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复习及阅读答案

2024-10-13

议论文复习及阅读答案(共7篇)

议论文复习及阅读答案 篇1

高一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审 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年轻时候,媳妇们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 “审丑”原则的学生的画作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刊出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①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_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的男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哎,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的,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地敲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

“我哪儿来的爷爷?他不要老脸,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混浊两副嗓音。“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②心坠得他累。一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烂了,成浆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揣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到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一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

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4分)

2.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4分)

3.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4.“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5分)

亦雅亦俗汪曾祺

黄 波

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都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在汪氏逝世后出版的,一为《文与画》,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二为《五味》,均为谈吃的美文。其实汪氏小说集散文集舍中均有购藏,这次再度解囊,实在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在开始回暖的阳光下,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随便翻翻,我突然想起,汪先生的诞辰(3月5日)就要到了。

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臵答。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这回重读的汪曾祺作品,均非其专攻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个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

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他自己婉辞“美食家”的桂冠时,即以此为谦谢的理由,说:“大菜,我做不了。我到海南岛去,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犹如作诗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著有《随园食单》的清代诗人袁枚在一封书信中就说:“饮食之道不可以随众,尤不可以务名。燕窝、海参,虚名之士也,盗他味以为己味。”他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正和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如出一辙。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否则,过犹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时不时要在显贵府上打秋风的他,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而汪曾祺不同,他一下笔,我们就知道,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饮食一道,汪曾祺嗜好从选料、收拾到调配、下厨,都不假手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到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而他通过那些淡淡的文字,又把这种趣味传递给了我们。所以,简直没有资格上餐桌的拌萝卜丝,在他手里和眼里竟是这般精致,“小红水萝卜,南方叫„杨花萝卜‟,因为是杨花飘时上市的。洗净,去根须,不可去皮,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细愈好。加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颜色可爱。”黄瓜皮在他那里也是下酒的佳品,“黄瓜切成寸段,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扦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此法得之海拉尔一曾治过国宴的厨师。一盘瓜皮,所费不过四五角钱耳。”“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世间老饕甚多,不知道有多少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记脆声?

汪曾祺作画,他自己说“无师法”,只是“瞎抹”,也许近于事实,因为他原无意在画家中争一席地。汪氏之画是真正的“写意”,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这也不算稀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齐白石的画,间有乡野小品,但像汪曾祺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常物事入画,似不多见。

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有不喜欢汪曾祺的人讥讽他像遗老,可谁曾见过“爱逛菜市”、在买菜中体味“生之喜悦”的遗老?是的,汪曾祺雅,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

汪曾祺让我想起两个古代文人,就是陶渊明和苏东坡。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我以为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邻居杀只鸡邀陶渊明同享,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赴席的好诗;坡翁街头听人谈鬼,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 亲可感。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也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典型的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文与画》和《五味》所看到的,则是一个世俗化、平民化的汪曾祺。“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这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好的传统。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想一想,应该如何使这样的传统不致消失了。)A.作者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一为《文与画》,二为《五味》。原因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

B.作者喜欢汪曾祺是缘于他文与人的风格:其文字清新,且透露出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其人雅,但更是俗——真正热爱世俗生活。

C.汪曾祺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一直到调配、下厨的全过程都独自完成,从中享受做菜的趣味和菜的滋味。

D.汪曾祺自称作画“无师法”,只是“瞎抹”,但从他画的对象和“写意”的风格来看,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

E.汪曾祺为文,体现出传统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趣味,其选材不写大奸大恶、污秽之物,抒情节制,而让平民可亲可感。汪氏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有“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2.请你结合文意谈谈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解。(6分)答:

3.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又将汪曾祺与陶渊明和苏轼比,试说说这两处对比的异同。(6分)答:

4.文章着重写“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作画„„只是‘瞎抹’”皆属俗事,而文题是“亦雅亦俗”,结合原文,探究作者对“俗”“雅”的处理是否得当,并谈谈你对“俗”“雅”的理解。(8分)答:高一现代文阅读主题复习解析及答案

(一)1.【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小说形象的理解概括能力,一般答题思路是:形象特点、生活遭遇、精神特色。如果是要分析形象特点,还要找到证据来验证。曾大爷的形象特点一开始就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两点,在最后的故事中又表现了其他两点,概括时注意把握细节描写。

【答案】 ①外貌丑陋;②吃苦耐劳;③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或“隐忍小臭儿的不孝”);④晚景凄凉。

2.【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小说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分析能力。这两处都是小说最基本的描写手法,一个侧面描写,一个心理描写。回答要点包括:手法、表达效果等。

【答案】 ①侧面描写,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或“在„不少人‟世俗的眼光里,曾老头做人体模特是„丑‟的”)。

②心理描写(“坠”字形象地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此时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

3.【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作品内涵的赏析能力。考生一般都能分析出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因为无定最了解真相。回答时还要写出无定听到这句话的心理反应过程及原因,这样答案才算完整。

【答案】 反映了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无定对闲人的话感到意外,在同情老人的同时,还理解了他的一片苦心;无定憎恶小臭儿的不孝(或“忘恩负义”),却仍愿意为这个淳朴的老人隐瞒真相。

4.【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小说艺术魅力的领悟能力,也考查探究能力。标题显然是双关语,否则很难意蕴丰富。要回答出“审丑”在本文中的基本义、深层含义以及深层意蕴,也就是要挖掘出题目背后的多重含义及作用。

【答案】 ①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②“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等),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④小臭儿不孝(或“忘恩负义”),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二)1.【解析】 A项正确,但过于直白浅显;C项“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错,不包括“鱼翅类”;D项“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与原文不符。

【答案】 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2.【解析】 首先要理解这句话本身的意思,然后再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既要有“士大夫的趣味”又要有“平民的情怀”,体现在为文上抒情节制,不刻画大奸大恶,也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

【答案】 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说快乐和悲伤都要有节制,不要走向两个极端。②既有高雅的趣味,又有与世俗亲近的真诚。③写诗为文抒情有节制,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保持一种高尚的矜持。(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3.【解析】 前者相比,主要突出汪曾祺是真的喜欢家常小菜,而袁枚则不是;后者相比,意在说陶渊明、苏轼还有汪曾祺有一个共同点“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汪曾祺继承了他们的余韵。

【答案】 ①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是要比出二人的同中之异:袁枚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两者如出一辙,然而汪曾祺对家常小菜的喜欢才是真喜欢。②与陶渊明和苏轼比,是要比出异中之同: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6分,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4.【解析】 把握作者对汪曾祺“雅”与“俗”的分析与评价。

【答案】 文中写汪曾祺先生的雅:有“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作画是“写意”,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他的俗:喜欢的小菜都是家常物什,喜欢画的对象是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写他的“俗”,其实是写他对世俗生活的本真热爱,同时又突出了他不同于一般文人的“雅”。亦俗亦雅,相得益彰,写出了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既耿介清高,又让平民可亲可感的汪老形象。

议论文复习及阅读答案 篇2

一、把准要求, 选好材料

(一) 把准高考要求

《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对英语阅读能力的考查作了明确的表述, “要求考生能够读懂书、报、杂志、网络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文字材料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 (生词量不超过3%) , 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 (1) 理解主旨和要义; (2)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 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4) 作出判断和推理; (5)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如此全面、具体的表述, 为英语阅读教学和备考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二) 选好阅读材料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生活、贴近时代、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要积极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拓展学习和应用的渠道。《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明确列出了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社会热点等24个话题项目。因此, 教师在选取阅读材料时, 应根据考试要求和学生实际, 把握阅读教学的时效性, 多角度、多渠道地选取难度接近或稍超出学生当前英语水平的阅读材料,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接触新的词汇、语言形式和语法结构, 体验学以致用的快乐。这样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优化设计, 灵活处理

根据“考试说明”要求, 选择好阅读材料后, 在高考复习教学中, 教师可以参照高考题型进行灵活处理, 找到提高阅读和应试能力的最佳平衡点。

(一) 灵活处理词汇, 奠定阅读基础

众所周知, 词汇认知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石, 是阅读教学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灵活处理词汇, 帮助学生跨越词汇障碍, 从而奠定阅读基础。可尝试按不同策略进行如下词汇分类处理:

(1) 较难、生僻但不足以影响全文理解的词汇, 备课时直接用学生已知的简单词汇替换, 或不做处理;

(2) 较难且影响文章主要信息理解的词汇, 可酌情给出中文或英文释义, 使学生一目了然;

(3) 影响到文章理解、并在各种题材的阅读中高频率出现的词汇, 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猜测其含义;

(4) 教材中已学过、学生掌握欠佳但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活跃词, 进行同义词记忆搜索、近义词用法辨析、造句等发散练习。

如下是经过笔者处理过的一段文字, 括号中的内容是对学生在阅读中的词汇要求。

As the bus rumbled (headed) south, they began to notice Vingo.He sat in front of them, dressed in a plain (根据上下文猜测) , ill-fitting (根据构词法猜测) suit, never moving, his dusty face masking (根据上下文猜测) his age.He chewed (给出中文释义:“咀嚼”) the inside of his lip a lot, frozen into some personal cocoon (不做处理) of silence.

日积月累, 学生的词汇量随着阅读量的增加逐渐扩大, 猜词策略也日趋完善, 对生词的恐惧感也逐渐消失, 阅读速度和信心就会大大增强。

(二) 强化语篇推理, 跨越信息鸿沟

新高考对学生通过分析、推断, 补全语篇中故意设置的信息鸿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典型的题例如新增的自选模块测试题。然而, 学生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 往往局限于某句话或某一行, 断章取义, 缺乏逻辑推理能力和语篇意识。为了提高学生通过语篇分析补全所缺信息的能力, 可设计下列两种阅读训练形式。

1. 补全单词或词组

教师可挑选浅显易懂、叙事清晰、情节完整的美文给学生欣赏, 但不必每次都给出全文, 可在全文中挖去单词若干 (视篇幅而定, 10到20个较为合理) , 让学生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后补全所缺信息。如:

A light drizzle was falling as my sister Jill and I ran out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_________to get home and play with the presents that Santa had_______for us and our baby sister, Sharon.Across the street from the church was a Pan American gas station where the Greyhound bus stopped.It was________for Christmas, but I noticed a family standing outside the locked door, huddled under the narrow overhang in an_________to keep dry.I wondered briefly why they were there but then forgot about them as I raced to keep up with Jill.

第一个空格填eager或hurrying, 部分学生没有考虑句子结构错填为eagerly或hurried。第二个空格填left, 但大多数学生都因没有注意到for而填了given。第三个空格填closed, 由于没有分析故事发生的时间Christmas及下文的locked door,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第四个空格相对较难, 旨在让学生了解in an attempt to do sth这个词组。

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篇能力, 还检测了学生对于已知词汇的运用能力。为了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教师在选择词汇设置空格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a.合理控制篇章整体难度, 注重被选词汇所含信息的有效性, 选取关乎文章大意的实词;

b.选取学生对其意思、用法和搭配都比较熟悉的常用词汇, 特别关注常用但学生极易用错的词汇;

c.不要过分局限于很细的语法现象, 多选取与上下文及篇章理解有关的词, 注重学生篇章意识的培养。

2. 还原所缺句子

阅读是读者和作者通过文本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作者通过语篇将其所要表达的意图、目的传递给读者, 读者通过阅读、分析、归纳、推断等获得语篇的含义, 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对语篇的理解, 最终达到“先见林后见树, 既见林又见树”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特别强调文章主题、段落主题句、文章框架的分析和总结。新高考自选模块测试题05题对学生的这种能力带来了更大更新的挑战。针对这种挑战,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多关注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句、句群或段落间的过渡句及提炼文章主题的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凭借储存在头脑里的已有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判断和推理, 这样才能将所选句子正确放回原处。

(三) 学生设计问题, 筛选有效信息

步入高三, 毋庸置疑学生已做了大量的习题, 对于出题的形式、规律已经熟稔于心。因此, 可让学生尝试从命题者的角度, 以小组为单位就某篇阅读材料自行设计一些问题, 题型可以灵活多样。除了上面提到的补全信息题型外, 学生还设计了下列阅读理解题目:

(1) 考查单词意思, 如: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mean?

(2) 考查文章细节信息, 如: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3) 考查文章主旨, 如: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______.

(4) 揣摩作者意图, 如: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topic is______.

(5) 分析文章框架, 如:What will the writer continue to talk about?

通过设计问题, 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文章主题, 有效地筛选信息, 从而提高了阅读应试能力。与此同时, 教师应积极引导各组间的合作探究, 仔细揣摩文章主题, 逐步完善, 力求所设问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 交融阅读写作, 提高语用能力

写作是学生最为薄弱的能力, 但写作能力的提高绝不可能闭门造车, 一蹴而就。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 写作水平很难提高。在精选阅读材料的基础上, 教师还可开发其写作功能, 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和经验, 研究文章遣词造句和写作技巧, 品味文章精髓, 逐步形成并建立起英语所特有的思维倾向和表达方式, 自然生成表达地道、行文流畅的文章。以奥巴马的获胜演说“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为例,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仔细品读之后, 在不久之后的关于向父母感恩的写作训练中, 很多学生模仿或引用了其中地道优美的表达。如:

You have endured sacrifices for me that I cannot begin to imagine.

Without your unyielding support, I wouldn’t have gained so much.

I love you more than you can imagine.

It is your unyielding support that made me who I am.

I am forever grateful for what you’ve sacrificed to get it done.

如此优美的表达自然得到了教师的高度肯定, 也更加促进了学生背诵优美表达、读以致用的积极性。

此外, 还可结合当前热门话题选择阅读材料, 并在读后分小组就此话题组织讨论, 课后将讨论结果重新组织、撰写成文。如在阅读完“Obama:FDA too slow in tracking tainted food”后, 笔者引导学生结合三鹿奶粉事件, 就food safety话题展开讨论。之后简要介绍讨论结果并发表自己对食品安全的看法。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掌握了关于食品安全及其措施的表达, 经过讨论后基本达成共识, 言之有物, 写之有据, 降低了写作难度, 提高了写作质量。

试议复习性阅读教学与思维训练 篇3

一、读思结合,再现形象

在教完《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教师启发学生回忆教材中哪篇课文与今天学的课文相似。学生通过联系筛选,很快地找出是《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然后,要求学生复习性阅读这篇课文。由于复习性阅读的重点仍在于读。学生边读边思考,在眼看文字,口吐字音的同时。脑子中层开积极的思维。能出现与文字相联系的形象。从而将书中的语言消化、理解、吸收,使之转为自己的语言。

二、分析比较。找出异同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异同和联系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思维形式。比较时,不仅需要分析,还要进行综合,它对于人们认识事物起着重要的作用。比较,是复习性阅读课进行思维训练的主要方式。复习性阅读的一组课文往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对于深入理解课文,使学生形成规律的认识大有好处。

在学生熟读两文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说出之所以把这两篇课文作为一组复习性阅读课文的理由,即两文的相同之处在哪里。学生通过对两文内容、结构的比较后,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两文都抓住了各自的特点来写,有的说两文都有概括全文的中心旬。还有的说两文的结构相似。

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教师要求学生从课文的题目、内容、中心、结构、表达方法等方面作比较。学生通过逐一比较,一致认为有以下相似:

(1)两文的题目相似。两题的前半题均是概括全文特点的形容词,后半题均是介绍的地名,题目的结构相同。

(2)两文的中心相似,都为了表达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两文的写作方法相似,都用了“总起、分述、小结”这样的结构形式。

(4)两文的表现手法相似,都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文章写生动。

不同之处:

(1)《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主要写海,介绍的是海产;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主要是写山。介绍的是森林。

(2)两文的叙述顺序不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主要是按时间顺序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来写的;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则是按空间顺序,即地点的转移顺序来叙述的。

三、归纳综合,发现规律

通过比较,在学生找出两篇课文异同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进行归纳综合,抽象出本质。从而发现掌握一些规律。如当学生已把两文的异同点找出后,问学生: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思考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抓住事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是状物写景的基本方法,“总——分一总”是最常用的一种文章结构。为了把景、物写生动,有时要要用一些修辞手法。至于写作的顺序,则可以因文而异,因文章的思路而异。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此及彼是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复习性阅读训练可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充实和深化,使学生认识规律,并运用规律去指导学习。如此循环往复,使认识星螺旋上升,使思维能力随着知识的充实而不断发展、提高。

议论文复习及阅读答案 篇4

①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②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④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⑤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⑥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1.选文中最能体现说明对象共同特征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

2.选文第④⑤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④段画线句子在选文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缩微图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书籍不断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题。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1.用自己的话对第②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画线的部分综合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第④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全文分为两个部分,请用“‖”划出。① ② ③ ④ ⑤

6.根据文章的内容,请给这篇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脑,读了这篇文章,有些什么体会? 大白鲨

①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生活着大约350种鲨鱼,它己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存了3亿多年。在所有的鲨鱼中,大白鲨个儿最大、最凶猛、最为矫健有力,没有任何海洋动物敢与大白鲨为敌。

②生物学家认为,大白鲨可以长到7.61米长,寿命达20年。刚生下来的大白鲨幼鱼约1.06米,出生的当天就会自己捕食。雌大白鲨成年时长4.84米,体重达1360-2721千克。渔民因渔网被凶悍的大白鲨撞破扯烂而一无所获的事时有发生。

③大白鲨是典型的肉食动物。幼小的大白鲨捕食鱼类,身体长到2.74—3.65米时,转而捕食海洋中比鱼类个子大的海豹、海狮之类的哺乳动物。捕食时,大白鲨往往先在猎物四周慢吞吞地游来游去兜圈子;然后悄然沉下海底,将身子隐蔽在礁石之间。觑准时机,猛然闪电般向上直扑猎物的腹部或尾部,刀锋似的利齿将猎物咬成几块,三口两口就把猎物吞进了肚里。

④大白鲨的表皮覆盖着一排排叫做真皮齿的尖利鳞片,每个鳞片犹如一粒细小的利牙,鱼皮表面像砂纸那般粗硬。高速游动的大白鲨如果擦碰到人体,人的肌肤会被割划得皮开肉绽。

⑤大白鲨的体温比周围水温高6℃。据科学测算,肌肉温度每提高5℃,肌肉的收缩力便增加2倍。这是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的主要原因。

⑥大白鲨的鼻孔上边有一系列感觉小孔,这些小孔能(灵巧、灵敏、灵活)地探测到猎物发出的微弱电磁场,因此大白鲨能百发百中捕获猎物。通过鼻上小孔,大白鲨还能依据地球电磁场,在漆黑一片的海底游动时丝毫不差地把准方向。大白鲨游动时,将上下颚收缩在鼻子下边,使头部成流线型,以减少水的阻力。

⑦大白鲨是海洋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起着控制海洋中某些哺乳动物数量的作用,吃掉其中的老弱病残者,促进生存竞争。另外,大白鲨还吞食海洋中的动物尸体,清洁海洋。可惜的是,体态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到误解,被人类大量捕杀,数量急剧减少,现在已被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列入了濒危动物名单。

1、文中横线处应选填括号中的 一词。

2、“大白鲨可以长到7.61米”中“可以”所表示的意思是: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4、大白鲨捕食海豹、海狮之类的捕乳动物时,先要沉下海底的原因是:

(1)(2)

5、“可惜的是,体态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到误解”一句中所说的“受到误解”,具体是指

6、在说明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的时候,运用 的说明方法。

7、针对大白鲨被捕杀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

(一)1、奇妙。

2、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3、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也可)。

4、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

5、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书籍的不断发展演变。

(二)1、人的脑神经细胞足够一生运用。

2、作比较、打比方。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或: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

3、促进其它肌体、器官保持活力;使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4、不能删去。“几乎”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删去后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

5、①②③║④⑤。请你认识大白鲨

1.灵敏

2.可能长到7.61米长,但不是所有的都能长到这样长 3.比喻 形象生动说明鳞片的锋利和粗硬 4.(1)隐蔽自身(2)准确地攻击 5.以为它只会伤害人的生命,带有攻击性 6.列数字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③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议论文复习及阅读答案 篇5

高一现代文阅读复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1-9题。

①本来玛丽·孩吃青春饭那样,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但是她没有,她知道自己更深一层的价值和更远一些的目标。成语“浅尝辄止”是指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殊不知有多少人对自己也常是浅尝辄止,见宠即喜。数年前一位母亲对我说她刚上初中的女儿成绩下降,为什么?答曰:“知道爱美了,上课总用铅笔杆做她的卷卷头。”美对人来说是一种附加,就像格律对诗词也是一种附加。律诗难作,美人难为,做得好惊天动地,做不好就黄花萎地。玛丽·居里让全世界的女子都知道,她们除了“身世”和“门庭”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②1852年斯托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佗夫人约晚5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夫对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在,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会自己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比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③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实事求是,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戎马一生,2010-12-24 1

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从不受军衔,不背一枪。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1,第一段中“另外一种活法”指的是趁着年轻美貌,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

2,“美人难为,做得好惊天动地,做不好就黄花萎地。”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美貌可以惊世骇俗,但美貌会很快逝去,成为明日黄花。

3,第②段中作者引述林肯对斯佗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评价,其目的是类□比的写法。4,作者引用东西方哲人的话,是为了说明变化是永恒的这一哲理(或:哲学家关于变化永恒的观点)。

5,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将居里夫人比作“放射性”“里程碑”,用意是形象生动的表现出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

6,下列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两项是(C)(E)

A,原子时代的到来,是居里夫人和卢瑟福共同努力的结果。

B,“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的“哲理”就是“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C,居里夫人在发现镭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

D,文中引用诗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是为了说明人生苦短,要有所作为的道理。

E,“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这里的“盛名”是指她因科学研究的巨大成就而获得的荣誉。

7,从选文来看,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造成的影响和意义可以归纳为:

①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②具有哲学意义。

③在完成镭的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④她的成就成为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丰碑。

8,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写得精妙,试从富含哲理和语言特点两方面加以品味赏析: ①富含哲理:人有多重价值,需要多层开发,但更重要的是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才能真正达到最高的境界。②语言特点:运用排比、类比等手法,增强了语势,进一步突出了“理性的美丽”。

9,文末提到“理性的美丽”,这应该是一种怎样的“美丽”?请另举一位具有“理性的美丽”的人物(本文提到的除外)来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绿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

子,而且还比较茂盛。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哀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喜欢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了,过道窄得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去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那么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0,上文选自课文《合欢树》,作者是史铁生。

11,母亲对合欢树从忽视到精心侍弄到后来的再次遗忘都是因为:

出于对儿子深切的关爱和祝福。

12,划线句描写了邻居的特点是:

善良平凡,富有人情味。

13,解释“悲伤也成享受”在文中的含义。

母亲的去世让人悲伤,但深挚的母爱却始终鼓舞着“我”。

14,对文章结尾的作用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表达了对善良慈爱的母亲深切的关爱和祝福。

B,表达了作者因为这段特殊的生活经历无从寻找而感到的悲哀。

C,表达了作者因当时未能理解母亲的爱而深感后悔、内疚。

D,拓展升华了文章的意境,合欢树已经成了作者那段艰难生活的见证。

二、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

①自从《时间简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学人争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一则太忙,二则有自知之明,未必看得懂。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能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是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②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③7月15日下午,一位青年朋友约我一起去那家有百年历史的ORCHARD(果园)茶室,走过剑河边时他告诉我,傍晚霍金常在这里散步,有时可以遇见他。于是霍金成了我们的话题,我问这位学西方哲学的博士生是否看过《时间简史》,他说看过,但也没有看完。这使我颇感自慰,我的选择看来是明智的。六时半,当我们从茶室回家又经过剑河边时,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④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着他静静地过去。

⑤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可以看成极度冷漠,也可以视为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⑥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的热情表现。

⑦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随着,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⑧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⑨霍金是不幸的,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要不,凭着他的才华和毅力,他完全能为人类作出更杰出的贡献。

⑩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⑾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可贵。

⑿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更愿世界上其他“霍金”能像他那样幸运。

15,文章破折号的作用是: 解释说明。

16,分析第⑤段中“安放”一词的作用:

形容当时的霍金疾病缠身,没有丝毫自理能力,由此引出作者所受到的强烈震撼。

17,“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这句话包含的寓意是:

写出剑桥人对霍金生存权利的尊重,霍金虽然极为特殊,但他却拥有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18,作者见到久仰的人物霍金,但却没有和他交谈拍照留念,原因是什么?

⑪他的形象震撼了我;⑫周围人的平静态度感染了我。

19,结合全文回答,霍金的“超常魅力”,除了目光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⑪取得杰出非凡的成就;⑫直接挑战传统权威理论;

⑬以坚强毅力战胜罕见疾病;⑭以乐观态度面对人生。

20文章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

祝愿所有像霍金这样有作为的人都能够在平静中完成他们不平凡的事业。即呼吁社会珍视每个人,尤其是像霍金这样有作为的人的生活空间、个人时间和个人价值。

议论文复习及阅读答案 篇6

一.解词

【1】通假字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2】古今异义

1.以头抢地耳 2.长跪而谢之

3.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词类活用

1.且秦灭韩亡魏 2.请广于君

3.天下缟素

【4】重点词语解释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3.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4. 秦王怫然怒

5.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二.翻译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4.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7.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阅读

(一)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傧者①: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②: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袂③:就是衣裳的袖子。

1.解词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岂直五百里哉?

(3)傧者更道 (4)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2.译句

(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3.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4.乙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甲文中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5.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议论文复习及阅读答案 篇7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令人担忧, 许多学生几乎没有进行过课外阅读, 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 也是无人引导。这一现状在农村尤为凸显。

一方面, 教师一边抱怨学生作文差, 没有阅读习惯, 不愿意读有益的图书, 要求学生多读书, 希望学生的作文能写好, 一边却只重视课本知识的教学, 缺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随着新大纲的深入学习, 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的重视程度加强了, 布置了课外阅读的作业, 但大多仍是有关的作文选集。虽然阅读优秀作文集是课外阅读, 但毕竟范围太窄, 阅读层次浅, 而且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求新、求奇, 想开拓视野, 想独立的欲望, 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低。

另一方面, 在教师或家长影响下, 学生自然而然地选择阅读小学生优秀作文之类的作文书, 而其他书籍统统抛到九霄云外, 缺乏正确的指导。

二、端正态度, 合理指导

(一) 培养阅读兴趣, 使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 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及时表扬, 树立榜样。在课堂上, 当某位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 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 教师应极力表扬, 并号召其他同学也像他们这样, 多读书, 开阔自己的知识面。这样便能在学生中营造读书的氛围。

2.讲名人故事, 向名人学习。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 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 如毛泽东、老舍、冰心、鲁迅等爱读书的故事, 鼓励他们热爱书籍, 从书籍中汲取知识。榜样的作用极大, 孩子的模仿性又极强, 所以, 这种“名人效应”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教师以身作则, 为学生创设读书氛围。课外时间, 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 看到学生有好书就向他们借来看。也把自己的书拿给他们看。阅读时, 我所流露出的热情、欢乐之情, 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这对孩子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爱读书的。所有这些, 不但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浓的兴趣, 而且让他们认识到阅读是多么有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 不仅眼前受益, 而且将伴随整个人生。

(二) 受人以渔,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小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 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 求快, 阅读时囫囵吞枣;求厚, 不切实际地读厚书, 缺乏辨别能力, 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经常性地推荐有益的读物, 而且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信息的方法, 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书籍分为五等, 主张按等选择读物:书“有当读之书, 有当熟读之书, 有当看之书, 有当再三细读之书, 有当备以资查之书”。唐彪的这个分类是极粗略的, 但对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是十分必要的。因此, 教师也应指导学生把课外读物分为当读、当看、熟读几类, 有选择地进行阅读:第一是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配合的书, 教材有选文的原著, 课文作者或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是当读之书, 如读了《火烧赤壁》, 指导读《三国演义》。第二是经典作品, 名家短篇佳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是当看之书, 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第三是属于字典、辞典的书, 这是读书工具, 要让学生熟悉它们, 并善于运用。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 要确立阅读的内容和题材应广泛多样、活泼有趣的指导思想。学生阅读的面宜广, 不但阅读的内容要广, 而且阅读的题材、风格也要广。

(三) 强化自主阅读意识,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 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 并让学生置备卡片盒, 避免散乱, 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 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 而且勤做文摘卡片, 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 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2.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 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 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3.“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 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 又可以边读边思考, 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 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 及时写自己的感受, 促进理解消化, 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 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 而且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 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 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南麟.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 2007, (6) .

[2]柳夕浪.从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看课外阅读指导.江苏教育, 1988, (13) :19.

上一篇:《昔齐攻鲁,求其岑鼎》原文翻译及赏析下一篇:砌墙工程施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