

二、名词解释 1.象征性交货 2.实际交货 3.装运合同 4.到达合同

三、简答题

1.请举例说明装运合同与到达合同的区别。2.怎样理解CFR条件下装船通知的特殊重要性? 3.在实际业务中选用贸易术语应考虑哪些问题? 4.什么是象征性交货?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四、案例分析

1.买卖双方按CIF条件签订了一笔初级产品的交易合同。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卖方备妥了货物,安排好了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输事项。在装船时,卖方考虑到从装运港到目的港距离较近,且风平浪静,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因此,没有办理海运货物保险。实际上,货物也安全及时抵达目的港,但卖方所提交的单据中缺少了保险单,买方因市场行情发生了对自己不利的变化,就以卖方所交的单据不全为由,要求拒收货物、拒付货款。请问,买方的要求是否合理?此案应如何处理?

2.某公司按FCA条件出口一批钢材,合同规定是四月份装运,但到了四月三十日,仍旧未见买方关于承运人名称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在此期间,备作出口的货物因火灾而焚毁。问:此项货损应由谁负担?

3.我国内地省份A公司拟向加拿大B公司出口番茄罐头一批,B公司提出按CFR多伦多条件成交,而我A公司则提出采用CPT多伦多的条件,试分析A公司与B公司各自提出上诉条件的原因?

4.某年6月,美国AG公司与我方BF公司签订瓷具进口合同,价格条件为CIF San Francisco,支付条件为不可撤销跟单信用证,我方需提供已装船提单等有效单据。之后,BF公司与某运输公司(以下简称承运人)签订了运输合同。9月初我方将货物备妥并装上承运人派来的货车。然而由于装运港离内陆较远,途中驾驶员由于疲劳发生了意外,错过了信用证规定的装船日期。得到此消息后,BF公司即刻与AG公司洽商要求将信用证的有效期和装船期延展半个月,并本着诚信原则告知AG公司有两箱瓷具可能受损。AG公司回电称同意延期,但要求货价应降6%。我方回电据理力争,同意受震荡的两箱瓷具降价2%,但认为其余货物并未损坏,不能降价。但AG公司坚持要求全部降价。最终还是我方作出让步,受震荡的两箱降价3%,其余降价2%,为此受到货价、利息等有关损失共计达9万多美元。事后,我方作为托运人又向承运人就有关损失提出索赔对此,承运人同意承担有关仓储费用和两箱震荡货物的损失,但利息损失只赔40%,理由是我方修改单证耽误了时间;而且对于货价损失不予理赔,认为这是由于我方单方面与AG公司的协定所致,与其无关。而BF公司则坚持认为货物降价及利息损失的根本原因都在于承运人的过失,其应该全部赔偿。4 个月后经多方协商,承运人最终赔偿各方面损失共计4万美元。我方实际损失7万美元。

试问:1)倘若该案例中的合同双方当事人采用CIP术语,结果会是怎样? 2)CIP术语下买卖双方各有什么样的责任及义务?

5.中国A公司(买方)与澳大利亚B公司(卖方)于某年3月20日订立了5000公斤羊毛的买卖合同,单价为314美元/KG,CFR张家港,规格为型号T56FNF,信用证付款,装运期为当年6月,我公司于5月31日开出信用证。7月9日卖方传真我方称,货已装船,但要在香港转船,香港的船名为Safety,预计到达张家港的时间为8月10日。但直到8月18日Safety轮才到港,我方去办理提货手续时发现船上根本没有合同项下的货物,后经多方查找,才发现合同项下的货物已在7月20日由另一条船运抵张家港。但此时已造成我方迟报关和迟提货,被海关征收滞报金人民币16000元。我方向出口方提出索赔。请问:我方提出的索赔请求是否能够成立,为什么?

《国际贸易术语》习题 篇2

国际商会自1921年开始编纂贸易术语, 至今日贸易术语已经历经近百年的岁月、多次修订, 于2011年1月1日开始实行了最新修订版本《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以下简称2010通则) 。《2010通则》的实施给报关报检、国际结算、保险业、国际货物运输业等国际贸易相关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和要求, 同时相关的从业人员也要更新知识, 理解新的国际贸易规则。

一、《2010通则》与《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以下简称《2000通则》) 中FOB术语的变化

(一) 适用范围的变化

《2010通则》首次明确规定贸易术语即可以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也可以适用于国内贸易。这一巨大变化扩大了FOB术语的适用范围, 同时也推进了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衔接, 有助于规范国内贸易行为, 方便买卖双方确定各自在交易中的责任和义务, 简化国内贸易货物交付手续。但是由于FOB术语涉及到清关手续, 如何在国内贸易中准确、适当的使用FOB术语, 还需要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中进一步的探索和修正。

(二) 风险划分点的变化

国际货物的装运过程及装运过程中的风险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2000通则》中以“装运港船舷”作为FOB、CFR、CIF三个术语风险划分点的做法在将装运过程进行了分割的同时也割裂了装运过程中的风险, 使“风险存在想象中的垂直线上摇来晃去的陈旧概念 (《国际条规2010》的导言, 国际商会中国台北分会。) ”, 无形中就加重了买方所需承担的风险。 (邓旭,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主要变化和发展)

在《2010通则》所规定的FOB术语摒弃了以往以“装运港船舷”为风险划分点的做法, 而改用“装运港船上”作为新的风险划分点, 这一做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统一了装运过程中的风险, 同时也更加接近现代国际贸易的现实情况, 对于买卖双方更加公平。

二、《2010通则》下FOB术语面临的风险

(一) 船货衔接的风险

船货衔接的风险是指由于买方可能不履行租船订舱义务带来的损失。根据《2010通则》的规定, 凡是以FOB术语成交的合同, 须由买方负责租船订舱, 并且支付运费, 卖方只需将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装运至买方指定的船只上即可。但是, 在装运之前如果买方恶意违约, 拒不派船接货, 就会致使卖方无法按时完成交货义务, 影响卖方收汇, 即使是使用信用证作为结算方式也会由于无法按时向银行提交单据而无法顺利收回货款。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合同标的货物的国际市场价格下降的时候, 买方出于希望卖方降低价格或者不想继续履行合同等目的, 故意违约拖延派船或拒不派船。此时, 如果是大路货卖方可以另行寻觅新的买家, 损失较小。但如果是买方定制的货物, 卖方无法立刻寻找到新买家, 货物难以变现, 只能接受买家降价的要求。

(二) 买方指定船公司或境外货代可能带来的风险

FOB术语条件下, 是由买方负责订立运输合同、租船订舱并完成进口清关手续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 买方直接指定船公司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多数买方会选择境外货代承担分拨集运、进口清关等业务。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量不断上升、国内物流市场的逐步开放, 越来越多的境外货代进入国内, 业务日渐活跃, 使我国FOB指定境外货代的比例日趋增加。

买方这种指代境外货代或者船公司的行为给我国出口方增加了一定的风险。首先就是船货衔接的风险, 有时候船公司舱位非常紧张, 买方不一定会及时订到舱位。国际贸易中卖方备货到交货的时间往往非常紧张, 很多船公司在港口每周通常只有一个船次, 若我方赶不上最近的船次就必须等待一周或者更长的时间, 从而影响我方收汇。

由于船公司或者境外货代是与买方签订合同, 是为买方服务的, 很可能出现进口商也会勾结船公司或境外货代骗取货物的情况。心存不善的境外货代或船公司与买方狼狈为奸, 无单放货给买方, 致使我国出口方钱货两空的事件时有发生。

(三) 提单托运人和收货人填制可能出现的风险

根据FOB术语中对于买卖双方责任与义务的规定, 买方负责租船订舱, 而交货和装船却是由卖方来完成, 实际上FOB术语是将一个连贯的物流过程分割成了两部分。实际完成装运工作的是卖方, 因此卖方才是真正的托运人。但与船公司或者货代签订合同的是买方, 因此买方也完全可以成为提单上的收货人, 在法律上毫无问题。而这样一来, 卖方在货物装运完成后持单向银行申请结汇时, 银行会因为单证不符拒绝议付货款, 给卖方带来结汇的风险。

三、《2010通则》下FOB术语的风险防范

(一) 仔细分析风险, 慎重选择贸易术语

在进行贸易磋商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贸易术语选择的重要性, 出口商必须仔细分析所选贸易术语的潜在风险, 尽量使用CIF或者CFR术语。因为在CIF和CFR术语下签订的合同, 由卖方负责签订运输合同, 不存在船货交接问题。而且CIF和CFR术语统一了卖方作为交货人和托运人的身份, 卖方是提单上唯一的托运人, 有效地避免了提单托运人和收货人填制带来的风险。

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了FOB术语, 卖方在签订合同之前, 要谨慎地评估进口商的经营情况和商誉, 避免与资信不良的进口商合作, 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自身利益。同时, 应在合同中明确的对买方派船接货时间进行规定, 如果买方在约定的时间未能及时派船接货, 卖方则有权利自行租船订舱, 由此产生的费用和损失则由买方赔偿。

(二) 慎用国外货代, 注重货代资信调查

在已采用FOB术语签订合同的情况下, 尽可能避免使用外商指定的船公司或境外货代。如外商坚持使用境外货代, 卖方可通过国际咨询机构对该货代的资信进行深入调查, 可以使用资信良好的境外货代。

(三) 认真缮制提单, 杜绝无单放货

为防范船公司与外商勾结无单放货的风险, 坚持在提单上以卖方作为托运人是较为稳妥的做法。但如果买方或者货代信誉良好, 可以酌情处理。

(四) 选择安全主动的支付方式, 注重风险分散

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卖方有时也会通过降低付款条件来争取客户。当不得不采用托收作为付款方式时, 要仔细审查买方的经营状况和商誉资信, 以免货物到达目的港后买方拒付货款。

当采用风险较大的支付方式时, 卖方要充分估计风险, 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例如, 购买卖方利益险或办理国际保理, 符合规定的还可以办理出口信用保险, 通过各种保障手段来分散风险, 实现安全贸易。

参考文献

[1]邓旭.《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主要变化和发展[J].国际经贸法规, 2011 (12)

[2]王林霞.FOB条件下出口商面临的风险及防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2)

[3]张华勇.FOB术语中采用电汇支付方式对卖方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 (8)

[4]胡豹.海运提单风险及防范研究[J].中国商贸, 2009 (17)

慎选国际贸易术语 篇3

案例分析

本案中,造成卖方损失及履约困难的原因是卖方不熟悉有关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没能正确恰当地选择贸易术语。因此,出口商在进行国际贸易之前应熟悉掌握国际贸易惯例的内容,并在贸易磋商及订立合同时灵活运用相关国际贸易惯例内容。目前在我国,一些进出口企业不管采用何种运输方式,对外洽谈业务或报盘都习惯用FOB、CFR和CIF三种贸易术语。但在滚装、滚卸、集装箱运输的情况下,船舷无实际意义时,FCA、CPT及CIP三种贸易术语对卖方有利(交货地点靠近自己、提早转移货物风险),因此应尽量选用FCA、CPT及CIP三种贸易术语。假如当初该公司采用FCA(该公司所在地城市名)对外成交,该公司就可以在当地将30吨货物交中转站或自装集装箱后将整箱(集装箱)交中转站,不仅风险自此时转移给买方,而且当承运人(即中转站)签发货运单据后即可在当地银行办理议付结汇。而该公司自担风险将货物运往天津,再集装箱出口,这不仅加大了自身风险,而且推迟了结汇。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于出口方在选择贸易术语时没有认真考虑各种因素。

选择贸易术语应考虑的因素

当事人在选择贸易术语时应考虑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确定最适当的贸易术语。在选择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经济因素

在市场竞争中,贸易术语经常随着行情的变化成为卖方争取客户的重要手段。卖方往往为了调动对方的购货积极性,采用对买方较为有利的DAT、DAP或DDP等目的地交货术语。有时卖方也会选用CFR、CIF、CPT或CIP等术语,以示愿意承担安排货物的租船订仓等运输事宜和支付运费等责任,甚至愿意承担货物的保险责任,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买方的责任和义务。然而,贸易术语同时也是价格术语,卖方责任和费用的增加势必会反映到货物的价格上,使得货物价格随着风险的加大而增加。

运输因素

运输方式的选择 选用贸易术语时,要考虑货物的性质以及适合选用的运输方式。如果采用海运的方式,则最好选用FOB、CFR、CIF或FAS等适合水运的贸易术语。而采用陆运时可选用适合多种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如CPT、CIP、FCA等。此外,如果买卖双方中的一方有足够的能力安排运输事宜,且经济上又比较划算,在能争取最低运费的情况下,可争取采用由自己安排运输的贸易术语。如卖方争取使用CFR、CIF或CPT、CIP等术语,而买方可尽力争取FOB、FCA或FAS等术语。如果其中一方无意承担运输或保险责任,则尽力选用由对方负责此项责任的术语。

成交量的大小和运输工具的安排 选择贸易术语时,还需要考虑货物的特性、成交量的大小并选择相应的运输工具。如果货物需要特定的运输工具,而卖方无法完成时,可选用F字头的术语交由买方负责安排运输。此外,还需要考虑成交量的大小,如果成交量太小而又无班轮直达运输时,卖方如果负责安排运输则费用太高而且完成的风险也加大,因此,最好争取选用由买方负责安排运输的术语。当然,还需要考虑本国租船市场的行情。

运费及有关附加费的变化 由于运费和附加费是货价的构成因素之一,在选用贸易术语时还要考虑到租船市场运价的变化,把运费上涨或看跌的风险考虑到货价中。一般来说,如果运费和附加费例如燃油费等看涨时,为避免承担有关成本,可选择由对方安排运输的术语。例如,进口时可选用C或D字头的术语,出口时选用F字头的术语。当有关运费和附加费看跌时,则相反。

运输路线的选择 国际贸易中的货物往往要经过长途运输,货物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政治风险等。因此,运输路线的选择不仅关系运费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关系风险的大小和有关保险事宜的办理。如果卖方不愿意承担过多风险,则可选择E、F、C字头术语,尽量不要选择D字头术语;相反,如果买方不愿意承担货物在运输途中的风险,则争取用D字头术语。

贸易环境

地理因素的限制 买卖双方在考虑贸易术语的选择时还不能忽略自身的地理条件,例如蒙古、瑞士等内陆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就不宜采用FOB或CIF术语;但是中国与日本、英国等岛国之间的贸易就比较适宜该术语。

进出口通关手续的难易 在国际贸易中,办理货物的通关手续是买卖双方的重要责任,通常是买方负责进口通关,卖方负责出口通关,但是按照《2010通则》的规定,EXW术语项下进出口通关工作都由买方负责,而DDP术语项下进出口通关工作都由卖方负责。所以,当选用这两个术语时,负责通关工作的一方必须详细了解对方国家通关工作的政策规定、手续和费用负担等事宜,如果没有能力完成此项工作,应尽量选用其他的术语。例如,卖方可将术语由EXW改为FCA。

外汇管制 在使用EXW、DAT、DAP或DDP等术语出口时,如果国内存在外汇管制问题,卖方将遇到很多困难和风险。因此,对于存在外汇管制的国家,尽量少用上述术语成交。一般在外汇管制的国家或地区可要求买方使用FAS、FOB等术语进口,出口时可要求卖方使用CIF或CFR术语成交。

政府干预 有的国家政府常直接或间接地规定本国厂商须以CFR或CIF术语出口货物,或以FOB、FAS或FCA等术语进口货物,以扶持本国保险或运输行业的发展。因此,交易双方也须了解本国及对方国家是否有类似的规定,并作为选择贸易术语的重要因素之一。

贸易习惯做法 某些国家或地区有使用某种贸易术语的习惯做法,例如美国习惯采用FOB术语,中东地区的国家则习惯采用CFR术语。为了保证顺利成交,在适当的情况下要尊重对方的贸易习惯。

《国际贸易术语》习题 篇4

1.对象:(1)从现实世界:问题的概念和抽象的或具有明确边界和意义的事物

(2)从数据世界:一组数据以施加在这组数据上的一组操作

(3)从系统观点: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它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一个对象是由一组属性和对整个属性进行操作的一组服务构成的。(P19)

2.持久对象:生存期可以超越程序的执行时间而长期存在的对象。(P24)

2.主动对象(3种解释):(1)一个能够启动消息传递的对象。(2)一个能为其他对象提供服务的对象,能被拷贝成代理,并且需要并发控制。(3)其方法(操作)由自身状态的改变而激活。(P25)

3.被动对象:其内部的操作需要通过外部消息驱动才能执行的对象。(P25)

4.类:一组具有相同性质(属性和操作)的对象的抽象。(P20)

5.主动类:主动类的对象至少拥有一个进程或线程,因此它能够自主执行(P65)

6.接口:描述一个类或构件的一个服务的操作集(P64)

7.用况:用况是对业务过程所包含的一组动作序列的描述,系统执行这些动作将产生一个对特定的参与者有价值且可观察的结果。(P42)

8.协作:协作定义了一个交互,它是由一组共同工作以提供某协作行为的角色和其他元素构成的一个群体,这些协作行为大于所有元素的各自行为的综合(P64)

9.构件:构件是系统中物理的、可替代的部件,它遵循且提供一组接口的实现。(P65)

10.节点:节点也是物理的,是在系统运行时存在的物理元素,它表示了一种可计算的资源,通常至少有一些记忆能力和处理能力。(P65)

11.一般类和12.特殊类:如果类A具有类B的全部属性和服务(操作),而且具有自己特有的某些属性和服务,则类A叫做类B的特殊类,B叫做A的一般类。(P22)

13.关联(关系):事物(类)之间的一种结构关系,或者说是对象之间连接的抽象,用来描述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P67)

14.关联类:关联类是一种具有关联特性和类特性的建模元素,可以将其看出是具有类特性的关联,或者具有管理特征的类(P116)

15.依赖(关系):依赖是两个事物之间的一种语义关系,其中的一个事物的改变会影响另一个事物,反之未必(P106)

16.泛化(关系):泛化是一种“特殊/一般”关系,即特殊事物和一般事物之间的关系。(P108)

17.实现(关系):类元之间的语义关系(P16)

18.链和链属性:对象之间的关联或相互作用表现出不同的类的对象的实例之间的实际的或概念上的联系,称为链。链属性:??(P110)

19.聚合:聚合用来表示事物时间的“整体/部分”关系,“整体”事物是一个较大的事物,它是由多个”部分“事物组成的。(P113-114)

20.问题域:是指特定应用系统的应用领域,即在现实世界中由该系统进行处理的业务范围。(P47)

21.系统责任:指系统应该具备的职能。(P47)

22.消息:消息定义为向对象发出的服务请求(P23和P127)

23.交互:交互是发生在对象之间后对象内部的消息传递行为(P66)

24.事件:一个触发行为成为一个事件,换句话说,所谓事件是指特定时刻内发生的动作。(P139)

25.事件流:(P84)

26.状态:指在对象的生命期中的一个条件或状况(通过属性值体现),在此期间,对象将满足某些条件、执行某些活动或等待某些事件。(p141)

27.状态机:状态机描述了一个对象或一个交互在生命期内响应事件所经历的状态序列,即描述其状态变迁。(P66)

28.封装:封装是对拥有结构和行为的一个对象的元素进行划分的过程,封装完成抽象的契约接口和对象实施的分离(P28)

29.继承:特殊类拥有一般类的全部属性和服务(操作),称为特殊类对一般类的继承(P29)多态:在一般类中定义的属性被特殊类继承之后,可以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同理,一般类中定义的操作,可以在特殊类中具有不同的实现方法。(P31)

31.抽象:抽象即指通过思考进行分离的行为。另一种解释:表示某事物的本质特征(P27)

32.角色:当一个类位于关联的某一端时,该类(的某些实例)就在这个关系中扮演了特定的角色。(这个算??)(P111)

33.限定词(修饰关联):限定词是关联的一个特定的属性,它的值划分了一个关联与一个对象相关的对象集。(p116)

34.UML的规则(命名、范围、可见性、完整性、执行):P70-P71太多了~不想打~

35.UML的公共机制(详述、修饰、通用划分、扩展机制(构造型、标记值、约束))

36.OOPL: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OOD:面向对象设计范式,OOA: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37.准则包括标准与原则,模块化设计的标准包括:可分解性、组合性、可理解性、连续性、保护性;设计上应遵循的原则为:语言模块单元、接口很少、小接口、显示接口、信息隐蔽等。

38.面向对象的四个基本要素:面向对象系统是由对象组成的、组成系统的对象抽象成类、类之间存在泛化关系,此种关系支持继承、对象之间通过消息获取对方的服务。

39.应用开发过程六个阶段:需求描述、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维护。

40.UML对软件密集型系统的制品进行下述工作:可视化、详述、构造、文档化。41.UML三大建模元素:事物、关系、图,事物分为:角色、实现结构。结构事物、行为事物、分组事物、注释事物,结构事10.简述描述类的基本特征(名称、属性等)并举例物分为:类、接口、协作、用况、主动类、构件、节说明之。点。名称:一个字符串;属性:已被命名的类的42.提交一个应用系统的过程包括:计划和细化、构造、特性;操作:一个服务的实现,该服务可以由类的任实施。何对象,甚至其他类的对象所请求,以影响其行为; 职责:类的契约或责任。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 篇5

Incoterms-2010 术语由原来四大类变为两组,种类由原来的 13 种变为 11 种: 将原来的 E、F、C、D 四大类变更为以下两类: 一组)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二组)只适用水运(海运及内河运输)Incoterm-2010 删去了 Incoterms-2000 的以下 4 个术语:

DAF(Delivered at Frontier)DES(Delivered Ex Ship)DEQ(Delivered Ex Quay)DDU(Delivered Duty Unpaid)新增加的 2 个术语: 边境交货目的港船上交货 目的港码头交货未完税交货

DAT(目的港码头集散站交货 delivered at terminal)—在指定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交货(取代了 DEQ,且扩展至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

DAP(目的地交货delivered at pl ace)在指定目的地交货(取代了DAF、DES 和DDU 三个术语)1

修改后的 11 种术语如下: 第一组: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术语七种(Any Mode of Transport):

E X W、F C A、C P T、C I P、D A T、D A P、D D P EXW(ex works)FCA(free carrier)CPT(carriage paid to)CIP(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运费/保险费付至(目的地)DAT(delivered at terminal)DAP(delivered at place)DDP(delivered duty paid)第二组: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术语四种(Sea and Inland

Waterway Transport Only):FAS、FOB、CFR、CIF FAS(free alongside ship)FOB(free on board)

CFR(cost and freight)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装运港船边交货 装运港船上交货

成本加运费成本、保险费加运费

修订后的 Incoterms-2010 就风险转移问题取消了“船舷 ”的概念 ,即卖方承担货物装上船为止的一切风险,买方承担货物自装运港装上船后的一切风险。在 FAS、FOB、CFR 和CIF 等术语中加入了货物在运输期间被多次买卖(连环贸易)的责任义务的划分。Incoterms 2010 不仅适用于国际贸易合同,也适用于国内贸易合同。2

始发地工厂交货 始发地货交承运人 运费付至(目的地)

目的港码头或集散站交货目的地指定地点交货目的地完税后交货

尽管以上术语较 Incoterms-2000 有所进步 ,但 FOB 术语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当集装箱化运输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时,由于买家在全球市场签订合同时自由使用 FOB 术语,该术语在码头作业费的支付问题上未能解释清楚,因此付货人、特别是亚洲的付货人一直是码头附加费的受害者。目前在 FOB 术语中,FOB 变形的做法有好几种,如集装箱班轮运输 FOB 变形条款就是 FOB liner term, 定价机制以(场站至场站)为责任范围确定。但该变形做法在“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中未具体体现。因此,班轮公司和货主对此条款产生的码头作业费 THC 的纠纷成为当今全球集装箱班轮运输最大的争论焦点。

按惯例,以 FOB 条件成交时 ,如果是散货 ,多数情况下卖方要负责支付货物装上船之前的一切费用。各国对于“ 装船 ”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解释,有关装船的各项费用由谁负担,各国的惯例或习惯做法也不完全一致。如果采用班轮运输,船方管装管卸,装卸费计入班轮运费之中,自然由负责租船的买方承担,这是国际上普遍的习惯做法;而采用程租船运输,船方一般不负担装卸费用。这就必须明确装船的各项费用应由谁负担。为了说明装船费用的负担问题, 双方往往在 FOB 术语后加列附加条件,这就形成了FOB 的变形,主要有以下几种变形 :

1.FOB Liner Terms(FOB 班轮条件)这一变形是指装船费用按照班轮的做法处理,即由船方或买

方承担。所以,采用这一变形,卖方不负担装船的有关费用。(集装箱班轮按此原则处理)

2.FOB Under Tackle(FOB 吊钩下交货)

指卖方负担费用将货物交到买方指定船只的吊钩所及之处 ,而吊装入舱以及其他各项费用,概由买方负担。

3.FOB Stowed(FOB 理舱费在内)指卖方负责将货物装入船舱并承担包括理舱费在内的装船费用。理舱费是指货物入舱后进行安置和整理的费用。4.FOB Trimmed(FOB平舱费在内)

卖方负责将货物装入船舱并承担包括平舱费在内的装船费用。平舱费是指对装入船舱的散装货物进行平整所需的费用。按照我国对外贸易运输的传统惯例散货与集装箱班轮运输的习惯做法是完全不同的。集装箱班轮运价是依照海商法第 46 条明确的集装箱承运人的责任范围是始发港场站至目的港场站(CY-CY)的原则制定的。按此价格条款,集装箱班轮运价自然也包括了始发港和目的港的码头作业费。

然而,如今班轮公司随意破坏这些惯例,在 FOB 集装箱班轮条款下,承运人在运费之外向与运输合同无关的第三方(即 FOB 出口商)广泛收取非透明的码头作业费(terminal handling charge)、单证费(documentation fee)、集装箱铅封费(container sealing fee)等。

上述这些费用本来已包括在班轮条款运费之中,班轮公司在运费之外另收上述费用是双重收费。FOB 出口商与承运人对此争论非常激烈,但是弱势的 FOB 出口商群体只能被迫支付不该付的 THC。集装箱班轮运输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现代运输方式,占全球贸易 90%以上,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曾向商务部提出建议国际商会在制定新的国际贸易术语时,尤其是 FOB

术语,要特别对集装箱班轮条款 FOB-container liner term 的费用与责任风险进行划分和说明,即:“在集装箱FOB-container liner term情况下,运价应以CY/CY(集装箱堆场到集装箱堆场)、CFS/CFS(集装箱货运站到集装箱货运站)和 Door/Door(门到门)”等现代运输方式和责任范围来确定,班轮公司的责任期间是指自接收货物时起至目的港交付货物时为止,在此期间的费用与责任风险由班轮公司负担”。此建议同时由亚洲货主协会向ICC提出。

以上建议在Incotenn s2010 中未来得及采纳,但 ICC 已注意到码头作业费被重复征收问题,期望以后修改时能对 FOB Liner term 集装箱班轮CY-CY 价格条款的责任与费问题予以明确解释。

目前我国传统的 FOB 出口商仍然习惯使用 FOB 价格条款,尽管 ICC Incoterms-2000 引进了比FOB 条款更为有利的 FCA(货交承运人)价格条款,而且至今已第十七个年头,但使用 FCA 价格新术语的极少,主要是 FOB 价格术语及其变形的操作办法广泛被应用成了习惯。然 FOB 价格条款仍然有效,如果是集装箱货,使用 FOB 条款时必须在 FOB 后面加上 liner term 字样,因为 FOB liner term 变形术语仍然可用,海商法明确的集装箱班轮场站至场站 CY-CY 的责任范围未变,目前实际操作方法仍然未变,CY-CY 定价机制仍然未变。只要是集装箱出口货,无论采用FOBlinerterm 或是FCA 价格条款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货交承运人就可以了。因此为了避免班轮公司对 FOB 术语的片面理解,断章取义,钻空子乱收费,建议中国集装箱货出口商尽量采用 FCA 价格条款,取代传统的 FOB 条款。这样更直截了当,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篇6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1990年4月国际商会第五次修订,同年7月1日生效)序言

目的

1.本通则的目的是为在对外贸易中最经常使用的贸易术语的解释提供一套国际规则。这样,在不同国家对这类术语作不同解释的不确定性可以避免,或至少可减至最低程度。

2.合同的当事人往往对他们各自国家里不同的贸易惯例并不一定了解,这样就会发生误解、争议、诉讼,金钱和时间都白白浪费了。为了补救起见,国际商会于1936年首次出版了一组解释国际贸易术语的规则。这些规则称为《国际贸易术语解释规则1936》,其后又于1953、1967、1976、1980年作了修改和增补,现在的1990年版是为了使这些规则与当前国际贸易的做法相一致。修订原则

3.出版1990年修订本的主要原因是企图使贸易术语与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使用的日益增加相适应。在当前的1990年版本中,当事人有义务提供各种单据(例如商业发票、清关所需的单据或证明已经交货的单据以及运输单据)时,这样做就有了可能。当卖方必须提供可流通的运输单据(提单)时,就有这种特殊需要,因为提单一般经常用作出售运输过程中货物之用。在这种情况下,在使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信息时,保证买方所具有的法律地位与他从卖方那里收到提单时所处的地位一样,就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新的运输技术

4.进行修改的另一个理由是由于运输技术的变化,特别是在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和在近海运输中与陆路车辆及铁路车皮相衔接的滚装(Roll on-Roll off)运输中所采用的货物单位化(Unitisation)所引起的变化。在1990年的新版本中,“向承运人交货术语(Free Carrier)…指定地点”(FCA)已能适用于各种方式的运输,不管其方式如何或以何种不同方式结合。因此,在过去版本中所出现的术语,诸如涉及某一特殊运输方式的FOR/FOT和FOB机场交货术语已予删除。新的编排方式

5.在国际商会工作组进行修订工作时,有人建议,为了便于阅读和理解起见,用新的方式对贸易术语进行编排。这些术语现基本上分为4组:第一类为“E”组,只有一个术语:EXworks(卖方仓库交货);第二类为“F”组,要求卖方向买方指定的承运人交货,其中包括FCA(交至承运人),FAS(船边交货),FOB(船上交货);第三类为“C”组,由卖方负责签订承运合同,但对发生于装船和发运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或其他费用不负责任。其中包括CFR(成本加运费),CIF(成本加运保费),CPT(运费付至…),CIP(运费保险费付至…)第四类为“D”组,由卖方承担所有为把货物运至目的国所需的费用和风险,其中包括DAF(边境交货),DES(目的港船上交货),DEQ(目的港码头交货),DDU(完税前交货),DDP(完税后交货)。兹将新的术语分类列表如下:

1990年国际贸易术语

E组发货 EXWEX works 工厂交货

F组主要 FCAFreeCarrier交至承运人

运费未付 FASFreeAlongsideShip船边交货

FOBFreeOnBoard船上交货

C组主要 CIFCost,lnsuranceandFreight成本加运保费

运费已付 CERCostandFreight成本加运费

CPTCarriagePaidto运费付至

CIPCarriageandlnsurancePaidto运费、保险费付至

D组货到DAFDeliveredatFrontier边境交货

DESDeliveredEXShip船上交货

DEQDeliveredEXQuay码头交货

DDUDeliveredDutyUnpaid完税前交货

DDPDeliveredDutyPaid完税后交货

此外,在所有上述术语下,当事方各自的义务都按10点分类,卖方应履行的每一点也反映出买方相应义务。比如,根据A3款,卖方应签订运输合同并支付相关费用,而在买方义务的B3(运输合同)项下的“无义务”就表明买方的地位。无需多说,这并不意味着买方不可以在他需要时为自己的利益签订此类合同将货物运住所需目的地,买方只是对卖方并无这方面的义务。虽然在买方接收货物后,卖方可能对买方如何处置货物无兴趣,但是,就双方对关税、税收及其他法定收费和报关手续费用的划分而言,本通则为清楚明白起见,列明了这类费用在双方间的划分。相反,在某些术语下,比如在“D”字组下,买方对卖方将货物运住约定目的地所需的费用也毫无兴趣。港口或行业惯例

6.因为贸易术语必须可以应用于不同行业及地区,所以就不可能精确地列出双方的义务。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有时就必须参考某一行业或地区的惯例或双方在以前交易中所定下的做法(比较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九条)。当然,最好的方法是买卖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弄清这类行业惯例,在发生疑问时,应在销货合同中用相应条款明确双方的法律地位。每一合同中的这类特别规定应优先或可变更任何在各种贸易术语中列出的解释规则。买方选择权

7.在有些情况下,在签订合同时可能无法确切决定卖方将货物交付运输或目的港的准确地点或区域。因此,在这阶段只提到一个“范围”是一个较大的地域,比如,一个海港,一般还规定以后买方有权利或义务指定该范围或范围内更确切的地点。如果买主如上述那样在有指定确切地点的义务,而他未有履行此义务时,则他应对由此而产生的风险及额外费用承担责任。此外,如买方未使用其指定交货地点的权利将使卖方有权为此选择最适合卖方的交货地点。清关手续

8.一般比较好的方法是由居住在应报关国或至少在该国有代理人的那一方办理报关手续。因此,出口报关手续一般由出口商办,而进口报关手续由进口商办。但是,在某些贸易术语中买方可能应承担在卖方国办理出口报关手续(DXW,FAS),而在另外的术语中,卖方可能应承担在买方国办理进口报关手续(DEQ及DDP)。毫无疑义,在这种情况下买卖双方应各自承担任何禁止出口或进口的风险。另外,他们还应确定,由不在该国居住者,或代不在该国居住者办理报关手续,是否可为海关当局接受。如果卖方承担在买方国家的某地交货,而货物又不能在该货办妥报关手续前运往该地,则如买方未履行其进口报关义务,从而影响了买方将货物交往该地的能力,这时就会产生特别的问题(见下面对DDU的评论)。

有时买方希望在卖方所在地(在DXW术语下)或船边(在FAS术语下)接收货物,但要求卖方办理出口报关手续,这时就应在有关术语名称下加上“办理出口报关(ClearedforExport)”字样,相反,如果卖方希望按DEQ或DDP条件交货,但不想全部或部分承担货物的进口所应付的关税、税收或其他法定收费,这时就应在DEQ术语后加“关税未付(Duty Unpaid)”字样,或排除卖方所不希望支付的特别税收或费用,如“增值税不付(VATUnpaid)”。

还应注意到在许多国家中外国公司不仅很难取得进口许可证,也不易得到减税待遇(如增值税减免等)。“已交货,关税未付(Del-iveredDutyUnpaid)”就可免除卖方这方面的义务。

但是,有时负责将货物运至进口国买方所在地的卖方,希望办理报关手续但不付关税,如果是这样,DDU术语就应改成“DDU,已报关(Cleared)”。其他D字组术语也可相应改成“DDP,增值税未付(VATUnpaid)”,“DEQ关税未付(DutyUnpaid)”。包装

9.在大部分情况下,有关各方应事先明确为安全将货物运至目的地应使用什么包装。但是,由于卖方包装货物的义务将视预定的运输方式和时期的不同而变化,所以必须规定卖方有义务按运输所要求的方式包装货物,但仅以合同签订时有关运输的状况已为卖方所知悉者为限(比较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5.1及35.2.b.条,该条规定货物,包括包装,应“适合于订立合同时明示或默示地通知卖方的任何特定目的,除非情况表明买方并不依赖卖方的技术和判断力,或者这种依赖对他是不合理的”)。检验货物

10.在许多情况下买方可能已得到详细通知可在卖方将货物交付运输前或交付运输时进行检验(即所谓装船前检验)。除非合同另有规定,买方自己必须支付这种为其利益而作出检验的费用。但是,如果检验是为了使卖方能符合其本国出口货物的强制性规定而安排的,则卖方应为此付费。交至承运人指定地点(FCA)

11.已经说过,如果卖方必须将货物交付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才能完成其义务,可以使用FCA术语。如果货物不是按传统的越过船舷方式交给船方,则这一条件也可适用于一切海运。毫无疑义,如果要求卖方在船舶抵达前将货物交给货物终端站,传统的FOB术语就不适用。因为此时卖方已无法控制货物或对货物的保管发出指示,但却必须承担货物的风险和费用。

必须强调,在F字组术语下,卖方必须按买方的指示将货物交付运输。因为将由买方签订运输合同并指定船舶。因此,无需在贸易条件中精确说明卖方应如何把货物交与承运人。然而,为使贸易双方能将FCA术语作为一种“超越一切的”F字组术语,还是对各种不同运输方式下的习惯交货方式作出了解释。

同样,对“承运人”下定义可能也是多余的,因为应由买方指示卖方将货物交与何人运输。但是,由于承运人及运输单据对贸易双方至关重要,所以在FCA术语的序言中对“承运人”下了定义。应注意在那段文字中“承运人”不仅是指实际履行运输的企业,还包括那些只承诺履行运输或取得履行运输的企业,只要它们承担作为货物承运人的责任。换句话说,“承运人”一词既包括履约承运人,也包括签约承运人。鉴于各国运输行在这方面的地位各有不同,还会依运输代理业的惯例而变化,序言中还提醒卖方必须依买方指示将货物交与运输行,即使该运输行拒绝承担承运人的责任从而不在“承运人”的定义范围内也应如此。C组术语(CFG,CIF,CPT及CIP)

12.在C组术语下,卖方必须自负费用签订一般条件的运输合同。因此,在有关的术语后还应表明卖方的运输费用付至何处的地名。在CIF及CIP术语下,卖方还必须办理保险并付保险费。

由于划分费用的地点是在目的地国,C字组术语常常被错误地认为是到货合同,按照到货合同,在货物实际抵达约定地点前卖方不能免除其风险及费用。这里必须再次强调,C字组术语与F字组术语其性质是相同的,卖方在装运国或发运国履行完合同,因此,C字组的贸易术语合同与F字组术语合同一样,属装运合同范畴。虽然卖方必须为货物经习惯航线由通常运输方式运往约定目的地支付运费,但对自货物交付运输后发生的事故引起的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及额外的费用,均应由买方负责。因此,C字组术语与其他任何术语有两个“关键”的不同点,一个用以划分费用,另一个用以划分风险。出于这一理由,在上述风险划分点以后增加卖方在C字组术语下的义务时,就必须特别注意。C字组术语的要旨在于卖方于签订运输合同将货物交与承运人并在DIF及CIP术语下提供保险后即已正确履行其义务,可免除对任何风险及费用的责任。

卖方也可以与买方约定在跟单信用证下向银行提示规定装运单据后取得货款。如果卖方根据跟单信用证或按其他方式已获得货款而在已装运或发运货物后还要负担货物的风险或费用,就会与这种国际贸易公认的支付方式相抵触。毫无疑义,卖方必须支付应付予承运人的每一项费用,无论其在装运前支付或在目的地支付(运费到付),但装运或发运后发生的事故而引起的额外费用除外。

《国际贸易术语》习题 篇7

国际贸易实务是高职院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然而, 贸易术语涉及的内容广泛复杂、零碎繁琐。《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13种贸易术语做出了解释, 每一种贸易术语对卖方义务和买方义务各做出了10项规定, 依此推算, 一共有260条之多。而每种贸易术语项下买卖双方的义务的规定都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如果要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这部分内容, 几乎是不可能的。怎样把握贸易术语项下进出口双方的责任义务问题, 是学生常感困惑之处, 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分开讲授13个贸易术语, 抑或对于每个贸易术语下双方义务进行逐项介绍, 不仅教师费时费力, 学生掌握起来也很困难, 他们甚至会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 使教学受挫。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升教学效果,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针对教学内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 摸索出了一些比较生动的讲解方法,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贸易术语,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教学法在解析贸易术语定义和作用中的应用

1. 弄清贸易术语的定义

贸易术语涉及的内容具体而繁杂, 对于从未在外贸一线实践过的学生而言, 很难从书本上抽象的文字感受到真实的外贸实务情况, 自然对于贸易术语的理解会有困难。很多同学反映学习贸易术语时就像听天书, 学完之后还像在梦里, 根本找不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而采用情境教学法, 即通过设定的外贸人物角色进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的案例情景, 把学生引入外贸实务情景, 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真实的“体验感”, 这样就可以将教学中许多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以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那些过去被认为枯燥繁杂、难记易忘的内容, 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例如, 笔者在讲解贸易术语定义时就设计了以下的模拟情境:

小张是北京某出口公司新手业务员, 有一天收到一份从美国纽约发来的询盘传真, 但是小张一看到这份传真就傻了眼, 为什么?因为他发现传真中的价格如下:“USD110 Per M/T, FOB Tia njin”即“每公吨110美元, FOB天津” (课堂上PPT展示传真样本) , 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FOB天津”代表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把它放在价格里, 因为通常在国内贸易的报价中是没有这个的……这时学生们也跟小张的思路一起产生了疑问。这种做法的好处:一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如临其境。面对困惑, 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求知的渴望;二是教师即可以此为“切入口”, 趁机讲解这是国际贸易中商品单价的表示方法区别于国内贸易之处, 即多出了一部分内容“FOB天津”, 由此引出本章节要讲的内容———贸易术语。那么究竟什么是贸易术语呢?紧接着介绍贸易术语的定义:贸易术语是指用简短的概念或三个英文缩写字母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及说明货物在交接过程中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风险和费用的划分问题。从定义中不难看出, 贸易术语主要有以下两个作用:划分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过程中的责任、风险与费用问题;说明商品的价格构成。可是, 如何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和理解贸易术语的作用呢?

2. 理解贸易术语的作用

在讲授中, 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如, 在国际贸易中, 为什么会产生贸易术语?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 为生动形象地讲解贸易术语的作用, 我们继续上述业务情境。不难看出, 这批货物是从中国的北京出口到美国的纽约。假设是国内销售, 报价“每公吨110元”足够了, 而在该笔对外贸易中仍用该方法表示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与国内贸易相比, 国际贸易线长、面广、环节多 (海关、商检、进口许可证) 、风险大, 买卖双方分处中美两国, 相距遥远, 如果要谈判达成这笔交易, 从业务流程来看 (结合货物交接图示) , 必然遇到以下问题: (1) 卖方在什么地方 (出口地本地、外地、进口地) 办理交货; (2) 货物交接过程中风险何时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3) 由谁负责办理货物的运输 (买/卖方全权负责, 还是分别负责某一部分) ; (4) 货物在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有遭受损坏灭失的风险, 需要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保险由谁负责办理并支付相关费用; (5) 出口与进口通关过境手续的办理及相关费用。

以上5个问题简言之即交货地点、风险转移的界限、运输的责任及费用、保险办理的责任与费用、通关过境的办理及费用统称为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过程中的责任、风险与费用划分问题。

将以上业务情境推而广之, 如果每笔交易都要求买卖双方对上述责任、风险和费用, 逐项反复洽商, 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 并影响交易的达成。为此, 在国际贸易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贸易术语。在一笔进出口交易中, 通过使用贸易术语即简短的概念甚至三个英文缩写字母, 买卖双方即可对货物交接过程中各自承担的责任义务一目了然, 以促进交易高效快速达成;而责任及费用的划分又与价格息息相关, 所以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术语是构成价格的一部分。如此讲述, 学生会很自然就理解贸易术语的作用。

三、系统教学法在《2000年通则》贸易术语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1. 整体把握六大问题, 准确掌握每个术语

系统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和整体性, 即把要学的概念或知识看成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通过对这些概念或知识的共性归类后做整体把握。分析后我们发现, 所有贸易术语都涉及交货地点、风险转移的界限、运输的责任及费用、保险办理的责任与费用、通关过境的办理及费用等5个问题, 《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又特别强调了13种贸易术语各自适用的运输方式。因此, 对于贸易术语的学习应从适用的运输方式、交货地点、风险转移的界限、运输的责任及费用、保险办理的责任与费用、通关过境的办理及费用等6个方面去把握。这6个方面对每个贸易术语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个术语的讲解都从这6个方面入手。反之, 如果学生对于每个术语项下的6个问题都能搞清楚, 那么对于所有的术语也就基本掌握了。

2.13个贸易术语分组讲解,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系统教学法的又一大特点是注重知识的结构性和层次性。整体性主要是把握知识的共性, 而结构性和层次性是把知识的共性和个性统一起来。《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共有13种贸易术语, 我的做法是把这13种术语分为三组, 对于每一组术语, 在总结其共性的基础上, 同时细分其差别,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要点讲述如下:

第1组FOB、CFR、CIF

该组贸易术语统称为“装运港交货”。在国际贸易业务中使用最多。它们的共同点:三者在所适用的运输方式、交货地点、风险划分界限、通关过境, 即六大问题当中的这四个都是完全相同的。它们的差别主要在于运输和保险办理这两个问题上。那么如何讲授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呢?为方便教学, 在讲解一开始, 就让学生理解并记住每个术语的英文全称。比如CFR的英文全称是“Cost&Freight”, 字面意思是“成本+运费”, 这里的“Cost”代表的是FOB价格, “Freight”指货物从装运港到目的港水上运输的运费。所以CFR可以理解为“FOB价格+货物从装运港到目的港那段水上运输的运费 (结合上页图示) ”。因为所有这13种贸易术语都是从卖方的角度进行命名的, 所以与FOB相比, CFR术语下的卖方多出了一项办理水上运输的责任与费用。这恰恰就是两个术语之间的主要区别之处。再比如CIF, 它的英文全称是“Cost, Insurance&Freight”。显然, 与CFR相比, 卖方又多出一项办理水上运输“保险”的责任与费用。所以以上三者之中卖方承担的责任和费用是依次递增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简单公式表示为:CFR=FOB+水上运费;CIF=CFR+水上运输保险费=FOB+水上运费+水上运输保险费。综合三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三项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的责任义务的划分就非常清楚明了了。

第2组FCA、CPT、CIP

这组贸易术语统称为“货交承运人”。为适应国际多式联运业务的发展而产生。它们的共同点:三者在所适用的运输方式、交货地点、风险划分界限、通关过境, 即六大问题当中的这四个也都是完全相同的。它们的差别也同样主要在于运输和保险办理这两个问题上。讲授所采用的方法同上一组。比如, FCA的英文全称“Free Carrier”, 字面意思“ (指定地点) 货交承运人”, 从交货地点到目的地的运输责任和费用由买方承担;CPT的英文全称是“Carriage Paid To”, 其中“Carriage”有别于CFR与CIF中的“Fre ig ht”, 它代表各种运输方式下的运费, 所以, CPT的字面意思是“运费付至 (指定目的地) ”, 显然, 与FCA相比, CPT下的卖方多出一项从交货地点到指定目的地运输的责任与费用。这正是两者的区别所在。而CIP的英文全称“Carria g e, Ins ura nc e Pa id To”, 字面意思“运费, 保险费付至 (指定目的地) ”, 顾名思义, 与CPT相比, CIP下的卖方又多了一项办理运输“保险”的责任与费用 (从交货地点到指定目的地) 。所以, 本组三个术语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与上一组术语非常相似。这种教法为学生对6大常用术语的准确把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第3组EXW、FAS、DAF等其他贸易术语

这组术语包括EXW、FAS、DAF、DES、DEQ、DDU、DDP等7项。这7项都属于实质性交货。并没有统一的交货地点或相同的风险分界线, 但经研究发现, 这组术语的交货地点与风险分界线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参照下表) 。

按照上表的顺序排列, 清楚地展现了这组贸易术语的交货地点与风险分界线的变化趋势, 即由卖方工厂逐渐向买方所在地推进。如果把EXW称为买方“上门取货”, 而DDP则为卖方的“送货上门”, 显然, 卖方承担的责任、风险与费用是递增的, 而买方承担的责任、风险与费用是递减的。因此, 教学过程中, 学生只要在理解术语字面意思的基础上, 用整体运动的观点把握交货地点或风险分界线移动的规律, 那么就会轻松自如地掌握这7项贸易术语。

摘要: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然而, 贸易术语涉及的内容广泛复杂、零碎繁琐。怎样把握贸易术语项下进出口双方的责任义务问题, 是学生常感困惑之处, 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针对教学内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 摸索出了一些比较生动的讲解方法,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贸易术语,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贸易术语,教学方法,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殷磊夫.讲授开放教育“国际贸易术语”的教学方法初探,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 2009.29 (8) :14-15

[2]蔡环宇, 饶华.“全程情境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广场, 2007 (8) :161-162

[3]凤燕.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中贸易术语的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 2010 (3) :131-132

《国际贸易术语》习题 篇8

关键词: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2010;合理选用

国际贸易术语由国际商会于1936年首次制定,先后经过6次补充修订,使之与国际贸易实践保持同步。2010年9月,国际商会正式推出刚刚完成修订的Incoterms?2010,已于2011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际上,目前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贸易术语相关惯例尚有其二: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及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但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由于适用性强、操作便利等优点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石。

一、通则2010的主要变化内容

(一)贸易术语名称和数量的调整

由于多式联运发展迅速,集装箱运输在国际物流中的作用日渐显著;DEQ、DAF、DES、DDU四个术语划分过细,使用频率过低;码头处理费纠纷亟待解决等原因,新通则删除了D组四个贸易术语,同时新增了DAT和DAP,并将其扩展适用于一切运输方式。

其中DAT意为终点交货,卖方在指定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将货物交给买方处置即完成交货,卖方承担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的一切风险。DAP意为指定地点交货,指卖方应在指定的目的地交货,卖方只需做好卸货准备而无需卸货即完成交货,卖方承担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地的一切风险和费用[1]。两者的差别在于卖方是否承担在指定地点将货物从运输工具上卸下的费用。

(二)贸易术语分类标准的调整

新通则将十一个贸易术语按照所适用的运输方式分为两大类,即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七个贸易术语(EXW、FCA、CPT、CIP、DAT、DAP、DDP)和仅适用于海上和内陆水上运输方式的四个贸易术语(FOB、FAS、CFR、CIF),改变了2000版中将贸易术语根据开头字母划分为E、F、C、D四组,并按照卖方对买方的责任大小依次排列的分类结构,意在提醒使用者勿将仅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术语用于非水运方式。

(三)删除船舷概念

以"船舷"作为划分买卖双方关于货物风险转移的界限一直饱受争议,目前随着滚装/滚卸船和集装箱货物运输及多式联运的发展,以越过"船舷"作为交付和风险转移的界限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适宜,造成了风险界限在一条假想垂直线上摇摆不定的情形[2]。新通则删除了"船舷"概念,将FOB、CFR、CIF这三个术语的交货标准修改为"将货物装运上船",买卖双方以货物装上船为界限转移一切风险和费用。

(四)贸易术语义务内容的相关调整

1、电子通信

新通则的A1/B1条款确定了电子通信与纸质通讯具有同等效力,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能够更加迅速准确地传递单证,使整个贸易活动更加便利快捷,从而促进国际贸易活动的蓬勃发展。

2、增加连环销售(String Sales)

新通則在几种适用水上运输的术语的通则指引中,首次提及"String Sales",同时在CPT和CIP的A3条款中也有所涉及。在货物贸易,尤其大宗货物买卖中,货物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运输过程常常会经过多次销售。因此,处于货物周转环节中间的销售商并不负责货物装运,而是由该环节的首位销售商完成货物装运。此时,处于该环节的中间销售商对其相应买方所承担的义务不再是装运货物,而是"设法获取"已装船货物[3]。

(五)贸易术语使用范围的扩大

传统意义上的贸易术语仅仅应用于国际贸易活动中,然而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区域经济组织内部国家之间的边界通关手续逐渐失去意义。因此,国际商会将贸易术语由传统的国际销售合同领域扩展到国际、国内销售合同中。这也是因为在实践中,通则被买卖双方普遍适用于纯粹的国内销售合同中。

(六)生效规则

新通则设有一个新的条款,被称作"Entry into Force rule",译为生效规则。说的是,2011年1月1日起运输的货物自动适用新通则,除非当事方明确指出了适用的贸易术语的版本。

(七)注册商标

国际商会在颁布Incoterms?2010的同时,将INCOTERMS注册为商标,并且规定了该商标的使用要求。这是自1936年国际商会起草制定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来,首次将INCOTERMS注册为商标。

二、新通则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适用的通则版本

虽然新通则已正式生效,但并不意味着旧版本就自动作废。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通则2000为国内外广大企业所接受并广泛运用。新通则虽然设置了生效规则,但并未排除旧版通则的适用。另外由于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属于国际贸易惯例,其本身不是法律,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经过7次修改,《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不同版本所涉及的贸易术语的具体内容有所差别,为避免不必要的争端,当事人在订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时应当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其所引用的贸易术语的版本。

(二)合理选用贸易术语

在国际货物买卖实践中,人们应当根据运输方式、商品特点和运费因素等各种条件选择贸易术语。例如在适用集装箱运输时,卖方通常在集装箱码头将货物移交给承运人,而不是在船边。实践中使用率较高的FOB、CIF、CFR这三个术语均以"将货物装运上船"为风险转移界限,若在此情形下适用则会使卖方承担不该承担的风险,即从堆场至船边的风险。此时应分别适用FCA、CPT和CIP术语方可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三)忌轻易做出有悖于通则的修改

通则作为一种国际贸易惯例,其本身不具备法律强制力,买卖双方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是否适用,适用其中的哪些术语,还可以自由变更术语规定的内容。实践中,买卖双方有时会通过修改贸易术语来变通各自承担的费用,或者改变风险的转移点。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货物买卖合同中作出了与通则不同的规定,应以双方当事人合意的约定为准进行解释。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日后双方一旦发生争议诉诸法院,法院在解决类似纠纷时,非常尊重国际惯例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如果当事人在买卖合同中不能清晰、明确地表述他们希望通过修改达到的效果,则法院会宣判相关修改条款无效[4]。因此,买卖双方可以在合同中合意明确通则中尚不清楚的内容,但做出与通则相悖的更改还应当慎之又慎,即便非改不可,也应清晰表明修改的具体内容,以免日后发生争端时难以解释。

(四)通则并不是一套完整的合同条款

新通则只能成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一部分,并不包含一整套合同条款。因为其仅仅对贸易术语作了规定,比如买卖双方的费用分担、进出口手续承担等,并未涉及诸如货物价格和所有权问题,或者违反合同规定的后果和救济等内容,这些问题通常交由合同中的相关明示条款或者有关法律规定来解决[5]。

参考文献:

[1] 张颖.谈2010年版《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28.

[2] 姚新超、沈钧、左宗文.国际贸易术语惯例的新发展及其应用策略[J].国际贸易,2011(11):35.

[3] 刘亚玲.试述《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版对2000版的修订[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7):44.

[4] 王晓辉.《Incoterms?2010》的变化及使用[J].嘉兴学院学报,2012(1):70.

[5] 国际商会编写,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组织编译.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S].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

上一篇:大学生《釜山行》观后感下一篇:电安全技术规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