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上-北师大版

2024-09-09

操场上-北师大版(通用9篇)

操场上-北师大版 篇1

操场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发展他们的数感.并且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

(少)几”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理解情境图

(一)理解主题图

1.出示图片:操场上

2.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1)男生有()人;

(2)女生有()人;

(3)男生与女生共有()人;

(4)男生比女生多()人;

(5)女生比男生少()人;

……

(二)尝试解决问题

1.出示图片:学生与椅子

2.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

(1)学生列式:10-9=110-8=2

(2)教师提问:“1”是什么意思?

椅子的数量比老师和同学的人数多1或者老师和同学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少1.

(3)教师提问:“2”是什么意思?

椅子的数量比同学的人数多2或者同学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少2.

3.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巩固练习

(一)摆一摆,填一填.

1.出示图片:摆一摆1

教师: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图片:摆一摆2

教师: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图片:摆一摆3

(1)______比______多______个,______比______少______个,

(2)怎样列式?

4.出示图片:鸭子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实践活动“小调查”

(一)出示图片:小调查

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3.全班汇报.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列出一个比较单子同学明天互相交流.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探究活动

找座位

游戏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游戏准备

根据学生人数准备相应的写有口算题目的“电影票”.

游戏过程

1.把教室里的椅子摆好(桌子搬出),模拟成电影院的座位.

2.然后每人发一张写有口算题目的“电影票”.

3.每个学生只有算对加减法,才可以找到自己准确的座位,一次找准座位的同学可以成为“文明观众”,并佩戴“文明观众”标志.

游戏说明

电影票制作方法:在电影票的前面画上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形象,后面注明几排几号,但排数和号数不直接写明,而是由加减法算式化替,如:9-5排1+4号.

操场上-北师大版 篇2

《迟到》一文节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第五章《爸爸的花儿落了》。主要记叙了“我”上一年级时因赖床不起而挨了父亲的打, 被逼着上学, 后来父亲送夹袄和铜板到学校, 此后“我”再也没有迟到过的事。文章以回忆的口吻叙述, 首尾互相照应, 情感真挚朴实, 多处细节描写体现出平凡而伟大的父爱。

[设计理念]

紧扣文本, 以读为经, 以悟为纬, 通过品词析句和感情朗读, 升华情感, 层层感悟严厉而深沉的父爱。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析句, 情感体验, 感悟父爱的严厉与深沉, 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通过学习, 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 从小养成好习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 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平时上学你迟到过吗?当你快要迟到的时候, 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你的?

2.揭题设疑:台湾作家林海音小时候上学也迟到过, 但这次迟到却给她一生以影响, 使她从此成为一个守时守信的人。那是怎样的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呢?让我们一起到她的文章《迟到》中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入, 亲切自然, 并为下文体会特殊的父爱作铺垫;揭题设疑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指向明确。]

二、初读, 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大声朗读课文, 做到正确、流利, 选自己感兴趣的语段好好朗读。教师巡视, 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生字板书。

2.检查字词:需要注意的多音字如扎 (zā) 辫子、夹 (jiá) 袄, 需要注意的字形可板书强调。

3.指名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师生评议。

4.同伴互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同桌听, 互相评价, 共同提高。

5.感知文意: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一年级的时候, “我”因赖床不起而被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 父亲逼着“我”去上学, 又给我送来夹袄和铜板, 从此“我”便再也没有迟到过。)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以读为本”,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有利于整体把握全文。]

三、默读, 读中思疑

1.以疑促读:一次上学迟到, 为什么会带给作者这么大的触动呢?再次默读课文, 边读边作批注, 画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 再读课文试着解决问题。

2.互动交流:小组合作, 交流学习情况。

3.整体感受:这篇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预设:爸爸打“我”时很凶;父亲其实很爱我;因为父亲的严格要求才使我改掉了坏习惯……)

[设计意图:第三学段应加强默读。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 尝试自主阅读, 读中质疑, 读中思疑。谈印象深刻的内容, 学生的话题自然集中在父亲身上, 多元的答案是对文本最初的个性化解读, 这样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规律。]

四、作业, 抄写字词

抄写课文生字词语, 注意书写正确、工整。

[设计意图:把被忽视的传统作业挤入课堂, 保证字词学习的时间, 真正落实字词教学目标, 体现扎实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过渡, 直接导入

过渡:上节课交流的时候, 大家都对这位父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位父亲的形象吗? (严格、严爱相济、疼爱孩子、爱子心切……)

二、研读, 感悟父爱

(一) 感悟父爱之严

过渡: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 你从哪儿体会到这是一位严厉的父亲呢?

1.研读品味: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适时梳理, 抓住父亲打“我”这件事, 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语言、行动、神态入手, 体会他的严格。

▲从语言体会出示句子: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也得去, 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 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

(1) 指名朗读。

(2) 对比理解:为什么那一天“我”赖床不起?平时你的爸爸是怎样催你起床的?“我”的父亲又是怎么做的?读父亲的话, 细细品味, 你有什么感受? (从语句上看, 都很简短, 没有称呼语, 毫无亲切感, 说明父亲十分严厉;从标点看, 多用叹号, 带有明显的命令语气。仅用一个“起”字命令我, 毫无商量的余地, 让“我”闻而生畏。)

(3) 朗读, 体会父亲之严。

▲从动作体会出示句子:

爸气极了, 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 爸左看右看, 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 倒转来拿, 藤鞭子在空中一抡, 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 从床上打到床下, 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1) 理解形象:“抄”、“抡”是什么意思?

(2) 丰富形象:闭上眼睛, 听老师朗读语句,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 扣词读悟:你从哪里感受到父亲打“我”之狠? (重点研读“一下”、“拖”、“抄”、“倒转来拿”、“抡”等词, 想象当时父亲拖我时速度之快, 力量之大;打我时咬牙切齿的痛。)

(4) 感情朗读:对于“我”的感受, 作者没有用太多的语言来表达, 只用了四个字“我挨打了”。如果是你, 怎么读这个句子?带着想象读句子, 体会父亲打“我”之狠。

▲从神态体会出示句子:

……爸爸就进来了, 他站到床前, 瞪着我……

(1) 想象父亲当时的神情和心理。

(2) 感情朗读。

▲从“我”的感受体会出示句子:

最糟糕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 他不管你晚不晚。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 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 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 是红的, 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 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 我最怕同学耻笑。

(1) 体会“我”当时伤心、委屈的心理。

(2) 带着感情朗读。

2.小结学法:体会人物特点,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要特别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扣住关键词细细品味。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应返璞归真, 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 在扎扎实实的研读中有所感悟, 有所思考, 有所启迪, 于字里行间品味文本蕴含着的思想情感。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人物特点, 既使阅读板块清晰, 又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

3.想象写话:此时, 坐在车上, 大雨滂沱, 我像一只狼狈的小羊, 心里也在“下雨”。想起爸爸那让人望而生畏的眼神, 看着腿上那一条条红而发热的鞭痕, “我”在心里会对爸爸说些什么?请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 设身处地体验一下, 把话写下来。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严厉背后对“我”真正的爱。)

4.渲染提升:是啊, “爱之深, 恨之切”, 正因为“我”的表现太令父亲生气, 正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受害终生, 所以才会打我, 才会这样狠狠地打我。让我们再用心地来读这段话, 边读边体会。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境, 试图从深层次全面地理解父爱, 以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与文本中的“我”产生共鸣。在想象体验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二) 感悟父爱之深

1.引言过渡:在“我”的印象中, 这是一位严厉的父亲, 那严厉的父爱近乎苛刻。然而, 这仅仅是一位面对女儿的错误只是狠狠地打而不懂心疼、关爱女儿的父亲吗? (引读父亲送夹袄的语段)

2.研读语段:“爸没说什么, 打开了手中的包袱, 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 看着我穿上, 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1) 指名朗读。

(2) 细读推想:父亲为什么要给我送夹袄, 又给我两个铜板? (怕下雨天“我”淋湿了身体, 怕“我”没吃早饭饿肚子)

(3) 默读体会:轻轻地读句子, 想象画面, 你从中 (上接第109页) 体会到什么? (从“没说什么”“递给我”“看着我穿上”等词体会父亲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4) 想象说话:父亲什么也没说, 然而此时他的内心又是多么的不平静。面对孩子, 他在心里会说些什么?此刻, 刚才那个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伤心、委屈、气愤的“我”会怎样呢?

3.教师小结: (音乐响起) 父亲的爱就是这样, 有时是狂风暴雨式的打骂, 有时是默默无言的关怀, 这其中, 却时时流淌着一种浓浓的情, 那就是“爱”。它没有过多的语言, 没有夸张的修饰, 却是那么的厚重, 那么的深沉。

[设计意图:将简短的语段通过画面想象、内心补白等方式延展成立体的、多维的、充满情感的阅读过程, 丰富了视像, 更全面地感悟了父爱。]

三、拓展, 升华情感

1.由果探因:后来, 每天早晨我都是第一个就站在学校门口, 等待着校工开门。由于这件事, 我从此一生做一个守时守信的人。此后, “我”没有再迟到过, 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我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随着年岁的渐增和老师的教育引导, 开始变得懂事。是父亲的爱改变了“我”, 感染了“我”。)

2.经典怡情:林海音是台湾文学界祖母级人物, 她70多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 一生经历的事不少, 但这件‘迟到’的事, 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 我又影响了读者, 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面对错误, 林海音因为有了一位好父亲而及时得以改正, 而且一生受益。读林海音的话, 说说她影响了我们什么?

3.名言激励:出示“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指名说大意, 摘抄下来。

[设计意图:课外资料的补充适时适量, 自然渗透了本课时的情感目标, 不露痕迹, 浑然一体。]

四、延伸, 读写结合

1.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

2.感受父亲的爱, 学习本文首尾呼应的写法, 记录自己的一次挨批经历, 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

操场上-北师大版 篇3

课题 操场上(2)

课时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4个汉字,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学设想 通过课后拓展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丰富学生知识。

教学程序与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出的反义词”、“九减一”、“天”、“大”

2、检查、反馈。

3、出示生字部分,请学生拼字。

(二)联系说话,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图画,他们都在干什么?

2、这些都是什么?(体育活动)

3、你还知道哪些体育活动?(跳绳、捉迷藏……)

4、完成课后第二题。自由读一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师:读好后请把你喜欢的活动涂上颜色。并说说理由

5、反馈,你能说说为什么你喜欢吗?

6、是呀,体育活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振奋我们的精神。

7、学习儿歌,课文中就有一首有趣的儿歌。

(三)学习儿歌,朗读课文

1、同学自己试读儿歌。

2、教师指名读,点拨:注意词语连读。

3、小组读,齐读

4、连起来读课文。

(四)分层教学,体现差异

1、你除了昨天学的字你还想学哪些字?(皮好真)

2、教师讲解“好”的结构

3、范写

4、学生写字。

教后反思录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温度 篇4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温度的情景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读写。

2、借助温度的情景感受负数的意义,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读写温度背景下的正负数。难点:会比较零度以下温度的高低。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来猜谜语,好吗? 生:好。

多媒体出示:墙上一条河,刮风不起波,天热它就涨,天冷它就落。组织学生齐读一遍。师:它是谁? 生:温度计。

师: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出示温度计的课件)这节课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温度。(板书课题:温度)

二、探究新知,感受温度

1、认识温度计

师:今天老师自制了一个放大的温度计,(把自制温度计贴在黑板上)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好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全班汇报。生:0刻度线是红色标出的。

生:上面还标有数字:零以上的数字越来越大,零以下的数字也越来越大。生:0以上是零上的温度,0以下是零下的温度。(板书:零上温度零下温度)生:一个小格表示一度。生:有一个℃的符号。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它就是测量温度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摄氏度,请大家看好老师是怎样把它写出来的?学生仔细观察,记做℃(板书示范),谁来说说?

生:先写一个C,再在它的左上角写一个圆圈。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一看就是一个心细的孩子,咱们一起空写一下好吗? 大家一齐写。那零刻度线上的温度就是零摄氏度。零摄氏度是不是没有温度? 生1:对,表示没有温度。生2:不对,零度表示很冷。

生3:它把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分隔开来。

师:刚才大家的意见不统一,那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规定零度的吧?大屏幕出示:科学家把水结成冰的温度定为零摄氏度。并组织学生齐读。

2、正确表示、拨出温度

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在这节课之前,除了了解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外,还收集了一些城市的温度,我们先来听一听北京的温度,多媒体播放 :北京最高气温5℃,最低气温零下2℃。师:大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5℃和零下2℃吗?

生表示,老师巡视过后请几位同学把自己的表示方法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点评黑板上的几种表示方法。

师:哪种方法更简洁呢?大家一致同意用“+5℃”或“5℃”、“—2℃”来表示。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温度表示法,不过我还是要考考你们,看你们是不是真正明白。仔细观察,表示温度的两个数字与我们平日所写的数字有什么不同?+5℃或5℃ —2℃

生:汇报。师总结:我们通常用前面带正号的数也就是正数表示零上温度,用带负号的数也就是负数表示零下温度。(板书)在0刻度线以上的数,数字越来越大,温度就越来越高,我们会感觉越来越热,这以上的数我们把它就做正数。反之,在0刻度线以下的数,数字越来越大,温度就越来越低,我们会感觉越来越冷,这以下的数我们把它就做负数。师:能不能把负数前面的负号省略不写? 经讨论生的出结论:不能。

师:听完北京的温度,我们再来听一听其他城市的温度。多媒体播放其他城市的温度。师:看了天气预报,对温度有了自己的感受,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南方暖和,北方冷。温度有高有低。师: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生2:我知道了哈尔滨的最低温度是零下12摄氏度,最高温度是3摄氏度。师:大家刚才说了自己的发现,想不想在温度计上拨出一些城市的温度? 生:想。

师:我们先来拨一拨哈尔滨的最低气温12摄氏度,和最高温度3摄氏度。指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用老师自己的温度计来拨一拨。师生共同点评。

师:接下来我们要拨出拉萨的最高温度零下3摄氏度和最低温度零下20摄氏度。指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用老师自己的温度计来拨一拨。师生共同点评。

师:刚从大家在温度计上拨出了一些温度,想不想在课本上的的温度计,把这些城市的温度标出来? 生:想。

师:比一比谁标得又快又好。(师巡视)全班交流。

3、比较温度,进一步感知。

师:刚才大家标出了温度,我又有几个问题要考考大家,下面我们就来比较几组温度的高低。我们先来看昆明和海口的最高气温,15℃和23℃。生:海口的温度高。

师:比较零上的温度有什么规律?

生:就看前面的数字,谁大谁的温度就高。

师:对,就按我们原来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师:那0℃与6℃那个温度高呢? 生1:6℃高。

生2:因为零上温度都比0℃高。师:你真善于总结。

出示-16℃与0℃,问:哪个温度高?

先请学生到上面拨出0℃和-16℃。然后得出结论。0℃高。师:你能总结出0℃和零下温度的比较方法吗? 生1:0℃比零下温度高。生2:零下温度都比0℃低。

生3:我们可以看液体柱,液体柱高的温度高。

师:大家刚才经过认真思考,总结的都很好。刚才的几道题都没难倒大家,我这还有一道更有挑战性的题目。多媒体出示:比较-20℃和-5℃。同桌可以相互讨论。先组织学生在温度计上拨一拨这两个温度,最后得出统一结论,-5℃高。师:谁能来总结零下温度的比较方法?

生1:可以看前面的数字5小于20,可零下5℃却大于-20℃。生2:数字越小,温度越高。

师:你们俩说的很完整,很善于总结,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生汇报

四、布置作业: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篇5

第一单元 远代与现代的对话

第一课 由“结绳记事”到“数字存储”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了解信息存储方式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

2、了解信息存储方式的发展变化。

3、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

4、了解信息加工工具的发展变化。

5、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认识计算机内部的主要部件。[教学重点]:信息存储方式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信息存储方式的发展变化。[教学准备]:普通教室 [教学过程]:

一、了解结绳记事的故事

二、了解计算机的诞生

三、远代与现代信息存储量的比较

四、活动。

1.在指定位置创建本单元学习的专用文件夹,文件夹名自己定

2.将写好的WORD文件存入这个文件夹,文件名为 我看信息存储方式的变化

五.议一议。

把你写下来的感想和认识在小组或班级内进行交流。教学反思:

第2课 由“烽火狼烟”到“卫星通讯”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

2、了解信息存储方式的发展变化。

3、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

4、了解信息加工工具的发展变化。

5、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认识计算机内部的主要部件。[教学重点]: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教学准备]:电教室 [教学过程]:

一、了解“烽火狼烟”的故事

二、了解卫星通讯的由来

三、比较烽火狼烟与卫星通讯的区别

四、活动

让同学们一起来玩个 秘密传信息的游戏,老师有个秘密想传给某个同学,想想看如何传递才能保密呢?

五、学一学

使用漏格法加密信息 使用漏格法解密信息

六、试一试

分析课本中的图,在这组信息中,秘密信息是―――――― 运用漏格法,给你的好友发一封秘密信息,不能泄密

七、议一议

你在运用漏格法传递信息的过程 中,信息传递是否成功,你觉得这种方法的保密性如何。教学反思:

第三课 由“运筹帷幄”到计算机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了解信息加工工具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

2、了解信息存储方式的发展变化。

3、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

4、了解信息加工工具的发展变化。

5、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认识计算机内部的主要部件。[教学重点]:了解信息加工工具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信息加工工具的发展变化。[教学准备]:电教室 [教学过程]:

一.了解“运筹帷幄”成语的故事 二.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三.活动。

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与信息技术有关。四.写一写

请同学们仔细调查一下家里的各种设备,和父母研究一下哪些是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并填写在表格里。五.分一分

将找到的与信息技术有关的设备按照类别填入课本圈圈内 六.议一议

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方便? 教学反思: 第四课 揭开计算机神秘的面纱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认识计算机内部的主要部件。[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

2、了解信息存储方式的发展变化。

3、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

4、了解信息加工工具的发展变化。

5、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认识计算机内部的主要部件。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认识计算机内部的主要部件; [教学难点]:认识计算机内部的主要部件。[教学准备]:电教室 [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式各样的计算机

二、揭开计算机神秘的面纱

三、活动

在老师的帮助下,打开一台台式机的主机箱,认识各个主要部件,初步了解他们的功能

四、认一认

打开主机箱。讲解各个部件的功能

五、说一说

根据我们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了解,讨论一下计算机各部件在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作用,然后填写课本上的表格 六.议一议

我们认识了计算机主机内部的主要部件,也粗略知道了各部件的功能。那么,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呢?这么多部件,若是你干你的。我做我的,能完成信息处理任务吗?谁在指挥,协调他们的工作呢》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建议大家上网查找资料,自己研究一下,然后分组讨论,看看计算机到底是如何工作的。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认识身边的电器―――――WORD提高篇 第五课 记录一天接触过的电器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了解家用电器的一般知识,学会浏览网络,并会保存有用的图文资料,会用word的表格功能制作记录表。[教学目标]:

1、了解家用电器的一般知识。

2、学会浏览网络,并会保存有用的图文资料。

3、会用word的表格功能制作记录表。

4、学会设置word的页面,并能够使用Word制作各种资料卡。

5、学会使用Word的自选图形功能,并能够使用自选图形绘制各种功能结构图来说明问题。

6、认识局域网络,并会设置和使用文件夹共享。[教学重点]:学会浏览网络,并会保存有用的图文资料; [教学难点]:会用word的表格功能制作记录表。[教学准备]:电教室 [教学过程]: 一.活动

1.设计,制作一张记录表,记录我们一天所接触过的电器

二、我的问题

记录表应该怎么制作 ? 三.活动建议

1.我们学习过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有表格功能,可以使用他来制作记录表。但记录表的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一些项目,如时间,活动,接触到的电器等是必有的。其他的项目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

2.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使用网络时,既可以浏览一些专业网站,也可以使用网络的搜索功能 四.操作指南 1.设计记录表,2.制作记录表。五.议一议

看看自己的记录表,我们一天用到了这么多电器设备,如果没有了电,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教学反思:

第六课 发掘电器的发展变化历程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学会浏览网络,并会保存有用的图文资料,学会设置word的页面,并能够使用Word制作各种资料卡。[教学目标]:

1、了解家用电器的一般知识。

2、学会浏览网络,并会保存有用的图文资料。

3、会用word的表格功能制作记录表。

4、学会设置word的页面,并能够使用Word制作各种资料卡。

5、学会使用Word的自选图形功能,并能够使用自选图形绘制各种功能结构图来说明问题。

6、认识局域网络,并会设置和使用文件夹共享。[教学重点]:学会浏览网络,并会保存有用的图文资料;

[教学难点]:学会设置word的页面,并能够使用Word制作各种资料卡。[教学准备]:电教室 [教学过程]: 一,活动。

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电器,搜集和他相关的图文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研究一下他的发展变化历程。二.我的问题

怎样查找资料最快捷

三、活动建议

查资料既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使用网络,使用网络的时候既可以浏览相关网站,也可能使用网络的搜索功能

把找到的有用的图文资料,保存到你使用的计算机中。为了方便管理,要对资料进行分类。

四、操作指南 选定研究对象

把找到的印刷资料数字化 搜索资料 整理资料 五.议一议

如何把网页中的图片以文件的形式单独保存 教学反思: 第7课 制作电器资料卡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学会设置word的页面,并能够使用Word制作各种资料卡。[教学目标]:

1、了解家用电器的一般知识。

2、学会浏览网络,并会保存有用的图文资料。

3、会用word的表格功能制作记录表。

4、学会设置word的页面,并能够使用Word制作各种资料卡。

5、学会使用Word的自选图形功能,并能够使用自选图形绘制各种功能结构图来说明问题。

6、认识局域网络,并会设置和使用文件夹共享。

[教学重点]:学会设置word的页面,并能够使用Word制作各种资料卡; [教学难点]:能够使用Word制作各种资料卡。[教学准备]:电教室 [教学过程]: 一.我的想法

二.首先,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确定宣传介绍的重点,其次,为了突出重点,要精炼文字资料,并选择典型图片,最后,版面设计要有新意。三.操作指南 1.筛选资料

2.制作资料宣传卡。四.议一议

评价一下同学们制作的宣传卡 五.知识小辞典 1.关于宣传卡 2.注明资料来源 教学反思:第八课 介绍家中最新的电器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学会设置word的页面,并能够使用Word制作各种资料卡。[教学目标]:

1、了解家用电器的一般知识。

2、学会浏览网络,并会保存有用的图文资料。

3、会用word的表格功能制作记录表。

4、学会设置word的页面,并能够使用Word制作各种资料卡。

5、学会使用Word的自选图形功能,并能够使用自选图形绘制各种功能结构图来说明问题。

6、认识局域网络,并会设置和使用文件夹共享。

[教学重点]:学会设置word的页面,并能够使用Word制作各种资料卡; [教学难点]:能够使用Word制作各种资料卡。[教学准备]:电教室 [教学过程]: 一.我的问题 二.活动建议

制作电子读书卡片或纸质卡片,将相关的文字插图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信息的筛选,收集过各

对于家中保留有电器说明书的同学来说,可以直接阅读说明书。提取你想要的内容,找不到说明书或者觉得说明书资料不全的同学,可以查看一下该电器的品牌,利用因特网直接去厂家网站上浏览或搜索相关信息。

想在卡片上添加电器的图片,就更好办了。拍一张照片,去网上下载电器的图片或者用你的丹青妙笔画一画都可以呀。三.操作指南

1.准备要介绍的家电资料 2.制作知识卡片 3.设置页面

4.为知识卡片设置页面边框 5.打印预览 四.说一说

我家电器设置的发展―――――――― 爷爷小时候的情况――――――――― 爸爸小时候的情况―――――――――― 现在的情况―――――――

认为将来可能的情况 ―――――― 教学反思:第九课 设计我的智能电器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学会使用Word的自选图形功能,并能够使用自选图形绘制各种功能结构图来说明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家用电器的一般知识。

2、学会浏览网络,并会保存有用的图文资料。

3、会用word的表格功能制作记录表。

4、学会设置word的页面,并能够使用Word制作各种资料卡。

5、学会使用Word的自选图形功能,并能够使用自选图形绘制各种功能结构图来说明问题。

6、认识局域网络,并会设置和使用文件夹共享。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Word的自选图形功能,并能够使用自选图形绘制各种功能结构图来说明问题;

[教学难点]:使用自选图形绘制各种功能结构图来说明问题。[教学准备]:电教室 [教学过程]: 一.我的问题

什么样的家电才叫有智能呢 二.活动建议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智能电器,再通过网络搜索一下,看看当前的智能电器都有哪些,从中选取一款自己喜欢的,学习,研究他的特点,弄懂之后,再和几个同学组成一小组。共同设计一款智能小电器,并画出该电器的功能图,通过此图向大家说明你们的设计创意。三.操作指南

1.探究智能电器与普通电器的不同之处。2.设计智能小电器 3.制作完整的创意介绍

四、议一议

各组展示自己的设计,大家讨论评判一下,将结果写在课本空白处。最有创意的设计―――――――――――――――――

最有价值的设计――――――――――――――――――――― 本小组设计存在的问题

五、知识小辞典

品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随时可以激发创意,启发创造思考有很多方法,可以多多利用下面的原则

加一加。减一减,除一除。变一变。换一换。反方向,折和叠。分与合。教学反思:第十课 共享我们的电器知识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认识局域网络,并会设置和使用文件夹共享。[教学目标]:

1、了解家用电器的一般知识。

2、学会浏览网络,并会保存有用的图文资料。

3、会用word的表格功能制作记录表。

4、学会设置word的页面,并能够使用Word制作各种资料卡。

5、学会使用Word的自选图形功能,并能够使用自选图形绘制各种功能结构图来说明问题。

6、认识局域网络,并会设置和使用文件夹共享。

[教学重点]:认识局域网络,并会设置和使用文件夹共享; [教学难点]:会设置和使用文件夹共享。[教学准备]:电教室 [教学过程]: 一.我的问题。

怎样才能让大家随时了解和获得我的创意作品呢 二.活动建议

一般情况下,学校计算机室里的计算机可以连接成为一个局域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共享文件夹的方式,把自己的资料贡献出来,让同学们通过网上邻居来访问。三.操作指南。

1.了解计算机教室中的局域网 2.将本组 文件夹设为共享。3.从局域网的共享文件夹中找资料 4.搜索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四.评一评

在查看和使用同学的资料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评价表,评一评大家的工作。五.技术小辞典

如何查看,更改计算机名称 查看计算机名 更改计算机名 教学反思:第三单元,设计活动方案

第11课 规划班会活动流程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初步了解如何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如何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

2、初步学会使用Word自选图形中的“流程图”工具,绘制活动流程图。

3、能够熟练地插入各种自选图形,并在图形中“添加文字”。

4、能够对各种图形对象进行格式设置、删除和组合等处理。

5、学会灵活运用图形、文本框、艺术字等组合制作作品。[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如何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 [教学难点]:如何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教学准备]:电教室 [教学过程]: 一.我的问题

科技班会要展开哪些活动―――――――――――――― 二,活动建议

科技班会既给同学们提供了相互学习的空间,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应在班会中给每名同学表现自己的机会,这就需要规划设计好每一项活动。设计活动方案之前,应全面调查。对班会的所有活动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对这些活动进行规划设计。为使活动安排更加清晰。我们要画出活动的流程图。三.操作指南

同学们可根据自选的主题设计其它活动。了解每期活动的内容。为规划班会做准备。用流程图安排活动。与同学交流 四.知识小辞典 1.了解框图的含义。2.顺序与分支 教学反思:第十二课 设计班会会标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初步学会使用Word自选图形中的“流程图”工具,绘制活动流程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如何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

2、初步学会使用Word自选图形中的“流程图”工具,绘制活动流程图。

3、能够熟练地插入各种自选图形,并在图形中“添加文字”。

4、能够对各种图形对象进行格式设置、删除和组合等处理。

5、学会灵活运用图形、文本框、艺术字等组合制作作品。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使用Word自选图形中的“流程图”工具,绘制活动流程图;

[教学难点]:绘制活动流程图。[教学准备]:电教室 [教学过程]: 一.我的问题

――――――――――――――――――――――――――――― 二.活动建议

1.汇总组内同学的意见,为科技班会设计 活动口号。

2.最好能够自己创意,绘制图标,也可以选择通用的标志。将其改造为个性化的图标。

3.设计的会标要尽量简单,明确。三.操作指南。1.制定活动口号 2.设计活动标志

a.了解标志与标志设计的相关工作 b.设计制作标志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 设计制作奖状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能够熟练地插入各种自选图形,并在图形中“添加文字”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如何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

2、初步学会使用Word自选图形中的“流程图”工具,绘制活动流程图。

3、能够熟练地插入各种自选图形,并在图形中“添加文字”。

4、能够对各种图形对象进行格式设置、删除和组合等处理。

5、学会灵活运用图形、文本框、艺术字等组合制作作品。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插入各种自选图形,并在图形中“添加文字”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地插入各种自选图形,并在图形中“添加文字”。[教学准备]:电教室 [教学过程]: 一.我的想法

我认为将――――――作为奖励更好 二.活动建议

首先应考虑要设置哪些奖项,最好为每个奖项设计设计不同效果奖状,设计之前,可以参看前面提供的设计类网站。可以利用 文字处理软件WORD制作奖状。三.操作指南

一.统计奖项。

二.制作奖状 A设置页面 b.画奖状的边框 c.添加装饰

d.使用文本框为飘带添加文字 教学反思:第十四课 绘制场地安排示意图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能够对各种图形对象进行格式设置、删除和组合等处理;学会灵活运用图形、文本框、艺术字等组合制作作品。[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如何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

2、初步学会使用Word自选图形中的“流程图”工具,绘制活动流程图。

3、能够熟练地插入各种自选图形,并在图形中“添加文字”。

4、能够对各种图形对象进行格式设置、删除和组合等处理。

5、学会灵活运用图形、文本框、艺术字等组合制作作品。

[教学重点]:能够对各种图形对象进行格式设置、删除和组合等处理。[教学难点]:学会灵活运用图形、文本框、艺术字等组合制作作品。[教学准备]:电教室 [教学过程]: 一.我的问题 二.活动建议

经过前面的几个活动,我们对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顺序都心中有数了,安排场地时,要考虑每个活动需要的用具,活动需要的空间以及活动的时间顺序等。画出安排的位置图。三.操作指南

1.依据班会的活动安排,选择场 地 2.画出活动场地安排示意图。a.在WORD文档中画出示意图。B.用标注给示意图作说明 四.议一议

开个小组汇报会,展示自己绘制的活动场地安排示意图,记录大家提出的意见,并推选出最佳方案 五.技术小辞典 1.微调图形位置

操场上-北师大版 篇6

上:是指事字。甲骨文写作“”, 金文写作“”, 用一弧线或一长横做基准, 上面加一短横表示位置在上方。金文写法容易跟“二”字混淆, 于是晚期金文就在短横左边加一竖, 写作了“”。“上”有两个读音, 音shànɡ, 本义是高处, 上边;音shǎnɡ, 作汉语声调之一, 即上声。

下:是指事字。甲骨文写作“”, 金文写作“”, 在一弧线或长横下画一短横, 表示位置在低处, 与“上”相对。同样, 晚期金文为了与“二”区别, 在左边加了一竖, 写作了“”。本义是位置在低处的, 如“山下”“楼下”。引申为时间或次序在后的, 如“下次”“下卷”。又引申为地位、品质、等级低的, 如“下级”“下等”。作动词, 表示由高处到低处, 如“下山”。又引申为去、到或离开, 如“下乡”“下班”。也引申为降落, 如“下雨”。

土:是会意字, 甲骨文写作“”, 一横表示地面, 上面像是土堆形;金文将土堆填实或化为抽象符号, 写作“土”或“”;小篆写作“”, 将土堆变为“十”形, 成为现在的样子。本义是泥土, 土壤, 引申为土地, 如“国土”。又引申为本地的, 如“土产”“土语”。再引申为出自民间的, 如“土布”。

“土”与“士”形近, 注意区别。“土”作左偏旁时, 底横变为提, 如“地”。

个:现为记号字。

八;是指事字, 金文写作“”, 用两条相背的曲线表示分开背离之意。本义是分别、分开。此义在有些古文字字形中仍可以看出, 如“半”, 小篆写作“”, 上部是八, 下部是牛, 表示把牛剖分为两半。楷书字形将上部的“八”变形为“丷”, 不容易看出原意了。后来“八”假借表示数字, 即七加一之和, 于是“分开”义就另造“分”字来表示。“八”加上了意符“刀”, 成为会意字, “分开”的意思就更明确了。

“八”作偏旁, 在字左时, 第二笔捺要写成点, 如“颁、颂”;处字上部时, 有的倒写作“丷”, 如“兑”。不过, 楷书中有些字上部的“丷”是其他字符的变体, 与分别、分解义无关, 如“兰、关、并、弟、单、前”;有些字下部的“八”形, 习惯上称作“八字底”, 也与分别、分解义无关, 多是“廾” (ɡǒnɡ, 双手义) 的变体, 如“兵、共、典、具”。

入:是象形字, 甲骨文写作“”, 金文写作“”, 像箭头形, 以尖头表示容易进入。隶书写作“”, 为了与“人”区别, 捺在撇之上。隶书看不出字义了。本义是从外面进到里面, 与“出”相对, 如“入场”“入乡随俗”。引申为加入、参加, 如“入团”“入学”。

大:是象形字, 甲骨文写作“”, 用一个正面站立, 两臂张开, 双腿叉开的高大人形, 表示抽象意义的“大”。隶书把人的两臂伸直, 写成一横, 变成“”。本义是大, 与“小”相对。引申为敬词, 如“大作”“大名”。又引申为重要, 如“大事”。

操场上-北师大版 篇7

主备人:

审核人: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第4页:秋游。

二、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要知道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

3、具体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连减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24+16+27 49+17+32 15+26+44 33+29+25

2、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来到了海洋公园。他们马上要乘船到海上游览一圈了。(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核心过程推进

1、观图,获取信息。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出示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2)生观图,获取信息。

(3)学生汇报:(1)船上可以坐90人。

(2)有两队学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2、出示并解决问题。

问题一: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请您帮工作人员算一算,这样才能知道还可以上多少游客。)

(1)生读问题,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在练习本上边列式边说明。师:请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组员可以适当补充。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完后可以质疑。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

(3)学生汇报: 思路一:

①方法分析:要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用可乘人数依次减去两队的人数,列式为:90-45-25。

师:请尝试用竖式计算。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②探究90-45-25的计算方法。

生1: 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学生练习本上试算。(借板演题统一订正)生2:90—45=45 45—25=20 师:还有其他解题思路吗? 思路二:

①方法分析: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先求出两队的总人数,再用可乘人数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还有多少空座位。

②生:45+25=70 90—70=20

问题二: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70人乘车返回学校,第一辆车上有38人,第二辆车上有24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1)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然后思考解题思路。(3)最后列式计算。

学生先独立读题,然后在小组里一起说一说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解题思路。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在小组内订正。同伴互助。

得出结果:38+24=62(人)70-62=8(人)

(三)巩固练习

第5页练一练第2题和第1题的第二幅图。(作业本上分组独立完成两题,统一订正,同桌互批。)

(四)课堂小结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1题第一幅图;第3题;第4题(小组内完成)课后,作业本上完成。(通过反馈,了解学生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辅导学困生,改进教学。)

六、板书设计:

秋游

——连减运算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1)90-45-25=(20)(个)(2)45+25=70(个)

90—70=20(个)

操场上-北师大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顺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11个生字,正确理解读写“四击头,窦尔敦,典韦,鸳鸯瓦„„”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京剧中不同脸谱与人物性格的联系,感受丰富多彩的京剧脸谱文化。过程与方法:

结合听唱歌曲,品一品《唱脸谱》的韵味,体会其表达的特点和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京剧的韵味,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对京剧这一国粹以及对戏曲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脸谱的基本知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教学难点: 理解关于脸谱的几种颜色的代表意义。教学方法: 朗读感知、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单元导入:

生活需要一种良好心态,当你认真去品味生活,你会发现身边的许多美丽,许多韵味。牡丹有牡丹的美丽,野草有野草的韵味;成功有成功的甘甜,失败也别具一番风味„„

(二)课文导入

1.你喜欢听戏曲吗?你知道那些戏曲种类?(京剧,越剧,豫剧,秦腔„„)2.你喜欢京剧吗?对京剧有什么印象?(正面,负面都可以说)3.播放京剧《唱脸谱》你听过这首戏曲吗?听后有什么感觉?

二、导学新课

(一)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注意字音:喳zhā 多音字,在叫喳喳中读zhā

哇wā 愣lèng 尔ěr 注意读通:窦尔敦 魔鬼斗夜叉 鸳鸯瓦 注意字形:猴和候要注意区分,中间不要多写一竖。

韦,勾,尔可以添加偏旁,组成新字。扩大词汇量,丰富字词积累。(2)你通过预习,查找资料,了解了课文中哪些人物和专业术语的意思? 交流,补充

四击头:京剧—— 戏曲锣经,音响﹑节奏均强,由于大锣在小锣和钹的 配合下共击四记而得名,用以配合剧中人的亮相等动作。也称四记头。

窦尔敦:窦尔墩出身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给地主打活,他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因不满地主老财为富不仁,遂涉足绿林,抗清反暴。当时,献县以北,河间城以南的方圆数十里区域内,就是他与绿林好汉们经常啸取聚义举之所。窦尔墩一生未婚,他获取的钱财,多用于济困扶危,个人坚持过简朴清贫的生活。当地百姓对他有口皆碑,十分敬仰;而那些豪门富户和反动官府对他却闻风丧胆,恨之入骨。

典韦:陈留己吾人。三国时曹魏猛将。擅使大双戟,为人壮猛任侠,曾为友

人报雠,杀人出市,人莫敢近。

鸳鸯瓦:京剧脸谱的画法。以一种颜色作底色,用黑色勾画眉、眼、鼻三

窝,分割成脑门和左右两颊三大块,形状像三块瓦一样。如晁盖、马谡、关胜等。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 自由读,思考:课文列举了哪几种脸谱?你喜欢哪一种?他们代表的人物分别是谁? 2.分组描述自己找到的花脸脸谱,分组描述有关脸谱上的故事。3.可以先以课文中的脸谱为例,做示范,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描述? 4.学生尝试描述,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5.回归整体,读文章。

6.再放歌曲,跟唱,感悟京剧魅力。

三、巩固练习

比较一下,然后再组成词语。

猴()围()拨()你()候()违()拔()迩()侯()纬()

四、课堂小结

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凝聚着祖国文化的精髓。这节课,我们一起感

受了《唱脸谱》这首戏曲的韵味,了解了京剧中的脸谱都有着丰富的故事,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的含义。知道了这首戏曲中涉及的人物,收获不少。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收集有关地方戏曲的知识,准备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品读课文,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在戏曲唱脸谱中领悟了京剧的魅力,这节课,让我们再 次走进京剧,走进戏曲,了解更多的祖国戏曲文化。

二、导学新课

(一)感情读文,体味韵味。

1.读课文,思考:从脸谱中的故事人物中,你体会到在脸谱中,每种颜色都代表着什么? 2.脸谱的颜色与角色的人物性格、命运和品质有关。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则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中性,代表草莽英雄。绿脸:同上。

黄脸:含贬义,代表凶诈。白脸:同上。

金脸:神秘,代表神妖。

脸谱起源于上古宗教和舞蹈面具,许多地方戏中也保留了这种传统。3.了解了每种颜色的意义,我们再读课文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读出不 同的韵味。4.练读歌词。

5.不仅如此,这首歌词词句对仗,富有浓厚的京腔京味,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章的音韵美。

如:“愣”“简直”(读出不可思议的感觉)

(二)观察发现,积累写法

1.脸谱是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但课文却偏偏从外国人说起,使人更能感受到脸谱的奇妙及其广泛的世界影响。

2.第二,三小节并不仅仅停留在图案怎样神奇,而是从脸谱带出许多历史故事,引人入胜。3.第四节四行,每行都以“一XX”的形式开头,整齐,生动。4.练习仿写

(三)拓展延伸,丰富知识 1.关于京剧 说一说,唱一唱。2.关于地方戏曲

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家乡戏曲,重点介绍戏曲特点,在欣赏中品味 其韵味。通过互相介绍,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感受戏曲艺术的韵味及魅力!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家贾平凹也写了一本名为《秦腔》的长篇小说。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板式有慢板、二

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又清脆。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三、巩固练习

再读课文,听歌曲,品一品《长脸谱》的韵味。

四、课堂总结

歌曲《唱脸谱》的歌词,活灵活现的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脸谱文化,热情洋溢地赞美了这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样式。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摘录:关于我国戏曲。

六、板书设计

唱 脸谱

操场上-北师大版 篇9

1.正确拼读和抄写音节词。

2.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单元30个生字, 记住本单元15个要求会写的字。渗透性地学习“联系上下文猜字”的方法, 能够独立识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读文感悟, 培养正确的是非观, 感受美好事物。体会修饰语的好处。

4.听故事能转述。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能围绕“怎样爱护公园里的动植物”这一话题, 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1.运用拼读音节、猜读、请教别人等多种识字方法, 认识30个生字, 会写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 联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略)

教学过程:

《特别的作业》 (2~3课时完成)

一、激趣揭题, 导入新课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大家交流一下, 你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2.师:小丽也和大家一样, 把她找到的春天带到了课堂上, 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

二、

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一边听, 一边看课文, 想想小丽的作业特别在哪儿。

2.自由读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 自己想办法解决。 (教师巡视, 注意个别指导。)

3.小组内互相听读。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给同学听, 不正确的地方要互相纠正。

[在这里提出这样的识字方法, 正是整合考虑“语文园地”中提到的“联系上下文猜字”及“问一问别人”, 把学习能力的习得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初读课文时, 教师先提供范例, 让学生模仿, 在此基础上, 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学生自读时要给足时间, 应加强初读, 延迟开讲。因为感受语言, 理解内容, 体验情感都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阅读为前提。]

四、读文识字, 学词学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生字 (包括自己不认识的字) 的读音, 对照一下刚才自己练读时是不是把生字的音读正确了。

2.自由读文。一边读一边标出段序, 再把生字在课文中标出来, 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把句子读通顺, 读正确。

3.反馈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 通过“摘苹果”的游戏, 解决本课15个生字的读音。

4.齐读全文。把课文读通顺, 不随意加字、减字。读后评价。

[本课出现的15个生字, 都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高频字, 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 通过自学, 学生既运用了已掌握的技能 (如多种识字方法, 个性化识字) , 同时通过游戏反馈, 教师掌握了本课生字的难点所在, 有针对性的进行识字指导, 避免了课堂上机械认读生字的情况, 达到高效低耗的效果。]

五、读文感悟, 内化情感

1.指导朗读课文第二段。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带来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与课文对照一下, 你有这些作业吗?

指导读好“嫩嫩的桑叶, 红红的桃花, 细细的柳枝, 青青的小草”。

[穿插整合语文天地“填一填”内容。学生课前预习中如果有拍照片、画画的, 在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用上这样的形式, 说说练练, 以此达到迁移认知形成能力的目的。]

2.同桌练读小健和小丽的对话。教师巡视, 加强指导。

3.反馈练读情况, 内化学生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使用恰当的语气, 读出两人的内心想法。

4.评价讨论, 引导明理: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小丽的作业好?我们班上哪些同学的作业最好呢?

六、指导书写

1.出示语文天地“拼一拼, 抄一抄”中的音节词, 练读后正确抄写下来。

[在本单元“语文园地”中有抄写音节的练习, 整体备课时就应该考虑到将这个内容放在课文学习中, 避免重复抄写、加重负担、浪费时间的问题。]

2.比较“昨”“作”。指导书写练习。学生一边写字一边记字形, 教师加强巡视, 注意个别辅导。

七、课后延伸, 迁移练说

教师带领学生布置一个展示台, 把评选出来的好作业, 展示给大家看, 大家交流一下, 做得好的地方。 (主要展示照片、图片、学生绘画、搜集的好词佳句。)

《珍贵的纪念》 (2-3课时完成)

一、启发谈话, 导课揭题

1.课件演示小动物围着亭子高兴地唱跳的情形。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表情。

[将语文天地中“照样子说词语”的练习放在课文中用, 通过换词, 既便于学生理解, 又丰富学生词汇。]

2.揭题板书:珍贵的纪念 (读题)

看了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感知大意

1.听录音范读课文, 一边听, 一边想象故事情景。

2.自由练读, 自学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把它们在文中标出来。

3.同桌练读, 读文过程中互相帮助识字, 纠正读音。

[此环节主要是在学生识字上下工夫, 为下面读通课文打下基础。本课要求认识的15个字当中, 有相当一部分字是比较生僻的字, 可能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均不能独立完成, 因此, 通过自读, 同伴互助, 就能找出难点, 以便教师有重点的指导。]

三、读文感悟, 随文识字

1.继续播放课件。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

2.朗读课文第二段。借助画面想象人物语言。

小猴、小兔他们一边写名字, 一边会说些什么?把他们说的话放在课文里试着说一说。

练读梅花鹿和小刺猬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以多种形式的读, 促进学生的自我感悟, 获得自我见解。让学生在读课文, 认识新字新词的基础上, 再次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同时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实物形象、言语形象的刺激, 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语言、想象能力。]

3.读3~4段, 讨论明理。

继续播放课件, 观后读文讨论:这样的景象美吗?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请愿意朗读这两段的小朋友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一评他们读得怎样。 (体会“珍贵”在文中的含义。)

小组讨论:小刺猬回答梅花鹿后, 到第二年春天, 她做了什么?小刺猬为什么只是“在一旁甜甜地笑”?

四、表演读文, 内化感悟, 丰富情感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2.自由组合, 表演课文内容。可以加上自己想象的情节、人物的语言, 也可以直接按课文内容演。

3.汇报反馈小组学习的情况。一边汇报一边评价, 及时指导。

[设计表演环节, 以演促读, 活跃课堂气氛。一方面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得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另一方面, 表演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让他们动脑想, 动身演, 动口说, 激活了思维, 丰富了其对语言的感受。]

五、指导书写

1.比较“该”“刻”的异同。

2.认真写好田字格中的字。

上一篇:思想工作总结范文示例下一篇:英语作文专题:旅游景点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