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

2024-09-19

对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通用6篇)

对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 篇1

对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

张永红

小学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怎样看待学生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这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我校地处城乡交合处,小学生阅读习惯较差,课外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低下,以及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重课内,轻课外;重讲授,轻阅读;重死记,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一直比较严重地存在着。学生大多只重视学习那薄薄的一本教科书,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下。严重影响语文教学工作,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通过思考,我们发现我校学生课外阅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也受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制约。为此,我们本着了解我校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兴趣、阅读量,采取问卷调查和座谈的方式等,对我校三年级49人,四年级75人,五年级101人,六年级78人共303名学生进行关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方面的问卷调查和交流,以利于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基本情况与分析:

1、关于课外阅读时间的现状堪忧。

学生重视课外阅读的太少,只有38人占12.5%的学生有课外时间去阅读。这一方面是学生自己出于对周围大千世界的敏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故经常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来丰富生活;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家长的要求和引导是分不开的。在这有时间阅读的38人中,半小时以下的就占了20人,有5人只是随便翻翻,也没有注意看的内容是什么。而根本不愿课外阅读的达161人,占调查总数的54.2%,对不读书“不会感到不舒服”的回答竞达到了135人,占44.6%。几乎一点没有时间阅读的265人中,也因年级不同存在不同的状况,从中可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没有课外阅读时间的人数相对有所减少,但减少甚微。

2、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极期低下。我们分析造成学生没有时间看课外书进行课外阅读的原因,在回答“不感兴趣”、“随便翻翻”、“课业负担重”和“家长不支持”时,如“不感兴趣”和“随便翻翻”是严重影响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因素,两者合计达到了224人占73.9%。而在一定程度上的课业负担偏重现象,也影响了学生看课外书的时间。还有在座谈中了解到部分教师、家长之所以不支持课外阅读,主要是怕学生浪费时间、影响学业。由此可推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与学生的课业负担及升学的压力不无关系,故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相对较少。这说明,对学生而言课外阅读与学业学习是较难解决的一对矛盾。

3、关于课外阅读材料的数量严重不足。

调查结果表明:孩子从小到大,课外书较少,大都属于幼儿读物。这就是说孩子几乎不读课外书。另外在我们的调查中了解到,现在学生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是看电视,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但是有益的课外书名知之甚少。有141人,占46.6%的同学说自己家中没有自己的课外书,家里基本上没有藏书,有书的同学也反应家中大多有的是小学生作文类书。从中可以看出家庭对幼儿时期的教育比较重视,到了中高年级往往看重的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成绩,一般不重视课外阅读。有部分同学反应老师对于阅读课外书不作要求,也没有指导过如何读课外书,读什么样的课外书,有42%的同学认为家长不支持读课外书籍,也从不买课外书。老师没有要求,或没有对学生阅读课外书作相应的指导与要求,同学们当然不会自己去读课外书,但不知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老师的指导与家长的影响下养成的,这方面可能我们的家长与老师应该有所反思:我们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阅读总量?

4. 缺乏老师、家长对课外书的指导,学生对课外书的选择有偏差。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所读课外书籍涉及面较广,有童话、作文、故事、散文、诗歌、科普读物、报刊等。但结构不合理,读作文书的223人占了74%,而读童话故事类61人占20.1%,报刊杂志35人占11.78%,诗歌12人仅占4.6%,读科普读物的基本没有。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家长、老师缺乏必要的指导。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同学们的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分辨能力不强,他们的阅读有着较

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特别是学生社会阅历不深,自控能力差,易受不健康读物的影响,这就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指导和引导,尤其是教师的指导。而作为学校、社会和家长,就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正确选择阅读的书籍,阅读的途径和方式,教师要推荐适合当今中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并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外读书计划,指导学生作读书摘记和作心得交流,教育学生要多阅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让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比较重要的。

大部分同学认为读课外书对学习有帮。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有219人占73.73%的同学选择了觉得读课外书对学习是有帮助的,只有26人仅占26.27%的同学选择了没有帮助的。而对于选择没有帮助的同学都是属于语文学习成绩极差的几位。但是,对于“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以及“读课外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时,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比较含糊,答案大部分是“多读课外书有利于学习”或“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等。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可以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汲取广博的知识精华,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二是“读书就是读课本,与语文数学无关的书都是野书”的观念仍是大部分家长的主导意识。三是学生认为,看电视比读课外书有劲,没有课外书可读,老师没有要求,家长不给钱买课外书等是造成学生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思考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总量低段不少于5万字、中段不少于40万字、高段不少于100万字)。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河山,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方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分析探讨“阅读兴趣激发的策略与方法”对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影响,探讨小学如何实施培养学生良好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解决小学生阅读兴趣缺失或不高的问题,以便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基。我们提出几点策略:

1.应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领导、教师的观念,解放思想,重新认识学生课外阅读问题,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改形式,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学校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益课外读物,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并规定课时,以确保学生在校有一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学校、社会和家长,就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正确选择阅读的书籍种类,帮他们找到课外阅读的途径和方式。

2.加大教育的投入,为小学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学校应与家长联手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家长也要认识到子女阅读课外书是有益于、有助于文化学习的。教

师要推荐适合当今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并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外读书计划,搜取学习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如建立班级图书角、举办“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开辟古诗词欣赏和名言警句小专栏、课文学习阅读链接、课文延伸阅读等,让学生有书可读,有主动去读书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展语文阅读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要求。

3.积极开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活动,如:举办成语或德育故事会、开展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组织每周一课的课外阅读汇报活动课、开展“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的读书感悟展示栏、不定期组织学生阅读竞赛和阅读档案展示活动、开辟古诗词欣赏和名言警句小专栏、每天利用午读午唱时间一人的课外阅读展现5-8分钟自主活动、举办学校展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专栏、评选和表彰阅读小能手、自办手抄报等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既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有可以更灵活更直观地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

对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 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对策思考

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 满足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的转型、有利于学生就业是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在这样的教育目标下, 我国的高职教育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 而忽视了综合素养和文化素质的培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就业竞争环境的改变, 企业对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它们不只是想要只会操作技能的就业者, 更倾向选择富有人文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这是每一所高职院校面临的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新挑战。近年来, 各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在培养“职业人”的同时, 必须加大文化建设与教育的力度, 并且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努力提升在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故此,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海南省五所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进行调查, 并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践, 探索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对策。

一、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意义

所谓高职文化素质教育, 是指在高职教育过程中, 将人类发展历程中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 并促使学生将其内化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贯穿于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人格、能力、情趣、行为规范和关于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中。对于高职学生而言, 高职学习阶段是他们从少年往成年蜕变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 他们开始对人生的价值、社会的规则形成亲历性认知。因此, 这也是他们文化精神进驻心灵、获得自我意识、批判性提供精神动力的最好的阶段。并且, 在这一阶段中, 高职学生逐步参与企业岗位的实践学习, 是他们进入社会化程度最高的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文化素质教育, 巩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他们面对机械、重复、具体的技能训练时也能体验到美妙的精神世界,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收获人生的价值。

二、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调查分析

(一) 基本情况

在2015年6~9月间, 本课题组对海南5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 包括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琼台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海南经济学院、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调查对象主要为大二、大三学生。每所学校发放学生问卷70份, 共350份, 回收350份有效问卷。

(二) 调查结果统计性描述

1. 学生文化素质情况调查

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情况的调查显示, 其文化素质状况不容乐观, 有待提高。如在回答“您在阅读吗?”这一项时, 经常性的比例有28%, 偶尔的比例有55%, 没有阅读习惯的比例有17%。 (见图1)

当问到“您对自己文化素质现状的自我评价”问题时, 20%的学生自我感觉满意, 有待提高的比例高达69%, 无所谓和其他方面比例分别是7%和4%。 (见图2)

对于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 30%的学生认为应多开与自己本专业结合的、顺应潮流的选修课;20%的学生则认为可通过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18%的学生强调可通过社会实践, 积累社会经验;17%的学生认为应通过不断学习、自我塑造;15%的学生认为可通过参加勤工俭学、争取自给自足来提高。 (见图3)

在对“学习专业技能”与“提升人文素质”何者更重要的选择中, 只有17%的学生认为需要文化精神的陶冶, 剩下将近八成的学生要么认为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掌握一些实用专业技术是当务之急, 要么认为用人单位的要求很重要, 要么觉得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范围窄, 因此必须掌握一些实用的专业技术, 甚至还有的学生感觉到他们在校学习时间相较本科生短暂, 因此必须集中精力学习专业知识。 (见图4)

2. 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情况调查

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学校, 因此学生文化素质的高低受到学校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质量和有效性的直接影响。在针对高职院校开展文化教育现状的进行调查时了解到23%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开设文化课程的比例较高, 63%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开设的文化课程比例不足, 甚至有14%的学生认为严重不足。 (见图5)

在“对学校开设的文化课程教学方式是否满意”的问题调查显示, 17%的学生对自己学校开设的文化课程教学方式很满意, 48%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 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33%和2%。 (见图6)

学生在对自己学校教师的文化素质调查中, 学生认为总体很好的比例是10%, 20%的学生认为参差不齐, 而不太好和很差的比例分别是45%和25%。 (见图7)

在对“您对自己学校文化课程教学的评价考核方式满意”调查中, 很满意的比例是16%, 38%认为比较满意, 29%和17%则是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 (见图8)

学生在回答“如何看待专业知识与科学文化知识的关系”时, 42%的学生认为专业是首要的, 41%的学生则认为文化知识可以增长见识, 促进其专业发展, 5%的学生认为文化学科是可以忽略的。 (见图9)

学生对于所在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薄弱的原因调查中, 20%的学生归因于自身, 认为自身文化修养意识不足, 15%的学生归因于教育体制的不完善, 归因于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和学校缺乏文化学科教师的分别有18%的学生, 3%的学生归因于学校过分重视专业教育, 7%的学生归因于相关教材与图书的缺乏, 5%的学生归因于课余专业学习时间紧。另外, 认为是由于学校社团不多、文化不丰富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所在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薄弱的比例分别是5%、7%和2%。 (见图10)

三、调查结果综述

综上所述, 调查结果说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海南大部分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基本状况是喜忧参半。

首先, 就学校层面而言, 说明学校决策、教育与管理者已经具有一定的提高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意识, 但尚未形成一种文化自觉, 特别是人文课程开设不受重视和教师缺乏使得许多学生认为领导不够重视是主要原因。实际上在调查走访中, 我们认为各高校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非不重视, 而是没有将此列为需要向全体教职员工反复强调的重大事项, 故此没有形成上下左右时刻都在重视并付诸行动的氛围。

其次, 学生对阅读各种人文书籍的情况令人担忧, 关键在当今大学生中, 手机依赖症正在削弱国人的阅读兴趣, 更遑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一现状导致大部分学生认为除了学校的人文课程设置和教学之外, 学生自身的自我修炼也是需要加强的主要因素。

四、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对策建议

由以上调查结果得知,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总体情况一般, 学生对学习文化素质教育的满意度较低。因此, 针对调查结果, 笔者对提高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做出初步思考, 提出以下建议。

(一) 转变观念, 注重文化素质教育

培养应用型的人才, 适应市场需求、经济发展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这一目标下, 从高职院校领导、到高职院校教师甚至高职学生往往形成这样一个观念:“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文化”。这导致高职院校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忽视。而这也恰恰降低了高职学生就业和职场上的综合素质。因此, 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点在于转变观念, 真正认识到高职学生应当具备的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是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影响并渗透于其他素质之中。

(二) 重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改革教学方法, 提升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对于如何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国务院早已提出高等学校学生应选修一定学时的文化学科课程, 其中包括艺术在内。像影视欣赏等文化课也被作为高职院校的选修课程, 只不过大部分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目的往往只为了获得选修学分, 并没有将知识内化, 学习的成效不高。所以, 在课程体系上, 高职院校应以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基础, 灵活适应各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形成具有层次化、整体化、专业化的课程体系, 并涵盖必须修习的学分。高职院校文化教育课程的教学应摒弃满堂灌、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 多采用直观式、讨论式、辩论式的教学方法, 与社会、学校、学生的生活现状紧密结合, 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 有效地将文化知识内化为文化素质。另一方面, 在其他专业的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课程特点, 穿插文化教育知识, 拓宽学生的文化教育的认识面。

(三) 提升高职教师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实力

一方面, 文、史、哲和艺术等学科的教学是高职学生接受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 这些学科恰恰也是高职院校的薄弱学科。另一方面, 高职专业教师应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 因为教师的治学精神、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为人处世等对学生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所以, 要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 应加强文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注重非文化学科专业教师文化素养的培养是关键。不仅要求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还应具备丰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素养, 这样才有利于开展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而文化社会学科博大精深, 教师本身也需要不断学习。因此, 高职院校应多创设平台, 采用鼓励的方式, 支持教师多参加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举办文化学术交流、教师读书会等。

(四)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相比高中, 高职学生在学习上、时间的安排上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外, 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首先,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园活动的独特教育功能, 侧重校园环境的优化, 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促进学生的文化品位的提高, 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 有效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有效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比如, 通过邀请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学者、校内外导师来给学生开展关于文化艺术方面的讲座, 以促进高职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激发并丰富情感, 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素质。第二, 高职院校应加大力度支持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并对学生的社团活动予以引导, 让他们能自觉符合、服务于文化素质教育。第三, 高职院校可以开展读书活动,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让学生的知识、性情、素质在读书中得到陶冶。最后, 通过举办校园歌手大赛、文艺演出等文体艺活动熏陶学生。

五、结论

此次问卷调查和分析研究折射出海南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客观反映出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它是社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 也是中国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 高职教育必须不断探索文化素质教育的对策, 创新文化素质教育的方法, 这样才能实现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培养出更多的既能工作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就业者”, 也能适应社会需要、全面发展、富有人文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晨曦.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15.

[2]崔晓琰.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 2014.

[3]李兴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13 (13) .

[4]杨崇君, 赵雪情.构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4) .

[5]李雪琴.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6]王迎春.皖江城市带示范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探索[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 .

[7]邵敏.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优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2.

[8]刘宠.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 2012.

[9]石菲菲.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 2012.

对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 篇3

一、农村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对象:会宁农村中学的学生。

(二)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课堂透析、师生访谈。

(三)调查内容:1.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的学习态度;2.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的方法;3.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主要障碍;4.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需求。

二、农村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有关学习态度的调查发现,有62.3%的学生不满意自己的阅读成绩;74.7%的学生怕做阅读理解,对于英文阅读还是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但有趣的是仍然有66.1%的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不反感,能认识到阅读理解的重要意义。这一结果表明:农村中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但阅读的兴趣不浓,自信心不足。

(二)有关学生阅读方法的调查表明,49.7%的学生对不同题材的文章采用不同的策略;有41.1%的学生在阅读中碰到生词尽量猜测词义,这反映出农村中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中懂得应用一些阅读策略,但对于英语阅读的技巧与策略还是欠缺系统把握;仅有20.1%的学生能通篇把握,联系上下文,把握文章主旨,能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迅速准确理解课文。

(三)有关学生英语阅读中的主要障碍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最大障碍是生词的障碍。42.9%的学生认为阅读过程中最难是生词,因生词较多,影响了理解文章的主旨及细节;甚至有27.4%的同学遇到生词就心烦。其次是语法障碍。31.6%的学生遇复合句时容易造成理解偏差,很难理解句意;28.3%的学生遇长句时往往搞不清句子结构,很难理解句意。这些阅读障碍反映了学生需要夯实基础知识。

(四)有关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61.4%的同学希望通过课堂限时阅读训练来检测阅读理解成效。在基础知识方面,60.3%的同学希望教师的授课方式以讲解翻译难句、讲解常用词、词组的用法。从以上分析中,我们惊喜地发现:我们的学生已经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地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正在不断地提高。

三、进一步提高农村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思考

(一)激发阅读兴趣,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研究表明,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中,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是构成英语阅读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为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把握机遇,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情绪状态,采取不同年级用不同方法捕捉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要重视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语言专家认为,英语阅读过程中,除学生的语言能力之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直接影响到阅读效果。因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获取知识的动力源,学生有了自信心,他们就能克服学习上的障碍,坚持到底,直到成功。

(二)强化词汇积累,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英语阅读能力提升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掌握固然重要,但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词汇量的基础上。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但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的单词对教师和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难题。为此,词汇量的积累应该在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就作为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抓紧、抓实、抓到位,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学法指导,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开辟有效途径

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的钥匙。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要突出学法指导。针对农村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方法指导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要突破阅读教学就是语言知识教学的旧框框,将语言、语言知识和学法指导沟通融为一体。二要落实技能训练。为此,教师要特别注重阅读材料的选择:注意文章的长度和难度;文章过长且生词过多,学生读不懂,易失去阅读信心;文章过短,达不到阅读训练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把握好训练的方法和形式。朗读训练尤为必要,通过大声朗读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悟,即:语音、语调、音调的节奏。默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速度,要限时间阅读,可开展比赛活动,看谁在有限的时间内捕捉到准确的信息;也可开展小组活动,采用自主互动的形式,讨论和研究文章的中心思想,便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强化课外阅读,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拓展广阔空间

实践证明,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听和说的能力之后,要想可持续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经过大量的阅读和长期的阅读训练,仅靠短期突击而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只能暂时在解题上取得一定的进步,不可能真正提高。因此,鼓励学生课外多读书看报是很有必要的,适合高中生阅读的资料,有《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中学生英语》等。长期坚持读下去,一定大有所获。

对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 篇4

文/华志远

综观世界各国教学大纲,无不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除了对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及四大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外,还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中学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爱因斯坦语).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谈不上创造,也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因而就不能适应迅速变化发展的社会.可以说,没有独立思考,社会就不能进步,科学就不能发展.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数学教育的模式最后都落实到练的层面上.但单一重复的练习是学习中的一种不自觉行为,如何重视进一步的反省,实现由机械练习这种不自觉状态向更为自觉的状态转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重要的突破口之一.为此,我们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现状作了调查研究,以期望找到一些教改探索的依据.

1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现状的调查背景

调查目的:了解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五个学习环节上独立思考能力与习惯的现状,了解教师、教材、评价对学生独立思考活动影响的现状,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课题研究做准备.

调查对象: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全体高中学生,其中,高一学生476人,高二学生529人,高三学生546人,共计1551人.该校是江苏省重点中学,位于无锡农村地区,招生区域为12个乡镇约30万人口.学生之间的学习程度差异较大.

调查时间:问卷调查时间为2001年2月12日,2月13日~2月20日开座谈会进行个别交谈.

调查内容:见附录一.

调查结果:见附录二.

(编者注:附录

一、附录二从略,“调查内容”与“调查结果”参见以下的“调查数据”)

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实验班老师结合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以了解各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现状及真实想法.

2 对学习环节的调查数据、因素分析及教学建议

2.1 对预习的看法

调查数据:选择“不必预习”的,高

一、高二分别为32%、30%,且各种水平的学生人数相当,说明学生中宏观缺乏预习氛围,而高三仅为8%,绝大多数是水平较为一般的学生,交谈中他们反映无时间预习;选择“要进行浏览性预习”的,三个年级依次为36%、35%、19%;选择“边预习边思考,带着问题听课”的,高

一、高二分别为29%、30%,而高三高达54%;选择“要预习,有问题请教他人”的,三个年级依次为3%、4%、18%.

分析与建议:这些数据表明,对预习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要求.在高三复习教学中,由于知识容量大,思维强度高,教学节奏快,因此,迫使多数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再带着问题去听课,才能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加上高三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完善及学习自觉性的不断提高,从而为思考性预习提供了保证.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在高

一、高二的教学中,由于数学内容的特点,使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觉得进行思考性预习极为困难.为此,教师只能按不预习的要求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挫伤了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从而使预习工作处于自由状态,表现在前三项的选择上数据较为平均.因此,加强预习的引导(如列出预习提纲,提出一些预习问题等)和督促,并构建在预习基础上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以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2.2 对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的态度

调查数据:“习惯独立思考”的选率最高(61%),选者为中上等学生;“偶尔有所思考”的选率其次(27%),选者多数为中等学生;选择“与左右同学商量答案”及“等待老师讲解”的仅为少数基础较为一般的学生,分别占8%和5%. 分析与建议:这些数据表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途径.交谈中,一些成绩一般的学生也懂得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但由于基础和能力等诸多原因,这种独立性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怎样使设计的问题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且具有一定的坡度和差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独立思考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2.3 对数学课后复习的看法

调查数据:“平时不必复习,考前必须复习”的选率最低(8%),“要浏览一下课堂笔记”的选率为16%,选择这两项的均为中差生;“边复习边理解,有疑问问他人”的选率最高(41%),选者为中上等学生:“边复习边理解,并独立想一些问题”的选率其次(35%),代表了优秀学生的看法.

分析与建议:这些数据表明,复习的态度对数学学习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课后作业的统一性及量的扩张,使许多中差生忙于应付作业,无暇顾及复习这一重要环节,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即使是一些较高水平的学生,当复习中遇到疑问时,为了节省时间,动摇了独立思考的决心,而求教于他人.只有那些具有独立性的优秀学生,在复习理解的同时,独自感悟,勇于思考,才能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从而成为驾驭学习的主人.因此,对作业进行分类要求,减少重复操练,有效控制作业时间,是培养学生独立复习思考的前提和保证,在此基础上,加强复习方法的指导,突出自主性、思考性、针对性,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2.4 对作业的态度

调查数据:“先思考,做不出就问同学”的选率最高(55%),主要以中等或较高水平的学生为主;“必须通过思考后独立完成”的选率其次(39%),选者为具有较高或以上水平的学生;“边做边对答案”及“先参考别人的答案,再完成作业”的选率较低,分别为6%和2%,选者均为学习一般的学生.

分析与建议:这些数据表明,全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整天在一起学习,相互之间可商量、讨论、参考的机会较大.这本无可非议,但长此以往,一旦形成依赖别人的学习习惯,将使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心理及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此外,这种作业“共享”的做法,不利于教学信息真实有效地反馈,以及教学进程、策略和要求的反馈.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教育学生懂得独立完成作业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除了对作业分类要求外,允许有些题目不做或选做,对于暂时做不出的题,允许只写解题思路及在何处受阻的原因分析,以确保作业的教学功能回归其本来面目.

2.5 对作业、考试中不会做或做错的题目的态度

调查数据:“立即请教同学”的选率最低(7%),“等待老师评讲”的选率为12%,选这两项的以中等以下的女同学居多;“先独立订正,再与同学讨论”及“先独立订正,再听老师评讲”的选率分别为40%和42%.

分析与建议:从这些数据看,似乎“先独立订正”的选率较高.但从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前两种选率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这种订正方式往往只停留在对问题表面现象的认识上,其订正过程缺乏深刻和理性的反思,因而难以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形成元认知能力.多数同学深知先独立订正对防范以后发生类似错误所起的重要作用,但面对错误,又急于想知道正确的答案,因而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教学中,除了正确引导外,要求学生模拟当时错误的情景,找出错因,提出防范的措施,是培养学生独立反思的有效策略.

3 对教师、教材、评价的调查数据、因素分析及教学建议 3.1 对老师上课的看法

调查数据:认为教师上课时“容易的题让学生思考,困难的则听老师讲解”选率最高为34%;“提问后总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选率为32%;“有提问,但给同学思考的时间很少”的占28%;“只管讲解,很少提问”的占5%.

分析与建议:这些数据表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波动.虽然“满堂灌”的教学现象在我校已不多见,但如何真正体现主体性教育的理念,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依然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教学中,首先,设置的问题难度必须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从而使独立思考具有可能性.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下充足的时间,以确保多数同学对提出的问题已作深入的思考后,再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课堂的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和谐匹配,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

3.2 对现行数学教材的看法

调查数据:认为教材“有利于复习巩固,但不利于独立思考”的选率最高,毕业班与非毕业班分别为44%和33%;“不利于复习巩固,但有利于独立思考”、“既有利于复习巩固,又有利于独立思考”等选率相当,均在20%至24%之间,只有高三仅少数学生(10%)认为教材“既不利于独立思考,也不利于复习巩固”.

分析与建议:这些数据表明,现行教材的安排采用直线型、结论式的演绎方式展开,尽管能体现系统性、完整性及简洁性等特点,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但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带来较大的困难.为了弥补教材的这一缺陷,教学中,一方面可体现一些“螺旋式”推进的课程思想,做到适度要求,分步到位,渗透观念,强化思想方法,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我构建起整体的认知框架;另一方面,必须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把教材上略去的原始思考过程,通过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重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与推理来求得结论.

3.3 对目前考试评价的看法

调查数据:认为学好数学主要靠“勤学苦练”的选率最高(39%);“独立思考”的选率其次(35%);“留心听讲”与“常请教他人”的选率分别为21%和5%,但高三学生选率最高的是“独立思考”(40%).

分析与建议:由于目前考试的试题以基础题居多,具有思考价值的题较少,因此,平时只要学会模仿例题,多做练习,熟练掌握“双基”,就能获得好成绩.这在高

一、高二的检测中尤为明显.相对而言,高三考题的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思考性的试题也较多,如应用题、情景题、开放性题、代数推理题等,因而要取得好成绩,仅靠勤学苦练还不够,大部分具有较高或以上水平的同学选择了“独立思考”.事实上,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非毕业班的考试中,在强化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增加一些难度适中、无套路可寻的思考性试题,将对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4 调查后的尝试与启示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以及统计、分析和判断,我们发现,独立思考与学习效果具有正相关关系.一般地,越是优秀的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越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又转化为一种能力,从而为独立思考活动提供支撑和保证.为了形成这种良性循环,教学中对各类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于是,在完成问卷调查后,我们分别确定了好、中、差各五名学生作为跟踪对象,定期获得反馈的信息.我们采用的策略是: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应采用“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时间和空间;对于中等生应采用“激”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要求适中的问题,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差生应采用“诱”的方式,为他们提供适度的“帮助点”,多给一些鼓励和启发,促进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

其次,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此外,在教学中,我们还认识到,学生由于思考对象不同,导致思考要求也不同,因而,独立思考的层次也表现出差异.如“出声想”只是知识的复现性思考,练习操作是技能、方法的思考,这两者都处于思考的较低层次,对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则要从数学观念、思想、方法、知识不断检索,反复多次,才能实现,因而需要一个过程,其思考形式往往是“无声”的,但思维活动及心理活动极为丰富和复杂,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思考水平处于较高层次.反思性学习实际上是学生元认知能力的体现,学生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加以独立思考,因而思考的时间更为持久,空间更为广阔,层次水平更高.

对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 篇5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积累词汇;阅读兴趣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英语的能力。现在的学生虽然从小学就开始接触英语,但大部分学生对如何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及阅读水平仍处于一个比较迷茫的状态,致使他们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学习阶段仍无法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为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采取相应的学习措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及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对此,笔者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并进行了切合实际的实践应用。

一、注重积累词汇,为英语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英语词汇是构成英语语句的一个基本单位。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记忆、积累是他们对英语语句和长短文进行正确阅读理解的关键。就好比一个不认识汉字的学生,让他去阅读一篇文章是很困难的,更不用说去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英语词汇量的多寡及英语词汇学习的扎实程度,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单词的语音规则或是构词法等扩大英语词汇量。坚持每天听写单词,巩固旧单词,补充学习新词汇,让学生做好笔记,建立生词库,为更好地进行英语阅读做准备。

二、分析利弊,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不用老师教他们自己也能琢磨会,因为他们是非常情愿地自动自发地就去完成了。如果学生对英语阅读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对英语阅读作业的完成更多也还是出于应付交差的心理,最终学习效益不高。此时,教师有必要与学生进行一定的沟通交流,为学生分析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能更清楚明了地认识到利弊。首先要从心理上让学生肯定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在英语阅读文章的选择上,要多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及爱好,注意精挑细选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童话、小故事等来让学生阅读。学生如果能自己能读懂文章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学有所获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进而产生阅读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自身也要坚持阅读,多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同时将自己的一些阅读方法或是经验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注意力要精中,思维要清晰,注意上下文的前后联系或过渡衔接;勿过度紧张或是在个别词汇上过分纠结。毕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要我们坚持,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侧重培养阅读技巧,传授解题方法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求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及目的选择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而且要使学生自如地进行策略的切换和综合运用。常见的阅读方法有:

1.略读

通过整体粗读,掌握语篇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作准备。寻找主题句,获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题。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的信息。

2.跳读

快速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3.细读

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4.推读

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写作意图、话外音、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能提高阅读速度又能形成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概读

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读,以归纳出要点,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读还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首先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和获得信息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并懂得如何根据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达到有效的阅读目的。最后要引导学生養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阅读能力便能逐步提高,从而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李雪梅.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封军文(1967—),男,甘肃省庆城人,甘肃省庆城县陇东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与研究。

对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 篇6

关键词:学困生;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自发思考

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学困生之所以阅读能力低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形成逻辑思维,或者说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而要想牢牢掌握阅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大脑,有条理的思维是很重要的。

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经常通过刺激学生兴奋点,让学生全神贯注阅读分析,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课文,进行“总—分—总”章节段落的划分等方式进行,并能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发性思考

对学困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总是体现在教師的“带领”上。教师引导、带领一次,学困生就能学会,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离开了教师,学困生又不会了,需要教师再次引导、带领,学困生才能准确理解。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克服依赖性,学会自己分析、阅读理解,也就是教师要引导学困生自发思考、自主分析。

在进行《月光曲》的授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心目中的月光曲是什么样的,月光曲中都包含、容纳了哪些声音,等等。而后再让学生学习课文,总结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这样谋篇布局,分析、归纳、讨论。通过学生自己的想象、思考,参与到文章理解中,来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及时鼓励

教育界提倡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尤其是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肯定。而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即使这个闪光点再渺小、再微弱,教师也不能忽略。因为在教师眼中微乎其微、忽略不计的闪光点,在学困生眼里,就可能是灿烂的光明。

在教学中,笔者讲解五年级课文《草原》时,先为学生播放了与草原相关的音频,帮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笔者问学生都听到了什么。班里的学困生姚某上课和同学打闹,被笔者叫起来回答。笔者本以为姚某回答不出,谁知姚某却说:“宽广、大气、有胸怀。”笔者很吃惊,马上表扬姚某。整节课下来,姚某再没有和同学说话、打闹,而是认认真真地听完了课。

参考文献:

倪宝元.语言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推销蛋糕的介绍广告词下一篇:输液中心出科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