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2024-10-14

gmp基础知识培训资料(精选6篇)

gmp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篇1

GMP基础知识培训材料

一、我国实施GMP的发展阶段

 从1988年颁布第一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到现在,我国实施药品GMP已走过20余年。 先后经历了三个版本的GMP:1988年版、1992年版、1998年版。

 企业经历了普及推广、强制实施、全面提高三个阶段。从2008年1月1日起所有药品(包括中药饮片、医用氧)都在符合GMP条件下生产。 质量管理理念经历了“检验控制质量”、“生产控制质量”、“设计控制质量”三个阶段。 现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从格式到内容基本与国际标准接轨。

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这是一项管理标准,技术法规,是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现行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为2010年版,已于2011年3月1日施行。

1、实施GMP的目的

 实施GMP的目的是防污染、防混淆、防人为差错  把影响药品质量的人为差错减少到最低程度  防止一切对药品污染现象的发生以保证药品质量  建立健全完善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 所有法律、法规、规则和指导大纲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控制--要控制你的生产工艺--要控制你的供应商--要控制你的质量

2、了解几个概念

 污染:是指当某物与不洁净的或腐坏物接触或混合在一起使该物变得不纯净或不适用时,即受污染。简单地说,当一个产品中存在不需要的物质时,即受到了污染。

 混淆: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其他原材料或成品与已标明品名等的原料或成品相混,俗称混药。 差错:主要是指错误或意外的变化。质量事故中人为差错占15%左右; 主要原因主要是(1)人员心理、生理疲劳、精神不够集中等引起;(2)工作责任心不够;(3)工作能力不够;(4)培训不到位

3、实施GMP的作用和意义实施原则

 实施GMP向传统的经验管理提出了挑战,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迈进。 实施GMP已走向法制化轨道,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的先决条件。

 实施GMP强调全员、全过程管理,保证生产出百分之百合格的药品。 实施GMP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是药品国际贸易中的质量保证。 实施原则: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有案可查。 GMP实施的基础总结起来为三要素:

 硬件是基础,是实施GMP与药品生产的平台;软件是保障,是药品良好质量的设计与体现;人员的关键,是软硬件实施结合的主体,是工作质量的直接体现。 GMP各要素可归类为:人、机、料、法、环。

1、人(组织机构、人员、培训)

2、机(设施、设备的技术要求、安全操作、维护保养、状态标志、设备的记录)

3、料(物料管理基础、物料管理与生产、物料管理与质量)

4、法(法与文件、文件管理、如何使用文件)

5、环(污染和污染媒介、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

(一)人--组织机构

 GMP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生产和质量管理机构。

 组织机构是我们开展GMP工作的载体,也是GMP体系存在及运行的基础。建立一个高效、合理的 组织机构是我们开展GMP的前提。

 组织机构设置应把握一个总有原则,那就是:“因事设人”,以避免出现组织机构重复设置、工作低效率。

1、人 员

 人的工作质量决定着产品质量。

 从事药品生产操作必须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做为药品生产行业的一名员工,我们必须遵守药品生产行业道

德规范:提高医药质量,保证医药安全有效,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2、培 训

 对从事药品生产的各级人员应按GMP规范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 培训对象: 

1、在岗人员 

2、新进人员

3、转岗、换岗人员 

4、企业的临时聘用人员  培训目的:

1、适应环境的变换 

2、满足市场的需求

3、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 

4、提高企业效益

 药品生产行业员工培训内容: 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2、岗位标准程序 

3、职业道德规范 

4、安全知识

 对于从事高生物活性、高毒性、强污染性、高致敏性及有特殊要求的药品生产操作应专业的技术培训。

 培训之后我们应对培训效果进行确认,确认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操作技能确认、口试、笔试。当效果确认不符合要求时,应重新进行培训、考核。

 培训档案:当每次培训结束之后,我们建立培训档案,作为我们培训的原始依据。

(二)机--设施、设备的技术要求

 洁净室(区)厂房内表面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便于清洁。

 厂房应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进行合理布局。同一厂房内以及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妨碍。

 厂房应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

 用于生产和检验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具,其适用范围和精密度应符合生产和检验要求,有明显的合格标志,并定期校验。

洁净室GMP规范基本指标

项 目

100级 1万级 10万级 温度(℃)------18~ 26 18~ 26 相对湿度(%)

------45 ~65 45 ~65 照度(lx)

≥ 300 ≥ 300 ≥ 300 沉降菌(个/Ф 900mm· 0.5h)

≤ 1 ≤3 ≤10 静压差

(Pa)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 10 > 10 洁净级别不同房间之间------>5 >5 尘埃粒子数(个/m3)≥ 5µ m 0 ≤2000 ≤2000 ≥ 0.5µ m ≤3500 ≤350000 ≤35000000

1、设施、设备的安全操作

 安全操作:在对设施、设备进行操作时,必须依“法”操作,确保安全。一定要按SOP进行操作,人人关心安全,事事注意安全。

 在操作岗位中一定要做到“一平、二净、三见、四无”。即:  一平:工房四周平整。

 二净:玻璃、门窗净,地面通道净。 三见: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 四无:无油垢、无积水、无杂物、无垃圾。

2、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

 所有的设施、设备应进行日常巡回检查,巡检中发现损坏要立即汇报并按维修规程组织维修,填写维修记录。

 检修前要做到“三定、四交底、五落实”。即:定项目、定时间、定人员;

工程任务交底、设计图纸交底、检修标准交底、施工及安全措施交底;组织落实、资金落实、检修方案落实、材料落实、检修技术资料及工具落实。

3、设施、设备状态标志

 与设备连接的主要管道应标明管内物料名称、流向;生产设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志。目的是做到“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愿被别人伤害。”  设备状态标志一般分为四类。

 维修:正在或待修理的设备(红色字体)

 完好:指设备性能完好,可以正常使用的的状态(绿色字体) 运行:设备正处于使用状态(绿色字体) 封存:处于闲置的设备(红色字体)

 清洁:设备、容器等经过清洗处理,达到洁净的状态(绿色字体)。 待清洁:设备、容器等未经过清洗处理的状态(黄色字体)。

 计量器具必须要经校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并且有明显的合格状态标志。 主要管线内容物名称及规定涂色:

 状态标志一定要正确,置于设备明显位置,但不得影响设备操作。

4、设备的记录

 设备记录是追溯设备是否保持良好状态的唯一依据。 设备记录应能回答以下问题:  设备何时来自何地  设备的用途

 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情况  设备清洁卫生情况  此项工作谁执行  设备的效果评估  设备累计运行时间

 切记:记录填写要及时准确

(三)料--物料管理基础

 物料管理的对象包括: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 物料管理的目标:

1、预防污染、混淆和差错。

2、确保储存条件,保证产品质量。

3、防止不合格物料投入使用或成品出厂。

4、控制物料及成品的:追溯性、数量、状态、效期。

1、物料管理基础--规范购入  规范购入、合理储存、控制放行与发放接收、有效追溯。

 物料的规范购入应包括:从合法的单位购进符合规定标准的物料,并规定入库。 通过以下措施保障:  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 定点采购。

 按批验收和取样检验。

2、物料管理基础--合理储存

 物料的合理储存需要按其性质,提供规定的储存条件,并在规定使用期限内使用,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 分类储存。

 规定条件下储存。 规定期限内使用。 设施与养护。 分类储存

 常温、阴凉、冷藏及低温等分开。 固体、液体原料分开储存。 挥发性物料避免污染其他物料。

 炮制、整理加工后的净药材与未加工、炮制的药材严格分开。 特殊管理物料按相应规定储存和管理并立明显标志。

 物料储存必须确保与其相适宜的储存条件,来维持物料已形成的质量在此条件下物料相对稳定。 规定的储存条件:

 温度:冷藏2~10度,阴凉20度以下,常温0~30度。 相对湿度:一般为45%~75%,特殊要求按规定储存。 储存要求:遮光、干燥、密闭、密封、通风等。

 物料使用期限:物料经过考察,在规定储存条件下一定时间内质量能保持相对稳定,当接近或超过这个期限时,物料趋于不稳定,甚至变质。

 物料应按规定的使用期限储存,无规定使用期限的,其储存一般不超过3年,期满后应复验。 仓储设施与定期养护:

 仓库五防设施:防蝇、防虫、防鼠、防霉、防潮。 五距:垛距、墙距、行距、顶距、灯距(热源)。

3、物料管理基础--控制放行与发放接收

 物料状态与控制:

 物料的质量状态有三种:待验、合格、不合格。使用黄、绿、红进行标识区分。 待验:黄色,标识处于搁置、等待状态。 合格:绿色,标识被允许使用或被批准放行。 不合格:红色,标识不能使用或不准放行。 物料发放和使用:  要点:

 依据生产、包装指令发放。 发放领用复核,防止差错。 及时登记卡、账,便于追溯。

 物料拆零环境与生产环境相适应,防止污染。 先进先出,近期先出。 中间产品的流转

 物料加工过程中物料传递易出现的差错:  信息传递差错。

 措施:依法操作,标志清楚,发放、接收认真复核与记录(实物与记录复核)。 运输差错:  措施:采取正确运输方式,容器进行密封。 成品放行:

 成品放行规定由质量管理部门评价和批准决定,即使检验合格但未经审核批准的成品不得发放销售。

 特殊管理的物料:

 毒、麻、精、放药品要求实行专库或专柜,双人双锁管理,并有明显的规定标志。 药品标签、使用说明书应由专人保管、领用。

 标签和使用说明书均应按品种、规格有专柜或专库存放,凭批包装指令发放,按实际需要量领取。 标签要计数发放、领用人核对、签名,使用数、残损数及剩余数之和应与领用数相符,印有批号的残损或剩余标签应由专人负责计数销毁。 标签发放、使用、销毁应有记录。

4、物料管理基础--有效追溯

 物料的编码系统:

 物料、中间产品、成品均要建立系统唯一的编码,能区别于其他所有种类和批次。 包括:  物料代码。 物料批号。 产品批号。 账卡物相符:

 物料账:指同一种物料的相关信息登记,包括来源去向及结存数量。用于统计一种物料的使用情况。

 货位卡:用于标志一个货位的单批物料的产品品名、规格、批号、数量和来源去向的卡片。识别货垛的依据,并能记载和追溯该货位的来源和去向。 物料签(或实物):用于标志每一件物料或中间产品品名、批号和数量的卡片。用于识别单独一件物料或中间产品的依据和标识。

5、物料管理与生产--药品生产依据标准

 药品生产必须依据批准的工艺规程,按规定的处方、批量和制法进行。

 依据工艺规程制定批指令和生产记录,用与记载单批的生产历史和与生产质量相关信息。

 批:在规定限度内具有同一性质和质量,并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中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药品为一批。每批药品均应编制生产批号。

 批号:识别批的一组数字,用以追溯和审查该批药品的生产历史。

 生产工艺规程:指规定为生产一定数量成品所需起始原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以及工艺、加工说明、注意事项,包括生产过程中控制的一个或一套文件。

 标准操作规程:经批准用以指示操作的通用性文件或管理办法。

 批生产记录:一个批次的待包装品或成品的所有生产记录。批生产记录能提供该批产品的生产历史、以及与质量有关的情况。

5、物料管理与生产—生产操作

 生产前确认:

 生产前应确认无上次生产遗留物。

 工序生产前,须检查上批清场合格证明,确认操作间及设备、容器无上次生产遗留物。准备指令、记录,并确认设备清洁完好,计量器具清洁完好,计量合格效期内。 通过生产前的确认,能有效预防上次遗留及清洁的污染、混淆与差错。 操作过程控制:

 生产过程严格依法操作,按规定方法、步骤、顺序、时间和操作人严格执行,并对生产过程控制点及项目按照规定的频次和标准进行控制和复核。 清场与消毒:

 每批药品的每一生产阶段完成后必须由生产操作人员清场,填写清场记

录。清场记录内容包括:工序、品名、生产批号、清场日期、检查项目及结果、清场负责人及复核人签 名。清场记录应纳入批生产记录。

 清场时间:每批结束或一批的一个阶段完成后。

 清场内容:包括物料清理和物料平衡计算、记录填写和清理、现场清洁和消毒,清场结果需由另一人复核。

 清场作用:清场能防止本批物料遗留至下批发生混淆、避免差错。清洁消毒能避免污染。

6、物料管理与生产—物料平衡与放行

 物料平衡:产品或物料的理论产量或理论用量与实际产量或用量之间的比较,并适当考虑可允许的正常偏差。

 物料平衡是生产过程中防混淆、差错的有效工具。

 收率和物料平衡:都是药品生产的质量指标,收率属于经济指标,只计算了合格品的数量;物料平衡属于质量指标,计算合格、残损、抽样等实际量与理论量相比较,是为了防止混淆和差错。

7、物料管理与生产—关键操作

 称量投料与复核:  称量要求:  依据指令;

 核对物料(按照指令的品名与数量);

 选择计量器具(选择与物料重量与精度要求相一致的计量器具,经校准和调零);  准确称量;  经过复核;

 及时记录与标志。

■称量环境空气洁净度等级应与生产要求一致;并有捕尘和防止交叉污染的设施。 印字包装:

 首样复核,打印批号、有效期至第一个样品须经过另一人复核。

 严格清场,认真进行物料统计与衡量,对偏差超出规定必须查明原因。

8、物料管理与生产—生产过程中紧急情况处理

 处理原则:

 本着防污染、防混淆、防差错原则,情况发生前的正常物料、发生时正在操作的物料、恢复正常后生产的物料应区分标识和存放,经质量管理部门评价批准后按规定处理,以降低或避免损失。 停电或空气净化系统突然故障:  立即停止生产操作,关闭设备电源;  将正在操作物料密闭,做好标志;

 紧急情况发生前、发生时、恢复生产后的物料产品区分标志存放,等待处理通知;

 除立即向上级汇报等必要走动外,人员尽量减少起动;若时间长,接到通知后缓慢离开,所有动作幅度应尽量减小;

 避免开启层流保护和通往低级别区域的门和传递窗;恢复正常后,空气净化系统需自净一段时间,接到上级通知后方可恢复生产。 设备故障:

 立即停止运行,向上级或质量部门汇报,等待处理。 其他紧急情况:

 若遇危及安全的紧急情况,如火灾、超压等紧急情况必须立即汇报并同时做适当应急处理,避免事故扩大。

9、物料管理与质量—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健全药品生产文件化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促进实施;对制度规程的执行进行复核;评价和决定物料、中间产品、成品的使用或发放;审核不合格品的处理;对其他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或复核。9.1物料管理与质量—验证

 验证:证明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有文件证明的一系列活动。 企业对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均通过验证和再验证 9.2物料管理与质量—退货和收回

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药品退货和收回的书面程序,并有记录。药品退货和收回记录内容应包括:品名、批号、规格、数量、退货和收回单位及地址、退货和收回原因及日期、处理意见。9.3物料管理与质量—投诉与不良反应报告

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指定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 对用户的药品质量投诉和药品不良反应做详细记录并调查处理。9.4物料管理与质量—自检

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按规定的程序、对GMP全要素进行的自检。

(四)法--法与文件

 企业的法

 包括外部法和内部法两种。 外部法:如《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等。 内部法:各项规章制度、程序办法等。

文件:是指一切涉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书面标准和实施中的记录结果。

 文件使我们的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有案可查。 文件使我们的管理和操作标准化、程序化。

 文件使企业管理由人制过渡到法制,由经验管理过滤到标准化管理。

1、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是指文件的设计、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撤销、印制、分发、培训、执行、归档、保存和销毁的一系列过程的管理活动。1.1文件管理—文件的设计

 文件编制的时间要求:

 生产开工前、新产品投产前、新设备安装前;  引进新处方或新方法前;  处方或方法有重大变更时;  验证前和验证后;  组织机构职能变动时;  文件编制质量改进时;  使用中发现问题时;

 接受GMP检查认证或质量审计后。 文件系统分类与编码:

 文件编码包括三部分信息:文件分类、该类流水编号、版本号。 一份文件和一个文件编码是一对一的。

 现场同一个文件不允许有两个版本出现,否则请立即报告主管和通知文件管理人员。 文件格式内容:

 文件应有统一的格式、编码要求。应包括标题、编码、起草审查批准人签名、生效日期、责任人、适用范围、内容等。 5W1H  Who:谁做

 When:什么时间做  Where:在什么地点做  What:做什么事情  Why:什么原因做  How:做到什么程度。 标准与记录的关系:

 记录的制定依据是标准,记录必须与标准保持一致;  记录可将最终标准要求列入记录中,便于对照。 记录使用应在标准中予以规定。1.2文件管理—文件的编制与管理

 文件的起草与修订:

 起草的文件有五个要求:规范性、系统性、适宜性、可作性。

 与国家的相关法规相符合,各文件规定不重复、无空缺,规定与企业实际相适应,文件规定的可操作和可被执行。 文件的审核与批准:

 所有文件的审核人与批准人必须预先规定。

 所有正式生效的文件,均应有起草、审核、批准人签名,并注明日期。 文件的印制发放:

 文件一旦批准,应在执行之日前由文件管理员发放至相关人员或部门,文件发放必须进行记录,新文件执行之日必须收回过时文件。

 执行文件,可以提出修订申请,不可以自己复制或是销毁文件。 文件的培训:

 新文件必须在执行之日前进行培训并记录, 文件培训师通常为文件的起草者、审核者或批准者。 文件的培训必须保证文件使用者均受到培训。 文件的执行:

 新文件初始执行阶段,应特别注意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所有文件必须定期进行复核,主人是否与现况相适宜。 对现行文件,未经变更控制,不得随意改动文字内容。 文件的归档:

 保存所有现行文件原件或样本,过时文件除留档一份外全部销毁。 记录按种类和重要性定期归档保存在主要管理部门至规定期限。 各种归档文件应建立台帐以便调用。 件的回顾:

 定期对重要的管理制度做相应的回顾,对重要的GMP活动做回顾。 产品回顾;

 供户质量管理回顾;  客户投诉回顾;  验证回顾。 件的变更控制:

 任何文件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 文件的任何变更必须详细进行记录。1.3如何使用文件

 如何正确使用文件:

 不使用已撤销和过时文件,必须是现行版本。 将文件放在工作时能随时查阅的地方。 保持文件的清晰和完整,不涂改。 不擅自复制和销毁文件。

 通过程序修订,不得任意修改。 照章办事:  我们需要:

 详细完整地记录操作过程。

 可以提出制定或修订意见或申请。 我们不可以:

 未经批准,不按文件执行;  随意涂改文件; 隐瞒实情,不真空记录。规范记录:

记录填写要求:及时、准确、真实、完整,按规定修改。

及时:在操作过程中及时记录。不提前、不滞后,执行到哪步,记录到哪步。准确:按实际执行情况和数据填写,填写数据精度应与工艺要求和显示一致。真实:严禁不真实、不负责地随意记录或捏造数据和记录。

按规定修改:填写错误时,将错误内容数据划掉,旁边注明正确内容并签名,修改后原内容应能辨别。 正确标志:

 物料标志:包括物料信息标志和合格状态标志。

 生产状态:操作间正在操作产品信息或是上批产品信息及清场结果。

 设备标志:包括三个部分,设备能否使用;设备是否运行中;设备是否清洁。 清洁标志:标志设备、容器或房间、工具等是否清洁可以使用。 计量标志:标识计量器具是否合格,允许使用标志,有效期限制。

(五)环

环:这里所讲的环是指药品生产所处的整个环境,它包括外部环境卫生、生产工艺卫生以及个人卫生。

1、污染和污染媒介

 污染:就是指当某物与不洁净的或腐败物接触或混合在一起使该物变的不纯净或不适用时,即受污染。

 尘粒污染:就是指产品因混入不属于它的那些尘粒而变得不纯净。 微生物污染:就是指微生物引的污染。 污染途径:空气、水、表面、人。

2、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外部环境

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地面、路面及运输等应不对药品产生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相互妨碍。

3、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生产工艺卫生

 生产区环境卫生:

 清洁原则:清洁一定要先上后下、先里后外,先清洁、再清洁、后消毒。 物料卫生:

 使用的物料必须经检验合格,保证物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得受到污染。 设备卫生:

 进入洁净区的物料必须对其外包装处理。 流转过程的物料必须密闭。

 盛装物料的容器具必须是经过无毒处理的。 清除:清除文件、器具和残余物料。 清洁:用符合要求的工艺用水进行冲洗。

 消毒:对需要用消毒液对设备需消毒的进行消毒。 生产现场卫生:

 生产前注意上批清场是否在效期内,超过有效期应重新清场且符合要求。 生产过程中应随时保持现场的卫生工作,不得出现脏乱差的场面。

4、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人员卫生

 GMP对药品生产人员健康要求:

 传染病患者、皮肤病患者、药物过敏者、体表有伤者不能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操作。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澡、勤洗手、勤刮胡子、勤剪指甲、勤换衣。 在药品生产时必须保持手的清洁。 以下行为不得在生产场所出现:  化妆品;         吸烟;  零食;  吐痰;  大声喧哗。

5、洁净工作人员应掌握的内容

 按规定的方法脱去个人的服装并保管起来;  按规定的方法穿洁净工作服;  按规定的方法洗手、烘干、消毒;  做不拖足行走的练习;

 做带进洁净室器材的清洗净化练习;  练习使用洁净室的消防器材;  做从洁净室内紧急疏散的练习。

6、进入洁净室的要求

 进入洁净区前应换鞋两次;

 进入洁净区必须经一更、洗手、手消毒、二更、换上专用洁净服、工作鞋、帽,对手臂消毒方可进入洁净区内工作;

 洁净区专用的洁净服、鞋、帽等,不得穿到非洁净区使用;  为防止交叉污染,生活区所用物品应与洁净区严格分开存放;

 凡进入洁净区的所有设备、器具、材料等都必须进行清扫、擦拭、除尘等处理;  按规定对洁净室进行清洁,对洁净工作服的清洗、烘干应在同级别洁净间进行。

7、对洁净室内工作人员的九项规定

 进入洁净室必须按既定的净化程序和路线进行,不得私自改变;  必须换上专用鞋进入洁净室;

 外衣和洁净服应分地分柜存放,不得未脱外衣进入更衣室;  进入缓冲室必须关好一个门再开另一个门;

 进入洁净区后,必须根据需要随时洗手,洗手后再换工作服,手消毒后再换洁净服;  洗过的手要用烘干器烘干;

 要以站立姿势穿洁净工作服,不要使工作服碰地面、工作台等可能有尘的物品;  换穿工作服后还要洗手,不能赤手操作已被净化过的物品;  不得将洁净工作服穿出洁净区域。

8、洁净室内工作的十项注意事项

 尽可能每天洗澡、换衣;  尽可能每天刮胡须;  常洗手、剪指甲;

 不接触、使用使皮肤干燥的粉剂、溶剂;  在洁净室内动作要轻;  在洁净室内不要拖足行走;

 按需要戴手套,戴后不再触及不洁物品,包括自已的身体;  在室内不要拉开衣服上的拉链;

 操作干净的事、物,注意应在气流的上风侧进行,不干净的、污染的事物尽量在回风口附近进行;  个人物品及未按规定洁净处理的物品不得带入洁净室。

10、洁净室的卫生要求

 洁净室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控制在最少人数。与生产无关的人员、物料及物品不得进入洁净室。 洁净室内不得佩戴手表、首饰等物品,不得使用散发颗粒的化妆品。 洁净室区严禁吸烟、饮食。

 在洁净室内的工作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经常洗澡、修指甲、刮脸、理发等)。

 洁净室内的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传染病、皮肤病、呼吸道疾病及对生产药品有过敏反应的人员不宜上岗操作。 洁净室内的工作人员不应做易发尘和大幅度的动作(如搔头、快步走、奔跑等)。

gmp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篇2

关键词:GMP,药品,培训,管理

药品生产包含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生化药品和中药产品等的生产, 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产品制造工作, 目前国内很多制药企业都存在不重视人员的资质和培训工作等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防碍了我国GMP的国际认证[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修订) (卫生部令第79号) (以下简称“新版GMP”) 施行已过两年, 经了解, 约80%以上的认证检查均有培训不到位的缺陷项。本文以新版GMP为依据, 结合实际工作探讨药品生产企业的培训管理工作。

1 对新版GMP培训要求的理解

新版GMP有33处提到到培训, 对培训要求有专门的一节, 列有3条。第26条:企业应当指定部门或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 应当有经生产管理负责人或质量管理负责人审核或批准的培训方案或计划, 培训记录应当予以保存。第27条:与药品生产、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都应当经过培训, 培训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要求相适应。除进行本规范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外, 还应当有相关法规、相应岗位的职责、技能的培训, 并定期评估培训的实际效果。第28条:高风险操作区 (如:高活性、高毒性、传染性、高致敏性物料的生产区) 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专门的培训[2]。

对以上条款的理解可以归纳为三点:①要有专人管理培训工作;②所有人员要有培训;③特殊岗位要有专门培训。其中第26条还强调了培训方案或计划要经生产管理负责人或质量管理负责人审核或批准, 表明了培训工作的组织性和权威性。培训记录是药品生产企业各种记录中的一部分, 要及时妥善保管。新版GMP在培训要求方面比98版GMP更具体和详细。

2 培训管理工作的开展

培训是实施药品GMP的重要环节, 内容复杂, 工作量大, 为了能系统的执行GMP管理, 根据对法规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从以下10个要素进行药品生产企业的培训管理, 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1 培训目的

首先, 药品生产企业作为工业企业, 是生产制造行业中的一员, 对于培训的目的要明确和理解。

由于生产制造业有特定的生产工艺, 有很多设备, 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知识, 是无法完成这些工作的。药品生产企业的培训就是培养员工的GMP习惯和训练专业技能, 通过培训能够加强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检验员工的工作熟练程度和正确程度, 进一步保证药品的质量。

2.2 培训的组织

目前阶段, 有相当的药品生产企业认为人员培训是GMP认证需要的一种形式而已[3], 对培训工作不重视, 培训工作无专人负责, 管理培训的人员对培训工作不熟悉, 不专业。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 建立完整的培训制度, 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培训保障。在培训工作开展的初始阶段, 建立一个“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由高层管理人员任组长, 可以有效的推进培训工作。培训管理人员依据上一年度的生产质量状况、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法规定要求, 以及公司的发展需求, 系统的制订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 由分管生产和质量的高层领导批准后执行。

2.3 培训对象

根据知识和经验不同, 将培训对象分为三个层次:

初级员工:新员工、岗位操作工和班组长。

中级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和车间负责人、技术骨干。

高级管理人员:公司领导层。

不同层次的员工知识需求不一样, 接受培训内容不一样。把培训对象分为不同层次, 能有效管理, 提高培训效果。

2.4 培训老师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培训老师, 从技术骨干、部门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和外部专家挑选适合本企业的培训老师, 建立师资库。这些人员熟悉本企业, 又能迅速接受外部新知识, 能及时传递新方法和新思想。培训管理人员要对培训老师分门别类, 列出各位老师善长的科目和研究方向, 比如药物制剂、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事管理、设备管理和操作等。针对不同培训任务分派老师, 使培训效果最大化。

2.5 培训内容

在许多GMP检查的缺陷项中, 经常反馈员工培训不到位[4], 培训工作不系统, 流于形式, 培训内容和本企业或本岗位无关, 针对性知识很少。例如:有些员工对本企业生产的品种叫不上药品的通用名称, 有哪些规格, 有哪些性质特点不熟悉, 工作中对错误不敏感, 未能及时纠正错误。培训管理人员要依据本企业实际情况, 设立与本企业密切相关的培训科目。培训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药学知识和微生物知识, 如有原料药生产的企业, 要增加化工物料, 合成工艺等方面的知识;第二部:GMP及相关法规知识;第三部分:本企业的岗位职责与操作技能;第四部分:本企业的产品和设备知识;第五部分:特殊岗位知识和安全知识, 对高风险操作区 (如:高活性、高毒性、传染性、高致敏性物料的生产区) 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第六部分:生产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知识。培训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相关老师对以上知识进行更新。

2.6 培训方式

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 培训有多种方式:①理论知识讲解和现场操作示范;②全员学习和分岗学习;③参加外部机构培训, 请老师到公司内部讲课;④系统培训和专题培训[5];⑤利用网络技术, 进行网上授课等。在培训过程体现针对性和有效性[6], 利用多媒体, 图文并茂, 形象生动的讲解, 同时充分互动, 在讲解过程就学懂会用。

2.7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有闭卷笔试, 开卷笔试, 现场操作, 口头答题等几种方式。随着网络的发展, 可以利用电脑在网上答题, 答案和解释即时显示。不少员工认为培训工作影响生产, 影响产量, 对培训工作不积极, 无动力, 没意识到培训工作是生产质量活动的一部分, 是日常工作和业绩的一部分,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明确将培训做为每位员工每个月的工作内容之一, 占5%的绩效份额。每位员工每个月必须完成一次培训才能达标。选择一种适合本企业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培训工作有效进行。

2.8 培训纪律

培训工作要讲效率, 要有效果, 就一定要严格培训纪律。要按批准的培训计划执行, 每次培训要有签到记录。接受培训的人员要认真听讲和交流, 做好培训笔记。

2.9 培训资料归档

培训管理员要记录好每次培训, 将培训时间, 地点, 接受培训的人员, 培训内容, 培训老师, 考核结果等信息, 建立培训总台帐, 同时完成每个员工的个人培训台帐。培训讲义和考核试卷等资料由培训管理员按月检查、收集, 建立档案;分年度, 按部门存放于档案室。培训管理员要同时建立培训电子记录台帐。

2.1 0 培训和考核周期

以月份为周期, 按月份进行培训、考核和资料归档。按年度对培训工作进行分析报告, 并做好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增长的时代, 知识更新速度很快, 各种新技术, 新应用层出不穷, 要处于知识领先的前沿, 建议每个部门每个月至少有一次培训。

3 讨论

培训过程是一个沟通的过程, 是知识和思想的统一。通过培训, 杜绝和防范每一个与企业有关的人员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新版GMP的特点之一就是对药品生产过程进行风险管理[7], 风险管理是新版GMP的灵魂。建立良好的培训管理体系, 能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为人员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人员知识和素质提高, 无形中就降低生产过程的风险, 降低物料被污染和混淆的风险。

良好的企业培训是企业发展所需人力资源的来源, 是企业人才培养的最重要途径, 在企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8]。无论是从校园招聘来的应届毕业生还是人市场上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员, 对于本企业来讲都是新人。所谓的有经验更多是对以往工作的熟悉, 对以往企业的熟悉。只有通过培训, 才能让新员工快速熟悉本企业的工作制度和流程, 迅速融入企业中, 能尽快发挥作用。通过培训, 能让老员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适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 随着新版GMP认证工作的开展, 药品生产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培训管理内容, 提高培训管理人员的水平, 才能为GMP认证和药品生产管理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林琳, 李野, 杨悦.我国制药企业人员资质与培训问题研究[J].中国药事, 2009, 23 (12) :1189-1192.

[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修订) [S].卫生部令第79号, 2011.

[3]黄海燕, 马丽芳.制药企业实施新版GMP的思考[J].广州化工, 2012, 40 (19) :183-184.

[4]高良美.我省新版GMP认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J].中国药事, 2012, 12:1406-1410.

[5]赵小荒.试论GMP管理的有效实施[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0) :680-681.

[6]朱娜.浅析药品生产现场的GMP管理策略[J].求医问药, 2013, 11 (2) :241-242.

[7]康恺.浅析药品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药品风险管理实施要点[J].机电信息, 2012, 344 (26) :19-22.

GMP培训 篇3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新版药品GMP),将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我国自1988年第一次颁布药品GMP至今已有20多年,其间经历1992年和1998年两次修订,截至2004年6月30日,实现了所有原料药和制剂均在符合药品GMP的条件下生产的目标。新版药品GMP共14章、313条,相对于1998年修订的药品GMP,篇幅大量增加,被称为“史上最严GMP”,现有药品生产企业将给予不超过5年的过渡期。

新版药品GMP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按照“软件硬件并重”的原则,贯彻质量风险管理和药品生产全过程管理的理念,更加注重科学性,强调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了与世界卫生组织药品GMP的一致性,它的实施将进一步有利于从源头上把好药品质量安全关。

1998年修订的药品GMP的实施,在提升我国药品质量、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卫生组织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药品GMP的技术标准得到很大的提升,新的理念和要求不断更新和涌现,我国现行药品GMP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国际药品GMP发展趋势,也是药品安全自身的要求。

目前国内制药企业约5000家左右,营业收入不足5000万元的中小型企业占到70%以上。如果此次GMP技术改造投入在1500万元,几乎相当于这些企业2年-3年的净利润。即使有5年的缓冲期,医药行业新一轮购并大潮也将由此拉开,虽然新版GMP对小药企来说很残酷,但它将会加速制药行业整合,长期来看有利于整个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1998年旧版GMP曾造就一大批没有竞争力的小药企停产,资料显示,在2004年底造成了当时5071家制药企业中有1340家被迫停产。专家预测:新版GMP的实施将淘汰1000家左右小型制药企业。我国现有药品生产企业在整体上呈现多、小、散、低的格局,生产集中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实施新版药品GMP,是顺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医药行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淘汰落后生产力;有利于调整医药经济结构,以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加快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有利于实施优势品牌,对产品和销售网络的大型药企提供了良好的并购机会。

GMP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根本,是药品生产企业的立足之本,作为一名员工应该遵守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是永远前进的,只要通过验证证明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对产品和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交叉污染和混淆等差错事故,任何措施都是可行的。当前医药行业发展迅速,我们应该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加强同业交流,开阔视野,师夷长技以自强!

随着国家的GMP实施力度的不断加大,企业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提高制药企业员工的素质,建立科学的理念与思维,真正促进企业发展,已成为制药企业关注的热点。实施GMP关键在于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只有依靠员工的严格执行才能获得有效实施,人员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培训。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药品生产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要求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企业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药品GMP是国际通行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而我国现行的药品GMP已施行达10年之久,无论在标准内容上,还是在生产质量管理理念上均与国际先进的药品GMP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药品GMP还在不断发展,WHO对其药品GMP进行了修订,提高了技术标准;美国药品GMP在现场检查中又引入了风险管理理念;欧盟不断丰富其条款内容。与国际先进的药品GMP相比,我国现行药品GMP在条款内容上过于原则,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偏重于对生产硬件的要求,软件管理方面的规定不够全面、具体,缺乏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国际药品GMP发展趋势。新版药品GMP修订工作从2006年就开始启动。在新版药品GMP修订过程中,注重借鉴和吸收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并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坚持从实际出发,总结借鉴与适度前瞻相结合,体现质量风险管理和药品生产全程管理的理念。概括起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了管理方面的要求。一是提高了对人员的要求。“机构与人员”一章明确将质量受权人与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一并列为药品生产企业的关键人员,并从学历、技术职称、工作经验等方面提高了对关键人员的资质要求。比如,对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的学历要求由现行的大专以上提高到本科以上,规定需要具备的相关管理经验并明确了关键人员的职责。二是明确要求企业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管理目标、有效开展质量管理活动而建立的,是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活动和资源等构成的完整系统。新版药品GMP在“总则”中增加了对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保证药品GMP的有效执行。

对于质量受权人,来自于欧盟的管理经验,是企业内部负责质量监督、产品放行的专业人员,独立行使职责,不受企业负责人和其他人员干预。新修订的药品GMP首次提出质量受权人概念,并将质量受权人纳入药品生产企业的关键人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自2009年开始推动药品生产企业实施质量受权人制度,先后在血液制品、疫苗、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全面实施。新版药品GMP将该制度予以明确,意味着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均应实施质量受权人制度。由于在实践中存在着企业主管质量的副总、质量受权人、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设置和职责如何划分的不同意见,考虑到质量受权人制度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协调关系,故新版药品GMP对质量受权人只明确其管理生产质量的独立地位以及相关的职责,其他具体要求将另行研究确定并以配套文件的形式另行发布。

三是细化了对操作规程、生产记录等文件管理的要求。

为规范文件体系的管理,增加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新版药品GMP分门别类对主要文件(如质量标准、生产工艺规程、批生产和批包装记录等)的编写、复制以及发放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二,提高了部分硬件要求。

一是调整了无菌制剂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

1998年修订的药品GMP,在无菌药品生产环境洁净度标准方面与WHO标准(1992年修订)存在一定的差距,药品生产环境的无菌要求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为确保无菌药品的质量安全,新版药品GMP在无菌药品附录中采用了WHO和欧盟最新的A、B、C、D分级标准,对无菌药品生产的洁净度级别提出了具体要求;增加了在线监测的要求,特别对生产环境中的悬浮微粒的静态、动态监测,对生产环境中的微生物和表面微生物的监测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二是增加了对设备设施的要求。

对厂房设施分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和辅助区分别提出设计和布局的要求,对设备的设计和安装、维护和维修、使用、清洁及状态标识、校准等几个方面也都做出具体规定。这样无论是新建企业设计厂房还是现有企业改造车间,都应当考虑厂房布局的合理性和设备设施的匹配性。第三,围绕质量风险管理增设了一系列新制度。

质量风险管理是美国FDA和欧盟都在推动和实施的一种全新理念,新版药品GMP引入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并相应增加了一系列新制度,如:供应商的审计和批准、变更控制、偏差管理、超标(OOS)调查、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等。这些制度分别从原辅料采购、生产工艺变更、操作中的偏差处理、发现问题的调查和纠正、上市后药品质量的持续监控等方面,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促使生产企业建立相应的制度,及时发现影响药品质量的不安全因素,主动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

第四,强调了与药品注册和药品召回等其他监管环节的有效衔接。

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过程是对注册审批要求的贯彻和体现。新版药品GMP在多个章节中都强调了生产要求与注册审批要求的一致性。如:企业必须按注册批准的处方和工艺进行生产,按注册批准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采用注册批准的原辅料和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其来源也必须与注册批准一致,只有符合注册批准各项要求的药品才可放行销售等。

新版药品GMP还注重了与《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的衔接,规定企业应当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已上市药品,同时细化了召回的管理规定,要求企业建立产品召回系统,指定专人负责执行召回及协调相关工作,制定书面的召回处理操作规程等。

新版药品GMP包括基本要求和附录,2月24日发布了无菌药品、原料药、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及中药制剂5个附录,以后还将陆续制定和发布相关附录。

GMP的目标是把一切标准化、规则化,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目的。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思维向先进的国际理念靠拢。

GMP的精髓分割成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来给我们做分析,不仅结合了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还引入了欧盟和美国FDA的GMP理念。他告诫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要提升GMP水平和培养科学的GMP精神,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理解和领会GMP程度的深浅是生产体系建立是否完好的关键。很多企业日常控制难于实施,现场管理混乱,这是因为在已建立的生产体系管理上,没有融入GMP控制精神。

从新版GMP体系来看,我国GMP标准进一步国际化的倾向较为强烈,国内新版GMP标准逐步向国际水平靠拢。从近期公布的文件来看,新版GMP基本框架与内容采用欧盟GMP文本,附录中原料药标准等同采用,由于欧盟GMP标准被国际上公认为是通行的标准,因此新版GMP的实施,对于我国GMP和国际通行的标准接轨,我国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与产品质量为国际所认可,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的质量标准下,有利于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更好更多地占领国际市场,对于我国制剂企业走出国门,加速我国制药行业国际化进程,有着一定积极意义。

新《标准》更加严格按照原来的标准,如果认证检查发现严重缺陷少于3条可以限期整改然后进行认证,但新《标准》规定,如有严重缺陷将不予通过认证,新《标准》还规定未发现严重缺陷且一般缺陷≤20%的能够立即改正的企业必须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必须提供缺陷整改的报告及整改经整改后才能通过药品GMP认证,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想拿到GMP证书就必须实现„零缺陷‟”。

2013年GMP培训总结 篇4

一、总则

二、机构与人员;

三、厂房与设施

四、设备

五、物料

六、卫生

七、验证

八、文件

九、生产管理

十、质量管理

十一、产品销售与收回

十二、投诉与不良反应报告

十三、自检

十四、附则

一、总则: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 规定了GMP的适用范围: 2.1 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

2.2 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3 实施的对象:《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除药品生产企业外,凡与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密切相关的主要环节,如厂房设计、施工安装等,也应以《规范》为基本准则进行生产和工作。目的:在于确保药品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法规、标准之类文件加以约束,从而使最终产品的质量达到安全、有效、均一。

二、机构与人员:机构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组织保证,人员则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执行主体。因此,机构和人员是实施《规范》的基础。

1.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生产和质量机构。各级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明确,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具有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及组织能力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2.药品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对本规范

1/8 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责。

3.药品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4.从事药品生产的各级人员应按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对于新员工培训要进行综合介绍,了解药品的的特殊性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另外,我们还要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培训,加深和巩固对GMP的认识,在我们的生产过程中自觉、自愿地按GMP要求去工作。

产品质量取决于全体人员的责任。生产企业必须健全从决策层到作业层的人员培训教育制度。培训工作强调针对性、有效性、持续性,以适应GMP对各类人员的素质要求。

三、厂房与设施:

1.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妨碍。

2.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同一厂房以及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互相妨碍。3.厂房应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

青霉素类生产厂房的设置,应考虑防止与其他产品的交叉污染。

4.在设计和建设厂房时,应考虑使用时便于进行清洁工作。洁净室(区)的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并能耐受清洗和消毒,墙壁与地面的交界处宜成弧形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少灰尘积聚和便于清洁。(注意地脚线清洁)

5.洁净室(区)内应使用无脱落物、易清洗、易消毒的清洁工具,其存放地点不能对产品造成污染。不同洁净室(区)的清洁工具不能跨区使用,不同洁净级别区应设相应的洁具间,清洁用具不得跨区使用。

6.生产区和储存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用以安置设备、物料,便于生产操作,存放物料、中间产品、待验品和成品,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和交叉污染。

7.洁净室(区)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他公用设施,在设计和安装时应考虑使用中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8.洁净室(区)应根据生产要求提供足够的照明。主要工作室的照度宜为300勒克斯;对照度有特殊要求的生产部位可设置局部照明。厂房应有应急照明设施。有防爆要求的洁净车间,照

2/8 明灯具和安装应符合国家安全规定。

9.进入洁净室(区)的空气必须净化,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划分空气洁净级别。洁净级别分别为百级、万级、十万级,三十万级,洁净室(区)内空气的微生物数和尘粒数应定期监测,监测结果应记录存档。10.洁净室(区)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天棚的连接部位均应密封。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帕,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帕,并应有指示压差的装置。11.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我们根据处在北方相对干燥的区域,规定温度18~26℃,相对湿度35~65%)12.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干燥用空气、压缩空气和惰性气体应净化处理,符合生产要求。13.工艺用水:药品生产过程所谓的工艺用水主要指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

① 饮用水:水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② 纯化水:为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③ 注射用水:也叫重蒸馏水,利用热原的不挥发性制备的工艺用水。主要特征是不含热原

④ 纯化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有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的措施:

纯化水的储存期限不超过24小时;为了避免盲管问题,我公司规定在使用前放水1分钟。

⑤ 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无毒、耐腐蚀,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对储罐和管道应制定书面规程,规定清洗、灭菌周期。

⑥ 水处理及其配套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能确保供水达到设定的质量标准。

四、设备:满足工艺生产技术要求;使用时不污染药物,也不污染生产环境;有利于清洗、灭菌;能适应设备验证需要。

1.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易于清洗、消毒或灭菌,便于生产操作和维修、保养,并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

3/8 与产品直接接触的离心袋的清洁和使用规程;出料、输送软管(尤其是输送粉料的软管)、干燥设备、泵的安装/连接情况,评估它们对产品质量的可能影响。

2.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药品。洁净室(区)内设备保温层表面应平整,光洁,无颗粒脱落。

3.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食用级)。

4.与药液接触的设备、容器具、管路、阀门、输送泵等应采用优质耐腐蚀材质,管路的安装应尽量减少连(焊)接处。

5.过滤器材不应吸附药液组分和释放异物,不应采用已禁止使用的石棉过滤器材。

6.干燥设备进风口应有过滤装置,出风口应有防止空气倒流的装置。过滤净化后的干燥用空气所含微粒和微生物数应符合所规定的空气洁净级别的要求。

7.与设备连接的主要固定管道应表明管内物料名称、流向。8.用于生产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其适用范围和精密度应符合生产要求,又明显的合格标志,并定期校验。应在规定的有效期内。

五、物料:药品生产从原辅料进厂到成品出厂,是物料流转的过程,它涉及企业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所有部门。因此,对物料管理关键在于建立物料管理系统,使物料流向明晰,具有可追溯性;制订物料管理制度,使物料的验收、存放、使用有章可循;加强仓储管理,确保物料质量。

1.物料应定点供应,质量部门对供应商应进行考察,供货单位一经选定,尽可能减少变更。需要变更时,须经质量管理部门审计批准; 2.采购进口原料药应有口岸药品检验所的药品检验报告。

3.在库物料应进行色标管理,黄色→待验;红色→不合格;绿色→合格

4.仓库的物料管理核心是做到帐、卡、物三相符。物料要有固定的企业统一编号;

5.生产部门领用物料,要计算物料平衡,必要时写出偏差调查报告;

6.标签、说明书必须按品种、规格、批号分类,专库(专柜)存放,并上锁专人管理;

六、卫生

4/8 1.药品生产企业应有防止污染的卫生措施,制定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2.药品生产车间,工序、岗位均应按生产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要求制定厂房、设备、容器等清洁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方法、程序、间隔时间、使用的清洁剂或消毒剂、清洁工具的清洁方法和存放地点。

① 在同一设备连续生产同一品种时,应在规定的批次间隔内对设备进行清洁。

② 如有影响产品质量的残留物,更换批次时,应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洁。

3.生产区不得存放非生产物品和个人杂物,生产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处理。

吸烟、喝饮料及存放食品等个人杂物仅限于生产区外的指定场所。

4.更衣室、浴室及厕所的设置不得对洁净室(区)产生不良影响。① 盥洗室应有冷热水、洗涤剂/消毒剂,并安装烘手器方便人员清洁及手消毒。

② 盥洗室应与生产区隔离,但应方便员工使用。③ 有相应的卫生管理与清洁规程,有专人负责清洁。

5.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与生产操作和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并不得混用。洁净工作服的质地应光滑、不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物。(广义的工作服应包括衣、裤、帽、鞋、短袜等)

6.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使用的工作服应分别清洗、整理,必要时消毒或灭菌。工作服洗涤、灭菌时不应带入附加的颗粒物质。工作服应制定清洗周期。

7.100,000级以上区域的洁净工作服应在洁净室(区)内洗涤、干燥、整理,必要时按要求灭菌。

① 应设置不同洁净区使用的工作服清洗、整理、存放的洗衣间。

② 300,000级的洁净工作服可在非洁净室(区)洗衣房洗涤、干燥、整理。

③ 清洗、消毒或灭菌的记录。

④ 清洗、消毒或灭菌的时间及使用期限的标识。

⑤ 减少污染的措施,如同一级别工作服,因不同工段污染情况不同,但只用同一个洗衣机时,分批洗涤。

5/8 8.洁净室(区)仅限于该区域生产操作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进入,人员数量应有严格控制,对临时外来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外来人员进入洁净室批准程序及进入登记制度)

9.进入洁净区的工作人员(包括维修、辅助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10.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品。

七、验证: 定义:证明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有文件证明的一系统活动。2 验证的方式及其应用范围:

2.1 前验证:正式投产前的质量活动;

2.2 回顾性验证:指以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基础,旨在证实正常生产的工艺条件适用性的验证;

2.3 同步验证:指生产中在某项工艺运行的同时进行的验证。用实际运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作为文件的依据,以此证明该工艺达到预期要求。

2.4 再验证:指对产品已经验证过的生产工艺、关键设施及设备、系统或物料在生产一定周期后进行的重复验证。

八、文件、记录 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查、批准、撤销、印制及保管的管理制度。分发、使用的文件应为批准的现行文本。已撤销和过时的文件除留档备查外,不得在工作现场出现。

九、生产管理 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标准操作规程不得任意更改。如需更改时,应按制定时的程序办理修订、审批手续(所从事活动应与文件一致,不能有手抄本)。每批产品应按产量和数量的物料平衡进行检查。如有显著差异,必须查明原因,在得出合理解释,确认无潜在质量事故后,方可按正常产品处理。批生产记录应字迹清晰、内容真实、数据完整,并由操作人及复核人签名。记录应保持清洁,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更改时,在更改处签名,并使原数据仍可辨认(更改时划横线,签名,不得代人签名)。空白的批生产记录发放之前,应当检查版本是否正确,并建立发放记录。

6/8 6 批生产记录中有无偏差记录、调查、评估的内容。7 返工应有相应的返工记录。在规定限度内具有同一性质和质量,并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中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药品为一批。每批药品均应编制生产批号。9 为防止药品被污染和混淆,生产操作应采取以下措施: 10 产品应有批包装记录。批包装记录的内容应包括:

10.1 待包装产品的名称、批号、规格;

10.2 印有批号的标签和使用说明书以及产品合格证;

10.3 待包装产品和包装材料的领取数量及发放人、领用人、核对人签名;

10.4 已包装产品的数量;

10.5 前次包装操作的清场记录(副本)及本次包装清场记录(正本);

10.6 本次包装操作完成后的检验核对结果、核对人签名; 10.7 生产操作负责人签名。

10.8 每批药品的每一生产阶段完成后必须由生产操作人员清场,填写清场记录。清场记录内容包括:工序、品名、生产批号、清场日期、检查项目及结果、清场负责人及复查人签名。清产记录应纳入批生产记录。10.9 返工与重新加工:

十、质量管理: 为有效控制质量,企业必须建立独立的质量管理机构,受企业负责人直接领导。配备相应人员,明确职责,赋予一定的权限。2 负责制定、实施质量保证系统; 负责或参与生产管理文件的编写和修订; 负责取样,化验等质量管理工作,并对物料的放行使用负责; 5 负责制订及实施环境监测计划并报告结果; 负责产品的稳定性试验及留样考察,建立质量档案,进行质量统计、审订工作,负责处理用户投诉工作; 7 负责供货单位的质量审计; 8 负责组织和实施GMP自检; 9 负责职工的GMP培训及考核; 负责有关技术质量、设备、卫生等文件的文档管理。

十一、产品销售与收回: 成品销售必须具有检验合格报告,并执行先产先销的原则; 2 销售药品均应有记录,必要时能追查并及时收回有质量问题的每7/8 一批药品; 因质量问题退货和收回的制剂产品,其处理方法必须制定书面规程。需要销毁的应在质量管理部门监督下进行;

十二、投诉与不良反应报告:

十三、自检: 企业应定期组织自检,以证实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使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始终如一地得到控制,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有效。

药品GMP证书延续申请资料 篇5

《药品GMP证书》延续申请资料

1、自查报告 2.企业的总体情况 2.1 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注册地址; ◆企业生产地址、邮政编码; ◆联系人、传真、联系电话 2.2 企业的药品生产情况 ◆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

◆获得批准文号的所有品种(可分不同地址的厂区来填写,并注明是否常年生产,近三年的产量列表作为附件); 2.3 本次《药品GMP证书》有效期延续申请的范围 ◆列出本次申请《药品GMP证书》有效期延续的生产线,生产剂型、品种并附相关产品的注册批准文件的复印件; ◆最近一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该生产线的检查情况(包括检查日期、检查结果、缺陷及整改情况,并附相关的药品GMP证书)。如该生产线经过境外的药品GMP检查,一并提供其检查情况。

2.4 上次药品GMP认证以来的主要变更情况

◆简述上次认证检查后关键人员、设备设施、品种的变更情况。

3.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3.1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描述 ◆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管理责任,包括高层管理者、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和质量保证部门的职责;

◆简要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如组织机构、主要程序、过程等。3.2 成品放行程序

◆放行程序的总体描述以及负责放行人员的基本情况(资历)等。

3.3 供应商管理及委托生产、委托检验的情况

◆概述供应商管理的要求,以及在评估、考核中使用到的质量风险管理方法;

◆简述委托生产的情况;(如有)◆简述委托检验的情况。(如有)

3.4 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措施(是否进行文件的修订)

◆简述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方针;

◆质量风险管理活动的范围和重点,以及在质量风险管理体系下进行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沟通和审核的过程。3.5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是否进行文件的修订)

◆企业进行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情况以及考察的重点。4.人员

4.1 包含质量保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组织机构图(包括高层管理者),以及质量保证、生产和质量控制部门各自的组织机构图; 4.2企业关键人员及从事质量保证、生产、质量控制主要技术人员的数量及资历;

4.3 质量保证、生产、质量控制、贮存和发运等各部门的员工数。

5. 厂房、设施和设备 5.1 厂房

◆简要描述建筑物的建成和使用时间、类型(包括结构以及内外表面的材质等)、场地的面积;

◆厂区总平面布局图、生产区域的平面布局图和流向图,标明比例。应当标注出房间的洁净级别、相邻房间的压差,并且能指示房间所进行的生产活动;

◆简要描述申请认证范围所有生产线的布局情况; ◆仓库、贮存区域以及特殊贮存条件进行简要描述。5.1.1 空调净化系统的简要描述

◆空调净化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标准和运行情况,如进风、温度、湿度、压差、换气次数、回风利用率等。5.1.2 水系统的简要描述

◆水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标准和运行情况及示意图。5.1.3 其他公用设施的简要描述

◆其他的公用设施如:压缩空气、氮气等的工作原理、设计标准以及运行情况。5.2 设备

5.2.1 列出生产和检验用主要仪器、设备。5.2.2 清洗和消毒 ◆简述清洗、消毒与药品直接接触设备表面使用的方法及验证情况。6. 文件

◆描述企业的文件系统;

◆简要描述文件的起草、修订、批准、发放、控制和存档系统。7.生产

7.1 生产的产品情况

◆所生产的产品情况综述(简述);

◆本次申请认证剂型及品种的工艺流程图,并注明主要质量控制点与项目。7.2 工艺验证

◆简要描述工艺验证的原则及总体情况; ◆简述返工、重新加工的原则。7.3 物料管理和仓储

◆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处理,如取样、待检、放行和贮存;

◆不合格物料和产品的处理。8.质量控制

◆描述企业质量控制实验室所进行的所有活动,包括检验标准、方法、验证等情况。9.发运、投诉和召回 9.1 投诉和召回

◆简要描述处理投诉和召回的程序。10 自检

◆简要描述自检系统,重点说明计划检查中的区域选择标准,自检的实施和整改情况。11.企业符合消防和环保要求的证明文件

GMP认证的相关知识 篇6

GMP是英文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中文含义是“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世界卫生组织将GMP定义为指导食物、药品、医疗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法规。GMP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简要的说,GMP要求制药、食品等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最终产品质量(包括食品安全卫生)符合法规要求。中国卫生部于1995年7月11日下达卫药发(1995)第35号“关于开展药品GMP认证工作的通知”。药品GMP认证是国家依法对药品生产企业(车间)和药品品种实施GMP监督检查并取得认可的一种制度。虽然国际上药品的概念包括兽药,但只有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少数几个国家是将人用药GMP和兽药GMP分开的。药品GMP认证分为国家和省两级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实施办法和实施步骤,组织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认证工作;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发给认证证书。其中,生产注射剂、放射性药品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生物制品的药品生产企业的认证工作,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目录 1简介 2新版认证 ▪ 新版认证资料有哪些? ▪ 药企宜规避认证“堵车” ▪ 正确理解新版GMP相关要求

▪ 新版GMP体现了哪些新理念?

▪ 新版GMP有哪些特点? ▪ 其他问题 1简介编辑

GMP是英文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中文含义是“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世界卫生组织将GMP定义为指导食物、药品、医疗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法规。世界卫生组织于1975年11月正式公布GMP标准。随着GMP的发展,国际间实施了药品GMP认证。GMP提供了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药品生产必须符合GMP的要求,药品质量必须符合法定标准。中国卫生部于1995年7月11日下达卫药发(1995)第35号“关于开展药品GMP认证工作的通知”。药品GMP认证是国家依法对药品生产企业(车间)和药品品种实施GMP监督检查并取得认可的一种制度,是国际药品贸易和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药品质量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手段。同年,成立中国药品认证委员会(china certification committee for drugs,缩写为cccd)。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建立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自1998年7月1日起,未取得药品GMP认证证书的企业,卫生部不予受理生产新药的申请;批准新药的,只发给新药证书,不发给药品批准文号。严格新开办药品生产企业的审批,对未取得药品GMP认证证书的,不得发给《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取得药品GMP认证证书的企业(车间),在申请生产新药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予以优先受理:迄至1998年6月30日未取得药品GMP认证的企业(车间),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不再受理新药生产的申请。取得药品GMP认证证书的药品,在参与国际药品贸易时,可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药品出口销售的证明:并可按国家有关药品价格管理的规定,向物价部门重新申请核定该药品价格。各级药品经营单位和医疗单位要优先采购、使用得药品GMP认证证书的药品和取得药品GMP认证证书的企业(车间)生产的药品。药品GMP认证的药品,可以在相应的药品广告宣传、药品包装和标签、说明书上使用认证标志。食品GMP认证由美国在60年代发起,当前除美国已立法强制实施食品GMP外,其他如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德国、澳洲、中国等国家均尚采取劝导方式 辅导业者自动自发实施。2新版认证编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签署的2011年第79号令,《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下称新版GMP)已于2010年10月1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中国新版GMP与98版相比从管理和技术要求上有相当大的进步。特别是对无菌制剂和原料药的生产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版GMP以欧盟GMP为基础,考虑到国内差距,以WHO2003版为底线。新版GMP认证有两个时间节点:药品生产企业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药品GMP要求;其他类别药品的生产均应在2015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药品GMP要求。未达到新版药品GMP要求的企业(车间),在上述规定期限后不得继续生产药品。新版认证资料有哪些? 药品 GMP 认证申请书(一式四份); 《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自查情况(包括企业概况及历史沿革情况、生产和质量管理情况、前次认证缺陷项目的改正情况); 药品生产企业组织机构图(注明各部门名称、相互关系、部门负责人); 药品生产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简历;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登记表,并标明所在部门及岗位;高、中、初级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情况表; 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范围全部剂型和品种表;申请认证范围剂和品种表(注明常年生产品种),包括依据标准、药品批准文号;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等有关文件资料的复印件; 药品生产企业周围环境图、总平面布置图、仓储平面布置图、质量检验场所平面布置图; 药品生产车间概况及工艺布局平面图(包括更衣室、盥洗间、人流和物流通道、气闸等,并标明人、物流向和空气洁净度等级);空气净化系统的送风、回风、排风平面布置图;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 申请认证型或品种的工艺流程图,并注明主要过程控制点及控制项目; 药品生产企业(车间)的关键工序、主要设备、制水系统及空气净化系统的验证情况;检验仪器、仪表、衡器校验情况; 药品生产企业(车间)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文件目录。药企宜规避认证“堵车” 根据新版GMP相关要求,不少药品生产企业的改造和认证工作时间趋紧。在“其他类别药品”中,固体制剂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常用的固体剂型有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滴丸剂、膜剂等,在药物制剂中约占70 %。因此,随着新版GMP认证最后期限日益临近,留给相关企业的过渡期其实已经不多。考虑到企业未来发展和相关工作开展,规避认证工作“堵车”问题,不少企业将其完成新版GMP改造和认证的工作提前至半年以上,这也是有关部门所鼓励的。正确理解新版GMP相关要求 许多医药企业日益感到新版GMP认证之路的艰难。其中,相当部分的中小医药企业生产线较少,缺乏对法规变化的风险预测,其厂房设计和定期改造升级工作没有形成制度性规定,这些造成其在新版GMP大限之前必须进行长周期的改造任务。然而,停产面临丧失市场的威胁,而不停产面临出局威胁。康利华认为,药品生产企业应该正确理解新版GMP相关要求。相对而言,新版GMP更强调软件提升,并非一定就要推倒老厂、重建新厂。在硬件改造方面,药品生产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中长期的发展规划,考虑未来新增生产品种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新版GMP体现了哪些新理念? 在新版GMP中,适时引入了质量风险管理新理念,比如明确要求企业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中要引入风险管理,强调在实施GMP中要以科学和风险为基础。

药品生产过程存在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等风险,不能简单按照质量标准通过检验来发现问题,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加以控制。所以,新版GMP中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并相应增加了一系列新制度,如:供应商的审计和批准、变更控制、偏差管理、超标(OOS)调查、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等,分别从原辅料采购、生产工艺变更、操作中的偏差处理、发现问题的调查和纠正、上市后药品质量的持续监控等方面,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促使生产企业建立全链条的、相应的制度,及时发现影响药品质量的不安全因素,主动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以最大限度保证产成品和上市药品的质量。其次是引入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新理念。新版GMP明确要求制药企业应当建立全面、系统、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必须配备足够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管理制度来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以前在不少人的意识中,质量管理和实施GMP是质量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人员的事情。而新版GMP体现了全员参与质量的理念,强调法人、企业负责人,包括质量负责人、质量受权人等高层管理人员的质量职责,使得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更为全面深入。这是对“企业是药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进一步落实,体现了制度化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新版GMP有哪些特点? 新版GMP条款内容更加具体、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在生产条件和管理制度方面的规定更加全面、具体,进一步从生产环节确保了药品质量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均一性。新版药品GMP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强化了软件方面的要求。一是加强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大幅提高对企业质量管理软件方面的要求。细化了对构建实用、有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强化药品生产关键环节的控制和管理,以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全面强化了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增加了对从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人员素质要求的条款和内容,进一步明确职责。如,新版药品GMP明确药品生产企业的关键人员包括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等必须具有的资质和应履行的职责。三是细化了操作规程、生产记录等文件管理规定,增加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硬件要求方面,新版GMP提高了部分生产条件的标准。一是调整了无菌制剂的洁净度要求。为确保无菌药品的质量安全,新版GMP在无菌药品附录中采用了WHO和欧盟最新的A、B、C、D分级标准,对无菌药品生产的洁净度级别提出了具体要求;增加了在线监测的要求,特别对悬浮粒子,也就是生产环境中的悬浮微粒的静态、动态监测,对浮游菌、沉降菌(生产环境中的微生物)和表面微生物的监测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另外,增加了对设备设施的要求。对厂房设施分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和辅助区分别提出设计和布局的要求;对设备的设计和安装、维护和维修、使用、清洁及状态标识、校准等几个方面也都作出具体规定。其他问题

1、新版GMP与药品注册审批、药品召回、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的监管要求是如何有效衔接的?

新版GMP强调与药品注册、药品召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其他监管环节进行有效衔接。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过程是对注册审批要求的贯彻和体现。新版GMP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等多个章节中都强调了生产要求与注册审批要求的一致性。新版GMP还注意了与《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的衔接,规定企业应当制定召回操作规程,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协调召回工作,督促企业按照《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的规定,上市后药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者药害事件,能在第一时间把所有问题药品召回,避免发生新的危害。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在1998年版GMP中就有相关条款,但规定很简单。在新版GMP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主动收集不良反应,并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管理。这些规定和正在修订并即将颁布实施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办法》的要求是一致的。

2、实施新版GMP,对于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有哪些重大意义? 从产业长远健康发展角度看,实施新版GMP,有利于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加快我国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我国现有的原料药及制剂生产企业在整体上呈现多、小、散、低的格局,生产集中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实施新版GMP,是顺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医药行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淘汰落后生产力;有利于调整医药经济结构,以促进产业升级。实施药品GMP是提高药品质量安全的过程,也是促进我国药品生产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由于1998年修订的药品GMP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这次修订在技术要求方面与WHO药品GMP基本一致,全面实施后将有利于使出口药品生产企业普遍达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标准,有利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加快我国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下一步,国家局将加强与国际药品现场检查公约组织的合作,促进GMP认证国际互认。

3、实施新版GMP,企业应该如何有效规划技改资金投入? 新修订的药品GMP由于整体标准的提高,贯彻落实确实需要企业投入一定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例如:GMP软件的提高等需要相应的投入;为了提高员工素质,企业需要增加培训费用;为了加强软件管理,企业需要增加管理人员,会增加工资支出;无菌药品GMP硬件的提高,会增加企业制造成本等等。对于技术改造投资问题,由于各企业基础不同,生产品种不同,投资也不一样。从各个细分领域看,硬件投资主要集中在无菌药品,尤其是冻干粉针剂没有最终灭菌环节,生产过程无菌保障水平必须提高。其他如口服制剂等不作无菌要求的产品基本不涉及硬件改造。

上一篇:古代经典成语故事下一篇:感悟生活的心情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