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督导评价(共12篇)
教学督导评价 篇1
In the process of leading and managing people,supervision and appraisal have always been disputed topics.They could be widely applied in such areas as business,education and clinic treatment.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supervision and appraisal,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education,some issues will b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1 Definitions of Supervision and Appraisal
1.1 Definitions of supervision
Within the literature,there are many ways of view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term"supervision".In the absence of a widely agreed definition,the most popular one,seems to be Bernard&Goodyear's definition(1998,p.121)[1]:
"an intervention that is provided by a senior member of a profession to a junior member or members of that same profession.This relationship is evaluative,extends over time,and has the simultaneous purposes of enhancing the professional functioning of the junior member(s),and serving as a gatekeeper for those who are to enter the particular profession."
Such a definition could be used in different areas.In the school context,supervision can be explained more simply,such as"providing support for teachers so they become the best they can be"(Bobbins&Alvy,1995,p.100)[2].This requires that supervisors provide broad activities like consultation,counseling,training,i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which could be done through conversations,observation,coaching,monitoring,and advising on teachers,to promote their teaching curriculum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2 Definitions of appraisal
As for appraisal,it is"a means of promoting through the use of certain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to accomplish a mission of providing a better service or product while at the same time enhancing staff satisfaction and development"(Poster&Benington1991,p.1)[3].Lawson defined its objective as"to help improve individual performance,realize potential and achieve better results for the organization"(as cited in Murphy,2001,p.143)[4].
In terms of teachers'appraisal,it involves qualitative judgments about performance and although it may start as self-appraisal by the teacher,it will normally involve judgments by other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teacher's work.
1.3 Comparison
It may be helpful if we make a further comparison between supervision and appraisal in a teaching background.Scott(1998p.169,p.174)[5]asserts that,firstly,supervision tends to be formative and continuous,while appraisal tends to be summative and conclusive.Secondly,supervision tends to focus on judgment while appraisal focuses on improvement.Finally,supervision is perceived as being teaching-oriented while appraisal is administration-oriented.
Furthermore,supervision and appraisal are interdependen processes,one focusing on reflecting and the other on an ongoing plan for correcting.Together,they represent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work with teachers in the teachers'professional environment.One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without the other.
2 Pros and Cons of Supervision and Appraisal
Although the methods of supervision and appraisal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practice,there are arguments on the pros and cons of both processes.
2.1 Pros and cons of supervision
Research suggests that supervis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even"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in a successful research process".It seems that if managers are not supervising their staff they are omitting a key function of management.It could also been seen that supervision is important as a means of motivating and developing staff,communicating key information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values and objectives to achieve accountability and control.
On a conventional view,supervision is often considered to be merely a means to inspect a work's past performance,make critical judgments,and point out mistakes.Such thoughts might have ignored the function of supervision in improving work processes and ensuring quality services.According to Dryden(as cited in Fleming&Steen,2003,p.1)[6],"the process of supervision like all human relationships is fraught with hazards".The greatest impediment to effective supervision is the lack of definite and recognized principles,which are the very foundation of the whole procedure in carrying out the work of supervision.
2.2 Pros and cons of appraisal
More likely,there are many experts who feel that traditional appraisals don't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may actually backfire.They argue that most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s neither motivate employees nor guide their development.Furthermore,they cause conflict between supervisors and subordinates and lead to dysfunctional behaviors.In fact,traditional appraisal can be useless or counterproductive.For example,forced distribution appraisals in particular can undermine teamwork.Appraisers may be unfair,lack adequate training and be subjective in giving staff feedback.Thus,Appraisal never looks as attractive from the managers'perspective as it does from HR's.
Criticisms like these may be valid,but managers still need some way to review employees'work-related behaviors in the practice.If done properly,appraisal tends to be an effective tool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 and to develop employees.It helps individuals to do better and raises self-esteem and motivation.Above all it strengthens the management/subordinate relationship and fosters commitment.The benefits to be realized from a proper appraisal far outweigh the time and effort required to develop,implement and maintain the process.
As far as teaching is concerned,principals need to appraise how well teachers are performing and administrators need to make decisions about compensation,promotions,transfers,or terminations.Teachers also have a strong need to know how they are performing and where they stand in the eyes of their supervisor.A well-planned and carefully implemented appraisal system can have far-reaching impact on teacher effectiveness,while a poorly planned one can dampen staff morale and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eacher performance(Larson,1984,p.68)[7].Good practices of appraisal system may enable personnel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of teacher and clarify the objectives and strategies of the school.Also,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 can be strengthened.So,if properly used,appraisal will provide both the teachers and the school with far greater benefits.
3 Practical Issues in Supervision and Appraisal
It has been noticed that supervision and appraisal are comprehensive processes,which include not only the professional setting but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settings as well.Many difficulties are underlying the practice of supervision and appraisal and two of them are discussed below.
3.1 Building trust in supervision
According to Warren&Burt(1985,p.43)[8],trust is"the lubrication that makes it possible for organizations to work…trus implies accountability,predictability,reliability."Moreover,in institutions where openness and trust are promoted as institutional values,the administrator is better able to engage faculty in a sincere attempt to improve performance(Schmidt,1990,p.88)[9].
For teachers,trust by the supervisor will have good effect on the teaching performance.If supervisors are able to demonstrate trust in teachers,acknowledge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role in school's productivity and show their willingness to build collegia relations with teachers,then teachers will be more likely to voluntarily share problems and concerns with supervisors,instead o feeling being"checked-up-on".This in turn will enhance supervisors'effectiveness.Teachers should also trust in supervisors that they will make good use of the provided information and they have the required ability and skill,as well as quality to perform well in supervision.Such trust is based on equality and mutual regard.
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supervision,there are always barriers to building trust between teachers and supervisors,such as teachers'distrust and anxiety concerning evaluation,teachers hesitancy to express problems and concerns and supervisors managerial styles.To break these barriers,some key points in supervisors'behaviours will be of great help in facilitating interpersonal trust,namely:"supervisor availability,competence,consistency,discretion,fairness,integrity,loyalty,openness promise-fulfilment,receptivity and overall trust"(Butler,1991,p647)[10].
3.2 Meet the dilemma in appraisal
There has been a dilemma for almost all leaders in appraisa activity due to the conflict between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 goals or objectives.Dilemma might exist in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and conflict arises in appraisal policie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For example,the organisation aims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staff performance to make decisions on promotion recognition or reputation,while the individual is reluctant to provide valid information.The reason may be that individual hopes to confirm a positive self-image,obtain rewards or to preserve autonomy and privacy inside the classroom(in a teacher's case).
The way to solve the dilemma in the appraisal process perhaps depends on how to have an open discussion of performance that meets the employee's need for feedback and the organization's need to develop employees,yet prevents damage to the employee's self-esteem and to his or her security about organizational rewards.To be specific,Beer(1988,p.540)[11]suggested that the appraisal system can be designed to minimize the negative dynamics outlined above,if more attention can be paid to the ongo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ervisors and subordinates,the qualit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supervisor and subordinate can be improved.
4 Conclusion
As De ming said(1986,p.52)[12],the job of management is not supervision,but management.Supervision and appraisal are not the goals but the measures to achieve a high quality of management and working performance.In order to conduct better management,it is high time for leaders to acquire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ose issues that have been discussed above.By clearly defining supervision and appraisal,
leaders can better apply them in practical work.The analyses on pros and cons of supervision and appraisal will also be helpfu for leaders to make the best out of them.The most but not least the common principles in supervision and appraisal may be useful.
参考文献
[1]Bernard J M,Goodyear R K.Fundamentals of clinical supervi-sion[M].2nd ed.Boston:Allyn&Bacon,1998.
[2]Bobbins P,Harvey B.The principal's companion:strategies and hints to make the job easier[M].London:Sage,1995.
[3]Doreen Poster,Benington M.Teacher appraisal:a guide to training[M].London:Routledge,1991.
[4]Murphy J A.The lifebelt:the definitive guide to managing cus-tomer retention[M].UK:John Wiley&Sons Ltd,2001.
[5]Scott F.Appraisal/supervision as a rational process with teach-ing as the central focus[J].Clearing House,1998,71(3):169-174.
[6]Fleming I,Steen L.Supervision and Clinical Psychology:Theo-ry,Practice and Perspectives[M].New York:Brunner-Routledge,2003.
[7]Larson R.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what are the key elements?[J].NASSP Bulletin,1984,68(466):13-18.
[8]Warren B,Bur N.Leaders:The strategies for taking charge[M].New York:Perennial Library,1985.
[9]Schmidt J.Critical issues for school counselor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supervision[J].School Counselor,1990,38(2):86.
[10]Butler Jr J.Toward Understanding and Measuring Conditions of Trust:Evolution of Conditions of Trust Inventory[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3),643-663.
[11]Beer M.Performance appraisal:Dilemmas and possibilities[C].Managing professionals in innovative organizations:A col-lection of readings,1988:539-550.
[12]Deming E.Out of the crisis[M].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教学督导评价 篇2
2011年教育工作过程督导评价细则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管理年活动的实施方案》(试行)要求,充分发挥过程督导对于推进教育管理年活动的重要作用,及时推进教育各项工作,经局党组研究制定本细则,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一、评价对象
本细则评价对象为乡镇中心校、局属学校和各乡镇中小学。
二、评价原则
过程评价以提质量保安全工作落实为主,内容简约,实事求是,标准明确,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动态变化和落实的实际效果。
三、督导方式
1、局党组成员及有关股室人员随即抽取中心校、学校进行督导,依据评价标准据实打分。
2、教育管理年活动督导办公室不定期对各乡镇中心校、全县中小学进行过程督导,依据评价标准据实打分。
3、年内每个党组成员对所有初中以上单位至少进行一次过程评价。
4、临时性中心工作作为过程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另行制定,另外记分,记入总分。
附: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教师督导与评价的调适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督导教师评价
[作者简介]周丽蕊(1963- ),女,江苏武进人,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语言文化教学及研究工作。(江苏徐州221008)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5-0058-02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教师督导和评价工作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然而,当前许多教师督导与评价体系缺乏对督导与评价关系的准确理解,导致教师与管理者对督导与评价的各自功能、目标都不明确,从而致使教育督导实践陷入困境。
一、教师督导与教师评价的含义
教师督导是通过改进教学行为和提升学生学业来促进教师发展的一种组织功能。它并不是要对教师能力与行为做出普遍性的规定,而是使具有多样性的个体在学校体系的各种角色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教师督导是一个宽泛的定义,它包括为许多教师成长而设计的各种活动。为了测验和提高教师工作的一些特别方面而设计的课堂指导,一般是由两个教师和一个督导员共同完成的督导过程。
教师评价是通过对教师的行为与能力进行全面的判断以决定人员的聘任和继续任用的一种组织功能。它是以对教师在履行教育职责和其他职责时的行为质量做出综合判断为首要目标的。
二、教师督导与教师评价的区别
教师督导的目的是促进教师超越当前工作水平获得个人成长。其督导过程可以长期关注一个班级或者一种类型的教学,在督导过程中教师与督导者以同事的身份共同工作,有时教师起主导作用,有时督导者起主导作用。当督导过程顺利开展时,就有可能达到互惠的情形,目标、领导权、专家意见、敬意、信任等都会在参与者中得以分享。督导者的态度要求“维护教师”,以便能够帮助教师设置任务和目标。在督导过程中,主要关注教师或学生某些特定方面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试图证明对教师或者学生能够有所提高的课堂教学中。督导者会给出督导、教育学甚至教学内容方面的专家意见,教师也提出关于教育学、教学内容或者督导方面的意见,以及学生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课堂教学传统等。由此可见,教师督导依赖于经验的分享。但督导是一次风险承担,同时也是一次实验。一般来说,督导可以使教师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由于消除了对消极评价的担心,教师才可能让督导者看到那些并不完善的课堂教学,从而使自身能在督导者帮助下得以提高。
教师评价的目的是对教师在履行指定责任义务时的所有相关工作与能力进行评判。评价为教师提供了高质量教学行为的标准,其结果是通过一些综合的评价等级来表示的,包括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教师评价范围比较广泛,它不仅由教师的教学表现来界定,而且还应该包括教师对学校组织的贡献,如教师对基本义务的认同、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承担自身的专业发展以及对整个学校所做出的贡献等。有效的教学评价必须建立在对教师全面而长期观察的基础上,评价者的作用是对教师全部的表现和行为进行专业性的评判。只有那些持有资格证的人才能成为教师的评价者,而且必须与被评价的教师保持一定程度的距离,以便能够对教师的表现做出公正的评价。在这种关系下,要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营造信任的气氛是困难的,教师很不情愿让评价者得知自身教学过程中的期望、恐惧和信念。同时,教师评价过程是固定化、标准化的,这个过程由教师行为和能力的评断标准来驱动,评价资料的收集必须是全方位的,围绕整个教学环境而不是只看到教师行为的某些方面。一般来说,评价者必须掌握丰富的教育学知识,才能对教师行为和能力进行公正、综合的评价。
总之,教师评价和教师督导基本目的、基本原理、参与者关系的本质、观察程序、教师个人的看法等方面都有着根本的区别。具体见下表:
三、教师督导与教师评价的调适
1.明确教师督导与教师评价的相互关系。教师督导与教师评价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他们都可以作为督导和评价体系中相互补充的部分。这个体系中的督导部分可以帮助教师在他们的职业阶段、学习风格、与日常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各方面得到发展。设计一个好的教师评价督导体系,有利于建立一个促使教师获得持续发展的标准,这一切也不仅仅只是意见性的;这个体系中的评价部分为学校管理者确保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而且也为决定新教师是否予以聘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建立高质量的教师督导与教师评价体系标准。高质量的教师督导与评价体系的显著特征是有一个清楚、直接的描述合格教师行为的指标。当在评价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对成功教学的标准有了深入的理解时,整个院校的教学行为就很可能达到或者超过最低能力水平。当管理者、教师不清楚或混淆了标准,他们就会对个人发展有着不同的理解。这种混乱就容易导致不同教学行为质量的完全不一致。一般来说,一个设计优良的督导与评价体系要求督导与评价相互独立,也就是让不同的人来实施。由管理者实施教师评价过程,督导过程则由教师或一些专家(专家组)来实施,督导过程中的资料和记录由参与者保存,整个督导过程是完全保密的。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教师督导与评价体系都没有考虑到教师的个体差异,而是以终身教师的标准对待所有教师,对所有教师使用单一督导模式。这种体系不能满足教师个人需求,也不能促进教师的个性化专业成长。而且,这种体系实际上是以管理者为中心进行实施的,还不时地使用惩罚的手段。这种体系只适用于一些边缘教师,大部分教师的需要与此正好相反。我们认为,高质量的教师督导与评价体系为教师成长提供多种选择,包括课堂督导、同伴训练、专业发展团队、自我导向的专业化发展和行动研究等。教师督导与评价同样都很重要,两者都是以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为目标。改善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任何教师督导与评价体系的主要目标。当然,影响督导与评价体系促使个体学生提高考试分数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存在大量的干扰因素,如教师努力度、学生动机、考试与课程的匹配度等。因此,把考试成绩的提高归因于建立一个新的督导与评价体系是不合适的。同时,应该创造并建立有助于教师督导与评价的组织氛围。教师督导与评价并不存在于真空之中,它们与学校各个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各种因素,许多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必须依靠行政制度化与标准化,结果大部分精心设计并实施的教师督导与评价体系都“葬身”于以不信任、怨恨、嘲讽为特征的消极的组织氛围中。教师评价需要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认可,因为教师与评价的协作关系不是内隐的。在一种消极氛围中评价功能的发挥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强调信任、协作和教师主导的教师督导大体上又依赖于教学的氛围。当这种氛围达到一定的公开度和信任度时,这个体系就能健康发展。最后,学校领导对教师督导与评价需要有远见、耐心和连贯性。学校领导经常变化或是没有耐心,教师督导与评价体系的开发与执行速度就会受很大的影响。这样常常会导致一个没有成长机会和增加敌对与消极氛围的体系的形成。因此,学校领导要为这个教师督导和评价体系的实施提供方便,为开展活动提供相应的保证。
由此可见,教师督导与教师评价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而且是相互独立的,但我们应该明确地认识它们的区别,建立良好的督导体系,在不同的过程中将两者有机结合和有效利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美)James Nolan and Jr. Linda A. Hoover.教师督导与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M].兰英,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黄葳.现代教育督导引论[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吴钢.现代教育评价基础[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6.
[5]陶西平.教育评价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教学督导评价 篇4
1 教学督导简况
教学督导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以国家、军队法律、法规和学校教学规章制度为依据, 由学校教学督导组对学校机关业务部门、各教学单位和教员教学工作进行的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教学督导组分学校和二级单位两级, 教学督导专家一般由人品好、作风硬、业务精, 具有人格魅力的在职和离退休专家教授组成, 分别由学校和二级单位聘任。教学督导组对本级党委负责, 对本级业务机关和教研室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针对单位或教员教学工作中取得成绩以及发现问题, 他们可以给予表彰奖励, 或情况通报、批评指正, 或亮红黄牌、在关系到教员切身利益的评选先进、晋职晋级、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等评价中具有一票否决权。我校从1997年成立教学督导组, 开始教学督导工作, 10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取得的成绩证明, 教学督导对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009年是我校本科教学评价年, 历史的机遇, 给了教学督导工作新的工作任务和标准要求, 在这场取得全优胜利的战役中, 教学督导专家认真履行职责, 发挥了重要作用, 赢得了各级领导和教员、学员的好评。
2 督导实绩与成效
2.1 坚守课堂前沿阵地, 监控教学环节要素, 锁定讲授能力与课堂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质量决定教学工作的质量。全面提高教员授课水平, 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 也是本科教学评价的标准要求。为此我们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最重要的指标, 把教员能力作为抓手, 对全年所有承担理论和实验课教学任务的教员, 进行了抽测听课, 尤其中青年教员, 平均抽测听课在3次以上。从军事素养、五大件、课程设计、教案规范、执行课标、启发互动、板书设计、媒体课件、内容组织、方法手段, 双语教学、拓展前沿, 联系实际, 管教管学等方方面面, 进行全方位审视。找准问题, 当场点评, 反馈意见, 督促整改。广泛宣传、反复提醒总部专家听课标准和禁忌, 增强规则意识、标准意识, 努力克服自已的短板。通过面对面沟通和对症下药, 增强了教员依章执教意识, 培养了严谨治学作风, 提高了科学施教能力, 使整体教学水平有显著提升。
2.2 扎根科室攻坚克难, 以规范性、一致性、真实性、特色性为标尺, 全力推进教学档案质量建设上台阶
教学档案建设既是本科教学评价的核心指标, 也是对教学过程和状态检查的重点。但教学档案质量建设是项浩繁工程, 由于历史原因, 尚存在一定欠账, 补建完善必有顾此失彼等诸多问题。为此部领导和教学办高度重视, 周密谋划, 全员行动, 狠抓整改落实。带领督导组甩开膀子, 迈开步子, 扑下身子, 分步骤按专题, 反复筛查。一项一项找短板, 扭住责任人抓落实。为此全年投入了大量精力和人力, 平均每个科室帮助建设与检查督促档案达5次以上。坚持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数量到质量、由结构到细节的督查方式, 对科室自形成文书材料一份一份过。横向盯住雷同与拷贝、纵向盯住数据矛盾与遗漏、内涵盯住空泛套话与文不对题等硬伤和短板, 仔细抠、反复查、穷追不舍抓整改。始终把重点放在课程标准、四大规划、课程设计、教案书写、试卷分析, 教学总结、教学记录、各种统计表的质量建设上。通过真抓实干, 破解了难题, 使所有教研室档案已成体系。数量上有规模、质量上有突破, 特色上有亮点, 为教研室建设积累了一笔宝贵财富。
2.3 临危受命、冲锋在前, 主动作为, 密切配合校部领导指示和评价办部署, 全方位全过程协助各专项任务的完成
评价之年, 教学活动多, 任务重, 包括学校教学明星评选、优秀课程设计评比、优秀教案与多媒体课件评比、精品网络课程和优质学科网站评比、教学课题申报立项和成果申报推荐等工作。督导组均主动参与, 积极奉献, 协助组织策划、材料审核把关、亲临实施过程, 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先后进行了4轮共计369人次的“课堂教学人人过关, 课程教学人人过关”课堂教学质量排查。采取集中全面普查、问题教员复查、课堂随机抽测等形式, 包括教学名师、明星在内的所有上课教员, 进行了拉网式地强化训练。通过各类岗位练兵活动, 使教员的重教意识, 理念更新、规范行为、能力水平, 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3 督导方略与体会
3.1 深入解读评价指标体系, 准确把握内涵实质, 掌握各指标优秀标准, 是实施有效督导的根本保证
这是“督”在要害处, “导”在点子上的武器, 是真正的尚方宝剑。把握实质, 掌握标准, 才能敏锐捕捉问题, 客观评价优劣, 也才能“督之有据, 言之有理, 导之有方”。这是一个不断实践深化认识的过程。评价之初, 我们找问题不够准、不够全, 视野打不开, 方法拿不出多少, 有时缺乏说服力。越到后来心里越有数, 手中有了武器, 胸中也就有了思路, 不仅问题能找准, 给出的解决方法也可行。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高屋建瓴, 是树立督导者威望的基础。因而广大教师对督导工作有了认同感、信任感。
3.2 把握好督导原则, 拓展督导服务职能, 努力探索督导艺术, 是巩固和发展督导工作的客观要求
什么是督导工作的基本原则?借用本科教学评价指导原则来说, 就是“以督促建、以导促改、督导结合、重在指导”。“严”字当头查问题, 针对问题抓整改, 落实整改给思路, 这是迎评督导所遵循的工作方针。教学督导工作属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范畴, 本质上是行使一种管理职能, 因而也具有服务职能。坚持督导的服务意识, 就是要并肩战斗, 把对方的事看成自己的事, 帮助排忧解难, 共谋发展之道, 切忌钦差大臣临而不抓, 抓而不实的作风。督导必须讲究艺术, 情感交流, 人文沟通, 满腔热情, 坦诚相见, 是这个艺术的精髓。弱化角色、平等对话;点到穴位, 多指套路;客观公正, 一视同仁;博采众长, 教督相长;这些是建立教与督和谐关系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3.3 领导支持作为后盾, 群众信赖产生动力, 荣辱与共赋予使命, 是搞好督导工作的三件法宝
我们深切感受到, 督导的每件工作都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机关的充分信任、大力支持, 使我们获得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工作中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 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支持、配合、尊重, 我们感到很欣慰, 因而有了工作的动力。评价等级, 不仅关系到学校现在的形象和未来的发展, 而且也关系到对几代三医大人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否能交好账。督导组深感责任重于泰山, 为此我们保持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不负重托, 风雨兼程奋战在迎评前线, 恪尽职守当好助手。同舟共济, 并肩拼搏, 无愧地为基础部迎评创优交了一份合格答卷。
4 远虑思考与建议
迎评建设取得的优异成绩已成为过去。下步如何抓好整改, 如何立足当前谋发展, 着眼长远抓建设,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是一个需要去脚踏实地长期践行的课题。吸取我们办学历程尤其迎评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提出八条“务必坚持”建议。
务必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地位不动摇, 始终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像迎评创优那样, 坚持好党委议教抓教,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为基层排忧解难, 破解制约发展难题, 化解影响教学质量不利因素。坚持管理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行为, 是以教学为中心的最好体现。
务必坚持搞好顶层设计, 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政出多头、口径不一, 要素不全, 返工重来, 不仅浪费时间, 而且易导致基层厌战和抵触情绪滋生, 影响领导和机关的威望。所以, 学校对出台的制度、章程、重要文件, 首先把握内涵要素齐全, 其次要充分论证把关使之切合实际, 再者要行文严谨无漏洞。机关的一切决策都反映在顶层设计上, 搞好顶层设计是管理高效率和高水平的标志。
务必坚持依法治教和按章执教, 维护教学按规律和制度良性运转。这个“法”上指国家和军队有关教育文件精神, 下指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标准等, “章”则是配套的系列教学规章制度。过去为何无“五大件”意识, 为何执行课标随意走样, 为何无相关教学活动记录, 为何考试资料有漏洞不规范, 为何教学档案缺失多, 就是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教训。
务必坚持建立教学统计数据的定期审计制度, 确保历史的客观性和质量的可靠性。数量决定质量, 数据不准确, 质量打折扣, 历史留疑点。我们务必要有高度的质量意识观, 历史的东西要历史地写, 档案建设中各种统计表和总结等文书中的相关数据, 必须定期由学校机关业务部门权威发布, 作到数据的一致性、权威性。
务必坚持不懈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造就高素质和后继有人的精良教学团队。课堂教学质量达优, 是迎评高校公认的一道难题。难就难在要求群体优秀, 只要碰上少数几个教员上不去, 优的目标就难达到。教员教学能力与水平提高, 冰冻三尺, 绝非一日之寒。因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 坚持常态化培养。从抓师德师风教育入手, 强化技能培训, 加强知识积累和夯实专业基础, 引入竞争机制等, 是提高教师能力与水平的可行办法。尤其要有战略眼光, 狠抓中青年教员培养, 确保师资队伍不断层, 教学质量不滑坡。
务必坚持浓厚创新教育研究的学术氛围, 使教学改革有与时俱进的实质性发展。新的教育思想, 理念如何深入人心, 需要浓厚的学术氛围去传播、交流、探究、碰撞;课程越来越多, 课程设置方案需要充分论证进行优化精选, 并通过实践检验是否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知识爆炸, 教材越来越厚, 信息越来越多, 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 需要深入实践摸索;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高水平人才培养等热点问题, 更需要组织力量攻关。要像重视专业学术研究那样, 重视抓好教学改革的学术研究。
务必坚持弘扬众志成城的迎评精神, 推动学校建设持续高效稳步发展。迎评期间, 为何办学条件改善如此好如此快, 为何排忧解难办实事如此多, 为何人人参与做贡献能发动如此广泛, 为何齐心协力奔优秀目标的决心和信心如此大, 为何领导和机关为基层服务意识如此强, 为何“5﹢2”、“白﹢黑”的工作现象如此寻常普遍。产生如此多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原因何在?动力何在?这就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推动作用和导向作用。本科教学评价不仅推动了建设, 提升了质量, 而且凝聚了人心, 培养了精神, 所以评价对学校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何为迎评精神呢!我们认为在迎评创优过程中所形成的“团结拼搏、众志成城、开拓奋进、真抓实干的精神”就是迎评精神, 它根源于对事业、理想、荣誉的追求而内化出来的使命、责任、动力。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应当认真思考、切实总结、很好传承, 使之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释放出无比巨大的潜能来。
务必坚持抓好督导队伍的建设, 促进督导工作朝有力有序有效的方向健康发展。一是加强教学督导专家教育新思想、新观念的更新充实学习。二是开展督导理论与实践研究, 倡导探索与追求之风, 面对诸多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研究解决问题的可行思路与策略;三是组织开展调查研究, 掌握第一手资料, 当好参谋, 取得发言权, 令人信服;四是执行各专项任务时, 先集中学习讨论, 明确意图和目的任务, 统一认识, 拿出解决问题的预案, 再开展工作。
总之, 面对取得的优秀成绩和肩负的历史史命, 我们务必戒骄戒躁, 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开拓创新、求真务实, 众志成城, 为学校全面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摘要:教学督导制度是我校为了加强教学管理, 有效实施教学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而建立的一项基本教学工作制度。本文结合我部教学督导专家在学校本科教学评价中的工作情况, 总结出了教学督导组在本科教学评价中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教学督导,教学评价,作用发挥,实践体会
参考文献
[1]向德全.军队学历教育院校教学评价工作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8:36-57.
[2][美]托马斯.J.瑟吉奥万尼.教育督导:重新界定[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教学督导评价 篇5
见
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价实施工作意见
根据《镇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镇素质教育评估组一行6人于2010年10月26日对你校进行了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评估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察看、个别访问等方式,多方采集信息,对打鼓小学的办学思想、领导班子和办学特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课程改革、德育教育、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确定你校为合格等次,现将督导评估意见反馈如下:
一、主要成绩
1、学校领导班子坚持班子学习制度,学习党的十六、十七大精神,学习“八
荣八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等;对班子成员进行党风党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廉洁奉公教育,从而使班子成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爱岗敬业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领导班子分工协作、职责明确,在各项工作中能发挥良好的带头模范作用。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办法,较好地发挥了班子的整体效能。学校以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素质为本,教育为主,全面育人”的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学校办成“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学校。
2、学校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建立和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考评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评价细则》、《请假制度》、《教学质量奖励方
案》、《打鼓小学教师量化考核方案》、《打鼓小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分细则》等,深入开展“讲师德、比奉献、塑形象”活动,调动全体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打鼓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工作要求。学校严格实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与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校本教研、听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95%的专任教师能“一专多能”,能适应二门以上学科教学和年段“小循环”教学工作。学校鼓励并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大专及本科的自学考试、电大、函授学习,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4、学校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重视学生良好的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专题系列活动”为载体,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上学年,学校开展了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
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队会活动,建立了“红领巾心里话信箱”。
4、学校重视校本教研,每学期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经常开展听课、评课、研课等。
5、学校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课外兴趣小组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段的不同设立了兴趣小组,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加各自喜好的兴趣组活动,校园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更加富有生气。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6、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明整洁,在各楼层的楼梯口辟有宣传画、板报,集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目标、宗旨于一体,为打鼓小学构建了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是打鼓小学一道亮
丽的风景线。
二、存在主要问题
1、缺少学校中远期实施素质教育规划,前三年的自评材料及自评过程材料不完整。教师会议、行政会议缺少实施素质教育的详细记录。学校各类财产清册、有关证件不齐。学校办学成果与经验归纳不够。材料收集归类整理需加强。那一世范文网
2、学校无实施《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细则,无教师培训登记表,教师培训计划没有针对性,师德教育活动材料、体现师德师风材料、教师培训工作材料偏少,教师培训成效材料不完整,教师工作评价材料不全。
3、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充分挖掘社会德育资源,进一步发挥校外教育力量的作用。要加强对经常性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学生良好表现典型材料的收集,以便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德育成果。
4、对校本课程开发有待进一步加
强。
5、要进一步加强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讨工作。学校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制度,以校为本有关教研活动记录材料不够完整。
6、艺术教育原始记录缺,活动的材料偏少,获奖作品要收集。
7、学籍缺少。学生变动材料不完整,学生变动数统计有误。
8、缺少特殊生跟踪材料、科技活动材料。
如何强化教学督导以提高教学质量 篇6
一、教学督导机制的组成
教学督导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机制,是对教学工作实施监督与指导的一项制度,是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督导可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为加强教学督导工作,笔者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督导机制,成立了教学督导室,配备了专职教学督导员,各系部分别成立了教学督导组,配备了兼职教学督导员,各系部各班级也选配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形成了学院一系部一班级这一教学督导和信息反馈组织。
二、加强教学督导队伍的建议
为了严格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督导、保障教学质量,教学督导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要熟悉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积极学习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转变观念,做到敬业乐业,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作风,充分发挥“导”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督导和质量监控意识。
三、坚持“和谐督导”、“科学督导”
教学督导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工作中应坚持“督”与“导”相结合的原则。“督”和“导”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因果,互为前提,先作指导后进行监督,从监督中发现问题后再进行指导。二者相互推动的过程就是教学管理完善的过程,就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采用“课前指导,课中督导,课后考评”的模式管理任课教师,引导和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在教学督导中应坚持科学的人才发展观、教学能力观,坚持“和谐督导”、“科学督导”。例如,通过听课、调查,发现每位教师的长处与不足,扬长避短,取得进步。笔者学校青年教师占很大比重,学历都不低,缺乏的是经验和教学方法,当务之急是引导和帮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每当听完课后都要找他们交谈,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明确指出不足,让青年教师学有干劲,有方向,变“他督”为“自督”,形成人人自我加压,自我超越的良好学风、教风。
四、严抓教学管理过程的督导
要严抓对教学管理过程的督导。首先,教学督导室计划协同学院教务处开展以学期初、中、末为主的常规性教学检查工作。参加学期初教学运行检查,主要检查各系(部)教学准备工作及所开设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深入教学第一线做好期中教学检查工作,在全院范围内随机听课,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评估,特别是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等教学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帮助和指导,使其不断提高。做好期末考试的各类试卷抽查、复查工作;到各考场巡视,重点检查监考教师执行监考任务情况。其次,坚持教学检查制度,保证教学质量标准的落实。加强与各系(部)的沟通与协调,深入教学第一线,巡视教风、学风,对教与学双方的情况进行综合检查督导,全面监控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好教学常规检查和教学质量评估,随时了解教学动态,采集教学信息,了解师生对教学及与教学有关问题的意见和要求。第三,要注重发挥各系部教学督导员的作用,全员参与教学督导。学院及各系部教学督导员,要通过常规教学检查、随机听课、学生意见的反馈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掌握全系每位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他们的潜能,让每位教师都参与管理。
五、推行学生信息员制度
推行学生信息员制度。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教学督导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教学的需求,收集整理学生对教学及管理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和有关职能部门,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总之,做为一名教学督导员,要把教学督导工作抓好,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事业心与责任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各种教学督导规章制度,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基于改进熵权法的督导成绩评价 篇7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高等学校引进教学督导机制,督导评价就成为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为了促进广大教师教学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应该公开、公平、公正的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质量评价[1]。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直接见证者,最有权来评价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且为了避免学生的片面性,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进行评教,几乎可以达到完全抽样,真实反映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其二是学校和院督导员对教师作出的评价。督导评教是学校和学院督导员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随机听课完成对教师的教学评价[2]。这里有很多的偶然性,从而影响了教师评教结果的公平性、客观性。例如讲课内容、讲课时间、督导员个人的心情、感情、好恶等因素,单凭一节课来评价一个老师的上课的好坏就有失偏颇了。另外,督导员的数量有限,是小样本数据,并且还不是每位督导员都会给出每位教师的督导评价,这样形成很多缺失数据。本文集中考虑学校和院督导员对教师的评价。
一消除督导数据偏差
在督导员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时,督导员甲给的成绩普遍高,督导员乙给的成绩普遍低,这样就造成如果督导员甲听张三的课,张三的督导评价就会高,相反亦如此。由于督导员的安排的不同造成教师的督导成绩变化很大,显然是不合理的。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应该是客观的,因而评价也应是客观的。如何来消除这个问题呢?
为了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也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一般而言,学院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督导成绩。表1是对某学院某学期教师的督导成绩表,通常的做法是将每位教师的所有的督导数据算术平均即得到督导成绩,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这里并没有考虑督导数据的偏差的影响,也没有消除督导数据的偏差。
注:表1中xi(i=1,2,…,m)表示第i位教师(yi(j=1,2,…,n),表示督导员,rij表示第i个督导员给第个教师的评教成绩,*表示第j个督导员没有i个教师进行评教,marki(i=1,2,…,m)表示各位教师的督导成绩。
有的督导员的督导数据相对较高,而有些督导员的督导数据又相对较低,如何消除督导数据的偏差呢?先消除督导员的督导数据偏差对教师督导成绩的影响。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督导成绩均值,其中mj表示第j个督导员的评教次数。
第二步:求每位督导员的总成绩,.
第三步:修正表1中的每个评教成绩;.
第四步:计算每位教师的督导成绩,其中ni表示第i个教师的被评教次数。
这里只是考虑了平衡督导员的评教成绩,并没有考虑每位督导员评教成绩的信息进行处理。很显然,如果成绩较为分散,反映教师的成绩就越客观,相对督导员的评教成绩越集中,评教结果意义越小。因此,下面又在教师的督导成绩分析中引入熵值分析法。
二熵值法求权
在信息论中,熵.(k>0为为玻尔兹曼常数,pi为概率)是系统不确定性的一个度量。根据熵函数H(X)的上凸性,我们知道熵函数存在着最大值,且在离散信源中,等概率分布时熵最大。国内外很多学者都使用熵权法在质量评价中作了广泛的研究[3,4,5]。
在督导评价时,有的督导数据较为分散,这时包含的信息量较大;相反督导数据集中时,包含的信息量较小。因此我们认为前者在评价系统中的作用越大,应该占有较大的权重,而后者提供的信息价值低,权重相应要小一些。下面利用熵的概念和性质,把各种指标的信息量化,进而得到各位督导员属性的权重系数。
第五步:将表1数据转为“概率”矩阵,并定义判别矩阵
因为在信息熵的计算公式中pi为某个信息的概率,满足0≤pi≤1,故首先对表1的数据(rij)m×n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矩阵可视为指标的“概率”矩阵P=(pij)m×n其中表示第i位教师在第j位督导员评价指标下的“概率”。定义判别矩阵B=(pij)m×n其中
第六步:计算第位督导员的评价成绩的信息熵其中若pij=0,不参加运算。
第七步:计算第位督导员的评价成绩的权系数
经计算可以发现,当Hj越小时,aj越大,即当rij的值相差越大,表明该指标传递的信息量越多,作用越大,其权重值越大。
一般称权aj为熵权,它并不是在决策或评估问题中某指标的实际意义上的重要性系数,而是在给定被评价对象集后的、各种评价指标值确定的情况下,各指标在竞争意义上的相对激烈程度的系数。因此熵权aj能充分体现各督导员的评教成绩对教师的督导成绩的影响的程度。
第八步:计算每位教师的最终督导成绩对于每位教师,可能只有几个督导员评教,将计算出来的权值在这几位督导员属性归一得到每位教师的督导数据权值,记为,
三应用实例
以下是某学院某学期的部分教师的督导成绩,我们使用改进的熵权法对教师的督导成绩进行分析。
计算步骤:
1消除偏差,修正督导数据
表2中数据取自河南某高校9位教师的督导数据。
按照第二步到第四步,得到修正的督导成绩如表3所示:
如果按照简单算术平均计算,又可以得出教师的督导成绩如表3。但是并没有考虑督导数据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因此我们计算督导员属性的熵权。
2计算各位督导员属性的权值
按照第五步计算督导员督导数据的概率分布如表4所示:
并且得到判别矩阵为
按照第六步和第七步计算各位督导员属性的熵权,结果如表5所示。
结合表3,将表5中每位教师的督导数据归一化得到表6:
最后由第八步得出每位教师的督导成绩(见表7)。
通过计算表明,x2,x3,x5,x1的督导成绩为优秀,x4,x6,x7的教学效果良好,x8,x9的教学效果较差,这些是与教师的教学实际水平是相符的。
本文给出的基于熵权法的督导成绩评价模型,有助于相关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得到较为合理的督导评价成绩,促进教学督导工作水平的提高,也避免了现在督导成绩评价的简单、草率,缺乏其客观性、公正性。在本文中,我们采用改进的熵权法很好地解决了督导成绩评价的两个问题:数据的偏高(低)以及分散性。该模型与其它评价方法相比,属性测度满足“归一性条件”及“可加性原则”,因而,评价结果是可信的。另一方面,该属性测度模型注意了评价空间的“有序性”,充分使用了各位督导员提供的成绩信息,使评价结果更清晰、更合理。通过实例验证,也是相符的,说明本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志平,李晓.本科大学教学督导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84-86.
[2]杨海鹰,郭志涛.高校院级教学督导的角色与责任[J].中国林业教育,2010(3):30-32.
[3]张少艳.信息熵在教学质量分析中的应用[J].红河学院学报,2007(2):77-79.
[4]郭显光.改进的熵值法及其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9):108-111.
[5]谢赤,钟赞.熵权法在银行经营绩效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2(9):109-111.
教学督导评价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所2008年8月-2010年6月新登农村初治肺结核患者218例, 男134例, 女84例;年龄19~86岁;无症状体检发现者12例, 因症状就诊者206例。其中咳嗽126例, 咳痰96例, 乏力77例, 低热79例, 胸痛38例, 咯血18例, 盗汗16例。218例患者痰涂阳性者93例, 痰涂阴性者125例。
1.2 治疗原则
早期、规律、联用、适量、顿服。
1.3 治疗方案
所有患者均采用国家统一标准化疗方案:2HRZE/4H2R2 即以异烟肼 (H) 、利福平 (R) 、吡嗪酰胺 (Z) 、乙胺丁醇 (E) 为主要药物组合成联合方案, 强化期2个月, 继续期4个月, 总疗程6个月。
1.4 临床治愈标准
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完成规定疗程, 连续2次涂片阴性, 其中1次在完成疗程时。
1.5 结果
疗程结束后, 93例新登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临床治愈91例, 初治失败2例。125例痰涂阴性者, X线表现好转96例, X线无改变21例, 恶化8例。
2 家庭督导
2.1 家庭督导员的选择与培训
家庭督导员的选择非常关键, 患者能否完成疗程达到临床治愈, 家庭督导员起着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督导员的选择标准: (1) 有一定的文化知识; (2) 在家有一定地位, 能与患者朝夕相处且富有爱心。家庭督导员选定后, 我所医生要对其专门培训1h, 使其掌握结核病防治的一般知识、家庭督导内容以及患者复查的日期、项目等, 时刻与主管医生保持电话联系。
2.2 心理督导
根据每个患者的性格特征进行心理督导。肺结核患者起初都有心理压力, 怕自己病情恶化, 怕传染给周围的人, 又怕被人歧视疏远, 表现为焦虑、烦躁、恐慌, 情绪不稳定, 易产生孤寂感, 常有被人嫌弃感, 产生自卑、多疑心理, 而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 又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 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非常重要。作为患者的家人, 首先应当了解肺结核病的相关知识。结核病是一种病因明确、可防可治的疾病, 绝大多数患者只要坚持合理的治疗, 一般都能治愈, 所以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应时刻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 尽量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 与患者一起多了解结核病的防治知识, 提高对结核病的认识, 消除社会偏见, 尊重患者, 使其感到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2.3 饮食督导
(1) 由于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饮食治疗对此病相当重要。患者的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易消化, 少食多餐, 忌食肥甘厚腻及生冷食物, 忌食葱、姜、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还应避免烟、酒刺激, 以防诱发咯血。 (2) 疾病好转时期, 患者食欲改善, 则要多吃一些瘦肉、鱼类、蛋类、豆制品和新鲜蔬菜。饮食要有规律, 不能偏食, 以保证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 增强抵抗力, 促进机体修复, 加速病灶愈合。 (3) 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患者, 活动较少, 应规律进食, 少量多餐, 以软食为主, 晚餐量不宜过大。适当食入煮烂的粗粮、新鲜水果及含纤维素较高的新鲜蔬菜等。这些食物能刺激肠壁, 促进肠蠕动, 能有效防止便秘。
2.4 日常生活督导
(1) 患者居室要保持清静、空气流通, 阳光充足, 在地面上洒水以保持一定的湿度、温度。避免烟尘, 及时更换汗湿衣服, 勤洗勤晒被褥、枕头、衣服等。 (2) 患者的痰盂、便器、用具应用2%苏打水浸泡煮沸15min。 (3) 将痰吐入硬纸盒内, 用火焚烧或填埋。 (4) 被褥、书籍等消毒, 可在强烈日光下暴晒2h。 (5) 患者单独使用碗筷等餐具, 并在食后煮沸5min再洗涤。
2.5 服药督导
家庭督导员要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不可擅自增减药量和药物种类, 不能漏服, 更不能漏服后在下次服药时加大剂量, 保证做到“看服到口, 咽下再走”。同时要认真填写服药督导卡, 记录患者每天服药情况, 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现患者服药出现不良反应, 要及时看医生, 以便得到及时、合理的处置, 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家庭督导员还要督促患者按照医生的要求及时复查各项指标, 以便医生能够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痰菌阴转情况及药物对机体各脏器是否造成损害, 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3 讨论
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 80%的病人在农村, 由于许多患者家庭贫困, 经济负担重, 且多分布于偏远地区, 由医务工作者直接监督患者服药并不现实。为保证患者规律服药、按时复查、达到早日痊愈的目的, 做好家庭督导非常重要。我所2008年8月-2010年6月新登218例农村初治肺结核患者, 由于大多数患者家居偏僻、交通不便且经济贫困, 让其住院治疗或在当地医师直接面视下实施督导化疗非常困难。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他们实施家庭督导化疗, 由主管医生指派1名家庭督导员并对其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在家里对患者治疗实施督导并取得可靠的效果。疗程结束后, 93例新登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临床治愈91例, 初治失败2例, 治愈率达97.8%。125例痰涂阴性者, X线表现好转96例, X线无改变21例, 恶化8例。本组观察结果表明, 大多数肺结核患者, 经过家属全面耐心、细致地照顾和护理, 保持乐观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定期复查各项指标, 根据医生制订的抗结核计划在家中规律服药完全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农村肺结核患者的家庭督导效果。方法:从218例新登农村初治肺结核患者家中指定一位责任心强的家属当家庭督导员, 负责患者的服药、复查及日常生活。结果:疗程结束, 93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临床治愈91例, 初治失败2例, 治愈率达97.8%;125例初治涂阴性患者, X线吸收好转96例, X线无改变21例, 恶化8例。结论:大多数农村肺结核患者, 经过家属全面耐心细致地照顾和护理, 根据医生制订的抗结核计划在家中规律服药完全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教学督导评价 篇9
一、督政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督导评价中对教育的监控,实质上是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的内外因素的监控,这种监控首先表现为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环境与条件的监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督政”。督政是上级政府督促下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依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环境,为人的成长发展提供好的环境与条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成为教育最核心的任务。在实现了“人人有学上”,保障了教育最基本的公平后,就要实现“人人上好学”,提高教育质量。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督政职能在逐渐朝着协调督政的方向前进。就目前而言,要切实履行好督政职能,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1. 坚持刚性监督,加强指导协调
始终以政府督导的高度和力度,从严督促各级各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对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相关职能部门的督导评估标准、细则、办法。通过科学地指导各级各部门落实教育工作责任,引导其形成自我评估、自我发展的机制,来强化乡镇与各部门间、各部门相互之间的教育工作协调性,形成工作合力。
2. 强化整改落实,突出重点难点
从严实行限期整改制度,将整改情况作为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实行整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改变过去“重评估、轻整改”的做法。重点是要强化投入保障和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的督导,确保县财政按政策法规,投入的教育经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形成农村教育激励机制和教师培训、学历专业转轨激励机制,对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使经费投入、管理和使用科学合理,提高投入效益。难点是强化规范对教育执法、执纪行为的督导,严格实行学校检查准入制,杜绝到学校乱检查、乱摊派、乱罚款的行为。有违背的,一律按教育督导“一票否决制”予以评估考核否决。此外,还要加强对控辍保学和对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的督导。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形成控辍保学与计生工作同等重视的工作格局,严格将辍学率控制在国家标准内;学校周边环境整治要形成乡镇、职能部门与学校联动协调机制,形成整治合力,使学校周边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优化。保障国家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在县域的顺利实施,促进县域内教育管理科学化,为保障县域教育全面、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突出督导结果的运用,激励教育工作全面创新
继续设立督导专项奖励资金,按教育督导“一票否决制”兑现奖惩。督导评估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各部门主要干部评优、评先、提拔、任免的重要依据。同时,设立督导单项发展性成果奖励资金,对各级各部门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中的单项发展性突出成绩予以表彰,激发和鼓励教育工作创新,从而激发各级各部门的教育工作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进而形成党政及全社会重教兴教的工作格局。
4. 搭建好沟通平台,引导全社会形成素质教育观念
通过强有力的教育督导,革除以前政府、各级各部门与社区(村组)、学校、家庭之间教育工作互不沟通的弊端,形成党政、社会、学校、家庭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的大教育平台。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方法、教育实践等多个领域,实现教育决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教育教学工作者、受教育者之间信息沟通,相互对话,上下贯通,将民众的需求与政府决策有机统一起来,进而有意识地在全社会引导形成素质教育观念,为破解素质教育发展难题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二、督学
督学是指主管部门对学校办学方针、经费状况、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专门检查与评估。可以说,督学职能才是教育督导的根本所在。义务教育阶段,督学的目的是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加强办学分类指导,促进办学行为规范,促进教育质量提升,促进教师队伍均衡发展。对中小学校的督导评价,实质上是对一所学校一种整体性的教育教学督导评价。坚持督学为本,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1. 把握好督学的职能定位
对督学的职能定位,一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从教育督导的内涵来讲,各级教育督导机构既要“督政”,又要“督学”;但从教育督导的现实和我国行政体系的特点看,省、市两级教育督导机构则应侧重“督政”,督促下一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而县市区教育督导室,则应侧重“督学”。把“督学”摆在首要位置,主要督学校办学方向,导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学校办学行为,导向规范办学;督教师队伍建设,导向素质提升;督课堂行为,导向新课程理念;督学校绩效评估,导向目标管理。通过督学收集教育管理信息,为政府教育决策提供参考,真正做到督在教育实处,导向科学规范,服务教育决策。
2. 改革教育评价制度
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是督学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在政府统一部署下,与教育行政部门一道,对原有的评价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从根本上改革应试教育评价模式,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各类教育评价制度。由政府公开发布素质教育评价标准,既注重各类评价的价值统一,又注重类别之间的差异,充分体现教育发展的规律。
3. 加强办学分类指导
根据不同类别教育、不同类型学校的办学标准及要求,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对学前教育,现阶段重在督导学前教育机构达到办学条件和常规办学要求,求其规范性。对义务教育,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评估标准,督导各中小学校严格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办学,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对职业教育,重在督导其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为目标,重在培养本县实用性职业技术人力资源和新型农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人力支撑。对普通高中教育,重在督导其按照“普及高中教育”的政策要求及适应高考人才选拔的需要,从“普及”与“提高”统筹兼顾的角度,注重引导其对学生文化科学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对成人教育,重在督导学习型社区(单位)建设、继续教育规划的实施,倡导群众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业务素质。
三、监测
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是根据不同类别的教育标准,对不同类型学校建立相应的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从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提高教育质量。质量监测主要进行监测工具研发、分层抽样、监测实施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水平划定、监测报告撰写等工作。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应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1. 质量监测的主要内容与实施对象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主要内容为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学业水平、艺术素养、创新意识、教育环境等六个方面。质量监测对象是学生群体状况,目前侧重于四年级和八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心理健康以及相关因素;检测周期初步定为每年开展一次。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质量监测,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抽样方法,在全面考查中小学生的知识、能力及身心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教育质量进行科学评价,以掌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在监测内容和实施对象上,一方面要与国家教育质量监测标准相配套,另一方面要在符合国家教育政策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探索建立适应于本地区的教育质量监测标准,并适时予以调整、修正。
2. 质量监测的基本环节与实施主体
质量监测的基本环节大致有明确目的、确定目标、确认对象、研制标准、研发工具、抽样实施、采集样本、分析数据、撰写报告、反馈结果和提供决策依据等十一个,而监测标准的制订与工具的开发是关键。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代表性和监测工具的保密性与否,直接决定监测的成败。开展好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一定要明确实施主体: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是由地方教育督导部门主导,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科研部门具体合作实施。
3. 质量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工作重点
义务教育阶段,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科进行监测,并获取监测的效度与信度,一是要求质量监测具有严格的实施流程与学科属性,二是要求监测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监测技术能力与学科素养。为此,监测人员要多学习、多研究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几位博士和教授的方法。语文学科的监测人员要多了解温红博的方法,他从语文学科监测的目标与原则、内容与认知、监测结果的报告方式、监测流程、题目开发与分析有报告有讲座;数学学科的监测人员要多学习曾平飞的方法,他撰写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和科学学习》,重点解析了数学与科学监测背景、监测框架、科学命题等;还有刘红云的《监测的统计与分析》,张生的《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等,都应有所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人员工作重点应是结合各学科,关注监测对象的整体状况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水平;诊断各种环境因素对其发展的深度与广度的影响。
4. 经费保障及质量监测体系构建
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体系包括中央、省级、地市和区县级等多个层面;横跨教育督导、教学研究与指导、教育科学研究与服务、教育考试、学校自身的质量监测等多个系统;包含监测工具研发、分层抽样等十多个环节,流程诸多。以监测工具研发为例,其流程包括了建立监测框架、编制监测工具、检验工具质量等,每个流程还要通过2~3轮的修订、预试、审查,最后才能成为符合信度、效度要求的测试工具。由于监测工具研发需要不同专业人员的参与,监测实施需要较大规模的分类培训,数据分析需要信息化设备的支持,加上监测工作高保密性对场地、设备、运输的特殊要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需要较多经费的支持。据教育部监测中心估算,仅仅监测工具研发,每个测试题费用在2万元左右。鉴于湖南省实际情况,经初步匡算(按每县6所初中180名学生、12所小学360名学生,总计约65800名学生、1500名校长、6000名教师),每年费用约需350万元,应建立监测经费进入财政年度预算的长效机制。同时,科学性、权威性是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的根本要求。要保证经费,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办法,尤其在专家团队建设、工具研发、数据运行信息化等关键性、专业性环节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探索,形成省、市、县、校联动的整体格局,形成科学的监测体系。
在构建质量监控体系时,我们要注意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教育督导科学化水平。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大数据经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后,能够具有更强的流程优化能力。相比具有数据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处理速度快、数据可实现再利用、重复利用和合理利用数据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分析等特点,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充分的数据资料,也能够从众多类型的各种数据中很快获得高价值的信息,以低成本或零成本对研究对象进行纵向历史比对和横向现实比对,将会带来很高的价值回报。因此,大数据的运用,可以推动决策制定更加科学,推动工作开展更加高效,推动督导手段更加丰富,推动结果运用更加有效。同时,这也要求我们一是要丰富教育督导数据资源;二是要充分使用教育督导信息;三是要提高教育督导队伍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督导的水平;四是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英国教育督导与评价:制度、理念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凌均卫,张多来,张明亮,等.和谐督导之路---南华大学教学督导工作回眸[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51-60.
[3]黄崴.教育督导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8-15.
[4]李希贵.学生第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67-183.
[5]韦钰.十年“做中学”为了说明什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改革之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74-87.
教学督导评价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2011年度在我中心结核科接受肺结核免费治疗过程中出现中断治疗的结核病患者, 资料来源于《结核病人登记本》、《免费结核药品发放登记本》和中断治疗患者督导干预记录本。
1.2 调查内容
调查中断治疗发生的原因和时间, 中断治疗与患者职业、文化程度、户籍状况等之间的关系。中断治疗发生后督导干预效果情况。
1.3 方法
1.3.1 调查方式
对中断治疗患者通过电话咨询或社区医生 (村医) 上门等调查方式了解中断治疗的原因。
1.3.2 中断治疗原因
将中断治疗原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主观因素包括: (1) 对长期规则治疗认识不足; (2) 工作忙没时间复诊; (3) 自认为病已好转、治愈, 无需再治。客观因素包括: (1) 药物不良反应, 不能坚持; (2) 经济困难; (3) 外出工作、打工。详细询问患者停药原因并进行分类统计, 停药原因可多选。
1.3.3 中断治疗相关因素分析
将中断治疗患者分为主观因素停药组和客观因素停药组 (主客观因素均有者纳入主观因素调查组) , 分析两组患者文化程度、职业、户籍等因素与中断治疗的关系,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1.3.4 督导干预措施实施及效果判定
(1) 加强督导尽早发现每周定时查阅项目病历及取药记录, 对未及时取药超过1周者立即电话督导, 详细询问并记录中断治疗原因, 并要求患者3天内尽快复诊;同时与社区医生和村医联系, 对未及时复诊者通知社区医生和村医上门督导;部分患者通知家属, 寻求配合。 (2) 具体干预措施a) 对因主观原因导致中断治疗者加强结核病的健康宣传教育;b) 药物反应者积极调整化疗方案,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c) 经济困难者减免医药费;d) 外出打工者通知家属转告患者及时回来复诊或到当地疾控中心继续抗结核治疗。
1.3.5 督导效果判定
根据督导后情况将督导效果分为3种: (1) 恢复原治疗方案继续治疗; (2) 调整结核方案继续治疗; (3) 拒绝治疗。调查患者督导后效果并加以统计。
1.3.6 最终治疗转归
总疗程结束后按患者治疗情况分类统计, 分别为治愈、完成疗程、丢失、死亡。
2 结果
2.1 中断治疗发生状况
2007—2011年我中心结防科免费治疗肺结核患者1 413人, 共计出现中断治疗者296人, 中断治疗发生率为20.9%;其中男性233人, 女性63人, 年龄16~88岁。初治患者268人, 复治患者28人;涂阳患者158人, 涂阴患者138人。所有患者均给予全程督导。中断治疗最易发生的时间为疗程的前3月, 占中断治疗患者的81.4%。年度中断治疗发生情况见表1。
2.2 中断治疗的原因
296例中断治疗患者中因主观原因停药者195例, 占总数的65.9%;单纯客观原因停药者101例, 占总数的34.1%;主客观因素皆有者86例纳入主观原因中讨论。具体中断治疗原因 (患者可多选) :对规则治疗认识不足者162例 (54.7%) , 忙没时间复诊者62例 (20.9%) , 认为已治愈无需再治疗者74例 (25.0%) , 药物不良反应者152例 (51.4%) , 经济困难者5例 (1.7%) , 外出工作、打工者36例 (12.2%) 。
2.3 中断治疗相关因素
2.3.1 患者职业与中断治疗的关系
见表2。结果显示主观因素组中断治疗发生率高的职业依次是个体从业人员、农民工、农民、无业人员、退休人员, 而客观因素组中断治疗发生率高的依次是羁押人员、干部、教师学生和工人。两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58, v=8, P<0.05) 。
2.3.2 患者文化程度与中断治疗的关系
见表3。结果显示, 主观因素组中断治疗发生率与患者文化程度呈反比, 而客观因素组中断治疗发生率与患者文化程度呈正比, 即文化程度越低则主观因素中断治疗发生率越高;两组数据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24, v=4, P<0.01) 。
2.3.3 患者户籍状况与中断治疗的关系
见表4。结果显示本市常住人口中断治疗发生率为18.8%, 其中主观因素中断治疗比例为11.9%;外地户籍的流动人口中断治疗发生率高达39.3%, 其中主观因素中断治疗比例为3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21, v=2, P<0.01) 。
2.4 督导干预实施效果
经积极督导干预后, 296例患者中有133例恢复原抗结核化疗方案, 占总数的44.9%;144例经调整化疗方案后继续抗结核治疗, 占总数的48.6%;19例仍拒绝抗结核治疗, 占总数的6.4%, 督导干预有效率为93.6%。
2.5 最终治疗结果
296例患者治愈149例, 完成疗程126例, 丢失19例, 死亡2例。
3 讨论
我国对结核病患者实施直接面视下的短程化疗 (DOTS) 策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不规则治疗的发生率较过去相比已大为减少, 但DOTS策略的执行效果受众多因素影响, 即使在目前DOTS项目全覆盖的地区, 中断治疗也是结核病项目门诊最常见、也是最棘手的问题, 大多复治病例、甚至难治、耐药结核病的发生均源于此, 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中断治疗的原因很多, 我们主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对我市结核病患者中断治疗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同时对积极采取的督导干预效果给予评价。
(1) 中断治疗最常见的原因以患者主观因素为主, 其中对规则治疗认识不足为最主要原因, 与沈建恩等[2]报道的一致。因主观因素停药说明患者对结核病的重视不够, 认识不足, 对结核病的危害了解不深, 不能坚持规律用药。吴瑕等[3]报道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其实所有患者在接受项目免费治疗同时均已接受结防医生的健康宣教, 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签署治疗协议, 但从这些中断治疗的病例来看, 似乎并没达到我们预想的宣教效果, 提示结核病健康宣教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工作, 需要我们不断地、重复地、耐心地、细致地讲深讲透。不但是结核病科的医生, 还应包括村医、社区医生以及患者家属均应成为施教者, 以达到促使患者正确认识结核病的目的。
(2) 客观因素也是中断治疗的常见原因, 主要为药物不良反应, 外出工作、打工和经济困难。单纯客观原因停药实际上就是结核病患者在治疗中遇到的困难, 只要我们及时发现, 及时解决, 一般都能很快恢复治疗。其中药物不良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绝对数高达152例, 占总数的51.4%, 与李向群等[4]报道的基本一致, 其中不少患者原先就有主观中断治疗因素, 加之药物不良反应, 加速患者做出停药决定, 致使中断治疗。部分患者对项目门诊免费提供的板式和复合式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较重, 我们需及时调整化疗方案, 定期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血细胞分析,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以保证结核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3) 中断治疗发生的时间以抗结核治疗疗程的前3个月为好发时间段。治疗初期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加之服药不适等很容易出现停药现象;治疗二三个月后有些患者随着病情的好转、症状的消失, 自认为疾病痊愈也易出现中断治疗情况。因此, 提示我们必须加强对患者治疗前期的督导管理, 经过前3月的强化管理和健康宣教, 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会大大提高, 与医生也会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 一般都能顺利完成疗程。
(4) 中断治疗尤其是因主观因素中断治疗的易发生人群也是我们调查的目的, 此类人群是我们防范的对象, 督导的重点。本文调查结果显示, 患者职业与中断治疗的发生有着的密切关系, 个体从业人员、农民工、农民、无业人员、退休人员是主观性中断治疗的易发人群。文化程度与中断治疗的发生密切相关, 受教育程度越少, 主观性中断治疗的发生率就越高, 与李爱霞等[5]报道的相符。患者的户籍状态与中断治疗关系密切, 我市流动人口结核病治疗依从性较差, 高于甄延城等[6]、吕英等[7]的报道。提示我们今后对于那些具备中断治疗易发因素的结核病患者需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督导管理, 确保高质量的DOTS策略的实施, 以减少主观性中断治疗的发生。羁押人员是一特殊群体, 本文显示他们因客观因素中断治疗的比例较高, 也需引起重视, 需与看守所、监狱、戒毒所等部门密切合作, 以保障这类人群的规范抗结核治疗, 防止结核病在这些机构的传播和蔓延。
(5) DOTS项目其宗旨在于提高肺结核服药的规律性、确切性和依从性[8]。我们通过加强DOTS管理, 提高DOTS质量, 使患者减少了中断治疗的发生, 提高了服药依从性。对每位患者在治疗同时加强健康教育, 反复讲解规律用药的重要性及不规则用药的危害性, 告知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方法, 我们采取市、区、社区 (乡村) 三级督导管理网络, 建立及时发现患者中断治疗管理制度, 对未及时取药患者采取电话督导、上门访视等方法, 及时了解停药原因, 并针对原因采取具体督导干预措施, 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治疗, 对不配合者积极寻求患者家属的合作,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经督导干预后恢复原治疗方案者133人, 调整方案继续治疗者144人, 共计277人, 占总数的93.5%。总疗程结束后治愈149例, 完成疗程者129例。但遗憾的是仍然有极少部分患者或查寻不到, 或坚决拒绝恢复抗结核治疗, 导致19例患者丢失, 如何管理督导这类较固执的和流动的结核病患者仍是我们今后督导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病患者中断治疗的原因, 并对督导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中断治疗患者通过电话咨询或村医上门等调查方式了解并分析中断治疗的原因, 同时督导患者恢复治疗, 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中断治疗原因以主观因素为主, 占65.9%;同时也与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和户籍状态有关 (P<0.01) , 药物不良反应也是中断治疗的重要原因。督导干预效果良好, 恢复完成治疗率达93.5%。结论 加强肺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重视督导管理, 及时干预指导是减少中断治疗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肺结核,中断治疗,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翠南.肺结核病人规律用药依从性探讨[J].中国防痨杂志, 2002, 24 (5) :273-274.
[2]沈建恩, 雷涛, 王祖恩.肺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 2007, 29 (2) :133-135.
[3]吴瑕, 陈倩盈.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 (4) :304-305.
[4]李向群, 梅建, 夏珍.333例肺结核患者不规则治疗原因与转归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06, 28 (6) :379-381.
[5]李爱霞, 王友谊, 王艳丽.影响肺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因素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03, 19 (8) :135-136.
[6]甄延城, 李荔, 徐凌忠, 等.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54 (8) :561-563.
[7]吕英, 陈伟, 宋金德.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中断治疗情况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09, 25 (9) :685-686.
教学督导评价 篇11
就基层学校而言,有条件的学校也设置了分学科的教学督导人员(通称督导员),意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地深化课程改革。这是很好的措施。关键是如何优化这股力量,让他们更好地实现设置督导员的初衷,为推进高效课堂的建构和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充分发挥正能量。
本文针对如何优化中学教学督导员工作和提高督导员素质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督导员观课、议课的“视角”与“视点”
观课、议课,作课堂分析和评议,是中学教学督导员的中心工作。优化这项工作,要弄清“视角”与“视点”两个基本操作问题的内涵及症结所在。“视角”是指从哪几个角度切入,“视点”是指现阶段实施新课程应特别关注的那些具体问题,特别是操作的误区、盲区所呈现出的具体问题。
1.观课、议课切入的视角问题
课程和课堂教学评价的纲——三维目标,学法方面的六字诀——主动、合作、探究,教法方面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执教的原则性要求,这是新课改初始阶段基础教育界人所共知的三个观课、议课的视角。作为校本督导工作还要加一个视角,即教师职业基础能力状况,比如教学基本技能、学科素养、文化底蕴、教学艺术、人格魅力与亲和力等体现得怎么样。
从以下视角来看,目前存在的问题不少。
在新学法的落实方面,现在的普遍做法与国外引进的新理念的具体要求迥异,以小组讨论和组间讨论或小组内的互助学习,代替“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发现式)”学习。这种对既定内涵的偷换应怎样看待,是有待专家们去研讨的事。我们中学督导员在这方面倒是应该多关注“过程”二字。三维目标里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合作与探究也是在让学生亲历“过程”,“过程”是贯穿教学活动的一根主轴,不经历“过程”便不会有“知识与能力”,便不会掌握方法进而从“学会”到“会学”,便不会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益与陶冶。“学法”的落实必然依托于“过程”,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和利用好这个“过程”,便是督导员工作的核心所在。另外,教法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但教师不可以在过程中“放羊”,也不可以用各种方式始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知识框架里“打转转”。
现在有人提出要“无限放大自学,去除教师主导,融合跨界思维,打破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班级之间的界限,让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得以最大化”。说这些话的人立言要慎重,督导员跟进也要慎重。比如,“无限放大自学”,初中生的生活经验少,文化积淀也不多,在这样的基础上怎么更多地自行实现新智、新能的建构?适当地自学并逐步加多一点自学活动是可以的,怎么去“无限放大自学”?
学生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授课者应该注意学生触及到的是真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还是在“伪命题”上和远离中心的话题上耗费时间。如果不认真过问和给予有效引导,听之任之,学生的探究研讨就会呈现出形式化、低效化倾向。强调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一次又一次地亲历“过程”,是为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操作能力打基础,仅仅依靠师问生答、生问师答和缺乏及时有效引领与点拨的小组讨论,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在这方面,教学督导员要看准问题,与同仁们切磋共进,在推进课改建构高效课堂过程中练就过硬本领。
建构高效课堂,还必须重视教师职业基础能力,即教学基本功、学科素养、文化底蕴、教学艺术、人格魅力与亲和力等。这些方面,普遍存在不少缺陷,如教师用字、教学语言、学科渗透及文化修养,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督导员要心中有数,观课、议课中要与教师同伴们共同反思,互相提醒,加紧修炼,共谋提高。
2.当前观课、议课的几个“视点”
不同的改革发展阶段,课堂教学会存在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不同的主要问题。在特定的阶段里,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在观课、议课时应该特别关注的视点。
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时间的多少问题。重难点内容,学生自学、小组学习都搞不清楚的内容,该讲多少就必须讲多少,以学生习得为准。总体上要严格落实让学生有动脑、动手,亲历过程的足够空间,但不分学科、不分每节课内容的实际,一律规定教师的“讲”不许超过10分钟或15分钟是错误的。讲多讲少要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的积累,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督导员要科学地、辩证地看准这些问题,与授课者共同反思和切磋后达成共识,共谋进步。
对“要用教材,不要教教材”的要求是否剑走偏锋。有人仍一丝不苟地“教”教材;有人随意增删教材文本内容,以此来体现“活用”教材。殊不知教材文本是专家团队严格按新课标编写的,用教材应该尊重教材,课标和教材试用一段时间后都会作必要的修订,使用时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倡作一些灵活的处理是必要的,但要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后作出必要的调整,不可以随意对教材内容进行否定。
多媒体是否被用来作为满堂灌和挽救“闷课”的工具。教学不许满堂灌,有些教师就把讲课具体内容用字幕打出来,密密麻麻布满整个视频,因为内容多,学生和观课者还来不及读完,授课教师马上又切换,一次又一次,弄成另一种形式的满堂灌,造成低效课堂和多方面的浪费。
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问题。这里面有三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1)认识偏执,认为模式束缚思想,一概予以否定;(2)建构的模式与实践模式的要求不当,违背教与学的认知规律;(3)在利用模式的过程中授课者组织、引领不力,模式所含核心元素不能体现,各环节的实践不出效益。
教学督导能做的事主要是与授课者共商学生小组这个学习共同体的培养和激励,让小组内每一个学生都善于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动、自觉地处于思维参与状态,要具体帮助和激励学生小组这个学习共同体内的优等生多发挥作用。
教学督导员的培养
教学督导员要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只有他们自身处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才能适应单位内涵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需要。他们在促进教师团队综合素质提高、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深化课改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履行责任的质量,所以,教学督导员的培养提高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1.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学督导团队
教学督导团队这个教师队伍中的“特种兵”团队能量的发挥具有多重性,他们要优质地完成自身的教书育人任务,要在广大教师中起引领、推动作用,要为学校建构优势学科起骨干作用,因自身任务的驱使要努力使自己在学习和教学科研方面走在一般教师的前面,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经常性地主动和有目的地与教师们沟通、互动。校领导要重视为他们的工作搭建平台,清除障碍,理顺机制,要教给工作方法,为他们坚定工作信心。
教学督导员自身的提高增添着学校发展的正能量。学校要为他们营造创新发展的空间,督导团队应有工作上定期反思、小结、内部交流的制度,应及时鼓励表彰,为他们不断增添动力,外出参观学习的活动应优先安排。
2.校领导要致力于唤醒、强化教学督导员的自觉自信,精心培育这支队伍
教学科研问题,督导员首当其冲,没有教学科研便没有优质教学,当然也谈不上优质地完成督导任务。可是一般都认为教学科研犹如“高难动作”,自己没能力、没信心去做。其实教学科研就是把教学反思、教学经验与体会等内容的同类项分别汇集起来,作出分析、归纳,给予升华,形成自己的见解,是在教学第一线发现问题,经充分实践和必要的探究得出解决问题的认知,最后带着一些理论依据把这个原创的认知表述出来,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中学教师的教学科研并不要求有什么理论系统的建树和教育理念与教学原则的反复辩难。其实,做教学科研,教学督导员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督导员经常带着任务观察、研究同事们的课堂操作情况,因而具有大量生动的课例和典型的细节素材,并且经常发现有价值的真问题。这些鲜活的题目和生动典型的素材等,是教育专家们想要获得而又难以获得的。学校常年为教师搭建理论学习与互动的平台,学科组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又是教师生活常态。优化教学督导,推进高效课堂建构,是教学督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督导评价 篇12
教育督导是国家教育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代表政府,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教育行政、目标以及政府制定的督导评价标准对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或活动进行质量判断和评价的制度。2012 年国务院颁布了《教育督导条例》, 成立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 提出积极构建督政、督学、监测“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教育督导评价体系。
《县域内教育督导与评价文化建设研究——以湖南为例》一书提到, 教育督导评价是对教育工作进行监督、评估、指导和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 长期的督导评价实践和积淀必然创造有自身个性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 培养和塑造适应教育时代特点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先进的教育督导评价文化, 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思想基础之上, 承继了长期以来国内外教育督导评价的科学理念、制度规范、专业行为, 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学校发展、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发展方面具有切实引领作用的文化, 是对督导评价工作者有强凝聚力、对学校有强感召力、对教育决策者和执行者有高满意度的文化。
笔者作为湖南省示范性高中的校长, 深感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教育督导, 建设教育强省更离不开教育督导, 这已被湖南省完善教育督导制度、重视教育督导与评价, 尤其是开展“两项督导评估”的生动实践所证明。 “两项督导评估”的实施, 强化了党政领导的重教意识, 促进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强化了财政保障作用, 促进了教育投入的依法落实;加大了资源整合力度, 明显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强化了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了教育发展整体水平。督导之威可谓大矣, 督导之力可谓强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教育督导逐渐由督政为主的“外延监督”向以督学为主的“内涵督导”转变。
提及教育评价, 我们并不陌生。学校是否依法依规办学, 管理方式是否完善, 是否坚持素质教育, 教学理念是否先进, 教学质量是否过关, 都需要通过教育评价来作出判断。但如何进行教育评价、进行有效的督导, 却也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这本科学、专业、兼具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教育督导与评价文化建设研究成果的读物, 让教育督导与评价变得更加直观, 无需盲人摸象, 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教育督导实践需要教育督导文化的引领, 而教育督导文化的形成则源于其内核即伦理精神的塑造。公平、效率和人本的教育督导伦理精神, 要求教育督导实践树立服务型教育督导观, 建设科学专业的督导评估工具, 推进督导制度伦理化和督导伦理制度化, 大兴教育督导文化建设之风。
《县域内教育督导与评价文化建设研究——以湖南为例》一书涉及县域内学校管理与评估的各个方面——从督政、督学、质量监测三个专题及两项督导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评估、督学责任区建设督导评估、合格学校验收督导评估及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等六大块。可以说, 从理念文化到制度文化都进行了比较全面、详实的研究。尤其以“督政为主, 督学为本, 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县级督学责任区构建长效机制”“县域内督学应持有‘八督’与‘八导’”“完善问责机制, 增强县级督政实效”等作为重点研究内容, 进行了详细探讨。对于许多基层学校校长来说, 教育政策和相关文件卷帙浩繁, 很难做到了然于胸, 加之与学校管理有关的规定分散在不同文件中, 学习和领会都不易。该书整体把握教育督导与评价相关政策延续性, 既避免对数据的片面理解, 又能在指导中兼顾政策的准确全面, 且包含具体案例, 对于教育督导与评价工作的开展会更加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