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抗日战争

2025-01-06

第16课抗日战争(精选7篇)

第16课抗日战争 篇1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根据必修1政治文明进程的主题,本课的落脚点应为让学生深刻理解全民族抗战得胜利对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得深远影响。

教材的第一小节“全民族的抗战”主要讲述日军加紧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最终全民族抗战爆发(略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活动及结果。教材第二小节“日军的滔天罪行”讲述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的灾难(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小节“抗战的胜利”主要讲述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中共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军最终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为了讲授方便,可将第一、第三小节进行整合,统一到一个模块之下。学情分析

通过阅读初中教材以及了解部分学生得知本课的基础知识(例如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等)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基本都记得。因而这部分内容在授课时做从略处理。本课重在探讨抗战胜利的原因及重要意义,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等。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成因。讨论课本的思考题“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

运用:结合时事分析:任何时期国家利益都是高于一切的;不同的时期捍卫国家利益的方式不同。结合时事思考讨论“在记住这段罪行后我们该怎么办?”分析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等材料再现历史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问题探究,对照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史料推导历史结论;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了卓绝斗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引导学生理性爱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增强了我国人民的自尊心、自豪感,而且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大推进。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成因;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教学方式

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模式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用具

1.多媒体设备。

2.教师准备关于民族危机加深、日本投降的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讨论教材中的思考题。

②将全班分为八个小组,搜集整理日军侵华暴行的资料以及当年侵华日军遗留的化学武器伤害中国人民的事实,以备课堂交流讨论。

(二)导入设计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早在唐朝时,两国就交流频繁,中国僧人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法,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晁衡)在唐朝做官40多年,并与李白、王维、魏万等中国诗人学者交往,结下深厚友谊。ppt展示:

图1,鉴真东渡图 图2,阿倍仲麻吕

图3,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然而近年来中日两国关系一波三折,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和“历史教科书”问题成为笼罩着中日关系的阴影。我国政府为什么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提出强烈的抗议?日本的历史教科书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呢?

ppt展示: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和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

日本政府在参拜靖国神社和历史教科书问题上,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对其曾经的侵略行为不能进行深刻的反思,深深伤害了那些曾遭其侵略和奴役的国家人民的感情,影响了日本与这些国家的正常交往。中国近代以来曾多次遭受日本的侵略。我们已经学过的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抗日战争。

(三)教学过程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 ppt展示:

(板书)日本侵略危机加深 视频播放:

1.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2.1932年,一•二八事变。3.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

4.1935年,华北事变,平津危急。5.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内战爆发

日本的铁蹄踏碎了千万爱国同胞的心,蒋介石政府仍在顽固的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路线,对日军实行不抵抗政策,任凭日本侵略者掠夺我们的土地,蹂躏我们的同胞。而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在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率先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率领红军成功实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板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视频播放: 1.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全民族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

2.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

3.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以逼蒋“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而告和平解决,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4.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为题发表中共在1937年7月15日提交的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板书)敌后战场

请同学们观看下面这段视频,思考以下几个问题。ppt展示:

1.八路军、新四军名称的由来?他们是谁领导的队伍? 2.抗战初期敌后战场取得平型关等战役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3.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哪几次大的会战?失败的原因有那些? 4.如何看待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关系? 视频播放终止

师:八路军、新四军名称的由来?他们是谁领导的队伍? ppt展示:

1.八路军、新四军臂章 2.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生: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国共合作抗日后,经过双方谈判,1937年8月22日,国民党政府宣布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后改成十八集团军,但习惯上仍称“八路军”。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不包括海南岛)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师:抗战初期敌后战场取得平型关等战役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ppt展示:

生:中国共产党制订了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板书)正面战场

师: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哪几次大的会战?失败的原因有那些?

生:四次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都失败了,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军队抗击日军,没有充分发动群众。

师:除了短片中提到的原因,你认为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抗战失利的原因还有哪些?大家可以讨论讨论。小组讨论完毕

组甲:日军武器精良,行动迅速。国民党军队武器陈旧。

组乙:日军准备充分,在兵力上占优势,国民党军队在围剿红军中损失惨重,并且国民党军队中杂牌军多,战斗力参差不齐。组丙:国民党指挥不当。战术落后。

师:很好,同学们都说的很正确。请大家看大屏幕。ppt展示:

1937年,日本陆军拥有作战飞机1156架。其中:驱逐机432架,侦察机216架,轻轰炸机180架,重轰炸机128架,预备机200架。日本海军航空兵拥有舰载飞机278架,陆上飞机567架,各型预备机 200架,共计1045架飞机。抗战初期,中国仅有能作战的飞机305架。抗战初期中日师级编制对比 中国日本

人数10923人21945人 马匹数不详5849匹

步骑手枪3831支9476支

掷弹筒掷弹筒243具掷弹筒576具 轻机枪轻机枪274挺轻机枪541挺 重机枪重机枪54挺重机枪104挺 野山炮12门或9门64门

步兵炮步兵炮30门步兵炮44门

主要差距是师级单位的定员和枪械、重炮数量。中国两个师还不一定达到日本1个师团的实力。

师:如何看待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关系?

生: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主战场,尽管几次大会战失败了,丢失了大片国土,但挫败了日军的锐气,消耗了日军的实力,日军由于战线拉得太长,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并且,正面战场的抗战吸引了日军的主力,为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创造了条件。敌后战场的创建,分散了日军的兵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共两党的表现如何?请看下面一组图片,回答下面的问题。ppt展示:

图1 八路军回民支队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令日军闻风丧胆。图2 八路军敌后武工队痛击日军 图3 民兵用自制地雷伏击鬼子。

图4 四通八达的地道,让小鬼子吃尽了苦头。图5 百团大战中的彭德怀。

图6.国民党军队发动皖南事变,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问题展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那一个战场是主战场?为什么?

生: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抗击着大部分的日军,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而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不思抗战,却不断发动反共摩擦,意图削弱八路军的力量。皖南事变就是明证。

师:这位同学对图片内容的把握很到位。除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外,我们还有一个战场,国外战场,中国的抗战不是孤立的,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众多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大力支持。请看大屏幕。(板书)国外战场 ppt展示: 滇缅公里图

解说词: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在中国,在世界,没有哪条公路像滇缅公路这样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没有哪条公路能像它这样久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深深铭刻在人们的记忆里。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是由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以及中印公路组成的运输大通道,支撑着中国抗日战场全部战备物资以及大后方的经济供应。

滇缅公路,这条穿过了中国最坚硬的山区,跨越了中国最湍急的河流,蜿蜒上千公里的运输干道,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生命线。

日本根本不相信中国的抗战能坚持到滇缅公路修通的那一天。日本人更不会相信,严重缺乏施工机械的20万中国劳工——绝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是他们用双手在崇山峻岭间开凿出了埋葬日本占领中国的梦想的交通大道。

师:为了保护滇缅公里这条重要的国际生命线,中国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ppt展示:

图1 中国远征军照片

图2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宣传海报。该剧背景就是中国远征军的故事。

师: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本帝国主义这头凶恶的野兽被征服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请看视频。视频: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师:历史将铭记这一天,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驯服的放下屠刀,这一天,坚持达八年之久的抗日军民高唱凯歌。这一天,普通的中国百姓沸腾了。因为他们扬眉吐气了。他们看到了曾经的侵略者那哀求的目光。

师:我们苦盼的胜利终于来了,胜利对于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请看大屏幕。ppt展示:

图1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情景,图2.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情景 图3 侵华日军代表向中国代表递交投降书

图4 开罗会议三巨头,自左至右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图5 东京审判电影海报。

师:从这组图片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生甲: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

生乙: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生丙: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

师:这几位同学回答的很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结束了中国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那么中国能否由此就一片光明了呢?中国人民的苦难真的就结束了吗?这将是下节课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

师:本节课的第二个小问题是日军的滔天罪行。(板书)日军的滔天罪行

课前我让大家搜集这方面的图片,资料,下面我就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成果。具体过程略

师:刚才大家都表现的不错,看得出各个小组的同学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课后我们把同学们的成果汇总起来办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展板,介绍给全校同学。

日本侵略者的兽行令我们发指,我们在痛恨敌人的同时,是否有这样的疑问,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 ppt展示:课本学思之窗

大家可以结合这两副图片讨论一下。ppt展示: 图1 武士道

图2 鬼子掠夺的财物 讨论完毕

师:哪个小组陈述以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组甲:我们认为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起了很大的作用。日本武士很轻视自己的生命,想必也不会看重别人的生命。

组乙:我们认为鬼子是为了掠夺财物,日本是个小国,发动这样大的战争,物资补充足。组丙:我们认为是为了吓住抵抗的中国同胞,日本人从九一八之后基本没遇到什么抵抗,而淞沪会战中日激战三个月,尽管日军打赢了,但也损失惨重,他们恐惧中国人团结起来后的反抗力量,想用屠杀的方式警告中国人,谁在抵抗就是这个结果。

师:大家都说的不错。日本侵略者泯灭人性,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时至今日,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去,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能从中得到什么呢? ppt展示: 材料一: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无私救助中国平民的德国义士约翰•拉贝有句名言:“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只有真切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材料二:“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生前如此说道,这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遗言,她所展示的人性光辉令人动容,她道出了所有爱好和平人们的心声。材料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有这样8句话——“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生:我们应当反思历史,以史为鉴,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四)小结

“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同胞一颗善良的心,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原谅曾经深深伤害过自己的敌人,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时过境迁,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撒播仇恨的种子,不是为了宣泄狭隘的民族复仇情绪。有句古话说的好,“冤冤相报何时了”。“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汲取的历史营养。

当我们沉浸在欢乐之中时,不要忘了那些为挺直民族脊梁而倒下的同胞。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遗志,让民族的脊梁更直更硬。

(五)课堂诊断

一、选择题

1.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其中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端的是()2.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3.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其中抗日战争期间制造的最大的惨案是()4.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敌人的大规模战役是()5.1942年,为确保滇缅公路畅通,入缅甸作战的军队是()6.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狂妄计划的战斗是()

7.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各种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力支援 b.国共合作与全民族团结抗战 8.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突出表现在()a.中国战场广大 b.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 9.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是抗战的正面战场 b.是否争取国际援助 10.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主要是为了()a.粉碎日军的“扫荡” b.克服投降危险,争取形势好转

11.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指()①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 ②国民政府的性质已发生了重大变化③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⑤国共两党在建国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二、非选择题

12.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了全中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美国总统罗斯福l942年春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俄国等。”联系上述材料指出1940~1941年前后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请从中国两个战场(各举两例)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形势,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2)1945年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请你谈谈对以上观点的认识。

附参考答案:

12.(1)变化:美国制造远东慕尼黑阴谋;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感到中国抗战是对日本的有力牵制,因此对中国抗战进行援助。中国两个战场: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徐州、武汉四次会战;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太平洋战场:日军南进威胁英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

(2)片面,只看表面,没有看到本质。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日本发动的是非正义的战争,必败;国际援助,反法西斯战争力量配合;根本原因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

(六)学习延伸(见教材77页)

(七)教学反思

但中国进入近代以来,学生接触到太多的屈辱史,肚子里别了一肚子的气,抗战胜利了,在欢呼声中,许多学生扬眉吐气了,青春的激动使他们无法控制自己,课堂上言辞激烈,甚至拍案而起。教师的情绪很容易受感染,因此教师既要投入,又不能陷进去,随时调控好自己。另外课堂语言既要完美,又要理性。

第16课 一波三折与设置悬念 篇2

“结构完整”,就是作文思路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没有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的毛病。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素材是文章的血肉,那么,作为文章外观的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只有设计好恰当完美的结构,才能把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情节和场面等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样题分析】

(2015年高考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

②(略)

本题话题对象是英雄人物,其中有古代人物岳飞、林则徐和邓世昌,还有现代英雄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和邓稼先,可供选择的人物足够多,考生写作时当然可以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人物。考生可能苦于对这些英雄人物的生平了解不够详细,感觉下笔无话可说。但如果仔细审题的话,就会发现此题并不难写,因为标题里面包含“假如”二字,就是说文章内容不是对英雄事迹的陈述或评述,写作者只要对英雄人物所处的大背景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有大致的了解就可以下手了,内容主要是基于对英雄人物的了解展开想象,而且要融进一些作者个人的言语和行为。

审题的重点是“写一篇记叙文”,已经有了明显的文体限制,适合对历史人物生平、精神比较了解的考生。据了解,很多考生在长时期学习议论文之后,写作风格出现了定式,对记叙文相当陌生,所以就弃之不顾。

今年北京试卷采用二选一形式,如果选择此题,遇到的问题有两个:第一,因为标题中含有“假如”,写作内容大多为想象成分,写起来可能会空洞无物;第二,因为标题中有“一天”字样,要求在这“一天”中,通过再现历史事件或虚构“我”与英雄的交流,塑造英雄人物的形象,其中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不可缺少。但缺少想象力的考生写出来文章可能是从早到晚的生活,没有波瀾,像流水账。

此外,文中还要体现“我”与英雄的关系,例如思想境界的相同与不同、英雄人物对“我”的感召,“我”对英雄人物的钦敬之情和效仿之志等。

【高分捷径】

1. 一波三折。

人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改变常规思考,激化矛盾,本该“是”的地方偏偏“非”,总是在人的意料之外,造成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例如《三国演义》中曹操著名的“三笑一哭”,我们不能不对情节的一波三折拍案叫绝,赤壁之战魏兵大败,曹操率领着残部在火海中仓皇逃窜,败走华容道。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第一次大笑刚停止,就走出来个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第二次大笑之后,笑出个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第三次笑非同小可,笑声未落,走出了个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疲惫不堪,无奈,吓得魂飞魄散的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最后到了自己的地盘,本来可以大笑了,而这时又是“火把齐明,一簇人马拦路”,曹操惊呼:“吾命休矣!”却原来是曹洪。在南郡,曹洪为他摆酒压惊,他本应大笑,庆幸自己死里逃生,但他却捶胸大哭,悔恨谋臣郭嘉不在。真是高潮迭起。

再如前文样题,就是写和英雄相处的一天,应该回避英雄从早到晚日常行为的叙述,可以设置两三个误会,如言语上的误会、行为上的误会以及心理上的误会,形成连环套,最后真相大白,写作就走出了流水账的窠臼。

2. 倒叙。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序的方法。倒叙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必须注意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如鲁迅在《祝福》中的一个情节:先写故事结局——祥林嫂的死,而后按时间顺序描写祥林嫂一生悲惨的遭遇。这种倒叙的方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到此,读者就会有诸多疑问:祥林嫂在年终祝福时死去,必然有悲惨的经历。同时,读者又会急于了解,祥林嫂是怎样死的?怎样沦为乞丐的?为什么要向“我”提出一连串关于有无灵魂、地狱,一家人死后能否见面的问题?她的死与鲁四老爷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鲁四老爷要骂她“谬种”?这段写作,既为后文张本,给读者造成悬念,又制造了浓厚的悲剧气氛,堪称典范。

再如前文样题,考生写作时也可以使用倒序的方法展开文章,如开头设计一个英雄面对着“我”微笑的情景,这时的“我”非常惭愧,无地自容,再引出之前“我”和英雄之间的误会;或者设计一个英雄就义的壮烈场面,引出英雄就义前相处一天的生活;或者写“我”在林则徐被贬往伊犁的途中与之相见的场面,林则徐仰天长叹,引出之前林则徐看到的官场腐败时的痛心疾首和我的规劝,等等。

附:2015年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一例

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

旧历的年底确实最像年底。临安城漆黑的天幕上,不时炸裂一团烟花,照亮了牢房的角落,今天就是除夕了,岳帅说大概我们今天都可以回家过年。我手抓住冰凉的铁窗揪心地向外看看,北风呜呜,夹着雪花扫过我的手指,寒冷入骨。而一墙之隔的风波亭上,一班人在和岳帅说着什么,听不清。据说朝廷派了一个什么大官来和岳帅交涉。

等待,焦急地等待。烟花渐稀。

忽然传来洪钟般声音,“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是岳帅的声音!一种带着血腥的预感使我浑身发抖。

“咣当”,牢門打开,一个模糊了嘴脸的狱卒大声说:“王二,无罪事实查清,你可以回家了。”

“什么?我可以回家了?那岳帅呢?”

“哪个岳帅?你说是岳飞吧,畏罪自杀了。”

啊,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刚才出去之前他还说要回家呢。

就在被传唤之前,岳帅说:“年底了,他们实在找不到什么问题来,我们都可以回家了。”

“岳帅,我跟您这么多年,您这怎么就忽然变成了一个戴罪之身啊?”

“你不懂,你不懂。你这么小,都是受了我的连累。今天回家好好和亲人们团圆一下。”

“岳帅,这兵荒马乱的,我到哪去和亲人团聚呢?”我的家在千里之外的开封府陈留镇上,不知他们是来临安了,还是逃难到别处。想到此我不禁潸然泪下。

只听岳帅“唉”了一声,缓缓地唱起了一曲《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唉。我空有文韬武略,眼见故土遭人践踏,愧见中原父老啊!”随即转身向我,“你今天出去就到我家过年,以后慢慢寻找你的父母不迟。”

“岳帅,我们能出去吗?”

“应该能出去,我早上不是给万俟大人写信了吗?他相信我是清白的,抗金有什么错误吗?”

是的,这年底的最后一天,平平静静的,应该把我们放出去了。谁都知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我们收复失地有错吗?

“岳帅,我只劝您一句话,以后别再唱这个《满江红》了,人家的面子挂不住啊!”

“哈哈哈,什么面子不面子的,文臣不贪财,武将不惜命,国家才有希望!”……

“怎么,你还准备在这过年啊,磨磨蹭蹭的,老子也急着回家呢。”狱卒大声呵斥。

我慌忙走到街上,看到家家红灯高挂,一股酒肉和烟花混合的香味飘过来,顿感饥肠辘辘,我到哪里去啊?

本文使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岳飞在风波亭被害的历史事实,制造悬念。中间又有矛盾激化,如写岳飞给万俟大人写信,申明自己的无罪,还有高唱《满江红》,都展示了英雄光明磊落的性格,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写作误区】

高考试卷上,往往是议论文一统天下,如果能写好记叙文,则是万绿丛中一点红,格外引人注目,毕竟是读故事比读哲理要轻松愉悦得多。但记叙文有诸多忌讳。

1. 最忌讳平铺直叙。

多数高考生在写作时都回避记叙文,就是因为感觉自己写不好叙述性的文章,主要表现在结构的安排上。有时候手中有一个成熟的故事材料,却没有真正掌握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老老实实的按时间顺序叙述,不会拐弯抹角,把一个好端端故事叙述得平常稀松。如果叙事时打破常规、因果倒置就会造成悬念,使文章显示出奇崛之势。

2. 最忌叙事干燥枯涩。

大部分考生作文缺少想象力,只有故事梗概,不善于虚构,现实生活到了他们笔下总是平淡无奇。在该突出重点的地方,细细打磨,添油加醋,平铺直叙就会变成一波三折。

【模拟练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一次意外的相逢,一次偶然的相遇……都有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在我们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

不期而遇,可能是带给我们美好感受的一次经历;不期而遇,也可能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一次机遇……

请以“美在不期而遇”为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明确文体,不少于800字。

第3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篇3

班级: 姓名: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3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

【学习要求】

1.列举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重大战事、中国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等史实,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4.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考试说明】

1、日军罪行

2、正面战场典型战役

3、敌后战场典型战役 基础知识回顾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制造大屠杀惨案:如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长达6周的大屠杀,30多万人被害。

2、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背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实验。

3、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 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1、正面战场(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①凇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1937年8月—1937年12月,上海及周围地区)

②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一一五师参加会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③徐州会战:期间,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④武汉会战: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 抗日相持阶段。⑤枣宜会战:1940年,张自忠。(战略相持阶段的会战)

2、敌后战场(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1)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2)发表《论持久战》指明方向

(3)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开展游击战争

(5)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白塔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

班级: 姓名:

1、材料一盅中共提出抗战的方针是什么?为此中共做出了哪些努力?

发动全民族抗战,为此中共积极行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接受国民政府改编等。

2、材料2中的观点是否正确?试驳斥其观点。

观点错误,该材料掩盖了日本的侵略野心,遭受原子弹轰炸也是自食恶果

巩固练习【A级】

1.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诗中的“此役”是指(D)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 C.太原会战 D.百团大战 2.“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B)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D)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中共放弃中原从而扭转抗战局面 C.中共决心依靠军队士兵抗战 D.中共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B级】

4.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D)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运动 D.抗日战争 【C级】

6.童谣也能证史。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户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际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C)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国民大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7.“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焰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的胜利(B)

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 ④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第1课鸦片战争 篇4

【学习目标】1.林则徐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预习检测】 【林则徐虎门销烟】

背景: 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 国家, 为了 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为此英国向中国走私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 ,林则徐上书 请求严禁鸦片。

经过: 年 月 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鸦片在广州 当众销毁 影响:虎门销烟是,显示了。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时间: 年至 年

导火线:

根本原因:

结果:中英签订了《 》 内容:①割 给英国 ;

②中国赔款 元 ;

③开放 为通商口岸;

④。

影响: ① ②。【合作探究】 5、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状况?英中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

6、请你把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归纳成几条,写出来。看谁写得多哦。

7、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呢?这些措施有何作用?

8、《南京条约》的内容可归纳为四点,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归纳出来。

9、讨论《南京条约》的危害。

10、鸦片战争的影响。

11、鸦片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见练习册P2)

二、识图题(见练习册P4)【学习反思】

【资料链接】

1、《从罂粟到毒品》见教材P6;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篇5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我们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科技史的学习,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2)地动仪。

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我们没有学过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问题并记忆。)

一、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1、发明造纸术

时间_________ 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造纸术

时间_______ 人物 _________ 名称__________优点_________

3、传播的意义:

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1、《九章算术》

成书时间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

2、地动仪

时间_________ 发明者________ 功能________ 地位_________

三、华佗和张仲景

1、华佗:生活朝代___________ 贡献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张仲景:生活年代__________ 贡献__________ 尊称“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①如果将地动仪放在北京博物馆,测量新疆南疆地区发生的地震,内布铜柱倒向哪个方位?

精讲点拨:

1、伴随造纸术传至世界各地,蔡伦的名字也随之传扬。在日本有蔡伦宫;在法国,有蔡伦博物馆;在美国,造纸博物馆里陈列着蔡伦的画像。蔡伦上奏造纸,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事件之一。

2、我国书写载体的演变过程:龟甲、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布帛→纸。

3、张衡有许多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不信鬼神;善于探索。不为官位和俸禄而奉承权贵,专心致志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通过实际检测,告诉了人们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对破除迷信起到了积极作用。地动仪还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它表现了我国古代科学家非凡的创造力。

4、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至今仍然是中医学领域的经典,他对中医学的贡献,就相当于孔子对于儒家,牛顿、爱恩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虽然张仲景早已故去,但是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仍然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来自于他的恩泽 达标检测:

一、选一选:

1.纸发明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现在已知最早的纸出现于()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宋朝

2.“蔡侯纸”的出现使造纸的技术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这种纸出现在()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3.历史上为“纸走进人们日常生活”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李冰 B.张衡 C.毕昇 D.蔡伦 4.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名著是()A.《齐民要术》 B.《九章算术》 C.《缀术》 D.《水经》

5.某校七年级(1)班计划举办“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小红同学的任务是介绍张衡的成就。在她的介绍中,张衡对人类社会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了()

A.地动仪 B.造纸术 C. 麻沸散 D.计时仪 6.右图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仪器,其功能是()A.测量航行方向 B.演示天象 C.观测地震 D.测定地震方位 7.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的是()A.《缀术》 B.《皇帝内经》 C.《脉经》 D.《伤寒杂病论》

8.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麻醉。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的人是()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

A.丝织技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造纸术

10.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11.河南省南阳市有一著名景点——“医圣祠”,纪念的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这位医学家是()

A.张仲景 B.华佗 C.蔡伦 D.孙思邈 12.读右图,请回答:

(1)图中的历史人物是谁?生活在什么时期?(2)图中人物的最主要贡献是什么?(3)这一贡献有什么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A 6.D 7.D 8.B 9.D

10.B 11.A 12.(1)人物:蔡伦。时期:东汉。(2)贡献:改进造纸术。(3)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拓展提升: 9.墨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人们提倡有“再生纸,谈谈你的看法

课外作业:

必做题: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从纪元开始,中国领导世界的技术,直到大约公元1600年.”

①请列出秦汉时期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至少四项)。②你认为当今怎样才能保持科技成就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请为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几条这方面的建议。

选做题:

1、本课的内容,归纳概括出本课所涉及的秦汉时期重要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可以设计成不同形式的表格,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出一期历史小报,在班级交流、展示。

2、熟背歌谣:

蔡伦“蔡侯纸”,张衡发明地动仪,《九章算术》了不起,均在世界创奇迹。华佗外科是名医,“麻沸散”是好药剂,世界医学有创举,“五禽戏”来健身体。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医德高尚医术精,后人尊称为“医圣”。

我国书写材料的发展历程:

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序:

造纸术的传播:

《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禽为鸟兽之总称”由此得名的“五禽戏”。

五禽戏是一套运功保健疗法,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强身防病的目的。五禽戏能使人动作灵敏、协调平衡,改善关节功能及身体素质,不仅有利于疾病的防治,而且对人体的康复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训练 篇6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中法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清政府惧怕与敌“失和”,迟迟不敢宣战

b.清军水师惨遭败绩

c.清军爱国官兵不怕牺牲,英勇杀敌

d.清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2.《马关条约》的各项内容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 屿给日本

b.赔款白银2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 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的舰队是

a.福建水师 b.北洋水师 c.南洋水师 d.东洋水师

4.1895年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清议和大臣是

a.左宗棠 b.李鸿章 c.奕訢 d.曾纪泽

5.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中国居民的事件发生在

a.平壤 b.旅顺 c.大连 d.威海卫

6 .租借地在广州湾的国家是

a.法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此日漫挥 天下 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⑴这副对联中“公 ”指的是谁?

⑵这副对联指的是什么事?

2.阅读下列材料

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北京)城 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请回答:

⑴该对联讽刺的直接对象是谁?

⑵“三军败绩”指何历史事件?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怎样“割地求和”的?

⑶清政府的上述态度对当时列强的侵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附参考答案:

一、1.a 2.d 3.b 4.b 5.b 6.a

二、

1. ⑴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⑵指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海战中,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锋向前 ,迎战敌舰,不幸壮烈牺牲,成 为 民族英雄。

2.⑴慈禧太后。

⑵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了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第16课抗日战争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并且能够简单叙述战争中的主要几次战役。通过对甲午海战的学习,了解邓世昌等人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与《南京条约》的比较知道它大大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讨论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失败原因。通过对台湾历史问题的回顾,让同学们深刻的感受到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过程与方法

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中和国造成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比较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法和对史料的阅读,引导使学生大概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日本、朝鲜以及远东地区的影响,并能够正确的评价邓世昌等人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甲午海战的学习,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以及进程的讲解,使学生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并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对《马关条约》的掌握引出台湾问题,回顾台湾问题,让同学们知道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原因 甲午战争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 难点: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 甲午战争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演示法、谈话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好,上课之前首先给大家看一则新闻,大家注意看新闻中中日两国是围绕着什么问题而有所争执的?

观看《钓鱼的问题》新闻

【教师提问】:大家看出来了,中日两国是围绕着什么问题而争执的吗? 【学生回答】:钓鱼岛的领土归属问题。

对,在新闻中中日两国均说钓鱼岛是本国的固有领土,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一争执呢?这一切都源于发生于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日军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继而挑起战争,中国社会以及人民饱受战争的摧残,而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却无力抵抗日益强大起来的日本帝国,仅仅经历9个月的战争就以清政府的惨败而宣告结束,继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之一就是“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而当时的钓鱼岛就附属于台湾。正是由此,钓鱼岛问题才会在今天以这种局面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战争,战败后签署的《马关条约》又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走进甲午战争中去,去体味当时的血泪和教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板书)

首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阅读书上第16页第一段.【教师提问】:找一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以及这个战争为什么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起因(板书)找到了答案了吗?好,请你回答一下。

【学生回答】: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好,请坐。同学们在书上标记一下,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要想详细的了解一个事件,我们就要知道他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它的起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日本方面 1.日本

(板书)

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且把积极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大陆政策”。

【教师提问】: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大陆政策”吗?

【学生回答】: 知道,那么谁能大致的给我们讲一下呢?

不知道,好,接下来然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大陆政策” ?

大屏幕出示“大陆政策“的内容。

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进而征服朝鲜,接着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地区,征服中国并且以此为跳板,侵占亚洲,最后称霸世界。有此可以看出“大陆政策”是一个旨在于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

那么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呢?我们首先看一下中日两国版图的对比,刚才前面已经提到了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发展资本主义就需要大量的原料、劳动力和市场,从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出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很明显不能满足它的这些要求。所以它要向距离它最近的,疆域比他辽阔,物产比它丰富的大清扩张。

那么它为什么敢于向大清扩张?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中日两国的综合战备对比图。红色的是日本,蓝色的是中国。从图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来,1871年-1886年日本的战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中国,更是在1888年赶超中国一大部分。反观中国呢?从1871-1888年战备增长速度则不是特别明显。综上所述: 我们得出日本方面的原因是

1.日本:蓄谋已久,积极扩张

(板书)

日本是如此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的,那么清政府又是如何做的呢? 2,清政府:(板书)【教师提问】: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的晚期,正向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大家看这副图片,知道这个女人是谁吗? 【学生回答】: 慈禧

对,这个女人就是慈禧,也是大清国末期的实际掌权人。1891年,慈禧挪用北洋海军购买弹药的钱来重修颐和园,1893年更是为了筹办万寿盛典大举挪用北洋水师的军费,60段景点,建造不同的龙棚,经坛等,织造衙门还特意为此造10万匹彩绸以供庆典之需。曾有人建议将这些钱用作军费。慈禧太后非常生气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北洋水师没有钱来购买弹药和战舰,导致军备废弛,军事实力外强中干。而作为晚清重臣之一的李鸿章则主张“避战求和”。他多次向英、俄等大国寻求保护,甚至想借助外力来达到重压日本进而避免战争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清政府方面的原因是

2.清政府:腐朽没落,避战求和

(板书)那么英、俄等列强国家是否真的如李鸿章所愿,对我们有所帮助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三方面的原因。

3.列强(板书)

出示大屏幕。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扩张欲望也很强烈,在扩张中它们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而在中国这个问题上,各国对日本都采取了默许或纵容态度。所以我们得出列强方面的原因是

3.列强:放任默许,观望纵容(板书)

综上所述,日本已经做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可以说是“只欠东风”了,他们还需要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借口”在哪呢?恰在这时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这就成为日本挑起战争的导火线。

4.朝鲜:东学党起义,提供契机(板书)

了解了战争的起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战争的爆发的经过。

二.战争经过

(板书)

请大家先看一下书上16页的战争示意图,找出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几次战役,注意看时间和地点。我要请以为同学来回答。

【教师提问】:甲午战争主要有几次战役,他们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 1丰岛战役 1894年7月

2平壤战役 1894年9月

3黄海海战 1894年9月

4辽东战役 1894年

5威海卫战役 1895年1——2月 学生回答完出示大屏幕。

(一).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

(板书)1丰岛战役 ——战争开始(板书)

2平壤战役——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板书)3黄海海战——邓世昌(板书)4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板书)

5威海卫战役____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板书)

同学们注意这里的3、4是我们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段和小字部分。【教师提问】:甲午海战的时间是什么?在这场海战中清军的主要将领是谁,他又有什么事迹,他的举动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甲午海战的结果又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时间:1894年9月

将领:邓世昌

事迹:与“致远”号共存亡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不怕牺牲,不为强权,沉着冷静

海战结果:邓世昌与2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日本舰队也遭到重创 出示大屏幕。

黄海海战的战况如此的惨烈,那么辽东战役呢?接下来看我们看一下辽东战役。请同学阅读17页的第2大段,及小字部分。看一下日军在占领旅顺之后是怎样对待无辜的当地居民的?出示大屏幕。【教师提问】:看着被残忍的杀害的中国人,你们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一下这种局面为什么会发生,我们在今天应该怎样避免这种局面呢?

【学生回答】: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事迹民族之林。出示大屏幕。【教师提问】:接着我们了解一下威海卫战役,结果如何呢? 【学生回答】: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学习了战争的经过,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战争的性质。提示:分析一场战争的性质,我们应该从交战双方来考虑。【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这场战争具有怎样的性质呢?

(二).战争的性质(板书)

【学生回答】:性质:中国,反侵略的正义性战争 日本,侵略性战争

大家接着思考当时中国是大国,有4亿人口,95万军队。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足,中国进行的又是一场正义性的战争 【教师提问】:可是为什么中国会在战争中失败呢?请同学们来思考这个问题。

(三).中国战败原因(板书)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我们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分析原因。主观方面有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落后;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清军装备落后。客观方面有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装备先进。西方列强的默许或纵容。出示大屏幕。

甲午战争中中国以失败而告终。那么,战后日本又向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请页同学们阅读一下17第3大段 【教师提问】:找一下《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影响(板书)1.《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内容(板书)

【学生回答】:时间是1895年4月,地点日本马关,人物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主要内容呢?

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重庆、沙市、苏州、杭州等四处为通商口岸。影响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同学们来回想一下,在第一课鸦片战争的时候,我们也学过一个条约,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对,就是《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影响是什么着,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为什么到《马关条约》的时候就变成了大大加深了殖民化进程呢?为了方便同学的理解,我们把《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对比一下,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一下,出示大屏幕。【教师提问】:参考大屏幕,大家讨论一下这些条款给中国带来了那些危害?(讨论)【学生回答】: 破坏主权,刺激瓜分;加重负担,控制经济;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加深掠夺,阻碍民资。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得出结论,和同学一起把表格完成。

既然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这么大的影响,那么对日本,对其他国家有没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

2.甲午中日战争具体影响

(板书)

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促进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对日本: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日本在世界及远东的地位格局 对朝鲜:朝鲜日益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

对远东: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俄日矛盾加剧(日俄战争)接下来我们阅读书上小字部分的第一段,了解一下三国干涉还辽。

3.三国干涉还辽(板书)出示大屏幕。

在以俄国为首的列强的干涉下,无论如何,辽东半岛还是回到了中国的怀抱,接下来我们在看看台湾,它似乎就没有那么的幸运了,请同学们继续阅读下一段。

4.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板书)【教师提问】:看一下,台湾人民的斗争是谁领导的?台湾人民是如何抗击日本的,结果又是怎么样?

【学生回答】:刘永福和徐骧。台湾起义人民和刘永福的黑旗军相互配合,共同战斗,先后在彰化、嘉义等地重创日军。后日军收买奸细,夺取八卦山,彰化城陷落,不久台湾全部沦丧。但是,台湾各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出示大屏幕,这是武装起来抵抗日本的台湾普通的民众。他们没有先进的武器,但是他们依然武装起来用自己的力量同日本作斗争,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台湾民众的抗日口号,和徐骧的壮烈誓言。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时至今日,还有一些人在做着妄图要台湾分裂的美梦,接下来就让我们回顾一下台湾的历史问题,出示大屏幕。【教师提问】:大家讨论一下,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台湾的行为都是没有依据,是无理取闹的幼稚行为。得出结论,出示大屏幕。

还记得我们上课前的钓鱼岛问题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钓鱼岛问题。出示大屏幕。

早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之一“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国收回日本侵占的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国际法上业已回归中国。那么通过以上这些,你们得出了那些结论呢?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国际法上已回归中国。历史不容翻案。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钓鱼岛从来就不是什么“无主地”,中国是钓鱼岛等岛屿无可争辩的主人。

课堂练习: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一.战争起因

日本:蓄谋已久,积极扩张 清政府:腐败无能,寄望调停 列强:放任默许,观望纵容 朝鲜:东学党起义,提供契机

二.战争经过

(一)主要战役

1.丰岛战役 ——战争开始

2.平壤战役——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3.黄海海战——邓世昌

4.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5.威海卫战役____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战争性质

中国: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性战争 日本:是一场侵略性战争

(三)战败原因

1主观原因(内因):1.2.3.2客观原因(外因):1.2.3.4.三.战争的结果及影响

1.《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甲午战争的具体影响 3三国干涉还辽

上一篇:大一学生学年自我鉴定1000字下一篇:北京联通沃商务中小企业融合套餐业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