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步三化”课题研究

2024-09-22

小学“五步三化”课题研究(通用11篇)

小学“五步三化”课题研究 篇1

“五步三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依据双阳区教育局《2015年全区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大拓展计划》中《深化教学改革行动计划》和《高效课堂构建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山河中心小学教学实际,构建“五步三化”课堂教学模式并开展实践研究。

一、开展“ 五步三化”课堂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学校为实现让教学成为师生相互交往、共同提高的创新过程和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质疑问难的学习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了“五步三化”课堂教学模式。融激趣质疑 合作探究 体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于其中,体现“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当堂训练”的思想。重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即让学生掌握五个学习方法:质疑释疑法、实践体验法、信息整合法、品析评价法、形象感悟法。教师遵循“激趣导入,质疑揭题----明确目标,指导自学----合作探究,引领提升-----训练积累,总结归纳----实践体验,创新拓展” 五步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学习。

即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导入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运用资源,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师生、生生交流互动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在拓展新知识过程中体验和创新,学以致用,重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三个教学理念即课堂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任务化,任务教学主体化。为了使研究具有科学性、实效性,我们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我校以“五步三化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课题申请立项研究。在本课题的引领下教师将“五步三化”教学理念灵活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并积极开发课题开展研究,如《小学低年级语文随文识字、自主阅读的研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教学模式研究》;《小学数学先学后教,精讲精练教学模式的研究》;《小学英语以听促说、学以致用教学模式研究》;《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实践交流 明理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小学科学学科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小学音乐学科主动唱演陶冶情操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模式的研究》;《小学美术学科审美表现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为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中心校提出六个结合的总体要求:

1、理论学习与业务交流相结合

为更好地进行区域研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科教师教学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支撑教学实践,主要形式有:

1)、积累式交流。让教师关注自己教学方面的文章和信息资料,为自己开展研究做好理论垫基。2)、心得式交流。开展读书活动,然后结合课堂教学案例撰写心得体会,组织交流,增强教师文化底蕴,提升理论层次。

3)、主题论坛式交流。每学期都有一个教师论坛的主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如何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等主题开展对教学有针对性的研究讨论,既有实践案例的分析,还有理性的思考,促使教师在交流与学习中创造的智慧得以启迪、专业的素养得以提升。

2、备课与反思相结合

为更好地进行区域研究,注重抓好日常教学中的备课与反思。同年级组教师共同备课形成共案,上课后,组内教师间进行教学反思交流,针对不足改进教学方法,为再上课提高教学实效提供可能。主要采取三种形式:

1)、即时性反思:上课后立即进行反思,总结成败得失,把点点滴滴记录下来。

2)、阶段性反思:对某一章、某一阶段的教学进行思考,总结。

3)、终结性反思:结合某一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学实情,对自己的教学案例进行总结,撰写出自己创新性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3、观课与议课相结合

为更好地进行区域研究,突出抓好日常校本教研观课与议课。观课后立即议课能够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剖析,对促进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作用。

校本教研课堂研讨活动,主要是本校教师间研究,以改进教学。采取五种形式:

第一种是一课一议式。即一人一课的互助式观课。第二种是多课一评式。即同课异构。让同年级组教师上同一内容的课,由于教法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观课后对几种教法进行分析比较,提炼好的教法,总结优点与不足,相互取长补短。

第三种是一课多议式。即一人同课多轮,让同一个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不断改进教学行为。

第四种是邀请式观课。针对课题研究邀请同行、教研员听课,展示研究成果,评议后改进研究方案,深化研究,总结创新。

第五种是反思式观课。主要是提倡教师录课,观察自己的课堂教学,自我欣赏评价、改进和提升。

4、名师引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请学区内名师引领教学。主要集中体现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普通教师排忧解难。所以教学理论论坛、示范课都应与解决问题结合,通过具体的鲜活的课例、环节的展示,为普通教师提供直观可行的范例。主要采取下面三种形式:

1)、学区名师引路性示范。学区的名师先上课,然后集体评议,再听取上课的名师讲解和指点,上课是提供一个优秀的案例,讲学则是结合案例归结到理论,对教师直观指导,以起到示范性引路的作用。

2)、专家点评。

邀请区进修教研员进行点评,分析课例中成功和改进之处,对上课教师进行直面的指导,也让教师得到更加直观的启迪,并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5、研究课堂与研究课题相结合

把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上升为课题开展研究,通过区域教研课的展示提供鲜活的研究案例,观察课堂生成的问题,并作深入反思,最后进行访谈和交流,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课题的区域性校本研究。

6、教学研究与网络研修相结合。

提倡教师人人创建博客、加入QQ群,让教师在创建中成长,在交流中提高,分享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有效促进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

在实际上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并在各种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达到“课一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正浓,课结束意未尽”的教学效果,真正理解课堂“高效”的内涵,即在一定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有成长,教师有成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步三化”课堂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小学“五步三化”课题研究 篇2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五个步骤:感知阶段 (课前预习) 、感受阶段 (交流预习、质疑答惑、品读课文) 、感悟阶段 (课文感悟) 。运用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对文章的自学, 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传统教学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学生的一切都围绕着教师。在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中,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很难得到发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要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让他们充当课堂的主人, 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 符合新课程理论, 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把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三段五步”教学。

一、感知阶段 (课前预习)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 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 便于增强听课的目的性,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无疑应从预习方面入手, 加强指导, 强化训练, 使学生逐步形成技能, 提高自学能力,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仍是不少语文预习只是流于形式, 无章可循, 难见成效。有的语文教师只以一句“去读读课文, 预习一下”草草了事;有的教师让学生的预习存在有布置无检查等情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安排预习呢?一般分三个层次安排预习。

第一层:通读感知。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 主要人或事是什么, 按什么顺序写, 学习生字词等, 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层:再读理解。弄清文章结构层次, 作者的写作思路, 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

第三层: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 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 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 写出预习笔记的内容, 即“我学会了 (哪些生字) 、我理解了 (哪些词语) 、我知道了 (这篇课文讲什么内容) 、我懂得了 (什么道理) 、我不明白的问题 (是什么) 。

总之, 语文预习多在课外, 看似较难调控, 但只要教师善于思考, 敢于实践, 切实落实指导规范, 定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二、感受阶段

这一阶段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要进行第二步“交流预习”、第三步“质疑答惑”和第四步“品读课文”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先让学生分组交流预习情况, 让每一个学生从其他组员身上学到一些预习中可能没学到的知识, 对于预习过程中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相互讨论, 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但也会出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接着进行第三步的学习“质疑答惑”, 学生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 让学生多参与, 学生理解不透彻或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适时点拨, 因势利导, 和学生共同解决, 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又达到师生互动, 提高了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这一步具有较大的伸缩性, 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可能和教师备课时所设想的问题顺序是不一样的,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和教师想的不一样,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没有深度, 涉及不到中心问题。但这些都不是问题, 在此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控作用, 随机应变, 对学生没提出的重点问题, 教师要因势利导, 提出并引导学生解决。中心问题解决了, 接着进行第四步的学习“品读课文”。这一步要求学生通读全篇课文, 或抓住重点词句, 或抓住重点段落, 或全文品读, 从而谈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这一步的学习, 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更深一层的感悟, 提高了知识层次。

三、感悟阶段

课文的美景虽然无处不在, 但却需要教师去发现它, 并带领学生去寻找、感悟, 探索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此时, 学生经过前面几步的学习, 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了活动尝试之后产生了思维的碰撞, 对课文的内容及重点部分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再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课文的写作技巧上去感悟课文, 感受文章的美, 悟出文章的精髓, 悟出文章的写作技巧, 以提高写作水平。在感悟阶段, 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对所学内容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例如, 教师在讲完课文后,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分析所学课文的写作意图, 体会作者的心境。在深刻感悟中, 和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 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个阶段, 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先倾听学生对课文的感受, 教师再说出自己对文章内容的体会, 引导学生在思索中发现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提高学生的欣赏力和审美力。

四、布置作业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文所讲内容进行灵活安排, 争取所留作业既使学生感兴趣, 愿意做, 又可以达到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目的。通过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使学生在写作业时, 不断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 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 我们要落实新的“三段五步”教学法, 此教学法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也引导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和兴趣, 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更加懂得反思自己, 更加懂得如何生活, 自然成长得又好又快。

石马小学开展三化教育汇报材料 篇3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传承红色文化、庐陵文化、经典文化,发扬中华美德,石马小学积极开展了“三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做到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三化”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为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三化”进校园活动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校长吴寅生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信息处、总务处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工作由教导处负责。

领导小组组长:吴寅生 副组长:李万京

成 员:郑长兵、吴兴文、龙美华、高卫平、聂南海、刘月红 在活动开展之初,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的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全校教师的学习动员宣传大会,学习了钟义山县长在教育系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了解了“三化”的主要内容,明确了开展“三化”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广大教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开展“三化”进校园活动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二、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以活动为载体,全面落实“三化”进校园活动。

(一)利用好升旗仪式进行“三化”活动启动仪式,通过学校的

围墙、走廊、红领巾广播站等加强“三化”知识的宣传,形成浓厚的“三化”氛围。在把好舆论导向的同时,要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二)开展全校师生“经典诗词”诵读活动与“翰墨飘香”习字活动,传播传统文化。每天早上早操前为学生 “经典诗词”的诵读时间,通过“经典诗词”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在“三化”活动中发展智力、陶冶情感、塑造高尚人格。

(三)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了《三字经》、《弟子规》、《欧阳修诗词》朗诵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四)以创建“美丽校园”工作为契机,加强校文化建设。更新“欧公文化墙”,组织学生讲廉政故事比赛等活动,弘扬庐陵文化;通过观看爱国电影、唱红歌,弘扬井冈精神。通过践行《弟子规》活动,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特色明显,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

(五)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比如将“感恩教育”、“我的中国梦”、“好习惯 好人生”、“ “文明用餐、厉行节约”“网上祭英烈”等主题教育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成长,使学生在获得丰厚人文素养的同时,逐步达到知进取、懂礼仪的教育效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六)对学生进行“三化”教育的同时,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优化教育方式,整合课程资源

(一)将“三化” 活动与学校原有德育工作基础相结合。在原有德育工作的基础上将“三化”活动内容融入其中,利用好升旗仪式进行“三化”活动启动仪式,通过主题队会将“三化”内容融入进课堂教学中,努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德育模式,做到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二是与永丰本地传统文化、名人故居、历史遗迹等相结合。重点以“欧公文化””“永丰古代先贤”“永丰革命先烈”“永丰景观与特产” 校本教程《欧阳修——永远的课本》等资源为依托,将这些课程资源渗透到课堂,渗透到学生的活动和生活,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三是与“美丽校园”创建活动相结合。为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美丽校园”创建活动中,通过“三化”活动的推进,像校园文化长廊、欧公文化墙、等,做到“棵棵草木会说话,面面墙壁会育人”,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四是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我的中国梦” “好习惯好人生”“科技与生活”等主题教育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成长,使学生在获得丰厚人文素养的同时,逐步达到知进取、懂礼仪的教育效果,五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利用入队仪式对学生

进行“三化”教育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师生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实现了学校与师生共成长。

2014

小学武术五步拳课件 篇4

初中武术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知道武术基本动作所含内容及其锻炼价值,掌握各动作要领,理解组合动作的攻防含义及其特点。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小学武术五步拳课件,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及年龄特点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认知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五步拳前三式动作要领及锻炼价值,初步掌握五步拳的动作技术。

体能与健康目标:力量、柔韧和耐力等素质得到锻炼,骨骼和呼吸系统等机能得到提高。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学会团结合作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教学程序:(为了完成本课目标采用以下教学设计)

开始热身部分:采用教师语言导入,采用热身跑和徒手操组织热身,努力做好身体和心理准备。

学习提高部分:

1、新授课程:采用教师示范讲解让学生尽快掌握技能,对于技能掌握比较快的学生采用更多更复杂的技能示范培养兴趣拓展视野,对于技能掌握比较慢的学生采用指导和帮助鼓励上进。

2、复习课程:采用反复练习让学生体能得到提高。对于体能不叫差的学生采用鼓励培养意志品质。

(三)整理恢复部分:

1、教师采用放松活动让学生尽快从兴奋状态恢复安静状态,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2、教师小结。

小学阅读教学五步走论文 篇5

小学阅读教学五步走论文

浙江青田县塔山小学( 323900) 林敬芬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占据比重最大的部分,它质量的高低,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新课改的推广实施,使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出现了彻底改变。“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读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感受”等意识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与接受。但要想继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还需要我们教师继续探究。

一、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爱读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阅读情境。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为一体,声光同步,视听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给予大量的信息刺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趣中学。例如,“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这是一段描写夕阳西下的文字,对中段的小学生来说,仅仅依靠阅读,学生感受不到此情此景。于是,我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前制作了精美、生动的夕阳西下的视频,太阳缓缓落下,光芒慢慢减退,西山在余晖的照耀下别有一番景象……视频深深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已经人情入境,加深了对文字的理解。

二、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会读

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取得好的效率,师生间就应精诚合作,共同努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各自的学习状态给予足够的了解和关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取得好的教学效率。在方法的指导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像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与练习等习惯;(语文教学论文 )二是教会他们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五步阅读法”为例,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技巧,主要包括通读课文――理解难点――找寻答案――总结检验――处理疑难这五个基本步骤。掌握上述技能后,学生就可以很轻易地获取更多有用的知识。不同材料的文章所采取的阅读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单篇文章最好进行精读,深入分析;整本的书只要了解大概即可。从文毒体裁方面来说,议论文和记叙文也存在差异,记叙文应侧重于作者描绘形象的掌握,议论文则侧重于对论点论证过程。教师应持续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做到触类旁通。这样才可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让学生从做不完的习题和种类繁多的补课中解脱出来。

三、放飞想象翅膀――让学生善读

想象是打开思维的一扇窗口。有了想象,学生的思路就会开阔,创新思维就会激发出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其在文字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潜能,升华情感体验,提高阅读能力。以教学《九寨沟》为例,在进行第三自然段的朗读时,我先让学生想象五彩池的美丽,并思考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学生自己发现了这个秘密: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等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为了拓宽学生的想象,激发阅读下去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围绕课文用自己的话想象出五彩的景色。学生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天空是蓝色的,云朵是白色的,雪峰银光闪闪,森林郁郁葱葱……春天的九寨沟,百花盛开,绿草如茵;夏天的九寨沟,绿树成荫,瀑布垂流;秋天的九寨沟,枫叶火红,果实金黄……”他们逐渐进入到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之中。认真阅读、放飞想象、迸发灵感,这难道不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吗?

四、采用多元评价――让学生乐读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拿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阅读水平,也总是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阅读标准。但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果仅仅用一杆标尺来衡量学生,就不能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采取分层评价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完成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有效评价。如:先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再确定这三个层次的评价标准,然后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

五、拓宽阅读渠道――让学生多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少做题、多读书,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扩大阅读的知识面,不断增加阅读量,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也是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贯主张。如果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及时的激发,他们就会失去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借助评论来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解读赏析、感悟体会、熏陶沉醉来走进文章中。在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间的对话中,我们应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感悟、疑惑;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互相展开讨论,通过辩论得出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阅读就不再是单纯的阅读了,已经变成蕴含自己理解和情感的继续创作了,能够使学生体验到更多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五步”法 篇6

第一步: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至关重要。在学习中,积极发现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才能开动脑筋,寻找最佳方法,提高自身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呈现的情境图,让学生去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由问题引发思考,进而积极主动去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顺理成章探索并接受新知识。思考,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花边有多长》时,学生就是通过不断思考,自主探索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首先抓住问题中的“至少”,思考:1.怎样做到所用的花边最少?得出:围绕黑板一周,即黑板的周长,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2.你打算怎样围花边?你想到几种方法?在问题串的引领下,在不断的思考启发中,学生很容易探索和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而且算法多样。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性得到发挥,实现学习的主动性。就这样,在不断思考中,挖掘知识,开拓思维,解决问题。思考,打开了学生智慧的闸门。自主,让他们更快乐。

第二步:说

言为心之声。将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口头语言表达,说给同伴听,说给小组成员听,商量对策,在交流中资源共享,梳理归纳知识点,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可以说自己会的,也可以说自己经常出错的或者不会的。

例如:在认识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手中的量角器、三角板、直尺等学习工具,通过测量,去发现这个特殊三角形的特征。学生争相恐后说自己的发现,有的说“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相等。”有的说“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有的说:“通过计算,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以后才会学到的知识点都被学生说出。这些知识点,更是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就这样,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探索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探索出的知识,深深的印刻在头脑中。还记得,在学习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总会有同学出现错误,我让出错的同学自己说错误的原因,他们很快找出问题所在,有错改之,无错可免。再测验,效果出奇的好。说的作用,功不可没。在学习上做到眼勤、手勤、脑勤、口勤,就可以成为有学问的人。

第三步:议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在共同商讨中、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例如:《角的认识》中,“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将这个难点抛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猜测、验证。在小组中,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说“角的大小有可能与边的长短有关”,有的说“可能与边的粗细有关”……不要低估孩子们的智慧。你看他们,有的将活动角的边撕掉一截来验证,有的拿出不同的活动角比较边的粗细……“你说的不对,边的长短不影响角的大小”“你猜的是错的,你看这么做,结论就被推翻了”……在一次次的猜测中,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学生不厌其烦,永不言败,沉浸在探索的快乐中。“有可能和角的张口有关,你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马上动起来,再次操作、验证、总结。就这样,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互相帮助,知识点在学生的讨论声浮出水面。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就是自主获得知识的幸福。在议的过程中,讨论声此起彼伏。教室里,时而安静,时而澎湃。学生时而争得面红耳赤,时而啧啧称赞。每一次的合作,都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第四步:疑

学贵在疑,疑则进也。在质疑中思考,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小棒摆三角形,操作的不亦乐乎,很快判断出哪组能摆成,哪组摆不成。我顺势激发学生的疑问:“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话音刚落,有好多个小手高高的举起来。“为什么有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有的不能?”“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于是,将问题归纳一个,学生围绕着“怎样的三根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展开了积极地探索,很快“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呼之欲出。带着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充满了快乐,学生解决了疑难,品味到了学习的乐趣,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很享受这种质疑、释疑的过程。

第五步:结

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省也。学习中不断让学生总结、反思、改正,建立数学模型,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学以致用的效果。

小学“五步三化”课题研究 篇7

优化作业】三链三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探析

作业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存在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作用不容小觑,尤其在“双减”背景下,更是切实实现“轻负高质”的重要环节。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作业与生活实践割裂,情境缺失;作业与系统高质背道,零碎浅显;作业与开放创新脱离,拓展不足”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可以从“生活链接,作业在情境中具化;前后链接,作业在整合中深化;主题链接,作业在拓展中活化”的三大策略,着力提升作业设计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作业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存在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作用不容小觑。它对于促进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作业与生活实践割裂,情境缺失

作业形式多数情况下以“书面”为主,观察作业、调研作业、实验作业等综合实践型作业太少,缺乏语文情境,“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目标没有实现。

2.作业与系统高质背道,零碎浅显

词语一遍、两遍、三遍......反复抄写,课文一遍、两遍、三遍......反复背诵,“就事论事”,没有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整合,没有指向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深度的语文学习”无法体现。

3.作业与开放创新脱离,拓展不足

作业多以“现有作业”为主,教师没有进行基于教材、学情基础上的自主拓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没有达成。

针对以上问题,语文作业该如何进行改进?尤其在“双减”背景下,探索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突显语文作业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和探索的。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生活链接,作业在情境中具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语文学习应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也就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形成一种“大语文观”。这样学习的好处是可以在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情境中,化抽象为具象,使学生产生更丰富、真切的学习体验。

1.勾连学历过程,字词积累情境化

字词积累是语文学习的第一关,会读、会写、能理解意思、能正确运用是学习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对于这一学习任务的达成是比较关注的,基本上会采用让学生读一读、抄一抄、听写、看拼音写词语、查字典、解释词语意思等作业让学生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但从实践情况来,传统的方式效果不佳。以五下14课《刷子李》为例:

只是抄写、听写的作业方式是脱离语境、脱离学生生活实践的符号式“死记硬背”,学生没有意义勾连、知识体系架构,因此错误率较高。据此,我们可以设计情境化的作业,帮助学生提升字词积累的成效。

形式一:勾连文本内容,架设文本情境

在文本内容的情境中,既实现了“会读、会写”的目标,又深化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形式二:勾连实际问题,架设运用情境

“请你针对此次全班同学的词语听写情况,做一个汇总统计,并提出改进建议。”

学生作业情况举例:

学生基于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在归类、分析的过程中巩固了字词,提升了辨析能力、归纳整理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形式三:勾连学生生活,架设生活情境

“运用文中词语,写一段话,描写你生活中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人。”

唤起学生的生活情境,学生既从“会写、会运用”角度巩固了字词,又提升了写人、写特点的能力。

2.遵循阅读特征,阅读实践情境化

统编教材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学习要求,比如“快乐读书吧”的板块设置、“阅读策略”单元的架构等等,如何提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勾连生活情境,同样是有效策略。

形式一:勾连阅读需求,激发阅读兴趣

因为有了阅读的需求情境,学生会反观自我阅读实践,激发起阅读兴趣。

形式二:再历阅读过程,了解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经历阅读过程,在“课前、课中、课后”的进阶阅读中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加深入。

形式三:架设分享情境,深化阅读体验

学生在“我读了”“我想和同伴分享”的情境中,以多样方式展现阅读收获,深化阅读体验。

3.强化具身体验,语言运用情境化

《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提出:“第二、第三学段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只有当语言运用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深刻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并有效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

形式一:情境中写一写,形成任务驱动

根据博物馆一则“中国结”体验活动的公众号信息,写一句宣传标语。

微信公众号是学生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的网络媒介,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这样的媒介,让学生进行语文练写,增加了真实性、实用性。

形式二:情境中演一演,深化文本理解

根据《景阳冈》一文,进行课本剧表演。

对于一些情节类文本,进行表演,可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还可以体现学生的创意表达。

形式三:情境中说一说,获得角色认同

学习了第七单元,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进行“我是学校小导游”的演练,实地介绍学校的环境。

《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提出:“口语交际要以交际活动为依托,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在“学校游”的情境中,因为有了明确的交际目的、对象、场合,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动机,获得角色认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

二、前后链接,作业在整合中深化

统编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非常强的“系统性”,不同学段内容衔接贯通,进阶分布。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充分体现教材这一特点,做好前后整合贯通,提升作业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实现语文学习过程的纵深发展。

1.基于音形意理,字词辨析系统整合汉字有非常多的形近字和音近字,这给学生的字词学习带来了很大障碍,在识记中出现了很多“错别字”。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字词整合辨析是非常必要的。

形式一:字音辨析,掌握读音规律

把教材中学生比较容易读错的字词整合汇总,尤其是一些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变声变调字让学生进行辨析,可以使学生掌握读音规律。

形式二:字形辨析,突破识记难点

把教材中学生比较容易写错的字词整合汇总,再加上学生日常书写中比较容易写错的字词,进行辨析,可以突破学生字形识记中的难点。

形式三:词意辨析,促进用词精准

词不离句,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辨析同一个词语的不同意思,提升学生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形式四:综合辨析,巩固词语积累

这一类作业更显综合性,包括了组词、选词填空等练习要素,是对学生词语积累、词意理解、语境解读等综合辨析能力的提升。

2.基于核心要素,诗词赏析贯通整合诗词学习中,学生虽然反复抄写、背诵,甚至默写,但实际运用时并不理想,如对诗词背景、内容了解“张冠李戴”,情感、意境理解“蜻蜓点水”等等。如果进行系统整合的作业练习,可以有效提升诗词学习的成效。

形式一:关键字词整合赏析,精准把握词性

围绕关键字词,把学生学过的诗词进行系统整合,引导学生在不同诗词中进行赏析,从而发现字词意思和运用中的共性和个性。

形式二:相同特性整合赏析,系统了解诗韵

从诗歌特有的内容描写、情感表现、意境展现、典故运用、形式体制等角度进行梳理整合,进行赏析,不仅有助于积累,也有助于学生对博大精深的“诗风词韵”有更深入、全面、系统的了解。

形式三:整首诗词整合赏析,多元解读诗意

围绕一首诗,从题目、作者、内容、情感、意境等进行多角度赏析,使学生对诗歌有全面、多元的解读。

3.基于活学活用,实践运用融汇整合综合性作业是作业改进的必然趋势。这样的作业可以调动学生所有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能力储备,进而进一步促进各方面语文能力的提升。

形式一:跨学科综合运用,积累扎实灵活

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需要调动对联阅读经验、古文理解积累,再加上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策略,对于五下“日积月累”中的古代对不同年龄的别称的学习扎实而灵活。

形式二:具象化综合运用,解读形象准确

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找一找、写一写的过程中,理解外显化,感受具象化,深化了对威尼斯小艇特点的准确认知。

形式三:项目化综合运用,学习高阶有度

在“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中,围绕“汉字真有趣”开展小组学习,可以是搜集字谜、古诗、歇后语、对联等研究活动,以绘画、唱歌、表演、小报等方式展示,并撰写研究报告。

这样的项目化学习活动,综合锻炼了学生同伴合作、搜集整理、多样展示、文本撰写能等各方面能力,学生经历了明确问题、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学习历程,是学生知识结构化、运用整合化、思维高阶化的深度学习过程。

三、主题链接,作业在拓展中活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可见,“拓展”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已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是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文化理解能力、思维发展的重要提升渠道,可以使学习更加开放多元、生动活泼。因此,作业设计时也必须要进行有效拓展。

1.从点到面,同一人文主题拓展

围绕一个人文主题,从一文到整本书、从一篇到一类文、从一人到一特色,进行拓展延伸,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以五下第一单元“童年往事”为例,每学习一篇课文后进行同一类人文主题的阅读拓展练习,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好体会“童年的酸甜苦辣”。

每一次拓展阅读,根据教材每一篇课文的课后习题或是课前阅读提示设计同样的作业,进一步感受作者深邃的思想感情。

2.逐步进阶,同一语文要素拓展

根据教材一个单元凸显一个语文要素的螺旋式上升编排特点,要巩固每一个语文要素的把握,必须要进行系统、反复的拓展练习。

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为例: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虽然凸显的都是同样的语文要素,但每篇课文仍有其独特的功能价值,三篇文章在编排上呈现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的进阶性。在批注要素的学习上,《牛和鹅》是学习如何作批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和《陀螺》是用学到的方法自主作批注。

由此,在学习《牛和鹅》一文时,除了设计“有疑惑的地方、有启发的体会、写得好的地方”三个角度进行批注的作业外,还可以设计其他角度的批注作业,比如“觉得写得不够好的地方作批注”。另外,即使针对同一个角度,批注的方式也可以不同,如《牛和鹅》里第二处批注——“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再进一步推进:“文中是怎么具体写出作者的惊慌失措的?请给课文第六自然段继续做批注(可以用上圈圈、画画等方式)。”这样进阶型作业来感悟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表达心情的作用。

再如《陀螺》的课后习题是让学生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虽然“陀螺”是孩子们喜欢的一项玩意儿,但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会玩陀螺、爱玩陀螺的孩子并不是特别多。这时可以设计一项实践性作业:“在学习《陀螺》之前进行一场陀螺比赛”,这样对课文的感悟会更真实、深入,也就会有深切的体验融入批注。

再看“交流平台”,对批注阅读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梳理:第一,“作”什么: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第二,怎么“作”:标画出相应的词句,在空白处写批语;第三,“作”后如何:作完批注,再重新读一下文章和批注,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批注,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中,很多老师会侧重在“作什么(批注)”和“怎么作(批注)”的前两项上,而对最后一项的“作(批注)后如何”的交流却关注得不够。因此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在交流批注时,关注其他同学与自己有不同思考的地方,并及时地记录下来,再读一读自己的批注和补充的内容,然后进行第二次批注。

当然对于这样的批注阅读单元,更多的拓展练习要渗透在学生的每一篇、每一次阅读活动中,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阅读所得更加丰厚,阅读思维走向深入。

3.一以贯之,同一文体形式拓展

统编教材1-6年级,每学期都是8个单元。这8个单元,有的是按“主题”组元的,有的是按“文体”组元的。从“文体”来说,大概有20类,每一类文体都承担着不同的阅读目标,如图所示:

每一类文体要扎实完成相应阅读目标,必须要有适当的拓展迁移。

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现代诗单元为例,其语文要素是:(1)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2)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3)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这是一个以现代诗歌为内容和主题的单元,用“语文”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文体单元,同时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单单学习教材上的4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必然要进行拓展。

(1)课始拓展

可以六个小话题来开启:

话题1:说说你熟悉的古代诗人。

话题2:你知道这些古代诗人吗?(可以结合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

话题3:你熟悉下面这些诗歌和作者吗?

话题4:你还记得哪些有意思的现代诗,作者是谁?

话题5:你比较过古诗词与现代诗吗?说说你的发现。

话题6:分享一首你最喜欢的现代诗(可以是自己写的),说说喜欢的理由。

(2)课中拓展

自读与欣赏时,在充分读好教材中诗歌的基础上可以拓展诵读自己喜欢的其他诗歌和诗句,边读边想象诗人描写的情景、画面,体会诗人字里行间表达的思想感情;批注自己领会的和联想到的。

分享与创作时,在充分感受朱光潜、艾青、华兹华斯对诗歌特点、精神的论述,了解现代诗共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拓展。从《短诗三首》拓展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从《绿》对比阅读宗璞的《西湖漫笔》,从《白桦》联系中国诗词中植物的意象,让学生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每一种植物形象,也可以布置搜集有关植物的诗歌。

(3)课后拓展

收集现代诗时,要明确作业的具体要求:1.推荐阅读《冰心作品精选》《向着明亮那方》《谢尔·希尔弗斯坦作品集》《写给孩子们的诗》《经典日日诵》等一类书籍。2.相互分享交流摘抄的现代诗和自己的感想。3.学有余力或者对现代诗特别喜爱的学生,可以写赏析。

现代诗创作时,教师要给予充分鼓励和欣赏。在作业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启发,比如一个字、一个词、一种事物、一个主题、一个场景,都可以播下诗意的种子。让学生充分感受提笔写诗的成就感,并在写作实践中萌发对文学的热爱。然后要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

只有这样在每个环节进行拓展练习,才能让诗和远方一样,在学生的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

小学语文课堂一纲五步教学模式 篇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一纲五步”教学模式,即:纲—导学目标、五步—初读感知——再读质疑——精读感悟——复读小结——读后拓展。

成功有效的教学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设计出恰到好处的“读、设、讲、练”,有效运用语文的工具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树立 “生本”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出: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 “四突出”即突出学生;突出学习; 突出合作;突出探究。“三转变” 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变“听懂了”为“学懂

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基本程序是“一标五步”即:纲—导学目标 五步—初读感知——再读质疑——精读感悟——复读小结——读后拓展。“标”——

导学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及时抛出,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定向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课堂教学,使得语文课堂也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带着自我认知和自我肯定走向文本。

初读感知

1、读课题,通过课题揣摩课文大体内容,可针对课题提问。

2、第一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一想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

3、第二遍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思考:课文告诉我什么?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懂得了、明白了)什么?

4、第三遍读课文,给课文加批注,把课文中的“新词”“成语”“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勾出,把自己有所体会的地方适当加上批注。

再读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预习,在“质疑”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收获与感受,及时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目标的掌握情况、对文本的兴趣点和不理解的地方。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

马上进行梳理归纳,粗浅简单的问题及时解决,有价值的、有一定难度的重点问题则板书到黑板上,在教学中学生未提及到而又是语文重点的问题,教师可提出来,一并放到“感悟”一环中去理解。

这一环节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兴趣点、疑点展开自主探究性,以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所以,这是关乎整节课成败的重要一环,教师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深读感悟

问题提出后,学生围绕问题自读自悟,读议批画,找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课外资料,生活实际,自己解决问题,并将自读所得在书上作批注,同时记下自己还未懂的问题。

学生自读自悟不能解决问题在学习小组上提出,由组内解决,通过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学习,解决疑难。

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待汇报阶段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以“读”的方式感悟品评、释疑解惑、内化吸收。

通过学生的自学、小组学、全班学这样的信息交流过程为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使创新教育的火花在具体学习互动中闪现,这一环节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复读小练

有效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课堂练习是保证和检测学生知识获取率的有效途径。每节课学生即时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练习可以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我们的语文课也应象数学课那样改掉“课

课动口不动手”这一教学习惯。因此,我们每节课都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根据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重难点,练习形式多样化,练习生字新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基础字词通过听写、形近字组词等形式进行巩固训练,当堂检测。现场造句,将不易灵活运用的词语融合在句子之中,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把所有易错点及时在课堂上予以解决,避免课后再出现错误,让学生将当堂所学重难点落到实处,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是课堂精神的升华,能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享受,立足文本,走向生活,把知识变成智慧,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其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如:

1写体会。当课堂上学生分小组讨论只成为一种形式时或一些同学思想已开小差时,可以发挥写的作用,让每个同学将自己心中的答案写在纸上,这样可以使那些游离课堂之外的同学重新回到课堂;使那些问题考虑不成熟的同学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答案;使那些胆怯的同学的答案得到老师的肯定重燃自信;使那些回答有困难的同学及时引起老师的注意,适时地进行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写的训练真正地解决问题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2摘抄。小学课本中的课文,许多都是文情并茂的名家之作,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精彩句段,积累学生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益处。

3仿写。文中重点句子、段落篇章的仿写,或是续写等。要求仿照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不同的学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对于咱们学校中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还较差,需要我们逐步培养、逐步展开。为此我们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各环节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设计并提出适应具体授课情境的方法。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中研、研中教”,不断探索完善教学模式,最终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

荔东小学

小学“五步三化”课题研究 篇9

一、创新情景, 激情导入

在英语课堂中, 一个好的开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充分抓住学生认真听课、获得知识的重要前提, 并且成为一堂课的成败关键。在 “五步导学”中, 导入部分也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到眼前一亮的感觉, 在课堂教学中, 笔者常常会用到温故、试听、游戏、设疑等方式来导入新课, 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新初探、自主学习

在 “五步导学”实施中, 与以往的教学最大的不同, 就是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情况, 以往我们的英语课堂多以老师的教授居多, 老师们始终害怕学生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 会感到非常困难, 从而没给他们过多的机会去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挑战。其实按照新课改的要求, 我们原来的那种思想完全是错误的, 我们要彻彻底底地摒弃旧的传统观念, 让学生真正从以前的课堂中走出来, 让他们学会大胆地去理解, 去质疑, 去拼读, 去学习等。笔者在现在的教学中, 在自主环节部分, 会努力为孩子们创设机会, 提供资源, 让他们试着听录音或是用phonics ( 自然拼读法) 学习、拼读新单词; 让他们结合图片内容, 试着理解文本内容; 让他们试着在文本内容上进行勾勾画画, 并学会思考; 让他们创新思维观念, 充分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

三、创新合作、自主实践

当前课改下, 要求我们要运用好合作学习,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从而获得高效课堂。在 “五步导学”中, 创新合作学习也显得至关重要。它能促使学生发展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笔者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 首先综合了语、数老师的分组, 并按照优差生的搭配原则以4 - 6人为小组进行了合理搭配, 然后再在小组中, 选一位成绩稍好的同学作为组长, 带领大家共同学习, 为小组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前提条件。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主要有师生合作, 同伴合作, 小组合作等合作学习方式, 而在师生合作学习部分, 笔者通常都是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先听录音, 再请他们当小老师, 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教其余的学生, 这样, 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大胆, 同时, 也让孩子们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小主人。在同伴合作、小组合作方面, 笔者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运用, 特别是在小组合作方面, 笔者努力地为学生创造机会, 创设情景, 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进行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运用。另外, 在文本再现中, 笔者让学生在 “Group work”中去品读、学习课文, 去大声地朗读课文, 在小组学习中, 大家齐心协力解决不会的单词和句子, 放声地去品读课文, 尽情地享受着英语带给自己的快乐, 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 也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多了几分活力。

四、创新展示、快乐分享

互相展示分享中才能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因此, 在课堂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快乐分享一节课经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成果, 既交换了意见, 又扩大了信息的交流量。既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整理, 形成了更为清晰的知识结构, 同时, 也为课堂拓展了深度。在 “五步导学”中的交流分享部分, 主要有三种形式的交流: 一是展示分享; 二是组间分享; 三是组内分享; 在我的英语课上, 通常会用到展示分享。

五、创新能力, 个性素养

在 “五步导学”中, 当堂检测也是学生课堂独立作业的一项重要活动。对学生来说, 能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 可以很快地获得矫正性信息, 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而对于教师来说, 也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恰当的评价, 是一种很重要的反馈形式, 是推动学习, 提高学习效果的有利因素。因此, 在课堂模式改革中坚持当堂检测, 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形成能力和技能, 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比如: 在笔者执教的 《Unit2 Welcome to Our Farm》Lesson1第一课时的当堂检测环节, 笔者就作了适当的创新, 用了一个chant来检测学生对这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于学生掌握的不好地方得到了及时反馈, 教师也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纠正和补偿。另外, 在当堂检测的评价方式上笔者也做到多样化, 让学生进行自评, 小组评, 或是笔者给予相应的评价, 充分鼓励学生,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从而大大提升课堂质量, 课堂魅力倍增。

总之, 新课改下实施的创新 “五步导学”教学模式, 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大大转变, 它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真正使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 同时, 这一新的教学模式, 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新的挑战, 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发展, 课堂上, 用了更少的时间, 做了更多、更有效的事,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打造出了真正地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当然, 新课改之路任重道远, “五步导学”只是一个新的尝试, 我们还需更多的努力、实践和创新, 才能为小学英语教学开辟出更广阔的天空。

参考文献

[1]中学英语教学研究.2011年第1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五步教学法 篇10

是指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学习,合作学习,学习之余反思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然后作简单的自评、互评等等,促进生生、师生的情感交流,体现民主,不断优化师生关系,使之和谐。如何让师生在这个环节中成为最佳拍档呢?1、学生的反思。(1)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知识,在反思中升华知识,增强迁移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2)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让学生在反思中提炼方法,学会学习。(3)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纠正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数学思想理解的偏差,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4)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赞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习信心,增添学习动力。 2、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就像放电影一样把各个环节的教学回放一遍,感受课堂教学、学生精彩表现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手段的成败之处等等。(1)聆听学生对其自己、对同伴、对小组或者对老师的评价,虚心听取学生的建议。(2)注意对学生的各种评价及时简单反馈,使学生真正融入教师的管理中来。 3、课堂评价的方式(1)教师评学生。评价有导向性,评价有激励性、评价有开放性、评价还有发展性。教师仍然具有评价的权利,但教师应该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同时应该评价学习的过程;应该评价知识,也同时应该评价思维、能力、情感和发展。如适当表扬和鼓励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小组,提出改进建议等,但一定要从以前的裁决模式变为六步教学中的激励模式(2)学生评学生。除教师可以评价学生以外,学生也应该学习着自评和互评,评价要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3)学生评教师。其实,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这就更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扫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创设出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小学“五步三化”课题研究 篇11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及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实施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落实县教育局制定的‚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精神要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校园美化建设在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育人氛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突破时空限制、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特制定全乡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2016—2018年)(‚三化”指校园文化、校园美化、校园信息化)。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优化校园文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全

三、实施内容

(一)小学(幼儿园)校园文化和校园美化建设

1.工作原则

(1)育人性: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创新性: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在继承中发展创新,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师生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高雅性:坚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突出‘三高’(高起点、高素质、高效益)‛的工作思路,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品味,争创校园文化精品,彰显学校特色,打造学校品牌。

(4)整体性: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原则,使校园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以发挥综合功能和整体育人效应。

(4)广泛性:充分挖掘与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调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培养师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

2.工作目标

(1)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

艺术性、教育性。绿化带内有警示牌、提示语,内容健康向上、设计美观大方。

③美化:文化长廊、学习园地要定期更换,突出主题,文化墙面内容要注重教育主题的实效性,力求建筑布局、造型颜色搭配得当、和谐美观;通过合理方式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先进事迹、重大活动掠影、星级学生及学校历年成绩等,在加大宣传的同时,起到美化校园的目的。

④亮化:学校墙壁粉刷一新,房屋通风透光,整洁明亮,校园灯柱光亮闪烁,教室、楼道、厕所在保证节能的同时,做到灯光通明,满足师生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需要。

⑤文化:校园标语内容要贴近生活,发人深省。当人们走进校园时,会说话的墙壁上有温馨提示、劝学的标语,操场围墙上栩栩如生的体育、舞蹈图案,草坪上竖立的宣传牌,花园里的人性化标语,教室、寝室、办公室、功能室、楼道内的名人名画、名言警名,学习园地、学生风采照和手抄小报等,文化氛围浓厚,让师生走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心旷神怡,感悟连连,受到教育。

⑥道路:实现道路硬化,晴天路干净,雨天无泥泞;加强校园车辆通行管理,确保校内及校门口交通安全。

⑦仪表:建立师生仪表制度,师生的仪表要大方、庄重、积极向上,尤其是学生的仪表必须体现青春、活泼、阳光的内涵。

(2)校园隐性文化建设

校园‚隐性文化‛主要包括校风、教风、班风、学风;教师

④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有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排除和避免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为此,学校要设置校长信箱、心理话信箱,开展工会活动、民主生活会、心理专家讲座等活动,让教师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让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让教师之间在相互的合作中取长补短,增进彼此的感情,消除误会,让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之初,为学校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⑤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方针、规章制度等。学校要完善规章制度,制定运作程序,汇编成册,形成依法办事、民主治校的运行机制。学校的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要‚全‛,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内容要‚细‛,条例明确,操作性强;执行要‚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建立一个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学校特色制度文化。

⑥校园活动文化建设:

a.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

①校园文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蒙学壮 副组长:梁群芝

成 员:各学校教导主任,各校(园)负责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负责人。

②校园美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卢绍尧 副组长:卢毅

成 员:各校(园)负责校园美化、绿化建设负责人。(2)组织保障:各学校要建立特色文化和美化学校领导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特色文化和美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推进特色文化和美化校园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务求实效。

①要积极向社会、家长、学生、教师宣传特色文化学校建设目标和活动计划。使创建特色学校人人皆知,个个明白。

②要把创建特色文化学校和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使每个教职工在创建特色文化学校的工作中都有具体任务。

③要建立和创建特色文化学校的组织系统,由专人负责检查、指导和督促,及时解决执行计划过程中的问题。

④要定期听取专家、领导、家长、学生、教师对创建特色文化学校的意见。

园文化和美化建设名校,‚三化‛建设领导小组下校调研,了解情况。

(3)2016年4-5月,召开全乡特色校园文化和美化建设培训会。

(4)2016年6月和12月份召开全乡特色文化和美化建设现场会和推进会。

(5)2017年底,所有小学通过特色文化和美化建设达标学校验收。

(6)2018年,巩固成果和查漏补缺,确保全部通过学校均衡发展达标验收。

(二)小学(幼儿园)校园信息化建设

1.工作目标(1)总体目标

到2018年,全乡中心小学和上朝小学要100%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中100%的教学班级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中100%的教师拥有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依托国家、自治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应用。充分利用教育部、自治区、市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各类教育服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融入全县统一、实时交互、分层管理的教育管理综合服务系统。促进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采取‚以管理督应用、以研究带应用、以培训教

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广泛应用

按照‚全员参加、层次分明、突出应用、注重实效‛的原则,每年投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专项经费,三年内完成校长、骨干教师及所有教师全员培训任务。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加大教育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力度,要求所有学校教师必须利用信息技术上课,学会通过网络参与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开发和使用校本资源库、整理现有资源,审核编目,建设校本资源,增加教师、学校之间的合作,根据各自优势合作开发课件资源,进行整合性的实践与应用。积极推进远程视频课堂直播、教学管理应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等建设,加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应用,全面提升全乡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全乡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做出积极的努力。

进度安排:2016年完成各学校校长的初步信息化能力培训,7名学科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培训,11名信息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提高的培训,90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包括4所教学点每校一名教师)。2018年,全乡80%以上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50%以上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4.保障机制(1)组织保障

①成立校园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一)充分认识‚三化‛建设的重要性。‚三化‛建设旨在提升学校师生内在素质和文明素养,这要靠长期的优秀学校文化熏陶和反复的示范、引导、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搞好‚三化‛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切实把‚三化‛建设提到突出的地位。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确保‚三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学校要成立‚三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做好‚三化‛建设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三)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学校要把‚三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制定‚三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规划要体现精品意识和时代特色,凸显文化建设。

(四)加大投入,确保到位。各学校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公用经费,每年把学校三化建设规划和预算上交中心小学。

上一篇:协议离婚的条件及程序下一篇:家长会郑校长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