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制度

2024-10-26

督导制度(精选12篇)

督导制度 篇1

近年来随着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 特别是《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等纲领性文件均对干部教育督导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 促使我国的干部教育督导制度制已经初步形成, 但在实践中, 仍存在督导主体不太明确, 主观性太强, 激励约束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尚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我国许多从事干部教育的专家学者开始致力于干部教育督导方面的研究, 但研究多是理论层面的论述, 缺乏对于干部教育督导工作实践层面的研究, 还难以有效地发挥其对干部教育督导工作的指导作用。结合我国干部教育督导实际, 探索构建有效的干部教育督导机制成为必然。借鉴他山之石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如俄联邦教育督导制度改革后的一系列科学做法, 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一俄联邦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趋势

俄联邦现行教育督导制度呈现出下列趋势。

1. 改革督导机构, 细化权责

俄联邦于2004年成立联邦教育与科学督察署以来, 不仅将教育督导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 而且改革了过去中央高度集权统一的管理模式, 将教育督导体制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并行, 进一步细化教育督导体制各职能部门的权责, 使俄联邦的教育督导工作向更为规范化、精细化运行。

2. 加强督导的法制化建设

俄联邦在继承苏联的教育督导法规的基础上, 进一步根据国情, 推陈出新, 先后颁布了《学校评定和国家认定条例》《国立和市立学校教师和领导者评定程序条例》《俄联邦教育与科学督察署条例》等教育法规、政策来使教育督导法律化, 为教育督导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这些法规不仅进一步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各项教育督导活动, 使督导工作能够做到有法可依, 而且也明确了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的关系, 建立起了和谐的督导工作氛围。

3. 全面完善教育督导队伍建设

2004年俄联邦成立联邦教育与科学督察署并下设五个具有执政权利的管理局, 同时还配有五个直属研究机构。这一行政改革, 吸收了大量专业人才进入教育督导部门, 极大地扩充了教育督导队伍, 提高了督导队伍的地位待遇, 保障了督导队伍的稳定, 使每个部门的职能机构均具有相关专业方面的人员配置, 从而为各职能机构充分发挥其专业管理作用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保障。

二俄联邦教育督导制度对改进我国干部教育督导的启示

1. 充分认识教育督导地位, 提升督导效果

从现代教育行政管理的功能来看, 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行政管理必将从决策执行混而为一的状况向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健全、多功能方向发展。长期以来, 我国不仅干部教育行政体系中没有相对独立的督导系统, 而且干部教育行政部门也对教育督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2006年发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 (试行) 》提出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制度, 并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的内容包括办学方针、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基础设施、经费保障等, 却未就教学督导制度给予明确的地位和具体的定位。2008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才提出建立和完善学习考核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而面对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 面对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 不仅《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指出要加强督促检查, 而且新印发的《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也指出全面开展培训质量评估, 坚持质量第一、注重实效, 实现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相统一。因此, 干部教育机构从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出发, 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发挥教学督导的质量监控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必须对教育督导给予高度的重视, 将教育督导工作作为提升教育管理成效的重要环节与媒介。

2. 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法制化建设, 合理设置教育督导机构

目前, 我国教育机构或将教育督导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重叠或挂靠在教务部门, 督导机构缺乏相对独立性, 这就难免会使教育督导功能弱化。干部教育同普通教育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 构建干部教育督导体系应从干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出发, 制定具体的评价、评估标准, 使干部教育督导的实施有法可依, 并将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为干部教育行政管理系列中的一个具有行政管理权, 独立履行教育督导职责的单位, 直接对主管教育领导负责, 同时要更加细致严谨地进行分工, 避免工作上发生交错重复现象, 保证高效率的行政指挥、督导、检查相互衔接、统一, 真正起到督教、督政、督学、督改的作用。

3. 确立平等合作的教育督导观, 建立和谐督导

由于受过去教育督导机构设置的影响, 督导工作人员在教育督导工作开展过程中经常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行政视察行为, 这就容易造成教育督导双方的矛盾冲突, 而干部教育督导对象均是成人, 其不仅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而且还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因此要做好干部教育督导工作, 教育督导员应以人本主义为依托, 以共同促进干部教育工作的提高为目标, 改革凭借等级权利进行督导的观念为平等合作、集体参与、权利均衡的教育督导理念, 构建和谐的教育督导制度。

4. 优化教育督导队伍, 提升督导执行力

教育督导工作主要是监督与指导, 而要在监督的基础上成功实现有效指导, 避免督与导的分离, 这就要求从事干部教育督导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 因此要加强干部教育督导队伍的建设, 就必须在建立督导队伍退出、准入机制的基础上, 保障教育督导队伍合理的人员编制, 提高督导人员的待遇, 维持督导队伍的稳定, 并且还要优化督导队伍结构, 吸收部分专、兼职退休教育督导员、优秀青年教师, 形成梯队结构的督导队伍, 不断加强督导队伍的培训, 同时鉴于干部群体的特殊性, 督导队伍也可以吸收少量培训班学员来优化队伍结构, 促进干部的“自律”, 进而达到“学”的目的, 来进一步提高教育督导的质量。

5. 减少教育督导反馈中间环节, 着眼于“学”和“导”

在干部教育中, 教育督导的反馈监督功能将干部教育的“政”“学”等方方面面有机地联合在一起, 但督导的目的是为了督促授课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学风, 提升干部教育质量。所以干部教育督导在“政”“学”“督”“导”“改”紧密结合的基础上, 应重点应着眼于“学”和“导”。而“学”和“导”功能的及时发挥就需要将形成性督导与终结性督导相结合, 进行动态监控督导, 以“动”促“静”, “动”、“静”结合, 减少教育督导反馈的中间环节, 形成高效的督导信息反馈链, 以便有关部门及时进行整改, 促进干部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笔者借鉴部分俄联邦教育督导制度上的先进经验, 结合我国干部教育督导工作的实际情况, 提出强化和完善我国干部教育督导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建设的一些具有措施, 以求进一步提高我国干部教育督导工作的实效。但由于我国的干部教育督导还处于不断的完善发展阶段, 其必将会随着我国干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而逐步走向科学化。

摘要:教育督导是干部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笔者借鉴俄联邦的教育督导制度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干部教育督导实际, 提出构建有效干部教育督导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干部,教育督导,俄联邦,趋势

参考文献

[1]肖甦、王健红.试析俄联邦教育督导制度新变化[J].比较教育研究, 2007 (7) :11

[2]单永新、王金波.新形势下我国研究生教育督导制度改革新视角探析——俄联邦教育督导制度变化趋势引发的思考[J].吉林教育, 2010 (7) :34~35

[3]穆岚.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J].教育探索, 2006 (12) :22

[4]肖小华.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制度确保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督导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1) :52

[5]高海生、王卫霞.论高校教学督导制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1) :21

[6]刘白玉、杨家珍、王琪.高校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作用[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8 (3)

[7]赵正兵.完善高校教育督导制度的理论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7)

督导制度 篇2

为及时、全面了解我乡各单位、村、学校禁毒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切实加强对我乡禁毒工作的督促、指导,以确保我乡禁毒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结合我乡禁毒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督查主体

乡禁毒工作督查组全体成员是我乡禁毒工作督查的主体,负责禁毒工作的指导,具有督促职责和权利。

二、乡直各单位、部门,各村,各学校的禁毒工作受督查组的指导、督促。

乡直各成员单位、村委会、各学校有义务配合、支持督查组的指导、督促。

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对乡直各单位、村委会的禁毒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根据实际督查情况,向乡党委、政府书面作出客观、公正的督查情况汇报。

禁毒工作领导小组

美国学区督导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篇3

[关键词] 美国 学区督导制度 历史 现状

教育督导是教育行政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与教育决策和教育执行共同构成了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所谓教育督导,就是根据本国的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和帮助,旨在加强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全面管理,以保障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图对美国学区督导制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美国学区督导制度的历史

美国作为一个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它的教育管理实行地方分权制,教育管理权主要在州政府。美国的教育督导制度从一开始就受到其联邦政治体制的影响,形成了与地方分权相匹配的、由地方负责的州级分工责任制。州教育督导全权负责教育督导工作;县教育督导对所辖县实行教育监督;学区教育督导分普通教育督导和专业教育督导两种;学校教育督导则对美国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级机构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一般不能越级视导。事实上,美国的教育督导机构与教育管理机构是合二为一的。在美国教育中,教育政策的执行监督机构在州一级是教育厅,在学区则是地方学校董事会,它们既是教育管理机构,也是主要的教育督导机构,这有助于保证督导的效果。

起初,一些学校董事会安排秘书来帮助他们处理每天的工作,学区督导正是从这一工作中演变而来的。1812年,在纽约市的布法罗任命了第一个官方督导,他除了为普通学校制定计划以外,还履行对公共资金管理的汇报以及为州议会提供与学校有关信息的职责。1837~1850年,13个学区聘用了督导。紧随其后,到1890年,绝大多数城市都设置了相应的职位。总之,早期的督导权力有限并且只做一些常规的工作,更多的是监督课堂教学和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校董事会来保证达到州的要求。工业革命的到来对学区督导提出了更高的组织和管理技能要求;学区的合并,对标准化实践的强调,使学校的行政逐渐走向专门化。所以,到了20世纪的上半叶,理想的学区督导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区督导是一名有组织能力的管理人员;第二,学区督导是一名民主政治家;第三,学区督导是一名实践型社会科学家。学区督导集三种角色于一身,要求越来越高。

二、美国学区督导的现状

1. 学区督导的行政责任

今天,不管学区规模如何,对大多数督导工作的描述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复杂的和苛求的。督导们被期待拥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发展生成许多与他们的领导水平和管理责任相关的学术规范。由美国学校管理者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和国家学校董事会协会(National School Boards Association)组成的联合委员会通过的一项国家报告,确定了学区督导的具体责任。这些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学区督导是学校董事会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卓越的教育建议者,扮演学校管理者的角色;他是学校系统中基础教育的领导者和整个学区专业人员的服务者;作为学校管理领导队伍的成员,他积极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

第二,为学校董事会和社区提供并执行可实施的计划,并使所有董事会成员理解学校的运作和计划,向董事会解释学校系统的运作;在董事会会议召开之前,给董事会全体成员提供有关董事会在每一事项上行为的完整背景信息和建议意见,从而使学校董事会能够采纳建议,并且能够反思已有的政策和决策。

第三,形成并告知学校董事会成员一些执行董事会政策所需要的行政程序;草拟与董事会意见一致的完整的学校或者社区教育计划;检查学区的日常运作情况,保证学校的专业人员都有相应的专业发展机会;使学校的专业人员明确学校的使命、办学目标等。

第四,保证所在学区的学校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学区的性质往往决定了督导的日常工作。不同的州对督导的要求不一样。在大的学区内,督导只需专长于行政的一两个方面,因为其他的行政任务可以安排给辅助人员。所以,大城市的学校董事会有时就会聘用某个领域的专家,比如财政管理或者公共关系专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小的学区里,督导往往是多面手,因为除了校长,他们没有一个辅助人员。尽管有这些不同,所有学区的学校董事会在聘用学区督导时,一般都强调教学经验、财政管理和公共关系技能(包括交往技能)。

2. 学区督导的专业标准

20世纪90年代早期,在得到来自学校董事会成员、教授们以及其他有关专业团体的建议之后,美国教育管理者协会接受了规范学区督导广泛定义的8条专业标准。

第一,领导与社区文化。这一标准强调执行与领导才能、洞察力、塑造学校文化与氛围、授予他人权力以及对多元文化与种族的理解。

第二,政策和管理。这一标准强调督导要为学校董事会制定运作程序,为学区与学区之间以及学区内部制定政策,使地方政策与州和联邦的要求、宪法条款以及常规应用一致。

第三,交际与社区关系。这一标准强调向社区和媒体清楚且有效地沟通地方的构想与意图的能力;还强调对社区反馈做出反应以及达成一致意见,以强化社区的支持等方面的能力。

第四,组织管理。这一标准要求搜集、分析和使用有关政策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它还强调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并达成有效的资源配置。

第五,课程规划与开发。这一标准检验的是督导为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课程战略计划设计的能力、发展理论的能力、运用有效可靠的表现指标的能力等。

第六,教学管理。这一标准衡量的是对有关学习与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为了让学生成绩最优化进行资源整合的能力。它还关注将研究发现与最有效的经验运用于课程的能力等。

第七,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标准评价的是有关确定教职员工评价与评定的能力,建立监督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体系的能力。它还要求解释和应用有关人事筛选、发展、留任与解聘等合法要求的能力。

第八,领导的价值观与伦理观。这一标准强调的是理解并塑造拥有适当的价值体系、伦理观和品行端正的领导。它还要求督导理解多元文化,并要求他们与社会机构和人力服务部门进行合作,以帮助每个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一个有责任、有教养的公民。

三、启 示

作为一个以地方分权制为基本管理体制的国家,美国的学区督导制度在其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呈现出颇具特色的一面。中美两国虽然国情不同、体制不同,但美国在学区督导制度建设中的基本做法及成功经验,能够为改进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第一,改善教育督导机构的隶属关系,强化其独立性。由于我国的教育督导机构都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所以,要加强督导功能,就必须从机构设置入手,将教育督导团及其办公室从教育部门剥离出来,由政府行政部门改为人大的监督机构,提高教育督导机构的行政级别,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关法律后果,成为能依法享有国家权力的行政组织。教育督导办公室可以在省、市和县设办事处,各办事处接受教育督导办公室和同级别人大的双重领导,负责督导与评估各办事处所在区域的教育管理部门与学校等。

第二,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确立教育督导专业化的教育督导观。这就要求严格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教育督导职务系列;唤醒教育督导人员的专业意识,加强教育督导人员的自身塑造;重视教育督导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第三,建立健全科学化的教育评估和督导标准体系。目前我国教育评估和督导的标准体系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教育督政权重小,指标要求缺乏刚性。例如对政府促进教育发展的统筹规划、政策导向、教育经费投入等事关教育发展条件的重要问题,缺乏评估和督导。二是在督学方面,偏重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而对教学效率、管理水平、校园环境等其它方面,缺乏详细的评估和督导。三是在评价和督导内容、量化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离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笔者认为,符合我国目前国情的教育评价和督导标准体系至少应包含如下内容:在督政方面,要将教育发展统筹、教育经费投入及保障、师资待遇及培养计划、教育发展环境建设等纳入督导范围;督学方面要将课程设置水平、教育教学水平、教学评价系统水平、师资水平、学生全面发展的水平、学校特色等纳入督导范围。

参考资料

1 朱家存,周毛毛.教育督导:中国与新西兰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7(9)

2 南钢.中外教育督导制度发展之比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3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Roles and Relationships:School Boards and Superintents[M]. Arlington,VA:1994

4 Hoyle,J.R.What Standards for the Superintendency Promise. School Adminstrator[J],1994(7):22-23,26

5 Theodore J. Kowalski,Contemporary School Adminstration:An Introduction[M]. Boston:Allyn&Bacon,2003(2nd)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法国教育督导制度 篇4

一、法国普通教育督导制度的简介

1. 一些重要定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 首先要清楚下列释义。

(1) 地方行政区域。

与国家行政机构不同, 地方行政区域是法国的一种行政管理结构, 它肩负着维护辖区内公民利益的责任。地方行政区域由三条标准界定:它被授予法人资格, 因此具有司法权, 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并享有独立的财政权;立法机构授予它自主权能;它能在选举出的代表组成的委员会进行商议后, 行使决定权, 所作出的决定由当地行政机构付诸实施。

(2) 学区。

在法国, 学区是国民教育部和高等教育及研究部设在地方一级的教育行政管理单位。法国本土现有26个学区, 其位置分布与大区基本吻合。学区是属于地方性质的机构并与地方行政区域合作。学区长为每个学区的负责人, 他们通常为从大学教师中选拔出并由法国总统任命。学区长在教育部长的领导下, 组织开展学区内的教育活动, 管理辖区内教育机构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人员的行政、教育和教学活动。

(3) 大区。

大区是法国最大的行政划分。法国本土现有22个大区, 另外还有4个海外大区。每个大区都有大区委员会和经济社会理事会。前者有财政决定权, 后者则发挥咨询作用。

(4) 省。

省是比大区低一级的行政区域, 法国本土现有96个省。省由省委员会管理, 负责对省的经济和社会性事务进行财政拨款。法国每个省又被分割为数个区, 每个区再划分为数个县, 但区和县都不属于地方行政区域。

(5) 市镇。

市镇是法国的基层行政单位, 是最小的行政分划, 基本上对应一个乡村或一座城市。作为地方行政区域, 市镇由市议会管理, 也拥有一定的财政权。

2. 法国教育管理体系

(1) 行政管理。

法国国民教育部主要负责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法国高等教育及研究部则负责高等教育和各类研究的组织工作。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由教育部负责, 同时高等教育及研究部配合其工作。国民教育部负责策划教学计划、制定教育政策、组织考试和学校竞赛、设立职位、组织招聘、评估教育体系, 等等。教育部长由总统任命, 是教育部的核心。国民教育部由教育司、总秘书处、总督导处和其他附属机构组成。近十几年来, 随着权力下放和地方分权的推进, 法国教育呈多样化和灵活化发展。地方行政区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来实施政府的教育政策和指令。实际上, 它们各有分工:市镇负责幼儿园和小学的建立、教学设施的配备和运行;省负责初中的此类事务;大区则针对高中负责同样的事务并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

(2) 咨询会。

众多咨询机构也为国民教育部工作:例如教育高级委员会、国家课程委员会、国家评估委员会和阅读观察院等。

总体来说, 法国普通教育的管理可以归纳为:中央集权, 分级管理, 各级有所侧重;重大决策由中央做出, 学区和省的主要使命是结合具体情况, 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咨询部门众多, 成为教育部门的重要参谋和顾问 (1) 。

3. 法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现状

(1) 机构、人员及工作职能。

在法国国民教育部中, 总督导处包括:国民教育总督导处, 国民教育行政总督导处和图书馆总督导处。它们均在教育部长的直接指挥下开展工作, 每个总督导处都有处长一名、副处长一名及若干助理。另外, 国民教育部还设有14个常务专家组, 例如经济与管理组、历史和地理组、数学组、哲学组和文学组等 (2) 。

国民教育总督学负责监督和评估国家教育制度, 评估现行教育制度的成效、结果和潜力, 参与初等和中等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 并针对现行教育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等。他们很少亲临教学课堂听课, 更多的是从宏观上监督所有国民教育部管理下的教学机构, 但不包括高等教育领域。国民教育行政总督学负责检查、研究和评估教育制度的运行和效果, 其工作涉及除教学法和教学计划以外的教育及研究事务。图书馆总督学负责检查和评估公共图书馆的工作, 其中包括市立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

地方上的督学包括学区督学—地区教学督学, 学区督学—国民教育省督学和国民教育督学。学区督学—地区教学督学由学区长领导, 同时也在国民教育总督导处的指挥下工作, 他们的职能包括:推进和评估教育政策或教学机构, 督查中等教育领域教学员工的工作, 等等。事实上, 学区督学和地区教学督学分摊了教学和行政事务。学区督学就是出身督学的行政人员, 而地区教学督学就是按其专业性质工作的专业督学。学区督学—国民教育省督学由学区长领导, 有些学区督学—国民教育省督学还配有学区督学助理。监督教育政策的实施, 检查行政管理和教学机构的财政状况, 以及监督教师的教学方法, 等等, 这些都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国民教育督学由学区督学领导, 主要负责检查、巡视和记录小学教师的工作, 参与后者的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 组织教学活动, 评估教育政策的推广和幼儿园及小学的运行工作。

(2) 招聘和任命。

教育督导是法国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督学全部属于国家公务员, 因此法国政府始终十分重视其招聘、培训和实习工作。

国民教育总督学的招聘条件如下:年满45岁, 具有公务员、大学教师资格, 具有博士学历或指导研究导师资格, 在教育领域服务十年以上, 至少有五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考核委员会筛选应聘者后, 为每一个空缺职位列出候选人名单, 最后提交教育部长, 由共和国总统以法令的形式正式任命 (3) 。学区督学—地区教学督学应聘者必须是年满40岁的、任职至少满五年的国民教育督学, 他们是具有一定职称的大学教师或中学高级教师, 通过招聘考试的督学要经过两年的实习, 合格后, 由教育部长任命, 并由共和国总统正式下令任职, 成为正式的学区督学—地区教学督学 (4) 。学区督学—国民教育省督学从学区督学—地区教学督学或至少有8年工作经验的行政人员 (其中至少4年在教育领域工作) (5) 中任命。通过招聘考试和培训的督学会被派往分学区实习, 经过一年实习合格后, 方可转成正式的国民教育省督学。国民教督学的应聘者的条件如下:在初等或中等教育领域的教学、管理、培训或就业指导等教育部门工作至少5年, 具有本科学历, 应聘者按照不同专业参加考试, 合格者经过一年培训后可成为正式的国民教育督学 (6) 。

总体看来, 各级督学的工作相同点是检查和评估教育体系、教师及教学机构的教学并参与教职员工的实习和培训。督学的工作也同样定期被上一级领导评估。

二、法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与问题

1. 特点

(1) 法国普通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十分悠久, 制度比较完备。比较重要的法律、法规从最初的《国民教育总法》到后来的《国民教育总督导特别章程》、《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章程》等, 而科学、完备的法律保障恰恰促进了法国督导制度的顺利发展。

(2) 法国普通教育督导评价具有客观性、全面性的特点。教育督导机构不是一般的执行机构和调研咨询机构, 它受命于国民教育部或各级教育部门, 有相应的权力, 并超脱于一般的行政领导和具体的教育管理事务, 相对独立;国民教育省督学会深入到教育第一线的基层, 更接近实际, 这有利于他们在视察后, 较客观地分析问题, 公正地作出判断, 真实地提供反馈, 有效地监督指导。另外, 法国的督学监督评估的内容范围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针对教育机构贯彻执行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情况、办学指导思想、教育结构与布局、经费使用、学校领导和师资队伍状况、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设施和条件、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等多方面的问题, 督学都能进行宏观或微观的评价、帮助和指导。

(3) 法国普通教育督导制度分工明确。教育督导实行三级式的工作机构, 督学的工作方法大多为观察分析、检查测验和座谈调查等, 工作职能限定在对学校的监督、指导、帮助等几个方面, 考察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情况、处理学习状况的能力、管理班级的方式等。另外, 督导管理的透明度很高。督导制度的法令, 制度条例, 工作职能, 督学的姓名、联系电话、邮件地址、所负责的区域等信息都公布在法国教育部官方网站上, 并及时更新, 便于接受社会的监督。

(4) 法国教育督导人员实行严格的选拔制度, 以保证挑选出干练的督学, 而督导人员往往都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法国以招聘制来选拔督学, 执行严格的招聘和考核程序, 既看重候选人的资格, 又注重他们的经历, 总督学几乎都是由有高等学历, 很深的专业造诣, 以及丰富的教育教学或管理经验的人员所组成, 中低级督学大多也是教育与教学、行政与管理两方面的专家, 这样确保了督学队伍的素质和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5) 法国教育始终实行着中央集权制度, 但同时也保持地方教育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督导领域也是如此, 特别是每个学区的学区督学在各科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2006年初, 图卢兹学区的学区督学—地区教学督学了解到有两个偏僻的小城市申请开设汉语课, 便主动寻找师资, 做准备, 并打电话联系法国汉语教学总督学白乐桑先生, 明确表示自己对此事很感兴趣, 想请他帮助考核教师、指导教学, 等等, 并最终促成此事。由此可见, 尽管学区督学并不负责教学工作, 但在现实工作中有着很大的决策权和自主权, 完全可以促进一门学科的教学。

2. 问题

(1) 有时, 督学的工作还存在弊端, 需要改正。例如, 某些督导人员, 特别是某些总督学, 工作有些表面化, 形式化, 提出的有关教育事务的意见和建议有时不能切中要害。同时, 有时人到基层调查不够深入, 有时与基层人员的关系不够融洽。此外, 因为难以测量学校教育效果, 督学容易把注意力转向那些更容易测量的事情。比如一位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成绩如何, 教师上课时的课堂气氛如何, 等等。这就有可能产生一种隐患, 即教师是否为了应对教育督导人员的检查而不够敢于在教学上创新, 这样就会导致教育督导人员不能正确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和督学之间的交流会产生困难。

(2) 督学要接受同级教育行政官员的领导,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督导的客观性和独立性。无论在国家、学区还是省级教育系统中, 每个层次中的行政官员都领导着督导人员, 例如, 省级教育局长领导学区督学—国民教育省督学, 这意味着督学在评估工作中要顾及行政领导的意见, 尤其是当二者之间存在分歧时, 督学很可能得听从行政领导的看法, 客观性有时会受到一定影响。

(3) 随着督学级别的升高, 督学与教师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有时一位中学教师要等几年的时间, 才会再次轮到接受地区教学督学面对面的督导, 有些偏远地区的教师可能终生都没有见到过学区督学—地区教学督学。督学亲临小学检查教师工作大多比较有规律, 而去中学检查工作的间隔就比较大, 造成这种督学检查频率不够平衡的重要原因来自于法国社会的一种传统观念, 人们认为小学教师的水平不如中学教师, 因此需要经常检查他们的工作。

(4) 从上文不难看出, 目前法国教育督导制度主要针对普通教育, 即初等和中等教育, 而对高等教育督导不够。

(5) 既然督学负责检查和评估教师的工作, 那么检查者和被检查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隔阂甚至矛盾。尤其是有些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执教资历深, 或德高望重, 当他们遇到年轻的督学检查工作时, 往往不够虚心, 不能认真接受督学的评估和建议, 这对改善他们的工作十分不利。另外, 督学的性别结构不是十分合理, 男性督学偏多。当然, 这可以说是各国教育督导的通病。

三、法国教育督导制度现存问题的改进方法

针对法国教育督导制度现存的问题, 我提出一些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拿破仑时代建立的帝国大学标志着法国中央集权教育体制的建立, 高等教育管理是典型的中央集权模式, 20世纪60年代开始, 扩大高校自主权和社会力量参与高校管理这两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特别是高校享有一定自主权的观念开始树立。但这种自治应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认为, 高校在行政事务、经费使用、教学科研、对外交流合作方面, 可以享有较多的自主权和主动权, 在总体办学方针、教育法令、财务管理、招生制度、学制学位设定和教育评估等方面应统一规划, 由国家集中管理。因此, 要先明确高校自治和集权的范围, 才能逐步改变以往排斥国家教育督导的局面, 端正态度, 接受督学对教学和科研领域的监督和评估, 从而提高自身教学质量。

上文总结法国教育督导制度现存问题时, 提到教师有时为了应对教育督导人员的检查, 而不够敢于在教学上创新。我认为, 确实应该鼓励教师在教学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创造性, 当然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例如, 教师应将学生视为自己思想与行动的中心, 把学生视为能够学习与进步的人;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教师在尊重学生差异中认识和接受他们, 关心他们的困难;教师要意识到, 他在从事一项复杂而多样性、并在不断变革的职业。督学在考核教师工作时应该主动向他们渗透以上这些原则, 并积极鼓励教师以此为核心, 不断更新知识, 不断对自己的职业实践进行思考。另外, 对于德高望重的年长教师, 督学既要对他们的教学工作经验予以肯定, 又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 耐心地和他们谈话, 如果教师的工作确实存在不足, 也应有理有据地指出, 或建议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接受在职培训。也就是说, 督导在工作中, 应该兼顾专业和教育两个方面, 既要帮助教师提高各自学科的专业素养, 又要帮助他们提高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水平。

摘要:法国教育督导制度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是法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督导制度在其演变过程中逐渐成熟, 近年来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首先引入了一些名词概念, 以及法国教育管理体制作为背景知识, 介绍了该制度的现状;其次讨论了督导制度的特点和问题;最后为法国教育督导的发展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法国教育督导制度,特点,问题,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①顾明远.外国教育督导.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Le systèmeéducatif en France.Bernard TOULE-MONDE, les notices de la Documentation Fran aise.

③Inspecteur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I.E.N.) .http://www.education.gouv.fr/cid1138/inspecteur-education-na-tionale.html.

④Inspecteur d’académie-Inspecteur pédagogiquerégional (I.A.-I.P.R.) .http://www.education.gouv.fr/cid1139/inspecteur-d-academie-inspecteur-pedagogique-regional.html.

⑤Inspecteur d’académie-Directeur des servicesdépartementaux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I.A.-D.S.D.E.N.) etInspecteur d’académie adjoint (I.A.A.) .http://www.educa-tion.gouv.fr/cid1149/inspecteur-d-academie-directeur-des-services-departementaux-i.a.-d.s.d.e.n..html.

教学督导制度 篇5

为促进本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广大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规范扎实开展教学工作,特制定教学督导制度。

一、成立督导领导小组

组长:柴仕宽

副组长:林凡东 王连海

成员: 王臣 王西德 孙胜玉

二、督导内容及办法

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常规、师德表现进行全面深入的督导检查。(具体项目及内容参照《教学常规管理办法》)每天至少抽查两次。(方式:推门听课、检查办公纪律)

三、督导组职责

对检查情况作好详细记载,搞好每周情况汇总及通报工作。

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加强教学管理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结合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和我校教学管理的实际,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教学常规要求

(一)教学计划与总结

1、学期初各课任教师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并结合学生实际编写格式规范、切实可行的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学期末各课任教师书写内容丰富的教学工作总结。

(二)备课

1、教案书写认真、格式规范。

2、技能课教案,必须书写详细的技能训练过程。

(三)上课

1、各课任教师必须提前二分钟到教室门口候课;实习指导教师必须提前五分钟到实习场地。

2、各课任教师必须高质量、高效地上好每节课。

3、认真遵守《课堂教学八不准》(1)不准吸烟喝水;

(2)不准穿背心、短裤、拖鞋进课堂;(3)不准接打手机;(4)不准酒后上课;

(5)不准迟到、早退或中途脱岗;(6)不准坐着上课;

(7)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8)不准恶语伤害学生。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1、作业量

(1)参考教务处下发的教师量化试行方案之规定(2)实习课布置适量的训练内容,做到有检查有记载。

2、作业批改

课堂作业全批全改,课外作业抽查或重点批改。

(五)教学辅导(含晚自习)

各教师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或中途脱岗,有明确的辅导内容。

(六)考试考查

1、各教师认真履行监考职责。

2、及时准确阅卷、登分,按时上交成绩册及试卷分析。

(七)其他

1、教师请假、出差,课程由本人自行调节,报教务处备案。

2、严格按照课程表、监考表上课、监考,不得私自调节,确有特殊原因需调节,必须报教务处备案。

3、服从学校安排,完成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

4、教师必须遵守办公纪律,不玩游戏,不串岗。女教师不做针线活。(违者按三类教学责任事故处理)

5、值日教师认真履行职责。(参考教务处卫生处罚制度)●教学责任事故分类

(一)一类责任事故

1、旷课一节及以上(含晚自习及监考);

2、试题泄密或改卷中送分、改分;

3、学期授课计划完成不到四分之三;

4、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严重影响;

5、出差或事假不办理调课手续;

6、教学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引发学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7、二类事故累计二次以上。

(二)二类责任事故

1、上课接打手机;

2、上课(含晚自习、监考)迟到、早退或中途脱岗;

3、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未造成严重影响;

4、不认真履行监考职责;

5、上课(含晚自习)放任自流;

6、不按要求完成学科教学计划或教学总结;

7、考试成绩班级平均分50分以下或90分以上或不及格率30%以上。(按期末总评计算);

8、试卷有五处以上错误,但可以在考试当时纠正;或试卷有无法在考试当时纠正的错误;

8、上课无教案(含使用旧教案);

9、三类事故累计三次以上。

(三)三类责任事故

1、不按时出好试卷和上交;学生成绩及相关教学资料上交不及时;试卷有三处以上但能在考试当时纠正的错误;

2、教案不规范;以理论课代替实践课;上课进度和授课计划无正当理由相差两周以上;

3、酒后上课;

4、无正当理由坐着上课;

6、作业次数不足,批改不认真;

7、未使用电化教学设备;

8、衣衫不整进课堂上课;

9、未按规定填写教学日志;

10、一般的教学违纪两次以上。●处理办法

(一)凡出现上述一类教学责任事故,首次进行批评教育且通报,以后再出现同类责任,依次处罚当事人现金100元,同时进行通报,年终评优树先一票否决。

(二)凡出现上述二类教学责任事故,首次进行批评教育但不通报,以后再出现同类责任,依次处罚当事人现金60元,同时进行通报,一学期累计出现三次,按一类责任事故处理。

(三)凡出现上述三类教学责任事故,首次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但不通报,以后再出现同类责任,依次处罚当事人现金30元,同时进行通报,一学期累计出现三次,按二类责任事故处理。

(四)以上教学责任中,凡出现违背考勤制度的现象,除按上述处罚外,还须按考勤制度兑现。

●解释部门:本规定由教务处解释 ●试行时间: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教 务 处 督 导 室

督导制度 篇6

一、督导人员组成的方式不同

任命制是我国督导人员的主要选拔形式。目前我国教育督导人员的选拔方法仍以任命为主。虽然我国个别地区刚刚开始小范围聘任专职督导人员,但也不是向社会公开招聘,而是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干部、中小学的校长、教导主任、高级教师和教育研究部门的人员中,按照一定条件严格推选。受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都是通过上级行政委派的方式将督导任务下达给教育督导部门,教育督导部门按上级要求和有关法令、规章制度,责无旁贷地进行教育督导。[1]

在英国,无论是女皇督学,还是地方视导员,都实行公开招聘制,并有一套严格的选拔程序。关于督导任务的实施形式,目前英国已经采取市场化管理。每年国家教育标准局将被评估的中小学向社会公布,对督导任务进行公开招标。只有注册督学才有资格投标。注册督学一般由英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一旦获得了注册督学的称号,便有接受督导任务的起码资格。“注册督学”与标准局是合同关系。为了保证督导的公正性,教育标准局于1993年还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外行督学”的决定,要求每一个实施教育督导的团队都必须有一位“外行督学”参加,从而保证督学从多个角度对学校问题进行诊断。“外行督学”通过招聘产生,并需要参加一定的督导培训,方有资格参加教育督导。

二、督导的重点不同

从督导的范围、领域而言,教育督导的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督政,二是督学。我国的教育督导既要“督学”又要“督政”[2],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要以“督政”为重点。督政是现阶段中国的特殊国情使然,系中国教育的现状所决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1991年发布的《教育督导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是,“为建立教育督导制度,加强对教育工作的行政监督,制定本规定”,指出督导的主要目的是督政。第二条进一步具体阐明教育督导的任务是:“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按此规定,教育督导对象有:下级政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由此可见,中国教育督导以督政为主。“当前我国督导工作的重点是对下级政府教育的督导”。[2]

与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不同,英国的教育行政体制是由中央教育和技术部与大约130个地方教育局组成的两级行政机构,中央和地方的教育机构不是一种上下级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在女皇督学团时期,尽管地方政府自治与独立的传统日益受到中央集权政策的挑战,督导仍然是双重体制并行,中央和地方各配备自己的督学或视导员。两套体制相对独立,在工作上呈相互补充与合作的关系。中央一级的女皇督学团设在教科部内,地方视导机构设在地方教育局内。从督导领域来看,英国的督导传统上重视对学校的督导。尽管中央和地方的督导在具体分工和职能上各有侧重,但两者都以督导学校为主体工作。《1988年教育改革法》出台后,国家对教育控制明显增强,全国施行统一的国家课程和国家测试。随之,是否建立以课程和学业为主要检测内容的督导评价体制被提上日程。随着1992年教育法案的颁布,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督导评价标准。教育标准局的成立,加强了对统一课程实施的监督与评价,标志着对学校的督导更深一步。

三、督导的实质不同

我国的教育督导体制是典型的监督型体制,即督导部门运用行政权力,监督、检查下级政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教育工作是否按照中央政府的指示办事。长期以来的历史传统使我们的教育督导虽然有监督和指导两种主要功能,但我国偏重于对督导对象的视察和监督,形成了一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检查和监察,而缺少对督导对象的指导、帮助和服务的意识。

依督导性质来划分,英国的教育督导体制属于服务型,即这种体制虽然具有监督和指导双重性质,但以指导为主。“早期的英国教育督导也曾把注意力集中于对学校和教育工作的监督方面。如女皇督学以女皇的名义对学校教育进行监督,检查学校是否在按照工作要求进行工作,发现存在问题。”[3]后来,女皇督学在教育督导过程中逐渐重视对有关部门或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以指导和服务为重点。当时女皇督学团的督学人员还要从事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而地方督学更关心每个教师的成长,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给予业务上的直接帮助和指导。此外,地方督学还要帮助和支持学校改进工作。在教育标准局的主要职能中更能体现以指导为主的思想。教育标准局的职责包括“帮助和指导学校改进学校的各项工作;指导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决策提供建议”,“负责协调与推进教师的进修活动”等。近年来,英国教育发展的重心从重视规模的外延式发展转向重视质量提高的内涵式发展,加强了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督导,特别是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在职研修的专业督导。

四、督导机构层级及部门设置形式不同

我国不同时期的政府都构建了多级视导网。1986年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国家、省、地、县四级督导机构,形成了教育督导的网络。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建立了督学机构。2001年6月,97.5%的县建立了教育督导机构。各地十分重视督导队伍的建设,有些省市都由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或教委的正、副主任兼任教育督导委员会主任或总督学。1998年7月,国务院规定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列为教育部18个职能司局之一,教育督导机构被独立设置。但是,受传统督导机构设置的影响,又因新中国组织部门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当前我国地方教育督导机构多数挂靠在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内,没有独立的身份和权力,其设置形式主要有:(1)政府授权型教育督导室,由同级政府授权实施督导,但“户口”挂靠在教育局内,人事、财权和编制都在教育行政部门内,接受双重领导;(2)教育局内设督学室,由教育局管理。英国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中央和地方合作制,因此,其教育督导机构为两级设置。1992年改革后,女皇督学团独立于教育和技术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kills),改设为教育标准局,统辖全国学校督导工作,成员包括首席女皇督学、女皇督学和补充督学。这样,以首席女皇督学为核心,以女皇督学为主体,以补充督学为辅助的督学人员形成新的中央督学;而直接负责具体督导工作的基层督学包括:注册督学、督导小组成员(team members)和外行督学(Lay Inspectors)。这样一来,形成国家和基层两级督导人员,前者主要负责管理监督注册督学的工作,后者主要负责对学校进行督导和评估。

五、督导法制化进程中的差距

我国教育督导尚未完全制度化,立法进程迟缓滞后,亟待大力完善。(1)曲折性。我国教育督导的法制建设先效仿日本,后学习美国,新中国成立后又“以俄为师”,之后再是“批俄批俢”,反复摇摆。(2)督导立法的滞后性和低效性。从邓小平1977年提出重建教育督导的构想,到1991国家第一个暂行督导法规(《教育督导暂行规定》)的出台,从督导思想的提出到督导的立法和实施,竟然用了14年。(3)有关教育督导的配套法规缺失。在国家颁布的一些教育法令中,与之相关的大多是仅仅提及或强调要重视教育督导和评估的制度建设。迄今为止,真正具有法律意义的关于教育督导的主干法只有《教育督导暂行规定》,与之相配套的子法较少,并且法规内容也不够详尽,表述宽泛笼统,操作性不强,因而给教育督导和评估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4)督导立法不规范,缺乏权威性。我国有关教育督导的法规行政色彩太重,常以意见、条例、办法、规定等行政条文的形式出台,弱化了法律法令固有的权威,无形中削弱了其执行力和震慑力。

英国教育督导在法制建设方面,既善于继承又敢于创新,督导法制建设与时俱进。(1)有关教育的根本性大法比较健全,并能根据教育发展及时修订或更新,为教育督导法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基础。(2)教育督导立法结构比较平衡,既有作为基础的主干法,也有很多比较完善、全面和操作性强的子法相配套,为督导和评估提供了完备可依的法律、法规。(3)立法效率较高。关于督导和评估的一系列法律或法令次第出台,整体而言,法令制定周期不长,彼此间隔时间相对较短。如以英国新时期教育督导改革为例,从《1988年教育改革法》颁布到《1996年督导法案》的实行,仅仅用了8年时间就取得了成功的改革和转型。

六、督导评估的理念不同

教育评估是督导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督导的基本形式。其意义在于帮助提高政府管理部门的教育管理水平;帮助改进教学,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与试验,帮助教师使其能不断分析及评估自己的专业长处和短处,以促进专业的发展;同时,评价资料可以为教师的加薪、续聘、晋升等提供依据。[4]我国长期以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主要是“鉴定性评价”,即评价所追求的首要目的是评判学校是否达到基本的办学标准,其所依据的是统一的、刚性的量化指标。其核心理念是工业时代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基本方式是鉴定,即检查学校是否达到了既定的标准。在我国目前的鉴定性评价中,较多采用泰勒的目标导向评价模式。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英国开始推行形成性教育评价,也称发展性评价、进行性评价或过程评价。这是一种新型的、面向未来的评价制度,它没有将教育评价作为奖励和惩罚的机制,评价的目的是调控和促进学校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发展教育的目标。当前,英国的督导评价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它强调的不是对学校发展“最终”结果的鉴定,而是通过一贯的过程性评价保持对学校发展状况的监控,并通过这种监控获得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可以说,形成性评价是英国整个评价体系乃至质量保障体系的主旋律。

从本质上认识到中英督导制度差异之深层原因,这对于我们今后借鉴英国经验从而不断完善和健全我国督导制度不无裨益。当然,借鉴并不是盲目照搬,而是在对本国的教育和别国的教育透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应理性审视国外的督导经验,全面检视和审省我国教育督导的运行环境和动因,方能做到合理、科学地借鉴和学习,根据本国的国情建立和健全本国的教育督导制度。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3[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金一鸣,唐玉光.中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3] From Failure to Success: How Special Measure are Helping Schools Improve(1997) [M].London:OFSTD,1997.

浅谈依法治校与校级督导制度 篇7

一、权力需要“制衡”, 管理必须民主

“督导”的本来含意是指监督 (监察与督促) 和指导。如果督导的权力来自领导, 那仅仅是传统的合法化, 其外在的表现形态不一定民主。尤其是实施校长负责制后, 校长的权力相对增强, 拥有人事调动权, 经费支配权, 机构设置权, 财产管理使用权, 教育教学指挥权等, 权力是法制手段, 没有权力就无法进行管理这是不言而喻的, 但光靠权力也是绝对办不好学校的。学校管理是集中制度与情感, 刚性管理与软性管理, 权力因素与非权力因素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行政干部与全体教职工群体智慧的双边活动过程。从理论和法律上讲, 健全民主监督体系, 是校本督导制度的重要内容, 有助于形成防错、纠错机制, 保证权力的运转不超出教育法律规范和社会道德所许可的范围, 防止滥用职权和行业不正之风。

首先, 要正确处理“政治核心”与“指挥中心”的关心。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书记、校长分别从党政两个方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教育方针, 职责不同目标一致, 因此, 不能各唱各的调, 各吹各的号, 要从事业出发, 同心同德, 互相尊重。凡是书记支持不代替、建议不干预、监督不包办、帮助不指责;校长负责不独揽、决策不独断、指挥不“超限”。长此以往, 学校必然会出现“中心”与“校心”心心相印, 成为集体力量聚汇的象征, 改革发展的保证。校长一肩担两职决策一体, 但人员配置完善的中层机构一方面贯彻落实校长的办学思想;另一方面, 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中, 也对制度的实施起到建议和督促作用。

其次是要尊重和维护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这是干部的基本素质所在和校本督导制度的基本原则。只给教职工“主人”的政治待遇或精神“富有”, 而没有“主人”的实际效益, 校级督导制度与学校的改革发展必然失去依托。办好学校要靠群众, 要靠民主, 民主不是抽象的理念, 而是情动于中、行之于处、具体而实在的实践过程和民主制度安排。列宁说:“民主制度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选举, 公开和监督”。从我校的实践来看, “法、通、行”三个字尤为重要, 即强调一个“法”字。依法完善工会、教代会制度, 实施校务公开, 赋予教职工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的合法权益, 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无愧于依法治校的监督者, 民主管理学校的主人翁, 改革发展的有为者。突出一个“通”字。就是思想要通, 明确民主法制建设及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包括干部评议, 干部选用, 行风评议等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自觉坚持“权为民用, 利为民谋, 业为民主, 信为民正, 情为民系”。

二、依法办学活动, 实施校务公开

从我校的办学实践来看, 依法办学活动, 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坚定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坚定“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切为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培养目标, 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定的基础。其次依法保障师生的权益。一是实施“主体管理”保障教职工的民主权益, 让其参与学校管理, 尊重、关心他们的人格, 以教师“申诉制度”为契机缩短干群之间的距离, 延伸与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二是物质生活保障。净化“人园”环境, 努力为教职工提供学习、工作、进修的舒适环境, 依法保证教职工的工资、奖金和各种福利待遇;三是教育教学保障。尽量保证教师教育教学的必备物质条件;加强“校本培训”, “校本研修”活动, 重视全员性、针对性、生动性、前瞻性和开放性的培训与研究, 加大力度, 提高速度, 注重效度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学术研究活动, 指导帮助教师走进新课改, 教育科研倡导同伴互助分享经验, 切磋教艺展示风采, 直面聚焦课堂, 落实提高教学质量。四是要依法维护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使学生进得来, 留得住, 学得好;五是要善待每个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同时通过“学生申诉制度”来强制约束和规范教师的行为, 避免和克服心罚、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六是要加强校舍和设备设施的检查, 维修和安全使用。此外, 在建立学校安全和伤害事故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的基础上, 我校还重视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强调变“见义勇为”为“见义智为”, 让学生学会和提高自我保护的知识和能力, 使他们能在安全, 健康的保障下, 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实施教学督导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篇8

一、现行督导制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督导的设置体制不完善。

教学督导机构成员的配置常以离、退休的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组成。因一些客观原因,他们无法专一、长时间地从事教育督导工作,致使教育人员结构经常变化,难以稳定。这种人事安排上的缺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督导工作的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影响了高校教学督导制的顺利实施。这就必然造成教学督导机制在实践中难以严格地按制度去行使督导职能,督导制度形同虚设。这不仅使教学督导机制不能完整、正常地发挥作用,还使高校教育机制难有大的发展和新的突破,并对高校教育督导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极为不利。

2. 教学督导工作的职责不明确。

“督”“导”分离、“督”多“导”少是督导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教学督导活动中更多履行的是“督”的职能,而较少地去实践“导”的意义。督导工作除了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作出必要的评价和监督外,对教师的指导也仅局限于授课过程中的细枝末节,难以针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本质问题提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即便提出了根本性的解决方案,现实中也较少地去真正落实,更不要说针对不同特点的教师,制订出不同的指导方案。这种只“督”不“导”,或者“督”多“导”少的状态,容易偏重课堂教学质量的督导,忽视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偏重理论教学质量督导,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偏重教学秩序,忽视对人才培育方案、课程设置的督导;偏重课堂教学,忽视教学研究;偏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诸如此类的督导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难以真正实现督导职能的意义。

3. 教学督导工作的责任不清晰。

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已进入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安排和教学形式都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着激烈的碰撞。新的教育模式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积极思维、大胆设想、勇于提问、发表不同见解已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还对教学督导工作的实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与“导”的结合,要求督导工作在实践中研究和创新教学活动,提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学方法,走在教师教学活动的前列,与时俱进地将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及时传递给教师。但现实中的督导体制难以实现这种要求,督导工作的注意力更多地被放在对教学的监控和检查方面,缺乏对教师的培养,缺乏解决问题的根本目标和手段,如此一来,高校督导工作的实施难以发挥出应有的职能。同时,高校督导机制缺乏应有的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是造成督导工作不能全面、正常行使职能的根本原因。

二、正确理解“督”与“导”在教学实践中的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应正确理解教学督导活动的关系。其实教学督导工作是“督”的职能与“导”的效果共同发生作用而形成的。“督”与“导”之间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关系。“督”,即督促、督进、督管、监督。它是以较为强制性的方式促成事物的发展、变化,或以强制性的方式达到目的的手段。它体现着督者与被督者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关系,这种手段往往使用于被督者的不自觉或不自知状态,它要求被督者以服从的姿态对待督者的监督,这种行为在非正常情况下容易实施。其优点可以使不自觉的教学状态得到较快的治理,缺点是对教育者缺乏应有的尊重。而“导”则不同,它一般是指循循诱导、指导、引导、向导。它是以较为和缓的方式指导事物的发展变化,或以引导的方式达到目的的手段,它体现着督者与被督者之间的相互尊重,这种方式是使被导者在由衷和自觉的状态下接受的。

在“督”与“导”中,“导”是本质,它是督导工作的核心;而“督”只是条件,它只能辅助“导”而发生作用,是对“导”的督促和推进。在“导”与“督”的关系中,“导”更符合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所倡导的人文关怀的时代特征,体现出一种对人的尊重与理解,符合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要求;而“督”是手段和措施,只有将其融入“导”的精神,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若简单地强调一方面的作用,“督”多“导”少,甚至只“督”不“导”,都将使督导工作难以真正开展和进行。因此,在高校教学的督导实践中更应该强调“导”的主导作用和“督”的辅助意义,减轻教师对“督”的作用和“督”的辅助意义,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培养、关怀与尊重,减轻教师对“督”的压力和逆反心理,让更多的教师在“导”的关怀中自觉地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活动,从而巩固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权威性地位。

三、在实践中实现教学督导制与教学的全面结合

衡量教学督导制度在教学中是否发挥积极的作用,必须在实践中证实和检验。只有实现督导制度与教学实践的全面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真正落实督导工作的职能。

1. 明确责任制度,发挥督导作用。

教学督导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要使其真正地行使职能,制定明确的制度和目标显得非常必要。这些制度和目标的制定应在教学实践中探求,并能切实可行地解决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一旦制度制定和目标确立,督导工作就必须在制度规定下完成目标。督导工作应善于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更主要的是要有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要为辅佐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服务。高等学校应对这种目标的完成制订相应的考评机制和监督机制,以保证督导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应明确的是,督导者与被督导者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他们之间不是谁监管谁而是相互合作的平等关系,这就要求督导成员应具备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广泛听取教学人员的建议和意见,形成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局面,共同推进教学督导工作的发展,使教学督导工作切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2. 健全完善制度,落实督导权威。

教育督导制在高校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对督导制度的建设做出科学的决策,在督导机构的组成人员中应注意人才队伍的稳定和人才梯队建设,适当聘任一批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教学手段新、教学质量高的有专业特长的在职教学人员,充实督导工作的新鲜力量,使督导工作更具现实性、可行性和连续性。同时,高等院校应充分考虑到督导工作的超前性和督导内容的前沿性,组织督导成员探索高校创新教育的新路子,研究与时俱进的教育新模式、新方法、新手段,结合本校的实际,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高等教育的督导工作始终走在教学的前沿,在实践中树立督导制度的权威性,切实发挥高校教育督导的积极作用。

3. 体现育人功能,展示督导魅力。

教学督导工作中“督”与“导”的对象都是特定的教师群体,这就特别要求教学管理部门的督导工作更应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特点。要明确“督”是辅助于“导”,是为“导”服务的,“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导”才是督导的本质所在。要避免“督”“导”分离,或只“督”不“导”的工作方法,避免可能产生的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的对立。督导工作既包含业务技能的指导和传授,又包含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做人的工作就要讲究方式方法,在尊重被督导者感情与自尊的同时,耐心细致地指导教师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完善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同时,作为表率的督导者,在督导实践中应做好传、帮、带工作,可以请富有教学经验的不同学科的老教授开设一些能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相关的示范讲座、学术讨论等活动,使教师真切地感受到管理部门督导工作的魅力所在。

4. 制定督导措施,强化督导育人。

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百年大计,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未来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因此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目标的制定,应遵循切实有效的方针。督导方案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注意从点滴做起,从基础做起,从个案做起,循循诱导,遵循教育规律,针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订出有特色的、针对性强的个性化指导方案,在实践中帮助教师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在制订指导方案时应考虑到不同教师的教学特点、知识结构、传授方式和性格特征等因素,使这种个性化方案既能切实、有效地体现出真正的人文关怀,又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邢善所.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北京:2006.24.28-30.

督导制度 篇9

关键词:教学督导,教学质量,机构设置

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 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 而要做到这点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随着高校质量意识的增强, 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教学督导制度作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部分。为了全面提高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更好地发挥督导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必须要加强教学督导制度的建设, 并对教学督导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 才能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一、教学督导的重要性

教学督导是对高校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指导的一项专门性工作, 其任务是确保高校有关教学政策、规定、措施的贯彻执行和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 总结推广教学工作经验, 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及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 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一系列管理行为的基本部分。作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要环节的自主式教学督导制度, 已经在全国众多高校建立起来, 对各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督导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督导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制度建设上, 不少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缺乏有效和完整的制度保证和运行机制, 主要表现为:教学督导大多都不具备行政职能, 督导人员属于一种临时性职位, 这对督导队伍的稳定, 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督导队伍的聘用缺乏明确具体的聘任操作规范, 这很难保证督导机制健康、有序运行, 也很难保证督导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对教学督导队伍的培训较少, 督导人员聘任之后得不到培训, 不能很好的了解教育改革及教学督导的最近工作动态。

2. 教学督导队伍结构不合理、人员不足

教学督导在队伍建设上多为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离退休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 教学督导队伍年龄老化, 结构不够完善, 督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督导成员多为10位左右, 但能持续参与工作的也就5-7位, 这些因素导致教学督导工作缺乏科学性, 不能有效地对教学工作进行督导。

3. 督导过程中“督”重于“导”

重“督”轻“导”是目前高校督导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学督导工作方式过于简单, 重过程而轻目的, 过于注重查错和评定等级, 而不是着眼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偏离了中心, 有悖于教学督导的初衷。

三、教学督导制度完善措施

1. 设置独立的教学督导机构

教学督导机构应该是相对独立于其它教学行政管理职能部门的比较超脱的专家咨询性机构。而现实是大多数高校的教学督导机构并不是独立的部门, 基本上都是挂靠在教学管理职能部门, 依据职能部门的工作安排开展督导活动。这样就形成了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 易失公正性与权威性。因此, 我们要设置独立的教学督导机构, 它应由主管教学的校长直接领导, 发挥参谋和顾问的作用, 以体现它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教学督导的范围和内容限于教学工作,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教学质量。

2. 建立二级学院督导制度

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学督导起到补充作用, 一方面是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本身需要, 在确保高校教学质量的基础上, 自上而下, 急需学校教学督导制度中融入二级学院教学督导机构与制度。另一方面从二级学院自身工作而言, 自下而上, 需要二级学院在遵循学校教学督导制度的基础上, 在开展和实施各项教学督导工作中, 积累和形成大量可操作的具有指导意义和价值的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制度, 以进一步督促、引导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有序、规范的开展。因此, 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其已成为当前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发展及各二级学院教学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3. 优化督导队伍结构、提高督导人员素质

目前高校教学督导队伍普遍单一的由退休老教师组成, 结构单一且年龄普遍偏大。要打破传统观念, 实行老、中、青相结合, 在教学督导队伍建设中, 可以考虑聘任一些中青年教师, 以弥补老年教师精力和接受新事物能力的不足, 应该从职业、专业、年龄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想要从事教学督导工作, 除了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外, 还要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一定造诣, 要具备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知识, 但是在学校中, 同时具备这些要求的教师肯定是各单位的中坚力量, 应该不会主动承担教学督导任务。因此, 对教学督导员的聘任应该建立在奖励机制的基础上, 通过自愿报名的原则, 选拔一批有工作热情的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的教师, 通过优势互补, 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教学督导团队。

高校教学督导对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督导制度, 可以促进高校的教风、学风建设, 强化教学管理, 深化教学改革, 才能真正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制度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爽.浅议高校教学督导工作[J].黑龙江教育, 2011 (10) :30.

[2]白风.浅谈教学督导工作中的以人为本原则[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85-86.

督导制度 篇10

一、教育督导机构的设置和任务职责

法国在教育制度上是较为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目前,法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分为中央主管部门、学区和省教育局三级,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管理。

教育部是法国主管教育事务的行政领导机构,教育部内的司局分为三类:监督部门、行政业务部门和咨询部门。总督学局属于履行监督职责的司局,直接对教育部长负责,掌管对全国高校行使财政事务的管理,负责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工作指导和教师考核。[2]

学区是教育部设在地方一级的教育行政管理单位。目前,法国本土设有22个行政大区,共26个学区。学区是教育部在地方设置的分支机构,接受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其中,学区长是教育部长派往地方的直接代表。在行政上,学区并不归地方政府管辖,而是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业务上的需要,学区经常与地方政府相互支持和配合来完成工作。[3]

省教育局是法国地方基层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法国本土现有96个省,每个省教育局设局长1名,由教育部长提名,总统批准,学区长任命。一般来说,大部分省教育局长都由学区督学担任。实际上,省教育局长也是教育部长在地方的代表,他接受学区长的领导,对省内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负责。高等教育则不在其管辖范围内。

与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相适应,法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机构设置也分为中央、学区和省三级。现行的法国教育督学主要可分为教育教学督学和教育行政督学两大类。因此,按照不同层级和职能范围,法国教育督学共有四类:国民教育总督学、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国民教育督学和地区-学区督学。[4]

(一)国家一级督导机构及督学职责

在国民教育部内设有中央一级教育督导机构。虽然经过多次变动,但法国目前仍然分为国民教育总督导办和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办两个相对独立的机构。[2]

1. 国民教育总督导办

国民教育总督导办是履行监督职责的专门机构,其负责人为国民教育总督导主任,由教育部长在现任的国民教育总督学中选择任命。根据主任的建议,由教育部长任命1名副主任和若干名助理,协助主任工作。在国民教育总督导办工作的督学称为“国民教育总督学”。国民教育总督学直接对教育部长负责。所有总督学根据其学科专业特长,被编入不同的学科组和专门组,各组由教育部长在组内总督学中挑选任命1名主任,负责协调小组工作,任期两年,可以连任。法国国民教育总督学主要对教育教学领域进行督导,其职责主要包括对法国整体的教育制度进行宏观监控、对地方教育工作进行督察、对全国教育热点问题组织调研。具体来看,法国国民教育总督学的日常活动组织形式及其任务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学科组和专门组的工作。根据1996年教育部法令的规定,国民教育总督学共分12个学科组和2个专门组。[2]在这些组中,总督学全面开展对本学科的研究,为保障教学质量提出建设思路。

第二类,专题研究。教育部每年根据全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设立不同的研究课题。总督学被分成不同小组对课题展开调研。随着总督学的工作中心转向宏观层面上对国家教育政策、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总督学在专题调研方面的任务日益加重。

第三类,学区调研。前文已经提及,一部分国民教育总督学需担任学区联络员工作,他们往往按要求需要较长时间地进驻某一学区开展工作。在学区内,学区联络员的工作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与地方督学合作完成本年度的调研计划;二是帮助地区-学区督学制定工作计划,协调他们的工作。

2. 国民教育行政管理与科研总督导办

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办设在教育部,工作跨教育部和高教部,内设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的主要职责是对公立学校进行的行政、财会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在学校教育之外,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还负责对学区的行政事务进行检查。一般来说,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有三个等级:总督学、副总督学和督学。

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学区、公立学校及所有隶属于教育部或得到教育部资助的机构进行财政上的监督和检查;为相关行政诉讼案件提供咨询;对国家的教育制度进行研究和评估;参与教育系统内与行政、财会相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和培训。此外,总督导人员还可能应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要求提供有关的咨询意见等。[4]

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为了更贴近教育督察对象,按地区分巴黎大区、中央、东部、中部、西北部、西部、东南部7个分组,每组负责3~5个学区。每个分组由1名组长和若干名学区联络员组成,组长由主任建议、教育部长指定,负责本组的常规工作(包括每月例会),任期为1年;学区通讯员则由教育部长提名,主任任命,主要负责对学区的情况进行监督。此外,主任、秘书长和各组长共同组成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领导团,每月举行两次例会,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每年举行全体会议2~3次,讨论调研题目、布置工作、举行学术讨论会等。

(二)地方一级督导机构及督学职责

地方督学包括国民教育督学和地区-学区督学,两者在工作地域、工作对象、工作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接受学区长的领导。地区-学区督学主要负责对学区内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督导,集中在中等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国民教育督学主要在行政省的范围内工作,负责对初中等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机构进行督导。协助学区长完成相应督导工作是国民教育督学和地区-学区督学的主要职责,具体包括:[8]

(1)对教师进行评估。对学区内各阶段公立学校中负责教学、教育和方向学业指导的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这也是地方督学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2)学业督察指导。督学往往根据不同专业背景,深入不同学科的课堂,通过随堂听课、与教师和学生对话、学生作业抽查、各类教学档案抽检等方式,对各级各类公立教育机构中的教育教学人员进行检查和指导。

(3)参加学区学校教师和公职人员的招聘工作。督学作为教师和公职人员考试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不仅要参与制定考试大纲,而且还要承担命题和监考的任务。

(4)参与教师培训。在法国,教师培训是学区非常重要的工作,主要包括教师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轮岗培训。地方督学对于各类教师培训都负有主要责任,不仅要参与各种培训方案的设计,还要确定培训教师的人选,提供培训教师的名单。

二、督学的录用与培训

法国各级各类教育督学属于国家公务员,并划入公务员等级中的第一等A级,作为教育管理人员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录用和培训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法国公务员的录用条件分为基本条件和特殊条件两部分。基本条件适用于所有公务员,如必须具备法国国籍,享有公民权等。督学的录用除了必须具备基本条件之外,还通过法律规定了特殊的任职条件要求和录用程序。

(一)国家一级督学录用条件及程序

国民教育总督学必须从年满45岁及以上的正式公务员中挑选,必须以公务员身份在教育相关行业服务10年以上,其中5年必须从事教育工作。对于国民教育总督学的遴选,其资质要求较高,需具有博士学位、具备大学教师职称或研究生导师资格、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等。

国民教育总督学的招聘流程大致如下:首先,委员会确定职位空缺,并在国民教育部的官方报刊或网站上公布招聘信息;其次,委员会对应聘者提供的材料进行初筛,列出候选人名单;再次,委员会将正式候选人推荐给教育部长,再呈递给总统;最后,总统以法令形式对国民教育总督学进行正式任命。[9]

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的选拔和录用方式与国民教育总督学稍有不同,更侧重行政能力,主要从教育系统内具有相当资历的行政人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省教育局局长等公务员中选拔。[9]选拔由国民教育部长主持的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由4名部长选择的中央行政司局长、国民教育部行政总督导处负责人及两名由国民教育部部长指派的该部成员组成。总督学、副总督学和督学的任命,要根据国民教育部部长提名决定,通过法令宣布。

(二)地方督学的录用条件及程序

地区-学区督学的录用条件不像国家一级那么严格。他们可以是具有一定职称的大学教师,也可以是中学高级教师或国民教育督学。上述人员必须年满40岁,并在学校或者教育管理部门服务至少5年。

地方督学的录用程序比总督学要复杂,每年由教育部与预算、公共财务及公职部按照专业领域公布职位空缺信息,然后要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录取。所有愿意参加应聘督学考试者须首先将个人申请材料送交所在学区教育局,学区核实后再转呈教育部长。随后,由各级督学、大学教授和其他代表组成的考试委员会将对所有提交的书面材料进行审核筛选,提出有资格参加考试的候选人名单,合格者参加考试。

三、学校督导评价的类型与模式

中小学的教育督导与评价一直是法国教育督导工作的核心。督导具有“督政”和“督学”两方面的内涵,在法国,后者体现得更加彻底和全面。在“督政”方面,法国更加偏重于教育经费和学校财务管理方面,主要由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来实施;[11]而在“督学”方面,可以从督导人员的专业组成、督导对象、督导频率等角度分为不同类型。

从督导人员的专业组成角度来看,法国的教育督导类型可以分为“课程督导”和“专题督导”,而前者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分科督导”和“专门督导”。[12]前面在介绍国民教育总督学的工作时曾经提及,总督学按照所督导的学科和专长分为12个学科组和2个专门组。学科组以学科为重点开展工作,就形成了所谓的“分科督导”;专门组往往横跨多个学科(如“经济和社会科学”等),便形成“专门督导”。“专题督导”主要是国民教育总督导办根据当年国家政策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的有针对性督导,其督导内容往往超越课程的范围,对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诊断,提出对策。

从督导对象的角度来看,法国的教育督导类型可以分为“学区督导”、“学校督导”、“校长督导”和“教师督导”。“学区督导”是近年来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而进行的非常规督导,由国家总督学团负责实施,对全国的学区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检查。[11]“学校督导”是最为传统的督导方式,一般由总督学和地方督学配合完成。“校长督导”主要由地方督学负责,每年考核一次,着重考察校长的教育领导力以及在管理学校人力资源和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督导”是法国较为有特色的督导方式,与教师的晋升和调动挂钩,每4~5年评估一次。该评估实行百分制,其中校长的评价占40%,督学的评估占60%。

从督导频率来看,可以将法国教育督导分为“日常督导”和“重点督导”。[14]前者主要是指一些常规性督导,也称为“普遍性督导”,即每个学校和相关人员都必须接受的督导;后者主要是指对新学校、新老师或者年度中心工作所要求的事项进行特别督导。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基于风险的督导模式”(Risk-based Inspection)在欧洲国家的不断盛行,法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督导成本和督导效益问题。[15]虽然没有像荷兰将风险督导作为一种基本模式,但是法国根据自身教育发展的特点,以国民教育部预测评估司的数据分析结果为依据,将学校分成不同类型,并制定了相应的督导标准。[3]

四、法国教育督导的特点与面临的挑战

法国教育体制具有中央集权的特性,因此常常成为我国的首要考察对象。虽然身为“国际督学常务大会”[14]学区督学和省督学大多为一定职称和资历的大学教师或中学高级教师。由于具有最高等级的公务员地位,因此法国各级督学都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考试方可被录用,因此能够保持较高的水平和业务素养。

(三)督导法制完备

依法治校、依法管理不仅成为法国教育管理的基本理念,也成为了法国教育督导的基本出发点。目前,法国仍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教育督导法规有:《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章程》(1965年4月14日第65-299号令)、《国民教育总督学特别章程》(1989年11月9日第89-833号令)、《地区-学区督学和国民教育督学特别章程》(1990年7月18日第90-675号令)。这三项法规共同构成了法国教育督导的法制保障。[2]

总之,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法国教育督导制度为其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法国政府提出的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都是在督导制度的配合之下完成的。但法国教育督导方式过于复杂、频率过高,对学校领导和普通教师都造成了较大的压力。荷兰和英国等国已经开始正式实施风险督导来缓解压力,在法国却没有全面展开风险督导。

值得指出的是,在繁重的督导工作之下,法国督导人员的配置也不是很充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2000年法国督学与教师之比为1:240,即每240名教师才配备1名督学。而对于包括韩国在内的几个亚洲国家,这一比值为1:150。[19]当然,这与法国对于督学的素质要求不无关联。另外,督导人员配置的均衡性也值得重视,特别是省际之间。在很多时候,地区督学可根据本省特点对督导内容和标准进行裁量,这就导致了学区之间的督导质量不一。

总体上看,法国教育督导仍在不断发展之中,随着整个欧盟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国际督学常务大会”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法国也将进一步更新其教育督导理念,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教育督导制度法制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1,(3):51-54.

[2][5][6][18]霍益萍.法国教育督导制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9,63:110-121.

[3][16][法]雅基·西蒙、热拉尔.勒萨热.法国国民教育的组织与管理[M].安延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7.59.

[4][7]石灯明.中央集权体制下的法国教育督导制度[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11),22-25.

[8]钱厚斌.法国教育督导制度建设的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2,(8):155-156.

[9][10]吴声远.简析法国教育督导制度的主要特点[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8):24-26.

[11][13]刘华蓉.中法国家督学对话教育督导[J].中国教育报,2010年11月23日第003版.

[12]苏君阳.教育督导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9-60.

[14][17]顾明远.外国教育督导(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8-69.

[15]Johan C.van Bruggen.Inspectorates of Education in Europe;Some Comparative Remarks about Their Tasks and Work[R].The Stand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spectorates,2010,11.

督导制度 篇11

督导意见书要有针对性。督导意见书往往是现场完成督导后,督导组形成的统一意见,是被督导单位存在问题的集中体现。所以,督导意见书的存在问题栏目应当分条目、有主到次地写出需整改的主要问题,务求简单扼要,说中要害,针对性强,务求被督导单位所信服和承认,由被督导单位主要领导阅读后认可签字才有效。督导组根据实际,应清楚地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和整改时限,力求针对性。

督导意见书要有持效性。督导意见书形成后,在交给被督导单位的同时,督导组应明确向被督导单位的主要领导提出要求,应召开班子会,就存在的问题逐项研究,分析好问题存在的原因,研究出解决的办法,然后分头落实责任,具体完成相应的整改。必要时,校长应将部门或责任人完成的情况列入考核之中,或亲自督促检查,直到达到要求。

督导意见书要有实效性。按照督导意见书下达的整改时限,被督导单位一般经过了限定时间的整改,往往对督导意见书中提出的问题已经基本整改完成,一时解决不了的,也可以提出解决思路或设定解决步骤。这时,或者是督导部门及时进行回访查看,或是被督导部门主动提出接受整改验收要求,经过了这一环节,既是督导部门尽到了职责,也对被督导部门起到了推动工作的作用。

督导意见书要有促动性。督导部门对所下达的督导意见书,在一轮检查评估结束后,要认真坐下来梳理,特别是找到共性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往往共性的问题,反映的可能是整个区域教育的机制或投入等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当在提交督导报告的时候,将问题写清楚,反映给上级有关部门以便研究解决。也可形成某个专题的报告上报,就个别重点问题进行突出反映,以求解决。

督导制度 篇12

关键词:教育督导,自评制度,教育管理

一、学校自评必须抓好的几项工作

(一) 学校自评工作需要再认识

1.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性思考, 来认识学校自评工作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发展是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学校的自评工作的核心在人文管理的基础上, 实现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目的是促进学校自主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情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 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

2.通过总结目标管理经验, 来反思自评工作的必要性。学校每学年坚持开展自评工作, 从评估定级到素质教育目标管理, 通过自评, 提高了领导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理论水平, 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校发展活力, 推动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改善和提升了办学条件和水平。

3.从构建实施目标管理机制和深刻思考, 来认识学校自评工作的迫切性。我们实施的目标管理是整体推进学校教育工作的总抓手, 是学校自主发展的总导向。它是按照国家关于“建立有利于学校、教师、学生自主发展评价体系”的要求, 构建的一种新机制, 长效管理机制, 促进学校自主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全面发展。为此迫切需要学校把自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实, 抓出成效。

(二) 学校自评工作需要再完善

1.自评程序要具有规范性。学校自评工作必须遵循自评准备阶段、自评实施阶段、自评结果运用阶段这三个基本程序进行。准备阶段是保证学校自评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这个阶段重点做好建立自评组织、制定自评方案、确定自评内容、标准和评价方法等工作。

2.评价对象要具有全员性和可比性。目标管理的自评工作, 必须实行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员参与, 按系列搞好指标分解, 做到责任到人, 指标到位;系列与系列之间可比性要科学, 实现评价功能, 评价标准, 评价主体, 评价方式和方法的创新。

3.评价主体要具有多元性。自评过程, 学校要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 做到教师自评, 领导考评, 同行互评, 学生、家长、社会参评相结合。同时, 我们不容忽视学生、家长、社会参评的功能和作用。它可为学校发展、提升办学水平、规范办学行为提供改进建议和重要参考。

4.评价方法要具有多样性。在自评过程中, 做到评价方法多样化, 如采取查阅相关材料, 测试、访谈、问卷等方法;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以自评为主;定性与定量结合, 以定性为主;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以过程评价为主。如师德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校本教研和科研的评价主要应以定性评价为主;常规性工作和常规教学的评价, 应以定量为主, 总之评价方法既灵活又科学。

二、学校开展好自评工作的主要要求

(一)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正确把握学校自评的内涵

增强自评意识, 是开展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前提, 其目的是通过全面的认真的自评, 促进学校改进工作, 提高办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校, 学校自评是督导评估的基础, 能否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是督导评估成败的关键。自评的过程是学校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过程, 也是学校阶段性总结、认真对照, 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因此, 自评必须与制定学校工作计划相结合, 与学期、年度工作相结合, 与学校各部门、教职工考评相结合。自评的过程又是有效动员学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参与管理的过程, 能不断增强凝聚力, 落实责任, 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 建立健全制约机制, 规范自评过程, 确保自评工作的顺利实施

经校委会反复研究, 组建学校自评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自评工作的具体开展。如制定学校自评工作实施方案、评价标准、评价制度等。在自评管理制度中要做到:第一, 学校自评要坚持公开、真实、有效的原则;第二, 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定期向教职工汇报工作情况, 并把重要举措进行政务公开;第三, 坚持以人为本, 以德治校、依法治校, 增强服务育人的功效;第四, 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 以精良的业务鼓舞人, 以实际行动塑造人;第五, 廉洁勤政、自律为民, 积极推行财务公开。这样就使自评工作有了组织与制度的保证。

(三) 深入学习, 实事求是搞好学校自评

要搞好自评, 必须认真组织学习《评估标准》的每一项内容和要求, 教职工要全员参与, 必须掌握指标要求, 贯彻到各自工作之中。学校自评的质量取决于自评的可信度, 取决于是否严格标准, 实事求是地总结, 实实在在地找问题。为了提高自评的可信度, 要求学校在评估前要组织教职工学习方案和标准, 认真领会每个指标含义, 掌握评分尺度;严格评分, 必要时进行随机抽查;要真实总结办学经验, 寻找存在问题和今后整改思路, 并在校行政会、教代会上的讨论定稿。

三、学校自评工作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 重视学校的主体地位, 增强学校的自评意识

督导评估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校, 能否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是督导工作成败的关键。从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看, 督导评估的监督制约作用、评价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都是“外因”;学校的开拓创新、不断进取才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没有学校的自评和整改就无法产生督导评估的理想效果。而学校自评不是简单回顾过去的成绩, 评定现在的水平, 而是要认真梳理过去到现在的发展历史, 总结经验教训, 分析现在的发展现状。所以, 自评要十分重视学校的主体地位, 增强学校的自评意识, 要有主人翁精神。

(二) 自评要结合管理过程进行

1.学校依照素质教育要求提出有效发展目标, 通过“组织实施———自我修正计划———制定新的计划———再实施”的步骤, 形成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2.学校要把各方面工作纳入自评范畴, 纳入学校科学化管理的轨道, 提高学校依法治校、科学管理水平。学校始终处在自觉、正确评价自我的可控状态之中, 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自由组合下一篇:十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