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流程管理

2024-12-11

为什么要流程管理(精选12篇)

为什么要流程管理 篇1

为什么要进行流程管理

赖南生 整理

前言 在公司初创期,其实各种各样的流程就已经存在了,但通常都不会有人留意到流程的存在,更别说管理流程了。很容易理解,在这个阶段,公司员工少,分工也不会很明确,同时,员工之间通常都相互认识的,大家相互帮忙,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办事。然而,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员工数量越来越多,分工也越来越细,原来粗放型,在当时效率很高的家庭作坊式的管理变得越来越低效,有时甚至成了发展的瓶颈。

这个时候,企业可能就需要进行流程管理了。

流程管理的意义 流程管理(BPM)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被称为继泰罗“科学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TQM)之后的“第三次管理革命”。流程再造对企业的流程、组织结构、文化等进行彻底的重塑,以达到绩效的飞跃(Michael Hammer,James Champy)。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企业引入流程管理的具体好处。

第一是通过流程,引入持续优化的管理思想。

流程是基于企业要完成的事情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事就有流”。我们甚至可以说,“企业的活动就是由一个个流程组成的”。流程管理的思想就是从企业要做的事出发,如何将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流程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提供一种持续优化的方法。

第二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事务进行规范。

比如,当一件事情需要两个以上的岗位或部门进行协作时,流程是一种很好的工具。首先流程清晰界定了各个协作者在这件事情中要做什么,其次界定了这件事情完成的次序,也就是各个协作者履行职责的先后顺序,流程还界定了各个协作者之间的协作关系。

第三是通过流程持续优化提高效率,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流程管理强调时间概念,流程各个步骤耗费的时间是多少,过程中无效等待的时间有多少,都是提高流程效率该考虑的问题,流程管理正是提供了不断提升效率的方法。

第四是通过流程来加强控制。

对于一项业务和管理事务来说,决定其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或完成质量好坏的往往是几个关键环节。流程管理正是提供了这么一套工具,让我们从众多的组成环节中找出关键的几个环节,将这几个关键点把握好,就能够保证整个事务顺畅高效地运行。

第五是通过流程来解决信息的传递、整理、集成问题。

信息管理成为一项令人头疼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流程的梳理来判断公司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是与公司管理和业务无关的;通过流程来界定每个环节的信息输入、输出、信息如何加工处理、信息如何规范、如何提高效率;每条流程会指定负责部门或负责人,由这个部门或人员来负责对这条流程相关信息的整理、集成工作。

第六是通过流程激活、优化制度体系。

流程是动态的。正是因为流程的动态运行,才使得企业不断运营发展。而制度则是相对静态的。流程可以有效地激活企业的制度体系,通过流程不断地运行去发现制度与流程不匹配之处,发现需要完善之处;而且通过对流程的优化可以同时审视我们的制度体系。

第七是通过流程将一项企业事务的处理程序“固化”。

在有些企业,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同一件事有些人去办比较顺利,有些人就比较困难;同一个步骤,不同的人完成的效果迥然不同„„流程管理在解决这类问题上会有所帮助,通过流程将处理程序固化后,所有人员办这件事时都按照流程去做,并且有助于形成标准化的处理方式,对不熟练的员工或新员工处理同样的事务会有所帮助。

流程管理的成功案例

首先,咱们先来看看万科。

许多人注意到王石天天不务正业,今天登山,明天飞伞,后天航海。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万科已经建立了一套合理规范并执行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房地产行业的第一品牌,其影响力已超出行业之外,让其他行业也能够作为标竿。因此,去分析万科如何实现自运转,做到20年不败并且后劲逼人是很具价值的。

万科发展20多年,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能够从质量、资金和人事等方方面面进行管理。关键的环节,有严格的制度流程,通过IT手段来控制审批。王石说:“现代企业一定是制度化的,一定是职业经理化的,包括你的休息也都应该是制度化。如果你连休假都没有时间,说明你在管理上有问题”。

在万科,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要求下级服从上级,但却是所有时候都要求所有人服从制度。万科的内部网站上有一个制度规范库,从中我们看到,其制度主要是工作指引型的,就是说制度的内容是针对事情的,告诉员工遇到什么事情应该如何做,而不是应该向何人请示。规范的制度体系使得万科内部很少看到繁冗的请示汇报,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内部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得员工凭借工作能力而不是人际关系的能力进行竞争。

其次,华为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华为之所以从小农式作坊全部转变成规模化的运作,流程管理居功至伟。我们不禁要问,它的流程管理中是如何删繁除冗的?

若将化繁为简的工作方法应用于流程管理,让各个环节轻解罗裳,变得简单朴实,那么就会起到庖丁解牛的效果,任务完成时间大大减少,失误率也会空前降低。华为深谙此道。

在建立流程管理系统前,华为发出货物就宣告万事大吉,并不会把货物的详细信息提供给客户,这导致客户在接到货物后必须重新填制收货单据。这种服务模式的影响是,入账重审、内部资产等后续环节停滞不前,时间耗费掉了不说,流程作业如泥牛入海连个浪花都没有产生,典型的白费工夫办瞎事。为解决这个问题,去除作业流程中的劣势,华为构建了电子化的客服流程服务,一方面让客户省时省心,另一方面己方也减少了等待时间,一举扭转乾坤,化劣势为优势。

回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华为以新兵姿态跻身电信设备制造商的行列。当时,摩托罗拉、思科、爱立信、北电等国外的老牌通信巨头,正以强大的产品供货能力牢牢占据着中国市场。因此华为内部滋生了一种观点:华为作为后来者,应尽快获得产品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不过,华为决策者则认为,必须尽快优化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和物流体系,拉近与那些老牌通信巨头的距离。

1993年初,华为在西门子公司相关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重新设计了整体生产流程。华为希望通过内部统一的物流体系,保障完整的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并减少物料流通环节和生产周期,以全面提高华为的产品供货能力。

现在已无需再评价该项目对华为的深远影响,这一逆流而上、敢于挑战的思维方式,已经起到了为华为改头换面的巨大作用。华为于是一直坚持在流程管理中打破惯性思维。

借助信息技术整合复杂环节 信息技术可以成为一个流程加速的强大工具。如果用于基础扎实的流程,信息技术能够大大增强它的能力。以数据采集、数据传送为例,华为采用积极代替部分人力数据采集工作,降低了人为差错率;而自

动化的数据传送,避免了对已经存在于一个系统里的数据的重复录入,省掉数据不匹配带来的麻烦。

此外,任正非还要求:“员工参加管理,改革一切不合理的流程,不断地优化从事工作的流程与工作质量„„”

还有不少好故事值得分享„

1)美国AT&T,推行流程管理后,在缩减35%人员的同时,还将订货周期从

8-12周减少到了7天;

2)路透集团欠款回收时间从120天降至38天,并且报表准确率提高到了9

8%;

3)福特汽车集团,预付款部门雇佣员工从500余人大幅下降到100多人;

4)„„

综上所述,流程管理帮助企业理顺了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分配,令到各项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加强了企业的软实力,提高效率,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为什么要流程管理 篇2

一、加强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流程的重要性

把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理顺并制度化, 使不同利益主体都能尽最大努力为公司工作。明晰集团内、组织内、部门间以及上下级间的权责分配以及汇报关系, 实现权责明晰。建立有效的授权体系, 使企业兼具大企业的规模和小企业的灵活, 保证对市场快速响应的同时实现有效管控。具体的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集团优化管理流程,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2. 企业集团优化管理流程,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是建立科学高效的集团化管理模式, 提高集团整体实力的需要。

3. 企业集团优化管理流程,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是落实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思路, 实现集团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流程的必要性

很多企业集团在各个层面的管理制度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对管理流程也进行了梳理, 但但问题依然很突出。主要变现在:

1. 当前和未来发展存在不相适应的制度。

2. 纵向与横向管制度不够协调。

3. 行政与管理制度链条联系紧密。

4. 管理与技术、管理与专业制度矛盾。

5. 人财物产供销信息等流程尚待优化整合。

6. 母公司、子公司以及母子界面制度需要进一步磨合理清。

三、加强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流程目标

推进企业集团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流程工作, 要在完善与发展现有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 形成具有本企业集团行业特色、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体系。

四、坚强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流程核心

基于企业战略、业务需求以及管理者意图开展组织优化工作, 组织的优化调整体现的是战略以及高层的意志。企业开展组织优化与变革, 要关注三个要点:责、权、利, 只有将这三点紧密结合并统一起来, 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责就是应当担负的责任, 是职务上所对应的应承担的义务, 是分内应做的事。权就是权力, 是个人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是国家行政体制与行业业务运行中所赋予特定人 (单位) 的支配力量。利就是利益, 也就是得到的好处, 利益有物质的, 也有精神的。只有合理分配职责并赋予部门或岗位正确的权力并匹配以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才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转。

五、加强制度建设优化管理的几个要求

企业推行任何重大的变革, 都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作保障, 流程优化也不例外。没有制度和机制的保障, 流程优化项目好比有水无渠, 这样往往是东一榔头, 西一棒槌, 出台几个政策、上线几个软件, 最终不了了之。有了制度的约束, 流程优化执行就有了明确的规定, 加上机制的激励, 优化才能有效的落地。为此要做到:

1. 由企业集团董事会牵头, 若干专业处室配合, 认真总结分析本企业集团近年来在制度建设方面的成绩和问题, 对已修订、制定、实施的各类管理制度进行梳理。

2. 加强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流程专题辅导。

召开辅导会、座谈广泛征求制度建设, 优化管理流程的意见和建议。

3. 吸收先进企业的经验, 善于与先进企业“对标”管理, 尽快提高企业集团的竞争力

4. 学习和掌握国际惯例, 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标准。

5. 强调可操作性, 做到于法周延、于事简便。要凡事有章可循, 凡事有据可查, 凡事有人负责, 凡事有人监督。

6. 坚持“策划、程序、修正、卓越”的理念, 突出企业集团的管理特色。制定《企业集团制度建设管理纲要》, 全面构筑企业集团制度建设体系, 确保制度建设的系统性、连续性, 使各类、各项制度互相衔接, 杜绝矛盾。

六、加强制度建设优化管理的具体运作措施

1. 治理结构优化:

明晰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解决股东、董事会、高管层的权力、责任、利益的依赖与制衡的问题, 保证企业规范高效的运作。

2. 组织架构优化:

结合公司战略转型与规模扩张的需要, 考虑未来组织的演进方向和组织优化方案的可操作性, 提出分阶段的组织结构调整方案。

3. 组织职能优化:

界定各层级组织、部门的定位与管理职责边界, 进行组织职能优化, 在此基础上, 对岗位开展全面的梳理和设计工作, 明晰各岗位职责, 避免公司内部职位出现遗漏、交叉或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

4. 管控授权优化:

针对不同层级业务单元, 设计管控定位与管控模式。梳理各业务领域的关键事项, 形成清晰的纵向管控授权避免多头指挥的情况, 有效解决管控和效率的问题。

5. 全员教育、全员参与:

流程管理是全员的管理, 流程E化也是如此。企业的高层、中层、基层对流程E化的需求都是有区别的, 简单的说高层想要的是控制, 即通过E化系统固化已有的流程规范执行, 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中层要的是数据和分析, 以支持日常业务管理的各项决策;基层要的是效率和便利, 使其从繁杂的手工作业中解脱出来, 同时不要提高工作复杂度。如何平衡这个三个层次的不同需求?这就需要全员参与、全员教育, 对全员进行持续的培训和管理理念的灌输, 从而大家统一理念、统一工具、统一语言、统一认识。

6. 管理思维的转变:

企业流程优化的建立不仅要有技术基础还要有管理基础。对于企业管理人员, 尤其是主要领导人员, 有没有流程管理的意识, 有没有E化对提高流程管理效果的理念, 有没有流程E化的需求欲望至关重要。如果当前的管理无章可循, 且没有对流程进行管理, 这样就谈不上流程E化, 否则, 即使勉强上线也不可能顺利实施, 即使实施成功也不可能有效运行。

七、建立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流程的实施团队

流程优化不是一劳永逸事, 企业流程会随着业务的需求和管理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将对E化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所以企业的选择多是自身内部建立实施团队, 同时聘请咨询实施团队。

1、内部实施团队:

管理流程优化不仅在前期导入阶段, 如流程梳理、设计、优化, 还是在后续维护, 以及流程体系的监控和管理阶段, 都需要企业内部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来推进和控制项目的实施。内部实施团队的构成来自企业各个部门, 流程管理的团队需要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参与, 同时应用和维护上有相应的人员合作。

2、咨询实施团队:

选择一个精通行业特征, 熟悉公司具体业务活动, 又有丰富咨询和实施流程优化项目经验的咨询团队, 对于企业实施流程优化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咨询团队在项目实施前需要引导和开展大量的铺垫工作, 如流程梳理、流程优化、流程设计, 以及量身定制E化方案等等。

八、建立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流程责任追究体系

再好的制度、再有效的流程优化措施, 也要配以监督检查、纠偏改进, 而明确责任并辅以责任追究制度则是实现制度建设、管理流程优化顺畅的必要保障。所以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流程, 必须建立责任追究体系, 具体包括以下几项制度:

1. 建立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流程责任追究制度

2. 建立首问首办负责制度。

3. 建立限时办结制度。

4. 建立服务承诺制度。

什么是好的流程管理? 篇3

第一,观察这个企业任意一次会议

比如说随机推开会议室的门,进行原始会议语言的记录。看这个会议从头到尾有多少次提到部门,提到个人,还有多少次提到流程。企业开会往往是沟通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问题出来的时候,如果这个企业很多次是在说某某部门这就是你的问题;老张、老王这就是你个人的问题。这个时候企业其实不是在把流程作为管理的对象,而是把部门作为管理对象,把个人作为管理对象。而如果这个会议当中谈到这个问题可能出现某某流程设计本身就有问题,我们怎么样从结构设计上就规避这个问题的再次发生。如果会议在这样开,这个企业的流程管理已经进入了它的日常生态。

第二,推开这个会议室的门,看是一个部门在开会,还是一个跨部门的小组在开会。

换句话说就是跨部门协同的工作方式在这家企业是否非常自然,非常常态。如果在这家企业所有工作的布置、跟进、跟踪都是以部门为单位。我们仍然说这家企业有很强的垂直部门管理的色彩,而如果说企业在做新产品上市流程的时候,在做研发流程的时候经常是一个小组坐在一起。这个小组的人员可能来自于客服,来自于生产,来自于财务,甚至来自于客户和供应商,当然也包含于来自销售部门和研发部门,这就是一个小组在工作,而不是一个部门工作完以后再甩给下一个部门。我们觉得这种协同工作是不是常态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流程管理是否好的一种观察模式。

第三,翻开大厚本的流程规范,找出随机一个流程询问这个流程谁负责。如果能说出某某人的话请他来,然后问他这个流程是你负责吗?这个流程怎么衡量它做得好还是不好?它的计算指标你清楚吗?为了达到这个绩效指标,你去协调流程上参与的一些部门和岗位,你能协调动他们吗?

如果这个流程的负责人(有的时候是所谓的负责人)说这个流程好不好没有什么标准,就是文本上定期做就可以了。这个流程要改进的话,我很难协调到其他部门。我可能要很费力才能推动他们来参加这个流程的讨论会。这个流程好不好跟我的绩效指标也没有什么关系,我的绩效指标,我的工资奖金是由我的直线经理决定的。他觉得我工作做得好,我的直线领导给我打的分高,我的绩效指标就高。跟这个流程没有什么关系。如果回答是这样一些负面的话,我们说在这个企业其实流程是没有人管的孤儿。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我们说衡量一个企业流程管理的好不好,绝对不仅仅是看他的文本文件写得有多厚。

要举一个流程做得比较好的例子,我就讲我作为一位消费者的真实经历,也希望大家在生活当中多去观察一些实实在在的流程的例子。

我曾经到我使用的手机维修网点进行维修,一进维修的店面就看见一个非常大的欢迎牌,这个欢迎牌上写的是“客户关怀”,我觉得这个词很能体现流程的一个要素:流程为客户创造价值。价值是什么?是让这个客户到这里来感觉到受到一种关怀。至于说这个价值怎么体现的?我跟大家说一些细节。

比如说在等候排队的时候会在等候席位播放憨豆先生的喜剧片,这样很容易就打发时间。一个大的流程流转不是把损坏的手机下去交给技术人员,首先会交给一个语音很甜美的服务小姐。这位服务小姐会做这样几个事情:

了解你的手机哪里坏了,她进行一些初级的登记。然后把坏的、需要维修的部分拿到后台。她把她听到的问题描述录入到计算机里面,然后把剩下不需要维修的部分装在一个小袋子里交给你。

这样很多细节其实都有管理的精神在里面,比如她为什么不把需要我拿着的东西直接给我,而是装在一个袋子里给我?我想这也是关怀的一个表现。

同时在这个流程里面有流程不同岗位之间的工作安排,如果所有事情都交给技术人员去做,一个是会很占用他的技术资源的宝贵时间,把技术人员做的预派、拆装这种工作交给一个服务亲和的服务小姐来做。大家体会到这叫做流程中的活动以及活动间的关系,她的这个流程里面就是这样一个活动之间的关系。

我们把这个串起来,一个流程有六个要素。流程为他的客户,客户是谁?创造价值,这个价值是用什么样的流程输出来表现的?流程的输出是什么?流程的输入是什么?流程当中有哪些活动?以及活动与活动间的关系。

为什么要改革司法管理体制 篇4

改革司法管理体制,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迫切需要,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第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要求进一步改革司法管理体制。

近年来,中国司法改革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步入顶层设计、整体统筹的新阶段,取得显著进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实施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对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中央明确要求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对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改革司法机关的工作机制和人财物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司法审判和检察同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用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方法,借鉴其他国家司法制度有益经验,进一步探索实践,深化司法管理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第二,防止司法地方保护主义、推进司法公正,要求进一步改革司法管理体制。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司法人员司法能力存在差异、地方保护主义观念尚未根除等原因,司法裁量权行使不透明、司法行为不规范等现象依然存在,地方各级司法机关在行使国家司法权力过程中容易受到地方因素的不当影响和干预,难以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既要确保各层级司法单位依法独立公正办案,切实保证司法权的行使不受地方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又要确保党委政府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已成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以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为着力点,进一步总结改革经验,改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第三,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要求进一步改革司法管理体制。

近年来,在司法改革中,围绕着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制度建设,围绕着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积极完善职业准入制度,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改革经费保障体制,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有效提高了司法能力和司法公信力。但是,按照公务员序列管理司法人员队伍导致行政职级主导的职业保障体系,与司法的职业要求和职业风险不相适应。必须进一步深化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统一招录、有序交流、逐级遴选机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提供良好组织基础。

为什么要流程管理 篇5

中国不少企业的营销广告已经达到了一流的水准,如非常有传播力的广告、执行力超强的营销铁军、刺刀见红的促销战,美轮美奂的终端陈列,但品牌却面临着“过度依赖广告与促销、低价竞争、销售额高得惊人但利润低得吓人”的尴尬局面。为什么要加强品牌战略?主要原因是现在企业缺乏品牌战略管理,大量的营销广告费用只是提升了销售和初级品牌资产,并没有为创建深度品牌资产和强势品牌做贡献。

高要清楚为什么要加强品牌战略问题,首先要明白品牌战略工作的开展是为了实现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起个性鲜明的、清晰的品牌联想的战略目标。品牌战略规划与管理的职责与工作内容主要为:制定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系统,然后以品牌识别系统统帅和整合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是营销传播活动),同时优选高效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不断地推进品牌资产的增值并且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品牌资产。

在分析为什么要加强品牌战略的问题过程中,要高效创建强势大品牌,关键是围绕以下四条主线开展企业的品牌战略规划与管理工作:

一、规划以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系统,并以品牌识别统帅一切营销传播

二、优选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

三、进行理性的品牌延伸扩张,充分利用品牌资源获取更大的利润

四、科学地管理各项品牌资产,累积丰厚的品牌资产

解决品牌战略问题,首先是组队,要有一个至少包括技术、销售、市场、管理四方面的人员组成的一个品牌建设小组,从各个角度综合讨论,这样不至于到需要哪方面支持的时候临时找人,找到的人还要从头开始。

贾思远(原中国高等文秘学院首席行政文秘专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师,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教育部秘书职业资格培训师,教育部职教学会文秘公关专业委员,原中国高等文秘学院教授、首席行政文秘专家。

然后是分析市场和本行业的结构,尽量准确的定位本单位在行业内的地位,进行SOWT分析,及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在品牌战略内要有效展示自己的优势,制订出弥补劣势的计划,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和应对挑战的方法。

最后是在综合分析的结果上制订品牌宪法或者叫品牌手册,这个东西一般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详细的,繁杂的,具有很多细则的,包括详细的发展计划和运作步骤,不过尽量不要过多出现具体的定位和方向,重要的是制订一个定位的方法和寻找方向的依据,比如联想的“科技改变生活”,即是说,联想做改变生活的科技产品,方向则由社会具体需要决定;第二个是简单的版本,复杂版本可以作为它的说明书和注释,简单版本一般就包括公司远景、职责、员工职责、目标等等可以激励员工把公司作为事业的东西和方向性的东西。

一般简单版本是员工手册一类的东西,可以下发,而具体的复杂版本,由于有很多需要保密的战略性信息,则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你为什么要流走 篇6

我坐在山坡上看这只餐桌, 它陷在青草里,因此看不见桌子腿。这么长的餐桌,应该安装几百条腿,或更多结实的橡木和花楸木腿。小鸟从餐桌上直着飞过去,检查餐桌摆没 摆酒杯和 筷子。其实不用摆筷子,折一段岸边的红柳就是筷子。红柳开满密密的小红花,花瓣比蚊子的翅膀还要小。这么小的花瓣好像没打算凋落,像不愿出嫁的女儿赖在家里。红柳的花瓣真的可以在枝上呆很久,没有古人所说的飘零景象。

来会餐的鸟儿飞过了许多拨儿,它们什么也没吃到,失望地飞走了。有的 鸟干脆一头 扎进“桌子”里面,冒出头时,尖尖的喙已叼着一条银鱼。这就是河流的秘密,吃的东西藏在桌子底下。

青草和红柳合伙把布尔津河藏在自己怀里,从外表看,它不过是一只没摆食物的餐桌。为了防止人或动物偷走这条河,红柳背后还站着白桦树。白桦树的作用是遮挡窥视者的视线。青草、红柳和白桦树,每次看到藏在这里的布尔津河干净又丰满,心里就高兴,它们竟可以 藏起一条 河。但它们没想到,布尔津河一直偷偷往西流。表面看,河水一点没减少,仍像青玉台面的长餐桌,但水流早从河床里面跑了。假如有一天青草知道了布尔津河竟然一直在偷偷流,它一定不明白河水要流到什么地方去,还有比喀纳斯更好的地方吗?

青草喜欢这里,它不愿意迁徙的理由是河谷的风湿润,青草在风中就可以洗脸。青草身上的条纹每天都洗得比花格衬衣还好看。这里花多,金莲花开起来像蒺藜一样密集。这一拨花开尽, 有另一拨儿花开。到六月,野芍药开花,拳头大的鲜艳的野芍药花开遍大地,青草天天生活在花园里。可是,布尔津河你为什么要流走呢?

现在野芍药打骨朵了,像裂开的绿葡萄露出山楂的果肉。我用手捏了捏,花蕾的肉很结实, 一颗手指肚大的花蕾能开出碗大的花。我想把山坡的野芍药的花骨朵全都捏一遍,好像说我手里捧过百万玫瑰,但我怎么捏得过来呢?把花捏得不开放怎么办? 草地、悬崖上都有野芍药花。开在白桦树脚下的野芍药花一定最动人,它像一个人从泥土里为白桦树献花。

白桦树 , 你怎么看 都像女的,就像松树怎么看都像男的。白桦的小碎叶子如一簇簇黄花, 仔细看,这些黄花原来是带明黄色调的小绿叶子。能想象,它在阿勒泰的蓝天下有多么美,而它的树身如 少女或修士身 上的白纱。当晨雾包裹大地又散开后, 你觉得白桦树收留了白雾。我甚至愚蠢地摸了摸树干,看了看自己的手 指肚 , 又用舌头 舔了舔———没沾 雾 , 白桦树就 这么白。既然这样,布尔津河你为什么还要流走呢?

有一天 , 我爬上了 对面的山。草和石头上都是露水,非常滑,但我没摔倒。我的鞋是很好的登山靴,它根本没瞧得起这些草和石头上的露水。登上山顶, 看到了我住的地方的真实样子。木头房子离河边不远,像狗窝似的。黑黑的云杉树如披斗篷的剑客,从山上三三两两走下来。更黑的那块草地并不是一片云杉长在了一起,那是云朵落在草地上的影子。

布尔津河在视野里窄了,像一条白毛巾铺在山脚下,也有毛巾上摆着圆圆的小奶球,有一些奶球连在了一起。它们是云朵, 这是蒙古山神的早餐。云,原来还可以吃的,这事第一次听说。山神那么大的食量,不吃云就要吃牛羊了,一早晨吃一群羊,还是吃云吧。雾从河上散开,一朵一朵的云摆在河上,山从雾里露出半个身子,准备伸手抓云吃。昨晚下过雨,木制的牛栏和房子像柠檬一样黄。不一会儿,天空有鹰飞过,合拢翅膀 落在草地 上,想要抓自己的影子。野芍药开花了,山神早上在吃云朵,偷偷流走的布尔津河,把这些事情告诉给了远方的湖泊。

为什么要医改 篇7

一道民生考题

“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一人得病,几代受穷”这些近年在民间流传的顺口溜形象地反映出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困窘。

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医改没有一次能让多数民众满意。六点开门,三点排队走到挂号窗口跟前再看,一溜儿牌子挂在那里:“专家号已满”、“普通号已满”,相信到过大医院就医的患者中,很多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因为看病难,有了病却不就医;因为看病贵,该住院而不住院。据统计,我国有近一半的人有病不就医,有三分之一的人该住院而不住院。尤其在农村,因病返贫的例子并不罕见。

看病贵的直接原因:一是滥开药。医院给患者开可开可不开、甚至完全没有必要开的药。一个感冒开上百元钱的药是常有的事。二是滥检查。医院给患者做可做可不做、甚至完全没有必要做的检查。一个高档检查几十元、几百元,一次检查甚至上千元。三是乱收费。重复收费、巧立名目收费。四是药价虚高。药的成本只有几元钱,可到患者手里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原本是老药,换个新名称和新包装价格几倍甚至十几倍地涨。

追究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所谓的市场化选择把医院推向了市场。这种背景下,政府省掉了公共财政投入,卸掉了包袱,但医院开始形成了对利润的追求,并逐渐和搞创收、以药养医等“市场行为”融合在了一起。从以下的几组数据,可以看出百姓“看病贵”程度:20多年来,我国农民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不到20倍,但所负担的医疗费用却增长了133倍。与此同时,由于医保的覆盖面偏小,很多百姓没有医疗保险,居民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左右提高到60%。

不仅如此,由于一方面一些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偏向开展有偿服务项目,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队伍太年轻,老百姓不信任,往往是拖成大病才去就医,最终影响了医疗体系的疾病预防功能。

以农村为例,2003年新农合开始之前,农村的疾病预防体系已经逐渐崩溃。我国农村医疗曾有赤脚医生、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卫生预防保健网“三大法宝”,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支撑着农民的健康。后来,这三大法宝所需要的制度解体了,赤脚医生再无法靠工分活了,他们不再能专事看病就业。我国农村地区不少卫生机构解体、人员解散。即使还侥幸存在机构,农村医生也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结果就是:没人愿意专心做卫生和疾病监督;流行病发生多少、程度如何、如何上报、如何应对等机制完全缺失了。换句话说,农村没有基本的医疗保障,也缺乏基本的防疫常识和手段。

2003年“非典”的袭击使人们意识到,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存在重大缺陷,能否尽快改善,关系着百姓的生存大计。

医患关系紧张

与“看病贵、看病难”相比,紧张的医患关系似乎更能凸显医疗卫生领域的积弊之深,以及医改的必要。患者怕,怕看病的医生不负责,怕医生开大处方多花钱,怕小病治成大病、没病的看成有病;医生怕,怕患者“报复”,怕患者家属“无理取闹”,怕动不动就被卷入医疗纠纷。一言以蔽之,患者和医生曾经的信任已经荡然无存。

一方面,医疗安全的负面新闻频频见诸报端,最近就有西安新生儿不明死亡事件。民营医院坑害病人的案例更是举不胜举,如上海长江医院将怀孕妇女诊断为不孕症;上海协和医院将本来没有病的姐妹俩先后送上手术台,等等另一方面,医护人员戴着钢盔上班、在患者的摄像机下看病,甚至有医院干脆聘警察做副院长。

2006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270家医院进行的调查显示:有超过7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况;有近60%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聚众围攻医院和医生的情况。

探求医患冲突背后的原因,许多都是因为患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受损而引起。如2001年轰动一时的名医王万林被杀事件,据媒体报道,事件起因就是王万林在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国家专利”使用在白血病病人彭世宽身上,拿病人做起了临床实验。

实际上,医患关系紧张的深层原因,一是医院在法律不完善、相关制度缺失的前提下片面推行市场化,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患者对医院和医生越来越不信任;二是医院监管的缺失,使医院管理方权力过于集中,而责任过于分散。其实,患方和普通医务人员都是受害者,如不尽快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受害的还不只是医生和患者,还有社会的安定。

医改拉动经济的意义

2008年年底,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答记者问时称医改与扩大内需“有直接关系”。之后,随着医改三年投入8500亿元消息确认,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关注医改对“拉动内需”的影响,尽管有部分业内人士担心新医改方案在金融危机时推出,有可能因为承担“扩大内需”功能而冲淡其被赋予的公益性。

其实,医改扩大内需的作用并非仅仅限于目前的金融危机之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恰恰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一位专家表示,从卫生经济的角度来看,医疗卫生同样是有经济效益的。过去我们总以为医疗卫生是福利性,其实我们没有真正认识到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对发展经济是一个动力引擎,它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社会的稳定。如果大家都有医疗保障,就会少储蓄,就会扩大消费,刺激经济发展。美国为什么没有太多个人的储蓄,就是因为社会提供了各种保障。可是我国居民就不得不储蓄,否则得了大病后根本没有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医改关系着民生,关系着社会稳定,关系着经济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其高度重视。2006年10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2008年4月中旬,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两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提出医改要真正做到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担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全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为什么要流程管理 篇8

字号:小 中 大 作者:2005-08-23

1.什么是管理

为理解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我们必须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管理,作为一名管理者需要做哪些工作。

在现代社会,一般人对管理的价值已无所怀疑。但是有关管理的概念却由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而有所不同。大致有以下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1)将管理视为处理人与事的艺术

这一观点认为管理是要以有效的方法达到期望的具体成果。这在实践上必然要求设计一种行得通的解决办法,这时,艺术就是达到某种所需要的具体结果的“诀窍”。因此巴纳德

(C.I.BARNARD)认为管理应该是一种行为的知识,即运用实际技巧的艺术。这种艺术在医学、工程、音乐或管理等方面,都是人类所追求的最富有创造性的一种因素。那些单纯在行医中依靠书本来诊断,在工程中单纯依靠公式来设计,或试图依靠背诵原理来从事实际管理的人,几乎会忽视现实,而不可避免的导致失败。由于管理的对象是以“人”和“事” 为中心,而人是“万物之灵”(如果不过分的话),其思想、行为以及心理情绪,差异万千,几乎让人不可捉摸。而各种事物的形态种类及其各种变化,以及各种事物千丝万缕的关系和无数的排列组合,令人不可能观察一切,明白一切。所以管理难以运用固定不变的法则来应付千变万化的环境。因此,要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汇集众人的才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必须在管理实践中运用高超的艺术。

(2)将管理解释为一种工作程序,一种办事的方法

因此,所有的管理职能均被视为工作的细化、简化,以及充分地利用人力物力而有效的实现目标的科学手段。可把管理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协调、指挥、监督等五个方面。其中,计划是指研究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确立企业的目标、行动方案、程序与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是指设置机构、确定各职能机构的作用、分工和职责、规定上下级之间的权力和责任等。协调是指将相对分散的行动与努力加以联系并使之相配合,促其趋于一致,结合为一个整体。指挥是指确保员工的活动符合目标要求的各种命令。监督是指将实际情况与目标、计划、标准相比较,并采取相应行动纠正偏差,以求目标的实现。

管理的概念不应是单一的,而是多位一体的。可以归纳出以下四项管理的基本概念:

(1)管理作为一种方法,一种工作程序,其原则是科学的,其运用是艺术的。

(2)管理是以人为核心,其重点在于建立分工合作的、融洽的人际关系。

(3)管理的对象是事,即充分利用、改变各种资源,以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4)管理的目的是求取最高的效率。

2.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如果对管理一词做最通俗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促使人把事做好。

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不少有远见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组织本身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大关系。例如,许多企业组织都面临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人力资源成本——不少管理者认识到有效的管理不仅是管理财力和物力,更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有效地降低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

(2)效率——面对其他企业和国家的竞争,提高效率是保证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而该条件的促成,离不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我们更可以说,企业的衰亡主要是由于不能合理的选才、用才、育才和留才,以致不能建立和保持一个有效率、有活力的员工队伍。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不仅体现在现今社会,也必然体现在未来的社会。

人力资源一般是指有能力并愿意为社会工作的经济活动人口。对人力资源概念的界定,各国不尽一致,主要是因为经济活动人口中涉及的两个时限不尽一致。一个是起点工作年龄,如16岁或18岁;二是退休年龄,如55岁或60 岁甚至是65岁或70岁等。当然,从更广义的角度上说,只要有工作能力或将会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可以视为人力资源。这样,可以充分表明人力资源具有潜在的效应和可开发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崭新的和重要的领域。它作为对一种特殊的经济性和社会性资源进行管理而存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对员工的有效管理和使用的思想和行为,它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人事管理范畴。正因如此,这种新型的、具有主动性的人员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相适应,各组织的人事部门就成为决策部门的重要伙伴,从而提高了人事部门在决策中的地位。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各种社会和各个组织都需要的。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九个相互关联的因素的作用下发展起来的:

(1)工业革命;

(2)自由的劳资谈判的出现;

(3)科学管理;

(4)早期工业心理学;

(5)西方文官委员会的建立所带动的政府人事活动;

(6)人事专家及他们组成的人事部门的出现;

(7)人际关系运动;

(8)行为科学;

为什么要流程管理 篇9

目前,人力资源竞争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现状其实并不理想,由于缺少科学的考核机制,忽视人的利益和主观需要,严重影响了员工特别是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抑制了人力资源的潜力,形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在用人方面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往往通过管理者的“印象分”决定人才的价值。由于不同管理者的阅历、能力及对待人才看法的差异,具体操作中难免松紧宽严不

一、因人而异,使客观、公平、公正的选人原则难以体现;在收入分配方面缺乏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

这些都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缺乏优势,构建人力资源竞争管理竞争优势的对策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HR要重组人力资源流程,并且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重新设计和实施流程再造过程中,面向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重新设计,使人力资源竞争管理中的每一个流程都能获得价值增值,以实现人力资源在约束条件下的价值最大化。

通过考察人力资源竞争规划、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激励制度、酬薪体系、流动管理、沟通管理等,重构与企业战略目标和企业组织结构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竞争管理流程,实现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组合,更灵活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

归根到底就是管理模式的变革,使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拥有足够的权力。再造工程鼓励员工自己决策,参与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中来,与直接上级和人力资源竞争主管面对面的沟通,并及时反馈和改进,使原来人力资源管理层级由等级森严的金字塔结构向自我管理的扁平式结构转变。

其次要重视培训管理,成为学习型组织。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培训开发的功能已远远不是注重技能培训和技术性的培训,而是一种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传播和应用,使培训开发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员工发展的最重要工具。

熊鹤龄是既具备全球500强背景又拥有北京大学学术研究经历的实战专家。

社会资历:担任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高级人才评荐中心高级咨询顾问,北京大学教育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所战略发展部副主任,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EMBA班特聘教授。

企业资历:曾先后在HP、深圳西风信息产业集团、北京春雪财务集团公司等多家顶尖企业担任部门经理、人力资源事业部总监、集团副总裁、董事局秘书长职务。

在公司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一家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远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炼,这是强化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从而使公司在知识经济时代真正成为具有进取精神、远大前程的组织。

第三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员工存在着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应地激励方式也应该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随着生产力水平和员工素质的提高,应该把重心转

移到以满足较高层次需要,即社交、自尊、自我实现需要的精神激励层面上去。换句话说,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为什么要抨击老师? 篇10

首先,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学生和千年前,甚至是五年前的已经无法比,越来越难管。有些学生更严重,连基本的文明礼貌都不懂,见到老师不打招呼,或者一扭头装做没看到,在课堂上公然和老师斗嘴,这里我说的是顶撞,绝对是无理取闹的,而不是说学生有理的、和老师辩驳的情况!独生子女,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天地,管你什么老师,不顺我的意思,我就给你脸色看!想想,一个学生在家十几年,身为家长都没把他管好,又怎么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放到老师的头上,孩子的行为就是一个家庭的反映,学生的没有礼貌就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所谓的“龙生龙,凤生凤”,也不无道理,有什么样的家长就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请原谅我在这里的用词激烈,但是我要说,我真的很气愤!

其次,有各种各样的制度维护学生的权利,还有心理健康辅导什么的,减负什么的,不管有没有“疗效”,至少是有关注了。老师不能严厉地批评学生,说深了,怕他来个跳楼自杀,说浅了,人家当你是放屁,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批评学生根本就是在向自己的耐力挑战。

最后,说老师受贿,我个人没有这种行为,也许其他人有,什么动机不去追究,但有没有考虑到教师付出的劳动和收入根本就不成比例?工资是8个小时的,劳动量是18个小时的!家长请吃饭,一次不去行,两次不去,就当你是不给人家面子!老师也是人,也要处理关系,我想这个和经商一样,难道不和客户吃饭?怎么商人吃饭没有事,老师吃饭就有事?在这里我不是提倡,除去那些主动找家长吃饭的老师,其他被要求的老师都是无奈的。至于找家长办事,谁没有求人的时候啊?只不过,这两者的关系恰好是老师和家长,他们就是这么认识的,你说有什么办法?你求朋友的朋友办事,你们可能是不同的行业,这个是正常,怎么老师找家长办事就是贿赂关系了呢?

我为什么要写《海商》 篇11

我总觉得,中国经济转轨的这30年非常值得人们关注,这一时期的经济现象,未来也一定是世人研究的重大课题。然而,在人们的视野中,常常会忽视商业、忽视流通产业问题。通常人们把商业、流通产业只当作一般的民生问题,只要社会安定,人民衣食无忧,往往就会被忽视掉。其实,商业历来都是处在创造市场、引领消费,组建产业链的龙头地位。为此,我认为我们经历过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商业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把这个伟大时代中商业的变化做出一些实事求是的陈述和记录,对这一时期的企业、有关的人和事儿做些记录,对这一时期的市场环境、商业经营主体、客体的变化作些必要的陈述,起码能给后人研究流通产业的地位和作用留下一些可以追寻的痕迹。

上海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城市,自从1843年开埠以来,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都与这座城市有关。上海在这30多年的变革中,商业从管理体制、经营业态、商品结构、市场布局、营销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商业从三街一场演变成四街四城,再形成10大商圈的过程,推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繁华。上海商业掀起的流通革命,大力发展超市、大卖场、购物中心、便利连锁、专卖连锁,打造新型、现代化产业链的过程都给人留下了感人的故事和不可磨灭的记忆。因此,我在2005年退休后就打算从自己亲历的视角,去写一本有关上海商业的纪实文学作品。可是由于我的文字功底不足,再加上机构变化,人员、资料散失,缺少第一手资料,作品中难免存在偏差,还请大家提出修正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

历史上,上海的商业资本就早于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上海商业的前辈们在这个滩涂上创造了豫园、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的繁荣。19世纪60年代初,上海已经出现了中国第一代商业资本家。最具代表的是叶澄衷先生,他1862年在虹口创建了我国第一家“顺记五金洋货号”,后来又投资火柴、火轮、钱庄,和李鸿章共同创办中国通商银行。之后,从1819年开始到1875年间,吴良材眼镜店、老凤祥银楼、邵万生南货店、五芳斋点心店、老介福绸布店、正兴馆、老正兴馆、同治老正兴馆、王星记扇庄先后开业。1 917年到1936年广东华侨马应彪先生创建了先施公司,澳洲华侨郭乐兄弟创建了永安公司,华侨刘锡基、李敏先生创建新新公司,澳洲华侨蔡昌先生创建大新公司。这四大公司号称“环球百货”,统领了中国商业近百年。这些开创上海商业历史的人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前辈。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上海商业又是人才辈出的时代,但是,我翻阅了不少近现代文献,发现很少有具体的人物和事迹的记载,我们不能没有历史,也不应该没有历史!因此,我通过5年时间,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在书中陈述了69个故事,涉及100多个企业和200多个人物。

编写的过程中,我和出版社都有过纠结。当初,我准备写的是“亲历海商”,全书也是通过第一人称,从亲历的角度写的。但是到后来我意识到,这本书是对上海商业近30年的纪实,是上海从事商业工作的全体同仁的共同财富,这里留下的是我们共同走过的身影。因此,决定书名用《海商》,这样更有研究价值。

《海商》全书70万字,共分三卷。

第一卷“告别短缺”,主要写上海的粮、油、肉、禽、蛋、菜、鱼、糖、水果等主副食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彩电、冰箱、洗衣机、针棉织品、草纸、肥皂、蚊香、铁锅等日用工业品和汽油、柴油、煤炭等物资市场,如何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逐渐取消计划,告别凭票、凭证的历史全过程。

第二卷“流通革命”,主要写上海商业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精简机构、实行两级政府两级管理;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小企业实行“改、转、租、包、卖、联”,大中型企业实行“六自主”改革;引进外资,推进上海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转换,大力发展超市、便利店、大卖场、购物中心、专卖店、专业店等连锁商业,开创我国商业新业态,引领零售商业实现流通革命的情况。

第三卷“海纳百川”,主要写上海商业随着城市的发展,由“三街一场”发展成“四街四城”,再演变成“十大商圈”的过程,以及上海商业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创造繁荣繁华的国际贸易中心所作的贡献。同时,作者也对上海商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探索。

《海商》写作的内容,时间跨度较长,从上海开埠一直写到2012年,其中,重点写的时间段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全书通过69个各自独立的故事(案例),把上海商业改革发展、实现流通产业现代化、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过程有机串联起来,展现出上海人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艰难历程和感人的场景。

《海商》是上海商业的代名词,它不同于传统的晋商、徽商。上海商业建立之初就是全方位对外开放,海纳百川,与世界接轨,“海商”是海派商业的简称。它以当今世界流行的百货业、购物中心、大卖场、超市、便利店、品牌专卖、专营店为代表;以“连锁经营”、“一站式服务”为标志;广泛应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物流技术、供应链整合技术,衍生出我国商业、服务业现代化的业态。

“海商”不仅开创了我国现代商业的先河,同时还引领着我国工农业产品产业链的重组,搭建了服务全国、连接各类消费者的服务平台,使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明显提高。

《海商》代表了我国进入21世纪城市现代化的水平、商业市场化的水平、产品组织化的水平和人民生活社会化的水平。

《海商》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摆脱传统走向现代,实现国际化接轨的辉煌历程。

《海商》——1982—2012上海商业纪事是一部回忆录,也是一部记述我国经济由计划走向市场的商业经济学著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可供大专院校、研究人员参考,可供从事商业、贸易、及社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参考,可供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人们参考。

上海商业的发展得益于中央领导、上海历届市委、市府领导、商业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上海市、区、县各级政府及商业企业干部职工的努力。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锦绣文章出版社,感谢张仲煜社长、郭燕红副总编、吴迪、安志萍高级编审以及朱晔华老师在上海连续40天高温的情况下,完成了本书的编审、封面设计、出版印刷工作。

感谢市商业联合会、市商经学会、锦绣文章出版社、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这次新书首发仪式。

感谢庄晓天、任文燕以及市区商业系统老领导、市财办、市商委的全体同事对此书的高度关注。

面试时流程的注意要项 篇12

1.进入面试公司后,面试活动就展开了

求职者最好在约定面试时间前,提早到达 避免因匆匆忙忙赶到,而让企业主留下负面的印象 当然,迟

到绝对是面试时所应避免的大忌。另外,与面试公司 总机人员的应对,有时亦可能成为面试结果决定的参考资料,因此,可对面试公司总机人员做适度的自我介绍。

2.在等候室等待面试时,应避免无精打采的举止仪态行为在等候室时,求职者应保持仪态的端正,并以平静的心情来等候。最好避免与其它应试者大声谈话或抽烟等易让人产生负面印象的行为产生。

3.轻轻地扣门二次,为一般进入面试会场的礼节求职者在进入面试会场前,先轻敲房门,待得到允许后,先说「打扰」等之礼貌话,再行开门入内。

4.进入面试会场后,求职者应正对着房门,将房门轻轻带上求职者背对着房门而顺手关门,对于面试主考

官是很失礼的。因此,为避免让主考官产生负面的印象,求职者最好正面迎向房门,轻轻将房门带上。

5.背对着房门向面试主考官微笑点头问好求职者最好以三十度的鞠躬方式,向面试主考官点头问好,并说明自己的姓名及请多多指教等礼貌话用语。

6.待面试主考官说请坐后,方可就坐在未被面试主考官示意请坐前,就迅速入坐者,易让人产生负面的印象。另外,在入坐时应挺直腰杆,静静地坐下来,切记勿发生作响。

7.入坐后,只坐座椅的前半部,是维持良好坐姿的最佳方法求职者入坐后,应随时维持腰杆挺直的端正坐姿.应避免驼背的坐姿产生。另外.皮包应置于双膝上,切记置于桌上,邻座或背后。

8.在面试的问答过程中,目光视线应时时注视着主考官的眼睛求职者并没有必要一直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主考官,但只要认真倾听主考官的谈话,自然地目光视线的焦点就会集中主考官身上。

9.面试结束后,应起立横移至座椅的旁边,并礼貌道谢求职者起立时,应避免让座椅发生作响.而是应该静静地起立.横移至座椅的旁边,并说明谢谢、请多多指教等道谢用语。

10.身体正面迎向主考官,将房门轻轻带上求职者离开面试会场时,应以身体正面迎向主考官,并一面向主考官道别,轻轻将房门带上。切 记勿以身体的背面迎向主考官而离开面试会场。

上一篇:软件工程导论05教案下一篇:中国风力发电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