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管理措施8.1

2024-07-04

混凝土施工管理措施8.1(通用6篇)

混凝土施工管理措施8.1 篇1

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能源计量制度

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计是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用能单位应建立、保持和使用文件化的程序来规范能源计量人员行为、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和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汇总。能源计量人员

1用能单位应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使用、检定(校准)、维修、报废等管理工作。

2用能单位应设专人负责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3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应通过相关部门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用能单位应建立和保存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的技术档案。

4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维修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能源计量器具 用能单位应备有完整的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表中应列出计量器具的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生产厂家、出厂编号、用能单位管理编号、安装使用地点、状态(指合格、准用、停用等)。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应备有独立的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分类。用能设备的设计、安装和使用应满足GB/T 6422、GB/T 15316中关于用能设备的能源监测要求。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计量器具档案,内容包括: a)计量器具使用说明书; b)计量器具出厂合格证;

c)计量器具最近两个连续周期的检定(测试、校准)证书; d)计量器具维修记录; e)计量器具其他相关信息。用能单位应备有能源计量器具量值传递或溯源图,其中作为用能单位内部标准计量器具使用的,要明确规定其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可溯源的上级传递标准。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凡属自行校准且自行确定校准间隔的,应有现行有效的受控文件(即自校计量器具的管理程序和自校规范)作为依据。6 能源计量器具应实行定期检定(校准)。凡经检定(校准)不符合要求的或超过检定周期 的计量器具一律不准使用。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其检定周期、检定方式应遵守有关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用的能源计量器具应在明显位置粘贴与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与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编号对应的标签,以备查验和管理。

能源计量数据 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统计报表制度,能源统计报表数据应能追溯至计量测试记录。2 能源计量数据记录应采用规范的表格式样,计量测试记录表格应便于数据的汇总与分析,应说明被测量与记录数据之间的转换方法或关系。重点用能单位可根据需要建立能源计量数据中心,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能源计量数据的网络化管理。重点用能单位可根据需要按生产周期(班、日、周)及时统计计算出其单位产品的各种主要能源消耗量。

混凝土施工管理措施8.1 篇2

关键词:水库堤坝,施工质量,安全措施

(一)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1. 管理措施

混凝土施工前确立项目副经理和管理人员名单, 负责混凝土拌制、运输、模板安装以及实施混凝土浇筑有关的组织管理工作, 保证混凝土料的连续供应和按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浇筑混凝土前, 首先组织施工人员按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的混凝土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性能等特点和施工条件, 实行班组技术交底。项目副经理负责组织相应施工机具, 为混凝土施工的实施作提前布置。项目部的质量保证部、技术部指定专人负责相应部位的混凝土浇筑质量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及监督。

项目经理部相关的质量、技术和物资部等, 组织现场小组专职负责落实混凝土的供应和施工工艺组织, 特别是拌合站配料的施工质量。

混凝土浇筑施工实行质量承包责任制, 个人利益与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直接挂沟, 项目部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 以调动相关人员群众性质量攻关和合理化建议活动。

在混凝土施工中除建立强有力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标书文件规定、加强质量管理外, 主要从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更新混凝土生产、施工工艺方面采取措施, 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特制定以下措施:

(1) 建立健全“三检制”, 制定严格的质量安全奖罚制度。

(2) 施工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 应严格按设计有关要求写出具体方案, 及时报送监理工程师批示, 并严格按监理工程师批示方案执行。

(3) 严格把握材料关, 做到不合格材料不准进入施工区, 不合格材料不准使用, 一旦发现不合格材料立即清除。

(4) 根据设计要求及施工具体情况认真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不断优化配合比设计。

(5) 及时认真作出各仓面混凝土施工的合理方案, 做到施工前有准备, 对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6) 施工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模板安装、钢筋安装、仓面清理等各道工序, 对浇筑的混凝土及时养护至设计规定时间。为保证过流面平整, 采用墩头悬臂模板及滑动模板施工, 对边角部位采用小直径振捣器振捣。

(7) 对管型壳二期混凝土分层厚度及层间间歇期严加控制, 对模板的刚度及挠度应加以控制。

(8) 严格按照招标合同文件及有关行业规范、标准施工。

2. 技术措施

混凝土的质量形成过程分为:原材料的选定、配合比设计、拌合及运输、浇筑四个阶段, 其中原材料的选定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本身质量形成的重要阶段, 要采取科学的、严格的试验手段和管理措施, 使混凝土的本身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而混凝土的拌合和运输, 以及浇筑阶段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较多, 为确保本工程混凝土质量, 采取如下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运输及浇筑质量。

(1) 原材料质量控制

外购材料 (钢筋、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 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并由试验室对原材料进行抽样试验, 不合格原材料严禁使用。对外购材料, 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规定, 规范采购行为, 做到有法可依;在选供货厂家时, 首选国有大厂, 坚持供货主渠道;对业主指定供货的厂家, 在定货合同上明确材料质量标准、验收方法及质量责任;做好材料验收及保管工作, 未经复检或复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发放或用于本工程;领料单位在领料的同时, 向供货单位索要出厂材质证明和复验报告。

(2) 混凝土拌和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前, 现场试验室根据各部位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及性能要求,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确定合理、先进的混凝土配合比。拌合站每次搅拌前, 应检查拌合计量控制设备的技术状态, 以保证按施工配合比计量拌合, 还应根据材料的状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准确调整各种材料的使用量, 接受监理及业主的监督。

加强拌和设备的维修保养, 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从拌合站运至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应先检查随车提供的配合比通知单是否符合现场当前所需的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再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等是否满足入模要求, 否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重新处理合格后才能使用。

(3) 混凝土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严格执行“三检制”验收仓号, 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 不得进行上层混凝土的浇筑;注重仓面工艺, 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 各工序严格执行质量自检, 经工程质检部门验收合格前, 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编制施工要领图, 主要依据混凝土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仓面尺寸以及常态混凝土不同的部位, 确定浇筑块的宽度、层高, 并综合考虑混凝土温度的控制、细部结构的施工难易程度以及混凝土道路 (通道) 布置是否畅通, 力求机械设备调配灵活安全, 在便于作业的条件下实现快速、保质保量的施工。

(4) 基础面或施工缝处理质量控制

基础主要为砂质粘土岩与钙泥质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 总体属软质岩, 结构较完整, 对于局部节理、裂隙切割形成的光面采用人工凿毛;断层和泥化夹层根据出露宽度按宽深比1∶1~1∶2掏槽;基础面无松动、空鼓岩块, 并冲洗干净、无积水;混凝土施工缝采用人工凿毛或高压水冲毛, 表面无乳皮、成毛面、冲洗干净、无积水、无积渣杂物。

(5) 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混凝土铺料厚度控制在30~50cm, 吊罐距离模板控制在1.5m左右, 以免仓面初凝和碰撞模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质量检查人员随时进行巡回检查监督;做好浇筑记录, 施工质量责任坚持“谁施工, 谁负责”的原则;设专人负责混凝土的养护。

(6)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常规钢模板应使用专门的连接件支立, 并在浇筑前涂刷脱模剂;模板严格按照设计测量放点支立。支立固定完毕进行复测, 确保建筑物位置及偏差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重要部位的模板, 对其刚度、支撑加固方法和牢靠程度、面板的光洁平整度、接缝的密实度等进行重点检查, 并做好详细的施工记录;设定监测控制点, 进行浇筑过程中的变形移位观测。确保浇筑过程模板的变形及位移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指派专人监护模板, 对过程中的位移进行及时的调整及加固。

(7) 钢筋加工及安装质量工程

工程用钢筋品种、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加工使用前, 附着的油污、浮锈等应清除干净, 确保其与混凝土的握裹力。严格按照设计测量放点安装。采用横撑、混凝土预制块等手段固定钢筋, 以确保其满足设计位置的要求。安装完毕, 须经验收合格, 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技术工人, 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8) 其它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浇筑完毕, 接触、接缝灌浆系统立即进行通风或通水复检, 发现堵塞, 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设置专人值班对预埋件维护。

加强气象监测和气象预报, 及时根据出机口混凝土的温度控制范围, 采取相应的运输、浇筑、养护等环节的温控措施, 以满足设计和规范规定要求。配备足够的人力和机械, 确保混凝土振捣质量, 杜绝漏振现象。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 采取适用于当地条件的养护方法, 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3. 检验措施

每次拌制、浇筑混凝土前由专人进行以下项目的检查, 并做好记录。检查混凝土配合比、配料单, 检查原材料 (如水泥、外加剂、粗细骨料及含水量、水等) 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如有变化应及时调整配合比或禁止拌制;检查各原材料掺量与外加剂掺量, 每班抽查不少于5次并做好记录;记录有关混凝土生产过程的各项参数。如拌合速度、搅拌时间等;检查混凝土塌落度是否符合要求, 此项工作应随机抽样。但每班不得少于3次;

测定并记录混凝土生产时温度和混凝土运输到工地的时间及温度;检查并监督试件制作的全过程;

4. 混凝土质量检验程序混凝土质量检验程序流程如图2所示。

5.施工质量检查及验收

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图纸和监理工程师规定的设计要求, 必须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及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主要工艺实施及硬化后的混凝土质量进行控制和检查。

养护混凝土用水, 除经常按规定进行水质分析外, 每季度检查一次, 在水源改变或对水质有怀疑时, 随时进行检查。检验采取砂浆强度试验的方法。现场混凝土质量检验以抗压强度为主, 每一浇筑块内同一标号混凝土试件的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

对混凝土原材料和生产过程中的检查资料, 以及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成果, 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对原始资料的统计方法及其质量评定标准按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DJ207-82) 规定执行。

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示, 进行结构尺寸及外观平整度的检查。

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示, 对已建成混凝土建筑物进行钻孔取样压水试验、结构荷载试验, 以及钻孔取样的部位、数量, 压水试验的部位、吸水率的评定标准等, 以及是否进行超声波、回弹仪等无损试验方法测定混凝土质量。设立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专门机构, 拟订必要的制度, 在混凝土施工期间及时整理上述规定的各项试验成果, 并按月报监理工程师。一旦发现混凝土质量不符合要求, 应查明原因, 及时报送监理工程师, 并提出相应措施, 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执行。

(二) 混凝土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 机械设备使用安全

(1) 在工程区内行驶和进行运输作业的车辆安全管理与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在交通要道及交叉路口设醒目标志牌及专职车辆安全指挥人员;

(2) 所有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按照操作程序正确操作, 严禁违章作业, 杜绝洒后上机, 起重机操作人员必须按照安全要求正确指挥及操作;

(3) 施工现场应实施机械安全管理安装验收制度, 机械安装要按照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所有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使用期间定机定人, 保证设备完好率;

(4) 混凝土运输车辆及钢筋、模板等运载车辆均不准超载、超宽、超高运输;

(5) 运输车输应文明行驶, 不抢道、不违章, 施工区内行驶速度不能超过25km/h;

(6) 各类施工车辆必须处于完好状态, 制动有效, 严禁人料混载;

(7) 在施工作业地段装卸衬砌材料时, 人员与车辆不得穿行;

(8) 拆除混凝土输送软管或管道, 必须停止混凝土泵的运行;

(9) 指挥人员统一指挥信号, 信号鲜明、准确, 门机及塔机驾驶人员应听从指挥。

2. 承重架安全

(1) 工作台、踏板、脚手架的承重量, 不得超过设计要求, 并应在现场挂牌标明。脚手架与工作台的木板应铺设严密, 木板的端头必须搭在支点上;

(2) 脚手架杆、架板的质量要符合使用要求, 腐朽、折裂、虫蛀、枯节及易断者均不得使用;

(3) 承重架绑扎或焊接必须牢固, 大风雪后检查架子是否变形,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加固;

(4) 脚手架拆除自上而下进行, 严禁数层同时拆除, 当拆除某一部分时, 防止其它部分坍塌;

(5) 栏杆、梯子与整体配合拆除, 不得先拆;

(6) 承重的立柱、横杆要等其承担的全部结构拆除后进行拆除。

3. 现场施工的协调与安全管理

(1) 混凝土工程开工前, 由质量安全部门编制实施性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对各部位混凝土浇筑等作业, 编制和实施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确保施工安全。

(2) 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 由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详细的混凝土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凡参加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要履行签字手续, 并保存资料, 质量安全部专职安全员对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并作好记录。

(3) 针对混凝土工程施工特点, 对所有从事管理和生产的人员施工前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 重点对专职安全员、班组长、从事特殊作业的架子工、起重工、电工、焊接工、机械工、机动车辆驾驶员等进行安全培训教育。

(4) 根据混凝土施工具体情况, 在施工准备前、施工危险性大、季节性变化、节假日前后等应进行检查, 并要有项目部领导值班。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 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立即制定整改措施, 定人限期进行整改。

(5) 对混凝土工程施工发生的每一起安全事故, 不论大小, 都要追究到底, 直到所有防范措施全部落实, 所有责任人全部得到处理, 所有施工人员都取得了事故教训。

(6) 通过安全教育, 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思想, 并提高职工遵守施工安全纪律的自觉性, 认真执行安全检查操作规程, 做到:不违章指挥, 不违章操作, 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他人, 不被他人伤害, 达到提高职工整体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参考文献

水库施工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措施 篇3

上世纪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不断得到应用,这种施工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水库工程的施工效率,满足了水库混凝土防渗墙工作的诸多需要,实践证明,这种工程技术具备良好的防渗效益,能够满足水库工作中的诸多要求。

在防渗墙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基面及坝顶距离的确定,需要经过实际勘察最终得出实际的工作计划,施工平台的位置需要与水库坝顶高度相一致。在水库坝顶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开挖坝顶的土方进行填入,需要保证碾压环节的有效性、科学性,通过对这些方式的应用,能够实现坝顶宽度的有效控制。在碎石处理过程中,针对承载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需要进行水掺进黏土方式的应用,实现碎石土质的转变,满足液压抓斗机器的工作要求。

开挖完毕后,要进行水库坝顶宽度的控制,能够满足液压抓斗机器的抓壁回转、安全行走的工作要求,需要进行排水沟的设置,保证其与防渗墙的平行性,保证排水沟垂直修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废水、废渣、废浆等的有效排出。在工作过程中,要将污水排入到水库下游的污水池。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碎石渣的处理工作。上述工作的目的是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避免由于施工而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满足现阶段水库施工工作的要求。

在混凝土防渗墙工作中,导槽处于基础性的位置。导槽具备一系列的基础作用,比如进行泥浆液的稳定,进行接头管重力的承载,进行混凝土防渗墙轴线的固定。这些状况的出现,会导致导槽断面形状的固定性,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需要进行导槽墙面的选择,需要进行一定型号的钢筋混凝土的选择,满足施工现场的工作要求,进行导槽深度及宽度、导槽顶部厚度等的控制。

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需要做好成槽的相关准备工作,进行槽段中心及导墙顶面的标记。在槽段的边界进行液压抓斗机械的检查工作,满足成槽施工工作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油泵及液压抓斗机械的使用方法,要保证这些设备的正常使用,保证器械内部各个部分的有效连接,液压抓斗机械施工完毕后,需要做好相关的涂抹及保养工作。

在液压抓斗成槽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液压抓斗平面位置及应用范围的控制,按照相关的监测程序做好相关的检查工作,在监测过程中,如果其数值出现偏差,就需要做好相关的纠正工作,保证操控工程中的垂直及平整状态的维持。在侧导墙工作过程中,要进行液压抓斗入槽位置的确定,进行液压抓斗施工进度的控制,避免出现液压抓斗及导槽的碰撞及接触状况,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在水库施工工程中,要做好固壁泥浆的相关工作,通过对这一环节的优化,可以实现槽壁的稳定性,实现水库施工进度的有效控制,保证成槽凿孔施工环节的有效开展,避免出现工程崩塌状况的出现,有利于钻具的润滑,通过对防渗墙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提升结构的防渗能力。

为了有效提升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质量,必须进行施工现场地质特征的了解,做好固壁泥浆材料的选择工作,进行膨润土密度的控制,进行膨润土含沙量的控制。在护壁泥浆施工过程中,要实现泥浆的均匀性拌制,做好相关的管道运输环节,将泥浆进行槽孔内的施工应用。在成槽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槽孔泥浆使用方法的优化,保证槽段及成槽过程中的泥浆回收及净化工作的有效开展,满足水库施工工作的要求。

混凝土防渗墙浇筑技术具备良好的工程效益,在墙体浇筑过程中,这种施工技术需要利用刚性的导管进行,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会沿着导管下落,通过对导管工作模式的优化,实现泥浆的有效隔离,实现其与混凝土的隔离,从而满足混凝土浇筑工作的要求,实现泥浆的有效置换,保证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能的优化,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槽段浇筑混凝土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工程防渗技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导管直升式方法的应用,进行导管间距离的控制,在该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导管的设置,避免管壁及导管的接口处出现漏浆的状况,进行槽底及导管底口差距的控制,做好短管的组装工作,满足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开展要求。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毕前,由于混凝土下料速度及冲击力,导管内部经常出现堵塞状况,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需要保证导管的提放,保证混凝土防渗墙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满足工程设计工作的要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保证材料的正常供应,保证混凝土导管埋进深度的控制,进行混凝土面槽孔内上升速度的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保证盖板的有效设置,避免杂物进入槽口,需要遵循一定的施工顺序,做好槽孔的浇筑施工工作,在刚开始施工中,需要进行较长导管的选择,保证导管槽孔浇筑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提升水库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防渗工作的效益。

2 施工实践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式

在成槽施工过程中,液压抓斗机械与导墙是相互作用的,导墙经常会出现崩塌的状况,为了提升工程的效益,需要进行槽内部泥浆性能的优化,进行地基环境的优化。在崩塌的导墙处进行黏土回填工作的开展,进行泥浆密度的控制,保证泥浆结构的密实性,从而满足水库施工工作的要求,进行开挖槽段长度的控制,满足成槽施工工作的要求。

在成槽槽段的施工过程中,其非常容易出现漏浆状况,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需要进行成槽开挖施工进度的控制,做好相关的防治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泥浆质量及强度的控制,如果出现漏浆状况,需要及时做好相关的纠正工作。如果结构出现较为严重的漏浆状况,需要进行堵漏材料的及时填入,可以填入的材料有粘土、水泥等。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导管堵塞的状况。针对这种问题,可以进行振捣式疏通导管模式的应用,如果这种模式不能解决问题,可以进行导管的拔出,做好相关的冲洗工作,进行导管内堵塞物体的清除,保证其重新浇筑。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进行导管长度及混凝土高程的核实。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度,液压抓斗法混凝土防渗墙技术不断得到优化,其大大满足了水库施工工作的要求,相比于普通的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其具备良好的工作效益,具备较快的施工效率,具备比较稳定的施工质量,它的施工灵活性也比较高。

3 结束语

在水库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具备良好的工作效率,虽然这种防渗技术不断得到优化,但是其依旧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满足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需要保证液压抓斗法混凝土防渗墙工程体系的健全,从而实现工程质量的有效提升,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不断健全,水库工程规模不断得到扩大,为了满足现阶段水库工作的要求,必须要进行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优化,提升水库工作的建设效益,做好相关的防渗漏工作。该文就水库施工过程中的液压抓斗法混凝土防渗技术进行分析,针对其存在问题进行相关优化方案的应用。

关键词:液压抓斗,工程特点,混凝土,防渗墙,施工

参考文献

[1]刘英豪,黄红礼,刘海玲,等.液压抓斗法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22(3):130-131.

[2]刘德祥,汪秋明.液压抓斗法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在丰源水库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11,28(4):177-178.

[3]李宇春.液压抓斗法在水库混凝土防渗墙施工中的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36).

混凝土低温施工的控制措施 篇4

混凝土浇筑后的强度形成是由于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 而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与混凝土本身组成材料和配合比有关, 温度又是控制的关键点, 当温度升高时水化作用加快, 强度增长也较快;当温度降到0℃时, 混凝土开始结冰, 水化作用减慢, 混凝土强度增长相应缓慢;当水完全结冰时水化作用停止, 强度不再增长。所以混凝土施工应尽可能在高于5℃的气温条件下施工。而且水结冰体积就膨胀增大9%, 就会产生膨胀应力, 而膨胀应力通常大于混凝土早期形成的强度, 这样就易使混凝土结构松散破坏, 此外, 钢筋是热的良导体, 水结冰后就会在钢筋和碎石表面产生冰的颗粒, 从而减弱水泥浆和骨料、钢筋的粘结力, 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当冰融化后就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空隙, 这样就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耐久性。当昼夜平均温度在5℃至-5℃之间, 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必须采取低温施工保证措施。且当昼夜平均温度连续5天低于-5℃时, 应停止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二、混凝土冻害的影响因素

1、混凝土本身质量影响因素:水泥、外加剂、水灰比、含气量、配合比。

2、混凝土的工作环境条件影响因素:冻融温度、冻融速度。

3、混凝土施工因素:拌和、运输、浇筑过程、振捣、养护条件等。

三、低温施工中主要解决的问题

(1) 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

(2) 如何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

(3) 如何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四、低温施工采取的控制措施

混凝土冻害的因素是互相关联, 互相制约的,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决定混凝土冻融的程度和速度。应采取以下措施:

1、从混凝土组成设计上:

(1) 水泥的选择:

选择抗冻性能较高的普通硅酸盐P.O42.5水泥。该水泥较掺其它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水化热大, 早期强度高, 这对提高混凝土早期抗冻有利。 (2) 掺入减水剂降低水灰比:

通过掺入减水剂, 在达到相同的流动性及水泥用量不变的条件下, 减少用水量。降低水灰比, 即缩短达到龄期强度的时间, 又有利混凝土后期强度的提高。

(3) 掺入引气剂:

混凝土中掺入引气剂后, 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生成无数的微小、封闭的球型气泡, 增加了水泥浆的体积, 水泥浆包裹和填充集料和钢筋的空隙更充分, 可明显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由于气泡的引入, 混凝土受冻时, 气泡还可以起到缓冲水结冰产生膨胀应力的作用, 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所以掺入引气剂是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4) 严格控制粗集料的质量:

选择级配良好的、针片状少、坚固性好、洁净的含泥量小的反击破碎石。粗集料在混凝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质量好的碎石无论对混凝土的性能、强度、耐久性都是十分有利的。碎石级配好对混凝土和易性有利;针片状少、坚固性好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冻性有利;洁净的含泥量小的碎石有利于界面结构的改善, 增加碎石与水泥的粘结强度, 使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明显提高。

(5) 考虑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经过混凝土冻融试验确定掺入了水泥计量1.2%的引气减水剂, 减少水的用量, 增加混凝土含气量, 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等级。

(6) 混凝土的配合比:

C30砼配合比: (中砂:石:水泥:水=662:1130:370:167。外加剂:1.2%占水泥质量的比例) 。

水灰比、砂率、含气量都对混凝土的抗冻性有影响, 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水灰比, 用水量越大游离水越多, 孔隙就越多, 密度就越小, 因而就会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能力, 低温进行混凝土施工时, 一定要控制好水灰比, 一般不宜超过0.5。

2、混凝土搅拌得均匀, 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抗冻性。因此必须采取用机械搅拌, 一定要搅拌到混凝土混合物的颜色均匀一致。在浇捣时避免过振与漏振, 不允许产生分层离析泌水现象, 如果出现泌水, 应设法排除, 以免破坏混凝土的整体结构, 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冻等性能。

3、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尽可能缩短, 运输的罐车要有保温措施。

4、由于气温较低, 水泥的水化反应迟缓, 致使浇捣作业过后很长时间 (一般5小时之后) 初凝。混凝土浇筑后, 在涵洞外部支塑料大棚, 塑料布和毡子覆盖使水化热量蓄保起来 (刚浇筑的混凝土塑料布放到底层, 毛毡子放上层, 再盖一层五彩布) 以减少热量失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因钢模板散热快、致使混凝土易结冰。因此, 大棚封闭良好, 减少空气对流, 保证棚内温度不低于5℃。

5、大棚内保持一定的湿度, 湿度不够时, 应向混凝土面及模板上洒水。

6、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前, 混凝土不得受冻。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与措施 篇5

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高等级公路中的使用日益增多,加上一些地域的路基更适合水泥混凝土路面,使得水泥混凝土路面如何科学化施工的问题摆在许多施工单位面前[1]。该文将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的成因和施工工艺与措施进行简单介绍。

1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成因

1.1 裂缝

若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未能及时养护,或养护时未能及时覆盖草包,导致水分迅速散发,将会由于混凝土体积的急剧收缩而产生开裂。混凝土路面锯缝不及时,由于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产生裂缝[2];或者即便锯缝,但缝太浅未能明显削弱横断面,应力释放不充分,导致邻近缩缝处产生新的伸缩缝。混凝土路面基础处置不当,发生不均匀沉降,使得板底局部脱空而发生断裂。

当混凝土路面板厚度过薄,或材料强度不足,在外部荷载与温度应力作用下混凝土中会产生强度裂缝。路面板中设置检查井时,相当于在板中开洞,造成应力集中,在洞周局部产生过大应力,也会形成裂缝。

1.2 路面变形

主要是水沿着接缝或裂缝渗入到基层中,冲刷基层形成很多粉细料,一方面这些小粒径的颗粒会随水流走,造成板下局部掏空;另一方面在车载作用下,相邻板块之间的抽吸作用会使细料向后方板移动、堆集,形成前板低、后板高的错台现象[3]。胀缝处理不当造成横缝处荷载不能有效传递,车轮经过时相邻板接头处会出现挠度差。

1.3 接缝处问题

由于施工过程中传力杆设置不合理,将会阻碍滑动端与固定端的自由伸缩,加之胀缝被砂浆、丝织、碎石等杂物堵塞,导致接缝侧板体被挤碎、拉裂。若施工填缝时未将接缝处理干净,或填缝材料不足、质量差;或未能及时用新的填缝材料更换老化的材料,造成填缝材料不能与混凝土紧密连接,将会造成填缝料散失,影响接缝处的荷载传递。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一般来说,混凝土路面板的施工工艺可按如下几个步骤进行:模板安装→钢筋网加工与安装→传力杆安设→混凝土搅拌与运输→混凝土摊铺→接缝处理→混凝土养护和填缝。

2.1 安装模板

模板应采用无损伤的钢模板,保证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减小模板变形。内侧各面均应光滑平顺,模板高度应以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为准。拉杆穿孔眼位应准确,保证模板的准确连接。

2.2 钢筋网加工与安装

钢筋网所用钢筋的规格、间距,钢筋网的位置、尺寸、层数、钢筋的连接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都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钢筋网采用预架设方式安装,钢筋网的绑扎和焊接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2.3 安设传力杆

当侧模安装完毕后,即在相应位置安装传力杆。根据混凝土板采用连续浇筑还是不连续浇筑,传力杆可采用不同的安设方式。

当混凝土板连续浇筑时,传力杆的安设可采用钢筋支架法。嵌缝板上面设压缝板条(多为木制或铁制),接缝模板下部做成倒U形槽,并考虑到传力杆的位置和间距,使传力杆从嵌缝板上预留圆孔处通过,而两端则固定在支架上,支架脚插入基层内。

当混凝土板不连续浇筑时,传力杆的安设可采用顶头木模固定法。即在端模板外侧增加一块定位模板,并在定位模板上根据传力杆的间距及杆径钻孔。将传力杆从端模板穿过定位模板的孔眼,再将两模板之间用传力杆一半长度的横木固定。当需要继续浇筑相邻板混凝土时,拆除挡板、横木及定位模板,并设置同钢筋支架法类似的接缝板、木制压缝板条和传力杆套管后即可继续进行浇筑作业[4]。

2.4 摊铺

2.4.1 准备工作

保证所有相关施工设备和机具全部就位,并处于良好状态;基层、封层表面及履带行走部位应清扫干净。摊铺机械面板位置应处于湿润但没有积水的状态。

摊铺采用横向连接的方式进行时,应先对前次摊铺路面纵缝进行处理,将路肩胀宽部位切割顺直,校正拉直侧边拉杆,并及时钻孔锚固植入缺少的拉杆。纵向施工缝应进行清扫,以便对上半部缝壁涂抹沥青,从而有利于先后摊铺路面的牢固连接。

2.4.2 布料

采用吊车加料斗起吊布料;滑模摊铺机内盛料量应保持适量,可以摊铺机前的正常料位高度处在螺旋布料器叶片最高点以下作为参考标准;卸料、布料、摊铺三者的速度应当相协调;根据混凝土坍落度确定布料松铺系数。滑模摊铺机与布料机之间宜控制有5~10 m的施工距离。

2.4.3 摊铺

滑模摊铺机应保持缓慢、匀速地前行,连续不断地摊铺作业。严禁为了追赶进度而先随意加料加速,然后随意停机等待,破坏摊铺的连续性。摊铺速度应视供料多少、拌和物稠度和机械设备性能动态变化。当拌和物稠度发生变化时,应先对振捣频率调整,然后改变摊铺速度。

应随时通过调整松方高度板对进料位置进行控制,开始时宜略设高些,保证进料,当摊铺进入正常工序后应将振捣仓内料位高度调至振捣棒以上约100 mm的位置,摊铺过程中料位高低波动宜控制在不超过±30 mm的范围。

正常摊铺时,振捣频率可在6 000~11 000 r/min之间动态调整,以9 000 r/min左右为最宜。应防止混凝土过振、欠振或漏振而影响其均匀性。摊铺完成后,需养护5~7 d,然后再进行相邻车道的摊铺。

2.4.4 问题处置

摊铺中应对振捣棒的位置和工作情况做经常性的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解决问题。路面产生麻面或拉裂现象时,必须立马停机排查问题,或者更换振捣棒。摊铺过程中如果出现摊铺后的路面上存在发亮的砂浆条带的情况,可能预示着振捣棒位置过低,此时应将振捣棒的位置调高,使其底缘高于挤压底板的后缘。

为了控制和消除路面板的横向拉裂现象,可采取调整拌和物稠度、停机待料时间、挤压底板前仰角、起步及摊铺速度等措施。

为保证摊铺工作的连续性,摊铺中的滑模摊铺机停机等料时间不能过长。当可能的待料时间超过当时气温下混凝土初凝时间的2/3时,应将摊铺机开出摊铺工作面,并留设施工缝。

2.5 接缝施工

2.5.1 纵缝施工

当摊铺机一次铺筑不能达到路面和硬路肩的总宽度时,应沿纵向设置施工缝,施工缝位置应尽量重合或靠近车道线,避开轮迹线,接缝处可采用平缝拉杆型构造形式。

当所摊铺的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不小于260 mm时,纵向施工缝也可采用插拉杆的企口形,并根据采用滑模还是固定模板方式施工,采用不同的拉杆插入方式。采用滑模施工时,拉杆可通过摊铺机的侧向拉杆装置插入;采用固定模板施工时,拉杆在振实过程中从侧模预留孔中手工插入。

当一次铺筑宽度不小于4.5 m时,应采用锯切纵向施工缝形成的假缝拉杆型纵缝。纵缝位置根据车道宽度决定,拉杆在摊铺过程中用专用的插入装置插入。

2.5.2 横缝施工

每天摊铺结束或由于待料等原因导致摊铺中断超过30 min时,需要设置横向施工缝。缝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宜与温度伸缩缝相重合,并与路中心线垂直,除非确有困难而无法保证,此时施工缝应采用企口缝形式并设螺纹传力杆连接。横向施工缝在温度缩缝处采用平缝,并用传力杆进行连接。

2.5.3 养护和填缝

混凝土路面铺筑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养护。为加快养护进度,提高养护质量,可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同时撒水并用薄膜或草包覆盖。

混凝土面板所有接缝处都应按设计图纸规定进行填缝。填缝应在混凝土养护完成后及时进行,为保证填缝质量,填缝前应对缝内的砂石等杂物进行清理,并保持缝内干燥。为保证填缝料与缝壁紧密粘附,其灌注宽度宜按缝宽的2倍确定。当接缝深度较大,如达到30~40 mm时,可在缝底填入多孔柔性材料,夏季施工时应将填缝料灌至与路面板平齐。

3 预防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几项措施

在施工中预防断板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与设计配合比一致,如对设计配合比有异议,需同设计单位沟通,不得擅自改动。同时,施工中要严把材料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充分振捣,使混凝土均匀、密实,并保持施工连续作业。

3)为了预防施工中混凝土面板断裂,应对其及时、正确地切缝;此外,还应在纵坡变化处、平曲线及构造物结合部位正确地设置膨胀缝,将温差效应降至最低。接缝处应正确安装传力杆。

4)路面铺筑完成后应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做到未养护完成不开放交通,保证工程质量。

4 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措施

应保证混凝土配料准确,拌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拌料时间,出料后应有专职技术人员检查混凝土坍落度,以保证施工所用混凝土性能与设计时一致。

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基面进行撒水处理,防止由于施工时基层吸收水分,造成混凝土上、下部含水不均匀。

尽量采用刚度大、易于支撑,且模面平整光洁,使用寿命长的钢模板。

对初拌不均匀或运输过程中发生离析的混合料,摊铺前不重新翻拌均匀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摊铺时不得抛掷混合料,尤其是靠近模板处要反扣铁锨铺放,不准用铁锨推平。摊铺时应尽量铺平,并考虑到振捣造成的路面下沉。

采用平板振捣器时要各部位全面振捣,既不能漏振和振捣不足,也不能振捣过度。为防止漏振和振捣不足,相邻行列振捣时可重叠20 cm左右。为防止振捣过度产生分层离析,宜以混合料停止下沉,表面不再泛浆冒泡即可。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时要认真仔细振捣,尽量减少接缝处的微鼓、翘脊现象出现。

路面刮平时要注意工作的衔接,避免出现横向痕迹。

采用真空吸水工艺进行混凝土机械脱水时,要注意脱水时间。

混凝土抹面是保证平整度的关键工序。为避免路面平整度受到模板不平和模板接头错位的不利影响,要先进行横向搓刮,再进行纵向搓刮,同时要用直尺进行确认检查。除此之外,还可采用拉毛的方法来提高路面的平整度。

5 结 语

虽然现阶段沥青混凝土路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有性能与优点,还在很大的范围内得到使用。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防止路面板断裂,并保持较好的平整度,这样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内在质量与外在感观才能得以保证。

摘要:该文结合作者施工经验,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的成因和施工工艺与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水泥路面,病害成因,工艺措施

参考文献

[1]叶玉会.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4).

[2]许银亮.水泥混凝土路面断裂现象的防治措施[J].交通世界,2010(21).

[3]王金库.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民营科技,2011(3).

混凝土桥梁裂缝施工控制措施探讨 篇6

关键词:混凝土,桥梁,裂缝,控制

近年来, 我国交通基础建设得到迅猛发展, 各地兴建了大量的混凝土桥梁。在桥梁建造和使用过程中, 有关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导桥梁垮塌的报道屡见不鲜。混凝土桥梁裂缝, 对桥梁的结构破坏、表面美观及桥梁的寿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 如何控制, 是我们长期探讨研究的问题。

1 桥梁常见裂缝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复杂而繁多, 甚至多种因素相互影响, 但每一条裂缝均有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原因。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 就其产生的原因, 大致可划分如下几种:

1.1 荷载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桥梁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 归纳起来主要有直接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两种。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有:

1.1.1 设计计算阶段

许多桥梁设计人员往往只满足于规范对结构强度计算上的安全度需要, 而忽视从结构体系、结构构造、结构材料、结构维护、结构耐久性以及从设计、施工到使用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人为错误等方面去加强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有的结构整体性和延性不足, 冗余性小;有的计算图式和受力路线不明确, 造成局部受力过大;有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过低、保护层厚度过小、钢筋直径过细、构件截面过薄。这些都削弱了结构安全性, 会严重影响结构的使用。

1.1.2 施工阶段

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了解预制结构受力特点, 随意翻身、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 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 改变结构受力模式;不对结构做机器振动下的疲劳强度验算等。

1.1.3 使用阶段

桥梁结构所承受的车辆荷载和风荷载都是动荷载, 会在结构内产生循环变化的应力, 不但会引起结构的振动, 还会引起结构的累积疲劳损伤。由于桥梁所采用的材料并非是均匀和连续的, 实际上存在许多微小的缺陷, 在循环荷载作用下, 这些微缺陷会逐渐发展、合并形成损伤, 并逐步在材料中形成宏观裂纹。如果宏观裂纹不得到有效控制, 极有可能会引起材料、结构的脆性断裂。另外, 还有超出设计载荷的重型车辆过桥;受车辆、船舶的接触、撞击;发生大风、大雪、地震、火灾、爆炸等。

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有:1) 在设计外荷载作用下, 由于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同常规计算有出入或计算不考虑, 从而在某些部位引起次应力导致结构开裂。2) 桥梁结构中经常需要凿槽、开洞、设置牛腿等, 在常规计算中难以用准确的图式进行模拟计算, 一般根据经验设置受力钢筋。研究表明, 受力构件挖孔后, 力流将产生绕射现象, 在孔洞附近密集, 产生巨大的应力集中。在长跨预应力连续梁中, 经常在跨内根据截面内力需要截断钢束, 设置锚头, 而在锚固断面附近经常可以看到裂缝。因此, 若处理不当, 在这些结构的转角处或构件形状突变处、受力钢筋截断处容易出现裂缝。3) 混凝土桥梁竖向有截面突变的地方 (箱梁、T梁的腹板与顶底板交接处) 很容易产生裂缝, 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混凝土在浇筑后发生水化反应、泌水和大量水分蒸发, 混凝土因失水而收缩, 而骨料因重力影响向下沉降, 但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都不高, 骨料下沉时受到钢筋的阻挡, 便产生了沿钢筋方向的裂缝。

1.2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 混凝土将发生变形, 若变形遭到约束, 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 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 即是生温度裂缝。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 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温度裂缝区别其它裂缝最主要特征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引起温度变化主要因素有:年温差、日照、骤然降温、水化热、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时施工措施不当、混凝土骤冷骤热、内外温度不均等。

1.3 收缩引起的裂缝

在实际工程中, 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 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 (干缩) 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 另外还有自生收缩和炭化收缩。

1.4 基础沉降变形引起的裂缝

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基础竖向不均匀的沉降, 使结构产生附加应力, 当超过结构抗拉能力时, 将产生裂缝。

1.5 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由于混凝土质量较差或保护层厚度不够, 钢筋中铁离子与浸入混凝土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反应, 其锈蚀物氢氧化铁体积比原来体积的2~4倍, 从而对周围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 导致保护层混凝土开裂、破落。

1.6 施工材料选用不当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组成。配置混凝土的材料选用不当, 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1) 水泥品种、标号及用量。矿渣水泥、快硬水泥、低热水泥混凝土收缩性较高;普通水泥、火山灰水泥、矾土水泥混凝土收缩性较低。此外, 水泥标号越低、单位体积用量越大、磨细度越大, 则混凝土收缩越大, 并且发生收缩时间越长。例如,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施工时经常采用强行增加水泥用量的做法, 结果收缩应力明显加大。2) 骨料品种。骨料中石英、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长石等吸水率较小、收缩性较低;而砂岩、板岩、角闪岩等吸水率较大、收缩性较高。此外, 骨料粒径大收缩小, 含水量大收缩越大。3) 水灰比。用水量越大, 水灰比越高, 混凝土收缩越大。4) 外掺剂。外掺剂保水性越好, 则混凝土收缩越小。

1.7 施工工艺不良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 施工质量低劣, 如保护层过厚、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混凝土浇注过快、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混凝土初期养护不好、混凝土分层浇筑时, 接头部位处理不好、混凝土早期受冻等因素, 都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

2 施工过程中的防治措施

从以上各种类型裂缝的分类及成因来看, 造成混凝土桥梁裂缝的原因很多, 互相影响、错综复杂。根据调查资料分析, 造成混凝土桥梁裂缝, 施工质量不好是主要原因, 下面主要谈谈混凝土桥梁裂缝施工阶段的防治措施:

2.1 配合比设计考虑裂缝因素

按照混凝土设计强度要求合理选择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使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较小、抗拉强度较大、极限拉伸变形能力较大、线膨胀系数较小。具体是:

1) 采用低水化热、高强度水泥, 以降低水泥水化热, 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所用的水泥应进行水化热测定, 水泥水化热测定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水化热实验方法 (直接法) 》测定, 要求配制混凝土所用水泥7d的水化热不大于25k J/kg;

2) 采用导热性好、线膨胀系数小、级配合理的骨料, 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根据结构最小断面尺寸和泵送管道内径, 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 尽可能选用较大的粒径;

3) 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 以便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流动度条件下, 尽量节省水泥、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按照基于绝热温升控制的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四功能准则对配合比进行优化;

4) 掺用混合材料以减少用水量、节约水泥, 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5) 掺用外加剂减缓水化热的发生速率。外加剂主要指减水剂、缓凝剂和膨胀剂。混凝土中掺入水泥重量0.25%的木钙减水剂, 不仅使混凝土工作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 同时又减少10%拌和用水且节约10%左右的水泥, 从而降低了水化热。

2.2 模板支架及钢筋制作

1) 模板和支架必须进行设计验算, 强度和刚度要满足施工要求;

2) 尽量采用钢模施工, 钢模必须采用厚度≥6m m的冷轧钢板, 并且尽量采用大块整体钢模。模板制作完成后须在现场进行试拼装, 应对其尺寸、表面平整、接缝误差等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均应符合验标要求, 模板表面应在使用前清理干净。模板及支架不能与影响其变形的结构相连接, 同时检查底模、侧模支撑牢固可靠, 减少浇筑后模板、支撑的塑性变形, 避免混凝土初凝后发生变形产生裂纹;

3) 钢筋表面应洁净, 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 严格按施工图及规范要求制作钢筋骨架, 控制保护层厚度在允许正负差范围内, 施工人员应尽量避免踩在已绑好钢筋面上;

4) 拆模必须必须按规定进行, 精心操作, 严格程序, 不得使砼受损伤, 缺棱角、留痕迹。同时模板要吊卸轻放, 防止变形, 模板的拆卸时间按实验数据控制。

2.3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控制

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 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剧烈变化, 从而导致混凝土发生裂缝。因此, 控制混凝土浇筑块体因水化热引起的温升、混凝土块体的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 是防止混凝土出现有害温度裂缝的关键。具体方式有:

1) 采用低热水泥或一部分用活性掺合料。2) 在施工现场对堆在露天的砂石用布覆盖, 以减少阳光对其的辐射, 同时对搅拌前的砂石用冷水降温, 在搅拌过程中向混凝土中添加冰水。3) 降低水泥含量以减少总的水化热量。4) 限制浇筑层厚度和最短的浇筑间歇期。5) 采用人工冷却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方法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6) 在混凝土浇筑以后, 采用预埋冷却水管, 通循环水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7) 保护新浇混凝土的暴露面, 以防止突然的降温, 在极端寒冷地区, 掩盖在棚内进行人工加热。在酷热季节, 采用棚盖来防止新浇混凝土暴露面避免日光直射, 并同时用喷雾的办法来防止混凝土过早的凝结和干燥, 要求在各种条件下, 混凝土的养护至少在14d以上, 此外, 还采用浇筑层厚与间歇期随不同浇筑温度而变化的浇筑办法。

2.4 其他因素的控制

夏季施工时, 应考虑气温对结构的影响, 混凝土浇筑应尽量安排在夜晚温度较底时进行。若桥址处于软土地带, 由于土灵敏度相当大而且具有触变性, 当其受到外来荷载时, 原有天然结构就发生变化, 土粒间联结减弱, 从而使地基承载力降低、支架、地基产生沉降, 导致裂缝产生。所以应在混凝土浇筑后2~3天内, 尽量避免结构周围地基受外部荷载影响。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桥梁施工中, 混凝土裂缝是常见的问题。作者从多方面对混凝土桥梁产生裂缝成因作出了分析, 相信以后在桥梁施工方面, 对防止混凝土桥梁施工过程中裂缝的产生, 以及对裂缝的控制工作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可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措施[J].建筑结构, 2006.

上一篇:詹姆斯·莱文个人资料下一篇:陈子昂的颁奖词