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培训

2024-09-14

为什么要进行培训(通用11篇)

为什么要进行培训 篇1

与管理中的控制功能相似,在企业培训的某一项目或某一课程结束后,一般要对培训的效果进行一次总结性的评估或检查,以便找出受训者究竟有哪些收获与提高,所谓人员培训的评估,就是企业组织在人员培训过程中,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检查和评定培训效果的环节,实际上,人员培训的评估就是对人员培训活动的价值判断过程。为什么要对培训活动进行评估,评估究竟有哪些好处?这是需要我们首先解决的问题。

通过评估,可以对培训效果进行正确合理的判断,以便了解某一项目是否达到原定的目标和要求;

通过评估,看看受训人知识技术能力的提高或行为表现的改变是否直接来自培训的本身。

例如,一个管理决策的培训班,选择同样两种水平的小组,其中一个小组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可以把同一个决策案例交给受训小组和未经过培训的小组进行讨论决策,如果两个小组得出的决策分析和解决办法相同或类似,那说明受训小组的决策能力没有什么提高,其决策能力并不是直接来自培训本身,

通过评估可以找出培训的不足,归纳出教训,以便改进今后的培训。

通过评估往往能发现新的培训需要,从而为下一轮的培训提供重要依据。而且通过对成功的培训做出的肯定性评价,也往往能提高受训者对培训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参加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评估可以检查出培训的费用效益。评估培训活动的支出与收入的效益如何,有助于使资金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

通过评估可以较客观地评价培训者的工作。一般来说,培训的效果反映了培训者的水平和对待培训的态度。对培训效果的检测评估,有助于培训人员进行自我检查,进一步端正态度,从而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同时也可以正确地对培训者进行绩效评估。

通过评估可以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而且管理者(主要是领导者)对培训结果的重视,往往也会引起企业其他人员对培训结果的重视,从而促进了对培训的积极性和投入性。

辣椒为什么要进行分级?等 篇2

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几乎每天都吃辣椒,但是往往并不知道自己食用辣椒的辣度是多少。这给不少人带来了一些麻烦,吃了不辣的,觉得索然无味,而有时又感觉辣椒太猛。辣椒到底是如何分级的?

答:我们提出了辣椒辣度分级方法和辣椒制品产品外包装辣度标识方法,明确将辣椒的辣度分为10级,我们的辣椒分级参照了国际10级分级的标准,但是在分类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有所不同。目前国际上辣椒共有微辣、中辣、辣及猛辣4个类别,而我们结合中国的实际将辣椒分为不辣、微辣、低辣、中辣、高辣和极辣(特辣)6个类别,并且还用数据对应着相应的辣感强弱。

目前,我国的贵州、海南、河南、湖南、重庆等省市都是全国知名的辣椒生产基地,也有大量的辣椒制品生产。而在购买这些产品时,辣椒是否“辣”也常常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如果我们在辣椒制品上标示辣度,爱辣的人就可以买高辣度产品,而怕辣的人买低辣度产品,这将给消费者带来方便。因此,辣椒分级制度在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以后,将会有利于广大消费者选购适合口味的辣椒及辣椒制品,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另外,对辣椒种植、食品生产、调味品加工、火锅和餐饮业发展、辣椒制品的出口等各个方面也具有很大的意义,大家在选择时也就有了更强的针对性。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阚建全

□采访/本报记者李鹏

恋爱课实为“亡羊补牢”

如果《恋爱课能否解决“爱无能”》这个标题是个疑问句的话,那我的答案是否定的。爱情到了上大学阶段还需要被教授和指导,这首先是可悲的。这证明大学前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失败。

如果一个学生谈恋爱,只顾心理和生理的感受而忽视了责任,这就变成责任感的缺失问题,而责任感从小就应该培养,而不是到了大学再提出来。爱情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牵扯到教育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感受、体验爱的要求,沟通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同理心、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等等。这些才是决定恋爱成功的根本因素,而这些都应该是在大学之前就被好好地纳入到教育中来的。

然而,现实是大多数学生经历了激烈的中考、高考,很少有机会在大学之前在这些方面有充分的接触,他们的“羊”已经跑了很多,能做的就是通过恋爱课和其他的相关的成长教育来好好地补补牢了。? □西安读者 张寻

多元化能源时代会到来

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一声巨响,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陌生的问题:我们的未来能源在哪里?这时,正好读到贵刊的《新能源无法替代核电?》一文。纵观人类近现代史,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莫过于工业革命,仔细揣摩发现每次工业革命,无不伴生于新能源的发展和人类对能源利用方式的非凡革新。蒸汽能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能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原子核能成为新宠。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提出一项方案:2000年前,在美国建立1000个核反应堆。但时至今日,这个目标终未能实现。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篇3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二、“教学反思”思什么?

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方面是反思的重点。

反思成功得意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等;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 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功效。

反思失误之处。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

对他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

反思学生见解。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启发同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

反思学生的问题和建议。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可能有的问题一时难以解答,教师就应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问题,并及时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关注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和体现了教学民主意识。还有对于学生的教学建议也应该做必要的记录和反思。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拓展训练 篇4

企业为什么要做户外拓展训练?简单的说户外拓展可以挖掘个人潜能,熔炼团队,提高团队战斗力,增强团队凝聚力。

不错,我们每个人都学富五车,在学校里学了许多书本知识,可以应付自如的考试。可步入社会,如何获得别人的信任及如何信任别人?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以及如何创建经营自己的事业?如何去面对挑战并调整心态?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我们自己或团队其他成员内人性中的许多的弱点(如缺乏信任、惧怕冲突、缺乏投入、逃避责任、无视结果„„)?许许多多的现实问题似乎没有人能告诉我们如何应付,似乎只能从社会慢满学学习吗?真是这样吗?我们的答案是“不”,一个为公司具体设计的拓展训练,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训练手段。

拓展的意义是什么呢?

1、感动。在拓展过程中人表现得大多是人性最美好的一面,即便是争执也是平和而正向的,真情朴实无华地流露,是心灵的一次感动,为什么拓展后(尤其是相互陌生人之间)能有一种战友的亲密度呢,这是源于人对于真情的需求。所以最基础的目标:团队建设也就是这样达成的

2、完善自我。每个拓展游戏都有其设计的原由,有其固定的节点,好学之人会在游戏进程中感受到自身问题,而这问题也许你是平时已经注意到的,也许是你不曾察觉的,擅于自省的人也许在游戏中会用与平时工作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处理问题,这样也是一种验证:如果我将来在工作换一种方式方法是不是可行?当然这种人少之又少,这是一种非常理性地参加培训,但实际拓展的氛围及老师给的压力往往使人们以“本色”行事,是充分显示了一个人在团队工作中的特点。所以拓展从形式上团队建设培训,但如果用心,于个人的益处其实是大于团队的,只是我们参训的学员往往过于关注团队的成败得失。很多企业高层的人在培训结束后都会与我们的培训讲师沟通,请老师针对他本人进行一些分析:我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说明我有什么问题,我应该如何改进!

3、发现团队问题,帮助企业发现人才。

4、纵横比较。拓展如果是以出游的形式去做,意义就少了很多,当然价格也就降了很多。纵向比较,拿新员工培训来说,有些企业的新员工培训会选择相对固定的项目来进行,那么就可以进行纵向的分析和比较了。横向比较分析则指不同的企业的同类型同层面的参训学员之间的比较,这两种比较分析都是对于企业都是很有意义的,是培训的附加值,但对于培训师的要求很高。

5、心理训练。拓展训练是一项旨在协助企业提升员工核心价值的训练过程,通过训练课程能够有效地拓展企业人员的潜能,提升和强化个人心理素质,帮助企业人员建立高尚而尊严的人格;同时让团队成员能更深刻地体验个人与企业之间,下级与上级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从而激发出团队更高昂的工作热诚和拼搏创新的动力,使团队更富凝聚力。

6、团队合作训练。拓展训练是一套塑造团队活力、推动组织成长的不断增值的训练课程。是专门配合现代企业进行团队建设需要而设计的一套户外体验式模拟训练,这是当今欧、美及亚洲大型商业机构所采纳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模式;训练内容丰富生动,寓意深刻,以体验启发作为教育手段,学员参与的训练将成为他们终身难忘的经历,从而让每一系列活动中所寓意的深刻的道理和观念,能牢牢地扎根在团队和每个成员的潜意识中,并且能在日后的工作合作中挥发应有的效用。

通过拓展训练,学员在以下方面将有显著的提高:

拓展训练强调的是一种体验,是一种由内至外的自我教育,学员在以下方面将有显著的提高: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自然。

为什么拓展训练能有如此的魅力呢?

说到企业培训,人们通常就会联想到各类文凭培训班或各种MBA培训班,实际上,知识和技能都是有形的资本,而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动手能力和意志的坚定、坚韧往往比起书本的知识更为有效和实用。同时,如何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你身上,而您自己却从未真正了解的力量,怎样才能弄清,您与他人的沟通和信任到底能深入到什么程度?这些,就是拓展训练的真正意义。

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人人格特质的两大核心内涵。在现代社会,人类的智慧和技能只有在这种人格力量的驾驭下,才会迸发出耀眼的光芒,拓展训练应运而生。利用户外自然环境对人进行培养的户外训练方式起源于二战期间的海上生存训练,战后逐渐演变成一种面向现代社会的户外训练方式。

户外拓展的价值观:

[积极主动] 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人生态度是拓展精神的核心。乐观自信,从我做起,环境因我而变;坐言起行,言必行,行必果;从内心关怀客户;

[开拓创新] 以开放的心态,应对变化,积极进取。

[认真负责] 人和事因认真而完美,注重细节是专业化的表现。坚守承诺,积累信用。

[独立协作] 独立自主,各司其职,独挡一面。个人和公司的竞争力来自你不可替代的价值。高水平的独立,才有可能带来高水平的协作。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以双赢的心态创造最大动力。

[共享成功] 成功来自每个人的努力和贡献,成功是协作的结晶;共享成功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好处。但共享不是平均分配,吃大锅饭。

温馨提示:由三棵树混培承办的拓展训练,在培训之前,都会有专业的项目经理根据客户的需求及实际情况,定制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如果您想开展一次拓展训练,点击右侧的在线咨询,提供一些基本信息(如人数、时间、通过本次培训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等等),我们会请专业的项目经理免费帮你策划一个方案供您参考(附带费用预算)!您也可以在右侧的电话咨询中输入您的联系电话,我们直接电话沟通!

为什么要进行培训 篇5

罗田县白莲河中学

郭小靖

[引子]走进教育行业已经十个年头了,一直以来我都在不停的探索,想寻找到一种适合农村中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模式,早在2008年我执教于浠水县洗马镇高级中学时,学校开始学习“洋思模式”,我曾经就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下,将“先学后教”作过改良尝试,就是在学生先行自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分成若干组,对导学案中较难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最后得出自己的答案,在当时的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即课堂气氛比以往活跃了很多,但因为高中注重学生的升学率,所以没敢长期开展这种模式,最后也就不了了之。2012年,因工作的变动,我又来到了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一所农村初中工作,在那里我开始真正见识了“小组合作学习”,当时整个宜昌市一直是在课程改革中走在前列,他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已有一年多的经验,各班级都已建立好了小组,所以在授课时感觉比以前的教学模式下轻松了许多,只要老师在集体备课时,根据课本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终于在这里,我到找到了我想要的课堂模式。

一、班级现状:

2014年8月,我考上了“省编新机制教师”,又重新回到了黄冈工作,分配到了罗田县白莲河中学,担任八年级一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本班一共30人,其中男生14名,女生16名,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整体成绩不理想。开学伊始,和我共班的廖建涛校长就提醒我,这个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气氛沉闷,没有人举手回答问题,更加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他建议我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入手,争取早日改变这种现状。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的确存在廖校长所说的这些情况,于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迫在眉睫。

二、学习原因: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中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服务于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一方面,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之感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要想适应社会,能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人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成为他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而农村学生更加要具备这种条件。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在老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提出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农村学生普通存在缺乏自信,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信。

(三)“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农村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农村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农村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城镇学生由于从小获得的信息量大,接触的人物众多,所以他们在语言交流、胆量上都优于农村学生,要想提高农村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只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之间的交流训练,他们才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农村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学期的“磨合”,本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课堂气氛有了很大的变化,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增多了,团队合作意思识逐渐形成了等,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课堂还会出现冷场现象,少数学生合作不主动。

本学期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发现教室里鸦雀无声。少数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使合作流于形式。

(二)学生层次不同,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本学期的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能发挥出更多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优等生参与自由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困生。

(三)分组活动时间有限,学生合作不充分。

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有些时候学生才开始合作的几分钟,刚进入状态,或是个别小组先完成了,我就急着让各小组汇报成果,然后匆匆结束进入下一环节,把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这在十一月份的一堂公开课上,就出现在这个问题,当时听课的教研室陈桂枝教研员就跟我提到了这个问题。

(四)角色分工不到位,各组成员分工不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中,我的分组方法过于简单,很少考虑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而且,成员内分工不到位,各人担当的角色比较固定,往往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代表发言,而忽视了表达能力较差学生的锻炼机会。合作学习时,不少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成绩好的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

四、我的思考:

总而言之,教学质量是每一个学校的重中之重,每一所农村中学如果想可持续发展,更加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会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农村学生也能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他(她)们的心理需要,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农村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当然“万事总是开头难”,虽然初期出现的问题重重,但是我并不惧怕困难,我坚信经过实践的摸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种种问题肯定会迎刃而解,从而最终找到适合我校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导购员要培训成什么样? 篇6

最初的导购员形态其实就是推销员(卖场推销)。厂家教育他们的那一套完全是推销做法。不过这适应了当时商品少、顾客对商品了解不多的形势——相对讲,顾客是“傻”点。

而顾客面对的比较机会越来越多,这意味着竞品多了,销售受阻,厂家导购就开始琢磨。这时的导购大都从USP(独特卖点)出发,尽力夸大、造势,并提醒顾客注意自己产品的独特卖点。这可以被称为“以点促销”的促销员阶段。

从1998年后,我们看到一小部分企业的导购员不仅掌握讲卖点的做法,还逐渐学会如何将说这个卖点转化成引发顾客的内在需求。即由“这产品颜色多么独特,您看看?”转化为“您看这颜色,摆您家里,多添喜庆?”这才真正达到以顾客为中心创造利润、“引导顾客消费购物”的地步,可以称为真正的“导购员”或“营销员”。

但随着市场环境和产品技术的纵深发展,导购员将向导购顾问的方向发展。这种情况已经在某些行业显现,例如在农资和医药行业,少数有深厚专业背景、可以充当顾客咨询师的导购员业绩是最好的。而像宝洁公司和很多卖场合作的“婴儿屋”里,也需要婴幼儿看护顾问式的导购员——其顾客非常盼望更先进的产品,并且期待解说。

家电导购员也将向这个方向发展。随着电器消费群体的细分,高端与低端电器的销售可能采取截然不同的模式。城市白领势力的增强,使得高端电器的消费者日趋成熟。这个群体强调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要求导购顾问能提供详尽客观的产品分析以及趣味型的购物体验。当然,这些导购顾问还具备基础的沟通技巧,能迅速理解顾客的需求,甚至帮助顾客细化其潜在需求,为顾客挑选称心如意的电器——但顾问的晶位和鉴赏力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相对成熟的大众普及型电器(例如阴极显像管电视、双门冰箱、单缸洗衣机等),会采取自选平价电器卖场的形式。大众普及型商品一般技术含量较低,技术相对成熟,消费者的认知度高。只要向顾客提供相对完整的信息,顾客就可自行做出购买决定。这类电器的卖点在于价格。对零售商和供应商而言,经营这类电器必须将重点放在降低供应链费用上,将节省下来的运营成本通过降价方式使顾客收益。

如果不转行,终端导购员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口牌店中店”的店长,独立负责一个区域的生意和管理。他不仅会推销、会促销、会导购,还会做顾问,并管理一群产品的销售计划。同时,他的专业导购服务本身也成为一种品牌,就像北京翠微大厦的“可晶数码专卖”一样,那就是一个商家导购员创造的店中店品牌。

实际上,目前各种导购员的形式是并存的。但是,虽然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学习的顾客,会在店里问出更多、更专业的问题,可惜,站在终端某类电器旁的10个导购员中,一般只有两三个能达到“导购”或“顾问”的水准,其他人都拼命说自己产品哪里好。这是谁的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培训 篇7

为什么要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意义何在?

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物流成本管理(Logisticscostcontrol)是对物流相关费用进行的计划、协调与控制。物流成本管理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

公司创立的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盈利。

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是为了细化管理程序,细化成本管理,用以让管理者知道哪里的利润可以更大化一些。

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只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而已。

意义:宏观角度: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物流是渗透到各项经营活动之中的活动。物流成本就是用金额评价物流活动的实际情况。现代物流成本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开始一直囊括到将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上所发生的全部物流费用。由于物流成本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制造企业习惯将物流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商业企业则把物流费用与商品流通费用混在一起。因此,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商业企业,不仅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连已经被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分割开来的物流成本,也不能单独真实地计算并反映出来。

无论是企业物流还是物流企业,如何对自身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何实施管理和决策,以期用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都是它们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微观角度:

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是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的控制是对成本限额进行预算,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限额加以比较,纠正存在的差异,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

单项物流活动成本降低必将导致其它部分成本增加,处理不当,甚至有可能导致总成本的上升。物流总成本分析是进行一体化物流管理的关键,运用总成本分析法可以有效管理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低成本。

为什么要进行培训 篇8

王自力

【摘要】:目前对为什么要进行公用事业改革多是以效率假说为分析前提的。本文认为,效率假说存在较严重的片面性。公用事业改革是地方政府在财力匮乏,无力继续提供经营公用事业所需的巨额特质性投资这一状况下的无奈选择。从这一认识出发,将为公用事业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公用事业改革 动因 效率假说 财务约束假说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对公用事业实行民营化改革以来,陆续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民营化浪潮。中国也不例外,从九十年代起,中国开始尝试对传统的公用事业公有公营体制进行改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后,公用事业民营化开始演变成为一种潮流。

为什么要对公用事业进行民营化改革?这个问题问得似乎有些过于幼稚。大凡所有的经济行为都可以顺理成章地以提高效率作为其行为目的,因此,为了提高公用事业的经营效率才对其进行改革也就似乎成了一个必然的答案。但本文认为,这个答案并不正确。

一、对效率说的质疑

对于为什么要对公用事业进行民营化改革,目前主要存在的观点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种观点以对传统自然垄断理论的修改为基础,认为,由于技术条件等等的变化,一些传统的公用事业领域已经具有了弱自然垄断的特性,对这一部分的公用事业,市场竞争机制可以而且应该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对这部分公用事业进行分拆,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市场效率。另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的公用事业公有公营体制由于存在所有者缺位问题,公用事业经营单位存在着严重的体制失效。市场化的(非公有制)经营模式较公有制经营模式更有效率,以前者来完全或部分地替代后者能够提高公用事业的经营效率。无论这两种观点的区别有多大,但他们存在一个共同的前提,即对公用事业改革的原因或者说目的是为了或能够提高传统公用事业的经营效率,只是在如何达到效率改善的途径方面存在分歧。

不能否认,公用事业公有公营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传统的自然垄断理论为其理论基础的,即由于自然垄断行业存在规模经济和边际成本递减,多个经营者经营于同一市场会造成规模不经济,同时,由于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如果企业按边际成本定价原则,企业就必然亏损,等等。因此,在传统自然垄断理论下,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公用事业必然不适合于市场经营,而必须政府 1

垄断经营。但是,随着鲍莫尔等人提出的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决定自然垄断的是成本弱增性,在超出成本弱增性的范围内,可以引入市场竞争;并且在政府对价格规制的前提下,由于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垄断的在位者具有降低成本的压力,因而能够提高经营效率。而在对传统的公用事业市场化处臵中如何使这一部分资产能够得到最优价格,德姆塞兹提出了特取投标理论,即以竞投标方式由多家企业共同竞争,由经营权报价最低者获得对公用事业的经营权。

但是,由上述理论所得出的公用事业民营化效率提高假说存在一个疏漏,即他们把关注过多地投给了生产者们,而忽视了消费者。事实上,鲍莫尔等人的可竞争市场理论的理论假设并不现实,即潜在的进入者对在位者威胁并不象想象中的那么有力。理由是,由于经营公用事业需要大量的特质性投资,即使在位者能够获得高于正常利润的垄断价格,潜在的进入者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进入这一市场,这可能至少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无论是在位者还是潜在的进入者都能够明确地知道这一点,因而结果必然是,潜在的进入者不可能真正地进入这一市场,竞争威胁自然也就缺乏现实意义,在位者可以放心地获取垄断利润。

更重要的是,对自然垄断理论的修正并不一定适合于公用事业领域。因为,公用事业通常具有自然垄断特性不假,但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行业并非就是公用事业。为支持效率假说而列出的例子多出于电讯业,如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的竞争对市场绩效改善。但是,电讯业的产品特性与我们通常所指的公用事业服务存在巨大的差别。一方面,对于通讯这类服务的价格需求弹性比较大,即使不存在生产者竞争,生产者为了刺激需求从而使利润最大化,也具有降低价格刺激需求的愿望,因而目前移动通讯服务的价格降低并非完全来自于市场竞争,当前对这一市场竞争对价格的影响力显然被高估了。而我们通常所指的公用事业服务尤其是供水、供电、供气等服务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所必需,其价格需求弹性非常低,消费者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公用事业服务在技术上至少在近期内根本不可能像移动通讯服务市场那样可以被分割被若干个生产者共同经营。在移动通讯服务市场,通讯网络并不是实体性的,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不受网络的地域分布约束来选择生产者。但是在水、电、气等的服务提供中,需要固定的网管分布来支持,难以想象两个生产者将各自的网管接入同一消费者,因为这几乎必然意味其中有一生产者的投入是完全无效的。由于这一原因,在这些公用事业服务领域必然存在着地区性的生产者垄断。如英国在实行公用事业民营化后,10个自来水和排污公司、12个电力公司仍然维持着地区性垄断的状况。既然垄断的局面无法根本改变,所谓的市场竞争效率也就无从谈起。

至于第二种观点,即在公用事业经营领域内,非公有公营的经营模式较公有公营的经营模式更有效率,但是这一观点早已受到众多学者的质疑。尽管一些研

究则显示,从地方政府中脱离出来,由私有部门经营,在一定条件下会相应地提高绩效(World Bank 1995;Gatty 1998);但另一些研究如Menard and Shirley(1999)显示,有时,公有的生产者表现的非常好,而有些私有的经营者表现很差。另一些经验调查表明,无论是哪一种治理模式都存在着许多问题(Cour des Comptes 1997)。国内的一些学者通过对英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的研究,也认为所有制形式的改变与公用事业经营绩效并无显著贡献。从目前对公用事业经营体制模式的实证研究结果来看,并不能得出非公有的经营模式就一定比公有的经营模式更有效率的结论。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资料显示,英国自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民营化改革后,这一领域的国企生产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英国在这些领域的企业包括一些城市公用事业的生产率明显高于全英平均劳动生产率。这几乎让人感到,无论是归因于竞争也好,还是归因于体制也好,甚或是某些其他因素,总之是民营化或市场化改革使这一行业的效率提高了。效率说似乎不言自明。

如果仅仅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理解,生产率的提高自然也意味着效率的改善。但是,这仅仅是从一个非常狭窄的角度来理解效率。事实上,城市公用事业是一种社会服务行业,考核这一行业的效率不应该仅从生产者效益最大化出发,而应该从社会福利最大,从社会效率这一角度来考核。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效率改善不应该仅指生产者,还应该包括消费者甚至更多。仅以企业生产率来解释社会效率,其说服力自然要大打折扣。而从中国的公用事业民营化进程中发生的一些事例来看,我们甚至可以断言在某些领域,社会效率不仅未因改革而改善,而是下降。例如长春汇津公司一案,由于民营化后的污水处理公司与政府发生资金纠纷,导致一方面巨额的企业资产闲臵,另一方面是数量惊人的未处理污水滚滚流入松化江。这一事例足以提醒人们对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效率假说进行深刻而全面的反思。

二、公用事业民营化动因:财务约束假说

通常,城市公用事业经营需要有大量的特质性投资,如管网及大量的专用设备,这些投资都金额巨大且具有明显的沉淀性,一旦投入就很难转移为他用。基于这一特性,经典的理论认为,当一方在投入了大量的特质性投资后,由于合约的不完备性,几乎必然会引起交易的另一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即“敲竹杠”问题。由于事前估计到这种事后风险的存在,这会导致生产所需的投资达不到最优水平。因此,在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经常被检验的命题就是:高的资产特质性将易于导致一体化。依据这一观点,公用事业中最有效率的形式就应该是一体化的形式,即完全的公有经营或者完全的私有经营模式。但是在私有经营模式,如上文所述,一般在某一区域内很难产生另外的有威胁力的竞争者,单边的供给几乎必然产生严重的垄断问题。这里我们必须再次强调一些公用服务的消费特征。对于一般的消费品,当消费者是价格的接受者时,消费者可以根据价格调节其消费量,使物品对自己的边际价值等于价格。但对于大多数公用服务,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存在一个基本的需求量,在这个数量界限内消费者几乎无力根据价格来调整自己的消费。由于通常对公用事业服务的价格需求弹性都非常低,如果由私人完全拥有控制公用事业服务,那么他对公用事业服务的价格制定必然拥有过多的自由裁量权,就会产生对全社会的“敲竹杠”问题。而政府作为社会正义的维护者及现实的服务者及经营权的所有者,如果将公用事业服务权完全出卖给一个私有者,就必须承担因此而产生的这些严重后果。正因为此,即使在公用事业民营化程度很高的西方发达国家,完全私有的模式也非常罕见。如此看来,公有经营公用服务似乎就仍然是一种较优的选择。然而现实中所发生的民营化模式如BOT、特取投标等却与此推论明显相左。为什么呢?

对公用事业经营所需特质性投资而言存在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财务约束。特质性投资一般都需耗巨资且不易于(或根本不能)被重新配臵,如沉淀成本在自来水行业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法国,这些成本在全部成本中比例高达80%(Claude Ménard,Stéphane Saussier1999)。因此,对于地方政府(他们决定公用事业服务经营权的归属)而言,对公用事业服务实行完全的公有一体化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拥有足够的财力来添臵和维护昂贵的特质性投资才行。事实上这正是大多数地方政府所面临的瓶颈约束。英国正是在财政支出捉襟见肘,对公用事业的补贴难以为续的时候才开始对公用事业进行民营化改革的。中国目前的情况也不例外。自1998年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5年来,平均赤字比率上升到2.8%(郭庆旺等,2003)。政府在筹措设施建设资金等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压力;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对公用事业服务需求的迅速增长,这种压力越来越大。以污水处理为例,按国务院批准的“十五”环保计划要求,到200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45%,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要达到60%。资料表明,要完成污水集中处理目标,全国需要新建1000多座污水处理厂,新增处理能力2600万吨/日,总投资达千亿元。在资金短缺这一硬约束条件下,地方政府往往不能选择那种他们本来偏好的治理模式(公有公营)及相应的投资方式。在完全公有公营与完全私有私营这种两难选择之间,需要寻找一种折衷方式。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进程加快,至200l年,国内民间投资与国有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7.3%和44.6%,民间投资已经超过国有投资。急速增加的民间资本急于找到新的投资领域,经营供水服务所需的巨额特质性资产投资在数量上对民间资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以跨跃的障碍。一方面由于供水服务的特殊性,政府不能将其完全交给私人经营,另一方面政府满足不了经营供水服务所需的大

量特质性投资资金要求,并且法律也基本上限制了地方政府进行经营性融资,因此,政府需要寻求一种既能解决完成供水服务的资金问题,同时又能够保留对供水服务一定调控权的一种治理模式。现在流行的民营化模式正是这种折衷需要的体现。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特质性投资使供水经营倾向于采用一体化模式经营,但是如果存在财务硬约束,政府就会转而寻求市场化模式(Claude Ménard,Stéphane Saussier1999)。

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考察目前流行的公用事业改革的几种模式,就会更加加深对这一认识的理解。以目前在公用事业改革中被采用得最多的模式BOT为例,这一模式的典型特征就是,政府借助民间资本建设公用事业基础设施,作为融资补偿,政府将公用事业的经营权出让给融资者一段时间后,收回经营权并最终拥有所有权。对经营公用事业所需的巨额特质性投资进行融资正是这一模式的现实特征和前提。而在目前中国出现的多例公用事业资产的整体出售案例中,也反映出改革的蛹作者政府偏好经济目标而非社会效率目标的明显倾向。在上海、合肥、福州等地的自来水业民营化,其资产售让都获得了较高的溢价,如2002年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50%股权,7亿资产,溢价到20亿转让给法国威立雅。但正如一些专家所指出的,自来水价格的定价是以其资产核算为重要依据的,企业本身不可能承担溢价损失,必然要通过从水价收取中收回这笔投资,也就是说,这笔投资最终还是要由社会公众来承担,这也就意味着,在公用事业国有资产溢价转让这笔政府与企业的所谓“双赢”交易中,社会公众成为输家。

上述一切清楚地表明,政府在公用事业改革中,并非以真正意义的社会效率改善为初始目的,而是因为其所面临的现实条件约束所致,其真正的根源在于财力匮乏。财务约束是公用事业改革的最基本约束条件,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结论与启示

无论如何,公用事业改革都是从政府这里发起的,因此,考察这场改革的动因就必须从政府的行为目的开始。各方面的分析表明,政府在这场改革中是否以效率为目标值得怀疑,但是,政府现有财力难以继续承担公用事业服务这一前提却清楚无疑。公用事业民营化是政府在财力紧张这一约束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无奈选择。

对公用事业改革的动因的重新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任何经济行动都必定是围绕一定的行动目的进行的,不同的目标其相应的行为策略也会大不一样。在效率假说前提下,公用事业改革的理论讨论必然是以如何改善市场结构、如何完善企业体制等作为主要话题。但是,如果以财务约束假说为前提对公用事业改革予以重新认识,我们的注意力就会改变。事实上,改变市场结构、转换企业经营体制等措施的改革成本是巨大的,这一点几乎是不言自明,但能否达到预

期的所谓效率目标却是一个未知数。如果公用事业改革是因政府财力紧张约束所致,为什么不把目光集中于此,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呢?

BOT等方式的广泛应用正是因为其融资特征,但这只是政府与民间资本之间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应该有更多的融资方式可以探讨,包括间接融资方式。特别是对于像自来水经营这样一些虽然前期投入巨大,但其收入稳定可靠,在长期内投资完全可以收回并有盈利的行业,对投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股票、债券、银行借贷等等都应是其可以考虑的融资方式。目前这些国企面临的最大融资障碍是,原有的企业资产多是通过银行借贷获得,企业的负债率过高,难以达到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一些基本要求。而地方政府受其财力限制,无法通过财政收入直接注资,并且一些法规也限制了地方政府本身的融资行为,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何在这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找到解决办法,必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庆旺,吕冰洋,何乘才:“我国的财政赤字“过大”吗?”,载《财贸经济》2003,8

[2]陈富良:“自然垄断行业:效率来自民营化还是来自竞争”载《当代财经》2000,4

[3] Claude Ménard and stéphane Saussier.Contractual choice and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water supply in France.[4] Cour des Comptes(1997).La Gestion des Services Publics Locaux d’Eau et d’Assainissement,Rapport Public,Paris,Editions du Journal Officiel

[5] Ménard, C.and Shirley,M.(1999).Reforming Contractual Arrangemennts:Lessons from Urban Water Systems in Six Deveoping Countries,Washington DC,World Bank

为什么要培训?意义在哪? 篇9

为了了解行业培训现状,曾做了一个调查分析对是否参加经营管理培训的问题得到如下结果:

第一:我们没有时间

殊不知时间用来干什么?不是经营吗?如果没有很好的管理理论和经验指导,那不也是白忙吗?古人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点悟”,有时候培训中一句话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节约多少成本,产生多少收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一家美国企业几年前购买的一台昂贵的设备出现了故障,严重影响生产。老板非常焦急,请来了据说是这方面最好的权威工程师来维修这台设备。一位年轻的工程师来了,打开设备挡板仔细测试了约五分钟,就请工人把设备上的一个线圈拆下来,并且要来剪刀,剪掉了一圈半,然后又请工人安装上。一试机,设备正常运转了。老板十分高兴,千感万谢之余,谈到了报酬问题。年轻的工程师开价:1000美元。老板惊呼,您只看了五分钟,剪掉了这么一段铜线,这是我见到的最贵的铜线了。工程师回答:您说得不对,这段铜丝最多也就值10美元,但是我发现了这段铜线,而且知道在那里下剪刀和剪掉多少,这些应当值990美元,所以刚好1000美元。老板听后,佩服至极,无限感慨地说:“这就是“核心能力”,如果我的员工和我本人都有类似这样的“核心能力”,企业就有了核心能力,我们在市场上又怕谁呢?”

第二:理论无用

有人说理论无用,这实在是误解。因为理论就是前人总结实践的结果,如果说它无用,一定是你的应用条件出了问题,而不在理论本身;无知才是“无用的代名词”。

日本松下公司老总松下幸之助曾经说:“只有傻瓜或自愿把自己的企业推向悬崖峭壁的人,才会对教育置若罔闻。”

七十年代在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发现了图形接口计算机的关键要素。可是施乐的经理层对这项可能形成的独立技术研究接触不多,显现出傲慢的无知,进而采取了一种轻视的态度。而苹果公司经理人乔布斯来该中心参观后,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新东西,并且迅速理解了它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他收集了被施乐自己轻视多年,而且是施乐多年投资研究的成果,用到苹果公司,制造出了Macintosh个人计算机。这个使施乐公司经理人无地自容的故事,至今还警示着世界的企业家们。

任何人都知道克服“无知”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在各种学习方法中对成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针对性的培训。

第三:没有用处,还不如购买仪器或者做促销

我们购买仪器或者做促销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和增加我们业务的渠道,然而,我们如何选择好产品或者仪器,如何把产品销售出去?如何策划好活动,这才是关键之关键,曾有一个客户很坚定执着跟笔者说,“我不会参加培训的,浪费钱,我再选一个品牌过来,最少它卖

不出去还是有东西在”,我没有反驳,半年以后,我碰见他,他告诉我,他已经添加了4款品牌,但是生意还是不好,我说“你卖不出去,虽然东西在,可是过期后他就不是钱了,但是你学到如何卖东西,结果就不一样了” 同样的加盟店,同样产品的专卖店为什么有的倒闭有的红火呢?关键在于你的经营之道。

在一个培训会上,老师问一个问题,一位中国商人,想组织一批T恤卖到中东地区,他最大的成本是什么?经理人的回答是多方面的:价格成本、运输成本、交易成本、战争等不可抗拒力带来的成本等等。但是老师问经理人,大家谁看到过中东的男人和女人穿T恤呢?原来,当地的气候炎热,紫外线强烈以致灼伤皮肤,再加之民族习惯,几乎无人穿T恤。所以,要说最大的成本,是我们“不知道的成本”,也就是说,最大的成本是我们的无知!

第四:“培训会上感觉不错,可是一培训完就觉得什么也没有学到”

经营的根本在于经营之道,专业的培训就是经营之道的解惑者。管理培训是态度的培训,思路的培训,“态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你回想一下,为什么我们课上感觉好,那是因为培训课上老师的提出的问题和分析的情况会常常跟您的心灵产生共鸣 “我就是这样做的”“哦,原来如此啊”,其实管理培训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只要你听进去并深思了,它就完全溶入在你的大脑里,不自觉的指导着以后的经营思路。所以上课不是仅仅在课堂上学好,更是清理头脑、整理思路的过程,而且这是一个延续的过程。

综上所述:

专业的管理培训是我们成功事业的投资,绝不是消费,专业的管理培训是我们科学经营的导航,决不是浪费。专业的管理培训不仅扩大我们的人脉资源,更是我们创新思维的平台。经理人在一起学习和交流,营造了一个创新思维的空间。国外十分重视各种企业论坛,因为他给企业成功人士、专家、政府官员、金融投资家提供了一个思维碰撞得平台。尽管这样的论坛价格不菲,但是有见识的企业家还是蜂拥而至。

高层经理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冥思苦想一个棘手的企业管理难题,或者战略难题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好像进入了“瓶颈”,始终是零和的结局。但是,有人从外面提出的完全不同的建议,却使我们摆脱了零和游戏,创造出双赢,甚至出现了一个完全想象不到的局面。高层经理人把经营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带到培训课堂,培训讲师可以结合实例进行分析,经理人不仅学习到理论本身,还可以学习到分析的方法。这样更能容易理解理论的含义,也掌握的更牢固。

最后给大家几条建议:

你绝对应当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对待培训,不要为了赶时髦,学习期间一定要认真踏实。因为你的时间宝贵,要学习对企业有用的知识,避免为了而去参加一些“又空又大”,永远正确又永远无用的所谓“高层次”培训;

要注意对培训的总结。

注意活用理论和案例,千万不要生搬硬套。

选择少儿英语培训要看什么 篇10

选择英语学校对家长说是一个难题,比起在超市选酱油要难得多!酱油成本低,买错了再换一个牌子。而孩子的英语学习则不一样,选错了,至少要耽误一个学期。这里面钱的损失不用说了,耽误的是孩子英语学习的黄金半年!

家长选择培训学校为什么难?难在培训学校打出的各种学习概念上。作为消费者的家长,即便是和朋友同事打听,因孩子不一样,是否适合也因人而异。就像我们消费的各种产品,我们其实很难知道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

作为曾经的业内人士,精心总结,把关键的因素整理,供爸爸妈妈们参考。

一,决不看概念。选择英语学习千万不要看“概念”,概念是精心设计后给消费者看的。巴

菲特说过,你永远不要问理发师你需不需要做头发!什么xx小学,浸泡,成绩,高分,这都不是关键的实质。

二,看学校,这里面包括学校的历史,规模等。

三,看教师,要是学应试类,就要考察这个学校最近一期学员进来时考多少分,离开时考多

少分。特高分的不看,因为那类孩子是千里挑一,不具备代表性。学口语,一定要找外教。外教绝不是外国人,要看这家学校有没有聘请外教的专家资质,否则你上的“外教”就有可能是匈牙利,意大利的。专业外教一定要找专职,兼职的连续性和质量不保,甚至有非法的风险。有些家长不理解为什么非要找外教学口语,回答这个问题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你的孩子两岁时,你敢请一个不会北京话的天津保姆吗?一个月后,孩子跟你说:“骂骂,我要吃报子!”您真的别以为咱们的中教老师英语多好,能达到天津话的水平就很不错了。

四,不要选连锁加盟学校,您别看很多学校有很多网点,有可能那是加盟的学校。加盟学校

克隆快,收钱快,但是比起直营学校来,有很多的弊端。餐饮业做到标准化容易,但少儿教育却很难。这个无需多说,打听就知道。

五,不要过度轻信“兴趣学习”,现在的英语培训学校都强调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在玩中学。

其实,美国教育学家早就发现过度兴趣教育会出现问题,奥巴马提出要借鉴一些中国的教育模式。过度的娱乐,玩耍和游戏,会淡化学习的主线,造成学习效果变坏,这叫“Dislearning”效应。

六,不要选择电脑软件教学为主的少儿英语培训。软件教学的真实目的是为了降低教学的人

工成本。但是软件终究不能替代真的专业外教。语言是活的,软件毕竟是死的。它唯一的优点就是傻,不累,反复重复,这和点读机,学习机有什么不同?最大的问题是孩子长期用软件学,配上耳机,会大大削弱孩子的学习能力,并对身体有致命的不可逆的损坏,如眼睛,耳朵,神经系统等。美国教育专家正在呼吁取消小学所有电脑软件学习。

北京爱华英语9年来一直坚持专业化教学,采用全程专业全职母语国家外教教学,获得了业

高考数学要怎么进行复习 篇11

1.在训练中对题型进行总结

数学学科虽然包涵了46个基本概念、公式,涵盖了18个规律和推论,可是题型终究有限,因此学生不能掉进题海中,平时做题一定要注重质量,不要盲目追求数量。在考试之前,对题型的把握还是有必要的,对相关的题型进行合理的训练也是有必要的。例如数学压轴题部分,如数列综合题、解析几何综合题等,学生在平时已对其专项训练了,那么在考试中,对这些题型的把握能力就增强了很多。学生在题型上可以这样归纳:

解析几何部分:曲线的方程与性质;解析几何中的几种探究性问题;最值问题;定点、定值问题;与其它知识交汇性的问题。

数列部分:求通项(一般常见的情况有6种);求和(一般常见的情况有7种);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运用(一般常见的题型有5种)。

高考中,所有相关的题型,一般都不会超出上述的范围。题型是有限的,我们在训练中如果对每种题型都熟悉了,解题思路也就熟悉了,当看到某块知识点或者某个问题时,马上就明白该题目的知识点是什么,题型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基本解题思路,得分点把握如何等,在头脑里会马上构建出解题体系。这就是训练的效果。在考前,学生们也不必再去做更多新的试卷,而应该把之前做过的试卷重新整理,对相关的题型做一次总结,再一次熟悉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这样复习效果肯定不错。一方面,直接把平时训练的收获集中起来;另一方面,增强了自己的解题信心。这些题目可能都做过了,但就是没有总结到位或者归纳到位,那么在考前如果学生这样尝试,效率应该很高。

2.在训练中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笔者是这样来训练班上学生的解题速度的,例如一个小时之内,给他们三份试卷的选择题、填空题,让他们完成,如果完成不了,再重新规范。在这之前,统计一下,学生在什么方面存在不足,比如题型把握不到位、思路不明确、计算慢、知识不熟悉等。然后根据大家的实际情况再次训练,例如遇到比较大小这样的选择题,看到这样的题目我们马上就知道这个题目属于不等式范围的,不等式范围内的题目,属于比较大小的题型以及方法共有8种,分别是作差法、作商法、中间值法、数形结合法、单调性法等,马上在头脑里过一下这些方法,判断面前的题目属于哪一种,那么很快就能得出答案了,因为熟悉答题方法,所用的时间就少,正确率也高。

这样练得多了,大家遇到选择或者填空的时候,甚至能一眼看出来多数题目的答案。笔者相信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在考试中时间不够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与众不同的训练,才能让学生考出与众不同的成绩。试卷前面题目做好了,正确率高,用的时间少,就直接为后面压轴题提供了信心、时间上的保证,加上平时对压轴题的训练,那么相信学生对试卷的适应能力会很强,数学成绩肯定不差。运用上面的方法进行尝试时,注意一定要有章法,不能盲目做题。

3.在训练中积累解题思路

对于解题思路,上面已经提到一些,笔者觉得在训练中,特别是根据对以往题目的总结,可以总结出一些解题思路,例如在解函数与导数题目中恒成立的问题有几种思路,数形结合思想适用于什么样的题目,换元法一般都什么时候用等。同时在训练中,把一些解题工具用熟练,例如说一些定理、函数的关键词(单调性、奇偶性、最值等),这些都是常用的工具,把这些工具用好,再加上合理的材料辅助,就能在短时间内打造“豪华宫殿”。

4.成套的题目训练

在考试的时间段,例如每天下午15:00—17:00,仔细地做一份试卷,然后根据标准答案判分,检查还有哪些不足。然后再针对性地做出弥补,同时,要看是否对试卷中每一道题目都有思路,这样既达到训练效果,又在整体上熟悉了做题的思路。当然不一定要把面前的试卷做完,有的试卷是用来做的,有的则是用来“看”的,只要你看出思路即可。

高考数学要怎么复习

一、加强对《考试说明》和历年高考数学试题的研究

1 通过研究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可以发现,高考数学命题不越《考试说明》一步,《考试说明》就是考试大纲。它规定了考试的目标和性质,考试的内容和能力要求、考试的方式和方法及题型示列。高考数学复习首先要对这一切吃透、抓准,否则就偏离了大方向,对于目标要求,研究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的体会是只会“低靠”不会“高就”。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对《考试说明》的研究,才能切实把握教学要求,才能控制好复习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对历年高考数学试题的研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考试说明是法规性的文件,高考试题是考试说明的具体体现,高考试题年年变,在分量上、侧重上、难度上都会略有不同,只有研究高考试题才能加深对考试说明的理解例如《考试说明》指出:“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且高一级的层次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三个层次简单地说分别为:了解――知是非;理解和掌握――不仅知是非,而且明因果,还要会运用;灵活和综合运用――不仅知是非,明因果。会运用。还要善运用。

二、以解题训练为中心

高考选拔的特点是以解题能力的高低为标准,考生是以解题的速度和解题的正确率来表现能力强弱的,一次性决定胜负。因此,高考复习的最终成果,一定要表现为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就数学学科的特点而青,也正像著名数家教育家波利亚所说的“学习数学就意味着解题”,故其逻辑的必然是,高考复习要以解题训练为中心(手段),巩固“三基”、训练思维、提高能力为目的。

1 解题训练应立足于中、低档综合题中、低档综合题区分度好,训练价值高。高考数学试题中70%~80%的题目为低、中档题。所以说,在高考考场上,抓住了中、低档题目就抓住了主体,并且中、低档题目的顺利解决,恰好为解高难题准备了信心和时间。

2 解题一定要规范解题步骤:①审(审题――搞清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②想(回想,联想,猜想),③述(实施解题)④反(反思)。

三、重视“通法”,淡化“特技”

所谓通法,就是解决问题(通常是某类问题)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是以基础知识为依据,以基本方法为技能,它的解题思路合乎一般的思维规律,其具体操作过程能为大多数学生所掌握。

巧法,着跟于提高。巧法的灵魂在于“巧”,即在于它整体的把握问题,灵活地运用“三基”,巧妙地使用条件,是抽象、概括、发散、台情推理的产物。但做为教师必须认识到。巧法中的“关键一招”有不少不属于学习内容的主体,更有不少是一般学生不易掌握的,加知“巧”便意味着运用面相对狭窄,影响面小,所以教学中必须立足通法,兼顾巧法。因此从应试技巧看,也要重视通性通法,因为有了通性通法。虽比不上巧法特技,有时甚至较费时,但有它作“底”,考试时心里就踏实了,不妨先思考一下“巧法”,一时想不出,马上回过头来用通法解,就能稳操胜券。如果没有通法保“底”,一味追求“巧法”,很可能“巧”无结果。因为“巧法”是不容易在考场上灵机一动想出来的,没有扎实的功底。本来倒置追求巧法,反而会自乱阵脚,心慌意乱,一败涂地。

四、规范课堂教学,提高复习质量

上一篇:第八课提线纸偶下一篇:英语游戏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