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保洁员管理制度(精选15篇)
村保洁员管理制度 篇1
村保洁员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城乡环境卫生保洁工作的监督与考核,进一步提高保洁质量,加强对全镇保洁员的管理,特制定此制度。
一、管理对象
村聘请的环卫保洁工作人员。
二、管理区域
负责村庄内环卫保洁,实行村口、路段分片承包负责。
三、管理职责
1、负责责任区内群众生活垃圾的入户收集, 根据季节变化,安排入户收集的时间,每天收集一次,收集率应达到100%。收集的拉圾运至村内中转设施,严禁乱烧乱倒。
2、负责责任区内公共场所、道路、便道及河道两侧清扫保洁,做到一天一次全面清扫,全天保洁,清扫保洁率达到100%,做到无塑料袋,无果皮,无纸团,无杂物。
3、责任区内垃圾桶周围无乱泼乱倒垃圾杂物现象, 垃圾桶内垃圾每天收集一次。
4、保洁员应爱护环卫设施、工具,三轮车由保洁员个人保管,如有损坏个人负责维修,保洁工具如有丢失个人负责赔偿。
5、保洁员因事因病不能正常工作,需向负责人请假, 并协助安排替工人员。
6、保洁员在工作中要注意人身安全,因个人原因造成的事故等由个人承担一切后果。
7、保洁员要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服从管理,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收集、清扫、保洁任务。
四、农村保洁员的考核
对保洁员队伍开展平时督查和月考评、年终考核。农村保洁员根据工作业绩按百分制倒扣分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内容:
1、对不尊重领导和不服从乡、村统一调配管理的给予批评教育,每发生一次扣5分,情节严重的予以辞退。
2、保洁员所包路段区域有垃圾的每处扣1分,大片路面未清扫干净或成堆垃圾每处扣5分,留有卫生死角和卫生盲区的一处扣3分。
3、所包路段区域内的垃圾桶要及时清理,垃圾外溢的一处扣5分,垃圾桶周围有塑料袋等杂物发现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4、保洁员负责垃圾清运到指定垃圾中转站,做到垃圾桶内的垃圾日产日清,未清运的一次扣5分,扣完为止。
5、对不按时出勤(上午9点之前检查未清运垃圾的,按缺勤处理),无故不到岗者发现一次扣5分,累计三次做辞退处理。工作时举止不文明,工作不到位,影响居民生活等发现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遇到特殊天气可以当天下午或第二天清运和清扫。
6、不准将垃圾扫入绿化带、沟渠、河道、他人责任区和其他村,每发现一次扣5分,扣完为止。
7、积极参加镇、村组织的清洁工程集中活动(含集中整治、会议、培训等),每迟到1次扣2分,缺席1次扣5分,不参加一次扣10分。
8、保洁员保持通讯畅通,更改电话号码要及时上报镇清洁办和村委会;若有上级检查或接待任务时联系不到的,每次扣5分,3次以上联系不到扣发一个月的工资。
9、对保洁工作有突出表现的农村保洁员由镇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责任区内环境卫生不达标的村级保洁员,予以批评,扣发绩效工资,直至解聘。
村保洁员管理制度 篇2
1 医院保洁员管理中存在问题
1.1 保洁员文化素质低
一般保洁员均来自农村和城市下岗工人, 文化程度只有小学或初中, 缺乏医学知识, 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 卫生习惯不良, 虽经岗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但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2 保洁员缺乏消毒隔离知识
由于保洁员缺乏相关医学知识及医院感染知识, 无消毒隔离概念, 常出现不戴口罩出入无菌区或不戴手套直接接触污物, 处理污物后不摘手套就接触洁净甚至无菌物品, 手部皮肤经常沾染病人血液、体液或者被锐器刺伤等。
1.3 各班分工不明确
虽然已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但缺乏量化考核方案, 个别保洁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有时清洁工做得不到位。
1.4 人员流动性大
保洁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较低, 而且岗位没有保障, 科室对他们约束力不够, 造成人员不稳定, 更替频繁, 流动性大。
2 对策
2.1 加强岗前培训
上岗前由医院感染科组织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 内容通俗易懂, 使他们能初步了解清洁、消毒、无菌的概念。进入科室后由护士长亲自讲解、带教、示范, 区域的划分、消毒物品与末消毒物品的区别、规范洗手、基本消毒液的配制、湿式清扫、抹布拖把的处理、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包装等知识。
2.2 健全规章制度制订工作流程
建立健全保洁员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 使他们在工作中有理论指导、有行动依据。各班职责明确, 包括消毒液的配制方法、有效浓度标准, 卫生清扫范围、方法、合格标准等都有明确责任到人, 拖把、抹布专室专用, 标志醒目。
2.3 保证消毒质量, 切断感染途径
保洁员消毒工作大多在无人监督下进行。首先, 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其执行清洁消毒规范的自觉性, 随时抽查所用消毒液的浓度、抹布拖把等清洁用具的清洁度, 检查使用中是否做到各室专用。其次, 每周定期科内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正确洗手方法, 强化洗手意识, 使保洁员明确洗手是切断交叉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合理使用手套, 决不允许用已经污染的手或戴着污染手套的手接触清洁物品。
2.4 加强自我防护
医院的锐利物品较多, 保洁员在运送时, 稍有不慎容易造成刺伤、割伤。保洁员上岗前统一进行健康体检, 对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阴性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配发帽子、口罩、塑料围裙、防水袖套、橡皮手套等, 指导其如何正确防护, 如有损伤要及时处理并指导运用正确的处理方法。强化洗手意识, 指导六步洗手法, 注意个人卫生, 凡接触血液、分泌物、污染物均戴手套予以隔离。
2.5 给予人文关怀
护士长应经常关心保洁员, 医务人员工作中应尊重他们的劳动, 关心他们的需求, 不歧视他们, 在他们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帮助。
3 小结
规范医院保洁管理效果评价 篇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49-02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1〕。医院感染防控的基础是保证环境及物品的清洁,保洁是执行者,因此保洁的规范管理很重要。我院通过评估保洁工作感染风险因素,制定并执行有效防控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述如下。
1 保洁工作感染风险
1.1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保洁公司的管理人员非医学专业,缺乏医院感染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要求不健全、不完善,监督、检查、考评不规范。
1.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 我院共有保洁26名,文化水平分布:不识字6名、小学10名、初中9名、高中平1名。文化水平低,接受知识能力差。
1.3年龄偏大,观念陈旧 保洁年龄分布:20-29岁1名,30-39岁5名,40-49岁12名,50岁以上8名。均来自农村,观念陈旧,卫生习惯差,工作随意性大。
1.4人员流动频繁 工作年限分布:工作1-2年4名,2-3年5名,3年以上有7名,其余均为流动保洁。
2 制定并执行防控措施
2.1完善保洁工作职责与制度
2.1.1 明确岗位职责 根据重点科室具体要求,制定不同的工作职责,职责制作成简单易懂的流程图并悬挂在保洁工作区。
2.1.2人员的安排 根据重点科室保洁工作要求,将工作年限长、文化水平较高、消毒隔离意识较强的保洁安排到手术室、新生儿病房、产房、检验科等院感防控重点科室。
2.1.3制度与工作规范 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我院保洁工作制度、工作标准操作规程,要求简单、可操作性强。
2.2 提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知晓率
2.2.1 集中培训 根据保洁工作需要,不定期举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清洁、消毒、隔离、手卫生、医疗废物的管理、职业防护、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及操作流程等。培训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加上通俗易懂地讲解,使他们真正意识到保洁工作与医院安全的關系,职业防护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从而认真落实工作制度,并按流程进行操作,履职尽责。
2.2.2岗前培训规范 对新进的保洁上岗前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进行临床工作,并有年资长的保洁带教,以降低工作风险。
2.2.3配备防护用品 每个病区购置足够的橡胶手套、帽子、口罩、洗手液、消毒剂、浓度试纸、浸泡桶等,并配置了洗衣机用于清洗清洁用品,保洁熟知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保证职业安全。
3 质量监管
3.1 现场督查 院感科不定期现场查看保洁工作质量,抽考消毒剂的配制、使用、防护,洗手步骤是否正确,对不足之处立即指出,并进行演示,直至保洁掌握。科室院感管理小组对本科室保洁工作质量、消毒剂的应用、医疗废物的管理、职业安全防护等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保洁主管、院感科进行信息反馈。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保证医疗安全。
3.2明星作用 每个科室根据保洁工作表现选出1名保洁明星,给予一定的奖励资金,负责本科室保洁工作质量,做好环节管理。
4效果评价
4.1 清洁用品消毒效果监测合格 清洁用品处理规范,人人熟悉消毒剂的配制流程及注意事项。
4.2 手消毒效果监测合格 每季度对重点科室保洁手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均符合要求,保洁洗手正确率90%。
4.3 职业防护意识加强 今年截至7月发生1例锐器伤〔3〕,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例。
保洁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保洁院感防控知识及行为依从性,为患者和医务人员营造一个洁净、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环境,为有效防控医院感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承,何克勤.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0):43-4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J〕.2012.
杨港村河道保洁制度 篇4
(一)出发前应按各自职责做好各项工作准备与检查,检查船舶性能是否良好,带齐必要的作业工具与容器。
(二)作业人员应穿着统一工作服、穿着救生衣与防护用品上岗作业。
(三)进入作业区域后,保洁人员手持打捞工具,认真巡视四周水面打捞漂浮物。捞起的垃圾应随时送入船舱。
(四)在打捞拦漂设施前拦截的漂浮物时,应捞清全部漂浮物,并整理好拦漂设施。做到“三无”:无杂草(水葫芦等)、无漂浮物、无垃圾。
(五)对无法打捞入船的个体大重的漂浮物不应放弃,可用绳子将其系挂于船尾拖至装卸点吊出。
(六)保持船舶甲板洁净,防止垃圾散落河中。
(七)对防汛墙与驳岸立面上的污垢,应用竹扫帚、刷子等沾水清洗干净。岸边杂草、垃圾也必须清理干净。
(八)应在指定地点停靠船舶、上下人员与装卸垃圾。装卸作业时应防止垃圾散落造成二次污染。
(九)每次作业结束,应将收集的全部垃圾送至指定的存放处,并按要求分类存放,做到日收日清。
(十)每次作业结束,应将作业船舱清洗干净。不得将清洗出的垃圾杂物扔入河道水域或河岸。
村保洁员承诺书 篇5
二、严格执行保洁岗位的`操作规程和工作程序,精心操作,做好本职工作。
三、操作中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应及时消除和控制,并如实向上级及时报告。
四、上岗必须按规定着装,佩戴工牌,使用配备的各类用具和清洁剂,佩戴好防护用品并妥善保管和正确使用。
五、有权拒绝违章指令和冒险作业,对他人违章操作的行为应予以制止和劝阻。
六、认真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汇报主管领导,班前检查卫生、烟头等是否有隐患,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本承诺书一式二份,一份存档,一份交给承诺人留存。
承诺人:xxx
村环境卫生保洁员合同范本 篇6
打扫人员(乙方):
甲方委托乙方对边院镇驻地进行环境卫生作业,并签订以下合同。
一、清扫清运标准
(一)工作时间
1、每日普扫两遍。普扫时间为早上5:30-8:00;下午5-9月份为2:00-6:30、10-4月份为2:00-5:30。
2、全天巡回保洁。每天普扫时间以外为保洁时间,保洁时间自上午8点开始,至下午5-9月份6:30、10-4月份为5:30。
3、垃圾清运工作时间。冬春季须在10:00前清理结束,夏秋季须在9:00前清理结束,做到日产日清,遇有特殊情况,需及时清运,服从边院镇市容环境卫生执法大队安排执行。
(二)工作质量
镇驻地道路清扫保洁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和墙到墙的环境卫生作业。
1、普扫工作应橫到墙、纵到边,路面处处见本色,清扫率达到100%,不留卫生死角。
2、保洁期间随时清除路面各种废弃物及绿化带内的垃圾,确保卫生质量。
3、清扫保洁期间卫生质量应达到“一洁三净六无”的卫生质量标准,即路面清洁,垃圾池周围净,路沿石道净,绿化带净,无生活垃圾,无建筑垃圾,无污水横溢,无垃圾飘挂,无杂草丛生,无卫生死角。
4、垃圾清运标准。路面垃圾清运要达到日产日清,池内无积存,每天规定时间内,路面垃圾清理要达到池无外溢,无遗撒,垃圾池容貌整洁,周围无暴露垃圾,并做到车走地净。
二、考核办法
检查考核采取每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随机抽查方式,即对清扫清运工作质量实行处罚考核,日查月结。每月初汇总对上月考核情况,根据考核情况核发承包方每月承包费。具体考核标准如下:
1、每天早8:00前道路清扫率达到100%,无故未清扫和早8:00前未完成清扫的,分别处以20元和10元的罚款;有遗漏垃圾堆或其他堆积物,每处罚款5元;路面有果皮、塑膜、废纸、砖瓦石块,每处罚款2元。
2、道路清扫保洁人员未着标志服上岗或衣装不整的,每人罚款2元;保洁的路段没有保洁人员巡回保洁的,造成路面卫生质量差,罚款5元;保洁工自觉维护小城镇公共设施,凡发现向绿化带倾倒垃圾、垃圾未倒入垃圾池的及在路面上焚烧垃圾和树叶的,每次罚款5元。
3、路沿石根、绿化带内存在清除不彻底,有飘挂物、人畜粪便或其他废弃物,每发现一处罚款2元。
4、清运垃圾车辆必须按指定地点进场倒放,随意乱倒的,每次罚款10元;垃圾池要做到日产日清,每有一个满池或积存的,罚款20元。
5、重大迎检接待活动的考核要求。镇党委、政府检查中对环境卫生指出问题,每处罚款10-100元;市委、市政府以上重大活动期间,每发现一处问题,罚款30-200元,被行风热线和新闻媒体曝光的,经落实,处以罚款50-500元罚款。
6、拒不执行边院镇市容环境卫生执法大队统一调度安排,对各种临时性突击任务消极怠工的,每次罚款50-500元。
7、在合同执行期间,出现的工伤及人员伤亡事故,均属乙方责任,与甲方无关,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主管人员:
打扫人员:
村保洁员管理制度 篇7
近年来, 浙江省委、省政府针对水环境治理不断发力:2013-11, 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重大决策部署, 明确提出“3 年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 5 年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 7 年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 以“抓治水、促转型”的实际成效, 全面提升浙江省生态文明;2014-11, 浙江省水利厅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浙江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标志着我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全面启动;2014 年底, 全省落实河道长效保洁1.185×105km, 基本实现河道保洁全覆盖。至此, 对河道水环境整治最直接、效果最明显的手段——河道保洁工作逐渐受到各方的重视。
钱塘江是浙江省的母亲河, 更是杭州市城区、萧山区饮用水的主要来源。杭州市90%以上的生活饮用水取自钱塘江上游段。保洁范围内的钱江五桥至三堡船闸为杭州饮用水水源, 为一、二级保护区。该区域内分布着十几个水厂的取水口和闲林水库、引水入杭、浙东引水、萧山湘湖引水4 处大型取水口。
浙江省全省“河长制”的逐步完善和落实、“五水共治”政策的持续落实和G20 峰会即将在杭召开都对钱塘江水面保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持河道环境整洁, 保障饮用水源安全, 也要及时、有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大面积漂浮物聚集问题。
2 钱塘江水面保洁工作概况
2005-02 初, 富春江水电站泄洪, 导致电站库区内的水葫芦大面积下泄, 受钱塘江涌潮顶托后, 滞留杭州城区河段数天。由于当时钱塘江没有专门的保洁队伍, 导致水葫芦堆积、腐烂, 影响了杭州市的饮用水源和水质, 引起了市民和媒体的高度关注。为此, 时任省长吕祖善亲临现场指导工作, 并明确了各部门任务。经过现场调研和保洁方案的编制, 省钱塘江管理局于2006-06 起正式启动钱塘江水面保洁工作。
经浙江省水利厅、财政厅、杭州市政府等多方协调, 2012年, 正式建立了钱塘江水面保洁长效管理机制, 保洁范围逐步调整为钱塘江上泗社井至钱江二桥段、浦阳江袁浦大桥上游3 km范围内的水域和岸滩, 共计52 km2。该项工作所需经费列入省财政预算。
3 钱塘江水面保洁工作现状
目前, 钱塘江水面保洁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保洁区域进行全面巡查, 采用岸滩人工拾捡和水面船只打捞的方式清除垃圾, 并在突发大面积漂浮物聚集的情况下及时开展打捞作业。同时, 每年在保洁区域的沿江两岸及时更新保洁告知牌、宣传标语, 并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提高人们对保洁工作、饮水安全的关注度。
自2005 年至今, 钱塘江水面保洁相关部门成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40 余起, 打捞突发性漂浮物超过1×104t, 特别是在2010-03 有效应对了“钱塘江漂浮死猪事件”, 时任省委书记赵洪祝专门对该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成果作出批示, 称“工作做得很好”。
历年打捞的漂浮物数据如图1 所示。从图1 中可以看出, 目前每年的打捞量基本在7 000 t左右。自2013 年以来, 在大面积漂浮物突然聚集的情况下, 漂浮物打捞量占到全年打捞量的1/4~1/3.但受到经费、人员、设备有限等因素的影响, 突发漂浮物聚集情况下的应急打捞工作显得非常棘手。
4 针对钱塘江水面保洁管理工作的建议
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加强河道保洁执法力度。目前,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县级以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或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向河道、护坡、水库等水域抛撒垃圾、动物尸体和其他污染水体的物体等行为有一定的处罚权, 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 向河道抛撒垃圾、动物尸体等现象屡禁不止, 保洁现场管理人员有限, 执法人员执法难。近两年来, 浙江省“河道警长”的介入对河道保洁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建议钱塘江水面保洁工作也引入“河道警长”联动制度, 通过联合执法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手段, 进一步保护河道水环境的安全。
加大对钱塘江水面保洁工作的资金投入, 适时引入社会资金。目前, 按照相关费用计算口径, 财政资金虽已能够保证该项工作的基本开展, 但对于日益严峻的水环境形势, 该项工作对人员和设备等的要求不断提高, 现有资金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对此, 可适时、适当地引入社会资金作为钱塘江水面保洁工作资金的有效补充, 以有效应对突发漂浮物聚集情况。
村保洁员管理制度 篇8
城中村改造成功破题
近年来,潍坊市城市规模快速膨胀,作为中心城区的奎文区共有59个村,其中70%是城中村。该区以前对这些村进行过诸如村改居、迁村并片等等,但始终没有触及到集体资产这个最核心问题。2008年以来,奎文区拿出重点力量探索以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为核心内容的集体资产管理新体制,实现集体资产“由人人有份为人人有股”,确保“集体资产增值、村民长久受益”。
这次改革,以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居民合法权益为核心,着力推行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界定、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逐步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机制和分配机制。通过改革,把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从农村社区中剥离出来,把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把农村社区基本建成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同时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
2009年11月20日,梨园街道前栾村正式挂牌成立了前栾股份经济合作社,村集体经济每人一股,每股净资产为1.2万元。旧村改造后,每家还将分到大约3套房子,还有1万元的装修费,每个股民免费分到30平方米的房子,大约13.5万元。这样下来,每家的资产最低也要超过100万元。52岁的前栾村居民栾学斌,是个三口之家,原先住的是4间平房,按照拆迁补偿标准,他家将分到总共200多平方米的房子,每一名股东到年底还可以分红。如此改造,村民受益,集体资产纳入更科学有效地监管之下,群众普遍叫好。奎文区首先试点“股改”的东庄村村民杜吉忠说:“村里的固定资产收入股权量化给个人所有后,有了法律撑腰,老百姓的权益真正得到了保障。”
集体资产归利于民
体制改革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大多数城中村资产积累较多,村民非常关心自己能够分到多少“蛋糕”。因此,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是改革中关键的一环。
奎文区成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实施统一指导,指导各村制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在各村,成立由村“两委”成员、理财小组、群众代表组成的四个专门工作小组,即固定资产清产小组、现金银行存款及库存物资清理小组、债权债务清理小组和资源性资产清理小组,聘请专业评估事务所,对改制村的账内账外固定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各类资源性资产进行认真核实,严格依法进行审计和科学评估。清产核资任务完成后,立即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确认清产核资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布,并接受质询,强化监督。
改革之后,村民们最关心的就是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和自己每年能分多少红利。今年4月29日,北苑街道则尔庄村顺利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挂牌成立了山东君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设集体股和个人股两种股份,其中,集体股份占总股本的10%,个人股占总股本的90%。则尔庄村共有3093名村民成为股民,个人股股金总额113381208元,每股净资产为36836元。改制中当选为山东君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则尔庄社区党委书记王俊仁告诉记者,公司成立后,改革的中心工作要逐渐转到如何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让股民持续获得更大收益上来,让全体村民股东放心满意。
社区网格化水到渠成
东庄村是这次奎文区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试点村。2009年6月5日,以原东庄村为主,整合虞河路、早春园两社区,正式成立奎文区大虞街道东庄社区。大虞街道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东庄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后,新成立了社区委员会,原东庄村村民转为城市居民。这意味着具有股东资格的原村民在享有改制后公司股东权利的同时,还可以享有国家规定的上学、医疗、保险等城市居民待遇。
奎文区委书记边峰分析,这项改革为城中村彻底融入城市做了铺垫,开了先河,也为城市网格化管理铺平了道路。一方面,“股改”以后原城中村村民的经济权利与户口分离,农民完全变成市民,享受国家关于城市居民的一切待遇;另一方面,“股改”以后,资产管理纳入规范程序,原城中村村级班子只行使经济发展职能,社会管理职能被剥离出来纳入社区服务中心,城市网格化管理水到渠成。
据了解,在探索农村集体资产改制的同时,奎文区也在积极进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坚持用城市化的理念谋划城乡发展布局,积极探索了“多村居一网格”的社区管理新模式。对全区所有的村和社区,以主要干道和街、路、巷、河为界,优化调整为37个社区网格,并搭建起社区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无缝隙、全覆盖、整齐划一的社区地域和空间架构体系。同时,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和商业服务网点布局纳入城市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努力实现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规划一体化、设施建设一体化和环境管理一体化。在社区网格内,奎文区还探索成立了社区大党委,以“点、线、面”结合的组织模式。打破隶属界限,根据党员爱好特长、从业性质等,灵活组建交流提升型、便民服务型、维护稳定型等突出“点”型党支部;按“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业态集聚”原则,探索建立“市場+支部”、“楼宇+支部”、“协会+支部”等突出“线”特征的新经济社会组织模式;按“楼区建支部、楼栋建小组、门栋建活动点”方式,成立突出“面”特征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活动点”组织网络,实现党组织设置纵到底,横到边。在这儿,城中村将彻底走进历史,村民和市民们将平等共享发展的阳光。
村保洁员管理制度 篇9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上级关于城乡环境整治及建设相关精神,为切实搞好我村环境卫生整治卫生状况,改善村容村貌,为居民创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经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将本村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任务承包给乙方,经甲乙双方协商,特制订如下协议:
一、保洁区域及范围
及两旁水沟、绿化带、草丛、山坑、水塘。
二、保洁标准及要求
1、保洁时间要求:每天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夏令时上午9:00—11:00,下午3:00—6:30)各清扫一次,收集居民生活垃圾。
2、确保路面无堆积物、无垃圾、无砖瓦土石;路边沟渠、草丛中无成堆成片垃圾,无塑料垃圾;路边、塘边、河边无垃圾倾倒点;塘中、河中无飘浮物。
3、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回收的垃圾能够变卖的尽量送废品站,能够焚烧的在焚烧池内焚烧处理,能够填埋的做填埋处理,做到垃圾不出村,绝不允许将垃圾随意乱倒造成二次污染。
4、及时督促劝导村民不随便倾倒垃圾,搞好垃圾分类处理,各自搞好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
5、如遇上级检查,必须服从甲方的统一调度和安排。
三、承包合同期限
从2014年 月 日—2014年 月 日(期限一年)
四、保洁员待遇及付款方式
每月工资 元,每季度根据督查考核结果发放一次,扣除一个月工资作押金,年底村整建工作考核进入B档的一次性付清;进入A档的,加奖一个月工资;进入C档的,押金抵罚金。除垃圾车外,所有保洁工具由乙方自备,村上补保洁员工具费200元。
五、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有权派出巡查员有权对乙方的清扫保洁情况进行监管,乙方必须按甲方要求及时整改到位。
2、特殊时段和情况,甲方在提前通知乙方的前提下可调整保洁时间要求,乙方必须无条件服从。
3、乙方在保洁和对劝导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如乙方要求,甲方应予协调处臵。
4、乙方在保洁过程中应注意好自身安全,防止意外发生,如发生安全事故,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六、奖惩措施
1、乙方无故旷工或在规定工作时间内卫生保洁不到位脱离岗位的,每次罚款30元。
2、甲方在检查过程中,每发现一处成堆垃圾,罚款20元;每发现一处0.5平方米以上的成片垃圾罚10元;如乙方在规定时间内未按要求整改到位,每次加罚30元。
3、如乙方履职不到位,经甲方提出整改要求,仍未落实到位,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保洁费用结算至中止合同的时间为止,扣除的一个月押金抵罚金。
4、如乙方履职情况良好,经党员、组长、村民代表集体评议可给予适当奖励。
本合同未尽事宜,以双方协商一致为准,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及镇整建办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盖章):
甲 方 签 字:
保洁员管理制度 篇10
员工管理制度
为提高宿州物业公司在宿州的形象与知名度,提高员
工整体素质,规范职业责任心、道德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1、宿州物业公司员工在上班期间,统一着装,挂牌上岗。
2、上班时间不可大声喧哗、打闹、大声说话、聊天。
3、工作时间必须在自己的工作区域内,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聚集闲聊。
4、上班时间不允许私自整理废品和卖废品,不准穿高跟皮鞋以免有噪音。
5、员工不得窃取公司发放在各楼层保洁用具和甲方任何物品(违者加倍罚款,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6、上班时间不准迟到早退中溜。(不可在休息室内睡觉,聚集聊天等)。
7、如因个人原因延误或造成公司名誉利益受损者一律视具体情况相应处理(严重者不发当月工资并开除)。
8、爱护保洁工具或丢失者按原价赔偿。
9、工具要放好、推子、拖把挂好晾干。
10、员工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不可在背后使坏,不可在背后议论中伤他人。(违者开除并扣发当月工资)
11、保洁员在规定保洁区域内,完成每天必须做的日常保洁工作,中途不得离岗。
12、公司对保洁员工实行不定期/不定时抽查制度,在抽查过程中如发现保洁员不在岗的按(扣分制度进行扣分)
13、公司在检查卫生时发现保洁员所属保洁区域内,保洁卫生不合格,需加班必须加班但不另加加班费用(如卫生间太脏,走廊,楼梯)。
14、保洁员要学会礼貌用语,态度和蔼,礼貌待人的态度,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时所有员工不得聚集在庭门口一起伸头或倾听。(违者处罚)
15、上述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请本公司所有保洁员工要自觉遵守,同心协力把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保洁工作做好。争取做到保洁质量第一,保洁员整体素质第一。
宿州物业公司
村保洁员管理制度 篇11
【关键词】电算化;农村;经济管理
一、运用电算化手段规范村经济管理的推行方法
1.人员培训,做好工作
要想让运用电算化手段规范村经济管理,就要让经管中心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培训的内容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电脑基础知识的培训,比如如何运用电脑基础的输入法,对工作人员普及互联网知识等;其次是对村里的相关常识进行培训,对于农村系列管理的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培训,工作人员要熟练的掌握信息软件的运用;接着是对经管中心系统维护的有关知识进行培训。通过进行人员培训,让经管中心的工作人员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做好电算化的工作,规范村经济管理。
2.成立会计核算部门
成立会计核算部门,同时要设置部门管理员、会计记账员和会计审核员。该部门的管理员主要负责对软件的注册账号、建立、撤销核算单位、报表汇总的设置、费用的使用金额限制、管理会计记账员和会计审核员的工作。会计记账员的工作是负责记账、设置记账日期、财务日期等。会计审核员的工作是负责对日常开出的凭证进行审核等工作。成立专门的会计核算部门会使电算化的管理手段更专业化,从而有效规范村经济管理。
3.对村财务人员进行调整
在成立会计核算部门之后,村级会计工作要按照村民自治、村务公开的原则展开,挑选优秀的村委班子,并且在村委班子里面挑选出一名村级会计助理,把原有的村会计和出纳的位置取消。会计助理有以下几个工作职责:首先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村务收支;其次会计助理的工作是登记村内的出纳账目和内部的往来账目核算,会计助理还需要负责村内的产品、物资和林木资产的登记管理;会计助理还需要负责村级集体工作人员的收入和支出的结算工作,并且要按时把村内的收支票据向镇级会计核算中心报告,接受账目审计工作,帮助完成会计电算化等工作;最后,会计助理要定期把村内的财务收支状况张贴出来,做好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等工作。
4.设置专门人员管理村集体资金
村里的资金状况的支付要严格按照村务监督管理办法实行,设置专门的人员管理村集体的资金,也就是说,必须要有镇农村经营管理中心和村级组织印鉴才能够在村里办理现金支出等业务。对于村里的资金运用,各个村的会计助理要把支出的原始凭证经过村主任一致审批、村民主理财审核并且上报到镇经管中心审核才行,经过镇长统一审批后的凭证才能够支取现金。村里的会计助理在登记完本村的现金支出后要把收支的票据在镇经管中心通过电算化账务处理。
5.坚持民主理财工作
村里的会计业务工作有会计审核中心进行电算化账务处理后,为了坚持民主理财的原则,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各个村利用支出凭证要经过民主理财小组的审核并且要通过理财小组的盖章才能够进行账目处理工作。村内的重大资产变卖或重大财务支出的工作需要用村集体的土地补偿费用,类似于村內的公益事业或者建设项目的开支必须要有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通过才能审批,录入会计电算化进行核算。村内的财务在每个月的月末或者每个季度的季末要打印出科目的余额账目表,包括各种财务支出状况的表格。同时,召开民主理财的小组开会,开会讨论关于村里百姓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热点的财务问题,同时要把百姓所反映的问题解释清楚把村务公开张贴在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布。
二、运用电算化化手段规范经济管理能够取得的成效
把电算化技术运用到农村规范村经营管理中,符合了现代化的要求,同时改革了村级财务管理,改变了以往的村级财务手工记账的历史。电算化规范经济管理取得的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了农村的经济管理效率和水平,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更好地为村级服务,更好地规范经济管理。实行电算化,它更新了我们所具备的会计专业知识,同时利用电脑操作提升了效率。这种方法能够真正的让农村经济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提升农村经济管理素质。
2.提高决策能力和监控能力。实行电算化之后相比原有的工作提高很多质量,并且避免了许多核算的误差,提高了决策能力。
3.增加透明度。实行电算化,项目核算是利用电脑计算的,计算更加精准为农村的财务管理减少了群众矛盾,同时,财务公司,财务在百姓的生活中更加真实,让百姓真切的明白干部财务的支出情况。
参考文献:
[1]马尚成,张春艳.做好村级会计代理电算化工作之浅见.《企业导报》,2012年15期.
村保洁员管理制度 篇12
一、“城中村”:制度层面上的解释
按照经典的城市化理论, 乡村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是:在工业化的推动下, 人口和生产力向原有的城市集中, 导致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使原有的城市扩大;或者人口和生产力在原来的农村集聚, 在“空地”上形成新的城市。在国外, 由于实行单一市场经济体制, 卷入城市化浪潮的村庄“瞬间”就成了城市。如果城市化进程过快, 大量新涌入城市的人口成为城市贫民, 他们聚集在城市的落后社区, 或者形成新的落后社区, 产生城市贫民窟现象。不过, 城市落后社区和城市贫民窟也是城市社区, 只是居住人口和基础设施存在差异。然而, 在中国, 由于长期奉行“重工轻农、城乡分治”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一些卷入城市化浪潮的村庄依然保留和实行农村管理体制, 这些村庄已经跨入城乡一体化进程, 却不能迅速进入城市的“大门”成为真正的城市社区, 而是成为“都市里的村庄”, 即“城中村”。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地缘特征都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 但是依然保留着一些农村体制。第一, 农村土地制度。根据中国现行法律法规, 城市的土地归国家所有, 农村的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在城市化进程中, 政府为回避“城中村”土地补偿及村居安置的巨额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选择了“获取农村耕地, 绕开村落居民点”的迂回发展思路, 不断征用城市附近农村的土地, 并保留村民宅基地和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以及少量农地的集体性质。村民宅基地和集体用地以及少量留用农地属于村集体所有, 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使政府不能把“城中村”土地置于统一规划和建设, 村民也得以用自己的方式利用土地发展出租屋经济, 这是“城中村”土地开发无序的制度原因。第二, 农村管理体制。我国城乡行政管理体制二元化。城市社区的管理费用由政府财政承担, 而农村社区则由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管理, 村民自己负担管理费用。“城中村”镶嵌在城市里, 甚至挂上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牌子, 但是, 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以及社区公共管理的费用依然要由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来承担。其基础设施并非仅仅是原来的“天然成员”村民消费, 还有庞大的外来人口。巨大的公共产品供给和管理使“城中村”的原集体经济组织不堪重负, 这是“城中村”公共产品供给和管理短缺的重要制度原因。第三, 农村福利制度。中国城乡居民具有不同的社会福利制度。“城中村”村民即使转变为城市户籍, 也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制度, 他们至多只能凭借特殊的“村籍”, 享受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分红和村民福利。
因此, “城中村”已失去了其农村的本色, 也不具有城市的特征, 它只是城乡二元体制与城市化作用下的“畸形儿”, 亦城亦村, 非城非村。只要这种体制继续存在, 类似的畸形儿就会越来越多。从城乡二元体制角度来看, 它依然属于农村, 是制度意义上的农村。
二、“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度缺位
1.户籍制度
建国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户籍制度, 把人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 城镇非农业人口享受一系列特殊政策和优惠待遇, 而农业人口却不能享受这些特殊政策和优惠待遇。农村人口被严格限制向城市人口流动。改革后, 户籍制度虽有所松动, 但依然对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作了一系列的限制。这种二元户籍管理制对“城中村”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城中村”形成前, 农村人口因农业户口而长期被排斥在城市化和工业化之外, 无法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在改革不断深化中, 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却使得“城中村”居民可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交通、入学等优势, 又同时可以像其他农村居民一样享受到“计划生育, 人口迁移, 宅基地分配”的优势。种种优势使得“城中村”的居民不愿改变现状。外来人口涌向城市, 以图生计而长期居住在城市, 但他们的户口并没有随之而迁, 自然不能享有城市居民、当地村民的待遇, 。他们只能到“城中村”寻求价廉但方便的栖身之地。结果“城中村”出现了, “城中村”问题也随之而来。新的利益格局一旦形成, 单纯对户籍制度的改革已经很难彻底改变“城中村”的社会经济结构。
2.土地产权制度
土地产权模糊也是城中村问题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 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以外, 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 属于集体所有。”由规定可知, 我国存在国有产权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两种形式, 城市中实施国有产权制度, 农村和城郊中采用集体产权制度。中国农村在上世纪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承包制下的农地产权特点是:“集体所有、分户经营”, 既保护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又赋予农民在承包期内对土地的经营权。承包制的实行,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种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并不是一次完整的产权变革, 在经过一段时间帕累托改进后, 该种土地产权制度安排的边际效用渐渐减弱, 已呈现制度上的缺陷。上述“城中村”问题的出现就是土地集体产权模糊的典型表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法律上明确规定属于集体, 但集体对土地的产权是残缺的, 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宪法》中, 集体土地产权被笼统地界定为集体所有;在《民法通则》中则被界定为乡、镇或村或村内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法律对土地所有权究竟属于哪一级集体经济组织没有明确界定, 也没有进一步明确由谁来行使所有权。所有权实际处于虚置状态, 这导致土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 各主体为争夺所有权而发生冲突。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使所有权成了一种抽象的法律象征, 土地产权难以转让。当城市向农村扩张的过程中, 城郊土地资源稀缺, 由于土地集体产权安排的残缺, 各利益主体处于自身的考虑, 必然导致行为的短期化, 才会诱发“城中村”现象。
3.行政管理制度
城乡二元行政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基础上的, 其基本特征是城市行政组织负责管理和服务城市居民, 而农村行政组织则负责管理和服务农民。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费用是由国家支付的, 村落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费用是由村集体支付的, 这就形成了管理体制源头上的矛盾。目前“城中村”仍然保留着农村行政建制, 由村委会负责行政管理。这一行政组织在“城中村”村民与上级城市政府进行博弈的过程中处于一种极其微妙的地位, 由于我国农村社区具有特殊的血缘和地缘纽带, 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成为“城中村”在城市化过程中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代言人。在规划上, 城市未能与其周边农村规划很好衔接, 未将“城中村”规划建设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中, 对其定位模糊不清, 现有规划无法对“城中村”的管理产生效用, 从而产生规划“真空地带”。另外, 城市环卫、治安、基础设施等不能有效覆盖到“城中村”, 主要依靠农村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来承担, 从而不能很好地实施管理。
4.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前, 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是对非农业人口实行全面保障, 对于广大乡村人口享受的保障范围则极其狭小。市场化改革后, 我国在城市逐渐建立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劳动保护、失业保险、残疾保障、社会福利保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受财力限制, 一直未能把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纳入国家政策统筹解决的范围, 广大农民仍然依赖于传统的家庭保障形式和土地保障形式。这种二元社会保障制度, 严重限制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城中村”形成之前, 村民长期一直都是以农业为生, 土地是村民的最基本生存保障资料。在“城中村”内的农用地和产业结构陆续非农化的过程中, “城中村”村民却没有相应地完成城市化, 很大原因就在于他们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使他们进入城市的风险过大.预期成本过高。
三、“城中村”问题解决的对策:制度供给
1.改革户籍制度
在“城中村”, 城乡居民的身份壁垒尚未打破, 二元社会还没有转为一元社会, 村民虽然过着市民的生活, 但没有完成身份的转换。因此, 对“城中村”进行改制, 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 突破现行户籍制度的樊篱, 是必须进行的步骤之一。总体上看, 户籍制度改革应该坚持:实行公民在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 形成由户口登记、迁移为基础, 居民户口簿、公民身份证两种证件和常住、暂住两种户口组成的管理制度, 建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法》为基础的科学完备的户籍法规体系, 逐步形成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具体而言, 要严格按照户籍管理各项法律规定, 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人户一致为原则, 在城乡全面建立健全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更正七项户口登记制度, 坚决纠正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公民依法申报登记户口设置各种限制条件的错误做法。以具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 调整城市户口迁移政策, 继续放宽户口迁移的限制。在“城中村”改制中, 与现行户籍制度改革配套的就是要促使“城中村”向城市社区居委会的方向发展。当前有一种片面的看法认为, 城市社区就是指原来的居委会辖区, 社区建设也就是原有的居委会向社区居委会的转型。实际上,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社区, 应该而且必须包括“城中村”这一特殊的社区, 城市社区建设, 离不开“城中村”这一特殊的社区建设。
2.明晰土地产权制度
要从源头上解决“城中村”问题, 必须变革产权制度, 变革现在模糊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土地转制的核心部分就是依照法律法规将集体土地国有化, 土地所有权的转变, 一次性地转归为国家所有, 并基本不改变原有的土地用途和使用权归属。这可以将土地合法地引入到市场的流通, 显化土地的价值, 使城中村村集体通过盘活土地资产获得改造资金, 确保土地的升值。同时也可以避免政府以“公共利益”为由无偿征地或低价补偿, 征用农民土地, 侵害农民的利益。在明晰土地产权的基础上, 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 特别是要允许房屋及其土地使用权作为资产参与市场经济活动, 这是实现产权、增加农民收入和家庭财产的重要方面, 也是促进村民自主改造城中村的重要条件。要完善土地登记发证制度, 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或地籍调查查清各权利主体的土地边界、面积、位置等基本情况, 使权利的行使能够对应特定的物, 防止权利的虚化, 使其不被他人侵害, 从而使农民真正享有土地使用权。总之, 二元土地管理制度必须变为统一的城市土地建设管理制度, 这样才能形成统一和公平的房地产市场。
3.完善行政管理制度
“城中村”已基本没有农田、农业和农民, 但是仍然实行着以村委会为管理组织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城中村”的种种现状表明, 村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城中村”的自身发展、不适应城市的整体发展了。保留村管理体制还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 例如, 造成“城中村”社区内数倍于本地村民的外来人口一直游离于管理体系之外, 因为按照法律规定, 村委会无权管理外来者;同时, 外来人口的大量增加使村集体的社会事务支出费用迅速上升, 因为在财权和事权分离尚未改革的情况下, 这部分费用最终只能由村集体承担。因此, 必须对原来的社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以适应和推动城市化的发展。这就使“城中村”社会管理形态城市化势在必行, 让其纳入城市统一管理体系。传统是将农民转为居民, 将村委会转为居委会。但是在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新形势和大背景下, “城中村”的转型发展, 不能走先转为居委会, 然后再转为社区居委会的常规路子, 而是应该直接向社区居委会跨越性转变, 这是由居委会的职能缺陷和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决定的。随着改革的深入, 过去的城市居民依附于单位的局面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城市居民与社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社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社区建设已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配套工程;另一方面, 居委会主要以民政福利为主的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城市社区管理的要求。因此, 作为城市特殊社区的“城中村”, 推动其村委会向社区居委会转变, 就成为城市基层微观社会重建的必然要求, 大势所趋。
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基础之上的, 因此, 长期以来, 农民基本上是自我保障, 主要形式是土地保障、家庭保障及村集体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救济。农民的养老方式也是土地养老、家庭养老、村集体福利养老, 而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养老保障手段。城市扩建, 征用土地, 使得农民逐渐失去土地。对于“城中村”的改造, 村民最担心的就是将来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就业问题。因此“城中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后, 必须为原村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政府要及时在村民中建立养老保险制度, 从征用土地补偿费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公积金及其他收益中提取社会养老保障费, 多渠道实施养老保险。还要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使原来村民的基本生活有保障, 特别是那些在生活上有困难的村民要优先予以照顾。村民的就业应统一纳入城市就业管理并优先享受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待遇。因“城中村”改造增加的就业岗位应优先安排原村民, 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动就业培训机构应当为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要求的原村民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并推荐就业。
摘要:“城中村”实质是制度意义上的农村。目前, “城中村”的社会结构、文化特征和社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与制度有关。没有本质上的制度变革, 这些问题就难以或无法解决。本文基于制度视角对“城中村”问题作了简单的探析。
关键词:制度,城中村,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魏立华, 闫小培.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城市非正式移民聚居区———“城中村”的形成与演进[J].管理世界, 2005, (8) .
[2]刘红萍, 杨钢桥.农村城市化中的城中村形成机制与思考.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4, (7) .
[3]郑庆昌, 钱鼎伟.城中村:农村城市化的困境与出路.东南学术, 2004.
[4]王小冬.“城中村”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当代经济, 2004, (12) .
[5]贾鹏.关于“城中村”的问题及改造方略.生产力研究, 2005, (03) .
保洁员管理制度 篇13
上午:7:00—11:00下午:1:30—5:30按时上下班,工作时间内对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卫生清扫和巡查,发现垃圾和杂物及时捡拾清除。保持区域内整洁卫生,中途不得擅自离岗,不得酗酒滋事。到下班时要确保所负责区域卫生整洁无垃圾后方可离岗。
二、时刻把安全放到第一位,自觉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保洁区域调整调换,应经领导允许,不得私下调换。
四、非特殊情况不得请假,如有特殊情况的,应提前请假,请假按请假时间扣除工资。无故不请假的,作旷工处理。旷工一天,罚三天工资,如旷工三天者当自动离职,工资不予发放。
五、逢卫生大检查或特殊任务时,除自己所负责卫生区域外,还要听从统一安排,对整体环境彻底整理,确保无卫生死角。
农村保洁员管理制度 篇14
为加强各村保洁队伍的管理,提高保洁员的工作素质和思想素质,进一步搞好全乡各村环境卫生,切实发挥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垃圾收集系统效益,现就保洁员管理制订如下制度。
一、工作制度
1、保洁员由村聘用,服从乡(镇)与村里的管理、分配、指挥,原则上在本村低收入农户和低保户中挑选,每年选聘1次。
2、保洁员必须按村里划分的责任片,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任务,保洁率要达到100%,做到及时收集垃圾,把户用垃圾桶、公用垃圾桶内的垃圾送到垃圾填埋场。
3、保洁员要积极参加乡(镇)及村组织的各种环境卫生整治劳动,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保洁员要求辞职时,必须提前一周向村里提出申请,待同意后方可离岗,不得自行找人接替。
5、保洁员因病、因事暂不能工作时,需自己找人替班,并向村请假,准许后方可离岗,否则另行安排他人接替,按自己离职处理。
6、保洁员在工作中要注意安全,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后果自负。
二、奖惩制度
1、乡(镇)政府将通过随机抽查、定期检查等形式对保洁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评,要求保洁员严格遵守工作职责,随时保持村庄干净整洁。同时每年评选先进保洁员,并发放奖金和慰问品等进行奖励。
2、保洁员应按照规定时间及时收集垃圾,不按规定收集的一次扣款5元,问题严重的扣10元。
3、保洁员在责任段内应全面清扫,不彻底的一次扣款5元,问题严重的扣10元。对于第2、3条情形出现三次以上者,扣发其当月工资,并做辞退处理。
4、保洁员工资待遇按月先发放90%,剩余工资在半年考评后根据实际得分进行补发。
5、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安全作业,对于清扫、保洁、收运质量较差且教育不改的,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和辞退处理。
三、文明上岗
1、保洁员要宣传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环境卫生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生态村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等。
2、保洁员要树立为村民、为社会服务的品德,做到不怕苦、不怕脏,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3、保洁员要语言文明,以理服人。发现有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扔杂物等现象,做到文明劝导,主动清扫,对蛮不讲理者,及时报告村主要干部进行妥善处理。
村保洁员管理制度 篇15
(一)管理体系不规范
取消村提留和乡统筹后,村级收入减少,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运转困难,财政转移资金仅用于村干部工资,村级经费不足,举步维艰,难以维持日常工作。各级管理部门放松了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导致村级三资管理不规范,管理体系不健全,人员、办公设施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有些工作没有开展。村级的民主理财组织、村民议事组织不健全不完善,存在管理不民主、不公开等问题。有的村几个村干部一碰头就把事情确定了,资金开支、资产处置、资源管理上随意性大,缺乏民主监督。有的村干部处理村学校、办公室等集体资产,账务没有公开或公开的不彻底,群众有疑虑、有意见。调查中发现由于村干部因换届落选占着集体资产不还,有的连公章也不交还。部分村干部在集体沙石、山林、土地、果园、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时,搞暗箱操作,不按照民主程序办事,不公开进行招投标,严重违反有关规定。少数合同不按要求履行,有的合同随意变更,个别村干部擅自改变集体决定,私自延长合同期限,改变合同规定事项,致使集体收益难以保障。有的地方还存在向金融机构大量借款用于村级支出的现象,致使村级债务大量增加。有的村债务时间长、成因较为复杂,账目不清,出现村级债务界定认定问题,特别是有些债务只有极个别村干部清楚,其真实性难以认定,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干群之间的矛盾,造成农村的不稳定,影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核算不规范
调查发现,村集体资产在集体财务账上的反映大多不全、不实,财务账上反映的是资产总额,但未建立明细账核算,也未建立资产台账,看不到具体资产的真实情况;核算上不及时,不准确,有的已报废或变卖,却未作账务处理,有的在账外运行,未纳入账内核算,造成集体资产账实不符;资源性资产大多未作登记,家底不清。当前,农村存在大量的经营项目发包、不动产租赁、产权转让、工程建设项目、土地承包流转等,由于乡镇和村疏于管理,对于合同签订不重视,造成人民群众利益受损。有些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签订随意性大,有些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正确、不全面,有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特别是对集体土地(机动地)、国家强农惠农资金和集体收益等重要项目登记不全、不细甚至没有登记。同时,农村会计代理记账中也存在着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以及不按会计制度规定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不按规定编制会计报表等问题。
(三)监管不规范
目前,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机构没有建立健全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或者是有制度但落实不到位,审核把关不严,对工作不认真负责,对集体资产资源监督管理不力,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责任追究制度还有待完善,监督力量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因此,不少地方集体资产管理比较薄弱,流失严重。例如:有集体收入及资产的村不愿意如实申报村级收入和资产,甚至有的村干部认为村集体资产是自己创造的,对实行集体三资统一管理有抵触情绪,认为限制了自己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权和处置权;集体资产被随意改变权属,或无偿占用、或低价承包、或被变卖;集体资产台账制度没有建立;对固定资产不能做到定期盘点;固定资产的购置建造或报废处理等事项没有执行民主决策程序;特别是对一些村荒地、坑塘被个别村民长期无偿使用,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一些村村务公开走过场,个别村只单纯强调财务公开,而不注重“三资”管理上的公开,对集体发包事项、农村建设项目、强农惠农政策等方面的公开还不全面。有的村由于监管体系不健全,村集体资金、财务由乡镇农村经营部门统一管理,有的则是村“两委”直接管理,资金、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事项规定不统一。
二、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的探索
(一)提高村集体“三资”管理人员的素质
会计核算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搞好会计核算是管好农村财务的前提。只有把记账、算账、报账、用账、查账等基础性工作做好了,财务公开、民主管理才能有效进行和实施。深刻理解和全面领会会计制度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精神实质,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基本技能,严格执行国家会计制度和各项财务制度,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因此,对村集体“三资”实施规范化管理,必须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的素质。要通过加强业务理论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知识学习,提高三资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全面提升村会计的素质。通过民主选举村务公开监督员,负责监督村务公开情况的落实,加强对民主理财小组人员财务知识的培训,使其具备理财的能力。
(二)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的建设
按照《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的要求,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并把制度建设以及落实情况纳入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是农村干部、财务工作者遵守财经纪律的有效约束。要制定村集体资源管理制度,对村集体资源的登记、使用、处置、开发、产权、纠纷调处、收益分配等方面做出规范合理的规定,达到产权明晰、使用规范、收益分配合理、保值增值的目的。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的管理、财务收支审批、票据管理、民主理财、会计核算、财务公开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完善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承包合同管理办法,对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合同的变更或解除、违反合同的责任、合同纠纷的调解和仲裁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以保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村集体经济秩序。
(三)开展村集体“三资”清理登记的工作
各乡镇在组织、人员到位的基础上,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程序、范围和方法,组织专门人员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的排查清理工作。各村成立由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村会计、村级事务监督员(包村干部)或村民理财小组和群众推荐的村民代表等参加的清理小组,有包村干部组织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清理。在开展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完成清产核资、登记造册工作,建立台账。按照登记、核实、公示、有异议的进行复审、确认、上报的程序,由村清理小组成员及包村干部等分别签字后上报镇代理服务中心审核确认,并做好移交的准备工作。清理清查要以村会计账簿为依据,坚持账内账外相结合、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相结合。对遗留的债务问题,要以村会计账簿为依据,由乡镇审计、财政、经管等部门审计确认,各项债务要本着“谁举债,谁负责;谁受益,谁负担”原则,采取先急后缓,分类处理,积极予以化解。对账外的债务,有条件查清的审核无误后进行登账,一时无法认定的,在认定后进行补登。对资源的清查登记以目前由村集体占有和使用(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暂不统计),产权清晰的为重点,对资源产权不清、有争议的可暂不登记,待产权明晰后,再进行补登。
(四)建立村集体“三资”信息管理的系统
建立健全监管机构,依托现代化网络管理手段,设立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做到用电脑监控、靠程序“把关”,排除人为因素干扰,建立“三资”代理服务监管平台,创建“三资”代理服务信息公开载体,方便群众查询,要依托现代化的管理网络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监督体系,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进行事事时时监督。村级要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每一项支出要有村委会提出,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重大支出要报乡镇批准,村书记、村长、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等有关人员签字后方可支出。县纪委、农业局依托现代化的管理网络建立起对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管平台,对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活动进行监管。要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工作纳入乡镇和村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健全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利用网络使各行政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或村民监督小组及全体的村民,对村干部年初承诺的“三资”管理兑现情况开展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对村干部使用、工资补贴发放、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对业绩不佳、群众评议满意率低的村干部进行问责。一些地区还给工作实绩突出、年度被评为优秀档次的村干部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
(五)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的审计
县(乡镇)三资中心或代理机构应设立审计岗位,要对村报账员向三资中心报账凭据进行审计,对各项支出要把握程序,严格审计;对一般性的支出项目,限额内由村领导实行“一支笔”审批,对超过规定限额的,在原按照有关规定,实行集体审批,对重要支出项目,则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按规定经审计后加盖“审计合格”章方可入账。要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按照中央文件规定,村干部任期内每年要进行任期内审计,村干部届满或离任时必须进行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县(市、区)农经管理机构要有计划的对本辖区的村财务进行审计;也可以组织各乡(镇)三资代理中心进行互审,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对问题较多或者业务量较大的村也可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完善对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政策是贯彻落实党的农村工作,只有全面理解、正确把握各项政策的精神实质,宣传好、执行好政策,才能赢得农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农村有关政策的学习,全面掌握国家政策的精神实质,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才能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国家的农村政策,促进农村工作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冯晓鸽.对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1(2)
[2]周小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研究[J].现代经济,2011(16)
[3]对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的思考[EB/OL].http://www.chinaacc.com/new/
[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05
【村保洁员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村卫生保洁制度09-08
村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10-14
村(社区)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承揽合同09-21
保洁员管理奖罚制度05-12
保洁员管理方案08-14
小区保洁员管理制度10-17
保洁员管理规定11-07
物业公司保洁员奖惩制度05-28
村级保洁员工作制度08-01
汽车4S店保洁员的管理制度简章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