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练习题及答案(精选10篇)
《乡村教师》练习题及答案 篇1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刘成纪
一般认为,中国美学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审美主要指向乡村、田园和自然山水。实际上,对乡村、田园、自然山水的歌吟固然是中国美学和艺术的价值选择,但这并不足以减损城市对人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取向的主导性。在传统中国,城市既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美的制造和传播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形成的向心力和吸纳能力,使跨越血缘、族际、地域的文明共同体得以形成。城市,从美学角度讲,已因能工巧匠的聚集而成为精美器具的集散地,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强势而成为区域性审美风尚的主导者和审美标准的制定者。
虽然城市构成了传统中国美和艺术的一个制造中心,但历代文学、艺术家在情感领域,似乎又对城市生活并不认同,他们更乐于肯定自然的审美价值。像诗歌中的田园山水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画传统,就是这种审美取向的反映。以摹写自然见长的山水田园诗画,所表现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居生活,而是城中士人关于乡村的心灵映像。中国历史上的田园山水诗画,大抵也不过是以城市为视角对乡居生活的想象性重构。
同样,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不论人工构建的城市在中国美学史中占据着何等重要的位置,自然山水田园又毕竟主导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甚至被赋予了作为精神家园的神圣价值。要理解这种矛盾,笔者认为,必须深入洞悉古代士人的生存命运。中国社会自春秋始,士人阶层渐趋独立。这一徘徊于城乡、官民之间的知识群体,一方面为实现政治抱负必须走向城市,但在精神领域却依然保持着对故乡的固恋和忠诚。其中,童年式的乡村记忆固然重要,但城市作为功利、欲望、快乐的麇集之地,也同样让人难以舍离。这种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是中国传统士人的基本精神性状,中国美学也正是在这种双向选择中表现出鲜明的城乡二元性。在当代中国,这种现象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更加剧烈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中国美学保持了最持久的张力。它所依托的文明形态,既非纯粹乡村,也非纯粹城市,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微妙的平衡。人,无论居于乡野渴望都市,还是立于都市
回望乡村,均意味着两者对人而言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它们共同昭示了一种可能的完美生活。对于中国美学而言,这种城乡二元并置的审美选择仍然只是美的现实形态,而不是理想形态。在理想层面,则要进一步克服分离,寻求美学的城乡二元结构的融合或统一。在中国美学史上,这种努力是存在的,主要体现为文人造园运动。生活于城市的士人通过园林筑造,为自己营造出乡居生活的审美幻象,从而使原乡焦虑得到抚慰。与此一致,现代城市美学中的“园林城市”观念,其目的也不仅仅是解决城市的绿化问题,更要通过将乡村元素植入城市,使城市获得家园感。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主导着中国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取向,而中国美学的审美对象则主要是乡村、田园、自然山水。
B.城市因能工巧匠的聚集而成为精美器具的集散地,也因而成为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城市因其对周边地区有向心力和吸纳力,从而形成跨越血缘、族际、地域的文明共同体,进而成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D.城市之所以能成为区域性审美风尚的主导者和审美标准的制定者,是因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强势地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山水田园诗画,以摹写自然见长,表现的是城市市民想象中的乡村生活,而不是真正的农村人的乡居生活。
B.中国传统的田园山水诗、山水花鸟画,似乎并不认同城市生活,而更乐于肯定自然的审美价值。
C.在中国历史上,山水田园诗画,大都是作者从城市的角度想象乡居生活,再依据作者所想象的景象进行的再创造。
D.虽然城市在中国美学史上非常重要,但是自然
山水田园还是主导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甚至被赋予了作为精神家园的神圣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城乡、官民之间徘徊的士人阶层,为实现政治抱负而走向城市,同时对故乡依然保持固恋和忠诚。
B.中国传统士人的基本精神性状是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既难忘童年式的乡村记忆,也难于舍弃聚集功利、欲望、快乐的城市。
C.从中国美学上说,城乡二元并置的审美选择不是理想形态,只是美的现实形态,在理想层面要寻求美学的城乡二元结构的融合或统一。
D.现代城市美学中“园林城市”观念是绿化城市,把乡村元素植入城市,为以后文学家、艺术家放弃乡村生活、提升自己审美价值提供条件。
答案
1.【B】(因能工巧匠的聚集而成为精美器具的集散地,使城市成为“美的制造和传播中心”,而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A】(原文“城中士人关于乡村的心灵映象”,“城中士人”与“城市市民”不是同一个概念。)
3.【D】(“为以后文学家、艺术家放弃乡村生活,提升自己审美价值提供条件”,无中生有。)
《乡村教师》练习题及答案 篇2
关键词:乡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原因,建议
1 问题的提出
1961年美国作家Greene出版了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的小说, 描述了一名建筑师在工作极度疲劳, 丧失了理想和热情的情况下逃往非洲原始丛林的经历。从此, 枯竭 (burnout) 一词进入了大众视野, 并逐渐引起广泛关注。教师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该文将教师职业倦怠界定为: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反应, 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这种状态使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 勉强维持教育教学工作, 在内心对教育教学产生厌烦并感到心力交瘁, 进而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
1.1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人力资源日益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 教育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教育事业中,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被赞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亦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轮接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 对教师的要求更是逐渐提升, 教师不仅需要具有现代教育意识、创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知识基础、良好的教育技能训练, 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工作态度。然而研究表明, 我国中学教师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状况[1]。教师的消极情感、态度以及在此支配下的行为方式, 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和身心健康, 而且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时对学生、社会乃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2 乡村初级中学教师群体的特殊性
我国教师队伍中乡村初级中学教师人数众多, 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其本身的特殊性也部分导致该群体内部职业倦怠现象严重。
首先, 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初级中学。
相对小学、高中而言, 初中是从以“素质教育”为主转向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过渡阶段, 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 是学生人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初中教师的倦怠状况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2]。
其次, 生存条件的特殊性——乡村。
“与城市教师相比, 农村教师占有更大的比例, 承担着我国教育系统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基础教育部分, 农村教师的教育质量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3]但是我国农村教师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乡村教师普遍学历偏低, 但参加教育培训的机会和时间非常有限, 科研活动的开展也相对困难, 因而专业发展空间有待开阔。另外, 乡村中学的软硬件设施远少于城市, 教师福利待遇也明显不及城市, 生存环境更为恶劣。
2 研究方法
该文主要以莱阳市D乡村初级中学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Maslach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来搜集数据。问卷包括3个维度, 即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 共22个题目。采用4点记分, 从“从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时如此”到“经常如此”, 分别记1~4分。其中低成就感维度各题为反向记分。各维度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即为该维度得分。情绪衰竭维度和去个性化维度得分越高, 低成就感维度得分越低, 则表明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录入问卷结果后, 运用SPSS 17.0做统计分析。同时, 还选取学校校长、班主任及各科任课教师进行结构性访谈, 以获得教师对于职业倦怠问题的真实感受。
3 莱阳市D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根据笔者对莱阳市D中学的教师职业倦怠情况的问卷调查, 得出该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情况。该问卷为4点记分, 中数为2.5, 如果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各因子的得分低于2, 表明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 得分在2分以上表示存在职业倦怠问题, 高于2.5分表明问题比较严重。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得知, D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总得分为2.083, 虽未达到严重程度, 但从分布来看,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普遍存在。有70.49%的教师表现出情感衰竭, 45.89%的教师表现出去个性化, 62.29%的教师表现出低成就感, 说明相当比例的教师有明显的倦怠倾向。
4 莱阳市D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探源
教师职业倦怠不是对某一特定事物的及时反应, 而是在较长一段时期里, 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困难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4]。在与一线教师进行全面、细致、深入访谈的基础上, 笔者将教师职业倦怠归因为以下四方面。
4.1 职业因素
4.1.1 教师群体与社会相对疏离
在对教师群体进行研究时发现, 与其他职业的劳动者相比, 教师属于一个相对孤立、封闭的群体, 与社会接触较少, 参与社会活动和决策的机会也很少, 呈现出一种与社会相对疏离的状态[5]。首先, 教师职业的工作对象是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青少年, 相对降低了教师广泛接触社会、开展人际交往的要求。其次, 教师工作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延展性, 即相当数量的工作需占用教师业余时间, 这必然减少了他们融入社会的时间和机会。再次, 教师群体长期封闭在教育行业里, 以育人者自居, 或多或少有些清高的态度, 不愿接触在他们看来比较世俗的社会。
C老师在访谈中被问到交际状况时, 略显为难地说道:“跟外界的朋友啊、邻居啊都没什么联络。咱们这个单位跟其他单位比较难融在一块。咱们教师阅历比较浅, 视野也比较狭窄, 局限在校园里。就算看新闻, 也就比较注意哪个学校怎么了之类的信息。跟同学聚在一块, 会觉得自己比人家矮了一截, 人家视野要更开阔一些。”
农村教师与外界缺乏联系, 长此以往, 在人际方面变得冷漠, 获得的社会支持也相应减少, 在难以担负工作重担时就容易感到孤立无援, 产生倦怠心理。
4.1.2 教师劳动的滞后性特点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教师职业是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 其劳动成果要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学生成就斐然时才能彰显出来。有的教师因此感受不到自己辛勤劳动的价值所在, 久而久之失去了工作激情, 态度趋于懈怠。
4.1.3 教师职业的多重角色特征
教师职业具有多重角色特征, 不但要善于教学, 还要做学生的朋友和父母的代理人。同时, 教师在自己的家庭中还要扮演其他角色。长期处于教学职能和生活职能的叠加下, 教师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身心疲惫。
接受访谈的C老师与爱人都是该学校的老师, 6岁的女儿在读幼儿园。被问到一天的安排时, 她说道:“五点半左右起床, 收拾个人卫生, 帮孩子整理一下, 做饭吃饭, 7点送孩子上幼儿园, 自己再去上班, 7点40左右到学校, 然后一整天都在学校, 直到晚上放学。从学校回家就要花四五十分钟, 回到家就得赶快做饭吃饭, 辅导孩子写作业, 然后给孩子讲讲故事也就睡觉了。”
被问到是否感到家庭与工作之间冲突时, C老师答道:“就是这个工作时间方面, 学校的制度非常严格。工作吧, 我得早来上班, 可孩子上学, 我又不能早早送去。下午放学吧, 我得早早去接, 可我上班, 又不能早早离校。孩子马上要升一年级了, 打算让她念公立学校, 可单单这个接送时间问题就解决不了, 私立学校费用又太高。”
G老师是去年九月份刚上任的英语老师兼班主任, 访谈时提到:“本来是想跟学生和颜悦色, 可我态度一好点, 他们就不听话, 所以还得板起脸来。转变角色这方面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又要做学生们的好朋友, 又得好好管着他们别犯什么错误, 管重了学生家长又来找事。其实当老师的都是一片好心, 希望学生能好, 可一旦出什么问题, 不论是学生家长还是领导, 都会怪罪。只能是谨慎再谨慎, 特别是新老师, 生怕出什么事。”
4.2 社会因素
4.2.1 家庭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
教育承载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使命和希望, 日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关注程度越密切, 所持期望也越高。这种教育责任的转嫁自然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但在我国众多学校, 特别是乡村学校, 教师队伍尚不具备承受这些重负的条件, 无论是学历水平、能力素养还是敬业精神, 都亟需提高。这些重负给予教师的并不是动力, 而是无形的压力, 一旦调解不适, 教师难免产生倦怠情绪。这种情况下, 社会和家庭的高期望便转变成高失望, 继而批评学校甚至直接责难任课老师。这又在相当程度上对教师的自尊和自信造成打击, 蚕食其工作热情, 久而久之, 教师们倾向于不作为。
G老师在访谈中提到:“现在很多家长都有点溺爱孩子, 觉得老师管得过头。素质好的家长, 觉得老师管是为了孩子好。也有家长对老师的管教不满意。记得我刚参加工作那会, 隔壁班老师打了一个学生几下, 家长就不肯了, 特地来学校找校长说这个事儿。”
提到社会对老师构成的压力时, G老师说:“社会的话, 对老师的看法可能太……现在不是有规定嘛, 只有班主任才有权利去批评教育学生, 就是说如果只是任课老师的话, 就没有权利去批评教育学生。我觉得社会给老师的压力也是挺大的。哪个任课老师的做得不好, 学生就会说哪个老师批评我、骂我, 就可能会去告你或者怎么样。所以说, 社会对老师的期望也应该降低一下。”
4.2.2 乡村初中教师付出与回馈不均衡
与城市学校相比, 乡村学校条件艰苦, 环境恶劣, 经济发展滞后, 承受的家庭和社会压力比较多。但教师的繁重工作并未带来收入的相应增加, 容易导致教师心理不平衡。
Z老师在访谈中提到:“在农村教书, 中学也好, 小学也罢, 是比较苦的, 相当不容易, 我基本上是一辈子都在农村这么默默无闻地干, 对这个很有感触。现在的学生厌学, 难管理, 乡村学校条件、设备也跟不上, 相当不容易。现在晚上不办公了, 以前晚上还要办公, 就是天一亮从家里出来, 一直到晚上才回去。家里是双职工还好, 特别是像我, 家里单职工, 我教书, 妻子在家里种地, 很困难。”
被问及业余生活时, Z老师说:“基本上没有什么业余生活, 没有什么自己的时间, 咱农村不比城里, 娱乐生活要丰富一些。”
在谈到老师的待遇和地位时, C老师说:“别人一听你是个教师, 好像要高看你一眼。但是从消费上, 比如去赶个农村集, 人家农民的消费观念比教师还要先进, 消费水平也挺高。城里的话, 人家连语言上都不会高看你了。消费上啊, 工资上啊都不如别人。”
4.3学校因素
4.3.1 学校政策制度方面的原因
部分老师不满于学校的政策和制度, 感到自己的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 因而怀着不如意的情绪面对学生, 势必影响其教育教学态度及效果, 进而导致不满情绪越发严重。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就不足为奇了。
探讨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时, S校长提到:“学校的某些制度和政策在教师看来, 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不利。长期在这样的政策或制度环境下, 教师感到跟别人做的工作一样, 别人能得到的自己却得不到, 而自己又非常想得到。我做和不做一样。努力了, 但结果还是一样, 别人能得到, 我照样得不到。这样, 教师职业倦怠就出现了。”
4.3.2 学生品行及学习情况不佳
学生作为教师工作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劳动对象, 其品行和学习情况对教师职业倦怠也会产生影响[6]。
访谈中S校长还提到:“第二个原因就是学生这方面, 学生越来越不好教, 这是一个共识, 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作为教师, 我们很想把学生给教好, 但是往往事与愿违, 学生通常不买账, 这种情况下老师会感到非常恼火, 会对学生造成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伤害, 这又引起家长不满, 把事儿给挑大。这样教师承担的压力变大, 觉得管的事儿多了反而费力不讨好, 于是开始变得不作为。”
G老师则提到现在的学生较之以前学生的区别:“你像以前咱们上学的时候, 在路上见到老师, 会感到害怕什么的, 表现得很有礼貌。而现在, 学生根本不把你当老师, 一点都不在意, 通常都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G老师在提到面临的压力时提到:“每个班, 都有那种特别爱闹的学生, 很多时候感到很没办法。我们以一种帮助他的心态去教育他, 可人家却不领情。咱觉着管他是为了让他往好的方向发展, 可孩子却不愿意被人管, 觉着老师跟家长似的老管他们。每次七年级会议, 会说那两个班做得好, 我们班做得不好, 心里就想下次一定要做得好一些。这让我感到有一定的压力。”
4.4 教师个人因素
4.4.1 职业认同感有待提高
教师是否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 是否拥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 是否存在职业倦怠问题的心理基础。教师要想真正体验到教书育人的乐趣, 必须热爱和享受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生活方式, 并强烈认同教育的重要价值。如此, 遇到困难时才会放平心态, 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之道。
在谈到如何走上教师岗位时, C老师说:“当时考学没有多少选择, 家里人觉得做老师不错。自己不愿意当老师, 不过当时填志愿时我们老师说, 师范类的录取分数很高, 心里就想第一志愿顺着家里的意思报上师范类, 反正也不会被录取, 第二第三志愿都按自己的意愿填上非师范类。结果没想到真被第一志愿录取了。就这样意外地当老师了。”
4.4.2 教师人格特征的影响
教师的某些人格特征也是导致其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这些人格特征概括起来有: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 较低的自我价值和判断, 自信心低, 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等[7]。教师群体普遍具有利他精神, 一心想以自身力量为教育做出贡献, 因而一旦觉得自己的投入与结果不匹配时, 就可能产生挫败感, 导致倦怠。而自我价值和判断较低会使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困难与压力, 且更倾向于采取回避态度。
C老师在访谈中提到:“刚毕业时充满热情, 觉着可以把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往好的方面去塑造。现在工作多年, 对学生的改变也不算多, 顶多能让他们少犯错误或者及时教育教育他们。但是要把调皮捣蛋的学生培养成爱学习的也不可能。工作了这么多年, 随着工作压力增大, 不像之前那么有热情。工作希望干好, 但没有以前那种朝气。”
5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建议
5.1 社会方面
5.1.1 将对教师的期望与评价合理化
家庭和社会应适当降低对教师的期望值, 减轻教师群体的精神压力。同时要切实改变长期以来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指标的做法, 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5.1.2 家庭与社会承担起各自的教育职责
家庭和社会都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事业, 主动配合教师工作, 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共同为孩子的身心健康而努力。家长要改变“读书无用”和“分数至上”的极端心理, 重视孩子的教育, 并力所能及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社会则应努力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5.2 学校方面
5.2.1 怀揣宽容态度, 理解教师倦怠
教师面对同样的大纲、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问题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 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很正常。过多的评判与责难只可能加重教师的心理负担。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需要宽容和理解, 需要通过各方合力顺利度过倦怠期, 而非将其与伦理问题挂钩。
5.2.2 倾听教师心声, 助其脱离倦怠
学校领导应与教师多沟通, 挖掘产生倦怠情绪的根源, 进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其解决困难, 脱离倦怠。第一, 在颁行政策或制度时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使广大教师达成理解与共识, 积极投入工作。第二, 努力形成民主开放的管理方式与组织氛围, 使广大教师能够敢于和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三, 尽力为教师提供促进其专业成长的机会, 使其知识系统得到及时更新, 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提高干劲, 远离职业倦怠。
5.3 教师自身方面
首先, 正确认识, 积极面对。教师在产生职业倦怠时, 首先应正确认识问题所在, 积极客观地去面对, 而非一味地否认和回避。教师应认识到自己出现倦怠心理是很正常的, 不必过多责怪自己或怨天尤人。否则只能造成更重的精神压力, 而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同时教师还应明白这是可以避免的, 需要自己冷静分析主客观原因, 并有针对性地缓解倦怠情绪。
参考文献
[1]曾玲娟.新世纪的关注热点:教师职业倦怠[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报, 2002 (3) :82-85.
[2]姚新华.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07.
[3]李彦娟.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8.
[4]曾玲娟.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 2003 (11) :79-80.
[5]薛天祥.台湾中学教师社会地位的现状分析[J].上海高教研究, 1998 (10) :49-53.
[6]沈翰.教师职业倦怠——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D].湖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期练习及测试题参考答案 篇3
1. 薄铁片铁2. 磁化S(南)3. 地北4. 指南针不指南北 鸽子找不到回家的路5. C 6. C7. B8. C9. B10. B11. C12. 如图1所示.13. 如图2所示.
14. 将一枚小磁针放在火星表面,观察其是否有固定指向(或是否受磁力的作用)15. 可将铁屑撒在种子中,搅拌均匀,使铁屑吸附在杂草种子上,然后用磁铁吸附,将带有铁屑的杂草种子从混合种子中吸出来.这里利用了磁铁吸铁的性质.
《电生磁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电流的强弱线圈匝数的多少有无铁芯 铁芯通断电电流的强弱电流的方向强
2. N负变大3. B4. B5. B6. B7. C
8. 如图3所示.9. 如图4所示(提示:两通电螺线管相互靠近的两极均为N极或均为S极,磁感线方向不同).10. (1)小磁针(2)让小磁针跟导线AB平行,且在AB的下方(3)若小磁针转动,导线AB中有电流,若导线AB不动,导线AB中没有电流11. (1)图略.提示: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右端(或左端)与开关左端相连(2)B(3)N或北(4)①右(左)变小(变大)②变大(5)越强多(少)强(弱)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电动机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通电导体(或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切断电源2. 低压控制高压工作 3. B4. B5. A6. C7. D8. D9. A10. C
11. (1)线圈匝数(2)观察吸引大头针个数的多少 (3)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磁性随线圈匝数的增加而增强(4)A、C12. (1)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吸引大头针数量的多少
(2)如下表. (3)①铁芯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②将大小不同的铁芯分别插入同一线圈中,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观察这个线圈两次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磁生电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电磁感应机械2. 切割磁感线导体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电磁感应加快摇晃、增加线圈匝数或更换磁性更强的永磁体等
4.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5. B6. D7. 猜想:与磁体插入的速度有关(或与磁场的强弱、线圈的匝数、线圈的粗细、线圈的横截面积有关).实验设计:将电流表和线圈连接成闭合电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用不同的速度先后两次将条形磁铁插入线圈,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并进行比较.
8.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2)①转速②导线长度③磁性更强的磁铁
《电与磁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 S负 N2. 电机械换向器(或换向片)3. 低压控制高压工作4. 鸽子是否靠地磁场来导航避免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
5. 调换电源正、负极(改变电流方向) 发电机6. 动圈式话筒、发电机电风扇、动圈式扬声器7. L2右
8. C9. C10. C11. D12. C13. B14. C 15. B16. D17. 如图5所示.18.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2)电流(3)线圈停在平衡位置19. (1)磁性强弱(2)a、b(3)b、c (4)电流相等
《乡村教师》练习题及答案 篇4
【一年通过协议班-公职就业有保障】 6.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
A.执行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意志成分
7.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是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判断题)
8.不同时代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这说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具有差异性。(判断题)
9.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所以教师要经常告诉孩子一些社会规则和品德要求,讲多了,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就得到了发展。(判断题)
10.多元智力理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天才,而是对学生进行选拔、排队。(判断题)
6.【答案】BCD。中公专家解析:自我意识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
7.【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
8.【答案】×。中公专家解析:这属于心理发展水平的可变性。
9.【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潜移默化是在无要求情况下提出来的。
10.【答案】×。
更多信息请关注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芜湖人事考试网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公教师招聘考试网 详细出处参考:
《乡村教师》练习题及答案 篇5
【一年通过协议班-公职就业有保障】 6.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有以下特点()。
A.从依赖成人的评价到独立评价
B.从外部行为到内部品质的评价
C.从比较笼统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D.从主观情绪到客观性的自我评价
E.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
7.教育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成果,同时还可以再生产劳动力。(判断题)
8.一个国家的教育完全由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判断题)
9.幼儿教育主要是教师的事情,保育员主要安排好幼儿的生活就可以了。(判断题)
10.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能让文化课占据主要内容。(判断题)
6.【答案】ABCDE。中公专家解析: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有以下特点: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逐渐向自己独立评价发展;从外部行为的评价发展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过渡到有一定概括程度、涉及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比较细致的评价;从带有主观情绪的自我评价,发展到初步的客观性的自我评价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因此,答案选ABCDE。
7.【答案】√。
8.【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教育是一门独立的社会活动,除了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和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决定、制约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独立性。
9.【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教师和保育员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合作,共同推进幼儿成长。
10.【答案】√。
更多信息请关注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芜湖人事考试网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公教师招聘考试网 详细出处参考:
《乡村教师》练习题及答案 篇6
http://wuhu.offcn.com
【一年通过协议班-公职就业有保障】
1.原始形态的教育极其简单,还没有出现()。
A.学校 B.教育者 C.受教育者 D.教育内容
2.场独立型概念的提出人是()。
A.卡特尔 B.威特金 C.吉尔福特 D.列维托夫
3.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广域课程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语言 D.道德行为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学习的领域相对地划分为健康、语言以及()。
A.教学 B.社会 C.科学 D.艺术
1.【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教育活动融合在生产、生活中。教育者是具有丰富生产生活经验的长者,受教育者是广泛的大众。
2.【答案】B。
3.【答案】ABD。中公专家解析:综合课程包含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
4.【答案】ABD。中公专家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含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5.【答案】BCD。
更多信息请关注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芜湖人事考试网
教师职业道德训练习题及答案 篇7
一、简答题
1、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教师形象的塑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4、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5、教师与同事相处要注意哪些细节?
6、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体现在哪里?
7、教师以情感人,乐于帮助学生的细节要求有哪些?
8、教师在与家长交往中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有哪些?
9、列举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职业道德习惯。
10、简述教师道德教育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的重要作用。
11、教师理解学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12、简述教师自我更新的主要内容。
二、辨析题
1、校长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
2、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3、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4、师德规范体系是由社会道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部分组成的道德。
5、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是看教师的道德行为的动机。
6、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学生家长给教师送礼完全是正常的人之常情。
三、论述题
1、根据个人发展的现状和需要,谈谈如何进行不断更新,促进自我终身发展。
2、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试述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3、联系实际,谈谈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4、新时期,作为教师应该向孟二冬同志学习哪些精神品质?
5、学校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道德规范?为什么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6、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教师职业纪律?
四、案例分析
1、下面是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的回信:
我是含着热泪读完你这封来信的。你对爸爸无尽的思念,你记述他在最后的日子里仍惦记着他的学生、眷恋着他未竟的事业,所有这些,都使我深受感动。你爸爸是一位平凡的学者,但他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攀登学术高峰,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你爸爸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但他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却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你爸爸不愧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不愧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你爸爸的去世,对你们家人是无可挽回的损失,对北大、对国家教育事业也是一个重大损失。
孟二冬教授一生挚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他不仅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在三尺讲台上讲授和传承中华文化,而且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诠释和躬行中华文化的精髓。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全部用来报效祖国和人民。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他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值得各行各业的人们认真学习。
你在来信中表示,决心继承爸爸的遗志,选定教师这个职业,继续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这令我十分欣慰。相信你一定会继承和弘扬你爸爸的崇高精神,刻苦学习知识,加强品德修养,努力成为对祖国、对人民的有用之才,不辜负你爸爸对你的殷切期望和嘱托。
读完胡锦涛总书记的回信,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2、美国学生抄袭材料„„被判生物课得零分„„
⑴案情说明了什么道理?⑵那位女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3、高中历史课上,„„
(1)教室里为什么会出现“一片宁静”?(2)请对老师的“点评”进行点评。
4、某学校一位实习老师,教数学„„
⑴这位数学实习教师的做法错在哪里?为什么?⑵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5、学生丢了10元钱„„,投票选贼„„
⑴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⑵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样做?
6、某市第二十中学有一批复习资料投放阅览室让学生查阅„„
⑴根据案情说明这位校长的做法?⑵谈谈你的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
①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
②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
③对工作的事业心与上进心;
④获取成就的动机与欲望;
⑤求知的欲望与兴趣;
⑥对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能力。
2、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观念上的分歧——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人才观、儿童观及合作观念。
(2)教育出发点的分歧——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体;而家长只要对自己的孩子好就行。
(3)教育方法的分歧——教师教育行为一般来说是科学的、系统的、目的性;而家长则是经验的、零散的、自发性的。
(4)教育价值观方面的分歧——“望子成龙” 不考虑儿童发展的现实与基础;受生存需要原则的支配,不期望儿童有较大的发展。
3、教师形象的塑造应以下方面入手:
①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表形态;
②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
③语言: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情绪合理等,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
④礼仪:包括称谓、交谈、聆听、服饰、介绍等,是人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
4、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对因材施教有正确恰当的理解;
(2)公正的前提是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3)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量缩小由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
(4)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5)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要考虑不同的动机与原因进行处理。
5、教师与同事相处要注意的细节:
(1)自我欣赏要有限度;
(2)管好自己的“三分三”;
(3)真实地对待别人;
(4)让体态和眼神说出你的秘密;
(5)要有包容和宽容的心态。
6、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体现在:
(1)不要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学生
(2)和小学生交流、交谈时要蹲下来保持平等;
(3)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做到,不凌驾于学生之上;
(4)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掩饰自己,不带假面具;
(5)理解教学相长的含义,具有向学生学习的意识和行为表现。
7、教师以情感人,乐于帮助学生的细节要求
(1)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生动,有幽默感;
(2)在讲课的过程中,真诚流露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
(3)会多介绍一些课本中没有的事情或问题,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自我;
(4)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
(5)学生有疑惑时,主动讯问,热情解答。
8、教师在与家长交往中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
1)合作的态度
(1)谦虚和蔼(平等、服务、请指点)
(2)尊重理解(善解人意、商讨口气)
(3)一视同仁(忌阿谀奉承、无理要求)
2)合作的技巧
(1)称呼得体(就高不就低、尊重一点)
(2)语气委婉(先肯定后否定、巧妙拒绝)
(3)正确运用非语言技巧(面带微笑、手势恰当、握手有力、姿势大方端庄、穿着得体等)
9、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职业道德习惯:
习惯一: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
习惯二:端庄大方——教师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
习惯三:规范得体——教师礼仪修养的基本规范。
习惯四:宽容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
习惯五:沟通合作——教师与家长真诚交流的基本原则。
习惯六:双赢思维——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
习惯七:关注细节——教师课堂教学必须养成的重要习惯。
习惯八:不断更新——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原则。
10、教师道德教育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的重要作用:
①能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深刻理解教师所担负的社会职责和使命,确立坚定的职业信念;
②能促进教师改善劳动态度,敬业爱生,形成良好的教风;
③能提高教师的行为选择能力和心理素质;
④能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业务素质。
11、教师理解学生的表现:
(1)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的心态;
(2)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决定班级的活动;
(3)选择班干部时,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公开唱票;
(4)遇事能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不打断学生的讲话,不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把话说完;
(5)尊重学生的意愿,而不是以教师的主观想法为中心;
(6)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7)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
(8)给学生机会,给教师提意见;
(9)重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多与学生沟通。
12、教师自我更新是指,在四个基本的生活方面(身体、精神、心智、社会情感)中如何不断的进行自我更新。
(1)身体:适当运动和营养,保持健康
(2)精神:荡涤心灵尘埃;
(3)心智:不要停止自我教育;
(4)社会情感:历练待人处事之道。
二、辨析题
1、错误。
这句话已成了不少校长逢会必宣的口头禅。有的学校甚至作出了教师必须无条件服从上早读、晚自修、节假日辅导课的规定,否则作待岗处理,并将补课节数编入课表,与工资挂钩考核。此类现象严重侵犯教师的休息权。
质量不应成为侵犯教师休息权的借口。的确,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线、生命线,不抓教学质量的校长也决不是好校长,可提高教学质量与保障教师的休息权并不冲突。那种以牺牲教师休息来抓教学质量的做法是错误的。
2、此言有一定的道理。
教育不仅仅是改造人,是更注重唤醒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就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为自己的过失负起责任。
但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3、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理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许多学生心理障碍是由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称为“师源性心理障碍”。
只有教师保持心理健康,并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能力,采取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4、错误。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三个领域。
师德规范体系是由四种基本关系和三个基本层次组成。四种基本关系是:
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
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
三个基本层次是: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
所以,这个错误混淆了师德规范体系与社会道德体系的区别。
5、错误。
教师道德行为是道德动机的结果,动机的内容决定了行为的性质。只有怀着平等爱生之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善良动机,才能产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行为。
但是,对道德行为的评价,不能仅仅依据动机,还要考虑行为的效果,而且要更加检验教师教育实践及其取得的效果。只有考虑道德行为的实际效果,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才有现实意义。教师道德评价,必须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所以,光看动机或光看效果,都是片面的。
6、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迎来送往,礼尚往来,实属人之常情.作为教师,其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教师的天职和应尽的义务,教好学生更是教师的责任。教师没有理由收受学生的礼。
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者,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这些在社会上看来很自然、很正常的人之常情,但在学校里就不合适,这也是学校这个精神特区的特殊之处。
因而把教师接收学生家长的礼物当作人之常情是错误的。
三、论述题
1、(1)作为个体的教师,要更好地服务社会,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磨练自己,即从身体、精神、心智及社会情感等方面进行不断地修炼,以增进个人产能,累积修养的本钱。
(2)教师应注意身体方面适当运动和营养,保持健康;精神上时时荡涤心灵尘埃,心智上不停止自我教育,社会情感上历练待人处事之道。(结合个人情况)
2、⑴教师道德教育的一般要求和目标: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
平等: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
公正:在与学生交往时,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由偏袒或歧视某些学生。
民主: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或做出决定时,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意愿和建议。
⑵教师道德教育的较高要求和目标: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甘心情愿为学生操劳服务,细心爱护学生,从爱出发,以爱为归宿,这是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崇高境界。
诲人不倦:对学生、对事业有恒心,有持久不变的教育意志。
3、①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
②“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
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④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结合社会实际,则酌情加分)
4、学习孟二冬教授,就是要学习他的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学习他扎扎实实,严谨治学的工作精神;“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我们教师的为师之道,做人之本,更应该是我们的一生奋斗目标。我们是不是要对自己的思想、人生和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和反省呢?是不是应该追问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吗?你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了吗?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品德行为的指导者,不仅是知识的导师,更是做人的榜样。这不仅是教师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党和人民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必须从塑造教师自身做起,这是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可以清贫,但师德不可泯灭。
5、⑴学校教学过程的道德规范有:①热爱学生,诲人不倦;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③钻研业务,认真施教。
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其一教书育人是由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根本任务决定的,教师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教书和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教书内含着育人,是育人的手段,而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其二教师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在各个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6、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有教师意识就是时时刻刻想到自己是一名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给学生做榜样。
(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这是模范执行纪律的前提。
(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实践是检验教师纪律观念强弱的唯一标准。
(4)从一点一滴做起。由于教师处于为人师表的地位,所以,对教师来说任何一条纪律都是重要的,必须严格遵守。
(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6)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如早上准时到校上第一节课,要有意志和恒心)。
四、案例分析
1、世界上有一种力量,看不见,听不着,却可以打动人心,感化世界。学习孟二冬教授的事迹,感动一直在我的心头流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是对孟教授一生最好的概括。作为一位学者,孟二冬教授是一位“沉得下来”“钻得进去”的学者。他博学而笃志,作为一名教师,孟二冬教授身上浸透着师者的博大、尊严与热情。他以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默默无闻地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他主动承担支援边远地区教育事业的任务,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也难以放下自己那份责任,仍然以坚韧的毅力支撑着上好每一堂课。
孟二冬教授是一位斗志昂扬的勇士。在他的生命遭遇到残酷的病魔时,人性的可贵与辉煌愈加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他的生命之河,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急流险滩,永远保持着一份让人心仪的恢宏和恬淡的气度。他清正而刚毅,乐观且豁达,坦然面对病魔的咆哮,向死而生。
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教书育人。正如总书记评价的那样,“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他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值得各行各业的人们认真学习。”
他的的确确是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但他的的确确又是个不普通的教师。他真实而温暖,内心充满了爱——对教师这门职业的爱,对文化学术的爱,对学生弟子的爱,对家人亲人的爱,对周围人的爱。而每一份爱,都可以说出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或感人的,或平实的,这就是一个充满着人性的当代大学教师的形象。
阅读孟二冬教授用生命点滴写就的人生故事,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平凡教育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孟二冬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和科研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著追求。正如北大中文系系主任温儒敏教授所说:“孟二冬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他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他悄悄地改写着英雄的概念。”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更要用心感受、用心学习孟二冬的精神,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2、⑴案情说明了“诚实守信”的道理。
分析:
案例中,学生抄袭作业是不诚实的表现,应当予以教育。面对一些学生家长和学校要求提高分数的压力,那位女教师愤然辞职,并得到了近一半老师的支持。这位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而且自己首先做到诚实守信,坚持原则。这位教师不仅能自觉按教师道德要求行事,认真履行道德义务,而且还能敢于与违背教师道德的人和事作斗争,以强烈的道德责任感维护道德的严肃性和正义性,以自身正直的道德人格力量引导和感召学生和教师。
⑵这位女教师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
①诚实是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中人人必须具备的起码品格。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是对学生灵魂的塑造。
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必须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作示范,教育学生本分做人。
③“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课的考试更为重要”。要让诚实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风气,必须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
3、(1)教室里出现“一片宁静”的原因是因为教师对甲学生的回答虽然没有批评、指责,但没有准确点评,反而用“很不完整”予以了否定,使答题的学生缺乏自信心,同时教师的态度情感也直接影响了答题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也感染了其他同学产生了不良的消极情绪。
(2)课堂点评,应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省并作出恰当的教学决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自主人格健康发展。良好的课堂点评在引导学生思维步步拓展,引导课堂讨论走向深入,使课堂教学得以升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老师的“点评”问题在于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无情的否定,这会直接影响答题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要用富有感情、精炼的语言去点评,这样势必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涟漪,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为此,老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倾听意味着平等与尊重。当然,新课程也不拒绝指正性、否定性的点评。对于处在成长期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多激励,少批评,但教师过度的激励、赏识会造成学生自我感觉太好,对学习、工作的困难性产生低估,同时使激励性评价贬值。但是,指正性、否定性评价要以尊重学生人格、不伤害其自尊心为前提。
同时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有时不应只局限于答案的正确与否。学生答题时出现偏颇在所难免,此时教师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简单以答案的对错来下结论,而应全面看待学生的回答。可以对他们的思路、语言、体态等做出具体分析,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学生以某一方面、某种程度的肯定。
4、⑴这位数学实习教师辱骂、体罚学生是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分析:
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从理想层面上看,教师要热爱学生;从原则层面上看,教师要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从规则层面上看,教师不准以任何借口歧视、侮辱、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案例中的数学实习教师,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对学生的严格并不错,但必须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可是这位教师,对演示不出数学题目就要骂人,甚至对教了几遍还不会的学生,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甚至体罚学生。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⑵严重结果:造成了这位学生厌学甚至弃学;其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师德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5、⑴班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
分析:
该班主任对于“班级里学生丢10元钱”事件,采取了学生“投票”选“贼”的办法,并以此作为证据来处理,这是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不仅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也有悖于教师的职业形象。
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做到:
①教师要模范遵守宪法及其他各项法律、法规,坚持德法并重,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符合法制的要求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②教师要学法、知法、懂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全面履行教师的义务和正确行使教师的权利,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学校、学生和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采取下列方法:
第一:表明态度:我很生气;指出后果:用事例来说话,老师为你担忧;让他懂得:一个人不止值这一点钱;
注意事项:
⑴言语要动情,用情来打动学生的心;
⑵若知道是谁,则个别交流,为其保密,给他改正的机会;
⑶丢掉的钱,老师负责补上,以行动来打动学生;
⑷别在意查得出查不出,千万别自以为是。万一搞错,有可能会害了被误解的学生的一生,与其这样,还不如查不出来。当然,对学生说:不是老师查不出,而是老师不想查。你们都是有志气的孩子,万一查到那个同学,老师会很伤心的。老师不敢接受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会偷东西。这样,偷了东西的孩子即使不还,心里总会产生内疚感,教育效果也就有了。千万别兴师动众的查,否则即使查出来,孩子也有可能破罐子破摔,这就糟了。
⑸会有反复,别着急,多说几次就会好的。再说,小孩子偷东西不算偷,只是家里随便拿惯了而已。坏习惯要改过来是很难的,需要反复的过程。
第二:利用好主题班会的时间把“失窃事件”告诉全班同学,让每一个同学都来体会失窃者的焦虑和处境,同时也引导大家对行窃者的一时糊涂表示谅解,而后让每位同学按移情的方式写两篇文章:一篇题目是“假如我的财产失窃了”,内容要求涉及四个方面。
⑴失窃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⑵给我的学习带来的影响;
⑶我目前的感受;
⑷假如别人归还了我的钱物,我能原谅他吗?说出理由。
另一篇题目是“假如我是行窃者”,也要求写出四点。
⑴拿别人钱物的动机;
⑵拿别人钱物的过程;
⑶现在的感受,猜想别人会怎么看“我”;
⑷打算怎么办?
老师在布置这些任务时,没有使用“小偷”这个字眼。同学们写完后,老师有针对性的和部分同学谈话,交流感受,着重设计了谈话过程。
总之,研究孩子偷窃的原因:只有找出原因,因势利导,采取最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才能予以纠正,同时对孩子要进行适当的处罚,帮孩子解决问题,记住不要抓住问题不放。)
6、⑴这位校长的做法是情感育人。
分析:
案例中的校长,面对“学生拿走了图书阅览室里的几本书”的事件,不是严肃查处,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写了几句话贴出去。这几句话语重心长,道出了“二十中人的人格”、“二十中良好的校风”,感化这位学生,激起了学生积极情感的反映,于是这位学生就放回了书籍。在这里,校长既严,又爱,既有集体荣誉性的教育,又有人格尊严的启发。校长的情感很有感染力、渗透力,表现出对教育的忠诚,对学生的爱护。
⑵认识:
①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往,不能没有感情。教师的职业劳动需要丰富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同样是其劳动的工具。
②当学生有了缺点、有了错误时,教师要善于以情感去感化人、教育人、激励人。
《乡村教师》练习题及答案 篇8
2.我国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4.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5.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
6.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
7.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8.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
9.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10.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备考资料
11.教师的研究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
12.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13.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14.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15.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6.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17.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8.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
19.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
《乡村教师》练习题及答案 篇9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方法概论习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D
1、提出“勤、博、眼、实”思想的是下列哪位教育家()A孔子 B韩愈 C朱熹 D颜之推
B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A《礼记?学记》 B韩愈的《师说》 C韩愈的《进学解》 D孔子的《论语》
A
3、“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为特点的情境教学是由哪一位我国当代教育家总结的()A李吉林 B段力佩 C顾泠沅 D邱学华
B
4、提出“发现式教学”的是美国教育家()A布卢姆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杜威
A
5、提出成功智力理论的是()A斯腾伯格 B加德纳 C罗杰斯 D加涅
B
6、布卢姆的掌握教学理论对教育目标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分为()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个性领域 B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教师招聘考试网:jsks.offcn.com
C情感领域-学习领域-教学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个性领域
A
7、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认为“以学生为中心、良好的师生关系、倡导意义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 合作学习理论
C
8、教师的素养内涵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它主要是指()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等。
A一般的教学能力 B特殊的教学能力 C对知识的处理能力 D课堂组织能力
C
9、未来人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一本是职业的,另一本是证明人的事业心、进取精神、创新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而事业心、进取精神等通过()实现的。A终身学习能力 B教育科研能力 C参与精神 D文化素养
B
10、专家型教师的核心是()A具有明确知识 B具有策略性知识 C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D具有反思教学的能力
D
11、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问题筛选—()-运用和反思”。A集体讨论 B听报告 C民主讨论 D理论筛选。
A
12、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指的是认识过程的发展,即感觉、知觉、记忆、()和想象。
教师招聘考试网:jsks.offcn.com
A思维 B判断 C运用 D理解
B
13、学生的成就属于()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美的需要
B
14、认知心理学家主张用什么定义学习()A知识的习得 B能力或倾向的改变 C经验的积累 D信息的加工
B
15、项目学习属于()A机械学习B有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D接受学习
B
16、知识的性质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标准区别“知识”与“非知识”或“准知识”,另一方面知识的性质也可以作为比较各种知识价值大小的标准,知识的性质的两个标准影响()A 教育的目的 B课程内容的选择 C教学过程 D教学对象
D
17、倾向于通过遵循逻辑推理的步骤来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逻辑程序理解课程材料的学习者是()A语言表达型 B深思熟虑型 C感觉型 D循序渐进型
教师招聘考试网:jsks.offcn.com
B
18、在认知时会更多地注意社会环境,并更多地受社会影响的认知方式是属于()A场独立性 B场依存性 C冲动性 D发散性
D
19、课程、教材、教科书的相互关系是()
A 教材的概念最大,教科书的概念最小,教材包括课程,课程包括教科书 B 教材的概念最大,课程的概念最小,教材包括教科书,教科书包括课程 C 课程的概念最大,教材的概念最小,课程包括教科书,教科书包括教材 D 课程的概念最大,教科书的概念最小,课程包括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
B 20、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设施环境是学校()最核心的组成部分。A时空环境 B物理环境 C自然环境 D教学环境
C
2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由层级性的模型构成的,其第二层次的主成分是以()因素为主要标志。A记忆 B判断 C理解 D评价
B
22、以教师讲解学生领会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水平是属于()A记忆水平
B解释性理解水平C探究性理解水平D应用水平B
23、在教学模式的功能中,指明模式所对应的教学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秩序和关系的这一功能被称为()A解释功能 B构造功能 C启发功能 D推断功能 C
24、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构成的,这相互作用的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其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主体。A主导性、创造性
教师招聘考试网:jsks.offcn.com
B发展性、主导性
C主导性、发展性 D创造性、发展性
A
25、合作教学的重要前提是()A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可塑造的 B尊重学生的人格 C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D师生学习共同体
A
26、教学模式的重要的、能动的要素是()A师生角色
B教学理论基础 C教学目标 D教学程序
D
27、程序教学模式是()中最为典型的模式。A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 B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 C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 D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C
28、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和策略是()。其中“1”是呈现学习任务或材料;“2”是指讲解先行组织概念;“3”是强化认知组织。A1-2-3 B1-3-2 C2-1-3 D3-1-2 A
29、基于教师学生对话分析的师生交往研究模型是()A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模型
B布卢斐—古德互动观察系统模型 C提问策略分析模型 D人种志交往研究模型
B 30、如果将考试失利的原因归之于运气不好,这种控制观称为()A内控 B外控 C物控 D自控 B
31、布罗非和古德曾经将由教师的低期望导致的学生成就失败的恶行循环称为()
A消极循环 B失败循环 C退步循环 D期望循环
B
32、将课程定义为学校指导的所有活动,这一观点认为课程即()A教学科目
B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教师招聘考试网:jsks.offcn.com
C预期的学习结果
D学习经验
C 33、20世纪末,课程和教学呈现出融合的态势,对于这种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新理念及相应的实践形态,美国学者韦迪用一个新的术语来概括,这就是()A课程与教学 B教学与课程 C课程教学 D教学课程
B
34、课程的本体功能表现为()A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B培养人 C传递文化 D选择文化
B
35、“活动—经验”型的课程设计其所依据的设计原理是()A以学科为中心 B以学生为中心 C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D以活动为中心 A
36、在评价时注重确定预期课程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相吻合的程度的评价模式主要是()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主观评价模式 D差距评价模式
B
37、注重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即收集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处理手段进行评价的评价方式是()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静态评价 D动态评价 A
38、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的评价称为()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参照性评价 B
39、侧重于反映和测量学生在接近“真实生活”的任务情景中的表现情况的评价,被称为()A第四代教育评价 B另类评价
C古典教育评价 D形成性评价
A 40、对信息源与信息工具的了解和使用的信息素养主要是指()
教师招聘考试网:jsks.offcn.com
A信息文化素养
B 信息意识 C信息技能 D信息处理
《乡村教师》练习题及答案 篇10
1:荣誉感是教师因本职工作的伟大而感到光荣的一种道德情感。()判断题 对 错
2:目前我国小学开设语文、数学、社会、自然等课程,总共是()单项选择题 A、八门课 B、九门课 C、十门课 D、十一门课
3: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多项选择题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教育
4: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教师职业道德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规范和要求,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单项选择题 A、本质性 B、继承性 C、共同性 D、稳固性
5:在教学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计划、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的评价属手()。单项选择题 A、诊断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准备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原则。单项选择题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7: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单项选择题 A、教学 B、体育 C、德育 D、管理
8:“教师不应该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个规定是要求教师要保护()单项选择题
A、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B、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C、学生的名誉权 D、学生的隐私权
9: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判断题 对 错
10: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是违法的。()
判断题 对 错
11:1623年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英国哲学家是()。单项选择题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12:如果一个测验反复使用或以不同方式使用都能得出大致相同的结果,那么这个测验(单项选择题 A、信度较好 B、效度较好 C、区分度较好 D、难度适中
13: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判断题 对 错
14:人们的思想观点和世界观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认识,都需要以一定的感觉为基础。(判断题 对 错
15:把人分为哲学家、军人、劳动者三种集团或三个等级的代表人物是()。单项选择题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孔子
16: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做出奖赏和惩罚,以利于积极地维持或促进学习,属于自主学习中的()。单项选择题 A、自我监控 B、元认知策略 C、自我强化 D、自我指导
17:口语表达的基本要素是()。多项选择题 A、语速 B、语音 C、词汇 D、声调 E、句法
18:人不能作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判断题 对 错
19:“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单项选择题 A、情境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别性)。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单项选择题
A、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B、当地政府
C、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D、当地教育督导组织
21:终身教育也就是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判断题 对 错
22: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多项选择题 A、高尔登 B、华生 C、霍尔 D、吴伟士 E、施太伦
23:我国以“双基”为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体系形成于()。单项选择题 A、50年代初期 B、80年代初期 C、90年代初期 D、90年代末期
24:《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这个要求反映的教学原则是(单项选择题 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25: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不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A、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B、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 C、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D、学校制度的现代化
26: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多项选择题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27: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判断题 对 错
28:为了使上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包括()。多项选择题 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气氛热烈 E、表达清晰
29: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侵犯了学生的[ ] 多项选择题 A、隐私权 B、名誉权 C、人格尊严权 D、受教育权
30: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单项选择题 A、教师角色认知 B、教师角色体验 C、教师角色期待 D、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知满天参考答案 1:答案错误
2:答案B
3:答案A,B,C,D,E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4:答案C
5:答案D 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开始时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的,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进行的。6:答案B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启发性教学的原则。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正确
10:答案正确
11:答案A
12:答案A 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程度。13:答案正确 略。14:答案错误
15:答案B 柏拉图根据理性、意志、情感在德行中占主导地位的不同将人分为三等。16:答案C
17:答案B,C,E
18:答案正确
19:答案B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20:答案C 识记性试题,对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21:答案错误
22:答案A,C 本题考查遗传决定论这个知识点,遗传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23:答案A
24:答案B
25:答案A,B,C
26:答案B,C,D,E
27:答案正确
28:答案A,B,C,D,E 教师的工作总结是要落到好课上,好课的标准牵涉到课堂的各个方面。29:答案C
【《乡村教师》练习题及答案】推荐阅读:
乡村教师阅读答案05-14
现代文《乡村的风》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07-06
暮色四合的乡村记忆阅读练习及答案07-19
阅读习题及答案解析之乡村一树寂寞红09-21
乡村教师06-09
乡村教师文化09-06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08-21
寻美乡村教师06-18
乡村教师的自述07-15
乡村教师小故事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