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管理与企业经营

2024-09-21

三化管理与企业经营(精选8篇)

三化管理与企业经营 篇1

推行“一项制度”、“三化”管理 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摘 要:分析了煤炭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推行“一项制度”、“三化”管理的必要性,提出管理是主题,制度是基础,创新是灵魂,改革是动力;同时还要有与之配套的保证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责任法人制度 内部市场 创新经营 方法 步骤 实践成效

对于每个企业来说,经营是龙头,经营决策决定着企业的成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赫伯特·西蒙教授告诉我们:“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决策,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因此,搞好企业这项系统工程必须从研究市场、改善经营抓起,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不断开展经营创新,这是搞好企业管理的新课题。几年来,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矿从市场竞争与企业的实际出发,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的认识来开展全面的经营创新,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分阶段在全矿范围内推行了“一项制度”、“三化”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原煤产量逐年大幅递增,经济效益稳步攀升,全员效率提高到 吨/工,矿井生产模式人员素质、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企业管理迈上健康高效、超常规的发展轨道。

1、矿井概况

**煤矿是古交矿区最后一座现代化特大型矿井,于1988年8月开工建设至1997年10月31日建成试生产,2002年1月正式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400万吨,井田面积71km2,储量10.48亿吨,可采储量6.4亿吨,共有可采煤层13层,主要可采煤层3层,即山西组2#煤层,太原群的8#、9#煤层,煤种以焦煤为主,肥煤次之,还有少量瘦煤、贫煤。地层整体呈北高南低的单斜构造。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瓦斯涌出量大,全井田带压开采。矿井开拓方式为主斜、副立联合开拓,分为+750和+650两个水平,初期开采为+750水平,服务年限47.9年。

2、“一项制度”、“三化”管理的内涵及重点

2.1 一项制度,即“现任法人”管理制度,就是以法人责任形式,确立矿所属各单位、各部门为责任主体,以行政一把手为责任法人代表,党委书记为责任保证人,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领导班子中的其他成员为其分管范围内的责任人。以落实责任为核心,层层建立以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于一体的责任目标体系,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综合考核的管理制度。

2.2 三化管理,即内部市场化、工作标准化、考核制度化

1)内部市场化管理机制,就是通过企业管理机制再造,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以各部门和单位工作为内部市场的经营主体,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各市场主体之间按市场的原则运行,依据统一的内部价格,进行经济往来。大市场之间的经济活动由矿市场化管理办公室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内部市场机制在全矿线与线之间、线与各基层单位之间、基层单位与各班组之间以及班组与班组之间,形成规范的有偿往来利益制约的关系,变过去单纯的行政隶属关系为行政隶属和经济关系的有机结合,做到以市场统一矿井管理的行为,以市场调控矿井管理的节奏,使矿井内部的管理活动与市场接轨。

2)工作标准化就是质量标准化和岗位作业标准化。这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我们在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中,始终把基础建设作为长线工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成立专门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根据新的质量标准化评分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检查验收办法,尤其是对于新标准中没有明确限量规定的内容做了明确规定;每年坚持开展各专业的质量标准化会战,每次会战都制定出具体的达标项目、重点工程,责任到人,严格奖罚,从而推动质量标准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在岗位标准化作业方面,本着“由理论向实践,由应知向应会转变”的原则,抓岗位培训、持证上岗,提高职工持作技能,规范操作行为。全矿上岗人员应知应会率达到95%,规范操作率达到85%以上。机关业务科室根据业务范围、工作内容对本系统内的每项工作、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标准进行准确描述,做到事事有规范,件件有标准。

3)考核制度化,就是从地面到井下,建立完善全方位的考核体系,逐级落实责任,使依法治矿和人性化管理在每个人、每个工种、每个岗位得到落实。每月由企管办牵头,对各单位的工作绩效进行检查、量化打分、奖罚兑现。全部可控的全部考核,部分可控的部分考核,不可控的不考核。

3、推行“一项制度”、“三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挑战,特别是煤炭行业出现的市场疲软、销售不畅、价格下滑、货款回收困难的不利局面,严重制约着煤炭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对于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矿这样一座年轻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也不例外,唯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逐步构建科学的企业的管理体系和高效的运行机制,不断开展经营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才能适应市场,进而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近年来,我们也曾先后认真学习邯钢、海尔、海信、兖煤、新汶等先进企业经验,深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施“三条线”管理,这些学习和尝试,无疑为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积累了定贵的经验。但由于学习的往往是局部经验,企业之间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加之企业中还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落后管理方式,以及两个文明建设认识和发展上的不均衡,百倍的努力往往事倍功半,难以达到管理科学化的目的。实践证明,企业要改革,要实现管理科学化,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搬,必须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尊重企业管理的内在规律,尊重企业管理的整体性去探索和创新,“以创新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以创新求突破,靠管理求发展”,才能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

在如何实现管理创新上,我们认为,绝不能仅仅在形式上求改变,打破常规,而关键是在内容上要充实、要丰富、要切中要害,注重结合;在举措上要得力,力求具体、可行、有效和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管理要创新就必须从企业整体的高度着眼与入手,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必须克服过去责任不到位,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确保政令畅通,水流到头。正是基于这样一个企业管理“整体性”的正确认识,并抓住任何工作要在“目标明确、责任到位、落实到位”这一指导思想,才确定了对矿井“两个文明建设同安排、同考核、同奖惩”的“责任法人”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三化”管理工作思路。

3)内部管理主要沿用了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模式,其弊端如下:一是不能使各经济主体之间直接发生横向经济往来。服务与被服务双方之间是行政指令的关系,不仅浪费人力,还往往发生不必要的错误指挥。更重要的是服务与被服务单位之间不能互相制约;二是“水平法”确定的承包基数不尽合理。各单位一旦最初的承包基数不合理,以后承包便都建立在不合理的基础之上,往往形成鞭打快牛,保护落后的情况,限制了各单位降本增效的积极性;三是行政管理的最大特点是领导“说了算”,容易导致管理中的随意性。同时,领导干部自己也陷于繁杂的事务圈子和各种矛盾的漩溜之中,终日忙得不可开效,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企业更重要的宏观调控和发展战略;四是容易造成制定计划目标与责、权、利脱节,有计划无责任,或者只有责任而无权无利;五是长期以来“人治大于法治”,加之各项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现象在企业管理中仍比较突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变好,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变坏;六是行政管理往往使内部考核检查形式化。这些弊端,通过推行“一项制度”、“三化”管理,可以得到有效克服。

综上所述,推行“责任法人”管理制度和内部市场化、工作标准化、考核制度化管理,是煤炭企业进入社会大市场以后,与市场接轨的必然选择。

4、“一项制度”、“三化”管理的形成过程

1997年10月31日**煤矿正式试生产后,正处于我国经济体制转变时期,煤炭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极其复杂的困难。一方面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遇到极大冲击。另一方面国内经济遇到体制和结构两个比较大的调整,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同时,按照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和党和国家推进国有企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战略决策,我矿直管单位西山矿务局于1998年1月依法改制成西山煤电集团公司,2001年10月山西省委、省政府抓住煤炭市场恢复性增长的历史契机,发展“大集团、大公司”的方针政策,积极打造集团煤“航母”,又由西山煤电集团、汾西矿业集团、霍洲煤电集团共同组建成立了山西焦煤集团公司。面对新发展机遇,**矿如何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抢抓企业改制带来的各个不同时的政策机遇,把潜在的优势变成现实的竞争力,把分散的微弱优势凝聚成率先发展的优势,矿党政班队经过认真科学地分析了企业的内外环境后,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固然有许多客观原因,但经营管理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一个重要原因。搞好国有企业要改善宏观环境,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但这些都不能代替企业管理,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等各项工作都必须通过加强管理这一基础工作才能实现。因此,加强管理是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与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只有加强管理,才能实现依法经营,堵塞漏洞,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只有加强管理,科学技术才能更快更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更好地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总之,只有加强管理,才能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管理,成为全矿上下的一致共识。为此,从1999年起推行“责任法人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又分阶段,有重点对责任目标体系、责任考核体系,内部管理制度等进行了改进,充实和完善,按照“分线管理,分线核算,一线一制”的总原则,推进下属单位经营方式的多样化改革。尔后,又配套提出了内部市场化、工作标准化、考核制度化“三化”管理。可以说“三化”管理是“一项制度”的延伸和丰富拓展,是“一项制度”的具体保证措施,两者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5、“一项制度”、“三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

5.1责任法人制度的主要内容

责任法人制度实施方案是本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制订的。内容主要包括责任目标体系、责任考核奖罚体系和实施监督体系三个部分。在责任目标体系中,尽可能采用定量的指标,其中经济责任指标分为指令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在考核奖惩方面,坚持奖惩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责任目标体系 包括四个方面的责任目标,①经济责任目标,主要是与企业效益直接相关的产量、质量、安全、成本、效率、精减分流、销售收入、盈亏等指标,由矿根据市场要求和企业发展规划,结合各单位实际具体确定。②法律责任目标,即企业依法治企、依法经营的责任目标,包括对外交往中的经济担保、抵押、合同管理,以及党风廉政建设、普法教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目标等方面任务指标,根据矿井依法治企的总体要求和阶段性目标分解落实。③社会责任目标,即当前企业所承担的全部社会责任,包括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环境保护、计划生育、信访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责任等,由矿按照当地政府相关规定的目标具体分解落实。④政治责任目标,即企业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责任目标。

责任考核奖惩体系 责任指标的考核奖惩,主要与工资分配直接挂钩,与各种精神奖励相联系。经济责任指标的考核原则上奖罚对等,法律责任、社会责任的考核原则上只罚不奖。对各“责任法人”单位经济责任指标的考核,根据盈亏、安全等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按月考核。根据超利(减亏)、减利(超亏)幅度大小,采取不同的奖扣档次,与工资奖金分配直接挂钩。另外,经济责任指标中将盈亏、安全等作为指令性指标,其它一些质量、工作指标作为指导性指标,执行不同的考核奖扣标准。法律责任目标、社会责任目标的考核,按相关规定分系统分别考核,汇总考核结果。对完不成指标任务的,经予经济处罚,还要按有关规定予以行政、法律处罚。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考核奖惩体系除对单位的考核规定外,还专门针对“责任法人”单位主要领导制订了考核管理措施,将责任目标、权力、考核奖励办法以签订《责任法人综合目标责任书》形式明确规定下来,对其党政正职,在盈亏、安全等主要指标上采取风险抵押形式,按任务完成情况给予不同比例的奖罚。特别对完不成半年盈亏责任指标的单位,给党政一把手黄牌警告;对由于经营不善、造成经营性亏损、完不成全年盈亏(费用)指标的单位,党政一把手就地免职。通过落实责任,大家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调动了各方面工作积极性。

实施监督体系 矿组织有关部门人员成立了“责任法人”综合考核领导组,负责制订监督管理细则,组织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工作。矿长与下属单位科(队)长签订《责任法人综合目标责任书》。各“责任法人”单位对指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每个区队、班组、岗位和个人都有明确的任务、指标,在整个矿井范围内形成一个网络状“责任法人制”实施监督体系。由企管办组织对各责任法人单位进行季度检查、半年巡检、年终审计考核,法律和社会等责任指标由各专业系统进行考核,最后由“责任法人”综合考核办公室汇总、审查考核结果,提出综合考核奖罚意见,经矿批准后执行。年终总评时,兼顾经济的、法律的、社会的各类责任指标完成情况,克服以往轻重不一,工作不平衡的问题,同时对一些指令性指标完成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另外对领导干部责任目标的考核与各级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结合起来,对责任落实不好、工作效果差的,实行末尾淘汰制,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同时,还把各单位的综合考核结果与单位的评模、评先进结合起来,对综合考核结果差的单位,规定不得参加省、市和集团公司模范单位、先进集体的评比。这些措施和办法既激发了各单位完成各项责任目标的内在动力,又增强了各单位创优争先的工作积极性。

5.2推行“三化”管理的做法和步骤

a、确立分级市场,构建内部市场结算主体

根据现有的组织机构,全矿分为二级市场结算主体。一级市场结算主体为煤炭生产线的各队、供应公司、机电公司、及各科室;后勤服务线,多经三产线及其它直属单位。二级市场主体为煤炭生产线各队内部各班组,后勤服务线、多经三产线下属的各运行点或厂点。通过市场主体的细化和延伸,使全矿每个单位都成为内部市场竞争主体。

1)采、掘、开单位。矿井模拟以质论价收购制。以生产的原煤或进尺为商品,吨煤或延米成本为单价,当月产量或进尺与内部售价的乘积为总收入,原煤生产过程中自身实际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即:工资、材料、配件、电力、设备租金、供风以及辅助、服务单位所提供的维修、维护、运输费用为总支出。各单位作为供方与矿井结算。总收入减总支出为各单位结算内部利润。内部利润为正数时可按利润额的50%提奖,其中人均100元以内可全额发放,人均100—200元时征收50%的调节费,人均200元以上时征收100%的调节费。当内部利润率为负数时,100%用工资抵补。

2)辅助服务单位。对采掘单位提供的服务全部量化,按所定价实行有偿服务,按劳取酬,总收入为服务量×服务单价,由被服务单位支付。

3)机关各科室。按测定的费用,实行定额费用承包,动态管理和考核,节超按规定比例奖罚。

4)后勤公司:按所提供的各类服务数量、质量乘内部市场价格,计算出服务总额;向被服务单位进行结算,由接受服务的单位列支;凡是后勤公司单位之间的结算,直接由后勤公司考核办理结转手续;凡是需要向其他一级市场主体结算的,由后勤公司考核办负责向矿结算中心结转。

5)多经公司:实行“四自经营”,为矿提价产品、劳务、加工服务等,并按协议价格通过矿内进行结算。

一级市场主体负责各二级市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管理,对其下属单位进行收支核算。这样各市场主体为了提高效益增加工资收入,只有努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主动采用新技术、新设备,降低成本。形成了完不成各项经济指标受罚,完成好了增加收入的激励机制。

b、测算制定内部价格体系

价格是市场的基本要素,建立价格体系是内部市场规范动作的前提。为此,矿成立了9个价格测算业务组,测定核实对价格起作用的各种因素价值量,包括工资单价、材料消耗定额及单价、机电设备维修配件加工单价、电力消耗定额及单价、各类设备、支护用品租赁单价及其他支出和各类工作量的统计。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价格进行汇总,按独立核算单位所构成的成本要素进行合成。

如2001年综采一队年产量100万t。主材0.2元/t、辅助材料0.53元/t、工资2.02元/t、电力0.66元/t、配件1.20元/t、租赁费12.05元/t其它支出(运输费用、办公费等)2.74元/t。汇总合成后综采一 队综合单价为19.4元/t。

对于个别服务单位,如各排水点、变电所供电等不好计量,也不好考核,根据岗位人数、工资及材料消耗水平,只要完成任务,不致影响生产,每月确定一定的固定收入。

6、推行“一项制度”和“三化”管理的保证措施

推行“一项制度”和“三化”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还要随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宏观调控,因此,必须制定与之配套的保证措施;一是转变观念。要使内部市场化管理顺利实施,首先必须树立市场观念,否则,一切措施如同虚设,发挥不了效应;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体系。矿成立推行“一项制度”、“三化”管理领导组,矿长、书记任组长,各分管矿领导和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领导组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总结安排“一项制度”、“三化”管理的有关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各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的经济矛盾,及时协调不合理价格,同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平衡各单位的收入情况。市场化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严密的工作计划,加强领导,确保内部市场化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三是加强经营管理。首先要抓好各项管理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作业,完善计量考核手段,健全定额和台帐,加强班组建设和现场管理。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适应内部市场化要求的各项科学管理制度,加强专业管理;四是维护政策、制度的严肃性。从而保证市场机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五是引入赛马机制,把市场经济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给了每个人以平等的竞争机会;在开展绩效考核时,把压力层层传递给每一名员工,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任由全员分担,使每一名员工都动起来,聚集出企业的整体活力。

几年来,**煤矿通过实施“一项制度”、“三化”管理,企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强化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使人人心中有压力,人人肩上有担子,“责任与失误共负,奖励与处罚同享”,各级干部按照责任要求,主动深入基层找问题、抓管理、送服务,与基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打成一片,把管理职能和任务落到了实处。同时,克服了“两张皮”、“一手软、一手硬”、顾此失彼的老问题,保证了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实践证明,各系统的工作不仅没有削弱、紊乱,反而得到加强、协调发展。正是通过做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矿区稳定工作等,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经济指标的完成又保证了其它工作的正常开展。

——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改革管理措施,振奋了职工精神。新机制带来了观念上、工作上的改革创新,使职工看到了企业的希望和未来。职工在实践中感到,现在工作干好干坏不一样,关键看自己的工作实绩,自己的一言一行关系到企业发展,同时也体现着自身价值。过去煤矿是以生产为中心、以产量论英雄、以销量评功绩,不管市场是否接受、货款是否收回,职工只讲投入,不问产出。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以来,成本观念、效益意识深入人心,每个单位、每个岗位都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每个工作日下来,投入产出情况一目了然,职工的竞争意识、服务意识也不断强化。

——加强了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各单位都结合各自实际建立完善了工人岗位责任制、操作标准和干部岗位责任制,基本上达到了“全、细、严”的要求,对于克服职责不清和无人负责的现象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所谓“全”,就是工人的标准有七项内容,即:产量、质量指标、技术操作标准、事故控制标准、设备使用维护标准、文明生产标准、限额耗材定额和劳动纪律规定。干部办事细则必须有四个方面,即:分管指标必须完成;分管的基础工作必须健全;专业分析必须及时、准确;业务工作必须取得成绩。所谓“细”,就是按工人岗位确定标准,每个岗位都要订出几条标准;每一个干部都要把所承担业务,一项一项地订出办事程序,协作关系,时限和完成程度。所谓“严”,就是制定岗位标准和办事细则,不能迁就现状,而且要按创水平的要求制订。不仅有“定向”要求,而且有明确的数量、质量、时间要求,能够据以考核。如综一队将安监处下发的岗位作业标准下发到职工手中,加强培训教育,不定时进行抽考,督促职工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和熟练掌握岗位技能,让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综采三队每天由队长、书记主持班前会,总体把握当天值班情况及井下现场情况并安排生产任务。班长具体分工,各工种人员必须说出其岗位工作标准、注意事项、出现紧急情况的应急措施等方可上岗。这样以来,班前会明显由过去传统的被动教育变成了主动学习,推动了全队的标准化工作。机电科修订了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供用电系统管理制度、机电事故管理制度、分配方案、考勤制度等,真正做到事事有规范,件件有标准。

——降低了成本费用。各市场主体自觉地把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类费用变为自己的费用进行管理,在价格一定的前提下,成本费用相对不变,超了就要减少收入,材料费用支出减少,工资就会增加。有了这种制约机制,每个单位、每个职工自觉地节支降耗,努力减少费用支出,使生产成本逐年降低,去年全矿原煤单位成本比1999年降低 %,后勤服务线实行物业管理后,各种漏洞大大减少,全矿每年可减少后勤支出 元。

**煤矿在推行责任法人制度和“三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不足,如目前形成的煤炭生产、后勤服务、多经三产、内部资金和内部物资市场都还不够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科技市场等还不发育。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使内部市场更加科学、规范,才能使我矿的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化管理与企业经营 篇2

我国自古就把不计名利、淡泊明志作为一种美德。其中,诸葛亮在《戒子书》中说过的一段话是具有代表性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既有超脱名利得失的大智,又有切入事业的大勇。同时,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不计名利,只追求为国为民的功德,这也是一种大义。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仁者以财发身,愚者以身发财”,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总是以金钱来提高自己、发展事业,而愚昧者却是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生命聚钱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这种人生观、价值观的写照。我们先贤圣哲的这些话至今仍然不失其价值。

然而,企业毕竟是企业,怎样看待名、利、义?应当明确三点:

第一,追求美誉之名、有道之利、贡献之义。无名则无企业形象,如人品品牌、文化品牌、产品品牌都是美誉之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无利则无企业生存的基础,在合法、合理、合情的范围内企业的目标就是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无义则看不到社会责任,就不能自觉地照章纳税、大兴光彩事业等。所以,美誉之名、有道之利、贡献之义,我们不但不反对,反而大力倡导,积极追求。

第二,行义在先、名利自在其中。曙光关于“不要问社会给了我什么,先问我为社会做了什么”的理念,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办企业首先要想到为什么而办,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尽什么义务,这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凝聚人气和财气的“磁场”,形成贡献社会与有利自己的良性互动。企业的各级领导乃至每位员工在贡献与索取之间,首先要想到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高标准地完成各项任务,只有“有为”才能“有位”。

第三,坚决抵制不义的追名逐利。这种现象在企业是存在的。比如,有的人不比贡献,单比名份、职位、待遇,事干得不多牢骚却不少;有的人在经营活动中,为了自己多获得一元钱的利益,却不惜企业付出100元的代价等。这些映射出的是一种丑陋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坚决抵制,正气难以树立,企业难以发展。

统筹三方利益: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个人利益

没有国家利益就没有企业利益,没有企业利益也没有个人利益。这种大对小的关系是一种责任,是保护和给予。

反之,没有个人利益就没有企业利益,没有企业利益也没有国家利益,这种小对大的关系是一种义务,是投入和贡献。

责任和义务是对等的。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必须统筹好三者的关系:对国家尽义务;对员工尽责任并要求员工对企业尽义务;在统筹国家利益和员工利益的同时保证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曙光的“四不原则”较好地体现了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利益:“国税不漏”、“社会不丢”是就国家利益而言的,照章纳税,做好光彩事业就像儿女必须尽到瞻养父母的义务那样天经地义;“员工不少”讲的是维护员工利益,就像父母必须呵护和关爱子女那样责无旁贷;“企业不空”是对企业自身利益来说的,只有“不空”才能维持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统筹三方利益在法理上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在哲理上则是“圆满、均衡、和谐、统一”。

摆正三者关系:所有者、经营者、操作者

三者在政治上是平等关系。共同享有宪法所赋予的公民权利,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之分;三者都是企业的主人,企业每一成员都有权对企业的决策、管理、经营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得到尊重;所有者、经营者、操作者都是监督者和被监督者。

三者在感情上是合作伙伴关系。犹如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上级与下级,生死攸关,患难与共;如同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互相关心,互相体贴,充满亲情、友情。

三者在物质利益上是共赢关系。曙光实行税后利润3:3:3:1的分配制度,即30%归所有者,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30%归各级经营者;30%归操作者;10%用于光彩事业。这样兼顾了资本、劳动和社会几个方面的利益。

三者在工作关系上是这样的“级配”关系。如同水泥生产球磨机中的大球和小球,只有大球不行,只有小球也不行,必须搭配合理,紧密配合,才能产生高效。

加强三化管理:制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利益化管理

管理就是管得有理,三分管七分理。“三化”是一个刚柔共济、情利交融的合理架构。

管理是要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制度化是国家法律法规在企业中的内化,是法律法规的个性化系统。制度化管理表现为刚性,表现为一定的强制性。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制度企业就难以高效运行。以法为本的制度化具有“双保”功能:对内保发展,对外保安全。实现制度化管理关键在三条:一是制度要合法:二是制度要合乎实际;三是制度要落实。

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发挥感情的凝聚作用。对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它是心灵的转换,在沟通中达到理解和认同;它是换位的思考,急人之所急,帮人之所需;它是人生价值平台的搭建,既有唤醒自我的激励,又有实现自我的条件;它是人在迷途时提醒的一句话,生日时献上的一束花,患病时得到的一份慰籍……事情有大有小,但都深含着友情和关爱。我们把感情比作注入水泥中的水,能凝结成冲不垮、打不烂的坚强砥柱。企业固然要强调按制度严格管理,但严格管理需要有情操作。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科学的管理应体现刚与柔的统一。

利益化管理是要发挥物质的激励作用。企业是物质利益的联合体,无利益便无企业。安居才能乐业,利益兑现牵动着每个员工的心。曙光的利益观是:“财散人聚、人聚业兴、业兴财旺、财旺人贤”,这一聚一散包含了曙光对物质利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曙光物质激励的措施是“五联计酬法”,即“联本、联产、联质、联销、联双文明”,体现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和“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精神。

服务管理促成企业“三化” 篇3

IT管理日趋紧迫

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企业的业务发展与创新对IT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更多的实践证明,在竞争日益激烈和法规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挑战下,如何设计和利用好自身的IT系统、让IT更紧密地配合业务,成为企业进行新一轮较量的战场。因此,越来越多的领先企业已经将IT部门视为创新的驱动部门,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采购或者技术支持部门。

根据IBM对全球765个CEO的调查结果表明,那些IT与业务融合度越高的组织,比起那些尚未真正采取措施的组织,有着将近2倍的成本节省、将近2倍的品质及客户满意度提升,以及将近3倍的营收提升。

角色的转变赋予了企业IT部门更高的使命和责任,与此同时也给IT领导者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最大化发挥IT价值,帮助企业的业务发展?如何令IT灵活支持企业对内部控制和法规遵从的要求?如何通过对IT系统有效设计和监控,减少企业内外部风险、防患于未然?如何避免IT事故对企业造成灾难性打击,确保企业连续性?如何在日益复杂的IT运行环境中,降低IT运营成本、提升人力和技术资源使用效率?这些问题成为越来越多的CEO和CIO们思考和探索的焦点。

实现企业“三化”

IBM提出的服务管理解决方案实现了IT和业务的可视化、可控化和自动化,能提供给企业恰当的技术和能力,帮助他们在既定的时间和确定的成本范围内,按照事先的设计,来交付明确的业务结果。

可视化是指企业应当全面了解IT对其业务的影响力,同时,IT系统也应该让企业管理层、业务部门和运维部门及合作伙伴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实时地“看到”同自己有关的企业IT和业务状况,从而为企业业务决策提供及时准确信息、避免业务风险和危机、确保企业业务连续性和业务目标的实现。

IBM服务管理解决方案的IT业务仪表板(Business of IT Dashboard)可以使企业业务透明化。它是一个基于资产评估的服务套件,旨在帮助客户评估其当前IT治理领域的优缺点,并使IT业绩与企业业绩实现同步。

可控化是指IT系统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的IT资产和非IT资产,进而帮助企业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和投资回报率,降低IT风险。今天仅专注于IT基础架构的管理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不但需要对IT基础架构(包括软件和硬件)、网络环境的管理,更需要对包括企业业务资产等在内的业务元素的管理。IBM服务管理解决方案提供一套统一的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对IT资产与非IT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

自动化是指IT系统应当通过整合的IT流程和自动化的工具支持企业关键业务流程,从而降低人力成本和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提升企业敏捷性。

根据IBM的一项调查显示,CIO的预算清单中,约32%花费在人力成本上。也就是说,目前企业主要是由人力来完成IT的运营和维护。IBM服务管理解决方案将从IT角度协助企业实现业务服务和流程的自动化,以在改进服务质量的同时帮助企业提升IT生产力并减少人工花费。

为了切实实现这“三化”,IBM还提出了五个关键切入点,即IT运维、安全运维、存储运维、企业运维和运营商运维。其中从IT运维角度,能够覆盖到服务和流程自动化、服务可用性和性能、SOA管理方面,从安全运维的角度来看,能够覆盖到安全、风险和法规遵从性管理方面,从存储运维的角度来看,覆盖存储和信息管理方面;从企业运维角度来看,覆盖资产和财务管理方面,从运营商运维的角度来看,覆盖服务保障方面。

企业经营与战略管理 篇4

答:要素一:管理主体—管理者及其管理机构具有主动、支配和影响作用的因素

1、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指导自身的管理活动;

2、如何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获得组织成员的必要服务;

3、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教练。

要素二:管理客体—管理对象物。人员、资金、技术、物资、组织、信息

1、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匹配与整合,使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动态系统;

2、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的良性循环;

3、组织利益与个人目标的有效结合;

4、人力资源管理;

5、生产过程管理。

要素三:管理目的—管理活动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包括组织目的与个人目的。

1、组织目标的先进性与现实性;

2、组织目标的科学性与灵活性;

3、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有机结合。

要素四:管理环境—管理活动所涉及的空间要素,对内指组织的状态、结构与气氛,对外表现为该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市场状况和公共关系。

1、组织内部良好的文化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2、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

3、组织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

要素五:管理方法与艺术—管理的一般原理、原则、程序与方法及其创造性运用

1、管理者如何借鉴前人的经验与教训,遵循科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管理;

2、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原理、原则,并加以创新。

2、结合《美国通用汽车案例》从企业特征的角度分析,破产前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失去了那些性质?

答:2008年,通用成立101年华诞,通用一直是美国工业的象征和荣耀。从1927年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然而从2005年开始,几乎一直在亏损。2007年通用公司亏损额达到387亿美元,创下该公司成立100年来最大亏损额。

2008年6月1日,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总资产为823亿美元,总债务为1728亿美元,资产负债率高达210%。

3、简要说明管理标准的内涵及其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答:是指对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工作。

管理标准: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具有科学依据并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内容、管理流程、管理责权、管理办法、管理凭证等制定的标准。

工作标准:衡量有关工作质量的准则,即用来衡量企业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好坏的标准。

4、简述企业制度的内涵与构成。

答: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产权制度:界定和保护参与企业的个人或组织财产权利的法律和规范;

企业组织制度:企业组织形式的制度安排,规定企业内部的分工协调/权责分配;

企业管理制度: 管理思想/组织/人才/方法/手段.5、从资产所有者形式出发,简述自然人企业与法人企业的主要区别。

答:自然人企业又称独资企业,个人企业、是指由个人出资兴办,完全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的企业,这类企业在法律上是自然人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

法人企业是指公司制企业,是由两人以上依法集资联合组成,有独立的注册资金,自主

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

自然人企业是最早产生也是最简单的企业形式,流行于小规模生产时期。由于其具有经营规模小,管理简单,经营灵活等特点,在小型加工、零售商业、服务业等领域较为活跃。

与自然人企业不同的是,法人企业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人格,是被法律承担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6、企业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1)、专业化与劳动分工。适度分工,提高效率,团队式工作小组。

(2)、职权与职责。权责对等;适当授权,职权下授,责任不下授。

(3)、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直线指挥人员,职能参谋人员。一个船长原则。

(4)、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高、中、低层次的管理幅度,5-8-15人。

7、结合《华为流程再造案例》,试述职能导向管理与流程导向管理的主要区别。

答:职能导向、按照垂直职能的不同划分部门,建立层层的行政管理控制体系,企业管理体就是一个层级的控制命令体系,依法行事是其主要的行为准则,职能部门之间经常出现职能重叠、职能空缺的现象,各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经常出现缺少共同目标,导致目标不一致的现象,重叠、交叉的层级体系导致信息流通发生阻碍,管理层面以控制、协调性的工作为主。

流程导向、以流程为导向的组织模式重组,以追求企业组织的简单化和高效化,反向、既从结果入手,倒推其过程,关注结果和产生这个结果的过程,注重过程效率,流程是以时间为尺度来运行的,全流程的绩效表现取代个别部门或个别活动的绩效,重新思考流程的目的,使各流程的方向和经营策略方向更密切配合,强调运用信息工具的重要性,以自动化、电子化体现信息流增加效率、鼓励各部门的成员共同追求流程的绩效,重视客户需求的价值。

8、为什么今天文化力成为竞争的显性要素。

答:生产领域:全球市场供过于求,资源、技术、工资要素退居其次,品牌文化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的首选策略.消费领域:服务消费、旅游、教育、“吃文化”趋强,世界品牌的示范效应拉动我国消费水平快速国际化.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顶尖级企业跨国竞争,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比较、融合,本土企业必须借鉴国际企业的文化管理才能与之争锋.知识经济显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生产文化、消费文化、管理文化渐成气候。

9、企业文化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答:精神层:企业文化的本体,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导向。企业发展愿景、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如何发展、企业精神、如何行动

制度层:企业文化的激励约束机制。达成共识的精神层文化的结晶。法律,法规,程序。产品层:企业文化的映象和物化。

10、我国企业文化管理的提升途径。

答:(1)、理念更新、精神重塑,辐射制度变革、物质革新;

(2)、企业家理念更新,带动引导员工改变行为;

(3)、把握时代脉搏,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4)、以标杆企业为榜样,模仿创新企业文化;

(5)、在企业重组兼并中变革企业文化。

11、公司战略与经营战略的联系与区别。

答:公司战略、事业部战略、经营战略、职能层战略共同构成了企业战略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这三个层次的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过程是各级管理者相互协商、紧密配合的结果。应该做什么业务—经营领域?如何配置资源及发展业务;

怎样在特定产品市场上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

怎样具体操作以实现公司战略、经营战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12、多元化战略的四种形式及内容。

答:(1)、复合多元化 多种产品或劳务没有任何共同主线和核心平台的多元化,即多项业务领域不存在任何技术关联、经济关联。

(2)、同心多元化 以市场或技术为核心的多元化。包括市场同心多元化、技术同心多元化两种形式。

(3)、垂直多元化 在一个完整产品价值链中,企业在原先承担生产阶段的基础上向前向或后向发展经营。包括前向垂直多元化、后向垂直多元化。

(4)、水平多元化 企业利用原有市场,在同一领域内进行多品种生产经营,实质上是技术-市场同心多元化。

13、集中化战略的特点与实施途径。

答:集中化战略: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者集团、产品线或某一地域市场。

实施途径:成本领先集中战略,差异化集中战略。

集中化战略的特点

--集中资源服务于特定目标。如果顾客需求变化、技术进步或替代品出现,会弱化企业差异化优势。

--战略目标集中明确,便于管理。但如果销量下降,生产费用增加,成本优势就会削弱。

15、企业、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五种方式及特点比较。

答:(1)、间接出口 通过中间商或其他国内代理机构来经营产品的出口业务。投资少,风险小,但不能直接掌控国际市场。

(2)、直接出口 企业直接销售产品给国外客户,建立国际营销渠道,树立国际形象。

(3)、进口贸易 获得廉价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16、合资经营企业与独资经营企业的特点比较。

答:合资经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共同投资组成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易取得东道国政府的支持与合作。

独资经营: 设立海外独资子公司。

可以摆脱合资企业在经营目标、企业文化方面的冲突,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完全纳入总公司的整体战略框架之中。缺点是难以得到东道国的合作与扶持。

17、物流概念的内涵及环节。

答:物流(Logistics)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全部或部分环节均可)。

物流包括空间位移、时间变动和形状、性质变动,从而创造物品的时间和形态效用,但不包括物品所有权的转移。

18、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差异。

答;现代物流(Modern logistics)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

(1)、服务功能上的差异。一般传统物流的服务功能是相对独立的,因此不具备控制整个供应链的功能;而现代物流强调的是对供应链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

(2)、与客户关系的差异。传统物流与客户的关系是建立短期合约,以价格竞争和标准服务赢得客户;而现代物流与客户通常是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通常以降低成本、提供增值和定制物流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3)、信息系统建设的差异。传统物流无外部整合系统,有限的或没有 EDI 联系,更没

有卫星跟踪系统;而现代物流实施信息系统,广泛运用 EDI 以及卫星跟踪系统。

(4)代物流企业采用的是现代化、信息化、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管理。

19、强化供应链管理能力的途径。

答:(1)、从交易到关系管理。传统的上下游企业关系是交易导向的,存在大量的短期行为。要变到长期的、双赢的、高度融合的关系管理形式的供需关系。

(2)、从利润管理到盈利管理。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缺乏系统的思想,局限于企业自身的利润指标。盈余管理的思想更注重资产的使用效率,将资产集中在企业的核心能力,而将其他非核心的职能外包给联盟内的其他成员。

(3)、从库存管理到信息管理。“虚拟库存”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核心思想就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实时共享实现快速反应以尽可能的降低库存,用信息库代替商品库存。

(4)、从产品管理到顾客管理。传统企业由于过度关注产品而患了“营销近视症”,现代供应链理理论是以顾客为导向,需求驱动的供应链网。这种企业关注焦点的改变是供应链变革的根本。

20、试举例分析,技术创新过程的技术推动型与需求拉动型的辩证关系。

本人长期从事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篇5

十年以上制造行业从业经验,熟悉企业运营的各个职能和流程,五年以上企业中高层管理经验,具备国际化视野;

以上新建公司包括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股权变动的审计、评估工作、股东各方的投资协议、公司新章程、以及完成最后的工商变更。

争取个人更大发展空间,个人辞职

有丰富的工厂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适应多文化企业的运作和管理。

4、具有很强的领导才能和人际沟通技巧,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并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行动驾驭团队来达到高质量的业绩。忠于职守,是一个称职的团队领导人和问题解决者,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关注团队建设,关注客户和关注业绩,并是一个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管理者。本人在运营战略和运营系统的建立方面具有很强的规划能力和执行能力。

10.公司法务事务的窗口;

11.组织策划公司重大公关和庆典活动;组织公司外事接待活动及妥善处理各类对外事务

1、在各子公司和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完善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制度,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主

观能动性,关注员工成长,关注人性和人格力量在人力管理中的核心能量,全力搭建“简单、快乐”的工作平台。由易才集团承接的集团战略劳动关系提升咨询项目正在推进中。

2、调整和优化集团的组织架构,形成以董事长为核心的审计监察效率线和以总裁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效率线框架。通过内部培养、高级人才招聘和扶助工程,建设稳健有效的行政中心、人力中心、财务中心、运营中心运行架构。逐步实现民企难得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构想,建设EMT经营管理团队经济共同体、愿景共同体的高端运行模式。

3、主持集团的CIS建设,从MI(企业理念系统)、BI(行为规范系统)、VI(视觉识别系统)入手,通过集团字号、LOGO、网站、画册、名片等多方位系统打造全新的企业形象。

4、利用自己的地缘优势和交际能力,协助董事长超计划完成了公司生死攸关的资源整合公关任务,为集团发展奠定坚实的人脉基础。

1.成功建立奥瑞金公司集团化管理人力资源体系,编写了《工作守则》,制定新的六大模块管理制度,按

上市公司要求完善人力资源体系优化;

3.通过全员参与《工作守则》编写、修订、培训,配合其他管理制度的实执行,使得公司随意性管理文化向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成功转型;

4.改善招聘方法,解决了集团人才瓶颈;建立后备人才培训机制,建立师徒制培训体系,保证了集团人才需求;

5.按照上市公司要求,规避用工风险,2008、2009劳资纠纷案件败诉率为零;

6.带领项目组与上海德路科咨询公司合作圆满组织完成全集团流程再造;

7.2008年6月,在合作方扣留设备、原材料、制成品和当地员工非法滞留我方管理人员的危急情况下,亲赴通过谈判,成功解决危机;

8.2009年5月,赴新疆公司主持工厂搬迁,与技术人员共同攻关,将设备恢复租赁时的运转状态,保证新疆公司按计划搬迁至新址。

9.2009年6月新疆发生**的第三天,飞赴乌鲁木齐慰问坚持工作的全新疆公司员工,制定特殊时期新疆公司报告制度;

10.2009年下半年成功将印铁子公司200余名合同未到期员工劳动关系向上海宝印公司转移,保证了与宝钢集团的战略合作顺利进行;

.协助总经理制订并执行公司发展计划及预算,有效控制公司各部门运营状况;

2.完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开展全员培训计划,对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3.成功将集成车间的计时工资改为计件工资,员工收入提高40%,安装费由 1450元/台间降低到1100元/台间,生产速度提高近一倍;

4.依据ISO9000质量体系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调整质量管理架构,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使公司一次性通过了西门子、阿尔斯通、庞巴迪等公司的第二方审核。梳理了公司技术及工艺转化、生产、品质及物控等环节的业务流程,制定了针对性的项目管理计划或质量计划,使产品一次合格率提升3.2%;

5.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严格考核供应商,2006年直接降低采购成本超过5%;

6.在公司工作最后一年,在总经理不能参与公司管理的特殊情况下,与生产副总共同主持公司运营,超过上年业绩实现利润4000余万元;

5.明确了公司的市场战略,制定了公司新的营销发展规划进行了品牌的创新并完善销售渠道的建设。

6.完善了销售运营管理体系,重新梳理、构建了内部管理流程,统一了公司VI形象,扭转了产品在包装上的劣势;

发电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思考论文 篇6

一、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要牢固树立“安全为本”思想,坚持传统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与现代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相结合,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化。一是广泛开展反违章活动。要以防人身和责任事故为重点,结合文明生产整顿和职工安全行为教育工作,精心策划和组织,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违章稽查活动,加大对各类违章行为的处理力度,使反违章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二是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和培训工作。要从严抓好安全规程考试,提高各类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职工行为的职业化、规范化和文明化水平。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全员学习,明确各级职责,加强组织演练,努力提高处理事故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加强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要以深化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安全标准化及一体化管理体系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为重点,以安全管理与安全检查为抓手,以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为载体,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四是加大技术攻关和设备整治力度。要克难攻坚、群策群力,高质量完成发电机组检修工作和技术改造工作,充分发挥技术监督网的作用,及时做好设备状态分析和评估,狠抓辅助设备和外围系统设备缺陷,想方设法降低设备缺陷发生率,全力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二、燃煤管理是企业经营成本管理的关键

煤炭是燃煤发电企业的成本,燃煤发电成本高,占据发电总成本70%以上的煤炭,是生产成本控制的牛鼻子,一直是浙能长电公司经营成本的掣肘,经营责任者抓住了发电成本,也就抓住了效益。一是加强燃煤精细化管理。要以精细化管理为重点,通过制定燃煤管理对标工作实施细则,根据发电机组锅炉适烧性优化采购原煤的结构和比例,以及规范燃煤管理业务流和数据流,逐步推进燃煤管理科学化水平。二是重点把好燃煤入口关。要在实现全面机采样结算的基础上,加强对各类称重和采样装置的校验和完善,不断提高精确度;全面强化燃煤的接卸、储存、转运以及燃煤的采样、制样、化验、结算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入厂燃煤检斤、检质的准确性。三是建立“数字化煤场”。要加大燃煤管理设备、设施投入,建立燃煤收、耗、存实时动态管理系统,提升燃煤管理信息化水平;严格执行“烧旧存新”的原则,做好特定气候条件下防止堆煤自燃的勤翻、碾压工作,最大可能减少企业内燃煤损耗。同时,要全面梳理、落实燃煤管理相关标准和制度,提高执行力,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失。

三、设备可靠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

燃煤发电企业的产品主要是电能,经济效益来源于向电网公司的供电,每发一度电就有一度电的边际收益,发电量是发电企业的效益源泉。当发生电量需求量大、电网调度要求企业增加发电负荷时,由于发电主辅设备故障等原因,影响发电机组出力,减少发电量。安全生产是燃煤发电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生安全事故的后果,是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造成企业财产损失、收益减少、成本增加。一是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发电机组设备的可调性。要强化终极管理和维护责任,制定并实施《设备缺陷考核细则》,提高设备消缺的.及时性和消缺质量,积极倡导“设备零缺陷”、“快速响应”、“24小时内消除设备缺陷”理念,不断提高设备可靠性、经济性、灵活性;二是必须系统策划、科学组织设备检修工作。要优化检修策略,分散检修负荷,确保检修质量,延长检修周期,努力降低检修成本;要严把外委施工项目和施工单位的安全准入关,加强施工现场过程监控和动态管理,规范生产组织及作业行为,努力控制外委施工项目的作业风险。三是必须深入推进设备精细化管理。要加强技术管理基础工作,以技术监督、技术标准、技术资料、技术档案管理为重点,检修人员主动维修、主动护理,发电设备由修理向“护理”的转变,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现代化。

四、开源节流是企业经营效益的根本

随着燃煤发电企业微利时代的来临,开源节流、建设节约型企业,不仅事关生产经营任务的顺利完成,更关系到燃煤发电企业今后的生存安全。燃煤发电企业不仅要外拓市场创造效益,也要内部挖潜来降低成本,必须全面加强精益运行,在发电生产过程中开源节流。一是要千方百计多发电。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经济运行规律,准确把握电力供需形势,强化全员营销意识和顾客意识,面向市场安排检修,积极探讨错峰发电、错峰检修、错峰供煤等课题,抢抓有利时机多发电,细心捕捉抢抓机遇、见缝插针争取负荷率,采取各种对策抢发电量。二是积极探索和研究机组经济性和可靠性。在多煤种、负荷变化大、低负荷条件的影响下,针对机组经济性和可靠性,要从燃料和燃烧两方面着手,加强掺配掺烧管理,针对来煤复杂、煤质不稳的情况,合理配煤,确保锅炉燃烧安全,改进燃烧方式,优化机组运行,努力降低可控煤耗,做好入炉煤掺烧和运行调整工作。三是组织运行人员仿真机培训。要以运行竞赛为抓手,做好对各项可控耗差指标的控制,充分运用闭环燃烧、耗差分析、吹灰优化等经济运行工具和成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扎实开展发电指标对标工作,努力改进主蒸汽压力、飞灰可燃物等一些薄弱环节,使机组能耗得到有效降低,努力使机组在最经济的状态下运行,提高运行人员全能操作能力、运行分析和事故处理能力。

五、节能环保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趋势

发展循环经济,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是浙能长电公司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企业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为加快燃煤发电机组烟气脱硫设施建设,提高脱硫效率,减少二氧化硫排放,促进环境保护,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出台《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为鼓励燃煤发电企业加快安装并投运脱硝设施、除尘设施的高效率投运,减少氮氧化物、粉尘排放,以及减少烟气排放浓度,促进环境保护,浙江省相距出台有关《脱硝电价政策》《除尘电价通知》等规定,实行环保发电补偿政策,同时,对环保设施的投运率等进行考核,对不达标者进行扣罚。(见表2)。燃煤发电企业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要未雨绸缪,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健全组织机构,提高全员节能减排意识,形成良好的节能减排氛围,研究国家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充分挖掘设备节能潜力,加大技术改造工作。一是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要加强发电脱硫设施、脱硝设施和电除尘器的运行和维护工作,系统策划和做好发电脱硫、脱硝、除尘以及化学废水处理运行工作,确保SO2、NOX、烟尘达标排放。二是确保环保安全运行。要树立系统点检检修观,把环境保护设施纳入点检工作内涵和设备检修项目中,同步策划、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实现环保设施与发电主机同步检修的目标。要严密管控燃油、酸碱、制氢和液氨存储设备运行,严格控制各项环保指标,及时调整、严密监视,确保各项指标符合环保要求。三是规范发电环保设备设施运行、监控、参数分析、事件记录、信息报送等环节,提升环保设备设施运行和排放监控管理手段和绩效,争收环保收益,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取得社会效益,提高环保经济收益。当今,发电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燃煤发电企业的生产资料市场化与电价国家计划管控的矛盾日益突出,燃煤发电企业必须倡导在发电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创造效益的经营管理理念,贯彻发电生产与经营管理紧密结合的思维观,依靠管理创新,依靠技术改造,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才能实现更好的效益,创造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付红卫.火力发电厂导论[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12.

[2]彭垠.燃煤电厂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06.

[3]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试行)[Z].2007-05.

创新与企业经营管理 篇7

关键词: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一、企业创新的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 我们在这里是从创新的角度来探讨企业经营文化的问题的, 也就是从创新对企业经营的作用来探讨创新的问题, 因而着重指出经营创新的重要性, 但是这并不是说创新理念仅仅是企业经营文化的内容, 与企业的体制及管理等活动无关。实际上创新理念是企业的全部活动的价值理念, 反映在企业体制及管理和技术活动的各个方面, 因而企业创新的内容实际上包括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经营创新, 结构创新等等。

从现实状况来看, 任何创新都对企业经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就技术创新来说, 首先, 技术创新的实质, 就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可以生产出更好的有效产品因而技术创新往往会创造出新的市场, 其次, 技术创新还可以极大地降低产品的成本, 从而会导致产品价格降低, 而成本的降低则标志着市场的扩大。

正是因为如此, 所以企业应该具有全方位的发展创新理念, 也就是说, 既要强调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 也要强调经营创新和结构创新, 最终使自己在全方位产品的创新中取得更大的业绩。

二、创新经营与传统经营的主要区别

1. 传统经营是生产型、管理型, 而且都是小生产;创新经营是市场型、经营型, 而且都是大生产, 社会专业化分工。

传统经营企业的人事结构基本上都是橄榄型;创新经营企业的人事结构应该是哑铃型。

2. 传统经营可以不读书、不看报;

创新经营的企业必须是学习型组织, 包括教育和培训。

教育:讲文凭、全面、系统, 明天的生产力。

培训:不讲文凭、全面、系统, 就事论事。

3. 传统经营是能人经济, 搞小生产的决策;创新经营是智囊团经济, 搞大生产的决策, 谋与断分开, 所有的决策由一个人决定。

4. 传统经营就一个企业就想搞好、搞活;创新经营必须优势互补, 联合起来共同把市场做大、做好。

5. 传统经营只重视硬件、有形资产;创新经营更重视软件、无形资产。

创新经营是软经营, 重点在于精神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 最后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创新。 (见下表)

三、创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 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 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 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在调整过程中进行一系列大的创新。其中包括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 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

2. 创新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源泉

创新在企业持续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持续发展是指企业不仅能在塔顶的条件下实现发展, 而且能在变化的条件下发展;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发展, 而且能在较长时间内实现持续发展。企业能否实现持续发展, 关键在于能否不断调整自身行为, 跟上时代的潮流。

四、创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创新要以人为本

管理的核心是人, 管理创新必须以人为本, 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机制, 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 企业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 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总是相对的, 创新有助于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2. 创新=知识管理+创意

任何创新都是在既有的基础上实现的, 企业如果要在经营管理中实现创新, 就要拥有大量的信息。只有在分析各种企业动态、政策法规和市场走向以后, 企业才能够谈创新, 否则, 创新就只是一句空话。

目前我国企业面对的主要问题不是种种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而是缺乏创新, 只有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创新问题, 我国的企业才能够有长久的发展。

3. 盲目创新是制造垃圾

尽管我们要管理创新、制度创新, 但对一个正常公司来说, 频繁的变革, 内外秩序就很难安定的保障和延续, 不便改革又不能提升我们的整体核心竞争力与岗位工作效率。一个有效的流程应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不因有一点问题就常常改动它, 改动的成本会抵消改进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佟天佑.《经营管理实战方案》.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9.

浅谈电力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 经营与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194-01

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其发展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无法适应市场需求,自身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电力企业的发展较慢。电力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从思想观念上说,是要以市场需求来定位的,电力企业的产品无论有多特殊都必须符合市场需求,故而电力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策略定位要以市场为导向,需要依据自身产品特点趋向于环保能源扩张,市场细分,完善技术等等方面的改善。电力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要针对市场经济所存在的风险,以及现有在经营与管理上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达到合理的营销与管理目标,从而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1 电力企业经营与管理现状

电力企业是我国的垄断企业,因此具有其独特的经营与管理特点,由于是有政府进行的宏观调控管理,形成了自身的“惰性”管理状态,也因为这种情况,导致电力企业在发展缓慢,经验不足,更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自身经营与管理的能力也相对薄弱,近年来由于一系列的改革,电力企业已有了不错的改善,但依然存在不足,因此对于电力企业经营与管理现状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当前的电力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现状是依据市场和原有经营管理模式而凸显的。第一是电力企业的思想观念还没有从政府管理转变到市场调控上。电力企业的发展是市场自然调控的,而不少电力企业还是陈旧的观念,致使对市场认知不足,而无法更好的应对市场需求和规避市场风险。第二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制度不够完善。市场在发展,但电力企业却并没有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因此管理模式上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缺少必要的监督、决策、鼓励以及培训等等经营管理模式。

2 电力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风险分析

风险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也是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的。由于电力企业在我国是处于垄断的地位,加之电力企业拥有较好的信誉,在经营上的风险还是较小的。电力企业在经营上应对的是市场,但电力企业的产品较为单一,因此在营销、合同、以及投标上都是小风险。电力企业经营中所涉及到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在政府的管理上显现的并不明显。故而电力企业尽管对于市场认知不足,但因为其产品与管理经营上的特殊性,在外在风险的影响是还是很小的,更多的风险还是来源于电力企业内部。电力企业因为自身特殊性,在管理上也是采用的“政府管理”模式,因此在决策上的把握并不能够适时的应对现有问题,加之自身的管理模式繁琐,机构众多,人员素质以及人员职能重复等等情况,致使电力企业在内部存在巨大的风险。此外电力企业在资金回收、法律上存在一些风险,在整体上而言,电力企业的风险还是出现在内部的。

3 提高电力企业经营水平的措施

电力企业要达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在现有问题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电力企业的特殊性推动了电力企业在前期的发展,但也因为其特殊性制约着其在未来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电力企业本身的问题是因为自身内部管理以及对于市场认知的改变所产生的,因此对于电力企业现有问题的解决要抓住病根,从本质上入手对电力企业进行相应的改善,才能改善电力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现状,促进其发展。电力企业要改变现状就要对以下几点进行改善:第一是电力企业要对市场经济从思想观念上改变。计划经济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需求,因此电力企业不要在有“国家管理”的思想,要转而更好的认知市场,从而了解市场需求和规避市场风险。第二是改革现有的经营与管理制度。电力企业应该改善或改革现有制度,做到“以人为本”明白内外需求,寻求更符合市场发展的管理经营制度,例如:学习市场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监督、激励以及培训等等。第三是电力企业要针对需求进行合理改变。这样的改变不仅制度上的改善,在服务上在也要有所改变。正确的应对市场需求的战略是有效经营与管理的重要方式,因此正确的战略策略能最大响度的提高经济效益。例如:环保能源的开发与宣传、完善技术系统等等。第四是电力企业针对企业人员问题的解决。企业人员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人员繁多、职能重复与素质问题。解决现有人员繁多的情况需要制度的完善,而对于人员素质的改善就需要监督、激励以及培训等方法,这样才能容根本上改变电力企业的现状。

4 结语

电力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的重要企业,其特殊性是时代与政府所赋予的,但在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下,原有的经营与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因此对于电力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改善是必然趋势。电力企业现有问题有所改变就必须从本质上去改善,而这个本质就是对企业人员经营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电力企业对于市场经济的认知,因此对于这两点的研究是必须的,而电力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改善也能更好的推动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东.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J].财经界,2013(18):149.

[2]汤小华.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2(12):135-136.

上一篇:外埠直聘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下一篇:异样的课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