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教材(精选12篇)
北师大版教材 篇1
当老师的都知道,教材和考试之间,有的时候可以说是没有直接的联系。你在教材里讲的内容,测试卷里根本就不呈现,半年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得不到体现,个人郁闷学校责怪,自己的绩效工资也受影响,一学期的工作用竹篮打水一场空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所以,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他不知道这个实际情况,认真地在那里讲解课本知识,分析内容,阐明观点,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介等等,忙得不亦乐乎,到了期末一考试,学生成绩上不去,感觉自己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怎么学生就不出成绩呢?原因很简单,他对教材的把握不是很到位,也就是对教材的取舍没有做好,不知道怎么取舍教材,就这个问题我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篇课文,如果你要把它讲明白透彻了,可以讲的内容很多,从字词的识记到课文的朗读,从作者的创作心理到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从写作方法的研讨到中心主题的提炼,从字句的分析到整篇文章的赏析,紧紧张张一周的时间,还觉得不够用。一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大约五到八篇课文,如果每篇课文都精讲,那么一学期下来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就只能大胆地取舍教材了。
一是根据整册书的安排体系和安排意图,对一册书的六个单元进行取舍,比如到了四大古典名著的阅读单元,学生可以一口气把课本上的几篇课文统统读完,也就两个课时的时间,如果教师再分析内容之类的,学生就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感觉,因为他不知道原著的整个面貌,所以我的策略就是引导学生读原著,当然读书的方法还是要给他们讲一些,利用两周时间快速阅读完一本名著。在学生读书的空隙,我到网络上搜集一些名著方面的练习题,测试一下他们阅读的效果,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就扩大了,相对来说比教师整天讲讲写写的效果强多了,教师也从中得到一定的喘息时间。
如新闻单元的内容,完全可以放手叫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教师没有必要管得过死,不用老是不放心学生记住了没有理解了没有等等。现在的人们每天生活在新闻里,国际的国内的身边的,到处都是新闻,教师只要把新闻的五要素给学生讲明白了,学生完全可以读新闻,分析五要素了,然后安排学生写写新闻,这样教学相长,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在现实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的教师就讲个不停,学生完全自己能弄个明白的为什么教师非要把住不放呢?
二是在一个单元里头,现行的北师大版教材,安排的序列先是精讲两篇,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对学生半放半扶地学习几篇文章,最后是学生自己根据教师前面的思路,去学习剩下的课文。
还有一点,古文的安排要科学合理,散文和诗词的比例要适当,这样学生就有时间去背诵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如果比例不合理不科学,那么学生背诵的时间就没有了,这样对古文的学习也就成了蜻蜓点水式的了。比如我们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下册一半课文是古文,一节课学生读都读不了几遍,要想把课文弄明白就得几节课,这样教学进度就慢了,期末考试了你的课文还没有讲完,那怎么行呢!所以,这个就成了教师的负担,如果不取舍教材,即使讲得口干舌燥也完不成教学任务。这个时候教师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很重要了,没有大胆取舍的精神,教学就是失败的。
上面谈的是舍的方面,下面就谈谈取的方面吧。我还是倾向于古文诗词的教学,老祖宗留下的都是经过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精华,尤其是那些短小精悍的诗词,就那么几个字,包含的内容却十分广阔,表达的情感是那么的强烈。阅读的时间长了,能把人真正带进艺术的殿堂,带进一个至善至美的境地,让人忘记一切,身心处于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这是艺术魅力所在的地方。所以,我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训练。我经常在黑板上用书法的格式把诗词抄录上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古典诗词的熏陶,同时也接受书法艺术的熏陶。有时候,我发现有的学生对我的“大作”特别欣赏,坐在那里如痴如醉,完全进入艺术的天地。在今天这个开放的年代,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人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物质财务丰富了,但是对艺术的追求逐渐式微。这也就导致学生势必会受到物质享受思想的影响,比的也是手机车子衣服票子,对于艺术的东西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有责任教育学生学会两条腿走路,人不能眼里只有银子,还得有其他的内容。所以,古典文学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我们要从中学会杜甫的忧国忧民,李白的洒脱豪放,也能学到易安居士的委婉断肠。总之,古典作品的字数不多,可它的容量足以包容高山大海,日月星辰,宇宙万物。
我们提倡学习古典作品,还不能忘记与之伴随的书法艺术。中考高考明确要求书法艺术的内容必须要涉及,而我们的试卷里,仅仅是学生把规定的一句话抄写到田字格里,这是一年级就学的常识,怎么能算是书法艺术呢?所以这个问题急需要我们探讨研究,到底怎么才能真正地把我们的书法艺术瑰宝让学生了解,并让他们能自觉地去学习它,继承它,传承它。
现在学生的书写,越来越像天书了,我经常说他们越来越像草书家张旭了。我记得20年前的学生,模仿教师的字迹,三年初中下来,那个字真叫人佩服,可以说能以假乱真了。我们那个时候提倡教师三字一画,必须要达标过关,普通话倒不是重点。所以,教师的书法和绘画的基本功相当好,现在毕业的大学生,在这方面几乎空白,就是美术学院毕业的教师,其艺术功底也欠扎实。现在学校里写字写得好的还是那些四五十岁的老教师,如果这部分教师退休了,学生就真的看不到漂亮的书写了,这样,传承书法艺术也就成了空话了。所以,在继承古典的方面,我们的现行教材,急需要改进,加大这方面的内容,当然政策的引领必须要配套,否则广大的教师钻到绩效工资的怪圈里出不来,一切都是个零。
对教材的运用,我们要学会科学地取舍,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教材所累,才能跟上教育的节奏,才能求得两者的完美结合,走出自己独有的艺术教学之路。
北师大版教材 篇2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1.生活中的数 2.比较 3.加减法
(一)4.整理与复习
(一)5.大家来锻炼 6.分类 7.位置与顺序 8.认识物体 9.加减法
(二)10.整理与复习
(二)11.认识钟表 12.统计 13.迎新年 14.总复习一年级下册 1.生活中的数 2.观察与测量 3.加与减
(一)4.有趣的图形 5.整理与复习
(一)6.加与减
(二)7.购物 8.加与减
(三)9.统计
10.整理与复习
(二)11.总复习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三单元《分一分》
第四单元《认位置》
第五单元《认数
(一)》
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第七单元《分与合》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第九单元《统计》
第十单元《认数
(二)》
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
第十二单元《加法》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减法》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第三单元《认数》
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
(一)》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
(二)》第七单元《统计》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除乘法》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
(一)》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 第四单元《认识除法》
第五单元《口诀求商
(一)》 1 数一数 2 比一比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认识物体和图形 5 分类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7 11~20各数的认识 8 认识钟表 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0 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 1 位置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 图形的拼组 4 100以内数的认识
摆一摆,想一想 5 认识人民币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7 认识时间 8 找规律 9 统计 总复习二年级上册 1 长度单位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1.数一数与乘法 2.乘法口诀
(一)3.观察物体 4.节日广场 5.分一分与除法 6.整理与复习
(一)7.方向与位置 8.时、分、秒 9.月球旅行 10.乘法口诀
(二)11.整理与复习
(二)12.除法 13.统计与猜测 14.趣味运动会 15.总复习二年级下册 1.除法 2.混合运算 3.方向与路线 4.生活中的大数 5.测量
6.整理与复习
(一)7.加与减
(一)8.认识图形 9.加与减
(二)10.整理与复习
(二)11.统计 三年级上册 1.乘除法
第六单元《厘米和米》 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 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
(二)》
第九单元《时、分、秒》 第十单元《观察物体》
第十一单元《统计和可能性》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单元《认数》
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
第四单元《加法》 第五单元《认识方向》
第六单元《减法》
第七单元《认识角》
第八单元《乘法》 第九单元《统计》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除法》 第二单元《认数》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 第四单元《加和减》 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七单元《乘法》
第八单元《观察物体》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第十单元《认识分数》
第十一单元《整理与复习》 我长高了 3 角的初步认识 4 表内乘法
(一)5 观察物体 6 表内乘法
(二)看一看 摆一摆 统计 8 数学广角 9 总复习二年级下册 1 解决问题 2 表内除法
(一)3 图形与变换 4 表内除法
(二)5 万以内数的认识 6 克与千克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有多重 8 统计 9 找规律 10 总复习三年级上册 1 测量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3 四边形 4 有余数的除法 时、分、秒
填一填,说一说 多位数乘一位数
2.观察物体 3.千克、克、吨 4.搭配中的学问 5.乘法
6.整理与复习
(一)7.周长 8.交通与数学 9.除法 10.年、月、日 11.时间与数学
(一)12.时间与数学
(二)13.整理与复习
(二)14.可能性 15.生活中的推理 16.总复习三年级下册
1.元、角、分与小数 2.对称、平移和旋转 3.乘法
4.整理与复习
(一)5.面积 6.认识分数 7.整理与复习
(二)8.统计与可能性 9.总复习四年级上册 1.认识更大的数 2.线与角 3.走进大自然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除法》 第二单元《年、月、日》
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 第四单元《乘法》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六单元《千米和吨》
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 第八单元《认识分数》 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十单元《统计》 第十一单元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除法》 第二单元《角》 第三单元《混合运算》 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 第五单元《找规律》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第七单元《运算律》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第十单元《认数》
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乘法》 第二单元《升和毫升》 第三单元《三角形》 分数的初步认识 8 可能性 9 数学广角 10 总复习
三年级下册 1 位置与方向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 统计 4 年、月、日
制作年历 5 两位数乘两位数 6 面积 小数的初步认识 8 解决问题
设计校园 9 数学广角 10 总复习
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
1亿有多大? 2 角的度量 3 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6 统计
你寄过贺卡吗? 7 数学广角
4.乘法
5.整理与复习
(一)6.图形的变换 7.除法 8.方向与位置 9.生活中的负数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六单元《找规律》 第七单元《运算律》 总复习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 2 位置与方向 3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营养午餐 10.整理与复习
(二)11.统计 12.数据告诉我 四年级下册
1.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认识图形 3.小数乘法 4.数图形中的学问 5.整理与复习
(一)6.观察物体 7.小数除法 8.激情奥运 9.游戏公平
10.整理与复习
(二)11.认识方程 12.图形中的规律 13.总复习五年级上册 1.倍数与因数 2.图形的面积
(一)3.整理与复习
(一)4.分数 5.数学与交通
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十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十二单元《统计》
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第三单元《认识小数》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五单元《找规律》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一)》
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二)》
第十单元《统计》 第十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 三角形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 统计 8 数学广角
小管家 总复习五年级上册 1 小数乘法 2 小数除法 3 观察物体 4 简易方程
量一量 找规律 5 多边形的面积 统计与可能性
铺一铺 7 数学广角 总复习
6.整理与复习
(二)7.分数加减法 8.图形的面积
(二)9.尝试与猜测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方程》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 2 因数与倍数
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3 长方体和正方体 10.整理与复习
(三)11.可能性的大小 12.数学与生活 13.总复习五年级下册 1.分数乘法 2.长方体
(一)3.分数除法 4.整理与复习
(一)5.数学与生活 6.长方体
(二)7.分数混合运算 8.百分数
9.整理与复习
(二)10.数学与购物 11.统计 六年级上册 1.圆
2.百分数的应用 3.图形的变幻 4.整理与复习
(一)5.数学与体育 6.比的认识 7.统计
8.整理与复习
(二)第四单元《认识分数》 第五单元《找规律》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十单元《圆》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方程》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第四单元《分数除法》 第五单元《认识比》 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可能性》 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比例》 第四单元《确定位置》
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粉刷围墙 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6 统计
打电话 7 数学广角 8 总复习六年级上册
1.位置
2.分数乘法 3.分数除法 4.圆
确定起跑线 5.百分数 6.统计
合理存款 7.数学广角 8.总复习六年级下册 1 负数 2 圆柱与圆锥 3 比例
自行车里的数学
统计 6 整理与复习9.生活中的数 10.观察物体 11.看图找关系 12.总复习六年级下册 1.数学与环境 2.数学与社区 3.数学与体育 4.数学与科技 5.总复习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统计与概率
(4)综合应用
北师大版教材 篇3
一、 数学史料的内容分类及其数量分布
教材中数学史料的内容主要分为数学家解决问题的故事(如金冠之谜)、相关数学知识史料(如小数的历史)、数学思想方法(如“筛法”史料的介绍)、经典数学问题(如鸡兔同笼问题)、数学名题(如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文化等六大类。其中“其他文化”主要是指音乐、绘画、建筑、天文、计算机、商业等生活领域,侧重介绍数学发展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比如,黄金分割比:教材中简单介绍了黄金比在建筑、绘画和优选法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统计发现,首先,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中安排的数学史料的数量在增加,而且在五、六年级已经开始涉及数学思想方法(6处)、经典数学问题(1处)、历史名题(1处)等。其次,教材中大部分数学史料属于相关数学知识史料(共28处),可见教材编写者比较注重以此形式促进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知。第三,教材中介绍了数学家解决问题的故事(2处),如古希腊数学家埃拉托塞尼(Eratosthenes)创造“筛法”,在自然数中寻找质数。在此版本的教材中并未选用数学家的生平和励志故事,比如数学家在创造数学成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挫折、失败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等。
二、 数学史料的设计模式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料的设计模式反应了如何将其负载的深层的文化价值进行体现,以充分发挥其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教育教学功能。
通过对此版本教材包含的数学史料的分析,总结出两种设计模式:附加式包含和隐性融入。附加式包含模式的表现形式之一为由数学知识引出数学史料,即教材在阐述数学知识时联想到有关的数学史料,继而在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对相关史料进行简单介绍或说明。例如四年级下册完成“认识方程”这章全部学习任务之后,在数学万花筒中介绍了方程的简短史料。附加式包含模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阅读材料式数学史,即教材中某章节授课任务后介绍的数学史料和所讲内容稍有联系或无联系。比如四年级上册在“认识更大的数”这章最后给出数字的发展,从用石子或结绳记数到印度—阿拉伯数码的广泛使用。此时,数学史作为知识的注解或扩充,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了解一些相关的数学史料,使他们的数学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而隐性融入模式,具体表现形式是由数学史料引出学习内容,此时数学史料已非边缘化于学习内容。如五年级上册82、83页,在“点阵的规律”一节中,教材中将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创造的形数理论巧妙地和学生们已有学习经验相结合,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正方形数、三角形数、长方形数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 数学史料的呈现方式
教材中数学史料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文字”(共19处,占55.9%)和“图文并茂”(共15处,占44.1%)。“文字”形式主要是指仅用简短的文字来阐述相关的史料,如“神奇的质数”“数的扩充”等。“图文并茂”形式是指史料中包含文字和图片。此种形式又细分为“文字为主”(11处,占73.3%)“图片为主”(2处,占13.3%)“连环画”(2处,占13.3%)。比如寻找质数的筛法的介绍中,左侧是文字的说明,右侧附以图片,促进学生对此方法的直观理解。此类呈现方式学生主要是通过文字来了解相关的史料内容。另外,在“数字的演变过程”中,是以图片为主,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学生主要是通过图片来了解数字的演变过程。而“计算工具的演变”则是以一组图片来讲述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学生通过连环画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每个阶段。这两种呈现形式主要考虑到了所选史料的题材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版面设计上,此版本教材主要是在正文下方、练习题最后直接呈现,并用了蓝色的标框框出,且添加了“数学阅读”“你知道吗”“数学万花筒”等这样明显的字眼,使数学史料凸显出来,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只有极少数是在教材正文中阐述。
四、 数学史料所属国度
本研究将教材中所选用的数学史料所属国度分为:单个国家(即该史料中只涉及一个国家,如古埃及的分数表示法。)、多个国家(指数学史料中包含两个及以上国家,比如,计算工具的演变。)和不凸显国度(指数学史料中没有提及国度,比如数的扩充。)其中单个国家中又细分为中国、古希腊、古埃及、德国。
经过整理发现,除了5处不凸显国度外,其余均体现了一定的地域性,其中以我国古代的数学史料为编写重点。在34处数学史料中,我国占了16 处,而且“多个国家”项包含的8处史料中有7处涉及中国,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其他国家。编者的主要目的可能在于通过此形式来提高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数学多元文化则主要体现在数学概念的发展过程中,比如“圆周率的历史”从最原始的测量到用多边形逼近,从“布丰投针”到计算机的贡献,介绍了这个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的传承和发展。但在此版本中反应多元文化的数学史料还较少。
五、 反思与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料从篇幅容量的增加、内容选择种类的丰富性、以及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和设计模式的创新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这较之以前的小学数学教材来说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史料较少、分布不均均衡、设计模式的合理选择等,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丰富数学史料的内容选择。本教材中所涉及的数学史料主要包括数学概念、数学符号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上的数学著作、数学家、数学工具演变等,但是从小学数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来看,还有很多相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史料,如古埃及的倍乘法、试错法、中国古代的盈亏术等等,这些史料所凝结的智慧如果能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展现必将促进他们对现代算法、算理的理解。另外,教材中还可以增加数学家的励志故事来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热爱数学。例如,欧拉在双目失明后凭借超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仍创造了丰富的数学成果等。
2.适当增加教材中数学史料的数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验稿的基础上在教材编写建议中进一步提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这是对“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理念的深化。而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载体,那么在教科书中体现数学文化教育的理念,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增加数学史料。如何把这些史学形态的智慧结晶采用一种恰当的形式或手段展现或传递给学生,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数学史料设计模式的选择
当谈及数学史料与数学教材、数学课程时,相关研究总是会强调“要达到隐性融入”,这无可厚非。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附加式包含或显性融入是数学史料进入数学教学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要根据小学教材中所选数学史料的内容或性质不同,而加以区别对待。比如数学家的生平和励志故事;数学在计算机、艺术、建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学知识、概念的简单注解等都比较适合采用直接融入,以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注解、扩充以及背景有所了解(比如方程简史;分数,小数的历史。)即可。如果所选择的数学史料中涉及深层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圆周率的发展史料、形数理论等),这就需要一线教师、数学教育研究者、数学史研究者和教材编写者共同努力,将相应的思想、方法和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力求能够达到将数学史料间接融入教材或教学。因此,数学史料采取哪一种设计模式进入小学教材需根据材料的种类和性质来判断,而不是一味的强调隐性融入。
参考文献
[1] 徐利治,王前.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J].数学教育学报,1994,3(1).
[2] 杨豫晖,魏佳,宋乃庆.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4).
[3] 陈碧芬,唐恒钧.北京师范大学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2).
[4] 罗新兵,魏金英,刘阳,等. 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分布的特征和模式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1(1).
[5] 张维忠.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北师大版教材 篇4
一、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一) 科学合理编排知识体系, 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改变了过去知识集中出现, 一步到位的安排体系, 将高中代数、几何知识按照章节内容模块化, 安排顺序上将工具性内容放在前面, 相关内容适当集中, 适度控制各模块的教学时数。学习内容遵循由简单到复杂, 注重应用性、趣味性和前瞻性。新教材中增加了导数、定积分、算法、统计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过去是大学数学的学习内容, 因此新教材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新教材注重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 在新概念的引入上尽量引用初中知识, 对涉及初中学习过的重点内容又进行了研究和深化。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考虑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遵循渐进原则。这些特点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兴趣培养, 也有利于教师展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二) 渗透各种数学思想方法, 突出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学会数学知识, 更应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思想, 掌握数学的解题技巧,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大学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新教材在各章的内容安排上, 十分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例如, 圆锥曲线部分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及代数式的转化演变能力, 算法一章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程序化思想和编程的能力。
(三) 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新内容, 强调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产和研究领域, 新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助推学生的能力发展。新概念的引入, 新结论的理解和应用都没有离开实际问题。习题、阅读材料、研究性课题的选择都是围绕实际问题展开, 这是新教材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四) 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行作业分层设计
新教材中增加了较多的“研究性课题”, 这些课题大部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 亲自实践。如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及圆锥, 截面图形有哪些图形。利用假期时间统计某一路口车流量等。习题类型分为A、B、C三个档次, B、C档只适于学有余力的学生, A档是基础题, 适合全体学生。这种分层作业题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适当题目。
(五) 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知识探究活动
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利用信息技术研究数学知识的案例, 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 都能有效的指导和深化。对于信息技术欠缺的教师而言, 课本中的案例可以指导其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对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很大的益处。对学生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二、如何利用好“数学教材”, 推进素质教育
(一) 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研讨、课后巩固, 在自主学习中加深理解, 获取知识
新教材是一个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版本, 而善于阅读教材、自我探索知识的学生, 能迅速有效地掌握教材内容, 提高能力, 并养成自信、自强的思想品质, 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教材, 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 每节课都拿出三到五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 并完成知识性问题, 让他们整理知识的来龙去脉,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
1.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2.在阅读的过程中, 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
3.对于有争议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小组讨论。
(二) 创设问题情景,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新教材中有许多章前图、引例、说明性材料、联系实际的例题、习题均可用来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 新教材是由专家审定的, 里边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我们要揣摩编者的良苦用心, 充分利用课本中携带的光盘资料, 在教学中发挥它的作用。
(三) 让学生既掌握知识, 又提升思维和能力
大部分学生有个传统缺点, 就是“高分低能”。这种特点的形成与教育模式的特点有很大关系, 因为我国的教学方法一直就是以传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 学生只需理解知识的科学性, 能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就可以了。但是由于学生失去了研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没有体会到知识形成时所蕴含的思想方法, 自然也就失去了操作、猜想、归纳、论证等一系列对科学研究及其有效的过程和方法。在面对未知的现实问题时, 显得迷茫和不知所措。这是我国的教育方法的缺陷。新教材在编写中就将没有直接告诉知识的结论, 而是给出研究的步骤, 让学生自我发现和归纳出结论。教学过程一定要体现出让学生自由发展的状态, 不要好高骛远, 只重记忆知识而忽视学生的发展。
(四) 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练习题、习题
练习题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题目, 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研究讨论的问题, 对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是讲练结合思想下训练的重点。习题是布置作业的, 但也可以在课堂上讨论, 或提示或纠正, 对于学习较好的班级完全可以将三个组别的习题全部做完。
(五) 利用“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充分利用星期天、节日, 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考察和实践, 写一些研究报告、小论文等, 已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 教学改革一方面要利用好新教材, 同时要实施新方法、新举措, 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彻于教学过程中, 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摘要: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是依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编写的一套适合于教学的、特色鲜明的教材。此教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以及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面起到指导性作用。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该教材的特点,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乔红军.对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的思考[J].青春岁月, 2011 (12)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目录 篇5
上学了
1.字与画
日 月 水 火 山 石 田 土
人 口 目 木 禾 竹 马 鸟鱼
语文天地
2.学写字
学写字
语文天地
3.数字
数字歌
山村
语文天地
4.家
我的家
家
语文天地
5.字与拼音(一)
a o e
i u ü
咏鹅
小书架
6.字与拼音(二)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y w
大家都说普通话
7.字与拼音(三)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早操
8.字与拼音(四)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登鹳雀楼
9.字与拼音(五)
复习拼音
东西南北
看图讲故事《妈妈,你看》
一朵云
10.太阳和月亮
小小的船
太阳
语文天地
11.大海
我家住在大海边
浪娃娃
语文天地
12.外面的世界
外面的世界
13.手和脑
两件宝
乌鸦喝水
语文天地
14.梦想
小鱼的梦
想飞的乌龟
语文天地
15.劳动
锄禾
小母鸡种稻子
语文天地
16.冬天
冬天是个魔术师
雪地里的小画家
语文天地
17.成长
我长大了一岁
马莎长大了
语文天地
北师大版第二册
1.元宵节
元宵节
看花灯叶
语文天地
2.家园
小山村:教案 课件 水乡歌:教案 课件
语文天地:教案 课件
3.春天
春天的手
插秧
语文天地
4.植物
老树的故事
一粒种子
语文天地
5.动物
啄木鸟
大熊猫:
语文天地
6.爱护
特别的作业
珍贵的纪念
语文天地
7.愿望
拔苗助长
丁丁和牵牛花
语文天地
8.认真
燕子妈妈笑了
画鸡蛋
语文天地
9.车的世界
车的世界
语文天地
10.雨
雨铃铛
美丽的彩虹
语文天地
11.星空
数星星的孩子
问银河
语文天地
12.朋友
冬冬读课文
池塘边的叫声
语文天地
13.时间
长歌行
小闹钟
语文天地
14.丁丁冬冬学识字
丁丁冬冬识字1
丁丁冬冬识字2
丁丁冬冬识字3
丁丁冬冬识字4
15.长大
这个办法好
好事情
语文天地
16.快乐
大家都快乐
快乐的小公鸡
语文天地
第三册(北师大版)
1.秋天
秋天到
火红的枫叶
植物妈妈有办法
语文天地
2.丁丁冬冬学识字(一)
丁丁冬冬学识字(一)1
丁丁冬冬学识字(一)2
丁丁冬冬学识字(一)3
丁丁冬冬学识字(一)4
3.祖国
流动的画
祖国在我心
语文天地
4.自立
小狮子
妈妈,不要送伞来
语文天地
5.好奇
苹果落地
我的影子
语文天地
6.勇敢
精卫填海
小鸭子回家
语文天地
7.丁丁冬冬学识字(二)
丁丁冬冬学识字(二)1
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
丁丁冬冬学识字(二)3
丁丁冬冬学识字(二)4
8.合作
比本领
天鹅、大虾和梭鱼
语文天地
9.书的世界
书的世界
语文天地
10.考验
特殊的考试
小马过河
语文天地
11.水和风
我是什么
风
我们知道
语文天地
12.丁丁冬冬学识字(三)
丁丁冬冬学识字(三)1
丁丁冬冬学识字(三)2
丁丁冬冬学识字(三)3
丁丁冬冬学识字(三)4
13.诚实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可爱的娃娃
语文天地
14.画
我有一盒彩笔
画龙点睛
王冕学画
语文天地
15.玩具和游戏
绒毛小熊
我们的玩具和游戏
语文天地
16.岁月
贺年片
松鼠日记
语文天地
第四册(北师大版)
1.好习惯
不懂就问
字典大楼
语文天地
2.妈妈
妈妈的爱
儿子们
语文天地
3.识字(一)
丁丁冬冬学识字(一)
4.植树
植树的季节
杨树之歌
一片树叶
语文天地
5.青青的山
山寨
美丽的武夷山
语文天地
6.动脑筋
称象
壶盖为什么会动
语文天地
7.识字(二)
丁丁冬冬学识字(二)
8.远行
早发白帝城
南辕北辙
远行靠什么
语文天地
9.体育世界
体育世界
10.讲信用
龙眼和山里红
我必须去
语文天地
11.识字(三)
丁丁冬冬学识字(三)
12.清清的水
瀑布
影子桥
语文天地
13.快乐的生活
快乐的节日
一件好事
语文天地
14.小英雄
歌唱二小放牛郎
歌声
江凡
语文天地
15.立志
为中华崛起而读
女娲补天
专心致志
语文天地
16.夏天
雨后
多彩的夏天
语文天地
第五册(北师大版)
1.色彩
爱什么颜色
金色的草地
五彩池
语文天地
2.声音
你一定会听见的
喜爱音乐的白鲸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
语文天地
3.祖国在我心中
国徽
回自己的祖国去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语文天地
4.塞北江南
葡萄沟
小镇的早晨
日月潭的传说
语文天地:教案 课件
5.我们和我
儿童和平条约
画里少了什么
说声“对不起”
语文天地
6.鸟儿
翠鸟
一只小鸟
惊弓之鸟
语文天地
7.集市和超市
集市和超市
语文天地
8.成长的经历
让我们荡起双桨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丑小鸭
语文天地
9.幻想和想像
我想
七色花
空中花朵--降落伞
语文天地
10.奇妙的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
海底村庄
圆圆的沙粒
语文天地
11.通讯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马拉松
电话的发明
语文天地
12.过年
元日
老北京的春节
冰灯
第六册(北师大版)
1.亲情
礼物
平分生命
妈妈的葡萄
语文天
2.春天的脚步
梦已被染绿
理想的翅膀
春天的雨点
语文天地
3.读书
小小的书橱
山沟里的孩子
珍贵的教科书
语文天地
4.可爱的小生灵
花儿也会放风筝
小虾
松鼠
语文天地
5.智慧
田忌赛马
捞铁牛
用冰取火
语文天地
6.奇妙的石头
天外来客--陨石
和氏献璧
中国石
语文天地
7.特产
特产
8.尊重与平等
最美的花束
“这个规矩不能有”
苏珊的帽子
语文天地
9.观察与发现
大自然的语言
李时珍
装满昆虫的口袋
语文天地
10.奉献
大禹治水
炮手
小河的歌
语文天地
11.书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
送往小木屋的信
信
语文天地
12.走进森林
美丽的小兴安岭
草叶上的歌
失踪的森林王国
第七册(北师大版)
1.师生
师恩难忘
孔子和学生
语文天地
2.明月
古诗二首《鸟鸣涧》
《暮江吟》
月迹
飞向月球
语文天地
3.民族之花
爱我中华
草原
中国结
语文天地
4.收获
落花生
拾穗
语文天地
5.桥
飞夺泸定桥
桥之思
语文天地
6.方寸世界
美丽的集邮册
罗斯福集邮
语文天地
7.地名
地名
语文天地
8.尊严
囚歌
晏子使楚
为了他的尊严
语文天地
9.音乐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月光曲
林中乐
语文天地
10.金钱
一枚金币
钱被风刮跑以后
毽子里的铜钱
语文天地
11.大与小
“扫一室”与“扫天下”
井底之蛙
“三颗纽扣”的房子
语文天地
12.风雪
瑞雪图
下雪的早晨
语文天地
第八册(北师大版)
1.话语
大地的话
语言的魅力
秉笔直书
语文天地
2.春潮
春潮
三月桃花水
语文天地
3.花
古诗二首《江畔独步寻花》
《游园不值》
种一片太阳花
花之咏
语文天地
4.手
我们的手
一双手
手上的皮肤
语文天地
5.规则
钓鱼的启示
谁说没有规则
语文天地
6.眼睛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永生的眼睛
语文天地
7.纪念日
8.舟船
跳水
沙漠之舟
语文天地
9.太阳
太阳的话
海上日出
太阳
语文天地
10.路
乡村大道
丝绸之路
语文天地
11.快与慢
挑山工
和时间赛跑
欲速则不达
综合活动
12.回归
七子之歌
朱鹮飞回来了
综合活动
第九册(北师大版)
1.马
天马
古诗二首《房兵曹胡马》
《马诗》
巩乃斯的马
马背小学
语文天地
2.奇观
雅鲁藏布大峡谷
浙江潮
红树林
海市
语文天地
3.变化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黄河象
楼兰之死
中国一日
综合活动
4.韵味
枫叶如丹
我喜欢
推敲
千锤百炼为一“绿”
语文天地
练习4
5.智谋
草帽记
包公审驴
劳动的开端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语文天地
6.水
一个苹果
古诗二首《浪淘沙》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就是生命
渔港基隆
综合活动
7.危急时刻
“诺曼底”号遇险记
生死攸关的烛光
鸡毛信
英雄赞歌
语文天地
8.方法
他发明了什么
寓言两则《刻舟求剑》
《郑人买履》
“看”的学问管道
语文天地
9.面对错误
西门豹治邺
成吉思汗和鹰
我们的错误
负荆请罪
语文天地
10.家园的呼唤
只有一个地球
鸟儿的侦察报告
绿色千鸟湖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争气
综合活动
第十册(北师大版)
1.龙
龙的传人
大人们这样说
叶公好龙
乐山龙舟会
语文天地
2.书
神奇的书
忆读书
走遍天下书为侣
我的“长生果”
综合活动
3.礼物
献你一束花
微笑
礼物
奇怪的圣诞包裹
语文天地
4.真诚
用目光倾听
信任
修鞋姑娘
修鞋姑娘
语文天地
练习4
5.劳动
幸福在哪里
古诗二首
劳动的开端
崂山道士(幸福是什么)
综合活动
6.心愿
凡卡
种子的梦
新月集(二首)
心愿
语文天地
7.火与光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奇异的激光
灯光
灯塔
语文天地
8.角度
牛和鹅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
《题西林壁》
两个农夫
丢失的骆驼
语文天地
9.破除迷信
西门豹治邺
活见鬼
鬼是一棵矮杉树
试胆量
语文天地
10.我们去旅行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少年旅行队
古诗二首《夜雨寄北》
《枫桥夜泊》
古罗马斗兽场
综合活动
第十一册(北师大版)
1.高尚
一夜的工作
穷人
白桦林的低语
杨震暮夜却金
综合活动
2.美与丑
做一个最好的你
唯一的听众
寓言二则
有些人
丑公主
综合活动
※ 寓言二则 《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
3.母亲河
长江之歌
三峡之秋
古诗二首
黄河之水天上来
最后的淇淇
综合活动
※ 古诗二首 《凉州词》、《浪淘沙》
4.体育
体育颂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
学奕
足球史话
手拉手
综合活动
5.往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花脸
荷塘旧事
报纸的故事
母亲的纯净水
综合活动
6.地球家庭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黑孩子罗伯特
别挤了
瑞恩的井
阳光皮肤
综合活动
7.战争
古诗二首
夜莺之歌
雨来没有死
狼牙山五壮士
螳螂捕蝉
综合活动
※ 古诗二首 《十五从军征》、《出塞》
8.岁寒三友
墨竹图题诗
苍松怪石图题诗
竹颂
梅香正浓
黄山松
综合活动
第十二册(北师大版)
1乐趣
养花
爸爸带我去爬树
古诗二首
美猴王
山中杂记
综合活动
※ 古诗二首 《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
2.遗迹
长城赞
白鹤梁的沉浮
索桥的故事
秦始皇兵马俑
我站在铁索桥上
综合活动
3珍惜
可爱的中国
古诗二首
城市的标识
吾腰千钱
爷爷的
综合活动
※ 古诗二首 《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4.生命
野草
琥珀
人生礼赞
生命奏鸣曲
孟子语录
综合活动
5.冲突
寓言二则
小抄写员
大自然的秘密
我看见了大海
甘罗十二为使臣
综合活动
※ 寓言二则 《矛与盾》、《鹬蚌相争》
6.英雄
你,浪花的一滴水
金色的鱼钩
白衣天使
苏武牧羊
南沙卫士
综合活动
7.科学的精神
当代神农氏
一个这样的老师
詹天佑
床头上的标签
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综合活动
8.告别童年
我们上路了
学步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
万岁,母校
童年的朋友
综合活动
北师大版教材 篇6
【关键词】 教材版本 比例尺 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4-039-01
《比例尺》这部分内容在《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要求是:“了解比例尺;在特定的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在我们使用的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中,《比例尺》这个内容的编排各具特色,现比较分析如下:
一、教材编排异同点
(一)相同点:
1. 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比例尺在生活中、地图上常常出现,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且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两种版本教材均准确把握了学生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循序渐进地编排了比例尺的相关内容。
2.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两种版本教材不仅以学生熟悉的地图或房间平面图引出比例尺的意义,还创设了丰富的独立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解决有关比例尺的相关问题。
3. 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两种版本教材都涉及到了测量、图形、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以及根据实际设计比例尺等,这种编排不仅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 渗透一定的函数思想。函数就是从数量的角度反映变化规律和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这两个变量,当其中一个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
(二)不同点:
1. 编排顺序不同。人教版教材在编排比例尺的内容之前,安排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把比例尺归属为比例的应用第一部分,之后安排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比例解决问题。而北师大版教材之前安排了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学习。相比有所不同的是,教材删除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相关内容,并把图形的放缩提前到学习比例尺的前一课时,目的是通过观察、操作,在感受图形相似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比例尺的意义埋下了伏笔。
2. 对比例尺不同形式认知的侧重点不同。人教版教材在认识比例尺时,对不同形式的比例尺认知完整,且注重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结合。北师大版教材则侧重于数值比例尺的认知,教材始终未呈现线段比例尺的学习,对数值比例尺另一种形式的学习,也是通过教材第32页“你知道吗”栏目呈现,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3.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不同。人教版教材把比例尺的教学确定为比例的应用范畴,紧紧围绕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对于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材呈现的是用解比例的方法进行。而北师大版教材在学习本课之前没有安排“比例”知识的教学,教材突出了“比”这个重要概念,把比例尺的教学归属为比的应用来教学。如教师用书第42页指出:“学生完全可以利用比的意义,比例尺的含义等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解决上述问题(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等),教师不要补充解比例的内容。”
二、比较后的启示与思考
(一)需要完整认知比例尺各种不同形式吗?比例尺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形式,数值比例尺又分为“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如1:100或10:1两种情况。而北师大版教材明显重视数值比例尺中常见的“缩小”比例尺,且舍去了线段比例尺的认识。事实上为了防止学生将相关实例的某些特征误认为是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局限于经常用到的一些实例。比如,只认识1:100、1:650000000这样的“缩小”比例尺,学生会误认为比例尺中前项都必须是1,面对10:1、10000:1这种“放大”比例尺时就会不知所措,从而忽略了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一本质属性,相反,在教学中,创设一个放大比例尺与缩小比例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感悟概念本质。另外线段比例尺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不仅仅是因为生活的需求认识它,更重要的是,学生可通过几种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区别与联系,对比例尺内涵的认识丰富而又完整。
(二)学生该采用什么方法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是教学目标之一,但比例尺的教学关键是理解比例尺的本质内涵,比例尺实际上就是一个比(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以1:100这个比例尺为例,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既可理解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100厘米;又可理解为图上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的百分之一或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而在相同比例尺的平面图上,又存在着一系列的等比关系,因此人教版教材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而北师大版教材用比之间的倍数关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其实,在教学中如果学生深刻体会到上述关系,对比例尺的内涵深刻理解,就会结合自己已有解决问题的经验采用合适的方法去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这种合适的方法无论是哪种,只要合理就行,不需要刻意追求。
(三)学生在学习比例尺时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怎样的?学生对常见的平面图和地图并不陌生,但对“比例尺”这个概念可能会有些生疏和抽象,尤其是要让学生感悟比例尺的本质属性,正确解决有关比例尺的相关问题,就必须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从两种教材编排来看,创设丰富而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学习,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测量、绘图、推理、估算、计算、验证等过程,这样的学习方式都能促使学生对比例尺本质属性的理解,并开展有效的数学思考。
北师大版教材 篇7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教师应注意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对比分析
1. 两教材在文化因素处理上的共同点
两种版本的教材都有本族文化、异域文化(包括目的语文化及其他文化)、世界性文化三部分的内容,并且两种版本的教材中中国文化的比例差异不大。同时,中国文化在教材文化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新课改以来,根据新课程标准指定的人教版和北师大教材都在中国文化方面做出了改进。通过我们的分析,北师大版教材里总共有128处讲述与文化有关的内容,期中有28处讲述的是中国的文化,所占文化内容的比例约为21.9%;同时,人教版教材总共有106处讲述文化的内容,其中26处关于中国文化,所占总体文化内容的24.5%。由此看来,两版教材中中国文化的所占的比例差异不大,其中人教版教材文化出现的地方要稍微多余北师大版。
此外,两版教材中文化因素的呈现方式相似。参照统计数据可以得出,两个版本的教材中,文化的主要呈现方式均以reading结合起来,文化与语言结合起来,通过语言输入(receptive language)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不仅了解了相关文化知识,也学会了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的结合,使学生学会了用英语表达文化内涵的方法。在北师大版教材中,与文化相关的文章阅读所占比例为71.4%,与文化相关的听力内容所占比例为14.3%,两者均为语言输入。在人教版教材中,与文化相关的文章阅读所在比例也很大,为53.3%。在进行了语言输出之后,伴随有一定的读写活动,但是分量不大。由此可见,两种教材在文化渗透方式上,都选择了将文化与语言输入相结合的方式。
2. 两教材在文化因素处理上的不同点
首先,两种版本中展现的文化内容有所不同。文化可以按照广义和狭义分为两种。狭义的文化即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也可以被叫做上层文化(high culture)。广义的文化则涵盖面更为宽广,包括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日常生活等等,广义的文化被认为是人们广泛接触的大众的、流行的、普及的文化(popular culture)。相对于北师大高中英语教材而言,在人教版版本高中英语教材中,更多地展示了大众文化,如唐山大地震、袁隆平、天池等等,而北师大版教材中则更多地出现包括中药、丝绸之路、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画作等等。
同时,两种版本的教材中文化因素在教材中所处的版块差别较大。师大版中文化因素出现频率较高的为language focus和culture corner,而人教版中文化因素出现频率较高的为warming up,using language和reading。值得一提的是,北师大版的教材中,每一单元结束后都有一个culture corner版块,集中为同学们补充文化方面的内容。此外,北师大版教材中也有相对较多的关于文化的听力输入,更加注重文化知识与语言学习的结合。相比而言,人教版教材更加注重对文化的导入,引导学生在课下做深度拓展。人教版教材中的文化信息有很大一部分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在warming up版块中。此外,人教版教材充分利用了workbook对文化信息进行了补充。通过仔细研究可以发现,每一单元的workbook对该单元的重要文化点做了详细的补充,将这些文化信息放于workbook中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对文化因素的处理,即以课上导入为主,课下自学为辅,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触文化信息的广阔平台,通过workbook做有益补充,使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进行课后的自由学习与拓展。
三、总结
综合来看,两种版本的教材都有本族文化、异域文化(包括目的语文化及其他文化)、世界性文化三部分的内容,其中中国文化的比例差异不大。另外,两种版本的教材中文化因素的呈现方式相似,主要通过语言输入的方式呈现文化信息,将语言知识技能学习与文化学习结合起来。不同点方面,人教版本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较北师大版而言大众文化相对多。此外,北师大教材更加注重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结合,并运用特色板块culture corner对文化信息进行补充,人教版教材对文化的处理以课上导入为主,workbook补充和课下自学为辅,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触文化信息的广阔平台。整体而言,就文化信息的呈现来看,两版本教材都有着较好的体现,从话题选择、切入、展开到活动设计,都慎重全面地考虑到对学生爱国精神、民族意识等思想情感的积极影响和培养,处处渗透着人文思想;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视野开阔,信息量大,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认识。
参考文献
[1]、肖福龙.浅析我国中学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信息.外国外语教学.2004(1):31-37
[2]、曹群,孙玲.高中英语新教材中的文化倾向.美中教育评论.2006(3):51-54
北师大版教材 篇8
小学语文教材中容纳了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 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教材中共有23篇课文蕴含了我国的红色文化内容。其中二年级教材中有《祖国在我心中》《歌唱二小放牛郎》《江凡》《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4篇课文;三年级教材中有《国徽》《回自己的祖国去》《朱德的扁担》等3篇课文;四年级教材中有《爱我中华》《飞夺泸定桥》《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纪念日》《七子之歌》等5篇课文;五年级教材中有《一个苹果》1篇课文;六年级教材中有《一夜的工作》《长江之歌》《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长城赞》《我站在铁索桥上》《可爱的中国》《你, 浪花的一滴水》《金色的鱼钩》《南沙卫士》等10篇课文。
这些课文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第一种为英雄的故事, 有《歌唱二小放牛郎》《江凡》《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可爱的中国》《南沙卫士》;第二种为伟人的故事, 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回自己的祖国去》《朱德的扁担》《一夜的工作》《你, 浪花的一滴水》;第三种为战争的故事, 有《飞夺泸定桥》《纪念日》《一个苹果》《我站在铁索桥上》《金色的鱼钩》;第四种为歌颂祖国的内容, 有《祖国在我心中》《爱我中华》《七子之歌》;第五种类型为祖国的象征物描述的内容, 有《国徽》《中华民族的最强音》《长江之歌》《长城赞》。
不同类型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我国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讲述英雄的课文中, 通过英雄的事迹, 歌颂他们的精神, 传承他们的价值观。《歌唱二小放牛郎》《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可爱的中国》描写了在残酷的战争之中, 在残暴的敌人面前英雄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大无畏精神。放牛郎王二小、雨来、狼牙山的五壮士、方志敏感动着每一个捧着教材和捧过教材的人, 他们的形象永远生动地驻扎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在讲述伟人的故事的课文中, 少年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以及成为总理后的辛苦工作、华罗庚的要回到刚刚解放的祖国的坚定的决心、朱德军长的“朱德扁担不准乱拿”的执拗中深深映射的平易近人不搞特殊的品德还有像春雨一样渗透人心、象一滴水却能够反映太阳的光辉的雷锋, 都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让他们的心灵被伟人的品德光辉滋养。在描写战争的课文中, 为保障主力军顺利过天险大渡河, 红军奋不顾身地冲入熊熊大火, 飞夺泸定桥;防炮洞中几天没喝过一滴水的战士们, 谁都想把一个苹果让给别的战友, 完全忘记了自己, 炮火连天的岁月中战友们舍己为人、相互关怀;老班长为了完成党交给他的人物, 为了三名红军小战士能够顺利走出无边无际的草地, 把仅有的一点点鱼汤全部留给小战士而自己则吃草根鱼骨最后牺牲在了草地中。残酷的战争、艰苦的战争年代更加凸显了革命前辈人性的光辉。“为什么我的眼力这么好, 因为祖国时时在我心中”温柔的话语、坚定的信念就这样像温暖的春风让人无比陶醉。国徽、国歌、长江、长城是我国的象征, 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了解祖国的象征, 更把祖国放在自己的心中, 爱国的情怀在就这样牢牢地扎根于每一个小学生的心中。
按照形式的不同, 其中有儿童诗歌, 有儿童故事、儿童散文、歌曲四种类型, 不同类型课文, 让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红色文化的美,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红色文化审美。诗歌朗朗上口的语言和歌曲的韵律性容易让小学生在感受红色文化内容的同时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情感也随着诗歌的语言驻在了小学生的内心深处。故事的生动性更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故事的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受红色文化带来的审美的冲击, 让小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儿童散文则用丰富的情感滋润着每一个小学生幼小的心灵, 让红色文化蕴含的价值观成为小学生成长的精神营养。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着小学生的精神世界, 让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感受其文化内涵, 让红色文化的所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地传承下去。
摘要:利用红色文化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时代要求, 小学语文教材中容纳了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 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我国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北师大版教材 篇9
一年级教材有关比较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两种数量之间的比较, 另一类是三种数量之间的比较。
关于两种量的比较, 以一 (下) P10《跳伞表演》为例, 已知红伞有14个, 蓝伞有7个, 黄伞有6个, 根据已知, 可编出有关两个量比较的4种基本表达形式, 如下:
问题一:红伞有14个, 蓝伞有7个, 红伞比蓝伞多几个?
问题二:红伞有14个, 蓝伞有7个, 蓝伞比红伞少几个?
问题三:红伞有14个, 红伞比蓝伞多7个, 蓝伞有几个?
问题四:红伞有14个, 蓝伞比红伞少7个, 蓝伞有几个?
如何解答此类问题?方法1.运用减法的意义, 解决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 用减法计算。方法2.抓住关键句, 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建立等价数量关系, 先让学生填框框, 后整理算式, 具体如下:
红伞比蓝伞多7个
蓝伞比红伞少7个
若去情境, 则求: (1) 14比7多几? (2) 7比14少几? (3) 比7多7的是几? (4) 比14少7的是几?
若用归纳的办法, 即得到有关两种量的比较, 主要有以下两种的情况: (1) 已知A与B的数量, 求A与B的关系。 (2) 已知A (或B) 及A与B的关系, 求B (或A) 。
一 (上) 第二单元《比较》中有大小、高矮、长短、轻重的比较;还有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谁在最上面, 谁在最下面的问题。这部分内容, 如果只是两个量的比较, 加上有插图, 学生不费毫厘之力就能解决。但对于以上问题若增加到三种量之间的比较, 学生就糊涂了, 很难理解并做对。原因是一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抽象能力、逻辑思维正在萌芽。如何解决三种量之间的比较呢?
我认为, 数形结合——利用小棒或画出相对应线段图, 比较其长短, 直观感受图像的极值, 是最好的办法。
如小林比小红重, 小华比小红轻, 请问谁最重, 谁最轻?
解读小林比小红重, 得到
小林:_______________
小红:____________
解读小华比小红轻, 得到
小红:____________
小华:_________
由比较小棒或线段的长短, 一目了然看出小林最重, 小华最轻。
简言之:如A比B重, C比B轻, 请问谁最重, 谁最轻?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
由线段的长短, 一目了然看出谁最重, 谁最轻:最重的是A, 最轻的是C。
再如A比B重, C比A重, 请问谁最重, 谁最轻?
C_____________________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
再如一 (上) 课本P65第4题,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在最上面, 谁在最下面?同样可以通过小棒 (画线段图) , 比较其长短解答。
由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可以画出如下线段图 (1) :
由小英住在小兰楼上, 可以画出如上线段图 (2) , 由图很容易看出小红住在最上面, 小兰住在最下面。
北师大版教材 篇10
世上无完美, 教材也不例外。我在认真研读、精心实践教材的同时, 发现部分习题存有不足, 给教学带来困扰, 现提出2例, 求教各位同仁。
一、此题不严密
这是编排在新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单元中的一道习题 (新教材第73页) 。首先, 教学实践中, 大家对本题的答案存在争议。《教师用书》上给出的答案是“4, 8” (如下图) , 我认为, 本题答案也可以是“4, 9”。
另外, 教材编排本题的意图为:认识简单图形与初步建立图形表象。但事实上, 本题很难体现上述价值, 因为这题更侧重“观察与想象小正方体位置关系”, 明显具备小学数学中高年级“观察范围”的难度和导向, 放在这里难度既大, 又有偏离主题之感。
教材是方向、是权威, 她的价值在于引领。我想, 本着精益求精建设教材的态度, 编者要么可以更换此题, 要么减少小正方体的数量以降低难度, 至少也应对题目表述进行调整:变“各有几个小正方体”为“至少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二、此题有争议
这是编排在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里的一道习题 (新教材第20页) , 教材意在通过这个生活化的情境,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物图——空间想象判断”的过程, 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教学中, 我发现, 学生对“书包的背面”一词理解有争议:立放时, 成人认为有背带的是背面;但背在背上, 哪面是背面?多数学生觉得带网状的是背面。一时间, 我也很难定论。
同时我发现, 在这道习题之前的例题和之后练习中, 情境里都有人物 (或动物) 作为观察者身份出现, 以体现观察者的视角, 减轻题目难度, 唯独本题没有人物 (或动物) 出现, 只有文字叙述, 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 难度还是大了些。
综上考虑, 我觉得教材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本题进行调整:1、改“背面”为“后面”, 统一方位用词;2、改“书包”为“机器人玩具”、“悬挂的校服”等, 避免争议;3、观察物旁应给出人物 (或小动物) , 以体现“上面”这一观察角度, 提升本题的练习价值。
北师大版教材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特点;多媒体教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具有内容生活化、形式美观、新颖性、方式多样、丰富有趣、注重创新、知识面广等特点。很多教师在利用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其特有的优势及数学联系生活的特点,积极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不仅提升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小学数学内容。
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相关特点分析
小学数学是一门注重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基础学科,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在修订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即小学生的智力因素、生活圈子及小学生本身的思维因素等,针对性地修订数学教材,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首先,教材内容以学生实际生活内容为主,这样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其次,这本小学数学教材将很多数学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多元化的展现数学思维,本身就能够结合小学生的智力因素进行针对性教学。最后,教材中运用了较多的现代多媒体技术,提升了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整体水平。
二、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该版本教材本身就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尤其是能够与现代多媒体教学软件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数学知识。
1.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图文课件的制作
该版本教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进行课件制作,提升课件制作的针对性,尤其要将课件内容与实际的教学进度、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等充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综合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价值。在“加减法”的教学中,该版本教材中,将数学与图结合在一起,通过一些动物、食物的关联进行加减法的教学,如“猫吃鱼”“分苹果”等。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同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课件制作。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图片、声音、视频等,切忌在课件过多的运用文字。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好,但逻辑思维尚在培养和塑造中,因此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应该突出图片等形象化的内容。如“猫吃鱼”的动态图或相关视频,不过在这些动态图或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数学教材内容,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来合理进行。如教师在讲解“十以内的加减法”时,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所使用的图片或视频,也应该在这个教学范围内,以免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此外,在课件的制作中,还应该着重突出声音、色彩,但同时也不能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实际的教学内容。
2.根据数学教材来进行生活化问题的演示
该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有很多理论联系实际的生活化内容,这些生活化的内容本身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将数学知识或数学技能运用到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在讲解这些实际案例的数学问题时,应该在理解与把握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件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延伸一些相关的例题,从而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提升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如在讲解“双向行驶的相遇问题”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应该注重由浅入深,通过“相等速度的相遇”“相等速度的反向行驶”等初级问题的铺垫,逐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速度的反向环形相遇。多媒体教学方式具有延伸性强、容量大等特点,教师可以在同一个页面上进行同类题型的演示,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跳转至某一页”或“暂停播放”等相关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应用类题目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类总结,更好地整理思维。
3.合理使用多媒体充分结合小组探讨等多元化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教学、互助教学、小组讨论等充分结合起来。小学生的记忆力较浅,因此教师在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还应该结合互动探讨、小组讨论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图形,同时组织学生手拿不同的图形站在讲台上,由教师来发布指令。当教师喊到“三角形”时,手拿三角板的学生将图形举起来。通过这样一种互动的方式,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总之,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贴近生活的内容,这些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时,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教材特点,形象化、多元化地进行课件的制作,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北师大版教材 篇12
一、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时,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发现并提出问题。 如,在教学百以内整数加减法的练习课中,我设计了“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这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兴趣和情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产生了很强的学习动机, 通过探索与合作交流, 不但较好地掌握了百以内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多种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而且通过观察与思考,发现了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时和的变化规律;减数不变, 被减数增加或减少时差的变化规律等。 这个案例说明,只有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展学习活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变成他们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学生才能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认识学习数学的价值。 数学学习活动也才能成为有意义的促进个体发展的过程。
二、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数学中处处有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是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 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如,“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等,这些问题不仅为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创造了机会,更是为了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从现实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
六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经常问学生:“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有助于学生养成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意识与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必须防止和杜绝把具有挑战性解决问题的活动异化为“ 对题型、套解法”的机械操练,这种操练也许能把人训练成应试高手,却不能造就出创新型人才。
三、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是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口算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放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去培养,要有“ 带着练”的思想,把口算练习和理解算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计算和估算不是互相孤立的一盘散沙,而像一棵树,是生长着的有机整体。 算法多样化不是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手段,是学生个体差异的使然,前提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经历交流各自算法和策略的过程,比较各种算法和策略的特点,选择并优化适合自己的算法和策略,体现数学的灵活性。 而不是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解, 以为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合理途径。 估算具有独立的价值,如,“ 小明想买这两本书( 价格分别是21.8元和14.5元) ,他只有40元钱,够吗? ”生活中存在许多这样的问题,只要估算就能解决。 培养估算意识,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白:( 1) 什么时候需要估算,什么时候需要计算;( 2) 估算的过程实际上是选择适当的近似值去替代算式中的数, 使算式因此变成可以口算的过程;( 3) 估算对于计算的意义在于能够为正确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 4) 估算的精确程度取决于所采用的估算策略;( 5) 估算具有独立的价值,不仅是因为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只要估算就可以解决,而且它是验算计算结果的重要手段。 在计算教学时,要把估算和计算很好地结合起来,实行先估后算策略,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基于上述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为用好北师大版新教材,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我时常选择教材中适合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思维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适当、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为避免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流于形式,我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情绪,用心去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技能,如,交谈、倾听、阅读、书写、描述等技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与人交流的愿望,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养成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其次,正确处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一般在学生合作交流之前,我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使每个学生对所解决的数学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都能独立地尝试解决问题,都独立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时,再让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表达和倾听。 如,在教学让学生解决“ 某班要举行一次朗诵比赛,每位学生的朗读时间规定为3分钟。 一位学生选择了一篇840字的文章, 在赛前试读时,他用了5分钟,怎么办? ”这一问题时,先让学生独立地解决这一问题,并鼓励学生尽可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此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得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讲话速度快一点、删除几个字等。 这样的教学设计,给了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也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与倾听的机会,使每位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从而达到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讲例题,学生做练习,大量机械、重复地练习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生动活泼的思维。 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一改传统教学面目, 强调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在教学时,首先充分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鼓励学生的热情参与,注意倾听学生发言,不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对学生回答的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延缓评价。 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习数学,注重在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六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小学生,不能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而应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勇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设计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与验证等数学活动,不但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知识,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 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进行课堂教学的几点实践体会: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北师大版教材】推荐阅读:
北师大版职高英语教材08-26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总结12-08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简析10-09
定西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06-15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目录05-25
北师大高中数学教材08-13
读书杂谈北师大版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