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党员工作制度简介

2024-09-18

发展党员工作制度简介(通用10篇)

发展党员工作制度简介 篇1

福源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简介

我校创建于1986年,于2008年拆迁旧址后重建,更名为福源中学。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9个教学班并附属幼儿园,54位在职教职工,18位专任教师,149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20平方米,生均面积31.3平方米,运动场地1050平方米。我校建有200米的环形跑道,建有1个篮球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我校各功能教室健全,器材达标,使用规范。微机室1个,有电脑19台,图书阅览室1个,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教室,体、卫器材配备符合国家标准。一至九年级教室都配备了标准课桌椅,同时配有电子白板,并实现了班班通和校校通。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育人至上,优质服务”的办学理念,按照“管理求规范,质量求提高,环境求优化,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从细节管理入手,通过学习和反思,彰显办学特色,让校园、教师、学生尽显和谐之美。为了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将经典诵读、硬软笔书法作为特色发展战略核心,并积极开展阳光体育1小时活动、集两操、体育课、兴趣活动和课外活动为一体,大力发展学生体育、艺术兴趣特长。

在两年的新教育实践中,我校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先后被市、县、区评为文明单位,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校园等。新阶段,新机遇,我们将和衷共济、同心同德,努力将我校办成一所乡村寄宿制名校。

发展党员工作制度简介 篇2

韩国现代建筑的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战争的结束,促使留学国外,造诣较深的一批韩国建筑师归国服务,系统的现代主义建筑教育背景和国内的社会环境,使他们选择了现代主义的设计方法来进行国家的重建。在这一时期,有两位学成归来的建筑师对韩国现代建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位是从法国回来的金重业,他设计了法国驻韩国大使馆(图1)。另一位则是从日本归国的金寿根,他的代表作是自由中心。他们两位均受到科布西耶的直接影响。

从1960年代开始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在韩国建筑界被称为是“以地域主义为核心观念”的设计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韩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这时他们迫切地需要通过对自身文化的宣扬来提升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于是在这一时期,韩国的现代建筑出现了大量的以传统建筑为原型的作品。这些作品在手法上大致表现为以下几种:一是通过对传统建筑形态的简化、变形、重构等方法来强调建筑的民族特征。如坐落在汉城的象征性轴线——世宗大道的世宗会馆(图2),仁川综合文化艺术会馆等,都采用了将传统的语汇进行现代的表述方法;第二种是借助与民族的特殊审美情趣来赋予建筑表现力。比如金重业设计的汉城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的“和平之门”(图3),优美的双曲线与他早年的法国驻韩使馆如出一辙,加之结合韩国假面艺术创作的图腾列栓,巨型的天花装饰彩绘等,使整组建筑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第三种则是寻求传统建筑艺术的空间理念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契合点。如金锡澈设计的韩国艺术中心建筑群(图4),就充分地将建筑群体的外部空间塑造和建筑形态及内部空间联为一体。总体上来说,寻求现代建筑艺术与韩国传统价值观的和谐统一是这一时期建筑师所努力追求的方向。

20世纪90年代至今,韩国现代建筑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更为开放的时期。其突出特点表现为,一是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不再简单地拘泥于民族形式的转化,而是更为深入和多样化,建筑学本体的意义更为突出,二是建筑市场更为开放,有不少国外的设计事务所进入韩国,并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呈现。比如由博塔,努维尔和库哈斯联合设计的韩国三星集团的LEEUM美术馆(图5),Florian+ARU设计的Welcomm City等。同时韩国本土年轻一代的建筑师也迅速成长起来,这其中有曹敏硕创立的MASS建筑事务所,从2003年成立至今,他们的作品已遍及世界各地,其作品“Von Erlach House”和“Heyri Dalki Theme Park”(图6)还获得了美国“Progressive Architecture”奖,在上海世博会上MASS事务所设计了以韩国文字为主题的,带有强烈现代艺术风格的韩国国家馆(图7),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除此之外HIMMA建筑事务所的女建筑师徐惠林也是当代韩国最具先锋意识的建筑师之一,她赢得了许多国际竞赛。其作品屡屡突破地形限制,并展示出女性天生的柔美与艺术性,她的作品有Heyri艺术村的H-8地段住宅等(图8)。韩国当代另一位知名的建筑师是承孝相,他不仅是第一位获得韩国艺术大奖的建筑师,还是北伦敦大学的客座教授。他是一位具有哲学思辨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其著作有《建筑思维的符号——邂逅20世纪的不朽建筑》,《贫困之美》等。

总的来看,韩国当代优秀的现代建筑作品已经摆脱了形式的羁绊,而追求更为本体的自然、空间、生活、材质等元素,这是一种乐观和积极的建筑观,它融于全球化的大趋势当中,并作出了具有自身特点与价值的回应。

摘要:本文按照不同的时间阶段介绍了韩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并揭示了韩国建筑的未来。

关键词:时间阶段,韩国现代建筑,发展历程,未来

参考文献

[1]杨志疆,艺术的世外桃源——韩国Heyri艺术村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新建筑,2010(04)。p96-100

摩擦学发展简介 篇3

摘要:简要介绍了摩擦磨损,对摩擦磨损的产生的起源、摩擦学机理的研究情况、摩擦磨损性质的划分及在不同阶段摩擦学发展的状况进行了简述,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并对未来摩擦磨损发展的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摩擦磨损;摩擦学机理;发展

大自然中运动的物体普遍存在有相互摩擦磨损的现象,人类的饮食起居日常的生产活动都与此紧密相连,摩擦磨损影响的范围是及其宽广的,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生产活动中机器转动、搓手取暖、汽车行驶等都是摩擦磨损现象,而摩擦磨损本身有利也有弊,摩擦磨损在一定程度上带给我们能源的损耗及资源的浪费,同时它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益处,被我们所服务,在古猿人时代,人类就学会了通过摩擦生热的方法来取火,而对于摩擦的定义、研究却一直没有起步,直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库伦等科学家才对其进行具体科学研究,才定义出被日后人们所认知的摩擦三定律,虽然有了摩擦定律可系统的研究却一直是空白,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摩擦磨损才开始引起科学家重视被人们所研究。

经过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及科学家不断在研究探索,在大量的实验数据及实验现象总结积累,出现了大量的针对摩擦磨损现象的物理公式及定理推论,对部分摩擦磨损现象予以解释并给予量化,时至今日,虽然对摩擦磨损的机理的研究探讨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仍然没有统一的理论标准。我们知道摩擦磨损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有摩擦现象必然会带来磨损,出现磨损也一定由摩擦带来,有人会说摩擦就是磨损,磨损就是摩擦,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摩擦指的是相互接触两个物体发生相互运动,并产生了阻碍相对运动的阻力,而磨损是指两个以上的物体摩擦表面在法向力的作用下相对运动,最终物体形状、尺寸、组织和性能受到介质、温度、载荷等影响而发生变化[1]。

目前在对摩擦磨损的分类上,有几种比较客观统一的观点。摩擦主要分为三类:1.动摩擦和静摩擦(依据接触面是否存在相对移动来划分)2.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依据摩擦副的运动形式不同划分),对于接触表面发生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趋势成为滑动摩擦;接触面为滚动摩擦的称为滚动摩擦。3.干摩擦、湿摩擦和混合摩擦(依据摩擦接触表面润滑状况),摩擦接触表面无润滑情况称为干摩擦;摩擦接触表面有润滑剂的情况称为湿摩擦;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摩擦接触表面凹凸不平,摩擦接触面上既有润滑部分又有干燥部分,是处于一种混合状态,称为混合摩擦[2]。磨损也可化分为三类:1. 干磨损、湿磨损和流体磨损(依据磨损的环境和介质的状态);2. 金属—金属磨损、金属—磨料磨损和金属—流体磨损(依据对磨副材料的属性);3.冲击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滑动磨损(依据磨损机理的性质)[3]。

自古埃及时代起科学家们就开始对摩擦现象进行了探索,但是经历了漫长的时代演变,摩擦磨损的理论机理仍然没有完全一致的见解,尽管对摩擦磨损的探索已较为深入。阿孟顿最先提出机械互锁学说,他是第一个把摩擦磨损现象量化的人,机械互锁学说的主要理论是强调两个接触的对磨副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些凸起的部分就像一个个小山峰互相咬合阻碍对方的运动,对磨副之间接触面摩擦因数的大小和其粗糙程度成正比,但是如果对磨副表面绝对光滑却无法解释这些现象;达·芬奇提出摩擦系数这个概念,他用一些固体材料如木块、石头等做摩擦磨损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重物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有关;德萨居利斯于1734年提出了分子粘着说这一理论,他认为摩擦磨损的产生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粘合力互相作用所引起的,这一新的结论完善了机械互锁学说,但是对于摩擦磨损过程中摩擦系数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成正比的现象仍然无法解释;机械互锁学说、摩擦系数的提出、分子粘着说这些关于摩擦磨损的理论都存在缺陷,人们在进入20世纪初后才开始将机械原理和分子学说结合起来研究摩擦磨损,这种对摩擦磨损新的探讨方式为现代摩擦学打下了基础,最初的关于固体摩擦学理论雏形形成了。苏联科学家克拉盖尔最早提出的分子-机械学说,这一学说认为摩擦磨损的过程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及机械变形抗力,由此产生了摩擦力,Bowden认为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粘着力和产生犁沟的力之和,这一学说使摩擦学理论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经过了不断的探讨与实践,最终形成了摩擦变形-黏着-犁沟,简言之摩擦力产生是由三大因素决定的机械变形力、犁沟作用力、黏着力[4]。

当前最为流行的宏观摩擦理论,大多人赞同并认为摩擦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接触面间不光滑所引起的,包括峰齿的咬合、机械变形、材料之间互相黏着、剪切力等,现在有许多先进的仪器可以应用于摩擦学的微观领域,例如扫描电镜、表面力仪、X射线衍射仪、石英体微天平等,这些应用于微观领域的先进仪器对摩擦学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如今在摩擦学微观的研究领域的学者范围、专业越来越广泛,包括物理、化学、机械等,许多专家预言,摩擦学的研究会在近年来有更大的突破[5]。(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学院)

参考文献:

[1]韩雪英,王影.摩擦产生的机理与分类.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30(4): 79~83

[2]温诗铸.我国摩擦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机械工程学报.2004,4(11):1~5

[3]孙义明,等. 聚合物/纳米无机粒子摩擦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塑料科技.2003.

[4]温诗铸,材料磨损研究的进展与思考.摩擦学学报.2008,28(1):1~5

二陈村发展蔬菜生产情况简介简介 篇4

二陈村简介

张集镇二陈村位于张集镇西部,104国道南,东临镇区,西接铜山棠张镇,与徐州新城区相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农民素有蔬菜的种植习惯.全村辖6个自然村,十二个村民小组,拥有可耕地7960亩,人口4785人,种养殖是全村的主导产业,全村经济作物总面积达5500亩,其中设施蔬菜达4300亩,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近年来,二陈村抓住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的契机,立足“强村富民奔小康”这个中心目标,集聚资源优势,着力做大做强设施蔬菜这一主导产业,立足发展扩规模,形成产业促增收,提档升级出亮点,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种植,走出了一条以农富民,以菜兴村的产业化发展富民路子。设施蔬菜成为农民增收的台柱子,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700元,其中来自蔬菜的收入占80%以上。

优秀党员事迹简介 篇5

**同志已在*******工作十年多了,现担任********职务。该同志一直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我党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做到了廉洁自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各项任务。该同志还能与中心党员一起团结协作,为中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献谋划策,在发展高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上作出了本职岗位应有贡献。

***同志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坚持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在服务******中发挥了主动作用业绩突出。他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影响和带动了*****,也为****的超常规***服务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志利用工作之余,还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间断的与****进行沟通探讨,为******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等分析总结改进。与此同时还肩负着******的******及*********活动安排实施工作。为了满足*****的需求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每季度组织*******不间断的*******,为********贡献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力量。

党员标兵事迹简介 篇6

其实,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天开始,我就已把自己的爱献给了这个小小的三尺讲台。在当班主任的几年里,我更是体会到:只有把心放到孩子们的身上,用心对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去浇灌他们,才能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我深深的理解了那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深入了解孩子们的思想状况,关心、爱护他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去启发、疏导他们,用我的真情去感化他们,用全心全意的爱去浇灌他们,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除了在课堂上渗透思想教育,利用班队会向学生进行各种常规教育外,还时刻用爱心来感化他们。

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唯师命是从。作为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是非常必要的,但一定要做到严中有爱。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做到“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等生、博爱中等生。辛勤工作换来了一个个上进的班集体。我所教过的班级,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学习气氛浓厚,“小雷锋”也层出不穷。工作这么多年了,无论寒冬酷暑,无论刮风下雨,即使有时自己身体不适,我也从未懈怠过自己的工作,始终坚持在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上。还记得怀孕那年,本来早已请假回去待产,可学校的王主任因公出差,班上的课没有人代,打来电话想请我代一星期的课,我二话没说,挺着大肚子,天天步行去学校,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去,那些孩子将一个星期上不了数学课。后来,孩子们的数学课一节没落下,女儿却提前十八天来到了这个世界。就这样,学校的信任、家长的感谢,孩子信赖的笑脸,常常会使我忘记了疲倦和不适,努力做到出色地完成任务。农民锄禾当午,禾为草木,不解主之艰辛;工人劳作,钢铁无情,不察工人之劳苦;教师之耕耘,面对的是勃勃向上的学子,他们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爱的甘露换来的是孩子们由衷的敬,由衷的爱。几年来,我所带的班级学生与我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我曾两次受到县政府嘉奖,一次被评为“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我所带的班级也曾有多名学生被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员”。在鲜花与掌声中,我更知道自己任重而道远,为了孩子们的明天更美好,我愿付出自己的一切力量!

然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仅有对学生的爱是绝对不够的。扎实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创新精神也同样不可或缺。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因此,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师德修养,并且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得到同步和谐的发展。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就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自学考试,并于2002年6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通过了计算机初中级考试。参加了县第九期小数研究班的学习和南通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并顺利结业。通过这些系统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去年有幸从饮泉小学调到了实验小学,通过半年的工作,我便发现城里的孩子不像农村的孩子那么单纯,简单粗暴的方式对他们是行不通的,教育更需艺术性。所以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也不忘了经常给自己充充电,读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从这些书中,我学到了许多治学之道。

“脚踏实地,大胆创新”是我教书育人的座右铭。在教学中我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循循善诱;认真面对每一节课:课前认真备课,课上精心教学,课后及时培补;并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思想教育,真正做到功在平时、效在课堂。为了能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理念,让自己的教学游刃有余,我一方面坚持写好教后记,教学反思,并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新课改理论书籍,写好读书笔记,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我也经常向前辈虚心请教,与同事们主动交流。工作九年来,曾多次参加市、县青年教师优课评比,并获等级奖。

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同时,我还注意投身教科研。每年的县黄海潮教研活动、省金帆杯大型科研活动我都会积极参加。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我聆听专家的讲座,领略大师的风采,洗涤自己的灵魂。正是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我才更加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更加激发了我的教科研意识。几年来,我有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也曾有文发表在《云南教育》《河南教育》等杂志上。

发展党员工作制度简介 篇7

游戏对幼儿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已经是整个幼儿教育界的基本共识。许多幼儿园积极创设各种游戏环境,投入各种游戏材料,但是在游戏组织与指导上, 许多教师仍然存在着教师主导还是幼儿主导的困惑。许多教师将游戏视作幼儿主导的活动,自由且可以带来兴趣, 但当学习活动发生时, 游戏就不是必需的。还有许多教师认为游戏是学习的重要载体,但是如何增加幼儿的游戏经验感到困惑。如何在保持幼儿游戏兴趣的同时促进幼儿经验的增长,以达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儿童发展目标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课程目标呢? 《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一书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解决方法。

本书从高水平游戏的重要 性谈起 ,依次探讨了 以下的内容: 如何依据心理学理论促进幼儿的游戏向高水平发展(第二章)?如何制订游戏计划(第三章)?如何帮助幼儿在游戏时做选择(第四章)? 如何与幼儿互动以促进其游戏发展(第五章)? 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更为复杂的游戏(第六章)? 如何用表征信息来丰富幼儿的游戏(第七章)? 如何将学习目标和课程目标整合到游戏中去。本书由美国盖伊·格朗兰德所著,严冷翻译,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俄罗斯文化语言学发展阶段简介 篇8

关键词:俄罗斯文化语言学;语言国情学;言语交际

在世界语言学发展史上,俄罗斯语言学一直是一支生力军,对人类语言学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一、俄罗斯文化语言学的创立阶段——语言国情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语言学摆脱了结构主义的束缚,不再满足对作为一个封闭静态的语言结构系统的分析和描写,转而重视研究“语境中的语言”和“运用中的语言”。语言学研究逐渐由语言转向言语、由形式转向意义(知识)、由结构转向功能、由描写转向阐释(认知)。

语言国情学(几H H r B 0 C’p a H 0 B e耳ex n c)正是在这一宏观理论背景下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诞生的。在微观研究方面,语言国情学的核心其实是语义问题。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语义学实际上已经从意义过渡到知识的研究(Kapay n o z,t988)。语言国情学正是把语义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研究的代表陸学科之一。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揭示词语、句子或语篇中的民族文化语义(Hau H 0 H a/I L H 0一“y兀b T y p HLI n K 0 M n o H e H T)o

语言国情学是科斯托马罗夫(B,r,K o c’o u ap o。)与维列夏金(E,M,B e p c IU a r x n)开创的。1971年在《国情与对外俄语教学专题讨论会)上,科斯托马罗夫与维列夏金提出了把语言国情列为同语音、语法、词汇、修辞并驾齐驱的第五个学科和用俄语讲授语言国情知识的观点。语言国情学这一术语最早用在科斯托马罗夫与维列夏金合写的《对外俄语教学中国情方面的语言学问题)一书(1971),但直到70年代末,人们对这一术语还感到很陌生。1972年在列宁格勒举行了第一次语言国情专题讨论会,会上宣读的主要论文被选人《国情知识与对外俄语教学》论文集。

1973年,国际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师协会(总部设在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建立了专门的语言国情学部,自此语言国情学成为该协会以后历届世界大会的固定议题,其学术刊物《国外俄语教学》还开辟有专栏介绍语言国情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俄罗斯文化语言学的继承阶段——关千言语交际的民族社会文化模式的研究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社会的政治动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引发了人们对事物、现象的重新思考和认识。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情”发生了巨大变化,继续沿用语言国情学理论宣传苏联文化显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且语言国情学长期以来忽视语言自身文化性的状况也迫使俄罗斯学者对这门学科的出路和发展方向进行新的思考与探讨。

言语行为模式是就广义而言的,既体现在全人类层面,又体现在单独的社会形式和民族文化层面,而各民族又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在个人层面和不同的社会阶层、职业团体之中。因为不同民族对同种行为的完成方式各异,所以在语言研究和文化研究的过程中必须掌握模式化的社会经验。掌握模式化的社会经验成为对外俄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对外俄语教学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民族文化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并在教学中得到了具体实施。语言国情学和与其相关的对外俄语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为解决教学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问题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这一领域的宽泛性,语言国情学还未能研究言语活动的所有民族文化现象,这其中包括言语交际的民族社会文化模式。

1993年至1996年,俄罗斯文化语言学(语言国情学)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体现这一突破的代表著作是普罗霍罗夫(D,E,n p o x o p o。)的《言语交际的民族社会文化模式及其在对外俄语教学中的作用》(

三、俄罗斯文化语言学的发展阶段——个性的语言文化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靠理论思想不断推陈出新,语言国情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于一些自身固有的矛盾无法克服,研究者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重新回到问题的起点,思索“语言国情学是什么”、“什么才是它的研究对象”、“该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出于对这些基本问题的不同理解,语言国情学朝着两个主要方向向前发展:一是语言学家(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家)、文化学家和语言教学法家出于不同的目的有意将语言国情学整合到各自学科下作它们的一个分支,赋予其重要的却不是唯一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文化学和教学法理论与语言国情学作为对外俄语教学一个方面的普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987年放德萨会议成为语言国情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这次会议上语言国情学先天固有的内在矛盾得到了充分暴露和集中展现。其研究对象已经失去了边界,目的与手段混为一谈,“语言国情学”的致命缺陷恰恰在于它内涵上的不足性却被强行赋予了全兼容的特质研究者为解决术语界限不清带来的思想与方法的混乱,下决心开辟一条新的语言国情学发展道路。

基于对语言国情学理论的批判与继承,沃罗比约夫(B,B,B o p o 6 b s s)从微观角度出发,对俄罗斯特有的“民族个性”进行深层阐释,推动了俄罗斯文化语言学的发展。其代表著作有《民族个性的语言文化学聚合体》(《几H H r B o K y 厦 b T y p o JI o r H q c C x a且 Ⅱa P a双H r M a 厦H q H 0 C T H))由俄罗斯民族大学出版问世。沃罗比约夫阐述了从描写客观世界的文化学到描写个性的文化语言学。他指出。个陸不仅是一种历史、心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众所周知,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个性,都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在语言文化领域系统描写和分析俄罗斯民族个性以便研究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是该书的宗旨所在。语言文化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新思维方向,沃罗比约夫把俄罗斯民族个性作为语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这在苏俄语言文化学研究史上是一种创见。他把民族个性看作是分析民族文化特点的重要依据和解释语言外深层意义的根源。

俄罗斯文化语言学从创立、继承到发展阶段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任何学术不是从零开始的,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的统一。语言学没有例外,必将循途继轨,不断有所发明发现。

公司简介(发展篇) 篇9

三福愿景:通过技艺的传承与品牌的创新,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顶级红木家具品牌。

企业宗旨:传承、创新、诚信、求精。经营理念: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根本。

福建三福创立于1996年,以工艺美术产业为主,并涉及木材贸易、金融、工业旅游、生态农林、健康产业、文化传播等领域。集团旗下的福建省三福古典家具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高端定制和家装设计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古典家具企业,是中国红木家具行业领军企业和中国轻工行业十强企业。

公司现拥有国内最具规模的高端红木文化艺术家具展示馆——三福艺术馆。该艺术馆位于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核心区,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为两幢古典建筑风格展厅,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它也是福建省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重点创意企业、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企业十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版权示范单位、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公司正在建设的三福工艺园将成为中国红木家具行业第一家全工艺流程的观光工厂。通过观光走廊和隔音玻璃,能够直接看到红木家具的整个制作流程,真正让客户体验到仙作工艺的精湛之处,将成为仙作行业的一张特色名片。三福工艺园以仙作产业为依托,凭借深厚的文化实力和坚实的传统技艺,汇聚众多能工巧匠,专注红木传统家具的创作和雕琢,旨在为社会打造出高贵典雅的红木艺术臻品。三福工艺园将与三福艺术馆形成“一园一馆”的良好发展模式,秉承文化复兴的使命,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提升仙作文化品质,推动仙作产业快速发展。公司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单位,公司始终以复兴中华文化为使命,努力践行中华文化的传承。公司出品的明式交椅、皇宫椅、官帽椅、水龙纹宝座、圈椅、八仙桌等先后成为国礼,作为国家领导人赠与外国元首的文化艺术珍品;2014年作为北京APEC领导人峰会红木制品特供单位,公司的多件红木臻品在主会场亮相,为峰会增加中国元素;2015年三福远渡欧洲,以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特许红木家具供应商的身份亮相意大利,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2016年三福艺术家具出品的家具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2017年三福成为厦门金砖五国峰会红木艺术家具特供单位。

云南旅游发展简介 篇10

云南省旅游局 二〇〇九年九月

一、云南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之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立体分布的气候特点形成了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与东南亚、南亚等多个国家接壤和纵贯全省的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构成了良好的区位条件。在云南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北有雄伟壮丽的雪山冰川,南有广袤的热带雨林和珍稀动植物,西有蜿蜒奔腾的“三江并流”奇观,东有壮观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中有众多的高原湖泊和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全面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着力发展和培育旅游产业,云南旅游业经历了从“接待事业型”到“一般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型”的转变升级过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

(一)云南旅游发展历程回顾

云南旅游业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起步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和阶段性特征。

1、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至1988年的十年时间是我省旅游业的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我省正式筹建成立了云南省旅行游览事业局,开始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云南省也成为全国最早一批旅游开发地区。当时全省仅有一家旅行社和8家宾馆,并且大部分是政府招待所,标准客房不足300间。经过十年时间的发展,到1988年,我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299人次发展到接待海外游客1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83万美元发展到1300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从13万人次发展到129万人次。这一阶段,我省的旅游业基本以单纯的事业型接待服务为主要内容,尚处于起步发展时期,旅游部门还属于“非生产性”的事业部门。

2、旅游经济产业建设阶段。1988年至1995年七年时间是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阶段。1988年,省政府在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一大产业,搞好规划,全面开发,从而确立了旅游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992年以后,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指导下,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使旅游业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1992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西双版纳召开,1994年省政府分别在大理、丽江召开了滇西北旅游规划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为云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到1995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2万人次增加到6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1300万美元增加到1.6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5.8 0%和43.8%,并分别跃居全国第7位和第8位;接待国内旅游者从129万人次增加到1622万人次,年均增长52.5%;全年旅游总收入从7100万元增加到61亿元,年均增长110%,旅游业实现了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的历史性转变。

3、旅游支柱产业建设阶段。1995年至2005年的十年时间是我省旅游支柱产业建设阶段。1995年,云南省第六次党代会将旅游业列为全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进一步确立了旅游业在云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把旅游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进行部署和实施,成立了省旅游支柱产业领导小组,充实和加强了省旅游局力量,全省各个地州(市)及主要旅游县都成立了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在此基础上,1996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四大支柱产业建设的决定》,2000年省政府邀请世界旅游组织帮助编制了《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2004年省委、省政府首次召开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并下发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制定了《云南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了对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指导和支持力度,全面推动了云南旅游支柱产业的建设进程。1995年至2005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60万人次增加到15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1.65亿美元增加到5.28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9.7%和12.3% ;接待国内游客从1622万人次增加到686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47亿元增到38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5%和23.3%;旅游总收入从61亿元增加到430亿元,年均增长21.5%。旅游业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日趋明显,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全面树立和巩固。

4、旅游经济强省阶段。2005年以来,面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和周边省市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局面,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在充分借鉴学习旅游先进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实施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重大决策,提出了 “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要求,全面启动和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通过旅游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推动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而带动我省旅游产业由观光型旅游方式为主,积极向观光型和休闲度假型、康体健身型等复合型旅游发展方向转变,努力实现将云南省建省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和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

(二)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以来基本情况

旅游“二次创业”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旅游产业的发展,连续三年召开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并先后召开了一系列旅游现场办公会和专题调研会,进一步理清了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和解决发展难题,采取了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加快旅游发展,全省上下呈现出新一轮加快旅游发展的新态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地新局面。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综合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08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250.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1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国第八、西部第一的地位;接待国内游客10250.1万人次,突破了1亿人次大关;旅游总收入663.3亿元,跃上了600亿元的新台阶,全省主要旅游经济指标的增幅均保持在15%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省旅游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在全国海外游客下降4.4%,旅游创汇下降12.3%的情况下,我省实现了海外、国内两大市场的双增长。其中,接待海内外游客5886.8万人次,同比增长17.6%;旅游业总收入达367亿元,同比增长21.5%。随着我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带动作用日益增强。2008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已达到6.8%,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38.5%,旅游业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了10.3%,旅游业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占全省劳动就业人员的比重达7.2%。旅游产业对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也明显增强。以抽样调查游客消费结构数为测算依据,2008年旅游业对我省包括航空在内的交通运输业贡献为128.8亿元,对住宿业的贡献为128.2亿元,对餐饮业的贡献为95亿元,对娱乐业的贡献为31.8亿元,对商品零售业的贡献为123.2亿元,游览花费为94.1亿元。

2、旅游形象进一步提升,旅游市场日益繁荣。通过旅游经营秩序规范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推动了我省旅游购物标准、服务质量和诚信体系的建设,树立了“和谐云南,诚信旅游”的诚信优质服务的形象。同时,随着旅游市场多元化促销战略和旅游促销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的施行,以及重点客源市场营销和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的深化,特别是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后,我省温泉旅游、科考娱乐旅游、高尔夫旅游的不断涌现,旅游产品的不断丰富,云南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不断增强,旅游客源市场进一步拓展,游客结构发生明显改善,旅游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海外旅游者占全省游客接待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2.1%上升到2008年的2.4%;国内过夜游客占国内旅游者的比重从59%上升到61%,外国人游客占海外旅游者的比重从66 %上升到68%,海外游客和长线游客呈增长态势。同时,海外游客人均每天花费从2005年的170.6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87.3亿元,增长9.8%,国内游客人均每天花费从360.1元增加到423.2元,增长17.5%。

3、旅游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初显成效。全省通过建立旅游重大项目督查制度和报告制度、旅游重大项目目标责任制度和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加强了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的跟踪督查和建设协调力度。从2006年起,列入全省重点推动的旅游重大项目(投资3亿以上)达160个,预计总投资3109.9亿元,实际已完成投资209.8亿元。其中已建成的有4个项目,预计今年5个项目,明年11个项目将相继投入运营;正在建设的有76个项目;正在做前期开工准备的有50个项目;纳入储备的有30个项目。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了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以观光型为绝对主导的旅游产品格局已发生改变,全省160个旅游重大项目中,生态观光旅游产品类项目有37个,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类项目有53个(含高档休闲酒店、会所休闲运动等项目),旅游文化产品类项目有48个,酒店住宿单体类项目有10个,商务会展、旅游购物和公益性设施等其它类项目有12个,休闲度假产品已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全省六大旅游片区均衡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在游客接待规模和旅游经济总量上,滇中、滇西北、滇西三个传统旅游区占全省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71.1%、75.2%分别下降到2008的68%和73.4%;同时,滇东南、滇东北、滇西南三个新兴旅游区,占比从2005年的28.9%、24.8%上升到2008的32%和26.6%。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相关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目前,全省共有19564户旅游基本单位,其中旅行社431家(国际社52家,国内社379家),旅游住宿设施14234家(星级旅游饭店747家),旅游景区425个(A级以上景区120家),汽车公司47家,其他类型的旅游企业69家,此外尚有旅游购物企业300多家及上千家各种类型的旅游餐馆企业,基本形成了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全省旅游产业拥有固定资产总规模超过600亿元。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省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12个,始发航线数达208条,其中国际航线23条、地区航线3条,航线里程达到14.6万公里;有贵昆、成昆、南昆、内昆等多条铁路通往省外;全省公路通车里程16.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4954公里,不仅连接省内各主要旅游景区,还向外辐射到临近省份和缅甸、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特别是随着昆曼公路的全线贯通,以及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航运的开通,连接周边东南亚国家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大通道发展格局初现端倪。同时,城市建设、供水供电、邮电通讯、公共交通、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安全卫生、社会治安、金融保险、边检海关、商品购物、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各种公共服务和“窗口”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为我省旅游“二次创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

二、下一步云南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

去年以来,经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开展,省委、省政府从云南经济社会的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针对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活、政策支撑不够、旅游投入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要素不配套等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做出了通过改革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抓紧编制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适时启动了改革试点工作,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今年4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准了《规划纲要》,并将云南省作为推进改革试验工作联系点。为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5月27日国家旅游局与云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推进云南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试点省建设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云南旅游产业综合改革已进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云南省将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抓住机遇,先行先试,积极推进《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

(一)下一步云南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思想解放和思路创新为先导,以满足旅游市场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为目的,通过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破除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旅游管理体制和市场运行机制,增强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活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把云南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探索以旅游产业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模式,为全国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发挥试验和示范作用。

力争在全国率先建立符合旅游经济规律的政府管理引导、行业协调自律、企业自主经营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旅游发展方式得到显著转变,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旅客进出便利化、生态环境优质化的旅游发展新格局。构建起特色旅游产业带动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城乡统筹、生态建设、对外开放、改善民生和就业增长的新机制,成为国家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试验基地和以旅促农、以旅脱贫、以城带乡的示范,以繁荣旅游经济提升沿边开放、建设和谐边疆的先行样板,和谐平安旅游的示范窗口。通过努力,到2015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2.0亿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超过550万人次),年均增长10.19%;旅游总收入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11.12%;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0.8%,在全省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到17.5%,将云南省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和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二)下一步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根据《规划纲要》确定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今年的8月29日,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对全省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明确提出了要以全面实施《规划纲要》和开展旅游试点省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快推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工作,为全省旅游“二次创业”提供强大动力和有效支撑。

1、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动《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要通过创新旅游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切实转变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全面推进全省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工作的实施。一是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全面整合旅游行政管理资源的基础上,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服务、强化监管,大力培育中介机构,进一步简政放权,积极探索 “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的集中管理模式,加快构建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旅游管理权责对等,高效运转;二是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入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的引导性作用,不断深入国有旅游企业改革进程,加快推进大型旅游企业资本运作步伐,多渠道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综合运用产业投资基金、旅游债券等多种金融衍生产品和工具,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和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切实破解旅游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三是创新旅游统筹发展机制。在进一步完善旅游城乡统筹发展机制、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和建立以旅游交通、旅游景区、旅游城镇为支撑的旅游线路统筹发展机制,加快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的开发,通过延伸和拓展旅游产业链条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四是创新旅游促进对外开放机制。以建立西双版纳、瑞丽、河口、麻栗坡和腾冲等五大沿边特色旅游开放区为切入点,着力构建“资源互享、客源互送、引资引智、市场无障碍、企业得利益”的旅游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国际旅游知名品牌企业到我省进行旅游投资和参与旅游开发,推进我省旅游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与国际标准和规范接轨,全面提高旅游业对外开放水平;五是创新旅游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研究制定旅游重大项目设施景观化、垃圾无害化、污水零排放的管理标准,积极开展旅游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加快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在高原湖泊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相对脆弱和敏感的地区,大胆推行旅游产业替代发展的新模式,积极探索和建立旅游建设促进生态保护的新机制。

2、合理规划布局,切实加快旅游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围绕重点旅游城市和旅游县(市、区)、旅游小镇、特色旅游村、国家公园、旅游休闲度假项目等“五个一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精品景区的开发建设,我省将优先推出一批旅游重大项目,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渠道投资开发,切实加快建设进程。一是大力推进40个重点旅游城市和旅游县(市、区)建设。把昆明市建设成为全省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目的地,把大理市、景洪市、古城区-玉龙县等市县建设成为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目的地,把澄江县、罗平县、弥勒县、沧源县等县(市、区)建设成为三级游客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旅游市场结构,提升云南旅游品质;二是加快建设60个旅游小镇。在巩固和提升官渡古镇等10个云南旅游名镇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出台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和旅游服务管理标准,加快建设黑井古镇等60个旅游小镇建设,不断提高旅游小镇的吸引力和配套服务功能;三是继续开发建设200个特色旅游村。在进一步完善全省首批50个旅游特色村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各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继续开发建设呈贡县斗南村等150个特色旅游村,不断完善乡村旅游特色村综合接待功能和服务体系;四是规划建设10个国家公园。借鉴国际上旅游产品建设管理的先进理念,结合我省实际,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国家公园的规划,加快地方立法,出台技术标准,规范建设程序,序加快迪庆普达措、丽江老君山、迪庆梅里雪山、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大理苍山、昭通大山包、怒江大峡谷、屏边大围山、普洱菜阳河、昆明轿子山10大国家公园建设,努力把国家公园打造成全省生态旅游精品;五是加快推进50个休闲度假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云南独特的休闲度假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策划一批不同类型的休闲度假项目,重点推进石林民族生态运动场、腾冲世纪金源旅游体育休闲中心、景洪江心大沙坝项目等全省50个休闲度假类旅游重大项目的建设。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酒店管理集团,在我省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50到100家高星级酒店。要力争到2015年全省旅游重大(重点)旅游项目投资超过1500亿元,真正形成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局面。

3、强化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全省各地开展旅游产业综合改革试验。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准实施《规划纲要》和国家旅游局将我省列为试点省份,标志着云南全省都可以开展国家旅游产业综合改革试验,可以在国家允许和授权的范围内,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试验,探索新模式、积累新经验。根据《规划纲要》的精神,省政府将安排专项经费,制定具体的扶持办法和措施,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鼓励和支持省内的各地、各有关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自行确定多种类型和性质的旅游产业综合改革或专项改革内容,先行先试,率先发展。对积极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善于用足用好用活相关政策,努力探索,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并能够较好完成目标责任的地区和单位给予表彰,并在扶持资金、土地利用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要通过多种扶持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更多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积极参与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试验,努力形成全省“万马奔腾”抓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

4、推行标准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我省将通过建立涵盖旅游产业各个要素和环节的服务标准体系,以标准化的行业管理来规范旅游市场,从管理体制机制的层面入手,积极稳妥地解决旅游市场上负面影响大、游客投诉多、群众关注高的违规、违法现象和行为,彻底根除“削价竞争”这一造成旅游市场秩序混乱和恶性循环的顽疾和根源。要引导行业内标杆企业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共同研究制订出台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旅游购物、旅游餐饮等产业要素企业的服务质量标准,并采取强有力措施积极加以推广,使之成为衡量云南旅游企业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的重要标尺。同时,要健全旅游质量监督机构,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把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贯彻落实旅游服务标准化情况,纳入旅游市场监督检查范围,强化监管,及时整治。要通过对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深入推广,促进旅游市场的各个主体能够在一个更加公平的环境里,实现充分的、有序的、合理的竞争,切实规范经营行为。此外,为彻底堵住旅游市场管理方面的漏洞,要在抓紧建设旅游标准化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旅行社经营、旅游住宿、旅游景区(点)、旅游购物、旅游运输等企业申报准入制度和旅游企业的评级挂牌制度,完善旅游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和规范景点门票定价机制和监督机制,制止恶性竞争;创新旅游保险,扩大保障范围,建立旅游安全保障救援体系;打破区域封锁,推进无障碍旅游;建立健全旅游行业协会和相关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以实现旅游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

5、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旅游业是一个开放度高、依托性强的产业,我省将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逐步提高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一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切实加快西双版纳、瑞丽、河口、麻栗坡和腾冲五大特色沿边开放旅游区建设,通过沿边旅游合作模式和口岸协调管理体制的创新,加快通道基础设施和跨境旅游产品建设,力争在特种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免税购物、出入境便利化、发展跨国旅游线路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形成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二是积极引进国际旅游品牌企业到我省投资开发和经营管理,特别要引进一批知名酒店和旅行社,促进我省旅游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充分利用国际知名旅游企业的销售网络,吸引和招揽客源,扩大我省海外游客比例;三要积极推行国际先进标准,无论在旅游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旅游软环境的管理方面,都要用国际标准来规范。在景区景点开发、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等方面要积极利用国际标准来规划、建设;在管理和服务方面,要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进新的旅游业态,提高国际化水平。

6、创新促销方式,积极务实地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我省将在全面实施旅游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旅游宣传促销方式由“宣传云南旅游”向“营销云南旅游”转变。一是创新促销方式,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强与在线旅游服务代理商、中央预订系统提供商、旅游分销系统提供商、旅游商务情报提供商等中介咨询服务机构的合作,科学构建云南旅游的营销体系和营销方式;二是加大力度培育旅游节庆活动,着力打造云南节庆会展品牌,进一步发挥节庆会展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牢固树立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三是突出重点,针对具体的客源市场,集中力量开展小规模、多次数、短周期、高投入的精准促销活动,积极推动形象促销向专业促销方向发展转变,争取每年我省都能够在成功开拓新兴的旅游客源市场方面取得实效,通过几年的开拓和积累,使我省旅游市场客源结构实现较大转变;四是建立健全“省级联动、州市配合、省外联合”旅游大联动促销机制和奖励机制,完善“云南旅游目的地营销专家咨询组”和“云南旅游宣传促销媒体联盟”,重点是在主要国内外客源市场发展一批云南旅游产品海外旅游销售代理和直销商(点),并根据其招徕入滇游客数量和质量进行奖励,全力以赴地抓好海外客源市场开拓工作。

7、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提供健全的基础配套设施和丰富的公共服务,我省将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将旅游业作为一个社会工程来推进,全方位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一是在研究制订全省旅游交通规划并加快推进实施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一批旅游区连接公路和连接景区的支线公路建设,加快全省干线铁路、湖河航线和丽江、大理、腾冲国际口岸机场的建设,开辟面向东南亚、南亚、中东乃至欧美地区和国家的直达航线,不断完善全省快捷、安全、舒适的旅游交通体系和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的功能。进一步加快全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按照“统一规划、注重配套、政府主导和市场化相结合”的原则,在全省主要旅游城镇建设100个游客服务中心,在省内的旅游交通干线、主要旅游环线规划建设200个旅游休息站和30个自驾车营地,在旅游城镇和旅游交通干线、主要旅游环线及旅游景区规划改造和建设2000座旅游厕所和一批中英文旅游标识牌,不断完善全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突出和彰显旅游业的公共服务功能。

7、加强规划指导,培育和完善旅游市场主体。旅游企业是旅游市场的主体,我省将加大规划指导力度,切实帮助旅游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培育和完善旅游市场主体,全面提高云南旅游业的竞争力。一是分类制订鼓励和扶持旅游市场主体发展的规划及相关政策,并抓好落实。通过改制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旗舰型的国有旅游企业;二是通过招商引资,扶持发展一批有实力的龙头民营旅游企业;通过发展新业态,鼓励和培育一批开发休闲度假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会展商务旅游等产品的专业性公司;三是发展一批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咨询、规划设计、旅游营销、旅游职业认证、旅游保险经纪等中介性质的旅游服务公司。通过努力,培育10家以上的旅游综合性的龙头企业集团,发展100家有实力的专业性旅游企业,1000家为旅游发展和服务的中小型特色旅游企业。

(三)全面实施《规划纲要》的工作措施

全面实施《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困难较多。为此,我省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凝心聚力,发挥优势,迎难而上,强化措施,团结协作,形成合力,确保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上一篇:2018人大金融考研银行资本习题册5则范文下一篇:家长工作中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