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督导制度发展(精选7篇)
高校督导制度发展 篇1
摘要:分析了教学督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阐述了当前高校教学督导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完善教学督导机构、优化督导队伍结构、提高督导人员素质等举措。
关键词:教学督导,教学质量,机构设置
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 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 而要做到这点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随着高校质量意识的增强, 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教学督导制度作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部分。为了全面提高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更好地发挥督导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必须要加强教学督导制度的建设, 并对教学督导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 才能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一、教学督导的重要性
教学督导是对高校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指导的一项专门性工作, 其任务是确保高校有关教学政策、规定、措施的贯彻执行和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 总结推广教学工作经验, 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及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 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一系列管理行为的基本部分。作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要环节的自主式教学督导制度, 已经在全国众多高校建立起来, 对各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督导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督导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制度建设上, 不少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缺乏有效和完整的制度保证和运行机制, 主要表现为:教学督导大多都不具备行政职能, 督导人员属于一种临时性职位, 这对督导队伍的稳定, 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督导队伍的聘用缺乏明确具体的聘任操作规范, 这很难保证督导机制健康、有序运行, 也很难保证督导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对教学督导队伍的培训较少, 督导人员聘任之后得不到培训, 不能很好的了解教育改革及教学督导的最近工作动态。
2. 教学督导队伍结构不合理、人员不足
教学督导在队伍建设上多为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离退休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 教学督导队伍年龄老化, 结构不够完善, 督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督导成员多为10位左右, 但能持续参与工作的也就5-7位, 这些因素导致教学督导工作缺乏科学性, 不能有效地对教学工作进行督导。
3. 督导过程中“督”重于“导”
重“督”轻“导”是目前高校督导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学督导工作方式过于简单, 重过程而轻目的, 过于注重查错和评定等级, 而不是着眼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偏离了中心, 有悖于教学督导的初衷。
三、教学督导制度完善措施
1. 设置独立的教学督导机构
教学督导机构应该是相对独立于其它教学行政管理职能部门的比较超脱的专家咨询性机构。而现实是大多数高校的教学督导机构并不是独立的部门, 基本上都是挂靠在教学管理职能部门, 依据职能部门的工作安排开展督导活动。这样就形成了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 易失公正性与权威性。因此, 我们要设置独立的教学督导机构, 它应由主管教学的校长直接领导, 发挥参谋和顾问的作用, 以体现它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教学督导的范围和内容限于教学工作,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教学质量。
2. 建立二级学院督导制度
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学督导起到补充作用, 一方面是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本身需要, 在确保高校教学质量的基础上, 自上而下, 急需学校教学督导制度中融入二级学院教学督导机构与制度。另一方面从二级学院自身工作而言, 自下而上, 需要二级学院在遵循学校教学督导制度的基础上, 在开展和实施各项教学督导工作中, 积累和形成大量可操作的具有指导意义和价值的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制度, 以进一步督促、引导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有序、规范的开展。因此, 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其已成为当前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发展及各二级学院教学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3. 优化督导队伍结构、提高督导人员素质
目前高校教学督导队伍普遍单一的由退休老教师组成, 结构单一且年龄普遍偏大。要打破传统观念, 实行老、中、青相结合, 在教学督导队伍建设中, 可以考虑聘任一些中青年教师, 以弥补老年教师精力和接受新事物能力的不足, 应该从职业、专业、年龄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想要从事教学督导工作, 除了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外, 还要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一定造诣, 要具备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知识, 但是在学校中, 同时具备这些要求的教师肯定是各单位的中坚力量, 应该不会主动承担教学督导任务。因此, 对教学督导员的聘任应该建立在奖励机制的基础上, 通过自愿报名的原则, 选拔一批有工作热情的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的教师, 通过优势互补, 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教学督导团队。
高校教学督导对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督导制度, 可以促进高校的教风、学风建设, 强化教学管理, 深化教学改革, 才能真正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制度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爽.浅议高校教学督导工作[J].黑龙江教育, 2011 (10) :30.
[2]白风.浅谈教学督导工作中的以人为本原则[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85-86.
[3]李永霞、张建光.应用型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制度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35) :32-33.
高校督导制度发展 篇2
关键词:教育督导 队伍 制度
摘要:教育督导是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的一种基本制度,是现代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督导作为教育行政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经常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督导活动,是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改进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当前,教育督导在国际上已作为一种普遍通行的强制的手段,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教育的科学管理之中,而且已经愈来愈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现代教育制度日臻完备的重要标志。我国的教育督导制度才正式恢复重建,在实践中探索发展。
一、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主要成绩:自恢复、重建教育督导制度以来,教育督导工作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第一,各级领导提高认识建立教育督导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二,各地根据自己情况,建立了教育督导机构;第三,拓宽和深化教育督导内容,初步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的新路子;第四,制订关于教育督导工作的一些法规与制度;第五,开展了多方面的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第六,注重实践经验,使督导与科研相结合。
2、存在问题:二十多年来,我国教育督导工作虽然不断地得到加强和改善,但只是初步打开了局面,发展不平衡,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依然是传统教育督导指导下的教育督导,偏重于行政视察和监督,具体表现为:注重督导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忽视督导政府对教育的统筹规划、政策导向、信息服务和育人环境创设;督学队伍良莠不齐,少数督学的政治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能力难以适应现代化督导工作的需要……随着我国教育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和教育督导地位的提高,这种传统的教育督导观已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督导的需要,必须确立政府与学校主体责任。“督政”与“督学”兼顾、督导主体与督导对象平等合作,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等现代教育督导观。
二、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对策
1、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督导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我国恢复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不长,人们对教育督导的认识还有一定
本文由郑州seo整理
差距。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督导工作的宣传力度,全国及各省的权威期刊要经常刊登教育督导的文章与信息,以便使更多的人了解教育督导,进一步关心和支持这项新的事业。
2、建立专业化的教育督导队伍
首先,要建立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严把教育督导人员入口关。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是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的必备条件,而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我国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取消其资格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这是建立专业化教育督导队伍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要形成教育督导人员专业意识,加强教育督导人员自身建设。以主人翁的态度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进而促进教育督导队伍的整体建设。
再次,要建立有效培训机制,重视教育督导人员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方面,应区分不同从业人员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督导理论、教育管理理论、教育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帮助。
3、进一步加强教育立法,强化依法治教的意识
教育督导是政府依法监督教育的行为,因此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自恢复教育督导制度以来,教育督导工作主要是进行各级督导机构的建设和对基础教育的督导检查,与此同时,规范督导行为的立法工作也有进展。1995年《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和评价制度,为加强教育督导法规和规章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和模式,建立健全教育行政执法职能工作部门,提高教育行政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不断增强教育行政部门自觉履行教育行政执法的意识和能力。
4、实施科学合理的教育督导方式
第一,形成性督导与终结性督导相结合。形成性督导即对中小学校教育过程的督导,其主要目的是,在中小学校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边施教边督导,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工作教育目标;终结性督导即对中小学校教育结果的督导,其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小学校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为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奖惩提供依据。这种督导不能改进本期工作,只能提供本期工作结果的反馈信息,但它对下一期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鉴于形成性
督导与终结性督导各有优缺点,在对中小学校的教育督导中,要把两种形式结合起来。教育督导除了考察学校教育活动的结果,还要考察其活动的过程及原有基础,从而准确地判定督导评估对象的进展。
第二,静态督导与动态督导相结合。静态督导就是对学校的已有条件和已经达到的实际水平的督导,如,对学校的校舍、设备、经费、现有领导结构等的评估;动态督导就是对学校正在发展的运动状态的督导,如,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现有条件的运用和管理、各项工作的筹划和安排等。静态督导和动态督导在现实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应该结合起来进行。如果不进行静态督导,就难以看出学校的教育活动的实施背景及其客观价值的大小,就会影响督导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如果不进行动态督导,就难以看出学校的发展和被督导对象的人为努力程度以及积极性的大小。
第三,定期督导与经常督导相结合。定期督导是以中小学的教育周期为时限进行的督导;经常督导则是在学校工作进行中,随时组织专项的督导。为使学校教育督导工作正常、持久地开展,并取得相应的成效,在教育督导的过程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平时可不定期地进行一些经常性的定期进行全面综合督导。定期督导工作结束后,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督导结果,帮助学校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研究改进措施。
总之,我们深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和优化改革,我国的教育督导制度定能更加完善,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定能真正地走上协调稳步的发展之路,定能真正促进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高校督导制度发展 篇3
一、全员督导制度设计的背景与理念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两个重要阶段, 在此过程中, 国家的指导性政策始终强调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紧密围绕优化结构布局、改革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等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引导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把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工作着力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教学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解释指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到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质量追踪等整个办学过程;“狭义的教学过程表现为教师学生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教与学的互动行为”, 而“广义的教学过程都是以狭义教学过程为核心的, 前者的价值由后者最终实现, 前者的质量由后者集中反映出来。”[1]因此, 课堂教学质量控制成为学校教学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
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中, 教师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高等院校的督导常规工作往往表现为以教师课堂教学为对象开展的听课和评价活动, 但是过去督导听课评价缺乏普遍性和连续性, 因而只能局限于奖惩性评价。
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教育评价的最新理念, 是基于发展者自身现实状态与过去情况进行比较, 从而对发展者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做出综合判断的质的评价方式, 它需要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并进行分析。就现时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言, 主要由学生评教、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 (以教学督导为主) 三个内容, 前两者容易并基本达至全员参与, 而督导听课评价由于上述局限性, 成为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木桶短板”。
设计和实施全员督导制度, 正是实践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新理念, 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 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广州大学在总结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强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以学年为周期, 在主管教学校长主持下, 由教务处协调, 要求全体教师参与, 及时向教师提供反馈信息, 和教师一起进行对比分析, 让教师为自己的教学发展明确方向, 使之成为教师自我激励、主动发展、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二、广州大学全员督导制度的实践
广州大学的全员督导制度在总结学校过去十年督导工作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出台, 从2011年开始试验性实施。
(一) 制订制度文本
制度文本是制度表述, 是建立制度的基础性工作。为了规范实施全员督导制度, 学校教务处首先会同督导委员会的主任和各学科小组负责人, 精心修订《广州大学督导委员会章程》, 从委员人数配置、换届周期到评课指标体系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适应性修改。
(二) 规范工作流程
规范工作流程是克服任意性、个别性, 避免系统紊乱, 建构制度操作体系的标准化工作。除建设制度文本外, 督导委员会修订了《广州大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条例》, 制定了“日常随堂听课工作流程”和“日常听课表及其他问题处理工作流程”。
(三) 健全工作机构
学校督导委员会的建立, 是实施全员督导的组织保障, 我们按照新的《广州大学督导委员会章程》实施了换届工作。新一届督导委员会由37名督导委员组成, 全部都是来自各院系的老教师, 他们符合学校对督导委员任命的资格要求:“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熟悉有关教育教学的政策、措施, 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身体健康, 具有20年以上高校教龄, 为人正直, 具有丰富教学经验, 熟悉教学规律, 享有较高群众威望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退休教师, 或具有教授职称、年龄在55岁以上的在职教师。深入实际, 联系群众, 遵纪守法, 作风正派, 办事公道, 严于律己, 实事求是。热心教学督导工作, 能积极发现并勇于接受教育改革中产生的新事物, 推动广州大学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深入。”
(四) 修订指标体系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体现教学质量理念、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规范要求, 因此, 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全员督导制度的核心环节。
(五) 建立经费项目
学校建立专门经费项目, 属于教务处每年经费项目中的子项目, 由质量科核发给学校督导委员会成员一定的工作补贴和适当的交通补贴。子项目中还设有会议、调研、科研等内容。
(六) 应用评价结论
在修订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内部章程和工作制度的同时, 取得教务处内部及各管理部门如人事处、科研处、学生处等的支持协同, 取得相关管理制度的配套共识, 坚持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论在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评聘、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资源配置、教师教学优秀奖及年度考核中的指标地位。
在全员督导制度设计中, 还包含对连续两个周期综合评价为优秀的教师予以奖励, 对连续三个周期评为优秀的教师进行经验提炼和成果推广;对连续两个周期综合评价仅为“合格”的教师教学进行重点跟踪帮扶等。
(七) 及时总结经验
初步实施全员督导, 在学校引起了较大反响, 教师从开始的不理解到接受并给予配合, 初步效果是: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进一步规范化, 教学秩序井然。实施初期, 督导听课覆盖协调工作出现一些漏洞, 经过及时总结调整, 进入正轨。
三、实施全员督导制度的经验探索
(一) 全员督导要求调整工作思路, 由典型指导向普遍评价转变
“典型指导”立足于非普遍性听课评价, 在随机抽取的听课样本中发现并帮助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总结经验并树立为榜样, 为课堂教学存在比较明显问题的教师诊断并提出改进意见。而全员督导制度下的听课评价, 对处在各种状态下的教师都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分析, 得出教师目前教学水平的基本估计。为此, 广州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典型指导”式工作流程加以改造, 把预设听课评价的两种结果改为三种类型, 即“上、中、下”, 分类指导。
(二) 全员督导要求准确定位评价角色, 从主被动关系向共同参与者转换
教师主动发展是全员督导制度的价值取向, 这要求教师转变观念, 不能把督导听课评价仅仅视作教学检查或学校奖惩性终结性评价, 因此, 向全体教师宣传全员督导制度的理念内涵和价值取向, 是最终实现制度目标的关键一环。利用教师的教研活动、学校督导委员到各学院宣讲等多种形式, 向教师宣传全员督导制度, 使教师认同该机制的人性化内核, 和教学督导讨论自己的教学水平, 形成自我发展规划, 使教师的教学发展成为一种理性行为, 这是全员督导制度实施是否成功的主要检验标准。
(三) 全员督导要求更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由共性评价向个性评价重心转移
“有常法而无定法”, 这句话也揭示了教师教学法的特点。所谓“常法”, 指的是教学共性, 这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基础内容, 表现为一定的教学规范;所谓“无定法”, 指的是教学特性, 是与学科知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类型、学生水平、教师发展阶段相和谐而形成的特殊规律。这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主体内容。
教学共性发展评价宜采用客观指标形式, 教学特性发展评价宜采用主观描述形式, 二者有机结合, 而主观评价则要求具体而有针对性。广州大学研究、论证并重新拟定了《教学督导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设定了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三个一级指标, 并要求督导给出评价与建议, 督导还需对该教师给出明确的评定等级。为了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教学督导要在网上查询被评价者在学期初教学检查、学期中教学检查和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以及督导听课评价以及年度考核、奖惩的新近历史资料。
(四) 全员督导要求加强督导队伍内涵建设, 由经验型督导向理论型督导发展
督导委员队伍的扩大固然因应了工作量增加的客观需求, 而教学督导队伍自身的理论建设是实现全员督导工作目标内在要求。督导委员是来自各个学科, 并接受过师范训练, 对教育教学理论也有长期的实践, 但是毕竟大多不是教育学理论方面的专家, 因此开展理论学习尤其是教师教学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学习就显得非常必要。除此, 广州大学督导委员一是定期撰文反馈听课评价情况外, 二是在校内《教学督导工作简报》和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理论文章, 三是积极立项省、市和校级教学研究。他们立足督导工作, 总结优秀教学经验, 探讨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课题, 提高督导质量, 扩大学术影响, 使全员督导制度实施具备了先决条件和工作优势。
(五) 全员督导要求集成各类评价, 由独立向统一综合
对教师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教学评价可以使评价结论更为全面客观。但是, 如何使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督导 (专家) 评价形成体系共同发挥作用呢?学校将工作重点放在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和同行评价的具体权重比例分析上, 以图找出理据。
从属性上看, 学生评价属于满意度评价, 同行评价和督导评价属于科学评价;从指导教师发展的角度看, 学生评价是一种间接评价, 而同行评价和督导评价属于直接评价;从评价的深刻度看, 学生评价是一种表层评价, 同行评价和督导评价属于深层专业评价。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是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 是教学过程的主要观察者, 而且其评价符合大数定律, 即“对于一个群体, 即使不掌握其个体的动机, 但当群体具备很大的数目后, 规则性就会出现。在形成后的群体中, 总是会呈现一定的普遍规律、一定的共同约束、一定的平均趋向和平均表现。尽管可能每一个体成员可以在几种选择中相当自由地行事, 但当涉及长期性行为时, 对总体的行为方式相对而言还是能够有所预测的。[2]在我们的研究中, 学生评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所以在三方综合评价结论中权重比例最高。
督导评价具有学术权威性, 而且由于观察对象众多, 因此具有整体平衡性, 所以在综合评价结论中权重比例次之。
同行评价大多在本系本专业教师中实施, 个体动机等变化因素和偶然因素较多, 所以在综合评价结论中权重比例最低。
(六) 全员督导要求处理好若干关系, 从局部向全局总揽
其一是校级督导的学科适应性关系。一般说来, 校级督导员来自各学科各专业, 但是, 受各种因素制约, 校级督导要做到专业或学科严格对应听课, 比较困难。比如广州大学现有69个专业, 尽管目前校级督导员已增至37人, 显然要按照学科精细分类覆盖仍是困难的, 但一般要和课程内容所属一级学科相对应。
其二是全员督导与专项性督导工作的关系。实施全员督导, 并不意味放弃专项督导工作, 例如, 我们仍然坚持开展精品通识课程的建设的督导, 坚持开展青年教师重点跟踪听课。
其三是历次评价的纵向关系。传统随机听课制度除了比较突出的个案, 重复听课的机率较高外, 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 数学期来自教学督导的评价都比较稀缺, 更难以形成一个系统的评价。这种模式使每次督导单独听课的评价失去了长效性。而全员督导制度实施以后一段时间比如以一届本科教育学制时段为单位, 对每位教师的教学基本状态就可以从历次评价中予以观察, 这样一来, 评价就不是一次性的、孤立的, 而是系统的、可比较的, 这无疑实现了督导评价的长效性。为此, 全员督导制度要增设阶段性分析环节, 这种阶段的长度可以四年为期。
总之, 教学管理制度必须有利于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科学决策, 取信于教师、干部和学生。适量试点, 在实施的过程中及时取得反馈信息, 科学调整;并正确对待各种意见, 坚定正确方向和信心。
参考文献
[1]韩磊磊, 源国伟.高等院校教学督导职能界说:课堂中心论[J].教育导刊, 2007, (6) :56.
普通高校教学督导发展现状与展望 篇4
一、普通高校教学督导的发展现状
教学督导机制的产生既是应教育发展形势所需, 也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主、客观因素所致。自实施教学督导制度以来, 该制度迅速在各类型高校中推广。为了分析教学督导的研究情况, 在维普资讯网站对1991年以来的教学督导类文献进行了统计, 如图1所示, 从文章总数看, 1991年至1995年相关文献仅有28篇, 2006年至2010年则增长到了699篇, 而近4年的文献数目达到了631篇;从年均篇数看, 从早期年均5.6篇增长到年均157.75篇, 该类文章数目大幅增长, 说明学术界对教学督导研究的重视度越来越强。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 并考察各类学校教学督导网站, 从中总结得到教学督导制度的发展现状呈以下特点:
(一) 教学督导制度普遍推广。
早期教学督导制度仅在数所大学实施, 然后普遍推广到各个类型的高校, 如高职院校、网络教育、民办高校等, 并在医学院和军校等特色院校的实践中取得成效。比如在高职院校中, 卢菊洪研究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的教学督导体系建设, 建议在高职教育中采用现场督导和网络督导结合的方式;王建明进一步研究了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网络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相关技术。网络教育方面, 李新春和陆丹梅研究了网络教育中教学督导在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 以及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模式;王书满以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能力培养为切入点, 探讨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概念、意义和实施策略。民办高校方面, 岳国庆以安徽民办高校为例讨论了教学督导存在的问题。特色高校方面, 高中玉论述了医学院中教学督导信息化的重要性, 陈康柱立足全军初级指挥和技术军官学历基础教育, 探讨了军队院校教学督导的制度和实施办法, 丁士拥则从军队院校督导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 提出了教学督导改革的四点建议。可以看出, 教学督导制度大大推动了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深化改革的步伐, 并在实践中寻求变革, 以更好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 教学督导理念不断创新。
各高校在教学督导实践中成效显著, 逐步做到督教、督学、督管三位一体。教学形式趋向多元化发展, 内涵不断拓展和丰富。在探索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监控机制和体系以及教学督导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在督导理念方面, 陈利华分析了新形势下教学督导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欧阳叶探讨了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创新理念, 徐大量研究了“以人为本”的督导理念、高素质督导员的主导地位和如何转换督导模式等问题。在方法制定方面, 钟雁平对教学督导如何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刘丽焰提出了加强“督”、“导”双向发展、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和加强督导评价与反馈机制建设等三个建议;杜小静从督导理念、督导制度、队伍建设、督导内涵等方面探索了优化本科教学督导体系的方法;雷振文进一步提出督导工作要建立以“收集信息、把握状态-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反馈结果-咨询决策-持续改进”为主线的闭合循环系统。在实践经验方面, 张恩忠介绍了长春工业学院以“两级八查三督一专两机一平”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督导运行模式与实践经验;余可锋阐述了教学督导在医学院校实际工作中的成效, 赵黎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在建立教学督导体制时遇到的瓶颈。同时, 学者也对教学督导制度的存在性和发展进行了反思, 如胡亚玲提出教学质量的监控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监督和控制。
(三) 教学督导信息化技术含量不断增加。
现代教学督导表现为体系网络化、队伍专业化、行为规范化、职能全面化、内容全程化和形式多样化的特点, 信息化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在督导信息系统功能方面, 黄令给出了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张荣进一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了督导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在系统设计关键技术方面, 颜承元研究了服务型教学督导的信息管理系统, 给出了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关键技术;付红伟设计了军事经济学院教学督导信息反馈系统, 提高了信息反馈效率和质量;曹洪欣基于B/S技术设计了教学督导评估系统。另外, 针对评价模型和信息反馈问题, 唐立力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非线性评价模型, 石国进分析了高校教学督导体系信息反馈的目的、原则和反馈形式, 余勇研究了院系督导的信息反馈效能。这些研究成果都为教学督导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 加快了教学督导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
二、教学督导制度的发展趋势
教学督导制度在实施范围上已具备很大的广度, 但仍存在教学督导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够、督导制度不完善、督导方式重“督”轻“导”、教学督导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督导反馈信息不全面、督导反馈信息不能及时整改等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 各高校在解决教育督导制度现存问题的同时, 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实施方法都要与时俱进, 加快推进深化改革, 完善和改进教学督导制度。结合国防科技大学多年来的教学督导实际经验, 并研究近年来的相关文献, 认为未来教学督导将呈现职能多元化、主体开放化和工作信息化等发展趋势。
(一) 督导职能多元化。
随着教学形式趋向多元化发展, 教学督导工作的内涵不断拓展和丰富, 教学督导的职能也将多元化发展。教学督导的任务不仅仅限于对课程的检查, 还需要对全校教学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及教学工作状态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要参与学校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有关咨询及论证工作, 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简单来说, 教学督导不再仅仅停留在“督教”的层面, 而要拓展到“督教”、“督学”、“督管”、“督硬件”、“督服务”等多个层面。总而言之, 督导职能的拓展和丰富是围绕服务学生展开的,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为目标。
(二) 督导主体开放化。
教学督导重点在于人员的管理和信息的交流, 在督导过程中主体将更加开放, 不仅仅限于督导员, 而应该包括校级督导管理者、督导组成员、教师和学生。校级督导管理者管理督导组成员, 制定督导规范标准, 检验督导效果, 及时了解学员对督导和教学的意见, 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整改或决策。督导组成员履行督导义务, 及时反馈督导信息;指出授课教师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和喜好, 架起学校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师要不断改进和提高授课技巧, 同时对督导提出意见和建议, 参与同级教师的课程评价, 在被督导的同时也可以行使督导其他人的权力。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对课程提出意见, 提出听课过程中哪里不懂、哪里不会、哪里需要详细和强化等, 也可以参与对课程和老师的评价。总之, 督导工作是围绕教学质量展开, 而涉及教学的所有主体都将参与其中, 大大提升督导的效果。
(三) 督导工作信息化。
随着督导工作信息化、网络化步伐的推进, 督导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将大幅提高, 并推进学校整体的信息化进程。督导员评价结果可以选择电子文档、录音、录像和纸质文档的形式, 对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可以通过语音留言方式给出, 不仅信息量大而且更方便教师改进。课程评价结束后, 督导组成员向系统提交评价信息 (电子版可在线填写、上传附件, 纸质版的可以提供照片或扫描件) , 系统根据预设程序要求进行统计整理、汇总分析。教师个体可以查看评价信息, 也可以提出疑问进行交流。学生也可以查看评价信息, 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其他部门人员进行各种检索查询, 各取所需, 及时响应, 系统的运作将部门、人员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信息化和网络化平台建设, 能够大大扩大督导工作的参与面, 使整个督导过程更加透明公开, 评价更加科学公正。
摘要:本文以普通高校教学督导为研究对象, 基于文献分析总结了教学督导的发展现状, 对教学督导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当前教学督导制度已经普遍推广, 督导理念在不断创新, 督导技术含量也在不断增加。未来教学督导将呈现职能多元化、主体开放化和工作信息化等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督导,发展现状,多元化,开放化,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卢菊洪, 吴小明.基于工学结合网络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督导研究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王建明, 肖小英.基于网络的监察督导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 2012
[3]李新春, 刘淳.教学督导在网络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4
[4]陆丹梅.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督导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14
[5]王书满.开放大学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估督导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6]岳国庆, 彭少杰.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建议——以安徽民办本科高校为例[J].价值工程, 2014
[7]高中玉, 钟懿隽, 温世浩等.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督导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研究, 2010
[8]陈康柱.军队学历教育院校教学督导工作探析[J].继续教育, 2014
[9]丁士拥, 刘芳, 王洪芳.提高军队学历教育院校教学督导工作效益的若干问题分析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10]陈利华.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实践与思考[J].理论与实践, 2007
高校督导制度发展 篇5
关键词:教学督导,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教学督导源于基础教育的教育督导制度, 是高校对教学质量的监督、控制、评估、指导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是通过对教学活动全过程及教学管理进行检查、监督、掌握情况, 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及时进行分析与指导, 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教学督导的核心价值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突出教师本人对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性和创造性,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整体提高。
我校自1999年组建教育教学督导专家组 (简称“督导组”) 以来, 在督导专家与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结合我校实际, 建立了教师教学评估督导体系, 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教学督导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环节
我校督导组由分管教学的校领导主管, 主要由离退休专家和退居二线符合条件的中层领导组成。他们有丰富教学或教学管理经验, 有广博的知识基础, 有不断学习、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 关心教学改革, 熟悉政策法规, 热爱教学督导工作。督导组办公室挂靠教务处, 日常工作由教务处负责。
1. 督教。
广义的“督教”是对教学全过程各个主要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督导, 包括对教学设计的督导、教学活动的督导、实验实习的督导和青年教师的督导。狭义的“督教”主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诊断和评价, 我校目前的“督教”主要是后者。督导专家深入课堂听课评课, 发现新的教学思路, 挖掘教师的创新潜力;重点看教师对教材的驾驭程度, 重点难点的突破程度, 教学进度的把握程度及基本功的情况, 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诊断;对学生反映问题较大的教师, 经过反复听课, 找出问题所在, 形成发展性教师评价, 对教师专业发展予以合理定位, 使教师明确下一步发展方向, [1]帮助其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督教”, 既发现问题, 提出不足, 更着重发现优秀教师, 总结教学经验,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2. 督管。
“督管”是对教学环节、育人环境的管理进行督导, 特别是对教学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与评价, 促进教学和育人环境向高效、有序、规范的科学管理迈进, 分析制约教师专业发展与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因素与环节, 进而提出改进教师管理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通过制度建设激励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 从而调动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与从事教育教学的积极性。[2]“督管”的内容包括工作状态、效果与质量, 专业学科建设, 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教学条件与利用, 以及教学改革五个方面。督导专家根据督教和督学所反馈的意见, 经过汇总、分析和整理, 向有关部门与个人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 改革方案和措施。
3. 督导。
督导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监控, “督”是“导”的前提和条件, “导”是“督”的深化和结果, 督导工作重在“导”, 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一是成立教师培训中心, 对教师进行集体培训。由人事处负责, 教务处、科研处、计财处协助, 加强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科研思维与基本能力的培训。每年召开一次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课程负责人培训班。二是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各二级学院成立教学督导组, 邀请一批校内有经验的老教师参与学院的教学督导, 督、导结合, 通过“听课、评教”等方式, 关注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时随地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指导。各教研室为每位新进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 为其提供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的全方位指导。
二、教学督导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方式的理论学习与实践,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的过程。[2]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教学督导必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相适应,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 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制度。
教学督导基本环节的顺利、规范运行, 是保障教学督导取得良好成效的基本前提。为此, 要处理好教学督导体系的校、院 (部) 两级关系。只有进一步调动院 (部) 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进一步强化院 (部) 自我监控功能, 同时发挥校级督导专家的咨询、参谋作用和院 (部) 专家在学科专业针对性方面的优势, 不断促进督导工作与院 (部) 管理的紧密结合, 才能逐步形成学校、院 (部) 教学质量保障工作齐抓共管、各有侧重的局面, 才能实现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科学发展。要不断挖掘青年教师的潜力, 指导和帮助优秀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教学能手, 为学校推荐和培养更多更好的教学名师, 以促进优良教风的保持与发扬。
2. 优化教学督导队伍结构。
做好教学评估督导工作需要一支经验丰富、知识全面、结构合理的督导队伍。理想的教学督导应把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很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融于一身, 是教学研究专家、学科专业教授和教学管理专家的“三统一”, 这样的教学督导员方能胜任教学督导工作。[3]目前我校的教学督导专家组采取离退休老专家与在职人员相结合的形式, 在职督导人员主要由各教学单位分管教学的负责人与教务处负责人组成, 这样既扩大了督导专家队伍, 又有利于教学及教学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同时应适时对教学督导人员开展培训, 使其了解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新动态, 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 保障教学督导工作正确的方向性和高度的科学性。
3. 创新工作方法。
一是要以活动增强活力。积极认真组织校、院 (部) 全体教学督导专家成员开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活动, 把教学督导工作做活、做实。善于寻找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同步提升的契合点,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 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青年教师联谊会、名师示范教学等促进学生与教师、院 (部) 与学校共同发展。要科学设计活动的形式, 吸引全体师生更积极更广泛地参与进来。及时总结、提升经验, 不断丰富活动内涵, 创新活动方式, 扩大参与范围, 增强活动效果。二是要建立教师督导信息库。建立教师个人和各学院督导基本信息资料库, 作为个人业绩考核、职称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真正发挥教学督导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4]
参考文献
[1]李琼.发展性教师评价与教师成长[J].教育评论.2002, (3) .
[2]叶澜, 白益民, 陶志琼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226.
高校督导制度发展 篇6
学前教育是人生起始的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及教育现代化的程度和水平,推进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但目前学前教育存在“入园难、入园贵”、“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及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教育督导是保障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落实的重要机制。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为了督促地方政府认真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规范办园行为,教育部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建立了学前教育的督导评估制度和工作机制,决定从2012年开始开展学前教育的督导评估工作,并要求地方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强化政府职能。同时,通过教育督导评估,推动优质幼儿园的建设,带动农村幼儿教育保教质量的提高,进而促进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应坚持的原则
为了保证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切实督促地方政府科学、有效地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在学前教育督导评估中,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原则:第一,发展性原则。要运用发展性教育评估的思想,对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实施动态督导监测和评估,主要关注学前教育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幅度及增值的大小。第二,激励性原则。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切实调动地方人民政府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学前教育发展作为评价地方政府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及表彰学前教育成绩突出地区的重要依据。第三,客观性原则。坚持教育督导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教育督导评估和监测结果必须真实反映学前教育发展的真实情况和努力程度,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突出教育督导评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实效性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重在评估各省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努力程度、职责到位情况、工作落实成效及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效果。
三、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
我国教育部规定: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的对象是地方政府,主要对政府职责、经费投入、园所建设、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和发展水平等6个方面进行评估。政府职责方面主要评估落实政府责任和部门职责,完善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等方面的情况。经费投入方面主要评估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落实各项财政支持政策,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情况。园所建设方面主要评估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情况。
队伍建设方面主要评估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核定并保证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落实并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等方面的情况。规范管理方面主要评估规范学前教育管理,有效解决“小学化”倾向和问题等方面的情况。发展水平方面主要评估提高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缓解“入园难”问题及社会公众对当地学前教育满意程度等方面的情况。
四、正确进行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是解决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困境的重要策略
中国学前教育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严重的问题。据统计,2008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47.3%,是我国各级教育中普及率最低的阶段。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距显著,2007年全国城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55.6%,农村仅有35.6%,相差20个百分点。“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20多年来的教育工作重点主要放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上,由于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投入不足,学前教育一度出现滑坡现象。”与城市学前教育相比,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办园质量偏低:大半村级幼儿园只有幼儿活动室,无必需的功能室,且绝大多数活动室不符合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面积狭小,采光、通风不良;设施配备种类不全,数量不足,常规保育教育设施寥寥无几。农村幼儿园不仅存在总量少、质量差的问题,还有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少、时间短;幼儿专业教师力量薄弱,待遇无保障;幼儿接受的知识具有小学化、超前性特点;幼儿园校车安全堪忧等问题。
《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构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优良、效益显著、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体系,把辽宁建设成为教育强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到2012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到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实现教育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学前教育实现普及和规范发展;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正确进行学前教育督导评估,解决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困境。在学前教育督导评估中,要注重“三个结合”:坚持规范性评估与发展性评估相结合,坚持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坚持自我评估与督导评估相结合。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要建立省级政府学前教育工作的表彰奖励与问责机制,把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和监测结果作为评价地方政府教育工作成效、实施表彰奖励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建立学前教育督导结果报告制度,及时向政府决策部门报送督导评估结果,为教育决策提供有效信息、重要依据。要建立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的宣传交流机制,通过工作简报、现场会等方式向社会宣传、推广、交流地方发展学前教育的有效举措和典型经验。要建立学前教育督导结果通报和公布制度,向各省级政府通报督导评估结果,并向社会公布。通过社会的舆论和监督,促进学前教育进一步健康有序发展。
高校督导制度发展 篇7
关键词:教师职业发展,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四个转向”
本着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规范教学过程管理的基本思想, 我院教学督导工作组在学院督导室的指导下, 坚持督与导相结合、以导为主、以督为辅的工作方针, 坚持在常规管理中抓规范, 在规范管理中求创新, 加强教学督导工作, 对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作用。在继续抓好课堂教学督导工作、评学活动开展和学生信息员工作的基础上, 要积极配合学院、教务处和各系部做好常规教学环节检查、教学整改、师德建设和教研、科研活动开展等工作, 建立督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从浅层的督导逐步转向深层的督导
逐步转变工作重点, 以“四个转变”为突破口, 以诊断问题和促进教学改革为侧重点, 通过督促与引导, 对学院教学的过程和有关专项建设进行检查、督促和评估, 使教学督导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1. 开展督导员从学期常规教学检查、了解情况到经常对
应深入相关系部联系, 配合、协助系部进行专项检查, 指导系部开展教研活动。例如通过专项教学检查的方案、措施和标准的具体示范指导, 通过组织督导工作经验交流和编写教案经验交流等, 引导系部督导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走向深入, 使教学工作落实到位。在学分制条件下, 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课堂秩序差。部分教师只管教, 不管学, 教学中不讲对象, 不讲效果;到课率、听课率低, 学风差;部分班级学风差, 学生随意缺课, 课堂内睡觉、玩手机、打游戏机等现象比较多;任课教师在课堂内对学生的管理与辅导员对班级的管理互动不够;教务管理与学生管理联动效果也不够好。针对上述问题, 我院有的放矢, 及时调整工作方式和机制, 使制度与时俱进, 不断适应工作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督导,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督导员从大面积听课到有针对性地随机听课。坚持全
面听课, 摸清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交流及指导帮助, 使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大大提高。并与教师或系部面对面沟通交流和进行指导, 使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的整改较细致、深入和有针对性。
3. 配合教务处及系部逐步建立起各教学环节的检查制度
和质量标准, 包括教学进度、教案、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命题考试、毕业论文等。每次检查前都制订好工作方案, 检查后及时总结反馈, 进行相应的整改及建设, 大大促进院系两级督导工作的深入。具体工作为: (1) 制订相应的管理及培训制度; (2) 协同对新教师进行培训; (3) 组织教学督导员针对性随机听课、沟通和指导; (4) 各系部配备指导教师一对一指导帮助; (5) 协同教务处经常性检查并及时反馈, 督促整改; (6) 组织交流会, 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二、逐步从课堂教学的督导转向侧重专项教学督导
1. 深入教学一线, 督导教学全过程。教学督导不是简单的
教学检查, 而要求督导教学全过程。我院要求教学督导要深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一线, 对教学督导成员规定了听评课的对象和时间。各教学督导员要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 有针对性地对新进教师、新任课教师和专业核心课程教师进行听评课, 为稳定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2. 课堂教学的督导工作在保持针对性的随机抽查听课
的同时, 将工作重点转向专项教学督导。例如通过对主要教学环节———教案的抽查和组织交流, 不但规范教案编写, 还引导教师们结合高职教学对“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建设”、“新专业建设”、“专业教学与就业岗位考证结合”、“考试模式改革”、“高职应用型学科的教案编写模式建设”等问题的研讨。如通过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检查, 促进本院高职毕业生毕业论文工作的研讨和改革;通过抽查批改作业情况, 进一步落实了作业批改有关教学文件的各项要求。总的看来, 通过加强专项教学检查, 促进了教学环节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建设。
三、从以“督”为主, 逐步转向以“导”为主
正确认识“督”与“导”的辩证关系。“督”与“导”应该相结合, 但总体上应以“督”促“导”, 以“导”为主。重督轻导是一种偏向, 将会导致重目标而轻过程, 容易发生督导与被督导的矛盾对立。不仅要重视对实现教学目标的督导, 更要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督导, 把督导工作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建立全程的督导机制, 注意侧重引导、调动全员参与, 共同调控的积极性和自我监督的主动性, 使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呈动态性的持续调整和实现, 使教学质量最终提高到较理想的水平。逐步转向以“导”为主的工作改革情况表现如下:
1. 检查每个专项教学前, 制订具体的检查工作方案和具
体的质量标准, 进行工作示范, 引导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学部门的教学工作向深入发展, 使各教学环节的工作认真、细致、落实到位, 质量有保证。
2. 通过组织各项交流活动、编制《督导工作简报》和网上
宣传报道, 深入宣传交流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知识, 表彰优秀的人员或事例, 使教学管理和教学获得进一步的指导。
3. 定期组织教学督导员工作例会, 进行工作交流、总结,
提出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 指导整改。组织教学调研并拟写调研报告, 通报相关部门和报告相关领导, 向相关部门及领导提供指导教学决策咨询。
4. 注意落实预防为主的措施, 注意预先发现偏向, 勇于揭
露问题, 注意表彰优秀典型和进行调研, 及时反馈, 加强宣传教育等“导”的工作, 使督导工作协调持续开展。
【高校督导制度发展】推荐阅读:
高校教学督导06-30
高校校内督导分析11-05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总结08-18
督导制度10-26
专项督导制度10-22
教学质量督导制度10-28
建立督导评估制度07-28
学校督导检查制度01-06
发展性督导评估09-13
督导核查工作落实制度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