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上动物聚会

2024-10-30

北师大二上动物聚会(共10篇)

北师大二上动物聚会 篇1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动物聚会》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动物聚会》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动物聚会》教案三篇1

学习内容:

课本P22—23

学习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相同数连加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事例体会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知识链接

5+5+5=()×()9+9+9+9+9=()×()

4×3改写成加法算式或_______、_______

5×4改写成加法算式或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导学释疑

1、小朋友,秋天到了,满山遍野的果实都成熟了。小动物们决定开一个“庆丰收”的联欢会,你们看,都有谁来参加?能够将自己的劳动果实与小伙伴们分享,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

请解决以下问题

(1)每个盘子里有6个桃子,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每群小鸟有3只,3群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

(3)有6只小松鼠,每只松鼠采了3个松子,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

(4)如果有3只小兔,第一只小兔拿了3根胡萝卜,第二只小兔拿了5根胡萝卜,第三只小兔拿了7根胡萝卜,一共拿来几根胡萝卜?

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呢?小组讨论一下。

2、想一想,连一连

3、想一想,用3×6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提出两个问题

三、当堂检测—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升平台

1、学生独立完成P23练一练错题改正及整理

四、课堂小结

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能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动物聚会》教案三篇2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从情境图中提出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从而进一步地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所表示的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创设情景:在美丽的地球上,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与我们朝夕相处。瞧!它们来了!(多媒体演示:各种小动物慢慢走来。)

2、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讲一讲关于它,你在画面上看到些什么。

3、独立思考:提出关于数学方面的问题。(教师个别辅导)

组内交流。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并请人或自己解决,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将你们组里的问题告诉大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乘法问题上。

教师板书个别问题,并以学生的姓名命名,激发兴趣。

4、讨论:小兔子一共有几个萝卜?

学生可能出现加、乘两种方法,让学生再次感受乘法运算的简便性,并回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质疑:算式3×4=12(根)中,3是从哪里来的?4表示什么?12呢?

5、“连一连”

(1)由学生独立完成,有问题的可与同桌或老师商量。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1:“6+3”没有吃到水果。

生2:桃子表示3个6,松果表示6个3,但都可以与3×6,6×3连起来。

生3:桃子和松果同样多。

活动二

1、“说一说”:学生以看图讲故事的方式理解图意,再试说算式。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幅图都可以用2×3或3×2来表示。

生2:有的表示2个3,有的表示3个2,还有的既表示3个2,又表示2个3。

师:对!它们都可以用2×3来表示。

2、“摆一摆,说一说”: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再出示算式。

(1)讨论:3×2表示几个几?动手摆出两种摆法。

(2)由“小老师”出题,其他同学动手摆一摆,并与同伴说一说。

3、“接力赛”

(1)出示“练一练”第一题的两个画面。

(2)小组接力完成:一个说图意,一个列算式。

一个说还可以怎样写,一个评价是否可以得到“智多星”。

活动三

1、出示超市中商品乱放的场面,提问:这样的地方你们喜欢吗?该怎么办?

2、学生口述,多媒体演示。

3、以小组为单位,帮售货员阿姨清点货物。

4、交流评价:老师这里有一张货物清单,看一看,你们点的对吗?

活动四

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伴说一说。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情说起,如:

每件衣服用5个扣子,4件衣服用几个扣子?

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就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此题可以在同桌之间进行,互相提问题并检验对方的计算结果。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给这节课起名字。

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3×4=12(个)或4×3=12(个)

一共拿了多少个松果?3×6=18(个)或6×3=18(个)

一共有多少个桃子?3×6=18(个)或6×3=18(个)

一共有几只小鸟?3×3=9(只)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动物聚会》教案三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2、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能够说出相同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说出一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体会到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评价方案设计:

1、目标1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想一想,连一连”的做题情况进行评价。

2、目标2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3×6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边叙述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出示主题图:秋天到了,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庆祝共同的丰收,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一起。(板书:动物聚会)

二、问题探究

1、教师启发: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

要求

A、独立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

B、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解释算式的意义。

2、小组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表示: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3根树枝上有3个3只。

要求

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活动(一):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二):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三):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人]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

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北师大二上动物聚会 篇2

姓名: 分数:

1.冰箱有多高?在□中打“√”。(5分)

2.估一估椅子有多高?在正确答案的下面画“√”。(5分)

3.判断对错。(16分)(1)黑板长3厘米。()

(2)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要把1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3)小红身高95厘米,小亮身高1米,小红比小亮高。((4)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5)直尺上,从刻度2到6是4厘米。()

(6)测量小宁家到学校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7)一把牙刷长15厘米。()(8)妈妈的鞋跟高4米。()

4.选一选。(15分)(1)节能灯长()。

A.15厘米 B.4米 C.4厘米(2)松树高()。

A.5米 B.5厘米 C.60米

(3)量字典的宽,正确的量法是()。

(4)小猫量出纸的长是()厘米。

A.10 B.5 C.6(5)下图中()木条的长度是4厘米。

5.搭一搭,算一算。(15分)

6.画线。(15分)

(1)画一条6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9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4厘米长、比8厘米短的线段。

7.数学应用。(29分)

(1)三个小朋友的身高分别是1米30厘米、1米36厘米和1米25厘米。

1米36厘米是()的身高。1米30厘米是()的身高。

(2)小明身高60厘米,他站在桌子上高1米,桌子高多少厘米?

(3)把一根长12米的竹竿插到河底,竹竿露出水面5米。河水深多少米?

(4)用一根50厘米长的尺子去量两个纸盒的高度,看下图:

1号纸箱高多少厘米?

2号纸箱高多少厘米?

北师大二上动物聚会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例

1、例2及第78页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十五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物品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3.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8个桃子(或其他水果、物品),8个盘子,24支铅笔。学具: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在数学上可以用除法来表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除法。(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点评:利用学生已有平均分的经历,用谈话法直接引入课题。]

二、自主探索,认识除法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一堆桃子)教师:小猴家有一些桃子,你能猜一猜有多少个吗? 教师:我们来帮它数一数。学生数出后,教师板书:8。

教师:猴妈妈让小猴分桃,她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课件出示猴妈妈的话:把这8个桃子平均装在4个盘子里)学生读猴妈妈的话,教师板书:4。

教师:你们能帮小猴分桃子吗?用小圆片代替小猴分一分,分好后小组内互相检查,是不是按要求平均分成了4份,分的结果是每盘多少个?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2。

教师:谁能看着8,4,2这3个数把刚才分桃子的过程说一说,分之前总数是多少个?分的要求是什么?分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8个桃子,平均分成4盘,每盘分得2个桃子。教师:谁能用我们数学上的算式来表示刚才平均分的过程?

学生说后,教师指出: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8÷4=2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把除法算式板书完整。教师介绍除号的名称、写法、读法。写法:先写中间一横,再写上下的小圆点,两个圆点要对齐。学生读算式,用手比画除号。议一议:算式中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8÷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教师:你还能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用圆片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分的过程,再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点评:通过语言、操作、写算式让学生在具体分桃的过程中理解除法的意义。通过学生说来强化平均分的过程中的3个量,为用算式表示平均分作准备。通过“你还能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来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教学例2(出示24支铅笔)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含义:每6支装一盒(教师可以示范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教师板书:2 4 6。

教师:你能用小棒代替铅笔自己动手分一分吗?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4。

教师:观察分的结果,是平均分吗?你认为可以用除法表示分的过程吗?请试着写出除法算式。

引导学生看着除法算式学着用3句话把分的过程说清楚,把多少支铅笔平均分?分的要求是什么?分的结果怎么样?

学生:把24支铅笔平均分,每6支分一盒,分成4盒。

[点评:通过师生互动、人人动手参与平均分活动,自主尝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意义。]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识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第2题。(2)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

(3)用20根小棒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过程,再写算式。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多。先独立分,再全班交流。(学生可以平均分成几堆,也可以按每几根一堆平均分)能说出3种以上分法,除法算式正确的自评为三星级,自评表上画3颗五星;说出2种分法的为二星级;说出1种分法的为一星级。(4)看算式圈一圈,说一说。

(课堂活动第3题)引导学生说出:8是平均分的要求,可以表示平均分成8份,也可以表示每8个分成1份。(5)看算式编故事。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想不想自己编故事?下面请同学们用18÷3=6编一个平均分的故事,看谁编的故事最精彩。编好故事后,先在小组内讲,再推荐一个同学到讲台上讲,其余同学进行评价,根据表现分别评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

[点评:通过看算式编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地把除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深化对除法的认识。]

四、课堂小节,自我反思

动物聚会作文 篇4

一天,蝉、鹅、蚯蚓和蜗牛聚在一起。他们会怎么说?

今天天气特别好。森林里的树木繁茂。鹅。蝉。蚯蚓和蜗牛在森林里交谈。蝉说:“既然没学会飞,我就很后悔。以后我会像大雁姐姐一样重新学会飞翔,我会持之以恒。”蜗牛说:“蚯蚓,我弟弟说得对。但以后不要嘲笑别人。”蚯蚓说:“蜗牛哥,你的话我记住了,以后也不会嘲笑别人了。”达扬的姐姐总结道:“为了成功,我们必须坚持一切。另外,记住,不要以为自己做不到的,就以为别人做不到,嘲笑别人,所以做事就是错的。”通过雁姐的这番话。蝉和蚯蚓都脸红了。

要有耐心,不要嘲笑别人。我们要记住大研姐姐的话,做一个坚持下去,有新生活的好孩子。

动物聚会教学反思 篇5

《动物聚会》一课中,目的是: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以此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勤于动脑,认真计算的好习惯。2.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其中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难点是加深学生对于“几个几”和乘法意义的理解。在一节四十分钟的活动里,有些知识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我的反思有如下:

呈现“动物聚会”的主题情境后,重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选择信息、提出并能完整地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出数学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有自己的结构,它是由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两个部分组成的,如“图上有3根树枝,每根树枝上都停着3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来参加聚会”才是对“动物聚会”情境中隐含的一个数学问题的完整描述。本节课教师与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时,都忽视了描述数学问题的重要部分――已知条件。也许他们以为在描述情境问题时,已知条件可以省略,因为它在图中是明摆着的。其实,提出数学问题的本质就是建立具体情境中一些已知数学信息与一个未知(可知)数学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描述数学问题是揭示这个关系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过程。

动物聚会教学反思 篇6

1、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中,还带有集体作业的倾向,即一个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后,老师就问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一个学生站起来接受挑战,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补充,他们顺利地把问题解决了,就以为全班同学都会了。这种集体作业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表面顺利的假象,其实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并没有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如果让学生在草稿本上各自尝试列式解答,让其接受挑战;最后再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反馈、订正那就更好了。

2、如果这节课时间充裕,可以让学生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让学生感受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课堂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课后做些小调查,写成一篇数学日记或画一幅数学画。再与其他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将更深刻些。

3、学生做完巩固新知的连一连后,对照讲授新课中的一共有几个桃子和一共有几个松果进行订正。这样使学生更能深刻的体会到同一个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不同。

《动物聚会 》教学设计 篇7

课题: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相同数连加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事例体会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3、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能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

2、体会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境

师:同学们,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满山遍野的果实都成熟了,小动物们决定开一个“庆丰收”的联欢会,你们看,都有谁来参加?揭示课题:动物聚会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

二、合作

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抽生答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1、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简单,可以当场引导学生解答,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计算的问题,2、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插图

1、想一想,连一连。

师:你能看懂图意吗?该怎么做呢?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组织汇报。

2、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说说从每幅图中你想到了哪些算式?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3、想一想,3×6还能解决生活在的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二、检测。

1、课本23页第一题

1)先观察图画理解题意,写一写,说一说可以列哪些算式.2)学生连线

2、第二题

1)看到要求让学生自己先列算式 2)同学之间交流想法 3)根据结果连线

3、第四题 1)让学生说说题意 2)自己尝试完成 3)集体交流、指正

四、总结

动物森林聚会的作文 篇8

小猫说:“我很厉害,我会帮主人捉老鼠,你们谁也不会。”

小狗说:“我更厉害,我可以帮方人看家,如果有坏人来,我就会狠狠地咬他。”

小马不服气地说:“我更厉害,我跑得最快,你们谁也追不上我。我可以供主人骑,日行千里。”

小天鹅说:“我比你们更厉害,我可以飞上蓝天,你们谁也没这种本事,我是主人的最爱。”

小羊说:“你们每样动物都有自己的优点,是没办法的比的,自然我也有我的优点,你们也没办法比,比如,我的羊毛可以织毛衣,为主人创造财富。”

小动物们听了山羊的话,都羞愧地红了脸。

描写动物聚会的作文 篇9

小河里有两只鸭子它们正在对话呢。听,“嘎!嘎!嘎!”鸭妈妈叫道。我知道,这便是:这里的风景真美啊!鸭弟弟说:“嘎——嘎!嘎!”它可能是说:“是啊,是啊!”小鱼儿听到了,探出小脑袋,红通通的小脸,非常可爱,时不时地吐出一串串泡泡庆祝春天的到来!

小河边有一棵开满桃花的桃树,桃花粉红粉红的,像一个个害羞的小脸蛋。桃花引来了在山上采蜜的蜜蜂。“嗡,嗡,嗡……”我听懂了,它们在说:“好香啊,好香啊!”

小鸟也飞来了,它正在给桃树唱一首赞美的歌!蝴蝶们寻着蜜蜂和小鸟的歌声一一赶来,跳起了好看的舞蹈。

小兔在路上散步欣赏着路边的美景,蝴蝶遇到了赶忙告诉它:“小兔子,河对岸有许多动物在聚会,好热闹,你赶快去吧。”小兔开开心心地向河边跑去,果然,小熊、小猴、小猫和小羊正在唱歌、跳舞,吃美食。它们看到小兔来了,热情地邀请它一起参加,小兔为大家献上了一支优美的舞。大家看完兔子的表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森林更加热闹了。

《动物聚会》数学教学反思 篇10

《动物聚会》一课中,目的是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以此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勤于动脑,认真计算的好习惯。2.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其中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难点是加深学生对于“几个几”和乘法意义的理解。在一节四十分钟的活动里,有些知识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我的反思有如下几点:

首先我以动物爱吃的食物引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这样对于后面的学习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然后我让学生观察画面,发现图画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学生都能很好地根据画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达到了重点中的其中一部分。学生提完问题后,我从学生的问题中抽出了例题“一共有几只小鸟?”板书,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列出乘法算式,在这里,学生能说出乘法算式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体会到了乘法的简单应用,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这就轻而易举地达到了本课的重点并突破了。在解决完问题后,我再把学生的问题用幻灯片展示了出来,让学生自己选一道自己想解决的问题,解决完后和同桌说自己的想法。新课标中要求学生不但要会解决问题还要会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在课堂活动中体现了,效果还是可以的。在整个课堂中,学生不但动了脑,还动了手,手眼脑协调,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掌握的知识也掌握的比较到位。

但是,本节课堂活动中,我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表扬学生方面,我的激励性语言不够;在学生选题目做练习时,题目的形式不要用幻灯片演示,而以纸条的形式贴在黑板上给学生看,这样在时间上就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来做后面的练习。另外,我觉得整课的画面出示不要全部一起出现,以片断的画面出示可能更好。这就有利于学生更加好地集中注意力去解决相对应的问题。在学生做完练习后,我没有把学生的作业展示,而是一个个去问学生,让学生来回答,最后才把学生的算式板书。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中,做练习时可以不用这样学生来回答,可以让学生回答1道或2道题,其它的题目就可以把学生的作业在平台上展示出来,这样不但能把学生的兴趣保持下去并可以节约时间去做后面的练习。最后,学生的练习不够。课堂中学生只做了书本第8页的连一连,而从学生的练习来看,有部分差生并不能全部做对,这主要是看图理解“几个几”的理解不深,在下一节课里还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认识理解。

上一篇: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一篇:喂出来知识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