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第6课时

2024-08-26

体育第6课时(精选10篇)

体育第6课时 篇1

第 6 课时

学习目标:能基本记住该操第六节动作并能观察评价其他同学动作;培养主动参与意识和鉴别动作规范水平的能力。

学习内容:出升的太阳前六节的动作方法。学习步骤:

一、自主活动、活跃情绪

教师活动:

1、组织固定队列队型,立正、稍息和踏步走练习。

2、讲解示范游戏蚂蚁搬家的方法规则,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趣。

学生活动:

1、学生在老师的口令指挥下认真反复进行踏步走练习,练习中能够做到大腿高抬,手臂摆直,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2、按照游戏规则欢快地进行游戏活动,发展自己快速奔跑的能力和与同伴密切配合的优良品质。

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点:能够记住整理运动的动作方法和路线。难

点:动作规范到位,路线清晰。

教师活动:

1、分别讲解示范已学操的比较难的动作和要点,然后带领学生集体进行练习,练习的速度由慢到快。

2、组织学生相互间探讨练习,后进行小老师和小示范的领做和表演活动

学生活动:

1、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讲解示范,按老师的口令认真反复练习。

2、积极参与老师设置要求的练习形式,并且在练习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

教师活动:老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讲评,对好的同学进行积极的评价,不好的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帮助。

织:四列横队(左右间隔两臂,前后一臂距离)创新延伸、展示技能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掷远练习,充分展示学生的手臂力量和协调用力的能力。学生活动:学生能够知道练习方法要求和意义,并能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去,并对自己在练习中的表现感到满意。

织:四路横队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图示略。场地器材:田径场一片、跳绳36根、沙包四个 课后小结:

对于操的动作学生基本能够记得,但是动作还不协调,不够到位,而且还有个别错误动作,因此还要加强学生的动作规范程度的练习,通过找出好的同学和动作不好的同学,进行相互比较,使学生知道,好的动作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精神,还可以体现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

体育第6课时 篇2

知识与技能:

能用大量事例说明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 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能解释实际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 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培养合作、交流、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想象描绘出没有摩擦力的世界将会出现的情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认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体会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 木块一个, 木板一块, 毛巾一条, 砝码两个, 圆珠笔芯3~4支。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玻璃杯、筷子、米、果酱瓶、毛巾等。

教学过程:

【引入】

一上课就板书“摩擦”两字, 并开门见山地提出:“大家知道摩擦吗?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有关摩擦的现象吗?” (学生回答)

总之, 摩擦是人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了解摩擦的知识。

【新授】

一、感知摩擦, 提出问题

活动: (请大家一起来体验摩擦) (1) 脚压着地面向前滑动; (2) 用手压着桌面向前推或向后拉; (3) 用一只手紧握住另一只手, 试着把被握住的手拨出来或插入。

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感受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得出:

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 在发生相对运动时, 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提出问题:关于摩擦, 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困惑?学生讨论、交流:摩擦分哪几类?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确定本节课研究课题。

二、介绍摩擦力的存在、产生原因、分类

1.摩擦力的存在: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接触面上, 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物体表面凹凸不平, 发生相对运动时, 互相啮合表面的凹凸部分相互碰撞而阻碍相对运动 (引导学生用拳面体验) 。

3.摩擦力的分类: (结合拉不动讲台、用力拉动讲台、垫上圆木棍或装上轮子移动讲台三种情况)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经验回忆:用手推着自行车走, 感知滚动摩擦力的大小。用手捏住自行车的两个闸, 并推着自行车在同样的路面上前进, 有什么感觉? (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相比, 大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桌上的实验器材来验证你的说法吗?)

活动: (学生实验检验) 先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移动;再用弹簧秤拉着垫有圆珠笔芯的同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移动, 比较两次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实验后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 得出结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三、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进行猜想与假设:根据生活经验,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可能与物体间压力有关, 可能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可能与物体表面大小有关, 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 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有关……)

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 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很复杂, 对摩擦的研究已经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 其中一些问题至今还在探索之中。今天, 我们在课堂上只对其中的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想?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并发言。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不止一个, 若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摩擦力的影响, 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摩擦力的变化是由于压力的变化引起的, 而不是其他因素引起的呢? (运用控制变量法)

3.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实验前,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水平匀速直线拉动弹簧秤。学生实验过程中, 教师巡视, 帮助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 几个小组公布实验数据, 共同分析得出: (1)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 摩擦力越大。 (2)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 摩擦力越大。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继续探索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小结巩固】

1.应用内化知识:鞋底、自行车许多地方有花纹, 就是利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打开矿泉水瓶要用力捏紧就是利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那么, 泥鳅很滑怎样才能捉住它?参加拔河比赛时, 怎样组织我们班赢的可能性比较大?

2.创新发挥想象:摩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那么, 假如没有了摩擦, 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共享 (我们将寸步难行;我们将不能用绳子打结;开动的汽车将停不下来;微风一吹, 火车便动起来……)

3.归纳整理提高:通过本节课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

现在你能利用筷子将这杯米提起来吗?

【作业布置】

体育第6课时 篇3

曾记得去年中考结束后,当时我还在省城参加高考阅卷,从媒体上获悉全省12道中考作文试题(镇江、常州是合卷),真的豁然开朗,有许多题目与高考题相较也不逊色。“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也是一堂语文课”……我一激动,便在高卷阅卷小结中写道:建议高考命题人关注并学习中考作文命题。

2012年中考,就作文题的质量看,“今年花胜去年红”,正如徐州中考作文题——“又是一个新起点”。

“眉头舒展了”,形象,充满美感和诗意;“那条河”,简洁,富有文学和象征意味;“就这样慢慢长大”,亲切,温婉,饱含诗意;“不能没有你”,是那么地“情深深,意蒙蒙”;“又是一个新起点”“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是那么地富有哲理和禅意;“感谢阅读”“带一本书去旅行”“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直接切入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生活;“ 让我与众不同”“我的 主张”,引领新时代的中学生自主、自立、自强;“心中有支欢乐的歌”“幸福就是现在”,借助考试引导初中生思考、感受幸福与快乐的人生。

从题型上看,命题作文独领风骚。大作文中有11道是命题作文,其中连云港、无锡是“材料+命题”,南通、南京是“引导语+命题”,而淮安则是既可以按命题作文,也允许根据提供的材料自拟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只出现在镇江、宿迁两个大市。以多种形式的命题型作文为主,兼及半命题或自拟题作文,这是非常正确的一种导向。材料作文,特别是提供文字材料较多的材料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说,会因为阅读质量而影响写作,最后冲淡写作检测的意义。

从赋分情况看,最少的是50分,最多的是66分,绝大多数则是60分,有的大市还专门标注出书写分,可见作文在中考语文中的比重之大、地位之高是其他任何一道题都无法超越的。

13个大市,14道命题(无锡市还有一道写简短评论的小作文),体现了很好的导向:引导学生关注人生、自然、社会,关注身边真实的人和事,关注阅读、写作与精神的成长。文体上,虽然绝大多数命题均强调“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但本质上依然是以检测记叙文写作能力为主。篇幅上,除连云港卷要求600~800字外,其余均是不少于600字。这完全符合对沿海文化教育发达地区学生写作的要求要适当高于课程标准的基本意见,符合会考兼升学考试两考合一的基本意图,更符合发挥中考指挥棒作用对初中写作教学正确引领的方向性要求。称之为“14道风景线”,不算夸张。各大市语文命题人的匠心可见一斑。

“带一本书去旅行”

没有教师不同情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重,所以,想要学生在暑假里“放下书本”,痛痛快快地“玩”,“过一种别样的生活”。可结果还是放心不下,孩子,还是“带一本书去旅行”吧!题目中四次出现了“书”,可“书”还真的不一样,不是在“绕”孩子,而是命题人自身感情上的“缠绵”与“纠结”。这背后体现出来的是那日月可鉴的关爱考生、望生成龙成凤的情怀。

同样的情怀在“道路前面还是道路”中体现得更为充分。一天到晚埋头做练习、模拟题,把语文的味儿、文学的味儿丢失殆尽了,多希望孩子们读点诗,提升文学品位。所以,命题者请考生先读几句海子的诗,或许他们能触摸到一点海子的孤独、苦寻和绝望。至于最后写出来的文章与海子诗的韵和味是否关联,肯定不予计较。

无锡的命题,不仅提供一则故事材料作为记叙文写作参照的例文,而且在命题后对题目中的关键词“现在”进行了“爱心”提示,希望考生不要把这里的“现在”与“幸福”画等号。“幸福”,物质上是指“能够拥有的”“急需而能得到的”,情感态度上是指“懂得满足”“学会知足”。而“现在”,命题者特别说明,既可以写“当下”,也可以写“昨日”“前天”,都不算走题。所以请考生放心,这道题虽然不容易,但评价的要求不会苛刻。

苏州的命题,“请以‘心中有支欢乐的歌’为题写一篇文章”,引导学生懂得,即使学习、生活再苦,也得苦中作乐,哪怕是“强颜欢笑”一回也行,因为这是一支“欢乐的歌”。

“让我与众不同”

虽然,题目的导向好,风景迷人,又虽然,命题人的情怀如此宽厚仁慈,但因为毕竟是中考考场上的作文题,完全不是平时自由作文和练习作文,因而考生要想让自己的文章与众不同,还真的应该在审题、选材和表达上多用三分心。

比如镇江考生,面对“ 让我与众不同”这道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认真推敲写作要求“将题目空缺处补充完整”。“让我与众不同”,从语法上看明明是一个完整的祈使句,从逻辑上看也是价值选择比较明确的判断,但为什么命题人认为不完整呢?这时,就得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希望考生能够填写“阅读”“爱好体育”“矮胖”“结巴”等,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大。一个富有写作智慧的考生,还可以添加一个“请”字,加强一下祈使语气,写一篇充满激情与个性的演讲稿之类的文章;也可以添加“别”或“不要”,来一个反向为文,写一篇或有生活真味的记叙文,或有思想力度的随笔、杂感。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需要勇气与智慧的。如果顺着命题人的思路走下去,要想写得与众不同,有两个前提:一是所填的内容要能“与众不同”;二是要真正能够写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由此想到“感谢阅读”“眉头舒展了”和“不能没有你”这一类写作空间特别巨大的题目,考生一定要在选材和故事上多下工夫,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寻找出“与众不同”的“那一个”,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出类拔萃。

而对于写作难度比较大的命题,比如“那条河”,一定要让所写的人与事同“那条河”有内在的、本质性的关联,而不只是发生在那条河畔,这样,你的文章也就基本成功了。对于“以‘幸福就是现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这样一个题目,关键是找一个载体(一个好故事),把“现在”的几重内涵装进去。

体育第6课时 篇4

教材:不等式证明一(比较法)

目的:以不等式的等价命题为依据,揭示不等式的常用证明方法之一——比较法,要求学生能教熟练地运用作差、作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过程:

一、复习:

1.不等式的一个等价命题

2.比较法之一(作差法)步骤:作差——变形——判断——结论

二、作差法:(P13—14)

1. 求证:x2 + 3 > 3x

证:∵(x2

+ 3) 3x = x2

3x(3)2(3)23(x3)23

2224

0

∴x2 + 3 > 3x

2. 已知a, b, m都是正数,并且a < b,求证:ama

bmb

证:

amab(am)a(bm)m(bmbb(bm)ba)

b(bm)∵a,b,m都是正数,并且a 0 ,b  a > 0 ∴

m(ba)

amab(bm)

0即:

bmb变式:若a > b,结果会怎样?若没有“a < b”这个条件,应如何判断?

3. 已知a, b都是正数,并且a  b,求证:a5

+ b5

> a2b3

+ a3b2

证:(a5 + b5)(a2b3 + a3b2)=(a5  a3b2)+(b5  a2b3)

= a3(a2  b2) b3(a2  b2)=(a2  b2)(a3  b3)=(a + b)(a  b)2

(a2

+ ab + b2)

∵a, b都是正数,∴a + b, a2

+ ab + b2

> 0

又∵a  b,∴(a  b)2 > 0∴(a + b)(a  b)2(a2 + ab + b2)> 0 即:a5 + b5 > a2b3 + a3b2

4.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同一路线走到同一地点,甲有一半时间以速度m行

走,另一半时间以速度n行走;有一半路程乙以速度m行走,另一半路

程以速度n行走,如果m  n,问:甲乙两人谁先到达指定地点? 解:设从出发地到指定地点的路程为S,甲乙两人走完全程所需时间分别是t1, t2,t1mt

1SS

2nS,2m2n

t2可得:t2SS(mn)2

1mn,t22mn

2SS(mn)S[4mn(mn)2]S(mn)2

∴t1t2mn2mn2(mn)mn

2mn(mn)∵S, m, n都是正数,且m  n,∴t1  t2 < 0即:t1 < t2 从而:甲先到到达指定地点。变式:若m = n,结果会怎样?

三、作商法

ab5. 设a, b  R+,求证:aa

bb

(ab)2

abba

abba证:作商:

aabbab

2aba

b

(a(ab)

b)

ab当a = b时,(a

b)

1

b

当a > b > 0时,a

1,aba2

b20,(a

b)1

ab当b > a > 0时,0a

1,ab2

b20,(a

b)1

ab

∴aabb(ab)

(其余部分布置作业)

作商法步骤与作差法同,不过最后是与1比较。

四、小结:作差、作商

五、作业: P15练习

体育第6课时 篇5

A组 基础达标

1.“饿了么”网上订餐平台由于无证经营餐馆被“3·15”晚会曝光之后,被成都市食药监局约谈,并处以15万罚款。近年来,虽然国家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在不断加强,但食品安全事故仍层出不穷。实现食品安全,政府必须()①依法履行职权,坚持执政为民 ②履行经济职能,加强市场监管 ③坚持以人为本,严格依法行政

④承担社会责任,诚实守信经营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②④

C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①不符合题意;企业经营者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诚实守信经营,④不符合题意。] 2.国务院2016年6月印发的《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提出,严格履行政府向社会作出的承诺,把政务履约和守诺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政务和行政承诺考核制度。上述规定有利于()①促进政府审慎行使权力 ②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③强化政府在公平竞争审查中的责任 ④规范国家权力机关办事程序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A [人大代表直接行使国家权力,②观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材料主体是政府,④不符合题意。] 3.某市网友针对该市交通拥堵,空气质量恶化等问题,提出“机动车限牌”的建议。该市公安局积极调研,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后给予回复称,机动车“限牌”措施涉及诸多因素,是否采取机动车“限牌”须综合考量、谨慎决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政府重视基层话语权,尊重公民民主权利

②公民积极履行义务,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 ③公民与政府良性互动,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 ④公民理性监督,增强了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C [某市网友提出建议,该市公安局积极调研,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后给予回复说明了“政府重视基层话语权,尊重公民民主权利”“公民与政府良性互动,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①③符合题意;网友提出建议是行使权利而不是履行义务,②不符合题意;网友提出建议属于参与民主决策,而不是理性监督,排除④。] 4.2016年1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大督查第三批督查问责和督查表扬工作汇报,20个市、20个县受到国务院表扬,1 148名干部因庸政懒政怠政和不作为被相关地方严肃问责。国务院此举旨在()①督促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坚持依法行政,有所作为 ②引入社会参与机制,对政府工作形成监督 ③推动政府改进作风,提升政府工作效率 ④强化预防腐败机制,促进政府廉洁自律 A.①③

C.①④

B.②④

D.②③

A [国务院加强督查,旨在督促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坚持依法行政,有所作为,①当选;推动政府改进作风,提升政府工作效率,③当选;国务院加强督查,不属于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②不选;不属于预防腐败的机制,④不选;故选A。] 5.针对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国家卫计委表示,这一政策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府是通过反复权衡利弊,审慎决策而作出的,且将依照法定程序,逐步调整完善。这表明我国政府()①立足人民利益依法行使权力 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 ③坚持依法决策,减少决策失误 ④坚持科学决策,保障公民决策权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B [材料中的政策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府将依照法定程序,逐步调整完善,①③正确。②不符合题意;公民无决策权,④错误。] 6.2016年5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省政府官方网站公布。《通知》将政务公开聚焦到事关国计民生的具体项目上,再次为如何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减少寻租空间破题。政务公开的实施()①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 ②杜绝政府权力的滥用 ③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 ④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B [本题考查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实施政务公开,有利于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③④符合题意。政务公开并没有拓宽民意反映渠道,①与题意无关;②中的“杜绝”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本题答案选B。] 7.2016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并公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在政务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等范围内,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此举有利于()①推动政府科学民主施政,增强政府公信力 ②消除政务信息垄断壁垒,实施政务信息共享 ③规范行政裁量,依靠公民权力监督公共权力 ④降低政府公权力,防止权力寻租 A.①③

C.②④

B.①②

D.③④

B [本题考查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①②观点正确,故B项应选。③中“依靠”错误;④中“降低”错误。] 8.观察下图《政务微博》,正确的说法是()3

①体现了公民的监督权 ②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创新了政府社会管理的方式 ④保证了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A.①③

C.①②

B.②③

D.③④

A [《政务微博》是公民通过行使监督权,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创新了政府社会管理的方式,①③正确;②中的“扩大”说法错误;④中的“保证”说法错误。] 9.2016年3月,上海市公安部门破获的1.7万罐假冒名牌奶粉案引发社会关注。就本次的假冒名牌奶粉案,作为权威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明知有不法商贩将成人奶粉罐装为婴儿奶粉售卖的情况下,在其公告和发布会上公布了“假冒奶粉符合国家标准”的信息,引起公众质疑。区别一个政府部门是否具有权威的标志是()A.是否做到依法行政 B.官员是否由民主选举产生

C.办事是否体现全体公民的意愿 D.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D [区别一个政府部门是否具有权威的标志是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D项观点正确。] 10.新华社北京2016年6月30日电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对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或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严重束缚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设立的审批事项已取消或下放,或不同文件对同一事项重复要求、规定不一致等506件国务院文件宣布失效。国务院的这一做法()①说明政府可以代行全国人大部分立法权 ②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客观 4 要求 ③说明政府保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 ④有利于维护国务院文件的权威性

A.①④

C.②④

B.②③

D.①③

C [国务院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是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体现,有利于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也有利于维护国务院文件的权威性、严肃性,②④正确;全国人大有立法权,不存在政府代行立法权的说法,①错误;国务院宣布失效一批文件,不是决策活动,③不符合题意。]

B组 能力提升

11.“打击号贩子”成为2016年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开年热词。对“号贩子”行径的愤怒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打击这一违法行为还需依法进行。为此需要()①针对各种“票号”贩卖行为完善法律规范,坚持依法惩处 ②医疗卫生主管部门不断完善行业监管法规,提高服务水平③提高医疗卫生体系相关服务人员道德修养,杜绝内外勾结 ④加强对医疗卫生系统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提高司法水平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A [③强调道德建设,不是法治角度;对医疗系统执法人员的培训能提高执法水平,但不能提高司法水平,④表述错误。依据材料“在对‘号贩子’行径的愤怒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可知,打击“号贩子”需要运用法治手段,①②符合题意。] 12.2016年初,江苏省泰州市效能办设立“蜗牛奖”,颁发给全市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的责任人,以此倒逼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快推进快到位。这样做有利于()①督促政府依法行政,法无授权不可为

②政府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

③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④政府克服懒政、怠政,杜绝失职、渎职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C [材料中的举措有助于政府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效率,②③正确,故C项应选。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13.某县在修建公路时,必经村民万某的承包地。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毁掉了万某种植的西红柿两亩多,后象征性地给了万某200元的补偿。万某多次找政府有关部门讨个说法却未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指出:“我们还认识到,各级政府工作中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办事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甚至贪污腐败。”

(1)“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当前我国采取了哪些有效途径来制约和监督政府公共权力?

(2)你认为万某可以通过哪些具体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解析] 第(1)问考查制约和监督政府公共权力的有效途径,涉及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第(2)问,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具体途径,依据教材中提供的相关途径即可。

[答案](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即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同时还要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

(2)打县长的专线电话或行政职能部门的热线电话、到政府网站进行维权、通过信访制度维权、通过行政裁决制度维权。

14.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瓶颈,如产业规模不够大、结构不够合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保障不够完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不够强大、文化市场的行政审批还需依法规范和减少等。

材料二 《意见》指出,政府要依法行使权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监督,完善执法责任制,提高行政执法效率,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提升执 法公信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职能”的知识,谈谈政府该如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助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的知识,说说在文化市场执法过程中,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使权力。

[解析] 第(1)问,考查“政府的职能”的知识,主要涉及政府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建设职能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第(2)问,考查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要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大方面分析。

[答案](1)①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可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政策扶持,通过信贷、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②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政府应重视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③政府具有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政府应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④政府应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为人民文化生活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6和7第1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找出图中是6和7的人或物。接着通过计数器和直尺,让学生知道6和7的位置,以及6、7和1、2、3、4、5之间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游戏引入新课,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对于6、7的认识就更加丰满了。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0~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的学习,为下节课学习6和7的加减法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基本理论。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6和7数量的大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6和7的位置及6和7与1,2,3,4,5之间的大小关系。3.总课时数: 1 课时 授课课时:第 1 课时

学生准备 小棒若干 7张圆形纸片 直尺 教学过程

⊙游戏激趣,引入新知

1.魔球游戏。(出示6个带有0~5序号的彩球)师:智慧老爷爷听说大家学习非常努力,为了表扬同学们,特意制作了6个彩色的知识魔球,谁能将这6个知识魔球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呢?(请学生上台将6个知识魔球根据数字的顺序进行排列)2.引入新课。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想得到美丽的知识魔球吗?那我们一起来努力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数一数,初步感知。(课件出示教材39页主题图)(1)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打扫教室)教师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热爱集体的思想教育。(2)找一找,图中哪些人或物体的数量可以用6或7来表示?你是怎样数出来的?(学生认真寻找,数一数,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数的)(3)交流汇报:教室里有6张桌子、6名同学、7把椅子、7个人。预设

生1:我是这样数的,教室里有5名同学在打扫卫生,又进来了1名同学,一共有6名同学。(请学生上台来示范数,教师用课件闪动被数的对象,让全班同学跟着数一遍)生2: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个人,从外面走进来1名同学,一共是7个人;也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是7个人。

生3: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椅子。(4)数出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各是多少。(学生数数,进行汇报)小结:6个点子,6个人物,还有我们刚才数的6张桌子、6名同学都可以用6来表示。而7个点子,7个人物,还有我们刚才数的7把椅子、7个人都可以用7来表示。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自然数的增加过程,感受相邻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做好准备。板书设计: < 6 O 7 O 5 7 O 6

第二课时 6和7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6、7的组成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练习数数从1数到7,再从7数到1。

2.请7位同学站到黑板前面排成一排。问:某某同学是第几?(强调学生回答是从左数还是从右数。)

某某同学是第几?从左数第2的同学是谁?从右数的3的同学是谁?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在我们身边有哪很多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也有很多数字可以组成6和7。

3、提出学习目标 掌握6和7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一)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

6个小圆卡片,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将6分成5和1,你能帮我再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并用学具演示。同桌交流展示。

(二)、全班展示,激发知识冲突。

1、小组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展示。

2、学生质疑:

●学生提出:6个圆片要分给2个小朋友有几种分法呢 ●师:谁来列式帮她解决?

●汇报(可以分成1和5、5和1、2和4、4和2、3和3)

3.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4.7的组成

学生汇报分法并展示,引出:你还能想到什么?可以归纳成几种分法?

三、知识延伸

1.师生对口令游戏。

2、.学生互动,一个学生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四、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3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及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独立操作,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体会计算方法。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成参与者,从图中两位小朋友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再借助算式的对比,通过观察和探究,进一步感受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四基”在教学中得以强化。

2.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儿童的认知特点是由形象直观到抽象具体,教学中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这个认知规律,使学生由感知到理解再到概括提炼。本教学设计就是由这一观念出发,先让学生观图,阐述列式,分析“一图两式”的特点,感悟计算方法,由看图计算到根据组成计算。接着延伸到“一图四式”,对加减法进行对比,感知加减法计算的互逆性,对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圆形纸片 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3+1= 4-1= 2+1= 5-2= 1+4= 3-2= 1+3= 5-3= 2+3= 4-2= 5-4= 5-1= 2.复习6和7的组成。

3.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6和7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及6和7的组成,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为学习6和7的加减法做好铺垫。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5+1和1+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左图(去掉图中的算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图中的两个小朋友相对而坐,正在摆圆片写算式,圆片被分成两份,一份有5个,一份有1个)(2)如果把图中圆片的摆放情况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你能做到吗?(学生观察,写出算式5+1和1+5)(3)交流: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同?

预设 生1:从女孩的角度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

生2:从男孩的角度看:左边有1个圆片,右边有5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1+5。小结:由于两个小朋友坐的方向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就不同。

(4)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5+1=6 1+5=6)(5)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师引导学生得出:在这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得数相同,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同)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根据一幅图通常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6-1和6-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右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这幅图中一共有6个圆片,被分成了5个和1个两部分)①从女孩的角度看,6被分成了哪两部分?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一部分,还剩多少个圆片?怎样列算式?(学生观察,写出算式:6-1=5)②从男孩的角度看,情况又是怎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6-5=1)(2)想一想,同一幅图,为什么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呢?(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3)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6-1”和“6-5”比较简便呢?(6可以分解成1和5,所以6减5等于1,6减1等于5)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借助圆片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一图两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在观察、比较中继续深化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初步感知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4+2、2+4、6-2和6-4。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中间笑脸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笑脸?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什么算式?从右往左看呢?(4+2=6 2+4=6)(2)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4+2等于几呢?怎样计算2+4等于几呢?(引导学生从6的组成进行理解)(3)根据笑脸图,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学生小组交流后写出算式:6-2=4,6-4=2)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我是这样想的,从6个笑脸中去掉2个笑脸,就剩下4个笑脸了。

生2: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类似,从6个笑脸中去掉4个笑脸,就剩下2个笑脸了。

(4)如果不看图,你想怎么计算这两道减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两道减法算式的得数)小结: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不仅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4.学生合作学习5+2、2+5、7-2和7-5。(1)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

师:刚才同学们很聪明,根据笑脸图列出了四道算式。那你们有信心根据这幅小棒图也列出四道算式吗?(课件出示小棒图)(2)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根据摆和算的过程,观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3)汇报,全班交流。

(5+2=7 2+5=7 7-2=5 7-5=2)(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学习3+3和6-3。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三角形图。

体育第6课时 篇7

第2课时

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学习目标:

1、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的规定,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2、知道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

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教学难点:

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任何尊严不受侵犯。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朗读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电教平台 课型:新授课,共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同学们,我们知道人格尊严和人的生命、人的自由一样,都是至高无上的。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

1、什么是人格尊严?它包括了哪些具体权利?

2、案例一:乘坐公交车逃票、使用假票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这种做法确实让公交司机头疼不已。2008年11月29日,广东惠阳市公交公司为了杜绝乘客逃票、使用假票,竟然将一名使用假票的学生的假票和照片复印多份,张贴在多辆公交车上进行公示,对该学生予以“通缉”。如此雷人做法,被网友捅到网络上,引起网友一阵口诛笔伐,质疑公交公司是法盲。学生思考:(1)公交公司侵犯了学生的什么权利?为什么?

(2)公交公司侵犯这名学生权利的行为,为什么会引起众多热心网友的关注?

教师总结: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我们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我们该勇敢地用法律武器来捍卫我们的权利。那该如何做?具体又有哪些法律来维护我们的权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三、进入法律导航学习(20分钟)

1、学生朗读: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自主探究:(1)为什么要特别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2)损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行为有哪些?

(3)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的哪些特殊保护?(板书)

2、合作探究:结合案例一

请你为这名学生(或其家长)出谋划策:应该采取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学生朗读: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自主探究:(1)当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观念?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2)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有什么要求?(板书)

4、合作探究:实践与评价——情境探讨《街头偶遇》

(1)目的:通过对社会上的这种违法现象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本身也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

(2)学生讨论并发言:① 中学生制止人们殴打小偷的行为是否正确?法律依据是

什么?

② 打小偷是否合法?抓到小偷后如何处理才是正确的?

课堂训练:(12分钟)

《随堂优化训练》P33-34 1-10题(当堂对答案及评讲)

课堂小结:(2分钟)

本节课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未成年人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其中人格尊严是未成年人重要的权利之一,同学们必须学会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在自己或他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能勇敢的拿出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板书设计:

6.2 维护人格尊严

二、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1、为什么要特别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2、损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表现

3、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1、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① 应树立的观念 ② 具体做法

2、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体育第6课时 篇8

一、备课标

(一)课程标准:

五、化学与社会发展”之

(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知道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在“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之(二)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2.能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进行实例分析,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化学具体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里,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关系,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解释简单的化学问题。

5.能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6.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进行加工。

10.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二、备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

一、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的原里。

其中“

一、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的原里”,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其反映的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教材重点确定为: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里。

重点知识: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2.通过实验及实例得出灭火的原里。重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白磷红磷的燃烧与否的科学探究,经历“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化学语言表述燃烧条件、灭火的原里的相关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重点情感类目标:1.体验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乐趣。2.通过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对生产、生活现象进行解释,进一步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化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里解释具体的现象。

三、备学情

(一)分析学生的起点知识和能力,思维障碍;学生对燃烧、灭火比较熟悉,容易接受。涉及到一些灭火的具体实例、燃烧的条件时需要学生较为缜密的形象和逻辑思维,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

因此把教学难点确定为:利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估计有80%的学生能够理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里。70%的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策略:①做好探究性实验,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②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兵教兵”的策略突破难点。

四、备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类目标:

1.通过对燃烧的条件演示实验,能够说出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能熟练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2.经历燃烧的条件的探究过程,能够得出灭火的原里。3.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方法类目标:

1.通过对燃烧的条件的科学探究,经历“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化学语言表述反应现象,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情感态度类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体验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乐趣。2.通过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里对生产、生活现象进行解释,进一步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化学的应用价值。

五、备教学过程

一、燃烧的条件

探究活动一:

【构建动场】原始人钻木取火、诸葛亮火烧赤壁、用燃气做饭等都是燃烧,燃烧是怎样发生的?需要条件吗?

【自主学习、活动探究】

一、燃烧的条件 实验探究:

用白磷、红磷、热水探究燃烧的条件 【交流探究】

通过燃烧与否得出燃烧的条件。【活动目的】

1.通过对燃烧的条件的探究,能够所学知识较为熟练地解释生产与生活中的现象。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化学语言表述反应现象,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活动过程】

Ppt图片展示活动情境——学生设计并讨论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获取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探究,反思——应用反馈

【活动策略】

这里主要运用到的问题探究活动策略有: ① 为学生创设引导其提出问题的问题情境策。② 问题探究方法的选择策略

③ 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策略。④ 营造一种对话、交流和质疑的课堂交流环境策略。【活动评价】

采用活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当堂检测”。

二、灭火的原里 探究活动二

[讨论]森林着火,洒在桌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炒菜时,锅里的油着火了。怎么办? 灭火的原里

创设情境:播放火灾的视频及图片

【综合建模】:

1、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2、图书着火用什么灭火?

3、电器着火怎么办? 总结:灭火的原里: 【活动目的】

1.通过对灭火的原里的探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现象。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化学语言表述反应现象,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活动过程】

Ppt图片展示活动情境——学生设计并讨论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获取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探究,反思——应用反馈

【活动策略】

这里主要运用到的问题探究活动策略有: ⑤ 为学生创设引导其提出问题的问题情境策。⑥ 问题探究方法的选择策略

⑦ 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策略。⑧ 营造一种对话、交流和质疑的课堂交流环境策略。【活动评价】

采用活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当堂检测”。

。。。。。。。。。。。。。。。。。。。。。。

【课内检测作业】

基础

一、森林着火、房屋着火时,通常采用哪些方法灭火?

通常我们采用的灭火方法中,主要目的:①

③。

二、由木炭、红磷、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归纳:

1、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

....②

③。

2、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

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 反应。

3、促进燃烧的方法:

都能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

三、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爆炸声不绝于耳,你能用化学的知识解释爆炸吗?

例: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

时,遇到明火会

,导致有限空间里气体的体积

,从而引起爆炸。

四、铁制用品在阴雨天气时,表面常常会生锈,这是一种

的现象,生活现象中同属此类的还能列举吗?

小结:燃烧、爆炸、缓慢氧化都是物质与

的反应,都叫

反应。

拓展

1、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 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 C 白磷着火用沙土盖灭

D 电器着火切断电源后用湿棉被盖灭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 剧烈的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 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D 燃烧一定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

3、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一白色小液滴。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

请回答:(1)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2)白磷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3)向热水中的白磷附近通氧气,发现白磷在水下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

写出白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4)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

4、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 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据图所示燃烧的条件填写: 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5、成语“釜底抽薪”从化学角度看使用了灭火措施中的6、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共同点:

体育第6课时 篇9

Period Six

(Integrating skills)

Step 1 Homework checking

Have the Ss talk about pop music and rock music.

Step 2 Reading

Read the text pop and rock music and complete the outline below:

Comparison

Pop music

Rock music

Why is music important

to the musicians?

Music is their career. They use

Music to become rich and famous.

How are some written?

One person has a strong feeling and

expresses it with music,

and others help build the song.

What are the songs

about?

Most pop songs are simple stories

About love that make people feel

easy and forget about the real

world.

Step 3 Discussion

Compare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and modern Chinese music. Start by completing the chart below, and then write a short essay in which you compare the two styles of music.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vs Modern Chinese music

Comparison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Modern Chinese music

What instruments are used?

When is the music played?

Who writes the songs?

What are the songs about?

Step 4 Writing

   In English,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re the four basic skills. Ask the Ss to write an essay entitled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vs Modern Chinese music with Pop vs Rock as a guide.

Step 5 Practice

Allow the Ss enough time to write the essay then show one of the Students’ on the screen. Do some adjustments.

Step 6 Consolidation

Read the passage at Page 148 and finish the form at Page 149.

Homework:

1. Write a comparison essay according to the finished form at Page 149 with the title American music in the past vs today’s American music.

体育第6课时 篇10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课时 6、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P39、P40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个数,并且会读、会写,同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阶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教学难点】: 6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

二、新授

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1.学习数数和认数。(1)出示第39页的主题图。(2)观察思考。

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各有多少?(小组交流)

(3)交流、汇报。

(4)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问: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问: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2.教学数序。(出示教材39-40页图片)

(1)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颗)

(2)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位置。

(3)教师将直尺图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并排列他们的顺序。

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 3.比较大小。

(1)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

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板书:5<6

6>5

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2)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板书:6<7

7>6 4.教学6、7的序数。

(1)看书第40页。从左数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2)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几瓶。

(3)从左边数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5.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像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拐杖等。)(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三、巩固练习1.抢答练习。

(1)5后面的数是几?

(2)6后面的数是几?

(3)7前面的数是几? 2.完成教材43页练习九第1-3题。

(1)第1、2题。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完成题目。

(2)完成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完成练习。适当引导学生对“6只”和“7只”作比较,加深学生对基数意义和

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序数意义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6和7的认识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5<6

6>5

教案学案

6<7 7>6

上一篇:煤矿综掘巷道防止片帮技术措施下一篇:倡议书建议书写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