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和议论阅读训练

2024-06-19

抒情和议论阅读训练(精选6篇)

抒情和议论阅读训练 篇1

作文训练——在记叙文中巧用抒情和议论

一、教学内容:

作文训练——在记叙文中巧用抒情和议论

二、学习目标:

1、把握作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2、学会运用议论抒情语言,使文章充满真情、见解深刻。

三、学习过程:

1、议论是用来表明自己的看法,观点和见解的文字。

抒情是抒发作者的情感,表明文章的主旨的文字。

2、怎样理解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1)记叙文的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我的老师》片段: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

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1)议论用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 a.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篇部分。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b.开宗明义,提挈全篇。

即在文章开头作精要议论,以提示全文中心并引起下文。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开篇即写:“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高度概括了白杨树的特征,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2)议论用在记叙文中间的作用。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然而能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之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孔乙己》中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3)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的作用

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是为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发出号召,又是点明或深化中心思想。中考满分作文

《那微笑改变了我》(江苏盐城例文)的结尾

这是何等普通的一笑呵!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却让我始终不能忘却,它使我第一次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东西,尽管那只是淡淡的一笑。许多年以来,那微笑一直深深埋于我的心中,……或许,这句诗会表达它的含义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点评:这篇作文写了一件事改变“我”过去的观念,使自己深受影响,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常带着微笑去帮助别人。虽着墨不多,但议论升华了主题。“微笑”作为一种精神象征,昭示了人与人之间真诚关怀的力量。

【作文范例】

因为有你

我曾被无数的人感动过,但在那些人之中,没有一个可以和你相比。因为有你——钱学森,中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才能阔步向前,冲劲十足。(由感动自己的人引出“你”,概括“你”的价值)

在你心里,国为重,家为轻,为此,你不顾个人安危,辗转五年,历尽艰辛回到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概括“你”的经历和贡献)在1970年4月24日的晚上,由你设计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承载的“东方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让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因为有你,我们中国才可以挺直腰板儿。在1975年,在你的领导下,中国又成功发射一颗返回式卫星。这一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因为有你,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又提升了一截。在1981年,我国又成功的用一枚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这次成功发射又使我国成为继美、苏、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因为有你,中国让西方国家另眼相看;因为有你,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地位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还有,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前,你就以你自己的远见卓识提出了把导弹和原子弹结合起来的设想,终于在1966年10月,你的伟大设想“两弹结合”实验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核打击能力。因为有你,中国国防的大门更加坚固了。你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你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因为有你,中国的航天人才能后继有人。因为有你,中国的航天事业才阔步向前冲。从两弹一星到神

5、神6再到“嫦娥一号”,从钱学森到钱三强,从邓稼先到孙家正……,因为有了他们,中国才能“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2)记叙文的抒情 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A.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的散文中,能使文章充满抒情色彩,B.在记叙、描写中穿插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者的思路,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又如《春》的结尾部分: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

一是“寓情于叙”,即“间接抒情”,指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而真切的感情,以此来打动读者。

如:中考满分作文

《最好的奖赏》

奶奶沙哑的声音只有我才能听到。我一个劲儿点头,泪水在眼中翻滚着。忽然,奶奶松开双手,轻轻闭上了眼睛,此时,我的泪水拼命地涌出来,嗒嗒地打在手上,打在芒果上,这个斑斑点点的芒果,我感觉到它是那么的沉重,望着奶奶恬静的脸,我默念,“会的,我会好好读书!”

二是“直抒胸臆”,即“直接抒情”,如:(中考满分作文 《立春》山西)春天已悄无声息地降临了。

白驹过隙,我们一路潇洒地走到了与老Z分别的这一天。直至动笔答题的那一刻,才发觉心中强烈的不舍。从对立到亲密,从不屑到崇拜,从疏远到亲近,老Z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驱走寒冬,用他带来的春的气息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评价: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心中强烈的不舍”直抒作者眷念之情,“驱走寒冬”、“温暖心田”直抒作者感恩之情。让文章显得真情流露;感情充沛;这种形式常出现在文章首尾,以情入文或激情收文;常用形象的意象化的手法,避免直白。

中考满分作文:

《妈妈的手》

炎炎烈日下,校门外飘来众多期盼的目光,临别时,就是这伟大而又温暖的眼神,伴我们步入考场,一个个美丽的大伞下,是无数位母亲在期盼与等待,一双双粗糙美丽的手,在不停地挥舞,不停地摆动……

铃、铃……,入场的铃声结束了,我抓着妈妈粗糙的手舍不得进去,恐惧那将改变自己人生的考场。我焦虑得快要哭出来,可是,那双大手轻柔温暖地抚摸着我的额头,告诉我放心地进去,发挥自己无限的潜智,不要担心害怕。

我的眼睛注视着她的手在烈日的炙烤下,变得那么黑,那么苍老与憔悴。我从来都不曾这样注视过这双手。我安心地迈入考场,心中变得那样的不知所措,而自己却知道这并非是担忧这次考试,而是站在校外被炙烤的母亲。曾几何时,荒芜的土地,拥有了本不拥有的绿色生机;曾几何时,透风的衣裤,又得到了本不能得到的片片暖意;曾几何时,无味的饭菜,又体味到了本不存在的缕缕香气。

练习:以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给本文加一个结尾

这些都是她,是她用那双饱经沧桑的大手,一点点,一针针,一次次的辛劳让我得到的。那双手曾经出现在了卖雪糕的老板身上;曾经出现在了勤恳的锄头的腰背上;曾经出现在了树木的根系上,也出现在了我沉重的书包上。

就是妈妈的那双手,让我拥有了现在的丰衣足食。就是妈妈的那双手,让我体会到了辛劳的滋味,也就是那双手,让我有了步入考场的信心与勇气。

谢谢你,我的好妈妈。她这双手虽然已很粗糙,不再光滑,但是,她却能支撑着我们幸福的家;虽然她已苍老,不再有昔日的光彩,但她永远是我最爱的人。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要求综述:(1)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

叙述中的议论与抒情应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它是叙述与描写的总结与升华,应一语中的,能启迪读者的思考,或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记叙文体。

(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

(3)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是建立在叙述与描写的基础上的,必须使所议之题,所抒之情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议论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力求角度新颖,含义深刻。

(3)抒情与议论密不可分。

在记叙文中,有时议论的过程中不仅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好恶喜怒,洋溢着感情色彩,这种和抒情密切结合的议论,既要“以理服人”,又要“动之以情”,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作文范例:

生活告诉我

一片绿叶只能装点一棵生长的树,但万千片绿叶却能让整个春天生机勃勃;一根火柴只能照亮一块狭小的领域,但万千根火柴却能照亮整个夜空。生活告诉我,是合作使它们团结一致。合作的力量不容小觑。

课堂上,一道数学题难倒了我,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再看看周围的同学们,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们不约而同的示意——“这题太难了”。“讨论”,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像身负重任的战士,马上出击。教室里顿时人声鼎沸。“这题怎么做?”“不知道哇,能作辅助线么?”“试试吧!”周围的同学争论得面红耳赤……经过半个小时的激战,我们最终战胜了这刁钻的习题。

生活告诉我,是合作的力量让困难不再强大。操场上,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不远处,一些男同学在打篮球,身手敏捷,动作迅速。奔跑、投篮、命中,配合得真是默契。我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也跃跃欲试,便跑去参加。在经过一番短暂的磨合之后,我们披挂上阵了。进攻、投篮、退防,一切动作配合得天衣无缝。有些同学不禁在一旁感慨着:这步伐还真是齐呀!我想:这就是合作的力量吧!

生活告诉我,是合作的力量让集体更强大。

公交车上,乘客们在默默看报纸,并无一丝嘈杂之意。一路都是如此的安静。车快到站了,车上的乘客井然有序地下车,而等待上车的人们则整齐地排成两路纵队,等待所有的乘客均下车后才缓慢地上车。“啪”的一声,车门被关上了,公交车缓缓地启动。乘务员和各位乘客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生活告诉我,是合作的力量让人们展现笑容。

生活告诉了我,是合作的力量,让一切和谐而美好;生活告诉了我,合作的力量不容小觑。合作是一切力量之源。

多想对你说声谢谢

六月的阳光洒向大地,蓄势待发的我们即将走入考场,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陪伴了我初中三年的老师。

每一次跌倒,是您鼓励我站起;每一次哭泣,是您告诉我坚强;每一次放弃,是您教导我坚持……老师,您像西下的夕阳,将毕生的光芒都照射在我们身上,只留一抹余晖点亮自己。

三年来的种种印象都浮在脑海里,泛起层层涟漪。

从刚入学的那天起,你和蔼可亲的笑容便深深地映入眼帘,刻在心中,因为紧张,上课时不敢举手发言;因为内向,很少与他人说话;因为迷茫,常常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你发现了我所有的缺点,上课时,你总是在我不经意间叫起我,小心翼翼地点拨,使我逐渐能够独立答出问题。考试临近了,您总是会走到我身边,细心地询问我哪里没弄懂,耐心地帮我解疑。给我加油给我鼓劲。让我在考试中名列前茅。慢慢的,我学会了交朋友。我知道现在我这么开朗是因为您的谆谆教导,细心照料,是您塑造了我——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我真心的谢谢你。

进入了初三,由于压力大,考试成绩一次次下滑。您主动找到我,询问原因,当您知道后,您微微一笑,眼角的纹络皱在一起。沉默了一会儿,您开口了:“孩子,其实初三并不可怕,压力谁都会有,重要的是心态。良好的心态会使你从容地面对每一次考试,会使你的人生道路更加充实快乐,不要气馁,就把它当作一次实验,以后回想起来会受益匪浅。”听完这番话,我的心顿时轻松了许多,心头阴云消散,雨后的彩虹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从那以后,我不再把学习当作一种压力,而是一种前进动力,实现梦想的前进动力。老师,人生旅途中缺不了您的陪伴,您如月亮围绕太阳般紧紧守候在我们的身边,用真情呵护我们。老师,是您给了我无尽的温暖,让青春的我不再迷茫。老师,我想对您说声谢谢。

多想对你说声谢谢

每当看见你拖着疲惫的身子在厨房里忙碌,每当看见你因为我的学习成绩或高兴或伤心,每当看见你为让我过得更好而四处奔波,我就会感激地在心里说:“爸爸,谢谢您。”

记得您非常喜欢武打小说,有一次您和我去书店买书,您看到了一本武打小说,而且十分喜欢,可是当您问完售货员价格时,您却黯然地摇了摇头。我可以看出您眼睛里那种对那本书的渴望,但是您却并没有将它买下,而是用买武打小说的钱买了一本我十分喜爱的书。当我问您为何不把武打小说买下时,您说:“武打小说看不看就那么回事,还是工具书比较有用,你看了还能得到知识。您嘴里说不看武打小说没什么,但我第二天却看见您在网上查阅那部小说。我问您:“为什么不去书店买来看?”您说:“在网上看挺好的,经济实惠。可回想我在网上看书时,您总是慷慨地拿出钱来,对我说:“拿钱去书店买一本书,在电脑上看东西对眼睛不好。你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眼睛可一定要保护好。”可是,您现在却……

您因为公务繁忙,不得不在酒场中一遍又一遍地走形式。表面上轻松得很,可晚上回家,更多的是看见您一头倒在床上,累得鞋都不想脱,那时,我才知道您的身心有多么疲惫。有一次您晚上喝多了酒,坐在沙发上握着我的手,喃喃地说,孩子啊,我们只希望你快乐……你快乐我们就快乐了……

还有一次您去外地出差,我在妈妈的要求下,才极不情愿地发了条短信说:“别太累着,注意身体。”可您回来却将这八个字挂在嘴边,没事就拿出来念叨。每到那时我都感到十分惭愧。

爸爸,您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我将永远感激您。我要对您说声谢谢!

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缠绵的细雨滋润禾苗,飘飞的冬雪装扮山川……真挚的情感呢?真挚的情感能够抚慰心灵,温暖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世间的美好。

——题记

在人生路上跋涉了十六载,蓦然回首,童年的许多往事已经淡化得如烟如缕,惟有零星的碎片在记忆中闪光。深存在脑海中的那些真挚的情感如同天空中的点点星光,照亮我孤寂的心灵。忘不了,怎么能忘呢?

还清晰的记得与那些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一起嬉戏的无忧无虑的时光。那时侯,我们活泼又天真。每当结束了一天的学习,放学归来,大家就聚在一起,天南地北地高谈阔论,或者一起骑着自行车到野外去兜风……在我们眼中,世界是那么美好,生活是那么快乐。节假日来临的时候,我们更欢呼雀跃了!我们一起去进行社会调查,一起去做好人好事,一起到老师家请教问题……无数的“一起”让我们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现在,我们各自奋斗在自己的中学校园里,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努力。还真切的记得初三紧张的学习生活。短暂的三百六十五天,我和我的同学们共同遨游知识的海洋,我和我的老师们一起挑灯研读。初三的我们,虽然很累,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到快乐而充实。每当同学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老师会露出欣慰的笑容;而同学们淘气、搞恶作剧的时候,老师严厉的目光之中又带着关切和疼爱。我们这些长不大的孩子,让老师付出了多少汗水、多少心血啊!最后那堂课上,我们师生间真挚的感情让我们流下了离别的泪水。虽然万般不舍,但老师还是放开了我们的手,他希望看着我们奔向新的学习征程,他期待着我们成功的那一天。

今天,我坐在中考考场上,这些美丽的回忆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心中泛起了甜蜜的涟漪。我知道,是真挚的感情给予了我心灵的慰藉。

练习:以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结尾:

是啊!朋友之间,师生之间,还有父子之间、母女之间、人与动物之间……都会产生真挚的感情。生命中太多的“真挚”,会让我们用心去珍藏,用爱去铭记,因为这些真挚的情感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拥有生命中的“真挚”,你将拥有绚丽的晴空。

抒情和议论阅读训练 篇2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目标要求中提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 区别观点与材料 (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 , 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并通过自己的思考, 作出判断。”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中考语文试题中议论文的命题受到重视。考查的内容除议论文的文体阅读能力外, 更注重学生综合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根据课标精神, 议论文阅读考查的内容是:正确理解、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辨析不同类型的论据及其与论点的关系;概括论据和为文章补充恰当的论据;理解和分析文章使用的论证方法、论证过程;探究文章的内容及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意义;能从文章的观点中获取有益的启示, 并进行切合实际的拓展。

【解题指导】

议论文阅读的命题常围绕三要素展开, 即论点、论据、论证。

一、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常见的考查方式及解题要点有:

1.论题与论点。论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 它应该是明确的判断, 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2.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材料。设置分论点, 是为了对中心论点起证明作用或补充作用。

3.论点提出的方式。有些文章, 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或在文章的开头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其好处是开门见山, 鲜明醒目;有的是针对生活现象提出中心论点, 其好处是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增强说服力;有的是归纳事物或引用名言、俗语等提出, 其好处是自然顺畅, 增强说服力;有的是通过诗歌、文段或引用典故、传说等提出, 其好处是增强文学色彩, 激发阅读兴趣, 吸引读者。

4.寻找论点的技巧。A.句子完整, 判断明确, 带有作者明显的倾向性, 常在文章的开头。B.一般来说, 在文中看到“总之”“这说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认为”“笔者认为”等类似字眼, 它后面的句子很有可能就是中心论点。C.如果一篇文章的开头部分有表明观点的句子, 篇末又有相同或相近的句子, 以开头的句子为论点, 篇末的句子则起到进一步强调中心论点的作用。

二、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或道理称为论据。事实论据, 指具体的事例, 尤其指名人的事例、个人的经历、史实等。道理论据, 指名人名言、公认的原理、定律、谚语、俗语等。常见的考查方式及解题要点有:

1.询问论据的类型。此类题简单,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 非此即彼。

2.概括事实论据的内容。与概括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一样, 遵循“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的模式来考虑答题。

3.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平时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和名人事例, 按题意补充。

4.分析事实论据。这类题目往往从人物的身份、职业、事实发生的时间、地域等角度分析。

三、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纽带。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常见的考查方法及要点有:

1.判断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先答属于哪种论证方法, 然后答出这种论证方法本身的作用 (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对比论证——突出强调论证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 , 第三步结合句子意思答出作用, 一般扣住分论点或中心句, 最后答出“进而论证了……的中心论点”。

2.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画线句一般运用论证方法, 解答的时候既要答出通用作用, 又要答出语境作用。

3.考查写作思路:这种题难度较大, 答题时先弄清表示先后关系的词语, 如“首先”、“其次”、“最后”等, 具体内容得需要看具体的文章去提炼。

此外, 议论文的语言常考方式有:准确严密——结合文章中的词语设置问题, 逻辑性强——主要考查词语、句子、段落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形象生动——主要是考查文中引用诗歌、典故、传说的作用。

【例题精讲】

(选自2009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要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1)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 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 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 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 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 曹雪芹那样的文豪, 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 不过, 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 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2)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 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 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 生长在他那个时代, 有他那些经历, 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 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 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 不就是没有自己了吗?对了, 我的朋友, 正是这样。那么, 你不愿意啦?当然喽, 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 这个事实没有改变, 唯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3) 由此可见,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 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 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 谁都不肯了。

(4) 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 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 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 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 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 在实际生活中, 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 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 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 或别的什么, 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 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 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 那么, 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 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 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 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了。可见, 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5) 那么, 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 我承认我给不出答案。我还相信, 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 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 有了这个觉悟, 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 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 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 上帝把你造出来后, 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 人人都可求而得之, 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你死之后, 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这一点, 你就会明白, 活在世上, 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6)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 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 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 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1.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心论点的提取概括。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 通过阅读全文, 不难发现本文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因此此题的答案为:要成为你自己。

2.第 (4) 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 这句话怎样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关键语句的理解。理解句子的含义要结合具体语境思考分析, 答题时要仔细研读相关语句及其所在的语段, 通过与上下文的分析, 理解句子的含义。参考答案:“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都是别人的而不是他自己的 (或:“他”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 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 。

3.第 (2) 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论证方法的辨析及论证方法作用的分析。答题的前提是要熟悉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品读相关段落, 然后根据积累的经验判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并结合此类论证方法的特点及具体语境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参考答案:举例论证。以拿破仑为例, 自然得出谁都不愿成为拿破仑而没有自己的结论, 增强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 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这一观点的说服力。

4.文章通篇用“你”“你们”这一称呼, 这样有什么表达效果?

在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篇3

【习作巡诊】

读懂那些牵挂

①每个人的生命都源于母亲,人的一生就是载着母亲的那份牵挂走向远方,领略更为广阔的风景……

②外婆常说,当我还在天上游荡时,是母亲把我送入人间,用无限的精力、心血孕育了我,所以我才能享受到这个美好的世界。儿时懵懂的我点了点头,心中对母亲产生了感激,却不能完全懂得母亲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付出。

③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每次放学,我总会在茫茫人海中一眼认出母亲,高兴地向她跑去。寒风中,母亲会立刻给我递上手套,戴上耳罩。我拉着母亲的手向前走去,并不能体会母亲伸长脖子,忍受寒风侵袭时的焦急心理。上小学了,父亲每天都很忙,每次都是母亲接送我,我总是抱怨,为什么别人都是父亲接送,我却永远只有母亲接送。那时候,我从未转过身来,看看身后的风景……

④时光缓缓流淌,母亲仍是那个牵挂我的人。

⑤上了初中,我去市里读书,每个星期只能回一次家,有时候心里不免有些抱怨,为什么我要住校。每次回到家,把沉重的书包放下后,我就在月亮的陪伴下奋笔疾书,周围只有时钟运动的声音。在忙碌中,我冷落了母亲……当桌上的作业一本本地减少,我放下手中的笔,释然地靠在椅背上,却从未回头看看背后的风景。在我即将坐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学校时,总是“例行公事”地说一句“妈妈,我回学校去了”,却忽略了母亲眼中的牵挂。

⑥現在,我终于明白,母亲对我有着深深的感情,有着太多的牵挂。愿我们在不断前行中,多停下来感受母亲对我们的牵挂。

叙述是我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跟日常饮食中的主食差不多。不过写作毕竟不能“只靠吃米活着”,还要有抒情和议论点缀其间,才能为文章增色,深化文章的意蕴。这就好比做饭不仅要有主食,还得有菜肴和调料,这样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大餐。

在以“读懂那些牵挂”为题的作文中,这篇习作既表现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和情义,也写出了小作者读懂了牵挂的意义。但是,文章还不算是一篇佳作,同学们知道症结在哪里吗?

【病理透视】

1.师生初诊:学生汇报课前“初诊”的意见

李星月:我觉得小作者虽然读懂了母亲的牵挂和深情,但是,我们没有受到太强烈的感染和震撼。

雍老师:还有哪些同学和李星月有相同感受的,请举手!(20多位同学举手)

雍老师:我们帮小作者解决一下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记叙的事情不能打动读者的心呢?

张盛:读懂,是心里的一种深深的懂得,我觉得他没有把这个“懂”阐释好。

朱家怡:缺乏一些打动人心的句子。

蒋成龙:第③段后面,明明可以在叙述的基础上加入抒情和议论的,但是,作者第③段后没有加;第⑤段后面,也就是第⑥段的抒情议论意味太淡。

雍老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是一篇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牵挂之情的理解的文章。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就不能写透一个“懂”字。没有读懂,怎么能给他人带来深思并使其产生共鸣呢?要想让这篇文章能引起别人的深思和共鸣,我们该怎么办呢?

朱麟娇:可以穿插一些抒情和议论。

雍老师:对,抒情和议论是深化文章主题的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抒情与议论的恰当运用,可以让文章感人和深刻。

2.医学档案

雍老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叫《都市精灵》,作者舒乙把自己工作场所的“一景”和现代文学馆的“一宝”与那些有自己的都市动物的城市对比之后,用抒情和议论来深化主题。同学们还记得他是怎么说的吗?

(生齐声诵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因为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水,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只是,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这么看来,城市里无鸟无鱼未必是好事。换句话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如此说来,“孤城寡人”并不正常,虽然,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

雍老师:如果没有这段抒情和议论,这篇文章就不会有多么深刻的思想了。这篇文章中还有几句话,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PPT显示)

1.其实,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2.它们并不叫,呆呆地蹲着,居高临下地瞧着这忙碌的大城市,像两个孤独而寂寞的旁观者。

徐逸:第一句话是作者的议论,表明了作者的主张,即每座城市都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雍老师:对,这个议论和后面的议论是呼应的。这里先表明自己的主张,然后在描述了昆明、上海和美国的一些城市的动物的情形之后,再更有说服力地进行深化主题的议论,也就是你们刚才齐读的段落。

蒋成龙:第二句话算抒情吗?我感觉像描写啊。

雍老师:第二句“呆呆地蹲着”和“居高临下地瞧着”确实是描写,但是,“像两个孤独而寂寞的旁观者”却是抒情,你们有没有看出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感情?

蒋成龙:抒发的是对老鸹的处境的同情之情。

nlc202309021011

雍老师:聪明!同学们,这些事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记叙中结合议论和抒情,能使文章的情感更浓,意味更深,更具感染力。

【诊疗方案】

雍老师汇总了大家对习作的修改方案:

1.在记叙中,学会不失时机地抒情;

2.在记叙中,学会恰到好处地议论。

【手到病除】

全班根据以上方案分成两组,进入写作状态。15分钟后,进行展示交流。

组一:在记叙中学会抒情

上了幼儿园,我并不懂什么是牵挂。只知道每次放学时,我总会在茫茫人海中一眼认出母亲,高兴地向她跑去。寒风中的母亲会立刻给我递上手套,戴上耳罩,把她手里的那个盖子都生锈了的水果罐头杯子塞在我手里。但是,它是暖暖的。那时我还好奇,如此寒冷的天气,为什么水没有冷却呢?我拉着母亲的手向前走去,并不能体会刚才母亲伸长脖子,忍受寒风侵袭时的焦急心理。母亲仍旧和我向前走,她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幸福。寒风将落叶拂到一处,母亲的牵挂铺成延伸的小路,我在这条路上挥洒天真……(钱筱萌)

上了初中,我去市里读书,每个星期只能回一次家。回到家,把沉重的书包放下后,我就在月亮的陪伴下奋笔疾书,周围只有时钟运动的声音。在忙碌中,我冷落了母亲……当桌上的作业一本本地减少,我放下手中的笔,释然般地靠在椅背上。蓦然回首,竟发现母亲倚在门上,手中端着热牛奶。我望着灯光下母亲安静的面孔,皱纹已爬上了她的额头。母亲注视着我,那样的眼神,那样的牵挂,如清晨第一缕阳光对大地的爱抚,如窗外如水的月色对黑夜的温柔,永远伴随着我。在我坐着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到学校时,打开保温盒,里面是装得满满的茶叶蛋,茶香淡淡,热气腾腾,我的眼睛也模糊了……(周泽楷)

师生点评

雍老师:同学们,这两位同学的修改文和原文有什么区别?

徐蓉:他们在原文记叙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些细节,多了很多抒情的语言。

雍老师:很好,前后对比之后,我们发现钱筱萌的修改多了“把她手里的那个盖子都生锈了的水果罐头杯子塞在我手里。但是,它是暖暖的。那时我还好奇,如此寒冷的天气,为什么水没有冷却呢?”这样一处细节。同学们可能会觉得这是描写啊,怎么也算抒情呢?这就叫寄情于事,这个小细节其实包含着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切之情。谁还能说说“寒风将落叶拂到一处,母亲的牵挂铺成延伸的小路,我在这条路上挥洒天真”是怎么抒情的呢?

徐蓉:是寄情于景,把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雍老师:非常好!谁再来评价一下周泽楷同学的修改文?

徐逸:周泽楷不仅补上了“蓦然回首,竟发现母亲倚在门上,手中端着热牛奶。我望着灯光下母亲安静的面孔,皱纹已爬上了她的额头”和“打开保温盒,里面是装得满满的茶叶蛋,茶香淡淡,热气腾腾”等细节,还添加了“那样的眼神,那样的牵挂,如清晨第一缕阳光对大地的爱抚,如窗外如水的月色对黑夜的温柔,永远伴随着我”这样的抒情句,读起来感情饱满多了。

雍老师:我们知道了抒情可以使文章的情感更加浓烈,但是,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抒情呢?下面,老师给大家总结一下,请看PPT。

(课件显示:1.直接抒情:在記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对物或人的感情。2.间接抒情:寓情于事中,寓情于物中,寓情于景中,含蓄有味地抒发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雍老师:在修改原文的时候,这两位同学使用的是哪种抒情方式呢?

张盛:既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就是老师刚才讲的寓情于事、物、景中。

雍老师:大家说得很好。下面,我们看下一小组的学习成果。

组二:在记叙中结合议论

删除原文中“愿我们在不断前行中,多停下来感受母亲对我们的牵挂”,替换成:“母亲的牵挂啊,就是那丝丝缕缕的阳光织成的爱的网,无处不在,温暖随行。当年我未能好好去体会,如今我读懂了,顿时觉得她的每一寸光芒都照亮了我人生的行程。”(朱佳怡)

山的那边,是葱郁的森林。路的那边,是丰收的田野。我们就是向着理想匆匆奔走的行者。我们忽略了我们的行囊里,永远装着母亲的牵挂,只有当突如其来的不顺打得我们措手不及时,我们才会忽然想起,母亲的牵挂,早已为我们铺垫好了厚厚的财富,母亲的牵挂是我们成长路上的精神支柱!(徐晴雨)

师生点评

雍老师:这几位同学修改的结尾,和原文相比又有何区别呢?

何思贤:这样的抒情和议论,让文章的境界顿时得到了提升,不仅作者自己“读懂”了,我们也“读懂”了,并且深有感触和体悟。

雍老师:议论不仅可以出现在开头、结尾,中间也可以议论,在记叙或者描写后,一两句议论可以更好地表达感情。还有同学要和大家交流成果吗?

蒋成龙:老师,我把第④段换成了这样:“生命中一个平凡的举动只要倾注了爱就可以伟大,即便岁月流逝,也不会改变它的本色,母亲的牵挂就有这样的力量。”

雍老师:同学们,必要的议论是作文里的一道风景,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这是我们应该借鉴的。

【杏林春暖】

最后,为大家呈现两篇同题作文,一篇是优秀的学生习作,一篇是雍占云老师的下水作文,请大家细细品味。

读懂那些牵挂

徐 逸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抬头望一轮明月,数点星辰,它们似乎在轻轻地诉说,是不是在告诉我心中的牵挂?

年幼的时候,姥姥总会牵着我的手,坐在月下的藤椅上。月朗星稀,藤椅随着姥姥扇扇的节奏“吱呀吱呀”地响着。我们一齐抬头望着漆黑如墨的夜空,偶尔有几颗星朝我们眨眼睛。姥姥看着这幅景象,总会对我说:“人死后会变成一颗星星,挂在天空看着思念的人。等姥姥死了,你要常来看看我。”伴随一声长长的叹息,我总会哈哈大笑,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姥姥并不会责怪我,而年幼的我的眸子里,也满是姥姥宁静慈祥的眼神。

nlc202309021011

姥姥最喜爱听河南豫剧,每每听到动情之处,便会潸然泪下。这时候,姥姥总是会用她布满伤痕的手抚摸我的头,说:“丫头,去学唱豫剧吧,学会了唱给我听。”我总会噘着嘴,满脸不情愿地说:“不要。”后来,我才明白,豫剧是姥姥的精神寄托,满含着姥姥对家乡的思念。姥姥在这个长江臂弯里的小镇带我,可是她的心里仍牵挂着家乡河南,她听惯了那里的豫剧,她热爱着那里的乡音。可是,幼稚的我哪里读得懂姥姥的心呢?我把一切都当成了笑话,现在想想,那时的我多傻!现如今,我已经学会了许多豫剧,多想同儿时一般,牵着姥姥的手,蹦跳到戏台子上去,唱给姥姥听,她却早已不在我的身边。

于是,我拿起电话,酝酿好情绪,唱一曲姥姥钟爱的曲目。可是,我刚一开口,就听见了姥姥的抽泣声。原来,我才是姥姥的牵挂,我的声音就足以让她泪如雨下。

姥姥啊,您心爱的外孙女和您的故乡成了您牵挂的两个端点,时空让您的所爱无法如愿以偿地交叉。我拿着话筒落泪了,因为我读懂了姥姥的牵挂,我也对姥姥有了深深的牵挂。

有时候,人生就是有那么多的放不下,于是我们学会了牵挂。牵挂就像天空的星与月,在远远的距离里,写下那忧伤而又美丽的情话。

读懂那些牵挂

雍占云

美好的六月,我漫步在田间小道。似乎工作后就很难回到家乡了,而回了家乡,又总是匆匆地就要离开,内心的不舍真真切切地让我感到疼痛,让我泪流满面。我最放不下的,就是对家乡的这份牵挂啊!

车窗外的景色奔驰而过,远处的田里,男人们一趟又一趟地穿梭在田埂上;女人们卷着裤脚,埋着头,弓着腰,擦着汗;孩子们在田埂上打打闹闹,争着抢着给爸爸妈妈送水解渴。到处呈现着热火朝天的景象。突然,爸爸把车开得很慢,对妈妈说道:“以前每到插秧的季节,小云总是跟着她奶奶跑来跑去,有次穿了个大靴子陷进淤泥里,大喊救命呢!”车里散发着愉快的气息,可是我们都知道,笑容的背后有多么的不舍。脑中总是忘不了半个小时前的那张脸:奶奶满头白发,那一条条如峰峦沟壑交错的皱纹横挂在脸上。“孩子,奶奶这辈子还能看到你十次了啊!”我很不解地问:“怎么这样说?”“奶奶最多活十年,一年见你一次,不就是十次啊!奶奶见一次少一次啊!你一个人在外,奶奶心里对你放不下……”我瞬间读懂了奶奶的不舍和牵挂,顿时泪眼模糊了。

恍惚间,岁月静滞,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

老家的宅子前有一片田,那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在我幼小的心里,那是我的百乐园。每年六月,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要出来帮忙,那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农忙。那时,奶奶总是把我放到田埂上,可我总是不甘寂寞,有时候还偷偷地卷起裤脚,用脚丫子去沾秧田里的水,然后乐呵个半天。我指着远处的一棵栀子樹,让奶奶帮我摘一朵栀子花戴在衣服纽扣上。我看着它,它也看着我,它仿佛笑得更加灿烂了,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奶奶身上似乎有一股素淡清雅的味道,或许就是因为每年栀子花开的时候,奶奶总是捡一些掉落的栀子花,把它们晒干,做成简单的小香袋挂在蚊帐旁边。夏日夜晚,蝉声长鸣,我便搬一张竹藤椅,依偎在奶奶的身边,伴着栀子花香入睡。那时,我想自己永远不会离开这片土地,永远不会离开奶奶的。可是如今,栀子花依旧那么香那么白,奶奶却在无情的岁月中老了。而我并没有留在她身边,反而成了她心心念念的牵挂。

车外一声长鸣,原来是爸爸遇到了一位熟人,爸爸说那是三爷爷。可我记忆中的三爷爷不是这样的啊,他怎么会变得这么老了呢?我再回想一下奶奶说的还能见我十次,泪水顿时又上来了。

这一次离家,我心里揣满了牵挂。看来我的确是长大了,那些牵挂一下子就把我变得心事重重。奶奶的小云,离开了家乡就化作了牵挂的雨,泪雨怎么流,也流不完啊……

议论文阅读训练. 篇4

(一)讲良心重在修习与养成

①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与之相伴随,社会道德领域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人心向善、社会重德成为主流,另一方面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现象较为严重。从地沟油、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到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等社会公德问题,这些偶发的道德事件让人痛心又令人深思:为什么有些人不讲良心、不讲道德?应该怎样坚守做人的基本原则、行事的道德本分? ②一般来讲,社会经济条件发生变化会对既有社会道德秩序形成冲击。在这种冲击面前,有的人会坚定自己的道德价值观,有的人则会弃守做人的原则,甚至连讲良心这一底线也不再坚持。这些人之所以经不起这种冲击,归根到底在于其精神境界和思想修养不高,以致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认识不清、定力不够。

③ 讲良心是指一种做人的态度,大概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在为人处世上持有一种仁爱友善的态度,而不是漠不关心甚至恶意损害的态度。俗话所说的“得饶人处且饶人,能帮人处且帮人”,《尚书》中讲的“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就是这种做人态度的体现。《尚书》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搞不清楚一个人的功劳轻重时,要从重的方面确定;搞不清楚一个人的罪行轻重时,要从轻的方面确定。④讲良心就要讲恕道。当有人问曾国藩孔孟之道的核心内容时,他只用了一个“恕”字。“恕”字从如从心,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人不可能没有缺点错误,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为人处世呢?从被动的意义上讲,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主动的意义上讲,恕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二者的核心都是从自己内心体验出发,推己及人,做到仁者爱人。⑤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讲良心关键是防止骄傲自大。人有了一定地位、金钱或权势,就更应重视讲良心。因为那时往往会有一些人在你周围唱赞歌、拍马屁,对你进行诱惑和忽悠。如果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进攻,就会头脑发热、自我膨胀,甚至突破底线、恣意妄为。这样做人,实际上就陷入了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亦即不讲良心的状态。因此,领导干部应严于律己、谦虚谨慎,防止被“捧杀”。⑥讲不讲良心与名利观密切相关。不为名利所累则易讲良心,讲良心则又促使人淡泊名利。淡泊名利,道理易懂,做到实难。正如《红楼梦》中《好了歌》所言:“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很多人不缺聪明才智,但经不住诱惑,明明知道不讲良心不好,但为了一时一己的私利,干出一些不讲良心、不讲道德的事情来。正所谓“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当今时代,尤其应强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得失观,真正做到以义制利,守本分、控欲望、不贪婪。

⑦讲良心重在修习与养成,不断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不是为流俗所改变。一个人确立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坚守行事的道德本分,讲良心就会成为自然而然之事。每个人都努力地这么做,讲良心就会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1.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文章从哪些方面论证了“讲良心”要进行修习的?(3分)3.文章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4.请在文中第⑥段补充一个实施论据,证明作者的观点。(3分)

5..选文中有很多值得品味的地方,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写在下面,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分)

(二)骨气是人的脊梁

①中国人历来讲骨气。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话说得好:“,。” ②如果说孟子的这个话主要是对士大夫讲的,那么是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就不需要骨气了呢?春秋时期有个故事,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饿死。贵族黔敖想发点善心,他在大路上摆上食物,准备施舍给饥饿的人群,有个难民经过,他傲慢地吆喝道:“嗟!来食。”用今天的话就是说:“喂,来吃吧!”看他那副脸孔、那个神气,这对于把人格尊严看作比生命还重要的人来说,吃这个饭的滋味比死还难受。这个难民是有骨气的,宁可饿死,也不吃这“嗟来之食”,也不接受这种带侮辱性的施舍。这个难民倒下了,但他的骨气千秋昂首挺立,千秋光耀神州,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③有没有骨气,是识别人品高下的重要标志。一个人没有骨气,没有脊梁,只会讨巧献媚,卑躬屈膝,出卖良心,出卖祖国,即使他爬到很高的位置,都摆脱不了他身上的奴气,只能像奴才和狗一样地活着,都不会受人尊重,终究只会留下千古骂名。相反,一个有骨气的人,即使一无所有,但人穷志不穷,为了那一口气,也要活出个样来,单凭那一身傲骨自然会不怒自威,不言自雄,堂堂正正,顶天立地,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尊敬。记得1995年,珠海市的一个外资公司的女老板逼迫中国工人下跪,人群中有一个人直直地站着,愤怒地望着这个外国女人。女老板大发淫威地吼叫着:“你为什么不跪?”这个人说:“我是不会给你下跪的!”老板恶狠狠地说:“不跪就开除!”他把胸卡往地上一扔:“开除也不跪,我是中国人!”然后愤然离去。他叫孙天帅,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者,让我记住了他的名字,也让许多国人记住了他的名字。

④国人千百年来流传着一句俗话:“男儿膝下有黄金”,说明国人对做人的骨气是看得很重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的“安能低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都让人看到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脊梁。做人切不可有傲气,但决

不能没有傲骨。有了这种傲骨,金钱美女面前,心如磐石,不为所动;斧钺刀锯面前,面无惧色,不改初衷,让礼义廉耻的中国文化传统薪火相传,不绝如缕。⑤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说,许多人都以萎缩自己的人格来换取物欲的满足,空气中弥漫着惶恐、污浊的气息,人世间充斥着盲从、谄媚的风气。一些人的骨气早就被风吹雨打去,他们不需要傲骨,不需要尊严,不需要气节,任尔贪赃枉法、腐化堕落,弄虚作假、谎报政绩,只需要向主子点头哈腰、献媚讨好,千方百计哄得主子的欢心和施舍;他们不需要原则,不需要良知,不需要是非,看透不说透,见坏不指坏,见上级就阿谀,见下级就表扬,见同级就拍肩膀,只需要“聪明地糊涂着”,打折贱卖自己的灵魂以求明哲保身。更可怕的是,一些“名人”,一些出版物,还公然为这种风气推波助澜,似乎只要为了自己的“成功”,可以不要人格,不择手段,什么高尚和卑鄙、尊严和屈辱都不是问题了。

⑥在今天高歌中国梦的时代里,就是要让中华民族的脊梁挺起来,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的脊梁挺起来。如果人们都不讲骨气,像墙头草那样,东风来了往西倒,西风来了往东倒,那我们的整个国家会是什么样子,整个民族会是什么样子? 1.根据你的理解,请在第①段横线处补写一个道理论据。(2分)2.请简要概括第②段的论据,并分析其作用。(3分)3.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请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写一个道理论据,使论证更加充分。(2分)5.请概括⑤⑥段所论述的内容。(2分)

(三)成功未必非用亏本的“勤奋”

①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想成功。但成功未必非用所谓“亏本的勤奋”。不然的话,一切的勤奋不仅仅会给自己的将来带来不幸,还会累及家人,出现巨大的负面效果。

②何谓“亏本的勤奋”?就是不顾自身角色地位和家庭承受能力,一味固执自己的爱好和追求。

③法国有一位叫奥里昂的老人,从20岁时就决心做一名画家,他一直勤奋地画呀画呀,几十年如一日,但他的画却无人问津。40年过去了,终于在他画了9998张画之后,他卖出了人生的第一张画!他欣喜若狂。然而,您仔细想想,满头白发,可以说是画了一辈子为卖出一张画,值得吗?他起码的生活来源如何解决?家人如何养活?等等这一切,仅仅靠自己终生的一次心理满足,是解决不了实际生存问题的。

④湖南电视台曾邀请一位热爱写作的农民朋友和观众见面,讲述他如何勤奋写作的故事。那位农民朋友称,迄今为止,自己已经写了30余年,写出的手稿装了几十麻袋。但是,他在这30余年里,虽然勤奋写作,不断投稿,但最终没发表一篇文章。说着说着,这位农民朋友禁不住流下了心酸的泪水。主持人问他今后有何打算?这位农民朋友擦干眼泪铿锵有力地回答:他将更加勤奋地写作。他的回答立马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说实在话,笔者在几千里之外给他送去激励和祝福的掌声之外,更多的是为他惋惜。激励和祝福“何意”?惋惜又怎样?激励和祝福是说,他的爱好和追求不应该放弃,在他生活当中起码是一种精神寄托,劳作之余笔耕一番也是一种情感发泄。运用得好,不但不会耽误创作,而且还会像机械的润滑油一样滋润着机械不停地运转而不发热。现在的问题是,这位老兄硬把生活的调味品当作生存的饭碗,这亏吃得未免太大了!一个50岁的家庭支柱,如此不管不顾追求自己的爱好,家庭的生活如何打理?当地政府能否因自己的爱好解决最低生活保障?恕笔者斗胆分析:这是不可能的!这位农民兄弟只要解决了生存的饭碗与业余爱好的关系,生存与爱好一定会得到双丰收。“惋惜”是啥?惋惜的是这位农民兄弟与众多的业余爱好者一样,误把爱好当主业,蹉跎了岁月不说,谁来担当起家庭支柱的重要作用,致使妻儿老小蒙受生存之苦。

⑤明智的人会选择自己的长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在自己的弱项上固执己见,一条道走到黑。当然,这并不否认在自己的弱项当中也有喜爱,可这种喜爱调剂生活可以,但作为“饭碗”当饭吃就异常艰难了。常言道“一日看不尽长安花”,“罗马不是一日之工”。我们为何硬要在错误的理念上放马而驰呢?这种错误,其根本原因还是急功近利的欲望在作祟。

⑥朋友,勤奋诚可贵,适当发挥自己的专长“价”更高,万万不可在不管不顾中猛撞。适度的勤奋,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一种智慧。1.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文章③④段已经举例论证了文章的论点,那么第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4.请简要说说选文的论证过程。(3分)

(四)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何为静气?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万虎

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但是,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陪他下棋的人实在忍不住了,询问战况,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遂已破敌。”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困追堵截,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创造出夺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辉煌战绩,在危急关击力挽狂澜于既倒。

③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他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对于常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一样镇定从容。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普通人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④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能的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事业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⑤我们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各种问题和矛盾错综复杂,各级领导干部都有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迪要“每临大事有静气”,保持轻松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做到举重若轻。这样才能担重任而不急,临危难而不乱,科学地制定措施,把握好大局,处理好大事。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第②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很大程度上”五个字是否可以去掉?请说明理由。(2分)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培养静气?试概括文章内容,分条作答。(3分)

(五)看得破,更能忍得过

①近读《醒世恒言》,在第二十六卷中看到“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颇耐人寻味。

唐朝时,进士出身的薛录事因病发高烧,烧到第七天,渐入梦境,梦中高热难耐,于是跃入水中,化为一条金鲤鱼。看见渔翁垂钓,薛录事明知道是钓钩,但鱼饵实

在诱人,犹豫再三,闻得饵香,便思量要吃。只是到了口边,他想:我明知他饵上有个钩子,若是吞了这饵可不是被他钓了去?难道就不能到别处求食,偏要吃他的钓钩上的饵吗?于是,他到鱼钩周围游了一遭,怎奈那饵香得酷烈,恰似钻入鼻孔里一般,肚中又饥,怎再忍得住!最终,薛录事难忍鱼饵的诱惑,张嘴咬钩,结果被渔翁钓了上来。对此,冯梦龙点评说: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②冯梦龙的点评可谓一针见血,他将“识得破”与“忍得过”放在一起做对比,说明“识”是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忍”是自我控制的能力。“识得破”是指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忍得过”是指有足够的自制能力。但是,这两种能力的地位并不是相同的,重心应该在“忍得过”上。

③纵观历史,许多人失败就在于明明知道事情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却偏偏忍不住。

④一时的忍不过,也可能会留下一世的笑柄。如今我们回望2007年的“正龙拍虎”事件,感觉是多么的滑稽可笑。当它已经演化成造假的代名词时,不知道周正龙是不是还沉浸在成名的巨大满足中。一张年画,竟被夸张成华南虎玉照。最后呢,不管是当事人周正龙还是那些力挺虎照的高官,都成了忍不过的牺牲品。华南虎自然生态保护区成了泡影,高额保护经费成了灰烟,忍不过的人们被现实狠狠地嘲讽了一把。

⑤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许多时候,我们能判断事情的正误好坏,却难以自我控制,这便是我们真正的弱点所在。为何难以自制呢?因为心中有欲,欲念一盛,就容易冲动,冲动就会让人不顾理智。佛家有三毒:贪、嗔、痴,分别是贪欲、冲动与偏执。比如,吸毒酗酒,贪财好色,徇私枉法,尖酸刻薄,阴暗偏狭,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为了利益而破坏环境等。商业炒作、尔虞我诈使我们在生活中处处设防;学术造假、沽名钓誉的背后常常凸显出人性的失真。当钱、权、色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看透了那是陷阱,你忍得过吗?禁毒所里的吸毒者大多都是“三进宫”、“四进宫”,他们明知道毒品的危害,但就是抵抗不了诱惑。

⑥而能忍得过的,便是人性的英雄。春秋子罕以“不贪为宝”,东汉杨震以“四知”拒贿,都是“忍住”了的诱惑;李世民以“见利忘命”警告臣属,也是讲的忍住诱惑;还有那个“悬鱼太守”,爱吃鱼而拒收送鱼,为表拒贿之坚而将下属送来之鱼悬于门首,说是“我不受他鱼,做官自有俸银可以买鱼吃;一旦受贿丢官,没了俸银,想自己买鱼也不可能了”。此公算个明白人,所言有点辩证法,其实也是在“忍得过”,坚守一道防线。

⑦“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钓钩”。识与知是前提,忍和过是关键。“忍得过”是做人的基本功,每个人都需要苦练,只有过得了此关,才能无欲则刚,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1.第段作者摘引《醒世恒言》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2.文章第段在结构和内容上都起到哪些作用?(3分)3.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3分)首先,;然后,最后。

4.在第段横线上续写一个事例,要求与前面的一组句子句式一致。(2分)5.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

(六)让我们相信人性的正能量

①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并不总是那么的美好,我们的人性也并不总是那么的高尚。“小悦悦事件”、“彭宇案”都曾经一度让人们感到道德的迷茫:为什么好人得不到好报,为什么周围都是冷漠的目光?于是,有人沮丧,有人彷徨,似乎人们已经找不到方向,似乎社会已经失去了力量。但张丽莉、王世伟等六位龙江英雄的事迹一次次告诉我们:世界的真相,并不是这样!社会也好,人性也 罢,都有着像硬币一样的正反面,我们不要以为看到了一面就看到了答案,这个世界,有黑暗就有光亮,有失望也有希望。而这光亮与希望,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②我们在报道中看到,当护士拉开窗帘,张丽莉看见照进病房的阳光,不禁由衷地感叹:“活着真好。”而在张丽莉、王世伟、荆百岁、谢尚威、高铁成、郭肖岐等人的身上,也让我们看到了同样的阳光,那是人性散发出来的希望光芒,也会让我们感叹世界的美好与生命的坚强。正如本报在27日推出的《发现黑龙江之美•大爱读本》对于六位英雄的解读,在他们身上,都有着热爱生活、与人为善、心怀责任、目标坚定、乐观坚强、平凡可爱的特质,这些都是人性在日常生活中最美好的微茫,而在危难时刻,便会转化成闪电一样的力量。诗人说:“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人。”但其实,能 把人做好了,就是最大 的英雄,就有无穷的能量。

③我们相信,无论人的本性原来怎样,但最终的方向一定是向善向上,而人性中最重要的品质,也一定是善良。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而在前几天,著名教授易中天先生在来哈的讲座中,也一再强调,与其空谈信仰,不如坚守道德底线,而这底线的标准之一,就是恻隐之心,而恻隐之心的实质,就是善良。这种人性的善良,用易中天先生曾经的比方,“就是全人类都能输的0型血”,能够拯救道德的沦丧,能够温暖世道的寒凉。

④无论是英雄挺身而出的义举,还是民众爱心涌动的景象,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

们相信,只要社会中的“正能量”充足,就一定会形成道德与爱的强大气场。而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也最终一定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无尽的力量,无尽的希望,像水融入着水,像光簇拥着光。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3.选文第①段中列举“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4.文章第②段写道:“能把人做好了,就是最大的英雄,就有无穷的能量。”请结合你的学习与生活,谈谈我们应该聚积和传递哪些“正能量”?(2分)

(七)天道酬诚

① “诚实的人永远不会吃亏”、“诚实是待人处世的法宝”,这些箴言警句我们耳熟能详。可是,时下有些人并不是这么想的,也不是这么做的。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诸多不讲诚信、造假贩假的现象,如假酒、假种子、假职称、假新闻、假文凭等等,令人防不胜防。这些尽管不是主流,但对社会风气的危害很大。由此,有些人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年头,诚实人做不得”、“诚实人没好报、总吃亏”。

②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在人、老实人真的没有好报吗?其实未必,“天道”还是“酬诚”,付出的真诚一定会有回报的。

③天道酬诚,是“天道”使然。《礼记》中讲:“德者,得也。”“德”与“得”不但发音相同,而且有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德”为“得”之基,“得”是“德”之果。“德”与“得”之间的这种因果关系,可以说是“天道”,即客观规律。有时人们可能会因为讲诚信而被蒙骗、吃亏上当,但从长远看,他所得到的一定会与付出的相称,因为讲诚信会赢得越来越多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反之,不讲诚信、坑蒙拐骗,虽然可能得逞一时,但终将身败名裂。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诚信和诺言不仅仅是几句话,如果你说了,但是没做到,那它们就是宣告你将失去美好东西的判决书。”

④天道酬诚,是“诚”的回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投入种子,才会生出根芽;植下树来,才会长出枝叶。同理,对人讲诚信,才会收获他人的诚信与回报。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农夫不小心把斧头掉进了河里,坐在河边伤心地哭起来。财神路过此处,帮他打捞出一把金斧头,农夫摇头说:“这不是我的斧头。”财神继续打捞,一会儿又捞出一把银斧头,农夫又摇了摇头。最后,财神打捞出一把铁斧头,农夫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的斧头。”财神觉得这个农夫很诚实,就把金斧头和银斧头一并送给了他。一个很贪心的人闻知后也模仿这个农夫,并一口咬定金斧头

是他掉的,结果连自己的铁斧头也失去了。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好的回报。

⑤天道酬诚,是人心所向。诚实之人,人皆敬之。希望诚实的人能得到好的回报,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因“诚”吃了些亏,有些人因“诈”得了些利,但人们心里有杆秤,希望诚实守信成为社会的“显规则”。君不见:每当社会或个体遇到天灾之时,无数颗真诚的心总是紧紧地连在一起,展现出人性之美;每当出现影响较大的人祸之际,公众舆论和新闻媒体总是迅速地扬善抨恶、褒优贬劣,展示了正义的力量。因而,天道酬诚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是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的。

⑥江河奔腾,泥沙俱下。当前的“诚信危机”对社会价值观形成了严峻挑战。但只要我们都对讲诚信者怀有崇敬之意、效法之心,诚信就会逐渐成为一种风尚,社会就一定能更加诚信起来。这需要我们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胸襟与眼光,需要我们坚守“天道酬诚”这个人间正道。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文章开头从箴言名句,以及现实生活中一些制假贩假的现象说起,有哪些作用?(3分)

3.请具体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4.第④段列举“农夫与财神”的寓言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抒情和议论阅读训练 篇5

东昌府区郑家镇中学 李臣增

导入:(徐本禹的事迹)

2004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我们聊城的一位骄子就名列其中,他就是„„

他的事迹家喻户晓,同学们想必也比较了解。

2003年,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志愿到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一年多来,他在偏僻的山村小学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用爱心精心栽培和呵护贫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诚和行动实践着一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他的事迹感动了山区乡亲,感动了贵州人民,感动了中华大地„„

2004年他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可谓当之无愧。同学们也一定有好多的话想说,谁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发言)

大家注意没有?你们的这些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赞美和敬仰之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抒情和议论,我们今天就是要认识并掌握在记叙中运用抒情和议论的写法(引入课题)

授课

(一)认识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

人有着丰富的感情。写作时,这种感情也会随着作者对笔下的事、理、物、景的好恶观点表露出来。所以情感的抒发也是必不可少的、较自然的表达方式之一。

下面我们来通过两个小片断的赏析来体验一下记叙中抒情的写法:

片断一:《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蔡老师的几件小事中有这样一件事: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了:“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呵!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呵!„„什么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要求:找出记叙中的抒情语句,并说说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有什么效果?(学生讨论发言)师结:

老师教跳舞、教我们读诗、看老师写字、带我们观察蜜蜂、帮我排除小纠纷„„老师温柔美丽善良令人难忘。正是有了这些感情的深沉淀积累才使这段中的抒情水到渠成。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了便于抒情连人称改用第二人称了。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直接抒情

片断二:《背影》中那段对父亲背影的描述: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要求:体味文段的抒情及特点。(学生讨论回答)师结:

父亲的背影,儿子是太熟悉了。但这次要描写的,却不是那常见的背影,而是在凄怆氛围中,特定场合下,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那个背影!失去至亲、差使交卸、父子分别,让年迈的父亲心境凄凉。尽管如此,为让儿子安心踏上求学之路,父亲还强颜作欢。送别时,年事已高的父亲还执意要蹒跚着过铁道、艰难的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桔子。他蹒跚的步履,爬上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出对儿子深深的爱,而从这生动描述的字里行间,从目睹此景到感触此情时的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这是抒情中是间接抒情

通过上面的赏析,我们认识到记叙中常常有抒情,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记叙中的抒情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讨论)

师总结: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能运用好记叙中抒情的技能,有利于渲染气氛、深化凸现主题,使感情升华,进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片断三: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个片断:

„„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节选自《枣核》·萧乾

要求:指出文段中的记叙与议论内容,并说说议论在文中的作用。(学生讨论回答)师结:

文段中“种枣树”、“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这叙述中的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浓重的思乡怀旧之情,诉说着身在异国、心系故园的海外赤子的乡土情结。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深化题旨。

通过上面的赏析,我们认识到记叙中有时要用到议论,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记叙中的议论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结: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理、物、景发表看法,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记叙文中的议论,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或画龙点睛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注意事项

我们认识到了记叙中常常要用到抒情和议论,也知道它们在文中的不小作用,那么如何恰当使用呢?

师述:

1、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

(记叙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议论和抒情是从记叙中提炼出来的,是对记叙的材料意蕴的概括和情感的升华,是水到渠成之笔而不是空谷回旋之风,所以在融入抒情和议论时要先把基础夯实。)

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是建立在叙述与描写的基础上的,必须使所议之题,所抒之情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议论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力求角度新颖,含义深刻。)

3、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

(记叙中的议论与抒情应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它是叙述与描写的总结与升华,应一语破的,能启迪读者的思考,或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不要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记叙文体。)

三“忌”: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三)能力训练

经过了上面的认识,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体验一下记叙中融入抒情和议论的写法。话题:感悟亲情

“亲情是黑夜里的一盏灯,让我们人生的路不再迷惘; 亲情是寒夜里的一盆火,使我们跋涉的心不再凄冷;

家是父母身后拉着渔船,孩子是肩上那长长的纤绳,他们无怨无悔担当了社会河边的纤夫,纤绳在他们肩头勒得越深,疼得越狠,他们越是觉得幸福。”

提到母爱,同学们一定会想到孟郊的一首《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道出“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天下慈母心。

下面我再来通过一则动人故事感受一下那无声世界里特殊的浓浓亲情„„

大爱无言

大学时,同寝室有一位家住齐齐哈尔的同学,他从不给家里打电话。问他,他说家里没电话,写信就可以了。我们有些奇怪——他家住大城市,生活条件不错,家里怎么不安电话呢?

那次暑假回来后,他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听一盘从家里带来的磁带,有几次还哭出了声。我们提出借他的磁带听一听,他说什么也不肯,有一次趁他不在,我们从他枕头下翻出了那盘磁带,放在录音机里听,好久也没听到声音。我们很纳闷儿:他每天晚上听这盘空白磁带干什么呢?

快毕业时,他才揭开谜底,原来他父母都是聋哑人,为了生活,他们吃尽了别人的白眼冷遇。为了他能好好上学读书,父母的心都放在他身上,给他创造最好的条件,也从来没让他受过委屈。后来日子好过了,他却要离开父母去远方上大学。他说:“我时常想念家中的爸爸妈妈。那次暑假回家,我录下了他们呼吸的声音。每天晚上听着,感觉父母好像在身边一样。”

听完他这一席话,我们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亲情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父母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最最牵挂的孩子。大爱无言,而那份无言的爱,就是人世间最美的声音。

我们听说过爱吃鱼头的妈妈,听说过为为儿女捐献器官的爸爸,还听说过在缆车坠落山涧的一瞬间用生命托起孩子生命的年轻父母„„

这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这一曲曲歌颂亲情的赞歌,道不尽父母亲情的伟大„„

生活中„„

我们总是不理解父母,常常埋怨父母、抱怨命运,认为他们没有给我们提供很的条件。或许我们没有别人吃得好、穿的好;或许我们出身贫贱,让虚荣心受损;或许或许„„

试曾想„„

是谁在我们生病的时候,为我们端水送药,守候床头; 是谁在我们静夜读书的时候为我们加衣防寒,陪伴身旁; 是谁在我们孤苦无助的时候,给我们带来缕缕安慰; 又是谁在我们还睡得正香的时候,就忙碌在田间地头; 还有谁为我们的学业操碎了心,白头发添了无数根„„ 可悟到„„

当我们每个月从父母手中接过那微带体温的钞票的时候,可注意到他们期待的表情;当我们不珍惜机会,再犯错误的时候,可看到他们眼中晶莹的泪花;当我们心境淋雨、情绪低落,却把怨言发泄给疼爱我们的父母、顶撞他们时候,可接触到他们心痛的目光„„

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到这里,同学们一定会心有所动。下面快快动手,把生活中的亲情写下来,要求:

1、截取生活中自己经历的一个小片断,写出父母亲情。

2、叙述要具体、生动。

3、记叙中要有恰当的抒情和议论(学生准备)

(找学生读作文,抒感受)师生共评。教师作结。

抒情和议论阅读训练 篇6

字号:大中小 订阅.开展广阔的课外阅读,获益匪浅。

课外阅读犹如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仅仅是知识海洋中的一piáo水。如果不及时吸取更多的知识,那么这piáo水就会很快zhēng发,留下的只是几粒又咸又涩的晶粒。凯勒说过:“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只有多多地进行课外阅读,才能弥补课堂上的不足。

课外阅读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本本好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朱自清的散文集怎能不给人以启迪?

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更是相辅相成的。有些同学在写作文时,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可写,这就是缺乏课外阅读的表现。如果多看书,这些都迎刃而解。因为只有“读书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当然不要求每个人都读万卷书,但是多读总是有好处的。课外阅读还可以拓宽解题的思路。这对于学好理科是有很大的帮助。课外多读外语版的书,对于学好外语更是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增强语感,增加词汇量。只要坚持,外语成绩就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课外阅读还可以放松紧张的神经,有利于更好的学习。

课外阅读不仅不影响学习,而且好处极多。奥布鲁切夫说:“世界如此广泛,你用肉眼看到的只是极小的部分,还是到书本中去寻求知识吧!在那里你就尽情地采集吧!”那么,朋友们!就让我们在那里尽情地采集吧!

1、本文的论点是

2、文章第2自然段用凯勒的话属于的论证方法。

3、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钱钟书写的《写在人生边上》,朱自清的散文集怎能不给人以启迪?”是

句式;请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4、“如果不及时吸取更多的知识,那么这piáo水很快就会被zhēng发,留下的只是几粒又咸又涩的晶粒。”这句话从

论证了课外阅读犹如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

请把这句话中的两个拼音写成汉字:piáo—

zhēng—

5、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迎刃而解:

采集:

6、“那么,朋友们!就让我们在那里尽情地采集吧!”一句的表达句式是。

(二)不要被人活埋

近读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自传,感受颇深。在这共计只有6句话的自传中,“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这句话,最值得人们深思和回味。

“不要被人活埋”,乍看,令人费解,细细推敲,实质上就是要提防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的“捧杀”。在诺贝尔看来,一个人事业有成后,就必然有一些人采用各种手段吹、捧、拍和献媚,倘若不慎,居功自傲,固步自封或利令智昏,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自己“活埋”自己或被别人“活埋”了。

把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科学事业的诺贝尔这篇“奇特的自传”,尽管只有寥寥数语,但留给人们的却是不可多得的“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不是吗?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一旦手中掌握了一些权力,不是用来很好地为人民服务,而是把权力用在安插七姑八姨和拉帮结派上;用在到处伸手,以权谋私上;用在贪图享乐,寻花觅柳上。也有一些,对“老太太喜欢的我也喜欢”之类“捧杀”的话欣喜若狂,百听不厌,对那些逆耳忠言,反而积怨成仇,耿耿于怀,寻机打击,其结局只有是自己吞食“活埋”自己的苦果和喝下亲手酿造的苦酒。

多少年来,被自己“活埋”以及被别人“活埋”了的何止一二。刘青山、张子善都是长征时的红小鬼,在敌人枪林弹雨中没有被“活埋”,建国以后,却抵挡不住糖弹的袭击,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在改革开放初期,某省省长因被女色所迷而不能自拔,充当走私犯罪的保护伞,丢掉了乌纱,成了阶下囚。被树为“全国第一村”,集七彩光环于一身的大邱庄庄主禹作敏,也在一片赞扬声中被公安部门拘留。这些实例,无不是活生生被“活埋”了的典型。

历史已成过去,留给后人的却是不尽的思考。当今之世,欣逢民族中兴,但愿社会上的仁人志士和身居要职的领导者不要忘记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重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开拓创新,勤勉奋发,远小人,防“捧杀”,拒腐蚀,永不沾,像诺贝尔那样给后人留下一篇值得借鉴和效仿的自传。

1、“提防”“阿谀奉承”中加点的字的正确读音是()

A、dī

ā

B、tí

ē

C、dī

ē

D、tí

ā

2、“捧杀”在文中的意思是:

3、本文的结构形式是:。

4、本文采用的基本论证方法是:

,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5、根据你对“被自己‘活埋’”以及“被别人‘活埋’”的理解,联系社会实际,谈谈对“拒腐蚀、永不沾”必要性的一点认识。

(三)①诸葛亮说:“善败者不亡”。善败者——正确对待失败的人。善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的人是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人。

②人生一世,不可能时时顺心,事事如意,总免不了遇到一些挫折、失败。古今中外,有众多的名人志士,可以说他们的成功都浸透着失败的血和泪。诸葛亮虽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却也没有避免街亭的失守。

③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卧薪尝胆,最后战胜了吴国。如果越王只一味地尝胆以警策自己,而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正确看待自己的失败,他能成功吗?大科学家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之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爱迪生是“善败者”。失败后不是一蹶不振而是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开始下一次的实际。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探寻成功的方法,直到成功为止。他花时十年,经五万次左右试验,才发明了蓄电池。这显示了多么顽强的毅力!

④人生像是长长的跑道,每个人都是一个运动员,跌倒能爬起来奋起直追,便有了成功的希望。因而人都应该“善待”失败,从失败中振奋,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前进。若不“善待”失败,便会一蹶不振,甚至遭到灭顶之灾。楚霸王项羽把失败的原因归为天意。他大喊:“天亡我!”所以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⑤“善败者不亡”,“不善败者亡。”这道出了人生之路的两种不同轨迹。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多少风云人物在风浪中搏击,把风吹浪打看成是磨炼意志。可是,也有一些人受到一些挫折或失败就沮丧不前,沉没于改革的狂涛中。我国有一句谚语:“失败是成功之母。”告诉我们失败中yun育着成功的因素。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奋斗是成功之父。”如果我们把它和那句谚语综合运用,我们就会成为“父母双全”的人,我们将会成为战胜困难的强者,在面对“失败”时,我们就会成为“善败者”。那我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1、根据第⑤段中的拼音写汉字:yÙn(孕)育

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实论据:

诸葛亮

爱迪生;

项羽。

其中“项羽”的事例是用来阐明的道理。

3、第⑤段中“父母双全”上的引号是表示

。在文中的意思是: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四)生活里常可见到这样的场面—

两个年轻的妈妈在聊天,甲乙都说我的孩子怎么怎么样。他们的心里都充满希望对方欣赏自己孩子的渴望,但忘了自己也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

一场演出刚完,全体演员拉着手排着队出来谢幕,但观众却走了一半。剩下的也拥挤着往外走,掌声稀稀落落。其实演出成功,观众也满意,但就是不鼓掌,真为演员们难过,他们所要求观众的,不就是稍慢一点走,鼓一下掌吗?观众为什么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表示一下对他们的演出欣赏呢?

人们总是很吝啬对别人的欣赏。

其实欣赏别人有什么不好呢?几下掌声,几句赞誉,或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也可以。但别人却会从你的欣赏里,得到对自我的肯定,得到了鼓励、欢乐、信心和力量。

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

有一个中学生高考失败,万念俱灰,于是,带上所有储蓄出去旅游,预备花光钱就自尽。半路遇上一个小孩儿溺水,他奋勇救助。观者无不为他的勇气和出色的泳技鼓掌。小孩儿父母更是拉他到家中,感谢之余,赞叹不已。他不禁热泪盈眶,从别人的赞赏中,重新认识了自我,觉得生活是值得留恋的,于是轻盈地踏上了归途。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常常捧着我那只能“发表”在本子上的习作欣赏,一番点评之后,是一句“这里有黄金”,包含了所有的期待和鼓励,使我战胜自卑,练笔不止。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也是一个竞技场。人生是表演,也是奋斗。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注、喝彩和鼓掌,就像需要批评一样。如果只有沉默,那生活就一定会索然无味。

欣赏不同于阿谀,它是出于真诚,它是对别人人生意义的肯定,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修养。

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成就固然值得欣赏,但普普通通的一个巧思、一个小小的创见,甚至一件漂亮的衣服、几句机智的玩笑,都同样值得欣赏。只要我们敞开胸襟,我们就一定会发现,周围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欣赏。

我们欣赏别人,别人也会欣赏我们,生活会因为有了欣赏而变得更加美丽。1、本文针对日常生活中

这一现象(用文中语句回答),阐述了的中心论点(用自己语言概括)。

2、第7、第8两段运用事实论据,从

这一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第11段告诉我们生活中,阐明了欣赏别人要的道理,从而进一步论述了中心论点。

3、第9段中画线的“沉默”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4、第10段中“欣赏不同于阿谀”,请简答“欣赏”与“阿谀”有什么不同?

议论文答案

1、本文的论点是

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获益匪浅。

2、文章第2自然段用凯勒的话属于

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3、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钱钟书写的《写在人生边上》,朱自清的散文集怎能不给人以启迪?”是反问句式;请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钱钟书写的《写在人生边上》,朱自清的散文集能给人以启迪。

4、“如果不及时吸取更多的知识,那么这piáo水很快就会被zhēng发,留下的只是几粒又咸又涩的晶粒。”这句话从

反面

论证了课外阅读犹如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

请把这句话中的两个拼音写成汉字:piáo— 瓢

zhēng— 蒸

5、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迎刃而解: 只要用刀在竹子上劈开了口儿,下面的一段就迎着刀口自己裂开。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也比喻问题的顺利解决。

采集: 收集材料或实物。指大量吸收知识。

6、“那么,朋友们!就让我们在那里尽情地采集吧!”一句的表达句式是

感叹句

1、“提防”“阿谀奉承”中加点的字的正确读音是(C)

A、dī

ā

B、tí

ē

C、dī

ē

D、tí

ā

2、“捧杀”在文中的意思是: 那些阿谀奉承者采用各种手段吹拍和献媚,使被奉承者居功自傲而断送自己的前程。

3、本文的结构形式是:

总——分——总。

4、本文采用的基本论证方法是:

立论,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举例论证。

5、本文末尾“远小人”一语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原句是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6、根据你对“被自己‘活埋’”以及“被别人‘活埋’”的理解,联系社会实际,谈谈对“拒腐蚀、永不沾”必要性的一点认识。

必须提高警惕,充分认识被“捧”“活埋”的危害,在新形势下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觉悟,才能永葆革命本色。

1、根据第⑤段中的拼音写汉字:yÙn(孕)育

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实论据:

诸葛亮

街亭的失守;

爱迪生

发明蓄电池;

项羽

乌江自刎。

其中“项羽”的事例是用来阐明 不善待失败,便会一蹶不振,甚至遭到灭顶之灾 的道理。

3、第⑤段中“父母双全”上的引号是表示

特殊意义

。在文中的意思是:

善待失败,从失败中振奋起来,努力奋斗,获取成功。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善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的人是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1、本文针对日常生活中

人们总是很吝啬别人的欣赏

这一现象(用文中语句回答),阐述了 要欣赏别人(要善于欣赏别人、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中心论点(用自己语言概括)。

2、第7、第8两段运用事实论据,从

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欣赏的作用)这一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第11段告诉我们生活中

许多东西值得欣赏,阐明了欣赏别人要

敞开胸襟(善于发现)的道理,从而进一步论述了中心论点。

3、第9段中画线的“沉默”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冷漠(漠不关心)。

4、第10段中“欣赏不同于阿谀”,请简答“欣赏”与“阿谀”有什么不同?

欣赏是真诚的(欣赏是对别人真诚的肯定);阿谀是虚伪的(阿谀是对别人虚假的讨好)

1、为文中画括号处选填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B)

A.既然

那么 就

B.如果

C.如果

可是 那么

D.即使

2、这段文字的论证方式是以

驳论

为主。

3、文中引用英军的表现证明了什么?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为了吃我们的肉,吸我们的血,抢夺我们的财富。

批驳了什么? “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应该不抵抗,当顺民,把中国归入帝国主义国家的版图,今天中国人的生活,也就会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了。”

4、文中第2段都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设问、反问。

[参考答案]

1.到死(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2.“价值”和“虽是”之间,因果

3.不可传递性(独特性)4.实用的礼物不单单可以为朋友提供立等可取的服务,“我”还为自己打算。友谊是需要精心经营的,所以现代人的友谊多是脆弱和短暂的,实用的礼物可以使将来友谊不被珍惜时,送出的人也不尴尬或悲凉。

5.坚固:人生一世,消失的是岁月,收获的是朋友。虽然我有时会几天不同任何朋友联络,但我知道自己牢牢地粘附于友谊网络之中。脆弱:友谊之链不可继承,不可转让,不可贴上封条保存起来而不腐烂,不可冷冻存冰箱里永远新鲜。

上一篇:海西教育网 考试答案下一篇:2022年电视台总编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